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作文

2024-08-20

美丽人生作文(通用12篇)

1.美丽人生作文 篇一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折射到我的面孔之上,我知道这又是新的一天,美好的一天。

抬抬头,仰望天空,蓝蓝的,多么深邃啊!几只小鸟正在青枣树上嬉戏,跳跃着。还有脚边的小花,也竞相开放,随着风儿的来临,花儿发出的芳香也不时传入我的鼻中。真好。蓝蓝的天空,柔柔的清风,净净的河水……一切又映照在我的眼中,我的眼中充满了美丽,这个世界充满了和谐……在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暗暗地庆幸自己,庆幸自己能够看到这如诗如画般的美景。许多人都没见到的,我应该感到高兴啊!昨天的悲伤,不要再想了,过去已是往事,怀念也成为了回忆。不要再浸在过去的无知的时光中了,过去的所有所有,都忘了吧!记忆中留下的仅仅是笑脸。曾经的不愉快已烟消云散,你要记住,最棒永远是自己。别羡慕他人的成就,因为那只是属于他人的努力。不要为他人的成功而自责,或许那仅仅只是一次机遇,想到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曾几何时,心中多了一份感伤。一道“离别意”,心中泛泛。往事如烟风吹散,心境如水空空明。何时柔新心中留?芳芳轻声不此声。

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留在了我心里;繁花般的回忆,静悄悄地落在了我的心里;在泪水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在努力在创造人生的奇迹!

2.美丽人生作文 篇二

一、审准题意———“千古文章意为高”

“意犹帅也 ,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立意之于文章,就好比将帅之于三军;无好立意,很难成就华彩篇章。当年苏轼的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就以高端恢弘的立意, 汪洋恣肆的文笔, 赢得了考官欧阳修的赞叹。希盼我们的学生能在习作过程中悟出最佳立意, 练出潇洒文笔,遇到自己生命中的“欧阳修”。

那么,如何“悟出”最佳立意呢?

(一 )明确要求 ———画 竹必成竹在胸

1. 准确、鲜明。 要准确把握材料内容, 明确材料感情倾向。材料定的什么调子,我们就按此唱歌, 而且要唱得响遏行云;材料给画个什么圈子,我们就要在此圈子里跳舞, 而且要舞出个性,舞出华彩! 有人说高考作文就是“戴着脚镣跳舞”但是我 们照样能 舞得靓丽 精彩!

2. 深刻、精到。无论作文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 它都会反映深刻的生活内涵。而我们必须恰当对接生活, 合理展开联想, 显示出自己的领悟生活能力和哲理思辨水平。

3. 健康、向上。作文好比心灵的展现, 能折射出人的内心世界。只有思想积极向上,才能写出思想健康的作文。正所谓“品高文自胜”。作家余华说过:“写作者的使命不是发泄 ,不是控诉或揭露, 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二 )方法导引 ———批隙导窾中肯綮

1. 抓 关键句 。 找出材料叙述中关键词语或议论性句子,考虑立意。

如2012年高考语 文新课标卷“船主与油漆工”的材料中两次出现“顺便”,立意扣住“举手之劳”是对题的;2012年大纲卷“甩掉外衣和鞋袜”多次出现,立意“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也不难。

2. 抓感情倾向。根据材料叙述中对角色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者角色的不同结果,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例如2014年唐山市三模作文:

烈日炎炎。农夫在田里紧张地忙碌着,一位过路的商人站在树阴下, 对农夫喊:“天太热,凉快会儿吧!”农夫依旧忙碌着。商人又说:“我跑过很多地方,有的地方选用优质的种子,有的地方使用特殊的肥料,你也应该学学人家的做法。”农夫说:“再好的种子,再好的法儿,也得干呀! ”说完,他又开始忙碌了。

材料中农夫的话里包含的成功因素有二: 一是好的“种子”“法儿”, 包括资质禀赋、方法途径等;二是“干”,即踏实勤奋的实干精神。农夫虽没有否定“种子”“法儿”,但是明显更倾向于“干”,“干”最重要,也最根本。

准确立意: 1只有耕耘才有收获。2方法途径固然重要但勤奋努力更重要。

3. 辨明关系。材料中的角色有时不止一个, 要抓住不同角色的不 同象征意 义辩证来写,避免偏颇。

如2013年高考新 课标卷“切割师为商人切割钻石”的材料,也要扣住“风险”“顾虑”谈“勇气”,才是最佳。而2014年高考新课 标卷“山 羊过独木桥”,则要扣住“竞争”谈“规则或者“共赢”。

4. 由果溯因。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本源,就能找到最佳立意。如2013年唐山一模作文试题:

四川某县理科状 元刘宁考入国内名牌大学。 大家都觉得他会有一个好前途。刘宁大学毕业后,不断应聘辞职,不是嫌累就是嫌待遇低, 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很无聊,没意思。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父亲不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对于刘宁的悲剧, 你有什么感想?

刘宁悲剧形成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材料已经告诉我们,刘宁的悲剧主要是由他个人造成的。他觉得普通人的生活很无聊,不愿意做普通工作,嫌这怨那。所以,这次作文的最佳立意是剖析刘宁个人的“缺陷”。

准确立意:

1成功源于踏实2登高须自卑3找准自己的位置

5. 由物及人。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 进而联想到与材料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提炼出最佳写作角度。请看下面的材料。

诗人看见果农将还未成熟的苹果摘下打包,问道:“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 ”果农说:“熟透的苹果, 没运到远方就腐烂了;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诗人说:“你讲得真好! ”

这则材料中, 要重点理解画横线处两句话的象征意义。由物及人,“熟透的苹果”比喻“成熟 的事物” “成功的 人才”等;而“生涩的苹果”比喻“新生的事物”“年轻的人才”等。

立意示例:(1)成熟的人才有其不足的一面。比如衰败、老化、固守等。

(2)年轻人才可以在过程中逐步完美。

(3)辩证地对待人才 ,科学地使用人才。

以上技巧要综合运 用 ,全面把握材料寓意, 可慢慢消解“审题恐惧症”。

二、 写好段落———丰腴饱满亮人眼

一篇好文章对段落的升格要求是:

(一 )开头段———简洁凝练快入题

人们用成语“三纸无驴”来形容写文章啰嗦,入题慢;在这里,我们主张“一纸有驴”,甚至“一行有驴”! 例:

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也许你能安然应对; 面对横生的挫折,也许你能泰然处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也许你能从容不迫。然而,面对那摩登时尚的高档玩具,面对那丰盛可口的美味佳肴,面对那新潮华贵的时髦服装,面对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你能不怦然心动吗?

