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复习知识点

2024-09-20

高一物理复习知识点(精选14篇)

1.高一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一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2.高一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二

近代物理知识由于点多面广, 考题难度不是很大, 属必得部分, 因而要求复习过程要扫清盲点, 不留死角, 还应学会与近代物理发展趋势联系, 拓展视野。在应试策略上, 此专题常以选择题和简单的计算题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所以在复习中, 应突出对每个概念、规律、现象的理解, 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 才能记忆深刻, 才能辨明是非, 才能正确表达出来。本文就以一个物理实验、二种原子模型和三类核反应为主线, 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一、一个物理实验———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就是用光子去轰击金属, 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 打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学生在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时, 关键是要掌握两条主线与两个图线, 充分理解光子的个体行为与光子的群体行为。

1.两条主线

(1) 光的频率线———单个光子的个体行为

光子的频率不仅决定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还决定了从金属表面打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当光子的频率γ大于或等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γ0时, 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当然, 我们也可以从能量的观点分析光电效应现象。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的能量为E=hγ。当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该金属的逸出功时, 即E=hγ≥W =hγ0, 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而从金属表面打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Hγ-W 。所有这些情况的分析皆是单个光子的个体行为。

(2) 光的强度线———大量光子的整体行为

光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能量, 公式为I=nhγ, 其中n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

当发生光电效应时, 光强增大, 照射到金属上的单位时间内的光子数增多,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如果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上的光子数, 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逸出金属的光电子数, 则必有N′正比N, 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上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子从金属表面射出后形成光电流, 饱和光电流为I0=N′e。因此, 电路中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也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以上讨论中的情况由光的强度决定, 它是由单位时间内能引起光电效应的光子数决定的群体效应。

2.两个图像

为了描写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我们注重了两条主线, 即光的频率线与光的强度线, 同样的道理我们将这两条主线也可以用与此对应的两个图像进行直观描述。

(1)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图像

根据EK=hγ-W =hγ-hγ0, 可以画出如图1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 当EK=0 时, γ=γ0, 即图像中横坐标的截距, 在数值上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即γ≥γ0时能发生光电效应, 否则不能。

(2) EK~γ图像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直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普朗克常数。显然, 对于不同的金属所发生的光电效应, 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随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的, 在同一EK~γ中皆为相互平行的平行线, 因此, 若知道极限频率, 我们可以根据图像直接求出对应的光频率的最大初动能。

(3) 假设的延长线与EK轴的截距为W , 则有W =hγ0, 即图1中纵坐标轴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2) 光电流随外电压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如图2所示, 光照射下从阴极上逸出的光电子初速度的方向是多向的, 而光电流只与参与导电的单位时间的光电子数成正比。在实验过程中, 光电流的变化规律可用图3表示。

(1) 当滑动片P由a向b移动时, 由于外加电压的存在, 在阴极K、阳极A间形成电场, 使光电子加速, 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增加, 于是光电流增加。但当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 所有的光电子都参与了导电, 此时光电流达到最大值I0, 此后再增加外加电压, 也不能增加光电流, 此最大电流就叫饱和光电流I0。即给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 如果光电流未达到饱和光电流, 光电流将随正向电压的增大而趋向某一定值, 当达到饱和电流I0后, 光电流不再随正向电压的增加而变大。

(2) 如果改变电路中电源的极性, 给光电管加反向电压, 同理分析当P由a向b移动时, 外电场增大, 将在电极K、电极A间形成一减速电场, 从而减少了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 于是光电流也减小, 直到光电流恰为零时, 此时电极K射出的光电子达到电极A时速度恰为零, 据动能定理必然有, 显然外加反向电压与电子电量的乘积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量子理论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 而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的能量为E=hγ, 这就是光子说, 它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就是至今人们对光本性的认识。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荣辱与共、和谐统一的。从光的粒子性、波动性的统一, 同学们可以意识到经典物理的缺陷, 体会到自然世界的有趣和美妙,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大大增进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欲望。

【例1】 根据量子理论, 光子不但有动能, 还有动量,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 λ 是光子波长。既然光子有动量, 那么光照到物体表面, 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 光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 这就是“光压”。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1000W, 射出的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1.00mm2, 当它垂直照射到某一物体表面并且被全部反射时, 对该物体产生的光压最大是多少?

