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2024-07-30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共8篇)

1.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篇一

公共安全教育计划

教学目标: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2、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3、公共安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教学内容:

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2.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篇二

一、凸显学校中心,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的主要阵地作用

中小学校是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公共安全的中心环节和主要阵地。生命不保,谈何教育?五个校园建设,首先是要建设平安校园。学校肩负的公共安全任务主要有三个。第一个任务是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首先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的开设。由于应试倾向和不够重视等原因,农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很不理想,课堂被挤占或只是把教材发给学生作为课外读物是普遍现象。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开设的落实工作,加强安全课和健康教育、环境与法制教育等地方课程的整合,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教材、师资、课时、设备到位,并严格纳入考核、考试和考查。其次要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专门研究,努力提升教育实效性。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养成具有安全、自立、自理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当前安全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平时以校会、班会、课间集会、广播等形式宣传强调得很多,但收效并不理想。其重要原因是教育方式单一,多以说教为主,缺乏活动实践,缺乏应对伤害防范的实际操作和演练,学生参与少、兴趣差,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更没有真正形成应急自救能力。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进一步以中小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及伤害防范工作的制度、措施及课程开发,将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急需加强研究和创新,给现实以科学指导。第二个任务是保障好学生的校园安全。学生的安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事情。学生安全了,家长放心,学校顺心,政府安心;学生不安全,家长伤心,学校闹心,政府烦心。学校的安全工作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校园的波动、学校所在地区社会的颤动。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农村中小学的安全责任制,规范学校门卫保安建设。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门卫保安是保障学校整体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目前农村中小学门卫保安中老、弱、妇现象十分突出,成分复杂,管理难,素质差,严重削弱了安保功能。二是要做好学生饮食饮用水安全卫生、传染病防控、楼道踩踏、宿舍火灾、规范用电、意外伤害等重点安全问题的防控。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日常安全警示,要周周讲安全,时时敲安全,做到警钟长鸣;要加强日常值日执勤管理,确保到岗到位,发挥作用;要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形成日巡看、月排查、节假日前排查等制度,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第三个任务是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安全素质。只有提高了教师的安全素质,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质量和实效才能得到提高。众所周知,在5.12大地震中学校的伤亡人数最大。但同一灾难,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都江堰市安龙镇大乐九年制学校仅在40秒内,就把包括幼儿园在内的952个孩子安全有序地疏散到操场。安县桑枣中学全校师生2300人,仅用1分36秒就全部撤离到操场。这两所学校创造了在地震中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原因是这两所学校平日很重视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师生们的安全素质高,整体防范能力很强。事实也证明,要想搞好学校安全工作,实现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功能和目标,首先要抓好校长、教师和班主任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然后再通过教师去实现学生安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强化政府主导,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社会保障作用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生公共安全事故多为交通、饮食饮用水、传染病、溺水等,政府应采取对应的有力措施对这些多发领域进行重点整治,要重拳出击,强化部门工作落实和责任追究,情况不得到改善决不收兵,并逐渐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公共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给予经费倾斜。如对极易诱发传染病的农村学校简陋落后的饮用水设施设备进行改善和建设等。根本出路还是加快进行农村中小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公共安全隐患。

三、促进家校配合,努力发挥家庭安管的重要辅助作用

家庭对于保护孩子安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它却是农村中小学生安全管理网络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和管理,导致家庭对孩子的管控非常松散。要提升农村家庭对孩子的安全管理水平,除了政府加大公益宣传、村社干部加强督促外,一些工作主要还得由学校来引导家长完成。一是学期初学校和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安全培训,以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这一点非常必要和重要。二是每次节假日放假前,应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校讯通发布信息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及时进行加强子女安全管理的告知。三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建立必要的家长接送孩子制度,加强安全防范。四是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即时沟通和联系,如作息时间、放假安排等,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加强防范。五是学校与社会联动探索建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发动社会公益力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关怀和安全管理。

3.西方公共安全教育的启示 篇三

谈到公共安全教育,大多数老百姓往往不知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安全还要教育?出事了人人都知道得跑的”,这是笔者在一条小巷咨询一位大叔所得到的回答。这样的回答看似令人震惊,实际上却是中国普通民众对安全教育态度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公共安全教育不给力的一个侧面反映。

无时不在的日本公共安全教育

在日本,一般学龄前儿童就已接受过3小时的安全逃生模拟教育,这些知识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往往影响终身。接着自幼儿园开始,孩子就会接受各种安全教育课程,比如6至12岁的孩子就有消防课程、防震课程,主要内容是教导孩子在危急时逃生自救的技能,而且这种知识教育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进行。

以下是一些日本幼儿园和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的几个活动:

呼救比赛:在教室讲台上,摆放一个测量声量的分贝仪,让孩子们作比赛,在分贝仪前高喊:“着火啦!救命啊!”看谁喊得响亮,以分贝值最高者为优胜。

防烟体验:日本的大城市一般都有防烟体验车,车上可模拟火场,在车内施放少量烟雾,组织孩子用湿毛巾捂上口鼻,进入浓烟密布的环境,然后匍匐前进逃生,使其体验火场逃生自救的情形。

攀绳跨越:用一根结实的绳索,水平地拴在两幢建筑之间,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组织孩子攀绳跨越,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腿的移动,由此及彼,让孩子感受用一根绳索逃生自救的难度。

消防写生:日本的消防队一般都对外界开放,也规定有学生家长接待日,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写生,消防队员们表演救火及其自救业务,给孩子们讲授防灾安全常识。

