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网络规划与设计

2024-09-03

某学校网络规划与设计(精选8篇)

1.某学校网络规划与设计 篇一

XXX银行的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项目概述:

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部门,对其信息的保密性以及网络资源的安全访问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 Internet 这个资源性工具,同时,对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内部局域网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对整个网络搭建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统一的管理体系结构。

在工作场合应用和连接互联网虽然高效、便利,而且帮助银行用户提高计算机在银行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和实现金融电子信息化,但也迫使企业把自己毫无保留的暴露在互联网上。

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包括WEB邮件、聊天室、即时通讯、文件共享的应用日渐狡猾和隐蔽,通常在网关处禁用服务的方法也已经不起任何作用,自然也增大了使用的风险;然而限制过于严格,又可能给日常的运营和生产率带来反作用。员工效率和法律责任以及信息不当使用的问题也都亟待解决。

一、银行基本情况

1、银行网络基本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了,网络银行、电子银行出现了,整个银行业、金融业都依赖于信息系统。交易网络化、系统化、快速化和货币数字经是当前金融业的特点,这对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金融信息系统必须保证金融交易的机密性、完整性、访问控制、鉴别、审计、追踪、可用性、抗抵赖性和可靠性。

为了适应金融业的需要,各家银行都投资建网。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网络的安全体系不完善,安全措施不完备,存在严重的 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这些安全漏洞和隐患有可能造成中国的金融风暴,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银行网络的安全问题。

2、银行背景介绍

某县城银行网络需要上线运行新的业务系统,还没有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建设。县城内有一处支行和一处分理处,县城中心的分理处网点提供个人业务服务;县城外些的支行同时为办公处和业务网点。如果内部主干网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现在急需解决内部主干网的安全问题。

3、银行网络需求分析

1)需要较完善的安全体系

没有较完善的安全体系,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完备,不能防御所有的威胁和攻击。

2)完善的访问控制措施

对银行内部办公系统与Internet公网边界路由器之间安装防火墙系统,通过防火墙隔离和访问控制,并防范外部网络非法访问及恶意攻击。为了消除防火墙的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还可采用防火墙负载均衡技术。3)配备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加密技术和设备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护内部网络不被侵入。4)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是当今一种非常重要的动态安全技术,它可以很好的弥补防火墙安全防护的不足。入侵检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进出网络的数据流,一旦发现不安全的访问行为,并依据策略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阻断、报警、分析等)。做到既防范外网的攻击,又能防范内部网发起的攻击,提供高效、有针对性的防御。5)风险评估系统

为了减少因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而造成受黑客的攻击,利用现有的网络安全扫描系统,分析网络系统结构、配置等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利用系统安全扫描系统,以管理员的身份对使用的各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安全性扫描,依据结果,增加安全补丁及填补安全漏洞。易尚专业的安全评估服务,使整体运营系统更加安全。6)病毒防范系统

越是网络应用水平高,共享资源访问频繁的环境中,计算机病毒的蔓延速度就会越快。而银行网络的Intranet环境,Internet环境是病毒传播、生存最快、最好的温床。易尚防病毒网关,有效防止网络病毒的蔓延,确保网络设备和终端的正常运行。

2.某学校网络规划与设计 篇二

关键词:医院网络,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力量不断壮大,信息技术现今广泛运用在多种行业领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疗卫生业信息技术建设。针对一个医院医疗系统而言,具有一个稳定的网络系统显得十分重要。医院网络系统是近年来各大医院推进建设及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但实际中各级医院内部规模、管理层存在一定差异性,每个医院医疗网络系统必然存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本文主要以A医院为例,研究医院网路规划与设计,设计出一种可行性较高的网络设计方案,以满足医疗单位对网络系统需求。

1 医院网络规划原则

医院网络系统规划及设计时应遵从分层设计、网络分离原则。对网络进行分离主要是对功能不同的网络实施物理分离,防止单个网络负载业务过多而发生混乱。另外,分层设计具有一定重要性,主要显示在分层设计可以让网络布置和后期拓展更加灵活,提高网络管理有效性,起到积极抵抗病毒入侵作用。不仅如此,医院网络系统规划及设计时还应分阶段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设计初期必须具有前瞻性理念,分阶段实现设计目标而达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医院网络系统构成主要部分是HIS、LIS和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挂号缴费以及出院进行全面性信息化管理,医院管理各级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已授权数据进行检索和查阅。除此之外,医院网络系统还提供各类学习资料给医护人员查阅学习。同时,为保证医院内部网络安全性,还要设置有关管理软件或者其他辅助工具,主要是网络拓扑管理、防病毒软件、桌面管理、网上行为管理等辅助软件。在实际网络运行中,利用这些辅助工具可以实现实时管理。需要强调的是在运行新系统前,必须充分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性能等,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用,分析与及时处理威胁网络运行的问题。

2 用户需求分析

2.1 规模分析

A医院是一所市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总共设置23个医疗科室,病床数量500多张,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重要疾病治疗中心。医院分成3个主楼,分别为门诊楼、住院楼以及附楼。

2.2 网络功能需求

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极快,基本上各个医院均已利用数据传输、分布处理的计算机功能,逐步提高资源共享有效性。信息化应用突出显示在两个部分,分别是临床管理与医院管理。其中临床管理信息化主要指的是提高电子病案资料的流通性,让电子资料可以在各个部门有效传输,从而减少及防止病案数据出错情况发生。而医院管理主要指的是医院内部各个方面的管理,包括床位、资金、药库等电子化调控,并且针对医院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化管理。

3 逻辑网络设计

3.1 主干技术的选择

核心路由器配备ACL访问控制列表、NAT转换、静态路由协议、远程访问,核心及汇聚交换机上建立管理VLAN,同时配备远程访问;将DHCP、虚拟路由、快速生成协议设置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上,并且调整成优先级,ACL访问控制、VLAN划分;VLAN划分同样也设置在楼层交换机。

3.2 拓扑结构的选择

结合A医院局域网需求,设计拓扑结构,见图1。

3.3 IP地址规划

(1)固定IP地址。存储服务器:10.100.1.3/24;电子病历服务器:10.100.1.4/24;挂号系统服务器:10.100.1.5/24;前置机:172.16.31.1/24;卫生局:192.168.9.19/24;外网:202.96.65.1/24。(2)VLAN划分。局域网VLAN结合楼层实施划分,一个楼层PC机在一个VLAN,具有1台交换机管理。门诊楼VLAN 101—VLAN 104,附楼VLAN201—VLAN 202,病房楼VLAN 301—VLAN 306。VLAN998主要用来对核心、汇聚层交换机与路由器进行远程访问;VLAN 2是两台核心交换机、各个服务器连接利用的网段;VLAN 3是HX1交换机、核心路由器连接利用的网段;VLAN 4是HX2交换机、核心路由器连接利用的网段;VLAN 600主要为无线局域网利用的网段,为医生管理电子病案提供便利。

4 物理网络设计

A医院局域网物理网络设计见图2。在图2中,能够显示出此网络关键器材,包括:服务器3架,存储器3架,核心三层交换机2架,交换机超过16架,PC机若干台。

5 网络功能配置和安全设计

5.1 核心交换机

DHCP功能。DHCP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结合网关对IP地址进行自动化下放。医院各个楼层里,存在着一定数量科室,每个科室电脑必须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才可以连接管理该楼层交换机,之后传输数据至核心交换机,这样可以使操作者工作量减少。(2)虚拟路由功能。虚拟路由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负载均衡,机房中共配置2台核心交换机,这两台交换机每日均要收集医院多个部门及科室上传的数据信息,若全部信息资料全部上传至一个核心交换机中,就很容易突破该核心交换机负荷量,从而引起交换机瘫痪。虚拟路由的功能就是均衡分配数据到两个交换机中,从而实现核心交换机负载均衡。(3)快速生成树协议。生成树协议能够极大提升协商速度,可以对局域网中可用链路进行及时而快速监视,关闭多余链路,这就可以保证不会发生环路,积极预防广播风暴,从而节省资源,起到有效利用资源的作用。(4)心跳线。心跳线设置在核心交换机端口,让两个交换机得到一定沟通,每间隔几秒两台核心交换机会互相发送一个“Hello”用来确认对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另外一台交换机则会接受全部数据。(5)ACL访问控制。对ACL访问控制列表进行有效设置,防止科室中PC机对核心交换机进行访问,拒绝任何人员对核心交换机设置参数进行篡改,从而提升医院局域网安全程度。

5.2 核心路由器

增加NAT功能配置,将私有地址转换成公网地址,具体为将12.1.1.0网段、12.1.2.0网段IP地址变更成202.96.65.0网段IP地址,仅10.1.1.0网段主机能够对外部网络进行访问。

5.3 二层交换机

增加远程访问功能,配置管理VLAN,利用管理机对交换机施行远程访问,这就可以提高对交换机的管理效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只要在PC机上进行一系列管理操作即可。

5.4 网络安全设计

网络安全管理包括病毒防范、权限设置、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是对网络日常运行进行监督和管理。观察及分析平日安全日志,作出统计数据。网络安全是一个医院网络系统十分关键的设计部分,同时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和加以完善的工作。基于此,应综合应用多方面技术和管理技能来保证网络安全,如配置有效防火墙、侵入测试软件、杀毒系统等,逐步提升网络管理水平,促进网络安全性能提高。

6 结语

医院建立一个完善网络系统,能够为全体医护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促进工作效率提升。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还可以给患者及家属提供便利,让医院医疗工作稳步进行。设计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医院网络,应主要从网络功能需求、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结构、IP地址、网络各项功能和网络安全性等进行分析及研究。本文主要以A医院为例,介绍了医院内部网络设计的整个过程,希望能够为医疗单位网络设计与规划提供帮助。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速度也有极大提高,现今网络设备具有一定复杂性,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故医院网络设计和维护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医院网络健康运行是实际工作的一个重点。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医院内部网络管理者必须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实际业务培训和操作,不断提升应用的工作素养,对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发展形势进行深入研究,让网络技术更好地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瑕,考隽璐.中小型医院网路规划与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137.

