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

2024-08-20

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精选10篇)

1.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 篇一

深化社区党建增强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xx县辖10个社区,社区党支部10个,社区党员220名,社区干部107名,“五好”社区党支部10个,地区“社区党建示范点”4个。今年以来,xx县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小社区、大服务”为思路,始终把社区党的建设贯穿到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社区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掌控社会、凝聚人心的能力,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建立各级干部联系社区工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社区工作制度,由10名县领导各联系1个社区;建立了组工干部联系社区制度,18名组工干部各联系1个社区;建立了县直单位科级干部联系社区制度,338名县直单位科级干部根据居住地确定1个联系社区。成立了xx镇机关干部包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镇机关干部包社区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xx镇四套班子领导和机关干部包社区责任制,镇党委班子成员包联1个社

1区,10名机关干部每周到社区协助开展工作不少于2个工作日,社区干部包巷包户,每名社区干部至少帮扶20户居民。各级联系点干部定期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工作,解决社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二是资源共享,激发活力。以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为抓手,根据辖区单位的不同特点和参与社区建设的能力,积极规划城市社区分布图,明确机关社区、居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管理模式。县委制定了《县直单位(部门)共驻共建制度》,确定了70个县直单位(部门)作为社区共驻共建单位,整合社区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全力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开展共驻共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建立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制度化的平台。在社区成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机构,对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坚持日汇报、周复查,实行动态管理,使之成为城镇派出所户籍管理的重要补充。在社区建立了以党员、爱国宗教人士、复员军人、居民代表等为主的各类积极分子队伍,对重点人员和流动人员实施监控,收集社会稳定情报信息。目前,已建立10支积极分子队伍,各类积极分子550人,设立了40个信息点,落实信息员120名。四是组建治安巡逻队,开展大清查活动。先后申请成立了5个治安巡逻队120人,县财政为

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每晚由巡防队员分组在各主要街道、闹市区、重点场所进行巡防与清查。从离(退)干部、“三老”人员、待业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十户长、民兵中吸纳维稳信息员476人,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定期不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及驻地武警官兵进行联系清查与巡逻,对身份不明或“三无”人员移交派出所进行审核,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威慑作用,减少了辖区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加强社区“两支队伍”建设,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10个社区配备国家干部71名,聘用人员36名,保证了每个社区有7名国家干部。县委出台了《xx县社区聘用工作人员报酬待遇管理办法(暂行)》,社区聘用干部中,担任一般干部的月工资最低1150元、最高1450元,担任副书记、副主任的月工资最低1300元、最高1600元,担任书记、主任的月工资最低1500元、最高1800元。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到社区工作,下派到社区工作的国家干部,在原福利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可参照社区聘用工作人员享受绩效报酬,目前,已从机关下派10名干部到社区工作。二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电教室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教育,吸引社区党员到“三室”借阅图书、观看电教片,不断丰富活

动的形式,开展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党员在组织的关心和教育下,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同时,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发公开信等形式,提高在职党员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宣传发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以“互助奉献服务队”、“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为载体,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开展“7〃5”事件面对面宣讲活动、以“讲民族宗教政策、讲非法宗教真相、讲非法宗教危害、讲党员干部和宗教人士站稳立场”为主要内容的“四讲”活动中,选派230名教师下社区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分16个层次成立了宣讲团、组织开展了“红歌赛”、举办“十佳好邻里”评选活动等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揭批热比娅及“三股势力”罪行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和真相,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在反对非法宗教、反对民族分裂等活动的中的立场,坚定了信念。三是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以社区党建为契机,对社区干部党建知识、综合治理、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八站一室”工作内容的掌握程度,及辖区基本情况的指认等内容进行定期测试,提高社区干部开展社区工作的能力。

(三)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社区管理,协助社区维护

社会稳定。探索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社区党组织与物业管理企业联席会议制度,把他们参与社区工作的情况,作为服务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确保物业管理企业在落实机制中发挥应有作用。“7〃5”事件发生后,物业管理企业发挥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工作联系密切的作用,积极协助社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协助社区干部全面深入开展排查工作,了解掌握居民小区每个居民家庭的思想状况、流动人口的准确情况,出租房屋的变动情况、宗教活动异常情况,对“常访户”进行全面摸排、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掌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维护了当前社会稳定工作。

(四)加强社区阵地及警务室建设。今年,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投资245万元,新建1个社区阵地、维修1个社区阵地,全面完成社区阵地建设任务。为每个社区都建设1个警务室并配备1名协警,负责对社区流入人员进行及时登记、审核,确保辖区内人员的稳定,及时掌握辖区人员现状,确保辖区社会稳定。各社区协同社区片警对辖区的流动人口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街不漏巷、巷不漏户、户不漏人,对辖区流入和流出人口进行详细登记,并坚持每周复查一次,及时调整和补充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共登记流动人

口2519人、重点人口11人、刑事解教人员、涉毒人员72人,出租房屋1152间。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社区建设工作有了长足进步。我们深深体会到: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保证;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关键;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全民参与是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我县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落实地委、行署各项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先进经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实现、维护、发展好社区居民群众根本利益,努力开创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2.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 篇二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落脚点是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1. 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位于时代前列, 具有鼓舞、引导、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能够催人奋发、团结向上的文化, 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正是为了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 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没落的、颓废的、反科学的文化。

2. 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是适应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前, 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量社会管理、居民服务、公共事务从政府、企业的职能中分离、转移、延伸出来, 大量由单位直接管理的“单位人”变成了由社区管理的“社区人”。城市家庭一墙之隔彼此不相往来。出入如陌生人, 守望并不相助, 最该认同的反而没有认同。带来人际上的孤独化、疏离化、表面化等“城市病”,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用文化把居民联系起来, 在活动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因此, 社区建设的重心是文化社区, 是社区文化。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做好疏解情绪、化解矛盾工作, 防止和避免因改革而出现大的思想动荡和危及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 通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陶冶了情操。

