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复习大纲

2024-06-17

文学复习大纲(精选8篇)

1.文学复习大纲 篇一

2011~2012第一学期《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复习大纲)

什么是水文学、什么是水文地质学

什么是水文现象

什么是水文循环,大循环小循环

流域、分水岭、非闭合流域、闭合流域

给水度μ,弹性释水系数μ*

什么是承压水、什么是潜水?二者特征对比说明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重现期,百年一遇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设计年径流量?

地下水中常见的主要阴离子和阳离子有哪些?

地下水中的“五毒”元素

地下水分类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流向井的稳定流,承压水的Q-S曲线,潜水的Q-S曲线特征

产流模式、净雨,雨损的概念

洪水的三要素

什么是地层层序律?

P-III型:不考配线法

地下水的总硬度与分类

等流时线法推算断面流量的基本原理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并以暴雨强度公式i

法求得A和n的过程。

给定地下水水质分析数据,计算当量,能够用库尔洛夫式表示其化学组成,水样定名。PMM

N1)计算频率,绘制频率曲线。A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最小二乘nt利用独立样本法(

2.文学复习大纲 篇二

一、认真学习并吃透《考试大纲》的精神, 把握教学方向

《考试大纲》是纲领性文件, 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和航标灯, 它将中学化学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应掌握的程度逐一详细说明, 并用“了解、理解 (掌握) 、综合应用”加以注释,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读。在平常的教学中, 依据《考试大纲》找到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落脚点, 并按要求加以分层次落实, 这样可以把握教学方向, 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延伸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如2011年《考试大纲》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有这样的叙述:“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已明确告诉我们热化学方程式很重要, 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因此在我们对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和复习中就应该对本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2011年高考 (全国理综卷第27题) 中就考到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知识。《考试大纲》对主干知识已排列得很清楚, 实际上已告诉我们高考的重点是什么。因此, 我们在教学和复习备考时要狠抓主干知识, 如分析往年高考时这些主干知识是如何考查的, 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和多角度应用, 使之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程度。

二、落实“双基”, 是复习的重点

从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卷看不难发现, 偏题、怪题和太难题没有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及计算的难度都不大, 而化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比例在增大。因此, 我们在总复习时应降低难度, 不要去追求太偏太难的题, 应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1.认真落实《考试大纲》中的各项要求。2.认真复习好教材知识。考试内容及《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都来自于教材, 教材是“双基”的重要来源。所以, 落实基础知识必须从课本抓起, 特别是在第一轮的分章复习中, 应落实好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通过这一轮的复习, 学生应该建立较为完整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网络。3.注重“双基”知识的落实。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掌握“双基”的目的还是在于应用。复习中一定要掌握学生学习实际, 注意精选精练, 狠抓落实, 提高复习针对性, 真正把知识融会贯通。切忌拔苗助长, 既要有目标观念, 更要有过程观念。

三、加强实验复习, 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点, 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由于许多学校不重视实验, 学生的实验基础普遍较差, 特别是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更是薄弱环节。因此, 在复习时应注意三点。1.落实好实验基础知识, 如熟悉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 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如仪器的连接、称量、洗涤、过滤、分液、蒸发、结晶、p H试纸的使用方法、中和滴定等。2.归类、总结地复习书上的实验, 如气体的制取、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等。3.强化实验设计题的训练, 《考试大纲》中规定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设计出实验方案, 这是实验能力的较高要求, 也是化学的难点。在复习此块内容时, 我们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分析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总结出规律。如解题的基本方法: (1)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 (2) 选择仪器药品; (3) 设计装置和步骤; (4) 实验记录及数据的处理; (5) 实验的分析及评价等。