[2]高喻宏.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210.

3.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篇三

关键词: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 规划 设计 机房 干线 分配网

中图分类号: TN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47-02

1 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朋友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产生更高的需求,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增加公司效益,各网络公司也都加大了农村网络的扩建和投资。在此,根据我个人的工作经验,从机房的建设、干线路由的建设和分配网络的建设三方面来具体谈谈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2 机房的建设

2.1 机房的选址

机房的位置应位于所要覆盖自然村的中心位置,机房距离最远自然村最大距离不能超过10KM(图1),这样不仅方便网络的施工和维护,还有利于将来双向网络改造和增容。通常出于安全和用电等各方面的因素的考虑,机房都设立在乡(镇)政府内,这样的话不但安全,而且用电也比较正常。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将机房设在学校或民房内。将机房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还有一个好处是:这些地方一般情况下人口都比较集中,而且经济状况相对于其它地方来说也更为发达,入户率相应就比较高,这样的话不仅便于前期用户的发展和资金回收,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图1机房位置选定示意图

2.2机房的建设

首先:机房的大小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并不是说越大越好,太大的话,会增加很多没必要的投入;太小的话,影响将来其他业务的开展;因此,必须有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行。其次:机房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敷设用电线路,要有独立的接地系统,对门窗该加固的一定要加固,必须做到防火、防盗、防雷同时还要防鼠。最后:要对周边的供电情况进行调查,如有必要可在机房增加UPS电源。

2.3 注意事项

机房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因此必须做好“防火、防盗和防雷”工作,因为无论哪一样对机房造成的破坏都是很严重的。我们必须定期对各无人值守的机房进行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机房安置远程监控系统,从而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各项工作都万无一失。

3 干线路由的建设

3.1 杆路的选择

干线路由一般都采用自建杆路,虽说这样前期投资较大,但是避免了借用其它杆路而带来各种纠纷与安全隐患。由于电信的杆路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并且规划也比较科学;因此,在我们的杆路建设过程中可以以电信杆路为参考,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勘测费用和时间;当然,我们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照搬。

3.2 干线光缆的确定

首先要对整个乡镇进行整体规划,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将来网络的规模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因此,必须对各村的整体情况要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在规划的过程当中确定好各村的光节点位置与数量。通常每个光节点预留2芯光缆,将沿路各光节点集中起来统一起来从而确定的主缆芯数(详见图2)。

图2 干线光缆分布示意图

3.3 注意事项

新建杆路在规划的过程中尽量规划在视野开阔地带,这样不仅方便施工和维护,而且对盗窃光电缆的犯罪分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并且在光缆上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光缆干线的安全。

4 分配网络的建设

4.1 杆路的选择

由于农村地广户稀,如果都采用自建杆路的话,往往投资成本都很高,与相对较低的入户率相比,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包袱,有时甚至会出现新建杆总数比接入用户数还多现象;因此,对于农村网络的敷设而言,杆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个人的经验是:与村上和供电局协商,给对方一定的优惠条件,从而利用已有的电力杆路架设村内的分配网络。

4.2 分配网的设计

由于现在城区已经开始实施双向网络建设,因此分配网采用860MHZ系统设计,先只满足单向的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兼顾以后传输单向的有线电视数字信号和将来的双向传输。分配网通常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要想完全采用星型结构通常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大部分的农村网络都采用星树结合的拓扑结构,但要坚持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主。考虑到农村用户比较分散的特点,根据用户的分散程度,通常采用300-500户为一光节点,有条件的话可以将每个光节点的覆盖范围控制在300户以内(见图3)。如此一来,干线距离就不会很长,一般情况下放大器的级联不会超过三级,干线部分我们就可以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75-9电缆,同时干线部分只占用较少的性能指标,从而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指标留给用户放大部分(这部分我们可以用价钱比较低廉的国产模块放大器件),下线部分采用75-7电缆,并且只在有用户的地方作下线,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材料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用户私拉乱接;如果整条街道都没有用户的话,可以暂时考虑不布网,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源(材料和用电),而且可以避免因盗窃和损坏而造成的损失。

图3 分配网施工图

4.3 供电系统

供电方面我们采用60V集中供电形式,这样的好处有2点,首先:供电器的安装位置比较灵活,我们可以为供电器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接入点;其次:在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更加方便、安全,并且便于维护和管理;最后:末级放大器之后的电缆和分支器都不需要过电,因此,分支器建议采用普通室内型分支器,分支器与电缆连接建议采用普通F头,再加防水盒保护,这样很大程度上减少布网成本(见表1)。由于电流在主干电缆中传输,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接头都必须科学规范并做好防水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表1两种连接方式成本对比表

注:分支器型号为4分支,价格参照咸阳广电网络采购价。

3.4 注意事项

当村内网络敷设在电力杆路上时,一点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与电力线交叉或距离过近的位置增加防电护套,同时做好接地工作,并且在电力杆末端位置增加拉锚;当村子在公路两侧,尤其是在省干、市干线路两侧时,应尽量减少跨路线缆的次数,以减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分支分配器的空余口应增加75欧姆的终端负载,以免出现信号泄露和形成干扰。

5 总结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之谈,限于本人能力有限,难免出现不足之处。规划设计工作有其自身的多样性及地域性特点,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才能建设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线电视网络。

参考文献:

[1] 刘健,金正等.有线电视工程设计、安装与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浅析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 篇四

关键词:学校规划;校园空间;学校建筑设计;教育建筑 1 项目概况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解决日益增加的入驻人员子女教育需求、促进园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松山湖北区学校应运而生。开发区以打造“与世界同步,与未来同行”的智慧校园为愿景,集聚优质教育资源,耗资 5 亿于松山湖北部工业西路与工业南路交界处筹办该区域首座 9 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包括 36 班制初中及 48 班制小学,学位 3960 个,预计 2020 年投入运营。

1.1 设计诉求与概念 根据开发建设单位对校园的定位及学生成长需求,总结本案设计关键词:①“未来感”,即在满足基本空间需求的前提下营造简洁明快的空间环境,引导青少年认知和探索世界,并在空间布局方面具有前瞻性,满足师生对未来教职生活的需求;②“连接性”,即打造规划整体感,强化师生对校园空间的归属感及认同感;③“智能化”,即随着信息化和智能硬件技术革新,方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深入到校园安防、教务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当中。本案围绕以上关键词积极探索学校建筑设计创新,引入“学习社区”概念,利用大走廊联通“四室一厅”五个围合空间,形成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的“社区单元”。

1.2 场地禀赋 通过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基地优势及限制条件,总结出以下 3 条优势及 4 条不利因素:有利条件:①用地已完成三通一平,无古迹、文保、古木保护等因素制约;②位于两条次干路交接处,交通条件优越利于人流快速导入及疏散;③项目地处松山湖北部地区 CBD 概念规划项目核心区内具有较高战略地位,未来周边服务配套资源丰富,学校的建设将丰富该区教育资源,助力实现区域公共配套能级提升。不利因素:①场地呈南高北低高差约 14m,需合理处理竖向高差,平衡土方填挖量以减少工程造价;②用地紧张,实际用地面积小于《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对同规制学校指标,故要求在不影响基本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提高空间使用效率;③需合理规避北部产业区和西南面珠三角环线高速的噪音干扰;④基地形状为三角形一定程度上制约空间利用,内部腹地宽度不超过 250m,夹角区域空间利用率低。

1.3 工程概况 项目学校用地总面积约 7.1hm2,总建筑面积 117741.25m2(包括地上面积 9.7 万 m2与地下面积 2 万 m2),容积率为 1.65。根据工程设计合同,本次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强电、弱电等设计内容。

1.4 设计策略 基于功能需求与项目定位提出两个主要策略:①在规划上将需求功能归结为两大功能区,东侧教学区与西侧体育活动区,实现动静分区,东侧教学建筑之间满足日照要求;②充分利用场地,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与教育活动的室外场地,拓展小学的室外活动空间,容纳更多样的活动内容。规划布局分析 该方案合理安排功能板块,实现空间效率最大化。相比起将中、小学部分区布置,本案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景观向心性强、交通流线引导性强、利于教学资源整合等显著优势。

