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2024-07-10

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10篇)

1.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一

第9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日益推广,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口增长和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各诸侯国为争夺资源、获取更大发展空间而发动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有秦国都江堰、郑国渠和楚国的芍陂。

3、都江堰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有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的富强,多年来发挥着分洪、灌溉、运输的作用。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商业的发展使统一的呼声更加强烈。

第10课 变法时代

1、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原因: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旧制度(奴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强烈要求进行改革。各国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纷纷变法。

表现:魏国的李悝变法(第一个)、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

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体现了法家思想主张)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秦孝公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

①奖励耕织、垦荒;(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奖励军功;(损害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③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有利于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加赋税收入)

④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⑤统一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意义:商鞅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后来居上,为以后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措施影响深远。(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2.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二

新课程改革近几年来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 高中历史新教材也出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大象出版社四种各具特色的版本, 可谓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而青岛地区使用的是岳麓书社出版的新教材,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浅谈一下对岳麓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一、焕然一新的课程结构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为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课程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教材是由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构成。中国近代史是必修内容, 而世界近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是选修内容。岳麓版新教材突破了传统历史教材的窠臼, 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 构成了重基础, 多样化, 有层次的创新性教材结构, 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 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必修课分为《历史I》《历史II》《历史III》三个学习模块, 这三个模块分别反映了中外政治领域、中外经济社会生活领域和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选修课包括历史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学习模块的设置, 既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 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 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 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

二、专题式的编排体系

教材对历史知识体系也进行了重新整合, 打破了传统历史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在每一个模块中都采用了专题的形式, 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 古今贯通, 中外混编的编写体例, 构建了高中历史的教学体系。如《历史I》, 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它由七个专题: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统一、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再如, 《历史III》着重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其学习内容共分为六个学习专题, 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三、清晰的编写思路

教材在编写思路和可读性方面, 思路清晰, 特色鲜明, 凸显出创新精神。每册教材前设导读, 每专题前设专题导语, 每课提供了引语, 针对相应内容作了提纲挈领的说明, 这样使学生在开始本专题的学习时, 就能了解本专题的内容和线索, 抓住核心问题, 并能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投入学习, 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提高其学习效率。如《历史III》第五专题《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课, 其导语是这样的:“伴随着列强的炮火, 西学的潮流和传统文化的衰微, 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 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征程……面对挑战中国的先进分子总是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激励自己, 从林则徐以新的目光看世界, 到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洋务派力主‘中体西用’, 到维新思想家提倡新学, 行民权, 定新法;从模仿西方的坚船利炮, 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深刻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导语中便知, 本专题讲述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演讲过程。线索是:从阶级上来看, 由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再到无产阶级;从内容上看, 可知是由器物变革再到制度变革, 再到思想的变革。

另外, 岳麓版新教材在课后还设计了“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等栏目, 这些栏目都有利于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四、直观性的图片配备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而长期以来, 不少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 与传统的教材定位于教本有很大关系。“教本”式的历史教材枯燥、繁琐, 无可读性,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既往性的特点, 决定了历史教学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因此, 历史教材在呈现历史知识时更要注意其直观性。岳麓版新教材就做到了这些。它精心配置了许多有辅助文字叙述的各种历史图片, 图表, 历史文物照片, 历史人物、场景等, 使教材新颖活泼, 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 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 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历史III》第一专题共六课就有58幅图片, 而第三课就有12幅, 第六课有18幅。这些图片都是很好的内容补充,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

教材不仅提供了较多的图片, 还配备了许多史料, 并设计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课堂设问。如《历史II》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本课在讲述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时, 配备了这样一段史料:“当时很多人反对机器生产, 其理由是: (1) 汽笛声太吵闹; (2) 机器响声太大; (3) 高烟囱有伤风水; (4) 男女同一工厂有伤风化; (5) 工匠操纵机器不纯熟容易伤人”, 接着设计了这样一问:“试分析这些理由是符合理?”学生通过对这段教材的阅读与思考, 了解了当时中国人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从而更明白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多么的艰难。

教材教学内容的正文用大、小形式呈现。大字凸现主干知识, 小字部分作为内容补充。如《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的《五四爱国运动》一课中, 法科学生谢绍敏知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 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的壮举, 这样的故事既是对主干知识的很好补充, 又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 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岳麓版新教材除了上述这些特点之外, 也有不足之处。如专题史的模块设计尽管让人耳目一新, 但细看内容都似曾相识, 撇开体例和印刷的变化, 新教材无非是新瓶装旧酒。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模块到模块, 倒有了一种衣物整理箱的感觉, 秩序井然的样子。有通史教学经历的教师可能都有这个感觉, 这种模块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 人为造成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分裂。如《历史I》着重反映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时间和任务的活动, 探究人类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制的艰难历程。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政治变革是历史发展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讲政治怎能不讲经济基础, 不去分析反映政治经济发展变的思想文化呢?

