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2024-11-13

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共11篇)

1.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篇一

走进皇冠感受行业前沿的金属包装

在包装市场上,塑料包装、金属包装和玻璃包装是三个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包装形式的多样化,金属包装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近些年,罐装饮品在北美和欧洲保持着高消费量的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对罐装饮品的需求及包装要求也在快速增长,一些知名的金属制罐商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

皇冠(亚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冠)是世界知名的金属包装供应商,其提供的产品除了铝饮料罐和罐盖外,还包括铁食物罐和气雾罐及其封口。皇冠工厂遍布世界上40个国家,其中16家两片式饮料罐工厂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等6个国家;就中国而言,皇冠开设了7个两片式饮料罐工厂,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惠州、鹤山、莆田和资阳。2013年皇冠的净销售额为87亿美金,其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业务使其成为亚洲(除日本外)最大的金属包装企业。在皇冠的工厂中,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本刊记者在其位于鹤山的工厂看到,偌大的一个工厂机械轰鸣,但放眼望去所见身影却屈指可数,而在这个工厂中却可以完成从卷材送料、冲杯、拉伸、修边、洗罐到成品罐的所有流程,每个流程只需要几位员工操控设备。

皇冠产品:随着需要应势而生

据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变化,肥胖症已经成为生活常见的疾病,由于消费者对肥胖的担忧,中国的饮料行业将面临消费者对更健康饮料的持续需求。为了保持市场份额或赢得新的消费者,饮料企业必须确保产品能够迎合这一上升需求。除了引入天然、保健或低卡路里系列的主流饮料,制造商们还需尝试其他的包装方式,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皇冠一直以来致力于金属包装的生产,力求提供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在皇冠位于鹤山的工厂中本刊记者看到了不同规格的包装罐;近日,皇冠也专门为本地市场推出多种容量的两片式罐,其中包括185mL、300mL和330mL修长式罐以及500ml,这些是皇冠为了满足客户不同需求而设计的。香港皇冠制罐有限公司香港/中国区营运副总裁罗伯特?博克先生说道:“对于有些饮料,饮用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控制摄入量,我们推出了一些较小的金属罐,以应对‘沉迷而不放纵’的趋势。同时,随着社交应酬日渐增多,消费者们也需求容量更大的啤酒包装,所以我们也推出了较大的500mL金属罐。”

在皇冠的工厂中,罗伯特?博克还向我们展示他们印刷不同效果的图案。他介绍到,皇冠有很多新颖的印刷油墨效果,可以印刷漂亮的图案,这是只有金属包装才能做到的。例如,触感效果,可以使图案凸凹,在用手触摸包装时会有立体感;柔软触摸效果,摸起来特别光滑;热变色效果,根据罐内饮料的温度使得铁罐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等。

此外,皇冠的优势还在于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取得的成果也都可以和全球任何一家工厂分享。

客户:皇冠多样化的包装让产品更醒目

在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来,皇冠受到了众多客户的欢迎,先后与百威英博、天地壹号等品牌达成合作。

百威英博(AB InBev)是全球领先的酿酒制造商,是全球第三大消费品公司。皇冠推出的高档金属包装全开口罐盖设计――360 EndTM在百威啤酒品牌上采用。皇冠的360 EndTM是一种全孔口饮料罐盖,是最有特色的一项包装创新。该创新产品首先在2010年FIFA世界杯上推出。在2012年,该技术在改进后在中国推出。360 EndTM罐的整个盖子都可以掀开,使得易拉罐变成了一个光滑边缘的酒杯,无需再倒出或者使用其他玻璃器皿。这种150mL的饮料罐是为百威啤酒专门设计的,在中国市场限量发行,其设计目的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饮酒体验。

百威英博亚太区采购副总裁Ricardo Dias曾说过,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中国每年消费400亿升啤酒,其中年轻消费者占很大一部分。‘干杯’易拉罐是一种新产品,其目标明确,即紧跟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致品味,提高百威啤酒消费者的饮酒体验。‘干杯’易拉罐的独特罐形、超高品质图案设计和全开口罐盖将进一步提升百威啤酒在中国消费者心中高档及卓越的品牌地位。

此外,皇冠与天地壹号达成合作共识。天地壹号是中国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醋饮料及其他饮料的大型制造商,是国内最大的醋饮料领军品牌之一。为了自身的品牌发展,天地壹号为其能量饮料引入了皇冠定制尺寸的300mL修长式铝制两片饮料罐。

天地壹号总经理王广曾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皇冠一起合作,为我们的能量饮料引入定制尺寸的饮料罐。我们还将借助皇冠专业的印刷和装饰技术,将其软质感(Soft Touch)涂料应用到包装中,从而尽可能提高我们产品的货架效果。”

社会:金属包装更具可持续性

一直以来,可持续性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相关的环境法律来管理。同时,为了与世界整体的大环境保持一致,在全球范围内的饮料行业都已经开始使用可持续性包装。

