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2024-10-25

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共9篇)

1.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

2002年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工作总结

2002年,人才中心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大力加强行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推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开发服务,在政治学习、业务工作、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经济任务完成情况

2002年中心领导带领全体职工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切实履行政府延伸职能,配合部人教司大力开展水利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开创了行业人才开发管理的新局面,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保障,在经济实力上也有所增强。

(一)加强行业培训管理,促进了行业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

1、按照部《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了水利行业第二批定点培训机构资质评审工作,经人教司批准,认定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17个,规范了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

2、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水利行业培训证书》的管理和使用工作,2002年共发放证书3660本,在推行培训证书管理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加强了对行业培训班的管理,促进了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3、成功地组织实施了人教司委托的“水利部机关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和列中组部培训计划、主管水利工作的县(市)长参加?quot;城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研讨班“;组织实施了规计司委托的”西部地区水利前期工作培训班“等重点培训班,培训高级人才163人。

(二)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与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1、组织了第二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承担了水利部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的工作,在水利行业水文勘测工、河道修防工、泵站运行工、渠道维护工、变电站值班员、焊工等6个工种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省级预赛有4000人参加。通过预赛和全国决赛,各工种前3名共计18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第4至第15名分别被授予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和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实现了参加竞赛人数、工种数和获奖者人数上的突破。

2、组织技能人才评选工作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在全国水利行业组织推荐了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经全国技能人才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黄河水利委员会刘孟会获中华技能大奖,江苏水利厅于怀军、湖南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彭中柱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按照水利部《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组织评选了2001”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和全国水利技术能手。

3、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表彰大会

在”五一“前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表彰大会,表彰了18名全国技术能手、7名全国水利技能大奖、86名全国水利技术能手。水利部张基尧副部长、索丽生副部长及劳动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4、参加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的有关工作

12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京西宾馆召开了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接见代表并与代表合影留念。我部汪恕诚部长、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和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我作为大奖评委会的专家参加了会议。水利行业通过评选竞赛产生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名,全国技术能手20名。会后,汪部长接见了水利行业参加会议的人员并就今后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做了重要指示。部领导对我们在技能人才开发方面的工作充分肯定。

(三)高效实施中日合作中国水利人才培训项目,不断提高水利人才开有发水平由人才资源开发中心负责执行的中日合作中国水利人才培训项目,是迄今为止水利部实施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人才培训项目。2002年,该项目围绕水利部的中心工作,中日双方在水资源管理等四个领域开展合作,举办了7期国内人才培训班和1期国际研讨会,培训了635名中、高级水利管理和技术人才,选派了4名对口专家赴日研修,引进了价值190多万元的培训设备。截止2002年,该项目共培训1152名中高级水利人才,取得了时间一半,完成培训任务过半的好成绩,为全面提升水利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四)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评审工作取得新进展

1、职业技能鉴定。实行部系统职业技能鉴定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发证。全年共鉴定1500多名技术工人。推动了广大水利行业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2、技师评审。对在京水利部机关和直属单位2001年申报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进行了评审,38人通过了评审。

(五)职称工作顺利开展

1、办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全年为水利部各单位办理证书615本。

2、职称考试工作。圆满完成了水利部职改办委托的水利部职称专业理论、计算机和外语的考试的组织工作。4000多人次参加了考试。

(六)统计工作再获双优

顺利完成水利部2001干部、工资、劳资和教育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为国家和水利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统计工作连续两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双优。

(七)部属单位干部人事档案达标工作基本完成

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是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开展的。2002年共考评验收并批复了水科院等9个单位的干部档案管理达标等级。基本完成部属单位第一轮次的达标验收工作。部署了未列入中组部考评范围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重新进行整理工作,由人教司作为水利部加强干部基础工作四项内容之一布置下去,并列入2002人事工作会议议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促进了各单位人事干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八)人才库建设进入实用阶段

