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灾害综述

2024-06-20

洪水灾害综述(共7篇)

1.洪水灾害综述 篇一

逊镇政发[2012] 号

关于印发《洪水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屯)及相关单位:

现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六月五日

洪水灾害应急预案

1.1 编制目的

为做好全镇洪涝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臵工作,保证全镇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办《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全镇范围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臵。

1.4 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全镇概况

2.1基本情况

管辖1个社区居民委,9个行政村,13个屯。现有居民3536户,107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镇内人口936户,3942人。全镇人口由汉、满、蒙、达、回、鄂伦春、朝鲜,锡伯族组成。拥有耕地面积144360(9624公顷)亩。是逊克县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和对外经济辐射的窗口,2002年被列为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网络示范镇。组织体系及职责

3.1 指挥机构

防汛指挥部为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处理全镇防洪应急事务。其主要职责: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全镇重大洪水灾害的抗洪救灾工作;传达贯彻县委、县政府对抗洪救灾工作的指示;根据汛情变化研究抗洪救灾对策并组织实施;组织评估、核查和上报灾情;指全镇的防汛抗洪以及开展组织转移安臵、灾民救助和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工作。

镇防汛指挥部由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成员组成。由镇长任指挥长,主管镇长任常务副指挥长、镇人大主席以及镇纪委书记任副指挥长。由党政办、镇纪委、镇农办、镇水管站、镇小城办、镇财政所、镇民政办、镇卫生院、镇广播站、镇交管站、镇供电所、镇派出所为成员单位。

3.2 成员单位职责

镇领导联系防汛责任区与成员单位的防汛责任区对口,成员单位防汛责任区不随领导成员的变更而变化,新接任的领导成员即为联系责任区的联系责任人,未定联系责任区的领导成员,在防汛抗灾中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接受临时调派的任务。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力求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避免职能交叉。其工作责任制如下:

①负责检查、督促联系责任区,贯彻执行镇党委、政府、镇防汛指挥部关于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各项决策的情况。

②协同本镇其他职能部门抓好汛前准备工作,及时处理险工隐患,完善调度方案。

③发生暴雨、洪水、险情和灾情时,及时与本镇其他职能部门一道组织好防汛抢险和救灾工作。

④督促执行防御特大洪水方案,发生特大洪水需要分洪或溃垸时,做好安全转移工作。

⑤灾后千方百计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妥善安臵灾民,修复水毁工程。

⑥督促本镇其它职能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建立健全防汛工作联系责任制。

⑦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防汛方面的问题,帮助本镇其它职能部门总结和交流防汛抗旱的经验教训。成员单位防汛主要职责如下:

镇党政办:正确把握防汛宣传的导向,指导、协调新闻单位及时、准确做好防汛救灾新闻宣传工作。

镇纪委:监督、指导防汛责任制的落实。负责对执行防汛责任制和抗防汛救灾调度指令情况进行督查,对因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臵失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镇农办:负责指导防汛救灾,并组织恢复生产;研究制定灾区灾后农业生产的各种优惠政策;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配合做好灾后灾区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拔供应、技术指导,帮助灾区人民搞好抢收抢种,恢复生产;负责重点防护对象的防御工作及指导灾后重建工作,镇水管站:组织、指导、协调防汛工作,负责水利工程维护,统一合理调配防汛器材,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用。组织实施防汛工程建设和防汛应急工程修复。组织、指导做好汛期来临时的防御工作。

镇小城办:负责集镇居民的防汛保卫工作,根据汛情需要,协助镇人民政府担负防汛抢险及执行有关重大防汛紧急任务。

镇财政所:协调安排防汛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筹措和及时到位,并监督使用情况。

镇民政办:负责组织协调各区开展查灾、报灾和救灾工作,负责灾民的生活安排、救济,负责救灾物资的筹集、管理、发放,组织指导救灾捐款。

镇卫生院:负责组织灾害医疗救援和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灾区饮用水质的卫生监督管理,指导群众开展水质消毒,确保饮用水安全。

镇广播站:指导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实事求是地报道发生的汛情灾情,宣传防汛方针政策和动态。

镇交管站:为防汛救灾优先组织和提供交通运输工具,保障运输道路畅通。汛期来临期间,根据镇指挥部命令,组织征调交通运输工具,协助组织实施交通管制。

镇供电所:做好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保障防汛、救灾用电的优先供应。

镇派出所:负责维护防汛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协助查处水事纠纷,严厉打击偷窃、破坏防汛设施的犯罪行为。协同做好防汛器材运输车辆特别通行证的发放工作,组织实施交通管制。

3.3 办事机构

防汛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为防汛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负责收集、掌握、上报和发布雨、水、灾情信息;提出组织召开汛情会商建议,制定抗洪救灾应急具体对策方案,传达指挥部指令并监督实施;与灾区和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指挥和协调各类应急工作组的工作;审查灾情和救灾抢险新闻,组织抗洪救灾新闻发布会;处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为切实做好我镇抗洪抢险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和全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一切准备,现将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并明确职责如下:

①办公室

组 长:徐文胜

成 员:杨连源 王刚、张春莲 职 责: a.全面系统地掌握防汛抢险动态,及时准确掌握汛期水情、雨情、险情、灾情等信息;

b.做好上传下达和联系工作。对上级的指示精神、水文、气象部门的预报及各单位上报的险情、灾情,详细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和指挥部主要成员报告;

c.及时掌握水库、堤垸水情变化,并按时张榜公布; d.险情、灾情发生后,负责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帮助处险救灾。同时,整理文字材料,上报县防指。

e.搞好宣传报导工作,及时报导抗洪动态和编写防汛简报。

②宣传组: 组 长:李慧

成 员:王业辉、朱建航 职 责: a.在全镇做好防汛知识的宣传工作;b.对最新汛情的发展情况进行对外公开,供镇域居民了解到及时汛情。③保卫组:

组 长:刘锐

成 员:赵思国 姜帅 职 责:

a.负责与镇直各单位联络调车和安排抢险用车事宜; b.负责防汛用电负荷调度,保证防汛照明用电和排渍用电;

c.保证通讯畅通,如遇通讯中断,通知电信部门及时派员组织抢险。

④物资器材组: 组 长:李佩清

成 员:曹德华 职 责: a.对全镇防汛物资、工具进行统一管理和及时调度; b.在物资器材的分配去向和使用数量上须有详细统计。⑤后勤组: 组 长:李春凤 成 员:王月芝 李长友 职 责:

a.负责各堤垸、水库防汛抢险器材调度; b.负责安排好防汛抢险、值班人员生活。

3.4 防汛制度 3.4.1 防汛值班制度

①防汛值班工作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实施; ②值班人员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 ③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汛情紧急时,有关领导亲自值班;

④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收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掌握雨、水、险、灾和工情,搞好上传下达;

⑤重要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做到不误报、不漏报、不瞒报,并登记处理情况; ⑥认真做好值班记录、电话摘报,并按领导批示及时办理;

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履行交接班手续。

3.4.2 会议制度

①指挥部各类会议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实施; ②根据指挥长指示或防汛会商会决定,拟定与会人员范围或名单,及时通知开会对象;

③准备好会议各类文字材料;

④及早搞好会场布臵和会议接待、食宿、交通、活动和参观访问等事项;

⑤及时掌握会议进展情况,做好上下协调联络工作; ⑥作好会议记录,编写会议简报,整理领导录音。

3.5 防汛责任制 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做好2010年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有关规定,确定全镇2010年千亩堤垸和小Ⅱ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名单,镇级干部和镇直机关单位联系乡镇定点负责堤垸、水库名单,联系防汛责任区镇级领导与镇直机关单位联系镇防汛责任人防汛工作责任制。镇领导特别是防汛责任人必须切实担负起责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气象、水文是防汛抗洪的耳目。及时准确的雨水情和工情、险情、灾情信息,是防汛指挥决策和组织抗洪抢险救灾的关键条件。镇防汛指挥部要落实雨水情监测责任体系,确保汛情信息畅通。

