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了吗 有感

2024-10-13

读幸福了吗 有感(共11篇)

1.读幸福了吗 有感 篇一

白岩松的书之前读过一本——《痛并快乐着》。那是因为在上大学时读了朱军写的一本书叫《时刻准备着》,于是乎对这一类的书似乎是有点兴趣的,看见白岩松的书便也想看看。《痛并快乐着》是几年前读,书中的具体内容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只是作者那种理性思考的性格,给人能够留下深刻印象,加之白岩松踢球、喝酒,而且还有特意推荐,所以这本《幸福了吗?》我便又愉快的接受了。

书的序言就是“幸福在哪里”?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说才能有一个合理而又正确的答案?也许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许根本没有答案。什么是幸福?太快了,快得没有时间去思考这样没有意义的问题。越是敏感与敏锐的神经,越是难以触到幸福的感觉。

渐渐地养成了看书动笔的习惯,总会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在那一瞬间想要说的话,算是对自己看书的一个交代,也是对书中文字的一个交代。序言的最后,作者讲了一个墨西哥的寓言故事,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有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后面了,我要等等它。看完这些先故事,我在空白处写下这么一句话:许多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空闲的时间去理一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然,一门心思去追求的那些东西,迟早会成为占据心灵而又不得不丢弃的东西。“享受夜晚宁静的属于自己的时光”,这其实也是一种整理。我们都在拼命的着急,忙不完的工作、永远不够用的工资、越来越窄的上升空间、毫无道理却瞬间将你打回原形的房价,太多的这一切,怎么去幸福?

没办法,我也还没有买到这趟幸福之旅的车票。没有人会给你幸福,因为“人生两苦,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空虚。”物质可以提供,但是精神却必须要自己去丰富。小长假的第二天,一个在上海上大学的小表弟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让我给他讲讲我以前的学校的经历,因为作为大一新生他感觉很迷茫。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滔滔不绝开始讲述,因为回想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历,而且也难以成为一个好的榜样。我回信说,如果感到迷茫,是因为你还在思考和探索,索性现在什么也别想,就做两件事——读书和运动。另外,如果在大学里碰到喜欢的女孩子,一定要试着谈一次恋爱。我不知道这样的话能不能给这个刚上大学的男孩予以宽慰,但至少在迷茫中总会能够慢慢地辨清方向。

谁都会迷茫和无助,在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幸福会跑得远远的,任凭你怎么使劲,总是找不到、够不着。怎么办?挺着!熬过一个最艰难的时刻,痛苦都已经触底了,剩下的就只有反弹了。等你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回过头来再看,似乎也真的没有那么糟糕。但是,熬的过程是难受的,不然不会有一个词叫做“煎熬”。那天和朋友一起看电影《非凡任务》,主人公林凯被注射吗啡,而他在毒瘾发作时用绳子绑住自己的那段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真是一种煎熬。同样的,你在熬的时候虽然没有那般痛苦,但是夜不能寐的滋味亦是难受。谁告诉你,生活就必须是一帆风顺的。痛苦能够使人成长,这句话也许没有错,但我觉得不够完整,完整的应该是——痛苦,更重要的是走出痛苦的那段经历,才能够真正使人成长。

生活中,不管是幸福还是痛苦,时间总是在不紧不慢的溜走,就像这3天的小假期,一不小心就已经全部过去了,3天中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因为时间总是被“浪费”掉的。白岩松在“成长的营养:好听的好看的”这一章最后,写道:“经常听到人们说:真遗憾,我知道有很多好听的,可是太忙,没有时间。我总是替他们可惜,如果时间不是浪费于好听好看的,人又怎么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时间又有何意义?”看到这段话,我总想起吴晓波写的那本《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啊,无论如何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种“浪费”,因为你存不住,再怎么珍惜都是会流走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浪费”在值得的、美好的事物上。所以有时回想以前的日子,是不是太过于看重对错了,所以是心上蒙着灰尘去生活的,值得的或者不值得的都在不经意间浪费。

所以,要试着擦一擦,有的时候能够拂去灰尘的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张老泪纵横的脸,至少清醒还不算晚。跟着心走,也许幸福在无声无息间就触到了。