2.1 集中式功能布局 从宏观层面上,本方案关注建筑的选址布局、空间形态等要素的合理性。在中观层面,注重教育、户外活动、职工生活、后勤服务等功能划分的合理性。地块东部远离高速路和产业区干扰且可利用空间最大、制约条件较少,用地价值较优,所以在该区安置教学、办公等重点职能。采用空中连廊串联各个“学习社区”单元,形成聚合型公共空间体系。以此设计手法不仅能保证师生户外活动空间的完整性、便利性,也能保障各个教学单元享有相对独立的中庭空间,避免课间活动人流交叉或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在总平面布置上,本项目充分研究地面标高与周边环境构成要素,布置 1 号教学、办公、宿舍楼(包括有 A 区、B 区、C 区三个教学楼,D 区教学办公楼、E 区生活区、F 区地下室停车场及设备房,共六个子功能区)和 2 号体育馆。绿化设计方面,引入“天人合一、生态优先”理念,尊重现状肌理,充分尊重在地文化,营造绿色、舒适环境。在景观环境的营造上,结合绿地和硬质景观曲直变化,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使用者行为心理、人性化尺度、视觉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敲,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一个舒适的运动景观环境。此外,学校按照“西动东静”布局主要功能板块,西部布置 400m 排队和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空间。该区域主要进行体育活动或者集体活动,对噪音控制要求低,故布置在靠近高速线路的西部,同理室内活动场地布置在南部,靠近道路交叉口。东南部主要布局教育功能,包括

教学楼、办公楼及宿舍楼,该区域与东南主入口直接联系。东北部安置报告厅、生活食堂及宿舍等后勤服务功能。各区域教学、活动、服务三大功能分工明确、组合恰当,有利于高效、便利的区分各类使用者的活动区域,保证功能服务质量。

2.2 台地式竖向设计 东部教学区域空间轴线清晰明确,串联“入口广场-中央景观主轴-报告厅”三大重要空间节点,结合简洁、现代的建筑立面风格形成明快的空间节奏感,通透的景观轴线有利于高效的引导人流分流。结合中央景观轴线打造视觉通廊,此类特色空间的塑造有利于师生在空间的使用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案结合设备管道要求进行外道路及场地竖向设计,通过户外台阶解决场地高差,将主要教学功能区分为三级台地:入口广场、教学楼 B 区、C 区、D 区南部建筑为一级,标高 34m,教学楼 B 区、C 区、D 区北部建筑为二级,标高为 29.5~30.25m,教学楼 A 区、E 区及报告厅为三级,标高为 21~25m。合理设置室内外高差以及覆土厚度,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落实暗管排水设计。建筑设计分析 微观层面,学校建筑需回应使用者对物理空间的审美及安全等使用需求,并在建筑风格、节能减排、消防等方面严格把控。

3.1 活力现代的建筑风格 地上建筑部分,教学及办公建筑立面设计简洁,通过白、灰、淡黄等低明度偏中性色彩营造严谨、庄重却不失活力的教育氛围。简洁的设计元素在材质、尺度、比例、方向、形状上组合,运用对比、差异、统一等设计手法突现建筑的几何美、音韵美及次序感理,在造型方面不过于追求奢华夸张。地下建筑部分,地下室主要为设备用房与停车区域,三面全埋,一面开敞,顶板上为体育活动场地,覆土 1.5m。本地下室层高为 4.5m,满足停车净高。

3.2 绿色节能校园 积极响应“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本案从建筑布局、单体设计、建材遴选方面深化节能设计,确保学校建筑兼顾安全与节能,打造“低碳绿色”校园。在建筑布局方面,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满足建筑基本自然通风、采光要求。确保主要采光朝向窗墙比适宜(南北向窗墙比为 0.25),并采用透明中空玻璃,确保适宜的整窗传热与遮阳性能(整窗传热系数为 4.00,整窗遮阳系数为 0.73)。合适面积的开窗设计既保证通风效果,也能强化建筑表面散热效果。在建筑材质方面,严格根据节能标准选择构造材质。墙体采用蒸压粉煤灰砖,屋面保温主要由阻燃型挤塑聚苯板、专用胶粘剂、耐碱玻璃纤维网布、高弹防水涂料组成。保证屋面材料厚度适宜(地上建筑屋面计算厚度为 48mm,设计厚度为 60mm)、外墙热工性能达标;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等不燃材料,确保屋面岩棉板的燃烧性能不低于 B1 级,在硬件

上确保消防安全隐患防控。此外,选用浅色调外墙涂料能减少对太阳能的吸收,以减少室内空调的能耗。结束语 长期以来学者对学校建筑的建设要求是为师生等使用主体提供安全、便利、利于专注学研工作的空间。如今,学校教育的目标更专注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学校空间的打造也由传统的单向知识输出向情景化、开放化、灵活化的教育活动及活动多维化、需求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演变。通过上述分析,期望为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启发,简言之,总结如下:空间规划上,须从各类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根据其年龄、活动、行为等需求进行空间配置以体现充分的人本关怀。建筑设计上,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提炼文脉符号,塑造“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基地。

5.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篇五

1.用户分类与业务预测

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城市在宽带城域网建设中所提供的服务平台也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特点、发展程度、服务重点等方面,同时业务内容主要取决于需求对象及工程重点项目内容。根据业务需求对象即用户类型的不同,将宽带用户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七类:

1.1政府机关用户

政府机关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领域,由于其地位特殊,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大,他们对宽带接入的需求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上网工程”和办公的信息化。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内计算机网络互联业务需求变是更加迫切。

1.2金融证券用户

金融证券用户是电信运营商一大客户,主要开展数据通信、计算机联网等各类交互式多媒体业务,为金融、银行及证券公司等提供专网服务,实现银行、信用社的通存通兑等业务。

1.3智能大厦用户

智能大厦、高层写字楼是商业客户等集团用户最密集的地方,这些集团用户一般都是电信运营商的大客户,集团用户对资费的敏感度低于家庭用户,用户的需求是要能提供综合、可靠、安全的网络业务,宽带高速互联接入、局域网互联及其他基于宽带接入网的业务如高速数据传输、数据中心、视频会议等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用户同样会有IP电话的需求。

1.4住宅小区用户

随着人们对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智能小区、生活小区建设宽带信息化小区已成为各电信运营商竞争的一大焦点,对于各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既是增值业务的发展点,也是一个介入电信业务新领域的切入点。在这些商住小区建设宽带信息化,向用户提供高速上网业务、小区的信息社区服务包括社区管理、电子商务、VOD、事务处理等等。

1.5宾馆酒店用户

随着酒店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酒店上网业务必将成为今后的热门话题。酒店上网业务提高了宾馆酒店的知名度以及服务档次,在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增加了其自身的效益。客人可以在酒店上Internet进行工作和商务活动,也可以通过Internet查询酒店情况,进行酒店的预定、结帐等活动,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1.6学校医院用户

学校医院对宽带接入的需求来源于电子化教学、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信息化社区等。

1.7企业科研用户

企业上网主要是通过上网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式,在网上捕捉商机,发掘新的市场空间,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宣传企业。科研单位通过上网实现远程数据处理、监测控制及异地科研合作等业务。

2.组网原则

2.1组网指导思想

现代的网络结构应满足当前迅速增长的多种业务需求和承载各种应用系统,提供网络能力、优化网络结构、加强网管功能、完善支撑系统和业务平台,满足用户对网络层面的业务需求,同时为应用层面的业务拓展提供基础保证。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

2.2组网基本原则

宽带光纤接入网规划应结合现有光缆网络结构,以近中期相结合为原则。现在宽带城域网的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因各地区和城市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对业务需求不一,并且用户比较分散,呈现不确定性。考虑到占领市场和投资的经济性,组建的原则应是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2.3汇接节点设置选址原则

由于宽带光纤接入网工程建设目前尚未形成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根据,汇接节点设置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2.3.1一个汇接节点覆盖范围为以500m为半径组成的小区或5~15幢多层建筑群。

2.3.2一个汇接节点的收容用户数量一般为300~1000信息点,最多不超过1000信息点。2.3.3汇接节点尽量与其他电信设施合用,以解决节点设备机房问题。

2.3.4汇接节点的位置应便于光缆和电缆的出入。

2.3.5汇接节点的位置应避免有腐蚀性气体、易遭雷击、高压输电线下、强干扰区、潮湿地区、低洼地、防洪堤坝附近等易遭破坏的地方,设备必须放在室内。

2.4节点带宽分配原则

从目前宽带用户的实际流量考虑,在规划过程中,核心节点之间分配一个1000Mbit/s带宽,汇接节点按需要增加相应的接口板或交换机,以提供足够的用户接入端口,当用户流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采用中继流量的负荷分担。近期规划(1年),10Mbit/s的端口总数量应该和收容用户数量相当,楼道交换机上行接口速率至少应按接入速率总和的1/5收敛配置,即每个宽带用户至少分配2Mbit/s带宽。对于住宅小区,按20%宽带接入率分配带宽。对于党政机关、金融证券、智能大厦、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和企业科研用户,考虑其内部已有局域网、上行可分配100M~1000Mbit/s带宽。3.宽带接入网络结构

根据RBB模型,宽带城域网可分为核心层、汇接层和接入层三层。核心层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功能,负责全网业务的转接和业务疏通,实现城域内数据交换及与IP网络互联。汇接层主要负责区域内业务的汇聚和疏导,要求提供业务调度和路由能力、多协议处理能力和多业务接入能力。接入层负责将业务就近接入汇接节点,要求设备具有多业务接入能力、多种接入手段和良好组网能力,可以迅速灵活的接入用户。

