钓鱼的谚语

2024-08-21

钓鱼的谚语(共15篇)

1.钓鱼的谚语 篇一

老人总结的钓鱼谚语

这些搜罗来的钓鱼谚语分类详细,朗朗上口,供各位钓鱼朋友们参考,当然个别情况需结合实际区别对待,总的来说,发现古人总结的实用,很多大师讲解的其实都出自于此!

一、关于季节的钓鱼谚语:

1、清明前后,鲫鱼抢食;小满时节,大鱼上钩。

2、惊蛰鱼儿动,鲫鱼吃饵勤。

3、清明到谷雨,越钓越欢喜。

4、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鳖。

5、三月三,鲤鱼上河滩。

6、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7、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8、酷暑三伏钓早晚。

9、夏天到,鱼难钓。

10、大麦须须亮,鲤鱼遍沟放。

11、大麦黄,钓鱼忙。

12、夏天钓鱼鱼找食,冬天钓鱼食找鱼。

13、秋钓霜降后,冬钓下雪前。

14、冬至不停钓,等于瞎胡闹。

15、雪前钓鱼,雪后拥炉。

二、关于时间的钓鱼谚语:

1、早钓太阳红,晚钓鸡入笼。

2、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

3、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

4、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癞蛤蟆。

5、一日三迁,早晚溜边。

6、早钓近,午钓远,天阴下雨钓岸边。

7、夏钓夏钓,夜间比白天好钓。

8、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9、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大王八(鳖)。

三、钓点的谚语:

1、钓位选不好,等于瞎胡闹。

2、水至清则无鱼。

3、堰钓码头港钓尾,排洪闸上钓两边。

4、清水无鱼混水摸鱼,不清不混好钓鱼。

5、暴雨过后钓上游,水库湖泊钓沟岔。

6、水涨钓浅,水退钓深;水浑钓浅,水清钓深。

7、宽钓窄,窄钓宽,不宽不窄钓中间。

8、水底青苔多,钓鱼没汤喝。

9、夏钓荫、夏钓深,不冷不热钓边边。

10、水草旁,树荫下,夏季钓鱼不放空。

11、涨水钓河口,落水钓深潭。

12、西南风,钓两头。

13、进水口,鱼上走。

14、涨水钓浅滩,枯水钓深潭。

15、涨水钓河口,鱼儿爱往这里游。

16、早钓近,午钓远,天阴下雨钓岸边。

17、人穿袄,鱼穿草,冬日草窝钓鱼好。

18、钓鱼上虾,趁早搬家。

19、水底青苔多,钓鱼没汤喝。20、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21、清堰钓码头港钓尾,排洪闸上钓两边。

22、水无鱼混水摸鱼,不清不混好钓鱼。

23、鸟有鸟道,鱼有鱼道;找准鱼道,连连上钓。

24、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

四、天气的谚语

1、雷阵雨后,钓鱼丰收。

2、雨后放光,钓鱼辰光。

3、大雨过后好钓鱼。

4、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

5、下雾不下雨,雾后再钓鱼。

6、下雪前夕好钓鱼,雪后刮风回家去。

7、钓翁钓翁,勿钓南风。

8、梅雨钓鱼,越钓越喜。

9、鱼儿闹,大雨到。

2.钓鱼的谚语 篇二

一个中午间休时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学生在吃午餐,张扬也在其中。

不经意的抬头,看见张扬正在喝饮水机里的水。记忆中,他是没有交水费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翻开了账目明细,张扬果然没有交水费。那他为什么要喝饮水机里的水?是不是渴极了?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把张扬叫过来。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原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没交水费,现在,这一半的学生都在理直气壮地喝着“免费水”。

面对我的询问,张扬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都喝呀!

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的是34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夜,“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有幸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可那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尽管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可是,父亲毋庸置疑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沮丧地把鲈鱼放回湖中。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确如此,对待学生喝“免费水”的问题,我不能以对错来判断。因为正如张扬所说,看见别人那么做才去做的,而别的学生又是因为口渴极了才去“借水”喝的。“借”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一落实到实践中,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也许,这是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却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就对那些交水费的学生不公平,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不交水费也能喝水。而那些没交水费却喝着水的学生,更因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会认为不劳而获是正确的。这种思想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下了根,我不知道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会不会也能正确地做出取舍?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必要的。

3.鱼类生活规律谚语_钓鱼 篇三

一日三迁,早晚遛边。(说明鱼儿一天之中要迁动三次。早、晚在近岸边的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水域的深处。)

一方江水一处鱼,一方鱼吃一方饵。(不同地方、不同鱼种,所喜吃的食物不一样,所以没有万能钓饵,而应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水情、不同鱼种配制鱼饵。)

鱼儿顶浪游,钓鱼要钓风浪口(在下风头或风浪口下钓,上钓率高。)

春钓浅滩,夏钓潭,秋钓荫边,冬钓阳。

清明一滴水,河里一条鱼。

春钓桃花开,秋钓桂花鱼。

夏季鱼找食,冬季食找鱼。

小麦黄,钓鱼忙。

人穿棉袄鱼不动,人穿夹袄鱼儿动,人穿单衣鱼直蹦。

夏天不钓草,等于瞎胡跑。

钓鱼面对风,鱼竿弯弯动。

宁钓下风,不钓平静。

夕阳西下,钓鱼最佳。

和风细雨,钓鱼最佳。

霜下东南风,十钓九放空。

小鱼惊慌逃,大鱼快来到。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这两则谚语说明只有小鱼,不要忙于离开,预示大鱼即将到来)。

