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教案

2024-07-07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教案(共9篇)

1.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一

小学数学六年级《统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峰山中心小学朱慧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网络环境解放学生,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评析:课堂教学的 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生作图上,无疑,教学目标是完不成的。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益,发展学生,我们将复习课设计成活动课,并将它设计成网络课型。

[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课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因此学生都是六年级的。他们都是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具有小学生的特点: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上进心。而且,在六年的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学习的再创造。

[教学媒体设计]:网络课件

评析: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信息化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群体人才,需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能够团结协作及进行社会活动的适应激烈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这是中华民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期盼,更是时代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呼唤。“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我们设计这个网络课件的主旨。

本课件在主界面面上分 “我们的信息”、“我们来制图”、“我们来交流”、“管理入口”四个栏目。

“我们的信息”界面链接的是学生自己课外搜集的各种信息,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内进行搜索,在信息页面我们设计了搜索引擎,学生通过输入序号、标题、提交者等关键词,即可快速方便地查阅到相关信息。点击自己所需的信息,就会在页面的左上角弹出一个小窗口,里面是要看的信息,这样就不会影响学生制图。

“我们来制图” 界面链接的是一个个的制图程序命令,学生只要对计算机发出制图的程序指令,如:统计图的名称、水平线上分的列数、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量、制图人名称等,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学生所想的统计图,将作品保存后,点击页面右下方的“上传”文字,统计图就存入了“我们来交流”。

“我们来交流”界面链接的是学生上传的统计图,打开后,随意点击,即会出现统计图,在打开的页面左边,有“我要留言”,点击此处,会弹出一对话框,可在里边输入你的分析,留言自动存储,只要点击“我要留言”,就都可以看见里面的内容,这样就扩大了交流的层面和信息。

“管理入口”链接的是“信息输入”、“ 删除信息”、“删除统计图”、“删除留言”,这样我们可以不断的搜集新信息并将它们输入电脑,学生可以象玩游戏一样不断的操作,实现“从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 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网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 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网。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 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提供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整理,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整理----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等)

[评析]:同时,让学生网上交流,就是利用了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使得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更自主,更富个性化,学生可以任意点击某一位同学制作的统计图,观察、分析,然后在留言板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大范围的交流,真正意义上体现陶行知老先生的解放学生的口、眼、手、耳、脑,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潜移默化中,学生逐步了解统计是如何适应社会的,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易于自主安排、交互功能强大、富有弹性的数字化信息支撑空间,他们可以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的利用计算机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这样,再次将学习的选择权、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学,快乐地学,在玩中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全新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

学生得到信息后,必须能够读取信息、读懂信息,让思维与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学生完成统计图的绘制后,就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一步分析。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引导全体学生讨论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或措施,去发现图形化数据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内容。这一环节的活动把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放在首位,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创造积极课堂环境的关键在于,教师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满足的愉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这一环节的活动采用新的评价理念: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员化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方式,精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的欲望,以引导学生个性的积极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的地位同时得到体现。

四、开阔视野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网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网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悦。

[评析]: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而又神秘的东西,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一旦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在网络中出现,学生是很自豪的。利用网络环境,不仅延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学生学习的自我持续。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教学所要追求吗?

[总评]:最后,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探讨:我们进入的网络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我们想打开什么,想看什么,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网络教学是否也可以把想学什么和想做什么的决定权下放给学生,通过他们自主地选择和探索来学习要学的内容,然后由学生自由地交流,形成知识的互补,达到不同层面学生知识的提高呢?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的自由、宽松、内容广博的特点。

2.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二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 了解学生情况。可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班级基本情况 (男、女生人数) ;上学期总评成绩 (各等级人数) ;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 (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 ;具备基本能力的情况 (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困生情况。 (2) 针对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 制定出可行的复习计划。 (4) 依计划付诸行动。

二、分类梳理, 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作为复习课的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 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 可以整理成表, 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 (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这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要把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三、辨析比较, 弄清易混的题型和概念