作为一种包装材料,金属相比于其他类别的包装材料具有显著的特点。金属材料是可以100%循环再造的,并且可以无限次地循环,换而言之,金属可以不断地再用而不降低其质量。据此前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当属饮料包装,根据美国铝业协会以及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铝质罐的回收率为58.1%,是其他饮料包装回收率的两倍。

此外,金属包装可以阻止饮品与外界中氧气、阳光的接触,能有效地保证饮料的质量,减少浪费。而且金属罐的保存期比其他包装形式要长很多,不需要冷藏或者采取任何措施控制环境温度。

相比于之前,铝制饮料罐的重量减轻了28%。除了上述的内容,饮品包装罐的轻量化是金属包装可持续性发展的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饮料罐生产商们可以在减少罐壁厚度的基础上,保持容器原有的性能,从而保证饮品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减少金属的使用量。

皇冠一直致力于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为人类及环境创造更好的现在和未来。作为全球金属包装行业的领导者,皇冠在多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例如,消费品包装生产中的金属原料节约、生产力提升、新生产流程研发、包装性能标准提高、可用性提升以及生产安全保障等,能够减少消耗能源、水和其他资源,并降低生产金属容器和封口的相关排放。

2.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篇二

在包装市场上, 塑料包装、金属包装和玻璃包装是三个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包装形式的多样化, 金属包装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近些年, 罐装饮品在北美和欧洲保持着高消费量的同时,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对罐装饮品的需求及包装要求也在快速增长, 一些知名的金属制罐商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

皇冠 (亚太)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皇冠) 是世界知名的金属包装供应商, 其提供的产品除了铝饮料罐和罐盖外, 还包括铁食物罐和气雾罐及其封口。皇冠工厂遍布世界上40个国家, 其中16家两片式饮料罐工厂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等6个国家;就中国而言, 皇冠开设了7个两片式饮料罐工厂, 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惠州、鹤山、莆田和资阳。2013年皇冠的净销售额为87亿美金, 其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业务使其成为亚洲 (除日本外) 最大的金属包装企业。在皇冠的工厂中, 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本刊记者在其位于鹤山的工厂看到, 偌大的一个工厂机械轰鸣, 但放眼望去所见身影却屈指可数, 而在这个工厂中却可以完成从卷材送料、冲杯、拉伸、修边、洗罐到成品罐的所有流程, 每个流程只需要几位员工操控设备。

皇冠产品:随着需要应势而生

据相关调查显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变化, 肥胖症已经成为生活常见的疾病, 由于消费者对肥胖的担忧, 中国的饮料行业将面临消费者对更健康饮料的持续需求。为了保持市场份额或赢得新的消费者, 饮料企业必须确保产品能够迎合这一上升需求。除了引入天然、保健或低卡路里系列的主流饮料, 制造商们还需尝试其他的包装方式, 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皇冠一直以来致力于金属包装的生产, 力求提供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在皇冠位于鹤山的工厂中本刊记者看到了不同规格的包装罐;近日, 皇冠也专门为本地市场推出多种容量的两片式罐, 其中包括185m L、300m L和330m L修长式罐以及500ml, 这些是皇冠为了满足客户不同需求而设计的。香港皇冠制罐有限公司香港/中国区营运副总裁罗伯特·博克先生说道:“对于有些饮料, 饮用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控制摄入量, 我们推出了一些较小的金属罐, 以应对‘沉迷而不放纵’的趋势。同时, 随着社交应酬日渐增多, 消费者们也需求容量更大的啤酒包装, 所以我们也推出了较大的500m L金属罐。”

在皇冠的工厂中, 罗伯特·博克还向我们展示他们印刷不同效果的图案。他介绍到, 皇冠有很多新颖的印刷油墨效果, 可以印刷漂亮的图案, 这是只有金属包装才能做到的。例如, 触感效果, 可以使图案凸凹, 在用手触摸包装时会有立体感;柔软触摸效果, 摸起来特别光滑;热变色效果, 根据罐内饮料的温度使得铁罐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等。

此外, 皇冠的优势还在于强大的创新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有强大的研发团队, 取得的成果也都可以和全球任何一家工厂分享。

客户:皇冠多样化的包装让产品更醒目

在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来, 皇冠受到了众多客户的欢迎, 先后与百威英博、天地壹号等品牌达成合作。

百威英博 (AB In Bev) 是全球领先的酿酒制造商, 是全球第三大消费品公司。皇冠推出的高档金属包装全开口罐盖设计——360 EndTM在百威啤酒品牌上采用。皇冠的360 EndTM是一种全孔口饮料罐盖, 是最有特色的一项包装创新。该创新产品首先在2010年FIFA世界杯上推出。在2012年, 该技术在改进后在中国推出。360 EndTM罐的整个盖子都可以掀开, 使得易拉罐变成了一个光滑边缘的酒杯, 无需再倒出或者使用其他玻璃器皿。这种150m L的饮料罐是为百威啤酒专门设计的, 在中国市场限量发行, 其设计目的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饮酒体验。

