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2024-08-30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通用11篇)

1.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一

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内科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不牢固,业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导致护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问题,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风险防范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内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医嘱,或执行口头遗嘱,未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不能保证字迹清晰,并存在擅自涂改现象,使得医、护的相关记录不能照应,给内科安全护理也埋下了隐患。法律意识匮乏体现在护理人员对《安全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卫生法》各条文的了解不足,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造成了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忽略了对患者隐私权、知情权、安全权、监督权等有关权力的尊重和保护。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以提高内科护理质量。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提高服务素质与风险意识

要求护士知法懂法,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规避风险,明确护士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执业素质,加强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到主动服务意识转变,尽职尽责,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问沟通配合。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考核。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进而提高对常见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各项行为准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监控,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如定期开展“三基理论”与专业操作技能的考核,定期组织护理理论和业务技术学习等。还可以从选拔一批对护理相关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且个人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重点加强培养,形成一支护理骨干队伍。另外,还可定期举办专业性学术交流活动,如:可以和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让护理人员不断拓展学术视野:还可以定期在系统内让大家将自己认为的一些重难点以及热点问题拿出来,共同进行探讨,并寻找最有益的解决方案。在整个系统内,形成终生学习、积极进取的风气。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沟通是加强护患之间联系的纽带,为了达到护患双方所期望的疗效,护患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积极转变理念,树立起高度的服务意识,一切工作以患者为本,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并对患者进行真诚的人文关怀,树立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提高沟通艺术,根据不同文化素质的患者、不同病况的患者,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方式。对病程较长,痛苦较大的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立场思考问题,努力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以乐观、积极、主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和影响患者及家属。融洽的护患关系将有力降低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促使患者早日获得康复。

2.3 正确评估患者状态,加强高危患者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职责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患者正确地评估,要有专业的预见性,特别是对高危患者,需实行高危管理。高危管理就是对高危患者、高危时问段的管理。高危患者是指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患者,如躁动、头晕、肢体活动不灵便、年老体弱、常年卧床不起、思想情绪易激动等患者;高危时问段就是夜班、中午班、双休日、节假日等,建立健全岗位职责。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3.1 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的心情会受到环境优劣的影响,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休息可提高休息质量,对其身心的早日康复非常有益。因此,为患者创造的病室环境应尽可能舒适,调整与个体生存的物理环境相关的各种因素,如有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湿度、合理的布局等;护士在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下对晨、晚问的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将工作流程简化,部分操作最好集中在白天进行,避免影响患者睡眠。

3.2 舒适的心理状态。在护理沟通方面,国内外的患者注重点不同,如国外患者关心的重点为权利的维护,而国内的患者关注的重点为是否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及理解。此外,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患者在要求知情权外,对自己的治疗方法及各项检查等也希望能深入了解。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教育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深入理解,将各方面的解释工作做好,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不良因素刺激患者,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项治疗及护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

3.3 加强人性化管理。成立督导小组,发现问题后及时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定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总结会议,促进舒适护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3.4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病情告知、费用告知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费用收支等提高透明度,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应细致周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严格探视制度,如果患者病情许可可将探视时问适当调整或延长。结语

综上所述,应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服务素质,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及时发现并改进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加强防范对策,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规范护理行为,才能减少或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2.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二

关键词: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与处理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素质的提高, 不仅要求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 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临床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的统称[1]。临床护理工作繁重, 护理工作每个步骤均存在护理风险, 护士在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2], 因此, 了解常见护理及特殊护理事件分布的发生情况, 对今后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降低护理风险, 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大的帮助。本研究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室发生的100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更好的降低和避免临床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住院患者100例, 年龄40~70岁;其中慢阻肺28例, 冠心病21例, 脑梗死23例, 支气管哮喘15例, 急性肾盂肾炎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50例, 对照组50例,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与分析, 分析常见影响患者安全的护理相关因素, 针对性制定处理措施,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100例患者出院时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常见护理风险及其因素:①患者因素:内科病房患者以年老体弱或病情急危为主, 患者思想压力大, 情绪波动、不稳定, 加之个人素质不同, 对护理要求有差异, 护理风险隐患较大;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高, 当护士态度不好, 或操作失败后解释不当, 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造成情绪失控, 从而引起纠纷。②护理人员因素:护理队伍年轻化, 缺乏责任心及工作热情, 工作中不能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对患者表现出冷漠、麻木等不良态度,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更严重的缺乏法律意识, 安全意识, 质量意识。③组织管理因素:护士岗位长期人员缺乏, 在岗人员超负荷工作, 休息少, 对岗位产生抵触情绪, 缺乏热情, 平时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护理职责及风险防范意识缺乏有效的组织培训, 科室缺乏质控, 管理者缺乏指导和监督, 以及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措施的指导工作。④风险防范措施:更新观念, 规范自身行为, 加强护士的职业责任感, 严格执行护理各项操作规程、法律法规, 和部门规章制度。加强护理风险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性的法制教育, 转变服务观念, 优化护患关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从患者出发, 让护士有足够时间接触患者, 使护理观察变被动为主动[3]。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护士自身专业知识素养, 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者临危不乱, 镇定自若, 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细化工作要求, 多与患者和家属交流, 建立相互信任关系[4]。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药品及物品的交接与管理工作, 保证抢救物品的完好率。管理者合理配置病房资源, 客观分析患者需求, 临床需求以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内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及仪器设备, 制定合理排班表。在日常繁忙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互相监督, 互相合作, 对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互相警示, 努力弥补工作中的漏洞, 防止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整洁、明亮的病房, 热情的服务态度有利于为患者营造一个家一般温馨的氛围, 可以使患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 放松心情, 配合治疗[5]。护理文书是处理医疗纠纷重要的材料, 是判断责任归属, 司法鉴定的主要依据, 所以要规范的书写护理文书, 不得随意涂改, 做到真实, 有效, 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6]。

