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理论

2024-07-09

混合式学习理论(共9篇)

1.混合式学习理论 篇一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确定方法探讨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直接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从而间接决定了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对沥青混和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不同确定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种更加接近于实际状态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试验对比验证.

作 者:张涓 彭伟 谢畅 ZHANG Juan PENG Wei XIE Chang  作者单位:张涓,ZHANG Juan(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湘潭,411104)

彭伟,谢畅,PENG Wei,XIE Chang(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361009)

刊 名: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9(3) 分类号:U416.2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   集料有效相对密度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回归方程  

2.混合式学习理论 篇二

现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受到重视, 由于高考压力学校经常缺课, 使得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形同摆设。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知识点多, 课时量少。由于不受学校重视, 信息技术课程任然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 老师一步一步讲授操作过程, 学生重复练习老师所讲的步骤, 这种单一的讲授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 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能力。缺少启发式、探索式和协作式等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现在不同的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不同, 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集体统一授课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求中学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改变枯燥的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而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

1 混合学习模式的优点

何克抗教授认为, 混合学习是在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育思想下开展的一种教学策略。黎加厚教授也曾指出, 关于混合学习的学习和研究, 主要是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所谓混合学习模式就是把传统教学方法优势与现代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优势相结合, 网络学习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混合, 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 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之间协作学习方式的结合, 通过不同学习方式与不同教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来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2 混合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学生的学习场所包括教室和网络, 混合学习就要求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学生侧重点不同。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讲解, 也就是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就是教师可以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知识的有效讲解, 短时间内教学效率较高, 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搭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点的讲解, 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在需要实际操作时候, 老师要进行必要示范, 示范的过程只需大致的粗略演示, 将一些易错点着重强调, 而不是从头到尾演示一番再让学生模仿操作。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过程是怎么操作之后, 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步骤。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的框架, 框架搭建完成之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来进行内容的填充, 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也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保证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了解了知识体系, 并且自己完成了内容填充之后,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知识点的补充, 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应得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迁移。课后教师要将自己上课时所用到的教案或电子课件、辅助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自行下载观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的补充, 同时也方便以后复习时候用。

教师在讲授完章节知识后要进行上机课, 这时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拿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包括课堂上的知识与相关的课外知识, 除了学生之间自主交流之外老师也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例如老师可将上机学生按4-5人划分为独立的学习小组, 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全部参与来完成这一任务, 同时安排计算机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组长, 在任务完成之后进行组间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在不同小组之间巡视, 如发现学生遇到问题要及时给与解答, 帮助他们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若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疑问那么教师就需要进行全班答疑, 如只是个别问题那么进行个别辅导就可以了。

课堂上主要进行知识的教授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课后老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与相应的网络资源。教师需要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和较新的计算机技术动态, 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同时增加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这些资料属于在线资源, 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下时间来自行安排阅读学习。

老师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讨论群, 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探讨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以及现在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和一些非常实用的小软件, 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课题讨论, 例如围绕目前计算机或是电子产品的最新技术来阐述它以后的具体用途与发展趋势, 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要进行必要的总结, 总结内容包括学生的不同说法和观点及当时老师的评价, 整理之后保存到公共讨论区以方便学生随时下载阅读。学生还可以在线跟老师进行留言提问, 老师见到提问后要及时解答, 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来补充自己的回答。这种异步式的问答方式能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问题的答案, 使回答更全面具体, 也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思考。

3 学习效果的评价

进行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评价与反馈, 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考核任务让他们来完成, 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来完成任务, 之后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进行自我评价, 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此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肯定学生进步的方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提供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资料。在进行横向评价时老师设立统一的考试项目, 对全体学生进行考核。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班里的位置, 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树立自己的发展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混合式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了教师教的过程和又注重了学生学的过程,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不但能解决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知识点多、学时少、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等问题, 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终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混合式学习理论将传统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改变成了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 一切以学生整体发展为依据,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使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塑造了他们自主的, 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而这正是终生学习所需要的。S

摘要:本文针对现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相应教育教学方法, 以弥补教学不足, 从而增加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思路,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因材施教与个别化教学。

关键词:教学模式,混合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刘亚军.混合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教学与管理, 2011, 1.

[4]王芳.浅谈混合学习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 2010, 12.

