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2024-07-02

对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研究与思考(精选8篇)

1.对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篇一

县级统战工作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贯彻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基础环节,是整个统战工作的基础,是基层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和拓宽,统战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任务更加艰巨,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县级统战工作,既是统战工作立足于基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需要,也是统一战线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笔者经过调查对如何做好县级统战工作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时期县级统战工作的现状

(一)统战对象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县级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在县一级,尽管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代表人物逐步减少、作用减弱,但这些对象的减少,不会影响统战对象的增加,而且范围逐步扩大。

(二)非公经济人士日益增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出台一系列大力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从业人员迅猛增长。比如:2008年末,XX县非公有制经济户数有3699户,从业人员14149人,注册资金2.5亿元。2011年末,全县非公经济户数达4814户,比2008年增长30.1%,从业人员21160人,比2008年增长49.5%,注册资金5.6亿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多。非公经济人士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党外知识分子不断增多。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知识分子队伍空前扩大,一些高科技人才纷纷转向非公有制领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正向知识化、专业化、高层次转变,其社会角色和形象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些人兴办教育、创办实体,成为统一战线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重要方面。

(四)信教群众逐步增多。如:XX县有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9处,其中开放寺院7处、城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活动固定处所各1处,信教群众1.6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五)新移民、归国留学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及其亲属不断增多,与国外境外的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这些社会群体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社会联系广泛,流动十分频繁,已成为县级统战工作重要对象之一。

(六)中介机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律师、会计师、审计师事务、各种咨询服务机构、协会组织逐步建立和发展。将成为县级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二、新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县级的统战工作在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统战工作依然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依然认识不够,产生了种种片面的认识。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法宝认识不到位,在县一级作用不大。认为统战工作主要是做上层各界代表人物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在县一级代表人物少、层次不高,代表性不强,显得不重要。这些认识,反映到人们对统战工作的态度上,表现为行动上不支持、不重视、不关心统战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个别党政领导对统战工作抓得少、管理少、过问得少,对统战对象关心、帮助少,对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得少,对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观点不熟悉。

(二)在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人员编制少。统战部、工商联、民宗局的编制和人员勉强够用,但台办、侨办、光彩事业促进会、海外联谊会等机构没有人员没有编制,都由统战部的人员在做,统战部就设综合股、办公室两个股室,显得人手较紧;二是统战干部流动少、提升慢、统战干部出不去,其他部门的干部进不来,结果是懂统战、重视统战、会做统战工作的人不仅数量少、而且只集中在统战部门,这种状况不利于干部成长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最终影响的是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三是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党外干部的选拨机制不完善,选拨渠道不畅,数量不足,普遍存在选拔难、培养难、使用难、党外干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真正把统战部门建成党外干部之家。

(三)统战部的自身调控能力不足,工作难度大,工作条件差,缺乏活力。统战部门是一个协调部门,要办一点事,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在统战对象工作过程中又只能采取协商、建议的方法,往往要多次协商才能一致。统战系统的业务经费普遍紧张,业务经费除财政正常安排外,没有其它财源补充,制约了统战工作的开展,客观上造成了统战工作活力不足。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宣传力度不够。当前,统战宣传主要对象还是停留在对部分党政领导、统战对象和统战干部的狭小范围之内,处于封闭式的自我宣传的格局。每年召开的有关统战工作的会议不多,统战方面的活动开展少,影响不大,在社会上宣传的深度、广度不够,由于统战宣传工作措施乏力,体系不全,方式单一,力度不够,达不到普及和提高全党统战法宝意识的目的,干部群众对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地位和作用,统战工作的基本知识等认识模糊,观念淡薄,干部和群众心目中所占的份量不够。

(二)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谁都说统战工作重要,但由于一些干部对统战工作知之甚少,加上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很难顾及统战工作这个“软任务”,在具体工作中除了完成上级有明确规定的任务外,重视程度不够。而统战工作又没有硬性指标,工作成绩不可能立竿见影,没有评比表彰,缺乏压力,难以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全县“大统战”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工作制度完善的大统战系统,合力不够,政出多门,重复工作,作为党委从事统战工作的参谋和助手的党委统战部职责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统战部能协调,有些则力不从心,想做好工作,又担心名不正,言不顺,招来非议,产生矛盾,影响工作开展。

(四)推进统战工作的方法创新不够。在推进统战各项工作过程中,手段单一,重点不突出,载体不丰富,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少,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对统战干部缺乏系统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理论和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在岗位上得心应手地贯彻落实党委交办的各项统战任务,影响了统战工作的质量。