1.3数据处理: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而出院时,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 两组比较,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结果见表1。

3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定具有护理风险的环境中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 其应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通过不断对护理行为中潜在的或已经现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使每位护士以及管理者都充分认识护理风险的的严重危害性, 并强化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随之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最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7]。加强法律教育与落实制度, 有利于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 规范护理行为, 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同时完善各项护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 有利于实现科学化管理[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 两组比较,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通过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 实行一系列规范化的安全操作,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敬业爱岗的精神,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一定程度有效的避免了护理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且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谨慎、细心、体贴, 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弥补了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 可有效防范临床护理风险发生。

综上所述, 医院管理者应规范制度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评价体系, 护理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徐莉杰, 张义玲, 海涌.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6) :539-541.

[2]皮凌云, 朱小鸽, 邹君斌.护理风险管理对临床产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旬刊, 2015, 15 (8) :28-29.

[3]鱼秀丽, 王小亚.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35 (26) :5939-5939.

[4]吴晓炜.浅谈心内科疾病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 15 (3) :504-504.

[5]邹家莉, 杨燕, 徐欢.浅谈神经内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C].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3.

[6]钟宇芳, 蒋祺美, 骆春朵.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文书质量改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 4 (5) :188-191.

[7]王永群.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3, 23 (8) :812-812, 813.

3.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三

【关键词】 心血管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1-01

医疗风险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健康,对于医院的形象也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如果处置不当还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种类比较多,而且病因往往较为复杂,患者发病的时候来势凶猛,病情危重,且很有可能在病情已经发生改善的情况下突然的发生恶化,因此心血管内科的医疗风险在医院所有的科室中比较高。很多护理中的问题都很有可能导致出现一些法律问题,所以很有必要分析和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提升护理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存在的一些医疗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组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8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现将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8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4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4.3)岁。患者中高血压性冠心病患者为30例,心肌梗死患者41例,另外9例为风湿性的心脏病患者。

1.2 方法 本组选取了80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于护理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思路。

2 结 果

本组8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总共有30项,发生在20例患者身上,具体的构成情况,见表1。

3 讨 论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来自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 一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遵从医嘱。因为缺少对于疾病的科学认识,加上症状一些内科疾病症状不是特别的明显,所以部分患者容易掉以轻心,一些患者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治疗。有些患者还出现未经允许擅自的离开病房或者自行断药的行为。有一部分患者在医护人员发现之后得到了有效的劝阻,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被及时的发现,这样很容易引发患者疾病的发作,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引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另外患者对于治疗的效果往往会有比较很高的期望,一旦病情反复或者出现恶化的时候患者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经常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医院,这也会产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3.1.2 由于护理人员所引发的一些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患者内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重,且患者的病情变化比较大,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且经常保持着高度紧张的情绪,这容易引发护理人员心理上的厌烦和抵触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一些技术上的差错,进而产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一些護理人员在巡视的过程中没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处理,延误对于患者的治疗,因而也会产生一些纠纷。同时心血管内科的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变化比较快,一部分的护士缺少临床的经验,对于新的技术和理论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在单独执行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差错,产生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一些护士对于监护仪的使用不够熟悉,但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处理而引发各种医疗纠纷。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和检查费用都比较高,因此很容易因为费用问题而产生一些纠纷,特别是患者的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病人,如果护士因为个人的原因没有及时的告诉给患者的治疗费用和药费,也容易引发患者的不满,进而产生各种医疗纠纷。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也是导致各种纠纷的重要原因,真实性问题主要是一些忽视擅自离开巡查的实践,导致忽视对于患者的记录不能及时的获得,对记录进行主观臆断随意填写。因此所记录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不真实。护理记录的及时性问题是因为心血管内的患者病情一般发病急且危重,这时候大多只能事后进行护理记录的补填,这容易引发护理记录的不及时。医护记录还可能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产生各种法律纠纷的重要原因,比如医生医嘱所开出的时间和护士开出的医嘱的执行时间偏差比较大,或者护士和医生的观察记录差异较大,对于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死亡实践存在偏差等等,这些都是引发各种护理纠纷的重大原因,在实践中应当给予足够的认识。

3.2 临床上提升护理质量的一些建议 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强化自身法律意识,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要学习好法律法规,这样在发生法律纠纷的时候就可以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也可以对患者的权益有更好的认识。另外医院的护理人员还要注重对于新的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临床诊疗的技能,加强自身的护理能力,更好的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工作。同时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工作,记录工作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不错记、不遗漏,注意书写的工整。护理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则应该及时的和通知医生,避免因为医护记录在时间上的矛盾而产生一些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多对患者进行关心,增强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如果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对于收费有任何的疑问,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进行耐心的讲解,护理人员也要和患者的角度出发,支持和理解患者,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努力减少可能产生的各种护理纠纷,以达到减少各种医疗不安全因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1).

[2] 包惠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1).[3] 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6).

[4] 朱瑞芳,徐玉涛.心内科1523份出科病历护理记录缺陷及对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01).

[5] 陈翠平,游瑞珍,胡福秀.规范护理记录避免护理纠纷[J].基层医学论坛,2008(15).

[6] 姬春玲,孙英丽,曲晶莹.浅谈护理纠纷与护理记录[J].护理研究,2005(18).