百威英博亚太区采购副总裁Ricardo Dias曾说过, 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中国每年消费400亿升啤酒, 其中年轻消费者占很大一部分。‘干杯’易拉罐是一种新产品, 其目标明确, 即紧跟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致品味, 提高百威啤酒消费者的饮酒体验。‘干杯’易拉罐的独特罐形、超高品质图案设计和全开口罐盖将进一步提升百威啤酒在中国消费者心中高档及卓越的品牌地位。

此外, 皇冠与天地壹号达成合作共识。天地壹号是中国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醋饮料及其他饮料的大型制造商, 是国内最大的醋饮料领军品牌之一。为了自身的品牌发展, 天地壹号为其能量饮料引入了皇冠定制尺寸的300m L修长式铝制两片饮料罐。

天地壹号总经理王广曾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皇冠一起合作, 为我们的能量饮料引入定制尺寸的饮料罐。我们还将借助皇冠专业的印刷和装饰技术, 将其软质感 (Soft Touch) 涂料应用到包装中, 从而尽可能提高我们产品的货架效果。”

社会:金属包装更具可持续性

一直以来, 可持续性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 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相关的环境法律来管理。同时, 为了与世界整体的大环境保持一致, 在全球范围内的饮料行业都已经开始使用可持续性包装。

作为一种包装材料, 金属相比于其他类别的包装材料具有显著的特点。金属材料是可以100%循环再造的, 并且可以无限次地循环, 换而言之, 金属可以不断地再用而不降低其质量。据此前的统计数据表明, 全球范围内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当属饮料包装, 根据美国铝业协会以及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铝质罐的回收率为58.1%, 是其他饮料包装回收率的两倍。

此外, 金属包装可以阻止饮品与外界中氧气、阳光的接触, 能有效地保证饮料的质量, 减少浪费。而且金属罐的保存期比其他包装形式要长很多, 不需要冷藏或者采取任何措施控制环境温度。

相比于之前, 铝制饮料罐的重量减轻了28%。除了上述的内容, 饮品包装罐的轻量化是金属包装可持续性发展的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饮料罐生产商们可以在减少罐壁厚度的基础上, 保持容器原有的性能, 从而保证饮品的质量, 而且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减少金属的使用量。

3.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情况 篇三

文章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未知 点击:335次 时间:2010-10-13 11:05:45

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总投资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0亿元以上,发展势头极为强劲。

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智能建筑厂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一领域当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规范和改进。

只有在不断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中,用户和厂商才能实现共同成长,市场才能更加规范、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

验收不是终点

目前在智能建筑领域存在设计要求高,而实际开通率低的问题。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要求很高,技术全面先进,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在项目验收交付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实际应用中智能化程度却越来越低。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一些人对智能化项目的必要性,或至少对是否有必要采用全面和先进的技术进行建设发生了疑问。

实际上,这并不是由于智能化系统在技术上太超前,而是后期支持和维护没有跟上。一般情况下,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知名集成商在项目实施和验收的过程中,都能够按照投标要求和竞标承诺完成项目实施,通过验收。但在项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统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出于成本等考虑,通常业主并不会有一个专业化的队伍来管理。特别是在楼宇自控领域,对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一旦发生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发挥。

针对这一问题,系统集成商应提供培训以帮助用户正确的使用智能化系统;同时,定期巡检、回访,及时发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帮助用户解决;还可以利用专业厂商的技术优势,采取楼宇智能化管理外包的思路,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让用户以更少的投入实现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智能化系统的功能。

有专家算过这样一笔帐,通过建筑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的能耗方面的成本将在5到7年之内覆盖初期的智能化投入。减少能耗还只是智能化系统功能的部分体现,只有充分利用智能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项目总包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在一些项目的竞标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评标时以价格为主要衡量因素,它带来的问题是:恶性竞争使得利润普遍下降,以诚信经营的集成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而个别厂商以项目质量为代价来维持利润。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长远来看都对行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价格是只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综合技术实力的竞争。而集成商的综合技术实力将体现在总包服务管理和专业性两方面。

从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集成商将会更多地向总包服务管理的方向发展,这是目前项目招标的一个主要趋势。总包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从设计的角度看,现代智能建筑工程是复杂工程,涉及技术广泛、全面,如果没有统一设计和综合集成,就难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也难以实现这种统一设计带来的功能提升和扩展,以及一体化管理与服务给用户带来的先进与方便性。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设立总承包商,可以较好的解决很多工程实际过程中的各方协调问题,让用户较少费心而达到更好的工程管理效果;反之,各工程承担方各自工作,互不考虑,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性。

结合行业情况和太极自身的经验看来,综合性的、要求复杂的、实施难度大的大型项目设立总承包方对于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集成商本身在技术上也会更专业更全面,与设备厂商的关系更加简单,对设备厂商的依赖度会逐步降低。