四、做好新时期县级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新的时代赋予了基层统战工作新的使命,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各方力量的广泛联盟,切实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统战工作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保障。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理顺情绪的功能,使不同社会成员能够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及时了解、掌握和反映广大成员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协助党委政府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形成社会各阶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局面。统一战线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及社团组织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强思想引导,真诚接受监督,共同致力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再次,做好基层统战工作是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和“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宏伟目标;我县提出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城镇带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措施。这些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离不开统一战线在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引导宗教崇和向善、培养新社会阶层人士在发展壮大事业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海内外同胞同宗同源念祖爱乡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二)要加大统一战线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一是宣传部门要把统战宣传列入宣传要点和宣传计划,把统战理论政策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使统战课成为培训党政干部和党员的必修课之一。要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必要性、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增强全党运用统一战线法宝的自觉性;二是坚持运用舆论工具,扩大宣传教育。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作为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阵地,应把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列为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除报道统一战线方面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之外,党报、党刊要设统一战线专栏,广播、电视要有统一战线专题节目,及时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三是要努力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统一战线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使统战宣传充满生机与活力。比如举办形势报告会、统一战线宣传周、统战方针政策咨询、统战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把握重点,提升统战工作水平。统一战线涉及领域广,任务繁重,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握规律,突出重点,抓住要害,自觉把统战工作放在服务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扎实推进。在服务发展方面,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服务,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努力争取民族团结示范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后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要引导非公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落实开发寺院管理各项长效机制,努力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有效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四)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统战干部要转变作风,改进方法,增强素质,主动作为,推动统战工作上新台阶。一是要围绕中心,主动作为。要紧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服务基层工作大局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强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深化政治共识教育,在服务科学发展中以有为争有位,以优异的工作实绩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了解、认识、接受和认可;二是要总结规律,虚实结合;要在坚持长期形成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县情,不断探索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拓展统战理论政策研究的深度和高度,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使统战工作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运行更有效、成效更明显。要把思想教育、政治引导等意识形态工作与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好政治方向、奠定思想基础积极推进统战各领域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2.对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篇二

关键词:物业服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城市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物业服务这一新兴行业应运而生, 并逐步发展壮大。物业档案管理作为物业服务内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开展其他服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其质量优劣是衡量一家物业企业工作规范与否的重要标尺。为了保证物业服务规范有序, 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并解决好物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开拓档案服务新领域, 推动物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物业档案的定义与内容

物业档案是指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反映物业状况、业主和住户变迁以及物业企业管理、服务、经营活动情况, 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某一项目物业服务基本状况的综合反映, 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物业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物业自身的档案, 包括开发建设成果的记录和物业服务企业接管物业后进行管理、维护或更新改造情况的记录;二是物业业主和住用人的档案, 如姓名、家庭成员情况、单位、联系方式、管理费或租金缴交情况等。物业档案的形式多样, 主要有档、图、卡、册、表。“档”是指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字材料, 包括前期介入文件、接管验收文件、物业服务合同、业主投诉、报修记录等, 它是物业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图”是指与物业相关的各类图纸, 如房屋平面图、水电气线路图、给排水管道图等。“卡”是指根据需要制作的内容浓缩、搜索方便的各类卡片, 包括设备保养卡、维修记录卡等。“册”是指为增加信息容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建立的业主缴费底册等。“表”是指业主情况登记表、房屋质量验收登记表等各类表格。

二、物业档案在物业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物业服务的日益普遍和发展, 物业档案在物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越来越受到包括物业服务从业者在内各方面的重视。城市化的日益发展, 人们对于住宅质量和品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小区各种设施设备越来越多且复杂, 而各种管线进入地下或埋入建筑物体内也越来越多。作为物业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技术档案则是对这些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更新改造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一套完整、准确的物业工程档案往往能在维修养护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省时省力的作用, 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其他业主或使用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物业业主和使用人档案则是物业企业开展各种管理和服务的资料来源, 通过它们物业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业主和使用人的状况和需求, 从而为业主提供各种针对性的服务,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增加企业经营的效益。同时, 物业档案因其具有系统详实记录物业服务各方面情况和数据的特征, 故常常成为物业企业解决合同纠纷、化解各种矛盾的可信依据和帮助领导作出科学决策的信息库。市场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保证就是诚信, 社会各界如何判定一家企业的可信度, 其基本依据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业绩或荣誉的记录, 无论是资质审核、项目招标、融资等, 都必看重企业的信用档案内容。由此可见, 加强物业档案管理有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物业服务优秀项目评选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 行业内外对于物业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物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真正发挥物业档案在物业服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物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一线项目物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中, 我们不难发现档案工作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 相关行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缺失, 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欠规范, 档案管理质量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 (1) 档案资料不完整。例如小区台账中的业主个人情况登记栏不是少这就是漏那, 而且内容没有及时变更。 (2) 档案资料存放未经科学整理和排序, 不少档案只是被简单地装在档案袋或档案盒中, 没有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分类、归档、立卷, 显得杂乱无章, 致使查找利用耗时费力。 (3) 档案资料缺失责任不清。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到位, 档案资料在传递过程中交接手续不健全, 对缺失档案的责任难以确认;更严重的是某些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在项目验收移交中, 存在将部分档案采取隐匿、转移、抽取、顶替甚至损毁的恶劣现象, 有意逃避管理责任。 (4) 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 尤其是软件建设方面欠账较多。

