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写景的作文

2024-11-03

五年级写景的作文(精选16篇)

1.五年级写景的作文 篇一

孙爷爷伸了个懒腰,看着地上的雪。他眼中有一丝羞愧。孙爷爷用他滚烫的手,温暖的脸颊,巨大的身躯,拥抱着大地,亲吻着大地。雪在冬夜融化中午;

“叽叽,叽叽!”清营的歌声听起来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萨沙・武贾西奇,萨沙・武贾西奇!”小雨从天而降,轻柔而快乐。哦,天哪!春姐来了。我应该如何问候她?上帝一听,很快就让春妹妹失望了。我看见春姐把雨停了,让孙老太爷出来玩。太阳出来了,但只有一半出来了。怎么回事?原来,孙公公很害羞。公公的太阳没有出来,但彩虹小姐悄悄地爬到天空空的时候,公公的太阳没有注意,在天空玩中;

春姐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就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叫醒和她一起玩。春姐的性格很好,所以世界上的一切都醒了。

听着。草破壳而出,从泥土中醒来的声音。看!小蒲公英飞走了,雪花轻轻地落在路边孤独的灯的脸颊上。一阵温暖,雪花轻轻地、心满意足地融化了。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晚上。孙公公睡去了,月亮先生来接。月亮先生只露出他的一半脸,而另一半藏在云层后面。我真的很害羞。我忍不住闭上眼睛。我想:我应该去睡觉了。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的床在等我。

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2.五年级写景的作文 篇二

为了提高白云园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的作文课写作能力, 我们设计了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学习案例。活动主题围绕“电影影评”展开,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亲身体验、交流互动、归纳概括等方式, 锻炼自己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提高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作品及DV的创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最终的成果表现为形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的书面或视频成果。小组的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在阶段性成果汇报中, 通常是每小组推荐代表人对小组制作的PPT影评进行答辩, 由全班推选的答辩委员对作品进行提问;合作学习的后半学期由每小组自己设计剧本 (包括角色、台词等) , 用DV进行短剧表演, 学期末请家长参与打分。教学活动时间设计为2013年2月至6月的春季学期, 使用平台为开源的Moodle平台, 主要硬件包括机房的台式电脑、电子白板、平板电脑、DV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影评类文章的写作架构和写作技巧;通过欣赏、感受、探究活动, 能够从情节、主人公的不同国度文化背景、表现手法、不同导演风格、不同题材配乐等角度进行影评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自主和小组协作学习, 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观察归纳的能力。能够利用身边的工具 (平板电脑或者DV等)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剧本创作和微视频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电影作品的魅力, 提高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平台

Moodle是开源的系统, 它支持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在本教学设计中, 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范写、学生仿造作文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Moodle平台在网络环境下与语文写作课程进行整合。利用情景预设、讨论和协作等来刺激学生作文创作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对象

白云园小学五年级3班, 总共23位学生, 男生13位, 女生10位。全班共分为6个小组, 3~4人一组。本班学生家里普遍都有电脑, 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通过开学两周在Moodle平台上练习, 他们已经基本会利用平台提交作业、发表文章以及对他人文章进行评论, 同时利用Moodle平台上的Wiki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同学文章进行集体创作, 进行交互协作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作文创作。结合学生以往的作文写作情况来看, 他们一般喜欢选择记叙文题材, 字数一般在400字左右 (个别学生达不到) , 完成一篇400字普通作文的时间一般在40分钟。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表述层次比较低, 表达方式不够细致。比如, 在说一个人比较害羞的时候, 他们都直观地写出“害羞”二字, 而不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达, 如“低头玩自己的纽扣”等。

●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学生按兴趣分组, 制作电影小报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住址 (尽量在一个小区, 便于交流) ,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 3~4人一组, 并且聘请学生家长作为辅导老师。让学生在寒假里至少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 并把自己的感受以一份电影小报的形式呈现。

第二阶段:初次影评写作, 组内协助修改

(1) 每位学生分别在Moodle平台的作业模块和公共讨论区模块提交寒假欣赏的电影的观后感。作业模块供教师批阅评价和写评语, 公共讨论区模块是全班同学对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评论。

(2) 每个小组在Moodle平台的Wiki协助区上传一篇组内同学文章, 小组内部每位同学对其进行修改标注。

第三阶段:学习鉴赏角度, 二次影评写作

(1) 教师课堂播放有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的视频, 学生讨论各自的兴趣点及想法, 最后写下自己看了电影的感受、看法。

