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精选8篇)
1.一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一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了更好的复习本册教材知识,在复习中抓住重点难点,把知识归类串线,结网,使学生在复习中能提高能力,补救知识缺陷,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特制定本次复习计划。
二、总复习时间: 19周、20周三、总复习形式: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四、总复习内容:除法 认数 千克和克 加和减 24时记时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 观察物体 统计与可能性 认识分数
五、具体安排: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10课时 综合复习10课时
六、总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课堂上教会学生把以前的知识串起来复习,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随时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3)以八张总复习试卷试题为主,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4)复习课上加强补差,多照顾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向学困生倾斜。
(5)课下,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为每名学困生指定小老师,扩大帮助队伍。
(6)放学后,帮助学困生夯实当天的知识,不让问题过夜。
2.一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二
一、紧扣大纲,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 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 学生往往学了新的, 忘了旧的。
1. 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 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 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 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订后, 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的筛选。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具体复习规划, 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2. 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1) 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2) 进行摸底测试; (3) 个别指导。
3. 制订复习计划
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订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 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 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 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 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 形成技能技巧, 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追本求源, 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 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好课本关。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 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 一是要紧扣教材, 依据教材的要求, 不断提高, 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 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 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 由结构找性质, 由性质找方法, 则会由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 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 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 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 了解信息, 及时反馈, 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 弄清内部结构, 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 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 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要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 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 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 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 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三、系统整理, 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 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 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 梳理归类, 分块整理, 重新组织, 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功能, 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实际,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 总结解题规律, 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练习题, 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 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题海战术”的普遍现象还存在, 学生整天忙于解题, 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 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 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事实上, 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 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就题论题, 那么遇上形式稍有变化的题, 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 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 使之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 而且要灵活应用; (2) 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 (3) 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 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四、集中练习, 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 把握教材内容之后, 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 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 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 又包括解无理方程转化有理方程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 至于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像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 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要针对要求, 分层训练。
总之, 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查缺补漏, 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3.关于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探究 篇三
一、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本阶段从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约五十天)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由于现在的中考命题仍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教材原题的改选,后面的大题虽然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延伸、变形和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紧扣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体系。根据教材是按照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编排的,所以在复习中可以打乱教材顺序,按照课标的四个板块将复习内容重新组织构建,将代数部分分成四个单元:《数与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将几何部分分为四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和三角形》《四边形》《图形与变换》《圆》。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先研究每一单元的知识点,编写教案作好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按板书提要复习。同时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的知识重温一遍,加深记忆并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延伸和内涵,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然后进行典型例题讲解,教给学生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课后教师都要认真批改作业,由作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共性的问题集中讲,个别问题请学生解决。这样做既可减少学生做题的盲目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完成每个单元的复习之后要进行质量检测,查缺补漏,让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总结。