是啊,芸芸众生,有几人能清心寡欲,不为诱惑所动!

(二)中间段

1. 写 饱满 ———有 枝有叶有血有肉

《精神的自救》:活在当下 ,要想找寻 属于自己 的瓦尔登湖,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不被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同化。史铁生20岁时得知自己永远无法站立行走, 他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终于清醒, 及时进行了“精神的自救”, 于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知道:人,一定要靠自己! 他是中国少 有的坚持 写实的作家, 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之上, 他对哲学的思考为自己的精神空间提升了高度。 //相比其他当红作家, 我愈发觉得史铁生精神的伟大。而那些曾经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们,最终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里被物质同化了。他们的笔下已不再是文章,而是商品!沦落为“写手”的他们失去了自我的精神力量!

本段中写到第一道斜线处就已经扣题了,写到第二道斜线处也有升华了;但是,只有写到最后才真正称得上是“饱满”!

2. 写 深刻———有 思想有眼光有深度有高度

考场上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 给心灵插上翅膀。比如写“眼泪”:

“眼泪”:一个会流泪的人 ,灵魂是清澈的。

回望历史, 我们无法躲避他们脸上长流的泪水。那泪,包含了人生诸多的坎坷, 包含了时代留下的痕迹, 包含了中华文明蹒跚的脚步。你看,李煜总在哭, 哭声中是他感叹朱颜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奈; 杜甫总在哭, 哭声中是他渴望国强的期待;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

泪,飘洒。你听,阮籍的“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的穷途之哭,那是魏纷乱的愤恨之泪;你听,李清照的“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的悲泣,那是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原来,小小的一滴泪,却滋润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原来小小的泪滴, 使我们看见过去与未来。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点评:由眼泪触发联想,发掘古代文化人士眼泪的内涵探寻中华 文明蹒跚 的发展道路, 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蕴。

3. 写 文采 ———有 修辞有整句有名言有诗意

《根本》:秦月汉关 ,自古以来就没有少过浪迹天涯客居异乡的游子。从“床前明月光”到“遍插茱萸少一人”,从“衡阳雁去无留意”到“路遥归梦难成”从“江枫渔火对愁眠”到“断肠人在天涯”。也许对于侨居异国的华夏儿女们,在璀璨星空中唯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闪亮;在群山万壑中,唯有竹林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 在晨曦的原野中,唯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浓浓的诗意,古朴的意境流淌在血脉里的悠悠深情,都深深地浸润了读者的心灵……

(三)结尾段

好结尾———耐人寻味显深度

例一:

当苹果砸向牛顿 的时候世界有了万有引力定律;当“苹果”铺天盖地砸向我们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 ……

好结尾———遒劲阳刚显力度

例二:

对着生活微笑, 不应该有陆游“梦断香消四十年,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悲凄,不应该有纳兰“萧萧几叶风兼雨”的无奈学习刘禹锡吧,沉舟侧畔,却能想到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却能看到万木争春!

好结尾———大气磅礴显激情

好结尾———升华境界上高度

例三:如果可以,我愿学杜少陵,“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如果可以,我愿学辛稼轩,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奔波一生,奉献国家,归来华发苍颜也心甘;如果可以,我愿做一只蝴蝶,飞过红尘陌上,舞过秀水明山, 装点那美丽的人间四月天!

本结尾体现了写作者心灵的成长与升华了的思想境界:奉献,燃烧,绽放生命,实现价值……

三、 抒好真情———豪华落尽见真淳

先看下面 的一篇学 生习作。

材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川! 四川!

离析的天空布满着震后的黑暗。乌云聚拢着,拉扯着,把阳光撕了个粉碎, 恶狠狠地投到地上。望不尽,那绵延千里的废墟;闻不绝,那撕心裂肺对逝去亲人的呼唤! 当大地褪去昔日的美丽繁华, 只剩满眼废墟残渣的时候,四川何在? 希望何在? 难道四川就将在这个黑暗的日子里终结吗? 不能! 因为我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但山重水复、一片沉寂的四川何来柳暗花明呢? 紧接着发生的事让我们疑虑顿消。我看到了从废墟中被扒出在担架上向救援队行少先队礼的小朗铮; 我看到了在黑暗中坚信光明, 让歌声唱响大地, 用一首《义勇军进行曲》给了无数人希望的许中正。还有七夜未合眼的总理, 还有远往灾区的十三位农民兄弟, 还有那一百二十万的志愿者。他们都坚信有明天就有希望, 他们都懂得人生这杯茶会苦,但不会苦一辈子!只要走过去,就是无尽的香甜!有如此之心,有如此之志,四川何愁盼不来柳暗花明呢?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最相信希望的。黄帝战蚩尤,是指南车在迷雾中指出了前进的路;八年战日本, 是民族魂给了我们胜利的方向。中华民族最善于发现黑暗中的星火。你一丝温暖,我一份光亮,乘以十三亿就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也压不弯的脊梁!

中华民族最善于坚守绝境中的希望,绝处逢生有大爱,危难之中见真情! 当初日本的亡国灭种政策都未把我们打倒,如今的这点迷雾又怎能挡住前方的“桐花万里丹山路”? 现在,希望就是四川的指南车, 希望就是大中华的民族魂! 前方无路又如何,只要中国人还在,哪怕是踏着赤脚的鲜血, 哪怕是踏着满地的荆棘, 就算是踩着铺满同胞骸骨的路, 我们中国人也会勇敢地走下去, 因为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是天堂! 民族魂如此,我们何愁前方无路、四川无路?

