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赋原文与翻译

2024-07-11

三都赋原文与翻译(共9篇)

1.三都赋原文与翻译 篇一

《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的侧影。以下就是小编分享《别赋》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别赋》原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 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别赋》翻译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盖住金杯吧谁有心思喝酒,搁置琴瑟啊泪水沾湿车前轼木。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

所以离别虽给人同一种意绪,但具体情况却不相同:

至于像高头骏马配着镶银的雕鞍,漆成朱红的车驾饰有采绘的轮轴,在东都门外搭起蓬帐饯行,送别故旧于金谷名园。琴弦发出羽声啊箫鼓杂陈,燕赵的悲歌啊令美人哀伤;明珠和美玉啊艳丽于晚秋,绫罗和纨绮啊娇媚于初春。歌声使驷马惊呆地仰头咀嚼,深渊的鱼也跃出水面聆听。等到分手之时噙着泪水,深感孤单寂寞而黯然伤神。

又有自惭未报主人恩遇的剑客,和志在报恩的少年侠士,如聂政击杀韩相侠累、豫让欲刺赵襄子于宫厕,专诸杀吴王、荆轲行刺秦王,他们舍弃慈母娇妻的温情,离开自己的邦国乡里,哭泣流泪地与家人诀别,甚至擦拭泪血互相凝视。骑上征马就不再回头,只见路上的尘土不断扬起。这正是怀着感恩之情以一剑相报,并非为换取声价于黄泉地底。钟磬震响吓得儒夫脸色陡变,亲人悲恸得尽哀而死。

有时候边境发生了战争,挟带弓箭毅然去从军。辽河水一望无际,雁门山高耸入云。闺房里风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绿草芬芳。旭日升临天际灿烂光明,露珠在地上闪耀绚丽的色彩,透过红色的雾霭阳光分外绚烂,映入春天草木的雾气烟霞弥漫。手攀着桃李枝条啊不忍诀别,为心爱的丈夫送行啊泪水沾湿了衣裙。

至于一旦到达绝远的国度,哪里还有相见的日期。望着高大的树木啊记下这故乡旧里,在北面的桥梁上啊诀别告辞。送行的左右仆从啊魂魄牵动,亲戚宾客啊落泪伤心。可以铺设树枝而坐啊把怨情倾诉,只有凭借杯酒啊叙述心中的伤悲。正当秋天的大雁啊南飞之日,正是白色的霜露啊欲下之时,哀怨又惆怅啊在那远山的弯曲处,越走越远啊在那长长的河流边。

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黄河北岸。曾佩带琼玉一起浴沐着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烟袅袅的金炉旁。郎君结绶做官啊一去千里,可惜妾如仙山琼草徒然芬芳。惭对深闺中的琴瑟无心弹奏,重帷深掩遮暗了高阁上的流黄。春天楼宇外关闭了青翠的苔色,秋天帷帐里笼罩着洁白的月光;夏天的竹席清凉啊白日迟迟未暮,冬天的灯光昏暗啊黑夜那么漫长!为织锦中曲啊已流尽了泪水,组成回文诗啊独自顾影悲伤。

或有华山石室中修行的道士,服用丹药以求成仙。术已很高妙而仍在修炼,道已至“寂”但尚未得到真情。一心守炼丹灶不问世事,炼丹于金鼎而意志正坚。想骑着黄鹤直上霄汉,欲乘上鸾鸟飞升青天。一刹那可游 行可万,天上小别人间已是千年。唯有世间啊看重别离,虽已成仙与世人告别啊仍依依不舍。

下界有男女咏“芍药”情诗,唱“佳人”恋歌。卫国桑中多情的少女,陈国上宫美貌的春娥。春草染成青翠的颜色,春水泛起碧绿的微波,送郎君送到南浦,令人如此哀愁情多!至于深秋的霜露像珍珠,秋夜的明月似玉珪,皎洁的月光珍珠般的霜露,时光逝去又复来,与您分别,使我相思徘徊。

所以尽管别离的双方并无一定,别离也有种种不同的原因,但有别离必有哀怨,有哀怨必然充塞于心,使人意志丧失神魂滞沮,心理、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创痛和震惊。虽有王褒、扬雄绝妙的辞赋,严安、徐乐精深的撰述,金马门前大批俊彦之士,兰台上许多文才杰出的人,辞赋如司马相如有“凌云之气”的美称,文章像驺奭有“雕镂龙文”的名声,然而有谁能描摹出分离时瞬间的情状,抒写出永诀时难舍难分之情呢!