二、搞好专题复习,加强综合运用(本阶段从五月中旬至月底,约二十天)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的集中培训。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业考试纲要》以及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可设置如下专题:规律探索型、开放探究型、图表信息型、阅读理解型、运动变化型、方案设计性、数学思想方法及运用。
围绕专题,教师应精心编写专题复习教案,力争专题例题具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每一个专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专题复习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还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在每一专题复习中,教师要精选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抽查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进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矫正,以便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
三、综合训练,模拟中考(本阶段从六月初到中考前,约两周时间)
这一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是盲目的强化训练和大量的练习,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遗补缺,提高答题运算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具体作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1.解题模式训练
有些试题的解题模式基本稳定,如果掌握这些试题的解答要点,加强训练,形成基本稳定的模式,再来解答此类试题时就能轻车熟路、迅速准确、简明扼要。中考数学复习要习题训练,但不能无目的地陷入题海,要学会一题多用、多题一用、举一反三。
2.模拟考试训练
模拟考试训练是按照正规考试模式有计划地安排模仿性考试,能综合检测学生的应试能力。专题训练后,要进行五次左右模拟考试,为了使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选好试卷,试卷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点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考完试后教师要认真阅卷,这样能有效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要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3.考试方法训练
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因此知识能力固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如从容应答、解题规范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力争使学生保持平和适度紧张的考前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力争使学生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当然,对于九年级数学的复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本人只是略谈一下自己长期探索总结的结果,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正。
(作者单位 安徽省怀远县古城中学)
4.九年级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四
不赞成按成绩好坏分班的大致理由:
1、均等教育思想,国家的教育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的权利,好班挑选好的老师教不合理。
2、人本教育思想,按成绩好坏分班,扼杀学生欲望。
3、建构主义理论,考分高低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过程体念,感悟,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知识的生成。
4、多元智力理论,仅凭一次考试不能区分真正学生实力,仅凭一种考试更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5、不分有利于培养终生发展欲望。
两种观点两个极端,原因何在?原因就是老师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赞成分好坏班的老师,是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考虑的问题,不赞成按成绩好坏分班的观点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的。前者重视显性的、眼前的利益,很现实。后者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欲望,终身发展能力,看到的现在,想到的是未来。那么,能否寻求一种分班模式,既有利于眼前,又有利于将来呢?在现有条件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九年级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第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易:较易:中:难=4:3:2:1的比例,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以教学案为主。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集中、归类,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复习,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可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以题代知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可适当穿插过去的小知识点,以引起记忆。
(4)专题复习可适当拔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一个度。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俗称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要切近中考模式。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3)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讲透;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不宜对模拟卷题题讲。
(4)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前两轮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考场,那肯定效果不好。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后期题量不宜太大,要让学生轻松解题、居高临下解题,能跳出复习的圈子看试题。
(5)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6)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数学组初三教师:文小军 徐敏英 余宏昌
5.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五
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搭积木。
二、动手操作
1、搭积木
师: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可能已经有小朋友能说出其中几种形体的名称了。)
2、分一分
师: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
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指名交流: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三、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⑴、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它们的面是平平的。
而且有大有小。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2、认识正方体
主要和长方体比较,一样也是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都是方方正正的,一样大的,我们叫它正方体。
3、认识球
可以让学生看看,想想,这个像什么?自己取取名字。
摸一摸,它的面是曲的。
4、认识圆柱
摸一摸,上下两个面是平平的圆面,侧面是曲面。这叫圆柱。
生活中见像圆柱一样的东西吗?——铅笔,吸管,柱子等等。?
5、巩固
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子想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想一想是什么样的?再动手拿一拿。?
四、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你找朋友连一连。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
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想想做做”第3题
小红的弟弟把一些积木排成了一排,你看到了什么?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从左边起,第几个是球?第几个和第几个是正方体?球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4、议一议。?
如果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五、总结
6.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计划 篇六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小 数
1、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数的分类
1、根据整数部分划分:纯小数、带小数
2、根据小数部分划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可以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分为: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 数 部 分 小数点 小 数 部 分
…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小数的读法:通常是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只读出数字。
2、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
1、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在一个多位数的“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然后再写上“亿”或“万”字。
2、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又称为四舍五入到“万”或“亿”位;精确到“万”或“亿”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把千位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课题:数的认识(2)——数的整除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除尽的意义 甲数除以乙数,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也为0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或者说乙数能除尽甲数)这里的甲数、乙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乙数不能为0)。
