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024-08-25

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精选12篇)

1.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一

怎样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干部工作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以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为核心改进干部考核工作,促使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改变考核内容偏重于经济发展速度,考核对象偏重于领导班子,考核方式偏重于定量考核,考核结论偏重于组织评价等问题。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考核体系,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虚假政绩无藏身之处。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选人用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反对搞虚假政绩,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要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对于当时成效尚未显现,以后经实践检验确属突出的政绩,也要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当时被认为是政绩,经实践检验是虚假政绩、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因搞虚假政绩被提拔的,要坚决撤下来。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激励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不仅要靠加强教育和管理来推进,还必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保障。把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选准用好,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走好群众路线。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以拓宽监督渠道为主要措施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确保干部在政绩观方面不出问题,必须加强监督约束。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监督工作,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实效性。要发挥组织监督这个干部监督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上级党委要通过巡视、检查、调研、汇报等方式,及时发现下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纠正,防患于未然。

2.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权力,政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 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 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1) 对于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而言, 这句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 如何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何明确自身的定位, 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和特长, 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做出贡献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性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应正确对待权力

大学生村官上任后, 首先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 对于这一问题, 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由于对权力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拜, 他们把村官工作当成了实现自身权力欲望的捷径。有人曾随机对98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动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在这98名被调查者当中, 有32%的人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34%的人是想锻炼自己为以后打下基础, 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是想借助这一平台, 在报考公务员方面享受加分优惠政策, 从而挤进公务员队伍。而对农村怀有感情、想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则仅占21%左右。 (2) 这份材料说明, 一些大学生村官在选择职业时, 更多地是考虑自身利益, 而对最应该关心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却考虑不多, 这种动机的存在很难保证大学生村官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大学生村官要始终牢记党纪规定的廉洁自律要求, 要记住自己身在暂时还贫困落后的农村, 要记住身上的重担是服务农民、无私奉献。大学生村官要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经得住诱惑, 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 公则不为私所惑, 正则不为邪所媚。”在群众心目中, 大学生村官代表着党的形象, 权力用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因此, 大学生村官要办事公道, 廉洁奉公, 反对以权谋私, 要按原则办事, 反对人情风。要坚持办事公开制度, 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接受群众的监督, 以提高基层政权的公信力, 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三农上, 用在为农民谋福利上, 用在带领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上, 这样才对得起人民公仆的责任和百姓的信任。

二、大学生村官应正确看待政绩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政绩, 政绩观与权力观密切联系, 权力观直接影响政绩观。关于如何看待政绩, 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 政绩要出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有些大学生村官不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而是出于树个人形象的目的而创造政绩, 搞所谓的政绩工程, 没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 在实践中导致的结果就是其所谓的“政绩”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其次, 政绩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政之所兴, 在顺民意;政之所废, 在逆民心。”民意如天, 民意不可违, 这是古今中外政治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作为大学生村官, 如果创造政绩的决策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背离, 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政策也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与执行, 最终造成事倍功半, 甚至事与愿违。第三, 政绩要服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古语说:为政之道, 以厚为本;治国之道, 以安民为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就是安居乐业。乐业是根本, 安居是前提。作为老百姓信任的大学生村官, 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努力发展村里经济, 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从而提高自己在老百姓当中的威信与声望, 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第四, 政绩要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这就好比在运动场, 大学生村官是“运动员”, 而老百生是“裁判员”, 身为村干部, 就是要接受群众的监督, 让群众对功过是非进行评判。当政期间政绩如何, 自己说了不算, 要由群众来评价。“千赞万赞不如老百姓称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 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 是衡量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

三、大学生村官实现权力与树立政绩的现实途径

在工作当中, 大学生村官要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 时时刻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帮助农民获取信息, 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在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中实现自身价值, 这是实现权力与树立政绩的现实途径。

大学生村官要心里装着群众, 凡事想着群众, 工作中依靠群众。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 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 关心群众的疾苦, 体查群众的情绪, 努力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大学生村官要深入农民之中, 切实关心和及时解决农民群众中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 必须从农民最关心、最揪心、最不放心的事情做起, 切实把农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心上, 对于农民群众中的贫困户、救助对象, 一定要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 带着深厚的情谊去帮助解决。

