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管散文(共10篇)
1.说和管散文 篇一
男人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散文
都说“男人有钱就学坏”。我觉得不尽然,这些话都是女人说的,都是她们的丈夫有了出轨行为后,她们含着泪说的。其实,她们自己没有从中领悟到真谛:男人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
就这个观点,我从几个角度向大家论述:
(一)养好男人的胃
一个好女人,不该对你的男人发号施令,而是要给你所爱的人以充足的食品营养,用你的优秀厨艺和可口的具有一定诱惑滋味的饭菜对他吸引;并且给他以自己自由的空间,让他在自己的空间里任意驰骋,他只有在自己的空间里生活,才可能有充足的思维激情和超凡的创作能力,这样,他的一切行为就不会有别的目的,更不会被其他环境所干扰,而是对这个你们共同组成的家庭负责。
最后,无论男人怎样在外边随心所欲地做事,有多少你认为对你具有危险性的事情的干扰、或者朋友的诚恳邀请、甚至有不怀好意的女人的诱惑,一到他肠胃需要营养的时候,她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了你,想到了你为他准备好的美味可口的饭菜,甚至能让这种饭菜随着他的想象和以往的感情,闻到芳香四溢的滋味。他的想象会引领着他的胃和他对这种饭菜的渴望,回到你们的家中、回到你的身边。
你是个善良的女人,你无须用任何不利于你们感情的语言和行为,来获得男人的倾心,你就用这种烹饪美味的技巧,得到了丈夫的关怀和爱。
(二)养好男人的神
养好男人的胃不难,难的是养好男人的神,让男人的全部心神都在你的身上,你是他在这个世上的唯一,没有你,他会感到像失去所有一样,甚至没有丝毫的幸福感。
千万不要向他们要钱,想用钱控制男人的行为,是女人最愚蠢的行为,虽然说钱是男人的命脉,用钱控制男人最有效、最直接、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大多数女人都习惯使用这种办法,认为这种办法是她们控制男人的灵丹妙药。其实则不然,如果你用钱控制男人,不但控制不住男人的钱,而且还控制不住男人的心,更控制不住男人的神。男人在你有控制他们钱的意识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尽各种办法积攒自己的小金库,有时他们的小金库甚至比你控制的钱还要多;这时男人的心也就会一点点地不全部属于你,他们会因为你对他们钱的控制,起到了戒备或逆反心理,有的还要明里或暗里和你对着干,渐渐地,你将失去男人的心;当男人的心有那么哪怕一丁点不属于你,你的危险就似滚滚而来的洪水一样,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失去男人的神,他们的全部精神有一部分或者一大部分不在你的身上。
你会感觉到,控制男人的钱这种办法看似狡猾,实则愚蠢到了极点。并将你自己拉向不可救药的`深渊。
(三)养好自己的顔
要想管住男人,不是总要以男人为主体,“没有一个男人愿意被女人死死管住,像牵小马驹那样。”作为女人,不妨尝试着转换一下思维,变通一下角度,让自己成为主体,把自己的容颜养好,用自己的磁性成为自己吸引男人心神的广阔磁场,用自己具有磁性的容貌把男人容易骚动的心磁化,使他永远无法脱离你的磁力范围。
只有用超乎寻常的美丽的青春容颜,再加上自己对男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给男人宽松的生活空间、慈爱态度,哪个男人能不被你这招软锁链牢牢地拴住呢!他们不但会被你栓牢,还会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成为你相伴左右的护使,死心塌地地愿意为你做一切。
诱人的情感、美丽的容颜、青春的活力,不仅能栓牢自己的男人,让自己男人的心思和神智都在你的身上,而且成为男人在外面自豪地向别人津津乐道夸奖你的词源。
只有这样,让男人无所顾忌地、甚至发自肺腑地围绕着你,为你诱人的情感、美丽的容颜和青春的活力折服,你才算占据了主动地位,也就是说你的主攻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四)养好自己的情
作为女人,不要把所有的思想全部用到怎样管理男人的事情上来,要洞悉婚姻的本质,要记住“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可是自己丢失了,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又有何用。”
最明智的女人,就是要学会保养自己,用自己向上的情感,使丈夫为自己的热情倾倒。女人只有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才是最智慧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还要善于经营婚姻、学会营销,不把自己的生命、生活和其它一切绑定在婚姻上,要乐观、豁达、平静地面对世界,用自己的价值和乐观的态度征服男人的所有。
这样的女人,告诉自己的男人她的一切不属于男人,而属于自己,无论生活的空间怎样旋转、时间怎样变化,用自己亮丽的微笑面对一切突发事件,让男人认为拥有自己是一种骄傲。
这样的女人,还应该学会掌握情感的度,不能太淡,也不能过浓,用浓淡得体的情感和温柔的心态、闪亮的举止树立自己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树立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有意识标榜的。
总之,无论怎样,女人要学会把自己的放在主要地位,用自己的母性的体贴感召自己的男人。
2.说和做作文 篇二
郭老师总是神出鬼没于教室的窗口,门边,我们的每一个小动作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她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谁若是想在其他课堂上不认真听讲,那边有“班法”伺候着――罚抄课文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内容。谁要是中了这个“大奖”,那可真是“开心”到掉眼泪。你以为郭老师会忘了这码事吗?错错错!教室门口的郭老师已经等候你多时了!要是你试图“钻空子”,那就翻倍再抄吧!郭老师这找招儿使得我们班在其他课堂上也能保持安静,认真听课。
“上课不许吃零食,不许做小动作,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郭老师一条一条地说着,她还补了一句:“违者后果自负!”可偏偏有人把她的话当做“耳旁风”,瞧吧:坐在倒数第二排的钱同学正悠然自得地吃着手中的干脆面,嘴巴一张一合,神情自若。郭老师讲着讲着,目光落在了钱同学的嘴巴上,她眉头一皱,紧接着厉声一喝。钱同学像是被吓到了,身子一抖,手里的零食袋差点儿就掉了下去。跟着的是郭老师走到他身边,把他“提”到了讲台上,还让他的同桌帮他收拾好书包,就这样,钱同学连人带包被“请”出了教室……自那之后,钱同学上课再不敢吃东西了,我们也以此为戒。
