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2024-07-23

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共10篇)

1.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篇一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而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课程目标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当达到的水平或程度;而教学目标则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把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连接在一起。所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虽然处在不同层面,但可以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基于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起点的分析,便可以着手制订本课具体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改在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孙宏安教授在《新课程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中对三维目标的阐述很值得借鉴。

如:《热水变凉》一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够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科学知识: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有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进行探究水变凉的规律的实验研究感兴趣,体验和感受探究解决水变凉规律问题所带来的乐趣,感悟到从实验中得出真知灼见。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科学学习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能动的过程; 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过程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过程。

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依据科学课程的这几个特点进行。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三个分目标的达成不是单独进行,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一般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把三个领域的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课程改革强调在构建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要求,也是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的必然要求,其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对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和体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学科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知识与技能只有与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否则,如果只学会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向,那么这种教育的功能就不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而是对个性的控制与压抑。而在教学中只讲结论不教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因而教学强调过程,强调过程和结论的结合。

其二,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与重大影响。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当然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但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当然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但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指对价值的评价,在这种对价值的评价中,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的意义,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意义;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这种价值观将导致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它们作为教育总目标应渗透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对“三个维度”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整合是学科教学的宗旨所在。不同学科对“三个维度”的不同整合就构成了本学科的特点。科学课程对三个维度的整合就表现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等三个分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关键的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其中,行为主体最重要,由于课程标准要求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不是直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在不影响对目标正确理解的情况下,有些要素是可以缺省的。

2.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二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作业

学生从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天,作业就以其独有的形式伴随着学生不断成长,数学是学生学习任务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巨大意义,而其中数学作业在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是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有着紧密联系的。与此同时,作业就好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负担,因此,就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仔细思考如何正确运用作业。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要更加倾向于趣味化、生活化、多样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小学生要面对的作业量巨大,不仅是来自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常规作业,而且也有来自家长额外布置的家庭作业,导致小学生的课外时间都被作业所占满,课余生活不能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第二,数学作业在内容设计上不合理,大多数为模仿课本的例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题目太少,许多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直在同一种类型的题目绕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巩固,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三,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大多数为计算类题型,很少涉及有关生活知识,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而作业内容却与生活知识所脱节,不利于学生进行更好地学习。另外,作业通常都是以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为主,很少有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作业,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二、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施对策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应该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每次做作业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相应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以三个转变为基点,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第一个转变就是变“枯燥”为“有趣”,第二个则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个转变是变“独立”为“合作”,本文以这两个转变为基本点,提出如下策略:

1.作业设计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存在探究心理,再加上数学又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小学数学课作业也应联系学生生活,将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另一方面,以前的小学数学作业都是千篇一律,但在新课标理念的作用下,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作业中,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低年级段的学生在上完有关乘法口诀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这项内容为基点,设计对口令的游戏,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表格,要求学生至少找五位进行游戏并写下名字做好记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作业设计层次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都是面向大众,相对而言缺乏针对性,作业设计太难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作业难度适中,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而言其能力又不能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也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项来完成。比如,学习过有关体积的知识之后,教师分别布置三种类型的作业:(1)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三种形式,难度都不同,让学生自主选择。

3.作业设计多样化

当今的社会,合作能力已经是大势所趋,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在作业方面也将以前的独立完成作业形式向合作完成形式转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作业的完成,或者可以学生和家长一起共同完成,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多位数加减法这课之后,教师设计“调查自己家用电多少,并计算自己小组以及整个班级的用电度数”这样一个问题,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充分发挥分工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发展进行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数学思维得以锻炼。

参考文献:

[1]葛建华.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2]王玲.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有效设计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

3.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篇三

现在的教育与以往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沁阳教育现在全面学习“洋思”经验,课堂上充分要求利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时也会出现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不想多讲总多讲,很想多练总少练”的情况;还有的时候会在课堂上调动不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或者积极性调动一半又降下去的现象;还有时会出现知识点把握不够准确,知识讲不透的现象。综上所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没有吃透教材,没有把握好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我发现如果在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太满意,要改进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可以通过让其他教师多听一听自己的课的方式,从中找到不足,听取建议,及时进步,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以后进行教学设计时,依照专家所讲:追寻本质,将数学学得通透些——要有高度;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拉大半径,拉大密度。要充分挖掘知识背后核心的数学思想,围绕核心的数学思想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从而完成核心概念的落实,在追问中完成学生对核心的数学思想的理解与掌握。

4.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篇四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外,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最基本组成的语文作业设计也应有所改革。

思考一:新课标下语文作业的基本特征

1.多元化的思维发展。

传统教学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工具,偏重于机械记忆,重复训练。而新课标下语文作业则侧重于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具有生成理解的功能、展示个性的功能、使学生社会化的功能、使学习生活化的功能。