《别赋》注释

(1)黯然:心神沮丧,形容惨戚之状。销魂,即丧魂落魄。

(2)秦吴:古国名。秦国在今陕西一带,吴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绝国:相隔极远的邦国。

(3)燕宋:古国名。燕国在今河北一带,宋国在今河南一带。

(4)蹔:同“暂”。

(5)逶迟:徘徊不行的样子。

(6)棹(zhào):船桨,这里指代船。容与:缓慢荡漾不前的样子。讵前:滞留不前。此处化用屈原《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的句意。

(7)掩:覆盖。觞(shāng):酒杯。御:进用。

(8)横:横持;阁置。玉柱:琴瑟上的系弦之木,这里指琴。轼:成前的横木。

(9)怳(huǎng):丧神失意的样子。

(10)沉彩:日光西沉。

(11)楸(qiū):落叶乔木。枝干端直,高达三十米,古人多植于道旁。离:即“罹”,遭受。

(12)曾楹(yíng):高高的楼房。曾,同“层”。楹,屋前的柱子,此指房屋。锦幕:锦织的帐幕。二句写行子一去,居人徘徊旧屋的感受。

(13)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踯躅。”

(14)意:同“臆”,料想。飞扬:心神不安。

(15)万族:不同的种类。

(16)龙马:据《周礼·夏官·廋人》载,马八尺以上称“龙马”。

(17)朱轩:贵者所乘之车。绣轴:绘有彩饰的车轴。此指车驾之华贵。

(18)帐饮:古人设帷帐于郊外以饯行。东都:指东都门,长安城门名。《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

(19)金谷:晋代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所造金谷园。史载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送者倾都,曾帐饮于金谷园。

(20)羽:五音之一,声最细切,宜于表现悲戚之情。琴羽,指琴中弹奏出羽声。张:调弦。

(21)燕赵:《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额如玉”句。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赵。

(22)上春:即初春。

(23)驷马:古时四匹马拉的车驾称驷,马称驷马。仰秣(mò):抬起头吃草。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驷马仰秣。”原形容琴声美妙动听,此处反其意。

(24)耸:因惊动而跃起。鳞:指渊中之鱼。语出《韩诗外传》:“昔者瓠巴鼓瑟而潜鱼出听。”

(25)造:等到。衔涕:含泪。

(26)寂漠:即“寂寞”。

(27)惭恩:自惭于未报主人知遇之恩。

(28)报士:心怀报恩之念的侠士。

(29)韩国:指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刺杀韩相侠累一事。赵厕:指战国初期,豫让因自己的主人智氏为赵襄子所灭,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挟匕首欲刺死赵襄子一事。

(30)吴宫: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燕市: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高渐离为了替荆轲报仇,又一次入秦谋杀秦王事。

(31)沥泣:洒泪哭泣。

(32)抆(wěn):擦拭。抆血,指眼泪流尽后又继续流血。

(33)衔感:怀恩感遇。衔,怀。

(34)买价:指以生命换取金钱。泉里:黄泉。

(35)金石震:钟、磬等乐器齐鸣。原本出自《燕丹太子》:“荆轲与武阳入秦,秦王陛戟而见燕使,鼓钟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面如死灰色。”

(36)“骨肉”句:语出《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剖腹毁容自杀,以免牵连他人。韩国当政者将他暴尸于市,悬赏千金。他的姐姐聂嫈说:“妄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于是宣扬弟弟的义举,伏尸而哭,最后在尸身旁边自杀。骨肉,指死者亲人。

(37)负羽:挟带弓箭。

(38)辽水:辽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流经营口入海。

(39)雁山:雁门山。在今山西原平县西北。

(40)耀景:闪射光芒。

(41)腾文:指露水在阳光下反射出绚烂的色彩。

(42)镜:照耀。朱尘:红色的尘霭。照,日光。烂,光彩明亮而绚丽。

(43)袭:扑入。青气:春天草木上腾起的烟霭。烟煴(yīnyūn):同“氤氲”。云气笼罩弥漫的样子。

(44)爱子:爱人,指征夫。

(45)讵:岂有。

(46)乔木:高大的树木。王充《论衡·佚文》:“睹乔木,知旧都。”

(47)“决北”句:语出《楚辞·九怀》。

(48)班:铺设。荆:树枝条。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国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将奔晋国,在郑国郊外遇到声子,“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后来人们就以“班荆道故”来比喻亲旧惜别的悲痛。

(49)尊:同“樽”,酒器。

(50)湄:水边。

(51)淄右:淄水西面。在今山东境内。

(52)河阳:黄河北岸。

(53)琼佩:琼玉之类的佩饰。

(54)二句回忆昔日朝夕共处的爱情生活。

(55)绶:系官印的丝带。结绶,指出仕做官。

(56)瑶草:仙山中的芳草。这里比喻闺中少妇。徒芳:比喻虚度青春。

(57)晦:昏暗不明。流黄:黄色丝绢,这里指黄绢做成的帷幕。这一句指为免伤情,不敢卷起帷幕远望。

(58)春 宫:指闺房。閟(bì):关闭。

(59)簟(diàn):竹席。

(60)釭(gāng):灯。以上四句写居人春、夏、秋、冬四季相思之苦。

(61)“织锦”二句:据武则天《璇玑图序》载:“前秦苻坚时,窦滔镇襄阳,携宠姬赵阳台之任,断妻苏蕙音问。蕙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名曰《璇玑图》以寄滔。”一说窦韬身处沙漠,妻子苏蕙就织锦为回文诗寄赠给他(《晋书·列女传》)。以上写游宦别离和闺中思妇的恋念。

(62)傥(tǎng):同“倘”。华阴:即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县南。上士:道士;求仙的人。