2.读幸福了吗 有感 篇二

给学生排座位, 本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件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情, 但正是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情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却是深远的, 它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它关系到良好班风的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指出:“教室座位设置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学生座位的安排, 是教育微观环境的安排, 也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安排。新课程倡导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学生座位的安排则更需要讲究科学合理。因此, 学生座位的编排也是一门艺术。

当前, 有的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多, 如何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安排座位, 成了每一个班主任老师棘手的问题。如文章提到的“订座”电话、“买座费”, 还有将教室的座位划分为“头等座”“二等座”, 把调皮的、不听话的、学习差的学生安排到后座等, 这些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座位编排方式。

那如何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安排座位呢?我认为:班主任编排学生座位要“坚持一个原则、把握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家长们不要干涉老师编排座位, 要对老师有足够的信心, 老师要始终如一地对学生充满爱心、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严格要求自己, 事前考虑周全, 事后及时“回头看”, 发现问题和不足, 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创建一个团结和谐、健康发展的班集体。

二、把握因教学而需、因学生而需这一方向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 不带家长的干预和个人的偏见, 真正从学生出发,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根据目标的不同, 座位的编排可以灵活多变, 组合多种形式。与参与式、讨论式课堂相比较, 传统的影剧院式的座位安排会给学生以“我是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暗示, 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而讨论式课堂则更注重教室氛围的营造, 在讨论式课堂的环境中,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 而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员, 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 还可以面向全班同学慷慨陈词, 不时利用肢体语言配合自己的演说;不仅需要专心致志地分析和理解他人的见解, 同时需要对同学的提问进行积极、适时的鼓励, 要真正开展讨论式课堂, 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适合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的座位安排。因此, 在开展课堂讨论时,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设置有利于课堂讨论的多种座位模式。

三、确定因材施教目标

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差异很大, 有各种性格的学生, 有外向的, 有内向的;有学习好的, 也有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有积极举手发言的, 也有不太举手发言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别、性格、身高、体质、视力、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 因材施教并加以分组。分组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即科学合理的分组应当兼顾到每组学生的多种层面需求, 这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3.读幸福了吗 有感 篇三

读白岩松《幸福了吗》有感

白岩松,央视名嘴,著名新闻评论员,主持过《焦点访谈》《新闻周刊》等不少节目。我喜欢读新闻记者写的书,我认为出色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天然具有两副眼镜,一副是放大镜,一副是透视镜。也就是说出色的新闻记者对社会现象有敏锐的触角和非凡的洞察力。现代报刊标志性人物、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曾经说过:‚记者是社会大船上的‚瞭望员‛。他应该紧紧盯着航行的前方,然后把任何蛛丝马迹报告给船长,让船长和大副们来决定船应怎样驾驶。‛作为乘客或者船员的我们,显然有必要了解‚瞭望员‛观察到的海面上的情况。我第一次了解这本书是在QQ空间看到了网友转发的《不平静,就不会幸福》这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通过搜寻,才知道这篇文章正是《幸福了吗》这本书的序言‚幸福在哪里‛,只是标题被换了。

《幸福了吗》本质上是一部随笔集,主要是围绕着作者在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他所经历的事件展开的。本书介绍了他本人在央视‚名利场‛上的一些经历,介绍了SARS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报道过程中的幕后花絮,介绍了在他在台湾、日本、美国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等等。

个人认为本书写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序言和后记,序言中两个词语特别醒目,一个是反思,另一个是平静。

反思,反思什么呢?改革开放的春风结束了过去生存堪忧的岁月,三十多年来,我们行路匆匆,身上已布满了新伤旧患。现在,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给伤口擦擦酒精,可能会有点刺痛,然

而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才可以走得更远。可不管走得多远,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是为什么而出发。