2.“有效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

有效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因此,我们在新作业设计理论中,强调从四个方面达成作业的总体成效:作业有价值,作业有效果,作业有效率,作业有魅力。

作业有价值:是指作业要能体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性。

作业有效果:是指完成作业要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

作业有效率:是指用最少的投入来达到最高的目标。

5.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罗城县第二小学 谢永姿

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是为了落实好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也是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高度注重课前的教学设计。

既然教学总体设计是为教学任务和目标服务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呢?我认为在教学总体设计中应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落实教学目标

设计一节数学课,首先要把握住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一节课的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预设,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增强预设的开放性,某些问题的处理在预设时可采取多个方案,课堂上针对学生情况选择预设方案并及时做出处理,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从而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增强教学目标落实的效果。

学生由于本身年龄特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老师应该考虑自己的设计是否顺应了学生的思路?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也就是学生的反应与老师不一致时,老师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问题。这就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 生的学,特别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有差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我们确定的目标要适当、合理。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容易达到,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定的太低,学生不需努力就能达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促进性;如果定的太宽泛,学生缺乏主导性,忙乱不知所从。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体考虑,注意切实,既关注预设目标,又要关注生成目标。

二、充分考虑教学背景的作用

教材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载体,用好教材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促进和发展。首先,要认真的读懂教材,知道教材中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它在教学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课堂上我们又应该如何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参考“教师用书”,它不仅是对数学教材的一个补充,也为我们说明了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的分析学生情况,针对教师自身和学校教学的实际,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实施方案更具有说服力。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三、选择适当教授方式

对新课程下的主要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探究、体验、还是讲授,他们的特点明显,但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教学方式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其他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的 各项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我在讲授《平移和旋转》一课中,我在教学方式上运用了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用多种感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计算平移图形距离这个知识点,我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探究空间。同一堂课,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使本课的知识目标达程度高,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

四、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落实

教学设计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教学效果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方式,有的教师评价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如三维目标的评价,教学方式的评价等。有的教师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速度及深度。有的教师评价自身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设计的评价表中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各种各样的可操作性的评价都能增强教学实效性。

五、体现数学内在魅力

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经过数学学习要获得的能力、素养和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同风格的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情况 和教师特点的分析,还要把握住数学的本质,一堂散发浓浓数学味的课堂,才是最具魅力的数学课堂。

6.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篇六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作业;生活化

新课标的作业理念就是让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同时考虑学生所需,了解学生所想,根据学生的实際情况来布置,使其更接近于生活,以便于可以让学生更为轻松的接受作业,避免因作业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作业效率和老师的批阅时间,进而使学生和老师时间的关系受到影响。所以,就要用生活化作业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作业中找到生活中乐趣,从而使学生作业水平得以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情况

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常都是将所布置的作业与此节课所讲的知识相融合,以强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在教学中,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大都与概念、公式等相关,所以当学生在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己主动动脑去想,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但是这样做无非也是让作业变得更加单一、乏味,毫无兴趣可言,学生在做作业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已,这样做不但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其自身的心理负担。作业剥夺了他们的玩乐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的产生对数学的厌恶情绪,变得不喜欢学习。所以,在进行新课改时要深入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渐的缓解学生对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做功课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规划的有效方法

1、作业形式的改变。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同时,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也要不断进行整改,以免作业与学生需求不相适应。在以往的教学作业方面,设计都太过单一且乏味,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所以,就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尽可能的将学生生活与所学数学内容及所布置的作业相结合,从而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生活日常,紧密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综合能力。当然,要想快速的将作业设计与新课改相结合,还离不开课本的帮助。如,在讲述“统计”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对班内学生进行统计的方式使其了解什么叫统计,统计的意义是什么等。这样在学生自行统计完后,就会在自己心中对统计有大概的了解,并通过统计得出了自己所想要统计的内容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实践能力,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设计水平,从而可以让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接近生活化的同时又可以与学生的需求相聯系,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生活化且有趣的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做回学习的主人。

2、提高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生对于学习或者是某些知识失去了兴趣,那么就会使他们产生负担,学习的过程也就会逐渐成为一种应付,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形成恶性循环,越差越多。所以,就要求我们要进行创新,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的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教学方式与学生心理状态相结合,要将数学生活化的方式尽可能多的穿插到日常教学中去,要引导和带领学生,让他们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理解吸收,最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举例,在学生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的一课后,老师要及时的布置练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将实践的过程进行记录。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调查式作业的设计引入。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考虑进去,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调查式得以实现。简单的来说,调查式作业主要是从数学角度出发,对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同时善于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然后将其与知识点相结合提出解决问你的对策或方法。这里要求老师要依据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手机和整理,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此项方法不断地完成知识的运用和积累,通过记录的形式将问题和答案进行备份,从而在思维上和认识上让学生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体来说,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对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有效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作业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老师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说作业设计的是否恰当完全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而且对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有效设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巧妙的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外作业生活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26.

