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2024-10-21

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共8篇)

1.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篇一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摘要】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烦人变化,包括大气与与海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资源、土地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等的变化。全球变化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对其认知程度不断深化而被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人类正面临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全球性气候和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激增与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剧减与生物物种的快速灭绝、水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大气中的氧化作用的减弱、环境恶化与灾害频发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因此,人类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与认识程度;如何合理地安排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各种灾害现象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认识研究了全球变化后,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需要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全球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一、全球变化及其研究共识

1、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所有部分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下一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 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及相互作用(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地圈),其直接研究对象是地球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等子系统。显然,环境问题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直接涉及到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球的可居住性等重大的战略性科学与社会问题。因此,认识了解地球系统的科学,预测、延缓或适应全球变化,对于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全球变化研究共识

在2000年科学研究委员会议上,IGBP,IHDP,WCRP达成一致共识。全球变化研究共识主要包括:①地球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调节系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各组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变化与反馈非常复杂,并且具有多尺度的时空变化。对地球系统动力学的认识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评估人类所引起变化的影响与后果提供了合理的基础。②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及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环境。人类所引起的地球陆地表面、海洋、海岸带、大气层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自然变率,并且其中的一些变化正在加强,这一点已得到确认。③全球变化不能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理解。人类驱动的变化一复杂的方式对地球系统产生多重影响,这些影响之间以及这些影响与局地和区域尺度的变化也以多维模式相互作用,这很难理解而且更难进行预测。实际上,此类令人不可理解的问题大量存在。④地球系统动力学往往以临界状态和突变来描述。人类活动会在不经意间触发地球系统动力学的变化,对地球环境和居民产生严重后果。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具有潜在作用,这种影响将被证明是不可逆转的。在地球环境中人类驱动的突变的概率虽尚未量化,但不容忽视。就一些关键的环境参数而言,地球系统已经超出了过去至少50万年发生的自然变率的范围。目前地球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各种变化数量与发生频率等都是空前的,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状态运行。[2] 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全球变化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全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1、应对挑战的时代背景——科学技术进步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的斗争史,追溯到从制造原始工具开始,人类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创造一个更加适应生存的世界。21世纪初,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的突破,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全球性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能源的大量使用,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的极度扩张都深刻的改变了地球环境。可以预期,人类的未来发展,包括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必将更多的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创造性的结合[3]。

2、适应和有序的人类活动

目前,人类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已形成共识,针对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相应响应,地球系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难以恢复到原有状态。那么全球和区域系统将达到什么样的平衡状态?在状态转变过程中人类将付出多大代价?人类将因此如何采取行动进行适应? 对难以逆转的全球变化,迫使人类采取措施进行适应,利用其有利方面,减轻或抑制其不利的方面。同时,全球的适应无论是趋利还是避害,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基础上才能实现[6]。有序人类活动可以定义为: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能够使生存环境的总体和尽可能的局部在人类可以预见的时间尺度上不发生显著退化,甚至持续好转,同时又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人类活动。有序人类活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判据,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措施。[4]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叶后的全球变化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而人类要解决全球变化问题,必须立足于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全球变化问题的任何解决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5]

3、应对挑战的具体措施

1、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区域发展、国家间发展基本平衡。在当前应对全球变化挑战过程中,国际社会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给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切实可行的)减排和适应方案。

2、坚持减少碳排放与增加碳汇并举,减缓全球变暖与适应全球变暖并重的原则。当前减排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减缓全球增暖行动的主要关注点和着力点,这是必要的,但是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却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对减缓全球增暖十分重要。[6]

3、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

国际学术界公认对全球变化的科学认识还存在不确定性,尽管从科学的角度看,存在这些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作为制定气候政策和处理气候变化国际事务的出发点,这种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是不容轻视的。因此,未来国际社会应更好地开展多因子、多科学、全球性联合研究,最大限度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同时应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导向,在社会发展中加强全球变化的研究以全球变化研究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7]

三、应对全球变化:人类发展的新机遇 应对全球变化对人类不仅仅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根据应当遵循的原则确定的各种应对措施,实质上是对地球系统的创新管理,将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国际关系带来历史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期待,通过应对全球变化的实践,人类生存和发展新模式将逐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类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转变;有利于促进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相和谐世界转变。

四、总结

全球变化已是事实,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必须在全球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对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全球变化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同时在可接受的变化幅度内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趋利避害,甚至是转变成人类发展的新机遇。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受了气候变迁、疾病流行和其他各种灾变,但都得以生存,当今人类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秉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能应对好全球变化,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刘东生:《黄土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编《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摘要》,2002年5月,第6-9页。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IGBP, IHDP, WCRP, DIVERSITAS.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A Planet under Pressure[M].IGBP Science Series,2001 [3]徐冠华,鞠洪波,何斌,等。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科技日报,2010年8月1日。

[4]叶笃正、付宗兵、季劲钧、董文杰、吕建华、温刚、延晓东,2001:人类有序活动与生存环境。自然科学进展,第16卷,第4期,453-460 [5]叶笃正、吕建华2000: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第三期,183-187面。[6] IGBP, IHDP, WCRP, DIVERSTAS.Amsterdam Declaration[Z].Amsterdam, 2001 July.[7]Can adell J G, Raupach M R.MangMing forest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Science,2008,320:1456-1457.

2.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篇二

一、我国纺织业的优势分析

据统计, 我国拥有近1300万吨纤维资源和占世界25%的纤维加工工业体系,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 棉花产量一直位于世界首位, 占世界的棉花总产量的1/4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 拥有全球70%左右的生产能力,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劳动力方面, 我国劳动力价格和整体素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相对于美国, 日本等国、我国纺织品出口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的1/20, 日本的1/3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在教育方面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可以建立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 劳动力资源充沛, 在长期的发展中培养了相当大部分的经营管理人员, 这是我国纺织业的宝贵财富。

二、我国纺织业的劣势分析

我国纺织品总体技术含量低, 缺乏设计创新能力。我国纺织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产品结构不合理。在欧美国家, 纺织品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企业销售总额的3%-5%, 部分企业高达10%, 而我国纺织行业的投入比例仅为0.7%-1%。