3.混合式学习理论 篇三

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企业人才发展项目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培训领域的从业人员几乎都知道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大家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研讨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之前,有必要先对混合式学习的概念进行一些澄清。

通常,在我们谈到混合式学习的时候,常常认为这就是学习形式的混合,即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混合。其实混合式学习的要素远不止线上和线下这么简单。首先,线下学习可以供大家混合的学习形式非常多,除集中授课外,行动学习、轮岗、辅导、布置挑战任务等各种形式都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线上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e-Learning方面,社区、企业微博、移动学习等都可能成为混合式学习的重要元素。混合式学习除了有学习形式的混合外,也有不同学习目标的混合,比如有基于工作任务和能力提升的混合,也有基于行动学习解决问题和知识技能提升的混合。

现在比较公认的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定义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从这个定义出发,混合式学习包括所有可以用来改变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方式。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并且同步性差,人员层级及层次复杂多样,培训组织始终面对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市场中培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非常多样,企业选择培训的过程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给培训的组织增加了负担。伴随着企业人力资源成熟度的提升和网络技术的演进,越来越多的元素可以被组织用于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通过组织中项目管理和人才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实现各种元素的组合,从而更快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甚至提出了U-Learning的概念,也就是说通过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无论是混合式学习还是U-Learning,都是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环境资源,帮助组织快速高效地培养所需人才。

如今,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加速,学习活动也必须实用、易得、灵活,混合式学习方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仅可以让学员更快更好地提升岗位能力,也可以促进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要点

需求调查是设计项目的基础

项目需求调查是项目设计的基础,需求调查可以从组织需求、岗位人员现状、工作任务分析三大角度出发,具体可以采用高层访谈、问卷调查、岗位写实、焦点小组、BEI行为访谈以及专家建议等方式获取培训需求。项目需求调查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除以上所述需求调查外,还可以从素质模型和测评获得人员现状和需求差距,最终确定能力提升目标。

有效运用混合式学习的各种元素

要设计好的混合式学习项目,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学习形式和元素可以被设计到学习项目中去。当然,不同学习方式的特点会有所不同。根据笔者大量项目设计和实施经验,以下列出了集中学习和非集中学习可供选择的混合式学习元素供读者参考。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组织的变革,未来将会有更多学习方式供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者使用。

集中学习可以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非集中学习中可采用的发展方式(不局限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高层领导重视和学员上级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企业在竞争压力下,各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压力都非常大,这就不能确保管理人员对培训项目有足够重视。其实从资源投入来说,领导者参与是对培训投入产出最大的一种资源。我们需要让管理者知道,他所带领的团队能力决定其个人是否能够实现关键业务目标,并且他需要对自己团队的技能开发和绩效表现负责。明智的领导者会很自然地用工作培养员工。如果学员的上级领导具备有了良好的辅导下属能力,那么非集中时间的上级辅导将会大幅提升知识技能内化到学员的程度。

我们在项目设计时也可以考虑充分发挥领导的影响力。通过让领导者成为导师和教练可以不花或少花成本使组织学习力大幅提升。领导者在担当教练或者导师过程中,一旦发现学习机会,所有适宜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尽力用到,可以是电子化工具、研讨会、一对一辅导等。只有让管理层参与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将学习融入工作,促进业务发展。

在重大学习项目启动时,邀请公司高层来做启动动员,这样能够确保学员以及学员上级重视培训项目,促进学员在非集中学习时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项目管理能力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为保障项目成功,必须明确项目组成员,成员至少要包括发起人、项目经理、项目实施人员、部分重点学员上级、其他重要利益相关人。其中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关键人物,学习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点可以参考ASTD在2004年发布的培训发展人员胜任力模型。该模型指出学习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设计学习方案、实施培训、改善绩效、衡量与评估、促进组织变革、管理学习职能、教练、管理组织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人才管理等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另外,作为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建立能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立信任、影响他人、有效沟通等软性能力在项目管理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习评估确保学习成果可衡量

学习的评估和衡量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项目管理闭环管理的不可缺失的环节。常用的测评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员和组织的评估(如360度的前测和后测、Q12的前测和后测);学员对项目的评估(评估问卷、访谈、行为绩效改进调查);对学员知识技能点掌握的评估(网络考试,结业答辩)。

在过去20年里,ASTD对学习职能模块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发现绩效最好的学习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对学习的整体投入水平较高;学习和公司的业务战略之间有益的结合;使用明确的策略来衡量效用和效率;通过培训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证明学习的效用;学习形式范围广泛,包括正式学习,也包括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机会;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将非培训解决方案与培训解决方案结合,促进机制增值的绩效改进。

nlc202309011450

从以上研究结论来看,混合式学习项目应该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体现,最终衡量混合式培训是否有效的成果是能否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绩效提升。