大学生村官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帮助农民获取信息, 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在大学生村官帮助农民维护合法权益方面, 淄博市曾有过成功的经验, 可供借鉴。淄博市227名大学生村官在区县消协和驻地工商所的指导下, 对群众一般性消费纠纷进行调解。2010年以来, 共接受咨询服务2800余次, 受理投诉543起, 处结率95%以上,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 (3) 这份材料表明, 在政府与大学生村官双方的努力配合下, 倘若在帮助村民维权方面大胆实践, 一定会得到村民的欢迎与拥护并取得积极成果。在帮助村民获取信息方面, 大学生也具有自身的优势, 因为大学生村官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 具有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大学生村官由于受过高等教育, 掌握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如网络信息技术等, 能够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开拓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大学生村官要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大学生村官要热爱这个岗位, 要发自内心地去熟悉了解农村工作, 不怕辛苦, 全心全意投入到“村官”工作中, 在日常工作中勤思考、勤分析、勤总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善于发现问题, 认真分析原因, 努力解决问题, 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大学生村官要勇于创新, 要坚持与时俱进, 抓住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 以创新精神谋划各项工作。要破除思想僵化, 打破旧观念、旧框框的束缚, 在具体工作中尊重传统、解放思想, 敢于根据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创新工作理念, 不断进取, 不断开拓农村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兴稼.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0.3.

[2]王金锋.着力培育新农村知识型建设主体[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24.

[3]金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5.

[4]本书编写组.大学生村官招考必备[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9.1.

[5]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2009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4.

3.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三

不容置疑,近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我们党和国家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有少数干部不是把心思放在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上,而往往是考虑个人得失、心浮气躁,追名逐利、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主要表现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思路和安排上,重局部轻全局,缺乏全面的长远的规划;在规划实施上,追求“立竿见影”、急功近利,不注重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具体工作方法上,习惯于搞“短、平、快”的短期行为,追求轰动效应。这些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心剂”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问题。

一是主观主义的认识偏差。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情况掌握不准,心中无数,仅凭主观主义的想当然来指导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不仅文山会海,还要层层加码。表面上看迅速及时、坚决有力、轰轰烈烈,但根本没有吃透“两头”、抓准结合点,结果是上面表扬,下面遭殃。

二是私心杂念的驱使。有的干部对个人的私利考虑较多,怀着个人目的指导工作,必然“跑偏”方向。当前,一些同志主要是围绕一个“官”字,陷入了误区。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四种现象。(1)有的怕出了“大事”免了官。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只是采取消极的防范性措施,以保暂时“平安”。一旦发生问题,就遮遮盖盖,担心上级追究责任被免官。(2)有的怕跟得不紧“误”了官。习惯于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当上级的传话筒,甚至把个人前途“押”在个别领导的身上,很怕无人提携,耽误了升官。(3)有的怕出格“越位”丢了官。虽然对工作有些好的打算,也想做进一步探索,但担心触犯规矩,越了“雷池”,反成了“罪过”,所以只好按老套路干,图个安稳,当太平官。(4)有的怕政绩平平争不上官。千方百计在粉饰工作、出奇冒泡上下功夫,不惜损害长远利益,创造假政绩,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三是评估工作的误导。有些干部之所以政绩观不够端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估工作的误导。现实生活中,往往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这就势必“鼓励”下级多报喜少报忧,欺上瞒下,其害无穷。

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干部的健康成长,败坏党风、民风和党的威信,阻碍党的事业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关键所在,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围绕群众的利益开展工作,以群众满意检验工作,在实践中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急功近利创政绩,不哗众取宠争虚名,认认真真谋发展,扎扎实实干事业。

二是要用思想改造的方法消除心理污垢。首先树公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从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全局出发,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党和人民把权力与责任交给我们,也把信任与期望寄托于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呢?“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开阔眼界,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好工作方向。其次淡名利。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坚决反对极端主义。正确对待名利,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人民利益重如山。

三是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开拓工作思路。必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摒弃陈旧的、僵化的、滞后的思维方式,用新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有所作为上下功夫。首先是确立系统性思维。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决不能以牺牲全局利益为代价,换取局部利益,决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影响长远利益。其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勇于冲破习惯的思维定式,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勇于研究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开拓进取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再次是发展预见性思维。树立超前意识,把握工作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称颂的认可的政绩。

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而且要从制度上落实,特别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广大群众参与评议、选拔、监督的制度。落实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规定、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规定、上级党委对下一级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同时,还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五是要坚持正确评估导向。干部的评价与任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组织怎样评价政绩,使用什么样的干部,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少数干部之所以陷入政绩误区,与一些地区或单位在看待政绩问题上的导向不正确有直接关系。在干部考察考核中,正确看待政绩,就是要坚持辩证思维,处理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任政绩与前任基础、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现实成效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关系。要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4.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二、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来。