(2) 小组讨论: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可以是自己对电影的评论, 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典型人物的塑造, 人物对话、台词、导演风格、配乐或和其他电影比较等。

(3) 全班交流。

(4) 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 上传到Moodle平台上。互相评价。

第四阶段:学习写作方法, 确定作文结构

(1) 学生推荐各自喜爱的影评作品, 上传到Moodle平台上, 分享大家带来的不同的影评作品。讨论, 找出写影评的方法, 每个人选择自己的写作点, 列提纲, 讨论, 找素材, 剪裁。

(2)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电影和影评, 看了这么多影评, 你想如何评论李安所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3)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对写作方法、技能进行讨论及比较。

(4) 组内讨论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确定作文题目, 根据作文题目列出作文结构, 并上传至Moodle平台。

(5) 小组讨论作文并在Moodle平台上修改完善作文结构。

(6) 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 做PPT, 介绍自己的想法, 上传到Moodle平台。

第五阶段:三次影评写作, 组间答辩讨论

(1) 根据文章结构,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2) 学生形成书面成果, 这个可以是多种题材的。比如, 小论文、研究报告、散文及诗歌等, 在平台里相互学习、修改作文。

(3) 根据学生的进展和兴趣, 共同决定是否需要对成果附一些照片、视频和录音等, 以及是否需要对大家的成果进行分类, 是否加前言最终形成一本书或者网站, 等等。

(4) 推荐三位学生进行答辩, 全班或推选答辩委员对他们的PPT进行提问, 三位学生及其小组的同学可以回答。

第六阶段:学生主题创作, 彰显综合素养

(1) 学生选择主题, 设计剧本 (角色、台词) 。

(2) 用DV小组表演。各个小组各显其能,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 (1) 配音, 如《海底总动员》一段惊险的视频; (2) 续写, 如《猫和老鼠历险记》; (3) 改编,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 (4) 短剧或微视频表演, 如“我的妈妈”。

(3) 请家长参与评价。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 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课教学中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在辅助学生对影评知识的理解和学生自我认知的建构上都能取得颇佳的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亮点。

其一是互动性。在作文写作中, 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写作, 而且几乎不对作文进行第二次修改, 但把作文课放到Moodle平台上, 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 从课堂表现来看,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乐于创作、愿意创作。其次, 每个同学发表作品后, 其他同学都可以进行评价, 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与评论。最后, 在作文的修改过程中, 除了每位同学都能对作文进行评价外, 还可以对作文本身进行修改, 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自己增加删除的部分, 学生的每次修改都能在文章中呈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而且在Wiki功能区的修改情况也能清楚地记录学生的进步过程, 在给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外还能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其二是生活化。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 写作内容越贴近生活, 就越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过多的命题作文和条条框框, 只会让学生懒于动笔, 不愿表达。所以提高学生写作欲望, 消除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畏惧感, 最重要的是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大胆写作。本教学设计取材来源于电影, 通过影评情境的创设, 自然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配音、续写、改编或微视频表演等。这种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 通过活动的途径, 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感,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五年级写景的作文 篇三

一、结合生活实践,促进作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作文写作本身就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作文才更具生命力,小學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因此,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也要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结合生活实践,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小学生所欠缺的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写“我的   ”这样的作文时,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主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这些人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真正让学生来描写,却不知该怎样下手,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生在平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因此,写起来就觉得语言匮乏,难以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能说出妈妈的特点吗?”“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你还记得吗?”“妈妈做的哪些事情让你很感动?”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渐地教会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此促进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以生活经验的丰富与阅读素材的积累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作文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演讲活动、辩论活动、拔河比赛、风筝比赛等活动来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学生活实践的感性体验。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大量课外阅读的资料,通过丰富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为作文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收集写作素材,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写作素材,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理念认知,以此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展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为视角,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4.五年级写景作文:迷人的秋天 篇四

秋姑娘悄悄来到果园,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实,好像是一个个大灯笼挂在树枝上。大人们忙着在摘水果,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孩子们的欢笑声在果园上空飘荡。

秋姑娘有一支五彩缤纷的画笔,她把稻田染成了金色,还让稻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金色的波浪随风舞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她把红色给了枫林和高粱,枫林就像红红的海洋,一片火红。不禁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高粱的果实红红的,就好像一个个熊熊燃烧的火把。菊花的颜色就更多了,紫色、浅黄、粉红、雪白……真是五颜六色,绚丽无比。怒放的菊花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引来了无数人驻足痴望。

秋姑娘告诉小蚂蚁,快快储藏食物,冬天快要来了。她告诉小青蛙快点找个冬眠的地方,要不就来不及了。

秋姑娘啊!你带给大地的是层林尽染、瓜果飘香;你带给小朋友的是欢歌笑语,思绪飞扬!