四、如何进一步做好物业档案管理工作

有鉴于此, 要做好物业档案工作, 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将物业档案工作纳入企业整体工作规划之中。自上而下加强企业员工的档案意识, 企业领导应对档案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 通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管理, 切实将物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依据。采取组织参加档案知识培训、考试等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 营造人人关心档案工作, 人人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2.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和依据, 要建立科学的“规范—监督—检查”三位一体的档案管理体系,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并适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进一步规范档案工作程序, 抓好每一个环节, 确保相关制度得到完好落实。

3.物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企业领导应安排综合素质高、责任意识强、工作认真扎实、耐得住寂寞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 应把档案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纳入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总体规划中, 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提升。

4.档案法制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必要条件。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 制定一批行业档案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进一步明确物业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标准, 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保管和移交, 保证物业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 行业主管部门应将企业档案管理状况作为其资质审核的内容, 促使企业重视档案工作, 完善档案管理。

5.牢固树立科技兴档的指导思想, 加大必要的设备投入,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使档案工作真正实现信息化、标准化。

6.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加强档案资料的编研, 加大档案资料的深度开发。改变以往档案资料“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况, 变档案资料为档案资源, 将档案资料中具有物业管理特色、有着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案例转化成专题信息摘编、快讯、参考资料等, 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更好地为企业或业主服务, 进而提升物业档案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 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应正确认识物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创新管理机制, 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适应行业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尹彦红.物业档案管理浅述.2010 (2)

3.对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远程利用

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是为了应对社会公众对民生档案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以提高远程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通过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使利用者能够在最近距离、最短时间查阅到需要的档案信息的现代档案管理体制与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招工、知青、婚姻等民生档案中。

2015年,笔者全程参与了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关于民生档案跨馆异地利用服务工作协议的签署,期间与上海同仁多次沟通,对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的认识进行整理,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工作的必要性

(一)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方便人民群众利用的档案利用体系,促进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利用;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4年底局馆长会议上中也明确要求,要继续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利用,全方位地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方便群众利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只有突破馆际和地域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才能真正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二)适应社会现实的必然需求

民生档案,作为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公民个人切身利益方面具有其他类型档案难以相比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民生档案利用分散性的特点,近年来对民生档案异地、跨馆、远程利用的需求日益提升。此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实现数据、信息快速高效传递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存储和运行的成本,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说,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

二、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工作实践探索

(一)开展馆际合作,实现民生档案跨馆利用

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档案馆之间签订相关的合作服务协议,明确可提供跨馆利用服务的档案类型、统一利用的相关手续和工作流程。当利用者因居住地变动,需利用保存在原居住地档案馆的民生档案时,可向现居住地的档案馆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当地档案馆在核验无误后,将相关申请表、身份证明材料等以传真、信函或电子邮件等约定的方式递交至档案保管地档案馆,并由保管地档案馆将利用者所需档案证明邮寄至受理档案馆,从而实现“就地受理、跨馆出证”。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与浙江省杭州市档案馆、宁波市档案馆等多家档案馆共同开展的民生档案跨馆异地利用服务均属于此种类型。

(二)将档案共享至辖域内服务窗口,实现档案利用平台前移

具有代表性的是太仓、常熟和昆山等地的档案馆。这些档案馆分别设立了民生档案资源中心,建立了婚姻、独生子女、退伍士兵、建房批复、知青等民生档案数据库,并将上述信息与当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及各乡、镇档案室(个别乡镇建立了档案馆)共享,公民在所在乡镇即可查阅民生档案信息。

上述两种模式在共享区域、范围和方式上均存在不同,前者通过订立合作协议开展合作,更多的是一种便民服务方式,由档案馆代利用者进行相关材料的转递,免去了利用者来回往返;后者则是建立了档案馆与档案室及相关服务窗口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延伸,但在共享区域和范围上尚未突破档案馆所覆盖的行政区域的限制。

三、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一是尚未对全国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进行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特别是相关发展原则、标准规范、工作模式等并没有详细的指导性意见;二是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及创新。两种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在共享的内容、范围、领域、区域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各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相关部门之间,对同一类民生档案利用的规定存在差异,且出具的档案证明形式与格式不统一,影响民生档案信息远程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自发性、分散性特点,各地区、各机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处于自发状态。虽然部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的业务规范和标准,但各档案馆之间以及档案馆与相关单位之间,对档案(文件)数字化的数据库结构设定、档案数字化标准尚未统一。以北京市为例,各档案馆及民政局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库字段设置的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婚姻登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利用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横向上尚未建立起跨行政区域范围的共享与利用网络,纵向上深入乡镇、社区(村)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相关部门、社区之间的共享与利用网络亦未建立。

(四)信息安全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

婚姻、知青、优抚、社会保障等民生档案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其中大多保存公民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成员等个人信息,使得保护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公民隐私权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完全隔离于国际互联网的档案信息专网或政务内网,民生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隐患,限制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远程利用。

四、几点建议

(一)统筹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机制体制

1.建立健全协调同步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领导机制。建议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管理部门,以及各民生档案生成部门和民生服务窗口单位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等形式的跨系统、跨地区,能够统筹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或议事机构,规划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的总体工作原则和发展策略。