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gdp论英雄。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原xx在任xx时,把只有xx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xx,以显示其坐镇xx的“非凡政绩”。也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来的“政绩”对于百姓来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

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来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来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三、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出于一己之私,利用职权追求虚假的、不切合实际的所谓“政绩”,不管其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包装,这与利用职权谋取钱财在本质上无二,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亵渎。

5.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五

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和具体安排部署,结合自己对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及省、市有关文件政策的学习理解,围绕“党员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政绩观”这一主题,对照分管工作,就党员领导干部“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思考。应该讲,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将政绩定位于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履行好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

一、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夯实基础

2004年年初,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求真务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发展观决定着政绩观,政绩观体现着发展观。如果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明确“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那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明确“为谁发展”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说,这为科学发展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我除坚持阅读党报、党刊和收听新闻广播外,抓时间、挤时间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这方面理论的学习理解。一是认真参加区委中心组统一组织的理论学习。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系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曾庆红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等篇目,并结合实际撰写出心得体会。二是虚心向实践学习。今年以来,分管战线和分管部门工作很繁重,如征地工作、平改工作、城建体制改革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关系着城市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上级领导要进度、居民群众要利益、相关部门得协调,工作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经常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研究,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工作进展也生动地回答了“政绩应该怎样树”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加强对法律、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加自觉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落实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中去,才能取得为党增光、为民谋利的政绩。[文章找文章-到]

二、统筹协调,用扎实的工作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今年以来,按照工作分工,就分管工作应该“树什么样的政绩”进行了认真的谋划,并在实际工作中统筹协调、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一是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档升级。以创建“国家卫生城”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城建体制改革继2004年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后,今年年底前,在市里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所有道路、居民小区、市场和门前三包单位共763.7万平米的清扫保洁权将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彻底实现管干分离,建立起良性运转的卫生保洁和长效管理机制。2006年,我区的卫生保洁将会出现一个新局面,为我市创卫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就业和社保工作迈出新步伐。坚持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扩大就业和强化社会保障统筹考虑,不断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区就业劳务派遣中心和创业培训中心,努力实现培训与再就业合理对接,进一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力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坚持征缴、扩面、稽核、清欠、争取调剂金五措并举,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障能力,在落实“两个确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步伐。1~12月份,我区城镇新增就业6107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671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96人(其中“4050”人员7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4%,累计发放机关事业养老金4460.41万元,发放企业养老金4769.92万元,发放失业及医疗补助金19.27万元。三是牢固树立优化环境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依托“两抢一盗”、“秋风行动”和“冬季严打”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平安路北”创建工作。今年1至11月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8。7,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0。3。连续攻破“2004.11.13”故意杀人、“1.13”村重大持刀入室抢劫案、“4.17”小区持枪入室

抢劫案、“4.19”酒吧伤害致死、“俱乐部”伤害致死等各级领导和群众广泛关注的现行大要案12起。公安“大接访”工作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接待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先进集体,全年民警队伍实现了“零违纪”。全面实施“阳光信访”,稳步推进信访听证会制度,扎实开展新的《信访条例》宣传,进一步强化排查化解工作。今年1-10月份,国家、省、市

信访部门受理我区信访案件同比下降43.5。影响采光、绿化问题、征占地补偿等258件信访难题得到根本解决或妥善处理。依托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指导中心,建立区、街(乡)、居(村)三级调解网络,全年排查各类民间矛盾纠纷745件,调处率为100。狠抓“四五”普法规划落实,确保“四五”普法验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行政服务工作优质高效,全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5628件,按期办结率100%。

三、谦虚谨慎,用和谐的言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

多年来,自己能够在全力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时刻注意当好参谋不主谋,工作到位不越位,用和谐的心态营造积极向上的团结氛围,用团结的力量去争取更好的政绩。一是正确处理两种关系。在班子内部当好参谋。要将深入基层调研发现的群众呼声和存在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反馈,为区委正确决策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在工作落实中当好主谋。加强对分管战线的指导和协调,密切与分管部门配合沟通,以分管工作的强力推进推动全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树立廉洁勤政的政绩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时刻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宗旨观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本色,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公仆,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并注重加强分管部门廉政建设,切实做到清白做人,干净为官。自今年4月份征地拆迁工作以来,自己几乎没有休过一天。

6.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六

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2007年12月28日)