在规划中,光缆敷设应采用一步到位方式。宽带按入网网络结构的选择应结合宽带接入点分布的特点、路由情况及业务要求,综合考虑、适当选择。既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又要顾及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宽带接入的窄带需求以及网络的运行和调配灵活性,如扩容、调度及应急等因素,宽带接入网光缆网络结构,主要考虑以下两种方案。

3.1星型方式

母局汇接节点到汇接节点按星型点到点连接、构成有源星型或双星型网络结构。该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规划、光缆的投资相对较小、缺点是;占用管孔多,每个用户是单路由,安全可靠性差。对一些用户密度疏、近期变化大且离局较远的地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2环型与总线型结合方式

母局汇接节点采用从本节点出来的光缆双向进纤方式,汇接环由大芯数主干光缆构成,环上光缆采用不递减方式,每个汇接环上一般接4~6个汇接节点。汇接节点至楼道交换机采用星形点到点连接。该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汇接环光缆占用管孔少,纤芯使用率高,易于调度,安全性高。

对一些在母局汇接节点间总线上的重要其他汇接节点,为解决单一物理路由的不安全性,每个光节点可采用通向两个母局汇接节点方向的进纤方式,形成对该汇接节点的双向接入方式,当其中一个母局汇接节点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另一母局汇接节点疏通,增加了接入业务的可靠性,同时,当用户光缆有富余时可作为局间中继用。但该方式增加了汇接节点设备负载,同时使网络构造复杂,不宜大量使用。

对于距母局距离较远,用户较分散,有待进一步规划、开发的区域、汇接节点可采用星型方式来组网。对于现有管孔数量不足,用户数量集中在本局范围,而城市规划基本成形的区域,应优先考虑采用环型与总线型结合方式组网。

在光纤接入网组网中,一般采用光纤本局环网综合型,如图1所示。它的特点为:重要业务节点(如小区、大商场、机场、政府机关、大医院、大楼、大学、大宾馆、银行、无线基站等)均在环路上,次要节点接入较为灵活。

对于环网综合型接入方式,对网结构、光缆铺设等都有一系列细则要求,其中对自愈环网中主要节点的节点数的要求为4~8个为宜。

3.2.1主要与光传输容量有关。以使用的UT斯达康公司生产的OMUX-400为例,在自愈环网中,对交换局或靠近交换局的节点设置成局端点(COT),其余节点设置成远端点(RT),假设图1中A局端(COT)节点传输系统为32个2Mb/s系统,B、C、D、E远端(RT)节点考虑其上、下线业务量相同,各节点传输系统定为8个2Mb/s系统,如果RT节点数增加,其节点内的传输系统数将减少,不能满足节点内上、下线业务量的需求。

3.2.2与光传输设备的性能有关。用于监控、倒换、数据业务、帧同步码等信息也同时在自愈环环路中传送,节点数的增多,无疑使这些控制信息复杂化,并引起传输容量相对下降及倒换时延增加。

3.2.3光纤自愈环保护对环路中两个节点间全部断纤形成的环路保护其可靠性相似于我们在设备段经常使用的1:N(这里N为节点数),即当发生多个节点间光纤中断时,只能保护其中的一个。如果自愈环节点数增多,那么自愈环的保护可靠性就相对降低。另外,组成环形网至少要有3个节点以上,所以要求节点下限是4个为宜不难理解。

另外,需说明的是,光纤辅设的多少不影响传输设备容量:在每一个接入点,它的传输容量(能力)仅与设备本身的性能有关,如光端机输出4个E3数据流,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理解为辅设光纤进入接入网点的数量越多,传输容量就越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3.3纤芯配置原则

3.3.1汇接节点;对于星型组网方式,每个汇接节点下6芯光缆,从主干到分支光缆逐级递减。

对于环型与总线型结合组网方式,汇接节点从汇接环上双向24芯,同时汇接环上至少预留12-24芯。汇接环采用单模光纤光缆,通常从几十到几百芯不等,建议采用带状光缆。

3.3.2汇接节点至楼道交换机;根据业务需求配置纤芯数:每一个100M/1000Mbit/s以太网端口占用2芯,并用适当纤芯预留。建议采用多模光纤光缆。

以图2为例说明。设环网所需的光缆芯数为72芯,根据各节点业务量、预留考虑等实际情况,网中的纤芯编号如下:

① 主干节点编号:1~48

② B配线区编号:49~60

③ C配线区编号:61~66

④ D配线区编号:67~72 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4.宽带接入服务器的网络定位

目前宽带网络性能的提高,以实现了带宽接入的扩展;在处理性能方面,后台功能强大的城域FR/ATM网络或高速局域网络逐渐替代功能单一的PSTN网络。为此对宽带接入服务器在性能上和功能上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1硬件设计结构

宽带接入服务器必须具有高速、高效的包转发特性,在性能上有效地解决宽带网络高性能、高负荷、高突发所带来的问题,性能不佳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势必成为网络的“瓶颈点”。目前具有2G以上的交换背板容量,100Kpps以上的独立包转发性能成为业界对宽带接入服务器的基本要求。从硬件系统结构上看,宽带接入服务器已从低效的集中式包处理结构向分布式处理结构演变,前后插板(接口板和处理板)的设计思路成为主流。采用这样的系统结构,处理模块可以直接处理来自同一槽位接口模块的用户流量,而且对于输出在同一槽位上的网络流量能够不经过系统背板和交换矩阵模块直接进行转发,从而有效减轻系统负荷。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在不同槽位间的包转发,系统结构必须提供高容量、相对独立、有冗余备份能力的系统交换矩阵模块(Switch Fabric)和相应容量的背板总线,保证宽带接入服务器总体性能随接口模块增加呈线性增长的态势。

4.2接口类型和接入方式

为了实现对各种宽带接入类型的支持,宽带接入服务器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在用户侧方面,宽带接入服务器已经可以提供DS3/OC3/OC12的ATM光接口实现纯ATM接入或DSLAM(DSL的用户集中器)的接入,提供100/1000M快速以太网接口实现局域网用户和HFC用户的接入,提供高密度信道化或非信道化E1/T1/DS3的帧中继接口实现帧中继用户的接入;在网络侧方面,一般通过100/1000M快速以太网接口,OC3/OC12的ATM接口,甚至可能是OC12的POS接口来实现流量的汇聚转发,满足宽带业务的实际带宽需求。

宽带接入服务器接入过程是依托于底层(数据链路层,主要是ATM层和以太网层)对数据包的封装重组,利用底层的技术特点,不仅在接入组网方式上灵活多变,而且可以有效地捆绑上ATM和以太网自身的技术优势,实现服务质量保证。具体来说,通过RFC1490和RFC1483第二层的桥接技术,RFC1577第三层的IP路由技术,实现宽带用户的静态IP接入;通过PPP Over ATM和PPP Over Ethernet实现用户的动态IP接入;通过L2TP的二层VPN隧道技术实现企业用户和小型ISP的VPN接入要求。从当前接入应用的趋势上看,PPP接入方式必定是宽带接入主流的应用方向。而在PPP接入技术中,由于PPPOE可以适用于多种接入网络,应用灵活,易于实现业务选择,同时又保护目前用户的已有投资。

4.3接入数量

在宽带网络中,宽带接入服务器由接口处理模块直接完成对各种协议栈的封装重组处理,例如:PPPOE或PPPOA的呼叫。由于ASIC(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的引入,系统包处理能力显著提高,接入实现的时长大大降低(通常要求小于5秒,包括RADIUS认证时间);系统各处理模块的合理配合使得系统更加稳定,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多用户并发接入情况的调度处理。目前,一台中等规模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应能支持8000个以上的并发PPP(包括PPPOA和PPPOE)呼叫,大型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可以实现100K个呼叫接入。宽带接入服务器具有这样的处理能力应该说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大规模宽带接入应用的需要。7.S-CDMA技术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由于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用户容量大的优点,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S-CDMA同样具备了CDMA的优点,在HFC网络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S-CDMA技术在每6MHz带宽中使用14.7Mbit/s的速率,通过频谱拓展技术,可以使上行传输免遭脉冲窄带干扰的影响。由于S-CDMA仅占6MHz的带宽,不对相邻频道产生影响,故该技术可以在HFC网络中与使用其它调制方式的传输,如正交移相键控(QPSK)、QAM等音、视频传输和谐共存。该技术形成CATV宽带网真正意义上的互联双向多媒体的服务,并赋予了该网络动态宽带设置、保密性强、多层次和大容量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S-CDMA技术,应用于HFC网络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7.1测距和均衡校正措施

通过测距和均衡校正措施使所有HFC用户端的Modem与网络前端同步,并在每个用户单元与其他用户共享线路的基础上,扩频信号之间保持了良好的正交性,因而最大限度地克服了自生干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其中:

7.1.1测距(Ranging),用来确定每个Modem到前端路径的长度,以使距离前端较近处的发送信号的时间比距离前端较远处的发送信号的时间稍晚一些,保证所有的信号能在同一时刻到达前端接收机。

测距采用的算法是动态、连续和透明的,应考虑温度变化对物理线路的影响及线路的老化程度等。

7.1.2均衡(Equalization),即在每个发送端前置预编码器,在测定出用户到前端的信道响应H(w)后,对预编码器进行调整,使其幅频响应P(w)与信道响应呈倒数的关系,即P(w)=1/H(w)。预编码器的设置能消除信道响应带来的信号失真。