混合式学习实践案例:运用PARR方式设计某国际化公司国家代表发展项目

国内某通信设备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业务发展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的国家代表是在本地区域的最高管理者,承担了本区域的战略业务规划、业务发展、运营等管理工作。在此培养项目中,培训设计人员首先通过需求调查确定国家代表的能力发展STROBE模型,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下模型确定了学习内容,如图3所示:

在内容架构确定以后,在所有内容学习中运用PARR方式设计具体学习实践活动。PARR(在岗实践活动)是一种将员工从离岗学习转为在岗学习的练用相结合(Work Enabled Learning)的学习模式。PARR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结构化任务说明,它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该项目中的PARR分为5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各有两个难易程度不同的PARR。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准备程度挑选完成每个主题中至少一个PARR。

1.每个PARR都有一份详细的任务说明文档。在开始PARR的四个步骤之前,认真阅读PARR任务说明书,理解将要采取的步骤。

2.完成一个任务所需时间(含实践活动、自我反思、分享回顾,但不包括准备阶段的在线学习)约为90~120分钟,视任务难易程度有所增减。请事先安排好工作。

3.在P(准备)阶段:学习与该主题相关的在线课程;参加计划中的课堂体验学习班并积极参与讨论。

4.如果感到某些步骤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可请同事一起进行预演。

5.在A(实践活动)阶段:按照任务步骤,在工作中实际完成任务。

6.在R(自我反思)阶段:积极思考,对照任务说明中的启发性问题,将自己行动上的可取与不足、心得体会、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应对措施等经验和教训记录在PARR系统中。

7.与直接主管约定进行分享回顾的时间、地点。

8.在R(分享回顾)阶段:积极与主管就行动与反思进行讨论互动;深入探究行动背后的原因;尽量运用创造性思维,考虑进一步行动计划。

该项目共覆盖学员140人,每批学员要经历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此项目的实施,该公司迅速提升了全球化扩张中区域高管能力不足问题,为未来几年国际化业务的拓展奠定了管理人才基础。

4.混合式学习答案 篇四

一、单选题

1、传统课堂环境可以转变为混合式学习环境。(10分)

A.正确 B.错误

2、下面选项中哪些是信息素养的技能要素?(10分)

A.有效、正确地利用计算机。B.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C.仅仅通过因特网搜索信息。D.从网络站点复制和粘贴信息。

3、混合式学习必须广泛地使用多种技术。(10分)

A.正确 B.错误

4、设计项目学习时,首先要考虑和确定的是?(10分)

A.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 B.您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C.自己怎样评价学生

D.怎样把项目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

5、下面哪个选项有效地示范了21世纪技能?(10分)

A.“积极倾听的定义是什么?”

B.“当其他组员发言时应当积极倾听。”

C.“我在聆听小组讨论时,总试图考虑那些我们一致同意的话题。”

D.“对组内成员的评价您是怎么思考的?”

6、确定项目学习期间追踪小组进度的最佳途径。(10分)

A.在整个项目进行中经常评价学生作业并打分。B.经常举行会议,班级报告和每日反思。

C.要求学生经常在班级里汇报展示他们的工作进度。

7、如何描述混合式学习?(10分)

A.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学到的内容与通过面授的方式学到的内容相呼应。

B.学生能适度地掌控时间、地点、途径或节奏。

C.学生在线学习一部分内容,另一部分内容则需要学生在校进行学习。

D.以上全部选项

8、项目时间线是用来进行下面哪个活动的?(10分)

A.详细设计项目学习。

B.勾勒出项目学习的主要阶段和主要活动。C.跟踪学生进度。

二、多选题

9、一位科学教师的课堂处于混合式学习连续统中“主要进行面试”的阶段,但她也定期加入一些在线资源。她想加入更多在线教学因素,将课堂扩展至课外,从而向混合式学习连续统的“均匀混合”阶段发展。她正在使用风筝教控空气动力学。(10分)

A.带着风筝到公园中进行实地考察,练习放风筝,并收集数据。回到学校,学生将手机的数据输入一个在家也能访问的合作学习文档中。

B.让学生根据他们发现的飞行规律制作风筝。他们可以轮流使用带有3-D模拟软件的电脑。

C.建立在线讨论区,让学生提出关于风筝设计的问题。D.让学生在线观看模拟风筝的视频。

10、以下哪一个是混合式学习的范例?(10分)