新教材的模块设计对史实的分割使同一个内容在多处重复, 占用课时, 造成了教学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如必修一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必修三中又提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必修二中讲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必修三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再如, 必修二中讲洋务运动, 必修三中讲中体西用。

某些专题的设计有牵强附会之嫌。如必修三的专题一讲的是中国古代思想, 但第六课讲的则是中国古代的科技, 很显然这二者不属于同一类别。

另外, 新教材的所谓中外合编的体例实际上也只是“合”而未“编”, 就像是把沙子倒进水杯, 水就是水, 沙还是沙。

3.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七(1)班,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宋元经济重心南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历史巨变。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4.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四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的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大运河的开凿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度的先河。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4、科举制的作用:(1)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2)选拨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3)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5、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所产生的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6、.P4页(温故知新)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7、唐的建立和“贞观之治”(运用)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什么叫“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627~649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8、贞观之治的内容:(1)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很重视选官用人,所以政治清明。②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权力。(P8三省六部制示意图)③合并州县,精简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3)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发展教育。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9、评论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处理好君与民的舟水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以民为本的思想。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教育。实行民族开明政策,(曾俘虏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有“天可汗”尊称。对外关系实行开放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局面。

唐太宗任人唯贤,重视纳谏,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勣、李靖等。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

10、女皇武则天(识记)

武则天建立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重用人才的措施: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创立武举;创立“自荐”求官制度。(狄仁杰、骆宾王)

11、“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识记)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他还整治吏治,严格执法。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开元(713~741年)。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2、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1)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2)唐都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重,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13、唐朝疆域空前广大,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是当时世界是最大的国家之一。(P16 唐朝前期疆域及边疆各族分布图)

14、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厥势力最为强大。唐朝派军扫平东突劂,俘颉利可汗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5、唐朝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

16、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识记)

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③821年,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20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理解)

17、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18、遣唐使: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新罗等国派遣使节来唐朝。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大食派使节来唐达30多次。

19、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他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西游: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印度)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25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20.隋唐的科学技术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成为著名的印刷中心,《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868年)的雕版印刷品。

唐代的僧一行,是世界上首测子午线和发现恒星移动现象,制定《大衍历》。孙思邈:是唐朝的医药学家,著有《千金方》,被后人尊为“药王”。唐代的《唐本草》是我国、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性专著。30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21.隋唐文学艺术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杰出的代表。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圣——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唐朝时他的作品最多)

唐朝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草圣”)、怀素的草书。

唐初画家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著名。盛唐画家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吴带当风”,被后人尊为“画圣”。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是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隋唐时期的乐舞:隋万宝常和唐李龟年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唐朝的舞蹈代表有《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舞》。35页(知识巩固)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识记)

22、辽(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916年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西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史称西夏)、金(完颜阿骨打做了女真族首领后,率从抗辽,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23、1004年,辽宋“澶渊之盟”,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1126年,寇准,东京保卫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岳飞后来被秦桧杀害。24、1141年宋金和议内容: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44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4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识记)

25、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书本P50)

两宋时,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即经济重心南移。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6、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的表现:

农业: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②“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了占城稻和棉花由南往北、小麦由北往南推广的现象。手工业:①纺织业:民间丝织专业户;苏州、杭州、成都官营织锦院;棉纺织业南方逐渐普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商标。②陶瓷业: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③采煤业:采煤技术领先世界,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④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海船装有指南针,隔舱防水技术。

商业:①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人口达百万,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城市周围出现的集市,逐步发展为市镇。③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27、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①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②服务行业增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③喝茶、饮酒成风,民间传统节日丰富多彩。

54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识记)28、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统一全国。

29、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②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的正式行政区。③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标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0、元世祖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作用: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1、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①松江的黄道婆对棉纺织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②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③元朝时,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并写了《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

3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识记)

①元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②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③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3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司南,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北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34、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了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35、11世纪中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陶活字),比欧洲早400多年。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活字印刷术灵活、经济、省时。

