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为什么诗歌

2024-08-30

朋友,为什么诗歌(共13篇)

1.朋友,为什么诗歌 篇一

微信已经成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来记录生活点滴、表达观点,可以用于社交、学习工作。官员也经常用微信,只是他们确实甚少像普通民众一样敞开心扉,随性而行,他们常常潜得很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躲在暗处看世界。

这不能不说与官员的身份和微信的半公开化有关。作为公职人员,其公开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在公开场合言谈举止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可能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涉及有悖职业要求,有损公职人员和组织形象,影响政策制度执行的话,是绝不可以说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公职人员公开场合的言谈举止都会有一定的“规矩”。

尤其是官职越大,其公开形象的代表性越强,如果讲一些有违组织原则,有悖上级精神的话,不仅是形象问题,而且还可能让人产生错误联想,损害组织团结。

此外,公职人员随便对热点问题发表观点,也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官方表态,误导社会舆论,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而且一些管理部门明确规定,不允许相关人员发布与自己职务有关的内容,否则会受到处罚。这也是公职人员不多说的原因。

而最为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人言可畏”,“言多必失”,一般人尚且如此,官员说得越多,越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越容易受到同侪排挤,领导反感。

可是,正常的社会里,公职人员应该被放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中,公职人员身处行政决策和执行之中,更懂得其中问题,更需要他们站出来指陈利弊,提建议和解决方案,与公众形成互动,一起推动问题的解决。反之,制造官员压抑的言说空间,不利于清明社会的建立,不是什么好的征兆。

在此,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官员要正视互联网的力量和作用,正视微信朋友圈所能发挥的效应,要让其成为官员为政、治理的工具,而不是简单将其视为另一个权力场。比如,曾经就有媒体报道,在一些财政经费缺乏或推广渠道有限的地方,官员借助朋友圈进行旅游宣传、推广当地农产品特产等,结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树立起品牌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官员将其作为解决民生、经济问题的政务平台,与公众坦诚相见,那么朋友圈就不仅仅只是朋友圈,更有助于官民关系的融洽,让公众见到一个接地气、实干、人性化的官员形象。

因此,官员使用朋友圈,不必太过于自我设限、过于敏感,要积极转变思维。与其害怕它成为自己的“祸源”,不如想想如何让它为政所用。

2.朋友,为什么诗歌 篇二

我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工作,我最好的朋友小雨去读了研究生。

工作的人大概会明白那种感觉,就是,你与上学的人之间,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

你在心疼着刚交出去的大笔房租,她却吐槽800块一年的宿舍配置不高。

你吃着又贵又坑的外卖似乎没饱,她琳琅满目不知道吃什么好。

虽然两人还是经常会聊微信、接视频,但是聊天的内容,从之前的根本停不下来,到后来的冷场尴尬彼此不知道说什么话。我们的喜悦也好,忧愁也罢,似乎开始很难让对方感同身受了。她的生活里有了我不认识的新同学,我的生活里也有了她不知晓的新同事。两人的生活轨迹,像是从一个同心圆里逆向分开,交集越来越少。

一次刷朋友圈,看到小雨新发的状态。照片里,她挽着一个女孩,两人很开心地扮鬼脸自拍,配文是:“花姐挺住!今夜我们都是花家人!”照片其实很搞笑,但那个瞬间,我居然感到了一丝难受。

因为我最好的朋友,穿着我没见过的衣服,挽着我不认识的朋友,说着我听不懂的段子。

那种感觉很微妙,不是生气,也不是嫉妒,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曾经可以共用吸管喝饮料的人,现在她的日常我已经看不懂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好遥远,遥远到我想写一条评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在评论框里输入“哈哈,这是个什么梗?”

觉得好傻,删掉了。

又输入“前任!你居然有新欢了!”

觉得好冷,又删掉了。

憋了半天,最终只是点了个赞而已。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是不是太小心眼了?