未来的集成商,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包括对产品性能和工艺水平的把握能力。只有在自身技术实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基于客户的需求提出全系列解决方案,并选择适合用户需要的设备产品。

智能建筑立身IT技术

未来智能建筑的设计、实施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建筑服务商应该重视IT新技术的应用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从国内众多大型工程的服务经验来看,大型综合智能化项目建设,不仅需要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还需要服务商帮助挖掘更多对智能化应用的需求,需要服务商以整体规划意识为指导去发现并满足这些需求。

4.建筑房地产行业发展论坛 篇四

一、论坛的宗旨与定位

(一)宗旨

济南仲裁委员会发起的“建筑房地产行业发展论坛”,旨在凝聚多方思辨,激发彼此的创造力,为济南建筑房地产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意见,谋求发展的新路径。

(二)定位——高层次,高起点

1.权威机构,大师专家,名企名人荟萃。聚集建筑房地产领域研究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及知名律师,为专家学者、企业领导、政府官员、行业律师提供高层次交流对话场所。

2.紧扣趋势,注重实效。根据当前我国建筑房地产行业的最新动态设定主题,探讨最新市场语境下的建筑房地产政策,解构行业发展新路径,切实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及有益经验。

二、论坛的主题与议题

(一)主题

建筑、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风险防范

(二)议题

1.建筑房地产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建筑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三、论坛时间、地点

(一)时间

2010年8月17日,会期一天

(二)地点

齐汇维景国际大酒店(济南市泉城路县西巷10号)

四、与会嘉宾(280人左右)

(一)主讲嘉宾

1.顾云昌:房地产专家、学者。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士后导师。

2.朱树英: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暨建筑房地产论坛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

(二)邀请嘉宾

1.领导嘉宾及从事建筑房地产管理方面的部门负责人

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法规处,拆迁处,房地产开发处,建筑业管理处,信访处,市场处(招标办),监督站,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两处共16家和7个县区招标办

2.济南建筑房地产知名企业负责人205家 3.建筑房地产行业知名律师21家 4.我会资深仲裁员98人

5.浅谈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长期发展 篇五

行业发展时局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建筑设计行业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以新的观念、新的形象、新的方法、新的角度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努力寻求和探索建筑设计业的科学发展之路。1)大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做强做大大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同时关注技术市场、工程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做强做优设计主业的同时,不能只依靠单一建筑设计“技术”优势,而是要依靠延伸产业链条、提供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服务的综合优势能力,才能适应竞争需要。必须强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能力,通过产业链上下延伸,有效带动策划、规划、咨询和工程承包等相关业务发展,并真正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不断提高价值链,促进服务产品不断走向高附加值。与此同时,要利用资本运作提升设计企业研发中心技术水平和优势,促使企业承揽更多大型建设项目和扩大工程的总承包项目。将资本和技术有机结合,用资金保证建筑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保证产业化投入规模,解决企业的发展瓶颈,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做精做专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要在提升设计技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水平上实现突破,可以向专业设计所或专业设计公司转化,从事某一专业或某种专门技术设计(如节能设计、医疗设计、住宅设计和钢结构设计等),提高专业化程度,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也可以和施工企业重组联合,或进入企业集团,发挥各自优势,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另外,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要服务于广大村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实现股权多元化的探索目前,建筑设计行业早期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单位,股权模式在由全员持股转向要素持股,混合型所有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与选择。企业是否上市、股权是否多元、员工是否持股等,是在企业未来发展的探索中需要思考的内容。总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及科学发展观理念逐步深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正面临深层次转型,业内企业面临持续变革。建筑设计行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的全局,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行业发展,以科学的思想指导行业发展,以科学的精神谋划行业发展,以科学的方法促进行业发展。建筑设计行业要树立先进的咨询设计理念,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行业标准和执业道德,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行业与企业改革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篇六

社会发展过程中,在能源危机不断加剧、人们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日渐深入的情况下,建筑行业提出了“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概念[1,2,3,4,5]。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6,7,8,9,10,11]。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它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土地、矿产、水源、森林等资源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解决人们衣食住行需求的压力巨大,因此发展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对我国的意义尤为重大[12,13,14,15,16,17,18]。

2006年《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以来,各地不断提出推广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地方性政策和目标,也涌现了不少绿色示范建筑[19,20,21]。然而普及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比较多。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本文的分析讨论如下。

1 制约因素分析

1.1 建筑行业立法相对滞后

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约束,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建筑行业内部鱼龙混杂。例如在建筑法出台之前,中小地市、县城对从事建筑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活动的单位及人员的从业资质的认证与管理相当松散,“干私活”在全国盛行,由于干私活是个人行为,无法对设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进行约束,设计成果很难达到最基本的“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有关数据表明,国内建筑行业正以每年平均20亿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发展,同整个行业高速发展相反,建筑节能、环保的政策却进程缓慢。直到2006年,在节能法颁布6年之后,建设部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才作为建筑设计的必备内容,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国家标准至今仍在拟订。除设计阶段外,在建筑施工、运行等全寿命周期中,相关的节能法规更加缺乏。由于我国迟迟未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既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建筑当中,能达到节能标准的却不到10%。以我国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建设符合标准的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意味着前期投入增加而收益回报却很漫长,只靠投资者自觉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和出台有效的政策给予支持,并且要求全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建筑行业现行法律自身存有缺陷、规划缺乏科学性