另一个关键词,是平静。白岩松在书中引用了梁漱溟先生的见解,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是人和物之间的问题;二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三是任何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加艰难。试问下,当下中国的社会,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是否都有些浮躁,都有些急功近利,渴望着一夜暴富,渴望着一夜成名,渴望着有从科员到处长的捷径。记得当年我中考时,其中要考的一个体育项目是50米短跑。平时练习我的速度都够快,可几次模拟考,成绩都不理想,我就是找不出原因。后来经老师点拨,我才知道,原来考试时,我的双眼直盯着终点线,上身前倾得明显,双腿的速度与上身不协调,影响了整体的发挥。是呀,很多事情就像跑步一样,急不来的,如果心眼超过了双腿的速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幸福了吗?》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很遗憾,作者本人的回答也是否定的。本书的后记是这么写的,‚痛苦与快乐都还没有过去,而幸福,却还真的很远。‛‚明天,开始信仰‛‚也许十年后,依然会写下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终于信仰》。‛ 值得欣慰的是,作者给读者指明了一条寻找幸福,寻找信仰的道路。后记的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我把这篇读后感取名为《下一站,幸福》。

本书一些精彩部分:

开篇就讲到白岩松对央视在美国‚9〃11‛事件中沉默表示不解。全世界9月12日所有大报的头版头条全是‚9〃11‛,只有咱们是放在头版的一个角落里。我们的这些东西被挂在美国的新闻博物馆那里,极其刺眼。我的理解是,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一些最基本的普世价值,比如对生命的敬畏、对苦难的同情,这些应该是一样。如果这一点,我们认识不到,就很容易被西方世界当作另类了。

关于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白岩松评论中讲到‚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民主的重要基石。不去家乐福是你的选择,可别人去家乐福购物是人家的自由,如果你强行剥夺或干涉别人的权利与自由,这不仅不是民主,反而是另一种暴力与独裁。

4.读幸福了吗 有感 篇四

——读《感恩的心》有感

“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封面上的这一句话,不禁让人陷入沉思······

浮华的社会,纷繁而又无限美好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善变的目光,在你的心中,感恩还剩多少?

你还记得感恩父母吗?曾经记得看过这样一首小诗:妈妈,你爱我吗?当然了,我爱你!很多,很多吗?很多,很多,而且会更多······妈妈,如果我变成了白熊,世界上最凶的动物,有着尖尖的锋利的牙齿,我追你跑,你会尖叫着跑回帐篷吗?我会很惊讶,也会非常害怕,但是不管怎样,在你的熊皮之下,你还是你,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永远,一直,一直到永远,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在书中有一句话:“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朴实中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从你刚睁开眼帘审视这个世界开始,父母便与你联系在一起,紧紧地······你的第一句含糊不清的“爸爸”“妈妈”,你的第一张奖状,以及生命当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在不断的提醒你去感恩你的父母。

你还记得感恩朋友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感谢朋友无私的帮助,感谢同事的一臂之力,感谢上级的赏识与鼓励。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个人的力量越发显得渺小,缺少了朋友的关心与鼓励,将在生活中举步维艰。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使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使我们在平淡无奇的日

子里发掘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应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你还记得感恩生命吗?生命不仅仅给生物以形体,还赋予它无可比拟的华彩。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终结,枯萎的落叶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显的是生命的华贵。听,波涛汹涌,海浪拍岸,风号雷鸣,山呼海啸;听,丝竹管弦,钟磬鼓乐,合奏清音,吹拉弹唱······感恩生命赋予我们敏捷的双耳。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枝繁叶茂,花开花落;看,名山大川,峻险陡峭,奇葩异草,缤纷多彩;看,江河湖海,奔腾不息,静谧深邃,浩荡无垠······感恩生命赋予我们明亮的双眸。

常听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殊不知,感恩在冥冥之中已化作生命的一部分。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他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恩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感恩是一种心态,它能让我们乐于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面临的各种境遇;感恩也是一种素养,它能让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更多地影响身边的人;感恩更是一种境界,只有真正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5.读《提醒幸福》有感 篇五

你认为幸福需要别人提醒的吗?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所提出的问题。有人说,我们都不知道幸福什么时候来,我们想提醒也提醒不了啊!你别以为人人都是先知,我们可没要无师自通的本领。其实,他没有说错,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提醒你什么会有幸福降临到你的身上,即使有人真的这样对你说,你并不会为这感到高兴,因为你的第六感告诉你,这个不是疯子就是骗子,谁会吃饱了撑着甘愿被人当成是疯子或骗子呢?这也许是没有人提醒你幸福的原因之一。