7.2进行功率控制

在HFC网络中应用S-CDMA,也应进行功率控制,以减少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但与无线通信不同的是,在无线通信中由于移动台位置不确定,无线信道质量稍差,使得功率控制较为复杂,而在有线通信中,由于一般用户的位置都比较确定,因此功率控制的方法比较简单。

7.3 S-CDMA在HFC网络中应用

S-CDMA在HFC网络中应用有以下优点:

7.3.1可解决噪声干扰;标准IS-95码是一种在宽带传输中用于频谱拓宽的编码。普通的CDMA技术,尽管在用户之间没有互相的关联,但互相间却有影响和干扰,这种影响和干扰称之为自生噪声。自生噪声提高了网络中噪声的背景,也降低了网络的容量。而S-CDMA通过用6MHz的带宽取代CDMA所用的30MHz的带宽,可使富余频带对相邻的频道形成保护带,解决了邻频干扰的问题。

这样在S-CDMA的系统中,每一个6JMHz的带宽均用来传输6Mbit/s的多路数据流,每一路数据流的速率为64kbit/s,码型为Trellis码,以一特定层位的特定扩展码的形式进行传输。采用Trellis码,是为了使信道增加4.8dB的增益,并在长距离传输、噪声高达100μs时,系统不至于增加误码。

在S-CDMA系统中,还使用了前向纠错技术、分层经联步位传输技术及拓谱技术。前向纠错和分层经联步位传输技术可使数据传输有效地免受脉冲和宽带噪声的干扰,而拓谱技术则可为信道提供另外22dB的增益。这样S-CDMA系统就增加了近27dB的抗干扰能力,有在负CNIR(Carrier to Noise Plus Interference Ratio)的姿态下运行。

7.3.2可提高网络容量;在S-CDMA系统中,为使拓谱码维持下交状态而应用了先进一和分配两项技术。其分配法是通过不断在用户和前端之间测距实现对电缆传输状态变化,以及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保证了时间的线性,使所有的编码(code)均可同时到达前端。其等量法是通过测量用户与前端的频响,和对一个发射机预置码进行调整,以及通过倒置频道和正交维持,达到有效减小用户和前端间干扰、极大地提高网络传输容量的目的。

7.3.3网络可有多种功能;S-CDMA通过不同数据定位技术来支持常码率CBR(Constant bit rate)、变码率VBR(Varable bit rate)和待用码率ABB(Available bit rate),因此可以实现一网多功能。特别是在高速互联、多个数据流用于可视电话会议时,可用单个64kbit/s数据流来传输普通电话等等,而这些传输都可通过同一同轴电缆来实现。

S-CDMA可由前端设备控制宽带使用分配,其分配的比例可按用户需求设定。这项技术在把一定带宽分配给特定用户后,对其余的带宽还可以进行动态灵活地分配,因此可以使CATV台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种类、不同价位的服务。

S-CDMA是非基于传输内容的系统,可以为HFC网络提供14.7Mbit/s码率上行智能数据传输的方式,以及可以用于ABR、CBR和VBR等多种方式的传输。8.自愈环网

自愈环网是能在网络中出现意外故障时自动保护信息倒换并恢复业务的网络。目前,自愈环有如下2种结构和4种倒换方式:

在通道倒换中,业务信息的保护是以每个通道为基础的,根据环内每个通道信号质量的优劣来确定是否倒换。它使用专用保护,如图1所示。

8.1 2纤单向通道倒换环方式

2纤单向通道倒换环如图2所示:光纤S与光纤P分别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传输相同的信号,每个节点均从两方向接收到相同的信号并选择两个方向来的信号中最好的一个。每根光纤在环上信号的传输方式是单向的,从A节点发送的信号沿业务光纤S按顺时针方向传输,从C节点向A节点发送的信号继续沿S光纤按顺时针方向传输;同时,发送侧送出的信号也送给保护光纤P,形成一个从A发向C的备份信号,沿P光纤按逆时针方向从A传到C,P光纤上从C向A发送的备份信号继续沿P光纤按逆时针方向从C传到A。当B节点至C节点间光纤同时被切断时,在C节点,由于从A经S光纤按顺时针方向送来的信号已丢失,故接收端的倒换开关将由收S光纤转向收P光纤,倒换为接收从A节点经P光纤按逆时针方向送来的信号,而C发向A的信息仍经S光纤按顺时针方向传送。因此尽管B节点与C节点的通路失效,但信号仍然正常地流过节点。

8.2复用段倒换

倒换是以每一对节点间的复用段信号质量为基础的,当复用段有故障时,在故障范围内整个线路倒换到保护回路。复用段保护与通道保护不同,它使用的是共享保护,正常情况下保护通道是空闲的,保护通道由每对节点共享。双向环路倒换与单向环路倒换的重要区别是两节点之间的通信信息直接在两个节点之间双向传输,而没有从沿另一方向环绕环路传输,只有当节点之间发生意外中断后,相邻中断点的节点信息才从另一方向环绕环路传输。下面以我局在SDH主干光纤环网与SPDH接入网光纤环网中使用的2纤双向复用段倒换光纤环网为例,说明双向复用段倒换方式。

如图3所示,环网中每个传输方向用一条光纤,并且在每条光纤上将一半容量分配给业务通路S,另一半容量分配给保护通路P。因此,可将2纤双向复用段倒换光纤环网看作与实际4纤环结构相当的逻辑4纤环。正常情况下,从A节点进环以C节点为目的地的业务信号沿S1/P2光纤按顺时针方向传输,而从C节点进环以A节点为目的地的业务信号则沿S2/P1光纤按逆时针方向传输。P

1、P2通路是空闲的。当B、C节点间出现光纤、接收机、发送机、接点等断路时,B、C节点的倒换开关自动将B节点、C节点内的S1/P

2、S2/P1两根光纤沟通,A节点传输至C节点的信号从S1业务通路自动倒换至P2保护通路,从反方向将信号传输至C节点,同样:C节点至A节点的传输信息从S2业务通路自动倒换至P1保护通路,从反方向将信号传输至A节点。

在这种自愈环网中,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光纤环网中的带宽分配。如在接入网中使用的OMUX-400,它的最大传输容量为64个E1(2.048Mb/s),复用成4个E3(34Mb/s)三次群信号在光纤中传输,OMUX-400构成自愈环网后,它的光路传输一半带宽,即其中的2条E3数据流闲置,从旁路方式连接每一端节点,用作备份环路,另外2条E3数据流作为工作环路,用于沿途上、下线传输信号。当在某通路处发生故障时,信号通过备用环路迂回传输,达到保护信号的目的。9.有源光接入应用问题分析

9.1有源光接入设备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前应用的有源光纤接入设备,实现了光纤到路边或到单位,用光纤替代了部分电缆,开通了大量的窄带数据业务,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综合业务的需求,为接入网宽带化打下基础,但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9.1.1有源光节点收容500~1000户的普通电话用户,将光节点建成了变相的交换机模块局,光节点以下普遍应用了较长的音频电缆,这些电缆难以适应宽带业务。

9.1.2由于广电和电信两部门利益关系,有线电视及视频业务无法传送。

9.2 TTN+LAN方式

采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开展多媒体业务的分析为适应住宅小区宽带信息化小区建设,在光纤到楼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局域网接人用户的方式(FTTB+LAN),利用光纤+5类线以太网交换技术,实现“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家庭”,该宽带建设方案主要解决用户拔号上网速度太低的问题,可提供IP技术形成的多媒体业务,这种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

9.2.1现有小区和楼道内重新增设安装一套线路,两套电信线路并存,并要同时维护,以至一个楼道内形成四套线络(电源、电视、电话双绞线、5类线)。

9.2.2500户小区需设小型机房,并应能适应尤人值守,环境要求高,一个城市若设置数百个这样的机房和设备,其综合造价较大,运行维护复杂,且成本高,需要保证安全性、可靠性,不符合目前“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

9.2.3FTTN+LAN适应了IP高速投入,却不适应全业务信息网络,不兼容现有传统电信业务,全业务网络需要解决:电信语音业务,机关、企业等小总机专线,虚拟网,数据业务(ISDN、DDN、IP、电子商务、无线寻呼等),实时交互式视频图像业务,模拟、数字广播电视业务。

9.2.4目前我国的电信业务仍是以电话业务为主,互联网业务尚在发展中。由于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和文化素质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10~20年)有待提高,电脑本身操作的复杂性已将大多数用户挡在了门外,IP的应用局限在一定人群范围。在未来的信息时代中,大多数人们将通过非PC设备进入各种业务信息源。用IP技术综合替代现有电信传输手段,在一段时间内(至少在5~10年内)尚不可能,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地区这段替代过程可能更长,若推向市场的设备不能适应操作者、使用者,将不能赢得市场。

9.2.5局域网设置在机关、企业、办公楼,可以利用这些部门的综合布线,除了对外交互数据外,大量的数据为本单位内部交换。而局域网设在住宅小区内,除了小区内的安保监控业务外,大量的交换业务需要在城域范围内交换,若将以太网交换机设置在局外,资源共享利用度不高。