[2] 蒋兴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72.

[3] 罗海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107-108.

[4] 孟晓芳.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周刊,2014,13:151.

[5] 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224-226.

7.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篇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过程;合作学习模式;实践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方针的引导下,很多高小都开展了各种有效的教学课堂改革方案,其中就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开放、更活泼,小学生在小组成员间自主学习时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各自的脑力和动手能力,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这也更适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智力发展兴趣方向。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一同进步,这种模式也更适合数学等课堂上的教学。

一、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现阶段小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教学中的不足,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没办法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潜力。接下来,本文将通过一些研究分析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关系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效课堂模式的有效体现,但是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细分,也要注意引导。数学课堂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性,应该注意小组合作模式的引导。怎样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这就要注意引导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新课标课本的主导作用下,使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认知主动性提升,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主动地听从老师引导,学习数学知识,完成数学课堂上的作业要求。

2.小组合作教学目标与数学课堂互补问题

新课标课本的逐步建立,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出现短暂的混乱,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尽快恢复小学课堂教学应有的正常秩序。小组合作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合作教学的中心目标,这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新课标的需要!但是根据数学课堂不互补的问题,应该要注意改进,使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逐渐互补学习,主动跟着老师的话语动脑筋。这样才能达成课堂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升方案

本文在研究了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之后,根据长期的实践经历,研究和整理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的教学提升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适用的方案。

1.分工合理,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分工合理,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了解小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最佳教学方式。其次是在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畅前提下,进行课堂教育。这样的方案是最保守的,也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能够保证课堂秩序的方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更注重的教育是教师引导学生,这种情境下就注定了在师生开始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的作用,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这就是分工合理,而小组合作则保证了在引导的时候,老师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这样能够更好地成长起来,也是现代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改革环节。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时,就可以根据这个方案的明确要求,通过分工合作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堂课学习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验证,并且可以在自主学习研究和交流的时候尝到合作的乐趣!

2.交流讨论,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要提高交流讨论频率,并且让学生发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小组合作,这样的学习优势是很明显的。尤其是新课标下,小组合作更是符合数学课堂模式的最佳教育方法。例如,“小数乘整数”一课,如果利用这种交流讨论的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可以发挥出学生小组的潜力,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交流,彼此说出心中的想法,互相分享和交换心中的资源,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带给了小组成员每一个人自信。

不难看出,本文从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经过长期实践教学来验证其中的优势教学,并且提供更有效的运用方案。希望这些改革措施方案对于后期的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涂践知,王淑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的尝试[N].孝感日报,2011.

[2]王兴昭.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贵州民族报,2010.

[3]刘霞.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N].中国体育报,2010.

8.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篇八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标 校本作业 设计方法

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数学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越来越深入。新课标对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针对中学数学课程与作业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不仅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时能否将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还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用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下面谈谈校本作业设计的方式方法。

一、分层设计

在传统的初中作业中,一般是计算题和应用题占大部分。不论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所有学生都在做同一类作业。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层设计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布置简单一点的作业,在学生掌握后再循序渐进;基础好的学生,布置能够提高该学生能力的作业。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类似如下的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cm)是所挂物体的质量x(kg)的一次函数,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kg时,弹簧长10cm;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时,弹簧长12cm,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所挂物体的质量为6kg时弹簧的长度。

解为:设y=kx+b

将x=1,y=10?摇?摇x=3,y=12分别代入

得到:k+b=10?摇?摇3k+b=12(方程组)

解得:k=1,b=9

因此y=x+9

当x=6时

y=6+9=15

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当所挂物体质量为6kg时弹簧长度为15厘米。

这类题既不会过于简单,又不会让基础差的学生分析起来过于困难。在提高他们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会让他们产生对函数的兴趣,不至于因为理解不了题意做不出题而灰心,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希望。为基础差的学生设计题时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学生本身因为基础不好,可能已经有了自我否定的心理,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批评都有可能让其产生“数学作业好难,不想写”的消极心理。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的学生来说,就可以设计稍微难一点的题。例如: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长AB=18cm,AD=4cm,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假设P以每秒2cm的速度在边AB上并沿着AB方向做匀速运动,而Q则以每秒1cm的速度在BC边上并沿着BC方向做匀速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将x的取值范围写出来;

(2)求△PBQ的面积的最大值.