好朋友必然会有新朋友,甚至会有比我更要好的朋友,就像我的周围也有新面孔一样,这很正常,这是理所应当的。

她过得开心快乐,我应该替她高兴才是,怎么会感到难受呢。然后,我开始回想我俩认识以来的种种,一起为彼此过了12个生日,认识对方家里的每一个人,住过彼此的大学宿舍……

觉得好朋友之间的关系真是微妙啊,微妙到有点像恋人。

我和你玩得好,你又和她玩得好,我会吃她的醋。

这种情绪,与其说是小气,不如说,是在乎你到极致。

因为把你放在自己心中的重要位置,所以希望自己在你心中也是一样,这种位置,不舍得与他人共享。虽有矫情,却是正常。

如果有人也跟我一样,因为好朋友的新朋友感到过难受,不要因为这种情绪而愧疚,而觉得自己心胸狭窄。

要善待小情绪,然后学会释怀,释怀“小肚鸡肠”的自己,释怀路越走越不同的好友。

我在最美好的青春里,跟你成为了最美好的朋友。也许当我们渐渐成熟,周遭会往来着新的面孔,但我的世界里,永远为你保留着重要的位置。

希望,在你的世界里,我也一样。

(锦瑟摘自微信公众号“巫小诗” 图/木木)

3.朋友为题目的诗歌 篇三

如果我不对你说出那句话。

也许我们还可能是朋友,

但已无法回到从前。

拥有了友情还可以拥有爱情,

但受挫的爱情却再也恢复不到以往的友情。

面对爱情我应该是进还是退?

是继续和你做好朋友,

还是向你表明我的心声?

我真的很矛盾。

选择了友情,

自己却不甘心和你只做朋友,

选择了爱情,

可能被你一句“我们只是朋友"而拒绝。

我真的好为难。

我渴望着你能够喜欢我,

喜欢这个给你带来快乐的朋友。

我期待着自己的梦想有一天会实现,

向你发出爱的暗示,

等待着意想中的回复。

可是却一直没有你的消息,

我有些失望。

或许是我很害羞,

表达的很含蓄,

也许是我不够直白,

你未能够会意。

于是我又怀着激动忐忑的心,

向你直白了我的爱意。

但你的一句,

“我们做朋友不是挺好的吗?”

结束了我的梦想。

我很伤心,

为什么老天要欺骗我?

后来我终于明白上帝的用意,

不去勇敢的尝试,

怎能知道你爱的人是否也爱着你,

没有经历过失败,

又怎能感受得到爱的可贵。

只有经历了爱的挫折,

才能体会得到爱的真谛。

我不应该寄托太多的希望于一个人身上,

毕竟我们还只是朋友。

是我的终究还是我的,

不是我的,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4.抒情诗歌《感谢朋友》 篇四

感谢你的父母

赐予你生命

感谢你成为如此阳光的女孩

像光明的灯光闪亮

在漫长黑夜也不觉难过

感谢曾经过你生命的那些人

亲人和朋友

感谢他们教会你成长

让你成为如此可爱的姑娘

感谢命运.让你我相遇

在这六十几亿分之一的机率中

我认识了你

便是命中注定

三生有幸佛前多么长久的跪足

才换来今生这段完美的友谊

你是生命赐给我的财富

我的朋友

像黑暗突然拥有了亮光

我,拥有了你.

你的细心、你的忧郁

你的.洒脱、你的快乐

是几生几世休来的好福气?

你成为你,我成为我

你成为这上独一无二的一个

不管未来有多少

难过、曲折、坎坷、

我亲爱的你,记着

我是你一辈子的朋友

愿友谊一如我的生命

伴着我眠于地下

你是独一无二的

5.朋友现代诗歌 篇五

我禁不住像孩提一样

浅浅的笑

啊,朋友

在今天的夜里

纵使月光将梦幻破灭

心里的星星也俏皮的眨着眼睛

我不敢相信你渐渐远去的身影

虽然汽笛将思绪剪成烟缕

我哪里敢收回追逐的眼睛

我也曾写过一些歌

给海,给山,给花,给洁白的爱人

但我要写诗给你

啊,朋友

没有你我又用什么来书写

我不敢翻看

离别时的赠言

怕它会让我失去记忆中的美感

我依旧珍藏着那时间的钟表

一声一声,敲出的是朋友

心灵的浪潮

曾因为一句话,我与你争吵

如今想你了,我不能

一句话也不能传答

纵使声音可以穿越群山

我又怎能贴近你的耳畔

啊,朋友

也曾因为一杯酒,我们拥抱

眼泪洗净了明日的朝阳

啊,朋友

现在,有的是电话、邮件

我琢磨着下笔

不是海上的惊涛

不是巍峨的山岭

是教学楼旁伴我的黄桷

6.男朋友为什么爱看视频小姐 篇六

我今年26岁。我和男朋友在一起3年了,生活状态基本就和结了婚一样,而且现在也在考虑结婚。我是个很开明的人,我曾经跟男朋友说过,在没跟我在一起之前他的事我不会介意。但我偶然发现他在看视频小姐,还有很多小姐的资料,这让我很没有安全感,甚至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