36、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37、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近300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史书编写体例有编年体(时间《资治通鉴》)、纪传体(人物《史记》)、纪事本末体(时间《通鉴纪事本末》)等。

38、词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是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9、元曲是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悲 剧《窦娥冤》。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有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40、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元朝的赵孟頫 是当时的画坛领袖,《秋郊饮马图》。

第7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41、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42、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废丞相,设三司: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布政司(民政、财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事)。

② 建立厂卫制度:目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机构: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明宪宗时设西厂。厂卫都由皇帝直接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③八股取士。目的:选拨官吏、加强统治及思想控制。内容: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影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④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80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43、郑和下西洋(理解)

郑和下西洋:①条件:明成祖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②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③时间:1405~1433年。④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⑤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⑥影响: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

44、戚继光抗倭(理解)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16世纪,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倭寇是指日本海盗。戚继光先平荡了浙江倭寇,接着又与俞大猷共同平定了福建、广东的倭寇。85页(温故知新)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45、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创立八旗制度。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46、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①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康乾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的危害:强化了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减少贪污。★89页(知识巩固)(畅想天地)(自己动手)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47、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者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西班牙和荷兰相继占领台湾,后荷兰独占台湾。

48、郑成功收复台湾(理解)

为取得反清复明的根据地,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开发建设台湾,被称为“开台第一人”。

49、★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书本、笔记P93页 50、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95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51、设置台湾府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设置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海防的巩固;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52、平叛和反分裂斗争

①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乾隆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③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④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重返祖国,受到乾隆帝的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5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措施:①顺治册封**五世为“**喇嘛”,康熙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确定了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②雍正时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③乾隆帝时建立“金瓶掣签制”,并规定驻藏大臣和**、**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54、清朝疆域图(识记)

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南包南沙群岛。

55、★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进行了哪些斗争?(P99页笔记)

56、★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P100页知识巩固笔记)

57、★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P100页畅想天地笔记)第22课 盛世危机

58、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局面。原因:统治者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

59、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运用)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贸易;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表现: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的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60、社会危机:从乾隆后期起,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

表现:①政治上:统治集团吏治腐败,人民起义不断;②经济上:财政匮乏,土地集中,赋税繁重;③军事上:军备废弛;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61、举出康熙帝的主要活动:①1685、1686年调派清军反击沙俄侵略军,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②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平定三藩叛乱;④三征噶尔丹;⑤册封五世**⑥ 在位期间,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出现了盛世局面。109页(温故知新)(畅想天地)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62、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千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明成祖时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城中心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北京城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63、李时珍:是明朝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该书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64、《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宋应星编写的,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5、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农学史上第一部介绍方近代科学技术的科学著作。66、清朝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阻碍了学术文化的进步,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对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有力推动。114页(温故知新)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67、明清小说: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民众反抗斗争的长篇小说。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清朝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思想性和文学性最高,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5.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教师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导入新课

请学生听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曲子,问学生阅读过这部小说没有,这部小说反映了什么内容?

展示:曹操、诸葛亮的图片

师: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曹操、诸葛亮

师:他们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他们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造就英雄的三国时代。说出本课课题——三国鼎立

教学过程

(一)官渡之战

师:分立的政权总离不开频繁的战争,在军阀的混战中逐渐形成了几支比较强大的势力,在北方形成了以曹操和袁绍两支最大的军事集团。最终双方发生了军事决战——官渡之战。大家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一次重大的战争?(建议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影响五个方面学习战争。)请学生根据提示的五个方面朗读课文并做作出简要的回答。

师:一场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拥兵10万的爱心

用心

专心

师:学生从战争的五个因素方面回答,如有不足教师做补充。通过一段录像感受“火烧赤壁”的壮烈场景。

师:请学生思考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生讨论,从各个角度提出个人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总结: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3)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

(4)大敌面前孙刘两家精诚团结。

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后再也无力南下;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大部取得了立足之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明确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在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蜀、吴相继建国,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小结:

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势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经阶段。分裂的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演绎着自己的多彩人生,谱写着壮丽的历史篇章。

探究:

1、从曹操名扬官渡到兵败赤壁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如何正确的评价曹操?(点明真实的历史与小说的区别)

2、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板书设计

一、曹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爱心

用心

6.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六

一、发挥历史数据的强大功能

教学岳麓版《历史》 (必修二) 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首先要从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说起, 其次才说对外开放格局的一步步形成及伟大成就。说到对外开放, 在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政策的英明、邓小平的伟大时, 先引用一些真实数据, 对比中西差距, 再导入对外开放政策, 效果更理想。