有比较才有鉴别。复习时要创设比较、辨析的思维条件,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 灵活选用综合法、对应法、转化法、图示法、逆推法、假设法等思考方法, 深化解题思路。如教学: (1)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 需要20天, 由乙工程队修, 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天? (2) 一批布料, 做上装能做20件, 做裤子能做30条, 如果整套做, 能做多少套? (3) 甲从东城到西城要20分钟, 乙从西城到东城要30分钟。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向出发, 经过几分钟相遇?这3道题的文字表述虽然不一样, 但它们的解答算式却是一样的, 即1÷ (1/20+1/30) 。因此, 在复习时,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各类复习题进行归类, 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拓宽解答应用题的视野,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对于“易混概念”, 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 如质数和奇数、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 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 以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如化简比和求比值、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

四、一题多解,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习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相同的题目, 不同的分析思路, 列式不同, 结果相同, 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同时也给学生以启迪, 开阔了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 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 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 题目的类型不同, 但解题的算式是一样的。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 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在设计各种题型的练习时, 既要有单纯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 也要有一定现实生活的题目;要注意应用题的一题多解, 让学生选出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如教学“白兔和灰兔共有280只, 白兔只数是灰兔的3/4, 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可以有以下6种解法:

解法一 (分数除法知识) :

灰兔280÷ (1+3/4) =160 (只)

白兔280-160=120 (只)

解法二 (比例知识) :

3+4=7 280÷7=40 (只)

白兔40×3=120 (只)

灰兔40×4=160 (只)

解法三 (分数乘法知识) :

设灰兔有x只, 白兔有3/4x只。

x+3/4x=280 7/4x=280 x=160

解法四 (分数乘法知识) :

设白免有x只, 灰兔有x÷3/4只。

x+ (x÷3/4) =280 7/3x=280 x=120

解法五 (比例知识) :

设灰兔有x只, 白兔有280-x只。

解法六 (比例知识) :

设白兔有x只, 灰兔有280-x只。

这样的训练, 差生至少也能学会其中的一、两种解题方法, 优生则学会了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容易的解题方法去解题。

五、有的放矢, 揭示规律, 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 什么都讲, 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 有目的, 有重点, 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慨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 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让他们多思考, 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复习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在复习中要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 使学生集中温习, 集中理解,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 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 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获得新的见解。

六、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 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 以帮助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 学生的成绩情况不可能都在优秀或某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尚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 对他们的知识欠缺方面及时给以弥补, 因材施教, 适当补习,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 要多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 使他们在复习中积极动手、动口、动脑, 多实践、多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查、自测、自评, 查漏补缺, 质疑问难, 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 进行温习补救,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总复习中, 教师不应面面俱到, 满堂灌, 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白, 无论学哪一门功课, 课堂上老师讲的, 笔记本上记的, 课外阅读的……等等, 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要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能够自如的运用, 就必须通过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来转化。

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三

纵观前几年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往往因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忽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或者培养力度不够,致使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欠缺,使他们围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转。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下的教育教学的方式。

通过多年给小学六年级学生上数学课,我发现小学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学生,上了初中以后有一部分学习成绩会下降,甚至下降很厉害,而且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刚上初中一年级。究其原因,小学要考的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两门课,学生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就能学好。而到了初中,要学习的课程一下子从小学的两门课变成了六七门课,学生很难适应过来。如果在小学六年级就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加以引导,使他们做一定的适应过渡,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就不至于一下子不适应初中学习而耽误了学业。为此,连续五年来我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态度做了一个探索研究。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很重要。学习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老师都知道,学习态度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可真正关注学习态度的寥寥无几。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当然方式方法多样。我曾经用中国古代就有的“亲其师,信其道”方法,使一个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2001年秋,我带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课,当时班上有一名学生,聪明不好学,爱打架,个人号召力强,喜欢与老师对着干。我了解了他的这些特点以后,抓住他一次打架的机会,与其进行了长谈,了解了他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他低年级在另外一所小学上学,因常受其他学生欺负,就与他们争辩、争斗,久而久之便爱打架了。因爱打架,老师对他产生了偏见,他开始不爱学习,后来慢慢发展到了与老师对着干。知道了这些,我采用相应的方法,帮助他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他逐渐改正了缺点。为了鼓励他,我让他当上了副班长,成了老师的左右手。到2001年毕业时,他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数学成绩也由刚上六年级时的72分提高到了毕业时的93分。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才能使学生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学习。