为了这事,我跟他吵过,他承认错了。说改,但是我发现他还是在继续,问他原因他就说觉得好玩、有意思,说这事很正常,我不应该干涉。我曾经为了让自己能理解他,去问了很多男性的朋友会不会看视频小姐,可每个人的答案都让我觉得比他的有道理,能接受。我试过和他沟通,也为这和他吵架,但都没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专家回复:

性爱需要两个人的配合,在配合中相互激发出各自的性欲望和性反应。而性爱中的男人与女人,在性唤起方面,却有很多不同。

男女拥抱、接吻时,女性往往闭着眼睛,男性大多睁着眼睛;做爱时,男性喜欢开着灯。女性喜欢关上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性科学家的解释是,这是因为男女在性享受中各有重点。从感觉器官对性的刺激作用来看,女性对触觉的感受强于男性,女性闭上双眼绝不仅仅是因为害羞,实际上是有意切断来自视觉的信息,更集中地体验触觉的快感。男性则相反,视觉刺激比触觉更重要,女性的容貌、体态、表情很容易激起男性的爱慕和欲念。这也是做爱时男子喜欢开灯而女子喜欢“暗箱操作”的缘由之一。

尽管有关方面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在网络上打擦边球的视频网站不断进行清理,但仍屡禁不止,这就为一部分人提供了机会,包括你男朋友。面对这种状况和你男朋友的情形,你应该冷静分析。也许视频小姐所提供的视频服务,刚好满足了你男朋友在性爱中的视觉需要;同时,“还有很多小姐的资料”,这些不同的视频小姐为他提供了性爱的新异刺激。这应该是他会去网上看视频的原因。

如果为了寻求新奇和刺激而沉迷于看视频小姐,那么显然,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性的愉悦感虽说有时候可以因为外部的感官刺激而达到高峰,但是,这种愉悦感的获得主要还是靠情感和生理二者共同的作用。仅仅为了感官的刺激,时间长了,不仅会让性高潮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困难,更会影响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要知道,完美的爱情是情与性的结合,而不是情感给了你,而欲望却依靠看视频来激发。

因此,你与男朋友吵架后,还需要做更多的沟通。你可以问一问你的男朋友:在网上看视频小姐,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能够满足他的哪些心理需要。同时,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讲出来,看他能否理解你的心思;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先不去理论谁对谁错,而是先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对方的愿望和需要,最后再想办法达成协议。两个人相处,重要的是能够相互接受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不断地去达成协议,以求同存异。在相互尊重各自意愿的同时,要注意努力去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个人偏好与心理需要。相互尊重,是两个人进行沟通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首先理论谁说得更有道理。

7.《朋友》诗歌 篇七

灯火又悄然撒满了一床

向着初夏寂寞的月色

停笔住思,翘首张望

我那远方的朋友啊

不知道我的忧伤

你可能明晓

不知道我那可怜的情事

你是否还会拿着说笑,手舞足蹈

~~~~

行走在迷乱的夜里,听

撕心裂肺的歌声和着啤酒的旋律

似乎又叫嚣起来了

刀枪斧钺,把青春的热血尽显

书生意气,想着未来江山指点

那是些多么可爱的人啊

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总够不着

总怕过去肆意的大笑惊扰了此刻娴静的心情

蘸满墨的草笔再多老到

写下却只是岁月之寥