我国纺织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没有自己的大品牌, 国内高端市场大多数被国外品牌占领。我国应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尽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 努力发展中高档产品, 而不局限于现在的“大路货”, 积极完善产品

透视

结构, 使自己的品牌走出中国, 面向世界。

我国的企业结构是较不合理的“纺锥”型, 而国外则是“哑铃”型, 即重视两头, 一头是产品开发和设计, 一头是市场营销网络, 在两头的员工要超过生产线上的人数;而我国的企业结构则大多数人都集中在市场营销方面, 而忽视了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这将阻碍我国纺织品的长期发展, 把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局限在加工贸易, 贴牌生产等领域, 从而无法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机遇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 配额的取消, 给我国纺织品贸易带来了春天, “后配额时代”带给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全面发展我国的纺织品贸易。

(一) 拥有更多的贸易机会

配额取消后, 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逐渐进入了一个自由贸易时代, 在国际市场我国将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

(二) 我国纺织品出口成本将降低

长期以来, 配额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一直供不应求, 有时会被少数炒家倒卖获利,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现在, 配额取消了,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成本降低了, 国际竞争力增强了。

(三) 促进中国纺织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无配额时代, 中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市场将是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公正的国际贸易舞台, 在这个环境之中, 中国纺织业可以更加健康的向前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 配额取消后, 中国大量的低成本纺织品将如潮水般涌入世界市场, 对于各国的纺织品行业都将造成或大或小的冲击。这样一来, 他国必将以危害本国纺织品行业为由, 对我国的纺织品贸易采取防范措施, 例如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SA8000等。

(一) 技术贸易壁垒 (TBT)

该措施是指一国以维护股价基本安全, 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 保证出口产品质量, 防止欺诈行为等原因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 合格评定程序等应对措施。科技进步为技术贸易壁垒创造了条件, 发达国家以其较高的技术水平, 根据他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设定了壁垒, 这给生产者和出口国都造成了困难, 对我国的纺织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可能以我国纺织品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为由, 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行动。自从我国加入WTO, 据世贸组织统计, 从1995年,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 成员国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配额取消, 我国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案件的调查, 面对更多的贸易摩擦。

(三) 绿色贸易壁垒

20世纪中叶, 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和严重性,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生存危机之一。特别是1992年, 100多个国家的首脑通过了《里约宣言》, 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社会的未来长期发展战略, 它标志着人类文明开始向被称为“绿色文明”的生态经济文明发展。同样,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 人们也意识到纺织品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和纺织品产品的安全性。生态纺织品的概念应运而生。最具权威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Oeko-Tex Standard。它规定了在纺织品, 服装及辅料上可能存在的已知有害物质及其允许指标, 包括:ph值, 甲醛、重金属、杀虫剂、有机锡化物、绿化苯酚、PVC增塑剂、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致密染料、绿化苯和甲苯, 色牢度等项目。后配额时代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新的挑战和障碍。

(四) SA8000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SA8000是社会责任标准的简称, 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类似, 是一套第三方认证机构独立审核的国际标准。SA8000主要在童工, 强迫劳动, 安全卫生, 结社和集体谈判, 惩罚性措施, 工作时间, 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9个方面进行了规范。SA8000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一些责任, 例如工作环境, 公共健康与安全, 员工培训, 薪酬, 工会利益等, 都制定了最低的要求, 因此它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五、总结

3.中餐全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篇三

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永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炳生、新加坡同乐餐饮集团董事主席兼总裁周家萌和北京宴董事兼总经理杨秀龙等业内精英,分别就“中国经济状况与餐饮产业发展”“种、产、销一体化,保障食品安全”“中餐要如何蜕变,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走向世界”以及“北京宴,中国服务”等话题发表精彩演讲。

此外,论坛还邀请到全聚德、花家怡园、阿五美食、金百万餐饮等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同美国、法国、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海外餐饮界人士展开圆桌对话,就“海外中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餐饮业转型升级”“中餐‘走出去’”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共同商讨中餐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和转型之路。

“2013国际中餐发展论坛”是世烹联打造的海内外中餐业对话交流的高端交流,也是世烹联第五届六次理(监)事会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为海内外中餐业界人士搭建一个分享经验、共谋发展的平台。

4.量子时代,信息安全的挑战与机遇 篇四

By *** 2010年7月

(武汉大学 国际软件学院 2008级7班)

摘 要: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计算机的实用化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实现方案,展现出了其诱人的前景。同时也指出了对我们当前信息安全的挑战,并且提出了两种应对方案,一是从密码的算法方面入手,二是发展被称为最可靠通信技术的量子密码。

关键字:量子;计算机;信息安全;密码

Abstract: The developing of quantum technology is an opportunity as well as challenge.The common quantum computer is on the way and we must do the preparation now.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th the basic theory of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the possible solu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of quantum computer, which shows the promising future of this field.At the same time, we point out the challenges witch it brings to pres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re are two solutions for this challenge.The first one is to do research in algorithm of cryptography.Another solution is to develop quantum cryptography which is described as the most reliab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Quantum;Computer;Information Safety;Cryptography

一、引言

从1946年人类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到今天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六十年中计算机一直按“摩尔定律”的预言不断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体积越来越小,运算速度越来越高,成本基本保持不变,当然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种经典计算机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致命弱点:一是计算过程能耗的最基本限制。逻辑元件或存储单元所需的最低能量应在kT的几倍以上,以避免在热涨落下的误动作;二是信息熵与发热能耗;三是计算机芯片的布线密度很大时,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电子位置的不确定量很小时,动量的不确定量就会很大。电子不再被束缚,会有量子干涉效应,这种效应甚至会破坏芯片的功能。因此现代计算机进一步缩小计算机的体积,提高运算速度已经极其困难。

大多数观察家预期“摩尔定律”的神话将在21世纪的前20年内结束。然而量子学研究给计算机的未来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出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利用粒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能够用极少的数量表示大量的数据。量子计算很可能就是“摩尔定律”的终结者。目前,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当前的信息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不断地挑战信息安全工作者的智慧。

二、量子计算技术 1.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

量子计算之所以有杰出的表现,主要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量子比特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可以用自旋或者二能级态构造量子计算机中的数据位。与经典计算机相区别,我们称之为量子位(qubit),经常用|表示。在经典计算机中,每一个数据位要么是0,要么是1,二者必取其一。与经典计算机数据位不同的是,量子位可以是|0或者|1,也可以同时是|0和|1。也就是说,在量子计算中,数据位的存储内容可以是0和1的迭加态:|0|1。其中、的含义是在测量时得出结果|0、|1的概率的相关量,221。