解析:由E=hγ和可得光子的能量和动量之间的关系为E=Pc=mc2

设时间t内, 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为n, 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动量为P, 则:

激光照到物体上全部被反射, 激光与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这时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最大。设这个压强为p′, 物体的动量为P2,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nP=-nP+P2对物体有P2=p′St

点评:这是光学与力学相结合的综合题, 通过光子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动力。审题时要善于提取有用的解题信息, 构建物理模型, 注意光子能量粒子性的特点, 还要注意光子反射的特征。

二、二种原子模型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原子模型有以下三个理论。

(1) 定态理论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 在这些状态中能量是稳定的, 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 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 跃迁理论

原子从一种定态 (设能量为Em)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 (设能量为En) 时, 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即hγ=|Em-En|。

(3) 轨道量子化理论

轨道半径:rn=n2r1, 能量量子化

【例2】如图4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 发出频率为γ1、γ2、γ3、γ4、γ5和γ6的光, 且频率依次增大, 则E等于 ( ) 。

A.h (γ1+γ2) B.h (γ6-γ4) C.hγ3D.hγ4

解析:一群氢原子由能量较高的能级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时, 可能放出一系列波长不同的光子, 可能辐射的光谱条数可从能级图中数出, 也可用公式计算出n=4,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 即hγ=|Em-En|, 原先处于n=2, 画出原子由较高能级到较低能级的跃迁图分析得到:

hγ3=E4-E2=E4-E3+E3-E2=E4-E1- (E2-E1) =h (γ1+γ2) =h (γ6-γ4) , 故选ABC。

点评:正确判断可能辐射光谱线数, 明确原子激发式跃迁时, 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只能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的关系。平时的学习中,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如果审题不清, 考虑问题不完整, 此题很容易就选一个C选项, 导致漏解。

三、三类核反应

1.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进行的, 有α衰变与β衰变, 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的种类有关。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在核反应的过程中, 仍然满足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写核反应方程时, 遵循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

核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质量亏损”, 亏损的是静质量, 而质量守恒指的是动质量守恒, 两者并不矛盾。能量与质量是物质的两种属性, 它们是不可能相互转化的。

2.原子核的裂变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释放核能有两种有效的途径, 一种是重核裂变, 另一种是轻核聚变, 其释放的能量为ΔE=Δmc2。重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 (U) 、钍 (Th) 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 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 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 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 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裂变产生的核能。

3.原子核的聚变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 主要是指氘或氚, 在一定条件下 (如超高温和高压) , 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 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 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例3】 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学生合作研制出太阳能汽车, 该车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 再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汽车。

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授受光能的面板面积S=8m2, 正对阳光时能产生U=120V的电压, 并对电动机提供I=10A电流, 电动机线圈电阻R=4Ω, 太阳能照射到地面的辐射功率是P0=1.0×103W/m2。试求:

(1) 该车的太阳能电池转化太阳能的效率和电池对电动机的效率各是多大。

(2) 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P=3.9×1026W, 太阳光在穿过太空和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时, 有28%的能量损耗, 则可推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

(3) 太阳辐射能来自其内部的轻核聚变, 这一系列的反应相当于:

其中mH=1.6726×10-27kg, mα=6.6425×10-27kg, me=0.0009×10-27kg, 光速c=3.00×108m/s。则m=1kg的质子发生了上述热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驱动该车所做的功, 那么维持该车行驶的时间t是多少?

解析: (1) 电池转化太阳能效率为μ, 电池对电动机效率为μ2,

点评:我们要节约能源, 坚持低碳生活的理念。太阳能是天然的能源, 其本质是轻核聚变产生的核能。

四、科学的研究方法

1.实践———理论———实践

从实践 (实验) 出发, 提出理论, 再经过实践的检验或进行新的实践———进一步发展理论。例如, 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阴极射线的研究, 汤姆生发现电子 (1897年) , 提出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模型。由于卢瑟福, 粒子的散射实验, 进一步发展成卢瑟福模型。通过对氢原子明线光谱的研究, 又提出了玻尔理论等。在原子物理中, 非常鲜明地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思想方法。复习中也应以此为线索, 把握全章的知识结构。

2.守恒规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在原子物理中都得到全面的体现。复习中应紧紧把握这些守恒规律, 追寻守恒量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摘要:近代物理知识虽不是高考物理的主干知识, 但也是高考不可忽略的内容, 尤其这些知识中蕴藏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能够很好地熏陶中学生的精神境界,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光电效应、量子理论、原子以及原子核, 这些知识可总结为一个物理实验、二种原子模型和三类核反应, 简称一、二、三。

3.浅谈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复习技巧 篇三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复习技巧