更新部直属单位副处级以上及副高级职称以上高级人才库,入库人数超过6000人。设计并完成部管干部信息库的建设工作,基本实现400余名部管干部信息入库管理,并移交人教司用于部管干部管理工作,实现了部管干部管理信息化上的突破。

(九)开展人事代理工作,为水利单位和水利人才服务

面向部直属单位和流动人员开展人事代理。全年接转档案20余卷,办理各种手续100余项次。为水利单位的改革和水利人才的交流提供了支持。

(十)不断加强水利人才开发的信息化,取得了新突破

1、中国水利人才网站运行一年多来,已经成为宣传贯彻水利行业人才开发政策、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事统计、职称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信息的政务窗口,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的重要园地,成为方便快捷、高效率、高质量地宣传水利部治水思路、传递信息和实施水利人才开发战略的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手段之一,全年共发布信息520余条,网站访问量突破7万人次,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2、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开发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育培训课件。大大提高了培训教材可视化程度和存储效率,为增强专业知识的传播能力、开展远程培训做好了课程内容准备。

3、按照国家积极推动教育培训信息化的要求,结合水利行业的实际需要,加快水利人才队伍的培养,扩大培训的覆盖面,人才中心启动了中国水利培训网的建设,将为水利行业职工提供更多、更方便、低成本的接受培训的机会。中国水利人才培训网建成后,水利行业职工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十一)扩大对外交流,树立水利良好形象

2002年人才中心先后接待了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社会开发部部长佐藤幹治先生、日本《每日新闻》记者吉田博治先生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高级顾问霍华德先生的访问。今年,在中日合作中国水利人才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的过程中,我们成功地接待了8名短期专家来华讲学。在接待访问过程中,人才中心大力宣传中国水利和水利人才开发取得的成就,为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水利的良好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二)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增强团结和凝聚力,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凝聚力,中心领导始终注意做好每一名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年中平均每位同志谈话达到三次以上。特别是针对中心年轻同志多,进取心强的特点,做好”三观“教育和对待荣誉、竞争、利益态度的思想工作,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每一名同志都心情舒畅地参与工作,为水利人才开发贡献最大力量的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为做好水利人才开发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为不断地推动水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的同志加强了对有关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觉及时地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对水利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法规;部党组新治水思路和相关业务知识。为了加深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中心领导带头学习、充电。学习的加强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中心工作方向选得准,工作质量高,为行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十四)超额完成经济财务计划

事业收入90万元(主要为人事代理、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称考试等),较2001年70万元经济指标超额13%。

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职工的收入比2001年有所提高,月收入达到3000元,改善了职工生活,为更好地工作创造了新的条件,落实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2.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二

一、指导思想

在这个学年度,我校工作将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弘扬我校“陶情、健体、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贯彻我校“终身奠基、差异发展,打造品牌,服务家乡”的办学理念,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为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好头,奠好基,尽力向规范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优质学校迈进。

二、工作目标

1、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辍学率为0。

2、教学质量:全镇教学质量综合W值稳居榜首;全市居于中等偏上水平。

3、育人成果: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各类评比居于全市上游。

4、学校管理:办学规范而有特色;在全市同类学校有一定声誉。

5、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群体奋发向上有凝聚力;业务水平不断上升;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6、勤工俭学:稳重操作,服务第一,效益第二。

三、主要工作

(一)、德育工作:

1、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我们认为,小学的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决定全面推广应用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研成果,并不断探索创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礼仪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加强培养。要成立专门的实施机构,学校校长亲自抓,采取提出要求→学生遵循→训导强化→全面评估→及时总结→多管齐下等策略进行培养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我校的德育特色长期抓下去,并对实行得卓有成效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奖励。

2、丰富德育内容。社会在发展,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学校也不是一方净土。学校要与时俱进,讲求实效性和针对性,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把“荣辱观”的思想内涵融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方面面中去,采取各种形式,寓教于乐,深入人心,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健康向上的种子。