郭老师说的:“作业要写整齐,用心就能写好。”她也这样做了:在黑板上写字时,她都是一笔一划认真地写。我也照着她的样子写,果然写得还不错。可班上那几个“调皮蛋”就不了,他们是跟着感觉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郭老师看了他们这“龙飞凤舞”的作业,二话没说,“唰”地一下就给撕了,让他们认真写好再拿给她看。那些同学虽悔不当初,却也只能自食其果。
3.说和做读后感 篇三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的两句话。的确,他做到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以天下为己任,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赫然而出。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他却锲而不舍,依然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依然是那样的心会神凝,成为“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说”了,跟着是“做”了。他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在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先生的信号多次出现后,他仍大无畏的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声震天地!在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昂首挺胸,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他的“行”!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闻一多先生虽然早已牺牲,但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闻一多说和做》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
一、导入:由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历史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二、通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
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5.以说和做为话题的作文 篇五
他们的这种做法在当今社会的许多学生的身上也深有体现,现在的许多学生都会制定关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什么时间该学什么和做什么的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看起来一天天过得很充实很忙碌,但每当考完试之后成绩下来了。有的考得很好,取得了好成绩,但有的考的很不理想,这就是有的同学空有纸上谈兵,理想和语言都表现的很丰满,但他们并没有对此付出实际行动,每天看似充实忙碌,实则是碌碌无为,没有学到知识,脑子里是“荒原”还是“荒原”,所以我们应该付出行动,而并非只在口头上说说。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患有重病,家里并不富裕,很多时候连药钱都支付不起,经常去典当行拿有价值的东西换取钱财。再到药铺买知母亲病的药,一天早晨母亲的病又严重了,父亲给她了一件物品,丰富他先去当铺再去要买要带年幼的鲁迅,并不熟悉路线,导致他七拐八拐的找到了地方,买好要等他回到家中再去学堂时,老师已经到了,他已经迟到了很久,老师惩罚了鲁迅,但他并没有解释自己来晚的原因,而是记下老师的教诲,在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并且在之后每一天上学时,他不管什么原因,总是第一个到班的人。
6.文言文马说和汉书的阅读答案 篇六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
(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
(一)和语段
(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
(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
(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参考答案
16.B
17.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
7.以说和做为话题500字作文 篇七
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语言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间看似普通的接待室里,决定着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能力,乍一看,就好像是镜子里的重影。但是,一个因为能言善辩顺利通关,从此如鱼得水,从此大施才华。另一个却因为结结巴巴被公司拒之门外,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终郁郁而终。决定这一切的法官,究竟是谁呢?正是口才!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吃尽了茶壶煮饺子的亏。
一个人,如果空有夸夸其谈,而永远是一个演说家,还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一个泡沫,不留一点痕迹。成功,向来是由双手创造的。日心说的确立,是建立在无数科学家用尽毕生心血的大量观测事实的基础上的。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但凭本事吃饭这句话,在过去,在现在,在可见的将来,都是一句至理名言。上至国家主席,下到普通工人,试问哪一个只要上下嘴皮子一动,就可以坐地数钞票的?光说不做,正如一个绣满绚丽花纹的空米袋,终被人遗弃在路旁。