~~~~

夜色阑珊

不想酒精担起37°的体温

在过去与未来中

慢慢停止心跳

灵魂萧索碎裂了三千片

一人叹,断肠别

奏响忧伤的心曲,滴答淅沥

咚咚咚敲响

一个男人内心纵横千般,幕落

~~~~

一个悲伤的人总会想

那些快乐的词藻

若能剪下多好

把它绣进月色里

带满诱惑的句子

守成一片骄阳

暖在彼此的内心深处

也不要假装不胜酒劲

也不要苍白的掩饰

再做一下曾经的自己

醉在酒精深处,迷在阑珊流年

8.朋友知己的诗歌 篇八

或许,我长大后会不顾一切的寻找你,

为了你,我甘愿做只逆风的蝶,

飞向你所在的地方,

或许,我会为此而付出代价,但我不怕,

因为有你的陪伴,我会更加快乐地活下去。

或许轻飘飘的蝶抵挡不住强劲的风,

最终惆怅着死去,但我不怕,

有了友谊,有了回忆,有了愿望,我还怕什么呢?

我愿意让我自己来创造这个神话!

有了友谊这付坚硬的铠甲,

有了回忆这把能抵挡万物的盾牌,

有了愿望这能穿透一切的希望,

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我会一直寻找你的!

9.我们为什么离不开朋友圈 篇九

身边就有很多人是这样:如果没有带手机,或者是没有上朋友圈,基本一天都是魂不守舍。“朋友圈依赖综合征”患者如果半分钟不看一次朋友圈就会产生轻度焦虑感。很多人因为熬夜、失眠、影响了记忆,同时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情感问题。而很多因为看回复朋友圈导致车祸、掉进水沟失去生命、婚外情、离异等事件都时有发生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生存五个需求等级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被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在朋友圈里都能找到自己应对的需求。

遗漏焦虑。我们为什么离不开朋友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担心遗漏了信息,各种信息都似乎和自己有关联。这种害怕错过信息的心理在我们拿自己与他人比较时变得更加强烈。我们的潜意识里不想错过,害怕失去优势,特别是在比较之后的心理优越感和失落感也随时随地因为关注朋友圈而起伏,似乎谁知道的信息多谁就获得最好的主控权。主控权在内心会带来安全感和成就感。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女性来说,更活跃地社交媒体地使用显示了自己更加弱的焦虑感。这是因为女性的感受性更强、更敏感,受暗示的影响程度更加高的缘故归属需求。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和里瑞1995年曾经指出:“归属的需要是人们建立和维持一个持久的、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满足归属的需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和具有某些同一性的个体进行频繁的、积极的互动,另一方面,能够长期参与这样的互动……”朋友圈轻松满足了这一需求,朋友圈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归属感。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用户拥有自己的“粉丝”和“朋友圈”,使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的人聚集,从而形成相互支持的关系网络。朋友圈线上线下的互动,都让人的归属感增加。从而幸福感上升获得尊重的需求。

事实上我们看见了这样一群在朋友圈活跃的人:他们习惯性地扮演意见领袖;随时随地抛出各种认识感悟、心灵鸡汤;有些人喜欢在朋友圈点评别人和指点江山......他们从中获得尊重和满足,也因此肯定自我价值。虚荣心和自尊心都得到满足。获得尊重感是人的需求,朋友圈毫无疑问满足了这点。

朋友圈帮我们完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和面对面交流不同,社交媒体的用户有充足的时间来构思展示的内容,在面对面社交场合可能出现的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如语气、神态、表情、动作等可以被完全屏蔽。社交媒体上,通过精挑细选的头像,吸引人的照片,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和图书目录等,呈现出的是一个更优秀的、理想化的自我。由此收获的点赞和好评无疑会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从而幸福感满满。

平衡社交的需求。哈佛大学神经学家简森·米歇尔和戴安娜·塔米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两人给被试者装上脑扫描仪器,随后向他们发问:“请分享自己喜欢的滑雪板或者喜欢小狗的态度”。结果,那些“有话要说”的被试者在滔滔不绝地自由表达和分享信息时,他们的脑电波和获得金钱与美食时一模一样。