死者已逝,请安息! 生者尚在,请坚信希望! 用民族的灵光驱散前方道路上的阴霾, 让那些灵魂在天堂的同胞们, 看到我们发现柳暗花明时的喜悦,给他们以 民族生存 发展的希望!

四川! 加油!

林清玄说 : “心美一 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由于作者在写作中倾注了满腔深情,写出了感情“井喷”之作,所以文章的深度、高度、力度全出,打动了所有读者。将《考纲》中“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一篇考场佳作。

3.想象,让作文如此美丽 篇三

进行想象作文,不仅要学会摆脱思维定势,而且还要学会迅速打开思维模式。想象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创作的过程。只有想得奇妙,才能写得精彩。不妨再举一例。请用以下4个图形组成一物,然后以此物作为灵感的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

我们来看两个片段。

片段一:

流水的江南,小桥是最常见的。桥下的水哗啦啦地流着,像是唱着一支优美的歌谣。桥墩往往是用树桩或水泥拄做成的,给人一种厚重、结实的感觉。也有单薄的,人走上去,桥就晃动起来,于是人也就跟着晃动。走的次数多了,人们也就熟悉了晃动的节奏,再走时,就仿佛是在跳一种不知名的舞蹈。

片段二:

在林子的深处,有一间木制结构的小屋。小屋很小,但它的窗户却很大。起初见到这个小屋时,多少有些不解,为什么不设计得更美观一些呢?可小屋的主人却并不在乎,甚至还有些得意,仿佛这是他的非常创意。后来在别人那里才了解到,原来大窗户是为了看护林木方便,这是看林老人主动要求的。于是,心里对主人就多了几分教意。夕阳西下,小屋上升起了袅袅轻烟,大概老人在做饭了吧。

这两个片段作文是成功的,成功首先来自于图形的设计,其次才是文字的描述。但不论是图形设计,还是描述作文,都离不开想象。是想象,让我们的思想长出了翅膀;是想象,让我们的作文开出了花朵。如此作文,既开动了脑筋,又练习了文笔,不是很有趣味吗?

下面我们来做两个练习。

练习一:请以“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实验”一句开头,编写故事,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莎士比亚)全集。

提示:这是美国的一道高考作文题。作文时请注意第一句中“与冰有关的实验”,故事编写时后面的内容顺序可以打乱。

练习二:续写下面的一段文字。“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4.美丽人生作文 篇四

说真的,学跳舞挺不容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耗费了很多心血和时间才把舞蹈练好,而帮助我迈出第一步的就是我的舞蹈老师。

第一天学跳舞时,什么也不会,就呆呆的看着老师和同学们跳。老师很有耐心,一边在舞台上做示范动作,一边告诉我们动作要领。刚开始很新鲜,还跟着老师做,过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觉得老师像个复读机,呜哩哇啦个不停,真麻烦,便开了小差。好不容易熬到下课,老师又布置让回我们回家后发跳舞小视频,管他呢,反正妈妈又不会知道,回家吃饭才最要紧。

第二天,照常上课,没想到老师竟然让我们一个一个跳,眼看就轮到我了,我的心里像打鼓一样“咚咚咚”的跳个不停。要上台了,我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和同学,慢腾腾的走到舞台中央。因为我上课没有认真练习,下了课有没有复习动作,所以做第一个动作时就出了洋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看着笑得东倒西歪的同学们,我的脸刷一下就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头更低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大家安静点儿,谁都有第一次,老师刚开始也跳不好呢”老师制止了同学们的哄笑,蹲在地上,拉着我的手说:“别害怕,你才第一次,已经很不错了。跳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前提必须要认真,肯吃苦,能坚持,不能三心二意,投机取巧。”我抬起头,看着老师,坚定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我每一节课都特别认真,不在东张西望,心猿意马。紧紧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听着每一个口令,牢记每一个动作要领,扎扎实实完成每一次舞蹈演练。现在,我学习跳舞已经很多年了,大大小小的节目表演也参加了很多次,每一次站在聚光灯下,听着音乐起舞,都感觉自己像天使一样美丽。

5.美丽人生作文 篇五

起初,毛毛虫是一些晶莹剔透的白色的卵,在树叶背面分布得密密麻麻。过了几天,它便长成幼虫,有的黑乎乎,有的绿油油,有的白莹莹,身体分为一节一节的,周围长满了浅绿的绒毛,它在叶片上缓慢地蠕动着,显得没精打采。可当它吃树叶的时候,动作迅速得好似一台不知疲倦的收割机。你们一定会问,毛毛虫丑陋无比,而蝴蝶五彩斑斓,它们差别这么大,怎么可能是同一种动物呢?没错,下一个环节,就是要让难看的毛毛虫完成华丽的变身。不久,毛毛虫要将自己包裹住,渐渐演化为蛹,在这一段时间里,它不能吃不能喝,忍受着继而的折磨。最终,毛毛虫咬开包裹住自己的东西,飞出来,变成了光鲜亮丽的蝴蝶。

有一次,我在楼下玩耍,偶然发现了一只青绿色的毛毛虫正悠闲地吮吸树叶上晶莹的露珠。我心想:想在树叶上筑巢,门都没有。我轻而易举地将它弹在地上,没想到的是,毛毛虫却从此在这里安了家。又过了几天,我在楼下玩耍,发现这只毛毛虫有了惊人的变化。它用一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悬挂在树上,并且还带一点黄色,就像塑料皮一样。从透明处可以看见,毛毛虫在不停地挣扎着,但是它现在不再是毛毛虫了,而是一只羽翼渐丰的蝴蝶。看样子,它已经饿极了,骨瘦如柴,对于弱小的蝴蝶来说,既要忍受饥饿的痛苦,还要努力地将外部的茧咬破,这是多么的艰难。这时一股同情心油然而生,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想让蝴蝶轻松地逃过劫难,可我更明白只有让它自己出来,它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我默默地观察着、祈祷着……蝴蝶在茧里挣扎着,不断企图用嘴啄破茧,可都无能为力。它把所有的力气都集中在脚上,努力蹬着,突然--奇迹出现了,它竟然将茧撑破了,我大吃一惊,半天才回过神来。蝴蝶似乎也很兴奋,不停地转圈,不久那曼妙的舞姿便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低下头,不禁思绪万千……