普遍的人认为,幸福是不需要提醒的,能提醒的就不是幸福了,难道不是吗?能提醒的只是:上课要专心、不要写太多错字、谨慎交友等等,仅此而已。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就看你对幸福有什么要求,要求越低,那么,你得到的幸福就越多,生活就会越精彩,反之,不仅是你得到的幸福越少,你的生活也会平乏无味的。如果你对它要求太高,别说你能得到幸福,你很有可能这一辈子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对一些人而言,幸福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句鼓励,都很可能被他(她)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现实中,我们都觉得这些人特傻,其实不然,因为

这些人往往比对幸福要求高的人轻松,压力没这么大嘛,有要求,自然会去追求,直到拥有它为止,不比那些人累才怪呢!

我觉得,幸福还是需要提醒的,你认为呢?

6.读《幸福中国》有感 篇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了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了起来„„” 这首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表达了对祖国深情的赞美。“孩子上学不缴学费了,住院药费能报销了,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广场舞又跳起来了„„”这一句句知足的话语,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是多么令人开心啊!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工人们的辛勤劳动,他们冒酷暑,战严寒,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挥汗如雨,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起来,使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每当看到他们辛勤工作时,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村的样子。几年前,我们家那边只有矮矮的砖瓦房,但是现在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村广场也变得宽阔了,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晚上,夜幕降临了,华灯齐放,老人在健身器上荡来荡去,小伙子在打球,妇女们在广场上跳舞,孩子们在人空里跑来跑去,好一派热闹的场景啊!有一次,我问妈妈以前是什么样子,妈妈告诉我,以前住的是土墙茅草屋,穿的是清一色的灰暗的粗布衣服。在那个年代,能吃上白面馒头就已经很幸福了,你外公外婆还吃过糠和野菜呢。妈妈全家三代十几口人挤在一间低矮的茅草房里,没有电视.、电脑,甚至连电灯也是在妈妈三岁时才接通的。因家里太穷,没钱读书,外婆小学毕业就呆在家里割草放牛,哪像现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而那时的马路是崎岖不平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最好的工具是自行车„„

妈妈讲到这里,令人感到一阵辛酸,但是今非昔比,建国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农村人盼望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已变成了现实,并且出门打的、商场购物已成为时尚。现在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客车,村里泥泞难走的土路也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两旁修建了排水沟,栽上了风景树,安上了亮丽的路灯,人们漫步在林荫街道上,内心有说不出的喜悦。如今,电脑成了我的学习工具,我家爸爸、妈妈每人一部手机,我二叔家还买上了小汽车,一到周末载着一家人,乐呵呵地在宽敞的大道上嘀嘀哒哒地飞驰„„总之,我们的祖国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要大声地呼喊:“我爱你,祖国!”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我感触很深。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科技的发展、幸福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建设幸福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寿光市营里镇第二实验小学六、二宋会芹

7.读《提醒幸福》有感 篇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家的回答:“幸福啊,儿子今年过年回家了!”孩子们一次难得的看望就能使老人家高兴上半天,得以成为他跟街头巷尾邻居自豪的谈资。这份幸福要来很容易,但另一个方面看,它对老人家又是来之不易的。

每个人都要经历青年的热血,壮年的奔波,老年的`安详。为什么说老人家们更容易觉得幸福?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一个人但凡有了阅历,览过世间百态,对于事物的见解也会与常人不同。经历时间的洗礼,岁月的雕琢,世事磨去了一身稚气,心境也发生了变化。而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知足。

《老子》中写道:“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或许一切的不幸福都可以归结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婴儿也许是最好的印证。回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次大哭是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在达到自己目的那刻,才收住哭声转而笑的开怀。欲望的过分膨胀是幸福的敌人。走过人生大半辈子,或许更能真正明白“一切都是浮云”。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家的幸福来的更简单。知足,常乐嘛。

