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精选9篇)
1.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 篇一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
2.学与教的双高 篇二
一、班级分家,小组建设是学生张显自我的根据地
高效课堂中的两大支柱是导学案和小组建设,这里只谈一下小组建设。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给学生划分了一片天空,是由大到小细化的过程,从而学生自主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态度和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达到“组内有我必有用”目的。
我班有学生36人,男生多女生少,正好以6人为一组,作分组实验也正好6人一组,两A(优等生)、三B(中等生)、一C(待优生)合理分配为6组。起先的分组,一些同学和老师有疑问,那样能行吗?而实施后的教学现状,班级的出勤、纪律、卫生等方面明显好转,令人惊叹不已,而且深受学生的赞成和拥护。因此,小组建设既培养了小集体的合作与交流,也培养了团结精神;既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既改变了原来拔萝卜式的授课方式,也增加了待优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帮扶。如此一来,根据地建立了,那么学生的战斗力量也就能发挥的游刃有余,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飞翔!当然,这也给90后们的带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也时刻提醒着学生们自己的存在,更能体现出组中有我,我心有组的意识。
二、让给学生主阵地,着重体现学生高效的学
(1)相信孩子们有高效自学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我这里所说的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若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老师讲课也能起到事半功倍。
(2)确信学生有高效会学的方式方法。每个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些别人看不见的学习方法和灵药,各具千秋,各占一席之地。同样的英语单词、诗文,游戏点卡、QQ密码长达十几位,学生竟然能记忆犹新、倒背如流,学生们的巧记、联记的方法恰恰是学习中常常要运用到的方法,能抓住短、准、狠的要领。
三、发挥首长指挥作用,体现高效的教
(1)以心感生,教会做人。我们有时瞒怨学生不礼貌、白眼狼,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不良的表现都是我们造成的,是教育的失败,不能怨学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认为,教师必须以心换心,做学生的朋友,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曾经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准备讲课,发现讲桌太脏,讲台有堆垃圾,我立马擦净讲桌并处理了垃圾。无语的举止感动了学生,触动了他们内心的良知,认为高高在上的老师能干这事?从那天之后,我班的学生都爱集体、爱劳动了。因此,作为一个合格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东西确实太多了,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2)严而有爱,教会感恩。严而无爱,教育失败;爱而不严,那是溺爱。教师也是为人父母,对学生的希望和每位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愿望是一样的,我们要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真心实意对待学生,触动他们的心灵深处,心与心才能碰出爱的火花来,将爱传承下去。在课堂内外,我们时刻要教会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以德报恩,怀中抱有感恩之心,做一个有血有肉有心的好学生。我班有位男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管不下儿子,油盐不尽,任由孩子要钱、上网,课堂上经常睡觉,见此情况,我倡议五名班干部一同家访……。后来,张同学在校情况明显好转。
(3)以身作则,教学相长。从事教育十余年,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自身修养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权威。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佩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无形资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常说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是常流水。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朋友,为人师表的同时,学习学生身上独有的青春活力,融入学生生活中去,课堂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进步能不高效吗?
(4)激励表扬,教会学习。表扬学生,要出自内心,对学生某些良好品行或点滴进步感到真诚的喜悦,这样才能更加激励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为了鼓励后进生,为了安抚某个学生情绪而表扬,把表扬当成一种策略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高”效。为了让学生进步、成功,我们还得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养成良好的“高”效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保证。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同学个个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较好的学习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时刻保持一个平常心,别给压力太大,只要进步,就会离天更近,一切顺其自然反而会更加好。
3.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三
我认为《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体非常有实战指导意义的书籍,它完全打破了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所沿袭的体系,能告诉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好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在单项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的一般规律。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获得教学专长时,也关注到了教师的职业感受和体验,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有句话说: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文化水平高的人,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智慧也高于一般人,如果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社会的栋梁,如钱学森,屠呦呦等,他们的能量与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一个感受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观点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若有学识的人,道德品质不好,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如美国高级智囊人物中就有一位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华人败类:余茂春,因为他熟悉我国的情况,又有很高的学识,才智超群但却品质恶劣,当上了蓬佩奥与特朗普的智囊人物,帮助他们制定了不少打击我国的各种重要决策,因此,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必须是立德树人。
4.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篇四
花东中学 聪
眨眼,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六年多了,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懵懂女孩,到一个经过两个教学循环,经历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磨练,我对教材更熟悉,对学生的心理更了解了。但是,我还经常反思:为什么学生的成绩还没很大的提高?为什么没有完成预期的计划?一些知识点为什么说了那么多次学生还没记住?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我。最近,又拿起了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在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又有新的体会。