日本的防灾教育并不主张孩子参加救火活动,也不鼓励孩子充当救火小英雄,而只是教育他们遇到火灾时呼喊报警,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日本的报刊和电视台,经常宣传防灾自救知识。日本的消防队一般都是开放型的,可以随时为国民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大型公共汽车上都有紧急疏散门,注有“太平门”字样。所有这些对孩子都能起到提高防灾意识的作用。

由于日本民众有高度的公共安全意识,所以到处都有群众组织的公共安全服务队伍,比如“妇女防火俱乐部”和“青少年消防俱乐部”等群众组织便在救灾中十分见效,一旦灾情发生,便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 同时日本还将分散在各地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登记形成网络,平时组织他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这些安全服务团体,都是“要曹操,曹操就到”,而且不用交学费。

两次影响美国公共安全意识的火灾

1911年3月24日华盛顿广场大楼内衣厂起火,141名工人不幸遇难。重大灾难开启了美国人的防火安全意识,也促使美国加快了防火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这次惨剧成为美国防火立法依据,随后美国的《劳动法》便规定,在工作场所每3个月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一次防火训练。

2001年“9·11事件”纽约世贸中心被恐怖分子袭击后起火倒塌,它加深了美国对高层建筑防火的反思。袭击发生之前,美国对高楼的防火规定严密到包括烟雾警报器的设置,逃生门的位置、距离,中央警报装置的定期更换等。正是有如此严格的规定,使毫无预警的恐怖袭击发生时,有1.5万人从两栋110层高的世贸大楼基本实现有序撤离,堪称现代史上危难之时人类自觉维护秩序最壮观的场面!袭击发生后,美国对高楼全部进行重检,从严从速要求做好安全防范,对高层建筑的防火意识细化到室内烟灰垃圾桶的设计。

在美国,几乎每个公民都接受过逃生培训,公共安全意识早已深入每个人生活的言行举止。6岁的小孩看见别人玩火,就懂得严肃批评对方不要“玩火自焚”,即使对方是孩子的爸爸。消防人员还会把郊区废弃的房子改造成民宅,然后将学校的孩子召集起来,把房子点燃,让孩子亲身目睹一栋完好无损的民宅是怎样在瞬间变成一堆废墟,由此使孩子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另外,美国公共安全教育者还专门为学生设计一种扑克,上面印着一些防火知识,使孩子在游戏中了解安全防火规则。美国各大城市还在市民集散密集地设立自动消防安全电子访问台,万一发生险情,经过专业训练的、由普通居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可在5分钟内被召集成军,配合灭火,实施救援。

中国“说多做少”

2009年9月,日本地震教育专家田中礼治先生拜访了四川泡桐树小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泡桐树小学校长周英在目染了田中先生的教育方式之后感叹道:“我教书这么久,很遗憾地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没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中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田中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是‘说’得多,日本是‘做’得多,这是两国安全教育的不同。”田中先生的话对于中国教育者来说虽颇为逆耳,但确是事实。不少日本公共安全教育者,一直热衷于中日两国公共安全教育的交流活动,把日本的先进经验与中国人分享。因为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日本民众更能够体会同样生活在多难之中的中国民众的需要,同时也具备了更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1985年4月19日哈尔滨的天鹅宾馆大火中,多名日本人全部脱离危险,而大多数中国人却葬身火海。显然,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被不少中国人称为“小日本”的国家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国的“老师”。

2008年5月23日温总理在北川小学的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告诫我们对国家要记住这四个字。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民众必然有极其坚韧的力量。然而,我们拥有极强的忍受灾难的能力,却极少从这些灾难中培养一种防御灾难、保护生命的危机意识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虽然中国有些城市下定决心做好公共安全教育,甚至像法国一样设立“公共安全日”(法国政府从2008年开始将10月11日设为“公共安全日”)。但是,设立“公共安全日”当然不是一劳永逸的举措,它仅仅是一个精神层面的警示作用,并无法代替公共安全教育所需要的行动本身。如果对公共安全的重视仅仅在于设立形式上的“公共安全日”,现实中便会有太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喊口号治理模式,我们在安全日之外也难以安心。

公安部曾经派出31个督察组对全国的交通、消防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他们了解到,群众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公共安全是公安机关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他人违章也袖手旁观。而调查显示有近1/3的居民、近1/2的学生缺乏自救逃生知识。而目前中国安全教育尚未在学历、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中加入安全内容,这已是火烧眉毛之举了。最后督察组得出如下结论:法制和教育是提高公共安全能力的治本之策!

因而,目前中国在公共安全教育上所做的工作,借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从日本和美国公共安全教育情况,相信很容易可以看出我们应当从中学习什么。那就是:从娃娃抓起,少说多做!而且是年年做,月月做,天天做,时时做!