镇水管站每天要定时根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向镇防指传递雨情信息,定期提供中、长期天气趋势预测。遇有重要天气,要及时加密测报,根据情况紧急分析会商。镇水管站完善水文预报方案,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的测报洪水,按照水文预报规定向防汛部门发布洪水预报和水情报汛。当江河洪水达到设防标准时,要加密测报每一小时测报一次。

要建立严格的洪涝灾情和险情报告制度。洪涝灾害发生后,镇防汛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逐级迅速上报洪涝灾情和工程险情报告。同时,按照规定在灾害发生24h,把洪涝灾情统计简表逐级报告。

4.1.1 气象、雨水情收集、汇报制度

①及时了解、准确掌握雨情、水情,定时定点收集,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做好中短期雨情水情预报和每天雨水情汇报。

②对灾害性气象、水文气象,应加强纵、横向联系,主动通报。

③发生暴雨洪水或出现其它灾害性天气,应立即收集雨情、水情和灾情并及时上报。

④堤防进入警戒水位,逐日填报堤垸水情表和内湖水位表。4.1.2 险情汇报、登记制度

①及时搞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清隐查险工作,发现险情分类登记造册,逐级上报。

②水利工程发生较大险情,应及时报告并迅速组织除险。重大险情和工程事故应查明原因,并写出专题报告。

③水利工程发生险情需要上级派潜水员和专家抢险时,按《防汛抢险队伍调度规程》的要求和程序办理。

④每年汛后提出险情处理意见。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分项列出当年急需处理的病险工程,对暂时无力解决的工程,镇防汛指挥部落实临时度汛方案和抢险措施。

4.1.3 溃垸垮坝汇报、登记制度

①千亩堤垸和小Ⅱ型水库在失事后12h内上报。②垮坝失事后应及时掌握群众安全转移、安臵以及工程抢护、恢复等情况。

③及时填报堤垸溃决情况和水库垮坝情况统计表,并用书面形式总结工程失事经过、原因和损失情况。

4.1.4 洪涝灾害汇报登记制度 ①洪涝灾害发生后,应及时汇报灾害情况,并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变化,随时上报灾情和抗灾动态。

②洪涝灾害统计上报时间分为时报、月报和年报。时报在发生灾害后及时核实上报。

③发生洪涝灾害时,要及时填报抗洪情况统计表(上防汛劳力后每日一次)、排渍情况表(发生渍灾后每日报一次)。

④及时用电话、传真、网络、简报、专题报告、照片、录相等方式反映情况。4.2 预警级别划分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对应颜色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进入Ⅳ级(蓝色)预警:(1)局部地区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

(2)逊毕拉河及沾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但预报将不超过保证水位,堤垸无溃垸性严重险情。(3)水库水位超过汛期限制水位,溢洪道开始溢洪,但出库流量不会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预报库水位会继续上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进入Ⅲ级(黄色)预警:(1)局部地区连续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或发生连续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集中性降雨天气;

(2)逊毕拉河及沾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且预报将超过保证水位,堤垸无溃垸性严重险情;

(3)水库水位超过防洪高水位,出库流量接近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且预报库水位会继续上涨。

(4)气象部门预报强热带风暴、台风将严重影响我县,并发出紧急警报。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进入Ⅱ级(橙色)预警:(1)区域性连续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或日降水量超过150毫米;

(2)逊毕拉河及沾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千亩堤垸出现溃垸性严重险情;(3)逊毕拉河及沾河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并预报还会上涨。

(4)水库出现超设计水位洪水;水库出库流量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严重危及沿线城镇安全;水库出现险情。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进入Ⅰ级(红色)预警:(1)区域性连续日降水量超过150毫米,或日降水量超过200毫米;

(2)逊毕拉河及沾河水位超历史最高实测水位;(3)水库出现超校核水位洪水,严重威胁下游安全;(4)水库出现重大险情,并危及公共安全;(5)重点在建水利工程遭遇超标准洪水等险情,并危及公共安全;

小Ⅱ型水库及千亩堤垸基本情况见附表1和附表2。当达到Ⅱ级(橙色)和Ⅰ级(红色)预警级别时,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向镇防指领导报告,并填写应急预案启动审批表,经镇防汛指挥部领导审核后,启动响应程序。同时,镇防指向县防指、镇委、镇政府、镇防指成员单位和有关镇防汛指挥部通报有关情况,必要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有关信息和防范措施。

4.3 预防预警行动

镇防汛办应及时向市气象、国土等部门了解极端灾害性天气、实时降雨及地质灾害及预警等情况,并预测灾害将对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和损害程度,同时提出应急参考意见。

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进行情况综合,提出洪水预测意见,研究分析可能致灾的程度,并提出初步行动对策,将情况及时向指挥长报告,同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武装部。指挥长视情况召集防汛会商会,决策行动方案,发布指示和命令。

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并不断完善已建成的防汛指挥系统,保证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4.4主要防御方案

4.4.1江河洪水防御方案:根据逊毕拉河及沾河所在的江河防洪预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制订保护区范围内不同量级江河洪水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其中超标准洪水的防御方案应明确社会动员、群众转移安臵等具体措施。此外,还针对由于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等造成的突发性洪水,制定相应的洪水防御方案。具体的防御方案见各堤垸防洪预案。4.4.2暴雨渍涝防御方案: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其地区组合条件下,镇域渍涝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包括应急排水、交通临时管制与疏导、工程抢修以及重要保护对象的防雨排涝方案等。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1.1按照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5.1.2进入汛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加强洪水灾害管理,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Ⅰ、Ⅱ、Ⅲ、Ⅳ级预警,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5.1.3镇人民政府和镇防指负责事关全局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其他水利、防洪工程调度,由镇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必要时视情况由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直接调度。镇防指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和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报告情况。5.1.4洪涝灾害发生后,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镇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实施辖区内的抗洪抢险、排涝、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

5.1.5洪涝灾害发生后,由镇防汛指挥机构向镇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任何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5.1.6对跨区域发生的洪水灾害,或者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在报告镇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同时,应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5.1.7因洪水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发生灾害,镇防汛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臵,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发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镇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

应急响应的主体为镇防汛指挥部。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Ⅳ级响应:响应主体为镇防汛指挥部。沿堤穿堤建筑物关闭,洲滩物资、人员及时转移,防汛队员上堤巡查,水利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做好险情处理。同时,镇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业的防汛救灾工作;视汛情及发生区域增派人员分赴各自防汛责任区,指导、协助所分配责任区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Ⅲ级响应:对于重点垸、小Ⅱ型水库及其余堤垸、山塘、河坝响应主体为镇防汛指挥部。水库、河坝、堤防等各类防汛工程启动运用,立即组织专家进一步分析研究暴雨、洪水等可能带来的影响或危害,分析水利工程险情状况,提出处臵意见,部署抗洪抢险及应采取的紧急工程措施和重大险情抢护的物资器材及至人员调配时的应急措施,协调、加强水库和各类防洪工程的调度运用。镇防汛指挥部视汛情不定期召集有关成员单位会商,研究抗洪救灾对策,发布指示和命令。镇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业的防汛救灾工作;视汛情迅速增派人员分赴各自防汛责任区,指导、协助所分配责任区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在紧急防汛期,镇防汛指挥部有权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臵。镇防汛机构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防汛指挥部的决定,依法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3.1 Ⅳ级响应行动

(1)由镇防指办公室提出Ⅳ级响应行动建议,镇防指办公室主任决定启动Ⅳ级响应程序,并报分管副指挥长。镇防指办公室主任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密切注意汛情、水情和灾情的变化,加强防汛工作的具体协调和指导,抓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将情况上报镇委、镇政府领导。