5.五年级写景的作文400字 篇五

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水忍受了一个寒冬,冰面在慢慢融化,仿佛一条银龙在大地蜿蜒,野鸭子纷纷跳入江中,有的“嘎嘎”地嬉戏;有的潜入水中捕鱼;还有的在欢庆春天给它们带来的欢乐。人们也纷纷出动了,有的在江边钓鱼;有的在观赏风景;有的在和孩子们嬉戏。

万紫千红总是春。小草欢快的期盼春天的到来,便克服一切困难钻出地面探出头来,像一块碧玉,像一个地毯,好像在请求我上去打个滚。大树像一个姑娘,伸展着婀娜的腰姿,春天的风真轻啊,让你感觉不到风在吹动。

忙趁东风放纸鸢。广场上的人们都换上了薄薄的外衣,他们再也不用忍受冬天的寒冷;夏天的酷热,人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下棋;还有在练习轮滑的小朋友。

6.秋天的叶子五年级写景作文 篇六

当我走进校园时,我会看到教学楼和教学楼之间有3棵梧桐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树叶们都在“沙沙”地歌唱,而有些树叶就被风姑娘吹落下来,它在空中翻滚了好几圈,像一只在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树叶也就落到地上去了,这也就是意味着秋天来了,我拿起地上的一片树叶,摸了摸,感觉到叶子很脆,也非常大,像一把大扇子,也像一只大人的手一般,叶子的每一个角都卷起来了,我把梧桐树的叶子放在泥土上,给梧桐树当作肥料。

就在梧桐树的旁边有一棵金桂树,它的香气扑鼻,秋天时,它的叶子还是绿色的,下雨时,它的叶子就是桂花儿的保护神,所以桂花在叶子下面,虽然叶子盖住了桂花儿,但是叶子是永远也盖不住桂花儿的香气。金桂树的叶子是椭圆状的,就像是一个绿色的小小小盘子一样。

7.五年级写景的作文 篇七

一、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赞可夫说:“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

(1)观察要突出事物特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等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描写白云:“像海洋里翻滚着银白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这一片断抓住了云朵的形状和大小来写。再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一片断是观察了火烧云绚丽色彩进行描写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必须让他们细心观察且要从实际出发。学生写作时容易摘抄一些优美的片断,如用鹅毛、棉絮、羊毛等修饰雪,但殊不知雪有时也像味精,像白糖。

(2)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大多数学生观察往往只调动视觉,写景较单一。其实不然,应该调动各种感官丰富内容。如《春》第5自然段,先以触觉写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写风的美,最后从听觉写风里和悦的声响,让人倍感新颖。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体现景物不同的内涵,以此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二、讲究修辞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方法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使用修辞。

(1)巧用比喻。比喻用在写景文章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事物如在眼前。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将美丽多彩的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教师在这方面就应注意引导和培养。记得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些其他春花的颜色,因为有很好的分析和引导,同学们写出了这些句子:“油菜花黄灿灿的像金子一样,玫瑰花红的像火……”虽然句子不是怎么优美,但至少他们觉得运用比喻比不用好。在以后的写作中好多同学都能自如地运用这一手法。他们将夏天比作娃娃的脸,因为她善变;秋又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为她经历丰富。比喻也要创新。有个名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则是蠢才。恐怕他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2)善用排比。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抒情可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笔者曾经问学生:“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不一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道:“友谊是一杯美酒,让人陶醉。友谊是一束火把,让人温暖。友谊是一首歌,让人传唱。友谊是……”听完这些句子,我很欣慰。通过排比这一手法,孩子们至少懂得友谊是给人帮助、活力的美好事物。它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