9.2.6IP网同样面临不断升级、改造的问题,现在的IP技术已经不是传统的IP技术。当前网络的时延、IP电话语音质量的不稳定。不同厂商之间的IP电话网关之间的互连、IP网络的服务质量等因素影响业务发展。

9.2.7以太网交换机,100 Mbit/s到小区、100Mbit/s到楼、10Mbit/s到户,长期看其带宽仍不足,若国内外电信市场放开,国家允许竞争单位互相进入对方业务,10 Mit/s的带宽并不能解决多频道数字电视的传递,传输和交换设备均要改建。

9.3 ADSL推广应用

ADSL推广应用面临如下问题:

9.3.1经济性不好。目前 ADSL每线造价大于6000元,此造价与新建无源光纤点对多点复用相比已无优势可言。

9.3.2实用线路质量难以适应ADSL的高技术标准。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及以下地区更为突出,无法保证ADSL 8Mbi/ts的速率,若采用ITUT标准的 G.lite经济性ADSL,最高速率1.5 Mbit/s,这种速率对传递MPEG-Ⅱ标准的视频点播图像,带宽又显不足,更不能传送多频道有线电视。上海某地用ADSL传递的VOD图像,其画面如向油画,其质量不及VCD,在今天DVD和高清晰度电视开始应用的时代,此传输质量毫无竞争能力。

9.3.4ADSL的驱动功率较大(DMT技术高达1w),大驱动功率射频数据流使电缆线对间的申扰加大,这可能对其它低频通信设备造成干扰(据称仅有10%的线路可用)。普通电话的48V馈电,高达近90 V的铃流信号,用户摘机、挂机的脉冲,这些信号的谐波等噪音,普通市话线路存在的不平衡。反射。串育等(这不同于没有经过接续的出厂电缆),这一系列技术问题都将给 ADSL推广造成困难。ADSL宣称的8Mbit/s传输速率在恶劣的噪声干扰下只有“自适应”降低速率和距离,希望ADSL供应商能提供这种“自适应”的环境和结果,以免误导运营商。

10.无源光接入应用问题分析

接入网发展最有前途的方案是采用无源光网络(PON),目前应用的传统无源光网络主要支持2Mbit/s(E1)以下速率的业务,适应于电话和窄带ISDN,当采用2波长波分复用单纤传送,也可以传送有线电视和视频点播,目前窄带的PON尚存以下缺点:

10.1每个用户的带宽受到限制

10.1.1广播式信号多路复用测量要求较高。

10.1.2造价还略高。

10.1.3 PON技术尚在发展之中,相关技术标准不断颁布(1996年ITU-T颁布了有关采用时分复用多址接入G.982协议,我国原邮电部1997年颁布了“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内部技术标准,1998年ITU-T颁布了有关ATM-PON的G.983协议人)。ATM与IP之间相融合技术尚在发展中,全面采用ATM-PON尚得不到一致意见。

10.2无源光网络技术

10.2.1无源光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极高带宽(目前可为用户提供155Mbits下载数据流),最大限度地降低光纤环路费用,这是当前任何传输线路均不可比的优势。目前,光纤、光缆行业发展迅速,光纤的造价越来越低。而且,无源光网络传送带宽远远大于目前的需求,可适应密集波分复用。全光网络等新技术,前景无量。将光纤敷设到大楼,线路中途没有复杂的传输设备,技术上简单,维护方便,这种方式比在各小区设置有源光端机或局域网计算机,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0.2.2 ATM与IP的争论目前已趋于融合,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技术已成为业界的共识。MPLS不但支持多种网络层技术,而且是一种与链路层无关的技术,它可支持X.25、帧中继、ATM、SDH、DWDM等传输方式。可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传输技术统一在同一个MPLS平台上,MPLS能够以无连接方式或显式路由的方式提供面向连接的业务,能够提供有效的服务质量保证(QoS)。MPLS最大优势在于:以软件为主,可运行在各种不同的网络上。目前,江苏省已建设了相当规模的ATM交换节点。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升级来提供MPLS功能,在接人网建设中采用ATM-poN进而将MPLS技术延伸至接入网以至用户终端,以便更好地传递综合信息,这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演变。

10.3.楼内进户线 光纤到大楼后光网络单元(ONU)设置在楼道内,至用户住宅内的引入线距离一般不超过100m,这段引入线可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电话、IP、VOD、有线电视)直接布放五类线和同轴电缆或两类线缆合并的多媒体线。这种星型状态下的同轴电缆已不同于HFC网络传输模式的树状结构,已没有所谓的噪声积累,其造价远远低于单端 ADSL大于2000元)和 HFC网络中电缆调制解调器的造价,传送带宽远远大于这些调制解调器。采用五类线+同轴线从ONU引人住户内,省略了用户端的调制解调终端,有利降低用户操作的难度,减少障碍、便于维护,适应信息家电时代的到来。技术更新时,可重点改换ONU的电路板,不必再去更新用户端的终端,随着技术的进步,普通光纤和塑料光纤的引人,此段线将逐步更新。现阶段的过多投入是徒劳的。因此,在现有市话电缆上利用ADSL数字传输技术传送宽带业务应慎重。ADSL仅能应用在那些光纤接入网尚未形成,电缆传输质量较好,宽带业务需求不大的少量分散和急需的用户,若大量推广应用昂贵的过渡措施,将失掉建设带宽极大的光纤网路的机遇,形成新的包袱,造成投资浪费。11.接入网网络管理的实现

为了解决网管标准的统一问题,ITU制定了TMN标准体系,该体系提出了电信网管的技术模型和具体的运行模型,使得面向不同厂商的设备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成为了可能。TMN的分层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事务管理层。在五层管理系统中,电信设备开发商更关心前三层的管理活动,其中网元和网元管理与硬件设备紧密相关,所以必须由电信设备厂商完成,网络管理一般也需要电信设备厂商提供,但是因为当前制定了标准接口,所以也可以由非设备商来开发,例如有的网络管理软件就是由电信运行商自行开发的。后两层的事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因为关系到电信运行商的服务形象和水平,所以电信运行商更为关心。

综合当前接入网的开发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1.1 Q3接口技术

Q3接口是TMN实体之间最重要的界面之一,在TMN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Q3接口成为衡量一种设备的网管是否与TMN兼容的关键。在电信总局颁布的《用户接入网管理功能及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接入网网管必须具备Q3接口,正因为如此,各大电信设备厂家纷纷推出了具有Q3接口的接入网设备。Q3接口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11.1.1直接由设备提供,即所谓嵌入式Q3接口;

11.1.2由设备管理终端计算机(网管服务器)提供,即所谓MD(Mediation Device)方式。

11.2二级网管系统 目前接入网的网管系统可以实现在地区一级对县市一级的一对一管理能力,即地区局的网管中心仅能监控管理一个县局的接入网设备,一个Console 仅对应一个Server,不能管理其他县局的接入网设备,也不能满足发展的网络管理系统需求。

本地网管并不具有全网管理的能力,而二级网管的目的就是将全网GA Server(最多100个)集中在一个网管终端中进行管理。

二级网管终端与二级网管代理GA Server Agent之间的通信接口为WAN,传输方式为DDN或E1,速率为64kbit/s~2Mbit/s。网络层的协议采用IP协议,传输层的协议采用UDP。采用UDP的原因是维护大量的TCP连接会耗费大量的系统资源,严重时会导致系统崩溃。由于告警消息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网络上可能会出现告警风暴,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流量控制技术。GA Server的告警并不直接向“二级网管终端”上报,而是使用类似于令牌环网中的“令牌”方式,只有拥有令牌的GA Server才能告警。

这种方案也可以完成Q3接口规定的所有功能,但是由于它所用的全是厂家的私有协议,没有通用性,只能管理自己的设备,不能真正地实现统一网络管理,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

11.3 CORBA接口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对象管理集团)为了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中软件系统互联问题而定义的一种分布式处理体系结构。CORBA翻译成中文可以称为“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顾名思义,它可以为各种对象的请求提供一种代理机制,从而融合不同形式的对象以及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对网络上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CORBA继承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分布式计算的特性,并支持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CORBA中,客户机和服务器是分离的,它们之间甚至无需知道对方的存在。一个客户机可以访问多个服务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固定关系。

CORBA模式在TMN网络管理层中,由于采用了的CORBA架构,客户端不必知道设备实现者的位置,它只要调用设备管理器实现的管理方法就可以完成用户的操作。

当前CORBA的开发平台(如INOA公司的Orbix产品)提供了完善的底层服务,网管开发者只要实现与设备相关的管理就可以完成开发任务。

虽然TMN采用了基于OSI系统管理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但对于如何构造管理系统以及管理者之间如何实现互操作,TMN并未深入研究。而CORBA目前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面向对象的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开放网络环境下业务的快速构造和资源及业务的有效管理。实现综合网管不仅需要像TMN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结构标准,还需要实现这种体系结构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目前的TMN网管平台缺乏特定的TMN管理组件和支持分布式应用的基础构件,而这些正是采用面向对象和软件重用技术构造大规模网络和业务管理应用的关键。因此,以CORBA的ORB(对象请求代理)为核心,结合目前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和网络及业务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可以构造一个更加分布化、重用性强、可靠性高、可伸缩性好并且适用于整个TMN分层体系结构的新一代分布式TMN网管平台。在基于CMA的分布式TMN网管平台中,ORB核心以外的其他组件都以构件块的方式存在,所有的构件以一致的方式对外接口,采用IDL语言描述其提供的服务。