(2)镇防汛指挥机构,按照镇防指办公室的具体安排和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预案,做出相应布防、抢险,并将工作情况上报镇防指办公室。

5.3.2 Ⅲ级响应行动

(1)由镇防指办公室提出Ⅲ级响应行动建议,分管副指挥长决定启动Ⅲ级响应程序。分管副指挥长主持会商,并坐镇指挥,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防汛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镇防指办公室加强值班,掌握情况,搞好协调、督导和重点工程调度。镇防指应派出专家组和工作组分赴一线帮助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在镇广播站发布《汛情通报》。

(2)镇防汛指挥机构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工作。按照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布防、抢险或组织防汛,派出工作组到一线具体帮助防汛工作,并将防汛的工作情况上报镇防指,并由镇防指上报县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

(3)镇防汛指挥机构和镇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做好防汛和抗灾救灾工作。镇民政办及时组织救助灾民。镇卫生院组织医疗队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镇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应根据需要,主动对口落实任务,为防汛排忧解难。

5.3.3 Ⅱ级响应行动

(1)由镇防指办公室提出Ⅱ级响应行动建议,镇防指主要领导决定启动Ⅱ级响应程序。镇防指指挥长主持会商,副指挥长协助坐镇指挥,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并向镇党委、镇人大、镇政府、镇民政办、镇人武部相关责任领导作出通报。镇防办负责人带班,增加值班人员,随时掌握汛情或旱情、工情和灾情的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协调和督导,搞好重点工程的调度。加强防汛工作的指导,在24小时内派出镇防指成员单位组成的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并将情况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不定期在镇广播站发布《汛情通报》。

(2)镇防汛指挥机构,可依法宣布本镇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国家《防洪法》和湖南省实施办法的规定,行使相关权力。防汛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工作。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按照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险区群众,组织加强防守巡查,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加强抗灾工作。受灾地区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工作。防汛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镇防指。

(3)镇防指成员单位应启动应急响应,加派工作组分赴抗灾一线,具体帮助防汛工作。镇民政办及时组织救助受灾群众。镇卫生院派出医疗队赴一线帮助医疗救护。镇防指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镇防汛指挥机构和镇防指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和抗灾救灾工作。

5.3.4 Ⅰ级响应行动(1)由镇防指办公室提出Ⅰ级响应行动建议,镇防指主要领导决定启动Ⅰ级响应程序。镇防指政委、指挥长主持会商,副指挥长协助坐镇指挥,可依法宣布全镇进入紧急防汛期,召开镇防指全体成员会议,紧急动员部署,强化相应工作措施,强化防汛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指挥部,同时向镇防指成员单位通报。镇防指应在24小时内派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具体指导防汛工作。镇防办负责人带班,增加值班人员,强化值班,随时掌握汛情、工情和灾情的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协调、督导和事关全局的防汛调度。定期通过镇广播站发布《汛情通报》。紧急时刻,提请镇党委、政府研究部署防汛工作,实行镇委常委责任制,带领工作专班分赴一线指导防汛工作。

(2)镇防汛指挥机构,启动Ⅰ级响应,可依法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国家《防洪法》和湖南省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行使权力。防汛指挥机构的主要领导主持会商,坐镇指挥,紧急动员部署防汛工作,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掌握情况。按照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险区群众,组织强化防守巡查,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防汛工作。受灾地区的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工作,或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工作。防汛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随时上报镇党委、政府和镇防指。

(3)镇党委、镇人大、镇政府、镇民政办、镇人武部领导和镇防指成员应率领专家组或工作组到相关责任区域驻守。镇防指成员单位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工作。电力部门确保防汛用电需要。财政所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镇防指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物资。镇交管站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保障。镇民政办及时组织救助受灾群众。镇卫生院及时派出医疗专班,赴各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镇防指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镇防汛指挥机构和镇防指成员单位应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灾救灾工作。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4.1 信息报送、处理

应急响应期间,镇防汛指挥部要切实做好信息收集、传输、上报工作。

(1)雨水情收集、汇报制度。及时了解、准确掌握雨情、水情,定时定点收集,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对灾害性气象、水文信息,应立即做好纵、横向联系,主动通报。特别要保持与暴雨中心区和重点病险工程等所在地防汛责任人的密切联系。

(2)险情汇报、登记制度。镇防汛指挥部门要及时搞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清隐查险工作,发现险情分类登记造册,逐级上报。在正常值班情况下,由值班室在收到信息1小时内呈报技术组签批,技术组随时了解工程运行状况、处险进展和险情变化情况。非常值班情况下,由值班室在收到信息时刻交由技术组办理,值班室主动督办跟踪、反馈处理结果。对于确需上级提供支持的重大险情和其他异常情况,务必用书面材料呈报,并写清楚有关的工程地点、工程类型、出险原因、存在困难以及请求支持的具体要求。

(3)洪涝灾情汇报制度。洪涝灾害发生后,镇防汛指挥部门及时用报表、文字、图片及录相等各种方式汇报灾害情况,并密切注视灾情变化,随时收集上报新的灾情和抗灾动态。

(4)溃垸垮坝汇报、登记制度。所有堤垸及水库失事后,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失事后应及时掌握群众安全转移、安臵以及工程抢护、恢复等情况;及时填报堤垸溃决情况和水库垮坝情况统计表,并用书面形式总结工程失事经过、原因和损失情况。

镇防汛指挥部对上报的各类信息,及时给予必要的分析和反馈,并按相关要求做好共享,拟发新闻通稿,搞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防汛通讯系统由数字微波通信网、数字程控交换网、超短波移动通信网组成。

镇防指领导、成员单位和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系人的手机、办公电话、住宅电话,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已编印成册。镇防汛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在应急响应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汛情特别严重,手机无通讯信号的边远地区,必要时,可由电信部门架设临时通讯设备设施,确保镇领导防汛应急调度通讯联络需要。

5.4.2 指挥和调度

现场应急指挥和调度由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镇防汛指挥部具体调度和组织实施。

指挥决策主要采取会商会议的形式作出,会商程序一般为:根据市气象部门提供天气变化分析和降雨预报,镇防办综合上级及各地水雨情信息进行洪水预报分析及洪水调度分析,水利部门提供险情分析及处理方案,最后由指挥长做出决策,发布指示和命令。

5.4.3 群众转移和安全

大坝、堤垸等发生重大险情时,防汛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依据特大洪水防御预案,迅速发出转移、撤离警报,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组织下游群众沿事先确定的转移路线转移到安全区。

5.4.4 抢险与救灾

水库、江河堤防、水闸、泵站、输水渠道或管道等水利基础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防汛部门要组织协调镇域内有关部门及时向下游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发出警报并做好群众转移工作;迅速组织队伍抢险,力争避免垮坝、堤防决口、垮闸等恶性事件发生。

每年汛前各地必须组织好防汛队伍。①巡逻队 由熟悉当地情况并具有防汛经验的人组成,汛前登记造册。汛期负责辖区内防洪工程的巡查,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分析,并将情况上报镇防汛管理部门。

②守护队

由熟悉当地情况并具有防汛经验的人组成,汛前登记造册编成班组。汛期负责水库、堤防工程的穿堤建筑物以及重点险工险段的防守,密切注视汛情的变化,注意观察险工险段的运行状况,并作好详细记录,出现险情及时上报。

③抢险队

抢险是抢护工程设施脱离危险的突击性活动,关系到防汛的成败。汛前,由群众防汛队伍选拔有抢险经验的人员组成抢险队。汛期发生险情时立即抽调组成的抢险队员,配合专业队投入抢险。

5.4.5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各类应急工作小组、抢险救援人员必需配备必要的救生、防护装备。