以上只是对单量子比特的介绍,还可以有多量子比特。以双量子比特为例,它有四个基:|00、|01、|10、|11,一个双量子比特可以处于如下状态:

其归一化条件为:

|=00|00+01|01+10|10+11|11

x{0,1}2|x|21。

对于更多的量子比特,其基态可表示为:|x1x2xn|。

由此可见,量子计算对经典计算作了极大的扩充。n个量子位可以同时存储2n个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存储能力。

(2)量子比特门

经典计算线路由连接线和门组成,量子线路也不例外。

单量子比特门是一个(二阶)酉矩阵U,满足U†UI,作用在量子比特

||0|1上,相当于将|左乘上U,变换成|`U。

实际上,第一个酉矩阵U都对应着一个有效的量子门,即对于量子门来说 唯一的限制就酉性(unitary)。量子门的作用都是线性的。

在量子线路中,受控非(CNOT)门是一个通用门,任意的多量子比特门都可以由CONT门和单量子比特门复合而成。

(3)量子纠缠态

现代物理学发展表明,量子纠缠态之间的关联效应不受任何局域性假设限制。如果体系的波函数不能写成构成该体系的粒子的的波函数的乘积,则该体系的状态就出处在一个纠缠态,即体系的粒子的状态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如果两个粒子处在纠缠态上,不管它们离开有多么遥远,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测量(作用),必然会同时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正是由于量子纠缠态之间的神奇的关联效应,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量子平行算法,从而在许多问题上可以比经典计算机大大减少操作次数。2.量子计算机的优势

(1)体积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物理系统的量子力学性质、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计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设备。当某个设备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在计算机的器件尺度方面,经典计算机要达到体积小、容量大和速度快的要求受到限制,而量子计算机遵循着独一无二的量子动力学规律(特别是量子干涉)来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的新模式。它以原子量子态作为记忆单元、开关电路和信息储存形式,组成量子计算机硬件的各种元件达到原于级尺寸,其体积不到现在同类元件的1%。对计算问题并行处理,量子计算机比起经典计算机有着速度上的绝对优势。

(2)速度

与经典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优越性体现在量子并行计算上。我们已经知道,量子计算最本质的特征为量子叠加性和相干性。量子计算机对每一个叠加分量实现的变换相当于一种经典计算,所有这些经典计算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振幅叠加起来,给出量子计算机的输出结果,这种计算称为量子并行计算。量子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量子计算机的效率,使得其可以完成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工作,例如一个很大的自然数的因子分解。量子相干性在所有的量子超快速算法中得到了本质性的利用。因此,用量子态代替经典态的量子并行计算,可以达到经典计算机不可比拟的运算速度和信息处理功能,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运算资源。我国已经研制出4个量子位的演示用量子电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据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说,具有5000个量子位的量子电脑,可在30秒内解决传统超级计算机要100亿年才能解决的大数因子分解问题,这种特性非一般人能够理解。

(3)计算与能量的关系

由热力学定律知,计算的另一个资源是能量。经典计算作为一种机械的过程与能量的消耗是有关联的。在现代的经典计算中,计算机消耗电能看似平常,亦很少有人研究经典计算与能量的关系。然而在量子计算当中,理论上计算是不消耗任何能量的。3.量子计算机的几种实现方案

1998年美国和英国的牛津大学小组已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最简单的量子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与以往的计算机不同,与我们现在办公桌上“庞大的”机器相比,它更象放在机器旁边的咖啡杯。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未来的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的,目前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咖啡杯”量子计算机是核磁共振计算机。我们可以用自旋向上或向下表示量子位的0和1两种状态,那么怎么实现自旋状态的控制非操作呢?在许多有机分子中,当其中一个原子的自旋处于不同状态时,另外一个原子的自旋翻转所需的能量或者说共振频率也不同。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原子的自旋状态当作控制位,另一个原子的自旋当作目标位,控制不同的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控制非操作。而它之所以更象一个咖啡杯,是由于这些有机分子(例如氯仿)被溶解于另外的有机溶液里。这些有机溶液与氯仿几乎没有相互作用,从而保证了量子态和环境的较好隔离。

第二种方案是离子阱计算机。在这种计算机中,一系列自旋为的冷离子被禁锢在线性量子势阱里,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绝热系统。与核磁共振计算机不同,这种量子计算机由激光来实现自旋翻转的控制非操作。由于在这种系统中,去相干效应在整个计算中几乎可以忽略,而且很容易在任意离子之间实现n位量子门。

第三种方案是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在高纯度硅中掺杂自旋为的离子实现存储信息的量子位,由绝缘物质实现量子态的隔绝,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一样建立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因此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此外还有线性光学方案,腔量子动力学方案等。

三、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1.对当前密码体制的挑战

量子计算机的快速计算与分析能力也给当今社会的信息安全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目前,针对密码破译的量子算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由贝尔实验室的Grover在1996年发明的Grover算法。这是一种针对所有密码(包括对称密码)的通用的搜索破译算法,其计算复杂度为O(N)(相当于把密钥长度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从破译的角度,虽然这种算法使现有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数亿倍,但对于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来说还没有受到致命威胁。二是由贝尔实验室的Shor在1994年发明的Shor算法。这是一种专用的搜索破译算法,其扩展算法能以多项式时间攻破所有的能够转换成广义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公钥密码—— 包括目前广泛使用的RSA、DH 和ECC。由于量子并行运算的内在机制,即使我们不断增加这类密码的密钥长度,也只不过给破译工作增加了很小的代价。对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Proos和Zalka指出在Nqubit的量子计算机上可以容易地求解k比特的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例如,利用1448 qubit量子计算机可以破译256位的椭圆曲线密码。但Shor算法不能用来破译其他类型的公钥密码。

现行的信用卡加密技术也面临着失效的危险。如今的安全措施可能需要现在的计算机花费数千年才能破解,但是量子计算机破解它们只需要几个小时,所有的安全措施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2.应对量子计算挑战的策略