3、创新德育途径。德育要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灵,就要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学校德育工作者要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发扬“三结合”教育的优势,多管齐下,形成教育网络,同时要提高三方面教育者的育人水平,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要在社区和村组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挖掘一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正当的满足,学校一是要筹划一到两个教育基地,让学生乐在其中,健康发展;二是要开放学校已有教育资源,物尽其用;三是要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学生的校外辅导员,进行正面引导。

4、建设良好的校风以及班级文化。班风决定校风,班级文化又影响着班风。所以,学校非常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通过教室装饰布置,班规的贯彻,图书角的运用,学生习惯的培养,教师跟班跟队的松紧,育人活动的组织等来加以体现。这样就需要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尽职尽责,充分认识自己岗位职责的重要性,端正思想,克服懈怠,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学校将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德育队伍的管理和培养。

(二)教学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落实教学环节。本学年,学校继续实行“0教案”备课,但是“0教案”并不是指不备课,而是减少机械书写的量,把时间腾出来研究教法和学法,把教案写在自己的脑子中。学校鼓励教师教案形式的创新,但在课堂上应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一气呵成,高效低负。教务处要加强教师备、教、批、辅、考、研的实效性检查,采取设立年级备课组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备课的最优化;采取随机听课和课堂常规抽查的办法监控课堂教学,保证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采取日巡查、周抽查、月全查的措施落实各环节。对于做的好的教师要通报表演,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的要的个别戒免谈话。

2、研训结合,统筹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培训和教研结合,围绕既定主题开展培训和研讨,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抓手,专心在研训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一是珍惜每一次派出培训的机会,不惜资金保证多派人;二是继续聘请专家入校指导;三是校本研训讲求实效,不走过场;四是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个人励志,加强自学,奋力进取,争做小学教育的专家。

3、借省级课题的平台,创课堂教学的特色。“活动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的理念一脉相通,基本一致,学校一是借该课题的研究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二是利用该课题在宜昌市级结题验收的基础,进一步探索和升级,使活动教学体现于学校教师的的课堂教学中,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特色。目前,我校《运用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即将在省级立项并全力加强研究。学校要将本课题研究和域本教研、域本培训结合起来,由课题组具体策划,教务处统筹安排,教研组组织实施。

4、发挥英语学科的良好师资,打造英语教学的品牌。按照新课程的安排,我校三到六年级已全部开设英语课,而学校又配备了全市一流的英语师资,所以,决定创设条件,使英语教学成为学校特色品牌。一是成立英语教研组,发挥英语教师的积极性,提升工作的荣辱感;二是不惜投入,营造学生学习英语的浓郁氛围;三是给予学校政策倾斜,让英语教师有用武之地;四是不断争取专家指导,使教学后劲充足。

5、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四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我校要带领全体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思想,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学校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做表率,身先士卒,勇挑大梁。我校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作出新的尝试,让这门新兴的课程散发出绚烂的魅力;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上好综合实践课程,培养良好的师资,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总务后勤工作:

1、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是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责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管理系统”和上级关于安全工作的要求,努 力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大安全教育和舆论 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安全常识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的自我安全防范 意识。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游泳、交通安全的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管理、学生饮食卫生管理、学生体育锻炼及参加集会、外出活动管理、校园内防火防盗防爆防触电防中毒工作、校园内及周边安全环境管理,强化检查、严格防范,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 处,确保师生安全。

2、树立服务意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财物管理系统,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帐物相符,并兑现损坏赔偿制度;二是将切实加强各班责任区的管理力度,加强督查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美化校园,亮丽校园的活动,把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和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确保环境净化、美化、绿化。三是抓好学校节水节电的管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杜绝浪费。四是加强食堂管理,确保卫生,切实提高食堂的饭菜质量,不侵占学生利益。五是管理好住宿生,确保学生住得舒心,家长放心。

(四)、工会党务及其他工作:

1、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组织的作用,实行管理民主化。

党支部、工会组织把教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立足本职讲奉献”作为工作的重头戏,要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一支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教师群体,要通过协调沟通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心心相印的干群关系。要发挥教代会的职能,召开教职工大会,商讨学校的发展大计,审议学校的制度方案。要搞好校务公开,在经费使用、大政方针制定等方面阳光作业,透明操作,接受监督