2.构建灵活优化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模式。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有集中型(纵向)模式、水平型(横向)模式、网络型(自由)模式三种。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一要兼顾民生档案信息需求与档案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民生需求最为迫切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二要在长远发展与现实资金之间寻求平衡,采取分步走策略;三要突破部门和地域之间的界限,尽可能地扩大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领域和范围;四要尽快建立民生档案共享与利用工作标准与制度,对各门类的民生档案利用规定、证明样式进行统一和规范。

(二)构建科学规范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体系

一要与现行通用的技术标准兼容;二要为不同技术方案的相同功能设计规范统一的接口;三要在技术标准、体系结构、数据规格等方面与业界保持一致,拥有互通的开放性。通过研究、制定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采集与整理的技术标准、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档案信息等级管理标准等业务规范、标准和档案数据库设置规划,推进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搭建贴近百姓实际需求的民生档案共享与利用平台

首先,搭建档案馆馆际间的民生档案信息利用平台。在统一的民生专题档案数据结构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各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数据信息的共享;其次,搭建档案馆与机关档案室,特别是民政局、人社局等具有直接管理民生事项职能的机关档案室之间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最后,搭建贴近百姓的民生档案服务平台。借鉴昆山、太仓等地乡镇、社区档案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服务范围内建立多个民生档案服务窗口,提供民生档案信息服务。

(四)建设规范严谨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安全体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物理隔离于互联网的档案信息专网;利用逻辑隔离于互联网的政务专网时,充分运用信息加密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技术等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此外,还可以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档案异地备份有机结合,在符合异地备份条件的地区同步开展工作,进一步强化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立军.北京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实践与展望[J]北京档案,2011(4):10-12.

[2]管先海.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的思考[J].档案管理,2010(6):25-28.

[3]李亚东.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蒋冠.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5.

[5]王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6]丁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7.

4.对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篇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移动办公、信息网络化……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新经济时代。在飞速发展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资本的优势与独特性已经成为了企业的重要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企业的经营已从最初的生产导向市场导向迈进,并正在向人力资源导向时代迈进。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增长的源泉。

为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为此,我们可以从战略化、动态化、虚拟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等方面入手,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由此可见,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在新的时期,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正由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制约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正由战术性向战略性转变。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上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但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局限于战术而非战略水平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它通过所管理的人与其他管理职能进行互动,在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者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服务和服从的角色,转变为关心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能力的战略角色。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包括企业的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内的复杂系统,而技术创新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状况与增强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况与开发。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信息时代,在一个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建立、培养和应用有限的知识和专长的能力上。

四是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已发生着变化。

在新时期,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转向了扁平化组织结构,通过扁平组织结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促进了团队工作的进行,促进了团队的合作,提高了组织的效率。

五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发生了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工作方式已经被摒弃,人力资源管理已通过网络实现了工作方式的转变。企业通过网络使人力资源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各类人事政策、薪资标准、考核制度等全部通过网络公布各类政策规定,企业机构的变动,培训方案等各方面信息。同时,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网上培训,通过网络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化,员工真正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更加快捷,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现在大多数企业进行招聘就是把人作为资源,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别人要求的就要求。如此,只能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如果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会为他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不太稳定。同时,由于其成为稀缺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比较高,如果想招聘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就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增加了成本。

(二)评估标准不够科学

首先,没有根据职位所确定的工作职责来具体区分不同的职位,而是把所有的人员统一划线,这就造成了实际操作中员工做的工作很多,但都不是其考核所列的项目,所以只拿到了权重很小的工作态度分;其次,在操作过程中,只是硬性的关注工作的数量,而不注重工作的质量。这势必会造成员工盲目追求考核项目中包括的硬性指标,而对和企业息息相关的其他工作漠不关心;再次,只注重个人成就,没有反映出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能发挥其作用。

(三)反馈渠道不够通畅

任何一个绩效评估程序运行后,都有一次或多次的反馈,来确认雇员关注哪些事项及存在哪些特定的问题,并在查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基础上,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计划。然而由于一些企业,甚至主管人员和领导不重视,使员工并没有得到直接而有效的反馈,这种对任何人和企业都是没有意义的。鉴于这种情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首先理顺组织关系,解决组织智障问题。其次,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对反馈培训的意识,让其了解有效的反馈不仅提供给员工评估的结果,而且给员工一个机会来共同讨论当前并设定未来目标。

(四)缺乏绩效改善措施

一些企业不仅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更缺乏以人为本的绩效改善措施。管理人员的观念是,绩效工资考核系统只是用来帮助做出晋升或工资方面的决策,考核结束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三、对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新的时期,企业应当深入的分析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根据员工的心态采取不同的管理设施。同时,应积极地去借鉴吸收国外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不足,把他们知识型人才的管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管理,因为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那么,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们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在重视知识人才上下功夫

重视知识型人才,要在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上下功夫,让其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为其就业提供一个保证;为其提供一个比较自主的工作环境,让其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人才革新,实行弹性工作制,使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二)在营造创新文化上下功夫