4.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四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通过实施防范对策,几年来为发生护患纠纷。结论 通过实施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各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往往意识存在障碍,长期卧床等,患者容易发生压疮、误吸等护理风险问题,因而探讨和研究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患者疾病因素

1.1.1意外受伤跌倒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与晕厥。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倒。

1.1.2坠床 神经内科患者中,由于躁动,意识障碍,由于肢体约束的方法不正确或陪护的家属不重视,自行取下床挡、约束带等原因,往往发生坠床事件。

1.1.3烫伤 神经内科部分患者中,对疼痛、热的感知敏锐性下降,护理人员人员宣教不到位,患者家属冬季使用保暖物品,如热宝、热水袋,使用过程中疏忽大意就会引起烫伤。

1.1.4压疮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出现瘫痪症状,长期卧床,从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床单不平整、剪切力等因素,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进而引起压疮现象。

1.1.5走失 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痴呆患者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或者某些患者因为神经疾病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果未能做好随时看护,容易发生走失。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护理操作不当 护士的风险意识淡薄,为了节省劳动,不遵守相应的操作规则,简化一些操作过程,引起不患者的信任,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患者的血管难以辨认,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1.2.2缺乏有效的沟通 多数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千变万化,丧失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沟通难度,如果没有及时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就有可能发生医患矛盾。

1.2.3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工作量与护士比例失调,护士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一方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长期如此,护士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风险管理对策

2.1增强医护人员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是减少或消除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根本措施,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训练各种护理技能的操作。从疾病的发生到患者的入院评估、护理过程、可能发生的疾病危象及易产生的护理缺陷、疾病各个阶段和护理环节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

2.2加强入院评估 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特点,入院时认真做好评估,做到心中有数,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如下床、坐立、入厕需有人搀扶,使用热水袋时应谨慎,热水袋外周应包裹一毛巾,防止烫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床旁监护,严格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同时对可能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烫伤以及压疮等进行记录。

2.3合理配置护患比例 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制,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

2.4建立健全护理流程,落实规章制度 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如:预防患者坠床,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培训,要求人人掌握,并进行不定期抽考,提高护士应急应变能力。

2.5创建人文化的病区环境 针对患者特点,在病区的墙壁上装上扶手,病床加上床栏,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发生。

2.6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免责报告 护士长将每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汇总上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通过对错误的不断改正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漏动,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系数。

2.7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对既往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专题教育,从而使护理人员懂法、守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工作中防患于未然

2.8掌握沟通交流技巧 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掌握沟通的技巧。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之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结论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神经内科危患者病情较为特殊,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风险因素,本文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和实施防范对策,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几年来未发生护患纠纷,充分证明将安全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5.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床位共计840张, 护理人员共计120名, 其中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有64名, 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有36名, 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有20名;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62名, 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58名;在编护理人员59名, 合同制护理人员61名。内科病房主要包括消化内科、呼吸医科、内分泌科、呼吸二科、血液肿瘤科、肾内科、小儿内科。

1.2 方法

1.2.1 护士长要对内科病房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 按照标准查房制度进行严格查房, 分别在07:

30、10:00、11:30、14:30、15:30对病房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并做好严格的记录。对于危重患者要坚持每天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签字;对于一级护理患者来说, 每2 d检查1次, 同样给予签字。及时发现护理管理中的问题, 并给予及时有效的修正, 患者出院时, 要严格对其病历进行复查, 做好病历入档前的检查。

1.2.2 在内科病房中安放各种警示标识, 比如在指向厕所、病房房间、开水房以及安全出口处, 放置引导性标识。

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在其床头的病牌上, 要写明过敏药物的名称以及高警讯药物;对危重患者身上的各种管路, 都要给予不同颜色的标识提示。在患者的床头牌上, 要做好温馨提示, 比如为有效预防压疮, 请定期翻身、避免管路滑脱等[1]。

1.2.3 对于病房护理管理的重点环节与薄弱环节, 要提高安全警惕性, 实行科学排班, 注意能力强弱、新老搭配。

当危重患者较多时, 可以实施双人值班模式;必要的时候, 可以随时增加护理人员。

1.2.4

要求全部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科内及院内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 经常开展专科知识的讲座, 采取查房天天问的模式, 对前1 d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违反操作规程以及规章制度的行为要及时讨论, 告知大家要引以为戒。新设备、新业务、新技术, 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并严格控制操作流程, 使得新项目以及专科护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2]。

对120名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分, 共分为5个等级, 第1个等级是90~100分, 第2个等级是80~90分, 第3个等级是70~80分, 第4个等级是60~70分, 第5个等级是不及格。

2 结果

120名护理工作人员中, 90~100分的护理人员有41名, 所占比例为34.2%;80~90分的护理人员有32名, 所占比例为26.7%;70~80分的护理人员有25名, 所占比例为20.8%;60~70分的护理人员有13名, 所占比例为10.8%;不及格的护理人员有9名, 所占比例为7.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医方与患方的关系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医方的正确指导和患方的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疾病的治疗, 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 我们必须重视患者的安全治疗需求, 其对于医院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 患者在选择医院的时候, 最看重的是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安全需求成为患者的首要需求;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以此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3]。

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必须有效加强医患沟通与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了解医方的各种告知义务与自身权利, 达到平等的法律地位, 进而建立安全的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工作者要高度认识到控制护理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及自身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 还需增强护士长的监管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进而提高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柳红.临床护理人员掌握5项护理核心制度情况分析[J].护理学报, 2008, 15 (4) :34-35.

[2]谢惠兰, 罗敏.护理缺陷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24) :2614-2619.