一、在专家和新手的对比研究中,柏林纳总结出:根据当时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反应和要求来安排教学专长获得的一个标志,也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别。每次备课,我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达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让课堂的发展完全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进行。但是,往往我是没有备好学生,很多时候设定的题目太难太多,导致学生没有按预期完成任务,课堂气氛沉闷;往往也没有预测教学中会出现的状况,而对学生出乎意料的情况招架不住,没有作出恰当的引导。然而,一个富有教学机智的老师,善于观察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并能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随时改变教学内容,最终能达到以直觉的方式对教学活动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梅尔尼克的过度练习对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很有帮助。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保持材料最初减少很快,后来逐渐减慢;两端的材料容易记,中间的材料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而容易忘。我们的学生往往对每一模块第一单元的单词最熟悉,中间学的单元没有任何印象,后来学的单元有点印象。其实,可以让学生早读时从不同的单元读起,不要每天都从第一单元读起。另外,早上和晚上是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因为它们各自只受到后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好早晚的时间进行记忆活动。
梅尔尼克研究了过度练习的量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作用,发现最佳过度练习是50%。在背单词或范文时,学生常常是读到刚刚会背,或者写到正好能记住就不愿意再多读多写。虽然他们暂时掌握了,但一定时间后容易遗忘。而这个研究告诉我们,背书的时候,如果读10遍就能达到背诵的要求,那么最好让学生在读5遍。其实,学过的知识遗忘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们稍微鼓励学生并运用理论知识引导他们如何记忆,遗忘就会减少了。
《学与教的心理学》除了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帮助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让我体会很深,如本书提到的:提高学生自尊的建议中,要避免不利的比较和竞争,鼓励学生与自己以往的成就水平相比较;说服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一种重要方法等等。
5.《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篇五
这本书里面有的内容,对于当前工作在一线的我还是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比如说”如何尽快缩小的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里面就谈到: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不同造成的,而知识又可以通过教学获得,因此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差距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专家所具有的知识教给新手。操作方法如下:
(一)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的训练
1、每天做一回顾
2、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3、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4、布置家庭作业
5、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实验证明,通过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的训练,新教师掌握以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了,但与专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布鲁巴等人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
1、写反思日记。
2、观摩与分析。
3、职业发展
4、行动研究。
6.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 篇六
关键词:学与教;建构主义;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2-0004-02
近几年,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校校通”工程,已为广大中小学构建了初步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还在偏远和贫困地区进行了“农远”工程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网络在线学习和教学的平台,将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小学网络课程现状
1.网络课程概念。
网络课程泛指基于网络的教育课程,即网络表现的某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1]。可见,网络课程有别于一般的课程。它充分体现了网络载体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个性化。
2.中小学网络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网络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网络课程的建设。自从我国第一个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站“101远程教育网”于1996年开通以来,网络教育开始在中小学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中小学而言,当前大多数是基于课程资源的网站,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国基础教育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国先锋网”等。而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网站建设较少,课程资源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资源更新不及时,课程资源内容照搬书本知识,缺乏人机互动等等。所以,有必要设计适应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课程方案。
二、新型学与教的网络在线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
十年来,新课改不断推进,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已被否定,以学生及其学习、发展为中心的新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被广泛接受并日益受到重视。
建构主义最早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是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这一含义对网络课程有五点启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因此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所以网络课程设计要注重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建构既包括对已有课本知识的重组,也包括对网络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即网络课程设计要提供学习者交流的平台;强调网络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支持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在线学习和教学平台的构建,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适应新课程理念要求;应以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为重点,而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让学生获得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三、新型学与教的网络在线平台的内容设计
就课程类型而言,网络课程体系属于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基础性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并夯实学生的知识、智力基础;发展性课程侧重于学生的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内在素养的培养;创造性课程是基础性、发展性课程的目的。课程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一门课程可能兼具不同类型课程的特征,只有在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网络课程体系自身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很好地实现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3]。据此,中小学课程的在线学习和教学平台构建,应划分为三个相应的知识模块:基础性知识模块,发展性知识模块,创造性知识模块。
1.基础性知识模块设计。
基础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注重对现象、概念的解释和定义的描述。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按章节,以“目录树”的形式呈现,并应含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学习导航等内容的电子教案挂到服务器上,而学生则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或下载电子教案的方式学习;也可以将教师讲课的录像挂到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或自学使用。
2.发展性知识模块设计。
发展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发学生智力。在这个模块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案例或相关题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知识模块中,还要注意交流平台的创建,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3.创造性知识模块设计。