行万里平安路,做百年长乐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曾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期,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越来越显著。公共安全事件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社会深层次矛盾的体现之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践行“以人为本”,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像对待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把公共安全教育作为基本国策来对待。

4.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教育者的职责,在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安全教育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与生命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公共安全与生命教育活动,特制定本班公共安全教育计划。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名,其中女生24人,男生28人, 此班学生思想素质比较高,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卫生意识比较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已经养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书写质量差,拖拉现象严重

三、目标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学校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睦相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能力。

2、培养学生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和知识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运用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的健康。

3、公共安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坚持专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走进生命花园 2课时

2、男孩女孩 2课时

3、心里话儿说出来 2课时

4、我的眼睛亮晶晶 2课时

5、预防流感有办法 2课时

6、让游戏更开心 2课时

7、我是安全小乘客 2课时

8、电老虎 乖乖虎 2课时

9、我劳动 我美丽 2课时

5.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篇五

《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三年级教案 第一课 识记交通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 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 远离危险地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 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认识警告标志

(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

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三、做游戏认标志

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第三课 游乐场安全纪律 教学目标:

1、认识游乐场里的设施和玩耍过程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提高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

2、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玩耍的设施,了解游乐场里应该遵循的各项秩序和规定,并能自觉遵守,杜绝危险行为

3、能冷静应付游乐场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学会一些合理处理办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游乐场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但是其中也隐藏着很多的危险。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游乐场里会有哪些危险呢,1、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老师汇总归纳

2、教师提出制定方案的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游乐场安全出游方案

4、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对小组制订的方案进行评价

二、安全卫士我来当

1、教师创设情境,宣布竞赛规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活动

(1)游乐场里规则多。让每组学生指定人员说出一条游乐场里游玩的注意事项,说过的不许重复

(2)案例分析。师出示意外事故案例,让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意外来临怎么办,教师利用课件模拟游乐场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参赛人员答出应对办法

3、评出优胜者

三、制作安全提示卡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游乐场的安全提示语

2、全班交流:哪些提示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理由

3、选出最佳提示语制成卡片。教师指导学生绘出游乐场模拟图,并将提示语贴在合适的位置

四、小结 第四课 安全春游 教学内容: 春游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目的: 学会户外活动的基本保护,把握春游安全注意事项。教学重点: 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掌握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注意事项并用于实际生活。教学过程: 第一步、前言 同学们好: 走进四月,我们感受着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青青的嫩芽……大自然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春的芬芳。就在这样一个温暖而充满了生机的季节里,我们全体师生将一起走出校园拥抱自然,去感受春风的温柔怀抱,去倾听万物生长的声音,让那满眼的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温柔着我们的视线。

春游活动经过老师们的认真策划精心准备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今天,老师就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就春游期间的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第二步、分小组讨论哪些是我们春游出行注意的

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的就是严明的纪律,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对每一个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同学们做到哪些内容呢, 第三步、总结综合讨论意见

1(参观活动中一切行为必须统一听从导游和老师的安排。必须遵守游玩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指定地点,车辆。在以往的春游中我们发现过一些因为个别同学而拖延整体游程进行的现象,希望这次不再出现类似事件。2(同学们要牢记老师的电话,有特殊情况及时和老师联系,不要私自做主离开队伍离开景区做其他事情,也不要做一些例如严禁下水,划船,伤害动物或做有危险性的动作的事情。3(学生在车上听从导游统一指挥,严禁任何人开窗,向外抛物,严禁将手、头伸出窗外,禁止在车内打闹影响司机驾车。

4(注意交通安全,如有意外事故发生,要听老师统一指挥,不许随便离开车辆。5(学生着装可以统一穿校服,以便寻找方便。

6(上车前集队有序,严禁拥挤,女生先上,男生后上。

7(返校归来时,各位同学必须回到教室,听从班主任老师统一安排方可离开,严禁私自离

校。

第四步、出行礼仪

对同学春游中的文明礼仪也有明确要求有: 1(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注重自身形象,做到文明参观,举止高雅,遵守景点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文明人。

2(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场所卫生保洁。能够自觉地维护景点的环境卫生,不让垃圾污染我们的视线。

3(春游活动中可能会有其他外校的春游在一个景点,我们不要与校外同学发生口角,争执,如果有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汇报。

4(在春游活动中我们要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同学之间有困难要做到互谦,互让,互助。5(作为一个班集体要保持车内和景点的卫生。

第五步、应急电话 班主任电话 家里电话 110报警电话 第五课 正确处理意外伤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家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2.引导学生掌握避免家庭意外伤害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提高对家庭意外伤害的警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并掌握免家庭意外伤害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问答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想请大家看一下。(出示三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1)8岁的明明,不小心打翻滚烫的油锅,身上被烫的皮肉绽裂。(2)爸爸给三岁小强洗澡时,粗心大意忘记试水温,结果小强被开水烫伤严重。

(3)小涛趁妈妈洗衣服时间拿起开水壶倒水喝,腿部大面积烫伤。2.我们再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1)躺在床上的这个小男孩今年5岁。一天,爸爸和妈妈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他和15岁的哥哥。哥哥到楼下去买冰糕,他便趴在阳台上观望,最终

导致意外坠楼。值得庆幸的是他被楼下的雨棚挡了一下,没有生命危险,但目前仍在医院抢救中。

(2)图中的这个小女孩名叫孔燕,悲剧发生在2006年6月5日的清晨,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到山上干活,就这样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了厄运。她一头扎进了沸腾的浆糊锅里,弱小的生命仍在艰难的挣扎着,六岁的姐姐看到后慌张地跑上山去找妈妈。当小孔燕被邻居家的婶子救起的时候,原本漂亮的小脸蛋已经面目全非了。

3.同学们,看着这一幕幕令人心痛,惨不忍睹的画面,我们仿佛能听到亲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哪位同学能来谈谈你的感想。

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预防家庭中的意外伤害。

二、新授

1.这些孩子的遭遇确实令人心痛,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就应该先知道家庭中都存在着哪些意外伤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在家中都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 2.交流并出示:滑倒致使磕碰受伤、高处坠落致使摔伤、被锋利器具割伤、被烧伤或烫伤、被宠物抓伤、咬伤、玩火导致火灾发生、食物中毒、做游戏导致窒息……

3.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在家庭中确实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以上这些意外伤害也是最容易发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组讨论的措施最得当。