作为建筑行业基本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规划法》),现阶段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在建筑业内部引起了讨论与反思,急需修补。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日趋多元化,不同地区的政府主导的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城市发展,势必造成土地、人口、能源分配阶段性的不平衡,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益。《城市规划法》第一章第四条: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但实际情况是,经济优势城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源而加速发展,同时许多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个别城市因依靠省会优势,城市面积发展迅速、增倍很大,而周边的城市发展却较缓慢,城市规模增加甚少。这种无序发展的后果是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环境恶化,小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不足造成基础设施闲置。《规划法》立法的时期偏重于维护行政权力,导致了城市建设中地方政府强力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以至于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有很大随意性,只注重眼前效益而偏离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在一些城市,城市规划完全变成了现任政府的长官行为,只要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政府可以随时对既定的城市规划进行修改。国土资源部已揭示,国内80%违法用地面积的违法主体是政府因素。

1.3 建筑行业各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1建筑行业没有形成严格的自律制度,行业执法又是普遍的重审批轻管理。一方面审批手续相当繁琐复杂,另一方面监管稀疏,执法手段软弱无力。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故意违反城市规划、拒不服从行政管理、强行抢建等建设行业违法行为非常突出。很多城市的违章建筑破坏了城市基础设施,占用了城市公共绿地,但是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处理无疑又将造成巨大浪费和重复污染。2建筑短寿造成一定的浪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一般性建筑主体结构耐久年限为50年,而目前平均的寿命却只有30年左右。建筑短寿造成的浪费不是靠简单算术就能估算的,假使建筑寿命延长10年,所节约的资源就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包括社会资源、建造房屋的各种能源、原材料、机械的折旧费用等,而且还能减少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3监理制度在建筑质量的把关上还很薄弱。建筑质量是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相比建设审批,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管则更加缺乏。1998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试点建设监理制度,但是由于制度上的漏洞,监理工作自身得不到监管,致使监理在建筑质量的把关上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第三方监督作用。所以说,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需要投入的监管与维护工作是大量的,且必须长期坚持,离开有效的管理机制与社会监督,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就只能停留在在设计蓝图上纸上谈兵的阶段。

1.4 房地产市场企业良莠不齐、装饰装修市场浪费明显

1房地产行业规范化仍需时日。由于房地产产业存在产品市场化与要素非市场化之间的严重不对称,即土地资源国有且稀缺,而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还存在巨大缺口,这两个因素促成的高利润率吸引了大量人力投入到房地产活动,因此造成开发商的层次良莠不齐。尽管国家不断修改政策加强监管,但利益的驱动使得房地产行业规范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2大量闲置的商品房浪费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底,全国商品房及住宅的空置面积分别是1.14亿平方米和0.63亿平方米。除价格过高、户籍限制与金融制度外,供求不平衡是导致新房空置的一大原因。由于多数开发商建造的房屋在销售之前没有特定的使用者或业主,而是通过对市场进行判断后假想出房屋的销售对象,一旦这种判断失误,造成的后果就是建造出的商品房销售不出。大量闲置的商品房无疑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以现有的房地产开发方式,空房浪费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3装饰装修市场产生垃圾多。我国现有房地产业建房与购房脱节的特点还促进了装饰装修市场的繁荣。目前全国销售的商品房90%以上是“毛坯房”,业主进行二次装修施工时,根据喜好可能会在二次装修时动作颇大,甚至将原有隔墙、内外装修全部拆除重做。两次装修所造成的重复投入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同时额外增加的建筑垃圾也相当可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每年中国住宅装修造成的浪费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

1.5 设计行业对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理解尚不到位

建筑物是否符合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要求,设计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它要求设计师跳出传统的思维限制,全方位去思考怎样将人造的建筑物融合在天然环境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师对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解读存在误区,将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片面地集中在建筑节能上,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成了节能技术的代名词。虽然现阶段解决建筑高能耗的要求迫在眉睫,但是节能并不是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全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人居的空间环境。目前普遍使用的建筑设计辅助软件中,还没有对建筑方案即将构筑出的人工环境进行全面实态模拟的功能,这不能怪计算机软、硬件落后,而是反映了设计师没有认真地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因为大部分设计师对自己作品的关注还只停留在效果图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是针对建筑节能的设计,设计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是全面的。目前所做的节能工作,大部分是对既定的方案想尽办法去降低它对能源的消耗,而有多少设计师在方案构思初始就考虑如何去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呢?在各地住宅窗户越开越大而公共建筑却到处用大面积封闭幕墙的现象背后,隐含的是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与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理念的距离。可以说,设计师是将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实践者,建筑师若不能领悟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宗旨,只会将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引入歧途,同时,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不应该只局限为具体的方法,更应该作为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审美观深入设计师的思想。