抢险应急各类救生、防护装备由镇防汛部门就近调拨,必要时镇防汛指挥部调拨。镇民政办、卫生院要协助镇政府做好灾民的生活救助、疾病控制工作。

对于因水利工程垮坝、决口等引起的大量灾民,镇防汛部门组织协调民政等部门实施紧急安臵救助。

5.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进入紧急防汛期,镇防汛指挥部门根据汛情发展,通过防汛会商决策后,报请镇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动员令,动员政府直属各单位、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社会各部门全力支持抗洪救灾工作,可以动员调用各类机动抢险队、专业抢险队、群众性抢险救护队伍及民兵预备役等社会力量。

进入紧急防汛期,镇防汛指挥部报请镇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动员令,有权调拨交通、电力、通信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抗洪。

5.5 应急响应结束

当气象条件好转、江河(湖)干流控制站水位退出警戒水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时,由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填写应急结束审批表,经镇防汛指挥部领导审核后,宣布应急状态解除。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由镇电力、电信、移动和邮政部门共同负责,组织指挥灾区电力、通信等设施的抢修工作,保障灾区电力供应、通信及邮路的畅通。

6.2 抢险与求援保障

重大洪水应急物资包括编织袋、编织布、砂卵块石、抢险照明设备等抢险物料和橡皮船、冲锋舟、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器材,镇年储备定额为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8-2004)和省防汛物资储备标准的要求进行储备。

镇防汛应急物资由镇防办委托县水利器材服务部储备管理,调度权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防汛应急物资调用原则: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

镇防汛物资管理办法见附件1,镇防汛物质储备情况见附表4。本预案所指各类应急队伍包括:民兵预备役,镇防汛部门组建的各类专业及群众性抢险队伍。在紧急时期,由镇防汛指挥部对各类应急队伍进行调配。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水利建设部门应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做好安全区、安全台、安全楼等紧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发生溃垸、溃库险情后,大量灾民就近安臵在学校、广场等场所。

镇防汛指挥部防汛抢险技术组指导防汛工作,见防汛抢险技术工作制度。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供电保障由镇供电所负责调配防汛、排涝的供电负荷;负责防汛抢险、排涝、救灾的电力供应和设备抢修。

交通运输保障由县镇交管站具体负责救灾应急交通运输工作,负责转移灾民和财产所需的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组织救灾物品的运输。在紧急时期,由镇防汛指挥部交通运输组负责交通运输保障,见交通运输工作制度。

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治安保障由镇派出所具体负责指导和协助灾区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秩序,打击趁灾打劫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重点目标安全,做好交通疏导、交通管制以及救灾物资牵引等工作。

医疗卫生保障由镇卫生院具体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卫生监督工作,报告、发布疫情信息,负责疾病防治经费、药品、器械的管理、使用和救灾药品的质量监督。

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物资保障:防汛物资、设备归口防汛办管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逐级分配下达,国家统配的防汛物资、设备,由镇防汛办向县防办提出申报计划,物资申请批准到位后,镇防汛办拟定下达计划。镇民政办、镇卫生院、镇农业办负责救灾物资供应。管好国家和地方储备粮、油,保证灾民粮食、油供应;组织救灾药品供应;做好与灾民生活相关的急需品等救灾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保证灾区现场物价稳定。

资金保障:由镇防汛指挥部、镇财政所具体负责救灾计划制定和经费的预算、下拨。把救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好预算,增加救灾投入,做好救灾经费下拨工作,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特大洪水的防汛应急资金由镇防汛指挥部、镇财政所向县防指申请。6.6 社会动员保障

进入防汛紧急期,由镇防汛指挥部报请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动员令,各类社会力量及团体须根据抗洪救灾的需要服从指挥,听从调度。

6.7 宣传、培训和演习

镇防汛指挥部门要结合本镇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做好各类防汛避灾、自救、互救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对于从事防汛指挥的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镇防汛指挥部要协助、指导当地民兵预备役人员及各类抢险分队,每年汛前组织实战演习。后期处臵

7.1 灾后救助

发生洪灾后,社会各界、个人或国外机构捐赠的资金、物资等由镇人民政府或镇民政办接收、管理,用于全镇救灾。捐赠给镇上的资金和物资等,由镇人民政府或镇民政办接收、管理,用于全镇救灾。募捐电话、监督电话及账号在镇级媒体上予以公布。救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镇民政办核实灾情,按照受灾程度和救灾原则,安排重灾区群众一定的救济补助。镇政府在政策范围内给予特大受灾区群众减免或减少上交、税收等;在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时,给予政策优惠。

7.2 抢险物资补充

在紧急防汛期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和结帐;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结束后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镇人民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7.3 水毁工程恢复

7.3.1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镇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组织突击施工,尽快修复。属于工程量大的水毁恢复项目,分级列入基建计划,防洪工程应力争次年洪水之前恢复主体功能。7.3.2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等基础设施,按照部门职责,尽快组织修复,投入正常运用。

7.4灾后重建

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

7.5 保险与补偿

镇人民政府在全镇范围内逐步实施受灾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先期开展受灾保险试点,逐步推广,灾情发生后,各保险公司视投保情况深入灾区现场查勘理赔。

7.6 调查与总结

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起草通报文稿(内容包括雨、水、灾情及抗洪行动、经验教训等方面),并填写应急情况通报审批表,经防汛指挥部领导审核后,向相关单位发布。

应急情况通报审批表见附件8。

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每一次洪水过程的雨水情、灾险情、抗洪行动进行调查分析,开展后果评估,各组提交所负责工作的评估报告,由镇防汛办统一归口管理。附则

8.1 名词术语定义

①暴雨:24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②山洪: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水等原因,在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岗地)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其相伴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③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④警戒水位:警戒水位是指江河漫滩行洪,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开始加强防守的水位。

⑤保证水位:保证水位是指堤防及其附属工程安全挡水的上限水位,堤防的高度、坡度及堤身、堤基质量已达到规划设计标准的河段,其设计洪水水位即为保证水位。

⑥蓄洪垸:为了防止洪水成灾,用来储存河道超额洪水的堤垸。⑦洪水预报:根据每次暴雨资料及有关水文气象信息,对暴雨形成的洪水过程进行预报称暴雨洪水预报。它包括流域内一次暴雨的径流量(称降雨产流预报)及其径流过程(称流域汇流预报)。预报项目一般包括洪峰水位或洪峰流量及其出现时间、洪水涨落过程及洪水总量。

⑧洪水调度:运用防洪工程设施,在时间上、空间上重新调节安排江、河、湖、海的洪水量及其水位。在防洪调度中,应充分考虑防洪工程调度规划的要求和洪水特性及其演变规律。

⑨水库设计水位:水库遇大坝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⑩水库校核水位:水库遇大坝校核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⑾防汛会商:由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主持、参与的防汛工作调度、决策会议。参与部门和人员有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文、气象、电力、交通等相关部门及防汛技术专家组成员等。会议主要议题是就当前抗洪抢险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⑿洪水等级划分: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较大洪水,重现期为10-20年;大洪水,重现期为20-50年;特大洪水,重现期大于50年。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等的变化予以适时的更新,由镇防汛指挥部组织,其主办机构为镇水管站,协办单位为镇武装部、镇民政办、镇农业办、镇卫生院等。

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镇人民政府对在抗洪抢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予以奖励。

对于在抗洪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由镇直相关单位和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申报,经镇防汛指挥部审查后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对在抗洪抢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队、集体和个人,由镇防汛指挥部、镇武装部统一协调、审查, 报请镇人民政府予以奖励。

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灾害损失者,根据情节轻重,给责任人警告、记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4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8.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2.洪水灾害综述 篇二

关键词:河流洪水,洪水灾害,水文测验

1河流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

风险这一概念, 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方法。学者Maskrey认为风险就是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这个损失是难以人为控制的。Tobin认为风险是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与人们预计损失的乘积。Deyler认为风险谈到的是一个概率问题。目前人们将风险定义为:

风险 (risk) = 危险性 (hazard) * 易损性 (vulnerability) 。

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 可以将风险概括为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不利的事件、该事件存在一定的概率性、该事件发生后会引发不良的后果。

应用风险的概念来概括河流洪水灾害风险, 可将风险分为三个部分:洪水带来的灾害性、洪水令承灾体受到一定几率的损害, 承灾体损坏后带来的各种不利事件。水文测验工作人员要通过测验洪水淹没范围、水深分布、流速分布、到达时间、淹没历时等来评估河流洪水带来的灾害性, 使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2河流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范围

2.1洪灾危险性的评估

洪灾带来的危险性具有随机性、高危性、模糊性, 即通常人们难以提前了解突如其来的洪灾, 也不了解洪灾可能造成的损失。目前水文工作人员一般靠分析洪水发生的频率、洪水规模、历年洪水带来的损失来完成洪灾危险性评估。水文工作人员如果要了解这些数据, 就需要测验每一年洪水淹没的范围、淹没的深度、 淹没历时时间。通过纵向的评估, 可了解洪灾危险性规律, 得到洪灾危险可能性的分析。

2.2承灾体暴露性的评估

承灾体暴露性的分析是指当洪水淹没时, 暴露在地表可能会受到损失的承灾体分析。如果要了解承灾体暴露性的风险, 就需要了解洪水的强度与密度。一般洪水强度越高, 承灾体越易被摧毁, 洪水的密度越大, 承灾体也易被摧毁。为了了解承灾体暴露性的危险, 水文工作人员要测验与这两个因素相关的数据。

2.3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

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 是指在遭受洪水灾害后, 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及承受洪水破坏的风险。要评价承灾体受到洪水的影响, 不仅要分析洪水本身的因素, 还要分析人们对承灾体受损的期待、承灾体本身脆弱性的因素。由于此评估方法要了解太多关于承灾体本身的因素, 而承灾体的差异性较大, 因此, 它不易以函数的方式承现。通常水文测验人员只需分析洪水影响的区域、洪水淹没的时间、淹没的水深, 给出以上因素的关联性, 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则交由其他部门评估。

3河流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

3.1指标评价法

指标评价法, 是指水利部门结合评估的需求, 制定一套洪水测验的项目指标, 并给出测验的数据规范。水文测验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指标进行测验, 并给出数值评估。这种评估方法是洪水灾害最基本的测验与评估方法。目前水文部门要研究一片区域的气象特征、洪水特点、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等因素, 制定出科学的评估指标。目前常用的指标评估法有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3.2历史灾情评价法

洪水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据观察了解到, 部分地区易受洪水灾害侵袭, 部分地区不易受洪水灾害侵袭。人们可从中获得经验, 找到洪水来袭的规律, 这就是最简单的历史灾情评价法的应用。水利部门的历史灾情分析是从多种因素分析, 找到洪水灾害侵袭的模型, 得到洪水灾害评估。这种评估方法有一定的准确性,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准确性来说, 洪水灾害的侵袭确实存在规律性;从局限性来说, 长时间序列的洪水准确资料难以获得, 且受灾地区的天气环境、水文环境、经济发展为动态因素, 动态因素的互动会改变自然规律性。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准确地评估洪水灾害规律。

3.3数值模型分析法与GIS技术的评估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据挖掘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图像技术均被应用在洪水灾害的评估中。目前部分大型的水文测验单位已经可以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让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应用现有的数学模型让计算机自动完成测验数据评估;应用GIS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与图像技术的优势完成洪水强度因子、利用淹没水深、流速的数值评估。只是这类先进的技术仅应用于部分水文测验站中。

4河流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对策

4.1识别风险

水文测验站要结合历年的工作经验, 找到河流洪水灾害的识别因素, 水文测验站的工作人员可通过测验与之相关的数据编制水文资料。

4.2分析风险

水文资料整理包含分析风险的内容。水文测验站应用水文资源可获取原始的河流洪水灾害数据。这类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分析, 可能不能被有效地使用。首先, 原始的数据本身可能存在不精确的问题。水文测站采集的原始数据可能由于种种原因, 其数据本身不够精确, 水文资料编整人员要结合站与站之间的横向数据、历年以来的纵向数据, 通过定线技术获得的数据提高数据精确度, 水文资料编整人员还要将数据编整成图文、表格等具有实用性的资料。

4.3展现风险

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处理水文测验数据的能力,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应用水文资料编整数据。 水文资料编整人员要应用水文学法、历史洪水法、地貌学法等方法建立数据学模型, 应用数学模型说明河流洪水可能遍及的范围、洪灾淹没的水深、洪灾淹没的时间。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了解该类数据, 才能了解应当如何做好防洪救灾工作及紧急联动工作。

4.4决策风险

为了进一步让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河流灾情, 水文资料编整人员要科学描述该次河流洪水灾害可能发生的大致规律及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帮助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防洪救灾的计划和安排。

5小结

本次研究说明了河流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及评估的范围, 说明了风险评估的方法及每种风险评估方法的特点, 提出无论应用哪种风险评估方法都应该采取的对策。水文测站应用本次研究说明的河流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对策, 可优化河流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奔, 郜国明, 程天矫.黄河下游滩区分类财产洪灾损失率计算方法[J].人民黄河, 2012, (12) :171-172.

[2]毛德华, 谢石, 刘晓群, 等.洪灾风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Ⅲ) ——研究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 2012, (05) :98-99.

[3]冯宝平, 赵丽, 宋茂斌.灌区水资源供需系统干旱风险机制分析[J].人民黄河, 2012, (05) :46-47.

3.洪水灾害综述 篇三

关键词:降雨量;地形;水系;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即调查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的风险源,预测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舒缓措施。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整个生态风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域是一类复杂的自然地理区域,它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密切连接特定区域水循环、土地覆被、生态系统等自然支撑系统的综合生态地域系统。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高能耗、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致使环境事故多发,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健康问题。生态风险评价作为风险管理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研究热点。

1.区域概况

南流江位于东经109°30′-110°53′,北纬20°38′-23°07′之间,被玉林人称为母亲河,古称合浦水,发源于广西北流市大容山最高峰莲花顶北面的草甸溪涧间,向南流经玉林玉州、博白、合浦、浦北等县,是广西沿海诸河流之一,在合浦县党江注入北部湾,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9704平方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集雨面积65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6.1亿立方米,汛期4-9月径流量45.3亿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80.7%。是广西南部独自流入大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相对发达。

2.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从自然灾害危险度角度,选取洪涝灾害对南流江流域进行生态风险评估,选取洪涝灾害发生强度、频率、范围等指标来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大小。

2.1指标内涵

流域洪水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的灾害[1]。洪水灾害是指由于大气降水的异常运动所引起的,会给人类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祸患和损失。洪水灾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洪水的发生,二是灾害的形成。南流江流域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暴雨天气系统主要以热带气旋为主,锋面、辐合带及高空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为辅,洪水类型属与暴雨洪水型[2]。洪水灾害风险的形成受不同因子的影响,有形成洪水的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承灾因子。根据洪水灾害本身的自然属性,选取降雨量、地形、水系,这三个因子作为洪水灾害的致灾因子。

由于不同风险源发生概率、强度等与具体风险源的形成机理和作用过程有关,不同类型的风险源危险度的量化方法亦不相同。因此,在进行风险源危险度评估时应根据具体风险源的特点进行选择。本研究中根据不同风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赋值。洪涝灾害害等主要根据历史记录、图片等资料记载,统计其发生频率和范围计算获得。由于不同风险源量化单元不同,为进行统一表征,需要将这些数据“投影”到网格上,最终以网格数据结构为基础,实现各种代数和逻辑运算。