交流:(1)防摔滑、磕碰: 居室地板比较光滑,不要在居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滑到从而磕碰受伤。

(2)防高处坠落: a.不要听到窗外有热闹的声响,就出于好奇将身体探出阳台或窗外观看。b.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家人保护,防止摔伤。(3)防锋利器具: a.使用过程要小心,不能将刀尖、针尖对准别人。

b.刀具暂时不使用时,要放在安全稳妥的地方,刀尖和刀刃不要突出、暴露在外,以防止刀具被碰落而伤人或者有人不慎碰到而受伤。

(4)防烧伤烫伤: a.做菜时,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热油遇到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b.做菜时,万一锅中的油因高温而起火,要马上把锅盖盖上,熄灭炉火。c.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用布衬垫,以防烫伤。d.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不易被人碰到的地方。

e.使用电熨斗、电暖气时,不要用手去触摸,避免被烫伤。(5)防被宠物抓伤、咬伤: a.规范宠物饲养和管理工作。

b.对养了宠物的家庭应重视暴露前免疫,要意识到狂犬病巨大的潜在威胁,定期给宠物做检查、注射预防疫苗。(6)防火灾: 居室内的易燃品很多,如木制家具、被褥、窗帘、书籍等等,因此不要在居 里玩火,更不能在居室里燃放爆竹。(7)预防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c.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d.不吃霉变的粮食。

e.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8)预防窒息: a.不能将异物放入口中,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b.做游戏时,不能藏在衣橱内。c.不能将包裹、袋子等套在头上。第六课 火灾避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安全用火标志。、在现实生活中注意预防火灾,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2

3、学习遇到着火的处置方法。

教学重点:生活中学生的防火意识的培养。教学难点:遇到着火的处置方法。教具准备:一盒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盒火柴,问: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途,知道的请举手。指明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火柴;它的用途主要是是点火。

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需要火,可千万不能在家里乱点火,着了火可不是玩的,无情的大火可能会烧毁物品、房屋,甚至夺走人的生命。所以同学们要知道使用火的安全知识,小心火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 用火安全”(教师板书题目)

二、新授: 教学反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安全用火

1、我们首先学习安全用火标学生阅读、回答: 标志 志,请同学们读课本21页,然后危险大的部位;回答问题:用火禁止标志一般出重要的场所;现在什么地方: 发生火灾损失的地方;人员 集中的场所

2、禁止用火的标志有哪些, 要求学生必须牢记以下标 教师指导记忆方法 志: 禁止吸烟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2、预防火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1火炉旁不要放易燃物品;预防火灾呢,请同学们阅读这一2不要使用液化气 小节,回答问题 3不要玩火柴、打火机;4清理树叶、废纸时,不要 点燃,以免引发火灾

5野炊之后,及时熄灭火种。

3、着火了 发现着火了,同学们不要紧学生复述:遇到小火,可以

怎么办 张。用水、沙子等扑灭;

1、遇到小火,可以用水、沙

子等扑灭;遇到油着火,千万不要用水

2、遇到油着火,千万不要用去救火 水去救火;尽快离开火场并拨打

火警电话,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学生回答:火警电话:119 这个电话号码。

在火场中,烟雾很大时,要

用毛巾捂住口鼻,并弄湿衣服,学生模拟动作演练 弯腰或爬行前进。

4、瞭望塔 教师读“瞭望塔”,提出问题:小方喜欢玩火,不对 他做的对吗, 经过妈妈的教育,小方还玩 火吗, 不玩火了

学了这一节你在生活中还玩 火吗,三、课堂检测:

1、请同学们动动脑、动动手,制作三个安全用火的标志牌,并说说应该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2、秋天树叶落下来了,我们在清理树叶时,是应该放进垃圾箱,还是用火烧了呢,请讲一讲你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用火安全》,学习并制作了安全用火标志,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这些标志一定要按照标志要求去做,还学习了预防火灾的知识以及遇到着火我们做样去做,同学们学习特别认真,知识掌握的也很牢固,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得随身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不得随意点火、玩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

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我们小学生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

第七课 注意饮食安全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2、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四、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五、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第八课 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情感目标: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目标: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2.播放视频(当丢丢被坏人带上车以后停止播放。)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个孩子,才能使他不上当受骗呢, 板书: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学会识别陌生人

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师领读,分析讲解。

教师强调:如果你不能确定陌生人是不是坏人,最好不要和他说话。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不要跟陌生人走

继续播放视频。结合丢丢的故事讲解课文,学习课文内容。板书:不跟陌生人走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师:有些小朋友很爱吃零食,听到有好吃的东西,就会流下口水,这就给坏人提供了机会,他们会诱使小朋友上当,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上当。请看下面内容。

指名读课本第三部分,小组交流,师讲解。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不和陌生人说话

师:如果你一个人在路上行走,这是走过来一个陌生人向你问路,或者请你去一个你很喜欢的地方玩,你会怎样做呢, 生交流讨论,指名发言,师小结:一定要记住不搭理他,赶快跑到爸爸妈妈身边,或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板书:不和陌生人说话

5.学习课文第五部分内容:摆脱陌生人的办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但遇到了陌生人该怎么办呢, 生想办法,讨论发言。组织学生表演。师总结学生的表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板书:赶紧离开 学会说“不” 往有人的地方走 不贪小便宜

不告诉他家里的情况

6(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板书: 提高警惕

播放儿歌并讲解:不轻信 不贪小 遇事情 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2(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当堂测试 演示课件