一旦量子计算机进入实用,还有什么密码可用? 这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积极探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量子计算密码算法,以应对量子计算的挑战、确保我国在量子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2006 年5 月,在比利时召开了“第一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PQCrypto2006,Post-Quantum Cryptography,意思是“量子时代到来之后的密码学”。2008 年10 月,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召开“第二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PQCrypto 2008)。

从这两次国际会议来看,公钥密码应对量子计算机的挑战,还有以下三种基本对策:

(1)用量子密码替代公钥密码。其优点:安全性能在理论上保证绝对不可能用数学方法来破译。问题在于:建立量子密码系统需要昂贵的量子信道,量子密码也不具备数字签名的功能,如何建立网络信任体系值得探讨。

(2)用对称密码的签名取代公钥密码的签名,例如用Hash 函数实现Merkle 签名方案。其优点:其安全性等价求解单向函数的困难性,大大高于目前所有的公钥密码体制;与量子密码相比实现的代价很低。问题在于,这种签名采用一次一密体制,即产生一次签名就要用掉一个密钥,难以在开放环境下大量使用。(3)采用不能转换成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数学难题来建立公钥密码体制。其优点:功能与现有公钥密码一致,能满足开放性的使用环境,成本低,具备工程实现的可行性。问题在于:其安全性不如前两种那么强,不排除将来有可能会发明出能破译这些密码的新的量子算法。

武汉大学的张老师认为可以采用量子密码、DNA 密码等基于非数学难题的新型密码。这些极具潜力的新型密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完善。他还指出,基于数学难题的、能够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密码也能有效的抗量子计算,这种方案的哲学原理是: 哲学上,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量子计算机有优势,必然也有劣势。有其擅长计算的问题,也有其不擅长计算的问题。基于量子计算机不擅长计算的数学问题构造密码,便可以抗量子计算的攻击。目前的研究表明:凡是能够转化为求解广义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数学问题,量子计算机都擅长计算。量子计算机能够依据Shor 算法对RSA、ECC 公钥密码和DH 密钥协商体制实施有效攻击,其原因就在于此。但是,量子计算机对诸如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格上的一些问题、背包问题、纠错码的一般译码问题等一些困难问题,都不擅长计算。于是,完全可以基于这些困难问题设计密码,而这些密码是抗量子计算的。

四、量子密码 1.基本原理

量子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而以往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数学。与传统密码学不同,量子密码学利用物理学原理保护信息。首先想到将量子物理用于密码技术的是美国科学家威斯纳。威斯纳在“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 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量子密码的概念。“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指在同一时刻以相同精度测定量子的位置与动量是不可能的,只能精确测定两者之一。“ 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是“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推论,它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作测量,而测量必然改变量子的状态。

威斯纳于1970 年提出,可利用单量子不可复制的原理制造不可伪造的“电子钞票”。由于这个设想的实现需要长时间保存单量子态,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 电子钞票” 的设想失败了。但是,单量子态虽然不好保存却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威斯纳的尝试为研究密码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量子密码最基本的原理是“ 量子纠缠”,即一个特殊的晶体将一个光子割裂成一对纠缠的光子。被爱因斯坦称为“ 神秘的远距离活动”的量子纠缠,是指粒子间即使相距遥远也是相互联结的。大多数量子密码通信利用的都是光子的偏振特性,这一对纠缠的光子一般有两个不同的偏振方向,就像计算机语言里的“0”和“1”。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光子对中的光子的偏振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当其中一个光子被测量或受到干扰,它才有明确的偏振方向,它代表“0”和“1”完全是随机的,但一旦它的偏振方向被确定,另外一个光子就被确定为与之相关的偏振方向。当两端的检测器使用相同的设定参数时,发送者和接收者就可以收到相同的偏振信息,也就是相同的随机数字串。另外,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基本属性存在于整个组合状态中,所以由纠缠光子产生的密码只有通过发送器和接收器才能阅读。窃听者很容易被检测到,因为他们在偷走其中一个光子时不可避免地要扰乱整个系统。

当前,量子密码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利用量子技术在量子通道上安全可靠地分配密钥。所谓“ 密钥”,在传统的密码术中就是指只有通信双方掌握的随机数字串。量子密钥分配的安全性由“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及“ 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保证。根据这两个原理,即使量子密码不幸被电脑黑客撷取,也因为测量过程中会改变量子状态,黑客得到的会是毫无意义的数据。

我们可以这样描绘科学家们关于“ 量子密码”的设想:由电磁能产生的量子(如光子)可以充当为密码解码的一次性使用的“钥匙”。每个量子代表" 比特含量的信息,量子的极化方式(波的运动方向)代表数字化信息的数码。量子一般能以四种方式极化,水平的和垂直的,而且互为一组;两条对角线的,也是互为一组。这样,每发送出一串量子,就代表一组数字化信息。而每次只送出一个量子,就可以有效地排除黑客窃取更多的解密“ 钥匙”的可能性。

假如现在有一个窃密黑客开始向“ 量子密码”动手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场有趣的游戏:窃密黑客必须先用接收设施从发射出的一连串量子中吸去一个量子。这时,发射密码的一方就会发现发射出的量子流出现了空格。于是,窃密黑客为了填补这个空格,不得不再发射一个量子。但是,由于量子密码是利用量子的极化方式编排密码的,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同时检测出量子的四种极化方式是完全不可能的,窃密黑客不得不根据自己的猜测随便填补一个量子,这个量子由于极化方式的不同很快就会被发现。

2.最可靠的密码通信技术

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有的各种密码中,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来讲,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窃听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储存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现在就是最安全的公钥密码系统,一旦遇上量子计算机,就形同虚设。须臾之间量子计算机便能破译这种密钥。要是用量子密钥来加密信息,那就连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望“密”兴叹了。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密方法,是密码编制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光子)来以无法破译的密码传输信息。任何想测算和破译密钥的人,都会因改变量子状态而得到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合法接收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而知道密钥曾被截获过。单量子态有两个特殊的脾气,使它能“ 守口如瓶”:一是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未知的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复制,所以人们不能像复制钥匙一样复制量子态;二是由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任何试图对它“ 不轨”的举动,都会毁坏套在信息上的量子密钥“ 信封”,使盗贼自暴形迹。从理论上来说,用量子密码加密的通信不可能被窃听,安全程度极高。