A.因为学校不提供面授的德语课,所以学生参加在线课程。他们在学校学习课程,进行小组合作,并与每周来两次的交换生进行交流,在家时他们使用软件来培养自己的语言技能。

B.一个幼儿园班级中有15台电脑,学生正在学习阅读。学生轮流使用电脑进行在线阅读练习,没有电脑用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人练习。课后,学生也可以进行在线阅读练习。

C.一个学生全家搬到欧洲,家里人决定让他参加在线高中完成学业。他通过在线的方式学习所有的课程。

5.如何进行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 篇五

2014年06月12日 ⁄ 超级学习团队 ⁄ 暂无评论

提问:混合式学习增加了很多自主学习的因素,那么我们的学习过程应该如何管理呢?

邰宏伟:这个问题其实讲到的是Motivation,动机,为什么一个人会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从传统的理论来看,其实是一个“大棒与胡萝卜”的故事。混合式学习在教室里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学习者很容易不专心,那么应该怎么管理?我自己的身上也碰到过类似经验,因此我设置了一个“大棒”,其实就是考核,是参与度。第二个“大棒”是考核他的技能,不管你学与不学,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环境之后,你的技能有没有提高?而且这个大棒不光是给学员的,更是针对企业高层领导的。

在IBM对高层评估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业绩,第二个方面是对他们营造氛围和文化的考核,第三个是对员工的技能与职业发展的考核,因此是这样,业绩只占三分之一,环境和领导力占三分之一,最后是员工的技能与职业发展又是三分之一。

胡萝卜是什么呢?要使用混合式学习必须有一个环境。Online community也行,企业大学也行,但是最好的方法是把一个企业里面的学习做成Learning currency,也就是学习货币,可以是真的钱,也可以是对自身利益相关的东西。我在IBM时使用了一些政策,其中之一是如果一个员工业绩连续两年表现良好,技能不断提高,那么他每两年可以换一个岗位,而且可以提升职称。把学习最后的效果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混合学习才能成功。如果我们只考核上课的人次数,混合式学习几乎不能成功,因此必须加上学习以外的考核,用胡萝卜产生激励,同时营造学习的文化,产生长期效应,形成高效,创新的组织。

提问: 游戏化社区的成本会不会很高?另外,不知道适不适合国企? 邰宏伟:长征学院,用的是3D游戏的形式。外资公司接受新东西最多最快,学习方式也有互动;私企,接受快,花钱少,左右学习效果;而国企的员工互动的比较少,只是听,动手也少。关于国企适不适用这种方式,我的观点是,从长远发展看,国资委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国企以后要怎么变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要经历从垄断到竞争,这种趋势是必然的。从目前来看,最关键要看企业存在的是什么问题。因为是火箭所以必须是模拟化的,长征学院必须通过模拟的3D形式解决他们的需要。

在任何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学习目标,学习风格,还有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银行,金融业中几乎是不允许使用网络的,所以使用学习型社区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是分析学习环境,看技术到不到位。第二看学习学员的风格是不是适合3D形式,如果不适应的话,就不能使用。

提问: 混合式学习的设计方法如何? 邰宏伟:从广义来上,任何的学习设计的流程都是一样的。首先,必须做诊断,老板说要上什么课我们就盲目的去选课。那么到底怎样做诊断呢?我一般用十八问的方法。第一,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最终到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第三,要看怎么衡量效果。

六个层次是什么呢?第一,要看多少人参加。第二,学员需要什么样的反应,比如90后大量进入职场,他们大都是玩游戏长大的,而且要求快速效应,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电子族进入职场后,和我们60,70后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他需要的reaction是什么。是用教室的反应好还是用技术的反应好。第三个是knowledge,学习。第四个是在工作中怎么应用,最后是企业的impact。

第二步,诊断做清楚之后,要做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比如信息式的传授,那肯定要用网络形式,但如果是针对于销售人员的演练,环境不成熟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室里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当然,前期员工需要阅读一些东西,如果有大量新员工,不仅要做课前学习,还要考试,通过考试之后再进行面对面的学习。

第三是技术分析。要了解公司是什么样的技术环境,掌握了这三点,再做具体的设计。比如刚才提到的宝马案例,有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学习。构架出来之后再做具体设计。

6.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 篇六

一、培养目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开设的混合式教学课堂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为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适当安排面对面研讨(答疑),研讨(答疑)时间原则上不超过该门课程总学时的30%。