要想吸引知识型人才中的佼佼者,必须在创新文化上下功夫。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氛围的环境,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的知识型人才,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在实行柔性管理上下功夫

所谓“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来的。“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罚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已奉行的泰勒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本”,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管理,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断学习和提高,进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欲望,使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在坚持以人为本上下功夫

以人为本,是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将人放在核心的位置,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主宰企业命运的主人,企业将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精髓,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需要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一种敬业、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基础,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得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和价值有着共同的理解,从而在行动上达成共识;共同的文化意识还使得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在努力营造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同时,提倡各部门形成各自的特色。成功管理的标志是不但要看原有的组织经济目标是否实现,还要看组织成员个人目标是否实现。

(五)在人力管理创新上下功夫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对人才的关注使企业必须考虑到人才的不同需要。企业员工的文化背景、心理、工作风格等各不相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所以,针对不同员工实行个性化管理,采取不同的激励制度、考核方法或者培训形式等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5.对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思考 篇五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以及人民群众维权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凸现,导致群众来信来访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现结合我县实际,对做好当前信访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信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点抓好突出信访问题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上半年,县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75件,办结458件(次),办结率达96.4%。但是,当前我县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访总量居高不下。2007年上半年,全县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访总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165件(次),同比上升53%。接待群众集体上访52批827人次,批次和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44%和33%。

2.上访问题案情复杂。从信访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农民土地征用和城市居民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村级管理不民主、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特殊群体要求解决具体困难的问题等等。有些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牵涉时间长、涉及部门多,许多环节无法查证落实,难于下结论,从而导致接待难、答复难、处理落实难。

3.非正常访比较突出。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等非正常上访明显增多,部分上访人员情绪激昂、行为过激,有问题不去信访部门反映,动则到党委、政府找领导“直接对话”,甚至胡搅蛮缠,影响机关正常办公,或者通过集体上访向党委、政府示威,给领导加压。

4.集体上访组织严密。上访人员认为个人力量太薄弱,不易引起党委、政府重视,往往纠集人员共同上访,动辄组织十数人甚至数十人上访。信访群体自身的活动开始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特别是复退军人,往往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集中上访。

5.择机上访比较突出。上访者往往选择一些特殊时期进行上访,以期引起重视。“八一”是复退军人工作的敏感期,各种节日、各级党代会或者人代会等重要会议召开期间,是群众越级上访的集中期,基层稳控难度大。

二、原因分析

1.深化改革矛盾凸现,部分群众心态失衡。随着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打破了原来的利益格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个人利益受到一定损害,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现出来和尖锐起来。如城镇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就医、子女就学等负担过重,收入增长缓慢;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弱势群体的失落感增强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具

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问题极易产生共鸣,形成倾向性的群体事件,导致集体访、重复访接连不断。

2.群众维权意识上升,法制观念相对淡薄。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法制观念相对淡薄。一些群众不依法行使信访权利,许多本应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希望政府出面解决,稍不如意就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一些群众缺少依法信访的自觉性,经常出现无序信访、无理信访,一味强调自己的理由和利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些群众对政策法规片面理解,对应履行的义务、上访的程序不清,有时上访目的与上访部门的职能不符,造成无知、无理上访。

3.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基层基础工作欠落实,组织薄弱,有的部门、乡镇、村组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责任往上推,矛盾往上交,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没发挥好。部分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少数干部对前来办事的普通群众态度冷淡,话语生硬,稍不如意就大声呵斥,极易伤害群众感情。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法行政,没有很好地把维护稳定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一味注重政绩,不按法定程序和民主程序办事,违章违规操作,侵害群众权益。

4.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公共决策透明度低。一是一些政策出台缺乏长远考虑,对政策的远期效果分析不透、考虑不全。如城镇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过于简单化,补偿金也偏低。二是公共决策透明度低,易引起群众误解。群众要求参政议政、落实“四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选举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政府部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务公开机制。三是对无理信访缺乏认定机制、缺少制约措施。

三、对策建议

(一)超前防范,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做好信访工作,要从源头进行治理。要紧紧抓住科学慎重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和加强队伍建设这四个重要环节,努力从源头上抓好信访工作。

1.科学慎重决策。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更不能靠损害群众利益来谋求一时的“政绩”。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必须反复论证推敲,科学慎重决策,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矛盾纠纷。要充分估计到一些政策出台可能给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坚持依法行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原因之一还是少数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作风简单粗暴,甚至违法违纪造成的。各级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全面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高度重视和自觉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接受群众的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

3.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府”,从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完善制度和措施入手,丰富公开的内容,创新公开的形式,增强工作透明度。对公开内容、形式及时限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公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正常化轨道。

4.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政策法律知识,使他们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群众生活,自觉遵纪守法。要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要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廉不洁行为严肃惩处,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更多地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进一步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畅通渠道,拓宽联系群众途径

畅通信访渠道是保障人民申诉、控告和提出批评及建议权利,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保障。要实现信访工作了解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维护权益、促进稳定这一目标,必须有要畅通的信访渠道作为基础。