在生活中,那微不足道的小草能够绽放出“笑脸”,是因为种子在地下经历了重重困难;那技艺精湛的舞蹈演员能够在镁光灯下展示优美的舞姿,是因为背后的一次次练习……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正如冰心所说的这句话,在美丽的背后总是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丑陋的蜕变。

6.美丽人生作文 篇六

激情存在于无数角落。小时候,激情便是让自己尖叫连连的“过山车”,每每在学校里认真读书,不就是为了让父母奖励自己一个体验激情的机会吗?都说童年长着翅膀,虽然我不会飞,却在那上头真切地享受到了飞的快乐。

长大了,激情变成了同伴间的“你追我赶”,今天你超过我,明天我还要追回来!年轻的日子就在苦读的灯光下度过。夏天过后,秋天来到,看着自己栽种的小树,如今已挂满累累硕果,顿感欣慰。我们,将青春的激情化为汗水,为未来的道路栽花种草!

后来,我们老了,很想找回从前的感觉,却感到力不从心。难道,激情不属于老人吗?怎么会!闻名遐迩的大文豪——歌德先生,两鬓白发依旧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七十多岁时,仍然能够像个小伙子一样和少女热恋……那是何等伟大的情怀。歌德有一颗高尚的心,他的心里住着激情。

长辈们总是劝导我为人处事要沉稳,但这并不影响我去享受由激情带来的快乐。我们品读着圣贤的诗书,却在字里行间寻找他们遗留下的激情。

在李白看来,激情莫过于“明朝散发弄扁舟”了。散乱着头发,提一壶好酒,趁着月色吟诗一首,如此潇洒的意境,可是尔等凡人所能领悟的?所以他一心向天,凭着激情,凭着对自由的追求,纵身一跃,投入江中,拥抱那一轮皎洁的“明月”,留下一世美名……

而在司马迁眼中,激情便是忍辱负重著完《史记》的斗志,在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章里,表述出他对伯乐的渴望。管仲虽贤,却少不了鲍叔牙的举荐。如果,他遇见伯乐,不必受刑,那么他的激情理当燃烧在朝廷上,理当振兴国家!然而,事与愿违。可男子汉大丈夫,怎能不有所作为?于是他再次点燃激情,著完《史记》,为后人留下无数训导,得到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赞。

无论是贪玩的幼童,朝气蓬勃的少年,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无论是古是今,我们都有一颗包含激情的心,那神秘的东西,化作一股力量推着我们前进,不退缩。

7.浅议作文教学中的“美丽谎言” 篇七

人教版小语第九册第六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学了《慈母情深》一课后,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父母,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当我读到吴寅奇同学的作文时,我为平时不擅长写作的他能写出如此生动的语句而惊叹,为他能拥有这样的母亲而高兴,文中写道:“妈妈,您是一位美丽的妈妈,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微笑着看着我。早上,您笑着送我到学校,当我走进校园,回首张望时, 总能看到人群中您那双含笑的大眼睛;傍晚,我还没走出校门,妈妈您的笑早已映入我的眼帘,每当这时候,一股暖流就在我的心田流淌……”写评语时我不忘在文首写了个大大的“优”字,并在作文讲评课上,大声地朗读了吴寅奇的文章,这孩子红着脸低下了头。课后,吴寅奇的同桌悄悄地向我举报,其实吴寅奇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幼小时,母亲因不能忍受父亲的坏脾气弃家而去,一直没有音讯,我愕然了!

一向主张作文要真实的我找来吴寅奇,询问他为何这样写时, 他泪眼婆娑地回答我:“同学们都有妈妈,我没有。别人的妈妈每天都来送他们,接他们,而我的妈妈只有在我的梦中才会出现。她真的是一位漂亮的妈妈,她真的很爱我……”听着这样的诉说,看着他眼眶里打转的泪珠,我的心突然好疼!我不禁想问,这大大的“优”字该抹杀吗?这虚构的美丽谎言该否定吗?面对眼前的吴寅奇,我突然感悟到,只要这份爱是真的,只要这份情是真的,虚构一回又何妨呢?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们,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引导孩子们大胆地想象和合理地虚构。

一、“虚构”就是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语文课程标准》既倡导学生写记实作文,也提倡写想象作文, 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其实就是肯定了小学作文可以“虚构”。因为“虚构”并不是盲目地妄想,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发挥想象,能够与自己的作文相融合。

在小学语文中,作文是练习语言表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写作不只是想象训练,还是观察能力训练,不止能培养学生观察力还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写作的时候凭空想象的越多, 孩子的好奇心越强,对于孩子来说越好。儿童喜好幻想,天马行空的大脑是他们最大的自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鲁迅)虚构正是顺应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好比风儿帮助孩子扇起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一吐为快,在“我要书写”的自我需求下实现习作水平的提升,达成“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虚构不等于虚假

“虚构”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在熟悉生活的基础上。没有这个条件,“虚构”就会变成假的,编造的。有了这个条件,“虚构”也就变成真的,写起来也就会有真情实感。(茹志鹃《真情实感与虚构》)

小学生的习作启蒙是颇为讲究观察的,而虚构则总是跟想象联姻。其实,想象是大脑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的诞生是有所依赖的。已有表象越丰富,想象之力就越饱满。吴寅奇对于“妈妈”的幻想就是建立在对孤独、缺少母爱和对《慈母情深》课文阅读的双重基础之上。因此,虚构还需要真实生活体验的支撑, 而不是虚情假意的敷衍。

三、虚构可以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

任何人的生活,都是狭隘的、有限度的生活。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成年人少得多,他们可写的生活素材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常说写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写出真情实感最好是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写自己耳闻目睹过的事情,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作文题,要写的内容是自己从没有体验过的。