3.发展现状

2003年8 月,美国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能探测到单脉冲光的探测器,它同时还能将误测或“ 漏测”率几乎减小到零。

2003 年11 月,日本总务省量子信息通信研究推进会提出了以新一代量子信息通信技术为对象的长期研究战略,计划在2020 年至2030 年间,建成绝对安全保密的高速量子信息通信网,以实现通信技术质的飞跃。

2003 年7 月,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该校成功铺设一条总长为3.2KM 的“ 特殊光缆”,即一套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系统。2003年11 月,华东师大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量子保密通信样机。

2006 年5 月,在比利时召开了“第二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2008 年10 月,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召开“第二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PQCrypto 2008)。

五、国内外研究动态

由于认识到量子计算的战略重要性,世界上好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地,众多研究机构深入到了这一领域,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1.美国政府已在量子计算领域投入巨资并走在世界前列。首先是美国军方的高度重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 A R P A)制定了一个“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2 年12 月发表1.0 版,2004 年4 月发表2.0 版,其目标是:在2012 年前开发出各种复杂的量子技术,从核磁共振量子计算、离子陷阱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谐振量子电子动态计算、光量子计算、固态量子计算、超导量子计算和“独特” 量子位(如液态氦上的电子等)量子计算等八个不同的技术方向上同时开展研究。

美国政府的其他部门也部署了相关计划:国家安全局(NSA)的ARDA5(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计划;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的QuBIC(Quantum and Biologically Inspired Computing)计划;美国宇航局(NASA)的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Group 计划;以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Physics Laboratory Quantum Information计划等。

在2007 年以前,I B M 一直是量子计算领域的先锋企业。该公司2001 年率先研制成功7 位量子计算机,并完成了用S h o r 算法进行整数分解的试验。I B M 没有采用“绝热量子计算”的技术路线,其研制难度更大,但更接近于多用途密码破译量子计算机。

2.2007 年2 月,加拿大D-W a v e 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16 位商用量子计算机“Orion”,同年11 月,宣布研制成功28 qubit 量子计算机系统。2008 年5 月,研制成功48 qubit 量子计算机系统,12 月19 日,研制成功128qubit 量子处理器。

3.欧盟在已完成的第五个框架计划中、以及正在进行的第六个框架计划中都有量子计算的项目。日本早在2000年10 月就开始了为期5 年的量子计算与信息计划。

4.我国科学家也在积极开展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2004 年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等完成Π 粒子量子系统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隐态传输试验成吴楠等5 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功。这是在国际上首次取得5粒子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

六、结束语

量子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各大经济科技强国,都认识到了发展量子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并把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正是由于这个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的对抗性问题原因,上述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研究成果严格保密,不允许在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表。

因此,我们国家必须要独立自主地发展我们的量子技术,有长远计划,并把它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于历史等原因,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电子计算机时代的机遇。这又是一次机遇,我们国家一定要把握好,亲自迎接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引领量子技术发展潮流,实现大国崛起。

参考文献

1.Michael A.Nielsen, Isaac L.Chuang.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London,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2000.13502-00 2.张焕国,王后珍。抗量子计算密码体制研究,专题研究,2011年第05期,DOI:10.3969 3.龙桂鲁,王川,李岩松,邓富国。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第41卷,第4期:332~342.4.吴楠,宋方敏。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7年1月,ISSN 1673-9418.5.管海明。国外量子计算机进展、对信息安全的挑战与对策,《计算机安全》,2009年4月。

6.屈平。量子密码技术开辟通信安全新时代。《世界电信》,2004年第8期。7.罗岚,戴琼海,方崂。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安全技术展望。

5.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篇五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时代是怎样产生的?

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社会媒体以及信息获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和积累,数据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财富大数据时 代 的 到 来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1.数据量大(Volume)

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2.类型繁多(Variety)

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价值密度低(Value)

第三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4.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

第四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既有的技术架构和路线,已经无法高效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而对于相关组织来说,如果投入巨大采集的信息无法通过及时处理反馈有效信息,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成为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的有力手段,为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机遇。建立大数据中心,及时搜集、实时处理数据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基础。对社会大数据进行历时性和实时性分析,加强社会风险控制,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在大数据概念出来之前,个人制造的数据往往被忽略,企业数据被谈及的更多。企业内部的数据多数都是结构性数据,并被企业在或多或少地利用着,无论是数据挖掘还是商业智能化应用都已经初露端倪。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企业数据还没有井喷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个人用户以及社会应用产生的数据已经开始爆发了,比如社交、交互式应用带来了大量的网络数据。此时传统的硬件设备开始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这种庞杂数据带来的应用需求。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数据里会有价值,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挖掘这些数据的内在价值,数据成为了堆砌。因此,对于数据精准分析的需求正在呼唤做数据分析的厂商们拿出下一步的举动。比如说,在淘宝庞大的用户群中,淘宝卖家如何精准掌握一个新用户的需求?一家饭馆如何利用细节满足每一个食客对于美味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推动着大数据的发展。更主要的是,未来可能各种传感器会出现在社会的各个地方,数据会更多,比如交通、医疗等等,数据的采集已经不是问题,难点已经转换为处理和分析。如此巨量的数据,处理难度可想而知。大数据给中国市场带来什么? 大数据应用需求在中国更加明显。中国人口众多,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极快的增长速度,电商、快递、微博、社交等都承载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大型超市、卖场、商场、银行等集聚了大量交易信息,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连接着更多数据采集传感器和嵌入式设备的物联网开始成型„„

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人们能做些什么? 大数据产生和存在于各行各业,尽管分析和处理困难,但也可以通过相关性的技术手段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其结果。例如:在教育领域使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个性和爱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在企业管理领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真正将粗放型管理变为精细型管理,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并应对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带来的管理问题。在企业生产中应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各项生产、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效益。在商业领域应用大数据分析商品销售热点和了解顾客即时需求。今后,在大数据技术领域的竞争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未来,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美国已率先将大数据应用从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意志:2012 年 3 月 29 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投资 2 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提出“通过收集、处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信息,从中获得知识和洞见,提升能力,加快科学、工程领域的创新步伐,强化美国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在我国,与大数据相关的产业刚刚起步,无疑将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保障数据及应对人隐私泄露的解决办法有:

①通过物理隔离以及与权限控制相结合,实现对数据的 隔离,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并保证用户数据的隐私。②通过信息加密的功能,防止用户信息被盗取。用户的关 键信息,如登录密码和系统访问等其他鉴权信息,无论是传输 时还是在存储时必须加密。

③通过对硬盘实施有效的保护:保证即使硬盘被窃取,非 法用户也无法从硬盘中获取有效的用户数据。将数据切片存 储在不同的云存储节点和硬盘上,数据无法通过单个硬盘恢 复。故障硬盘无需进行数据清除即可直接废弃,用户数据不会 通过硬盘泄露。

④通过立法来保障企业的商业机密及个人隐私不被非法 应用。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大数据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1)数 据 的 快 速 增 长 对 存 储 空 间、存 储 技术、数 据 压 缩 技 术、能源消耗的挑战:大数据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尽管 存储性价比在提高,压缩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保存数据所消 耗能也在大量增长。解决办法是研制出新一代高密度、低能耗 存储设备。

(2)数 据 本 身 安 全 及 个 人 隐 私 泄露 面 临 的 挑战 :在 海 量 数 据洪流中,在线对话与在线交易活动日益增加,其安全威胁更 为严峻。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深度分析,很容易了 解用户行为和喜好,严重的将导致企业的商业机密及个人隐 私泄露。

(3)网络 带 宽 能 力与 对 数 据 处 理能 力 面 临 的 挑战 :网络 带 宽是瓶劲,尤其表现在各网络接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出口上; 大数据时代网络必须有足够的带宽支持,才能保证数据实时 性。数据计算能力是应对数据洪流时的又一挑战,采用分布式 计算可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但部署相对较复杂。

(4)有 效数 据 撷 取 面 临 的 挑战 :从 海 量 数 据 中 提 取 隐 含 在 其中的、潜在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十分复杂的,需要反复 “去 伪 存 真 ”。通 常 要 经 过 业务 理 解、数 据 理 解、数 据 准备、建 立 挖掘模型、评估和部署等多个步骤。即在开始数据分析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业务需求,根据需求明确业务目标和要求;接下来便是对现有数据进行评估,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组织、清理、集成、变换等一系列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工作;在搞好数据清理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算法和工具建立分析模型;之后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重点具体考虑得出的结果是否符合最初的业务目标;最后,便可将发现的结果以及过程利用各种可视化技术(报表、报告、图形等)呈现出来。

大数据给人文社会科学带来哪些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传统人文社科普遍数据采集能力不足,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方法上的创新,文科与理科、工科相结合,才能带来质的突破。

大数据时代为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数据的最终作用是为领导者决策或执行部门的行动提供参考,如何有效整合大数据,首先要做到快速分析、及时反应和动态应用,其次是在技术上实现对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存储、深度挖掘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地采集和预警。目前人民网已建立了基于全网大数据内容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方案,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全网大数据信息进行一小时实时监测,能从海量信息中及早发现可能引起民众广泛关注的突发公共事件潜在源头,进行实时预警。

6.舞台灯光多元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篇六

舞台灯光多元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关于“舞台灯光多元化”的命题 3月,法兰克福的ProLight+Sound展会上LED、投影产品琳琅满目.走进灯光展览大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到处都是闪闪发光的LED,几乎有半数的展台上都有LED的.产品,LED在装饰、显示、照明等多方面的应用都已经搬上舞台;同时,展会上各种视频投影设备也占有较大比例,而且在大面积拼接和视频动态应用上都有突破,视频投影仪的亮度和光源的功率都有很大提高,已能满足舞台上的应用要求;而常规灯具和电脑灯相对萎缩.

作 者:柳得安 LIU De-an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刊 名:演艺设备与科技英文刊名:YANYI SHEBEI YU KEJI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7.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篇七

关键词:贸易援助,援助国,机遇与挑战

1 中国参与WTO贸易援助的概况

中国在《香港宣言》中通过并决定启动贸易援助项目后便加入到了贸易援助活动中。中国参与了贸易援助项目启动工作, 并在贸易援助会议中为贸易援助工作的更好展开提供了宝贵意见。除此之外, 在各种项目的设立与贸易援助项目的资助中国都有参与并表现积极。2011年7月14日, 时任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的易小准大使与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签订了一项名为“中国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入市项目”, 为了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更有效地参与到世贸组织活动中, 中国提供了40万美元。此外, 中国通过双边以及多边途径推进了南南合作, 从而促进了共同发展。

从理论上来讲, 中国并没有义务如同发达国家那样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贸易援助, 但是现实国际社会中, 中国却一直向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所需的贸易援助。由于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所以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自身贸易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是感受最深的, 因此, 在致力于自我发展的同时, 中国在60年来一直坚持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由此可见, 中国在贸易援助方面的积极态度, 而且这些也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2 中国参与WTO贸易援助的机遇

发达国家在参与贸易援助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例如, 日本政府所提供的日元贷款绝大部分都附带了许多限制性条件, 受助国在采购日本所生产的船舶、铁路机车、大型机械等工业制品时必须使用日元贷款结付。通过日元的贷款, 日本主要出口轻工业产品的局面得到了改变, 为其以更高的产业形态占据亚洲的市场铺平道路[1]。美国、英国等国家也都采用过类似做法。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 贸易援助对于援助国本身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外交利益和政治利益, 即使从援助的表面上看是一种外交行为或者政治行为, 但其实质却经常隐含一些实现本国不言而喻的长远的政治经济的战略意图, 这种战略性的商业行为就是由政府所主导的。通过以往的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可以得出, 贸易援助不仅能够给受助国带来好处, 同时也能对援助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实施ODA不仅能够带动援助国对受助国的服务或者货物的出口增长;还能够增加对受助国的投资, 为援助国的国际投资创造出更好的投资环境, 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ODA还可以扩大援助国在受助国的经济影响和渗透, 影响受助国制定的经济策略, 来保障稀缺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等[2]。

既然贸易援助不仅能够帮助受助国实现其发展, 还能帮其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援助国对受助国的贸易和投资, 为援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利好, 那么中国就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贸易援助的活动中去。因此, 作为援助国来参与到世贸组织的贸易援助中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提高我国产品的知名度