三月三,鲤鱼上河滩。清明前后,鲫鱼抢钩。过了谷雨百鱼近岸。(这三则谚语说明春天暖和了,鱼儿开始到近浅滩觅食)。

春钓阳,夏钓雨,秋钓全天,冬钓午。

春钓滩,夏钓荫,秋钓潭,冬钓阳。

烈日当午,钓鱼气鼓鼓;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

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大王八(鳖)。

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水呈泥汤,钓鱼泡汤。

水涨钓浅,水退钓深;水浑钓浅,水清钓深。

深浑可钓近,清浅宜钓远。

宁钓活水,不钓死潭。

梅雨钓鱼,越钓越喜。

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

雨后放光,钓鱼辰光。

雨季鱼靠边,撒米应撒边。

4.跟钓鱼有关的作文:钓鱼真快乐 篇四

爸爸开车带我去河边,我飞快地找了两个位置,一个给爸爸一个给我,我拿起鱼竿。爸爸就说:“我们来比赛吧。”我 说:“比就比,谁怕谁。”我把鱼竿放进水里,耐心地等待鱼上钩,不知不觉,我钓到了一条大鱼。我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我钓到了一条鱼,等回家了做鱼汤喝”。妈妈说:“好。”我把电话挂了,耐心地钓鱼,不一会儿,我钓了许多的鱼,而爸爸一条也没有钓到。我高兴地说:“我这次赢定了。”突然,我感觉背后有人,我猛得转身,发现爸爸正要偷我的鱼呢,我说:“爸爸你怎么不讲道理呢?”爸爸满脸通红,手摸着头,不好意思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太阳下山了,我高兴地喊:“我胜利了。”我看见爸爸的水桶里一条鱼都没有。爸爸说:“我们回家吧。”我高兴地收拾东西回家了。

我在回家的路上,仿佛闻到了妈妈做汤的味道。那天,我玩得太高兴了。

5.钓鱼的谚语 篇五

“今天家里没买鱼,所以中午就不吃鱼了。”奶奶说着。这时,一向爱吃鱼的我忍不住了,偷偷拿出老爸的钓鱼装备,准备自己去钓鱼。

“按照百度上的做法,先是甩鱼竿,再……”我喃喃道。我小心翼翼地把鱼竿的线放进水中,生怕鱼儿会被吓跑。看着手中的鱼竿,我紧张地连手都在发颤。我调整了一下状态,用力握紧鱼竿,生怕一个不留神,这把崭新的鱼竿就掉下去了。

突然,我听见了很大的动静,吓得我直接把鱼竿往后一甩。就在我想要重新把鱼竿捡回来的时候,河底下好像是闷雷滚动,又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吼叫,吓得我六神无主了。但毕竟我的目的只是来钓鱼,应该不会怎么样的,我这样想着。于是我鼓起勇气,再一次扔下鱼饵。突然,鱼竿开始绷紧,我使劲地拉动鱼竿,但我感觉自己快要被拉进水里了。这时,我快速地将战斗地点转移到大树旁,用绳子把鱼竿绑在树干上。鱼估计在拼命往下拉,但对于大树来说没有丝毫作用。

6.钓鱼的谚语 篇六

笔者对1982年燎原出版社出版的《日中谚语对照集》进行了统计, 其中和自然类相关的谚语有446个, 再根据揭侠在《日语的修辞研究》中所指出的日语修辞的种类为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 其中比喻修辞有258个, 占据第一位。本文将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 对位于第一位的含比喻修辞的日语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二、比喻修辞法的对等

无论日语还是汉语, 比喻修辞都有很多种类, 本文将从明喻、暗喻、讽喻三种比喻修辞入手进行对等研究。

(一) 明喻对等

明喻又称为直喻, 其形式是最简单、最易理解的。在明喻中有较明显的比喻词, 日语中为「あたかも」「みたいだ」「ようだ」「如し」等, 汉语中为“像……一样”“犹如”“仿佛”等。在翻译含明喻修辞的谚语时有两种对等情况, 一为修辞法和对象词 (本文中主要指喻体) 的对等, 二为修辞法的对等。

1.修辞法和对象词的对等

(1) 蚯蚓ののたくったよう———像蚯蚓爬似的

(2) 泉の涌く如し———犹如泉水涌出

(3) 竜の雲を得る如し———如龙得云升天

这三个谚语都有明显的比喻词「よう」「如し」, 是典型的明喻修辞。 (1) 中喻体为“蚯蚓”, 中日文化中对蚯蚓的印象相同, 均用“像蚯蚓爬的一样”来形容拙劣的字迹, 所以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形式上, 原文与译文都能达到对等。同样, (2) 和 (3) 中「如し」为比喻词、“泉”与“竜”均为喻体, 中日对于“泉”和“龙”有着同样的文化背景, 因此翻译为“犹如泉水涌出”“如龙得云升天”, 在意义上均和原文是一致的, 即形式和内容均可达到对等。

2.修辞法的对等

在明喻中, 除了上述情况外, 还有对象词不同只有修辞法对等的情况。例如,

(4) 蜂の巣を突ついたよう———像捅了马蜂窝一般

(5) 砂を噛むよう———味同嚼蜡

(4) 中「よう」为明喻修辞, 「蜂」为对象词, 是指膜翅目中除了蚂蚁外的昆虫的总称。译文中的“像……一样”为明喻修辞, 对象词为“马蜂”。马蜂是蜂的一种, 对于中国人来说因具有危险性, 和别的蜂感觉不同。但是无论对象词是「蜂」还是“马蜂”, 所表达的都是造成很大的困扰之意, 因此即使对象词不同, 但是修辞法是一样的, 即在形式和内容上也能达到对等。 (5) 中原文的比喻词和对象词为「よう」和「砂」, 虽然都为明喻修辞, 但是因生活习惯不同, 所用的对象词也不同。原文中用“像嚼砂一样”来形容枯燥无味、没意思, 译文中用“味同嚼蜡”来形容无味。虽然原文用“砂”, 译文用“蜡”, 但都表示的是无味之意, 因此修辞法和意思上可以达到对等。

(二) 暗喻对等

暗喻修辞是谚语中常用的修辞之一, 又称为隐喻。暗喻和明喻不同, 它没有明确的比喻形式, 也没有固定的比喻词, 在日语中经常以「~に~」「となる」形式出现, 中文里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词语表示。在翻译含暗喻修辞的日语谚语时, 和明喻一样有两种情况, 即:

1.修辞法和对象词的对等

(6) 水の泡となる———归为泡影

(7) 木を見て森を見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6) 中, 对象词为「水の泡」, 指的是浮在水面上且短暂易失的水泡, 另一方面, 译文中的“泡影”也指虚幻的水泡或影子。原文与译文所指含义均为: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之意。无论是译文还是原文均没有明显的比喻词, 但含有比喻之意。即, 无论是对象词、修辞方法还是意思, 两者皆可达到对等。同样, (7) 中的对象词为「木」和「森」, 没有明显的比喻词, 但隐含比喻之意, 即为暗喻修辞, 且原文与译文都指“比喻只看到局部, 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或比喻眼光短浅。”也就是说, 在修辞法和意思上均可达到对等。