2、体卫工作。

3.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三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2007年7月

梅县扶大中心小学

德育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抓师生的德育工作,促良好校风的形成;强化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抓家庭教育工作,促家教水平的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学期来,师生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化德育工作,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一)本学期,我校在继续开展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的师风师德建设教育活动,做到“五个加强”和“五个坚持”的基础上,突出“三抓”,把师风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1、抓学习。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五有支部”、“五优党员”活动带动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全体教工人人征订党报(党员订党刊),专业刊物、法制读本,坚持每周1个小时以上的政治学习、1个小时以上的业务学习。

2、抓整改。为进一步落实师风师德建设,学校针对文明办公室评比中的存在问题,重新制定了“文明办公室评比条件”,内容有十项,包括教师仪表、办公室容貌、“三化”、热爱学生等,每天检查,每月统计,评选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促进了学校师风师德的建设。

(二)继续开展以践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活动,突出“四抓”。

1、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教育活动”,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天进行纪律、两操、卫生评比,每周评“流动红旗”,每月评“文明班”,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2、抓“五小”教育。通过少先队大队部,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的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暑假开展“九个一”活动和组织学生参加团县委、县少工委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雏鹰夏令营”活动,教育学生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奋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3、抓法纪安全教育。继续温习《遵纪守法安全责任合同书》,加强落实“问责制”,使安全层层落实,责任明确。配合市、县交警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突出抓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小交警”上路执勤,演出文艺节目,参加有奖竞猜等活动,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小学生的成长。

二、强化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学期,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建立以校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少先队和班主任为分支的德育领导体系,提倡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真正做到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德育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抓好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队伍建设。(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政策法规,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2)、成立班主任研究会,每月召开班主任会,研究交流经验,探讨方法。(3)、组织研讨主题班会课,探索和改进班主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4)、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估方案》,把班主任的工作实绩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三)、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少先队大队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门,为加强学校少先队工作,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领导,本学年,积极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弘扬民族精神”“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月”“祭扫烈士墓”等活动。本学期,以感恩教育活动为重点,分专题、每学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讲文明、讲礼貌、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等教育。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四)、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校园安全。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为使我校安全工作规范

化、制度化,学校组织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教职工与校长签定了《教职工尊纪守法责任书》,学生与班主任签定了《学生尊纪守法责任书》,各班级制订了班级安全公约。我们抓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重点,及时传达安全要求,布置安全工作,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学校有关人员定期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范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交通、游泳、用火用电等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防范能力。

(五)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学校开展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展开家校联系共同解决教育学生的问题,本学年举行了三次家长学校,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市、县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4.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四

一、做好日常事务和后勤保障工作。

1、加强财务和票据管理工作。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做好单位一年来的财务收支工作。每月都能及时把当月的收支

情况汇报给中心领导,使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坚持做到日清月结,每月收支平衡,按期做好月报表和纳税工作,为单位的开支提供准确数据。经常与财政局联系,使中心办公费用及时下拨,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保证了业务正常开支。此外,还加强了票据的管理工作。领用票据时必须将上一本票据交回注销,才允许领用新票据,原则上每次只能领用一本,有效止了票据用完不及时上交和丢失现象,而且规定票据管理人员必须每月与会计对票据帐,有效控制了出纳多记和少记帐现象以及票据遗漏现象,今年来无票据短缺和丢失现象发生。

2、做好办公用品的购买、保管和领用工作。为了保障各部门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每月都向各部门了解所需的办公用品,根据各部门所列清单及时购买和提供。如遇特特殊情况需马上购买的,我们随时购买,及时解决。每次领用办公用品都认真做好物品的使用登记手续。