电学的知识比起物理学科中其他版块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对实践以及相关操作的要求比较高,考察的东西更加接近于试验中的相关现象,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知识点考察。因此就格外需要学生掌握相关方法,按照经验得出结果。复习之时就需要着重对知识的难点和混淆点进行掌握,还要结合实际的现象加深理解和印象。

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和预习、上课学习一样,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掌握恰当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复习的最佳状态。倘若当时的学习状态较差,或是学习的环境不理想,则不适宜复习。只有集中注意力重点复习,才能有足够的效率,最大程度的得到复习的成果。一般情况下来说,是在睡醒之后或是心情愉悦、时间空闲的时候具有最佳的学习效率。

二、理清物理概念和公式,加深理解,准确记忆

物理中的公式极为重要,需要准确记忆,不能混淆。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一些最基础的公式复习和理解,看似简单,实则也是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忽略这一点,导致今后在做题的过程中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得不偿失。

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理解是学习知识的必经阶段,之后经过理解之后的记忆才能够真正的掌握方法,才能够得心应手。因此在电学相关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需要对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题目进行重点的复习。首先课文中的例题就是复习的一个重点。复习时建议首先看一遍课文中的电学相关实验以及例题,对课后的习题中重点和难点进行着重复习。可以进行重新的计算来考察自己的掌握程度。这就需要在第一次学习的过程中多做功课,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标注[2]。当然,完成了书本上内容的复习之后也只是一个初级水平的获取,还需要对课外习题的复习和掌握。其中要对以前教师讲解过的题目、试卷进行整理和归纳,找出标记的难点和需要着重注意的题目,再进行重温或者重复验算。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再次加深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是准备一个习题册,对重要的经典的题目进行记录,以便下次的复习。

四、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寻求教师的帮助

电学知识的复习其实就是对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和理解程度的加深。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大家的力量才是巨大无穷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是能与同学相互探讨,借同学的习题册和试卷进行复习验算,遇到不懂的或是有疑问的可以与同学相互探讨。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毕竟教师才是最具权威的答案,教师还会根据这一类的知识进行相关的扩展,能够使得复习的过程更加的全面。在复习过程中,倘若碰到难以攻克的题目一定要理解清楚弄明白,最好是再找出相关的题目进行反复计算,加深印象。

五、进行重复试验,加深影响

前面提到电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进行重复的把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因为实验的过程就是反复记忆、考察与加深印象的过程,不仅如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能锻炼自己的其他相关综合能力,并且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得复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让物理真正的走进我们的生活。

六、经典例题永远是复习的重点

其实知识也是具有相关性的,电学的知识考察也有其目的性,我们需要对那些经典的例题进行反复的思量,这是复习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会一遍遍的加深我们的印象,直到最后我们终于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例题一:解析E=I1(r1+R1)+(I1+I2)r,由题目数据知I2I1,忽略I1对总电流的影响,E=I1(r1+R1)+I2r,即I1=ER1+r1-rR1+r1I2,以I2为横轴,I1为纵轴,作I1-I2函数图,由图得斜率k=-rR1+r1,截距为b=ER1+r1,联立解得E和。

例题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数据计算电阻率ρ,则所用的表达式ρ=?求电阻丝的电阻率.解析RL=I2r2-I1r1I1,RL=ρL0S,S=π(D2)2,测量数据是I1和I2,表达式I2=(RL+r1)I1r2,作I1-I2函数图,I1-I2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图求斜率,由斜率k=RL+r1r2可求RL,再求电阻率ρ。

总之,我们在进行电学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需要再次理解有关的知识要点,对以往以及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印象的加深,而对于那些尚不了解的知识点要通过复习来找出漏洞并通过习题的计算、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理解清楚。还要学会对当前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准备习题册,将做过的题目和试卷整理清楚明白,对重要的题目进行标注[3]。要把握学习的状态,在各项难题和问题的解决中找到物理学习的兴趣。复习电学的知识其实和复习物理其他版块的知识相似,总之要切实的投入其中,正真的而理解和温习,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敏.例谈如何进行电学实验的电路设计[J].物理教师:高中版,2011,(11):38-38,40.