四、虚构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虚构的想象可以让学生任意自由地发挥。未来的科技文章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写文章只局限于现在,或者只局限于某种方法,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作文会受到限制, 我们老师在让学生学会写作方法或者描写手法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激发想象力。对于自己在小说中虚构出来的表情,我们要让他们活跃起来,在现实中找到他们的影子。

8.面批 作文教学不可缺失的美丽 篇八

充分利用面批,可以引导学生反省作文中的不足,并能根据教师的意见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利用面批我们可以激发中等生的习作情趣,给他们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机会;利用面批我们可以让那些习作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增强对习作的自信,唤醒他们习作的欲望;利用面批我们更能融洽教师的学生之间的关系,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所以,我们在习作批改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面批的环节,发挥评改的最大效能,在面批中构建出和谐的习作教学。

一、利用面批让学生知其不足

优秀的作文是教师欣赏的作文,也是教师常常拿来作为学生习作范文的材料,所以,在平时批改中,不少老师对优秀习作的面批容易忽视,其实不然,不少优秀习作虽然为优秀,但习作中仍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虽然有时教师在作文中评语中指出有些不足,但效果绝对没有面批的效果强,所以对优秀学生的面批,教师也不应该放松。教师可以利用面批的机会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文章,尤其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因为这类学生常会因为教师常表扬自己会因感觉自己的习作优秀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故而教师在面批中应该让学生知其不足,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修改,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发展的方向。

在我们班级,一位同学的作文常常是我课堂上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一次在朗读她的作文时我发现该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显得十分兴奋,甚至根本就不听教师的评讲,下课的时候学生在议论中指出习作的不足,她一个意见也听不进去。为此我感觉对该生的习作单独评讲十分有必要,所以需找了一个恰当的机会找她一起分析作文,让她明白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就是小的问题也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果然以后的一段时间,该生在习作上虚心多了,而且在习作的时候关注了细节问题,习作水平明显提高。由此看来,在优秀学生身上往往缺少的是反思,与这类学生面批可让他们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知其不足,更有效地促进班级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利用面批,保留学生的习作欲望

中等生往往是教师忽视的对象,在习作评讲上不会将他们的习作作为范文,也不可能全面指出他们作文到底有什么问题,所以我认为中等生写作文应该是最苦恼的事情,我很重视对中等生的面批。在中等生面批的问题上,教师更应该注意的是要保留他们的习作欲望,要指点习作迷津,引导他们向优秀作文挺进。

有时他们对习作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他们感觉如何努力也评不出特优的成绩,我曾经与一个中等生谈话,了解该生在习作中的困惑,他这样告诉我:我很困惑,因为我感觉自己如何努力也不能使自己的习作大幅度提高,有时想寻找原因但就是找不到。听完后,我思考,为什么在面批中不能好好引导他们呢?教师可以利用面批的机会重点分析他们习作中的优点,保留他们对习作的一份欲望,再具体分析他们在习作中的问题,指出修改方法,引导他们去分析,面对不足,怎样去具体修改,逐步构建一个成功的平台,让他们在教师的面批中认真思考,认真修改。

三、利用面批,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

有些学生,仅靠教师上课评讲的过程,对他们的促动并不大,因为他们有时根本就不能理解老师课堂上真正的要求,这类学生就更需要教师在评改中面批中了,因为集体评讲习作的效果远远不如个别的指导。不少教师对学生面批也很注重,但往往是重在分析不足,指出问题上,细细来想,学生本来对习作就有畏惧心理,如果在面批中再大谈习作中的问题,学生一定会更怕写作文了,所以笔者认为,在面批中应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面对优点,教师可适当提出修改的小意见,让他们在自信中去修改习作,也许修改习作后仍不能达到优秀的要求,但这时应以表扬为主,引导为主,让后进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习作心理。

我所教班级曾有一个学生提到习作就怕,写的作文总是很短,但在每次的批改中,我对这个学生特别注重面批。首先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写作态度,写字认真、书写工整等,然后与学生一起朗读作文,在共同中把作文的句子写通、写顺,因势利导要该学生在今后,不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只有把话说通了,说明了,别人才会明白自己的意思,并要求他在以后的习作中,写完后多读几遍或请人读文章,一定会改掉这毛病。以后的几次面批中,我主要是针对该生作文中存在最大的问题与他一起寻找对策,通过例子的赏析、病文的剖析,一点一点突破,久而久之,该生喜欢上作文,喜欢上了读书,习作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回顾这个案例,教师在对待这部分学生的面批上,关键重心是激发兴趣,消除这部分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习作,每次一个小的知识点,每次一个小主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写出佳作。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是在评改习作,而是在与学生交流内心,一个愿意与学生交心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学生交心的机会,从习作面批开始。

当然,在面批中,除了关注学生的面批方式,有时还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面批,最大限度地发挥面批的效用。

对于轻浮、华而不实或容易满足的学生,在面批中应缩小此类学生的优点,更主要的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让其明白一个优秀的学生更要有一个好的作文心态,可以通过名家成长经历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地写作文、改作文,以切实提高习作水平。

对于忧郁型、自卑型的学生,在面批中要放大他们习作的优点,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自己的长处,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修改的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作文面批是一个老话题,如何有效进行作文面批却是一个新话题,教师重视面批,在作文批改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创设和谐的习作批改氛围,才能让作文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9.美丽人生作文 篇九

外国人说“一个人如果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中国人也不乏“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因为有了乐观,才有了风雨后亮丽的彩虹;因为有了乐观,才有了百年参天的大树;因为有了乐观,才有了严冬后姹紫嫣红的鲜花。乐观,抒写奇特的生命;乐观,成就美丽的人生。

乐观的人,在面对挫折时,坚强豁达。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的黄美廉,就做到了这一点。即使老天的不公使她失去了肢体的平衡感,也剥夺了她重要的发声讲话能力,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反之,痛苦的生活更加锻炼了她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笑对人生的精神。也就是这股毅力与乐观,使她最终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博士学位。虽然潘多拉的盒子使她变得不幸,但她却依然坚定着总有一天阳光会普照大地的信念。