30年前的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 与西方国家经济差距巨大。差距到底有多大呢?不妨出示改革开放前1978年中西对比的一组数据:西德年产5000万吨煤, 用工人2000人, 中国年产5000万吨煤, 用工人16万人;日本全国平均每两户有一辆汽车, 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 中国家庭的设备是“三转一响一咔嚓”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 。

课后有学生说, 没想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那么穷。有教师评课说, 用一组数据导入进行对比, 有震撼力, 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调动起来,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数据辅助导入, 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事实上, 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正是看到了中西差距, 才有了后来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请看以下数据。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 中国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79次, 平均每月20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 出访总次数为252次, 平均每月32次。与前一年度相比, 1977至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增长了27%, 此后两个年度又分别增长了17%和19%。1977年至1978年的各类出访活动中, 科技教育类增长最高;1978至1979年, 副部级以上的高官出访率增高。[1]

有了以上鲜活的数据, 再讲述对外开放成就、赞扬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便水到渠成。在这里, 数据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 教材的编写省略了很多细节, 不利于学生理解。此时教师合理引用数据, 能弥补教材细节缺失的遗憾, 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以岳麓版 (必修二)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为例, 该课是世界史内容, 教学难度大, 不妨用数据化难为易。如教材说荷兰“16世纪时, 已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怎么说明荷兰经济的强大呢?请看下面的数据。

从表1、表2可知, 1700年荷兰的人均GDP达2110国际元, 远超当时的英、法、美等国, 人均GDP增长率在1500~1700年间也是世界最快的, 当时的小农中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同样, 关于英国, 教材说“17世纪, 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到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怎么理解这句话?请看下面的数据。

以上数据均取自安格斯·麦迪斯《世界经济千年史》, 从表3、表4可知, 1820年即将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达2121国际元, 已取代荷兰, 超过法、美等国, 小农中国远远落后, 而且英国的人均GDP增长率在1700~1820年仅次于美国, 达34%。

这里, 数据起到了弥补细节、辅助理解教材的作用, 为后面探究荷兰、英国崛起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在选择真实的历史数据前提下, 运用历史数据创设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 还能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时可提供以下数据材料。

然后适当置疑, 引发学生思考:苏联工业产值为什么1913~1920年间会下降?1925年为何有较大的回升?此后十几年的发展为什么那么快?学生思考、交流后通常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非常赞赏, 容易导致认识上的片面性, 补充下面这个历史资料。

继续置疑, 苏联当时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这样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会产生什么影响?以使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得出较全面的认识。

二、用好历史数据的注意事项

以上谈了引用历史数据的诸多好处,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用好历史数据呢?

首先, 应多读些专业书, 增强历史数据意识。

历史专业书很多, 如前文提到的英国著名统计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专著《世界经济千年史》就很权威, 作者曾担任巴西、希腊、巴基斯坦和加纳等国的“政府经济顾问”, 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史数据考证专家”。他的一些考证结果令人震惊, 如他认为中西方的差距早在公元1300年左右就拉开了。中国史学界有一种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大约公元1500年以前, “东方先进, 西方落后”, 中国古代经济水平是高于西欧的, 西欧的发展超越中国主要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 无论如何不会早于公元1500年即西欧开始发生社会转型之际;在西欧中世纪时期, 中国传统农业一直占据着比较大的优势。但是, 从麦迪森的统计数据看来, 这个看法似乎被打破。因为麦氏的统计数据显示:早在公元1500年之前, 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中国。按“1990年的国际元”计算, 在公元1300年, 中国人自诩到了“现代化的门槛”, 其人均GDP也只有600元, 而英国人均GDP在1000元左右。因此, 至少截至公元1300年, 中国人均财富已经位居英国之下。

其次, 除了正确选择数据, 合理创设有效情境, 还要在试题研究和课堂运用中不断提升数据的价值。

随着“论从史出, 史由证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共识, 数据材料植入历史考试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直接引用数据、采用示意图或统计图———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二维图、曲线图 (或折线图) 、柱状图、饼状图等———成了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高考对历史数据定量考查的重视程度。如何应对呢?在日常教学中, 创设数据化教学情境, 如坐标轴、统计图等, 通过典型试题, 巩固知识, 激活思维, 培养方法, 应是明智之举。如二战后美国经济史内容分布在很多节课中, 这些知识, 为了使学生掌握, 可以结合下面的坐标轴进行分析。