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采用传统的接受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比如典型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突出表现为有的老师让学生把数学概念抄写几十遍。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也就是最常见的“要我学”。应该让学生采用发现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即平时我们说的“我要学”。

三、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上课听讲讨论、复习等相互联结和依次过渡的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环节也都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只注重某一个环节。

(一)预习

预习是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学习范围,在课前通过自学课本和辅导资料为听课做好准备,打好基础的环节。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凡是学习新课一般都应该先预习再听课。搞好课前预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提倡小学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预习,也是为他们将来进入中学培养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他们进入更高一级学府,以及终身学习培养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让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就得让学生有成功预习的心理体验。比如我在2003年春天带的一班毕业生中,就有过这样的例子。当时有一名学生,学习总是很被动,不积极,一直没有成功预习的心理体验,直到学习“解比例”这一内容时才有了一次成功的预习。对“解比例”这部分内容通过预习,她完全理解掌握了,并且写完了相应的练习题。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她所有的练习题都做对了,而且格式也完全正确,对她提出适时的表扬,使她尝到了预习的甜头。当天的学习非常轻松,她的心情也非常愉悦。这次成功的预习激发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她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渐渐地她的数学有了明显提高。因而我在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一定要预习。

加强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指导和控制,是做好预习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预习,学会科学的读书方法。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第三,要教育学生坚持预习,养成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预习,检查预习作业、预习效果等,尽量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时一般预习作业规定范围数量,将概念理解、例题消化、练习题按自己的理解先解答出来,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记录。

(二)听课

课堂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其成效,任何人都无法以任何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因此,学生听好课堂讲课,是关系到学习成败的中心环节。

通过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要”,即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写、心要想,“眼、耳、手、脑”并用;老师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丰富、生动具体的感知达到深刻、全面认识的目标。第二,处理好听课与做课堂笔记的关系。课堂笔记能起到备忘、补遗、指示重点、帮助复习的作用。学生在听课时做好课堂笔记,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听课的效果。第三,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充沛的精力。学生课前最好不做激烈运动,要提前做好上课准备,保持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要保持敏捷的思维,高昂的情绪,思维活动要和教师讲课同步进行,提高思维效能。

(三)复习

复习是重新识记学习,回忆过去的材料,使之巩固并达到记住的目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过程。其生理机制是通过对暂时神经联系的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保持。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逐渐完成。小学生正处于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龄,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才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熟练。

大部分教师通过实践得出,对小学生的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使学生恰当地掌握复习时机,做到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持久度与两次复习之间的间隔长短有关,一般是先快后慢。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的及时复习。当天的功课,要争取当天复习,如果隔久了再去复习,将是事倍功半。大部分教师总是在新课上完后布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第二,要做到经常复习。一般有课后复习、课前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六年级学生到了毕业前还要对小学阶段的所有内容作一次全面细致的复习。第三,教师通过课堂理解,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老师在讲新课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复习旧的知识和概念,指导学生,以旧有知识为中介,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和理解新的概念和知识,同时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很多老师上新课大多采用的课前提问,课中用旧知识推导新概念、新方法都是运用了这一点。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都是在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这两个联系很紧密的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总之,学生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教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发现学习方式、灵活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习效率提高,使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得到提高。

4.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研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可能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局部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局部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抵触。

2、引导释疑。

在同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同学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5.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如果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4、刚才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了。经过精密计算,知道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通常取3.14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第二个只知道半径,抛出问题,这个只知道半径你会求吗?得出求圆周长的另一个公式: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字母公式为C=2r然后完成计算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6.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什么叫做整除?指名回答.