调查表明, 60%以上的群众参加群众文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 陶冶情操, 自娱自乐。同时文艺活动在人们心中, 被认为是比较健康高雅的活动, 参加表演的人们便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欣赏文艺表演的观众则会在观看中体会、领略节目的深刻内涵, 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艺的熏陶。

4. 通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交流了信息和感情。

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活动阵地作为群众从事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既是群众消闲的场所, 也是各种信息汇聚地。在这里群众除了进行正常的文化活动外, 还相互交流感情, 交换信息,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除了表演者相互交流节目外, 还为观众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增进感情的时机。

二、如何推进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1. 引导多渠道投资。

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同时, 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欢迎和引进各种资金各种形式的投入, 确保各种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更新, 充实娱乐场所和文体活动设施, 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丰富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以此密切邻里感情, 协调人际关系, 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 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运用传播文化和工具的设施, 如影剧院、文化站、图书馆、社区报等, 开展联络感情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舞会和文艺演出等, 加强住户之间的交往与联系, 培养群体活动与公民意识, 增强友谊。

2. 重视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进行整合优化配置, 其次是加大投入, 不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在资源整合方面, 关键是要加强管理, 政府投入的资源, 需要明确规划, 合理使用并管理, 社区要建立自身的管理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 将管理责任明确到人。有限的资源要发挥最大的作用, 得到有效的利用, 体现其价值, 在购置基础设施时, 要根据需要合理安排经费, 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设备要求, 然后考虑较高层次的需求, 有计划的增加更多现代化设施, 逐渐完善整套的硬件系统。设备设施购回后, 要不断的维护和检修, 延长其使用寿命, 并保证其有效运作, 为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软件的建设是较欠缺的部分, 人才资源的建设上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 缺乏专业性人才是阻碍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 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另外, 与社区文化建设相关的资料也不足, 每个社区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 也要总结发展经验, 为其他需要者提供参考, 当然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里获得信息, 较成功的建设案例应留存资料, 以文字或视频的形式, 在科学普及的时代, 有各种方式可供我们利用, 以此来不断的整合资料, 形成与社区群众文化相关的学习系统。

3. 创新社区文化管理体制, 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 将过去侧重于管理的职能转变为侧重于服务。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为自己工作导向, 各项工作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进行, 围绕群众的实际需要而展开。区、街道、社区文化组织做为贯彻辖区文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要为辖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广泛而畅通的沟通渠道, 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以市场调节对内部事务及运作方式进行独立自主的决策、协调和经营。鼓励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吸引企事业单位投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活动项目。创新文化队伍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构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社区群众文化的宗旨是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 愉悦社区居民的身心,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生存的环境质量, 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必须明确这一定位, 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坚持服务性原则, 根据居民不同的“个性”爱好提供不同形式, 不同规格的服务, 尽最大努力方便每个人都能在社区内找到适合自己好玩的文化活动, 不断提高社区群众文化服务质量。

4. 建设高雅的社区文化, 培育健康的社区精神。

“社区”是地域、社会互助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 即一群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一种生活共同体。小区居民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同一空间, 彼此之间相互交往、沟通和影响, 造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 形成了一个小社会。“社区”精神, 是住宅小区居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行为的综合反映。而社区文化则是社区精神的载体。住宅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应以灵活多样适合居民特点方式进行。

新型社区建设将关系到某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基层社区建设将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来讲, 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急需要我们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高举党中央制定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政策, 需进一步推进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摘要: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建设。社区群众文化是以街道辖区为单位, 集企业、学校、机关团体、居委会等于一体, 以思想道德、法制纪律、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群众文艺、文体健身、科技知识等教育为主要内容, 在陶冶人民群众思想情操、提高知识技能、健身娱乐等方面起积极主导作用的群众文化。在新的形势下, 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培养适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去改变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惯常心理定势和行为方式。以发展社区群众文化示范, 带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与全社会大文化相衔接,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较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

3.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思考;推进

前言

我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发展,社区的文化也不断地推进,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的作用。但是如何进一步的推进社区文化的建设是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发现他的问题,然后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措施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1.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地提高,社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因为文化本身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所以很多相关的专家在研究的时候,并没有给出一定的比较固定的定义。但是笔者浅显的认为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种是比较的抽象的意义,就是社区的人们在一定的生活阶段之内,人们比较统一的一种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另一种便是比较具体的一种行为,使人们在社区的活动之中,人们一起举行的一些有关文化的活动。关于社区文化的建设,我们应该对于他本身的涵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在哪里存在问题,然后对于提出的问题给出措施。这样才可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2.关于社区文化存在的不足

不得不承认,社区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目前因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很明显的,社区文化的建设也是不成熟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毫无疑问的,我国的社区文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笔者将指出它的不足。

2.1对于社区文化的建设缺乏比较深层次的了解。前面,笔者已经介绍到,目前,我们对于社区文化的建设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前面笔者提到的两个方面的社区文化的建设,第一种,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人们普遍的将其定义为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而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活动,人们将其定义为狭义的社区文化的建设。现在人们在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之后,人们希望将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与狭义的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但是因为目前为止,很多的人们对于社区文化的定义本身就没有什么概念,更不要说将两者进行结合,对于这样的要求,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这样实施的可能性是比较的小的。也可以说,面对社区的文化建设,我们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但是这两者的结合,使得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迈的太大,可能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社区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将人们集合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的阶段。

2.2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过于保守。社区文化建设虽然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但是还是应该为人们提供娱乐为主。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比较主要的问题是很多的文化建设的内容是比较保守的,这也就意味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的单调,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定位应向更高层次去发展,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够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得到满足。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个社区的社区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社区的精神文化面貌的体现。社区文化的内容如果比较的新鲜并且内容比较充实的话,会给社区的人们带来比较大的动力与激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如果,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的枯燥的话,将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形成比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社区文化建设的多元化,新鲜化是目前的很多的社区的居民比较偏向的一种趋势。所以,如何改掉目前的情况之下的社区文化比较单调,内容比较枯燥的问题,将社区文化的建设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面对的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

