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精选8篇)
1.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篇一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1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2乌衣巷 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3淮水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4 山河 指国家或祖国。5 折戟 指战争的惨烈。6 柳营 指军营。7 后庭花 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8芦荻 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9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 1水晶帘 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2辽西 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3玉阶 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4屏风 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5娥眉 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6罗幕 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7乱红 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8危楼 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10南浦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11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12芳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13班马 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蟋蟀 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山水田园诗 1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2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3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4 明月 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5 柳绿 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6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7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8 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9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10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11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12 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13 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14 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15 蛙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羁旅行役诗 1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2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3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4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5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6日暮、落日、夕阳 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7西楼、高楼、小楼、危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8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9月亮 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10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11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12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13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14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15鹧鸪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思乡、凄清 16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17水 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18鸿雁 鸿燕 雁书 雁足 鱼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19红豆 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20日暮 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21落日 表现迟暮的老年。22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23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24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25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26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27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28双鲤、尺素 借代远方来信。
29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
30(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多为喜讯)孤独寂寞、飘零。写景咏物诗: 1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2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3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4鸳鸯 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的情思。
5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象征美人。6青山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7蝴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8早莺 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9夕阳 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10彩袖 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11锦瑟 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12蝉 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悲秋 13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14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15竹子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16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17杨花 飘零之意。
18松 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
19莲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20牡丹:富贵 美好
21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22兰:高洁,友谊
23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24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25芙蓉 又称为“荷”、“莲”。a.或宁静或欢愉.b.离愁别绪、相思之苦。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c.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6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27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8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9海浪:人生的起伏 30东风:春天 美好