6.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六

【关键词】结核内科;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46-02

前言: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结核内科病房由于所收治病人以结核患者为主,存在病种特殊性、疗程长、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依从性相对普通疾病要差等特点,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因而护理人员也应具备较高的护理安全意识,由此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在结核内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方面通过作者的研究然认为如何做好护士的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

1结核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法制意识淡薄

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将对医院的发展产生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法律意识方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护理过程中侵权行为或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例如:护士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沟通时不能正确掌握时机与技巧,同事之间随意谈论病人的病情而造成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护理病历的书写不规范,与医生病历记录有分歧;护理操作的随意性等等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言行都将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甚至护理差错等行为的发生。

1.2 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床护比约为1:0.4左右,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患者的需求快速提高,医院的病床数也在不停增长,所以床护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护士尚存在一定的流动性等因素的影響,导致护理人员的依然不足而护理任务相对繁重,使得较多护士感到较重的身心压力。导致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没有真正实现"把时间留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宗旨。护士的工作压力大,有时会受到人身的攻击导致护士放弃这份天使的职责。

1.3 专科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缺乏

由于护士在学校及实习医院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完成"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而对于结核专科的护理理论知识比较缺乏,比如:气胸、结核性脑膜炎、呼吸衰竭等患者的护理。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健康教育也必然存在严重不足。

1.4 急救常识及应用能力的不足

目前护理队伍发展迅速,大部分为年轻的护士,尚处在成长期。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当代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构成比已明显呈逐渐增高趋势。老年肺结核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类疾病如:COPD、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情相对较重,用药毒副反应较大,甚至容易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特别是夜间为急性左心衰、哮喘、咯血等急症发作的高发期,对于年轻且无临床经验的小护士便会出现恐慌甚至手忙脚乱等场面。

1.5 院内感染的危险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内科病房更是结核病人密集、传染性相对较强的地方。而且与病人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护士。曾有某结核病医院职工结核病发病情况的调查显示,225名参加工作6年的30岁以下医务人员中,发生活动性肺结核12例,其中青年医生2例,护士10例。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属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高人群。

2整改措施

2.1 不断强化法制观念,树立警钟长鸣意识

定期在院内举办相关法律问题以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讨论及防范措施等的专题讲座。强调结核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相关的法律责任意识;通过分析院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以实际护理案例展开讨论,让护士们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达到全体护士依法施护的目的。

2.2 做好人才梯队的培养,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加大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3 定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培训,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根据工作需求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进行专科操作示范和专项技能培训,特别是静脉留置针、胸腔闭式引流术、心肺复苏、吸痰、呼吸机的应用等操作的训练以及咯血窒息等急症的抢救训练。以加快护理人员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2.4 加强有效沟通,不断改善服务水平

病房内年轻护士居多,工作大多富有热情但缺乏经验,与病人沟通时言语简短,不会正确运用技巧,容易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引起纠纷。因此需正确教育引导护士,平时工作中多注重经验的积累,虚心学习,对病人多一份责任心、耐心和同理心。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来赢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5 根据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改善工作环境,杜绝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由于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疾病。据报道,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有效阻断呼吸道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措施。针对这些情况,我院积极采取措施,在每间病房、医护办公室内等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均安置壁挂式臭氧空气消毒器,效果较好,有效改善了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从而杜绝和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6 逐渐建章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护理绩效考核制度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者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绩效考核系统实行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各级组织的责、权、力。并将护理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奖励绩效、提拔任用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护士的职责是保证患者的健康,并且尽最大的能力去协助医生更好的对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按照动态的护理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把关,认真考核,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近年来我科病房内各项护理工作均能够顺利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达到95%以上,做到了护理零投诉,护理差错事故零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慧嫦,林秀华,翟锦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社区医学杂志:2011,9(13):2-3.

[2] 王娟,曹国芬,吕彩丽,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减少护理纠纷。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1):70-71.

7.急诊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篇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46-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第一现场,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性、涉及暴力事件多等等,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家属对抢救常识、急救原则等不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特殊的因素造成急诊护理工作存在不安全的相关因素。

1 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急诊护士数量配置不足到目前急诊科护士与床位比无明确的规定,使医院配置护士没有依据,造成急诊护士可多、可少的现状。

1.1.2 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低护士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急诊科护士大部分是中专毕业,未受过专科培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急救医学的需要。护患沟通能力低,不能正确、及时的与患者沟通,也是引起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之一。急诊抢救仪器的性能不熟悉,抢救物品不齐全或抢救器械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药品交接不认真,抢救器械用后不能及时消毒维修,使在急诊护理服务中护士出现惊慌失措,使病人及家属不满。

1.1.3 护士责任心不强由于急诊患者是各种各样的角色,有吸毒、醉酒,甚至是服刑期间,护士有时对此产生厌卷、鄙视;另一方面是护士的“慎独”境界受抢救患者、工作忙、没有规律性影响,在护理服务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操作随意性,语言冷漠。

1.1.4 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急诊科工作环境嘈杂、压力大、风险大造成护士不稳定,大部份护士都是新毕业的,由于才走上工作岗位,应急反应能力、病情观察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医、护、患协调能力不足,造成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1.1.5 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学习不够,缺乏常规的法律知识,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全面[1]

1.1.6 带教因素带教老师不认真履行带教职责,让无照护士或护生单独操作,是护理事故或纠纷的重大隐患。

1.2 环境因素

1.2.1 急诊环境设施由于多种原因布局欠合理、面积小、走道狭窄,无专门的急诊收费、检验、放射等辅助检查部门,造成患者来回往返。

1.2.2 抢救患者地点不规范由于患者病情急,有时在诊断室、大厅、走道、进行抢救,护士来回奔跑于治疗室和抢救点之间,且围观人员多同样造成护理不安全。

1.3 职业危害 来的都是急诊,有的检验项目不能提供,如开放性损伤、气管插管、抽血、静脉穿刺、吸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护士均可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

1.4 陪护方面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患者及家属的急切心情及疾病的影响导致过激的行为。