我们养成的每一个习惯都和明确的或潜在的奖励有关,心理学上称之为强化,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决定一个行为是不是值得被记住并在未来重复。其实当初我们注册社交媒体,可能只是简单地为了和朋友保持联系,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社交媒体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这反而强化了我们的行为,使之变成了一种习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这种习惯越来越深入化,最后变成了我们最自然的刺激和反应。就像当初我们习惯的百度,现在习惯的朋友圈。另外朋友圈的科技功能不断开发如网络支付手段等,也从技术层面让我们从现实到虚拟,从感情到心理彻底被朋友圈捆绑了。

很多年前一句我们广为知道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现在问你:人类失去了朋友圈,你又会怎么样?

10.致朋友诗歌 篇十

———题记

生命中谁是你的过客,转瞬即逝;

谁又是你的知心朋友,地久天长。

在悲欢离合的匆匆年月里,

我们相逢了,

在彼此的心里,

诞生了永恒的名字:

——朋友

甘甜的时光,

我们同享葡萄美酒;

坎坷的历程,

我们不离不弃;

多少个兼程日月,

你我相伴,

生命多了一层值得珍藏的意义,

不再是波澜不惊。

哭过笑过,

哀过喜过,

有过矛盾带来的离分,

有过偶然之间相遇和好。

许多数不尽的记忆,

像天空中的点点繁星,

永远褪不去它的光亮。

千秋轮回,

万古风尘,

生命如水,

待到青丝变白发的那一天,

11.为什么别人不把你当朋友 篇十一

在爸爸眼里,朋友比自身更重要。小时候,爸爸常拿出窖藏的老酒招待从县里下乡视察的官员。每次见他们来,爸爸的脸比阳光都要灿烂。

我妈说,你爸在作践自己。我爸反驳说,你个妇道人家,不懂这些。

可事实上,我爸与那帮朋友的关系也只是一厢情愿。有一次,我爸去县里办事,给县里领导打了好些电话,但大多都以开会、出差为由推拒。

妈妈嘲讽说,你看你交的什么朋友。

爸爸吼着说,他们手上有公章呀,不结交他们结交谁。

妈妈无奈地说,可你手上除了种庄稼的老茧,还有什么。

爸爸不愿承认,对我妈吼道,你个妇道人家。

那晚上,爸爸捧着所剩无几的窖藏老酒喝得烂醉如泥,嘴里呢喃着:“窖藏老酒哪点比不上茅台呀?”

前段时间,我加入自媒体行列,为了推广公众号,于是加了许多大V。与其中一位大V联系密切。当时我频频发与他聊天的截图在朋友圈炫耀。我有种幻觉,他成了我的朋友。

有一个晚上,与他聊到热处,我顺势提出互推的意图。大V问我,公众号有多少人。我如实回答不到一千。

可之后,他就沒回复了。我闲着无事,点开他的朋友圈,发现他把我屏蔽了。

我看着那条冷冷的横线,就仿佛大V在说:“对不起,我跟你很熟吗?”

我的内心翻江倒海,辗转一夜难以入眠。我深刻地明白了,人最终还得靠自己。

所以我很感激他,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手中有一个苹果,别人手中有个梨。你想要品尝梨子,就得学会分享切半,这样就可以享受两种水果的滋味。也就是说,首先你手中要有一个苹果,才有与人交换的资格。

可现实中,许多人只会抱怨,却没看到手中连苹果核都没有。这不正是因为你过去的不努力,不够上进,才有了你今天的遭遇吗?你一无所有,还抱怨别人的忽视,只能说明你的失败和愚蠢。

这是一个追求平等的社会,也就是说,资源的对等,才能获得平等的友谊。所以,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你才能不被人轻看,才能避免乞求别人的低声下气。只有不断努力,你才能遇到更好的朋友,享受旗鼓相当的友谊,以及你所期望的公平。

【素材分析】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故大树不与小草为朋,大象不与蚂蚁为友,富翁不与穷人为伍。何也?无他,唯门不当户不对也。于是乎,乡下老农想与县里干部为朋只是作践自己,小商贩想与大V为友只是自讨无趣,自己两手空空却想分享别人的梨子只是痴心妄想。生活中,朋友首先意味着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朋友。因此,你若想与鱼儿为友,就要先学会游泳;你若想与大雁为朋,就要先学会飞翔;你若想与骏马为伍,就要先学会奔跑。

【速用名言】

1.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东晋医学家 葛洪

2.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

12.朋友诗歌 篇十二

朋友

朋友你还在我的身边,没有离开我,我的微博就还会写。

是你的鼓励,有你的陪伴,才有一个精彩的`冬天。

你是我创作的灵感,是我思念的源泉,也是我祝福的人永远祝福的人。