(63)服食:道家以为服食丹药可以长生不老。还山:即成仙。一作“还仙”。

(64)寂:进入微妙之境。传:至,最高境界。

(65)丹灶:炼丹炉。不顾:指不顾问尘俗之事。

(66)炼金鼎:在金鼎里炼丹。

(67)骖(cān):三匹马驾车称“骖”。鸾: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68)少别:小别。

(69)谢:告辞,告别。以上写学道炼丹者的离别。

(70)下:下土。与“上士”相对。芍药之诗:语出《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芍药。”

(71)佳人之歌:指李延年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72)桑中:卫国地名。上宫:陈国地名。卫女、陈娥:均指恋爱中的少女。《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73)渌(lù)波:清澈的水波。

(74)南浦:《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75)珪(guī):一种洁白晶莹的圆形美玉。

(76)别方:别离的双方。

(77)名:种类。

(78)盈:充盈。

(79)折、惊:均言创痛之深。

(80)渊:即王褒,字子渊。云:即扬雄,字子云。二人都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

(81)严:严安。乐:徐乐。二人为汉代著名文学家。

(82)金闺:原指汉代长安金马门。后来为汉代官署名。是聚集才识之士以备汉武帝诏询的地方。彦:有学识才干的人。

(83)兰台:汉代朝廷中藏书和讨论学术的地方。

(84)凌云: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汉武帝赞誉为“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85)雕龙: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驺奭写文章,善于闳辩。所以齐人称颂为“雕龙奭”。


2.三都赋原文与翻译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来源于三都县1955—2013年疟疾疫情资料、防治工作年报、各种统计表、疟疾局部暴发的调查资料和防治工作总结等。人口资料来源于三都县统计局。

1.2方法利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回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三都县1955—2013年疟疾流行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2结果

2.1流行概况本县位于祖国南面。解放前三都县疟疾流行十分严重,疟疾是主要的传染病之一。1955年疟疾发病率高达1 133/万,病死率高。据调查某乡的一个村33户,120人,几乎人人患疟疾,死去60多人,有5户全部死于疟疾。1956年调查某乡的一个村504人,疟原虫阳性率达31.25%,间日疟136例,恶性疟10例,居民脾肿率达34.55%。1957年全县开展疟史查治工作, 1966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13.05/万,1967—1971年无资料,1973年又回升到341.36/万,全县又加强防治工作。九阡区出现暴发流行,年发病率高达1 586/万;当年8所小学和8个村寨,共有1 349人进行了血液检查,疟原虫阳性率为35.4%,间日疟211例、恶性疟230例、混合感染37例,有的村寨疟原虫阳性率高达50%。,全县再次加强防治工作,健全三级灭疟组织, 1994年发病率下降到6.3/万,2008年为1.1/万,2009年为0.94/万,2010年为0.35/万,2011—2013年无病例。 媒介调查发现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贵阳按蚊、雷氏按蚊等,其中以中华按蚊传播为主。

2.2主要策略与措施

2.2.1建立疟疾防治监测体系1956年开展抗疟工作以来,防治策略上都是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初期只在发病较高的个别村寨小面积灭蚊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956—1959年为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县防疫队, 逐渐充实乡、村一级抗疟队伍,培训人员,调查摸底,弄清疟区流行情况。建立抗疟示范点,实施抗疟方案,观察流行因素及抗疟效果,并作为全县培养抗疟人员的基地。在疟疾流行季节,由州、县医务人员和村级医生组成专业队,分片负责,使用抗疟药进行抗复发治疗。 这阶段共进行7个区,31个村2 763人次的血液检查, 发现阳性392人,阳性率14.19%;脾肿大调查了244个村寨4 493人,脾肿率达24.73%。抗复发治疗7 623人,预防性服药128 147人次,灭蚊喷洒423万m2。通过居民血检及脾肿调查,基本弄清疟疾流行规律,根据流行程度划分疟区,针对疟区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死率。1960—1980年为控制疟疾阶段,加强、充实和健全三级灭疟组织, 开展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工作,进行大规模的疟史普查普治,在流行季节,重点根治患者。在高疟村寨开展药物室内喷洒灭蚊和高危人群预防服药,低潮期抗复发治疗等。共治疗患者46 358例。预防性服药644 906人次,灭蚊喷洒1 980万m2。1960年的困难时期,抗疟工作松懈,导致1961年疟疾发病率回升到409.2/万,又经防治,文革前的1965年,发病率又降到43.83/万;在文革时期的动乱中,疫情报不上来,到1970年疫情能正常上报时,发病又高达389.17/万。后经大抓传染源的发现与治疗,70年代以前,主要靠询问病史发现传染源,逐家逐户询问,给有疟史者进行抗复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抗疟效果,由于出现反复,患者多次服药,使群众产生厌烦情绪,有疟史者不愿申报,遗留大量传染源,故用询问病史的措施,发现传染源不能再使用,后改用居民血检发现带疟原虫者,对疑为发病高的村寨进行全民服抗疟药,再是从发热患者血检中发现与治疗传染源,方式是取血后对诊断为疟疾或疑似疟疾立即进行假定性治疗,使用氯喹加伯喹或加乙胺嘧啶,查出疟原虫的患者,使用氯喹、伯喹进行系统治疗。2004—2013年疟疾防治工作统计情况见表1。