2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制约因素总结

2.1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理念淡薄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涉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全面革新。因此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推广乃至全面发展,其困难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既有的思维理念与价值观,若无理念的革新,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终成空中楼阁,即便有所应用,也会因缺乏动力、停留在初始阶段而得不到大面积推广。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如果有所行动,其提升空间还是相当可观。但在当下的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业的任何波动都足以影响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观念又是对传统建筑观念的背离,需要在传统建筑观念的基础上大力革新,这势必会影响房地产业原有的发展路径。

2.2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推动力不足

如果说理念淡薄造成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前景黯淡,那么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则造成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显得愈为艰难。就发展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而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乃至在市场环境下围绕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本身各市场主体充满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大力推广就显得更加步履维艰。

外部性可表现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若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自身又得不到他人相应的补偿,就称之为正外部性;相对应的,如果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市场其他主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且其他市场主体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此种行为可以称之为负外部性。就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生产过程就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会产生良好的外部效应,但这种良好的外部效益并不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完全获得,因此也就产生了正外部性。

2.3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开发者与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相关者的大力扶持,若无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机制,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亦无法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关于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知识普及程度还不高,除极少数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从业者能真正知晓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内涵之外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所谓的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即是对建筑多增加些绿色,此时让消费者多增加成本去接受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显得困难重重。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当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相关者,如政府、开发者、消费者、从业者等都认识到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长远效益时,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才会有长远的发展。

目前,关于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制度与评估机制还不完善,而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评估机制恰是发展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极为重要的支撑,就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内涵已远超建筑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跨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因此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体系也就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和评估标准,从而能够贯穿于整个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以上关于建筑行业绿色建筑配套设施的分析表明若无完善的配套机制,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与快速推进也就显得更为困难。

结论

7.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篇七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智能建筑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摩天大楼到家庭住宅,从集中布局的楼房到规划分散的住宅小区,都被统称为智能建筑。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称之为City Place的大厦,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智能大厦蓬勃发展,步美、日之后尘,法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智能大厦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第一座大型智能建筑通常被认为是北京发展大厦,并在此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相继建成了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一大批高标准的智能大厦。而且不仅北京、广州等东部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在乌鲁木齐等远离沿海的西部中型城市也建造了智能大厦。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迎来了高潮。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乃至出口海外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建筑更智能,城市更宜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立足建筑、面向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跨越式发展。至2011年,我国智能建筑建设投资占新增建筑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为17%左右。

2011年以来,智能建筑市场增长势头明显,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行业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趋势,如云社区、智能一体化等。业内也出现了不少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的智能系统项目。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

智能建筑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目前还比较低,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将继续推进,大大驱动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3。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及地位等,接着对国内外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解析,然后对智能建筑行业做了子系统分析、区域分析、节能分析。随后,报告介绍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对智能建筑行业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报告重点介绍了智能建筑行业的投资情况,还对智能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8.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篇八

建筑行业发展与低碳生活的推广探讨

摘要: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地节约各种资源的习惯,是一种生活习惯.气候变化是本世纪最严重的.全球问题之一,不断推进低碳生活是减少人类生活对气候影响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活推广后,消费者对建筑的规划、环境影响以及节能等关注将增加,进而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分析低碳生活对建筑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和扩大宣传的多级支持发展建议.作 者:解立芳    Xie Lifang  作者单位:日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山东,日照,276826 期 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年,卷(期):2010, 20(3) 分类号:X37 关键词:建筑    气候变化    低碳生活    政策    影响    建议   

9.建筑房地产行业进入理性发展时代 篇九

之所以发生如此转变, 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需求发生了改变, 从原来的绝对短缺, 发展为目前的结构性短缺。

从过去中国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来看, 它们之间是正向关系。比如房地产2006年到2010年有21%的增长, 这个时期房地产增速是最高的, 相应的GDP税收增长也是最高的。从2011年开始国家相关政策限制房产的投资和投机, 我国的税收增速也下降了, 所以宏观上来看GDP和房地产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房地产增速大幅减缓, GDP增长也会乏力。

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调控地产业的措施, 致使房地产业的发展增速大幅降低, 但是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仍起支撑作用;所以, 未来房地产总体上仍然会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房地产是连接城镇化、工业化的最重要的节点。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和开放后的30年, 发展最大的弊端就是城市化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的前20年, 农村人口进厂而不是进城, 中国痛失了一次发展城镇化的机会, 所以国家出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第二, 短期与长期的节点。短期内的经济增速问题、就业问题、财政问题, 房地产能不能发挥重要作用?房地产不仅要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而是要在长期经济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要通过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带动内需、带动消费, 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国梦, 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 投资和消费的节点。投资萎缩是当前通货紧缩和经济下行结果, 出口受外部因素影响比较大, 消费是个持续平稳的增长过程, 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协调, 特别是长期的扩大内需, 消费的结构升级, 是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前提的。投资和消费的节点是找到投资的去向, 中国还没有到资本过剩的时代, 但是我们的确找不到赚钱的领域, 这个矛盾和我们的消费结构升级尚不充分, 密切相关。