1.5 管理因素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把关不到位,都是急诊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2 对 策

2.1 加强急诊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①鼓励护士参加在职培训与教育:如外出学习、进修,各种成人教育,多掌握一些边缘学知识。②专科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如除颤仪、气管插管、洗胃机、微量泵/输液泵等。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慎独”境界。④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⑤急诊护士的资质:建议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满3a或经专科护士培训后再到急诊科从事急诊护理。

2.2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护理操作中的告知制度、抢救流程。护士从仪表、语言、行为、操作、物品、记录做到整体规范,减少护理漏洞,保证护理安全[2]

2.3 加强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五定”管理,确保急诊护理过程安全。

2.4 合理应用护理人员依据急诊量及患者高峰时段进行护理人员弹性排班,保证充分的值班人员。

2.5 重视对护生的管理 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全程监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对每一位新到的同学讲解工作环境,每班的职责,认真示范护理操作,因人施教,并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的教育。

3 体 会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尤其在当前医疗纠纷增多,对护理质量要求日益增高的形式下,护理安全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合理配置急诊护士数量,合理布局急诊环境,加强急诊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科知识,专科技能的培养及提高,规范护士言行,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协调的医患关系,才能营造和谐的急诊抢救环境,确保急诊抢救工作做到安全、高效、便捷。

参考文献

[1] 韦春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54.

8.探讨手术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手术,护理措施,因素,对策

医护安全问题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同时,护理安全又会影响护理效果,所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一定要减少护理失误,改善医患关系[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干预护理措施效果理想,通过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探讨手术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解决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的1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100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5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未经过专业护理培训;27名大专文化,8名中专文化,15名本科文化;护理人员从业时间5~10年;观察组护理人员经过专业护理措施培训;26名大专文化,9名中专文化,15名本科文化;护理人员从业时间5~9年。两组护理人员学历、从业时间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组成专门的监督小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评价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为两组护理服务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2]。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护理不当行为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1)缺乏专业知识。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法律知识。从两组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多为大专学历,本科以上学历明显少于大专学历,而且工作缺少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缺乏,有些护理人员经验少,护理操作中极易发生错误,未能对错误及时总结,对护理工作只会按章执行,不会灵活变通,对患者护理服务无法使患者满意,导致患者病情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在产生医疗纠纷后,护理人员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又不会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安全与权益,使事件进一步恶化,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3]。(2)护患缺乏沟通。手术护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安全因素是护患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过于在乎工作的进度,却没有注意工作的效率与工作质量,在开展护理过程中没有做好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患者间的沟通缺乏认真和诚恳的态度,总是敷衍塞责,没有服务用语,护理态度不佳。护患间缺乏沟通导致患者不了解护理的目的和作用,不能很好的配合护理工作,甚至会误解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服务不满意。(3)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差。手术室护士不会受到患者的重视,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高压力和高强度、十分枯燥的特点,导致很多手术室护士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不断重复护理工作会使护理人员不耐烦。这就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加大护理人员的出错率,易发生医疗事故[4]。(4)缺乏严谨的护理责任心。进入手术室后,患者由于没有家属的陪伴,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手术室护理人员若只顾忙碌的准备工作或医护人员间随意聊天,忽视患者的感受,患者就会在心底对手术安全性产生质疑,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护理规范与标准,易出现护理差错,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否根据规范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要靠个人的约束力。

3.2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解决对策:(1)提高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培训包括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法律知识的培训。医院新进护理人员和实习期护理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护理培训后,才能上岗执行护理任务。医院要定期为业绩突出护理人员提供到上级医院的学习和进修机会,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仪器设备的应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护理注意事项等。医院还要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可以提高知识面和技术水平,使患者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医院还要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法律知识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护理人员掌握患者权益时,会使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2)增强护患沟通,减少沟通障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不要只关注表现护理任务的执行,更要增强护理意识,把患者病情与患者心情充分考虑,充分爱心和耐心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开展护理操作过程中和用药过程中,使患者及家属更深的了解护理的目的及对患者产生的作用。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依从性,乐于接受护理操作与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变化,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以细致的护理服务和沟通,使患者能感受到护理人员和医院对患者真切的关心与照顾。(3)促进监督执行。监督是为了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医院可以定期为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通过患者对护理工作打分,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要求,由医院组成专门监督小组,监督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定期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如果发现护理人员有不守岗、不负责等情况,要及时惩罚和处理,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中产生不安全因素,利于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5]。(4)做好排班安排,以弹性的排班制度,以新老搭配应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护理人员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才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在排班时,要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经验少的新进护理人员排班在一起,在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时,也能使新进人员增强护理知识。以弹性的排班制度,保障护理人员更好的协调紧张的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协调,通过弹性排班缓解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身体与心理的健康都得到保障。(5)提高证据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维护自身权益与医院的权益,而这种维护要建立在具备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护理记录是客观的护理依据,护理人员只有准确、完整、客观的书写护理记录,将患者治疗前后所有病情变化与用药、相应的处理措施等记录于护理记录中。如果患者急于抢救未能及时记录的,也要在抢救后将必要的措施及用药等信息记录在案,为患者以后的护理提供重要的护理依据,才能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医疗风险。(6)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建设。由于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护理安全要贯穿护理全程,认识手术护理中的不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使手术质量有保证。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不当行为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应用必要的护理措施干预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不当行为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静,韩洁,高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研究的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30):117.

[2]刘建平,朱俊芳.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31.

[3]吕芳.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干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31-32.

[4]陈慧芬.县市级综合性医院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建立与安全监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5):87-88.