3、搞好单位福利工作。今年调出入人员较多,每次都能及时为相关人员办理社保、公积金等转移手续。

4、及时核定调资工作,[范文为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外部链接!]认真做好单位各类统计和证照的年审工作。对需调整工资的同志能及时核定审批,并按期发放。做好一年一度的工资统计、干部统计及本单位相关统计工作,按时办理单位各类证照的换证及年检手续。

二、完成本单位文字材料材料整理及文件的保管工作。

1、完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认真完成本单位工作计划的工作总结,做好相关文字材料的整理工作。

3、处理各种文件和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做到当天的文件尽量当天处理好。需呈报领导审阅的能及时转送,并分类归档保存。为了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备有专用的电话记录本,以便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通知。一年来没有过由于错传、漏传和误传现象,使单位领导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通知和文件精神。

三、做好信件、档案的收发和报刊杂志的管理工作。

按时做好单位信件的收发及签领,档案的收寄及转交工作。每天做好报纸的分发、杂志的归类保存,使各类报刊杂志井井有条。年底做好明年报纸杂志的征订工作。

四、认真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行政部是一个综合协调的部门,在工作上既要考虑各部的实际情况,又要顾全整个中心工作,使各个部门分工不分家。一年来,行政部能从中心工作出发,积极主动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确保中心各项工作能顺利完成。

行政部一年来还积级协助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如:协助各部门印制各类表格,负责各部门及本单位各种材料的文印工作,协助交流部负责周五及大型交流会入场的出售及材料的复印工作等。

5.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五

二00六理论学习安排

2006年是渝东开发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区产业发展战略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理论教育,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创建学习型机关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根据区委宣传

部关于中心组学习的总体要求,现就2006年渝东开发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作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学习内容

今年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全区产业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重点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大政方针政策,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知识。具体安排如下:

一月份

学习专题:学习贯彻《党章》、增强党员意识

学习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学习思考题: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党章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月份

学习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2006年1号文件);《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学习思考题: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措施。

三月份

学习专题: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精神

学习内容:待定

学习思考题:待定

四月份

学习专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毛泽东在七届二次全委会上的报告(节选),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江泽民《关于改进党的作风》;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若干规定》。

学习思考题:结合开发区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工作,加快开发区发展。

五月份

学习专题: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战略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市委领导同志关于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讲话。

学习思考题:牢固树立推动产业大发展的意识,结合开发区实际,积极探索推动产业大发展的对策思路,制定推动产业大发展的具体举措。

六月份

学习专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学习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市委二届七次和区委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

学习思考题: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大力加快和谐渝东建设进程。

七月份

学习专题:行政法制建设

学习内容:《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学习思考题:进一步强化法纪意识,切实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八月份

学习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习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委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

学习思考题:牢固树立并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九月份

学习专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

6.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六

一、日常管理工作

做好待聘、转岗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对待聘、转岗人员在给予政策方面疏导的同时,也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及他们的家庭。今年解决了一位职工的转岗工作,使他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得到了用工部门的好评。对另一位待聘职工的工作,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也为他作了合理的安排。对于长病假的职工,经常去电或给予适当的困难补助。今年慰问、走访待聘或人才交流中心职工约十多人次,把学校的温暖送到职工心中。

今年人才交流中心的管理人员因退休而减少,工作却在增加,我们通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中心每位上岗同志的积极性,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现矛盾及时解决,较出色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

继续做好人事代理工作的日常管理。并按学校文件的规定做好规范化管理,要求用工部门续签合同必须提前申请。今年与1位合同到期人员终止了合同,为聘用人员真正能进能出迈出了第一步。

根据学校今年用工方式的改革,参与制订东华大学“人才派遣”用工方式的暂行办法、人才派遣流程图、东华大学“人才派遣”须知等,形成规范化的服务制度和系列化的工作程序。同时,作为派遣人员的管理部门,积极主动为被派遣人员和用工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反复为他们解释 “人才派遣”政策和办理的各种手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党组织关系的转入、社保卡和工资卡的领取、职称评定、派遣证的制作、集体户口的入户等)。今年办理了5名人才派遣人员来校工作。

