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

2024-09-28

李商隐.无题(共9篇)

1.李商隐.无题 篇一

李商隐<<无题>>教案(2006-10-30 17:08:36)转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并尽量能在课堂上背诵。

2.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爱情,是永不退色的话题,在人们心里,爱情都是美丽的,神圣的。相信大家都读过有关描写爱情的文章吧。大家知道李商隐吧,他的爱情诗可是很著名的哦,大家对他的爱情诗有兴趣吗?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爱情的。

2、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怀州河内人,唐文宗开元二年进士,授密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当时牛李党争激烈,由于李商隐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后又娶李光王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视为背恩,长期受到压抑。在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不得不离开京城,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以及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为僚属。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故而诗歌常常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

3.分析诗.版书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诗的内涵,通过对一些意象的揣摩来理解它的内涵。

确定诗的主题,对主题多样性的探讨。

(2).教学的层次感。

(3).探讨更深层次的,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

(4).诗的艺术特色。

(1).先让个别同学来朗诵。尽量课堂上能会背诵。

(2).问他们大概诗说的是什么。把括号里的东西放在后面讲。(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3).先引导学生来分析这首诗。来,大家先来看看诗人写了哪些意象?

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月光,蓬山,青鸟。

它们是些怎样的意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

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春蚕到死它的丝才到尽头,蜡炬燃成灰烬,泪水方才流

干,镜子里的人是愁容满面,鬓发脱落,月光是寒冷的,和“我”一样的孤寂。蓬山是神话里的仙山,缥缈不定。青鸟是作为“我”的使者出现的。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没有尽头,可见思念之深!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思念是痛苦的,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以上四句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4.大家现在知道诗的中心思想了吧,对,就是这样的。把上面的括号里的话,现在讲出来。

来,大家看看这首诗的深层次的东西。结合诗人的生存环境及其他的处境,说明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这首诗也不例外。大家都感觉到了吧?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于是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丝”与“思”谐音双关,蜡泪暗指情人泪,使全诗深情并茂。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这首诗。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2.李商隐.无题 篇二

对于李商隐无题诗的意旨, 历来观点不一, 大致有“寄托说”与“爱情说”两派。观其现存无题诗, 除《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 一首抒写“怀古思乡”外, 其他均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 “爱情说”似有证可据。然中国古代诗歌很早就出现以美人香草、男女之情寄托政治遭遇的传统。李商隐自己也说:“为芳草以怨王孙, 借美人以喻君子。”故“寄托说”也不无道理。但我认为, 无论持哪一说, 观点都有些牵强, 因为李商隐很少在诗歌中详尽刻画具体事件, 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也往往是朦胧不可考证的, 他的无题诗更侧重于传达一种情绪, 一种悲凉情绪。诚如余恕诚《唐诗风貌》云, 李商隐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其不幸”, 突出的是作者身处政治、爱情等多重悲剧下的复杂凄凉情绪。而且, 政治与爱情的悲剧在其诗歌中还达到了互相激昂的效果———因政治失意, 他的爱情失意之痛愈发强烈, 反之, 因爱情失意, 他的政治失意之悲也愈发难堪。

如其《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 一诗: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此诗可理解为爱情诗, 展现一位失恋女子的忧伤。深夜时分, 女子独卧闺房, 回忆往日恋爱生活, 如梦般虚无缥缈。然联系此诗创作背景———李商隐早年因得牛党令狐楚相助而中进士, 后成为李党中人王茂元女婿, 一生都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 或可推测, 此诗作者是有政治寄托的———神女的漂泊与小姑的独居, 或表达诗人自己的孤独抑郁;风波摧残菱枝和月露阻止桂香, 或表达牛李党争之下官场的黑暗, 诗人备受压抑的痛苦。

又如其《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一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方面, 该诗可理解为写爱情悲剧。暮秋时节有情人痛苦离别, “东风无力百花残”衬托离别时的无奈, 而离别之后的“青鸟殷勤为探看”更在无谓的希望中增添离别之绝望。作者运用了“到死”、“成灰”、“丝尽”、“泪干”等一系列充满悲剧意蕴的词眼, 曲折展现爱情的感伤与幽怨。另一方面, 此诗最后“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意蕴深长,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这样评论:“明知思念之徒劳与追求之无望, 却仍然要作无穷无尽的无望追求;明知思念与追求只能使得自己终生与痛苦为伴, 但却心甘情愿背负终生的痛苦去做无望的追求。”[1]这种明知难成却执著追求的精神, 明显融入了处于党政漩涡中的诗人对政治、人生的深切感悟。