2.3社区文化建设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我们国家城市化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区文化专业人员发展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专业社区人员很多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不足。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没有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在专业人员的培养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们国家需要注意的问题便是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文化建设的队伍。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如培训自己社区的工作者、聘请外部专业教师等。虽然这些努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之下,建设一批专业的社区文化建设人员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3.关于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3.1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我们要完成一件事,意识是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人们在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意识是发挥最主要的作用的。只有意识对于一件事注意,才能保证这件事完成的质量。我们传统的意识中,社区管理的人员是为人们的生活中的琐事而忙碌的。但是这是我们首要需要改变的观念。我们的社区的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產力的深刻内涵,在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安排社区的文化。传统的,很多的社区管理人员把社区的文化建设的很多活动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很明显的,这样的效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所以,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安排相应的活动时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调动社区居民的文化建设的热情,然后合理的组织居民进行活动。不要让社区的文化建设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3.2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我们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注意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地制宜。因为很多地方的人们的生活习惯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当地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去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比如某个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社区工作者就可以根据社区这一现实情况多开展一些与老年人有关的社区活动,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喜好,开办一些社区的艺术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应该以自己的喜好进行,而是应该根据社区人们的喜好进行。不然,人们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

结语

在本研究中,笔者重点介绍了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推进的研究。首先,笔者介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使得读者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笔者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所以,笔者随后提出了几条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比较大的弊端,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秀平,邓国胜.社区创新管理的经验与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11,9(315):114-117

[2]叶木全,黄重,周晓景.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探究[J].东南学术,2011,3: 203-210

4.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 篇四

塘坪镇位于阳东县西北部,距县城25.3公里,交通便利。北与大八镇相邻,X592县道纵贯其中,是阳江市连接大八镇的交通枢纽。全镇面积197.2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7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6万多人,常住人口为3.9万多人。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搭建“群众文体”、“尊师重教”两个平台,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阵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使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社区呈现出邻里团结和谐共处、人人拼搏进取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硬件建设是发展社区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居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阵地和舞台。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我镇各村委社区实现了“五室”具全,实施了“六大”工程。“五室”即图书室、活动中心、微机室、电教室、警备室;“六大”文化设施工程,即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建立了1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树起了19块文化宣传板、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电教室、在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起了楼内文化宣传角,塘坪居委社区还建造了麒麟岭公园等,这些硬件建设使文化气息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之中,为社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开展得最好的是禾石村委会、上村村委会、湾龙村委会、长乐村委会、平山村委会等社区。

二、以建设文明和谐特色社区为目标,积极打造社区文化建设品牌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塘坪镇党委打造文明特色社区文化品牌,塘坪镇社区庞大的文体团队,包括广场舞队、篮球队、舞狮队等,其中篮球赛成了我镇每年春节留节目,的柔力球运动,多次代表营口市参加省级展演,均获佳绩。志愿者又建立了诗词书画协会,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弘扬。志愿者文体组织增进了居民之间相互沟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居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华安社区“志愿者”特色品牌活动推动了社区特色文化的扎实开展,全面推进了和谐文明特色社区文化的建设进程,实现了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步入先进行列的目标,使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民政双拥等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文化建设优秀事迹,有“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的金康健,获营口市“十佳母亲、十佳敬老好儿女”称号的志愿者宁杰、王素娥,有甘心奉献甜如蜜的李公裕,退休不褪色的尉利绑,有社区治安守卫者鲁学礼,不拿工资的社区“勤杂工”王强等等,这些涌现出的楷模极大地鼓舞了志愿者们的积极性,在文化建设中形成了看有方向、学有榜样的模范氛围;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现都收入在《华安志愿者之歌》一书里编辑出版。志愿者文化队伍的发展使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巨变,先后解决了辖区内的旧小区改造、垃圾场变广场等疑难问题,新增设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修建花坛90多处,栽种树木数千株,所有小区街面都铺设了道板、安置了路灯,小区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过去的坑洼杂乱的街景早已被现在的整齐亮洁的街容所取代。华安社区党委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融入各文体社团之中,形成了华安社区天天有节目、日日有歌声的欢乐场景;活跃的社区文化提升了居民素质,增进了邻里感情,抵制了不良习气,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在省魅力社区的角逐中,华安社区以志愿服务为特色,从全省五千家社区中脱颖而出挺进十强,摘得“省十佳魅力社区”的殊荣。

在华安社区有座劳模楼,居住着40多位国家、省、市级劳模,我们积极利用这宝贵的精神财富,成立了华安社区“劳模精神教育基地”,组织劳模志愿者开展了“劳模精神进校园”、“劳模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活动,将新时期劳模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两年来,深入中小学开展传承民族精神教育的课程近百场,听众达万余人之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过好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华安社区志愿者几年来春节慰问困难户、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端午节颂屈原、中秋节赏月,都过得热热闹闹,并且各具特色,显示出社区的强烈文化氛围,保证了社区文化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创新活动形式,全方位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在文化活动的设计上,社区注意创新思路,活化载体,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增强实效。一是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把日常的自发文化活动和有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结合,特别是结合重大节日,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节庆文化生活,如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我们都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系列文化活动和专题文艺晚会,有歌咏比赛、舞蹈比赛、“健身活动周”展示、联欢会、书画比赛、家庭趣味运动会等。除此之外还经常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读书体会交流会、评比活动,涌现出“十星、十佳和谐家庭”的典型。2010年6月10日开始,社区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华安社区文化体育节活动,受到欢迎。二是在活动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社区文化活动与“三进工程”相结合。一进是文化活动进街巷,根据街巷的特点,建立了文化宣传栏、知识长廊、宣传画板;二进是文化活动进楼院,建立了楼道文化宣传角,定期更换;三进是文化活动进家庭,举办每人读一本好书和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普及家庭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社区组织参加省、市、区文体比赛和演出活动,共有上百场比赛和演出活动,多次荣获荣誉与好评。老党员陈玉哲老师发挥他的书法、绘画专长,为社区办了新颖、图文并茂的板报,举办个人画展,义务为参与学生指导。结合形势举办了“发扬劳模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诗词书画展,极大的推动了文化传承工作。舞蹈队的鞠佩玉队长坚持每天排练、指导舞蹈队、秧歌队以及腰鼓队,演出时多次获奖。华安社区首推的柔力球活动,在柔力球队杜爱光同志的带领下,常年队员苦练,在省比赛获佳绩。居民党员曲清洪把珍贵的“庆祝建国50周年集邮”献给社区。他说:“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文化名人程秉政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从世界奥组委决定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那一时刻起,到最后共拍摄了20万张瞬间照片,是北京奥运会全程的一部活教材,是世界首创。如果没有爱国之心,没有传承文化精神,决没有这个行动。