四、规范训练、归纳总结, 是提高成绩的根本保证

从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看, 考查各单科的知识比较少, 题量少, 但分值却比较高 (如一道选择题6分) 。每一道题在考试中都极为重要, 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尽量少失误或不失误。这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而这种过硬的科学素养绝非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 关键是靠平时长期训练和培养才可能达到。那么在复习过程中, “做题”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就不会有一定的熟练程度, 做题的准确度和做题速度就很难提上去。但是一定注意训练的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考性, 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做一个题, 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 进而要解决一个类型的问题。如解无机框架式题的方法, 解化学平衡题的规律, 解比较离子浓度大小题的方法, 解有机推断题的方法等。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复习的质量, 做到事半功倍, 切忌搞“题海”战术。

3.文学复习大纲 篇三

考研英语大纲重点扫描

作为选拔研究型人才的国家级考试,考研英语与国内其他英语考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突出了英语的学术性与知识性,淡化了其交际性。在考研大纲中,听力和口语没有被列为考查目标,而进行学术研究必备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一直都是考查的重点。为了在考研英语初试中取得好成绩,考生应对大纲中的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基本能力

人们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已被概括为经典的五个字:听、说、读、写、译。在考研初试中,前两项不考,对后面三项的考查力度是逐级递减的:阅读最为主要,其次是写作,再次是翻译,大纲中甚至把翻译列为阅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对这几项再进行分析简化,就可能发现,考研对英语的考查,重点是对词汇和语法的考查。发源于拉丁语解析的经典外语习得理论就把外语学习归结为“记忆单词+训练语法+练习翻译”。虽然新的理论更加强调语言的交流与应用,但在考研英语的考场上,词汇和语法仍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考研英语失败的同学,要么是在词汇与语法上有一项复习不够,成为“跛足巨人”,要么是两样都乏善可陈,最终成为分数的“侏儒”。

思辨能力

考研英语肩负着为国内众多高校选拔研究型人才的重任,它不仅考查语言能力,更考查一个人通过语言,用思辨的眼光去审视问题的能力。考研英语的选材也因此常游走于引起激烈争论的热点话题之间:环境保护主义者是不是反科学?安乐死到底应不应该合法化?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讨论这些话题的文章,无论用哪种语言写成,对一个思维浅薄的人都可能造成脑震荡式的冲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平时有意识地接触一些热点话题,培养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意识,对理解考研文章还是有帮助的。

较广泛的背景知识

考研英语所选取的文章纷繁复杂,源头众多,但总体来说,这些文章大多来自西方大学本科生所使用的经典书目以及各种报纸杂志的新闻报道与专栏。最近几年,后一来源得到了命题老师的青睐,Time, Newsweek, Economist等西方著名刊物上的文章经常出现在试卷中。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从互联网的应用到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从赌博是否应合法化到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各种在西方社会成为热点的话题在考研英语试卷上悉数登场。大纲这方面的要求,迫使我们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过,关于国际政治的问题,考研英语一般是不会选取的。

英语复习规划

现在距离考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是复习的黄金阶段,也是复习最紧迫、任务最繁重的时刻。在这时,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尤为重要。以下是复习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考研英语复习的U形曲线

从整体上看,英语在考研各科复习中所占的时间比重,应呈U形分布。这就意味着,在刚开始复习的3~6月份或更早的时候,应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英语复习中来。因为政治的大纲尚未揭晓,自己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也没有完全确定。在这一阶段,词汇与语法是关键,也是基础。等到7~10月份,随着考研政治大纲的明确和自己考研目标的明朗,考生不可避免地会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政治、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中去。这时,英语复习所占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个时间比例上的低谷实际上是英语复习的关键点,此时的重点应当是历年真题的细读与研究,同时力争达到这样的效果:真题中没有一个单词是生词;真题中没有一个长句是难句。弄懂真题中所有的选择题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项为什么错,正确项为什么正确。从 11月份到次年1月份,随着考试日益临近,考生投入在英语上的时间应该有所增加。这时的复习应是全面的,单词、语法、真题研读、模拟练习,一个都不能少。