整除和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整除和除尽,他们所有的结果都没有余数,这是他们的共同点。“除尽”包括“整除”,“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约数和倍数
1、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
2、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它没有最大的倍数。
奇数和偶数
1、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例如:0、2、4、6、8、10…… 注:0也是偶数
2、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基数。例如:1、3、5、7、9……
整除的特征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
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素数)。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可分为:
1、质数、合数
5、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分解质因数
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8=3×3×2,3和2叫做18的质因数。
2、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3、特殊情况下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如果几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则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如果几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小公倍数是这几个数连乘的积。
课题:数的认识(3)——分数和百分数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分数的种类 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及互化 小 数百分数 分 数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1、联系:分数的分子相当除法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
2、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约分和通分
1、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4、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5、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倒 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2、求一个树(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的大小比较
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3、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4、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
课题:数的运算(1)——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a、一个数乘以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b、一个数乘以小数或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 则 运 算 的 法 则
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
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
3、乘法a、整数和小数: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起,最后把积相加,因数是小数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b、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结果要化简
4、除法a、整数和小数:除数有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除数是小数是,先化成整数再除,商中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b、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
课题:数的运算(2)——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加 法 交换律 a+b=b+a
结合律(a+b)+c=a+(b+c)
减 法 性 质 a-b-c=a-(b+c)
乘 法 交换律 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除 法 商不变性质m≠0 a÷b=(a×m)÷(b×m)=(a÷m)÷(b÷m)
课题:数的运算(3)——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无 括 号 只有一级运算——自左而右,依次计算
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
有 括 号 只有小括号 先内后外
含 有 两 种 括 号 先小(解小括号)
再中(解中括号)
后外(解括号外)
四则运算应用方法 在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当选择最合理、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课题:数的运算(4)——文字题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文 字 题 根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抓住叙述中的关键词语,列出算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1)——用字母表示数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用字母表示数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用 字 母 表 示 数 的 作 用
1、用字母代表任何数:例:小红今年a岁,妈妈比她大24岁,妈妈的年龄可以表示为(a+24)岁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例:路程、时间、速度表示为s=vt,v=s÷t,t=s÷v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4、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计算法则例:圆的周长:c=2∏r或c=∏d 圆的面积:s=∏r
2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
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
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含有字母的识字及求值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2)——简易方程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等式与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简 易 方 程 的 解 法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3)——比和比例的性质和意义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 比 例
意 义 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基本性质 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比号 前项 后项 比值
分 数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除 法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意 义 方 法 结 果
求比值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用前项除以后项 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一个比(前项和后项)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特 征 关 系 式
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 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一定 Xy=k(一定)
五、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课题:代数的初步知识(4)——比和比例应用题
复习内 容 知 识 点
按比例分配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 题 策 略 按比例分配的有关习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 比 例 应 用 题 的 解 题 策 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
课题: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复习内容 知 识 点
简单应用题 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题,叫简单应用题。它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解答时要依据四则运算的定义,求其和、差、积、商
复 合 应 用 题
1、复合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因而它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必须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才能解答。
2、解答复合应用题时,常用的思考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3、分析法是从应用题要求的问题出发,运用要求一个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的知识,逐步推到已知条件上,即“探果索因”的思路。
4、综合法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到问题的解决,即“由因寻果”的思路
但在解题时,往往两种方法并用,即采用分析综合发,有时还要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答方法。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通过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法与解题步骤。
3、列式计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写答——检查、验算、写出答案
课题:应用题(2)——典型应用题
复习内容 知 识 点
典 型 应 用 题 典型应用题一般是指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特定的解答规律的应用题。教材中出现的主要有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归一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应用题。解答典型应用题同样注意分析数量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总结每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答规律,这样可以使分析题意时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宽广。