2.修辞法的对等

(8) 焼石に水———杯水车薪

(9) 獅子身中の虫———害群之马

(8) 的对象词为「石」, “给烧热的石头上浇水, 比喻毫无用处”之意。而译为“杯水车薪”后, 对象词虽然变为了“薪”, 但所表示的含义还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 徒劳无功。”换言之, 原文与译文虽然对象词不同, 但修辞法和意思相同。 (9) 来源于佛经《梵网经》, 原文的对象词为“虫子”, 而译文的对象词为“马”, 两者都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换言之, 修辞法和意思均可达到对等。

(三) 讽喻对等

讽喻修辞的特征为用讲故事的办法来比喻事物, 说明道理, 达到启示、诱导或讽刺谴责的目的。在对含讽喻修辞的日语谚语进行翻译时, 同样存在两种情况:

1.修辞法和对象词的对等

(10) 何処の烏も黒い———天下乌鸦一般黑

(11) 同じ穴の貉——一丘之貉

谚语 (10) 来源于《福冈县内方言集》, 原文对象词为「烏」, 意为“乌鸦”, 用无论哪的乌鸦都是黑色、都不会改变, 来比喻不论哪里的坏人都是一样的。译文所表达含义一样, 因此, 原文与译文无论对象词还是修辞还是含义均可达到对等。 (11) 出自《洒·茶番序》, 日语中「貉」为“狸”的别称, 汉语中“貉”和“狸”指同种动物。译文与原文均为“比喻彼此同是丑类, 没有什么差别”之意。即对象词、意思、修辞法是一致的。

2.修辞法的对等

(12) 虻蜂とらず———鸡飞蛋打

(12) 中的对象词“虻”和“蜂”为两种昆虫, 用“同时抓虻和蜂的话, 最终什么也抓不到”来比喻两头落空, 一无所得之意。在这里译为“鸡飞蛋打”, 对象词虽变为了“鸡”和“蛋”, 但还是比喻两头落空, 一无所得之意。即对象词不同, 但是修辞法和意义相同。

从上可以看出, 在含比喻修辞的日语谚语的汉译中, 不仅能准确地传达语义, 还能根据译文中所用的比喻修辞, 使其在形式上达到对等, 并能再现其原文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通过此次研究, 在日语谚语的汉译中, 恰当地映射了维尔纳·科勒的形式等价理论。换言之, 对译者而言, 翻译时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等价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 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 开始崇拜自然, 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 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关键词:自然类谚语,修辞对等,修辞法,对象词

参考文献

[1]尚学図書.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辞典[M].小学館, 1982.

7.钓鱼的谚语 篇七

“夏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我们来到了合阳码头,乘坐(6人座)快艇,到开艇时,快艇严重超员,同艇挤有10人。

游艇像一匹脱疆的野马,在碧波荡漾的嘉陵江江面上飞驰,仿佛是肆意躏踏在绿茵似绒的草地一样,把两岸绚丽多姿的山峦风光,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的景色,被飞驰的快艇撕得粉碎。

只见快艇两腋射出强烈的水柱。看到晶莹剔透的水柱,我禁不住伸手去抚摸,一经接触,灿烂的水柱霎时变成顽皮的水珠,飞溅到我们身上,搞得我们满头雾水。其喷力如针刺般射在我脸上,火辣辣的痛。

尽管如此,游客们还是继续戏耍着,毫不在乎,冠其名曰:刺激。江面上留下了惊恐的尖叫声和欢笑声,回荡在嘉陵江上。

突然,游艇在江面上戛然而止,艇身左右摇晃,上下颠簸不定。

大家一时惊慌失措,立刻停止了戏耍,静观其变。只见船老大一面安慰游客,一面掀舱翻盖,急找故障。但任凭船老大东摸西摸,大汗淋漓,马达依然无动于衷。艇却顺着水势随波逐流,向下游漂泊而去……

在这前不着滩、后不靠岸的茫茫江水之中,游客们议论纷纷,有的人叫亲朋穿上救生衣,有的人埋怨超载负荷之故,有的说要赔精神损失费。人生百态皆有。

急得船老大在艇头艇尾乱窜,游客们在夏日炎炎的江面上,被滾滾的热气蒸腾着,在狭窄的舱里,如热窝上的蚂蚁,接受煎熬。

忽听有人喊道:快看三江。大家不约而同地搜寻远处,只见三条大江从不同方向聚汇在一起,像玉带一样牵向我们。“三江送水开天堑,千嶂排云控蜀疆”,疑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如不亲临其境,何来真切感受?

询问船老大:何谓三江?

回答:嘉陵江、渠江、涪江谓之三江。

这里是汇入处,正可称:“一脚踏三江。”

“皇天不负有心人”,马达经过几声粗噜的喘息之后,终于又恢复了正常的运转。游艇又开始飞奔,游客心花怒放了,脸上又恢复了灿烂的笑容。

沿着曲折的嘉陵江又行了数公里,便到了举世闻名的钓鱼城。仰望鱼山一片绿翠,亭台楼阁,如影似现,战争的硝烟荡然无存。“山下江流山上城,闲来怀古不胜情”,对此情此景,一种神秘的感概油然而生。分明是山,哪里有城?