1.建立建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要从抓基层、打基础入手,健全县、乡、村三级群众信访工作网络,做到层层有信访工作组织、有接待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标准和制度。要加强县级和乡镇人民内部矛盾调处中心建设,推进信访工作进社区、入村组,充分发挥基层信访信息员和人民调解员作用,畅通基层群众信访渠道,把大量的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达到个人访不出乡镇、集体访不出县的目标。

2.推行各种干部参与信访制度。信访工作中,要推行干部“接访、下访、约访、陪访”制度。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亲自参与“接访”,在领导信访接待日,接待来访群众,答复、解决群众问题。对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召开相关负责人会议,进行交办,限期办结;要定期“下访”,下到信访问题突出的基层和单位,接待群众,听到意见,把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要个别“约访”,约请上访人在适当时间、地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主动协调解决信访事项,把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当下级出现解决不了的信访事项时,要实行“陪访”,村里解决不了的,由村干部陪同5人以内的村民代表,到乡镇反映;乡镇无法解决的,由乡镇干部陪同村民代表到县里反映,或由乡镇干部直接代为反映。陪访员在陪访过程中,既要帮助上访人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又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访人的劝说疏导工作。通过这一制度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减少非正常上访现象的发生。要建立健全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凡新提拔的干部和新招录用的公务员,必须到县信访局挂职锻炼,参与信访接待工作。

3.探索开通“信访绿色通道”。当前群众信访,来信的少,直接来访的多,既增加了群众信访成本,又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要探索开通“信访绿色通道”,按新的要求加大办理力度,转变群众“写信不如走访”的观念,逐步实现“信”升“访”降,改善信访秩序。建立统一规范的“信访绿色通道”,既是一项畅通信访渠道的机制创新,又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理念,对于转变走访形势,降低群众信访成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4.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建立健全公开听证制度。实践证明,听证制度是吸纳民意、矫正决策失误和彰显程序正义的重要程序制度。建立健全公开听证制度,有利于妥善解决信访涉及的疑难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目前,涉法涉诉类信访案件越来越多,接待此类案件时,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由于律师工作特有的专业性、中立性、服务性,容易赢得信访群众的信任与理解。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协助信访部门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促进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涉法问题。同时,又能为政府部门献计献策,提供参谋服务,监督和推动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三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三)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做好信访工作,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到发现信访问题要“早”,解决信访问题要“快”,思想工作要做“细”。

1.发现问题要“早”。信访问题只有“发现得早”,才能“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因此,解决信访问题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及时摸清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2.解决问题要“快”。发现信访问题,有理的要尽快予以解决,以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做到快调查、速处理、快结案,力争一次处理到位,不留后患,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要加强信访问题综合调处机制,对信访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采取一个部门牵头,多方联动,综合协调的方法解决。要充分发挥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作用,定期集中研究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同时要借助社会各方力量,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多管齐下解决信访问题。

3.思想工作要“细”。在处理信访工作中, 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工作相结合。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切实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把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帮助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各方面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依法治访,大力促进社会稳定

信访问题的社会性、现实性、复杂性越来越强,涉及面越来越广,协调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实行依法治访,规范信访行为,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是当前客观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维护人民利益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依法治县的一项重要内容。

1.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职责。各级各部门要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受理、交办、督办、回复群众信访事项的工作规则和制度,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负责地办理信访事项,不得推诿拖延。

要以是否依法按政策处理到位作为衡量信访事项办理质量的主要标准,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要加大对信访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教育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逐级、有序上访。群众信访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和接受国家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作出的答复和处理,不得无序上访和越级上访。

3.依法打击信访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是实施依法治访的必要手段。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打击违法上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坚决处理极少数,警示教育大多数”的原则,通过依法严肃查处少数信访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树立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信访等接待部门在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信访人进行批评、教育和警告、劝阻的同时,要注意收集、固定、保存证据。公安机关要加大调查、侦查力度,对涉嫌犯罪的上访人员,公安机关要及时通报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要适时介入,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移送起诉决定。法院对“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的案件,要依法作出判决。

(五)加强领导,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1.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领导是信访工作的主体,是群众信访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

2.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落实首问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基层解决问题的责任。二是健全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三是强化督查督办机制。督促检查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督查工作,使群众信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信访部门要加大建立和健全信访督查机制力度,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6.对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篇六

关键词: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深入,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但是单一,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较为脆弱。中学生发展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追求轻松刺激而厌学、发泄某种情绪搞小破坏、冲动易怒而打架斗殴等等。同时,数字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获取不良信息的方式显得轻而易举,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冲击,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艰巨性。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要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将规范约束与心育启导有机结合,抓过程注重落实,抓细节突出重点,抓学风突出中心,抓习惯养成突出道德实践,抓成人成才教育,突出典型效应,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和守纪乐学的校园风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德育工作新特色。

一、形成德育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良好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优秀的德育工作团队是保证学校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管理制度: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深入调研,建立与健全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的计划性、服从性、主动性和统一性。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坚持“严宽结合,粗细结合,动静结合”的原则,使“管”与“理”能有机统一,使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师生的认可并发挥其应有的导向、激励、约束、惩戒等功能。同时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价、反馈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抓好落实。