再如《无题》 (照梁初有情) 一诗, 一方面写深情, 另一方面在“莫近弹棋局, 中心最不平”的诗句中, 亦可看出作者身处政治迫害之中的愤恨不平;《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 一诗, 同样借爱情失意之愁抒发身世潦倒、怀才不遇的悲愤;《无题》 (凤尾罗香薄几重) 一诗则通过渴望爱情而不得的女子形象寄托了作者渴望施展“凌云万丈才”却不得的悲苦。除此之外, 一生坎坷的李商隐还在诗中展现其人生的绝望与幻灭, 使其“悲”达到顶巅。如《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 一诗: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诗描写一位幽居深闺中的女子, 追求爱情而最终失望。诗歌最后两句“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既刻画了女子因美好爱情最终走向幻灭的强烈悲愤, 又流露出李商隐政治生涯屡经挫折近乎绝望的悲叹。更有甚者, 李商隐还在诗歌中展现因悲的浓烈而惘怅迷茫的心境,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锦瑟》一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意蕴虚幻, 所涉及意象迷茫忧伤, 让人无从得知诗人究竟具体针对何事抒发胸臆, 我们能体会的只是弥漫在诗境之上的那层浓重复杂的人生情绪:伤感、迷惘、惆怅、无奈、悲伤……而这些正是诗人在坎坷的政治道路、爱情道路中蕴集的复杂情感的集中宣泄。

李商隐无题诗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采用多种手法, 使其无题诗悲剧性意蕴得到进一步强化, 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 心象与物象的交融。

陈建华《内心视镜———析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的心绪描写》云:“当心灵受到外界触动时, 在心境中会出现一串串心象序列, 发而为诗, 则可能以心象融和眼前或来源于记忆与想象而得出的物象, 构成一种印象色彩很浓的艺术形象。”[2]李商隐身处恶劣环境, 有口难言, 为释放心灵, 他只能选择将其悲剧性情感渗透或依托于客观物象之中。

如上文提及的《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 一诗即为典型代表。全诗除最后一联, 没有任何抒情成分。首联纯为写景, 然在前人诗作中, “芙蓉塘”常作男女相悦之所的代称, “轻雷”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呼起兮, 声象君之东音”, 再加上一个东风细雨的环境, 便自然透出了主人公怅惘忧伤、又有所期待的心象。颔联中的“香”、“丝”谐音“相”、“思”, 表明该联明写室内外物象, 暗喻女子在幽居孤寂中时时牵引的情思。颈联与颔联紧密关联, “烧香”引出“贾氏窥帘”, “牵丝”引出“宓妃留枕”, 更显绵绵情丝。一系列的物象的描绘中, 主人公的期待脱颖而出。末联直接抒情, 直接呈现出了由追求到幻灭的心象。李商隐将对爱情的追求与幻灭两种心象, 自然熔铸于客观物象中, 通过情景交融, 委婉道出女子心中的哀愁。再如《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一诗, 首联即借助星辰好风, 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 烘托出一片柔美旖旎的环境, 颔联则通过一“无”一“有”的对比, 展现诗人对这段美好情愿的珍惜。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在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饮的欢快场面中, 自然流露出诗人今日的孤独抑郁情怀。

(二) 比兴象征手法的融合。

李商隐的一生始终抑郁不得志, 可他所处的环境又不允许他直接宣泄心中的不平, 于是他巧妙求助于中国古代诗歌中自先秦时代就有的美人香草比兴象征的传统, 通过比兴象征的巧妙融合, 表达自身深细隐微的人生体验与感受。正如缪钺《论李义山诗》云:“中唐时代的李贺已经在诗中大量运用象征, 但一般与赋体结合而不同比兴结合, 而大都运用于古体诗, 而李商隐则将比兴与象征融合, 并取李贺作古诗之法移于作律诗, 而变奇瑰为凄美, 又参以杜甫之沉郁, 诗境遂超出李贺之上。”[3]