由此可见,一个人,空有三寸不烂之舌,只能讨得他人之残羹冷炙。单有满腹经纶,亦只能在市曹中叹上天之不公。那成功之道,路在何方?早在三国纷争之时,蜀相诸葛亮,就为人们点明了方向。还当曹操伐吴之际,他就曾只身到东吴联合破曹,先舌战群儒,镇得东吴白髯老臣莫敢再提降字,后又凭二十草船骗曹箭十万,七星台上借东风三天,助东吴火烧曹军八十三万,使曹操丢盔卸甲,险先与颜良文丑同做刀下之鬼,为三国鼎立之势打下了基础,使诸葛孔明的大名,至今仍响彻天地。丞相孔明的事迹向世人宣告,说与做的完美结合,才是成功之本。
说与做,好似一个木桶上的两块木板,而这桶里盛的,是成功!
对于“做”与“说”,闻一多先生的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别人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别人是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我亦斗胆跟着写了这么一句:别人是大声说了再慢慢做,我是用力做了再悄悄说。
但是,有时候我会成了那么一个“别人”。课间体锻时,同学说他每天做多少多少个俯卧撑,周末要跑多少多少个圈。我不服气了,扳开三个指头道:“我每天要做三次五十个的仰卧起坐呢!”事实上,我每天最多做两次仰卧起坐,有时还偷懒到一次。所以呀,我这“说了再做”的人,便每天坚持到三次,甚至更多。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学期初是,对他的学生说:“我要求你们每天抡一百次手臂。”一周后,苏格拉底问:“谁坚持下来啦?”所有学生都骄傲地举起了手。三个月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能坚持每天抡一百次手臂?”现在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只手举了起来。期年之后,苏格拉底再次问:“谁还能坚持下来啊?”这次只有一个男孩自豪地举起手道:“我,老师。”这个男孩就是苏格拉底最得意的门生、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就是这么一位“用力做了再悄悄说”的人,而哲人们都是实干家。看来,我离自己口中的目标还很远哪,但我相信,只要自己日后做得更多,说得更少,把更多精力放在“做”上,把更少时间费在“说”上,我就能成为一个实干家,成功的实干家。
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八
臧克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写作思路。②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①把握课文写作思路②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
2、难点: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三、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2、初步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一)导入
播放音乐《七子之歌》
问:大家以前听过这首歌吗?其实在老师的那个年代是有名的。这是1999年澳门回归的主题曲,歌词就来源于《七子之歌》中的《澳门》篇章。歌词中,澳门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呼唤祖**亲,表达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大家知道《七子之歌》是谁写的吗?(闻一多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闻一多先生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了解人物
1、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2、闻一多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⑴诗人:新诗集《鸿祝》(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⑵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谈》《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⑶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臧克家与闻一多先生的关系吗?
本上第三段“在30年代锅里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当时闻一多先生受邀来到青岛大学主持文学院工作,是当时文学院的院长,正在这个时候臧克家报考了青岛大学,正是闻一多先生的慧眼识珠,才使得数学低分的臧克家得以继续深造。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臧克家从外文系转到了中文系,成了闻一多的得意门生。而后的十几年,他们之间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
4、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诗: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三)巩固基础
1、字词读音(见PPT课件)
2、词语积累(见PPT课件)
(四)理清思路
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同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学生思考:围绕题目,在臧克家的笔下,闻一多先生有哪两个身份?以此文章氛分为几个部分?(本单元注重培养孩子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学者2革命家3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
1、学者身份
①那么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到相关语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②他作为学者侧重写“做”,那他都做出了哪些成就?(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③从这个部分,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学者?