上图将二战后美国经济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 这个阶段美国借鉴罗斯福新政经验, 加强政府干预,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 由于经济危机及政府干预过多,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滞胀;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里根政府减少干预, 使得经济复苏低速增长;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兴起, 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20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要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危机中孕育着未来发展的机遇, 每一次重大的泡沫破裂都会带来改良或剧烈的变革。这样, 借助对经济数据的分析, 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 又提炼了发展规律。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建构知识, 教师除了运用数据帮助学生分析知识、把握规律, 还应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自己动手利用数据编制示意图 (饼状图、坐标图等) , 使学生掌握知识更扎实。如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态势,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下面一幅示意图。

上图是依据教材知识绘制的示意图, 很多人把它奉为圭臬, 但它与最新研究成果契合吗?可以请学生根据下面的数据, 绘制一幅示意图。

(万元) 产业为:制造业、矿业、交通运输业

(万元, 不包括东北)

———整理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述略》

两图对比, 学生会感到诧异:不是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峰是一战期间吗?图4却显示193年才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点。这时, 教师可通过一些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解释。例如, 赵德馨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里认为, 1928~1936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掀起了第三次浪潮, 1936年工业发展达到近代时期的高峰。该年, 现代工业资本比1920年增长了两倍。同时他认为, 1895~1936年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中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最好的时期, 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一个好时期。

总之, 历史数据大有文章可做。随着学科的不断综合化, 历史数据在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成刚, 沈为慧.遴选核心史料, 搭建有意义的学习支架——以“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为例[J].历史教学 (上半月刊) , 2013 (3) .

7.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七

──文成公主入藏》

江苏南京市高淳县第三中学 陈长福 211300

课程标准

了解唐和吐蕃民族交往的史实;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活动目标

学生通过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提高搜集历史资料、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法,在活动中再现历史情景,认识盛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加深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编写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对照课文上的画像,做一些头饰(胡须等)、纸折的元宝,找镜子两面。

2.教师查找歌曲《青藏高原》,制作相应的课件。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要求每一组编演一幕短剧;对角色扮演提出一些要求,并对剧本编写进行相应的指导。

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要尽量地再现历史,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真实。2.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过程

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青藏高原》,并打出相关背景图片。

师:“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曲《青藏高原》把我们带到了青藏高原。

(投影青藏高原图片)我们知道今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那么藏族的祖先是什么人呢?(吐蕃人)在7世纪前期,吐蕃出现了一位杰出的赞普,由他统一青藏高原。这位杰出的赞普的是?(松赞干布)当时的松赞干布十分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就把一位才貌双全的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这位才貌双全的公主是?(文成公主)那么文成公主又是怎样嫁到西藏去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

演绎这一段历史。

(投影)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投影)第一幕

吐蕃使者求婚(音乐起,大唐音乐)小太监:吐蕃使者到。

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祝您永远安康!天可汗仁慈爱民,大唐人杰地灵,赞普久仰中土文明。我们奉赞普之命,特来大唐求婚。这里有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为聘礼,请天可汗收下。(太监收下)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如一。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唐朝求婚,朕深感欣慰。不过目前已有回纥,突厥等族的使臣前来求婚。众多使臣都来求婚,令朕左右为难。还需找出一个择婿的万全之策。

小太监:宣众使臣进见。(众使臣上)

唐太宗:(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现在朕出三个考题,如有哪国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给谁的君主。出题!

宫女:请听题。第一题:御马苑里有100匹小马驹关在左边的马圈里,有100匹母马关在右边的马圈里,请你们找出一个好的方法为100匹小马驹找到自己的母亲。开始答题。(回纥使臣和吐蕃使臣举手)

回纥使臣:尊敬的天可汗,回纥使臣已有答案。把100匹小马驹一一宰杀,母马听到自己的孩子哀鸣,定会痛苦嘶鸣。用此法,可一一辨出小马驹和母马。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另有更好的方法解决此难题。唐太宗:说来听听。

禄东赞:此法是:把小马驹饿一整天,然后放他们出来,小马驹定会跑到母马处吃奶。这样既不伤害小马驹性命,又能让其和母马团聚,还能体现天可汗的宽厚仁慈,何乐而不为呢?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宫女: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几束丝线。请你们想出办法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小太监:这颗明珠中间的空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谈何容易。(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者有一办法。我可以找来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毛