他的无题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最为纯熟的当属《锦瑟》一诗。此诗明为咏“锦瑟”, 实则与物无关, 而是重在物所营造的迷茫忧伤的气氛, 以寄托作者凄迷怅惘之情。首联起兴, 由锦瑟五十弦所奏的之音, 引出对自身已往的追忆;颔联与颈联则巧用典故, 通过庄生迷蝶、杜鹃啼血、沧海遗珠、良玉生烟等意象象征诗人自身的惘然、悲苦、可望而不可即。末联则是对前面所有比兴象征内涵的大总结, “惘然”二字概括了“思华年”的全部感受。再如《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 一诗中“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两句, 其中的“金烬暗”、“石榴红”除渲染气氛、点明时令外, 还含有比兴象征意味, 前者象征无望的相思, 后者暗示流逝的青春年华;此外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 、《无题》 (八岁偷照镜) 等诗皆运用比兴象征寄托悲伤情感。

(三) 意象的叠加, 创造朦胧的诗意。

李商隐在抒写不幸时, 常运用意象的叠加法, 创造迷离朦胧的意境, 烘托作者的悲剧性情感。郝世峰在《选玉溪生诗补说前言》中这样评价李商隐:

他的诗歌结构常常不注重意象间的表面关系, 而是以心使物, 因心造境, 偏于表现意象下面的深层底蕴, 因此, 意象间的表面逻辑关系相当不定, 甚至彼此不相干连……这样的结构才足以表现诗人那种迷离惆怅的心境。

如《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 一诗中, “细雨”、“芙蓉塘”、“香炉”、“香料”、辘轳井索、贾氏、韩寿、宓妃、魏王、枕头、春花、香灰等众多意象交杂在一处, 景象苍凉孤寂, 作者将追求与幻灭两种主观心象, 注入上述自然物象之中, 在意象的叠加中, 意境更加朦胧, 无形之中流露出就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哀痛情绪。再如他的《无题》 (如有) 一诗中重叠着各种意象———缥缈的神女, 碧绿的芭蕉, 火红的菡萏, 隐约的远光, 似有似无的烟中之响以及重叠的锦帐。陈炎《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一书中这样评价此诗:“浓与淡, 光与影, 远与近, 虚与实, 色与声, 错落有致地叠加缀连, 使人恍惚置身于一个朦胧的梦。”[4]如此朦胧意象所构成的是一种失意、惆怅、渺茫, 隐约迷离的悲情。与《如有》相比, 《锦瑟》更具有扑朔迷离的朦胧感, 诗中无论是庄生梦蝴蝶, 还是望帝化杜鹃, 抑或沧海遗珠, 鲛人泣泪, 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 都带有不可指实的朦胧性, 它们之间的排列没有明显的必然联系, 然而所构成的却是一种悲凉意境。

参考文献

[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8:48.

[2]陈建华.内心视镜——析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的心绪描写.抚州师专学报, 2003.1:63.

[3]缪钺.论李义山诗.诗词散论.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31.

3.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篇三

关键词:无题;用典;比兴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53-02

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在文学史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两大派特点,以张采田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题”诗均属“托意”、“寓言”之作。以苏雪林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无题”尽为“爱情、艳遇”篇什。陈贻欣在《李商隐恋爱实际考辨》一文中甚至提出了“无题诗纯写恋情,别无深意”的观点。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无题”诗是否确有寄托。

一、用典的不露痕迹

典故的运用难就难在自然、巧妙、不着痕迹,古文论家们对于用典论述最多的也是这一点,可以说这是对用典的基本要求。诗论家用“水中着盐”来形容这一特点:“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就是说用典应像水中放盐,已有了盐的成分却没有盐的痕迹,水和盐已经融在了一起分不出彼此。

李商隐诗的用典非常讲究自然、巧妙,他的诗语言优美、工整,再加上擅长四六文体,精于属对,使事工稳,常不动声色地把典故嵌入其中,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和诗中的情景融合在一起,用事“能令人事如己出,天然浑成”成为诗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他的无题诗,在这一方面就很有特色。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是比较有格调的爱情诗,和晚唐其他诗人的艳情诗有很大的不同,诗常常表现的是很复杂微妙的情绪,情致缠绵,韵味深长,朦胧而含蓄,因无法名言或确言,而以“无题”标之。