我们弃艇登岸,拾阶而上,一条石阶通上山顶。据介绍,共有一千零八十级石阶。左边是刀削斧劈,右边是悬崖绝壁,高千仞,山下江岸沟壑纵横,地势十分险要。

扑面而来的是一堵石壁,上面镌刻着行书“钓鱼城”三个大字,看上去苍劲有力,笔锋俊逸酣畅,稳健洒脱,使转有致。

据导游介绍,书者沈怀瑷,是浙江山阴县人氏,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鱼”字,别具一格。

游客中忽然一小学生喊道:“爸爸这个鱼字下面只有三点,少了一点,写错了。”我们正在疑惑之间。

导游介释说:三点代表水,四点代表火。鱼儿只能在水中才能生存。钓鱼城三面环水,又在三江交汇之处,故书者有此奇思妙想,才是真正的符合自然规律,不失这字的格局,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丽所在。

拾阶而上,来到始关门外,崖壁下的绿树浓荫中,有一“飞来寺”的小庙,庙内有一尊身躯高5米、庄严慈目的站佛。

据传,站佛原来在钓鱼城山顶上。山顶珍藏有一粒价值连城的镇山宝珠,从而使古代合州军民能够坚守数十年之久,使“神鞭铁骑”之称的蒙古大军,屡战屡败于鱼城之下。为此,民国时期的合阳镇福音传教士——马洋人听说此事,对宝珠垂涎三尺,于是趁雷雨之夜,偷偷上山欲盗宝。当马洋人摸到山顶,刚要下手之际。突然闪电雷鸣,震耳欲聋。站佛怒目圆瞪,大步向他扑来。马洋人吓得屁滚尿流,拔腿逃窜。无奈站佛穷追不舍,将他像老鹰抓小鸡般高高举起,抛入滾滾江流之中。因站佛在追赶之中不幸伤了右脚,所以就回不到山顶去了。

进入始关门,关内可见城墙,尤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俯卧在巍峨的钓鱼山上。墙身大多沿悬崖峭壁切削而成,平均高约15米,皆凭藉陡峭的山崖以条石垒砌而成,高大坚固,气势宏伟。“其下地势陡然,人插翅也难飞上。”城墙上面,有数门大炮陈列着,我们便走上前去,手抚铸铁大炮,炮管指向江面。极目远眺,江水茫茫,仿佛就是当年硝烟弥漫的场景,“鱼跃火云翻阵黑,炮摧赤日压营红。”

据史料记载:从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到祥兴二年(1279年),四川合州军民在余玠、王坚、张珏等率领下,以钓鱼城2.5平方公里面积的弹丸之地,抗击了横行欧亚无敌手的蒙古铁骑,历经两百多次战斗,鏖战三十六年,击毙不可死的蒙哥大汗(元宪宗恒肃皇帝)及其总帅汪德臣,从而使南宋半壁河山得以支撑,延长了宋朝二十年,间接地支持了欧亚人民反抗蒙军蹂躏的正义斗争。这是一个独钓中原、震惊世界、为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钓鱼城之战将王坚、张珏是同南宋岳飞、张世杰、文天祥齐名的英雄人物。

始关门,亦称“死关门”,大门紧闭,任何人进不去。难怪当年蒙古军队攻钓鱼城时,就曾仰望其城,发出过“云梯不可接,砲矢不可至”的哀叹。

钓鱼城,共有城墙长八公里,虽与万里长城无可比拟,只是万里长城一梯步,有着天壤之别。但它的辉煌功绩,与日月同辉,永照千秋。

沿着城墙往上攀登,又一道城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门额上题着“巴渝保障”四个石刻大字。

导游说,这就是“护国门”,是钓鱼城八座城门中最高大雄伟的门,系扼守山上山下往来的交通枢纽,也是重要孔道。右倚峭壁,左临悬崖,真正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我们登上城楼,“巴渝保障”就在脚下,头上飞檐翘角,槛曲芸红,流光溢彩,蔚为壮观。

眺望远处,江明如镜,江天一览,帆船点点,水天一色,千岛竞秀。

手扶城墙,登临凭吊,鸟瞰滾滚江河,滔滔浪花,你可曾记否?硝烟弥漫的时刻,“十万胡骑走炮风”,蒙军战骑“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兵临城下、人蚁如潮的景象?

宋军将士,斗志昂扬,浴血奋战,毫不畏惧,誓死如归。“士卒甘心都效死,幄惟有计竞全师”,“筑城忆宋朝,忠魂知多少”的英雄气概。

追昔抚今,“烽烟万里晴神州,大地翻成冷淡秋”的战场已不见,“知否英雄淘不尽,大江都作怒涛声”长存不朽。

我们继续游览,“钓鱼山因钓鱼台而得名”,导游指着石上有一对宽约0.3米,长约1米,深约0.15米的凹坑。有声有色地讲述了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那是在远古时代,三江之地洪水泛滥,瘟疫蔓延,灾民纷纷逃奔到此避难。正在他们被饥饿和病痛折磨、濒临死亡之时。突然天降巨人,站在山巅巨石之上,手执鱼竿,从滔滔的洪流中钓起无数的鲜鱼。随后,巨人又用拳头在石上砸起九口大锅,用神火煮好鱼汤,分给受灾的人们。从此,成千上万的灾民获救了;之后,巨人垂钓之地被称为钓鱼台,凹坑就是巨人留下的脚印。

美丽的说传说让人陶醉。我们站在先人的足印上,俯视嘉陵江三面萦绕,风和日丽,那赤橙红绿的天地间,大江蜿蜒,日光与波光相辉映,绚丽多彩,璀璨夺目。环顾青山,山峦如黛,风光旖旎,使人置身于神话般的景色之中。

在不知不觉中,夕阳西沉,暮色苍茫,我们还未来得及欣赏完鱼城八景:峰顶白云、嘉凌萦带、天池夜月、古洞流泉、沙滩响雨、赤壁文光、东谷晴霞、西市晚烟。

导游如数家珍,热情相邀我们再次光临钓鱼城,以继续欣赏“高低田水明如镜,深浅云林可绘图”、“钓鱼山上钓鱼城,烟雨空濛路不明。笑倩画工挥彩笔,终朝涂抹却难成”的诱人风光。

又是一次难忘的旅游。

8.关于节约的谚语谚语 篇八

2、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3、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4、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5、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

6、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7、节约粮食,造福人类。

8、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9、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10、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粮食,现在做起。

11、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12、铺张浪费耻,节约最光荣。

13、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14、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5、节约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16、粒米虽小请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17、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18、节约粮食给未来生活多一点机会。

19、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20、节约粮食是美德,浪费粮食是犯罪。

21、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22、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23、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24、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9.对维护钓鱼岛主权的战略思考 篇九