课题:应用题(3)——列方程解应用题
复习内容 知 识 点
概 述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量,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再解出来。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简易方程的实际应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能拓展思路,化难为易,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所求的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根 据 题 意 找 等 量 关 系 的 常 用 方法
1、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建立等量关系
2、根据已学过的计算公式,3、根据题中的重点叙述句从整体上确定基本的等量关系
4、利用线段图、列表法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
思考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般采用顺向思维,即根据题目的叙述顺序,把位置量用x表示暂时看作已知,同已知数量一样参与列式运算。
课题:应用题(4)——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复习内容 知 识 点
概 述 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1)确定标准量(单位“1”)(2)找准“量率对应”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分 类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及(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及(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4、工程问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及(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即“一个数×几分之及(或百分之几)。单位“1”的量×分率=分量
分数除法应用题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及(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即:“多少÷几分之几”。分量÷分率=单位“1”的量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用除法。即:“一个数÷另一个数”。分量÷单位“1”的量=分率
工程问题应用题
1、把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做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根据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就能求出合作完成工作的时间。
2、三量之间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的时间=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的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效率=工作的时间
课题:量的计量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量、计量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
常用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货币、长度、面积、地积才、体积、容积、重量单位及其进率。(略)
2、常用时间单位及其关系。(略)
同一类计量单位之间的化聚
1、化法
2、聚法
3、化法和聚法的关系
测量距离的方法
1、工具测量
2、估测
课题:几何初步知识(1)——线和角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直 线 没有端点 向两方无限延长,无法度量
线 段 有两个端点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可以度量
射 线 只有一个端点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无法度量
垂 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角的分类(略)
课题:几何初步知识(2)——平面图形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三角形
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
1、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德望图形。
2、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3、四边形的特征(略)
4、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圆 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同圆或等圆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扇形 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它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窒息那叫做对称轴。
2、线段、角、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他们的对称轴条数不等。
周长和面积
1、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2、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如下:(略)
组合图形的面积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比较复杂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
2、解题方法:合并求和法,去空求差法
课题:几何初步知识(3)——立体图形
复习内容 知 识 点
分 类
1、立体图形分为:柱体和锥体
2、柱体分为:长方体、正方体
3、锥体有圆锥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略
圆柱圆锥的特征 略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侧面积
2、表面积
3、体积
4、容积
5、体积与容积单位的换算
求积公式
1、表面积公式
2、体积公式
课题:统计的初步知识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统计表
1、什么叫统计表
2、统计表分类
3、制作统计表的步骤和方法
统计图
1、统计图定义
2、统计图分类
3、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4、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
5、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
课题:综合练习
复习内容 知 识 要 点
综合练习综合试卷
(一)综合试卷
(二)综合试卷
(三)综合试卷
(四)综合试卷
(五)综合试卷
(六)综合试卷
(七)综合试卷
7.一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七
关键词:数学,初中,高效,复习
一、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安排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安排初中数学总复习计划时,为了全面复习,避免遗漏,应该熟读教学大纲,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再按照其安排复习计划.安排复习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好高骛远,必须切合实际.复习时间也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有所侧重.
二、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学生要做的事主要是系统复习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复习伊始,我对学生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能够正确阐述基本的概念、法则,还有公式和定理,这里的阐述并不是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定义默写出来,而是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些基础知识.如我要求学生将勾股定理描述出来,学生可以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标出直角的两条邻边为a,b,而直角的对边为c,并写出a2+b2=c2.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大多数定理都可以通过图形和简单的数学式就能表达出来,这种方法简单可行,远比直接默写定义公式更能让学生接受.(2)认真完成课本的课后习题,许多学生认为课本上的题简单乏味不值一做,实际上,课本的习题正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习题,可以很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返回课本复习自己没有弄懂的内容.
复习基础知识虽然枯燥,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往往认为其简单而未加以重视,敷衍了事,导致基础没有打牢,严重影响到后期复习工作的展开.因此,还可将单纯的基础知识理论复习,变更为习题进行复习.如根据一条定理的几个要点分别设置习题,通过习题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定理认识的不足.例如这样一道题: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①不带“-”的数都是正数;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
A.0个B.1个C.2个D.3个
这道题考查了正数、负数的概念,还有0这个特殊的有理数.正数、负数、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复数、整数这些基本概念虽然简单,却容易混淆,死记硬背并不能得到好的效果,通过做这样的习题,就能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关系理清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选取习题时,要注意全面涵盖这些定义的习题.
三、系统整理,专题复习
有了总复习第一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上已经全面巩固了一遍,而到了第二阶段,更注重的则应该是重点、难点、热点的复习,该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教会学生一定的数学方法.这时不再以书本的章节为单位复习,而要以专题为单位.专题可以分为:(1)应用题;(2)分析题;(3)阅读理解题;(4)图形变换题;(5)归纳猜想题和探究性题.这些专题的划分更有侧重,通过一定量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对这一专题的内容有感性的认识,这些例题难度有适当的拔高,老师讲解时更侧重解题的思路,揭示解题的思维过程.此后再要求学生完成相对应的专题习题,学生也不可盲目做题,而应该在听老师讲解例题及自己做题后及时总结,发现相似的题之间的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出同一类题的解题思路.请看下面这道例题.