(3)妙用拟人。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同学们不爱惜公共设施了,笔者会说:“瞧,同学们,我们的墙壁在哭泣,桌椅在呻吟,窗户在发愁……”,“哭泣”“呻吟”“发愁”这些带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公物的心情,大家都认为用了拟人好,可以让大家从心底里重视和爱惜公物,并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同学们掌握知识。以后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我们去出游,小鸟在唱歌,树枝向我们招手,小溪在弹奏……”。只有做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三、注重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景与静景,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大多数学生写景时容易写静景。其实我们在这方面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他们能有动有静便可,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深入。初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就可以了:“春天来了,大地穿上了绿装,小鸟在枝头卖弄清脆的歌喉,小河也演奏着动人的乐曲,柳枝亲吻着河面”,其中“鸟叫”“河流”“柳佛”都是动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融入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离开了情,就没有了生命力,而情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景来表达。只有景情融为一体,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注情感的方法通常有,触景生情,情随景生;以情驭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五年级写景的作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作文修改;能力培养

一、传统作文修改模式

写作,作为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展现,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形式。正所谓“人如其文”,就是说一个人的人品、心胸、性格如何,从他写出来的文章就可以窥见一二。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要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生活实践体验中累积写作素材。(2)写作内容真实合理,又要富有创造性,不能千篇一律,要富有自己的个性。(3)在格式和基础方面,文章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4)要根据作文内容表达的需要,合理地分段表述,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具有一定的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自我反省修改,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6)具有一定的鉴赏文章的能力,能找出一篇文章中出彩之处以及表达不合理之处。

虽然如此,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与要求还是有差异的。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是“师改生看”的传统评改模式,即教师一个人批改出整个作文,写出对该篇作文的评语,学生在拿到作文本的那一刻也只会关注教师的评语,看看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这种传统的评改方式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对作文批改提不起兴趣,作文评语千篇一律。而学生呢,在看到每次都一样的评语觉得十分受打击,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和关注,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让作文的教学变成了教师和学生都痛苦的事情,根本达不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锻炼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情,养成了写作文敷衍了事的习惯,就算要自己去修改作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是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阻碍。

二、培养方式

对于传统评改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为了能够适应语文新课改目标,使小学生真正能够意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也为了培养小学生思维、理解和文字表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作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1.转变传统观念

因为学生都是“奉命作文”,认为只要写好了、写完了交给教师就可以了。至于内容如何,写得怎么样,学生根本不关心。作文发下来后,学生只看重关心分数评价等级,并不重视教师对自己作文不足方面的指导评价,对写作缺乏兴趣,学习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一定要从根本上让学生重视,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把批改作文这一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要学生自己参与到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来,树立修改作文、批改作文的意识,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培养写作兴趣,体会写作的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写作,乐意写作,不再敷衍了事。

对于教师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但是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教师也应该转变对作文的教学态度,将修改的作文交还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在修改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取长补短,并适当地给予建议和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首先就得消除学生想改不敢改的心理。因为受传统批改模式的影响,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学得都不好,没有去帮同学修改文章的资格,或者是怕改得不够好同学会责备他,教师也会批评他。为了消除这样的心理,在修改作文前可以向学生多讲讲案例故事,例如托尔斯泰先生改稿、贾岛的“推敲”,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之后,才会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除了树立自信以外,培养学生对作文修改的兴趣也同样重要。好的评语会让学生分外开心,可是新颖又独特的评语就像是一份意外的礼物。在作文修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评语对比、榜样激发等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对作文批改的接受与参与感。

3.训练强化

正所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所以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经过一次或者几次训练,就能使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时能立马给出非常完美的修改,这样的能力似乎连教师都很难做到。因此,对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逐步培养出学生对修改文章的正确认识、心理和正确修改文章的习惯和方式为主。除了修改作文的正确符号、方式等这些基本修改文章的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发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不是为了要教师“享清闲”,反而是更加考验教师能力的环节,教师只有把握了正确的作文教學方式,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孙晓芬.王芙蓉.浅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8(09).

9.五年级写景作文:秋天的颜色 篇九

秋天,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那么秋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呢?有人说它是金黄色的,有人说它是白色的,有人说它是粉红色的,有人说它是蓝色的……让我去大自然找找吧!