学校开设混合式教学课堂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数字化学习的平台的开放式管理等特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共享。

二、教学管理要求

1、课程辅导教师负责网络课堂的全权管理,有责任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参与学生学习的动态管理和全程教育,并在网上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批改学生作业。

2、教师和学生均应在相应网络课堂规定的在线辅导时间参加课程教学辅导和讨论等教学活动。

3、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统一规定的选课,才能取得参与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格,每个课堂人数不超过60人。学生获得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格后,中途不得退出课程学习。

4、学生应利用网络完成相应网络课程全部内容的学习,并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

5、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参加相应的学习研讨(答疑)活动。

6、参与网络课堂学习的学生须遵守网络行为规定,不得发布任何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图片和其它视音频文档。

7、学校通过查看网络记录和课程教师交流等方式强化网络课堂的管理,检测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检验教师评测学习成绩的客观性。

三、考试考核及测评

1、课程考核成绩的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20%),即:课程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数据库记录下来的学生在线的学习时间、发言的次数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2)平时作业成绩(20%),即:任课教师以电子作业、小论文、BBS交流讨论、学习社区交互等方式考核学生该课程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缺交作业量累计超过规定的1/3者取消该课程考试资格。

(3)在线辅导的成绩(10%),即: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每周1个小时)参与在线辅导时,发言的次数、效果,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核。

(4)参加研讨(答疑)成绩(10%),即:学生按照规定参加面对面的研讨(答疑)活动,按照参加的次数、课前准备、课堂表现等给出成绩。

(4)期末考试成绩(40%)。

7.混合式学习理论 篇七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理论,刍议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和web技术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 随着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优势, 增强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外语教师的共识。从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试行) 》实施以来, 由以往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倡导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转化, 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而当前, 教学改革最核心的一点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 (混合式教学或混合式学习) 这一概念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悄然出炉。这种教学改革代表了一种新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 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重大变革 (陈坚林, 2004) 。本文旨在讨论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依据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指导发现学习理论 (guided 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 。指导发现学习理论是研究者对发现学习理论 (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 和直接指导理论 (direct instruction theory) 进行的整合 (Mayer, 2004) 。

John Dewey (1938:20) 形容发现学习理论是实践经验和教育二者之间的桥梁。Jean Piaget (1973) 强调教育必须教授学习者如何使用发现的方法来建构和对待他们的世界, 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建构知识结构来学习新知识,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促进知识记忆的持久性, 同时增强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使其能更好地把当前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 (Bruner, 1962) 。在发现学习理论看来,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David P.Ausubel (1964) 和Friendlander (1965) 反对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法, 认为直接指导优于发现学习。Mayer (2004) 将两者巧妙地整合、优势互补, 并称其指导发现学习理论。

国内学者李萌涛 (2001) 指出: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或复制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自己尽力确定新信息的意义或将其与旧信息联系起来, 从而主动定位和深化意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通过学习者主动建构活动才能实现 (詹前旺, 2006) 。

二、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

混合式教学 (Blending Learning) 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 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Kearsley, 2000) 。这种方法既能使教师引导、启发、监控并主导整个的教学过程, 还可以体现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交际技能的形成。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课堂将代替传统的课堂。然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人们发现网络课堂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课堂教学。这是因为, 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 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想象那么理想。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等方面的优势, 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余胜泉、陈声健, 2005) 。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和E-learning学习方式反思后的融合。

具体地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 网站+光盘。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 , 课后学习包含 (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 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等三部分组成。

课前:教师要在课前提出每单元的学习计划, 学习重点,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做读书笔记, 教师定期抽查。

课上:用课上学时进行集中辅导, 由教师进行课堂设计, 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设置与课文有关的引导性问题以及主题讨论、操练等方式, 和学生共同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 进行精讲和细讲, 然后通过或读、或写、或听等检测方式, 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再用课上的时间就每单元进行深化学习, 例如, 在充分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后: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在线进行答疑和解惑。课后自主学习是把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 学生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个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向学生布置明确而且具体的预习要求, 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辅导光盘及虚席软件等查找与上课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师指定课外阅读书目, 要求学生完成网上自主听说训练, 阅读教程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的练习, 拓展阅读技能及并以学习日记、学习报告等形式完成作业。

三、混合式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首先要做到: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要由共同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合作学习为主的总设计师、引导者和评价者, 然后再向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中的咨询者和辅导者转变。

