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2024-08-13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精选12篇)

1.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篇一

体会句子含义的技能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时可能有这样的困难:文章中有些机子的含义很难理解。那么怎样来把握这些句子的含义呢?这可是有办法的哦!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如《慈母情深》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一句,就可以用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来理解。

要读懂这句话,我们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父亲在遥远的大西北工作,家里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工作这么辛苦,每月只挣27元,要养活一家6口人。这一元五角钱相当于全家将近两天的生活费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从“一卷毛票”“龟裂”中体会到了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靠一点一点辛勤的劳动得来的。这一元五角钱拿去买了书,家里吃什么啊!但是作者的母亲宁可再苦,也要给孩子买书看,满足孩子读书的愿望,多么深厚的爱啊!

又如“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一句作者连用了四个“立刻”,这样的四个“立刻”,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母亲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她的工作十分枯燥、单调、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母亲工作辛劳,赚钱非常不容易,可掏出给儿子买书时又那么干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这里介绍体会句子含义的另一种方法——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

《母亲的鼓励》中有这样一句话:“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在理解这句话时,要和课文内容联系其阿里想:母亲喜的是什么?悲的又是什么?通过联系课文内容后,就能够体会到:“喜”是指儿子考取了清华大学,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悲”的不是悲伤,而是对以往岁月的一种感慨,情绪较为复杂。这句话是指母亲十几年来良苦用心的教育获得了成功;是儿子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不出的感慨,说不出的心酸,一种复杂得情绪借助泪水一并泻出。

3、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这里介绍体会句子含义的第三种方法——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科林的圣诞蜡烛》中有这样一句话:“竟然有这样的奇迹。”在学习时,首先要理解“竟然”、“奇迹”的意思,再想想“奇迹”指什么。在弄清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把整个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想一想,就可以体会到:没有想到科林为了点亮灯塔,为船只导航而不辞劳苦地搜集到了两桶煤油,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对父亲真挚的爱。

4、问问自己“为什么”的方法。

这里介绍体会句子含义的第四种方法——问问自己“为什么”的方法。

《穷人》中有这么一句话:“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呢?这说明:桑拿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本能地把两个孩子抱回了自己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应了桑拿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这样写,又是非常真实的,因为桑娜家的生活也不富裕,做这件好事和不做这件好事对于他们自己的家庭来说,影响巨大。但是正是这样困窘的桑娜本能地做出决定,更加衬托出桑娜那朴实无华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2.指导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方法 篇二

1. 只知其一,不知其他

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学生们一般只记一个单词的一个词义和一种用法,而高考的要求是全面了解这个词的词义,能够做到一词多用。如fast这个词,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如果见到a fast friend很多学生把它理解为“很快就熟的朋友”就会闹笑话。实际上这里的fast作“忠实,可靠”解。

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越是常用词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介词in, with, of等的多义性自不待言,动词的多义性在教学中也要特别注意。

2. 只知认词,不知辩词

要知道大多数同义词并非真正相同。中学生往往把词典上多词共义和互为释义现象的词语误认为这些词语是真正相等的。其实英语中的不同词同义同用的单词非常少,绝大多数同义词在词义、感情、搭配或用法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

A. 词义方面: eg. begin和start都有“开始”的意思。 begin是普通用词,虽搭配词不同,但意思没有差别。例如:

(1) We shall begin our meeting at 7:00.

(2) He began to eat his breakfast.

(3) I shall begin doing my homework.

start也表示“开始”,但着重表示突然开始的动作,因此常常表示“开动、发动、动身”的意思。例如:

(1) He couldn’t start the car.

(2) She started to work at once.

(3) I started at 7:00 and arrived at 8:00.

B. 感情色彩方面:有些同义词语尽管在语义上相差无几,但在感情色彩上确有贬褒之分。例如:

(1) My beloved father passed away.

(2) My father died.

(3) My old man kicked the bucket.

这三句话意思都一样,都表示父亲已逝,但第一句充满敬意,第二句中性,第三句大有不敬之意。

C. 文化方面:同义词还存在着文体差别,如正式与非正式,书面语与口语,等。例如:

正式: He approved of our plan.

非正式: He agreed to our plan.

D. 搭配方面:有些词语在搭配习惯上也不相同。

例如, rob和steal都有“偷、抢”的意思。 rob指用暴力抢劫财富,常用句式是rob sb. of sth., steal指暗中窃取财物,常用句式是steal sth. from sb.

E. 用法方面:有些同义词在用法上也有所不同,如also, too都表示“也”,但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并不一样。例如:

(1) He also asked to go.

(2) You’re a student, I’m a student, too.