31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32秋水:盼望.3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34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35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36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37冰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38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39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40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41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42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43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44天晴:欢愉光明
4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4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 47浮云:游子、飘泊。48鱼:自由 惬意 49鸿鹄:理想 追求
50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衰败荒凉 51沙鸥:飘零 伤感
52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53(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54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55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56鹤:象征长寿
57庄周梦蝶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地点类
1、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3、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4、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5、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7、乡村、山水间:厌俗思归、纯朴隐逸。
8、仙境:飘逸自由、高洁厌俗。
9、天地山川: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情感孤独,心胸开阔。
10、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11、东篱:出尘脱俗之境 ●典故及其他 36逐鹿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1登高、凭栏 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37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法律 悲伤与激情。38杜康 为酒的代称。2饮酒 得意喜悦或失意愁苦之情。39秦晋 两姓联姻为“ 3英雄:追慕自叹 40彭祖 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4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41谢家(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2)5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指居家的幽美。42高山流水 借6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7娥眉(蛾眉):美女; 43青眼 对人喜爱或器重。8峨眉:高尚的德行; 44钓鳌 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9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45还珠 喻官吏为政清廉。10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表达自己的微不46虞美人 丽春、寒牡丹。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足道。47豆蔻 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11山林宫阙: 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48精卫 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突。“宫阙”,受到重用。“山林”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努力奋斗。才不遇、报国无门时,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49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指决心报效祖泽。国,收复失地。12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50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徒生活。54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13玉:高洁 脱俗 14簪缨(冠):官位 名望 55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15珍珠:美丽无瑕 己任的人。16丝竹:音乐; 58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17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5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18汗青:史册; 60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19南冠 指办犯。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20轩辕:祖国; 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21怀桔 指孝顺双亲。62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22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63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64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23桑梓:故乡; 66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24寸管:笔; 才不遇之意)。25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67请缨 喻杀敌报国。船、战船)。68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26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别有用心。27神器 指帝位、政权。” 28陶朱 富商。69辞第 喻为国忘家。29祝融 火灾称为祝融之灾。70问鼎 喻篡夺政权。30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71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31连理枝、比翼鸟 思爱夫妻的比喻。72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礼遇贤者,32孔方兄 钱(含诙谐兼含鄙视意)。7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 33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74梨园 后世的戏曲班,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相识的伴侣。34问鼎 比喻图谋帝王权位。75抱柱 后以喻坚守信约。35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时间类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夜半:愁思怀旧。
13、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14、深夜:愁思怀旧
15、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高中语文古诗情感分类
【摘要】“高中语文古诗情感分类”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之众,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5.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9.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
2.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篇二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一般说来,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 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 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此外, 还有很多,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等。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 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等诗句,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 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 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言浅而意深。