我作为一个美食小侦探,首先要有一个灵敏的鼻子。突然我闻到了一阵橙子的清香,酸酸甜甜的橙子香气,啊,秋天的橙子是橙色的!向远处一看,咦?那棵树上怎么挂着那么多红色的小灯笼呢?我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原来这是一棵挂满“小灯笼”的柿子树。摘下一颗红彤彤的“小灯笼”尝了一口,真是又香又甜啊!对了,秋天的柿子的确是甜甜的红色。伴随着柿子的甜味,我又向前走了几步,哎哟!什么东西砸到我了?抬头一看,我居然在一棵橄榄树下,秋风吹来,成熟的橄榄在调皮的小孩摇晃下不断地往下掉。弯腰捡起一颗墨绿色的橄榄,顾不得它干不干净,就咬了一口,嗯,又酸又涩!看来美食小侦探也会有失误的时候。沿着田间小道继续前行,邻居家炊烟袅袅,我靠近窗户探着头看了看,“大婶儿,您家这是在炒什么呀?”大婶热情地招呼我“我正在炒板栗呢!你运气真好,来,给你装一袋!”“谢谢大婶儿!”我一边吃着板栗,一边继续我的侦探之旅。剥开棕色的坚硬外壳,里面是棕黄色的果仁。吃得正香呢,突然一片金色的浪潮向我翻滚而来,我大吃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秋天成熟的稻田,让我想起了香喷喷的白米饭。秋天当然也少不了我们梅州金柚!看着大大的黄灿灿的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腰,摘下一个,扒开外皮,看来手气不错,果肉居然是红色的!这可是今年最热卖的柚子呀!这就是秋天的颜色啊。

我知道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了,秋天是酸酸甜甜的橙色,秋天是香香甜甜的红色,秋天是酸酸涩涩的绿色……是棕色,是白色,也是金色,更是五颜六色。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10.五年级写景作文:春天的校园 篇十

一走进教室,便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校园里除了树还是树,并没有种什么花,我很疑惑:这香味到底是哪儿来的呢?一上午,那淡淡的清香一直陪伴着我,让我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一直没有忘记去寻找这清香的来源。

“呀,快看,这是什么?”一个女生惊讶地喊出来。循着她手指去的方向,我看到一丛丛黄白相间的东西。走进一看,原来是一簇簇的小花,有白色的和黄色的,藤蔓缠绕在教室后面的一根电线杆上,地上还爬着一片一片的藤蔓,绿色、黄色、白色相间,漂亮极了!因为它的周围杂草比较多,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呢!站近了,才发现早上那淡淡的清香原来是来源于它。我满心欢喜,终于找到了这香味的来源了。

我兴奋地叫来了同学们和老师,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老师告诉我们,它叫金银花,它不仅香味好闻,还是一味中药呢,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们都觉得好神奇呀。就这么一丁点的小花,竟然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啊!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它并不打眼,只是默默地为人们送来清香,为人们除去病痛,奉献着自己。我们做人也要像它一样,不张扬,不高调,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老师的话意味深长,我们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11.写景作文的四种技法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68-01

景之美,在于曲径通幽,在于山重水复。王安石有言:“世之雄伟奇丽之观,常在险远。”变幻莫测的景致更能激起人的探索欲望,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描摹景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险远”的景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需要运用写景的常用技法——移步换景。

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一边走,一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角度的变化,依次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运用移步换景法,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置身其中,对所描绘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运用移步换景法,就要心随景动,展现所描绘之景外在和内在之美。在运用这一写作方法时要注意一些具体技法。

一、交代行踪,使文章线索分明

雄奇瑰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要把景物尽收笔下,就要使眼中的美景有序地再现笔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很明确地交代清楚自己的行踪,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描写。“移步”指的是脚步的移动,也就是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是不断变化的,因其变化,才有景物的变化。变化的景物如果没有指明行踪,就像一幅杂乱无章的画,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为交代好作者的行踪,使文章一线贯穿,就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把多个琐碎的景物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使文章结构明朗、紧凑。

古代的白居易就深谙移步换景之法,在他的《钱塘湖春行》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从孤山贾亭往西行,先看到西湖水,而后是暖树啼莺,燕子筑巢。最后写田野的春花芳草,最后放马长堤,一路写来,诗人行踪十分明确。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的“春雨图”,就是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静到动的顺序,移步换景,把春雨之景写得美不胜收,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现代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按照“岱宗坊”“虎山水库的大坝”“七真祠”“三座石坊”等行踪顺序,移步换景,把泰山之景,从山下到山上写得生动翔实,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