乐观的人,在遭遇失败时,依然自信。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迪生便诠释了这一点。对于别人来说,失败几次,自信就基本被打垮了。而爱迪生却屡败屡战。即使已经失败了1200次实验,但爱迪生却还在进行第1201次。乐观的爱迪生无意间解开了乐观者的成功密码——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也让人明白了——只要乐观,失败也可以让人神清气爽。

乐观,使一生饱经宦海沉浮的苏东坡创千古佳句;乐观,让身处混乱年代的王蒙成为著名作家;乐观,令高位截瘫的张海迪仍为民服务。

拥有乐观,世界将变得芬芳四溢;享受乐观,生命将变得绚丽多彩;释放乐观,人生将变得精彩美丽。

10.美丽人生 _想象作文 篇十

“这个椰雕真好看!”

“椰壳也能做成工艺品,真神奇!”

“我太喜欢这个椰雕了!”

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隔着玻璃罩观赏着我,把喜爱、赞美的目光投向我,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开心极了!我的一生,真是美丽幸福的一生啊!

当初,我还是个青壳小椰子,生长在高大的椰树妈妈的怀抱里,身边有许多快乐的兄弟姐妹们。风儿吹过,我们轻轻摇晃身体,跳起优美的舞蹈。白云掠过,我们陶醉在其中,仿佛进入了仙境。小鸟飞过,我们争着要跟着它远走高飞。可是椰树妈妈一把将我们拽回来。我们撅着嘴,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是小椰子,不是小鸟,你们的任务是让自己长得大大的,让肚子里的椰汁多多的,让人们喝得美美的。这就是椰子的价值,也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终于有一天,我们成熟了。椰林的主人把我们摘下来,运到城里。一位阿姨把我买回家,她家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用吸管吸了一口我肚子里的椰汁,拍手叫着:“真好喝!”那位阿姨面带微笑地说:“妈妈以后还给你买。”这时,我想起了椰树妈妈的话,看来我没白当一回椰子,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我肚子里的椰汁被喝完了,我也做好了告别人世的准备。谁知我丑陋的外壳被小女孩的爸爸看中了,他说:“我可以把它制成一个椰雕。”说完,他便拿来工具,在我身上凿呀,削呀、刻呀,不一会儿,我被雕成了一个百孔球。

11.浅议作文教学中的“美丽谎言” 篇十一

想”。这其实就是肯定了小学作文,可以“虚构”。因为“虚构”就是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美丽谎言;虚构;合理想象;推测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每次到指导学生习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话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为了符合老师“500字”的要求,啰嗦地写了一长串,像又臭又长的裹脚布……看到这样的文章,作者看着会感到很累,很头疼的。我们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要从学生小时候做起,要求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写作文不要应付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我们过多的要求会让孩子有压力感,比如写作文的时候,刻意让学生模仿名人作家的写作手法或者运用排比句什么的,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这些会有困难的,不如让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把自己心里想的写出来。

人教版小语第九册第六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学了《慈母情深》一课后,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父母,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当我读到吴寅奇同学的作文时,我为平时不擅长写作的他能写出如此生动的语句而惊叹,为他能拥有这样的母亲而高兴,文中写道:“妈妈,您是一位美丽的妈妈,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微笑着看着我。早上,您笑着送我到学校,当我走进校园,回首张望时,总能看到人群中您那双含笑的大眼睛;傍晚,我还没走出校门,妈妈您的笑早已映入我的眼帘,每当这时候,一股暖流就在我的心田流淌……”写评语时我不忘在文首写了个大大的“优”字,并在作文讲评课上,大声地朗读了吴寅奇的文章,这孩子红着脸低下了头。课后,吴寅奇的同桌悄悄地向我举报,其实吴寅奇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幼小时,母亲因不能忍受父亲的坏脾气弃家而去,一直没有音讯,我愕然了!

一向主张作文要真实的我找来吴寅奇,询问他为何这样写时,他泪眼婆娑地回答我:“同学们都有妈妈,我没有。别人的妈妈每天都来送他们,接他们,而我的妈妈只有在我的梦中才会出现。她真的是一位漂亮的妈妈,她真的很爱我……”听着这样的诉说,看着他眼眶里打转的泪珠,我的心突然好疼!我不禁想问,这大大的“优”字该抹杀吗?这虚构的美丽谎言该否定吗?面对眼前的吴寅奇,我突然感悟到,只要这份爱是真的,只要这份情是真的,虚构一回又何妨呢?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们,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引导孩子们大胆地想象和合理地虚构。

一、“虚构”就是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语文课程标准》既倡导学生写记实作文,也提倡写想象作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其实就是肯定了小学作文可以“虚构”。因为“虚构”并不是盲目地妄想,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发挥想象,能够与自己的作文相融合。

在小学语文中,作文是练习语言表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写作不只是想象训练,还是观察能力训练,不止能培养学生观察力还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写作的时候凭空想象的越多,孩子的好奇心越强,对于孩子来说越好。儿童喜好幻想,天马行空的大脑是他们最大的自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鲁迅)虚构正是顺应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好比风儿帮助孩子扇起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一吐为快,在“我要书写”的自我需求下实现习作水平的提升,达成“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虚构不等于虚假

“虚构”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在熟悉生活的基础上。没有这个条件,“虚构”就会变成假的,编造的。有了这个条件,“虚构”也就变成真的,写起来也就会有真情实感。(茹志鹃《真情实感与虚构》)

小学生的习作启蒙是颇为讲究观察的,而虚构则总是跟想象联姻。其实,想象是大脑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的诞生是有所依赖的。已有表象越丰富,想象之力就越饱满。吴寅奇对于“妈妈”的幻想就是建立在对孤独、缺少母爱和对《慈母情深》课文阅读的双重基础之上。因此,虚构还需要真实生活体验的支撑,而不是虚情假意的敷衍。