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 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 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落花”的意象, 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 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 人来茶罢, 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 蜀王杜宇 (即望帝) 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眼前之景, 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 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燕子:燕属候鸟, 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喜欢成双成对, 因此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 或惜春伤秋, 或渲染离愁, 或寄托相思, 或感伤时事, 意象之盛, 表情之丰, 非其它物类所能及。有“罗幔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破阵子》) 的孤苦凄冷, 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金陵驿》) 。燕子无心, 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 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 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 负载可谓重矣。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 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 每年秋季南迁,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以雁写思的“夜闻归雁生相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等。
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篇三
【关键词】古诗词;乐曲;音乐意象
一、《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写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
二、《关山月》
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开这“关”和“月”两字。如: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三、《梅花落》
曲调名,多由笛子吹奏,通过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使人产生凛然生寒之意,诗中多切合作者心境。如: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宋·李清照《永遇乐》)
四、《阳关三叠》
此曲脱胎于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又名《渭城曲》,是流行的送别曲,寓离愁别恨之情。如: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宋·聂胜琼《鹧鸪天》)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宋·张舜民《卖花声》)
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宋·周邦彦《绮寮怨》)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五、《金缕曲》
本是中唐时一首流行歌词,即“金缕衣”,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蔽之。唱“金缕”者,即劝君惜取光阴莫虚过,又愿欢爱享乐及时。如: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宋·司马栖《黄金缕》)
举大白,听《金缕》!(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寺制赴新州》)
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宋·叶梦得《贺新郎》)
六、《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是靡靡之音,也是公认的亡国之音。寓有耽于享乐之讽,借鉴亡国之意。如: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唐·刘禹锡《金陵怀古》)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唐·刘禹锡《台城》)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宋·王安石《桂枝香》)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宋·吴激《人月圃》)
七、《霓裳羽衣曲》
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舞曲,初描绘擅此曲者,多暗示舞者艺术之高妙。但后人大都认为唐由盛转衰,此曲盛行为原因之一,于是诗词中提到此曲,便是对统治者重色轻国、迷色误国、耽于享乐、执迷不悟的讽刺。如: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唐·白居易《燕子楼》)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白居易《长恨歌》)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宋·辛弃疾《贺新郎》)
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宋·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官人琴声》)
八、《竹枝曲》
巴渝一带的民歌,唱时以笛鼓伴奏,声调宛转动人。多是情歌,也表达怨苦之情,尤其在唐刘禹锡依调填词多首后,此曲更是盛行。如: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唐·于鹄《巴女谣》)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唐·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二)
九、《小单于》
此曲为边声,多通过笛、角演奏,抒发孤寂哀伤之情,特别能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行人的愁怨。如: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唐·李益《听晓角》)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宋·秦观《阮郎归》)
十、《梁州曲》
也作“凉州曲”,原是凉州一带民歌,由唐玄宗时的西凉府进献朝廷,是具有意外之声、奇特之调的曲子,多抒悲愁。如: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唐·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唐·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偶题五绝》)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宋·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
十一、《阳春白雪》
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商雅歌曲,后泛指高雅艺术。诗词中常以此曲喻人的远大志向、高尚情操、杰出才能。如:
《巴人》谁肯和《白雪》,楚地犹来贱奇璞。(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唐·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十二、《高山流水》
源自《列子·汤问》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此曲既能表观高妙的音乐艺术,更能彰显知音的难觅、友谊的可贵。如: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4.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篇四
意象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月亮: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菊花: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 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荷莲:“不染”的高洁
谐音双关“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凄凉悲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芭蕉: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
杨柳:惜别之情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柳》)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中寄李二》)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蝉: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