2.2降雨量对洪水灾害风险的影响

降雨量对洪水灾害的影响与降水的多少有关,降水量以年度降水量来表征,[3],但是洪灾的形成不仅仅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还与降水变率有关,即降水的逐年变化的量。降水变率较大,则逐年量降水不稳定,易发生洪涝,降水变率较小,则不易产生洪灾。本研究采用相对降水变率来计算降水变率,以x_表示几年内降水的多年平均值,X1,X2,X3,…Xi表示某年的降水量,则相对降水变率是降水距平百分率绝对值的和除以年数的商即相对变率,公式为:

(v_)=∑ni=1xi-x_n*x_=vx_*100%

合浦县多年平均降雨量25535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184%;北海市多年平均降雨量25276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183;陆川县多年平均降雨量25815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174%;灵山县多年平均降雨量21543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210%;浦北县多年平均降雨量23605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208%;博白县多年平均降雨量24658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174%;北流市多年平均降雨量20741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174%;玉州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0818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203%;兴业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6857mm,多年平均降水变率203%。利用ArcGIS的Data Management工具集中的Add XY Coordinates工具,把气象台站的数据定位到研究区的矢量图内,得到降雨数据和降水变率的数据在矢量图的地理位置,利用ArcGIS中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对多年平均降雨量和多年平均降水变率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南流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布。

2.3地形对洪水灾害风险的影响

地形与洪水灾害风险关系密切,地形高程越低,变化程度越小,越容易发生洪水,洪水灾害的风险性也越高。采用分辨率为30米的GDEM数据来分析南流江流域的坡度情况,得到南流江流域坡度等级。坡度等级越低,表示地形越平坦,越容易发生洪水;坡度等级越高,表示地形越陡峭,洪水对此的影响性越小[4]。

2.4水系对洪水灾害风险性的影响

南流江水系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区域遭遇洪水侵袭的难易程度,运用ArcGIS中的分析工具集Analysis Tools中的缓冲区分析工具Buffer,分别对不同级别的河流做不同距离的缓冲区分析,得到南流江流域河网缓冲区图。

2.5流域洪水灾害综合评价

根据降雨量、地形、水系对南流江流域洪涝灾害风险性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经专家决策,得到降雨量对洪水灾害的风险影响的权重为0.4,地形的权重为0.3,水系的权重为0.3,然后采用叠加分析法计算南流江流域综合洪水灾害风险值,如图1。

图1 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

由图可知,流域洪水灾害的高风险地区在河流干流的东南方向,即北流市中部和陆川县北部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水变率较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相对而言浦北地区地处山区,远离河流干流,降水变率较低,是流域洪水灾害的低风险地区。

3.研究不足与发展趋向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与评估方法不断完善,风险源已由化学污染物逐步向非化学污染物,如土地利用、生物入侵等复合风险源演化,评价范围也由小尺度区域向流域、景观等大尺度范围扩张。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是以湖泊、河流及其流域为整体单元对其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的综合评价,较传统的以行政区为单元的研究思路更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与管理。但基于资料、技术和工具的局限以及流域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的特点,流域生态风险评价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目前,一些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没有真正上升到流域尺度,不能提供全面的评价信息和确定相应的管理标准,生态风险评价在流域尺度上的定量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鹃,何飞,史培军.湘江流域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38-44.

[2]刘均明.南流江洪水预报方案与防洪减灾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06,(4):94-97.

[3]李谢辉.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甘肃兰州:兰州大学,2008.

[4]王子.广西南流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广西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4.

4.滁州市洪水灾害 篇四

张进 2012210477 滁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之间丘陵地带,城市建筑在地势低平的低洼的平坦地带。滁州市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长23天,夏季降水集中多大暴雨。城市建设分为新老城区,老城区城市排水管网较为落后,城市基础建设较差,夏季集中降水,容易造成排水不畅,形成洪涝区。地形

滁州市多为山地丘陵地形,而城区主要位于低地。滁城西高东低,山洪过城入河,滁城西面为琅琊山风景区,降雨发生后,山脊以东的洪水全部经过滁州城区流入清流河。

西部低山丘陵储蓄了滁州市区大量的用水,拥有众多水库,夏季降水,城市本身排水系统将要承受西部低山丘陵的排水和水库泄洪加之城市本身处于地势低平地区,加重了洪涝的危害。降水

根据查阅滁州水利局相关数据,得到滁州市2014年,2013年,2008年各个月份的降水量数据做出了相关统计图表和相关分析。

2014年滁州2014年“0724”暴雨洪水分析

7月24~25日,受2014年10号台风麦德姆纵穿我市影响,滁州市全境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降大暴雨至特大暴雨,降雨量29.0~252.5mm,全市平均降雨量101.5mm。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

清流河滁州站24日19时36分起涨水位7.67m,涨至25日17时出现洪峰水位11.89m,洪峰流量335m3/s,水位涨幅4.22m,最大1小时涨率0.46m。清流河水位上升,造成城 市洪水难以排除,加之城西水库,会峰水库等水库水位暴涨通过泄洪沟向下游排水,导致本身排水就不畅通的城市内部更是汪洋一片。

2013年滁州7月8日特大降水,造成水库水位,城市河流水位暴涨,这次强降水也造成了城市严重内涝,尤其对像是滁州市低地地区水位更是达到了3m以上

受8号台风“凤凰”减弱成热带低气压影响,2008年7月31日20时至8月2日早晨8时,滁州城区累计降雨量479mm,最大4小时降雨265mm,降雨强度之大,为滁州有水文记载以来之最。由于城区硬化面积大,降雨产生径流大,洪水汇集迅速。同时,市区西面的琅琊山山洪暴发,下泻入城。而城区排水不畅,形成大量积水,内涝成灾。

此次暴雨洪水使滁城50%以上地区被淹,城区主干道全部受淹,滁城对外交通的东大门清流路铁路立交桥水漫桥顶,水深达9m,紫薇南路最深处积水超过1m,城外的4个道口全被淹没,部分路面水深超过1.5m,交通严重受阻。低洼处的厂矿企业、居民区受淹,银花小区、老公安处、八里等地居民住宅,一度水至2楼。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受涝非常严重,华利包装、嘉泰科技、正大饲料等35家企业厂区进水,经济损失高达1.29亿元,市直工矿企业累计损失超过1.5亿元。另有一些居民住户被淹,损失无法计算

滁州市降水集中多集中在7月,而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滁州排水管网造成了很大压力。

城市排水系统

滁州市区主要依靠四级排水防御系统,一是琅琊山周围水库,二是水库周围的泄洪沟渠,三是城市排水管网与清流河连接通道,四是滁州市区清流河、龙蟠河注入城外。

滁城西高东低,山洪过城入河,滁城西面为琅琊山风景区,降雨发生后,山脊以东的洪水全部经过滁州城区流入清流河。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以及城市周边地带居民建房,建筑物大量增加,原有的山洪天然入河通道被堵塞,又忽视了导流撇洪设施的建设,使得山洪不得不汇集起来穿街走巷,淹没民居工厂。

城市地下水系统标准低,排水慢。滁州市南部新城区地下汇水管道的管径为0.7~1.2m。北面老城区下水道的管径普遍较小,只有0.4~0.7m,个别地方下水道的管径只有0.2m。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建设,新换了一批大管径的下水道,但仍有100km以上管径在0.5m以下的小管径下水道。这些小管径下水道使整个城市地下汇水系统不配套,不畅通,大管径下水道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小管径下水道极易淤积阻塞。目前,滁城地下汇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只有抗御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所以一遇暴雨,便产生严重内涝。