社区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促进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大大提升了社区群众的文化品位,居民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居民间相互关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由于社区党委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积极性越来越高,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社区各项工作跨入了省、市先进行列。社区连续8年荣获省文明社区称号,被授予省和谐文明社区,先后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有优秀示范住宅小区、被评为全国城市优秀示范小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小区、辽宁省文化先进社区、辽宁省体育先进社区、辽宁省魅力社区、营口市文化先进社区。

两年来,由于社区党委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工作的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跨入了省、市先进行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改革创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新型文化社区工作再迈向新的台阶。

5.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 篇五

一、政策配套措施比较完备,社区民主自治的工作基础较好。

我区社区建设的起步较早,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的特点是民政对象为服务重点,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白下区社区服务三年规划》;九十年代,我区以争创社区服务的发展为主线,社区服务得到拓展和深化,我区先后被省、市命名为社区服务示范区、社区建设实验区。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几年,社区建设被区党代会列为全区工作的要点,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加大了硬件投入,区社区服务中心等区级标志工程相继建成,各街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区政府于2000年初召开了社区建设大会,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的意见》,明确居委会不再重现与社区服务无关的经济活动,居委会职能得到规范,居民主任的工资待遇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按照“六有、六统一”的标准,在硬件上打造“精品居委会”,调整了居委会的规模,进行社区组织体制改革试点,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理清台帐,为社区居委会减负。这些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尽管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至少说明政府对社区民主自治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是充分的,也确定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进入到目前这样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工作力度,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强化。在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各社区就社区党建、社区居民选举、民主决策、社务公开、社区服务承诺、社区评议、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建立了各项制度,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打下基础。在抓队伍方面,民政局对全区360多名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职能培训,注重提高他们的素质。在2000年游府西街社区直选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获得圆满成功后,2003年又在全区采取以户代表直选方式产生第二届社区居委会。由直接方式产生的社区居委会,不仅架构了新社区组织体系,直选过程的本身也是对居民以及社区工作者的一次直观的民主自治的教育。我区的做法得到了省、市以及国家民政部的高度评价,其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抓社区服务方面,我区始终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来抓,在打造“爱心驿站”、“特殊家庭子女教育辅导站”、“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等老品牌的基础上,最近又创出了“康爱百姓服务站”、“爱心求助门铃”和“社区110”等一大批贴近居民生活新的品牌和亮点,不断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

三、注重工作创新,不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向纵深发展。这几年,区政府和民政局注意了抓工作重点和工作创新,年年上台阶,在探索社区民主自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除游府西街直选社区组成人员取得成功,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外,在淮海路地区成立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撤销淮海路街道办事处行政职能的改革举措,其方向也是正确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将对以后的社区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政府与南师大联合研制的《社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引领了建设规范化社区的方向。2003年,区政府又承担国家民政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城市社区地方治理”的调研课题,经过努力,“社区选举指导纲要”、“城市基层体制改革试点”、“扩大社区参与”三个项目圆满完成。成功举办“全国社区居委会直选培训班”,开展社区直选现场观摩,其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另外,区民政局在培育社区中介组织,促进社区成员自我服务方面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总之,我区的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运行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成绩是显著的,但我们同时也感到,由于体制不顺、改革法规滞后、资金渠道不畅和人们普遍社区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往往是对民主形式尝试和探索较多,但自治的成分很少,社区自治的整体水平与建设政治文明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这一方面,民政局的汇报中着重提到了社区居委会担负过重、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和工作不落实三个方面,我们通过调研认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为此,我们有这样几点建议:

6.社区建设推进会讲话 篇六

(2011年8月6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精神,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规范操作程序,推动我镇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先后参观了东城社区的拆迁现场、清音公园、新都社区、石莱镇观音堂社区、华胥山社区、徂徕山环山路、羊流镇官桥社区和沟西社区以及张庄镇区,可以说,全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遍地开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形势。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加快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胆推进,全力以赴加快社区建设进度。下面,根据镇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加快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全镇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科学规划,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截止目前,共新建居民搬迁楼69栋,2760套,建成面积3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4亿元。其中鑫兴花园、福安北小区已建成,并同步完成了小区内绿化、美化、—1— 亮化工程,配套安装了供水、供电、供暖等设施;鑫福里小区、福瑞小区和湖西小区部分搬迁楼即将竣工交付使用。今年年初开工建设的26栋居民搬迁楼,目前19栋已完成主体,年内将全部完成。在加快搬迁楼建设的同时,配套完善了道路、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资1270万元建设长2.3公里、宽42米,贯通济临路和紫正大街的正阳西路,目前已建成通车;投资650万实施紫正大街东段改造工程,新修道路1900米,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投资550万元硬化环湖东路、环湖西路,全长1800米,现工程已过半;投资1200万元实施正阳路南扩工程,将正阳路南扩至张庄河,目前正在进行地上附着物拆除工作。投资560万元实施了自来水工程,目前主管道已铺设完毕,供水管网完成9800米,有3个小区4500人已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投资1300万元开工建设供热公司,目前基础已完工,设备已订购;投资140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已于7月份开工建设。由于我们在社区建设上行动快、规模大、档次高,得到了省、地、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先后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省和谐乡镇建设、泰安市农民增收现场会提供了现场,云南、贵州等省份,青岛、淄博、寿光、胶州、平原、兖州、宁阳等地市纷纷来我镇考察学习,仅今年上半年来我镇参观的单位就有60多个。一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镇党委、政府确定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是正确的,完全符合上级的政策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符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是切实可行的。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许多赞许和掌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区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