2.2.2发热患者疟原虫镜检自80年代始,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以下简称“四热患者”)正式纳入常规检验。2010年始改为初步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热原不明的发热患者(以下简称“三热患者”)纳入常规检验。发热血检652 778人次,阳性率达5.42%;其中2004—2013年累计完成血检人数133 314人次,检出阳性397人,平均检出率为0.28%。2004—2013年血检情况见表1。

2.2.3现症患者管理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全程、足量治疗”的原则管理现症患者。1990年以前采用磷酸氯喹1.2 g(基质)5 d分服,合并磷酸伯喹180 mg (基质)5 d疗法;1990—2009年改为磷酸氯喹1.2 g (基质)3 d分服,合并磷酸伯喹180 mg (基质)3 d疗法;2010年至今采用磷酸氯喹1.2 g(基质)3 d分服,合并磷酸伯喹180 mg(基质)8 d疗法正规治疗现症患者。 1980—2010年应治疗现症患者16 245例,实际治疗16 245例,治疗率100%;全程足量率达99.95%。

2.2.4疟史患者休止期根治每年3、4月采用氯喹、 伯喹对前2年有疟史者进行休止期根治,1990年以前、 1990—2009年和2010年至今分别采用5、3、8 d疗法。 1970—1990年疟疾暴发流行期间,共治疗259 886人次(含预防性治疗)。全程足量率达90%。疟疾疫情基本平稳后,从2004—2013年共治疗患者1 074人次。

2.2.5全民预防服药从1956年开始,发病率在5% 及其以上的村寨全民采用磷酸氯喹合并磷酸伯喹预防服药。到1995年全民共服药836 269人次。

2.2.6疫点处理以病家50 m范围内定为疫点,疫点人群均 采用磷酸 氯喹合并 磷酸伯喹 预防服药 。 1962—2013年期间共处理疫点30 884个次,预防服药336 978人次;其中1970—1990年疟疾暴发流行期间, 预防服药共计172 778人次。

2.2.7媒介防制三都县疟疾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其次发现少量微小按蚊。从1956年开始,在疟疾发病高的乡、村、寨(组)开展灭蚊抗疟工作,切断疟疾传播途径。1956—1985年主要使用DDT、六六六作疫点室内外环境滞留喷洒灭蚊。1985年以后使用菊酯类灭蚊药喷洒浸泡蚊帐,用DDT喷洒室内、畜圈及厕所墙面 。 1956—2013年共喷洒2 854万m2,其中2004—2013年累计灭蚊面积10.25万m2,处理蚊帐8 022件(表1)。

2.2.8疟疾联防联控鉴于疟疾是蚊媒传播的寄生虫病,具有传播快、疫情扩散迅速的特点,尤其在人口密度高、流动频繁地区,常因传染源的输入而致局部地区的防治效果不易巩固。因此,组织疟疾联防可以提高和巩固防治效果。1976年三都县参加黔桂2省(区)6州市24县(市)灭疟联防、1985年又参加邻县独山、荔波、 三都3县联防,继续充实、健全三级灭疟网,采取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双相管理,开展“四热”患者血检搜索残存传染源,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防止疟疾从外部输入,做好疟疾监测和净化工作,灭疟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组织培训镜检员和采血人员,建立镜检站7个和1个县级镜检中心,到1992年撤区并乡后,设置21个乡(镇)镜检站,1956—1966年本地居民血检39 079人次 ,疟原虫阳 性率达5.36% ; 1972—2003年发热及居民血检591 002人次,疟原虫阳性率 达5.92% ;2004—2013年发热及 居民血检133 314人次,疟原虫阳性率0.28%。1979—2004年流动人口血检7 015人,疟原虫阳性率2.88%,2005— 2013年流动人口血检5 401人,疟原虫均为阴性。媒介按蚊调查,1984年全县抽样调查42个村寨,1 383间人房,共捕获按蚊1 229只,其中中华按蚊1 208只、微小按蚊18只、雷氏按蚊3只,雷氏按蚊为首次发现品种。 自2000—2013年在三都县疟疾高发区九阡镇每年调查10次,共捕获按蚊12 180只,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其他种类按蚊。

2.3防治效果

2.3.1疟疾发病情况建国后三都县曾出现过6次疟疾流行,流行一般持续3~7 a,每次间隔时间不等。 1955—2013年三都县累计报告疟疾患者85 255例。建国初期疟疾流行较严重,1955年疟疾发病率高达1 133.5/万 ,1955—1985年全县累 计报告疟 疾患者81 356例,占1955—2013年累计报告总数的95.43%。 由于建国以来三都县不断加强综合性抗疟措施,疟疾流行强度明显减低,疟疾发病率自1997—2008年连续12年控制在10/万;自2009年以来控制在1/万以下,至2011—2013年连续3年无病例,流行周期不再存在,疫情平稳。三都县1955—2013年疟疾发病率情况见表2。

2.3.2流行范围三都县疟疾流行范围逐年缩小,50年代,全县21个乡镇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到90年代后期只有部分乡镇有零星病例散在发生。2004—2013年有血检阳性患者的乡镇数也呈下降趋势,到2011、2012和2013年连续3年全部乡镇均无病例。