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和具体安排部署,结合自己对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及省、市有关文件政策的学习理解,围绕“党员干部应树立教你教你怎样的政绩观”这一主题,对照分管工作,就党员领导干部“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教你教你怎样树政绩”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思考。应该讲,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将政绩定位于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履行好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

一、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夯实基础

2004年年初,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求真务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发展观决定着政绩观,政绩观体现着发展观。如果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明确“发展什么”和“教你怎样发展”的问题,那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明确“为谁发展”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说,这为科学发展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我除坚持阅读党报、党刊和收听新闻广播外,抓时间、挤时间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这方面理论的学习理解。一是认真参加区委中心组统一组织的理论学习。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系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曾庆红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等篇目,并结合实际撰写出心得体会。二是虚心向实践学习。今年以来,分管战线和分管部门工作很繁重,如征地工作、平改工作、城建体制改革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关系着城市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上级领导要进度、居民群众要利益、相关部门得协调,工作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经常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研究,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工作进展也生动地回答了“政绩应该教你教你怎样树”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加强对法律、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加自觉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落实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中去,才能取得为党增光、为民谋利的政绩。

二、统筹协调,用扎实的工作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7.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七

【关 键 词】科学发展观 正确政绩观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关键是要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

一、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辩证关系

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政绩的内涵、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创造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两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它支配和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在发展观上有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另一方面,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和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适应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适应全面发展的要求,就是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既要大力搞好经济建设,又要积极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既要加强硬环境建设,又要改善软环境建设;既要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又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要抓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适应协调发展的要求,就是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要注重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是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要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二、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正确政绩观的现实紧迫性

1.树立和实践正确政绩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從哲学意义上讲,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 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 政绩观的变化会对发展观带来重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 单纯追求数量、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 忽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大多是由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不正确造成的。所以,只有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 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创造政绩,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追求什么样的政绩, 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利益,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2.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要求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创造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绩,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回答好、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够自觉追求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才能够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因此,可以说正确的政绩观是思想上的牢固的拒腐防变的防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3.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

从总体上看,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庸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等。实践证明,政绩观是否正确,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对领导干部能否健康成长,关系重大。因此,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三、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绩考核标准不够科学,过分突出对经济发展指标的考核。传统政绩观,一个突出的弊端就在于过分突出对经济发展指标的考核,把经济的增长数量看作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重要的尺度。这种单纯的衡量政绩的模式对于激励领导干部在短期内快速发展经济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它只反映了经济生活的正面效应,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和代价,不能反映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破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能衡量分配和社会公平等。

2.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传统政绩观由于只把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唯一尺度,这种片面的衡量政绩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显而易见,这种政绩考核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助长了官员们的急功近利行为,甚至导致他们背离了作为人民公仆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3.“定量”、“定性”考核都不够。传统的政绩考核比较单一, 其量化指标较少,往往只重视宏观数量多少。“定量”考核不够,“定性”考核也不够。对一个领导班子或干部进行任期和年度政绩考核时,主要是看他们“干了什么事”、“干得怎么样”。干事多、进度快的就是政绩好,反之就是政绩差。可是,对这件事该不该干、方向对不对头却往往不闻不问。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定性分析,政绩评定就背离了它的初衷。显然,这种传统的政绩评定无异于舍本逐末,很不科学。

四、树立和实践正确政绩观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首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事实上,屡屡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复建设、银行坏账、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致因。“决策腐败”是一种最大的腐败。现在我们的决策机制,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一些所谓的专家论证会,很多是走过场。一些领导听不得不同意见。而一旦决策错了,又往往以集体决策的名义逃避责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负责任的决策机制,防止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重大决策失误的发生。

2.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机制。科学的政绩评估机制的建立,要体现在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工作实绩,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特别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把党组织的考评与群众的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听干部的意见,也要听普通群众的意见。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制度,确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公众评价指标,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对干部政绩的评价。

3.建立科学的政绩奖惩机制。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政绩奖惩机制,激励广大干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党中央对建立和完善干部激励机制非常重视。一是建立国家人才奖励体系;二是研究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互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三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安心本职岗位,为创造突出政绩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4.建立科学的政绩量化机制。科学衡量政绩,体现在干部工作上就是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考核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选拔任用和管理監督工作的基础。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是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它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具体来说,一是要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只用经济指标考核领导干部;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指标,又要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三是要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唯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四是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政绩量化机制确定科学合理的政绩量化指标,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的现象。