当前, 中国海洋利益面临侵害, 从东海海域划分、钓鱼岛争端到南海岛屿和海域的纷争, 无不维系着中国重大的海洋利益。其中, 尤以钓鱼岛之争最为激烈, 关注中国的海洋利益, 从维护、利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高度看待海权问题, 维护钓鱼岛主权, 对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钓鱼岛, 主权属于中国

钓鱼钓位于我国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 总面积大约6.5平方公里, 由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组成。钓鱼岛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 因为中国不仅有发现占有权, 而且不管是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还是从20世纪60年代生效的《大陆架公约》、《海洋法公约》来看, 这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在古老的中国历史上, 有一个独立的王国叫琉球列岛, 使臣朱宽曾受隋炀帝的指派召其归顺, 这是我国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关于钓鱼岛的记载。到了明太祖威震四方的时候, 也就是14世纪, 琉球列岛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邦属国之一。

1372年, 中国人杨载第一个进去钓鱼岛。明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以及明嘉庆11年陈侃所著的《使琉球录》对中国人在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均有详细记载。1602年琉球遭到日本的进犯, 此后的40余年琉球的内政都遭到日本人的监督。1654年琉球王更是被清康熙帝册封为尚质王, 并且称中国为父国, 规定两年进贡一次, 用大清年号。那个时候的多幅疆海图上都标有钓鱼岛, 钓鱼岛是中国的一部分。

1873年日本出兵侵占我属国琉球, 琉球王随即派使臣到京城哭诉请求支援, 但当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 没有能力给与支持, 只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后就没有下文了, 之后, 琉球被日本改为“冲绳县”, 从此被日本掠夺。即使如此, 钓鱼岛的管辖权也始终归大清国的台湾所有。光绪19年10月, 钓鱼岛还被慈禧太后赏赐给清廷内务官盛宣怀, 让他做采药之用。

甲午战争后即1895年, 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即使如此也并未规定钓鱼岛群岛的这一海域就是日本的, 只是规定了割台湾和澎湖列岛。但是, 日本抓住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软弱无力的时机, 就这样抢走了钓鱼岛。1940年, 日本与属于日本“辖属”的台湾和琉球争夺钓鱼岛的归属权, 那时的判决是钓鱼岛仍旧归属台湾管辖, 而且是在日本东京的法庭上作出的判决。1945年日本向中、美、英、法等盟国投降, 声明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两国之间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都无条件的废除, 理所当然的中国应该拥有台湾和它所属各个群岛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归属权。

无论是从《开罗宣言》还是《波茨坦宣言》等重要的国际会议公告来看, 日本拒不交还钓鱼岛都是严重违法的行为。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声明:把像满洲、台湾及澎湖列岛那样的日本国从清国人手中盗取的所有地域返还给中国, 即《开罗宣言》。1945年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又发布了《波茨坦公告》 (8月8日苏联参加) 。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而日本的主权必将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等所决定之诸小岛之内。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无条件《波茨坦公告》, 至此, 从法律上来讲, 钓鱼岛就已经属于中国了。

大战之后随即出现了美苏冷战, 美国为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开始把钓鱼岛归于自己的行政管理之下。1971年6月, 美国没有所属权, 却将钓鱼岛随同冲绳一起“归还”给日本, 于是日本在第二年就“接管”了钓鱼岛, 所谓依据就是日本与美国之间没有效力违反国际条约的“协定”。中国政府立即指出这是严重非法的, 并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日美勾结”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入“归还区域”。

1972年有一个声明, 其中第三条规定, “……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这是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发表的。

1964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中有这样一个原则“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 而从1982年通过的《海洋法公约》的有关的一些条款来看, 钓鱼岛与中国台湾、澎湖、舟山群岛同在一个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面上, 但是与日本管辖下的琉球群岛距离很远, 并且钓鱼岛等岛屿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地质构造。所以综合两个公约中的条款, 我国都对钓鱼岛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因为我国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全部东海大陆架都享有主权。

2 钓鱼岛, 中国走向海洋的大门

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公布了《国际海洋公约》, 其中之一条款规定:“主权国家以二百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这也就是为什么钓鱼岛群岛只有六点五平方公里的陆地, 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因为钓鱼岛的实际价值远超于此, 还包括许多的海洋资源如海底石油、矿产、和海洋渔业等, 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宜和未来在这划定的庞大的海域内潜在的资源等等。一旦钓鱼岛真的被日本抢占, 那就意味着中国几乎要失去与南沙群岛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执的总和大约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如果中国没有成功夺回钓鱼岛的话, 那么失去的也不仅仅是这几个小岛而已, 因为一九六七年联合国调查发现:此一海域蕴藏着八百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连带此海域的庞大海洋资源和其后代子孙的空间和财富也将拱手让人。更严重的是它所引起的连锁效应, 使被沿岸诸国侵占的南沙诸岛及其所属的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领地、领空, 也将因而回收无望了!

钓鱼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很有战略价值, 与中国台湾、澎湖、舟山群岛同在一个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面上, 距大陆九十海里, 距琉球八十多海里, 距台湾基隆才仅七十多海里, 但是与日本本土有着一千余海里的距离。按照国际公认的《大陆架公约》:“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 钓鱼岛群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如果日本的侵略得逞, 它就象从日本国长出一个尖长的犄角一样那么难看, 它深深插入中国腹腔, 并划走大片海域。如果真是这样, 那么钓鱼岛海域就成了日本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上最西南段的一点, 也成了日本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 进入台湾海峡的必经的战略之路。如果日本一旦占领了钓鱼岛, 就会连带夺走钓鱼岛附近二百海里的经济海域, 其中也包括我国正在积极大力开发的东海大陆架油气勘探等的部分, 日本就会坐收渔翁之利, 占有与我国经济海域发生重叠的资源。反之如果钓鱼岛属于中国, 即使从日本的经济海域外缘画一个200海里的经济海域, 距离我国大力开发的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海域也就是东海大陆架海域仍然很远, 最多只能和我国的钓鱼岛附近的几个渔场有重叠, 在大的海洋利益上没有太大的关系。