模拟训练的量与度

复习考研英语不等同于做模拟题。随着考生们复习思路的科学化,题海战术已经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模拟训练只能让考生考研英语的分数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对于四级尚未通过、英语基础薄弱的考生(近年来这样的考生在考研中的比重有增加的趋势),盲目模拟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并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模拟训练宜少而精,模拟时应该一气呵成,从头到尾全面模拟考试的过程,从而考查自己的时间分配能力和在高强度压力下的耐受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模拟训练结束后,认真地回顾和总结得失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在模拟训练上有“重模拟,轻总结”的倾向,这是极其有害的。我们一般提倡模拟训练与之后的归纳分析至少应该保持1:2的时间比例,即如果用一个小时模拟训练,就应用两个小时分析得失。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生,这个比例还应该加大。

英语学习中的“边际效益递减”原则

英语学习的规律是残酷的。当考生们在英语学习上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一旦过了一个平衡点时,就会沮丧地发现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所得并不成正比,换言之,所付出的越来越多,而得到的越来越少了。这时,考生们已经触摸到了这一学习阶段的天花板,要想打破它,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心血和努力。考研是一项系统工程,英语只是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在复习时,考生们千万不能太过着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全都投入到英语复习上,而应该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看看自己目前的英语复习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对于你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来说,你现在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那就不要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精力,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去攻克专业课、政治等其他制高点。无数成功考生的经验证明,在考研中取得最后胜利的人,不一定在某一方面特别优异,但一定在各方面发展都很平衡。

4.《英国文学》教学大纲 篇四

时:51学时

分:3分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 大纲执笔人:谢劲秋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方向课,旨在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努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及其文学批评能力。本课程还同语言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英国文学发展史上重要时期和阶段的文学现象,了解重要时期和阶段的代表作家和作品,熟知其内容、风格、艺术价值及在历史上的地位。

3、课程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注意处理古典作品和现当代作品的关系,对各个时期的各个文学流派,尽可能详细讲解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情况,讲清各种文学思潮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继承。另外,英国文学教学还涉及文论知识,应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不拘一人之见,不守一家之说,把文论知识有选择地告知学生,启发学生去把握,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水平。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正文

(一)课程讲授的教学内容

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文艺复兴运动(2)人文主义思潮

(3)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4)威廉·莎士比亚

a、莎士比亚生平及戏剧创作生涯 b、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 c、《威尼斯商人》片断赏析

大纲审定人:欧阳俊林 d、《哈姆雷特》片断赏析 e、《第十八首十四行诗》赏析

2、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复辟时期(1)历史背景(2)约翰·邓恩

a、玄学派诗简介及玄学诗的特点 b、邓恩生平及其创作生涯 c、《别离辞·节哀》赏析

d、十四行待《死亡,别傲慢》赏析(3)约翰·弥尔顿 a、弥尔顿的生平及文学创作

b、史诗《失乐园》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 c、《失乐园》选读

3、十八世纪(1)启蒙运动(2)新古典主义

(3)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启蒙文学(4)乔纳森·斯威夫特

a、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政治及创作生涯 b、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人文观

c、乔纳森·斯威夫特讽刺散文的语言风格 d、《格列佛游记》的梗概、结构及主题 e、《格列佛游记》选读(5)理查德·比·谢立丹 a、谢立丹戏剧创作生涯及主要作品 b、谢立丹戏剧主题及写作技巧 c、《造谣学校》选读(6)威廉·布莱克

a、生平、政治宗教观点和诗歌创作主张 b、《天真之歌》《经验之歌》 c、布莱克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d、《伦敦》赏析 e、《老虎》赏析 4.浪漫主义时期