3. 只知词义,不知使用

如果说认词和辨词是掌握词汇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那么用词便是掌握词汇的高级阶段。高考英语写作需要120-150个词,考生写的往往是些Chinglish(中式英语)。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对词的用法掌握不够,所以在掌握单词的同时也需掌握单词的用法。

4. 只能固定,不能变化

同学们往往会碰到一种情况:一个词稍有变化就不知其意。 practice是“练习、实践”,形容词practical的意思是“实际的,实用的”,而副词practically却是“几乎,简直”。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背单词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一特点,把特殊用法和固定搭配作为背记的重点,光背基本词汇和基本用法是远远不够的。

二、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应该注意词汇的学习策略、记忆方式、应用策略、应用能力

1. 教单词要放在语境中去教

有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重复记忆法。对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要反复记忆。刚学过的材料,忘得最多最快,以后便逐渐减小,所以要适时复习。在教授时,采取内视反复记忆法。教完单词后,要求学生能够默写单词,做到音形义兼备,每节课前都要先复习上一节课的单词,“滚雪球”式地循环下去,直到教完所有单词。之后,进行循环记忆,将所有的单词分成两部分,每周利用自习时间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对记单词就不再感到头痛,既学的多又记得牢。

2. 练习与运用是词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3.小学语文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篇三

小学语文的中段(三、四年级)教学,着重进行段的熬炼。经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熬炼,逐步过渡到篇的熬炼,这时的中年级学生,已是九至十岁。从心理特 上瞧,这个阶段的学生存心、手法逐步发展起来,存心注重也随之增长,能较为盲目地安排本人的行径。思想方式正处正在抽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过渡的时期。从语文学问上瞧,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熟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富余的感学问,因此,正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要领的请求是:正在控制简略的学习要领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要领。

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条记记要点,课后双习抓重点的要领。

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要领查字典、辞书,理解词语。

3.学会有顺序地瞧察事物的要领。如“方位改变瞧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瞧察),“光 推移瞧察法”(以光 为序进行瞧察),“情节发展瞧察法”(以事情情节发展为序进行瞧察),“移步换境瞧察法”(以所在挪动为序进行瞧察)。

4.学会及光 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绪顺序先容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要领。

5.学会用“摘句法”、“回纳法”、“取主法”回纳综合段意。

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大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4.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指导方法有哪些 篇四

要想做好阅读理解,相应的答题和阅读技巧十分重要。如果做的恰当的话,最终的阅读效果往往十分令人满意。初次拿到一篇阅读材料,第一步就是进行全文初读,对文章的主旨大意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这个初读的过程就是找到作者表达内容的过程,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初读仅仅是快速完成文章的阅读,不能匆匆开始答题。同时,初读的速度可以适当加快,其中顺读法和倒读法都是学生在初读环节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所谓顺读法指的是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阅读,阅读完毕后在进行相应题目的阅读。而倒读法则是先阅读题目后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进行材料的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其次,在初读环节中,学生必须在文中进行相应的标注。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语句或者是关键段落,标注是必须进行的。这些重点的标注能够让学生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到作者的写作主题。

最后,在初读过程中,还需要格外注意材料中的一些独特语句,并在阅读中快速确定本篇文章的文体。因为在阅读理解中,有些问题的提出直接就来源于原文,只要学生足够细心的话,相应的重点内容势必会被学生的“火眼金睛”敏锐地捕捉到。

2、在审题上下功夫,进行准确的定位处理

小学语文的答题技巧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在审题上下功夫,花大力气也是关键点之一,因为只有完成了准确地审题,最终的答题方向才能定位准确,不至于“跑偏”。因此,换句话说,审题进行阅读理解的最关键一步。只有学会了正确的审题方法,才能有效的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果在这一步“走入歧途”的话,最后的答题就会“失之千里”。具体到一篇阅读材料而言,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作者的语言,第二个部分是命题者的语言。其中,通过窥察命题者的一些意图能够很好地进行一些题目的解答。对此,学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深刻到命题者的意图之后,才能在原文中进行明确定位,联系上下文进行最终题目的解答。

3、选择最优搭配,进行精确表达

对于一篇阅读材料而言,主观题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主观题的设置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对应文章中的相应位置的答题,其二为提示方式的答题。在进行阅读理解解题中,学生要善于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并在回答主观题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意思清楚、表达准确且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5.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有哪些 篇五

方法一、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入手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爱好。讲,是有预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

让学生熟悉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

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答应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方法二、激发爱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练习:“注重观察四周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布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爱好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方法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练习。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方法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6.指导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刍议 篇六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思维;策略