这些诗,不是尽情的宣泄和放纵感情,而是感情内敛,埋没情绪;不是尽可能清晰,明白地把诗人的内心感情表达出来,而诗用曲折的笔法,华美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侧重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种种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和相互之间等待的无奈,相思的痛苦及对爱情的执着,深情。

无题诗诗境的创造,很多时候就是借助于典故的运用,比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无题”诗因文学极富文采,非常优美,自然而被广为传诵它的寄意若有若无,引起后人的争议,有主寄托说,有主爱情说,刘学锴,余恕诚的观点“不谓其必有寄托,而言其情之可以相通”更为合理。

这首诗作为一首向上陈情的诗实在诗不合适宜。但作为一首爱情诗,却是一首刻骨铭心的爱情。它的缠绵,真挚,深情,感动感地,有很强烈的震撼力,诗一首苦恋的歌,大有天荒地老,死而后已的执着。这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常人每能体验却苦于无法表达,所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整首诗的语言明白晓畅,近似白描,诗李商隐诗中不多的能让普通人一看就懂的诗,给这首诗增添诗意和典雅的是最后一联用了两个典:“蓬山”和“青鸟”。

一般说来,用典如果生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使连贯流畅的画面或意象中断,就造成“隔”。李商隐这首诗的典不仅用的不隔,而且和诗情诗意结合的天衣无缝,不着痕迹,甚至因用典增添了典雅和诗意,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能够“秘响旁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句诗就是一个画面,一首诗就是一组画面,它们在读者的脑海中呈现和流动,诗中有画的妙境就产生了。用典不仅无碍于诗意的传达,由此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李商隐诗一个喜欢用典的诗人,相传李商隐作诗文,“多简约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李商隐有少量诗歌的确因为太多的典故使得诗歌过于晦涩,令人无法理解,但是从总体而言,他的大部分诗却正因为其创造性的用典使得诗歌显得更有意味,更含蓄,更典雅从而形成了自己含蓄,婉约的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诗用典的特点诗化实为虚。他的诗淡化了甚至搬开了典故原有的内容和情节,典故本来的意义并不是作者想在诗中表达的意义,只是采用典故的内容和情节所带来的气氛,情趣和意味,以及所具有的情调和韵致,目的是渲染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

有些作者在谈到李商隐诗这一特点时,常提到诗和典故在情感上的类同性:“后世诗人在相似的时空环境人生际遇中,体验到同样的情感震动时,由于类比联想的作用,自然会使这类典故,以表现这种异代美感共鸣,这是一种意境和美感再现的典故。”这种感受也许诗古往今来的人们在人生中都会体验到的,古人体验到了,留下了故事,凝聚为典故,今人体验到了,想到了典故,这是古今人心灵的共鸣,于是典故便被用在诗中。”

典故诗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恰如其分地用典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使难以明言的情意得以顺畅的表达。对于李商隐诗的用典,不仅用的非常好而且用的非常巧,它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相当含蓄地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创造了朦胧深邃的意境,也由此形成了他的诗歌特色和风格。

二、比兴的有所寄托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认为“比”是“切类似指事”,“写物以附意”,也就是比方的意思,而“兴”则是“依微以拟文”,“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即以小见大,含有联想的意思。他还指出:“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就是说“比”是由于作者内心激愤,以明显的比喻写出了斥责的诗句,显而易见。“兴”是“婉而成章”,是作者想要书法某种感情却以委婉的譬喻来寄托讽谏的心情,寓意深远。

李商隐继承屈原进步诗歌的传统,从屈原艺术宝库中学习了象征手法运用,特别是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遭遇的比兴手法更为他所自觉继承。他的无题诗不只创造一些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名句,而是把比兴寄托这种手法运用于全篇。

无题诗诗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也是他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屈原开创香草美人手法,在《九歌》、《招魂》中多次运用此手法。李商隐将这一手法继承并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笔端绘画了许多美女形象并以之自况。