要是能较好的明白这个道理,无论是谁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幸福。这下再也不仅仅局限于老人家这个群体。不要说幸福太难,只是你将它拒之门外。在街边发现一家很好吃的店,每日推送发现一首喜欢的歌,奶茶里的甜度刚刚好,昨晚梦到了开心到事,再或者,今天的阳光很好,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你幸福的发条。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念从前的慢生活,又或者是怀念小时候,总把“以前多快乐啊”挂在嘴边。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从前容易满足,一根冰棍,一点零嘴,就能让我们开心一天,更不用说过年的时候,那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间。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被花花世界的物欲纵横迷得眼花缭乱,内心的需求不断膨胀。“怎么他又有新鞋了,我也想要”,“这样的工作太无聊了,我也想去闯一闯”,“我哪里找得出时间去陪爸妈”,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铺天盖地的是人们需求式的感叹,这就像个无底空洞,根本见不着底。其实你脚上的鞋是你当时很喜欢的,攒了很久的钱买到的;每天固定的时间工作休息让你有更多时间陪陪家里人;抽空去看望父母能吃到“妈妈的味道”…这些喜悦,怎么就忘记了呢?将那些吐槽生活的时间用来提醒幸福,多一点满足,多一点幸福感,岂不美哉?

8.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篇八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1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是《幸福是什么》。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不禁深思:课文中,三个牧童只是清理了老泉,砌了一口小井,让周围的人都喝上了清澈的泉水。一件这么小、这么平常的事,就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也让他们懂得了幸福是什么。要想幸福,就得靠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别人快乐了,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学完这篇课文,曹老师说,她勤勤恳恳的工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她作为一名教师,她是幸福的;她辛辛苦苦的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作为一位母亲,她是幸福的。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怎样才是幸福的呢?

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妈妈减轻一些负担,这样,我是幸福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为我骄傲和自豪,这样,我是幸福的。

我要牢记:幸福不会不劳而获,幸福要靠努力,要靠奋斗,要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2

今天,我读了《幸福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这才叫幸福。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前,三个牧童在竹林清理了一口枯井,清理了这口枯井,为行人和其它动物带来了方便。突然一位仙女走了出来,喝了水,并对三个小男孩说:“你们把井修好了给他人带来了幸福,我代表动植物感谢你们。”说完便消失了,后来他们各自靠自己的劳动和职责对人们做出了有益的事情,并体验到了幸福,仙女又出现了说:“你们都找到了幸福,其实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劳动和尽自己义务作出对人有益的事情。”

三个小男孩做得对,因为他们修了枯井帮助了许多口渴的人和动物。

我身边也有跟三个男孩像似的事例就是有一天,我看见了两位警察正在马路中间为车辆指挥交通,我心想:大热的天警察叔叔不在家里呆着而在外面指挥交通,为行人带来方便,真辛苦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舍己为人的品质。

我身边也有跟三个男孩相反的事例。羊肉串大家吃过吧!有的商家为了谋取暴力,杀死老鼠,吃了有的人都死了,他们的行为真令人讨厌。

我们要做一个像三个小男孩一样的人,要靠自己努力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3

幸福,是一个多么熟悉和简单的两个汉字,包含的内容却很深奥。

灰姑娘说: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爱的王子一起跳舞;睡美人说: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时得到甜蜜的一吻;海的女儿说:幸福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幸福是梦想得以实现,童话里面这么说。

妈妈告诉我,做医生的,帮病人把病治好就是幸福;舅舅曾经说过,做工人勤勤恳恳地工作,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就是幸福;姨奶奶做农民,认为把农作物种植好,养活了人自己劳动没白费,就是幸福。幸福是实现工作目标。

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为此感到快乐。

幸福是冬天妈妈加在我身上的一件外套,一丝丝温暖的热气传遍我的.全身!是做数学难题时陈老师给我的一点思路提示,如一盏明亮的路灯,扫去黑暗的阴霾,照亮我前进的旅程!是作文课上刘老师一丝甜蜜的笑,把鼓励藏进笑里!是心情烦躁时爸爸一句温馨鼓励的话语,把关心和安慰融进话里!