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自学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既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指导学生在课前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有关知识内容,初步了解所要学的新知识,为上课做好准备。预习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的方法很多,但须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个性习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如低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可以看看新知识内容中有没有生字,能不能读懂,能不能看懂主题图等。高年级学生要求看懂新的知识点,在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试做一两道题目,看看会不会。在预习新概念时,要在文字阅读上下工夫,从句子结构上去解释概念的定义;预习法则、公式时,要在推导的过程上下工夫;预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时,要在创设直观条件上下工夫。有些在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预习,布置课外作业时间宁可少,但预习时间不可缺。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对学生来说,在课堂内听课是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越集中,对知识的认识就越清晰。教学生听,不仅仅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出别人发言中的亮点和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发言不理不睬,只管讲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应该适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善“听”的能力。

听老师讲时,要求学生注意:(1)带着明确目的的听,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2)带着疑难问题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急于回答;(3)无论是否感兴趣都要听;(4)做到自始至终集中精力听。听同学讲时,要求学生注意:(1)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不插嘴,不跟其他同学交流、讨论。(2)仔细倾听,同学讲对了,想想他答的方法,进而推测他的思考方法;同学讲错了,应听出他错在哪里,如何订正。

小学生听课时,最大的不足在于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指导学生听课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训练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三、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在参与和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创造性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质疑,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指导学生质疑,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尝试计算2.8×0.6,演板时出现这种情况:2.8×0.6=168。学生质疑:“积的小数点不知道应该点在哪里?”这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疑点便是教学重点或难点,这些疑点解决的过程便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然有的问题不见得一定要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成长,培养学生问的习惯,这本身就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四、指导学生复习和练习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复习意义,养成日常复习的习惯。小学数学教材系统性很强,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仅容易遗忘,而且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学习数学不仅要听好课,还要重视复习巩固。只有抓好复习,才能巩固记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由初步领悟到熟悉掌握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复习方法:(1)概括复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对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2)分类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知识的深度、广度。(3)区别复习。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法则等,加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总之,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维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发展与提高数学能力。

要认真对待练习,养成专心做作业的习惯。一要时间适宜,练习和作业需选择精神饱满、头脑清醒的时间去完成。二要有一个安定的作业环境。三要有刻苦练习的精神。四要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认真书写,严格按规定格式完成作业。五要全面检查,勤算苦练,仔细验算,确保作业质量。

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 (2)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有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反面提出假设,是创新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要注意到有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互逆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大与小、多与少、长与短等等。备课时教师要把这些可逆因素挖掘出来,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在按题目条件进行顺向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问“小方从前面数坐第几排”,紧接着问“她从后面数坐第几排”;看“运走的”要想“剩下的”,判断“所有真分数都小于1,所有假分数都大于1正确吗”,等等。(3)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利用概念进行思考活动,对创造性目标的实现有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公式、法则的推导,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应用题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维,对训练学生答题语言的严密性、验算结果的准确性、推理过程的周密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记忆、应用、理解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活动。根据学习与记忆的对象的特点,可采取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1)系统记忆法。按照科学的知识系统地把知识归类、整理,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2)直观记忆法。借助直观形象提高记忆的效果。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直观记忆。(3)比较记忆法。把相似、相近的数学材料进行对比,把握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数,因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等,在学生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4)联想记忆法。如接近、相反、类比联想等帮助记忆。例如,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引导学生联想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除法和分数的关系,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难理解和记忆了。(5)规律记忆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如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之间就有内在联系,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可推出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就是1000。除此之外,好的记忆方法还有歌诀记忆法、交替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这些记忆方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责任编辑 余 华

7.小学生语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篇七

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曾对此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就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朗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读清晰。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然后准备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不同。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桎梏,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不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这就会加大读的次数。

朗读量的加大,必定会引起质的变化,即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它文字的理解。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然后让学生分组试读,大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一篇诗词的含义,就会在学生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中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慢慢悟其真义。

三、感情朗读,体验情境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学、文章上升到文学,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这也就是小学语文课本读定例话中要求学生试着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的生活面比较狭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在那么多的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中领悟到作者所能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去朗读呢?