—2— 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工作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认识不透,缺乏大局意识,考虑问题眼光放得不够长远,只顾当前利益、个人利益,怕搞社区建设得罪人,丢了自己的乌纱帽,对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执行不坚决,落实不积极,存在畏难发愁、被动应付的现象。二是群众工作不扎实。在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上,有的村工作浮漂,不做实功,不能深入到户宣传政策,了解群众意愿,没有真正发动群众,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社区建设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三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四槐树村、回龙庄村、后高佐村、马岭庄村起步早、力度大、建设快,即将进入整体搬迁阶段,而有的村特别是有些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却行动迟缓,迟迟没有任何进展,甚至个别村违法建筑屡禁不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全镇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实施,对这些行为镇党委、政府将坚决予以打击,绝不姑息迁就。四是配套建设不够完善。虽然我们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幼儿园,加强了镇区道路网络建设,但医疗、教育、社会救助、五保供养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还相对滞后,与城里有较大差距。社区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客观上的因素,但主要是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上的原因。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必将影响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影响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由于认识水平、经济条件、看问题角度等差异,一部分群众暂时接受不了是正常的,但作为领导干部,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从中央到省市,从党政领导到专家学者,都对社区建设持鲜

—3— 明的支持态度。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省人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等,都对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作出了具体部署。而且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我们一年多的实践,也证明了社区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一条最现实的路子,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抓下去。全镇各村、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认真研究吃透上级政策,抓住当前政策支持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认真分析研究具体的推进措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扎扎实实地推动社区建设,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增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同感。

二、乘势进取,用活政策,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省市各级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包括建设用地、信贷支持及相关配套政策等。大家一定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吃透精神,切实把上级政策用足用活。

(一)用好国家土地政策。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旧村改造、压煤搬迁等有利政策,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走出一条以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增减挂钩带动新型农村社区科学发展的路子。一是用好用活现有的增减挂钩指标。7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上,刘学保市长明确指出:3年内完不成拆建复垦的挂

—4— 钩村,要将挂钩指标调整到其它单位或村庄。为此,四槐树和回龙庄两个首批挂钩试点村,要做到建设与搬迁同步推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搬迁建设和旧村拆迁复垦工作。二是积极争取新的增减挂钩村名额。市里今年要确定一批新的挂钩试点村,原则上是从领导班子好、群众基础好、腾空土地潜力大的村中选取,并要求9月份之前做好征求群众意见、签订搬迁协议等前期工作。为此,各村要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与镇社区建设指挥部及时对接联系,将各项材料加以完善,并积极向上申报,力争尽可能多的争取到挂钩名额,形成挂钩指标良性循环,保持我镇社区建设用地指标的连续性。

(二)用好社区建设财政补助政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破解资金难题是关键。今年,市里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将增减挂钩补助,由原定的每亩12万元和20万元两种类型,统一调整到每亩20万元。对按标准和时限完成土地整治复垦,经验收合格的,市财政再奖励补助标准的10-20%,这样,每亩挂钩指标可以获得22-24万元的补助,这一标准虽然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但在全省是比较高的。根据当前的物价算账对比,基本上能够满足搬迁楼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要求。也就是说,利用好财政补助,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不拿钱或少拿点钱就可以搬进社区。市里这次重新修改补助政策,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这也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早干的有政策、有奖励,晚干的既无政策、又无奖励,只有挨批评、受处分。晚干不如早干,早干不如快干,谁能抓住机遇、抢先一步,谁就早受益。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市里出台的有利政策,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社区建设,确保3-5年

—5— 内,全镇25个村,3.2万人,全部搬迁到镇区。

(三)用好信贷支持政策。为解决社区建设中的资金周转困难,市里成立了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有限公司两个融资平台,目前已获得了农业银行3亿元的信贷规模。到目前,已发放了7500万元,还有两亿多没动。市里的原则是谁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速度快,就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前期,由于我们起步早,市里优先给予了大力扶持。目前,汶南、翟镇、泉沟、羊流、青云、石莱等乡镇厚积薄发,建设速度也很快,也即将纳入全市的融资贷款范围。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快马加鞭、快上加快,才能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才能推动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社区建设有序快速推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既要积极大胆地推进,又要谨慎稳妥地操作,确保好事办好。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尊重群众意愿,是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推进的重要前提。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全面贯彻好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要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政策激励、算账对比等方式,发动、引导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尽管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认同率很高,农户对社区建设的支持率和搬迁安臵协议签约率都超过了95%,但这并不是说思想工作就不用做了。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决策权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在立项选址、规

—6— 划编制、土地挂钩、拆迁补偿、搬迁安臵、土地复垦等各个环节,要及时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征得群众同意,取得群众支持,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满意,社会认同。

(二)加快搬迁安置和土地复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建新区、拆旧村、腾土地。因此,既要抓好居民搬迁楼建设,又要加大拆迁力度、加快拆迁速度。一是要完善搬迁安臵方案。即将实施整体搬迁的村要精心制定细致周全的搬迁方案,在楼房分配、安臵上,保证绝大多数的农户都能满意;搬迁过程中,村干部要盯上靠上、全程调度,广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搬迁、帮扶群众搬迁,要让每户搬迁户都能安安全全、顺顺利利的搬进新楼房。二是要做好旧村复垦工作。要按照“建设一批、安臵一批、复垦一批”的原则,逐户签订规范的搬迁安臵协议,制定好土地复垦计划,确保入住一户、拆除一户、复垦一户。同时,要及时与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申请验收,争取补助资金早日到位,推动社区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三)健全完善配套设施。让群众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社区,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统筹考虑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下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供热公司建设,确保年内实现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顺利完成环湖东路、环湖西路和紫正大街东段的道路硬化和正阳西路南扩工程;完成供水管网建设,确保镇区居民都能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在此基础上,新开工一批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放大城镇功能。投资1500万元,实施镇一中改造工程,新建教