2.3.3病例特点1955年以来数据显示,三都县发生的疟疾病例均为本地病例,间日疟为主,其次为恶性疟、三日疟,90年代以后发现的疟疾病例均为间日疟, 恶性疟和三日疟再也没有发现。

3讨论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而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3]。曾是三都县主要的地方病。80年代以前,三都县采用“两根治,一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主要防治措施包括现症患者管理、有疟史者根治、疫点周围人群和重点发病乡镇村、寨(5%)全民预防服药及速效杀虫剂喷洒灭蚊等,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未能控制疟疾流行,期间曾发生过6次较大流行,每次流行一般持续3~7 a。

80年代后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防治、科学管理”的防治原则,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措施对疫情控制有较好的效果[4]。防治措施包括现症病人管理、休止期根治、预防性服药、“四热”、“三热”患者疟原虫镜检、疫点处理、假定性治疗、流动人口管理、高峰期治疗以及媒介防制等,逐步稳定了疫情。 1997—2008年连续12年控制在10/万以下;2009年以来控制在1/万以下;2011—2013年连续3年无病例,已达到卫生部消除疟疾标准[5],疟疾流行范围由肆虐三都县21个乡镇,缩小到全县没有发现病例。

加强传染源监测与管理、防蚊灭蚊、有效管理流动人口是控制疟疾的主要措施[6]。目前三都县已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除疟疾标准》,证明三都县59年来的疟疾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但由于疟疾流行的因素和条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且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流、物流将会进一步加速,外出到国内疟疾流行区务工人员感染疟疾带回当地的较多[7],也有到国外务工感染疟疾带回到当地的[8,9]。这些输入性疟疾对当地巩固防治成果仍然是一个潜在威胁[10]。因此, 应继续完善县乡村疟防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强乡村和社区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培训,把疟防工作作为一项公共卫生项目来落实好,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监测,重点抓好外出务工回归和外来人群疟疾病例侦察和随防,以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作为重点血检对象,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传染源。同时当地政府应保障必需的疟防经费投入,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疟疾防治队伍的建设,提高疟疾诊治水平,继续巩固防控成果,到2018年是可以达到全县消除疟疾这一目标的。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总结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县)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 将三都县1955—2013年历年的疟疾防治总结、各类报表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5年三都县疟疾发病率为1 133/万,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2009—2010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万以下,发病率均未超过5/万。2011、2012和2013年已经连续3年无病例。结论 三都县已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GB 26345-2010)》标准,三都县59年来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是有效的。

3.六国论原文与翻译 篇三

以: 1.秦以攻取之外 ( 用,凭 ) 2、以有尺寸之地 (才,可用而代替) 3、举以予人 ( 来) 省略句:举之以予人 4、以地事秦 ( 用)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之: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3、以有尺寸之地(的 ) 4、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土地)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 )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都是代词。 ) 7、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 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4、二败而三胜(递进)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 这样以后。 兵: 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暴: 1、暴霜露(动词,曝露) 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 事: 1、以地事秦 (动词,侍奉)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旧事) 犹: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始: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2、始速祸焉(副词,才) 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二、古今异义

1、其实: 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实际上 2、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 古义:以至于。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5、故事: 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6、智力: 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7、然后: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8、与: 古义:结交 今义:和 9、速: 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 10、不行:古义;到```地方去 今义:不可以

三、成语

如弃草芥:芥,小草。 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抱薪救火:薪: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四、特殊句式(介后=状后)

1.赵尝五战于秦 ---------------------- 介后 2.洎牧以谗诛 ------------------------ 被动 3.齐人勿附于秦 ----------------------- 介后 4.斯用兵之效也 --------------------- 判断 5.其势弱于秦 ------------------------ 介后 6.苟以天下之大 ---------------------- 定语后置 7.破灭之道也 ------------------- 判断 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省略句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判断句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省略句 1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省略句 12.至丹以荆卿为计 -------------------省略句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省略 14.是又在六国下矣 ---------------- ----- 判断句

五、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打退。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名为动。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为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每天 、每月。名作状。 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词作动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作状,按理来说。 始速祸焉。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六、通假字

4.六国论原文与翻译 篇四

苏询的《六国论》,不属于写的自由潇洒或错综起边的类型,而是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规范性的作品,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因为头绪清楚,变化较少,通过提要钩玄,逐段逐层梳理归纳,很容易搞清楚文章脉络和主要思想内容。 在文章结构上便于学习。 但另一方面,苏洵的《六国论》把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于“赂秦”,尽管文章在论证上、语气上给人势如破竹的感觉,但今天看来显然失之偏颇。因为从本质上讲,六国灭亡是由于不思改革进取,不采取富国强兵之策,从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被历史所淘汰。当然也有战略、策略(包括“赂秦”)等方面的种种具体原 因。单从某种视角看到了某些事实,便以为抓住了事物的全部,这是人类很容易陷入的误区。(节选自《应用写作》第5期《事实论证——雄辩与僭越》)