5.建立科学的政绩导向机制。在干部政绩认定上,要用辩证、全面、客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实绩、用干部,形成追求真政绩、实政绩、好政绩的良好风气。我们要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要在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把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选准用好,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走好群众路线。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二是要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上取得新突破。要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积极推行公开选择、竞争上岗、社会招聘等办法,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努力使政绩突出的党政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在疏通干部“出口”、在干部能“下”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8.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八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政绩观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创造政绩、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是为个人还是为国家和人民,这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牢固树立了“为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的观念,就必然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去对待工作,以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会以个人的进退荣辱为怀。反之,如果只是为了个人保官、升官和发财、享乐,就必然会以敷衍塞责、虚与周旋、草率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热衷于搞“花架子”、“形象工程”之类的东西。由此看来,以人为本不仅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对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政绩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离开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短期的政绩,甚至是“败绩”。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观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GDP才是真东西、硬东西。因此,他们将GDP的增长视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已经导致不少严重后果。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既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绩来体现政绩,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上创造出

新政绩。

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转变为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这几个方面的事情干好,把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协调好。如果

只管局部不管全局,只管城市不管农村,只管经济不管社会,只管人的眼前利益不管自然生态,即使某一方面暂时“上”去了,最后还是会掉下来,而且还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或代价。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面的力量,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强调的是发展进程的持续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反对不计成本、不求效益的“发展”,反对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反对忽视社会公正的“发展”,反对牺牲后人发展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这也就是说,我们创造的政绩,不但要能够经受住现实的检验,也要能够经受住科学的检验

和子孙后代的检验。

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政绩考评机制,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坚持科学的政绩导向,对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方法考核评价干部的政绩,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干部的政

绩,直接影响到政绩观的正确与否。

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政绩应该由群众来评判,通过实践来甄别,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注重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范围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情况、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状况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逐步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议、公示、审核、监督制度,认真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政绩奖惩机制。奖惩就是导向。要在科学考核干部政绩的基础上,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突出成绩的,予以提拔重用;对制造片面政绩和虚假政绩的,予以降职免职甚至更严厉的处分,以此引导干部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打牢长远发展的基础,克服追名

逐利、心浮气躁的思想和作风。

要建立系统的政绩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既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又要强化对班子成员的监督。在监督内容上,要强化对决策的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在监督渠道上,要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度,加强对政绩及其成本的监督。在监督形式上,既要强化

自上而下的监督,又要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有利于形成正确政绩观的社会环境。宣传舆论工作要为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舆论氛围。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

本经验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端正对发展和政绩的态度。要及时发现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概括提炼,使之成为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要广泛深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具体实践和显著成效,在全社

9.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九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政绩观是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决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一此领导干部重“显绩”,轻“潜绩”,避实就虚,拈轻怕重,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不愿投入精力;一些领导干部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干部做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虚报浮夸,工作还没做,就急着向上报经验,把纸上计划说成实际结果,把几年的成绩说成一年所为,出了问题就遮遮盖盖,糊弄上级。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出了偏差。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解决本源上的问题,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必须加强学习,加强教育。除了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外,党委、政府要经常开展集体学习和教育活动。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学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质教育,奠定干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的科学理论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政绩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政绩”,不顾客观实际,或盲目建功,或急于显功,或造假邀功,说到底都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政绩,才具有客观性、科学性,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才算真正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反之,所创造出的所谓“政绩”就失去了根基,就怕见阳光,怕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样的“政绩”越大,危害也就越大。为此,领导干部想问题、干工作,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本地、本单位实际,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不能好大喜功,定过高的指标、提过头的口号;一定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展示才干,在实践中创造业绩、实现价值,而不能贪图虚名,把劲头用在空喊口号、坐而论道上;一定要坚持看实际效果,不能陷入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搞那些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 ”,搞那些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搞那些有头无尾、只开花不结果的“半截子工程”。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政绩观与发展观密切相关。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以至产生严重问题。比如: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干部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而把发展经济又简单地视为量的增长,单纯扩大数量和追求速度,而不顾质量和效益,甚至只以 GDp论政绩,以致在一些地方演出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又如,一些地方为图一时的经济增长和资金积累,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杀鸡取蛋,竭泽而渔,严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再如,一些领导干部为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一番业绩,不顾民力乱铺摊子,乱上项目,以至造成“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与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有关外,主要就是与领导干部缺乏或根本没有科学的发展观息息相关。为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整体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10.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考 篇十