钓鱼岛也有很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有, 日本军队一定会在岛上安装监控侦察设备和对空导弹及岸基反舰, 那么我国的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就成了日本的盘中餐了。如果在钓鱼岛安装雷达, 就可以监视我国台湾北部、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的400千米至600千米的海域和空域, 那我国在军事上的所有动态都会被了如指掌, 十分不利。日本海权扩张的战略中首要任务是保障1000海里航线, 一旦占领钓鱼岛他的势力就会向西南方延伸, 直至可以对台湾海峡的附近海峡实行军事监控。那么日本不可或缺的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就又向西南端扩展了, 也顺利的打通了进入台湾海峡的跳板。一旦日本在钓鱼岛上建立军事基地或部署重型武器, 就相当与在我国的家门口安了个定时炸弹。

3 维护钓鱼岛主权的策略

面对如此僵局, 中国应运用政治智慧、外交艺术、国际法理、民间行动、军事威慑、经济制裁等一切手段, 及时因应, 果断处理:

(1) 召集相关方面精英、专家, 设立维护钓鱼岛主权专门研究机构和执行部门, 采取迅速、准确、高效地具体行动处理钓鱼岛岛事务。

(2) 保持坚定不移的立场, 通过正式外交渠道与日本交涉、谈判、协商;组织双方专家学者交流对话。

(3) 按照国际公法的标准, 搜集历史、地理、人文资料、证据, 在国际法理上名正言顺、争取同情, 选择时机向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庭控告日本侵略。

(4) 鼓励和保卫 (派船舰救援并要求日本不得伤害国民) 全球华人以和平的方式, 到达钓鱼岛拆除日本违建, 抗议示威、观光旅行、捕捞作业、勘探开发等。

(5) 加强钓鱼岛海域海空巡逻 (尤其是争执时期) , 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拥有钓岛主权, 并警惕、预防、及预设多重准备以对应不测事件之发生。

(6) 做好军事部署和战争准备, 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做为谈判的坚强后盾。不首先发动战争、也决不惧怕战争, 而以压倒性武备、演习, 威慑战争、避免战争, 最终务求以和平手段解决。

(7) 如遭到首先攻击或非正义武力侵犯, 必须立即还击。一旦开战则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若中国此时能以正义形象战胜, 必将对中国国际地位、国家统一产生历史性影响。

(8) 必须冷静清醒谨慎理性决不可感情用事,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破坏双方经贸、民间往来, 以免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9) 多层次全方位的设定目标、底线, 这就好像我们预先知道了招标的低价一样, 对对手的了解越多, 越能把握谈判的主动权。可在其他方面做出相应的让步, 尽可能达到双赢的最佳局面。

总之, 中国在钓鱼岛问题必须严防死守、全力以扑、积极主动。如若软弱无能、摇摆不定、坐失良机, 则一着走错, 全盘皆输。不但永远失去钓鱼岛、南沙庞大的领土、领海, 在其他国际争端中也将产生恶劣影响, 引发后患无穷的连锁效应。而更重要的是, 还会严重挫伤全球华人的爱国热情, 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使得近年来逐渐苏醒、重新建立起来的民族威严与国际面貌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和影响, 而陷入一种过去长时间以来的那种散漫、迷茫的状态。

从长期看, 钓鱼岛问题的发展有利于中国, 因为有三个根本因素不会改变:第一, 中国发展势头不会停顿。第二, 美国与日本不可能团结一致形成统一战线, 因为美国与中国有着各种利益关系, 同时美国也会警惕日本右倾军国主义倾向, 不会铁心抱团来对付中国。第三, 周边亚洲国家尤其是与日本有岛屿之争俄国和韩国, 出于共同的利益, 必定会高度警惕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

在钓鱼岛问题上, 中国要坚持三点:第一, 在总体战略上保持战略模糊, 既充分展示自己立场, 又留有最大的战略和政策空间。第二, 在政策方向上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发展。这样做对中国有利, 因为不管怎么发展, 只要“主权在我”, 中国都是最大的股东, 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第三, 在具体措施中坚持合作谋求发展, 谈判解决问题。目前要不间断的派遣执法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执法巡逻, 同时要鼓励渔民在钓鱼岛海域捕鱼作业, 最终使得日本承认存在钓鱼岛主权争议, 在争端出现时保持中国的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金永明著.海洋问题专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1.

[2]高之国等著.国际海洋法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1.

[3]刁军等.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战略思考[R].重庆:第九届军事海洋发展论坛, 2012.

[4]刘宝国.南海主权争端中的法律思考[R].重庆:第九届军事海洋发展论坛, 2012.

[5]韩兴宇等.海上多样化军事任务法律支持之探讨[R].重庆:第九届军事海洋发展论坛, 2012.

10.关于春季的谚语谚语 篇十

2、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3、春天多种菜,能吃也能卖。

4、夏至雨点值千金。

5、腊月立春时节春水早,正月立春时节春水迟。

6、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7、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8、行船防滩,作田防旱。

9、河水泉源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再来。

10、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11、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12、寒水枯,春水多。

13、谷雨有雨棉花肥。

14、立春晴一天,耕田不费力。

15、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

16、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17、浇水不整地,费水费工又碱地。

18、春胞若加足,秋收定高产。

19、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20、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21、立春暖,回暖快。

22、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23、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24、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5、丰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

26、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27、行下春风望夏雨。

28、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29、打冬雷,落春雨。

11.天气气象的谚语农业谚语 篇十一

2、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5、长虫过道,下雨之兆。

6、墙有缝,壁有耳,好事难出门,恶事传千里。

7、田螺浮水面,风雨在眼前。

8、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9、选棒子,腰插枪。

10、蜜蜂晚出早归巢,天气有变雨将到。

11、一日东风,三日雨。

12、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13、冰断麦根,牵断磨坑绳。

14、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15、六月初一雷,一雷庄九台。

16、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17、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18、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19、云绞云,雨淋淋。

20、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21、云布满山低,连夜雨乱飞。

22、雾带白,天将晴。

23、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24、狗泡水,天将雨;鸡晒翅,天将雨。

25、蚂蚁搬家天将雨。

26、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27、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28、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29、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2.钓鱼的谚语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三种常见的含义, 会读、写0。

2.知道0比1、2、3、4、5小。

3.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 体会“0”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主题图, 温度计, 米尺。

教学过程

1.对“0”的初步认识。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个《小猫钓鱼》的故事。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假日里, 有四只小猫结伴而行来到了河边, 他们兴高采烈地在钓鱼。其中有三只小猫钓鱼时很专心, 眼睛紧紧盯着河面, 观察鱼儿上没上钩。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一会儿, 他们三个都有了收获。另外一只小猫在钓鱼的时候一会看看远处的风景, 一会看看飞来的小鸟, 结果怎么样呢?这幅图是他们钓鱼回来时的情景 (教师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快来看一看、数一数, 他们分别钓到几条鱼?把他们钓到鱼的条数写在田字格本上。

生:认真观察、点数, 把条数写在自己的田字格本上。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结果?