11.4 Web模型

Web或WWW技术正为网管方式的革新提供一种新思路。Web是分布、动态、多平台的交互式超文本信息系统技术,XML技术称为第二代Web技术;跨平台的JAVA编程在Web应用和XML解析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JAVA或者CORBA与JAVA结合的对象Web技术,能够实现跨平台的Web数据库访问;Web技术的平台无关性能够解决多平台结构所产生的互操作问题。将Web技术引入到网管中,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能够用Web浏览器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接入到管理系统,监视、配置并管理他们的网络。

整个Web系统大致可以按完成的功能分为三个层次:终端(用户操作层)、设备/网络管理层、设备层(网元),后两个层次大致完成了TMN中的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的功能。

设备/网络管理层是核心层,该层分为两个部分,即负责设备管理的设备管理器和负责协调和集中管理的集中控制器。设备管理器是各种设备的管理系统,完成TMN中的网元管理和网络管理,它们通过各自的管理接口可以是计算机网络常用的SNMP管理方式、CORBA方式,也可以是基于CMIP协议的Q3接口或者直接嵌入在系统/设备内,可管理一个网元或者多个网元(NE)构成的网络。集中控制器集成了各个设备管理器的管理功能,用户可以使用集中控制器执行各种管理操作。集中控制器的这种能力可以保障对于整个网络的集中操作和综合管理。集中控制器还负责整个管理系统的内部管理,包括Web接入操作管理、用户管理、网络安全监视、设备定向等功能。

集中控制器与设备管理器的信息交互采用XML定义的数据公共接口,无论是管理功能和管理操作均以XML定义。集中控制器通过内联网(Intranet)连接各个设备管理器,与设备管理器共同构成完整的接入网综合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器一方面向集中控制器提供要求的管理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其Web服务器提供独有的设备管理功能。这种能力使得网络的管理与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同步,解决了旧的管理模式下需要等待管理信息模型的标准化后才能进行集中管理的缺陷,可以大大缩短开发的时间。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人们对于Internet的认知,Web模型的网管系统将是未来的网管技术的主流。

6.某学校网络规划与设计 篇六

“>某铁路机械学校精神文明创建三年规划(2006年~2008年)2007-12-16 23:13:1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某铁路机械学校精神文明创建三年规划(2006年~2008年)某铁路机械学校精神文明创建三年规划(2006年~2008年)(2)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学校内涵建设的中心和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为主线,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低重心地展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某市文明单位评估指标,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际,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努力实现党的建设、思想道德、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风校风、校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校园文化、校容校貌、治安保卫、后勤保障等十个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形成我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在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各项指标上一个台阶,为把我校建成全国示

范性职业学校,实现市级文明单位的目标而努力。

二、主要任务

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精神文明建设,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把握、形成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格局新机制,增强投资力度,夯实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统筹规划新校区的校容、校貌、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格调,完善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要抓住重点,形成特色;抓住载体,全体参与;抓出成效,提高效益。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着力加强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坚持不懈地营造良好校风、校貌、精神风貌,为实现学校三年争飞跃的发展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重点工作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是:

(一)健全创建工作体制

要健全校级领导体制,党政齐抓共管、责任到人。

1、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组。学校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党总支书记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负责领导全校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2、校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校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简称文明办)由党委分管副书记兼任主任,党办主任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学校各部门相关同志组成。校文明办是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

3、各条线责任制。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根据某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规定主要方面,按条线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分管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全面负责,根据学校精神文明委员会的要求制定出实施细则,并通过检查、评比、交流等有效措施,推进文明建设。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组织精神文明创建的情况列入该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考核内容。

(二)健全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运行机制

1、整体推进机制。文明创建工作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活动,要广泛宣传,形成人人参与意识,形成爱校荣校,建校兴校的意识氛围。学生的德育考评、教职员工的考核都要与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挂钩。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几乎含盖全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为整个学校的系统工程,因此要从整体形象、整体水平、整体效应的高度上,突出文明创建整体性推进。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2、目标责任机制。文明创建重在落实,落实重在责任。校文明委将某市文明单位评估的指标进行分解,每一项都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强调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项指标的责任人都要根据本规划制定实施的目标和措施,各负其责,落到实处。

3、检查评比机制。落实责任制包括对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的检查评比机制。文明办定期组织对学校各部门的文明创建状况进行明查暗访和对口交流,促进文明建设的长效管理。校内检查作为制度确立,定期进行。

4、考核奖惩机制。文明创建考核是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方面工作。考核的基本项目以某市文明创建评估指标体系为基准。校文明委每年对各学校各部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年度评比。学校对获得校级文明称号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

5、榜样示范机制。坚持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开展文明科室(教研室、实验室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评选文明集体和文明个人,文明

集体、文明个人作为评校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对在全校创建工作中涌现出具有示范作用和影响的人和事,将授予有关荣

7.IMS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探讨 篇七

1 IMS及其特点

目前, 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 全业务运营成为中国各大运营商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而全业务运营必然要求在网络和业务层面全面实现固定移动融合。从网络发展的趋势看, 固定移动融合 (FMC) 是网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FMC首先是业务层的融合, 但FMC的最终演进方向必然是网络层的融合。而IMS为NGN指明了融合的方向。

业务驱动是网络演进的前提, 技术驱动是网络演进的保证。IMS作为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 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IMS是一个在PS域上的多媒体控制/呼叫控制平台, 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多媒体业务, 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 具有分布式特点、接入无关的特性和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IMS对于运营商具有很多优势。它使运营商能更好地控制服务层, 同时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组件, 使之可以更快集成和部署IP多媒体业务。对于用户来说, IMS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体验, 而与用户的接入方式无关。目前, IMS被公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 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全面网络融合的必然选择, 是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就软交换与IMS的关系来说, 软交换应该侧重提供PSTN相关业务及简单的SIP业务, 而IMS侧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是初级阶段, IMS为目标架构, 以重叠网方式引入, 以互通方式长期共存。目前IMS在运营商网络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即便如此, IMS并不是现有网络的颠覆与变革, 而是在软交换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

2 IMS系统规划设计要点

2.1 规划范围

1) 业务需求预测:IMS提供业务预测、IMS用户规模预测、业务模型预测。

2) 组网原则:参照国标规范和运营商规范, 明确组网模式。

3) 网元容量配置及容量门限:确定网元的容灾机制, 并根据网元的扩容门限, 计算网元的数量。

4) 网络组织及路由计划:IMS网络采用分省部署、省际互联的方式, 媒体采用单级扁平化组网, 码号解析采用两级结构组网。

5) 与现网互通方案:MGCF与现网软交换之间采用SIP-I信令互通。

6) IMS网元、BAC设置及建设规模:确定各网元的建设规模;考虑安全性, 设备配置为地理容灾模式。

7) 业务网络建设规模及方案。

8) 接口带宽测算。

9) 网管、计费、业务开通接口, 时间、时钟同步方案。

10) 编号计划。

11) 对相关系统的需求。

2.2 IMS网络定位及演进思路

中国电信核心网目前存在固网TDM交换、固网软交换、移动TDM交换和移动软交换4张网络。利用3~5年时间, 将现有的4张网络逐步整合成“1+1” (软交换+IMS) 的简洁网络结构。

软交换定位于PSTN网络的改造, 提供窄带域话音业务 (含增值) ;IMS定位于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 FMC业务, 以及Presence、IM、群组和列表管理、PoC等基于SIP的基础业务能力及其应用。IMS网络重点满足光进铜退FTTX语音接入需求。

引入IMS后, 首先做好网络层面的融合, IMS叠加在现有软交换网络之上, 同时覆盖移动SIP用户和固网SIP用户, 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在SIP域的融合。软交换与IMS将长期并存, 两者互通;其次在业务层面实现固定和移动业务系统的融合, 以及终端的融合等。

2.3 IMS组网原则

1) IMS网络采用分省部署IMS核心网络、省际互联的方式, 组网采用单级结构, 信令和媒体都采用扁平化组网。全国业务AS统一部署, 各省部署省内AS。

2) ENUM/DNS服务器网络采用两级结构组网包括省级ENUM/DNS服务器和集团级的根ENUM/DNS服务器两级。

3) 业务平台AS及其业务MRFP以省为单位集中部署。

目前有两种主流的组网方式:双平面和大区制, 双平面组网在网络架构、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大区制。考虑到IMS各厂家对双平面方式组网的成熟度尚需继续验证, 同时从工程调测和运行维护角度考虑, 大区制方式优于双平面方式。因此建议省内初期采用大区制, 后期逐步向双平面方式过渡。

2.4 IMS网元设置及备份策略

1) HSS、ENUM/DNS按用户数1.5倍配置设备主用容量, 其他网元按1.25倍配置设备主用容量, 备份容量根据各网元备份方式确定。要求能够平滑过渡到准Pool方式。