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的向孔里吹气。蚂蚁不久就会从另一端的孔中钻出来。我再把丝线接到马尾鬃毛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

唐太宗:(哈哈大笑)此法甚好。还有最后一题。请看!(众宫女如仙女般走出来,装束打扮相似)这里有30位美女,其中一位是文成公主)你们要在一刻钟时间内从中找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文成公主出生于皇宫,自然气度不凡,风华绝代,与众不同。臣已经辨认出来。

唐太宗:(诧异)哦,指出来,给朕瞧瞧。

禄东赞:公主知喜事而来,额头上有红痣乍现,且祥瑞出现,身后有彩蝶飞来。(太宗、众宫女纷纷望着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摸摸额头,不仅嫣然一笑)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想必赞普更是聪明绝伦。既然吐蕃使者一一破解难题,那文成公主就嫁于吐赞普。

禄东赞等:多谢天可汗!祝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过渡)唐太宗已决定把文成公主许配于松藏干布,那么文成公主又是如何嫁到吐蕃去的呢?

(投影)第二幕

西行入吐蕃

旁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将要起程去吐蕃

唐太宗:女儿呀,路途漫漫,远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乡心切,特地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给你。这两面宝镜名叫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你思乡时使用。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请放心。女儿会好好保重的,你们也要多保重身体。我走了。(悲戚状)

江夏王:(跪下)陛下,臣就此告辞。(众人起程)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来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拿出宝镜东照西照,不禁潸然泪下)离别家乡已经千里,举目四望,茫茫苍苍,宝镜使人儿女情长,肝肠寸断,留此物何用呢?(扔掉日月宝镜,继续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条河,渡过此河,我们就进入到了吐蕃地界。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声痛哭)天下河水尽向东,惟我一人向西行。禄东赞:公主殿下,你看,你看,河水改变方向了,掉头向西流淌了。文成公主:(擦干眼泪)河水是引领我们西行呀,快过河吧!

旁白: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终于来到了逻些城。男女老少奏乐欢舞,欢呼“赞蒙来了”。

(唱民谣)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了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松赞干布:欢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来,请江夏王明日按照唐朝仪式主持婚礼。江夏王:好!好!婚礼明日举行。

江夏王:(婚礼音乐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入洞房。(百姓高呼“扎西得勒”三声)

(投影)第三幕

文成公主在吐蕃

(过渡)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婚后生活怎样,看了第三幕我们就知道了。

旁白: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与松赞干布相亲相爱。

松赞干布:(对禄东赞)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大唐皇朝的先例,我今天能得到大唐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赞蒙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禄东赞就由你主持布达拉宫。

禄东赞:臣这就去办。

文成公主:亲爱的赞普,此次来吐蕃,臣妾带来了各种谷物,蔬菜种子,药材,茶叶和各种书籍。一批工匠、乐师、农技人员也随同而来。臣妾想为赞普分忧解难。

松赞干布:赞蒙知书达礼,见解独到。你就参与朝政,协助我来共同来治理好吐蕃。文成公主:请喝茶。

松赞干布:好茶,好茶,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文成公主:这是臣妾为了合吐蕃人的口味,特地泡制的奶茶。下面请赞普来欣赏汉族乐舞。

(汉族宫女翩翩起舞,众汉族乐师演奏音乐)松赞干布:好!好!(赞不绝口)

旁白:很快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建成。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搬了进去。

松赞干布:赞蒙,如有雅兴何不去布达拉宫参观一番。(松赞干布带领文成公主参观,介绍绘画和雕刻)

旁白:文成公主在吐蕃和睦邦交,促进了汉藏友好,对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吐蕃人民用诗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喜爱。

(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土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教师小结:表演已经结束了,大家比较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下面请每一组推选出一位你们心目中优秀的选手上台来领奖,我这里有丰厚的奖品。这里有黄金五千两,请收下。(纸折的元宝)

教师对每一组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

(投影)课堂小练习:

8.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八

■元谋人和北京人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炎帝与黄帝

■练习我们的远古祖先

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祖国大地上,到处留下了我们 远古祖先的足迹。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 元谋人遗址

(位于云南省元谋县;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陈列馆1989年9月,元谋县建起了元谋人陈列馆,馆藏文物千余 件,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元谋古猿”、“元谋史前文

化”三部分。元谋人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牙齿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

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

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 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