(1)浪漫主义时期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

(3)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4)英国浪漫主义文学(5)威廉·华兹华斯 a、华兹华斯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b、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主张

c、华兹华斯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d、华兹华斯诗歌的艺术成就 e、《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赏析 f、《十四行诗,作于西敏寺桥上》赏析 g、《水仙》赏析

h、《孤独的收割者》赏析(6)乔治·戈登·拜伦 a、拜伦的生平b、拜伦的诗歌创作 c、拜伦的主要诗作

d、拜伦诗歌的主要特点及社会意义 e、“拜伦式英雄” f、《当我俩分手时》赏析 g、《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赏析 h、《咏锡隆十四行诗》赏析(7)珀·比·雪莱

a、雪莱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主张 b、雪莱的主要作品

c、雪莱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d、《给英国人之歌》赏析 e、《西风颂》赏析(8)约翰·济慈 a、济慈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b、济慈的美学思想 c、济慈的主要诗作 d、济慈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e、《秋颂》赏析 f、《亮星》赏析(9)简·奥斯汀

a、奥斯汀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b、奥斯汀的小说创作思想

c、奥斯汀小说的主要特点及社会意义

d、《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梗概、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及作品的意义 e、《傲慢与偏见》选读

(二)主要思考题及教学方法

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cy and justice? 2.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Shylock is? 3.What is the theme of Sonnet 18? 4.The poem is organized around a contrast of two kind of lovers;What two major contrasts are drawn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lovers? 5.Why is the poem typical of metaphysical poetry? 6.What kind of spirit does Milton eulogize here? 7.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arson and a squire? 8.Why is the poem London praised as the ‘mightiest brief poem’? 9.Discus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Tiger.10.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poem The Daffodils? 11.How will you define the tone of the poem The Solitary Reaper? 12.What elements in the poem When We Two Parted foretell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women? Why does the poet mention the dew in the morning? 13.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poem Ode to the West Wind? What does the West Wind symbolize? 14.What are the two images employed in the poem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15.What specific aspect of autumn is described in To Autumn.(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采取撰写评论文章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教学参考书目

(一)使用教材

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二)参考书目

1、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王佐良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1989年

3、Ross Murfin, Supryia M.Ray,The Bedford Glossary of Critical and Literary Terms

Macmillan Press LTD, 1997

4、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篇五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插班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院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本考试大纲只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插班生考试。

Ⅱ.考试的目的、内容

1、命题指定参考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考试的目的:

A.熟悉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检查考生在专科阶段对先秦两汉至魏晋六朝文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以及这一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文学流派的创作特色,及其特色形成的过程和文学史的影响、文学团体、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情况;

B.运用所学知识,以文化学的视角结合哲学、史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综合研究文学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的内容:

A、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思潮; B、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成就; C、代表作品分析; D、名词术语;

Ⅲ.考核的要求与考核的知识点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导论:

1、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2、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问题;

3、了解先秦文学的形态、创作的流变;

4、了解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 上古文学

识记:原始歌谣;神话的概念、上古著名的神话片段;《山海经》; 理解:文学艺术的起源;原始歌谣的特点;上古神话内容的分类;

掌握: 上古神话的历史化;精读,掌握四大神话及蕴涵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诗经》

识记:《诗经》的编定与体制;风、雅、颂,毛诗序,赋、比、兴的概念;四家诗;《关雎》、《蒹葭》、《氓》、《东山》、《七月》;

理解:《诗经》的内容分类;《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变风变雅;《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掌握:《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语言风格;《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历史散文

识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三传”、“春秋笔法”、纵横家的概念。

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萌芽与形成;《左传》的叙事艺术特征;《战国策》的写人艺术;《左传》和《战国策》行人辞令的比较;

掌握:《左传·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宫之奇谏假道”的辞令特点、《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的形象及其塑造方法、《战国策·苏秦始将连衡》的辞令及其形象特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诸子散文

识记: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理解:诸子说理散文的发生、发展和成熟过程;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理论主张; 掌握:《论语》的思想内容、《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庄子·逍遥游》的艺术成就;《孟子》散文的文学性及《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先秦诸子寓言特点;诸子散文的总体文学特征及其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识记:楚辞体、《离骚》、《九章》、《九歌》的概念;

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展现的屈原美政理想;《离骚》的美人、香草意象;《离骚》、《九歌》的想象力;宋玉及其辞的地位及影响艺术特色; 掌握: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 两汉文学