对于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的四幢大楼的保洁工作,今年规范了保洁考勤制度和保洁考核方法,由单纯保洁转向保洁、管理、服务三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大部分职工不管路远、路近都能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在今年本科教学预评估和正式评估的两次活动中,大家都主动要求加班,精益求精,保洁、服务和管理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后保处的好评。

做好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根据学校松江、延安路校区不同的工作特点和方式,细化了职工的岗位职责,确保学校两个校区各学院、机关各部处的通知、文件的准时传递和发放。同时,做好延安路校区报栏的张贴和清洁工作,使学生和教职工能及时地了解国内外、校内外的情况。

做好货币分房的工作。货币化分房涉及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待岗职工在校龄、工龄方面矛盾较为突出,我们积极配合校住房办,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说服工作、化解矛盾,确保人才交流中心货币化分房顺利进行。

配合人事处专家办做好专家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专人做好专家公寓的保洁和设备的维护、报修工作,确保专家随到随住。

积极参与学校及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活动中,荣获三等奖,积极配合机关总支做好长宁区14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存在问题和工作思路

目前,人才交流中心能提供待岗人员工作的岗位,除保洁工作外很少再有其他工作。因此,发挥中心主任同时是人事处副处长的特点,全校一盘棋,拓宽校内外人才交流信息渠道,积极为待岗人员创造机会。

进一步提高机关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对所需服务的部门,采取主动上门,做到勤问、勤跑,及时、准确,使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

7.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七

本人于仿真实习第二期担任A区人才交流中心的职员并负责A区生产商AS01-AS08。经过了一个季度的试运营和第一年的正式运营。基本熟悉了所有工作流程。在试运营期间,所有企业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薪酬汇总表的个税计算错误。这种错误一直延续到第一年的第二季度才从根本上改正过来并掌握计算法则且不再犯错。然而企业依然改不了的毛病就是拖延时间前来缴交招聘广告费、培训费、薪酬费用等等,尤其是季末交薪酬表时经常踩点过来,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所有工作,而我们人才中心又不得不帮企业,导致工时被延长,工作效率低,也影响公平性。在第一年的正式运营之后,出现了一家企业差点被通报批评。这个时候团队真的很重要,因为人才中心是夹在中间的机构类型,所以对于企业首次犯错并且在尚未对于其他企业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是能给予机会便给予机会的,在这件事情上,是老师以及局长提醒了我,让我给了一次机会他们。这件事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互帮互助和友善提醒的重要性。

企业只要是在尚未造成大影响可能导致不公平结果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给予机会,暂时不通报批评的。

8.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总结_提纲 篇八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总结

(2012年度)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总结

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通知》(川国土资发[2012]47号)通知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2]6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规定,****有限公司******矿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对2012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一、矿山概况及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和转让情况,采矿权抵押、冻结、查封情况

(一)矿山概况

交通、经济、自然地理、开拓方式、从业人数、有效采矿权、占用储量登记书

(二)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和转让情况

(三)采矿权抵押、冻结、查封情况

二、矿山年度生产情况

动用矿石量、采出矿石量、损失矿石量、开采回采率、采矿损失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实施情况

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

累计情况,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

五、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费用缴纳情况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执行情况

七、实施开采总量控制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和产品销售等情况(不属于此类的,可以不写)

八、获得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支持的,专项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不属于此类的,可以不写)

九、上一年度年检和日常监督、检查、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十、是否存在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采矿行为

9.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 篇九

2006年,我省着力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南,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在我省产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技术中心总体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重大产品和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企业利用外部科技资源能力持续提高,高起点、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支撑和带动了我省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历程和政策措施

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历经健全组织机构、培育创新能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不同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推进全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领域的大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自1993年国家制定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的相关政策以来,1996年我省制定了《河南省鼓励和支持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的意见》,开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2005年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标志着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河南省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暂行办法》、《百户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一系列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2006年9月,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省企业研发中心工作座谈会,制订政策,优化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全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性。