北京人遗址外观

北京人洞穴入口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旁的

龙骨山上。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1931年时的周口店遗址

(本照片为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摄)裴文中

(当时24岁,正在周口店进行考古发掘)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北京人下额骨化石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大猩猩、北京人、现代人大脑容量比较图 大猩猩 北京人 现代人

415毫升 1075毫升 1350毫升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石器制作方法示意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数以万计的石器,使用 的原料有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水晶 等。石器的制作方法有两极打法、碰砧法和锤 击法。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制作、使用的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1935年发掘北京人遗址灰烬层的现场本照片为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拍摄。在北京人居

住过的山洞里,由上到下有4层灰烬层,最厚的可达6米, 灰烬常成堆分布。灰烬中含有烧过的朴树籽和大量的动

物烧骨。这是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和控制火的证明。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烧石 用火灰烬 灰烬 烧骨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肿骨鹿犄角 肿骨鹿复原图

北京人背鹿(复原雕塑)北京人的狩猎生活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狩猎生活想象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采集生活想象画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群居生活想象画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

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发掘现场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发现于1996年12月14日。发现者

为当时的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岳升阳。1996年12月至1997年8月, 对该遗址进行了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遗址总面积2000余平米,出 土文化遗物2000余件。专家在对出土的文化遗物进行测定后,认为 这是一处距今2.4~2.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哺乳类动物化石

(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出土)这是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哺乳类动物化石,主要有牛、马、鹿、兔、鸵鸟、鱼等。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

山顶洞人头骨(模型)1930年,考古工作者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进行大规模的

清理工作,在清理沉积物表土时,发现了山顶洞遗址。该遗 址位于龙骨山山顶,正好处于北京人所居“猿人洞”顶部之上, 因此称为“山顶洞”遗址。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石核

(山顶洞遗址出土的石器)1933年,在裴文中主持下,于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发现距今约1.8 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它们大约代表着10个人的遗骸,其中有三个完 整的成年男女的头盖骨,被称作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面貌和 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磨光鹿角 骨针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山顶洞人遗址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山顶洞遗址出土。山顶洞人已经学会?制、钻孔技术, 把兽牙、贝壳等做成装饰物来美化自己。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 上 古 之 世„„ 民 多 疾 病。有 圣 人 作 , 钻 燧 取 火 以 化 腥

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山顶洞人已学会人工取火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河姆渡氏族

河姆渡遗址 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和草顶井架复原图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多角沿釜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河姆渡遗址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河姆渡氏族干栏式房屋想象图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半坡氏族

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半坡遗址出土的?制石器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锥 半坡遗址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纺轮

鱼纹彩盆 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

黄帝像 黄帝陵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在山顶平台的中 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 静深邃。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 黄帝泉

(黄帝泉位于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黄帝城,古称 之为阪泉,即为黄帝族饮水之处。)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 炎帝(神农氏)像 炎帝陵

9.历史歌谣[岳麓版][七年级上] 篇九

本文拟对这两本教科书中有待商榷的插图开出相应的“处方”, 供广大同仁商讨。

处方一:立足整体, 再现人物形象

人物插图在所有的插图中占最大的比重, 有作者形象的插图, 也有课文中的人物插图。笔者主要探讨的是课文中的人物插图, 如果插图选择得恰当, 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若选择不当, 则容易使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时以偏概全。因此, 插图应准确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课文中的人物插图应立足整体, 全面而准确地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10课《木兰诗》的插图。从课文的插图中, 笔者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 木兰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执着, 气势是那样的果敢英武, 但是木兰的女儿情态、高洁之姿却没能表现出来。显然, 插图中木兰的形象过于单调, 淡化了木兰的形象。笔者认为编者可以根据文中“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再绘制一幅穿着朴素的平常人家女子织布的图片。如此一来, 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和传统妇女美的形象都跃然纸上。

再如, 七年级下册第30课《狼》的插图。插图表现的是个彪悍挠头并且显得茫然无措的屠户形象。即使屠户心有恐慌, 但立足于课文的整体, 从文中的“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等多处可知屠户是个机智勇猛的人物形象。因此, 笔者认为这幅插图应立足课文的整体, 注重把握屠户的外貌和行动的塑造, 着力表现屠户的机智勇猛。