2) 网元的套数需根据扩容门限确定。

3) 容灾方式定义

1+1主备:平常时只有主用设备在处理业务, 备用在容灾时才接管。

1+1互备:平常时主备用设备负荷分担处理业务, 容灾时备用侧全部接管。

负荷分担:N套设备间进行话务均衡, 不需要数据的同步, 就能完成业务接管。当1套设备故障时, N-1套设备能承担管辖范围内的全网业务。

POOL:N个设备组成一个池, 池内设备提供负荷分担服务, 网元之间通过数据同步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当有一个设备瘫痪, 其余N-1个可以根据容灾数据进行快速接管, 不需要等待用户的重注册。

准POOL:N个设备组成一个池, 池内设备提供负荷分担服务, 网元之间通过非数据同步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当有一个设备瘫痪, 其余N-1个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获取共享数据进行快速接管, 不需要等待用户的重注册。

根据安全需要, S-CSCF、HSS/SLF、ENUM/DNS、MMTel采用1+1互备;互通网关采用双归属;BAC单台设备按单板卡配置, 同一局每局点双机热备, 不同局点负荷分担。

2.5 IMS网络组织方案

IMS核心设备集中在省会部署, 两个局址设置, 负责覆盖本省IMS用户, ENUM/DNS采用省内一级架构。BAC媒体设备放置在分公司。

采用有QoS保证的IP网作为网管、信令、媒体的承载网。

IMS内部采用SIP信令互通。MGCF与现网软交换之间采用SIP-I信令互通。IMS引入之后将要形成四张核心层网络系统网状全IP互通的目标。核心层IP互通示意如图1所示。

3 对相关系统的需求

3.1 对IP网络的需求

3.1.1 IP承载网相关要求

IMS承载网必须提供QoS保证;IMS承载网逻辑独立, 与普通数据网络分离;IMS业务服务器不能遭受任何恶意攻击。

中国电信IMS系统控制层和业务层网元通过CN2 进行承载, 采用私网地址+VPN 隔离方式, 其信令和媒体VPN、管理VPN、ITVPN分别与移动软交换VPN、移动软交换网管VPN和ITVPN共用。

3.1.2 DHCP服务器

IMS 终端主要通过DHCP方式获取IP地址。由全省BRAS兼做IMS不可信终端的DHCP服务器, 可以节省投资、地址分配路由最短。

3.1.3 DNS服务器

IMS终端通过域名解析的方式获取BAC地址以实现到BAC的就近接入, 即由IMS终端管理平台或ITMS平台下发BAC域名给固定终端, 由DNS服务器解析后向终端返回BAC地址。终端接入到BAC有以下三种方式用到DNS:

1) 互联网接入的IMS 软硬终端使用公网DNS解析BAC域名。

2) CTWAP 接入的IMS 软硬终端使用C网分组域已经部署的DNS解析BAC 域名。

3) 固定接入非可信终端配置BAC的域名, 终端向DNS 发起域名解析请求, 终端通过DNS返回的域名解析地址实现与BAC 的通信。需要以省为单位在191 VPN中部署专用的BAC域名解析DNS 服务器。

3.2 对信令监测系统的需求

IMS内部及对外的信令需要纳入到信令监测系统, 监测范围包括IMS P/C/S-CSCF与各网元之间、与AS之间的信令, SSF、MGCF与现网互通信令、AGCF相关的信令、与HSS相关的信令等。

信令监测从每个核心机房的信令汇聚交换机上监测上做GE端口镜像, 经安全网络传送到信令监测系统。

3.3 对计费系统的需求

应支持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能力;支持基于会话、内容和媒体流量进行计费, 支持同一会话内不同媒体成分计费信息的关联;支持传输层基于传输的计费和会话控制层基于会话的计费的关联。

计费网关与计费中心的采集设备之间应支持TCP/IP协议, 其物理接口支持100BaseT接口;应用层应支持FTP/MIS/FTAM/RADIUS等传送协议。

话单采集:IMS采集的话单类型包括AS、P-CSCF、MGCF、S-CSCF网元话单。

1) 离线计费:IMS的P-CSCF (漫游话单) 、MGCF (IMS网络和CS网络的互联互通话单) 、S-CSCF (紧急呼叫话单, 以及业务关联话单) 、AS话单统一由CCF提供给计费系统, 计费网关服务器CCF与计费系统新建接口, 接口采用FTP/FTAM协议。话单采用ASN.1格式。

2) 在线计费:在线计费系统 (OCS) 收集IMS网元S-CSCF (IMS-GWF) 、SIP AS的在线计费信息。

3) 漫游/游牧计费:IMS只考虑省际漫游/游牧, 暂不考虑省内情况。

初期采用离线计费模式, 由计费网关CCF收集AS、P-CSCF、MGCF、S-CSCF网元计费信息, 合成标准格式的话单, 通过DCN网络传送给计费系统。

3.4 业务开通等系统的接口方案

IMS与网络激活系统新建接口实现对IMS系统网元的接入, 并实现与BSS系统中服务开通系统、CRM系统等的交互, 实现 IMS用户的开销户、业务开通或变更等。IMS网管服务器直接与网络激活系统新建接口用于网关数据的下发, 可采用主流的北向SOAP接口、Webservice接口。

省CRM系统支持IMS业务省内用户的受理开通、订购、变更、注销等功能。CRM系统需要根据IMS的需求进行改造, 在受理开通界面用户业务信息中增加相关用户基本信息字段, 省CRM 系统应能将IMS 业务客户信息、账务信息等通过自动接口同步到本省计费账务系统、服务开通系统。

省服务开通系统应支持IMS 用户的业务订购以及变更, 向对应的AS 以及HSS传递所需的业务订购信息。应支持向IMS 网元 (ENUM、HSS、SLF) 、网管系统、HLR、AAA 传递IMS 用户的停复机信息, 应能根据用户已订购的业务, 向对应的AS 传递停复机信息。

省服务开通系统应保证从省CRM收到的工单拆分出的发放命令按照正确顺序, 有序的串行发送给各个所需网元。只有所有涉及网元都返回子命令执行成功时, 服务开通系统才能反馈命令执行成功给省CRM 系统。

4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 在IMS网络规划设计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研究相关规范、标准。

2) 确定规划、设计范围, 在此范围内开展工作。

3) 要对IMS与软交换、IMS与FMC的关系定位区分清楚, 明确定位后才能把握好核心网的发展演进目标, 合理预测业务发展需求, 确定好各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规模。

4) 网络IP化演进是目标, 至始至终贯穿在规划设计中, 积极准备好异厂家核心设备的IP互通测试, 尽量避免初期采用TDM互通过渡方案而带来的二次改造工作量。

5) IMS系统的运营离不开周边相关系统的支撑, 在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对周边系统的需求, 进行全面端到端流程设计, 提前规划、周密准备, 提升支撑开发和上线速度。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网络规划、设计的实际经验, 以甘肃电信IMS系统工程设计实践为基础, 对IMS网络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以及在IMS核心网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IMS,规划,IP化,融合

参考文献

[1]林朝辉, 刘清亮.IMS网络规划流程及方法的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 201117 (3) :14-17.

8.某学校网络规划与设计 篇八

关键词: 反射镜; 柔性支撑; 人工神经网络;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H 703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2.06.010

引言

反射镜作为空间相机的关键部件,其支撑技术是空间相机工程应用的关键。为保证成像质量,必须对反射镜面型精度及其动态特性特别是一阶频率都有较高要求[1]。支撑结构设计问题一般具有不可重复的高度非线性特点,变量很多而且关系复杂,很难用确切的数学、力学模型来描述。一般工程中都需要依靠有限元分析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但是结构选型和设计的重复性工作,需要大量结构分析的计算量,仅靠输入参数进行有限元计算来得到最优结构的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这个问题方面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神经网络对输入节点没有限制,它适合解决结构工程中诸多影响因素的问题,神经元中的激活函数本身可以选用非线性函数,它能处理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因此神经网络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高度非线性逼近能力来对空间反射镜支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构造一个网络虚拟函数对结构参数与结构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模拟,通过有导师的学习方法不断优化虚拟函数,最终找到一个从结构参数到结构响应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再从此非线性映射结果中找出使输出结果最优的输入解。

1反射镜支撑结构设计

优化的反射镜尺寸为210 mm,厚度20 mm。反射镜轻量化后的结构见图1(文中沿用此坐标系)。

基于反射镜挠性安装的原理,文中采用背部周边挠性支撑方式,定位原理如图2所示。三个只提供径向柔性的结构按等边三角形组合作用形成对反射镜的支撑,每个单独的柔性结构在轴向是刚性的[2],这样组合限制了反射镜的轴向(z向)平移和在镜面平面内的两向转动(绕x、y轴),每个单独的柔性结构在切向是刚性的,这样组合限制了反射镜沿x、y轴的平移和绕镜面法向z轴的转动。

为符合上面的定位原理,综合考虑几何尺寸、工艺性能和重量等要求,设计的柔性支撑结构如图3所示。为使柔性结构在轴向提供足够的刚度并避免反射镜沿其法线方向平移,柔性结构在轴向要有一定的高度。这样即使由于温度变化引起了反射镜的径向伸缩运动,也不会在反射镜内产生应力[3]。为了充分适应反射镜的温度变形,应谨慎选取柔性结构的径向厚度和切向的长度,从而既使反射镜面形达标,又能保证反射镜组件的动态刚度特性。

该柔性支撑结构主要提供径向柔性和切向刚性、轴向刚性,如图4所示。

上一篇:2015寒假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发言稿下一篇:××年房地产公司年终工作总结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