第四, 发展和改革的节点。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土地要素的市场化、资本要素的市场化以及产权的自由买卖。中国房地产业未来二三十年仍然是支柱产业, 而且能根本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改善城乡发展的平衡, 改变生活方式, 实现中国梦, 房地产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10.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篇十

纵观国内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的定位不准确,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而对包括水、电、暖等设备工程有所忽视,对智能化系统建设则未被列入。当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甲方(建筑单位)关于智能化系统设计时,甲方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由于工期紧迫,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过充分论证和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等于出师不利甚至存在先天不足。

其次,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在准备实施项目时,也常常出现许多不协调、不配套。有的建筑工程土建已超前,也有的管路预埋未做,或虽有管路但冗余不够等;还有的系统集成商在介入时发现电话、电视等已有人实施,许多管路和信息出口的安装位置,设备的安装位置已被占用等等,诸如此类的各种原因,造成对于资源共享的承诺、系统功能的承诺等不能实现,使得原方案必须重新修订。

另外,目前招标代理大多数是机电招标公司编制的技术招标文件,不太适合弱电智能化系统。由于国家还未正式出台智能建筑验收、检测和评估标准,没有统一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验收、检测、评估也不规范。

鉴于以上各种问题,对于智能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该从需求出发,考虑各种类型的管理模式,智能系统工程实施更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按设计需求集成,按计划施工,保证智能化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总之,今后我们对智能建筑设计及其工程实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应体现以人为本功能需求的设计特色,要建成名副其实的智能建筑。建设智能建筑,规划设计是龙头,它是建筑功能需求的体现,而工程实施是设计成果的体现,也是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如何将设计和施工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是当前智能建筑行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作为建筑领域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要注重的是综合技术实力,而集成商的综合技术实力将体现在总包服务管理和专业性两方面。

11.建筑行业前沿发展方向 篇十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住建部数据显示,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9.36万亿元,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建筑业所吸纳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1/5以上,并带动了50多个关联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建筑业改革发展正面临着技术路径、市场模式和政府监管方式等方面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特别是2016年5月1日推行“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后,不但在税率、税款计算方法、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各方面都有改变,而且对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内控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行业地位和对税收收入的支撑作用,以及建筑业增值税在“服务发生地预缴、回机构所在清缴”的特点,特别是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营改增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发布之后,明确规定“在同一地级行政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建筑业增值税由建筑企业回机构所在地缴纳,进一步改变了建筑业税收的收入分配机制,对县级财税收入的影响非常明显,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建筑业行业背景和税收分配机制的深刻变化,不但给行业监管部门探索完善监管机制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也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扶持建筑企业发展、增加行业税收贡献度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笔者试图从我县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税收视角,梳理存在问题并初步提出相关建议。

一、建筑业定义和相关政策规定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根据《建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建设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企业,仅可在符合其资质等级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个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资质等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建筑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行业主管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相应职能,依据《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设计招标管理办法》、《建设施工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对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进行管理。环境保护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等,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监督;税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营业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建筑企业进行日常税收管理。

二、我县建筑业总体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一)建筑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财务核算健全的大中型建筑企业较少,全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共2户,其余办理税务登记的均为年收入不超过500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企业。

(二)市场混乱、管理粗放,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由于等级较低,对外承揽工程的能力弱,对项目的吸引力不强,规模大的建筑项目被外地优势企业挤占,导致本地的一部分建筑企业生产能力利用和开工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全县建筑业的发展壮大。也由此导致本埠建筑企业税收收入贡献度低。

(三)建筑业“营改增”后进项发票“取得难”问题。有建筑公司测算,营改增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的进项税抵扣要达到70%以上,税负才能与原来缴纳的3%营业税持平。营改增后,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拿到进项税发票,才能降低税负。但事实上,建企收取发票,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仍存在较大困难,问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

一是小规模纳税人都无法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局代开成本高,导致小规模纳税人专票收取困难。

二是建筑行业门槛较低,行业整合度不高,整个行业抵扣链条不完整,流通环节存在大量“应抵未抵”的情况,增加了企业询价和取得专票的难度。

三是建筑工程人工费占工程总造价的20%—30%,能否取得增值税发票是能否减负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我国建筑劳务市场正在建设中,我县规范化的建筑劳务公司几乎为空白,仍是包工头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原来是按3%缴纳营业税,但营改增后,大部分人工费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四是部分材料税金向建筑企业转嫁,材料费是工程造价的大头,在很多工程中占比达到70%以上,能否拿到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发票是企业税负增加与否的关键。由于施工材料种类繁多,分供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适用税率也不尽相同,部分上游材料企业违规把增值税的这部分税金转嫁到了建筑施工企业。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6家企业以“营改增”为借口,捏造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已责成主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共计1200万元。然而,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困扰,决非短期内可以完全实现的。