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业务能力、领导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在领导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也是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由此,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应看到,少数领导干部对政绩缺乏正确的认识,政绩观还存在种种偏差,出现了简单地把政绩与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自己任期内的业绩,而不顾及未来的发展和子孙的利益等问题。再加上由于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法方面存在缺陷,没有确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部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使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发生偏差。上述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此,要着力从以下两方面做好工作:

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教育干部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为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思想保证。

第一,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树立与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概括为新的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内涵是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强调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地衡量政绩,准确地判别政绩,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关键问题。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衡量、评判一个单位、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从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用科学发展观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第二,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树立与求真务实作风相适应的政绩观。

真正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是没有水分的政绩。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一届人的政绩,后来人的包袱”的不良现象。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盲目上项目,只顾眼前、不虑长远。求真务实,要树立“求实情,办实事,务实效”的政绩观,而不能好大喜功,只讲“形象”,不计成本。不能弄虚作假,只讲“数字”,不计得失。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只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就一定能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

第三,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树立与执政为民本质相适应的政绩观。

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自己个人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顾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把劲使在为群众办实事,落在实处上,而往往是考虑个人得失,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这样的“政绩”越突出,越是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真正懂得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大小,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应把评判政绩大小、优劣的标准交给群众,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使虚假的政绩无藏身之处。

二、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为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制度保证。

11.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篇十一

城投公司总经理李俊杰

政绩观,就是对执政成效和工作实绩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其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决定其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

具体表现就是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碰着矛盾和稀泥,遇着难题绕开走。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对显山露水的事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事不管不问。报喜藏忧,争功诿过。在言谈中说成绩洋洋洒洒,多多益善,谈问题,轻描淡写,遮遮掩掩。出了问题,责任向下压、往外推;有了成绩,贪天功为已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三分成绩、七分宣传。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注水政绩”。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把群众困苦放在心上。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知民之所盼,察民之所忧,亲民之所爱,于民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发展是硬道理。为官一任,要追求造富一方的真成就。二是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严格遵守政治

纪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的政策、决策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行,阳奉阴违。同时,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 篇十二

大港六中

张俊东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党性教育,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正能量。

1、树立“功成不能坠己之志”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可能有什么样的人生。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夯实人民公仆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秉持“功成不能坠己之志”,才能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履行好党章赋予的神圣使命。

摒弃“小成即满”,坚守“成也不满”。“小成即满”,是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的直接表现。他们不明白群众赋予的责任和厚望,不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往往在取得一点点成绩后便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在事业和工作上浅尝辄止、懈怠不前,有愧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努力保持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少一些沾沾自喜,多一些清醒忧患;少一些“现在怎样报喜”的小聪明,多一些“今后如何谋划”的大智慧;少一些“做成了什么”的成就感,多一些“还要做什么”的紧迫感。要有“创先争优”意识,努力形成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风气,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防止滑坡动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加强党性教育,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力戒空谈,埋头苦干,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

强化为民意识,防止腐化堕落。腐败是社会毒瘤。对于党和国家来说,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果在廉政方面出了问题,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还损害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要深化党性教育,帮助党员干部修德养廉;深入开展党纪条规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敬守法纪;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政绩观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怎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兴国富民,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成不必在我任期”,是破解错误政绩观的利器,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执政操守。

担当历史责任,任内争取功成。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尊重客观规律,任期不必功成。《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前有些工作可能并不立竿见影,但随着时间推移,长远效应会逐步显现,人民群众会更加受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践,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兼顾、善于谋划,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成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让“前任的政绩”变成“后任的包袱”。在大局面前,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党员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以甘当铺路石为荣,以甘做人梯为幸,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做成大事,造福人民。

用人导向正确,提供制度保障。“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就要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要客观准确评价工作业绩,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重用求真务实、踏实重干的优秀干部,向跑官要官者亮红灯,让权力寻租失去“市场”。

3、树立“功成不需归于我名”的名利观

“名利”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有时也会成为人们不敢触及、避而不谈的“忌讳”,正所谓“名利二字是非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胸襟气度要大,思想境界要高,牢固树立“功成不需归于我名”的名利观。

超越功利范畴,留给百姓名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精心谋事、潜心干事;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顾全集体利益,力辞肯让名利。我们所从事的是共同的事业,有台前幕后,有主角配角,不可能人人都往显处站、人人都担当主角。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把名利归于党和人民。

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淡泊名利。古语有云:“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党员干部要远离沽名钓誉,需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达到淡泊名利的境界。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把权力真正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在品德上更加纯洁、在作风上更加务实、在行为上更加先进、在生活上更加廉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得失,以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分优秀下一篇:实验室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