排水明渠淤积,洪水出路受阻。滁州城区洪水的出路主要有两条:一是滁州内城河为城西水库溢洪通道。自西向东流经滁城北部城区过东关铁路桥入清流河。由于多年来沿河违章建筑物较多,且层层设障,过水能力由设计的300m3/s减至目前的不足100m3/s。一但城西水库溢洪,沿河必然受淹。另一条是滁城主要排洪通道城西干渠,设计过水流量15m3/s,流经南面大部分新老城区后,入清流河,近几年来许多渠段已用楼板封闭,有的渠段在封闭的渠道上又盖起了建筑物,使明渠变成暗沟。

渠道周围居民长期将垃圾向渠中倾倒,导致渠道淤积变窄,降低了渠道的过水能力,目前过水流量仅为7m3/s。所以,滁城发生强降雨时,城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街道受淹难以避免。

沿河无堤防保护,清流河发水时滁城被淹,清流河来水面积1251.7km2,上游建有大中型水库5座及众多小型水库,每逢集中泄洪流入清流河,加上滁河及主要支流清流河易受长江洪水顶托。而滁城分布在清流河两岸,东南面的大部分城区地面高程15m以下,由于沿河无堤防保护,内城河与清流河之间无控制工程,洪水从内城河上溯,淹没沿河大片城区。

滁州防洪泄洪对策

在流域上游利用已兴建的沙河集、城西、练子山3座大中型水库,按设计的运行方案控制泄洪,削减洪峰,利用水库泄洪闸水库与水库、水库与区间洪峰错峰。

在清流河滁州段,按照“人水亲和、打造城市亲水平台”的建设理念,结合河道拓浚,采用局部开放方案,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沿清流河两岸适当修筑防洪堤(墙),拦挡河道洪水,防止洪水漫滩淹没城区。

城市左右两岸的山丘区洪水,经开挖的撇洪沟拦截集中后,沿城外排撇入清流河,但较大的独立支流仍然保持原有水系

5.暴雨洪水灾害研究报告[范文] 篇五

一、研究的动机

暴雨洪水灾害对城市的经济影响巨大。在全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暴雨洪水灾害会占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 暴雨洪水灾害也具有灾区范围大、伤亡人数多的特点。所以,我决定研究“暴雨洪水灾害”这一主题。

二、研究的目的

了解暴雨洪水灾害的危害、产生原因、如何预防等

三、研究方法

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有三点研究方法:①了解各地暴雨洪水的受灾情况;②查看本地区的受灾历史;③了解暴雨洪水的危害。

四、研究内容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极广,除沙漠、戈壁、极端干旱和高原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全国600多座城市有90%都存在防洪问题,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汇集和快速到达下游,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发生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暴雨洪水和沿海风暴潮灾害。由于东部地区不仅人口密集,而且80%的人口生活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我国暴雨洪水形成的主要特点是:1.暴雨集中,强度极大,从而形成江河洪水峰高量大,全国不同历时的最大点暴雨记录和不同流域面积的最大洪峰流量都与世界各地相应的最大记录十分接近,甚至超过。2.高强度、大面积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和时序规律,夏季集中出现的雨带主要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部。3.江河洪水年际变化很大,同时又存在重复性和连续性,一个流域重复出现类似的特大洪水和连年发生特大洪水的情况屡见不鲜。4.沿海风暴潮灾害主要由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引起,其中少数登陆台风深入内地与从西南部产生的气旋性涡旋北上,往往在局部地区产生特大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导致村庄、房屋、船只、桥梁、游乐设施等受淹,甚至被冲毁,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可能造成水利工程失事。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洪水灾害:洪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与祸患。只有正确的认识暴雨才能避免。

五、研究心得

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洪水来了,应按照预定路线转移。如果洪水来得太急,已经来不及进行转移了,应用门板、船等物体漂浮在水面,等待救援。2.当洪水来得很快,大水已经进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顶、墙头或就近的大树上,暂时避难,等待救护人员转移。不能单身游水转移。3.土墙砌的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因为经水一泡,它们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4.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又一时爬不上去,此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经过研究,我得知因暴雨诱发,所造成的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暴雨洪水还会引发山洪和山体滑坡等灾害。所以,当灾难到来时,要头脑冷静、行动迅速,汛期河道水位上涨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应该避雨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地点;及时对溺水、触电、雷击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并尽快与医院联系取得救护。在平时,我们应尽力将暴雨洪水的危害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我们还应该停止砍伐树木,并通过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预防暴雨洪水。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了这次研究,我了解到了暴雨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也明白了因暴雨灾害而诱发的泥石流形成主要原因除了暴雨,还有人为的因素——乱砍滥伐、乱垦荒田、水土流失。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地球上的环境,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向我们露出快乐的笑脸。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那么,大自然也会给予我们最严厉的惩罚。

请保护地球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善待自然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片大地上吧!

西安铁一中 M1-3班

6.庙坝镇卫生院洪水灾害应急预案 篇六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抗洪救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工作原则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防汛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3)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不断提高防汛抗洪的水平。

(4)坚持依法防汛抗灾,实行公众参与,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参与和支持抗洪救灾工作。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1)卫生院设立防汛抗洪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域内的洪水灾害应急工作。组

长:李国高 副组长:曾祥润

成员:葛大明、万伯祥、周雄英、各村乡村医生。

在区党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及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全院重大洪水灾害的抗洪救灾工作;传达贯彻上级防汛指挥部对抗洪救灾工作的指示;根据汛情变化研究抗洪救灾对策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防汛经费、物资的安排使用与管理;组织收集、评估、核查和上报灾情;开展防汛抗洪以及转移安置、灾后救助和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制定和落实灾区疾病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向灾区派遣疫病防治队和医疗队;负责制定救灾防病所需医药器械计划等工作。

2)卫生院成立洪灾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洪水灾害后的医疗救治工作,组

长:曾祥润

成员:葛大明、文 健、陈名儒、林珊、万伯祥、蔡承志、葛朝平、张 恋、谭方霞、各村乡村医生。

救治小组做好急救药品、物品的准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租用一车辆作为急救车,急救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无阻。

3)卫生院成立消杀小组,负责灾后消毒灭菌及防疫的工作,组

长:周雄英

成员:葛达明、文健、林珊、葛朝平、曾晓川、各村乡村医生。4)卫生院成立物资储备小组,负责物资储备工作。组

长:郭晓玲 成员:曾德俊

物资储备组要做好各类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储备工作,随时供应医疗救治组及消杀组的各类医疗急救物资。

5)卫生院成立信息组,负责组织收集、核查和上报灾情的工作,组

长:葛大明 成员:范承宗

信息组要做好各类灾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预防和预警机制

洪涝灾情发生后,及时向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洪涝灾害情况,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损失。不得夸大或虚报、瞒报。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

4、应急响应

按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大)、II级(重大)和I级(特别重大),颜色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所有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如果接到通知后不到位,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因洪水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应组织相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

6、指挥和协调

现场应急指挥和协调由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出现洪水灾害后,防汛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上报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7、应急处置

各类应急工作小组、抢险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设备。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灾民的生活救助、疾病控制工作。

8、应急保障

负责灾后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卫生监督工作,报告、发布疫情信息,负责疾病防治经费、药品、器械的管理、使用和救灾药品的质量监督。

庙 坝 镇 卫 生 院

7.洪水灾害综述 篇七

岷河为白龙江的二级河流, 嘉陵江的三级河流, 长江的四级河流, 发源于甘肃省宕昌县境内的北秦岭系大拉梁、岷峨山, 以及南秦岭系的岷迭山地之间, 河源在宕昌县阿坞一带, 河流中上游为西北——东南走向, 在临江铺以下转为自北朝南走向, 纵穿宕昌县境内, 在宕昌县与舟曲县的交界处两河口汇入白龙江, 是宕昌县的主要河流。源地海拔高程3034m, 河长104.0km, 流域面积2280.0km2, 干流平均坡度为12.2‰。流域为长树枝条形状, 两岸面积不对称。在高桥分为南北两岔, 南边为南河, 北支在脚力铺以上又分为理川河和秋末河两支。在中游宕昌城关镇附近, 左岸 (北岸) 有贾家河汇入, 右岸 (南岸) 有国家森林公园官鹅沟汇入。在新城子附近, 左岸有车拉河、右岸有大河坝沟汇入。在临江以下, 只有小沟小岔, 再无较大支流汇入。