三、虚构可以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

任何人的生活,都是狭隘的、有限度的生活。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成年人少得多,他们可写的生活素材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常说写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写出真情实感最好是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写自己耳闻目睹过的事情,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作文题,要写的内容是自己从没有体验过的。

四、虚构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虚构的想象可以让学生任意自由地发挥。未来的科技文章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写文章只局限于现在,或者只局限于某种方法,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作文会受到限制,我们老师在让学生学会写作方法或者描写手法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激发想象力。对于自己在小说中虚构出来的表情,我们要让他们活跃起来,在现实中找到他们的影子。

优秀的文章都有自己虚构的部分,包括很多优秀作家的,比如余秋雨。我们学生更应该学会想象,对于人和故事要符合现实生活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也可以虚构出漫画,像灰姑娘那种的。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虚构,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只要能写出好文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参考文献

[1]王广麟.真情实感与真人实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7).

[2]陈岁喜.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下),2013(12).

12.美丽人生作文 篇十二

每年6月的7~9日,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关注的焦点差不多都集中到了一件事上,这就是———高考。 6月7日上午开考的第一门科目是语文,当考生还在考场上为平生第一大战役奋力鏖战时,网络上已经一浪高过一浪地热炒起语文学科 (其实也是所有学科) 中分量最重的一道考题——作文的标题。

今年全国15套高考语文试卷,共出了19道作文题 (其中北京卷出了5道题,包括“微写作”3道题,大作文2道题,学生分别从中选择一道题作答)。纵观这些作文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与往年相比均无大的突破。从形式上看,除了北京卷的“微写作”中的一两道题目,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新材料”作文;从内容上看,差不多可以分为“社会”“人生” “科技”“文化”这四大类。而上述四大类中,“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占据了四分之三, 继续保持着近年来高考语文卷触及社会、 关注人生的良好态势———尽管这种触及很 “温和”,很“哲理”;而科技话题,因其过于“专业”,高考作文一向较少涉猎,设计的文题也偏于所含“哲理”,这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文化类话题,仅北京卷中的两则 “微写作”作文题涉及,至多称得上是一种点缀。高考作文不太“文化”,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社会篇

说起借助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现实问题的作文题,当首推两份“国家级”试卷。其一是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5省使用的新课标Ⅰ卷。这份试卷提供的是一则稍作修改后的新闻材料:“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试卷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显然,这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不宜简单划归违反交规的范畴,也不宜简单理解为对要不要“子为父讳”、该不该“大义灭亲”这一涉及情感、伦理方面的问题的讨论,而应想到这是一位女儿在其父亲的行为已经对本人、对亲人以及对路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置的问题。或许命题者是希望考生能结合这则材料从法纪、伦理、道德、情感等方面多维度思考问题;但我以为,在任何情况下, 生命安全都应当是第一位的,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情感、道德、伦理都应让位。至于警方事后是否应“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倒值得商榷,毕竟保护举报人是他们的职责。

另一份“国家级”试卷则是有13个省市区共同参考的新课标Ⅱ卷,这份试卷给考生提供的是这样一则作文材料:“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巨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显然,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 也毋须标准答案的问题。材料中列出的三人中,大李从事的是高端的科研活动,老王属于草根阶层逆袭———此二位皆属事业上的成功者,自然“风采”迷人;而小刘则是以其个人爱好带给了他人最美的精神享受。应当说小刘的入选,体现出某种观念上的突破,因为依据传统观念,他的这种人生“风采”完全是“玩”出来的———他能进入候选者的行列,本身就是当今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值得玩味。

北京卷作文一向京味、文化味浓郁,而今年从内容到形式均来了个“大变脸”———一是大作文之外出现了极富时代气息的“微写作”,二是出现了三选一、 二选一的形式,给考生以较大的选择余地。在“微写作”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乱涂乱贴、违禁吸烟、 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 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针砭不文明现象,并无新意;“态度友善,语言幽默”则值得点赞,因为环顾我们身边,那种硬邦邦、冷冰冰的警示语实在太多了。换一种态度,换一种口气,或许会收到奇效。至于北京卷的大作文,则是在灌输一种“正能量”: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试卷要求考生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他们处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身份,拥有不同功绩,但既为“生活”,则需写出他们“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的“另一面”。如果没有对这些英雄的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和体悟,极易写成荒诞的“穿越剧”。

天津卷不是从某一社会现象入手,而是从一个流行词“范儿”切入:“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 ‘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这段材料由大到小、分门别类地诠释了“范儿”的含义,命题者自然希望考生能从时代、民族、国家、集体、个人等维度切入,多层面展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感悟,叙说自己心目中“范儿”的风格、气派、 情调、品位。但是这则材料内容上稍显宽泛,如果没有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文章不免会流于空泛。

上述材料基本上都没有审题难度,与高考作文重点考“作”的考试宗旨相吻合。唯一可能给考生造成审题困难的是重庆卷中的作文材料:“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这则材料描述的是一件源自微博的真人真事。材料虽短,其富含的意蕴是丰厚的。比如:放慢脚步,等一等别人;宽容他人,拥有悲悯情怀;理性生活,提倡自我克制;学会忍耐,追求社会和谐等等。

高考作文触及社会,自然令人欣喜,但其深度、 广度尚难令人满意。当然,在考场上没有必要让考生的思维过于凝重,但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是非观应当是我们的职责。

人生篇

以人生哲理的咀嚼与品味为主题的作文题一直占据着高考作文中的最大“份额”。今年的19道高考作文题中,这样的题目就有9道之多。先看看四川卷的作文材料:“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材料的中心是“如何做人”,而核心是做“老实人”还是“聪明人”。甲乙丙三人的对话分别诠释了“老实”和“聪明”这两个概念,阐述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对二者内涵的重新解读。这道题的优点是人人有话说;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难免空话套话。