创造性知识模块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是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在此模块中,可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与课程相关的资源,难度和知识含量要高于课程章节,让学习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情境或课题项目为导向,独立地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元认知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新型学与教的网络在线平台的环境设计
网络课程以网络为载体,除了基于内容的设计,还要考虑网络学习环境和交互界面的设计。
1.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
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知识模块,在构建平台时,可从七个方面考虑学习环境的设计。
(1)授课系统。其主要针对基础性知识而言,用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将教学内容以“目录树”的形式,按章节把课件或教学录像上传到服务器上。
(2)答疑系统。其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建立常见问题库FAQ,存放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答案,以便学习者遇到问题时随时获得解答;另一方面是建立在线答疑,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辅导、E-mail或聊天室的形式与教师随时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并获得解答。
(3)讨论系统。其主要是以BBS的形式,建立一个讨论交流平台。其间,学习者可自发地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剖析别人的观点,以实现正确的意义建构;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大家就某个问题发表看法。
(4)测验系统。此系统是一套评价——反馈系统,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此系统能对学习者的测验情况及时反馈,提示学习者根据测验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学习策略。
(5)案例系统。其主要针对发展性知识而言,用以向学习者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或题目。
(6)知识拓展系统。其主要针对创造性知识而言,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建立资源链接,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意识。
(7)作业提交和管理系统。其具有提供作业提交、教师及时批改与反馈、作业统计与管理等功能。
2.交互界面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信息量很大,网络学习也有别于传统课堂,是非线性的。所以,有必要设计良好的导航与交互界面。其中,在导航控制方面,应设计出便捷、动态、清晰、简单、明确的导航系统,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在可控的环境中学习,不至于感到迷航;在学习和教学平台构建上,主页面要有授课系统、答疑系统、讨论系统、测验系统、案例系统、知识拓展系统和作业提交及管理系统,每个相应的链接页面上也要有同样清晰的导航,以便实现前进、后退或跳转等功能,引导学习者高效率的学习;在颜色和用语方面,界面设计要“以人为本”,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征来选择界面类型,例如,小学生可选择画面颜色鲜艳、导航简单的模式,用语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中学生界面设计可以相对抽象,避免过于花哨,用语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总之,新型学与教的网络在线学习和教学平台的构建,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基础性知识、发展性知识、创造性知识三个角度完善课程建设,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单美贤,李艺.网络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7.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 篇七
本书的理解
摘要:
这本书主要是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心理问题为基本线索,集中阐明了学习与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并力求反映国内外学与教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一、不同年龄的心理及采取的教学方法
首先,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发展中的差异的心理学规则。不同阶段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且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发展来做出老师应有的反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设计与其对应的教学策划。学前儿童:幼儿园及学前期儿童面临着自主性与内疚感危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的人格;对学龄初期儿童,则应鼓励其想象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其主动的人格。教师应给进入学校的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与帮助他人。小学生: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帮助下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给学生显示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中学生: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与教学方法进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化学等操作性强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对于历史、语文等科目却可能没什么效果。对同一门学科,不同的内容来说,同一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
差很远。例如,话剧文章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等等,而古诗、文言文却很难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同样,不同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活泼的老师能够和学生达成一片,采用活动教学法时更自如;而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发现问题,因而探索性的方法更适合这些学生,而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喜欢老师告诉自己方法,以便按部就班的执行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就不合适了。
二、学习的本质
其次,作为教师,要明白你要让学生学的是什么,也就是要了解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把课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要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后,能对相同类型的内容知道怎么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作用,即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最后,还要明白影响课堂活动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课堂管理。
这学期我被分到芗城中学去见习两周,他们有分好班和差班,在见习期间,我看到总有些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甚至各科全面崩溃,破罐破摔,甚至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不够浓烈,老师家长对后进生往往束手无策。不是我们的教学媒体不先进,不是我们的教师备课不认真,为什么还是出现与新课改不协调的现象呢?通过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和黄老师在课上的分析,我明白了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学家麦克莱伦认为动机是个体原意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任务,并力求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力量。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括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实际上都包含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只是何者占优势而已。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催化剂: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唤醒水平高,注意力集中,容易为学习立即做好准备,从而较易产生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的激发,首先取决于个体的内部条件。这些内部条件主要包括学习需要、焦虑水平、学习期待和归因。个体借助于这些内部条件,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取决于学生对以往学习成败的体验。一般来说,以往的成功学习会使学产生愉快的体验,激起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可以说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有力得多。正如盖茨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而频繁的学习失败容易严重威胁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过度焦距,也容易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好的成绩,从而对学习冷漠,自