三、扶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应尽快建立建筑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由住建、国土资源、财政、税务、统计、人力社保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建筑业发展战略,解决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形成各部门、全县上下共同关心扶持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建筑业加快发展。

(一)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

行业主管部门要配合政府要求,尽快出台扶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形成相关意见,鼓励我县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增大建筑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拉动作用,全面打造建筑业大县。如,培育建筑企业承包资质,设立企业资质升级奖,支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晋升资质,鼓励优势企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参与承接大型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保障建筑业发展用地,每年优先解决用于企业科研、仓储建设的用地需求。对于县外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变更在太康注册的,凡在我县缴纳地方税收超过一定规模的,次年县政府可按比例或一次性给予奖励。对于我县政府资金类小型工程项目的发包,除有特殊规定和要求外,同等条件下各建设单位应优先选择本县优秀建筑业企业承接业务,拓宽我县建筑企业承接业务渠道。

行业主管部门还要规范工程招投标秩序。切实维护和扶持本县建筑业企业承揽本地工程,建设单位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提高门槛,限制本县建筑业企业参加工程投标。强化标后工程监管。加强建筑市场的巡查力度,加大施工单位违法违规查处力度,严肃不良行为公示记录,坚决遏制和打击转包、挂靠、包清工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银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要给予建筑业企业享受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优惠贷款政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我县优秀建筑业企业银行授信额度,其提高幅度与建筑业产值当预期增幅相适应;允许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在建工程等为抵押和以应收帐款、股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为质押的形式融资。金融部门应创新服务,对于资信良好的建筑业企业降低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的条件,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大幅降低提供现金比例,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于在县外承接造价千万元以上工程的,凡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凭合同和施工许可证向我县开户银行申请贷款的,金融部门应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三)税收部门的服务与支持。

1、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强化培训,提升税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日常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深入剖析税收政策变化,鼓励建筑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帮助企业利用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和调整投资经营策略,健全从材料采购、内部管理到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统筹,比如是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沙、石、泥土等原材料,还是从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购入;是选择融资租赁设备还是直接购入工程设备;甚至企业投标与造价管理、经营模式、与下游合作企业就税负承担问题的博弈等,全面引导建筑企业在充分的预测核算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以促进企业更好地掌握新规,适应新规,享受新规,并尽快地完成企业转型升级。

2、强化相关行业的税收管理。延伸管理链条,加强建筑业材料供应上游行业的管理,尤其要强化对砂石采掘、建材生产及销售等纳税人日常管理,规范上游企业发票开具行为,遏制“加点开票”等非法行为;鼓励支持劳务派遣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树立建筑用工大县的劳务派遣企业品牌;引导建筑企业筛选供应商,尽可能选择生产经营稳定、财务核算安全、企业规模较大的一般纳税人,确保在材料采购环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倒逼建筑业上下游企业规范管理,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充分宣传利用税务部门12366热线平台,加强国地税部门合作,规范开具发票的宣传引导,对拒开发票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业纳税人“取得发票难”的问题。

(四)其他相关部门的扶持。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从扶持建筑行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方面给予企业在工人培训教育、社保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引进的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县政府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享受租赁、购买政府保障性住房等优惠政策。

四、强化建筑业税收管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全县建筑业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形成系统化协税护税的良好局面。

鉴于当前对建筑企业多部门管理缺乏协调、配合机制的现状,建议县政府及时牵头下发关于加强外来建筑企业税收征管的相关文件,明确有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电力、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协税护税职责,签订护税协税协议,形成横向配合、协同治税的联动管理体系,使建筑企业特别是外来建筑企业在县内提供建筑服务的信息和建设项目信息实现部门共享,便于健全行业税收征管保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二)建立健全建筑业税收日常管理指引,提高建筑业税收征管水平。

国、地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合作,并针对房屋建筑、路桥、电气安装、土整、装饰等重点明细行业,组织人员开展抽样调查,进行认真分析和数据测算,摸清行业规律及原材料配比,进项占比情况,尽快建立健全明细行业日常管理和评估模型,完善预警指标数值,便于指导基层开展日常监控和纳税评估工作。要坚决打击虚开虚抵行为,有效防控建筑业税收流失风险。充分运用日常监控分析预警体系,有效筛选预警指标异常的建筑企业,强化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对建筑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纳税人存在虚开虚抵现象的,严肃查处,形成震慑,防止出现链条式和行业性虚开虚抵风险。

(三)强化外埠建筑企业建筑业报验登记及预缴税款的管理,防范外埠建筑企业税收流失。

上一篇:河北教师考试历史学科备考之“一带一路”下一篇:教学设备使用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