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相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和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假如你也在课堂上,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这个问题看似很长,实际上提炼出来就是一个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所对应的角度数相等,其次是这个∠A可以是腰对应的角,也可以是顶角,抓住了这些要点,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一类习题,阅读理解题中涵盖的信息量大,关系复杂,不仅考查数学知识,还考查阅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不少学生看到这类题就觉得头痛,实际上,只要仔细阅读题干,从中找出隐含的数学知识、结论或者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就能迅速将新知识进行迁移,进而解决问题.
四、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到了总复习的第三阶段,侧重的是训练解题的能力,而不是基础的复习.此时,学生可以将以前的中考真题试卷拿来练习,模拟考试气氛.老师也要做到及时讲评,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查缺补漏,巩固复习效果.除了真题,还可以适量地做模拟试卷.模拟试卷的选择十分重要,应根据往年中考试卷的难易程度,不能选取有较多偏题、怪题的试卷,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选择偏简单的试卷,这会让学生盲目自信,放松复习.
初中数学总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重视总结数学方法和思维,此外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排总复习的三个阶段,争取每名学生都能夯实基础,并在基础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姚进.明确课标要求,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效率[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1):43.
8.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复习策略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特别是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需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单调,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 针对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作为六年级数学教师,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自学——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使学生获得成功,要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快速反馈,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
二、抓好基础,强化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
1、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比较多。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例如:让学生判断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假分数一定比1大,等等。
2、基本技能。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拓展延伸、模仿运用。比如:老师把一箱苹果平均分给6个人或7个人,都正好余2个,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指导学生解答后,再出示:老师把一包糖,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差2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则余2个;如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正好分完,这包糖至少有多少个?学生看到这道题就不知所措啦。如果教师把这种题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这种题都是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答,学生就能轻松应对啦。
3、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小学阶段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得来,基本上都是通过割补、拼凑、实验等直观演示与操作,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仔细回顾其推导过程。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圆锥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就应该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知识对比。比如: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因数的意义,尤其是因数和质因数的意义,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从求积和分解质因数入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
5、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占了很重的比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差。原因有多方面的,有学生的粗心大意,也有教师的疏忽漠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二是要交给学生计算的方法与步骤。计算时硬是要让学生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一看算式数字的特征;二想计算的方法与顺序,想是否能用简便方法;三是平心静气的计算;四是算完后仔细检查验算。
三、注重研究教法,提高复习效率
1、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1)教师要采用少题量,高密度的思维训练,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问多变促进知识上、思维上的联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2)是从解题策略入手,丰富学生的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复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出示:要挖一个长10米,宽7米,深3米的水池。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提取一些有关系的数学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如: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②要挖这样一个水池,需要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或往这个水池里注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③如果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池底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等,这样的情况,即可以起到梳理知识,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2、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增强主体全面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进行全班交流,突出核心内容
在学生自己整理组内交流知识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梳理知识网络的同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课知识网络的梳理,绝不是仅仅说几个知识名词、背一背法则或概念就说明学生掌握知识了,通过举例理解知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内化了知识。例如:一个中等生在叙述反比例的意义时,举了这样生活中的例子:他从家到学校,第一天用了8分钟,每分钟走60米,第二天用了6分钟,每分钟走80米,他步行的时间和速度是两种变化的量,时间和速度乘积也就是路程是一定的,所以他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这说明他真正掌握了反比例的含义。
但教师并不能因为这个汇报的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认为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还需要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如前面提到的:怎样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我又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组织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比正反比例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出: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学生進行讨论,进而总结出判断正、反比例的“三步判断法”:一看变化:看一看题目中的两个量是否都在变化;二看结果:看一看两个量是否存在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的关系;三定关系:在此基础上,比值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乘积一定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关系。显然,在这样的总结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促进理解,对所学知识具有更深的认识。
总之,在复习中,要以精讲为向导,师生齐心,面面反馈,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使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这个棘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真正地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题一07-30
一年级数学上复习计划08-2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08-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10-07
2022-13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10-19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06-22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复习计划09-06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学期复习计划-小学三年级教案09-17
六年级数学下教学总计划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