—7— 学楼2栋、实验楼1栋,实现中小学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占地150亩的老年公寓,建成后可安臵700名老年人入住,满足我镇和周边乡镇老年人的入住需求;投资1500万元实施府前街西扩工程,与正阳西路贯通;投资160万元新建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的生物处理厂一处,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入住的吸引力,增强社区的辐射聚集能力。

(四)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在实施建设的同时,要及时跟进管理服务,探索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群众需要的管理服务方式。一是优化公共环境。进一步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营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扎实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建立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无害处理。二是提升社区文化水平。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时代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组织开展以倡导文明和谐、提高文明程度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加强居民间的沟通与融合,营造安乐和谐的社会氛围。上半年,我们先后于“五一”和“七一”举办的两场大型文艺汇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提升了城镇文化品位。今后,我们将组建社区艺术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化传递到每一个社区。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要学习借鉴城市管理的理念、办法、模式,实施城市化管理,逐步实现由农村向城镇、村民向市民的转变。为确保社区正常运转,市财政为整体搬迁进驻农村社区的每一个村每年安排5-10万元的专项资金,镇里也将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专项用于社区公共服务。四是加强社区党建建设。村庄整体搬迁到镇区后,在不改变原村建制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单位组织

—8— 成立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群团组织,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体,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商业服务组织、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四、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条件好的村能干,基础条件差的村也能干,关键是想干不想干、敢干不敢干、会干不会干的问题。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 对照先进,查找不足,精心组织,再接再厉,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村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村支部书记作为社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积极协调、解决社区建设和村庄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条件好、工作有基础的村,要快马加鞭,坚持能快则快、好中更好;经济弱一点、基础差一点的村,要积极谋划,争取早日动工建设。

二是明确工作重点。按照镇党委确定的工作目标,下半年,要着力抓好四槐树村、回龙庄村、马岭庄村、后高佐村的整体搬迁工作。同时,实施新一轮规划建设,投资1.5亿元为唐家庄、明德庄、棘针沟和东白沙4个村建设搬迁楼38栋,力争年内完成工程主体,明年实施整体搬迁。

三是咬紧目标,提速加力大干快上。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是我们对全镇人民的承诺,也是对镇村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越是任务艰巨、工作繁重,越是检验领导干部意志品质、能力水平的时候。全镇上下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咬紧任务

—9— 目标不放松,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大干快上,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和韧劲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要坚持“快”字当头,各项工作都要早下手、快推进、争主动,算好时间账、任务账,把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倒排出时间节点,从头到尾,环环紧扣,一鼓作气、一抓到底。要坚持“实”处用力,衡量一项工作任务是不是落实了,关键是看结果、看实效,对每一项工作都要细化、具体化,落实到位。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抓好一项项具体工作,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是强化责任奖惩。镇社区建设指挥部要与各村签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新一届村“两委”在任期内新型农村社区楼房建设和旧村拆迁复垦的具体目标任务、时间节点、搬迁时序和奖惩责任。年终,镇里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村,将大张旗鼓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任期内不能完成社区建设任务的,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同志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惠民工程,全镇上下一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经济强镇和现代化城镇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应用互联网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篇七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和互联网的发展

1.城市社区居民人际关系淡化与网络交流盛行。

目前, 城市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交往甚少, 大部分居民从不到邻居家“串门”,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 也很少有人找邻居帮忙解决。这种居民间人际关系的冷漠, 不利于树立社区文明新风。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上信息交流工具越来越多, 网络人际沟通越来越便捷, 网络交流已成为公众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网络世界, 人们可随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2.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被动和参与网络交流娱乐的主动。

在现代社会, 由于人们受时间、精力等限制, 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频率、热情都较低, 这是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又一困境。另外我们看到, 网络交流、娱乐却成为居民休闲、“解压”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于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38.3%, 网民规模达5.13亿, 网站规模达229.6万。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微博”使用人数达2.49亿, 比例达48.7%。网络视频规模达3.25亿人, 使用率达63.4%, 是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也在增长, 达2.44亿, 占网民总数的47.6%。

应用互联网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1.构建社区文化发展的网络平台。

将互联网信息的广泛性、时效性与社区居民的需要有效结合, 打造一个面向居民的信息化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平台;社区网站的栏目设置应体现服务性、多样性、趣味性, 以准确及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信息服务, 吸引居民的注意力, 达到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娱乐群众的效果。此外, 还应建设社区文化门户网站, 网站要突出社区地方特色, 展示社区风采, 并结合社区文化生活实际和居民的文化消费心理, 开辟居民喜闻乐见的栏目, 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网络文化活动, 提供便捷周到的网络社区服务。

2.开展网络娱乐活动, 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

通过组织社区网上文化娱乐活动, 如棋牌比赛、电子游戏联赛、网上音乐会等, 促进居民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增进彼此的联系和感情,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营造一种友善、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在网上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可节约社区文化活动经费, 社区居民参与面广, 组织效率高。

3.开展社区网络教育。

全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网络教育, 居民可把教室“搬”入家中, 在网上自主学习, 这不仅有助于居民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区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增强居民抵制迷信、愚昧等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的自觉性。此外, 网络教育以其特有优势, 不仅可成为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 而且还可节约教育投资。

4.开展社区文化对外交流。

社区文化的对外交流是社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在城市社区文化对外交流中, 应充分发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并将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向外传播, 以吸引外界群众对本社区的兴趣和注意力, 让城市的文明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弘扬社区先进文化。