二、知识迁移

教师应该在布置校本作业之前,将以前的知识点和新讲授的知识点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知新。例如: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已知AB=12,BC=4,∠DAB=45°,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等腰梯形ABCD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等腰梯形OEFG(O、E、F、G分别是A、B、C、D旋转后的对应点),

(1)写出C、F两点坐标;

(2)将等腰梯形ABCD沿x轴的负半轴平行移动,设移动后的OA的长度是x(如图2),等腰梯形ABCD与等腰梯形OEFG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当点D移动到等腰梯形OEFG的内部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综合看待作业和遇到的问题,不止将视野局限在一个方面,而是将思维开拓,在各个方面都变得更灵活和创新。

结语

校本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科学性的综合培养和发展,成为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人才,而不是成为看问题单一并且只会机械写作业的工具和被考试控制的傀儡。教师应该明确校本作业设计的目的,用科学的方式合理的、创新的方法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设计,实现分层设计和知识迁移的目的。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真正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文龙.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4,01:180.

[2]杨伟东.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初探[J].生活教育,2015,09:87-88.

9.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实效性的探究 篇九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1、研究目的(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与数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完成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构建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的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数学作业模式。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既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又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广大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数学作业设计。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各学校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

准下,数学作业的功能除了传统的功能外,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我们研究的目标是要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数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内容

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作业设计研究:

(1)优化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优化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

(3)优化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优化数学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5)优化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6)优化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数学原型的启发下,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面向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作业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认识的再现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业设计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作业设计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从理论的学习中进行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我们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行动的指南。因此,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

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文献的研究,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

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实验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分层次研究、对比研究。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并不断补充完整,逐步构建“农村中学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

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一)课题研究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6月。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签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主要工作:

(1)2014年3月~4月:

①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a、对现阶段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的意见;b、对今后数学作业的要求,希望和看法。

②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

究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或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2014年4月~2012年5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作业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课题组作好教学录像,写出阶段小结。

(3)在实施过程中,每月(特殊情况除外)组织一次课题组教师交流作业设计的信息,调整实地方案,并聘请专家指导。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汇编成册。

(2)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以及创新之处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的专辑。

(2)作业集

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目标的理解,结合教学内容,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知识,以某类型知识而设计的基础性、拓展性、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设计的习题专辑。

(3)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录像集。

2、本课题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创新点预期有2处:

(1)对作业设计中的主观随意性的摒除与其设计科学性的构建;对数学课外作业不同类型的设计的功能、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的认识递增。

(2)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情感等方面处于良性认识之中,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都是担任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曾经发表过多篇论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向丽:担任课题组组长,有较强的理论素养,是学校的优秀教师。

谭珊: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研究,是学校的优秀教师。

10.作业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请你 篇十

关键词:数学作业;科学性;多样性;延展性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数学作业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布置的数学学习、训练的任务,旨在通过作业让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发挥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保证作业的科学性

1.作业的目标要明确、有针对性

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选择、编制的作业必须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并与学生共同制订基本学习目标和挑战性学习目标。挑战性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是对自己已有水平的挑战与跨越,其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精选、精编习题时,应根据所拟定的挑战性学习目标,认真分析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组成部分,做到紧扣教学内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作业要难易适中、数量适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以斯金纳、巴甫洛夫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反复的练习,拉练式的学习过程”的影响下,传统教学将“熟能生巧”奉为座右铭,大量的辅导用书、练习试卷压跨了中学生的脊梁。诚然,拉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效果,但对发展学生的高层次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却效果不明显,对解决开放型问题也无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新课程提示我们必须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避免偏、难、怪的题目和纯抽象的题目,设计兼顾基础和能力提升的阶梯型作业;又要避免简单的机械性重复作业,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作业的时间。作业时间的有效控制,也能保证对数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能有自主拓展的空间。

3.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追求作业的多样性

1.作业内容的形式要多样

单纯的计算、应用类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且长期的此类作业容易造成学生丧失作业的兴趣而出现应付作业的现象。因此作业设计应遵循多样性原则,既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既有动脑思考的又有觀察和动手操作的,既有独立完成的也有由小组合作完成的,既有数学活动又有与其他学科联系融合在一起的,既有教师设置的问题也有学生编题或让学生发问的。

2.作业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加强作业评价改革,赋予作业新的活力,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首要任务。目前,许多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是“遇对必钩”,“有错必叉”,或打分数,或划等级,结果是以偏概全,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真实成绩,非但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反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反馈作业不及时或反馈纠错的落实不到位,使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只有通过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做出过程性的评价,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反馈调整,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

三、达成作业的延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延展性。

延展性就是指通过具体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依据性质和程度的不同体验结果。数学学习过程要注重问题设计,把原问题进行延伸拓展,转化新知识,拓宽解题思路,进而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上一篇:写水果的说明文作文300字下一篇:有创意的机械加工企业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