二、抓住特色,让景物具有个性特征

移动的步伐让游览中的景物不断地变化,让人对不同的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在描绘景物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把各种景物中的不同“个性”描绘和体现出来。比如写“山”,你会登山而上,而山中不同地段的景物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如山下之水,山腰之树,山顶之石,都有重点描绘的“个性”之美……所以,就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去介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文章变成没有主次的“流水账”。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最后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情”这一特征,写出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三、调节色调,使文章整体和谐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和“意”,是作者借景抒发的独特情感,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描绘哪种景物,都不应该脱离文章的总体“色调”,使文章在整体上显得和谐一致。

虽然所要描写的局部景物各具特色,但它们合起来必须能反映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好文章的“色调”。比如著名学者、作家钟敬文的《西湖雪景》,他采用移步换景法写车窗外的景色,“朦胧”是其特点;车过西泠桥以后,“清寒、壮旷与纯洁”是其特点;在岳王庙前登舟时“沉默无哗的幽寂”是其特点。尽管各段景致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清寒”“喜爱”的特点去写的,全文色调不变,文章整体和谐,读后,使人笼罩在一种迷离纯美的意境之中。

四、运用联想,突出具体而微的描写

要具体地描绘出所见景物的特征,要做到对不同的景物特点观其形、思其意,用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移步换景技法的文采。比如余秋雨《阳关雪》一文,“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文章由面前的坟堆联想到外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又联想到马蹄、呐喊、热血、慈母的白发等等内容,使文章纵横古今中外、虚实相映、跌宕起伏,显示出历史的深度和语言的魅力。

掌握了写景作文以上四种技法,就能写好写景作文。

12.由一道五年级分数问题引起的思考 篇十二

例如:“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得3块饼的(—),是1块饼的(—),是( )块饼。”这是苏教版(下同)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学校数学期中调研卷中的一道填空题, 侧重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错误率非常高,而且学生的错误五花八门。我们寻找学生错误的原因, 而原因最终都指向对知识点的不完全理解。

这类典型题历来都是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一个关卡。尽管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知晓学生常见的错误原因,会小心翼翼地处理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可经过一段时间消化后,仍然会有不少学生踩中“地雷”,收效不尽如人意。这使得笔者开始重新审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与练。

一、教后反思的深入化

回顾教材,在三年级两次分数教学的基础上,由五年级下册渐进,小学生学习分数才开始逐步完善起来,形成三级台阶。第一级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例1至例3基本是完成这一级的学习。第二级是建立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例4至例9是这一级的学习。第三级是建立分数和比的联系,将在六年级分数除法里完成。

而上述题目横跨第一、二级台阶,其原型可追溯至教材例6。



在教学时,为了降低坡度,通常会增加一道准备题:“8块、4块、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多少块 ? ”从整数除法带出商是分数的除法, 并通过平均分一块饼的操作得出每人分得1/4块饼。

在准备题的基础上,继续突出例6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从而列出除法算式, 仍然通过分饼的操作得到除法的商。

然后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的经验推广到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人,引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例6的教学中是用分数的意义寻找结果,教学完后则可以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分饼看似简单,由8块、4块到1块,再到3块,却是一个由整数到分数,越来越抽象的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以圆片代替饼, 让学生经历分、剪、拼的动手操作,数学活动经验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得到积淀,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这种理解的直观性、即时性、鲜活性很强,一些学生表面上看可能会接受得较快, 可稍后的作业出现众多错误反弹的现象。如何来巩固?

经验表明, 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形象思维向概念思维过渡, 需要多长时间和经历怎样的步骤。越是抽象性的东西,对形象性的依赖越大。一旦迅速远离几何直观,有些学生的理解就开始变得零碎,甚至归零。学困生尤其如此。这是没有真正学会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种表现, 是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脱节的一种后果。

二、思维方式的开放化

实物(模拟物)—图像(图形)—表象—抽象,是比较具体的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四重奏。实物(模拟物)的动手操作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需要一种能起到同样作用的辅助手段———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这种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数学中解应用题时经常会借助于画图尤其是线段图,以图形的方式将题目中的关系表现出来。

通过画图,学生对所获得的结论(知识)是确信的,这种信任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越强烈,学生对知识越有信任感,这就是知识即信念的含义。当知识没有变成信念,就意味着他对知识不信任,知识就是外在于他的词语而已。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越深刻, 运用越深入,知识越会成为他的信念。这就解释了“有老师一直告诉学生如果问题没有单位名称要用单位1,有单位名称就用数,而一些学生依然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