二、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分布情况

(一)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情况

2006年,根据《河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地税局和郑州海关在认真组织专家审查的基础上,择优认定了我省第十批4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辅仁药业、郑纺机、南阳防爆、天方药业、洛耐院、大用实业6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年度评价结果,6家企业被取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截至2006年底,我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8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其中中铝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由中铝总公司管理),占全国438家总数的5.7%,居全国第四位、中部省份第一位,比上年度提升一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9家,居全国第三位。郑州市率先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对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实行资金补助政策,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体系逐步完善,技术创新队伍快速壮大,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为龙头、以省级为骨干、以市级为基础的梯次发展体系。

(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产业分布与区域分布情况

1.产业分布情况。全省284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行业62家,食品行业38家,生物医药30家,电子行业25家,化工行业25家,材料行业24家,汽车及零部件行业22家,煤炭电力行业11家,纺织行业11家,有色行业10家,冶金行业7家,其它行业19家,这表明我省产业技术优势和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机械装备、食品、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化工、电子、材料、煤炭电力、有色、冶金等产业领域。

2.区域分布情况。全省284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主要分布郑州市58家,新乡市34家,洛阳市23家,许昌市和南阳市各22家,焦作市16家,安阳市15家,漯河市14家,鹤壁市和驻马店市各11家,三门峡市和濮阳市各10家,周口市9家,平顶山市8家,商丘市7家,开封市和济源市各5家,信阳市4家。区域分布表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南阳等市产业技术水平较高,技术经济实力较强。

三、企业技术中心运行与建设情况

2006年度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情况统计结果表明,我省284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建设成效显著,进入了在较好质量、较高水平层次上运行的新阶段,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总体运行质量较高

1.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和运行质量代表着一个地区产业和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水平。从国家对全国43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度工作评价情况看,评价得分在90分以上10家,评为优秀;得分在60分(含60分)至90分之间的419家,评为合格,其中得分在65分至60分之间的26家,被警告整改;得分在60分以下、连续两次得分在65分至60分之间或为上报评价资料的9家,评价为不合格,被撤销国家认定技术中心资格。

我省参评的2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得分均在60分以上,全部通过国家考核评价。其中中信重机、许继集团2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得分进入全国前100名,分别位于第57名和第70名。在经营规模超100亿元的105家企业中我省有3家企业,双汇集团以营业收入231亿元居第43位、平煤集团以营业收入220亿元居第47位、一拖集团以营业收入107亿元居第99位。

2.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

为促进规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运行,我省每两年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评价一次。从2006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情况看,总体运行状况良好。郑煤机集团、河南华晶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为优秀,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15.4%;郑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栾川钼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92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为合格,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74.1%;河南开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阳木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为基本合格,被警告,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8.1%;鹤壁天元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神力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为不合格,被取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2.3%。

(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我省企业技术中心总体建设情况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支撑着企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1.企业技术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活动规模明显扩大。2006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达到123.73亿元,较上年增加38.41亿元,户均科技经费筹集额达到4418.93万元,较上年增加505.17万元,增长12.91%;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到117.06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76%,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科技活动人员合计125441人,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11.91%,较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科技人员的年人均科技经费达到9.33万元,较上年上升14.62%;平均每项科技项目的经费达到135万元,较上年增加4.6万元;平均每项研究与实验发展项目的经费达到136.05万元,较上年增加11.35万元。科技投入是开展创新的基础,企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企业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省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办研发机构达到450个,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达到57个,分别较上年增加62个和23个,增长15.98%和67.65%;完成技术研发项目8671项,较上年增加2247项,增长34.98%;申请专利2646件,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22.93%,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24件,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31.38%,分别较上年增加1295件和404件,增长98.85%和126.85%,;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达到895件,较上年增加442件,增长95.57%。这些数据表明,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利用外部科技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3.企业技术中心的带动支撑作用明显,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2006年,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233.89亿元,占全省GDP的33.95%,平均每家完成销售收入15.12亿元,较上年增加1.79亿元,增长13.44%,产品销售利润391.60亿元,较上年增长19.81%;新产品销售收入988.98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3.36%,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企业通过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以创新求发展,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带动着产业技术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