人生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 ,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

希望有个人陪我。

想找个人陪我,说说话,分享我的快乐。聆听我的心酸 如果有就回复我

误会,还是,错过

13.为什么你的朋友圈想要屏蔽父母? 篇十三

在亲密的家人面前总可以放肆地为自己骄傲一下吧。好想让父母知道,熬夜赶稿,苦读深思,码字这条路上的辛苦不会白白辜负。

没想到今天一大早就收到了老妈的严厉短信:将来有你哭的时候,这么大了还不成熟。唉!那一声拖在句末的叹息像巨石一般重重地砸在了我的心头。发生了什么?怎么了?我做错了什么?

我赶紧打过电话询问,是爸爸接的,他欲言又止,短暂的沉默后挤出了一句话:“还是让你妈和你说吧。”然后是沉沉的喘息声,黯然喑哑不是什么好兆头。老妈接过电话,一字一顿地阐述他俩的观点:“我和你爸今早看到你发的朋友圈了,我们俩很生气。讨论了许久,还是决定要提醒你。你这么大了,还把这么一点点的小成绩晒到网上,你朋友圈里比你强的人怎么想?暂时不如你的人怎么想?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动声色地成长,非要敲锣打鼓地炫耀吗?”

我的胸口像被什么塞住了一样,喘不上气来,鼻子也开始不争气的发红发酸。我知道爸妈是为我好,可我还是有些委屈。我在妈妈说话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解释这条朋友圈有分组,没有人会对这条消息品头论足,因为只有咱们四个人能看到。

老妈顿了几秒,认真地问:“那,这个分组保险吗?”我说很保险,然后默默地截了图,发给了他们,寒暄几句就挂了电话,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一个攒足了力气刚刚起跑的运动员,还没出去多远,就莫名其妙地撞到了一堵墙上,折戟而返。

忽然觉得好累,我的朋友圈对父母毫无保留,所以经常接到父母批评的电话,为什么晒旅行?为什么晒出书?为什么秀恩爱?其实发朋友圈,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点赞评论,炫耀显摆,就是一种习惯和积累。让易逝的岁月定一下格,在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和自己说一说话。记住那些用力摆臂扬起下巴的骄傲,还有被路灯拖长又拉短的孤独和落寞。但如果我刚刚闪亮目光就碰上理智冷峻的黑脸,微微翘起嘴角就被人迎头斥责打断,那怎么能完整又自在地享受每一个小确幸所带来的幸福美满?

唉,父母到底能不能明白我们偶尔的小虚荣。真的是第一次有了想屏蔽他们的念头。

想起以前有个女同事长得又高又帅,人送绰号小马哥,她也开玩笑地唤我们是大老婆、二老婆,插科打诨没人放在心上。小马偶尔会在朋友圈里晒个办公室合影,配上“今天又和爱妃们组团撮饭了,好开心”的字眼。没隔几天,我们发现她的信息被清空了,原来是她妈怕大家以为女儿是同性恋嫁不出去,趁着女儿睡觉把小马的朋友圈都删了,气得小马要离家出走。

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那么真切而明显,这里面包含的是代际、地域、环境、价值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更何况,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本来就不是孩子的朋友,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里,父母更像是我们生活的管理者和规划师。

还有的屏蔽不仅仅因为代沟,更因为爱和不舍。生怕朋友圈里随意散落的小失意害得父母彻夜难休,无心晒出的加班照会让他们难过心疼,也怕偶尔洋洋得意马上就被勒令禁止,一时消沉低落又被密集地安慰询问。还有那些或励志或矫情的插画配图,上面每一个字都被父母细细品读慢慢琢磨,成了破译游子情绪的砝码和线索。

于是,有人采用了分组发朋友圈,给父母一个不矫情不疯狂,不消极不抱怨,每天读书,经常锻炼,态度端正,情绪稳定的自己。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分组费时烧脑,还经常穿帮出纰漏,不小心忘记设置哪个新加的亲戚,就变成了父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父母爱我们爱得深沉而热切,他们看不得我们熬夜加班,见不得我们荒唐幼稚。他们从来都不能只用朋友的视角对我们宠辱不惊,云淡风轻。没有不走心的么么哒和潦草的摸摸头,你若痛了,他们只会比你更痛。

还是多回家看看,多打电话讲视频吧,别让两代人的交汇只能靠朋友圈这一条逼仄狭窄的入口。让父母多角度了解你最近的心态和所处的环境,安心地感到你会努力变得更强更好。他们安心了,沟通就顺畅了,误会自然也少了。

父母究竟算不算我们的朋友呢?我真的说不太清楚。但不管你的答案怎样,首先要明白那些细碎得有些恼人的叮嘱,只是因为他们想陪你走得更远更久。

米粒,简书签约作者,公众号澳妙无穷(miliDDD),微博@我是米粒D。

上一篇:《蛙》莫言语录下一篇:时刻感恩生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