1.如果有人请你去其他地方玩游戏或吃东西,你会怎么办,请写在下面。2.如果一个你不认识的人问你家的电话和地址,你会告诉他吗,请写在下面。第九课保护家庭和个人信息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和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轻易不要讲家庭和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好,同学们,经历了刚才紧张的活动,我们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现在请大家保持你们神经紧绷,认真听这是哪里传来的、什么声音,(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频)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如果你遇到了陌生人敲门,你会怎么做呢, 导入课题——面对陌生人。(课件展示)

二、情境故事展示。

请大家看下书上25页的情境故事,小组交流,表演。游戏:《小兔子乖乖》(课件展示)(通过角色扮演,初步体验怎样对待陌生人)。(1)小组交流,分角色扮演。

(2)班级汇报展示,到台前请6-8名同学展示。(兔妈妈采了满满一筐蘑菇回来了,边敲门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瞅瞅,看见妈妈回来了,高兴地打开了门。躲在大树后的大灰狼瞧见了,咧着嘴跑了。第二天,兔妈妈又去采蘑菇去了,大灰狼藏起了大尾巴,装着兔妈妈的样子,来到小兔子家,学着兔妈妈的声音唱着:“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一看,不对呀,妈妈可没有大尾巴,连忙唱道:“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教师引导并点评,谁表演得最好。同时提出问题:(1)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2)假如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如果小兔子开门了,就会被大灰狼吃掉,所以,小兔子说什么也不开门。如果我们遇到有人敲门,要先看看,是不是认识的人,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就不要开门。教师总结:遇到不认识的人敲门时,我们要沉住气,不要害怕,不要吭声,坚决不开门。(课件展示,齐读)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好,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帮小兔子解决了问题,那下面来看一下,我们的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吧。

1、上门服务(课件展示)(通过表演,巩固刚才所学过的内容)师生共同表演,老师通过不同的角色(修理工、邻居、推销员、送东西的等)扮演,观察学生的反映。

老师(修理工)站在门外,试探地问:“刚才,某某的妈妈打电话说,某某家的电灯坏了,让我来修一下。”

学生的反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形:A.开门让老师(修理工)进来。B.打电话向爸爸妈妈核实,问是否真有其事。C.家里的电灯没坏,不开门。D.家里的电灯坏了,也不开门。

师生共同分析:刚才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应该怎样做,1、小组讨论,班级汇报。

2、指名学生回答,共同总结。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遇到有陌生人敲门时,正确的做法是:(1)先看一看,千万不要吭声,不要紧张(2)先看一看,然后大声喊:爸爸妈妈,有人来了(3)小声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4)即使是熟人,也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5)不管门外的人怎么说或者给你拿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你都不要开门。(学生齐声诵读)(课件展示)第十课 远离游戏厅 教学目的

了解游戏厅的安全隐患,坚决远离游戏厅 教学过程 一:班主任 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请青春年少的你们“远离网吧”。二:欣赏刘浩等人演的小品《都是网吧惹的祸》

三:班主任讲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故事: 因为上网,甘肃大学生陈小良逼着父母卖了两汽油桶血;因为上网,重庆的两名中学生,被火车轧死;泉州某某中学某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为十块钱的上网费抢劫小学生被判有期徒刑1年,花季少年的大好前途就这样断送了;浙江温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强因迷上网络游戏,常常夜不归宿,盗窃家里钱财,有一次盗窃家里300元正出门上网吧时,被老奶奶发现并极力劝阻下,小强怒不可遏,丧失理智,顺手拿起菜刀凶残地向老奶奶砍去,可怜的老奶奶关心照顾小强十几年,竟死于自己的孙子的手里,可悲啊,可叹;晋江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顺兴因迷上“传奇”游戏,不顾父母劝阻,连续通宵一个星期,吃住都在网吧,父母心急如焚,丢掉工作四处寻找,最后母亲心情焦躁,伤心过度,病倒住院;(班主任工作)据法制日报报道,广西省柳州市某中学初一年学生陈某某,因通宵上网,兴奋过度,第二天清晨被网吧管理员发现猝死在电脑桌上;据中央电视台新

闻联播报道,天津市某中学学生小赵因升级游戏屡次失败,心灰意冷,感觉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回家跟父亲说“爸爸谢谢你,养育了我十一年,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再见。”然后,从电梯上到11楼,跳下,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父亲大声诉说:“救救孩子”;据专家统计,青少年犯罪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所有犯罪的60%左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沉迷于网络中各种暴力游戏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警醒啊~

四:本班曾经进过网吧的同学“闪亮登台”。五:以前上网的同学的在讲台上谈感受和戒网决心。

六:班长读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有关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七:讨论:面对网络的诱惑,我们该怎么办,(定时限量,请人监督,定时检查;注意力转移,可以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目标成就激励法;座右铭法。)八:班长:远离网吧。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宣誓:向“网吧”告别~ 九:班主任老师总结: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网络世界诱惑无限。然而,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危害也是日益彰显,尤其是网吧,往往是各类恶性事件的原发地,不容忽视,对于青少年来讲,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我在这里提出倡议,并请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充分认识网吧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危害,树立文明上网意识。1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远离网吧,拒绝网络不良信息诱惑。

3、积极劝说身边的同学、朋友远离网吧。

4、合理安排节假日时间,认真完成假期作业。

5、全班同学走上讲台,在倡议书上严肃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第十一章 智斗“小霸王” 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面对“小霸王”