9.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九

关键词: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

1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的必要性

精神疾病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会导致患者的大脑功能紊乱,从而造成患者的行为以及思维方面的障碍,尤其是重型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部分行为无法得到自身控制,在住院期间打人、伤人等行为时有发生,轻则患者的躯体受到损害,重则造成死亡事故,一旦出现死亡事故,随之而来的则是医疗纠纷,不仅会给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会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病房的安全管理能够使以上情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1],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科学中的重要部分,在研究分析多种不安全因素时采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对护理工作中的相关细节加强防范,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还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达到最终的安全目的。

2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及有效处理措施

2.1安全隐患:打人、自伤、伤人等是躁动患者的临床表现,此类患者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而导致自身的思想以及行为无法自控,因此,往往会出现患者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一系列的破坏性行为。有效措施: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对患者相关病情进行了解,在不激怒患者的情况下对患者突然出现的不良情绪要设法稳定,必要时可对患者采取保护工具,为确保患者自身及其他住院患者的人身安全,不可与其他患者居住同一病房,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2.2安全隐患:被迫害妄想型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做事非常小心,并且事事谨慎防备,总认为有人对自己进行迫害、跟踪、下毒等,它们通常会把周围的人幻想为对自己进行迫害的对象,微小的事情都可能会使患者进行放大为妄想的根源,从而出现自残、自杀,甚至是伤人的事件。有效措施: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努力从谈话中找出患者的妄想根源,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患者如出现拒绝服药的情况时,护理人员万万不可将药物搅拌在患者的饭菜以及牛奶中,一旦患者发现后,则会加重患者的疑心,会使其变得更加不相信任何人,对于此情况,护理人员应当使用委婉语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劝导。

2.3安全隐患:木僵患者往往会缺乏主动行为与动作,其会长时间呆坐、卧床,因而极易出现褥疮以及大小便潴留。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排泄情况要定期观察,对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导尿处理,除此之外,要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移动与翻身,耐心引导患者多活动,患者的床铺要保证干净整洁。

2.4安全隐患:吞咽困难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由于此类患者正常的吞咽功能出现部分障碍,患者在自主进食的情况下,在咽、剑突后以及胸骨后会给患者带来食物停滞、粘着甚至是梗死感,进而造成噎食与呛咳[2],极易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有效措施:患者进食时尽量使用半流食,不易吞咽的食物要酌情给予,甚至不主张给予,必要时可将不易吞咽的食物捣碎成小块与碎末,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方可进食,可多给予患者一些遇水变软的食物,将此类食物掰成小块放入患者的饭菜中食用。

3常见护理措施

3.1日常护理,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都是生活较为懒散,甚至是生活难以自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完成洗漱等日常生活护理,要保证患者病房的通风,并做好病房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为了患者的安全,病区以及办公室等场所要注意随手关门并上锁。

3.2饮食护理,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往往会有抢食、拒食甚至噎食等情况发生,所以,在进餐时如果条件允许要尽量集体用餐,患者的餐具、餐桌以及用餐位置要合理分配,反正,在没有集体用餐的条件下,护理人员要在用餐时间轮流查看用餐情况,对于吞咽困难以及年纪较大的患者,必要时可由专人协助进餐。

3.3服药的护理,康复治疗中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精神病患者的服药护理,做好服药护理对患者病情好转有极大的作用,还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在患者服药时,为了避免患者拒绝服药、隐藏药物的情况发生[3],护理人员务必亲自监督患者服药。

3.4睡眠护理,保证患者良好、足够的睡眠,对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很大的帮助,在患者睡眠时间要给其创造安静的环境,兴奋躁动的患者务必安排在单人间;对于心理因素造成的无法睡眠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协助其正确的调整心态,如患者暂时无法入睡,要引导卧床闭目养神,避免在病房里走动而影响其他患者休息。

4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完善措施

4.1安全制度完善措施,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要进行不断改进,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医护人员直接要定期交流不安全因素,给予相应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从中总结经验;每周至少进行两个安全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要及时清理并销毁。

4.2对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熟悉周围环境,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尽快的稳定患者情绪,以和蔼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患者对护理人员消除戒备心理之后,对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将伤人伤己的消极意念消除。

参考文献

[1]李旭光.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96.

[2]胡建伟.精神病患者违法暴力案件的现状及处置预防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28(2):102-103.

10.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十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53-02

手术室护理安全一直是护理研究重点,同时也是改善手术室护理的前提,随着近几年维权观念与法律意识提高,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2013年开始针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手术室护理从2013-2015年总结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处理作为研究组,而2010-2012年未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总结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机抽取患者500例进行调查。对照组:男264例、女236例;年龄15-80岁,均值42.6±5.7岁。研究组:男268例、女232例;年龄15-80岁,均值42.2±5.9岁。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期间未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而研究组不仅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通过对以往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可知,目前我院存在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未严格执行患者安全核查制度;术中电刀放置不当,灼伤患者皮肤;特殊器械准备不足或者配备欠缺;手术台数较多时,发生患者接错房间的情况;清点物品时马虎不及时,甚至未能做好登记,导致特殊物品未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或者术中大出血填塞大量纱布未及时记录;手术取下标本后未及时固定;输液或输血时出错;体位不当导致皮肤压疮;护士长时间工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工作效率降低;此外,护理记录时间与麻醉不符,不客观等,引发护患纠纷事件。