[2]曹会.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资源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高一物理《曲线运动》复习课件 篇四

向心加速度:方向,物理意义,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方向,向心力的大小,向心力的来源

3. 两个有用的结论

①皮带上及轮子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相同

②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

高一曲线运动的复习教案例4:如图所示,两个依靠摩擦传动的轮了,设它们之间不打滑,A为半径为R的O1轮缘上一点,B为半径为2R的O2轮缘上的点,C是半径中点,当轮转动时,

1.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

2.B、C两点的线速度之比v B :vC

3.A、C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A:aC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一.铁路的弯道

二、拱形桥

例5: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线速度大小一定时,线越长越容易断

B.小球线速度大小一定时,线越短越容易断

C.小球角速度一定时,线越长越容易断

D.小球角速度一定时,线越短越容易断

高一曲线运动的复习教案例6: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C. 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速率是

D. 小球在圆周最低点时拉力一定大于重力

高一曲线运动的复习教案例7.杆长为L,球的质量为m,杆连球在竖直平面内绕轴O自由转动,已知在最高点处,杆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1/2mg,求这时小球的即时速度大小。

例8:长L=0.4m的细线,栓着一个质量为0.3kg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离地面高度H=0.8m,细线受到的拉力为7N,求:

(1)小球在最低点速度的大小?

5.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五

1、控制人口规模

(1)人口规模过大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2)控制人口规模就是各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要转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要解决利用中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已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四大关系

①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④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措施

①政府干预

②公共参与

6.高一物理期中考试复习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以下各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质量 B.时间

C.弹力 D.动摩擦因数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 D.不同时刻速度变化快慢不同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

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

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

5.如图所示,静止的弹簧测力计受到大小都为40N的F1,F2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40N

C.80N

D.无法确定

6.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t0时间内( )

A.平均速度VA=VB=VC

B.平均速度VAVC

C.A一直在B、C的后面

D.A的速度一直比B、C大

7.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5.5 m/s B.5 m/s

C.l m/s D.0.5 m/s

8. 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9. 下列所给的图像中不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四点,总时间是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

B.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

C.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vb

D.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vd/2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

11.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12.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谓参考系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在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14.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15.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位移x(m)随时间t(s)变化规律为:汽车为 (m),自行车为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作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B.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

C.开始经过路标后较短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

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

三、填空题(共两小题,共1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4分)某同学仿照“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物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对该实验装置及其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6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

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

D.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各连续的点作为计数点。

17.(10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下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由图判断,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认为小车做 运动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3)BE间的速度vBE = m/s

(4)C点的瞬时速度vC= m/s

(5)小车的加速度a= m/s2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8.(6分)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要求在紧急刹车时能在2s内停下来,则刹车时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少?

19.(8分)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率是4m/s,经过1s后的速率是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多少?

20.(10分)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xx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10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xx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21.(12分)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求:

(1)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7.浅谈高一的过渡复习 篇七

首先,过渡复习是教材内容的需要。初中知识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除了定性分析外,还要注意定量分析。初中教材内容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建立理想的模型认识概念和规律。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具有较好的可读性;高中教材则显得平白、呆板、难懂。

其次,过渡复习是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的需要。初中阶段背记的东西多;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初中阶段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主动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再次,过渡复习是新生适应教师、环境的需要。步入新的学习环境,新生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身边新的同学,当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师生间需要尽快消除陌生感,进入高中学习的正常轨道。

因此,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就是“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才能确定教学的深度、广度。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或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应突出重点。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分组讨论等方式。不要一味满堂灌,要留一定空白,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

三、抓住重点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除了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外,还要对薄弱问题及时弥补。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如注意弥补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等。

四、保证专题质量,“分散”贯穿始终

在扎实有效的课时过渡复习基础上,还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过渡复习分专题划块复习和分散渗透复习两种形式,专题划块复习完成后,分散渗透复习则应贯穿在高中教学的始终。此外,在新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旧知识,导出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便于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兴趣,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认识规律,真可谓一举两得。

只要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一定会逐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顺利进入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作者单位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8.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八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9.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九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先驱者

对自由落体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则下落得越慢。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_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也是世界物理学家。他于1564年诞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终年78岁。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时钟、望远镜和众多的科学专著,而且还为破除宗教迷信、科学偏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伽利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的下落速度要小。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设推导法,对物理思维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0.高一新生学好物理必读 篇十

关键词:高一新生;物理;学习方法

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他们当中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以前我们就听说过物理难学,所以总是反映物理比初中难学得多,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不错,成绩很好,可是到了高中,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出现不及格,高挂红灯。这是什么原因呢?高一新生应怎么做呢?借此想与大家交流物理学习经验,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学好物理必须了解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

高中物理知识量大、理论性强、系统性强、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必须做到:

1.勤——多动手,多动脑。掌握这些物理模型需要勤思考、多练习,特别是多动手这个习惯,我们的新生一定得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好的保证。

2.恒——永不松懈。高中物理有整体性,前后知识相关联,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3.钻——深入钻研。高中物理有些内容是很有难度的,深入钻研、细心领会是不可缺少的。