杜鹃:“望帝啼鹃”哀怨凄悲 “不如归去”乡愁思归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 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 ”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
鸿雁:游子羁旅思乡
恋人孤独怀人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贫乐》)乌鸦:衰败凄凉
恐怖惊惶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 《隋宫》)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
《满庭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猿猴:哀鸣凄切
悲凉伤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登高》)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江水》)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冰雪:晶莹剔透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沙鸥:清新明快
飘零伤感
舍南舍北皆春水,单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水:愁思绵绵 情丝不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羌笛:凄切孤苦 边塞离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中军置酒宴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长亭南浦
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禾黍:昔盛今衰 痛惜伤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许浑《登洛阳故城》)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殷 箕子《麦秀歌》)
其它: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深夜(秋夜):愁思怀旧
乡村: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朴美好、安逸宁静,思归厌俗
山林、空山:闲适隐逸、宁静安乐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情感孤独
古人:追慕、自愧自叹(常见古人:姜太公、吴王、廉颇、汉皇、班超、祖逖、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谢安等)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常见古迹:大运河、秦淮河、北固山(亭)、金陵、朱雀桥、乌衣巷、姑苏台、赤壁、台城、岳阳楼等)
诗词常用典故及意义
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郭沫若同志读叶剑英的诗后,和诗一首:“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鸿雁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双鲤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
“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类似的还有三径、五柳等)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许浑 《溪亭二首》:“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类似的还有阳关、长亭、南浦、柳岸等)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途中晓发(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丈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南园十三首(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杜康 《说文解字》说:古代的杜康发明制作了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白居易《萱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5.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篇五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燕子: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四、乐器类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凄切的声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句。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惊。”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
五、风霜雨雪类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明月,以明月表离愁别绪,表思乡之愁。
水在古代诗歌里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冰雪,以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云:游子、飘泊
六、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6.大盘点 古典诗歌中菊花意象 篇六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也有人用它表达孤独愁苦。
一、孤傲、清高、坚强、高尚、纯洁
寒
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塑造了“寒菊”隐士,不同流合污的形象,从诗中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中表示出不与百花争芳,独自一人在梳篱边赏玩当中孤独的意趣。而且后两句,宁愿孤独地在花香中死去,也不愿被北风吹落到地上所污浊。
2.“抱”字传神,表现了诗人宁愿与香同逝,不被污浊,而且将菊花拟人化,借喻诗人众人皆浊我独清的精神。】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菊
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这是黄巢在起义前写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达了农民起义领袖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
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两首咏菊诗,尽管写作切入的角度及表现手法各有侧重,但充盈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神却是相同的。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 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两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于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
二、隐逸、淡泊、高洁、脱俗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
三、孤独、寂寞、离愁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本词借重阳赏菊委婉曲折地表达闺中的寂寞和离愁】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文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本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A.描绘五幅图画,揭示深秋时节特征,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衬托莺莺的离人伤感之情。B.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一片树林染红了呢?都是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意境。
7.古典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篇七
古典诗歌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 是中学生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重要内容, 在达成上述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内容,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理解自然意象, 能真正为学生奠定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一.丰富的自然意象凸显了古典诗歌自然意象诗的特质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 自然景物是重要内容,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我国古典诗歌文本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自然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是典型的自然意象诗。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记载了一件诗坛轶事:在宋代和尚中, 以诗名世者有九人, 曾编诗集为《九僧诗》。当时的进士许洞, 也是一位善为词章的俊逸之士。一天, 他邀请九位诗僧一起赋诗, 遂出一纸相约, 说:“不得犯此一字”。众僧看时, 只见纸上写着:“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 于是众僧搁笔。