生:第一只小猫钓到3条鱼, 第二只小猫钓到2条鱼, 第三只小猫钓到1条鱼, 最后一只小猫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师:他数得很准!小朋友们猜一猜最后那只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小猫, 可能是故事里的哪只小猫?能用数字表示他钓到鱼的条数吗?

生:可能是不专心的那只小猫。他一条鱼也没有钓到, 用数字“0”表示。

师:说得好!一条鱼也没有钓到, 用数字“0”表示。你们会写数字0吗?来!请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

……

师:看一看刚才你是怎样表示最后那只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的小猫钓鱼的条数的?没写出来的, 写错的快来改一改。

生:用心修改。

师:最后那只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 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没有”的例子很多, 比如, 黑板上只有3个字:小花猫, 老师把它们全擦掉, 结果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了, 这时黑板上的字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同桌互相说一说用0表示的例子。

生:互相说自己的例子。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知道了“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 也是一个数。结合4只小猫钓鱼的条数, 你知道1、2、3、4、5及0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吗?

生:5最大, 因为钓的最多的是5条鱼。0最小, 因为一条鱼也没钓到用0表示。

师:说得好!

老师这里有6张数字卡片, 你能从这6张数字卡片中找出最小的那个数吗?

2.对“0”的再认识。

师: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0?

生1:电话号码上有0。

生2:电子表上有0。

生3:直尺上有0。

生4:温度计上有0。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力真强, 发现了这么多的例子。看图 (出示下面的图示) , 图中的温度计上的0、直尺上的0, 观察一下0在什么位置, 在小组内议一议0有什么用。

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温度计上的0, 什么情况下红线降到0呢?

生:结冰的时候。

师:对!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 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师: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直尺, 观察直尺, 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并轻声地把直尺上的数读给同桌听, 好吗?

生:同桌互相读数。

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生: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是从0开始的。

师:谁愿意把直尺左边的6个数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说一说这个0表示什么呢?

生:0、1、2、3、4、5。表示从0开始。

师:在尺子上的数都是从0开始的, 这时0表示起点。好!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 请在小组内议一议0可以表示什么?

生:在小组内踊跃讨论。

师:谁愿意代表自己小组发言?

生1:0可以表示没有, 表示起点。

生2:我补充, 0还可以表示分界线。

【设计意图】

教师以讲故事开课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了问题情境, 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

通过小猫钓鱼的例子、在温度计、直尺上认0等活动, 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三种常见的含义,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0的模型。

13.关于卫生的谚语民间谚语 篇十三

2、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3、睡前烫烫脚,胜服催眠药。

4、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5、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6、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蚊蝇消灭净。

7、要讲卫生得清洁,要获本领得勤学。

8、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9、奉洁身体净,不得皮肤病。

10、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11、灭虱无窍,洗衣换袄。

12、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13、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14、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15、饭吃八成饱,到老胃肠好。

16、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

17、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18、四害除净,人畜无病。

19、六月六,晒衣服。

20、食不言,寝不语。

21、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2、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3、病好不谢医,天下无人医。

24、人橱先洗手,饭后要漱口。

25、少吃长寿,多吃多灾。

26、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2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8、从小爱劳动,老来药不用。

29、讳疾忌医,难求良药。

14.钓鱼的谚语 篇十四

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爸爸带我去钓鱼。到了小河边,我和爸爸都坐下,抛下鱼钩,就开始钓鱼了。

不一会儿,爸爸的鱼竿就动了,爸爸立刻拉鱼线,过了几秒种之后,一条大约长三厘米的扁鱼拉了上来。而我的鱼竿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想:“或许到深一点的水域去钓鱼,才会有进展吧。”于是,我提起鱼竿,来到深水区的一座桥上。桥还很新,应该很牢固,我心想:“中间的水域应该更深,也不容易钩到水草,也会有更多的鱼。”这样想着,我就坐到了桥中间,抛下鱼钩,开始钓鱼。事实果然如我想的那样,坐下去大约一分钟,鱼就上钩了。我使出吃奶的劲,努力地往上拉,大约过了五分钟,还是拉不上来。爸爸见了,赶紧跑了过来帮忙,父子齐上阵。但是过了会儿,“嘣”的一声,鱼线断了,我和爸爸都扫兴极了。

今天虽然没有钓上大鱼,但是钓鱼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作者:阊江小学403班 程俊宇

15.德汉谚语的对比分析 篇十五

谚语是人们一代代口耳相传传下来的, 因此它比较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某些观念和思想。通过这些谚语, 我们便可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点。

正如德语谚语所说的那样:“Andere Länder, andere Sitten.” (国家不同, 风俗各异) , 中德两国也有着不同的风俗, 这也体现在中德两国谚语的不同特点上。

一、德汉谚语的文化内涵的比较

尽管中德两国地理位置不同, 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状况各异, 文化习俗有着很大差别, 但德汉谚语却包含着许多相同的文化内涵, 这说明很多东西已经成为人类共有的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下面将从德汉谚语的含义和用词两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一) 德汉谚语的含义和用词完全相同

谚语作为一个国家人民智慧的精华, 体现着各民族的历史, 文化, 习惯和风土人情, 但是由于人类思维所具有的某种共性, 即人们在社会生活、劳动实践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所得出的相同认识、理解和感受, 反映到谚语中, 便出现了德汉谚语不仅含义相同, 连用词也相同的现象。例如:

Aller Anfang ist Schwer.万事开头难。

Einmal Sehen ist besser als hundert mal Hören.百闻不如一见。

Tatsachen sind starker als Worte.事实胜于雄辩。

Wissen ist Kraft.知识就是力量。

Gut begonnen ist halb gewonnen.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Wer zuletzt lacht, lacht am besten.谁笑到最后, 谁晓得最好。