幸福是被关怀,也是给予。我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回报每一个关心我的人,以一杯热茶还有我的成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4

曾经在《恋爱 婚姻 家庭》一书中读了一篇名叫“幸福是什么”的文章,感触颇深。幸福其实很简单,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一分钟的爱里,每一秒钟的期待里,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感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快乐。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获得幸福说起来不容易,其实也很简单,懂得珍惜就是捷径。笑是一种幸福,然而哭也是一种幸福。你知道伤心,才会感受到快乐。痛快地哭,痛快地笑,能酣畅淋漓地表达感情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追名逐利,贪得无厌,那么 幸福就会离你而去。平淡中你才能感受到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珍惜幸福。下面这个小故事一定会让你对幸福有一个更深刻的领悟: 小狮子问妈妈:“幸福在什么地方呀?” 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小狮子于是追着尾巴绕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幸福。妈妈说:“你只要一直朝前走,幸福就会一直在你身后。” 有时候我们不用刻意去寻找幸福,幸福就象尾巴一样跟在我们身后。一个人一生有几分幸福是早已注定的,你如果珍惜一分,便得到了一分;如果浪费一分,便失去一分。从珍惜到浪费,这一来一回便是两分幸福。

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只是看你能不能去发现,发现了能不能去珍惜。珍惜了,也许会幸福一生;错过了,转瞬即逝,也许就再也找不回了。幸福,真的只是一杯白水,我们要懂得珍惜这杯白水,因为水在不经意间挥发了,就真的回不来了。珍惜幸福,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懂得去珍惜,你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你面对一些抱怨自己如何不幸的人时,要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确实不幸,但你们的不幸就在于你们不懂得珍惜。珍惜幸福,你才会发觉自己有多么幸福。”

其实幸福就这么简单。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5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个孩子在智慧的妇儿诱导下,经过十年亲身实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个道理。

这虽然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他却把我从幼稚中解救出来。我小的时候,认为过年就是幸福,因为过年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吃好穿好,还可以在过年那天晚上放烟花爆竹。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来,我也觉得自己小时候太幼稚了,但对于幸福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以前我也不知道,可是读了幸福是什么课文后,我受到了启发,找出了答案。

这个故事中还讲了三个牧童通过共同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的女儿代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劳动人民来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可是牧童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便问她:“你祝我们幸福,那请你告诉我,幸福是什么?”智慧的女儿听后说:“你们应该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到这个地方见面吧。如果那时你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

十年过去了,三个牧童又来到井边。他们谈起各自对幸福的看法。第一个牧童说他当了医生,为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第二个牧童说他到过很多地方,做出了很多对人发有益的事,他也感到幸福。最后一个牧童说他在村里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养活了很多人,他也感到幸福。

他们的话刚说完,智慧的妇儿就出现了,她说:“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你们刚才说的话,我全都听到了。现在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要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从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话领悟到了幸福的真谛,幸福实际上是指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要很好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出了很多对人民有益的事。这样的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6

小时候,我幼稚无知,只觉得幸福就是父母祖父母宠爱我,有糖果、巧克力吃,有漂亮的新衣服穿,有和我一同玩耍的伙伴儿……

这,只是儿时的我。今日,一篇《幸福是什么》让我完全转变了我的幸福观。智慧的女儿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才是幸福。”智慧的女儿的话是真理。

有人终日坐在门槛上,一事无成,盼望天上掉下大馅饼,可结果掉下来的却是悲怆的叹息和一头银发的沉重代价。幸福呢?与此类人无缘。

有人一心想得到幸福,却不尽力去追求,而是投机取巧。他可能会得到一叠钞票、一阵欢喜。可那些都是暂时性的。幸福呢?也不肯与此类人长久相伴。

还有一种人,终日费尽心机,损人利己,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幸福呢?绝不与他沾边儿,他所获得的报酬,除了那令人心悸的财务外,还有的就是的冰冷手铐和人民的愤恨。

记得我看过一本画册,画册上有首都的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在人民大会堂里,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紧紧握手的照片。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出了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还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飘扬,一位为奥运健儿,聆听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脸上布满晶莹的泪珠,他们的泪,是幸福的泪……

我想,幸福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当你做了某件事时,悄悄来到你身边的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

当我在上学的路上扶起一个跌倒的小女孩儿,拍干净她身上的尘土的时候;当我帮一位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妈妈,看到他破涕为笑的时候,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便悄悄伏在我的耳边告诉我:“你是幸福的!”还有当我为集体出了一块黑板报的时候,当我在市场上勇敢的挺身而出,直至一双盗窃的黑手的时候,尽管我劳累,我面临危险,但我仍然听见小天使在说:“你是幸福的!”