处方二:抓关键点, 准确把握主题

叶圣陶曾对人教社的编辑说:“书籍里有些图画, 决不是装饰和点缀, 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它美, 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因此, 教科书插图的选择和编排工作尤其要严谨, 使所选的图片能够与课文的内容、语言有机配合, 以提供给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如何使插图与课文内容、语言有机配合呢? 笔者认为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所以, 插图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的关键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的插图。课文的插图展现的是学生和镇上的人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情景, 从而表达出人们在亡国时对自己母语的无限留恋之情, 但是却忽略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笔者翻阅苏教版《最后一课》课文时, 发现苏教版的这幅插图正是抓住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苏教版的插图选择的是: 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写完了“Vive la France”一行文字, 然后“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 ———你们走吧。”可以说, 这幅插图才真正点出了《最后一课》所要表达的“最后”这一主题。在这幅插图中, 虽然看不到韩麦尔先生的面部表情, 但是此时此景, 越看不到人物的正面形象, 越给读者留出了用心去体会的余地。

再如, 七年级下册第28篇课文《华南虎》的插图。这篇课文向读者传达的是一只被困于囚笼中的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华南虎, 作者正是被这只华南虎深深触动, 从而创作出这首极具象征意义的诗篇。教科书扉页彩色插图中有一幅形象逼真的虎图, 但可惜的是图片中的虎只见其凶猛, 未能使读者联系到文中那只困于笼中的虎, 这幅图自然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因此, 笔者认为本文的插图应表现出一只困于囚笼中极为压抑、试图冲破囚笼的虎, 如此才能深深触动学生心灵, 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在诗中寄托的主题思想。

处方三:留有空白, 发展思维想象

不同的文体对插图具有选择性, 说明文体采用实物图, 叙事文体采用重要情节片段或重要场面描写等,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助于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的。但是就诗歌而言, 它未必适合配上插图。

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天净沙·秋思》的插图, 占据了教科书的整整一页, 然而只是用黑色线条简单地勾勒出几个曲中所出现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看似面面俱到, 实则繁芜丛杂, 只是意象的拼凑, 无任何美感而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可以结合曲中所出现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在被枯藤所缠绕着的老树上,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在荒凉的古道上, 一位憔悴的游子骑着一匹孤独的瘦马迎着秋风而来。欣赏文学作品时, 每个人头脑中勾勒的图画不尽相同, 但都是融入了作者和读者的感情的图画, 这样通过想象而印入头脑中的图画才是最真切、最细腻、最具个性化的。因此, 笔者认为编者对古诗词插图的编排时, 可以留有空白,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想象诗中蕴含的意境美。

10.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试卷 篇十

姓名:____ 成绩:_____

①禹

②尧

③舜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是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代 B.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C.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D.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

1.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人类是在()

A.距今约300万年 B.距今约170万年 13.提出“尊王攮夷”口号的是()

C.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 D.距今约1.8万年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女娲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3.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

A.木棒

B.石器

C.骨器

D.海蚶壳

4.下列各项属于北京人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使用天然火

③会人工取火

④过群居生活 ⑤掌握钻孔技术 ⑥磨制石器面貌已经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A.①②④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⑦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炎帝和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 B.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C.炎帝和黄帝部落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黄帝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氏族是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比固定的生产和生活集体

②部落是两个以上近亲的氏族组成的社会组织

③部落联盟是由若干部落组成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7.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活动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8.传说中的神农氏是指()

A.黄帝

B.尧

C.炎帝

D.禹

9.相传创造文字的是()

A.尧

B.仓颉

C.黄帝

D.炎帝

10.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

A.舟车

B.养蚕织锦

C.文字

D.冠冕衣裳 11.下列人物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是()

A.周平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4.与纸上谈兵相关的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5.都江堰在战国时期位于()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

二、连线题(共25分)

1、将下列相关联的人物和项目用直线连结起来:

舜 郡县制

周武王

世袭制

禅让制

秦始皇

推恩令

汉武帝

分封制、将下列成语相关联的事件或人物用直线连结起来

:

一鸣惊人 齐恒公

退避三尺 楚庄王

三令五申 孙 武

令行禁止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城濮之战

老马识途 赵 括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将时间与相对应的人物或事件用线连起来:

1、原始社会(公元前约170万年到4000多年)

约170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70-20万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约1.8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0.5-0.7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2、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07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130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1046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公元前771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公元前77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3、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到公元1840年)

公元前770年到476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356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21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9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6年

商鞅开始变法

三、问答题(共30分)

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中最彻底,效果最显著的一次。请你简要回答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并回答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请你评价一下秦始皇?

上一篇:《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下一篇:路演企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