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未必能学会解题和思考习题的条件。即便如此,他们中有的学生甚至还不会把习题的条件用图形画出来。因为他们不仅不会抽象地思维,而且也不会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对于这类学生,“应当先教会他们形象思维,然后再逐渐转向抽象思维”较为明智。

比如类似的判断题,2米的1/3和1米的2/3相等。 辅以画图,用直条(长方形)表示,一目了然。 这句话是正确的。

图像基础上的表象,在心理学中,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运用表象,上述画图解答习题的过程可以不用笔在纸上呈现,而在脑中默然完成。

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提出弹性化的要求是合理的。其中的优化,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学生的思维处于怎样的程度, 然后决定在新授或练习时,是更直观一些,还是更抽象一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降低难度,更形象一些以便于理解和向抽象过渡;对优秀生,可以提高标准,更抽象一些以便于从更高层面上把握。

三、练习设计的合理化

鉴于能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 那么在设计上述题型的巩固练习时,学生出现画图、文字说明、算式等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也是可以的。因为在新授后的练习伊始,与结果相比,学生的思维过程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一模一样的结果很容易得到,老师很难知道学生是否会了,是怎么思考的,思维处于怎样的程度……如有的学生可能是依赖表象解决的,可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老师看不见也摸不着,这时不妨以退为进,以图的形式呈现。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和数学现实,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问题实质,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和应用策略。这类题的思维过程是后续调整的参考。

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对练习方式单一的疲劳症,在练习时基本训练、分组练习、对比辨析、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等形式应穿插使用。为方便说明,仍以本文开始的那道题为例,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可以让学生先补充问题再解答。学生可以填“每个人分到3块饼的几分之几”, 也可以填“每个人分到几分之几块饼”。如果学生填“每个人分到几分之几”,严格地讲,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明确性作出进一步思考: 是指“每个人分到3块饼的几分之几”,还是指“每个人分到1块饼的几分之几”?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基本训练,是对新知的“重复”与巩固;分组训练,是对最近发展区中脚手架的拆除, 有利于新知的进一步内化;对比训练消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了学生抗干扰的能力;而综合训练,确保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有挑战性学习。如此,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比、深化,归纳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拓展提升,形成认知网络体系。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短时记忆很好,某段时间内的正确率很高,但是过了他的记忆保质期,他的正确率就下降了。除了跟上面提到的思维过渡有关,也很有可能跟巩固的频率相关。所以像这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典型题,合理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3)的规律,在学以致用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生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抓住关键期,及时复习很重要,可以赶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使所学加以巩固,事半功倍。

13.可爱的校园五年级写景作文 篇十三

你瞧!每天中午,嗜书如命的同学们一吃完饭,就会捧着自己心爱的课外书,坐在紫藤架下的石凳上。轻轻翻看每一页,细细品味每一个词、句,深深领悟文章意境。当同学们疲乏时,就会站起身来散散步,揉揉自己的眼睛,或抬头欣赏欣赏各种花儿。我还喜欢香气扑鼻的桂花树。金秋十月,一朵朵桂花争先恐后地绽开了灿烂的笑脸。远远望望去,满株金黄金黄的,美不胜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年鼻而来,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闻闻这一朵很香,闻闻那一朵也很香,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如果把这满树的桂花看作一幅画,那画家本领可真了不起。我更喜欢书声琅琅的教室。在这里我们能放声朗诵,能快乐地学习,能尽情地遨游知识的海洋。

早晨,你听,教室里付出同学们早读的声音,读书声此起彼伏,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抑扬顿挫的朗诵声抟得很远。可爱的鸟儿们放慢了脚步,轻轻落在窗上,似乎在说:“真棒!真棒!”中午,有同学们做作业的身影,只见同学们个个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教室里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14.五年级写景物的作文 篇十四

不,我先玩!凭什么?我先抢到的!嘿!学生们又在为“跳轮”而战了!

今天是体育课。体操后可以自由活动。一旦解散,学生们就像疯子一样跑到操场上唯一的“游乐园”。所谓“游乐园”就是跳轮子,就是轮子形状的东西跳起来,就算跳过去也是胜利!不跳就是胜利的对立面——失败!我们自己都排好队了,不是!轮到我了,我就一头扑了过去。嘿!可怕!谁叫我业余时间不要多练?于是我跳了下去,我用尽全力跳了下去。当我用力推的时候,我跳过了第一个,然后又推过了第二个,然后.就这样,我一个个打败了一二三四和“四大天王”。到了如来,我就跳不动了。别人都取笑我,我一生气冲动就打如来!后来我越来越自信了!每次轮到我跳的时候,我都轻松地跳过去。操场在操场上。如果校园风景最好,那一定是操场!