美国汉学家BurtonW atson曾以中国古典抒情诗的代表《唐诗三百首》作为标本, 统计了其中自然意象出现的频率, 分别是:天76次, 日72次, 月96次, 星13次, 河汉8次, 北斗4次, 草42次, 木 (含“树”) 51次, 鸟31次, 燕5次, 等等。[1]王世达、陶亚舒对《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辑) ———我国第一部词总集中的18家词人的500首词的自然审美意象作了统计, 其出现的频率分别是:春203次, 花155次, 风131次, 月125次, 柳97次, 雨74次, 云68次, 莺57次, 草47次, 燕47次, 鸳鸯46次, 杏花31次, 桃花20次, 荷花15次, 等等。[2]
以上有趣的故事和相关统计道出了一个事实, 即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景物是重要内容。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显示一首诗或一个诗人的风格特色, 一首内涵丰富的诗或一个风格鲜明的诗人, 都拥有自己的意象群落或中心意象。意象往往成为一首诗或一个诗人的标志性代码。古代诗歌史上那些最有个性风格的诗人, 都拥有自己的中心自然意象。如屈原的“善鸟香草”, 陶潜的“园田、松菊、南山、归鸟”, 李白的“月亮、大鹏、黄河、蜀道”, 岑参的“大雪、沙碛、热海、火山”, 李贺的“酸风、黑云、冷雨”, 李商隐的“锦瑟、蓬山、青鸟”等。
古典诗人表情达意时, 一般不采用直抒的方式, 而是借助自然意象来间接传示。即目兴感、见景生情是一种普遍的创作心理发生机制, 借景抒情、托物寓情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表现手法。正如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兴之为义, 是诗家大半得力处。无端说一件鸟兽草木, 不明指天时而天时恍在其中, 不显言地境而地境宛在其中, 且不实说人事而人事已隐约流露其中。”[3]
二.自然意象陌生化背后折射的是文化的变迁
大自然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渐渐地退出了现代人的审美视野, 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审美能力日益萎缩, 对于大自然的那份美感也正在失落, 自然甚至成了现代人生活中陌生的存在。消失了基础, 自然意象自然成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障碍。
在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会经常遇到学生因与自然的疏远而造成的理解诗歌的困难。如苏轼《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 很少有学生曾注目过这“似花还似非花”的杨花;甚至在学习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 》时, “因风飞过蔷薇”, 谈起蔷薇的花时, 同学们也是一脸茫然。
自然意象陌生化背后折射的是文化的发展变迁。
传统的中国文化, 基本上是大陆型农业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 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吃、穿、住、用, 都取之于自然界。日月风云、山川花草、鸟兽虫草, 都是人们的生活资源。由于生存的需要, 人们对自然物观察之多、之久、之细、之深, 是现代的人们所望尘莫及的。人们生活于斯, 钟情于斯, 自然成为人类的朋友, 成为文化和艺术的对象, 同时也养育了举世无双的自然人化能力, 凡足之所到之地, 目之所观之物, 耳之所听之声, 都包含有人化的内容。
比如月亮, 在古典诗歌中, 她成了两地相思之人的信使和情感连接的纽带, 甚至就是青年情侣的情书。如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与君直到夜郎西”, 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等。徐志摩说:“月下的喟息, 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 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
传统社会的文化轴心是农业文明,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的文化轴心是工业文化, 是人与人的关系。现代人的审美对象往往是物与人, 他们在逐渐远离自然的同时也模糊了对自然的认识。如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潘洗尘《饮九月初九的酒》, 写重阳节对父母的思念, 诗的前两节感念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乡愁浓挚。后两节则有两处败笔:一是第三节“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 既是“新月”, 当是“一弯”而非“一轮”;二是第四节“圆也中秋/缺也中秋”两句收束全诗, 咏重阳而结以中秋有跑题之嫌;再者, 农历九月初九已是“深秋”而非“中秋”, 这显然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结尾, 破坏了全诗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 究其原因, 当是文化变化影响下对自然体察的粗枝大叶。
三.自然意象的理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
古典诗歌中的每一个自然意象都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钱穆先生曾说:“三千年来之中国文学, 无不涉及鸟兽草木。”[4]诸如《诗经》的草木鸟兽, 楚辞的香草云霓, 汉乐府的雨水花鸟, 魏晋诗的山水田园, 唐诗宋词的风花雪月等。
三千年来, 自然意象在诗的创作、欣赏和传播的文化氛围中, 得到了深厚的积淀。诸如明月、残照、春、秋、雁、燕、杜鹃、鸳鸯、凤凰、龙、鱼、流水、柳、松、竹、桃花、菊花、荷花、兰花、梅花、落花、猿啼、雨、霜等等, 每一个自然意象都具有悠远的历史和丰厚的积淀, 甚至成为一个内涵相对稳定的诗化符号。此外, 代字型的自然意象, 诸如“桂华”代月光, “红雨”、“刘郎”代桃, “章台”、“灞岸”代柳, “玉龙”代剑, 等等;典故型自然意象, 诸如玉兔、月老、瑶台、巫山、蓬莱、黄泉、桃李、神鸦、青鸟、野鹤、青云、桃源、梅妻、濠鱼、莲步等, 这些自然意象都是由历史积淀形成的。
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受孕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 体现着古典诗人独特的心理素养, 又与诗人接受《易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哲学思维表达方式有关。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方式源于中国艺术家宠爱自然的独特心理素质,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艺术家是这样一个人:他与自然和睦相处, 不受社会枷锁束缚和金钱的诱惑, 他的精神深深地沉浸在山水和其他的自然物象之中。……一位中国艺术家必须融人类的最佳文化和自然的最佳精神于心底。”[5]所以, 中国艺术家的兴趣点和艺术表现的核心点, 大多在自然景物方面。他们将“回归自然”作为主要的艺术修养方式, 在山水中澄净灵魂, 在花鸟中滋润文思, 在风月中揽掬灵感。
从民族心理、传统文化的角度学习理解自然意象, 在当下尤具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在丰富人类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困扰。以高度物质文明为依托的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分裂、以人的精神失落为代价的。早在30年代, 林语堂先生就说:“大自然的精神已经离开了现代的文明人。”现代化浪潮席卷时, 这个问题就更尖锐起来。工业化作为一种现代文明, 不仅无可厚非, 而且是现代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自然生命现象, 是大自然的儿女。如果硬要将人类从大自然中疏离开来, 同样是危险的。处于后工业社会的人们不仅自食着“异化劳动”所带来的苦果, 而且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困扰。
8.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必经之路 篇八
首先,什么是意象?
意象——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
风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品味这两组诗句,我们会发现,虽然第一组诗句中都有“雨”“燕”,但味道却截然不同,“细雨”句洋溢着欢乐,而“落花”句却饱含着孤独与落寞。第二组中,虽然都有“树”和“灯”,但“风中”句给人的感觉是壮志未酬人先老的伤痛,而“落叶”句给人的感觉却是久居他乡,无人相伴的孤独和伤感。这两组诗句中的“雨”“燕”“树”“灯”就是意象,由此看来,/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意境中意蕴是不一样的。那么,同样的意蕴是否需要同样的意象呢?
我们再来看几句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予黄时雨。
——贺铸
三句诗都写愁,但选择的意象却截然不同,而且同样的“愁”却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一江春水向东流”,使我们感受到愁思汹涌,难以阻抑,深广而又无尽;这是一种因遭逢巨大变故而伴随终生的哀怨,是一种家国之痛,决不是花草闲愁。李清照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搬到船上,小船载不动之愁,既见愁之多,又有沉重压抑苦闷之感。贺铸迭下三个意象——遍地滋生的春草,满城飘飞的柳絮,,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没完没了的江南梅雨,渲染出的是“闲愁”,撩人心绪,让人心乱如麻,无法排遣。上述三种不同的“愁”,虽然没有直说愁的内容,我们却从不同的意象中,感知到了它们的情感性质、程度、情味,乃至产生的环境氛围。意象的“威力”竟是如此之大!