5.狼翻译前三段与原文 篇五

狼翻译前三段与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通“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有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向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追赶,另一只狼仍旧跟从。屠夫又投骨头给它,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后停止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跟来了。骨头已经投完了,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追赶屠夫。

屠夫感到非常紧张为难,害怕受到狼的前后攻击。往旁边看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积了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倚靠在它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走上前,瞪眼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似乎闭眼了,神情十分悠闲。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背后。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文言文翻译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注释】

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夫,杀牲畜卖肉的人。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把骨头丢给狼。

从:跟随。

矣:相当于“了”。

并驱:一起追赶。

窘:紧张为难,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转头看,看见。

积薪:堆柴草。薪,柴草,这里指麦秸。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夫)。眈眈,注视的样子。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久之:很久。之,在句中调节音节,没有实际意义。

瞑:闭眼。

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动词]其,指柴草堆。

隧入:从暗道进去。

尻:屁股。

股:大腿。

假寐:原意是不脱衣帽坐着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假,假装。寐,睡觉。

盖: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黠(xiá):狡猾。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6.三都赋原文与翻译 篇六

近年来, 随着各地对传统手工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并加以大力开发, 以促进地方旅游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对于传统手工艺背后所依附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究竟是利是弊,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06年贵州水族马尾绣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之后地方政府以及部分研究者皆倡导马尾绣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本文即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的马尾绣为例, 从田野调查出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与商品化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马尾绣的发展现状

水族马尾绣是以马尾作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独特的刺绣技艺, 是贵州水族独有的、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工艺, 被誉为民族刺绣的“活化石”。它不仅是水族的一种民族刺绣工艺, 还蕴含着丰富的水族文化内涵。因此, 马尾绣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自从申遗成功以来, 三都县政府就积极地将其打造为旅游产品, 以求以经济效益为依托, 为马尾绣的保护寻求一条自主的发展之路。通过调查走访与实物研究, 笔者对马尾绣的发展与传承作了一些总结和归纳:

(一) 马尾绣的商品化发展

1.纹样大众化。传统纹饰多是为腾和抽象纹样, 较为生涩和难以理解;现大量加入了中东部地区的吉祥图案, 在幅式上更是出现了源自于书画艺术的镜片、横幅、扇面的样式, 有些还配以民族银饰, 并加装镜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为迎合市场提高销量, 马尾绣的文化内涵逐渐向商业化过渡。

2.绣法的转与化。马尾绣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民族刺绣手法吸收借鉴, 在一些制作者之间和小作坊中还出现了“流水线型”的刺绣作业, 传统工艺的制作方式发生改变。

3.材料市场化和工业化。缘于产品销售、传统材料制作工艺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的艺人们用于出售的绣品基本已经放弃自制绣材的方式, 大都从市场上购买材料。

(二) 马尾绣的产销

据该政府工作人员介绍, 对内, 每一个赶场1日, 乡场上可卖出10床左右背带, 价格在1500—5000不等。对外, 以宋水仙、韦桃花等知名艺人所开设的专营店为依托, 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对外销售。这种销售模式销售量有限, 总体不如集市赶场的销售额。成功申遗后, 马尾绣被推向各类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大会等活动, 其销售呈现了“外求大于内需”的趋势, 价格也大幅提升。就现状来看, 笔者认为不能完全依据市场发展现状将马尾绣作为一项产业并规划其长远发展。作为商品走向市场化, 其必须具备一定普适的使用功能或消耗性, 以保证产业产销的稳定。三都地区除了“民族节日游”之外, 尚没有能够支撑起稳定客流量的旅游资源, 如单纯依靠外销, 是不能保证订单需求的长久稳定, 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前景并不看好。2010年, 板告村全村国民生产总值约为551.3万元, 人均收入2980元。其中马尾绣产值占40%左右。2实际状况是,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劳务输出和养殖业。比如一些中年妇女平日绣制马尾绣, 每逢两广地区甘蔗成熟, 则外出打工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三) 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 三都县明确遵行“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明确职责, 形成合力”的“非遗”保护原则。2007年至今, 三都县政府和民间艺人都开展了以保护和传承为目的的专项活动。3同时, 确立了紧抓“旅游兴县、民族文化塑县”这一发展主线, 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开发, 建设民族文化保护村寨, “对民族服饰、民族饰品等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 使旅游商品走上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轨道。”在艺人的培养和技艺传承方面, 县政府致力于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培训及考察学习活动, 旨在对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学习机会

二、繁荣背后的危机——马尾绣的异化趋势

(一) 刺绣技艺的异化

如今, 马尾绣的纹样已经不再承载有关水族的图腾、信仰、祝颂的寓意, 而是针对素未谋面的外来游客专门设计的吉祥图案。这些外来图案的采用纯粹是源自于商业目的, 我们不敢说刺绣者会在其中倾注多少精神, 但就其批量化的生产这样形式来说, 与艺术的创作模式已经有了极大的距离。一些村落中甚至出现了流水化的制作方式。在这种以经济效益为先产业化的刺绣制作模式下, 原材料的土产和手工化, 只能是在制作少数专门的定制品和特制品时才会使用。除非我们把马尾绣只定义为一种刺绣工艺, 而不去探讨它依托的文化, 那么, 我们就可以对马尾绣在商品化过程中大量引进其他民族与地区的刺绣手法予以肯定。