例如《八岁偷照镜》: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血弹筝,银甲不曾脚。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这首诗借写一个聪慧的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华和美丽日渐显露,但由于束缚于环境及人,而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作者这里用少女以自况,慨叹自己自持才华,却仕途不达。表达了李商隐渴求功名的愿望及对自己政治命运的担忧。又如“何处哀筝随急管”中通过贫家少女和富家少女在感情上的不同遭遇,暗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失意的苦闷。其中“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写出贫家少女不能出嫁,度日如年的感觉。这里的“东家老女”显然诗李商隐的化身。借这一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官场处处受排挤,但有无可奈何的黯然伤感的情绪。由于心情郁闷,境况不顺,我们便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境也与“东家老女”一样度日如年。

再如“照梁初有情”些一个少女在爱情生活上失败,即“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些少女通过锦书频频的传达情意,最终未果而愁上眉梢来寄托自己在政治生活上不懈追求却屡遭失败,愁苦之情便灌注于诗中。

诗中的“芙蓉作裙衩”句以荷花清丽脱俗来表现美人的精妙姿容,而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如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其性情活拨,姿容美丽,情操高洁。而李商隐对这一传统手法的充分继承。李商隐对香草美人手法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如《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这首“无题”诗,如果从叙事的角度看,有点让人找不到头绪,如果从心象看,则“云浆”句诗追求未遂,“如何”二句是所追求的对象在心境上渺远难即的感受。不仅能够意会,而且进一步诱发起读者某些类似的心象引起更多的回味。

李商隐的“无题”诗并不是单纯的在写诗,而是在诗中有所寄托,有所隐喻,把自己的仕途生活中的不如意全部都倾注在诗中,他的“无题”诗读起来给人感觉是无奈,愁苦。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唐代独具特色。李商隐的成就绝不是横空出世,无所依傍的,而李商隐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开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无题”诗。

参考文献

[1]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

[2]苏雪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

[3]文史.第六期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4]薛雪.一瓢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魏庆之.诗人玉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7]黄鉴,杨文公谈菀,阮阅.诗话总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8]梁佛根.义山诗的用典心里动因于中国传统诗歌用典的文化内因浅探[J].河北师专学报,1994.

[9]文选:蜀都赋,引住蜀记.

4.李商隐 无题 篇四

【原文】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三

含情春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四首翻译:

其一

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

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飘来迷蒙的细雨,芙蓉塘外,响起隐隐的轻雷。

金蟾门饰紧锁着重门,烧香的烟仍能透入;玉虎辘轳牵引着吊索,深井的水也可汲回。

贾氏在帘后偷窥,看上了韩寿的少俊;甄妃把玉枕留赠,是爱慕曹植的文才。

我的春心啊,切莫跟春花争荣竞发,每一寸的相思,会化成寸寸的残灰。

其三

含情春日暮,暂见夜已深。听到楼梯响起想登上去又胆怯,灯光明达透出窗帘欲去探访又很难。

不如钗上之燕,可整日接近其人;不如镜中之鸾,能频对其人倩影。归去横塘晓,明星送宝鞍。

其四

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

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三月半。

溧阳公主刚刚十四岁,在这清明回暖的日子,与家人一起在园墙里赏玩。

这位贫家姑娘回到家后一夜辗转无眠,只有梁间的燕子,听到她的长叹。

无题四首字词解释:

⑴空言:空话,是说女方失约。

⑵蜡照:烛光。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⑶麝熏:麝香的气味。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度:透过。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⑷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⑸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⑹芙蓉塘:荷塘。轻雷: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起二句以风、雨、雷等景物起兴,烘托女子怀人之情。

⑺金蟾:金蛤蟆。古时在锁头上的装饰。啮:咬。

⑻玉虎:用玉石作装饰的井上辘轳,形如虎状。丝:指井索。

⑼贾氏:西晋贾充的次女。她在门帘后窥见韩寿,爱悦他年少俊美,两人私通。贾氏以皇帝赐贾充的异香赠寿,被贾充发觉,遂以女嫁给韩寿。韩掾:指韩寿。韩曾为贾充的掾属。

⑽宓妃:古代传说,伏羲氏之女名宓妃,溺死于洛水上,成为洛神。这里借指三国时曹丕的皇后甄氏。相传甄氏曾为曹丕之弟曹植所爱,后来曹操把她嫁给曹丕。甄后被馋死后,曹丕把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途径洛水,梦见甄后来相会,表示把玉枕留给他作纪念。醒后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改为《洛神赋》。魏王:指魏东阿王曹植。