(二) 德汉谚语含义相似, 部分用词相同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 反应在谚语中, 则是它们的用词有一定的差别。例如:

Eine Maus hat mehrere Höhlen. (一鼠多窟) 和汉语里的“狡兔三窟”都是表示狡猾的意思, 且都用了“窟”这个表示地点的名词, 但两种语言用作比喻的东西却大不相同, 在德国人看来, 老鼠是敏捷、快速、狡猾的象征, 而汉族则视老鼠为胆小、目光短浅的象征。

又如:Ein guter Freund ist mehr wert als hundert Verwandte.远亲不如近邻。德汉谚语中都使用了Freund (朋友, 邻居) 和Verwandte (亲戚) 两词来作比较, 但是德语中则是把“一个好朋友”和“上百个亲戚”作比较, 而汉语中则是把“远方的亲戚”和“近邻”比较, 虽然用词不同, 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种例子还有很多, 如:Ein faules Ei verdirbt den Brei.一个臭鸡蛋弄坏一锅粥, 而汉语中则说, 一粒老鼠屎, 弄坏一锅粥。这种相似并非翻译家独具匠心的加工, 而是德汉两种语言自身的特点。

(三) 德汉谚语含义相同, 用词完全不同

因为各民族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因此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

Gebranntes Kind scheut das Feuer. (烧伤的孩子怕火。)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Zwei Köpfe sind besser als einer. (两个人的头脑比一个人的好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Viele Köche verderben den Brei. (厨师多了做坏粥。) ——人多误事。

Wer mich liebt, liebt auch meinen Hund. (爱我就要爱我的狗。) ——爱屋及乌。

另外, 宗教信仰在各民族的历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谚语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遂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说。而德国人则大多信奉基督教, 所以《圣经》对德语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映在谚语中则有:

Der Mensch denkt, der Gott lenkt. (个人有打算, 上帝有安排。)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此外, 民以食为天, 谚语中也自然少不了与吃有关的内容。德国人的主食是面包, 而中国人的主食则是大米和面, 故而有:

Ohne Mehl und Wasser gibt’s kein Brot. (没有面粉和水做不成面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德汉谚语修辞比较

谚语是一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短短的一句话, 寓意深刻, 韵味隽永, 它不仅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 也同样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因此, 在领悟谚语深刻的含义同时, 也应对其中所包含的修辞手段予以重视。

(一) 音韵美

德语谚语包含了广大人民长久以来的经验智慧, 而且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于人民群众中, 这就要求谚语必须口语化, 便于记忆和传诵。德语谚语中就大量运用了押头韵、尾韵等手段, 使其读起来琅琅上口。

所谓头韵, 是指第一个字母, 特别是辅音字母在句中反复出现, 使谚语整体具有韵律感。如:

Gute Zucht, gute Frucht.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Gleich und Gleich gesellt sich gern.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Viel Kinder, viel Sorgen.多子多虑。

Gesagt-Getan.说到做到。

尾韵是指两个节奏组或句子不仅最后重读音节相同, 而且其后的辅音也相同。尾韵可以增强谚语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便于人们记忆。在德语中押尾韵的谚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

Gut begonnen ist halb gewonnen.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Aussen fix, inner nix.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Der Mensch denkt, der Gott lenkt.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Unter jedem Dach ist ein Ach.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中国, 自古文人就将“谣”“谚”并称, 这说明谚语和歌谣一样, 有明显的音韵美。汉语中有四个声调, 因此汉语谚语中除了注意韵的和谐, 还讲究字调的抑扬。字调的抑扬变化则主要体现在对声调平仄协调恰当的安排上。如:“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不怕百战失利, 只怕灰心丧气”等等。

(二) 形象性

谚语之所以能流传百世, 依旧经久不衰, 与其形象的描写有很大的关系。形象的谚语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 深奥的道理读来浅显易懂。比喻则是形象性的一个典型代表, 也是各民族谚语的共同艺术特征。如德语中:

Die Liebe rostet nicht.旧情难忘。 (直译:旧爱不生锈。)

Der Gast ist wie der Fisch, er bleibt nicht lange frisch.为客如鲜鱼, 时间一长就臭。

汉语谚语中的比喻用法更是随处可见, 如“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来时各自飞”等等。

拟人也是言语中常用的手法, 它使谚语更加生动, 形象, 亲切, 增强了谚语的感染力。如:

Die Wände haben Ohren.隔墙有耳

Die Liebe hat zwei Töchter:die Güte und die Geduld.爱情使人学会宽容和忍让。

此外, 借代, 对仗, 夸张, 等修辞手段也是德汉谚语的共同特色, 如:

Was Hänschen nicht lernt, lernt Hans nimmer mehr.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借代)

Wer wagt, der gewinnt.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对仗)

吃一堑, 长一智。Durch Schaden wird man klug. (对仗)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Man glaubt eimen Augen als zwei Ohren. (对仗)

Ein Narr in einer Stunde mehr fragen, als zehn Weise in einem Jahr beantworten können.一个傻瓜一个小时内提出的问题, 十个聪明人一年也回答不了。 (夸张)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Vom Guten spricht man wenig, vom Bösen desto mehr. (夸张)

总之, 谚语离不开修辞。谚语的语言美充分展现了德汉两个民族间许多不谋而合的艺术手法。

三、结束语

在各国人民的交流中, 谚语最容易敲开人们彼此的心灵。不管人们来自哪个国家和民族, 在交往中往往由于引用过了一两句谚语, 都会勾起人们对世界共同理想的向往, 增进人们彼此间的友谊。随着全球化风暴席卷世界, 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对于德语学习者来说, 更应该多掌握点德国谚语, 深入地了解德国文化, 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摘要:谚语是人类文明的语言结晶, 反映了一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同一性导致了德汉谚语的同一性, 但中德两国相距遥远, 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 因此德汉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从用词、含义和修辞等方面对中德两国谚语进行了对比, 从中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谚语,对比,含义,修辞

参考文献

[1]〔联邦德国〕R·布林克曼, 张开信, 刘楚莲.德汉谚语词典.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0.

[2]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勤.汉语熟语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4]吴国华.杨仕章.语言国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新教师听课反思规划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