2、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3、学生能够勇敢、巧妙对待坏人。

一、导入 学生欺凌是一个大问题,被欺负的孩子以此为耻,羞于提起,往往在精神上受到伤

害,有时变得抑郁,沮丧,严重的失去自信,极端的会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该如何智斗“小霸王”呢,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看课本51页图画故事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文规定: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是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2、不给“小霸王”机会

结伴回家,避免落单 不轻易跟别人去偏僻的地方

3、老师告诉你

(1)在学校里表现得自大、自卑、孤独或是特别内向的同学都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谦虚有理,宽厚待人才能结交好朋友,做到自信自强,别人就不敢欺负你。(2)收到别人启发时要敢于面对:告诉父母或老师,共同解决问题。退让或是息事宁人只会助长“小霸王”的气焰。

(3)加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不轻易被激怒或恐吓,不与不讲道理的人发生正面冲突。

(4)遇到“小霸王”要学会“斗智”,找机会向他人求助。(5)周围没人而又无法脱身时,要尽量拖延时间,在有人经过时呼救。(6)万不得已可以把钱物给他们,保护自己部首伤害最重要。(7)脱身后主动告诉老师和父母,一味忍让只会再次受害。

4、讨论

你看到过“小霸王”欺负同学吗,他们是怎么面对的,你认为如何面对更好,三、教师总结

面对“小霸王”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最后送大家一首童谣: 小小秘密藏心里,谁也不会告诉你。

要是坏人欺负你,告诉妈妈要牢记。小老虎,会撕咬,小山羊,敢顶角。坏蛋问我不知道,敢骗坏人赶快跑。第十二课警惕雾霾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雾霾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等,掌握相关的环保知识。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过程:

一、播放组图,引出雾霾

二、了解雾、霾的定义,分清雾和霾

雾是指在相对高的温度下,空气中形成的几微米到100微米,肉眼可见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的悬浮体,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出现雾时空气潮湿,空气相对湿度100%或接近100%。

霾是悬浮在空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的几微米以下的颗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

三、引出PM2.5,认识PM2.5 1.什么是PM2.5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2.PM2.5的来源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3.PM2.5的危害

四、表演情景剧,播放新闻,认识雾霾的危害

五、出示雾霾的应对措施

1.避免晨练,减少外出。采用室内锻炼替代室外锻炼。

2.外出戴口罩。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防护口罩。出门后进入室内时,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清理鼻腔。

6.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篇六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就《纲要》的发布实施向记者作了进一步阐释。

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纲要》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与爱护,必将对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制定和颁布《纲要》有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需要。去年,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另外,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中,均提出了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今年年初,教育部及时颁布和实施《纲要》,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加强依法办学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防范、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变能力,巩固和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是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需要。

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如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学生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这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急待加强的地方。另外,目前我国安全教育还存在急需规范的地方。如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大多偏重于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行为的训练;教育行政部门也缺乏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开展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保障机制;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等。对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来规划和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过程,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

三是构建中小学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

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重心一直是以预防为主。为了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教育部先后多次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印发了一系列通知和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但这大多是针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某些方面或者突出问题的,并未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和要求,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政策保障。

突出了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纲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实施途径”,第四部分是“保障机制”。

参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六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纲要》相应地确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六个模块内容: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另外,在内容设置上,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纲要》按照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分别设置教学内容,并且侧重点各有不同,以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小学低年级侧重了解危险的存在:知道躲避危险和求生、求助的简单方法、技能;强调个人安全。小学高年级侧重认识危险的危害:形成躲避危险的意识;掌握躲避危险的基本方法;强调个人安全。初中侧重了解与安全有关的基本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确保安全的基本方法;强调个人安全,兼顾公共安全。高中侧重了解与安全有关的基本方法:自觉抵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件,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助别人,既强调个人安全,又强调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明确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有哪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是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二是利用地方课程,采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三是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四是通过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家庭和社会共同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根据《纲要》的有关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结合本地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该负责人强调,各地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建立健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确保完成本《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二是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包括网络资源、图文资料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大力提倡学校使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相关教育材料,并作为学校公共图书的一部分,供全体学生循环借阅使用,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得增加学生负担。

此外还要重视相关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相关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和加强教学评价与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贯彻落实《纲要》有哪些具体要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切实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对《纲要》的认识。二是各省尽快出台落实《纲要》的实施细则。三是加强校长、教师培训,提高安全教育的能力建设。(本报记者 苏婷)

7.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篇七

1《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环节设计

1.1完成实训准备

实训是师生共演的舞台, 学生是主演, 教师是导演。所以教师在每次实训前首先要撰写实训计划, 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实训步骤、实训人员分组及实训准备材料等内容。然后将实训计划告知学生, 要求学生完成分组和材料准备各项工作, 同时要强调实训中的注意事项, 如:纪律要求、操作要求、安全要求等等。除此之外, 还要及时对学生实训准备工作开展进行及时检查, 如在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的实训项目准备时, 要求学生先制作调查问卷, 如果老师没有及时跟进检查把关的话, 就会发现有的组的调查问卷明显地粗制滥造, 缺少答案的, 错别字的, 问题缺乏导向性的情况十分突出。

1.2创设实训情境

波莉亚曾经说过:“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老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 应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的场景,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的乐趣,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实训情境包括实地实训情境和模拟实训情境, 如在宿舍楼和教学楼开展安全疏散演习, 带学生到火车站参观公安民警反恐备勤工作都是创设实地实训情境;在安防实验室进行模拟安全检查, 在布置好的教室召开模拟记者招待会就是创设模拟实训情境。