其次,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 学生要改变一味地、教条地、全盘地接受教师将受到知识的模式和方式以往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递知识的学习观念和方式, 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去建构知识。

再次, 转变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改变, 将以往的由教师给学生教授英语 (教师——大学英语——学生) ,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混合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可以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 “学教并重”, 促进了两者和谐统一和紧密结合。基于web2.0的在线大学英语学习可以轻松实现知识数据共享, 实现不同的学习者在异地, 同时进行英语学习, 而在同一地方, 学习者也可以分不同学习时段进行异步学习。由于在线学习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建立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互动, 提供及时反馈, 并能为其它在线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提供互动, 所以颇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但是, 课堂面授教学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在授课时可以进行因材施教,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监督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等优势。

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由于混合式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终生学习能力, 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都开通了广域网和高校局域网络教学平台, 有效地支持了混合式学习, 其优势是显著的。

例如:

1.在BL中实施课堂讲授、阅读、讨论交流、写作学习、案例分析、资料收集,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 以及教师转变的培养和教师能力的提高。

2.借助web2.0平台可以实现对学习者在课程、技术、学习方法、情感和实践性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3.通过这一教学平台, 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和教学上的在线评价, 而这一评价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学习者的评价, 所以有效地保证教学实施的成功。

五、问题与前景展望

网络环境有利于自学, 但是网络学习材料急需进行分级, 而且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教师作指导和给予一定的任务。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网上学习和网下学习的结合, 不但可以达到个性化, 自主学习的要求,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缓解由于设备缺乏带来的一系列相关的困难, 还可以达到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此外, 利用电子教案和课件, 通过对语言要点、文化背景的讲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或利用课余时间, 快捷、准确地对所学过的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检测,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引导学生来完成次重点的学习和掌握。

实施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需要我们的英语教师尽快地、准确地熟悉并掌握网络教学和教育技能, 课前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否则混合式教学很容易变成一句空谈, 即如果教师不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尤其是学习活动的设计, 使学习者参与体验、互动的建构过程中, 那么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混合, 并不能有效地整合, 网上学习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黄荣杯2007) 。不言而喻,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对英语教师在网络教学方面的更高要求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刘晶慧.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 (4) .

[2]云红.非英语专业混合式英语教学3 (R) +1 (O) +A模式.山东外语教学, 2011, (4) .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的两个新的突破.中国外语, 2004, (1) :17-20.

8.连续内共生理论与混合个体 篇八

美籍俄裔的果蝇基因学家杜布赞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没有进化论,生物学的一切现象将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我借用这句话:如果不了解生物在特定古环境下的演化历史,当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毫无意义。正如达尔文所指出的,我们应当按照生物的自然谱系对其进行分类。如果对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命名足够精确,这将反映出生物演化的历程。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关于过去的大量信息包含在了现今的生物体内。人们最近才逐渐认识到微生物学(广义上是研究细菌以及它们的原生生物后裔的学科)对进化的贡献。微生物的细胞是生命的构成单元,因此人们必定会越来越重视对于其自身以及它们对更大的生物演化的重要性。

生命世界可以截然地分成两个互不重叠的类群: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尽管卡尔·沃斯曾经根据16srRNA提出了广被接受的“三域”分类体系,但地球上只存在两类最基本的生命形式。没有任何化石记录或者现存生物的证据偏离“原核一真核”法则(即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演化而来),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两个类群存在一个原始祖先。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间的分歧是生命世界最大的鸿沟。查顿最早认识到,并由代尔夫特微生物学院最早分析列出了古细菌、真细菌及真核生物间的差异。清楚地显示这两个原核类群间的关系比其各自与任何真核生物的关系都要近。无论是细菌细胞(其染色体组为染色丝且无生物膜包被)或是营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由脂蛋白生物膜包被的蛋白化染色体的核),都是所有生命的基本单位。

没有任何物质和能流体系比一个活细胞更为复杂,细胞核是唯一区分真核生物和细菌的特征。细菌细胞的起源等同于生命自身的起源,而连续内共生理论则阐述了随后真核生物通过共生方式的起源。

在进一步讨论前,我们有必要区分生态学中的“共生”和进化生物学中“共生起源”的概念。

共生指的是不同的物种生活在一起;而内共生作为一种拓扑条件,指的是一类由一个成员生活在另一成员内部而形成的共生关系。共生通常是,但并非总是环境趋同的结果。共生并不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而是由环境导致的生物间在生理上暂时的或拓扑的关系;共生起源则意味着由于长期的共生关系而产生了新组织、器官、生理过程以及其他新特征。真核生物的两大细胞器一质体和线粒体,即由共生起源演化而来。