上海卷的材料则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固有的思辨性:“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这里的“坚硬”,可以理解为坚强、刚毅、果敢、执着,等等,当然再进一步,也可以解释为粗暴、冷酷、固执、鲁莽等等;这里的“柔软”,可以理解为柔情、温和、怜爱、悲悯,等等,亦可诠释为柔弱、怯懦、悲伤、畏缩,等等。欲求在内心深处处理好这两个方面 (甚至是四个方面) 的关系,成就出 “和谐的自我”,绝非易事。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 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和文学名著中的众多形象都是因为未能做到内心深处的“和谐”,而走向了末路———像梵高,像海子,像黛玉,像维特。只有做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方可使我们的人生更丰满、圆润。

浙江卷作文讨论的是一个很小众的问题———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其材料是:“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在 《论诗绝句》中却认为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这就像去年安徽卷作文讨论演员能不能改台词一样,都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可能会让考生一时犯怵;但毕竟戏剧、文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频繁接触,所以解读起来应该不会感到太难。至于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就像字与人的关系一样,古人曾有过“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之说;但一些精美的篇章偏偏出自汉奸之手,优美的字体亦可能为奸臣所创。只要掌握了典型论据,站在哪个立场上均可写出好作文。

福建卷的作文题围绕关于“路”的三句话展开: “1.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即使你走的路是错的,但是也很有意义。3.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这三句话归结到一点就是:敢于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这应该比2014年浙江卷的“路与门”简单一些。“敢”应该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即便是“弯路”,也非走不可,何况是创新之路、开拓之路、探险之路呢?

江苏卷作文材料避开了人品、性格,谈起了人生的“智慧”:“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前面的一组排比句好理解:智慧要从经验中萃取,智慧会转化成一种能力,智慧会让你这个人、让你做的事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可后面一句话就让考生颇费思量了:“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这是要考生从大自然中去感悟智慧,还是仅仅就这么随意打个比方?按理讲,高考试卷上每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特别是作文材料。所以,我在与几位同仁争辩这句话的意义时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这种人生的 “智慧”最好应当从大自然中去感悟。而且,师法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这是今天我们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在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

北京卷“二选一”作文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说起梅花》(考卷上一则现代文阅读题文本的标题———作者注) 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事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请以 “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看完这则材料,我们不妨思量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一种“物”让我们“爱到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而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子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理解这段话的关键是父亲的那句话:“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这句话的含义与胡适当年留下的那句名言“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有几分相近:人类不必庸人自扰,去作一些教条的、 形而上的、无意义的研究。不过,父亲的话同样可能扼杀一位孩童富于探求精神的心!由此,写作此文我以为更应当从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角度立意。一个单凭经验和习惯生活、一切从实用出发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好奇心、探求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动力。

科技篇

科技话题进入高考作文,大概发轫于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之后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中都会有一两道与科技相关的作文题。其内容一般与具体的科技内容关系不大,而重在借此引发考生对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伦理、科技与环境等关系问题的思考。还有一些作文话题,只是借助于科学现象,来阐述人生或生活的哲理。像今年安徽卷的作文材料讲述的是一种科学现象,揭示的却是一种生活哲理: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 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不少网友 (考生可能也一样) 初看这一材料时头脑都会懵一下:因为诸多科学术语和稍长的篇幅会让很多人顿感隔膜。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再看一遍,这则材料的立意还是比较明晰的———从不同角度 (或通过不同方法) 看事物,事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普通事物可以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我们通常看到的事物的面貌, 其实不一定就是它的本来面目;眼见未必为实,等等。细加品味,科技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甚至蕴含着不尽的生活哲理。岂止“三人行,必有我师”,世间万事万物有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今年的广东卷作文题基本上与去年“文艺”加 “科技”的风格一脉相承,去年黑白相片与数码照片的比对人们应该记忆犹新,今年的作文材料则将这一思路进行到底,只是将“黑白照片”换成了“眼观自然”与“漫步林间”,“数码相片”被换成了“打开电视”与“轻点鼠标”:“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 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考生如果把去年的作文做透了再做这篇作文,至少在结构和套路上应当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这则材料的用意应当是启发人们全面感知自然。文章给了我们两种感知自然的角度:一是借助于“打开电视”和“轻点鼠标”去远观自然,这样我们可以眼观世界风云,了解大自然的演化变迁;但是没有真正与自然“亲近”,没有风花雪月的真切体验———这自然令人遗憾。二是与自然零距离接触,在花草树木间诗意地栖居,近观自然,享受自然;但是我们却无法从历史的维度和更广大的视角去深度了解自然———这亦会留下缺憾。所以最佳的感知自然的方法便是:我们既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去汲取知识,积累知识,储备知识,又要深入大自然,目之所及,亲身感知,细嗅花香,聆听鸟鸣,看云舒云卷……从中感悟自然的大美,陶冶自己的性情。让现代科技与生活相融,让获取知识与美育相契,这才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

文化篇

今年高考作文的“文化味”与往年相比,可以用 “惨淡”一词来形容。唯一的安慰便是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道选作题:“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 《巴黎圣母院》 《四世同堂》和 《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其实,这道题目与其说是考作文,还不如说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更何况考生未必会选择这道题来写。泱泱华夏,五千年文化,能作为作文材料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借助作文,要求我们的考生像要求他们亲近自然一样亲近我们祖国的文化,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比一比宝岛台湾的国文考试中甚至有时会要求学生用文言写作,作为一位大陆语文教师,我真的觉得有些汗颜。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重视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一点至少在高考语文卷中并未完全体现出来。这是今后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应当引起重视的。

今年高考作文题中还有一道不能不说的微弱的光芒,就是北京卷的“微写作”中的一道以“圆”为题的小作文。文题无甚可议之处,但其文体要求却是今年高考作文题中最大的亮点———“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在当今这个“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时代,北京卷借“微写作”这块小小的园地,让诗歌这一曾经称雄了多少朝代而今却极其落魄的文体重见天日。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 开始,留下了卷帙浩繁浩如烟海的诗卷。可在今天的中小学习作课上,诗歌的地位已岌岌可危。谁是这出悲剧的导演?

结束语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下一篇:有理想信念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