1.3进行实训引导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老师在实训中的引导首先是以实训目标为指引, 通过有效的提醒或提示使学生理解实训要求, 更加规范、有效完成实训任务。如在校园行政楼安全防范检查的时候, 提示学生注意办公室门的材质, 并且观察不同材质门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究安装不同材质门的原因, 使同学们深刻领会重点保卫对象的措施与一般保卫对象的区别。其次, 老师在实训引导中能够及时解决学生们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要求进入校园监控室进行检查时, 往往会被工作人员拒绝, 由老师在场进行协调, 事情一般都会得到顺利解决。从实训完成的质量来看, 一般有老师带队的实训小组, 实训完成质量比没有实训老师带队的要高。

1.4开展实训总结

实训结束后, 要及时对实训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使学生加深对实训的感受和体悟。如在校园安全检查实训完成后, 授课老师要求每组学生将自己检查中拍摄的照片、视频及安全检查总结制作成为PPT文件, 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演示完成后, 首先由下一组同学对前一组同学的实训进行点评和打分;其次再由教师对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打分。这样的流程不仅提高了每组同学的活动参与度, 还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方法实践

2.1“体验式”教学法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涵括了安全危机管理预防、处置及恢复三个管理流程,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具备安全危机知识宣传教育、现场秩序维护、现场救护、现场疏散、应对媒体危机、心理辅导等危机预防与处置的基本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重大事故现场模拟记者招待会、“牺牲公民自由以维系社会公共安全是否合理”辩论赛、制作安全防范预案、校园防火安全宣传和校园安全疏散演习等实训活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产生角色代入感, 使学生主动加入、主动准备、主动思考。如在进行重大事故现场模拟记者招待会实训活动时, 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 学生们认真在网上收集了相关资料, 自行分配了招待会中主持、发言人、新闻媒体等角色, 撰写了发言稿, 还制作了话筒、座位标签、证件等道具, 使学生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我要做”的转变。

2.2“参观式”教学法

“参观式”教学法就是教师组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 观察实战部门的工作状况, 并撰写观察笔记。如教师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博览会, 带学生到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观察火车站反恐备勤和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求学生撰写观察小论文。这种教学一般在校外进行, 一方面拓展了实训场地, 解决了学校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让实训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实战服务。如在火车站实训时, 火车站的备勤民警当场向学生示范了民警单警八件套装备的使用, 还展示了各种最新的消防设备, 这是学校模拟教学场地和器材无法比拟的, 因此, 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兴致勃勃, 流连忘返,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是“参观式”教学法实施时, 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 室外参观场地较大, 而带队老师一般为2~3人, 因此, 对于学生的引导工作难于同时进行, 有的同学难免处于“打酱油”状态。另外外出实训还需要考虑场地和管理人员联系、车辆安排及学生的安全管理等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控能力。

2.3“协作式”教学法

每次实训时, 学生至少有6组同时开展实训, 一位实训教师很难把控住实训场面。考虑到《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 如现场秩序维护和现场疏散与《保卫学》课程有关, 现场救援与处置与《现场急救》课程内容有关, 联系相关科目的教师联合开展了“协作式”实训教学。如参观湖南省防灾教育馆, 进行火灾报警、火场逃生等演习, 就是由《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师和该课程授课教师联合开展的。除此之外, 为了更加贴近实战, 还加强了与实战部门的联系, 请实战部门的同事对实训进行指导, 如在校园安全疏散演习和学院安全检查的实训活动中, 特意请来学院保卫处的领导为学生进行了事前讲解, 实训完成后, 又把实训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院保卫处, 这样的实训教学既解决了实训老师缺少的问题, 又促进了学生与实战部门的联系与交流。

2.4“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前提供社会热点问题, 或最新案例, 或一些前瞻性的观点, 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余查找相关资料, 然后组织课堂讨论, 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加强对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

当然, 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还遇到了实训场地不足, 实训器材陈旧, 实训操作不够规范, 实训经费欠缺、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等问题, 因此, 在未来的实训教学中, 还要更加注重实训条件的完善, 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摘要:《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在有限的实训教学课时中, 授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训准备、实训情境、实训引导、实训总结等教学环节, 充分使用体验式、参观式、协作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达到“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实训教学,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体验式

参考文献

[1]朱晓静.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犯罪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18) :71-72.

[2]王丽芳, 秦奕.参与式教学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运城学院, 2013 (4) :95-97.

8.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公共;不特定人;多数人

公共安全中的“公共”一词的涵义,在学界中有多种界定:观点一认为,所谓公共,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由于支持该观点的人数较多,因而其至今仍然是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观点。观点二认为,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包括不特定多数人和特定多数人,或者说不区分特定还是不特定。观点三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人。观点四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益分析

通常而言,法益的不同是区别不同种类犯罪的最佳途径。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益是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法益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最直接的理解认为是前者危害的是社会利益,通常指向较多人,而后者危害的是个人利益,指向的是个人、个体。比起少数人,多数人的权益总是更为立法者所重视,因此设置危害公共安全罪。在这里,人数的寡众是二者法益的最大不同,同时也是判断是否构成公共的核心理由。当行为针对的对象是多数,可能危及的对象是多数,或者行为最终损害的对象是多数时,就构成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只有当行为可能损害的范围内包含多数人时才成立公共,如果范围内只有少数人,则不应成立公共。

但问题是:一则,人数的寡众标准难以确定,是2人以上为众抑或是10人以上才为众,难以说清;二则,侵犯公民人权利犯罪中也存在多数人的权益受损,例如故意杀人罪就有导致多数人死亡的情况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多数人的利益捆绑为公共安全,但多数一词并无法透彻解释公共安全中的多数人利益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中多个个人权益的不同。