(二)重视常规德育阵地:其一,认真贯彻德育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的原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尽量避免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过程中巧妙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家庭、社区中,了解其在校外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建立家庭、社区、单位定期联系制度,阶段性地相互反馈有效信息;抓好家长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以便统一德育策略,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德育工作外部环境。

(三)加强德育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适应不断进步的时代和不断变化的学生,学校要加强德育理论研究,确定好德育课题,侧重研究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的专题研究及德育实施方法两个方面,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造就学校德育特色。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德育团队:制定出具体的理论学习管理考核办法,对理论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效果考评提

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学校每年评选表彰德育理论学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可采用分层次、分专题和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辅导报告、专题讲座、座谈讨论、轮流主讲、德育工作论坛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四)打造德育工作团队:加强对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教育培训,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及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情况,听取反馈,布署工作。组织学习德育工作理论,优秀班主任事迹等,推行经验,以会带训,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课评比活动,寒暑假选派班主任参加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培训会议,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严格执行班主任聘任制度,实行新老班主任结对帮扶,并通过优秀班主任经验推广的方式,扶持年级中的薄弱班级和经验不足的班主任,促使班级管理均衡发展。

二、重视德育常规,完善德育内容。

抓好德育常规工作,不断完善德育内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必不可少:

(一)新生入学教育:切实加强入学新生的纪律与理想教育,并突出重点,让广大新生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确立奋斗目标,从而明确不同的学业阶段对个人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对新入校的新生,必须召开全校性的入学思想教育大会,会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会议流程,发挥思想教育大会的最大效能,切忌搞形式主义。另外,军训是入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期最少一周,在这个过程

中,除了外聘教官训练必要的内容外,班主任要组织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达到打预防针的效果。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德育内容中,爱国主义教育无疑要放在首位,要在传统的历史性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同时兼顾时事政治的学习讨论,努力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例如每年清明节为烈士陵园献花篮,建党节参加广场升旗仪式,国庆节举行大型演出等活动等。当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表现在这些重大题材上,对某件事的判断往往反映出个人的价值取向,更能反映出爱国主义热情。这个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时事政治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此不再赘述。

(三)“三德、三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之一,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始终。例如每年确定一个月为“孝敬父母月”,做到“三洗三送”,即为父母洗一次头、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送一份礼物、送一个拥抱、送一颗孝心。另外这方面的教育应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具体实施,下面还要阐述。

(四)行为规范教育:制定并落实“学生行为一日常规管理”并配有相应的教育管理考核办法,努力建立起由政教处、团委、学生会、保卫科、伙管科在内的教育考核检查网络,结合一日常规教育、普法教育,剖析正反典型,强化管理效应,进行实实在在的富有成效的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每一位教师都是责任人,每位教师对任何学生都有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因为不是本人任课的学生

而对其在校园内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而熟视无睹。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内在思想道德的外部表现,直接地反应出了本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旦某种不良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出来,这时候的教育最有价值,因为这种教育针对性极强。

(五)身心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教育学生具备珍惜生命的意识,崇尚体育,热爱运动,保持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质,适应现代化的学习、工作节奏。近年来校园伤害案件的频发也是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结果。学校要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每班每月至少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六)教室宿舍文化建设:以教室宿舍卫生净化、美化为目标,以教室宿舍创名优竞赛等内容,抓住教室宿舍文化的实质性,在各类检查、评比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一种自律机制。每周进行教室宿舍评比,对在各方面优秀的教室宿舍进行表彰奖励。

7.对做好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思考 篇七

一、要营造有利于留学归国人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要正确看待留学归国人员, 不要把他们当外人, 也不要把他们当超人, 要积极营造一个能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 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 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让有能力的留学归国人员充分施展个人抱负, 实现个人价值。

要改变目前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各自为政的局面。依照国家建立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法, 成立归国留学人员事务协调机构, 由政府领导出面牵头, 由组织、统战、人事、财政、金融、税务、司法、公安、教育、外事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协商, 研究解决留学归国人员回国服务工作的相关问题, 为他们提供回国工作、创办实业、合作研究和讲学、技术服务、组织人事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形成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合力。解决留学归国人员难以处理的问题时, 必须明确各级统战部门有为留学归国人员咨询服务、接受投诉和协调各级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职能。

二、建立有利于留学生归国人员参政议政的民主工作机制

新近回国的留学人员, 常常因不懂国情、不擅长人际交往、不适应单位工作环境而困难重重, 有些甚至无法面对困难而再次走出国门。他们迫切需要组织的关心和早年留学回国人员的帮助。在留学归国人员较多的单位建立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 对新老留学生提供可以交流、沟通、联络的活动场所和机会, 对疏缓留学归国人员的心理压力和解决留学归国人员的实际问题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渠道。