中国一直将国内所生产的优质产品来作为贸易援助物资, 其包括交通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生活用品、医疗设备等, 这些优质物资不仅能够满足受助国的生活生产需要, 还能使得受助国的产业能力有所提高以及经济得到发展, 而且产品的出口也将会提高其在受助国的知名度, 增加相应的出口。这样会提高中国在受助国国民心中的形象, 从而使得中国产品的出口量得到增加, 并大大地提高了中国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2 为中国企业锻炼人才

随着中国对贸易援助的范围的不断扩大, 在受助国的影响力也将会越发增大,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数量也有了显著增加。通过承担贸易援助的援外项目, 中国的企业锻炼了人才、熟悉了海外的市场、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这些为中国企业的直接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增进我国与受助国之间的感情

在贸易政策和法规的培训中, 会使得发展中国家参加培训人员更多地了解中国, 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感情, 以后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作为双方的友好使者, 从而对双方贸易往来有着积极并深远的影响。

2.4 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中国积极参与贸易援助是承担国际责任和对国际社会回馈的一种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国就接受过前苏联的援助, 这些援助对中国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79年起, 中国便逐步地开始接受来自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援助。据经合组织统计显示, 截至2010年, 中国接受的对边援助达518.7亿美元, 是世界上接受援助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这些援助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理念和管理经验, 更是很大程度地补充了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资金。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大力发展。现如今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使得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回馈国际社会的大力帮助, 加大对发展国家的援助力度, 尤其是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 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2.5 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

目前, 中国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更需要稳定的国际大环境, 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友好和共同发展的贸易往来也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们应当得出, 把贸易援助当做是中国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支出是有着深远的政治影响和长远的经济效果的, 在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友谊、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国家安全、加强双边的经贸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中国所实施的贸易援助不仅仅希望能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 更是希望能够促进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其自身的贸易和经济。

2.6 符合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又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 从道义上来说即使中国自身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中国终究是一个有着责任感的大国, 就必须在自己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回馈那些国际社会曾经的帮助, 担当起大国的国际责任, 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 尤其是对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 从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这不单单迎合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贸易援助的期待, 也是承担起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应有形象, 与此同时也迎合中国发展自身经济的需求。

3 中国参与WTO贸易援助所面临的潜在问题与风险

首先,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越了日本, 但是正像WTO《2014年世界贸易报告》中所说的那样:日本在2013年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5920美元, 相比之下, 中国在2013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为5414美元[3]。很容易得出, 中国想要达到发达国家经济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同理, 中国在参与提供贸易援助的道路上也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所以中国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尽力而为, 不能过分注重贸易援助而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 在中国参与贸易援助的过程中, 绝大部分的援助金是由援助国自己支配的。而现在中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援助金的使用。并且, 中国对于援助过程中的相关程序也没有明确的评价和监督制度, 评价和监督的不到位、不及时会直接制约和影响贸易援助的发展以及成效。这样不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必定会导致中国的贸易援助进程事倍而功半。

4 对于中国实施贸易援助政策的建议和对策

中国在贸易援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 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 作为一个新型的援助国, 如何才能有效地缓解不断加大的援助压力并且不断地提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水平则是中国目前贸易援助事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当务之急, 中国应该立足本国国情, 明确定位, 认清形势, 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通过以上的分析, 本文针对中国在贸易援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4.1 认清并明确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定位

即使中国在经济总量上看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实际上中国还是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 人均的GDP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绝对不能够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的突破而变得盲目自大, 这样既不利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 久而久之也必将影响全球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因此, 中国应该明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正确定位, 牢记中国在自身经济发展中还需要大量的资金, 应该清楚明确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需要其他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物资和资金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大量援助的。

4.2 中国应该在适度的条件下展开力所能及的贸易援助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应首先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去兼顾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在参与贸易援助的的过程中, 不要无限度地帮助其他国家, 而是要遵循持续援助的适度原则。就是说, 中国首先是要结合自身的国情, 依据国力来作出力所能及的援助, 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 最大限度根据受助国的国情及需要开展贸易援助, 要做到量力而行并且尽力而为[4]。这既是中国所实施贸易援助的基本原则, 也是中国所提供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4.3 完善中国贸易援助法制, 制定和出台中国的贸易援助法案

贸易援助作为中国对外援助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如今中国对外援助领域的专门化、对外援助的动机多元化、对外援助的经常化和对外援助的总额增长化的趋势下, 援助的额度、发生、程序和决策等方面仍没有法规可以依照, 因此必须通过制定明确的对外援助法案来确定援助的立场、总额、目的、援助的程序以及援助机构的设立等内容, 只有不断地充实贸易援助法案和制度, 才能规避在贸易援助中发生各类的问题, 从而确保贸易援助的实效性, 更好地和其他国家一道开展经济合作, 最终实现贸易援助的根本目的。

5 结论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 中国贸易援助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政府将要改进贸易援助的方式, 针对受助国自主开展贸易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援助。中国应该坚持本着发展受助国自己贸易能力的准则, 在实施援助的同时, 尽力帮助受助国培养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力量, 大量的帮助受助国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开发和利用其本国资源, 打好基础逐步走向独立开展贸易、自力更生的道路。

作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成员国之一, 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投身到贸易援助活动当中, 在不断发展自身经济的基础上, 适时适量地加大对贸易援助的投入, 与其他国家一起, 为实现联合国指定的千年发展目标, 为建造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为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毛小箐.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的经济利益[J].国际经济合作, 2009 (10) .

[2]沈丹阳.官方发展援助:作用、意义与目标[J].国际经济合作, 2005 (9) .

[3]World Trade Report 2014, Geneva:WTO.