教师进一步强调:整除中说的数是什么数?(整数.)

商是什么数?(整数.)有没有余数?(没有余数.)

教师:什么叫做除尽?(两数相除,余数是0.)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下表: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整除 整数 不等于O的整数 整数 O

除尽 数 不等于O的数 数 O

教师:可以看出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2.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还记得吗?指名说一说.然后提问:

能被2、5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根据个位数进行判别.)

能被3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与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不同?气根据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进行判别.)

教师: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约数和倍数.

教师:根据整除的概念可以得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什么叫做约数?什么叫做倍数?指名说一说.(如果a能被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可以接着提问:

能说6是约数,15是倍数吗?应该怎么说?

教师说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

教师: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什么数?最大的约数是什么数?(1,这个数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这个数本身.)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教师可以说明做的方法:在含有约数2的数下面写2,在3的倍数下面写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下面写5,然后再进行判断.集体订正.

4.质数和合数.教师指名说一说质数、合数的概念.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检查这个数有约数的个数,或查质数表.)指名说一说30以内有哪些质数.

让学生进行判断: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那么一定是合数.学生判断后,教师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分解质因数.

指名说一说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6.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复习概念.

教师:什么叫做公约数?什么叫做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什么样的数叫做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区别?(质数是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互质数是两个数,只有公约数1.)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吗?(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

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吗?(不一定,如4和9互质,4、9都是合数.)

(2)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7.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篇七

(一) 重视引导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 将所谓的“动机原则”当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核心, 觉得其教学务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指的是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内在动力, 无论是什么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也有着很大的学习欲望, 可以很好地进行学习和努力奋斗。而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成绩的提升, 肯定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师在平时教授的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将数学文化学习以及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实施共同教育, 使得学生知道自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是祖国的太阳, 背负着国家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大责任, 唯有积极主动的学习, 天天向上, 日后才可以充分地为国家以及社会所用, 成为有用之人。教师在这个方面, 必须要引导学生, 使学生在生活中融入数学, 使数学成为劳动以及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小伙伴, 无论是什么事物都不可以脱离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加入含有数学史的教育元素, 使学生对数学的价值作用倍感重要。同时, 还可以探讨关于某些科学家, 尤其是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培育学生宏大的理想和愿望, 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 使他们吸取学习动力, 对数学课程学习富含热情, 充满信心,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兴趣。

(二) 紧抓日常教学, 培育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培育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乃至提高, 对学生日后小升初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作用。一方面, 教师应在课堂教授中,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和规范。例如:在上课前应准备好学习工具等, 作业时间的设定应有较为明确和合理的教导。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 教师都应该多注重让学生独自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以及反思总结等。这样能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 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 可以多多让学生进行自己探索, 自我学习完成后再进行探讨合作,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会独立学习, 还可以学会沟通交流、合作学习, 实施研究对比。而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 长期持续坚持这样做, 就会很容易形成习惯, 拥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美好的学习品质。

(三) 优化教学,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

在紧抓日常教学的基础下, 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六年级数学教学, 除了要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使学生把握好较为基础的知识点外, 解答数学的方式以及过程都是其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 应对这一核心尤其重视。每个班都会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学生解题的办法和方式不尽相同, 教师应给他们切实的肯定。与此同时,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进而选取最佳的解题办法, 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想法, 培养学生较为形象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能充分体验到数学为他们所带来的愉悦, 从而培育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营造美好的数学兴趣和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课堂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 使学生学习较为简单容易, 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精神上的饱满程度, 培育学生动口、动手以及动脑的能力, 进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四) 分析学习状况, 注重对后进生培育