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索,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的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如在读“山”,便会想到山之巍峨雄壮,在读“海”时,便会想到海之博大深邃。

8.小学生语文课堂听写方法有哪些 篇八

比如,笔者教学四年级《火烧云》,在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特点之后,让学生听写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教师先将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颜色的7 个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故意打乱顺序念两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两遍念完,要求学生将这些词语分类写下来,然后交流反馈,学习这些词语的构词方法。

(二)板块式听写。

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可以将一册课本中的词语进行认真梳理,根据词义、词性、词语感情色彩或词语结构特点,整理成若干个板块,进行听写训练。以五年级上册为例,本册《词语盘点》中,像“流光溢彩”“牵肠挂肚”这样的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就有22 个。将这些词语整理成一个板块进行集中听写,既帮助学生巩固积累了词语,又让他们充分了解了这些词语的构词特点。

(三)反复式听写。

能掌握引述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用法,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要求。笔者教学三年级《灰雀》,让学生听写文中列宁与小男孩对话的两个句子:“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要求学生先认真听教师读三遍然后再写:第一遍,听清楚列宁和男孩对话的内容;第二遍,感受列宁和男孩对话的不同语气;第三遍,想想两句话应使用哪些标点符号。学生写好之后打开课文自己对照订正。这样的多遍式听写,改变了听一点、写一点的习惯做法,分层要求,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了听写的多种功能。

(四)提醒式听写。

听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积累词句。因此,在听写的时候,不妨对一些难写易错的字词,及时地加以提醒、暗示或者点拨,使学生特别注意这些地方。可以教师提醒,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比如听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诗句中“庐”和“缘”这两个字的写法,并说说“缘”的意思。

(五)串联式听写。

比如,笔者教学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课文之后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听写训练(括号中的词语为听写内容):我国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式各样)的珊瑚;鱼群(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这样的训练,既听写了词语,又概括梳理了课文内容,扎实、有效。

(六)语境式听写。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听写词语或者句子,可以将字词句的积累与理解、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语用”。比如,在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时,可以设计以下这样的古诗词名句听写训练:小学六年,我背诵积累了许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经典的魅力,而且提高了我的自身修养:游览美丽的杭州西湖,我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时,我会想起郑燮《竹石》中的名句――;登上东白山之巅时,我真正体会到了杜甫《望岳》的眼界和胸怀――。

(七)感悟式听写。

9.小学生语文有效阅读方法有哪些 篇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大的途径。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只有多看书、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使自己有一个充足的大脑。我们现在不用担心没有书看,只要你愿意看,随时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书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杜甫的名言,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很多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阅读又分为泛读和精读。

(一)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既可以扩大知识面通过广泛的浏览,又可以扩大知识量和知识面,使对浏览过的材料有了大致印象,等以后需要时,再根据印象查阅各种资料,使以后的学习活动更有目的性;通过浏览还可以网罗知识,待以后一一整理,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要选择那些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形象生动、深浅适度。如祖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唐诗宋词,知识丰富的《十万个为什么》、《神奇的太空》、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及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课外阅读,使之在有效积累“量”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为此,我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

1. 阅读多方面的作品。

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 鲁迅先生的告诫。如利用寒、暑假读书活动,分层次、分门类进行阅读,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主题读书实践活动。如:本学期,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了实践活动“奇妙的组合——水果蔬菜小创作”。利用水果和蔬菜进行搭配,制作各种有趣的物品,充分发挥想象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我们在课外阅读中,不仅阅读出色的文学作品,还涉足天文、历史、经济、地理等方方面面,这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还应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将出色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我们在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 阅读同类文章进行对比。

“只读一个人的书是不好的,这样,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鲁迅。我们在阅读时,发现同一类的文章时可以进行对比阅读,不同作者写的同一类文章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学完后与上学期学习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进行阅读对比。从写作特点,写作手法,具体的句子等进行对比。

以上就是这两篇课文的相同点跟不同点,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些平常不容易发现的事情。

让我们对生活都拥有一个爱的感恩吧,因为拥有了它,我们就会共同撑起一片感恩的天空,那就是我们心存爱的舞台。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科普读书月、走近名人读书月、经典诵读活动月等专题阅读。

(二)精读

精读则要求重视“精”字。精读是必要的,如果没有深入转眼基本最重、最基本的书为基础,我们看书就会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条理,抓不住重点,即使看了很多的书也是囫囵吞枣,无所收获;或向蜻蜓点水一样,难以收入。但如果只注视精读,忽视泛读,我们也会因为知识面的狭窄,孤陋寡闻,对一些问题难以深入的理解。由于“啃”数十数千年来人们留下的经验和定论,若他对时代的发展不甚了了,及时深入了,也“深”不了哪去。所以,没有博览全书而是啃几本书,“消化”是不会太好的。这就像我们每天吃的饭一样,要有主食,也要有副食。没有主食会营养不良;但如果只有主食,其他什么都不吃,也一样营养不良。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现在的读书法又是怎样的呢?我总结出以下四个步骤:即看、读、问、记。