暴自弃,越来越缺乏学习的需要。适中的焦虑能够使学生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产生完成任务的心向,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激发的外部条件,包括学习任务的价值;学习任务的特征;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任务的纬度;学习结果的反馈;学习结果的评价;其中无评语的等级效果最差,给以顺应性评语(即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的评语)效果最好;奖励与惩罚;课堂的目标结构。
其中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能够使学生喜欢上你和你上的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我们上课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可以参考以下这几点:
第一,要行为美,即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热情而富有责任心的情感,让每一个学生在同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热情、真诚和爱,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舒适和满足。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既和蔼可亲,又严肃认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信任感。有了这种信任感,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形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威信应建立在自身人格魅力的基础之上,只有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实这种人格魅力是源于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并能针对其个性特点加以引导。在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中,应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教师是真诚的,而且也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合作会很愉快。
第二,要形象美,即注意身体语言。教态是身体语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第一印象最直接的表象。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形体姿态和风度。为人师表,优雅的举止常常令人羡慕、赞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教态会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举止从容、得体,就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教师用典型直观的手势辅助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外,眼神作为一种特殊的体态语言,能折射出语言难以表达的含义,教师善于运用眼神,也会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发挥微妙的作用:用温和亲切的眼神关照全体学生,用热情鼓励的眼神给胆怯者以勇气和力量,用微笑钦佩的目光给成功者以赞许和激励,用朦胧疑惑的目光暗示发言有偏颇的学生及时补充纠偏。教师对那些开小差或违纪的学生则应用严厉而坦诚的眼神及时提醒,眼神运用得当,将取得语言未能达到的效果,让学生感到教师即是亲切的,又是严肃的,既是真诚的,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可见,用好身体语言,不仅可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且也可使课堂教学显得既直观形象,又活泼生动。
第三,要语言美,即展现语言魅力。语言的魅力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展示个人魅力、给人留下美好第一印象的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交流思想、传授知识最有力的工具,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是一种在规范性、科学性、感染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和生动形象的审美化语言。优秀的教师十分明了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的非常重要而注意锤炼自身的教学语言,通过含蓄幽默、声情并茂的讲解,启发带领学生进入教学的艺术境界,也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教师的钦佩之情。
8.《学与教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八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这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
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还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前来说个人收获和体会是:《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 1
9.《学与教的心理探秘》读书笔记 篇九
在空间拥挤的情况下,没有经验的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教师应该首先告诉他们:挤有挤的乐趣!然后在引导他们去发现,挤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办法做相互不干扰的动作,这就把拥挤空间中共同游戏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智慧传递给了孩子们;书中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二、三,木头人》,教师发出指令“跑吧,要停了。”停,都别动,很好!”另外一个则是“一、二、三、跑!停,你别动,你们别动,我生气了,都上位!”同样是一样的活动,教师的提醒在前,让幼儿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收到的效果就会不同。
在舞蹈活动中,如果发生个别调皮的孩子“捣乱”怎么办?一位老师拉着这位小朋友的手说“我们一起跳吧!”而另一位老师则是大声训斥“谁让你们打架的?大家的不是好孩子!”,在上例中,教师适时地自然插入,让两个孩子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因而没有造成情绪的对立,活动得以继续开展。
另外,在娓娓道来体态语中,还提到了有关教师手指、眼神的正确运用,这些都是日常教学中的小细节,在这些小细节中,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很受用。书中还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课堂上,一个小男孩想去摸摸前面一个小女孩的发夹是软的还是硬的,一个教师是用静悄悄的身体接触和柔和、坚定的目光,对他进行提醒,另一个教师则大声的呵斥“你怎么又乱摸别人?”同样遇到了这种情况,前一个教师的行为既保护了个别幼儿的自尊心,又不影响其他幼儿的活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如何更巧妙地采用空间接近、身体接触和表情、目光等体态语言和孩子们进行自然有效的沟通。
在集体舞组织的过程中,保持集体舞的整齐统一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如何才能保证“整齐统一”呢?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组织《顽皮的小绅士》这一集体舞蹈中,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区分左右手,采用“标记“的方法,在幼儿的一只手戴上白手套,肢体一侧贴上标记的方法,在组织的过程中,这样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区分左右手这一难点,使活动更顺利地开展了下去。
在这本书最后的附录中,提到了四个论题:“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学探秘”“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探秘”“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学探秘”“幼儿园音乐舞蹈欣赏活动教学探秘”,这四个论题也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每一篇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让人读了以后有种想上去试试的感觉。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推荐阅读: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复习题全部09-04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复旦第五版手写笔记09-11
里仁学院第五届心理知识竞赛策划07-12
平罗县第五中学心理健康周活动方案09-26
安康学院第五届心理健康文化节倡议书08-28
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09-24
专业心理学09-30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07-03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教学反思10-20
心理学在线作业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