可见,“多数”一词本身在刑法语境下就存在困惑,还需要进一步深挖所谓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各自的特异性,以明确“公共”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认为,公共的核心应放在不特定性上。不特定之下区分为不特定多数人和不特定少数人,不特定多数人通常没有疑问,而针对不特定少数人——如果可能被波及的是少数人时,由于该少数人不确定具体对象,使得在一定公共空间内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少数人之一”,即每个人都存在被该行为侵害而成为被害人的危險,那么即使最终只有一个人牺牲,仍应视为是对公共安全的冒犯,即行为存在公共危险。同时,当行为人对于行为可能危及的对象、范围缺乏控制或不欲控制,体现的是行为人主观上对于公众利益的漠视,而非仅仅是对某个特定个人的个人利益的漠视。因此,对公共的理解不应只从实际结果上是否可能造成多数人损害上进行分析,而需从不特定性使得一定公共空间内的所有人都陷入可能性危险这一层面进行分析。

二、特定、不特定、多数人和少数人的组合分析

在对组合进行分析前应先区分行为针对的对象、行为危及的对象和行为最终损害的对象。行为针对的对象是指行为人直接作用的对象,而行为危及的对象则是一定范围内可能被行为损害的对象,行为最终损害的对象指行为实际上侵害到的对象。以放火罪举例,行为人放火烧一栋民居,民居内住着一家三口,那么,该民居和三口一家是行为直接针对的对象,而与该民居连排的屋子和住户则是可能被危及的对象,至行为最终损害的对象则要看实际上烧毁的民居和住户有多少。本文认为不特定所限定的是可能被危及的对象,因为针对对象和实际损害对象一般而言都是特定的某一人或某几人,例如上例中的放火罪,行为一把火的对象通常只是一栋民居及其住户,其最后也可能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火灾没有蔓延最终只烧毁这栋民居,但因为存在向旁边民居蔓延的可能性,仍应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1.特定少数人

特定的少数人即行为危及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或少数几个人,这种情况应定侵犯人身权利等其他犯罪,不定危害公共安全罪。例如,行为人王某将被害人张某和李某骗至郊区一偏僻处,以爆炸的方式将张某和李某杀害。行为人王某侵害的是特定两个人的生命权,没有侵害或威胁到公共安全,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2.不特定多数人

不特定的多数人,即行为危及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多数人,应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例如,行为人甲为报复社会将一颗手雷从天桥上扔下来,手雷爆炸后造成多人伤亡,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3.不特定少数人

不特定的少数人是指行为所危及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一个或几个人。不特定的少数人是否能够成立公共存有疑问。当前有学说认为,当行为所危及的是不特定的少数人时,通常要求行为有不受控制而向多数蔓延的可能性,才能构成公共。例如,行为人甲为报复社会,将一块砖头天桥上砸下来,刚好砸倒行人张某,致其死亡。行为人甲侵害的是不特定的一个人的生命权,因为一块砖头的杀伤力很有限,尽管行为人甲将一块砖头从天桥上砸向很多行人,但不可能砸死很多人或砸倒一片,没有侵害或威胁到公共安全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而按本文的观点,虽然行为人甲的一块砖头从天桥上砸向桥下行人不可能砸死很多人或砸到一片人,但砖头最终砸向谁是不特定的,其在桥下流动的人群中的每个人都有被砖块砸中而成为被害人的危险,则存在大多数人受损害威胁,因此不特定少数人可以构成公共。再如,在自家果园周围私设电网的案件,私设的电网通常不会同时电死、电伤众多人,但是却威胁到不特定的人。在司法实践中,这种私拉电网的行为通常被认定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所以本文认为,公共安全的对象是一定公共空间内的所有人,不论一行为现实只能损害到多少人,由于其不特定型,行为使公共空间内所有人都存在沦为受害人之危险时,就可认定为公共安全受威胁,即不特定少数人也能构成公共。

4.特定多数人

特定的多数人是指行为所危及的是特定的多人。特定多数人是否成立公共存

在争议。观点一认为特定的多数人即是对象的特定性,即是人数众多,也应当成立侵犯人身权利等犯罪;观点二认为公共的核心在于多数,特定的多数人符合多数的要求,危害特定的多数人也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罪;观点三认为,特定的多数人应当区分特定的多人和特定的很多人,多人时不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罪,而很多人时则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本文认为,危害特定的多数人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首先,特定的多数人,多数应该是多少以上没有界定;再者,公共的核心应放在不特定性上,行为危及的是特定的多数人时,意味着不会有其他无辜人受牵连。即使人数再多,都可以还原到每个人的个人权益上,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中多个个人权益受损并没有什么区别,应当仍定为侵犯人身权利等犯罪。同时,以侵犯人身权利等犯罪定罪的话,更能有效地保护个人的人身权利。例如,甲以放火的手段谋杀乙一家九口人,未遂。若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属未造成严重结果,法定刑为3到10年。若定故意杀人罪,由于情节严重,可定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即使适用未遂规定,刑罚仍重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显然就罪刑相适应来看,定故意杀人罪更加适合。

参考文献:

[1]陈兴良、黄振中.论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不特定性.《河北法学》.1992年5月

[2]李立丰、梁雪冰.重新解读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不特定性”.《当代法学》.2003年第九期

[3]曲新久.论刑法中的公共安全.《法学专论》.2010年第九期

[4]张杰.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共安全”涵义的思考.《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7年第三卷第四期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三包售后服务管理规定下一篇:求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