是的,我是幸福的。我就是这样追求着幸福,创造着幸福!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7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理解各不同。过去,我以为过春节才是幸福,既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东西,又能得到压岁钱、去逛灯会,而且能放烟火、鞭炮呢。总之,吃好、穿好、玩好就是幸福。但对幸福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感到迷惘。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篇童话主要写三个牧童通过共同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姑娘代表全森林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朋友他们,并祝他们幸福。“什么是幸福”,智慧姑娘叫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后在这里相见。十年过去了,三个牧童果然在小井旁相见,各自谈了自己的幸福观。当医生的、干杂活的、种地的都感到很幸福。智慧姑娘听了以后说:“你们三个都明白了幸福靠劳动这个道理,回去要很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观决定个人的幸福观。怎样看待幸福,要看我们是做什么样的一种人,一生怎么才能过得有价值。有种人,他们一生吃好的、穿好的,一个月工资几天就花光,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人认为的幸福不用说也是低级的,他们的一生也是无价的。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让我们选择,应选后者。我们是新中国的新少年,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幸福,我们也幸福。

我要立志树立革命的幸福观,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我相信,我的一生一定会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阳光之中。(指导老师 刘井春)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8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可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是荣华富贵的家庭?还是得到众人的关爱呢?真让人迷惑不解。最近我们学习了《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它主要说了智慧女儿启发三个小孩去寻觅幸福,过了十年,三个小孩成为青年,相聚一块,互相谈论十年的事,智慧的女儿又出现,告诉了三个青年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读完文章,我不禁想起的雷锋叔叔。他因公出差乘火车,好事整整做了一火车:又是给老人让座,又是帮助列车员扫地,倒水,收拾小桌子……这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给其他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充分体现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给”。

同样在生活中“给”的例子是举不完的。就像歌唱家,舞蹈家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教师无私奉献给了人们知识;环卫工人的辛劳给人们带来了清洁的环境……这些都说明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信他们也会在辛劳中感到无比的幸福。也因这种幸福之源不断循环所以虽然是辛劳但在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智慧女儿说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它教会了我身为班中的科代表,应不计报酬默默奉献,应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同时也教会了我在生活中学会把快乐多分给身边的人。记得有一次突然停电了,整个小区黑漆漆的一片,那是炎热夏日,停电没风扇多难熬啊!此时楼上楼下怨声不断,此时我从抽屉拿出平时收集的蜡烛,摸索着下楼分给邻居们,她们捧着我的心意,点燃了,亮了,那温暖的烛光映红了她们的脸,同时也照亮了我的心,当了一回“雪中送炭”的人感觉真好,使我感到“给”的幸福。

幸福大家都想拥有,但总觉虚无缥缈,摸不着抓不住。其实呀,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那自己的生活都会是愉快,幸福的。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9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所学课文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三个牧童,在森林里做了一件疏通泉水的好事,智慧的女儿(一个漂亮的仙女)来到了这里为三个牧童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并祝他们幸福。可是牧童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就问智慧的女儿,智慧的女儿让他们自己寻找幸福的答案。于是,他们就各奔东西去寻找什么是幸福。

十年后他们和智慧的女儿在这里又一次相见了,三个牧童都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并且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来获得。

回到家里,我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说:”幸福就是从小要好好学习,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长大后,要努力工作,多多奉献社会,奉献人类。由此我懂得了幸福的真谛:要得到幸福就应该乐于帮助别人,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在家里,我们要帮助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家务;在学校,要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多做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到幸福!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10