1.2.2 防范措施: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我院制定如下措施加强防范:①不断提升手术室护士服务意识与水平:随着经济与技术不断发展,医疗团队人员素质与能力水平也成为关注重点,成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重点环节。在已有条件下,医院应努力为手术室护士提供学习条件,鼓励他们主动学习与掌握新知识与技能,根据个人能力与水平参与培训;学习中,鼓励操作技能强、知识水平高的护士帮助较差的护士及环节,通过相互学习提升彼此的能力;为了不断开拓视野,掌握新型医疗设备与技术,鼓励本院手术室人员进修学习,以便为以后护理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②合理排班:我院手术室护士在高峰期存在不足现象,为此合理排班就显得十分关键。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与压力,确保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高峰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战斗” [2]。我院手术室护士开展弹性排班制度,并建立合理薪资分配制度,针对未发生差错、超负荷工作人员予以必要的薪资奖励,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③重视护士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当前,我国护士配合手术方式逐渐从以往随意性参与转变成专科性定人参与,因此各个科室应实行分级培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室的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与保养,确保他们在手术期间可以顺利实施。各个科室应安排专人对护士教学管理进行负责,制定培训制度,鼓励参与医疗教育项目,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④重视护患沟通:从以往护患纠纷事件来看,大部分因护患沟通不当所致,为此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重视语言艺术及技巧,沟通时尽量语言和蔼,并文明用语,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要换位思考,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他们对自身的信任感[3]。此外,必要情况下可通过摸头、拍肩膀等肢体语言对患者安抚,通过真心实意打动他们,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情况调查,所有患者均有效填写与回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及投诉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投诉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从相关研究报告中可知,护理行为过程与个人及其专业相关,医院侵袭性诊疗增多、患者机体反应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等均可能成为手术室护理期间的不安全因素[4],应加强重视。我院手术室护理从2013年开始重视不安全因素的总结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处理,使得我院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有明显提高,而患者投訴率有明显降低,可见效果比较明显。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同时提高责任心与防范意识,在每一项护理操作中都要重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执行,避免护理事故、差错等发生,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凤艳.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导刊,2013,13(z1):154-154.

[2] 查家静.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3):838-838,839.

[3] 张玉春.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4):731-732.

11.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篇十一

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医源性不安全因素:由于护理人员少, 工作量大, 特别是夜班、中班一人值班时, 有时同时遇到产房内有产妇分娩, 病房内有输液的患者需要更换输液瓶, 又有刚下台剖宫产的患者需要接台, 这时护士就有顾这头顾不了那头的情况, 虽按先急后缓的原则来, 但在患者看来自己的事总是急的, 晚处理哪一方都存在安全隐患。轻则遭患者投诉, 重则出现医疗纠纷。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1) 体温单、护理单的时间记录不准确。按照护理标准的要求, 体温单和护理单应及时记录, 以反映所记录孕妇的真实生命体征, 并且记录内容要和医生的记录相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护理工作的忙乱, 特别是在产科, 护理工作更加繁琐, 有时会有急诊分娩和抢救新生儿等突发状况的发生, 在慌乱中使得护士未能及时记录体温单或护理单。待事情结束, 平静下来时则无法回忆当时的数据资料, 导致数据的记录失去时效性和真实性, 甚至和医生的记录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这样就会使得护士的病案资料在医疗纠纷中的证据作用大打折扣[1];又有时为了和医疗保持一致性, 导致实际用药和护理的时间不一致, 如产后或剖宫产后产妇应在留观室观察一段时间再回病房, 有时因产妇多, 留观床不够用产妇提前转入病房, 但为了和医疗保持一致性把回病房的时间后推, 导致回病房实际时间和记录时间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意外, 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记录的病案资料由于前后不一致, 则无法说明护士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 从而无法作为有力的证据支持护士, 甚至可能因为这些轻微的差错而导致一场纠纷的失败[2]。 (2) 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要求护士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和测量各种指标时均要及时, 完整的记录在册。但有时, 有的护士会由于忙于其他的事情而没有将测量数据及时记录, 有的护士则可能由于马虎大意而没有将测量的数据及时记录。等到想起来时, 只能依靠回忆来记录数据, 甚至下班后要求接班护士随意为其编造数据, 从而造成数据记录的不真实, 这些不及时、不真实的数据有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 违反三查七对制度:产科因实施母婴同室, 大多是产前、产后混合性病房, 而产前产后同一药物的用法、剂量、滴速等要求却截然不同, 还有一些特殊用药, 如硫酸镁静脉输注有止惊、降血压的作用, 滴速要慢;一般在产前会对孕妇静滴缩宫素, 来用于引产, 此时使用的缩宫素一般是小剂量, 并且要求以较慢的速度静滴;而在孕妇顺利生产后, 一般还会为产妇静滴缩宫素, 此时应用缩宫素的目的则是为了增加子宫收缩, 所以要求使用的剂量较大, 并且以较快的速度静滴。如果我们不仔细, 就有可能将药物的剂量或滴速用错, 或者在输液时注意事项交代不清, 患者自己调节滴速就可能造成子宫破裂, 胎死宫内等不堪设想的后果。 (2) 违反技术操作常规[3]:当护士在用紫外线对空气或暖箱等仪器消毒时, 需要将新生儿裸露的皮肤进行充分遮盖, 以免灼伤新生儿的皮肤, 如果在工作中疏忽大意, 没有对新生儿进行遮盖, 或遮盖不严, 导致新生儿发生灼伤, 则护士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3) 不按时巡视病房:当护士值班时, 按规定必须定时定点的对病房进行巡视, 以做到及时了解和发现事情, 尽早解决。如果在护士值班时偷懒, 没有进行定时定点的巡视, 恰好在此时孕妇发生了突发状况, 甚至发生婴儿被盗事件, 护士由于不知道事情的发生而没能及时地处理, 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 不按常规观察脐带出血, 导致新生儿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护士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10年本科出生一新生儿体重5.6kg, 由于脐带粗, 出生后对脐带观察不到位, 结果造成新生儿因脐带结扎不牢出血死亡, 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为此医院承担了近60万元赔偿, 对产妇、家属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5) 工作中疏忽大意:a.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时不认真登记导致漏种或迟种。b.宣教不到位。白天上班人员多, 大多数都能认真做健康宣教, 夜班由于值班人员少, 对夜间急诊入院的宣教若不到位, 容易造成新生儿喂养不当。新生儿由于食管直、短, 在喂奶后应该抱起来在后背拍一拍, 然后取低斜坡位, 若宣教不到位, 易造成窒息, 特别是没有喂养经验的年轻夫妇。c.未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产科危重患者越来越少, 护士在交接班时对抢救药品和器械的交接有时不太认真。一旦遇到抢救患者时就可能因抢救器械不在备用状态、抢救药品不齐全而影响抢救, 导致医疗纠纷。