异养需氧的α-变形杆菌可能被具运动能力的厌氧原生生物(如现生的变形鞭毛虫类)所吞噬。在选择的作用下,遗传和代谢发生退化,使得曾经自由生活的真细菌演化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线粒体。此次共生所产生的后裔包括绝大多数的异养原生生物,如变形虫、隐藻、唇滴虫以及壶菌、卵菌(如马铃薯晚疫病菌)等。同样,一些运动型的原生生物将蓝藻细胞作为食物摄入,但未能成功消化,它们最终也成了共生体。在光线充足的水域,自然选择又一次减少了遗传和代谢冗余,将不能消化的蓝藻与吞食的原生生物进行了永久的联合。以这种方式,细胞质中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的藻类产生了,经过演化,一部分类群最终成为陆生植物的祖先。顶复门(一个包含了导致疟疾发生的疟原虫属的门)显然是从这种藻类的一个谱系演化而来的。包括弓形虫在内的本门成员,保留了一个DNA的质体残体,但它们不再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到“用进废退”的原理。自然选择并无先见之明,早先为蓝藻的质体因无用而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退化。一些自由生活的细菌(如蓝藻)和某些细胞器(如绿藻的叶绿体)非常相似,这支持了这种观点:某些细菌已经在其他细胞中滞留了千百万年。

由于从自由生活的α-变形杆菌得到了线粒体,并且从自由生活的蓝藻得到了质体,所以没有人再去质疑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细胞器是共生起源的。

我们可以对现代共生关系进行实验分析,无论是内共生还是外共生,都对理解进化过程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细胞是如何发生合并的、如何减少冗余的,这些问题都与第一个真核生物(显然即是第一个原生生物)的出现密切相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大多数疾病的条件由于循环共生而变化多端,却没有几个原生生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熟悉那些具有洞察力的、蓬勃发展的、分析这种几乎无所不在的关系的文献。

在我们假定的复杂真核生物个体起源的历程中不存在任何“缺失环节”,每个假定的事件都可以在再生的微生物中观察到。有关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将证实或证伪这种主要以现生生物为依据构建的演化历史。个体生物学加上化石记录的直接知识对重建进化历程必不可少。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序列分析自身不足以创造可测试的进化假说。

复杂的个体和栓核

与众不同的细胞核是如何演化的?谁是第一个真核生物?在过去的时间中,我们深入地发展了连续内共生学说。三个不同来源的新数据,使得我们能够对细胞核起源的关键步骤有新的认识。

我们重建了从生活于太古代(35亿~25亿年前)的最早的原核生物到第一个复杂的真核生物个体的转变过程。元古代(25亿~5.41亿年前)是原生生物层次上细胞出现的大背景。在连续内共生学说中,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是共生起源的产物,然而没有任何原核细胞是由完整的细胞合并而成。

我们推测,基于硫的初级合作,在游泳型原生生物的核鞭毛细胞器系统演化过程中,联合了热原体古菌和类似于螺旋体属的运动型真细菌。最早的真核生物的栓核(细胞核连接器或根丝体、基体轴丝)内至少具有两个完整的细菌染色丝组。原生生物学家已经知道,这种被称为“核鞭毛”的细胞器系统,最早是由杰尼基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描述,他把核鞭毛系统看成是波动足的原基体通过纤维连接到细胞核。对细菌一无所知的人通常会这么说:“细胞核连接到毛基体和它们的鞭毛上,通常是两个或四个。”我们将这种细胞器系统(鞭毛虫的核鞭毛、水霉和黏菌的游动孢子以及许多运动型的藻类细胞等)解释为这些细菌第一次染色丝组整合的产物。有丝分裂的演化伴随着具有组蛋白包被、核小体铆钉的染色质的形成,发生在缺氧、酸性、富含有机质、可能是泥质的环境中,并且早于与后来成为线粒体的需氧α-变形杆菌发生的共生事件。

新的关于硫氧化还原过程在有核细胞和自由生活的硫共生体中所扮演角色的生化数据,以及元古代水体主要环境的地质信息,显示我们所构建的演化历程似乎是正确的。我们认为,现生的古原生生物(往往为多核的单细胞生物)是最早运动型真核生物演化阶段的遗留产物,我们应该继续对其进行研究。