⑾春心:指相思之情。

⑿晚:日暮。春晚:春暮。:一作“院”。

⒀夜阑干:夜深。

⒁烘:灯光明达透出窗帘的情状。

⒂多羞钗上燕:《洞冥记》谓汉武帝元鼎间有神女留玉钗与帝,至昭帝时化白燕升天,因名玉燕钗。句言己不能如钗上燕接近其人,故“羞”。

⒃镜中莺:指镜背的鸾鸟图案。句谓己不如镜中鸾之频对其人倩影。

⒄华星:犹明星。

⒅哀筝:高亢清亮的筝声。急管:急促的管乐。永巷:深长的街巷。

⒆东家老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此处用此意暗示这位老女是容华美艳的姑娘。嫁不售:嫁不出去。

⒇溧阳公主:梁简文帝的女儿。这里泛指贵家女子。同墙看:谓东家老女也随俗游春,同在园墙里看花。

无题四首赏析:

《无题四首》包括两首七律、一首五律和一首七古。体裁既杂,各篇之间在内容上也看不出有明显的联系,似乎不一定的同时所作的有统一主题的组诗。

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梦为远别”为一篇眼目。全诗就是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首句凌空而起,次句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第二首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伤春”之作。

首联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5.李商隐 无题介绍 篇五

[语文常识]

一 爱情诗七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背景]

诗人在年青时代曾经有过一段自由恋爱的经历,由于外来的重重阻力,终于未能如愿以偿。诗人的心灵中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深藏无穷的幽恨。

相见时难别亦难成语:别易会难,——“相见时难”含蕴着诗人对于外来阻力的深深不满。两个“难”字,从主观写到客观,含义不同。

东风无力百花残。--相思离别之情

“东风无力”和“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既是一对恋人相见后又离别的具体时间,又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委婉含蓄的倾吐出诗人内心的积怨和伤感:在诗人的心中,没有令人心花怒放的爱情的春天,有的只是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无穷伤感。这一句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意念,从而构成了诗人心境的意象。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别后思恋之深,对爱情的忠贞。这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它对仗工整,含蕴深邃,比喻形象贴切,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白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被用来表明忠于友谊、忠于事业等等方面信念的名言。

晓镜但愁云鬓改,--写对方晨起梳妆的感触:也许会因为思念而云鬓,也许会因为云鬓暗改而思绪万千!

夜吟应觉月光寒。

--设想对方在月光下吟颂怀远的诗句,也许会因为孤清而感到凄寒!——设想对方在离别后的无穷思念,以此反衬出自己的刻骨相思。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从来就是被认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人这里却说此去无多路,青鸟传说中的神鸟,西王母使者。殷勤为探看。

6.李商隐无题情诗 篇六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其三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无题其四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其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天涯——春日在天涯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 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 不道春来独自多。

【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 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7.李商隐.无题 篇七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歌中,最能代表李商隐创作个性的是大量“无题”诗的创作。在这些诗歌中,李商隐用隐晦含蓄的语言、迷茫朦胧的意境再现了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际,悲剧性情感充斥其中。下面主要就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体验蕴含于其中的悲剧性情感。

从内容上看,李商隐的无题诗意境朦胧、婉曲晦涩,李商隐自己也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梁启超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曾谈到自己读无题诗的感受:

我理不会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也就是说无题诗语言隐晦朦胧,不像其他诗歌条例清晰、字句分明。