今天,我读了《幸福是什》,颇有感触。

这篇文章写的是: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老喷泉,已经不喷泉水了,上面堆满了枯枝败叶。三个牧童主动拿着铁锹和锄头去清理那口老泉。经过他们的艰苦的努力,老泉被清理好了,又重新喷出了泉水。村里的人,花草,树木又喝起泉水了。这时,出现了一位智慧姑娘,智慧姑娘为他们的健康喝了三口水,有祝他们幸福。他们问幸福是什么,等十年后我们在这来相会,我就会告诉你们幸福是什么了。十年后,他们又相遇了。他们互相说出幸福是什么,过了一会儿,智慧姑娘来了,她说出幸福的真谛。

9.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篇九

今天,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增加保障房供给》这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细细品味。的确让我受益无穷。文章主要写了住房改革的成绩首先表现在增加供给方面,包括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革等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为声调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实现了他们住有所居中的梦想。

文中的王萍一家、尹大娘、胡伟民等人都因住上了有电梯、天然气、上下水、暖气的新家,感到温暖而幸福。

其实,这样的“民心工程”遍及全国各地,我们古田也把这“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我的远房小姨,就于2011年年底分配到了一套70平方米的廉租房,她全家得知这个消息,喜上眉梢。小姨的公公体弱多病,三天两头上医院,医药费昂贵;她的小叔子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幼腿脚不便,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姨丈一人身上。一家人挤在租用的十几平米的房子里,生活十分不便。由此,面对一路飙升的房价,小姨和小姨丈要想在古田买一套房子,那是比登天还难。街道得知了情况后,便发给像小姨这样的贫困家庭一张通知,说可以向政府提交廉租房申请,小姨看了,乐开了花,2010年年底向政府提交了申请,并获得了批准。经过一年漫长的等待,至2011年年底,小姨一家都挺进了政府已装修好的、崭新漂亮的70平米的房子,从此,小姨逢人就说:“唉,政府的政策真好,让我这样的贫困老百姓也住上了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有一次,我去城东学习弹琴,只见那边一座座崭新的房子拔地而

起,我抬头问妈妈:“妈,这么崭新的房子,一定好贵吧?”妈妈笑着回答:“这些房子都不贵,因为这些都是廉租房!”“廉租房是什么?”我奇怪地问。妈妈说:“廉租房是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对外租凭的房屋。”我听了,茅塞顿开,如同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由衷地赞叹道:“这都是党与政府的功劳呀!”

10.读《真实的幸福》有感 篇十

断断续续地把《真实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幸福。它与我以前的理解有一点点的偏差,我一直都觉得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只是一种感觉,看完马丁·塞里格曼的书之后,发现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有注解的,幸福是可以评估的,幸福是可以养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里格曼博士,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也终究不过是讲述说了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11.读《幸福生活》有感 篇十一

幸福不是银行账号上不断上升的数字,不是越来越多的人报来崇敬目光,不是爱情海迷人的波涛、普罗旺斯灿烂的薰衣草花海,幸福是像凡高一样,用整整也是仅仅十年的光阴,将生命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十七岁的凡高,不断经历事业,爱情的失败。生活的所追,成就了他不拘小节的性格与坚定不移的意志,二十七岁,他找到了自己热衷并愿奉献一生的事业。绘画十年,不断得得到了弟弟的精神支持和生活补贴,还有高等艺术家的陪伴与交流。在阿尔找到了世上最夺目的曙光,唤醒了他所有的艺术细胞,真正找到了创作灵魂,生活瞬间变拥有了充实感。

三十七岁,凡高在美丽的田野上开枪自杀,死前卖出了唯一一幅作品,还与弟弟见了最后一面,然而,他的一切一切,让他的生命汇聚了世人奢侈的幸福。什么是幸福?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幸福。

在我眼中,梵高最伟大的作品并不是他生前唯一卖出的《红色的葡萄园》,不是《沉思》,甚至不是后来被拍卖到八千万美元的《向日葵》,而是他坚定、坚强的一生。这也许就是他的幸福生活。他为绘画所付出的一切汗水、泪水、饥饿、疾病,甚至最宝贵的生命。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形象,站在所有鄙夷他的人之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人。

这就是凡高短暂一生的幸福。当他在画画时挡住视线就相当于挡住了他最宝贵的幸福。

谁敢挡住他的光线?那是他的幸福。

上一篇:工地安全法律法规下一篇:地理会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