鞭毛虫的核鞭毛概念由卡比(在1952年逝世时,他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动物学系的主任)提出,目前已知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现生有核细胞内的细胞器系统。根据定义,核鞭毛应该至少包含三个部分:细胞核、细胞核连接器以及基体丝轴。(在一些原生生物中,组成核鞭毛的其他组分也保留至今,例如轴杆、小盾和高尔基体,其中高尔基体即为副基体。)我们认为,最早的细胞核是以最简化的核鞭毛形式出现的,这一细胞器系统是响应选择下的产物,结合了至少两个不同原核生物染色丝组的细胞核,演化成现在连接古细菌和真细菌共生体的遗传连续体。伴随着不同细菌间的结合,细胞核就以整合的共生体形式——核鞭毛体系出现,这样就融合成了第一个真核生物。

在许多谱系中,细胞核的解放导致了自由核的产生。我们认为,今天所见的动物、植物和真菌的自由核为一衍化特征。栓核与第一个原生生物同时出现,不需要假定任何缺失环节。某些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总是局限在缺氧的环境中,且从来不会产生线粒体。在这种情况下,细胞核先于线粒体和质体发生。事实上,在穿孔昆虫(具有强大的摄食木头的能力以及在消化道内含有白蚁)的肠道内和缺氧的泥质沉积物中,至今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所有想象中的有核细胞起源的“中间阶段”。

(张小宁 插图)

9.混合式学习理论 篇九

1、以生为本的原则

在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主体的二者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一起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实践性原则

混合式学习强调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

3、整合性原则

混合式学习既吸取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在线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并努力做到优化整合。要重视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既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4、评价性原则

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中,要坚持评价性原则,设计具体的评价策略,利用科学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整合在一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逐一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节作用。

2.英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新动向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哪些启示?试结合实际阐述你的理解。

(一)政府、地区的多元协作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英国的合作方式日趋多元化,并建立了以合作为基础的完善的法律体系。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调研制度

英国建立了定期的政策调研制度,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能较为准确及时地掌握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动向,为政策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每个政府报告、每一项措施出台后,都定期进行总结和回顾,及时调整。

(三)通过经济手段调节政策机制

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政策机制,保障和鼓励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开展,吸引和激励人们投身技术事业。

(四)建立职能明确的培训体制

为保证培训与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高效性,英国发达城市和地区大

多采取标准制定与培训实施分开、培训与考核分开的做法,制定考核与培训项目公开招标与透明评审制度。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

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从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出发,以人为本。由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的差异,英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员工技能的终身发展。

综上所述,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广泛的,其核心是在新形势下强化关键技能的培养,并引入基础学位。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认知弹性理论关于知识类型和学习类型的观点对你的启示。

斯皮罗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分为结构良好知识领域和结构不良知识领域。结构良好知识领域是指那些表述清晰、简单明了、规律性强、能够直接进行应用的知识。结构不良知识领域是指以灵活多变的方式组合起来以解决某一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知识。结构良好知识领域和结构不良知识领域是两种知识类型,也可以说是知识存在的两种状态。在将知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斯皮罗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主要以结构良好知识领域为目标,高级学习主要以结构不良知识领域为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不能达到高级知识的目标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以过分简单化的方式处理高级学习,具体表现为:第一,加法倾向,即认为将复杂内容的各个部分单独学习,当各个部分合并回去成为一个整体时,它们还会保留原来的特点。第二,离散性倾向,将连续的属性极点化,连续性的过程被分割成具体的步骤。第三,分割化倾向,即在现实中相互高度依赖的概念要素被孤立地加以对待,忽略了其相互作用这一重要方面。上述这些教学策略在结构良好知识领域的学习中是适用的,但是对结构不良知识领域的学习会形成阻碍。

4.叙述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的具体措施。

(一)重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调整职业教育管理职能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重在加强各类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统筹的力度,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

第一,有利于突破单一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推动行业企业、劳动部门及其 他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

第二,有利于促进各种类型职业教育及其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衔接以及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

第三,有利于克服职业教育管理的条块分割弊端,切实发挥职业教育管理的统筹协调功能。

(三)以个体生涯发展为导向,推动成人职业教育变革

成人职业教育以生涯发展为导向,要从政策法规、体系构建、教育目标和机构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第二,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第三,重构成人职业教育目标,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第四,以生涯发展为导向,推进成人教育机构改革

(四)积极应对教育全球化挑战,推动相关制度的变革

上一篇:申请医疗救助有关资料下一篇: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