导论:

1、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

2、汉代文学样式嬗变及分期;

3、赋的起源与发展状况;

4、史传散文《史记》等基本知识;

5、五言诗的发生、发展与七言诗的孕育。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识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的成书情况;贾谊《过秦论》;汉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梁园文学群体;李斯、陆贾、晁错、董仲舒、刘向、桓宽等作家的代表作品;

理解:西汉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汉赋的几个发展阶段;汉大赋的艺术特征;《七发》; 掌握:李斯《谏逐客书》辞采繁富、理气充足的特点;贾谊《过秦论》内容与文章特点;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识记:《报任安书》;纪传体;通史;互现法;

理解: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与《史记》创作的关系;司马迁的历史观和英雄观;《史记》的人物刻画;

掌握:本纪、世家、列传的概念;《史记》的体例及其巨大的艺术成就;《项羽本纪》中项羽的艺术形象;《李将军列传》中李将军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 两汉乐府诗

识记:汉代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叙事诗;

理解:根据汉乐府诗歌理解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陌上桑》的人物描写艺术;《孔雀东南飞》的婚姻悲剧。

掌握:两汉乐府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第四章 东汉的散文

识记:京都赋;抒情小赋;班固;张衡;王充《论衡》;《汉书》;《吴越春秋》; 理解:东汉的政论散文;《汉书》的艺术特色;东汉抒情小赋的勃兴; 掌握:《苏武传》的悲剧人物形象;张衡对汉赋的贡献;东汉野史创作的特色;

第五章 东汉文人诗

识记:《古诗十九首》的概念:苏李诗。

理解:五言诗的起源及发展;感伤的风格;游子思妇的情感世界。掌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导论:

1、理解、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2、掌握此期文学批评兴盛的情况;

3、掌握此期文学发展历程;

4、了解思想、宗教(玄学、佛学)及社会**对这个时期文学、文人的影响。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识记:建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名教、玄学的概念;蔡琰、阮籍《咏怀诗》、嵇康。

理解:建安文学的兴盛;文学的自觉;文学批评;苦闷与旷达;正始文学的转变成因; 掌握: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风骨特征;曹操《短歌行》的思想内容;曹植诗歌的 艺术成就;曹丕七言《燕歌行》的艺术特色;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 两晋文学

识记:太康文学;左思风力;郭璞《游仙诗》;潘岳《悼亡诗》;玄言诗;兰亭雅集; 理解:西晋文学的繁荣;太康文学的特征;东晋玄言诗的特征;郭璞《游仙诗》的艺术特色;陆机《文赋》的贡献;

掌握:左思《咏史诗》的开创与艺术价值;东晋文人的心态;

第三章 陶渊明

识记:田园诗;隐逸诗人;桃花源;

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掌握:《饮酒》二十首、《归园田居》五首、《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识记:《西洲曲》;《木兰诗》;吴声;西曲。

理解: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掌握:《西洲曲》的艺术特色,《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意义。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识记:山水诗的兴盛、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歌艺术的转变;“元嘉三大家”、七言诗的概念; 鲍照;

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鲍照对七言诗的突破;

掌握: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鲍照《拟行路难》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寒士的呼声。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识记:“大小谢”、“永明体”、“宫体诗”、《玉台新咏》的概念;齐梁诗人集团; 理解:永明体新诗的特点;谢眺对山水诗的新发展;齐梁诗人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齐梁宫体诗的特色;

掌握: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永明体新诗的改革及其对近体诗的贡献。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识记: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及《拟咏怀》;“徐庾体”;

理解:北朝文学的复苏与兴盛;结合作品理解庾信诗歌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掌握:庾信《拟咏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影响。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识记:曹丕兄弟的书札;抒情小赋、骈文、《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登楼赋》; 理解:抒情小赋的繁荣;南朝骈文的兴盛;北朝散文的艺术特色;《水经注》对我国山水游记的开拓;