孕产妇的隐私权问题:当护士对孕产妇进行检查和治疗时, 需要详细询问她们的身体和家庭等一般状况, 此时可能会涉及到她们不愿提及的隐私, 如未婚先孕、性病等[4]。此时, 护士应该耐心仔细的向孕产妇说明询问这些情况的目的, 让她们明白护士了解这些情况后有利于对她们的治疗, 并且会替她们保守秘密, 使她们从心中的相信护士, 理解护士。如果有男医生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时, 必须取得她们的同意, 并且需有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在场方可进行检查, 以消除孕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

急产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社会的开放, 有流产、引产分娩史等既往史的孕妇也越来越多, 但患者为了自身的需要, 隐瞒病史的患者也日益增多, 急产的隐患也增多。当遇到一些年轻的护士、新调入人员值班, 若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和不严格执行制度, 入院评估时对病史资料的收集、体格检查不认真、不全面。可能造成产妇把孩子生在厠所或走廊里, 导致医疗纠纷。

防范措施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依法管理[6]。由于产科接触人群的特殊性, 使得它的工作风险相对较高。因此, 作为产科护理人员, 必须时刻牢记安全, 并且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 使护士真正做到知法、懂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护士在面对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 不慌乱, 从而更好的为孕产妇服务。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所有的医疗纠纷中, 几乎都会存在着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或失误, 归根结底是由于护士工作的业务能力不扎实, 做事情时不用心所导致。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就要求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的按照操作标准来执行, 并且用心去做, 不能三心二意。如果能够做到这样, 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作为病区护理领导的护士长除了应该以身作则外, 还应该抓好管理工作, 经常审查每个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和操作标准的掌握程度, 找到护士中的薄弱环节, 然后统一去组织学习和掌握。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 依德管理。在工作中, 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并且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这是护士能够保证进行安全护理的前体。 (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每个护理人员都应该时刻牢记安全, 时刻牢记护理质量。并且在护士长的带领下, 不断学习各种有关安全和质量的讲座、会议等, 不断加强认识, 将其牢记于心中。 (2) 加强责任心, 倡导慎独精神。强烈的责任心, 是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的思想品质。特别是在产科, 每一个操作, 每一个药物, 产生的影响都是针对两个人的, 一个是孕妇, 一个是婴儿。所以医护人员必须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牢记医护人员工作中的职责, 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尊重孕产妇的隐私权。在护理操作和询问病情时, 要特别注意尊重孕产妇的隐私。特别是在对孕产妇的隐私部位进行检查和操作时, 要争得她们的同意[7], 病情在操作时让其余的人员暂时离开, 注意遮挡视线, 使孕产妇觉得我们对她们有着十分的尊重和体贴, 减轻她们的心理不适。对于询问到的孕产妇的隐私事情, 医护人员要注意对其保密, 绝不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有实习生参观时, 应征求孕产妇的意愿, 并做好文字记录。

加强高危不安全因素的防范: (1) 高危人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 护士长应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相对较强的护士分管这类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 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尊重、理解、配合他们。 (2) 高危时间。夜间、中午、双休日、节假日、节假日前后、相互调班时间及刚上班、临下班时间是护理纠纷的高发时间。在此时间内, 工作人员相对少, 易发生差错事故, 这时护士长要带头值班, 精心组织, 合理安排班次, 新老搭配。夜班实行双班制, 大家轮流休息, 经常保持工作人员状态良好。 (3) 高危环节。a.抢救患者时一定要有条不紊, 分秒必争, 确保人员、器械、物品准确到位, 要一人指挥, 一人记录, 一人操作。注意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让家属随时了解患者病情, 在抢救过程中不能有不利的言语和行为, 以免造成纠纷。产科抢救车应定期检查, 不能因为危重患者少, 就疏忽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械的交接, 确保抢救器械和药品完好率100%[8]。b.使用特殊药物时, 如缩宫素、硫酸镁等, 要严格按规范使用, 分类放置, 标记醒目, 严密观察, 详细记录, 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不得随意调整滴速。

总之, 孕妇从入院到分娩至出院整个过程中, 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产科护士, 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以人为本, 对许多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 尽最大努力为孕产妇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小丽.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护理研究, 2006, 20 (3) :828-829.

[2] 李冀宁.正确认识医疗诉讼的举证倒置、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J].医学与哲学, 2002, 23 (7) :12.

[3] 王岭梅, 曹应萍, 盛雯.护理纠纷与法律关系[J].护理学杂志, 2003, 17 (5) :391.

[4] 金霞, 梁红娟, 李刚, 等.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 (6) :277-279.

[5] 刘艳敏.试述护理工作中的伦理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224.

[6] 杨伟琴.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探讨与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2) :217-218.

[7] 宋磊雁.在护理带教中增强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职业素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7) :19-20.

上一篇:Word入门动画教程90:编辑超链接下一篇:弘扬五四精神勇于探索创新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