4.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在我省284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中,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25家占8.8%,但快报统计数据表明,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强于全省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的平均水平,其科技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规模和层次结构、申请发明专利数量等都位于全省前列,显示其技术创新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完成销售收入963.2亿元,平均每家实现销售收入40.1亿元,为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3.1倍;支出的科技经费占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两项经费总额的37.1%;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4%,大大高于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2.2%的平均水平。

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拥有的科技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数分别达到1509人、675人、253人和8人,明显高于省级中心所在企业的351人、138人、42人和2人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已经具有一定的团队规模和较好的层次结构。

在技术开发活动规模、知识产权产出方面,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开展的科技活动项目和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分别达到90.8项和45.8项,明显高于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户均的25.5项和14.9项。在知识产权方面,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申请的专利数达到23.2项、申请的发明专利数达到5.0项、拥有的发明专利达到8.9项,而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仅为8.1项、2.4项和2.6项;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申请的专利占全部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申请总量的21.4%。

四、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

(一)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近年国家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我省没有一家能够进入前十名。这种情况表明,我省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反映出缺乏核心技术突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作用超强的“航母型”企业。尤其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在全国43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电子信息、医药、航空三个领域有84家企业,比例达19.1%,我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相应领域只有安彩、天方、辅仁3家企业,仅占12%,而且三家企业在全国同行业有关经济技术指标排名中优势明显不足。这反映出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基础比较薄弱,集中度低,缺乏具有强大带动作用和核心技术的高技术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和整个产业层次的进一步提高。

(二)科技经费投入能力仍显不足

一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仍然不足。尽管企业的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但2006年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75%,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科技投入增长幅度低于生产规模的增长。二是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资金规模及增幅仍然较小。2006年,284户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16.38亿,其中来自政府的资金仅2.69亿,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2.31%,较上年降低了0.07个百分点。三是全省R&D经费占GDP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我省R&D经费占GDP比重为0.64%,仅为全国1.42%的45.07%,居全国第24位。这些数据表明,我省需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技术中心重要性的认识,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培育发展核心技术,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能力须进一步提高

2006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平均每家申请专利仅为7.5件,低于2006年全国783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8.8件的水平。这说明,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发展思路与未来展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法宝。未来几年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为主线,按照顺应经济发展要求,把握产业进步趋势,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占领竞争制高点,培育产业新优势的总体思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效益、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主要任务是:

(一)要在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规模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省、省辖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育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省辖市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夯实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基础,逐步形成国家、省、省辖市三级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企业技术中心梯队体系。二是落实省政府关于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底前全部建立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辅导,使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达到省级以上标准。

(二)要在产学研联合方面实现新突破

通过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技术中心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能力,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的新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产业创新联盟等产学研联合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一是要促进形成企业发展与技术中心建设相互支撑的内在良性循环机制,把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推动研究开发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积极为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工程化试验条件,共建研发中心或产学研基地,开展委托研发、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还可以将研发平台前移到沿海发达地区或高校、科研单位,提高企业利用外部科技资源能力。三是高校、科研单位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积极参与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活动,主动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要在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效果方面实现新突破

切实把产业技术创新效益作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针对当前制约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一是着力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力争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资源节约等方面实现突破,促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二是要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优势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满足新阶段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三是要着力突破一批引领新兴产业崛起的关键技术,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高技术产业规模。

(四)要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方面实现新突破

高度重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争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要善于“筑巢引凤”,通过加强建设高层次的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吸引一批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开展高水平的技术研发项目,凝聚一批行业内领军的技术英才;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队伍。二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办各种学科和专业技术课程班,选送各类人才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快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三是要加快改进现行职称评定、政府特殊津贴等制度实施办法,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奖励,骨干技术和管理人员年薪制、期权股权制等激励措施,建立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创新型人才激励体制。

上一篇:以需要为话题作文下一篇: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