(二) 传承的危机

传承人是马尾绣保护的关键, 能否吸引更多的传承人是衡量保护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如今绣女们的知识结构, 文化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 其思想观念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极大冲击, 对于传统的老样式、老技艺多有轻视而不愿坚守, 动辄以创新和艺术为借口, 大肆改造传统绣法。同时, 一些政府部门对马尾绣的保护和开发开展了的培训和辅导, 大量引进现代艺术设计的意识和理念, 这对马尾绣的传承保护未必是有益的。此外, 就马尾绣的发展历程而言, 掌握马尾绣全面工艺、具有深厚功底的多是老艺人, 且人数极少。因而依靠口传亲授方式传承的技艺, 随着一些老艺人的辞世有些绣法已然接近失传, 马尾绣艺人开始出现断层现象。4现在的马尾绣工艺制品材料更加精美了, 绣法更加丰富了, 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质量大幅下降, 其工艺似乎都难达到2000年以前精品近似的水平。

三、结论

一些政府部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 对马尾绣的保护和开发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和扶持。从表面上看, 已经走向消亡的马尾绣又焕发了生机, 并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力量。马尾绣这门技艺似乎得到了保护与传承。但从实际状况分析, 马尾绣已经与生成它的文化境域脱离, 退化成一种单纯的刺绣技艺, 其文化内涵逐渐弱化。尽管图腾、神树、保护神这些纹样中包含着一些迷信内容, 传统的马尾绣纹样和绣法也看似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但文化的自足性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单纯用一种文化标准去批判和改造传统, 文化的消融实际上是其保护的失败。文化的保护不能只考虑效益与市场, 消失的文化不可能重塑, 文化的保护需要的不是改造和创造, 而是支持与投入。我们并不想看到一种情况——马尾绣还在, 水族文化却已然消亡。

参考文献

[1]史徒华.《文化变迁的理论》张荣启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89

[2]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刘世彬.中国水族文化散论[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4]康保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惑[J].瞭望周刊, 2005

[5]邬烈炎.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M].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2, (3)

7.《长门赋》原文与翻译 篇七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懽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8.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 篇八

任末勤学原文与翻译

原文: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人物简介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阳游学。

任末尊师爱友的风范,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一书的《先贤士女总赞》中,有“叔本慕仁”条。东晋文学家王嘉所著《拾遗记,后汉》又记载,任末临终时曾告诫学生们说“好学不倦的人,虽然死了犹如活着;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从此,“行尸走肉”便作为了一条成语,意思是可以走动的尸体,没有灵魂的肉体,多指不起作用的人,即活死人。也用以比喻庸碌无能、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糊涂过日子的人。

9.环三都澳区域港口物流环境分析 篇九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1]。宁德市要发挥港口优势,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联接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港口,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港口物流业,将推动相关产业如船务代理、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发展港口物流业,将不断加快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宁德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发展港口物流,不仅对宁德物流产业,而且对宁德市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从环三都澳区域的区位及经济环境着手分析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

1 区位环境分析

首先,从区位条件看,环三都澳区域处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紧靠赤道环球航线,处在一个密集网络的核心位置。居福州港和北仑港两个开放大港之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前沿门户,也是福建省北部和部分内陆地区直线距离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国际主航线仅30海里航程,北距温州145海里、上海390海里;南至福州66海里、广州黄浦561海里;东至台湾基隆港145海里,是我国南北海运和诸多国际航线的必经之路,与东南亚各国距离适中,与港澳较近,与台湾一水之隔,能同时得到大陆和台湾省的“双向辐射”。独具“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使得环三都澳区域既是连接三大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台湾)尤其是长三角的“桥头堡”,也是连接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港口物流提供了广阔的作为空间。

其次,从自然条件看,环三都澳区域拥有陆域面积1 85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滩涂面积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环三都澳区域拥有世界级深水港口岸线资源,深水岸线长度达88公里,可规划建设3万吨级以上泊位150个。其中世界著名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港区水深大于10米(最大水深达90米)的深度水域173平方公里,是浙江北仑港的26倍,荷兰鹿特丹港的8倍;岸线总长450公里,深水岸线88公里(不含岛屿岸线),是北仑港的5倍,可建万吨级至20万吨级泊位112个,是目前国内建设大型深水泊位最理想的港址;并拥有天然的深水航道,主航道水深30~115米,且口小腹大,避风条件好,终年不冻不淤,50万吨级巨轮可全天候进港,符合世界航运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趋势,是建设大型物流港、储备港和国际中转港的理想港址。当前深水港口资源是制约我国长远的稀缺的战略性资源,三都澳作为世界级的天然深水海港,在我国18 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乃至世界上实属罕见。诚如郭沫若先生在1962年重游三都澳时赞叹道:“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200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将三都澳列为福建省的四大港口之一。