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呢?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是教师务必要清楚明了的。数学成绩在一个班中排名较后的学生, 一般会被称为后进生。在各个班级中都有后进生, 但依据后进生表现种类的不同, 其形成因素也具有多样性。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仔细观察, 发现他们的长处, 进行积极地引导。身为一名教师, 务必要用博爱之心对待他们, 爱护优等生的同时也要爱护后进生。除此之外, 看待后进生应多投入情感, 因为后进生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问题学生, 没有所谓的尊重, 无法得到该有的理解, 这样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产生变化。因此, 教育后进生需要以尊重和友爱为基础, 用爱转化成坚实的后盾。例如:在课堂教授中, 尽量把知识说的浅显、易懂, 备课时应关注到后进生能否听得明白, 课后多花点时间教育他们。同时, 对后进生的教授, 不仅要严格有序, 而且还需要一视同仁。除此之外, 对待他们要因材施教和反复教导。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摸清后进生的真实情况, 实事求是, 依据不同的特点, 对后进生采取特制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同时需要考虑好教育的因人而异以及因材施教。另一方面, 错误是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够改正的, 教师在进行教导的过程中, 切勿过急, 要反复对他们进行教导, 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去教导他们, 循环往复。正所谓“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后进生的转变。

(五) 健全学生知识结构, 建立学生终身发展平台

六年级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个年级, 因为学生在这个阶段, 都会开始有知识遗忘以及较多的缺点等, 特别是最后的复习阶段, 而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成为了一大难点。有些教师提出了复习于六年级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使得学生能够健全自身的知识结构, 这确实也是解决难点的良好方法。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使学生得以持续发展。

倘若对六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研究, 就会发现无论是哪个版本还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编者都在编制新的知识中, 融入了以前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比如:在分数四则运算的这个章节中, 就设计了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以及平均数应用题等。倘若使学生在解答这样的问题的过程中, 采用“讲一题、带一串”的办法, 就能够使学生复习有关数学知识, 适宜地对学生复习知识进行补救, 提供较大的缓冲影响, 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知识结构更加健全, 提高其数学水平, 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

(一) 学生层面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主要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熟练掌握知识, 接受能力也比较强, 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 大概能掌握基础知识, 接受能力一般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接受能力较弱, 学习态度差以及成绩较不好的学生。因为是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 层次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来开展的, 而分层是一个非静态的管理过程, 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 依据学生的现阶段表现实施分析, 划分层次, 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热情和激情, 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 授课层面

授课层面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对第一层的学生, 应少讲多写多练, 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 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第二层次的学生, 应挑重点来讲, 挑重点来练, 着重对课后习题和书本例子的讲解, 提高训练强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 要求不应该太高, 讲基础, 多学多练, 在基础上下功夫。比如:在六年级数学书中学习“分数乘法”时, 第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重点难点, 适当地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应用;第二层次的学生则精讲例题和解决好课后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应清楚知道分数乘法的基本计算。这样, 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富有成就感, 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训练层面

一般来说, 训练层次指的是小学六年级教师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 利用练习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 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 纠正问题, 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 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 要遵守“两部三层”的原则, “两部”即是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三层”则指训练中的三个层面的划分, 即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以及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的是为全班同学同时设定的, 全班都要完成的任务。变式训练是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 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水平, 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指的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 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 题目难度系数偏高,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开创新眼界。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中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把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 如何计算百分数。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关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百分数的相关计算题。

(四) 考核评分层面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的核心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个也是考核评分层面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能力划分, 设定不同层面的考核评分判断标准, 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成就感, 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增加上进心, 实现预期目标。在对考核评分进行分层时, 有些教师会出像AB卷、探讨题以及附加题等, 这些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 也是分层考核评分的重要措施。

三、总结

总而言之, 本文主要从小学六年级数学总体教学及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8.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八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小学教学是学习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结合,更要注重培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长远学习打下基础。随着减负政策的提出,小学教学更加注重高效性和全面性。本文就讨论有效数学课堂的可实施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多少对于教学效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类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都是对学生采取“强迫”性质的教学,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厌恶心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平复学生的反抗心理和排斥心理,正确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真正地爱上学习。尤其是当学生处于六年级这个特殊阶段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设新型教学策略