一首诗往往不止一个意象,多个意象就构成了意象的组合。在意象的组合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意象之间有主次之分。如:.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阅,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寒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奔流,何等雄阔的意境和胸襟。但只注意到这一点就会错误地理解这首诗。我们必须看到,天是如此大,地是如此阔,一只沙鸥,在孤独地飞翔,无处落脚,无处栖身。这个虚拟的“沙鸥”的出现,才真正揭示了作者四海为家家何处,天涯羁旅荡孤舟的痛苦寂寞的内心世界。“沙鸥”才是主意象,其他则是辅助意象。
(二)意象之间存在对比关系。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场白骨和梦里归人,是如此明显的对立,却又是如此无情的统一,意象的对比产生了撼人心魄的感染力。亲人死去,固然令人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但在这首诗中,当所思念的亲人已经变成了一堆白骨,自己还在做着团圆的美梦,灾难已经降临身上,不但毫不知晓,反而满怀着热切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通过对立的意象,撞击出的愤怒之火更加令人震撼,撞击出的同情之泪也更加令人心碎。这样的手法在古诗中并不少见,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三)同样的意象,不同的组合,意蕴可能迥异。如: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不识愁滋味,歌楼听雨,罗帐灯昏,雨声当是清脆悦耳;壮年漂泊四方,饱经忧患,凄风苦雨,入耳惊心;晚年一事无成,万念俱灰,既埋葬了少年时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时的忧虑,感觉已麻木,内心已绝望。同样是雨,同一人听,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四)没有任何中介的意象组合,要注意把握其内在的情感联系。如: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全诗五句,前四句是纯意象的排列。看似无联系的意象,其实内在有一种相关性,相互推移,逐层递进,逼近“断肠人”。我们来追踪一下意象的内在相关性和演进轨迹:“枯藤”绕树,“昏鸦”栖树,人宿何处?(昏鸦又与下文“夕阳西下”相关)继黯淡的基调之后,忽然弹出几个明快的音符,意象的跌宕流程,正反映了作者情绪的波动。“小桥”就在眼前,“流水”耳边潺潺,过了小桥,即是幽静祥和的“人家”,这在一个日暮尚在旅途的人眼里,是何等地叫人依恋!又怎能不勾起心底的乡思呢?“古道西风瘦马”,“古道’’遥遥,“西风”猎猎,“瘦马”瑟瑟,“夕阳”西堕,此景此物,此时此刻,叫人如何不断肠!人呢?——断肠人,在天涯!——不点“秋”,但觉凉气袭人,未言“思”,却让人肝肠寸断!
(五)要熟知常见意象的固定文化内涵。
雁、秋、月、酒、落日、长亭、浮云、流水、孤帆、杜鹃、落花、杨柳等等,在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且意蕴较为固定,常用来表达离别、思乡等伤感情绪。有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往往兼而用之,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等。
利用意象品味意境,解读意蕴需要注意:
(一)关注意象,也要关注非意象词语。如: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代以“关”与“月”为意象的古诗可谓比比皆是,单是以“关山月”为题目的诗作就不在少数。但《出塞》何以独步千古,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呢?原因就在于“关”“月”前面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作者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使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样,“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时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也是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愿望。一旦忽略“秦时”和“汉时”这两个非意象词语,就难以领会到这首诗的精妙之处。
(二)关注具体语境,注意乐景中的愁苦之音。如:
绝旬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前两句景色宜人,四景四色,鲜艳夺目,但他乡的美景也难以抹去思乡之情。他乡如此迷人的景色,尚且难以抚平诗人思乡的心情,越发反衬出作者思乡情之浓之烈。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流传千古的好诗往往是愁苦之音。正如韩愈所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法国诗人缪塞也有一句名言可以印证:“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许多伟大作品都是如此。
(三)要善于捕捉点睛之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出矣。”这里所说的“境界全出”决不是和盘托出,了无余蕴。“境界全出”,从诗人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是指把客观的物境和主体的情意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做到物态人意兼擅其美,各极其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是指意境生动含蓄,富于暗示性,能最大限度地诱发读者的想象力并激活其再创造的潜力。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为例,“闹”字至少可以引发下列联想:枝头杏花怒放,繁茂异常;杏花迎风嬉戏,风姿绰约;作者内心兴奋不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要“知人论世”。
关于这一点,建议重读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朱光潜先生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该文对这一点有精辟的论述o
(五)要注意解读意境的多重意蕴。
以杜牧的《山行》为例。“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该诗的主旨所在。从该句中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以下几重深层意蕴:
1.不说“红如”而说“红于”,作者欣赏一种饱经风霜的成熟之哭。
2.联系人生,虽然人无再少时,但“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老年自有老年的美好之处。
3.枫叶经霜才会“红于二月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从而感悟到应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推荐阅读: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09-19
在诗歌中常见意象总结10-17
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09-08
古典诗词意象分类07-27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08-24
诗歌意象与意境09-21
古典诗歌和古典诗词06-17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训练11-07
古典诗歌10-21
古典诗歌欣赏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