4.活——灵活,“举一反三”,熟练应用。物理学得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实际上以上几点的核心还是重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清楚的,没基础是灵活不了的。

二、要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比较起来,从内容来说少之又

少。举个例子,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材上三页内容既包含了初中物理力学的所有知识: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重力等,还介绍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而这节内容也就是一节课的任务。从难度上来说,也是天壤之别。初中物理重视感性认识——就是眼睛看见的基本的较基础的现象的认识,而高中物理则重视理性认识——既包含感性认识,然后在这基础上要上升到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创新思维、创新能

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新学生更要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高中物理知识不再只是初中知识的重复,而是物理现象所隐含的

规律、物理本质的研究。所以我们要调整认知,调整思维方式方法。

三、要注意抽象思维的形成,注意理性认知能力的培养

许多高一学生普遍反映,初中自己物理学得很好啊,怎么到高中就不行了呢?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当中没有发现和总结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联系与区别。初中所学习的内容更偏重于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周边的事物与科学的内涵,而高中物理要求的是学生怎样从题目中把

具体的事物抽象成我们学习过的物理模型,也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当中应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抽象思维的培养,理性认知的培养。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尽早克服,可找老师帮助,听听老师的建议尽快适应过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学习中。

四、培养强有力的自信心和独立思维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还时常发现这样一类问题,讲过的题学生能很快地解答,而再面对一道新的题目,学生又不会做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的能力,他们需要老师在旁边不断地引导,才能解答某道具体的題目。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性,在独自面对时不自信,不敢做出明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老师从旁做好“拐杖”的作用,最终达到让学生可以独立行走,积极地思维,主动地学习。只要这样做了,有了成功,一次次、一天天,不断积累,成功多了成就大了,自然自信心倍增,这就形成良性循环,物理成绩自然提高,物理就学上去了。

五、要经常做题,做好题,不要搞题海战术,要适时总结

现在所有的人都在反对题海战术,我们说这是应该的。但是,放弃题海战,并不等于放弃做习题这个环节,而是要有选择性地

做,做经典的题型,做常考易错的题型。学在做习题时,一定要有选择性,切不要漫无目的。而且每做一题或三五题必需总结,找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最好总结出解决此类彼类题的方法、思

路、区别等,最终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的几点建议,但愿对高一新生有点帮助。当然,人与人不同,希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愉快学习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一

套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物理。

11.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理解:①、起始于正电荷(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无穷远处),不是闭合曲线,不相交。

②、电场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

③、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场强的大小。

④、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直线。

⑤、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点降低,是电势最低最快的方向。

⑦、电场线并非电荷运动的轨迹。

2、等势面: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有以下特征;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等势面与电场力垂直。

③电场中任何两个等势面不相交。

④电场线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

⑤规定: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差,所以等势面的疏密反映了场强的大小(匀强点电荷电场等势面的特点)

⑥几种等势面的性质

A、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B、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

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①、通过电场力做功说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②、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减小。

逆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增加。

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增加。

逆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减小。

③、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④、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12.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二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光(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光(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uibi8。),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光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光)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光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光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光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向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向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取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必须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13.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 篇十三

1、匀速直线运动:s=vt (v 是恒量),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不变;运动过程中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公式:

vt = v0+ at

s = v0 t + 1/2at^2

vt^2= v0^2 + 2as

s = (v0 + vt )t/2

△s=s(i+1)-si=aT^2

v(1/2)=V(平均)=(vt+v0)/2

v(1/2)=√(vt^2+v0^2)/2

初速度为零时的比例关系:

1??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内的位移比:1:3:5:……:(2n-1)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1:3:5:……:(2n-1)

3?? 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1:4:9:……:n^2

4??第一个 s、第二个 s、第三个 s……第 n 个 s 的时间之比:1:(√2-1):√3-√2......:√n-√(n-1)

3、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g(g 通常取 9.8m/s2)

公式:

v = gt

h = 1/2gt^2

4、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 a=-g,上升和下降通过同一点时的速度等值反向,物体从某一位置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回到该点时的时间相等,即上升和下降过程有对称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由初速度决定。

公式:

vt=v0-gth=v0t-1/2gt^2

H高=vo^2/2g

t高=v/g

14.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十四

高一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1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高一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2

一、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

2、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实质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Σ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点拨:在进行一些平衡类问题的定性分析时,采用共点力平衡的相关推论,可以使问题简化。

高一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3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4

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4、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5、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

运动状态

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速度

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上一篇:社团部门期末总结2000字下一篇:祝贺高考金榜题名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