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势必要突破传统,做出教学变革。比较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倡导合作式教学。所谓合作式教学,就是将学生分为固定的几组是前提条件,这不仅是合作式教学开展的基础,更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人际沟通和理论研究,就能有效地扩大到更多更大的集体中,这不论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是对学生个人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在固定的时间点,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解答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有效地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深了学生对于合作式学习的理解。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成绩提高都十分有利。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学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活动关系着学生一生的教育发展。而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不仅仅是以理论见长的学科,更是以实用性著称的学科,其教学有效性更是重中之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每一位教师的不懈努力。也真心地希望各级教师能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教学活动之中,为教学的有效性贡献一份力量。

9.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九

1、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1页。

2、教学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它是能力发展的动力。以魔术的方法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课标实验要求。

3、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实践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5.教学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铅笔、盒子、书、扑克牌(一副)。

一、游戏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这是一副扑克牌,抽掉了大王、小王,还剩多少张?

知道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吗?(让学生明确有4种)哪四种?

那我们就用剩下的扑克牌来做游戏。谁愿意来帮这个忙?

请你们5位任意抽取一张牌,不要让老师看到。自己看好牌记在心里,记住了吗?把牌收好了,师:同学们,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师:在你这五张牌里,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

师:把牌拿出来验证一下,同一花色的站到一起。

我猜对了吗?

师:要不要再来一次。把牌交给学生

教师:如果让这5位同学反复抽牌,不管怎样,总是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们相信吗?,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广角》。展示课件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引导:你们想不想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来发现它?

每个小组拿出4枝铅笔,把它们放进3个笔筒中,怎么放?有几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提出要求:在动手操作之前分好工,有操作的,有负责记录的)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到前边给大家展示一下?

质疑:(4,0,0)这样放行不行?如果学生用图表示,问还有没有更简单的表示方法?

观察这四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枝铅笔)

问: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两支呢?

师:你们的发现和她一样吗?再找学生说。

全班明确: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枝铅笔,3、这是列举出所有方法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枚举法”(板书)这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4、还有其他方法吗?

(平均分)

5、说说你的想法?

为什么要平均分?

只有平均分才能使每个笔筒里的笔最少。

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7、师:既然是平均分,能用算式表示吗?生说,师板书。质疑:这两个1表示的一样吗?

8、师:如果把5枝铅笔放入4个笔筒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

(也存在着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的情况)

师;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

师: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

把8枝铅笔放进7个笔筒呢?

把9枝铅笔放进8个笔筒呢?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把1000枝铅笔放进999个笔筒呢?……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铅笔的枝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还有想说的吗?加深记忆。

7、师:如果铅笔的数量不是比笔筒的数量多1呢?

把5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动脑想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3枝。让学生分别说想法。

只有把剩余的2枝分别放进不同的笔筒里,才能保证至少有几枝。

师:7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呢?

9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

8、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明确:这些算式中,都是铅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商都是1,并且都有余数,说明不论余几,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商+1枝铅笔)

(二)激趣教学例2

1、出示课件例题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本书,为什么?

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教师点名说理。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思考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板书:5÷2=2。······1

师:5是什么?2是什么?这个2又是什么?1呢?那么至少有多少本书放进同一个抽屉里?

师:如果一共有7本会怎样呢?9本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除法算式。)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说理活动)老师板书。

3、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说理活动:

4、解决问题。

8只鸽子飞进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师: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除法算式。)

5、总结规律:师: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情预设①:“商+余数”和“商+1”两种情况:师: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是商+1还是+余数?

学情预设②意见统一为“商+1”:师:为什么不管余几都是商+1呢?)

总结: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如果有学生提出没有余数的情况,可以让学生举例子验证,说明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有余数”)

6、介绍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发现的规律就是有名的“抽屉原理”。最先发现这些规律的人是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鸽巢原理”,或者“抽屉原理”。之所以把这个规律称之为“原理”,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能用这个原理解决的问题,研究出这个规律是非常有价值的。老师上课时提出的生日问题,现在你能解释吗?

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也能在平凡的事情中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师:学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你们能自己出题验证你发现的规律吗?

三、拓展练习(课件展示)。

上一篇:为什么读书下一篇:中班科学:鸡毛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