(1)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把“衰微的民族”比作病人,把自己比作医生,文化药方是什么?(从民族文化史中找寻到能唤醒国人、激励国人的精神)
(2)怎么做的?
关注几组词: 忘记了……贪得……
一个又一个大的……密密麻麻的小楷
两个“又”
2、革命家身份
①那么闻一多先生在革命家方面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到相关语句
(言行一致)
②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参加游行示威、群众大会演说)③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革命家?
品读第15段时,介绍当时危机形势,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视频
正如闻一多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他倒在了血泊里……
但也正如他的学生臧克家所写的《有的人》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小结课文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以为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不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态度谦逊、刻苦钻研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作为革命者“大勇”的一面。
4、作业:文章各部分之间如何过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2、通过朗读,进一步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一)研读课文
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段落。
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但事实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第一部分)
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语句划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不懂的可以标注出来。)
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
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
1925年,闻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渐防危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可见,闻一多先生是想从探索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闻一多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终生实践着这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先生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指导朗读:学生齐读(如果朗读不到位,可以请各别同学范读)。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闻一多的几句话: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
(二)品味语言
1、词句赏析(见ppt课件)
2、语言特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①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即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②精炼含蓄
比如一格“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饮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地美德:“做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使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使“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③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敬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由未尽的“他惜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便的不平常了。
④富于音乐美
⑴、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⑵、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息”“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三)文章主题
1、你认为文章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视频,小结:为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主义精神。)
2、小结: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子弹从背后卑鄙地射杀的诗人。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进步助一阵阵心疼!正如闻一多先生是那样地心疼李公朴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朴”们那样地心疼万千底层百姓的挣扎着的生存。面对死亡,闻一多先生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曾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四)写作手法
1、夹叙夹议
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3、遣词造句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深刻缅怀。
六、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写作《唐诗杂论》 起稿政治传单 写作《楚辞校补》 参加游行示威 写作《古典新义》 群众大会演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9.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和组材恰当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教学方法:文献法 朗读法 研讨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谁?
明确:闻一多。表现了他怎么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2.检查预习情况:
⑴(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师生正音。⑵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衰微(shuāi)
赫然(hè)迭起(dié)卓越(zhuó)
锲而不舍(qiè)小楷(kǎi)沥尽心血(lì)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迥乎不同(jiǒng)目不窥园(kuī)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迥乎不同:很不一样。⑶简介臧克家、闻一多。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 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二、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内容研讨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
2.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原文答)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总结: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
四、课文研读: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以递进语意表现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特点。起到开门见山,领起下文的作用。
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 “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五、语句品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解释: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
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 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 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这一句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乐。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5、“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探”? 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六、问题探究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七、语言品味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请举出几个例子。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对偶句: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3.不动不响,无声无闻。4.动人心,鼓壮志。5.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八、体验反思: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的美德和实干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闻一多先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一位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传颂他,学习他!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10.以说和做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
文章通过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者的主要事迹,表现了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作为一名读者,闻一多先生做了,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惊叹在赞美,他却什么也没有说。文章中有些句子读起来意味深长,如“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先生为了研究古代文化而完全沉浸在“做”的世界里,这是多么忘我的精神啊!“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先生不但做了,而且还做得认真,做得精细。可以说,先生在学术研究的领地中默默耕耘着,无声地奉献着他的人生价值。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默默耕耘,低调奉献的人。有位化名叫“微尘”的人,他在印度洋发生海啸灾难时,捐款五万。工作人员在档案中找到这位“微尘”的事迹:给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微尘”的爱心带动了他人,社会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爱心符号:“微粒” 、“阳光”、“雨露”“甘霖” ……他们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只是默默做着,却从来不曾说过他们是谁?来自何方?他们如同那一株株墨梅,在我们周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感染着整个世界。
【说和管散文】推荐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08
国庆节抒情散文 国庆的散文08-13
时光向来熬人散文散文随笔06-23
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10-05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高分散文阅读答题的三个套路06-20
老屋状物散文06-17
山楂花开散文06-18
精美短篇散文06-18
相伴散文06-18
散文(古风)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