掌握:南朝的写景骈文;江淹的《恨赋》、《别赋》;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识记:小说;志人小说;志怪小说;《世说新语》;《搜神记》;

理解: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志怪小说的内容;

掌握:志怪小说与《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的艺术特色;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

识记:文学自觉;批评的兴盛;《文选》;《文心雕龙》;《诗品》 理解:《文心雕龙》的体系特征;曹丕的“文气”说; 掌握:《诗品》对诗歌理论的贡献;

Ⅳ.考试的形式及考题类型

1、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考的形式,时间为120分钟。

2、考题的类型:

试题分客观和主观题。客观题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等类型;主观题有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等类型。试卷覆盖所考各章节的内容,难易适度,知识、能力、素质及创新各占的比例大致是20%、30%、30%、20%。

Ⅴ.题型示例

一、填空(’×= ’):

1、我国古代神话在————————————————、————————————————、————————————————等古籍保存得较多。

2、《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五柳先生品质中最本质的情操是“————————————————————————————————

”、“———————————————————————————。”

二、解释下列文句的词语(1 ’× = ’):

1、九月肃霜,十月涤埸。

肃霜: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

三、标点、翻译(’):

先标点下面(全对

’,错一句扣

’),然后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全对

’,错一句扣’):

1、标点:民 之 有 口 犹 土 之 有 山 川 也 财 用 于 是 乎 出 犹 其 原 隰 之 有 衍 沃 也 衣 食于 是 乎 生 口 之 宣 言 也 善 败 于 是 乎 兴 行 善 而 备 败 其 所 以 阜 财 用 衣 食 者 也 夫 民 虑 之 于 心 而 宣 之 于 口 成 而 行 之 胡 可 壅 也 若 壅 其 口 其 与 能 几 何

2、译文:

四、简释下列名词(’× = ’):

1、赋比兴

2、《文心雕龙》

五、选择答案(将选中的标号填在黑线上,’× = ’):

1、下列先秦散文作家,属于战国时代的有————————————————。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E、韩非子

2、下列成语属于先秦史传传作品的有————————————————。A、狡免三窟; B、退避三舍; C、东道主; D、舍生取义; E、追亡逐北。

六、任意默写陶渊明一首诗,并分析其思想内容(’):

1、默写:

2、思想内容:

七、简答题(’× = ’):

1、简述《诗经·君子于役》中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诗·秦风·蒹葭》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霜未晞”、“蒹葭采采,白

八、论述题(’× = ’):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本诗刻画女主人公形象的手法。

6.《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篇六

课程编号:0931001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 总学时数:48学时 后续课程:文艺心理学

一、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 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以培养合格的高等院校中文本科生为根本目标。通过系统的文学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观,能对错综复杂的文艺现象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为学好后续课程,初步具备文艺学方面的科研能力打下一个基础。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文学实践活动,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4.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编文本论、第三编创作论、第四编接受论。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作业,实践专题研讨等。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使用由顾祖钊著《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参考书:

[1]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 王先霈 《文学理论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 欧阳友权 《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鲁枢元等著 《文学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6] 杨春时 《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7] 刘勰著 《文心雕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祖保泉解说)[8] 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 马新国 《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运熙等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其它说明:相同课程,学时上下不超过4学时,可以本大纲为准,作适当安排。

二、正文部分

导 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概论的意义﹑性质、发展,掌握文学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一)文学理论的意义和性质

(二)文学理论的内容和发展

(三)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作用和价值,掌握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本质概论 知识要点:

(一)再现论

(二)表现论

(三)语言论

(四)体验论

第二节 文学三元本质论与初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文学三元本质论

(二)文学的初级本质 1.情感本质 2.哲理本质 3.历史本质 第三节 文学的中高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中级本质: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二)高级本质: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第四节 文学的审美特征、功用和价值

知识要点:

(一)文学的审美特征

1.审美性 2.形象性 3.情感性 4.语言性

(二)文学的功用

1.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三)文学的价值

1.心灵表达

2.社会感官

3.人文关怀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 文学作品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掌握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知识要点:

(一)作品与文本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

(三)文学作品的形式

(四)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1):诗歌艺术 知识要点:

(一)诗歌概念

(二)诗歌特征

(三)诗歌分类

(四)诗歌技巧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2):散文与小说 知识要点:

(一)散文发展与概念

(二)散文特征与分类

(三)小说发展与概念

(四)小说分类与特征

(五)微型小说概论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3):戏剧文学 知识要点: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发展

(二)戏剧文学分类

(三)戏剧文学特征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4):影视和网络文学知识要点:

(一)影视与影视文学发展

(二)影视文学分类与特征

(三)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四)网络文学特征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三章 文学形象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形象概念及特征,掌握三种高级文学形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形象总论 知识要点:

(一)文学形象的概念

(二)文学形象的特征

(三)文学形象的类型

第二节 文学典型

知识要点:

(一)文学典型的概念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

(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第三节 文学意境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境的概念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文学意境的分类

第四节 文学意象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象的概念

(二)文学意象的特征

(三)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四章 文学创作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创作的技巧及心理,掌握文学创作的过程及其风格流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家的素养 知识要点:

(一)生活素养

(二)艺术素养

(三)个性人格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 知识要点:

(一)发生阶段

(二)构思阶段

(三)传达阶段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 知识要点:

(一)艺术知觉

(二)艺术情感

(三)艺术想象

(四)艺术灵感

(五)艺术理解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技巧 知识要点:

(一)文学技巧涵义

(二)文学表现技巧

1.叙述手法的运用

2.描写手法的运用 3.抒情手法的运用 4.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五节 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 知识要点:

(一)文学风格

1.风格的概念 2.风格的成因 3.风格的形态 4.风格与文化

(二)文学流派

1.文学流派的成因

2.文学流派的分类 3.现代文学流派

(三)文学思潮

1.文学思潮的成因

2.文学思潮与风格流派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五章 文学接受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接受的条件及其过程,掌握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接受条件 知识要点:

(一)主观条件

(二)客观条件

第二节 文学接受过程

知识要点: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三节 文学批评性质和标准 知识要点: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 知识要点:

(一)伦理道德批评

(二)社会历史文化批评

(三)文本批评

(四)心理批评

(五)生态批评

第五节 文学批评实践 知识要点:

(一)了解对象

(二)选点切入

(三)确定要旨

(四)布局安排

(五)力求创见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六章 文学发生发展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发生与流变,掌握文学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发生 知识要点:

(一)摹仿说

(二)巫术说

(三)游戏说

(四)劳动说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

知识要点:

(一)文学发展的动因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文学的交流 知识要点:

(一)纵向交流

(二)横向交流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教研室: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任雪山

7.例谈高考中文学常识的复习 篇七

关键词:高考;文学常识;复习方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作为一名高三的老教师,应该注重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其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在这里我简要分析一下:所谓重要作家,就是指那些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家,而

这也是高考考查作家作品和考生的唯一依据。具体而言,对于中国的就是要了解他们所处的朝代和作家的姓名、字号、谥号、作品集、文学主张、文学流派、成就贡献,还有主要作品及其体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名言佳句等;对于外国的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

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和典型形象等。文学体裁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今后的高考中应该注意:第一,试题选材主要侧重于课本;难度会逐渐降低;复习时既要注意全方位的复习又要重点突出;还要注意新大纲中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文学常识,命题者在编拟文学常识题时,面对那么多的材料,究竟会做怎样的取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揣摩,即揣摩出题老师的意图。从过去的命题规律来看,小说发展的其他阶段的情况,如,作为小说原始形态的神话,发展阶段的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成熟阶段的唐传奇,还有章回体小说,谴责、讽刺小说,在高考文学常识题中均极有可能出现,复习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湖北卷)填空:

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 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 》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國生活。

简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最基本的名人名句和文学常识的基础知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认真记忆就能回答,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写错别字。