操场很宽,基本可以让1000多人同时玩!而且操场也是我们做操的地方。每上完第二节课,先做眼保健操。下课后,你可以去操场做练习。下课后,你可以玩10分钟。所以,做练习很重要,既能锻炼筋骨,又能让学生学习放松!如果有人不去扬声器,他们就会广播。任何班级的老师都会被羞辱。我觉得其中一个操场的风景真的很好!

15.让合作之花在写景作文中绽放 篇十五

一、文前合作, 作文内容充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也就是要求写作要有充分可写的内容。但实际作文指导中, 教师往往只重形式而轻视内容。课前不开源, 不深入学生实际, 课堂上一味讲写作知识, 强迫学生做“无米之炊”, 学生头脑空空, 无材可取, 无话可说, 自然见了作文就怕。所以课前应该通过合作丰富学生的积累, 为习作开源, 让学生做“有米之炊”。

如在进行第五册介绍家乡的名古迹这一训练内容时, 上课之前我只字不提作文, 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 愿意为老师当导游吗? (2) 请为老师介绍你最喜欢游览的地方。结果, 学生虽都表示愿意, 却无一能很好介绍出一个地方景点。此时, 我一方面不加任何指责、讽刺, 另一方面针对作为个体的学生对某个景点的知识了解有限这一特点, 要求同学们进行合作查找资料, 并根据学生居住的地理位置和家长的职业特点,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请小组里的一位家长带学生参观景点 (针对地方实际, 校方组织的郊游不多, 请每位家长都带孩子去参观的可能性也很小) ,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访问, 或请教名胜古迹的管理员, 收集有关莆田的名胜古迹的知识, 并将材料登记汇集, 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这样通过合作, 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二、课堂合作, 表达欲望强烈

作文是一种受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千方百计地触及到他们写作的动情点、兴奋点, 使他们很快地入情入境, 唤醒他们沉淀的记忆, 迅速地搜集头脑中储备的相关内容及信息,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上介绍“名胜古迹”或“工厂”这一训练内容时, 上课一开始我便先向学生发出邀请, 请他们到我家乡的风景点“南山松柏”去参观, 为他们作导游, 介绍那里的景色、传说等, 然后询问:“哪一组的同学最热情, 愿意为老师、同学当导游, 邀请老师、同学到他喜欢的风景区去游一游?”学生受到感染充满了热情, 产生了表达欲望和表达冲动。于是我就请各小组推选出优秀导游上台为同学介绍。学生有了高涨的情结, 又有了说的基础。此时我巧设机关, 提出:要一次性参观并记住各个同学介绍的景点有困难, 怎么办?学生兴致盎然, 纷纷出谋献策, 最后决定, 人人都把课堂上介绍的写下来, 装订成一本《请跟我游玩》的小册子, 让老师、同学有了“导游”指引, 可以随时随地去玩, 学生就在这浓烈的情感氛围中, 完成了写作训练。

三、评改合作, 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完成作文后, 我先不作修改, 而是鼓励学生自我修改与合作修改。我首先鼓励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亮点, 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展示出来, 让大家都感到作文并不难, 都能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成就感。接着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在完成自改作文后, 互相交流评议。引导学生着重谈谈自己欣赏某同学的哪篇作文, 或作文中的哪一处, 一起交流, 一起赏析, 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多向的交流局面, 让学生从不同方位满足情感需求。学生在广泛交流、广泛议论后老师再加以引导、归纳, 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评改活动中受益、提高。最后, 我还依照美国著名教学专家罗伯特·希尔里奇博士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的“课堂作品版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作文展示栏”上, 引导其他同学欣赏贴上的作文并互相评分, 互相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 寻找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在自己所欣赏的作品标上记号写上评语, 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断摘抄下来。这样对文章的小作者来说是一种肯定和激励, 对欣赏者来说, 也是学习提高的机会, 最后再将这些作品制作成“学生的书”在班级、学生或更大范围内进行传阅, 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读者群, 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与认同感, 让学生为写好作品而攒足劲头,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能力。

16.全面解析“写景作文” 篇十六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們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鸸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上一篇:浅谈如何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下一篇: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集第13课《黄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