岷河右岸支流较少, 主要河流有南河、官鹅沟、大河坝沟。右岸各支流植被较好, 西南部有针叶林覆盖, 其中南河流域呈圆形, 森林、灌木、杂草遍布, 植被良好, 是岷河流域植被最好的地区。岷河左岸支流发育较多, 主要河流有理川河、秋末河、贾家河、车拉河等, 左岸河流下垫面多由松散的砂岩和黄土组成, 植被较差, 尤其是临江以下至两河口区间, 植被很少, 岩石破碎, 土壤裸露, 是山洪、泥石流多发区。

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69.5mm, 多年平均蒸发量1233.3mm。岷河中游的宕昌县城关镇河段多年平均流量10.1m3/s, 多年平均径流量3.185×108m3;实测最大流量673m3/s, 出现在2000年5月31日;实测最小流量0.66m3/s, 发生在1998年2月7日。

2 历史暴雨洪水

2.1 “76.7”暴雨洪水

1976年7月25日, 宕昌县化马乡尖旮旯、石院、寨子一带发生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 据调查, 暴雨中心位于尖旮旯、石院、石子一带, 笼罩面积49.6km2, 主雨历时3h, 中心雨量330mm, 产生了罕见的泥石流洪水, 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处于暴雨中心地区的小河坝沟街上河段集水面积仅14.2km2, 而洪峰流量达到867m3/s。化马乡处于暴雨的边缘地带, 暴雨量为219mm, 集水面积仅14.0km2, 而洪峰流量达到351m3/s。这次暴雨创甘肃省短历时暴雨量之最。

“76·7”暴雨洪水的特点是:历时短、雨强大、暴雨量集中, 暴雨笼罩范围小。短历时, 强度极大的暴雨对土壤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很强, 极易形成暴雨山洪灾害。而岷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化马沟和小河坝沟, 属于活动期内的泥石流类型流域, 地质构造复杂, 断裂褶皱十分发育, 地表岩层破碎。流域内多为黄土覆盖, 植被较差, 生态环境脆弱, 因而“76·7”暴雨洪水造成了甘肃省历史罕见的小流域区地性暴雨洪水灾害。

2.2 “2000.5.31”暴雨洪水

2000年5月31日19~20时, 宕昌县境内的岷河中上游西北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短历时特大暴雨洪水。此次特大暴雨, 上游别竜沟从5月31日18时30分开始下雨, 移到下游的临江铺21时30分结束, 历时3h。主雨过程50min, 降水云系呈带状从上游向下游移动, 共形成了3个暴雨中心, 带状雨区外降水很少或无降水。第一个暴雨中心在宕昌县庞家乡的庄子、庞家村一带, 中心雨量280mm, 50mm以上等雨量线笼罩面积为113km2;第二个暴雨中心在宕昌县木耳乡的拉寺、瓦拉、奤治、周儿村一带, 中心最大点雨量220mm, 50mm以上等雨量线笼罩面积为91.9km2;第三个暴雨中心在临江乡的临江铺、改头山、毛羽山一带, 中心最大点雨量230mm, 50mm以上等雨量线笼罩面积为146km2。这次暴雨笼罩了岷峨山北段以西宕昌县境内官亭以上岷河北岸的整个流域。降水过程从一开始就是急骤的暴雨夹冰雹, 继而是持续40min的暴雨。降雨历时短、雨量集中、笼罩面积小, 暴雨中心自上游向下游移动, 呈带状分布, 非常有利于洪水的叠加, 形成峰值大、洪量集中的尖瘦型洪水过程, 是典型的灾害性大暴雨。经比较, 该次暴雨是短历时世界量级的特大暴雨。

此次暴雨洪水的主要产洪区在岷河上游的暴雨区。处于暴雨中心的别竜沟哈达河段流域面积24.9km2, 洪峰流量313m3/s;冉家沟庄子河段流域面积仅有5.0km2, 而洪峰流量达到167m3/s。处于第二个暴雨中心的下龙沟, 流域面积31.4km2, 洪峰流量223m3/s。各支流洪水汇合后, 到达岷河脚力铺河段时洪峰流量为817m3/s;经沿途消减, 到达宕昌县城段时, 洪峰流量为673m3/s。这是岷河有历史水文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经分析, 洪峰流量重现期为150年一遇。

2.3 历史暴雨洪水统计

岷河于1965年设立三盘子水文站, 1983年上迁至宕昌县城设立宕昌水文站, 至今共积累了47年的水文资料。1983年甘肃省水文总站组织技术人员对我省各流域历史洪水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并编制了《甘肃省洪水调查资料》, 其中第五册为甘肃省长江流域分册。根据这些资料, 对岷河流域较大洪水进行了统计, 见表1。

依据现有资料, 对岷河宕昌县城关镇河段进行了历年最大洪峰流量水文频率分析计算, 结果见表2。此表数据可做为宕昌县城防洪建设的参考。从表中可以看出, 岷河宕昌县城关镇河段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586m3/s, 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486m3/s。

3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岷河流域处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高空西风气流和偏南的暖湿气流往往在本流域相遇, 加上流域内高原的气候特征和高海拔的山峦起伏, 山高谷深, 峰锐坡陡的地理地形条件, 极易形成雷阵雨。加上岷河左岸支流发育较多, 下垫面多由松散的砂岩和黄土组成, 植被较差, 抗侵蚀能力脆弱, 在汛期遇到大暴雨时往往形成山洪、泥石流。雷阵雨以其雨量集中, 历时短, 强度大, 笼罩面积小的特点, 极易产生峰高、涨落急剧的大洪水, 给当地造成大的暴雨洪水灾情。

4 暴雨洪水灾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甘肃省岷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冰雹、暴雨、山洪泥石流频发, 是甘肃省山洪灾害的重点防治区。“2000·5·31”暴雨洪水, 造成了宕昌县的阿坞、哈达铺、庞家、木耳、临江铺等26个乡镇、15.4万人受灾, 34人死亡, 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1.7亿元。“76·7”暴雨洪水也给宕昌县化马乡尖旮旯、石院、寨子一带的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灾害,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因此, 研究和制定科学的暴雨山洪泥石流防治措施,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

首先, 要进行工程治理。一是加大投入, 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种草种树政策, 对岷河北岸的沟坝地带, 凡是坡度较大的耕地都应进行退耕还林, 宜草种草, 宜树种树, 大力培植植被, 固根培土, 涵养水源, 减少水土流失。二是新修水平梯田, 整治河道, 疏通洪水下泄通道, 减少洪水对公路、梯田、及村庄的冲击和侵蚀。

其次, 还要加强非工程措施的治理力度。在村庄上游的重要山洪泥石流沟道上要建设山洪泥石流监测及预警系统, 在大暴雨或山洪泥石流来临之前进行警报, 对有可能受灾的村庄进行群众及其重要财产的安全转移。

为了使山洪监测及预警系统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山洪泥石流多发区, 要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 让当地群众有防洪安全意识。根据当地地形条件要事先制定好撤离路线及安全集中据点, 让当地群众事先知道, 发生暴雨山洪时应沿什么路线、往哪儿转移。

总之, 暴雨洪水灾害的防治要标本兼顾,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 防洪工程建设和群众防洪安全教育相结合, 以确保群众人身安全、家庭重要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白李成, 汪贵民, 杜克胜.岷河宕昌“2000.5”暴雨洪水分析[J].水文, 2002, 21 (4) :61-63.

上一篇:建党90周年诗朗诵下一篇: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