以上只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教学反思,希望能为同仁和广大考生提供部分帮助和借鉴。

8.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篇八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 时 数:2大纲执笔人:赵薇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程,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理论教学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比较文学的理论、比较文学的性质意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学派、比较文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史、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史、比较文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等有关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知识。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特点与发展历史,并懂得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把握文学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共通规律,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化及文学关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习开阔视野,具有一定的比较思维,最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文学的特质、研究对象以及可比性问题。教学难点: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历史概念、研究对象。

2、理解比较文学的性质、研究方法和“可比性”问题。

3、掌握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比较文学的历史概念;跨越性特质;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可比性问题;对象和方法;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比较文学的定义。

(二)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各个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各个学派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对整个比较文学历史的影响。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的大概历史。

2、理解各个学派产生发展的不同历史原因。

3、掌握各个学派主要的研究方法。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前比较文学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代表性作品;法国学派的历史;影响研究的重要类型;美国学派的历史;平行研究;俄苏比较文学的历史;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色;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中国学派的建立;阐发研究;比较文学的现状。

(三)文类学(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文学文类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比较文学文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理解文类学研究的特征对象和范畴。

3、掌握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方法。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文类;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中外神话比较;缺类研究。

(四)主题学(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主题学研究方法。教学难点:主题与母题的关系。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主题学的历史境遇变迁。

2、理解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3、掌握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要达到的效果。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主题;何为主题学;主题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与民间文学研究的关系;主题学受到的质疑比较文学主题的确认;主题学历史上的代表人物;何为母题;主题与母题的关系;举例说明主题学研究。

(五)形象学(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哪三个方面可以进行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研究。

教学难点:在形象与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关系中如何进行形象学研究。如何进行文本分析。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形象学的历史。

2、理解形象学研究的两个方向和三个层面。

3、掌握如何较有深度地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形象;何为形象学;形象学研究的历史;历史上形象学研究代表人物的理论;研究形象的两个方向;形象研究的三个层面;异国形象与他者视域;形象学研究实例;形象学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六)比较诗学(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诗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教学难点:比较诗学与可比性的关系。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诗学的历史。

2、理解诗学的三种范畴及比较诗学的理论。

3、掌握比较诗学的方法论。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三种“诗学”范畴;比较诗学的诗学主要指“文学理论”;何为“文学理论”;比较诗学的目的;比较诗学的兴起与发展;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然;中西文论的异同;比较诗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比较诗学研究实例。

(七)思潮流派比较研究(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关系。教学难点:思潮比较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思潮与流派的关系。

2、理解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掌握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思潮;流派;思潮与流派的区别与联系;西方主要文学思潮历史;西方文学思潮比较研究;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思潮流派比较研究实例。

(八)跨学科研究(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进行正确的跨学科研究。教学难点:跨学科研究存在的误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跨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理解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与危机和质疑。

3、掌握如何进行正确的跨学科研究。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的历史;跨学科研究与美国学派;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跨学科研究的危机和质疑;跨学科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跨学科研究实例。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一)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及作业为辅。

(二)强调理论学习与研究案例相结合。

(三)正确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比较思维,用国际化的视野看待当前的文学问题。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一)考核目的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通过考核旨在使学生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特点与发展历史,并懂得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把握文学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共通规律,为认清文学本质,扩大学术视野,并加深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化及文学关系的认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要求对中外文学史有基本了解和把握,并对学术发展前沿问题有基本的认知。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最后成绩评定由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构成。平时评价包括三部分:课堂表现、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评价主要是通过结课论文的形式进行,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三)命题要求

1、对所选课题当前研究成果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需要写出研究综述。

2、选题应具有问题意识,需针对比较文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选题或具有前沿性或反应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如综述)。

4、论文要件(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齐全。

5、结课论文应不少于三千字。

6、打印美观,合乎规范。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陈惇等主编.《比较文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二)参考书目

上一篇: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下一篇:严肃换届纪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