看即翻看,拿到一本书,要先翻看一遍,走马观花地浏览全貌,粗略了解内容梗概,考虑深浅适度情况,是否符合自学所需,很快决定取舍。

读即阅读,对需读之书,了解文章内容概要及主要论点,看看书中讲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认真细致阅读,深入思考研究,了解全书重点,理解重要内容。难点、疑点可以作下标记,边读边找问题的答案,解决疑难。

问即设问、质疑,对于自己需要阅读的书,要认真对待,审慎阅读。对书中的每个重点、论点或问题,要把已有知识或其他书上的论点,与此书中的论述加以联系、比较、分析,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多问几个“为什么”?它们是怎样被证实的?从题目、内容到结构,都要全盘考虑,寻找作者的思路、章法、证法与方法,以便加深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依据,学习安排结构和证实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读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从无疑处寻疑,再从有疑中想方设法释疑,最后达到疑问全解为止。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重要环节。

记即记忆,巩固读书效果要记忆,这也是古今学者自学成功的一个诀窍。记忆的好处很多,大凡有成就的学者、科学家或文学家,无不记大量的诗文、名句、原理、定理或公式。他们取得的出色成果往往都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想象才发展为创造推新的。

我们在读书时还需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口到:动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眼到:眼不离书,逐字阅读。心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1、开展阅读摘抄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在实行时,我们每天在阅读书籍时,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段落,同时也会养成阅读时写笔记的习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养成摘抄和写点评的阅读习惯。

10.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有哪些 篇十

要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教师要做好指导学生预习工作,从低年级抓起,要求每名小学生准备好工具书:一本字典、一本词典和一本预习笔记,并对学生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1)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辨认文章体裁;(4)划分结构段落,归纳中心、段意;(5)摘抄名言警句,记录疑难问题;(6)表情朗读,反复回味,加深影响。

对小学生的这些具体要求,需做到体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小学生不仅养成预习习惯,同时在无意中形成自学能力。

二、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来自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学生上课认真学习思考,便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关键。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

课堂上,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或者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或空白处。不仅要记下来,还要思考,对照反思。

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不同,需要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这样,每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还也便于以后复习。

再有,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台等手段,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指导小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首先要求学生通读与小学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课外读本》;其次是开列出一些课外阅读必读的文学名著书目;三是向学生推荐一些出色报刊目录,如《语文报》《小学生报》《少年文史报》《学生天地》等。

指导小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其阅读对象也不同;即使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因其智力水平不同,其阅读对象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读书计划,时间可安排到一周、一月、一学期或一学年,要循序渐进,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规律,长期坚持下去。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因人而异,要指导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很多,以下举四例:浏览法。浏览是一种便捷的阅读方式,对知识含量大、信息内容广的一般报刊适宜用这种方法;三步品读法。

即把同一篇文章连续读三遍,每一遍一个重点,三遍之后全面理解。如茅盾的“鸟瞰----精通----吸收”法,叶圣陶的“了解----批评----接受”法,都是很好的经验总结;摘录法。对于经典性作品,因为其博大精深,一时难以读懂,所以就先把它摘录下来,留待日后再慢慢欣赏、揣摩;读写结合法。

读书贵在能有所得,写读书札记,或心得、评价、仿写、创新,都是促成学生对阅读对象内化吸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外阅读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通过写能巩固阅读的成果,能欣赏到自己的进步,更有利于课外阅读的开展和强化。

四、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自学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是小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指导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要做到三方面:解决问题,应该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结果;布置作业时应精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以便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切忌搞题海战术;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目的是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难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如果还不能理解、解决,就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引导他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良好的自学习惯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也有,主要的三个方面是: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形成不良习惯后,会导致小学生学习分心、错误百出。

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1.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篇十一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在教学《老张卖糖果》一课时,我把标题写在黑板上后,问学生:“你们在看到课题后,头脑中有没有什么问号?”问题刚一提出,下面的小手纷纷举了起来:“老张是谁?”“他在哪儿卖糖果?”“他卖糖果的结果是怎样的?”……在小朋友们的问题提的差不多时,我就不失时机地说道:“既然小朋友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地将这篇课文读一遍。”顿时,教室里的读书声此起彼伏。

(2)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阅读方法上可以采用朗读、默读、分配角色读等。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第2~3自然段时,他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画,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

还有的说:“我想围绕‘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展开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3)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增加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如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这是为什么?”这位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马上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上看到的。”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学生的词句训练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第四册《军民一家》中有一句:“周围的顾客都笑了起来,称赞老张比当妈妈的想得还周到。”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称赞”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称赞”和“表扬”有何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称赞”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妈妈称赞我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有的说:“小明乐于助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通过说话,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12.小学生语文预习有哪些方法 篇十二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上一篇:游艇操作人员教材下一篇:初中学生休学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