8.服务贸易:机遇与挑战同在 篇八

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近5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1.5%,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居世界第三位。今年1至5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服务进出口总额2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服务出口94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服务进口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服务出口增速近年首次超过服务进口增速。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货物贸易增幅明显回落。服务贸易却发展势头良好,可能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增长点。故,我们必须把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出口能力,加快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为什么要增强服务出口能力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随着我国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比较优势的动态调整,服务出口有望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服务贸易将在培育新优势中发挥引领作用。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推动外贸结构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

由于受到“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衰减,运曹成本和工资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以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冲击。当前,服务化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和制造业盈利的新亮点。我国需求结构持续升级、高等教育群体逐年扩大、产业配套能力日益完备,为扩大服务出口奠定了基础。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延伸参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的有力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由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力决定,产品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服务出口能力增强,将为货物贸易提供有力支撑,部分弥补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侵蚀,提高我国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价值链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服务贸易对外贸增值贡献显著,服务部门贡献了近一半的全球出口增值部分。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是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以经济和商业为依托的西方文化占据世界舞台。美国电影占据了国际影视行业的最高端;麦当劳、肯德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美国快餐文化。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仍亟待提升。服务贸易中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是打造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直接途径。服务出口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够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中国服务品牌,而且能够把中国经济贸易总量优势和文化历史优势,转化为基于商业经济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规则话语权,向世界传播中国理念,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我国服务出口的现状及困难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位于美国和德国后,居世界第三位,出口居第五位。但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例仅为货物贸易占比的一半左右、服务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尚处起步阶段,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不足。

服务出口增速趋缓,逆差规模呈扩大趋势

2006-2013年,我国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2.7%,低于进口年均增速5.8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后,服务出口受挫明显,2009年同比下降12.2%,在2010年高达32.4%的反弹,2011年、2012年服务出口增速分别下降至7%和4.5%。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呈扩大趋势,2013年逆差额达到1185亿美元。对服务贸易逆差,需理性客观对待,如旅游的逆差反映了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和消费水平提高,故而相对合理;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增长和逆差,反映了新的生产性服务要素需求上升,这也是近年来积极支持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果,这部分逆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合理。

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快速增长。但总体占比不高

近年来,咨询、计算机和信息、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6-2013年年均增速分别为26.5%、26.6%、53.6%、32.8%、23.3%。同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仅为8.7%、6.2%。但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总体偏低,2013年,上述行业服务出口占比分别为19.3%、7.3%、1.4%、1.9%和0.4%,而运输、旅游、建筑三类传统服务出口占比达47.5%。

我国服务出口总体竞争力不强

对反映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2006-2012年我国服务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在0.44-0.48之间(低于0.8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近年来,我国服务出口总体竞争力处于弱势,旅游服务、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仅有部分知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竞争力有所增强。虽然我国是海运大国,但在国际海运市场却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尚不能实现“国货国运”。

服务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弱

在服务贸易领域,缺乏类似货物贸易出口退税这样惠及大多领域的制度性安排,服务出口还存在不合理的双重征税现象。目前仅国际运输服务和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能够享受出口退税(零税率),其它已经“曹改增”的行业服务出口实行免税,但部分行业服务出口仍然需要缴纳营业税。

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虽然对服务外包、文化出口和技术出口有一部分的财政资金支持,但上述行业在服务出口总额中占比较小,财政支持资金覆盖面有限,一些主要服务出口领域并未惠及。出口信保、出口信贷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也远远低于货物出口。监管创新滞后,人员流动、通关等方面,便利化程度依然不足。

扩大服务出口的总体思路确立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

将服务贸易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发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积极扩大服务出口,围绕“中国服务、全球共享”这一目标,着力“扩规模、优结构、调平衡、促便利”,培育“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双轮驱动的外贸发展格局,加快提升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推动贸易强国目标的实现。

“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是要以实施自贸区战略为契机,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服务业协议开放和自主开放并举策略,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聚合服务业开放动力与服务业改革的红利,增强服务业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全面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以宏观规划为引领”是要加强服务贸易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加强对重点服务出口领域的规划引导。

“以培育优势为核心”是要巩固传统行业的规模优势,增强新兴业态和高附加值服务的出口能力,挖掘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确立一批重点联系和培育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出口骨干企业。

“以优化政策为突破”是要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从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角度出台促进政策,大力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

明确服务出口的重点方向

一是巩固传统服务出口行业的规模优势。以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为基础,扩大运输、商务旅游等服务出口,努力实现“国货国运”;把握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战略实施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的契机,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服务,推动建筑服务出口。

二是引导支持新兴服务领域出口。依托“中国制造”发展“中国服务”,扩大保险、通信、研发、设计等服务出口;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法律、咨询、会计等“走出去”的相关服务。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服务出口,扩大服务外包市场份额。

三是积极扩大特色服务出口。大力发展中国特色、具备独特优势的服务出口,加强国际合作,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创新产品,推动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体育、中医药、技术、餐饮和家政等服务出口。加快形成服务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理顺服务贸易促进机制,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积极扩大服务出口,加快培育新型国际竞争优势。

构建支持服务出口的促进体系

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促进机制。针对服务贸易涉及的部门众多、行业管理和贸易促进分属不同部门的现状,加强贸易主管部门同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促进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良性互动。加强服务贸易工作的部际协调,统筹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协调各部门出口政策、推进便利化和自由化等。针对各行业共性需求,推动出台支持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对运输、建筑、金融、会计等重点领域,联合发布推动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发挥部门合力,形成推动服务出口的良好氛围。完善财政、税收、金融、贸易便利化等政策

加强对重点服务出口领域的规划引导,制定《重点服务出口领域指导目录》。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出口的引导作用,支持人才培训、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曹改增”改革范围的扩大,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针对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推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为服务贸易企业商务签证、出入境审批提供便利;鼓励和帮助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所必需的资质认证.积极商签双边劳务合作协议,推动学位、培训、执业资格认证等国家间互认,为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走出去”提供便利。

加强促进平台和示范载体建设

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贸易促进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在双边合作机制框架内,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等周边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双边务实合作。积极培育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依托京交会官网,建设服务贸易交易撮合平台,搭建永不落幕的京交会。积极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试验区和深圳前海等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试验区和示范区探索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模式。

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

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确立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有序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范围,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积极推动能够有效带动国内服务出口、形成中国服务品牌效应的投资项目,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进一步夯实服务贸易的工作基础

依据《外贸法》,加快研究制定《服务进出口管理条例》,规范服务贸易的经营资格、出口促进和统计等。完善与服务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引导服务出口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探索建立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开辟通关、结算的“绿色通道”。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发挥部门合力,完善和创新服务贸易统计方法,提高运行监测水平。

上一篇: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下一篇:竞选图书管理员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