第三,从配套资源条件看,环三都澳区域内拥有条件良好的临港沿岸开发腹地和丰富的非金属矿石、海洋渔业、淡水、水能资源。宁德市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达72种,其中玄武岩储藏量占全国70%;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基地(年产量占全国的70%)、绿茶种植基地(年产量占全国的8%)、银耳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和太子参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60%)。淡水资源充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0.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4 742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水能理论蕴藏量225万千瓦。加快建设中的宁德核电一期工程及大唐火电二期两台机组的投产运营,无疑为宁德临海工业和港口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特别是供港口开发使用的临海滩涂总面积达290平方公里,可为大型临港工业项目和港口物流企业建设用地提供宽阔的陆域空间。目前,宁德市正加快临海工业发展,在环三都澳区域打造竞争力强、特色明显的“中国电机之都”、“中国民营造船产业群”、“海西能源基地”、“国家战略物资商业储备中转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东南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并致力推动钢铁、石化两大产业集群的形成。

自2009年以来,宁德市以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为契机,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纵”(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两横”(宁武高速公路、衢宁铁路)、“五联”(白马疏港铁路、溪南疏港铁路、溪南疏港高速公路、溪南二级疏港公路和漳湾疏港公路)、“五大围垦”(溪南、腾川、湖塘、大南塘和后湾围垦)、“三大作业区”(溪南、白马、漳湾港口作业区)等项目实施,拉开了环三都澳区域开发基本框架。根据福建省交通厅“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战略部署,宁德市交通局编制完成了《2008—2012年及2009年度交通建设项目计划》,根据该计划,高速公路将是宁德市未来5年重点建设的项目。其中总投资为66.6亿元的宁武高速公路将在2012年建设完成。期间还将动工建设总投资为97亿元的京台高速公路南平建瓯经宁德古田至福州闽侯段及古屏高速公路连接线、沈海复线连江浦口至福鼎(闽浙界)高速公路宁德段、霞浦盐田至溪南疏港高速公路、福安至寿宁(浙江泰顺交界)高速公路等项目。宁德市“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宁衢铁路(宁德—浙江省衢州市),与京九铁路衔接,是浙江、江西等省份通向宁德三都澳港口的铁路,将使宁德港口的腹地延伸到浙江、江西、湖南。逐步形成的以港口为起点,以公路、铁路为通道,向南北延伸并向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内陆省份辐射的交通网络,使环三都澳区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联接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港口,推动港口航运业和物流业加快发展。

以区位优势为出发点,以港口资源为依托、以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独特的山海资源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港口物流优势产业创造了条件。

2 经济环境分析

2.1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根据1990~2009年宁德市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宁德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2009年宁德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工业增加值20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47亿元,增长19.8%,增幅连续5年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宁德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种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流量急剧增长,为环三都澳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2 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宁德市着力营造国际化的投资环境。仅2009年宁德投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158个,投资总额204亿元,履约率达75.9%。其中,环三都澳区域签约项目82个,总投资183亿元,占全市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60.2%。宁德市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分析总体为上升趋势(见图2所示),其中2009年实际利用台资245万美元,宁德市台资企业达95家,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达3 407万美元,增长104.5%。船舶、水产等重点行业出口保持增长,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7项,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5 672万美元,比增48.7%。外贸出口总额7.0亿美元,下降15.1%,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宁台交流合作全面升级,对台直航码头动工建设,台湾商品经贸城、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仓储物流区、东元电机等一批宁台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宁德—基隆经济文化对口合作协调处挂牌成立。台湾嘉义县阿里山乡和南投县竹山镇分别与福鼎点头镇、福安社口镇签署茶产业合作协议,福安东元电机项目加快推进,霞浦与台湾顶新国际集团签订食品加工项目协议。随着宁德市外向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德市每年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原材料运进和销售产品运出,促使物流活动极为活跃(见图3)。

随着港口基础设施水平的逐步改善,宁德港吞吐量从2005年开始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达到1 240.45万吨(见图4)。在2008年宁德港已成为年吞吐量千万吨级的港口。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长,为物流需求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迫切需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港口物流。然而长期以来宁德市得天独厚的海港优势并没能很好地转变为区域发展优势,港口物流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港口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港口腹地堆场、仓储、停车场地规划不足,布局零乱;港口集疏运网络规划建设滞后,原有的疏港通道技术等级低,交通不堪重负;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与现代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差距巨大;临港工业不发达,发展潜力有待开发;物流企业规模小……。当前,宁德市政府正紧锣密鼓地大力构建“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将物流纳入港口发展战略体系,强化港口物流的服务理念,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整合港口资源,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力度,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港口物流的长足发展,对宁德市总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带动宁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参考文献

[1]佚名.港口物流[DB/OL].(2010-09-06)[2010-10-18].http://baike.baidu.com/view/961981.htm.

[2]徐金伟.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世界海运,2004,27(2):31-32.

[3]王海平.宁德建设中心港口城市的战略举措[J].港口经济,2006(3):34-35.

[4]宁德市统计局.宁德市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宁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2009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0-02-08.

[6]陈家东.宁德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N].闽东日报,2010-02-24(1).

[7]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德市人民政府.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Z].2008.

[8]佚名.港口服务指南[EB/OL].(2010-09-25)[2010-10-18].http://www.ningdeport.gov.cn.

【三都赋原文与翻译】推荐阅读:

上一篇:2016年经理助理职位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父亲节:做你的女儿真幸福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