应用互联网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1.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技术水平。

许多年龄较大的居民不会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 无法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进行文化交流。对此, 在应用互联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 要对这些居民免费培训, 提高他们的网络应用能力, 引导他们进入互联网天地。

2.建设社区宽带网。

只有加大网络带宽覆盖面, 社区网站才能顺利运载大量的信息, 才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据调查, 社区网络用户对网络服务最不满意的普遍集中在网速慢和收费高两方面, 为此, 提高网络信息传输速度、降低网络通信资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非常必要。

3.加强对社区网络的监管。

8.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 篇八

摘 要: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发展和素养提升的平台,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着力探索当前高校学生社区的构建模式,梳理部分品牌活动,以求更加有效地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85-02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观念革新,借鉴香港、英国及美国的书院制住宿制度,在住宿学院尚未全面铺开的情况下,汕头大学提出“学生社区”新理念,重新认知和定位宿舍区功能,打破传统按院系或年级的住宿模式,践行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混合住宿模式,构建学生宿舍新模式,树立学生社区理念,强化学生社区氛围。

本文将结合汕头大学学生社区文化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大型系列项目活动的梳理来阐述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模式及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指有共同文化的居住于同一区域的人群。学生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特定区域,它不同于高校学生公寓和学生宿舍区,它包含了学生公寓、学生宿舍区及附属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学生食堂、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及公寓、宿舍区的各种商业服务网点[1]。学生社区强调以学生宿舍为核心内容的学生住宿区域的规划、管理以及建设问题。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主要是指学生在个体宿舍、整个宿舍区域内共同生活、学习、思想交流、行为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社区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则是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及灵魂[2]。学生社区不仅仅是生活起居的场所,还应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平台,更应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阵地,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建设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增强客观认识能力,完善自我批评、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3]。由此可以见,学生社区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学生发展和素养提升的平台。吴俊泉提出:“学生社区文化具有休闲娱乐作用、陶冶教育作用、凝聚融合作用、激发鼓励作用。”[4]

二、汕头大学建设校园文化平台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汕头大学提出“学生社区”新理念,重新认知和定位宿舍区功能,推出社区文化大型系列项目活动,并以社区文化大型系列项目活动为校园文化平台,用品牌活动为支撑,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采取工作坊、名家讲堂等载体,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汕头大学社区文化大型系列项目活动的校园文化平台下,有诸多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探索及实践,本文将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模式进行阐述,并选取部分代表性活动进行梳理。

(一)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模式

在汕头大学,学生社区突破了院系、年级的划分的限制,以宿舍区为单位构建社区理念。为探索学生社区工作模式并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融入其中,汕头大学推出社区文化大型系列项目活动,并以此为校园文化平台,大力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以社区文化大型系列项目活动为校园文化平台,下面包括学生处统筹系列活动、宿舍区辅导员办公室统筹系列活动、辅导员立项系列活动、学生立项系列活动等五大模块。其中,辅导员立项活动,以工作组的方式进行立项申请,突破了原来院系辅导员的概念,整合校内人才,从社区学生的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项目申请、管理、执行及总结等。学生立项系列活动,旨在建立除传统的学生组织之外的活动平台,以学生自主申报、学校评审立项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平台,提供机会,让社区内更多学生通过策划和组织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及领袖能力。

社区文化大型系列项目活动内容涉及健康、规划、学习、时间、人际、情感等方面,为社区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提供全面支持,加强学生社区的教育培养功能。此外,还通过项目立项的形式,在社区文化平台下进行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培养新渠道。

(二)学生社区文化代表性活动分析

1.“思辨进行时”系列活动

为汲取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空间,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掘潜在优势,发展思辨能力,培养大学生思辨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思辨进行时”系列活动包含思辨训练坊、思辨讲坛、思辨沙龙、思辨书友会等各项活动。思辨进行时之名家大讲堂·马鼎盛等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也被校内外媒体广为报道,约有三千余人次参与该系列活动,有效的培养大学生思辨意识和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莘莘学子与大师对话,培养有效思维的能力。

2.大一新生修炼全攻略·生活篇

为帮助大一新生应对初入学的各种困扰、茫然等,特推出此项目,旨在帮助新生端正认识,走出误区,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同时学习认知自我情绪以及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促使大一新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扩大人际交往半径,明确自己的方向,为大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此项活动采取了讲座、团体辅导、讨论交流和情景模拟表演等方式,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采取了全天培训,且室内室外活动相结合。此项活动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融洽社区氛围。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及能力

以社区文化大型系列项目活动为校园文化平台,构建了人文社区,开展系列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艺术表演与鉴赏能力,培养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构建了创新社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整合思维能力培养;构建了活力社区,进行了时间管理培训、领袖才能训练,情商提升训练;构建了和谐社区,培养沟通能力,进行情绪管理能力训练,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及能力。

(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通过学生立项系列活动,由学生自主申请,自由组队的形式参加,打破了专业的限制和院系的鸿沟,构建了除传统学生组织之外的新平台供学生锻炼及提升自己,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并且,社区文化活动(学生处统筹系列活动、宿舍区辅导员办公室系列活动、辅导员立项系列活动等)注重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在活动内容、组织环节等各方面对学生能力培养给予全面支持,做好课堂外能力培养的延伸及深化,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

(三)实现学科交叉,形成开放性思维

在学生团队组建过程及学生参与活动中,强调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的背景的相互融合;在活动内容中,突出学科的交叉,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学科。混住模式让学生在打好本专业基础的同时,眼光不会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而是能够和更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拓宽知识面,开阔思路,从而能更清楚地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也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的交叉领域里,比较敏锐地提出那些有可能成为科学发展的生长点的课题,并能比较明确地论证课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实际的可行性等等。从而最终实现学科交叉,形成开放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荆晓燕,谢怀敏,朱妍洁.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1,(28):52-60.

[2]李瑞.以品牌活动推进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为例[J].新西部,2011,(12):177-178.