确实,李商隐写得就是一种情绪,一种因历经坎坷而不平的情绪,是诗人心灵世界的艺术性外化。李商隐“沦贱艰虞多”的坎坷经历,羁旅漂泊的孤孑身影和仕途难通的悲剧命运为无题诗准备了大量的辛酸素材。要绝对分清李商隐的无题诗究竟表现了什么内容比较困难,因为他的无题诗内容上呈现出一种丰富性——不管是抒写“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离愁,还是描写“中心最不平”的愤慨;不管是抒写“归来辗转到五更”的惆怅,还是描写“锦瑟无端五十弦”的迷惘,都往往表现为政治、爱情、人生的悲剧性情感的结合体。诸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首爱情诗。李商隐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在宦游生涯中,经历了一些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如早年恋爱的失败,中年爱妻的亡故。这首诗曲折地展现了自己因爱情失意而引发的感伤、幽怨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暮秋时节有情人痛苦离别,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衬托了离别之时的无奈,离别之后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更添离愁别恨。“到死、成灰、丝尽、泪干”,充满了悲剧情调,甚至带有悲观绝望的色彩;然而,正是在这种仿佛是绝望的悲哀痛苦中透漏出感情的坚韧执著,既痛苦又缠绵,这一切让这首爱情诗融入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感悟。明知难成,却执著追求,这是写爱情,也是写政治与人生,如政治追求失意的苦闷和虽失意却仍执著追求的心态等。

在牛李党争之下,李商隐的政治生涯惊涛骇浪,充满了失意与痛苦。他大量运用书写爱情的方式委婉道出对政治的诸多不满。比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一诗: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从表面看,这也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一位失恋的女子夜深时分独卧闺房,忧愁悲伤,怨恨长夜漫漫,孤独难熬。回首往日恋爱往事,“原是梦”虚无缥缈。然而,我们若推究李商隐创作这首诗时的处境,我们发现这首诗其实是有政治寄托的。李商隐早年因得令狐楚相助而中进士,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为妻。但当时正是牛李党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故而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是对牛党的背叛。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就指责李商隐为“放利偷合”,此后李商隐的一生都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诗中“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很可能是用风波对菱枝的摧残和月露对桂香的阻止来表达牛李党争之下黑暗的官场对人才的压抑。

8.李商隐古诗《无题》译文 篇八

一层,二层,三层……

是薄薄的,如丝的凤尾花纹香罗帐

夜深了。多希望

你能看见正在细细缝制罗帐圆顶的我

圆月还未悬挂

圆月形的`团扇还不曾遮住满脸的羞色

雷声隆隆,送走你还有一车的叹息

留下的言语,似懂非懂

夜夜残烛相伴

亲爱的,我即将窒息于深灰的寂寞里

石榴花开了,红了。淡淡的斜阳后

我总等不到你的消息

此刻,我只有向你的马匹索求一种希冀

杨柳岸边,在极静极近之地

它翘首期待

西南春风,翩然来临

后记:附李商隐原诗如下: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9.李商隐《无题》说课稿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评委:

大家好!

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诗歌文本说明: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诗歌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腾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诗歌的诵读、品析、鉴赏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的拓展迁移,轻松应对语文考试题中诗歌默写与鉴赏。就绵阳的中考而言,诗歌的考察涉及到诗歌默写和诗歌鉴赏两个部分,占有不少的分值,而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并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邀无期的哀伤。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说明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作者李商隐简单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的深刻含义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这首诗歌的主旨思想。

3、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4、学习并体会“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诗歌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说明

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我按照“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步骤方法来进行设计,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归纳总结点评为辅。

(一)作者介绍——晓背景,明风格。

说明:是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古人为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才能体会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寄托的人生心志。诗歌不仅仅是几行文字的串联,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反映着独特的诗歌主题。就诗歌的背景而言,不同的时代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诗歌情怀。

方法:由学生先介绍,学生补充,再由老师补充总结并形成简要的文字笔记。

明确: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等职。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李商隐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开成二年,李商隐25岁时举进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带着一颗“夙心”,在悲愤寂寞中死去。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境界,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二)诗歌诵读:读准音,诵出韵。

说明: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我们能感悟其音韵之美,感悟诗中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正是此理。因而诗歌教学的首要之事就是让学生读出韵,而要读出诗韵,先要引导学生读准音,明其意;定抑扬,知缓慢。

方法:(1)学生齐读。(2)学生点评。(3)学生个读。(4)学生点评。(5)老师范读。(6)学生点评。(7)老师总结。——注意让学生从李商隐的个人的诗风(朦胧、精美、典雅、凄婉、迷离)特点结合这首诗的情感内容来点评诗歌诵读语气的抑扬缓慢。

明确:1、断句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字音

蜡炬(làjù) 云鬓(bìn) 蓬山(péng) 殷勤(yīnqín)

3、情韵

上一篇: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下一篇:新英雄儿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