拓宽留学归国人员民主工作机制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就是建立决策咨询制度。可利用留学归国人员视野开阔、信息灵通等特点, 在政府的经济、人事、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有关部门及留学归国人员集中的地方, 逐步建立与留学归国人员对口联系制度, 在重大决策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并通过他们获得引智、引资的信息。

三、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代表人物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 留学归国人员代表人物的确定, 应符合四个条件:一是业务精强, 工作出色, 在本行业中有权威, 在海内外影响较大;二是爱国敬业, 对国家建设贡献大;三是有组织协调能力, 在留学人员中声望高、号召力强, 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归国留学人员;四是政治素质好, 有参政议政的愿望和能力, 社会责任感强。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 创业园区骨干企业的“创办人”或“经理人”、归国留学人员社团中的负责人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党外归国留学人员应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

四、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 “洋人才”和“土人才”的关系

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培养的人才具有各自的优势, 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宝贵财富。在为留学归国人员创造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的同时, 也要采取措施稳定国内人才, 尤其是在资源分配、择优资助、评比表彰等方面均应一视同仁, 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同等的人才待遇, 不能造成不出国就得不到重视的印象, 更要避免出现“请来女婿, 气走儿子”的局面。

(二) 坚持回国服务与鼓励为国服务的关系

我们不能把回国服务与为国服务对立起来, 也不能用为国服务取代回国服务。既要坚持“要做大贡献还是回国好”的指导思想,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千方百计为海外留学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吸引有条件的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也要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要积极为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创造条件。

摘要: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精英和重要组成部分。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增强吸引、培养和使用优秀留学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改善用人环境, 用事业、环境吸引留学人员, 留住留学人员。

关键词:统战工作,留学归国人员,科技工作者,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福建师大归国留学人员基本情况及思考[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 (1) :16-17.

[2]赵燕玲.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探略[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1, (7) :134-137.

8.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班主任 ; 思考 ; 素养 ; 慈爱; 理解

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还算是做到了兢兢业业,也基本能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可。有一次,我与一个九三年我教的学生相遇,我俩就当年在学校的一些事交谈起来,他对我说了怎么几句话“做为老师,你是很尽职的,做为班主任,你也是很尽力的,你有很多的优点我就不说了,但那时你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民主,不重视我们的全面发展,只要求我们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他这不经意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是否被别人点了软肋,长久以来,我自己很明白存在的这些问题,但又不愿去面对。如今终于隐藏不住了。

众所周知,教师必须是一个会思考的人,这样他(她)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当班主任更是如此,一个班的学生具有不同思想,不同来历,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相同。学做会思考的班主任,而班主任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更要经常反省自己。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其身”的观点,反省是在内心世界展开对自己的思想言行的独立的道德评价和批判。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担任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他们要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工作,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又可能成为教育目标达成的某个障碍,进而对社会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审视学生的同时,有必要先完成对自己的反省:即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中应该是怎样的形象?

总结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觉得班主任应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反省自己:

一、反省自己的知识素养

班主任首先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必须要勇于探索、善于积累,只有首先完善自己,才能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一代。班主任要反省自己是否能不断地吸吮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自己的思想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否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中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自己的知识面是否广泛,是否能做到“一切东西懂一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是一个不知所云的旁听者,还是一个信心十足的参与者。事实证明,学生喜欢知识广博的老师,从而会“爱屋及乌”。随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育事业到了迅猛发展阶段,对于一个有素质的班主任来说,在知识能力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达到这种较高的水平,非一日之功,要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积累。一个人如果只是一昧的用自己原有的储备,而不知道及时添加补充的话,那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当班主任感到“黔驴技穷”时,那就是警钟在响了。

二、反省自己的能力素养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都是充满思想的个体,与此相适应的是活动比较活跃,直接导致班级每天都可能有新情况出现。班主任应经常审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能否与学校总体目标协调一致;班级是否成熟、开放;对学生管理是否科学、系统、高效;能否用理智支配感情,从而保持平静的心境有理、有利、有节的解决矛盾冲突;是否能合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是否能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是否能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懂得自主管理;是否做到既能近距离管理,又能够远程遥控;班级是否处于失控的状态。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是否乐意服从。

班主任能力的高低还体现在对突发事件,尤其是一些“不敬”事件的处理上,这时候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一些班主任在学生犯事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大多数学生在犯事后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

这时班主任要反省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遇事是否会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语言上是否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主观臆断、处事武断,还是深入调查,查明缘由;是否会自我检讨,检查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三、反省自己的人格魅力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实践告诉我们,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他们跟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要想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深远。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班主任应反省是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是否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是否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是否能做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当学生有过失的时候,班主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一通,还是相信学生具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并给他们机会。班主任是只看到学生的现在,还是更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这也是班主任应审视自己的地方。

教师的天职是:以思维、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义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来感染教育人。所以“培养”不是“训养”,良好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之上,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给学生鼓励,给学生机会,说不定他会给我们一个惊奇,班主任的反省是在给自己机会,只有我们不断地反省自己工作中一些过失,才能弥补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也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上一篇:励志作文:那年,青春下一篇:模拟招聘会策划案完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