[3]池忠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2(5):88-89.

9.推进社区党建服务社区建设 篇九

一、保障社区居民的参与权,力求实现居民社区自治社区居民的参与权,是实现居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的基本权利,既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前提之一,又是社区居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之一。一是以民主选举的手段,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参与率。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做好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是实现居民自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进程,板桥居委会在镇人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前期大量的宣传、发动等准备工作,于去年4月份进行了社区首届居委会选举,有选举权的居民参与率达到100%,通过选举共产生居民代表40人,选举产生居委会委员5人,并根据居委会的工作要求,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计划生育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并在居委会委员中推选出各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得到广大居民信赖与支持,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新的一届居委会产 生以后,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封闭小区中,还通过选举的办法设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有所在的业主选举产生,物业管理委员会直接为小区内业主服务,并组建物业公司。目前,板桥居委会共有物业管理委员会2个。新型的小区管理模式,也为居民自治提供了条件,所在辖区已连续多年未出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民 间纠纷,特别是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更是少之又少。二是依法制定居委会自治章程。居委会自治章程是全体居~志的集中体现,是社区居委会自治的总纲要,是经过居民小组长在居民中收集居民的要求建议,经居委会的梳理、归纳、整理成初稿而形成的,又经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多次反复讨论,在全体居民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既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又符合社情~的自治章程草案,在居民代表大会上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后正式履行的。在有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小区内,还有小区全体居民集体制定的居民公约,为小区的管理也带来了有章可循的便利条件。这些充满自治色彩的章程和公约,通过近一年多的履行来看,效果明显,居民依照自治章程规范自我,按章办事,各种意识如环境意识、治安防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观。三是用民主议事规则保障社区居民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围绕自治章程,板桥社区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又进一步制定民主议事规则,民主议事规则规定凡涉及社区居民自治范围的重大问题,均由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近年来,板桥社区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有:

1、提请大会讨论通过居委会工作报告;

2、提请大会讨论修建文昌路、东郊小区水泥路、路灯包括道路两侧的绿化、曾家塘公厕等,因为这一类问题投入相对较大,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必须由居民代表大会通过,仅这几项工程投入就达50余万元;

3、提请大会对居委会新建办公楼选址,新建方案的表决通过。

二、保障居民知情权,力求实现人性化管理社区居民的知情权,是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社区居委会与居民沟通、了解和掌握社情~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是开设社区超市,以服务为载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社区居民虽然身住都市,但对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居委会的工作 范围以及服务方式有时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仅仅通过媒体了解一些情况,居委会通过开设社区超市,定期向社区居民发布卫生保健、治安信息、社会保障、家政培训、水电维修业方面的信息,对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如招工、进低保、治安状况等方面进行政策、法律等咨询、宣传,有力地维护了居民的知情权,使社区居委会变成了居民的“娘家”,居民到居委会来串门的也越来越多了。二是对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公共安全方面的信息,每天进行发布告知。如去年的“非典”疫情人员值班安排,今年的禽流感疫情、治安防范的警务友情提示等的发布,都能及时地起到安民告示的作用,减少了居民不必要的心理恐慌,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截止目前,警务友情提示已办到了3期,得到了居民的普遍好评。三是以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渠道为目的,告知居民应掌握的法律、法规。

1、积极与县司法局、镇司法所联系,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进行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居民的工作生活等居民必知的法律、法规、政策的现场咨询和解答。近年已开展法律进社区2次,参与人员达2000人以上,发放各宣传资料1万多份,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2、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推进居民学法、守法、用法,先后3次对新区拆迁户进行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省市县拆迁 条例的现场咨询和解答,涉及拆迁户达300多户,对辖内的新区小学进行青少年学法辅导,特邀县、镇有关司法部门的领导同志进行授课,仅今年就开课2次;

3、积极举办学法、用法、守法的图片展,仅揭批“QQQ”图片展就进行了2次;

10.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篇十

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工作,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加强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为重点的社区工作,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建设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以社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导向,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为载体,以社区稳定为基础,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增进居民生活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居民主体。充分发挥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扩大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3、共驻共建。充分调动驻社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社区建设中的的积极作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1、居民自治。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比较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比较健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畅通,切实在基层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管理有序。社区内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及社区民间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活动;民主协商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民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健全完善,运转协调。

3、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的主要功能完善,各项服务的制度、机

制健全,服务质量较好,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4、治安良好。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治安状况良好,社区井然有序、和谐稳定,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5、环境优美。社区内垃圾和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环境整洁,绿化达标;居民卫生习惯良好,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文明祥和。社区学习氛围浓郁,文化生活丰富;邻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家庭和睦幸福、互敬互爱;居民知荣辱、爱家园,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1、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新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履行好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不断加大在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

3、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德才兼备、务实清廉、实绩

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及时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

(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加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

1、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

2、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扩大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3、拓宽居民民主自治渠道。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在了解和掌握民意方面的作用,及时倾听居民意见要求,反映居民利益诉求。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增强社区服务管理能力。

2、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整合、升级,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3、开展社区共建活动。驻社区单位应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并鼓励和引导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1、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网络。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室,加强社区综治工作站、物业保安和群防群治队伍等社区综治队伍建设。

2、完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愿望,排查和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初发阶段。

3、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障流动人口参与民主自治的权利,促进流动人口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五)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1、推进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2、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休闲、娱乐等需求,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精神,努力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垃圾处理和节水、节电等工作,着力整治社区乱建房、乱停车、乱发小广告等行为,维护社区环境整洁有序。

2、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引导居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动员和组织广大居民参加义务植树、种草、护绿、义务打扫环境卫生等劳动,共同建设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态型社区。

四、建设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体制。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并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工

作经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防止社区“行政化”倾向。

(二)加强社区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重点,分步实施,实现社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社区建设的布局规划,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三)加强社区组织阵地建设。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总面积按不少于350平方米配置。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操作规程,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

上一篇:班级中队活动总结下一篇:人事介绍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