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论文(精选8篇)
1.食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一
第四章 食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
认证认可制度
一、认证认可概念和分类
1、认证:
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其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认证按认证对象分类
(1)产品认证(环境标志认证)
(2)服务认证(3)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HACCP——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认证 3、认可
认可指的是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一般为。
认可的分类
二、认证认可制度的由来及发展
1、认证认可制度的历史、认证认可制度的发展趋势
(1)认证认可工作正向规范化方向发展(2)认证认可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作业
一、名词解释:
认证、质量认证、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可
二、判断题:
1.认可机构可以是政府职能部门机构,也可以是民间机构、组织。()
2.产品认证就是由认证机构对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其质量标准的评价活动。()
第二节
中国食品认证类别
一、中国的认证认可体系
1、中国的认证认可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认监委),负责统一管理、监督、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2、中国认证制度的主要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8.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2.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 国办法【2002】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2003.9.3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总局令 2004年第63号
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 总局令2004年第61号
二、中国食品认证类别
(一)产品认证
(1)QS认证 p169-180
QS(Quality Safety)认证为强制性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只有获得认证的食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的拼音“Qiyeshipin Shengchanxuke”的缩写”和“企业产品生产许可”的拼音“Qiyechanpin Shengchanxuke”的缩写。
中国QS认证网http:/// 1、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Tip:绿色食品(Green food)
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绿色食品具有“安全””和“营养”的双重质量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应。绿色食品的原料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种有害物质的残留应符合有关标准,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验符合特定产品标准。2、绿色食品标志和标准
(1)绿色食品标志
识别绿色食品应通过“四位一体”的外包装。“四位一体”是指:图形商标、文字商标(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编号和绿色食品防伪标同时使用在一个包装产品上。及中英文与图形组合共四种形式。
图形商标: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生产A级绿色食品所用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农药。AA级是高级绿色食品:
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原料应是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的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而生产出的农产品,生产中以及之后的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
3、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
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绿色食品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绿色食品产品包装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并按相关规定在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4、绿色食品的“全程质量控制”过程
以绿色食品猪肉为例,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 饲料中主要原料成分如玉米、豆粕等要达到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要求;玉米、大豆基地环境(大气、土壤和灌溉用水)要通过环境监测,并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玉米、大豆种植过程中投入品(农药、肥料)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并符合绿色食品农药、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对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控制。如禁止使用任何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激素类、安眠镇静类药品。饲料添加剂使用种类和方法要符合绿色食品饲料添加剂要求。
对饲料加工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原料仓储、饲料加工、成品包装及仓储、与普通饲料区别管理体系。
要求生产者供给动物充足的营养,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自身抗病力,生猪疾病以预防为主,建立严格的动物安全体系和生产记录制度。如饲养中必需使用兽药时,可以使用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但应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与用途、使用对象、使用途径、使用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
原则上要求有专用的绿色食品生猪屠宰、分割、冷藏车间,其卫生管理要符合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的有关要求:要求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如胴体检验、寄生虫检验):屠宰厂、分割车间用水应符合绿色食品加工用水质量要求。
猪肉产品质量应通过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符合绿色食品猪肉产品质量要求。猪肉产品包装、运输和仓储要符合绿色食品相应标准和规范要求。5、绿色食品的认证
管理机构: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认证过程:
申请:申请人向所在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绿办)提出认证申请;
检查:省绿办组织检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文审;省绿办委派检查员对申请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产品抽样;
产地环境质量检测: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部门对产地进行环境监测;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全面审查申报材料、检查员报告和环境检测评价报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专家对省绿办上报的申请认证材料进行审核;
产品质量抽检
审批:绿色食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对申请认证产品进行认证评审: 颁证:中心颁发证书,并进行公告。6、绿色食品标志及管理
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使用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可申请续展,通过认证审核后方可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管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统一组织进行,以国家《商标法》和《合同法》为法律依据,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以年检和抽检为手段,监督检查企业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查处产品质量问题,对在年检和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随时取消其标志使用权并予以公告。
截止2003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为2047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为4030个。产品实物总量326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723亿元,出口额10.8亿美元,出口率12.4%。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到7710万亩。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具有“安全””和“营养”的双重质量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应。
绿色食品根据技术标准可分为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原料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种有害物质的残留应符合有关标准,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验符合特定产品标准。
复习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什么是绿色食品?
D.有机食品及其认证
由国家推广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其标志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有机食品的标准比绿色食品环保标准更高。1、相关概念
(1)有机农业的概念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有机食品的概念
有机食品这一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2、有机食品的标志
有机食品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我们可以感觉到两种景象,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其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有机食品概念的提出正是这种理念的实际应用。人类的食物从自然中获取,人类的活动应尊重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有机食品的种类:
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
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
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
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4、有机食品加工要求: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5、有机食品的认证:
管理机构: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过程:
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 填写调查表并提供有关材料:
认证机构审查材料并派遣检查员实地审查(包括产品抽样); 检查员将实地检查报告报送颁证委员会;
颁证委员会根据综合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为:
a.同意颁证
b.转换期颁证或有条件颁证
c.不能颁证、有机食品标志的管理
按照国际惯例,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一年期满后可申请“保持认证”,通过检查、审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有机食品标志。7、其它
(1)有机食品的价格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查,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一般高出30%—80%,有些品种,例如有机蔬菜的价格为普通蔬菜的2—3倍。
(2)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认证的产品:
2003年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企业总数达到102家,产品总数231个(含转换期)。产品实物总量13.46万吨,年销售量9.1亿元,出口额3988万美元,出口率86.4%。(3)有机农业仅是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吗?
(4)有机食品是绝对无污染的食品吗?
食品是否有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不含任何污染物质的食品。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因此,有机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一般要比普通食品低,但是过分强调其无污染的特性,会导致人们只重视对终端产品污染状况的分析与检测,而忽视有机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宗旨。(5)有机农业的产量比常规农业的产量低吗?
在许多情况下,在开始转换之初可能会出现减产,特别是原来严重依赖化肥与农药的地区。但是,在那些原来对农药、化肥使用较少的地区,有机种植就可能不会减产,相反,还可能增产。原因是:
a.通过轮作、间作和各样种植,农业生产系统的多样性得到改善;
b.通过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或制作堆肥以后还田),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 c.较好地利用了周围生态系统的有
机物质;
d.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改善了养分的管理水平。
五、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特点和关系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特点(1)目标定位
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
绿色食品——提高生产水平,满足更高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有机食品——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质量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中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
绿色食品——达到发达国家普通食品质量水平
有机食品——达到生产国或销售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3)运作方式
无公害农产品:政府运作,公益性认证;认证标志、程序,产品目录等由政府统一发布;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
绿色食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质量认证与商标转让相结合。
有机食品:社会化的经营性认证行为;因地制宜、市场运作。(4)认证方法
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依据标准,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检测并重,注重产品质量。
有机食品:实行检查员制度。国外通常只进行检查;国内一般以检查为主,检测为辅,注重生产方式。
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关系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经质量认证的安全农产品;
(2)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侧重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机食品侧重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控制。E.IP 认证
IP认证是对企业为保持产品的特定身份(如转基因身份)而建立的保证体系,按照特定标准进行审核、发证的过程。IP(Identity Preservation)体系是为防止在食品、饲料和种子生产中潜在的转基因成份的污染,从非转基因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出口、加工的整个生产供应链中通过严格的控制、检测、可追踪性信息的建立等措施,确保非转基因产品“身份”的纯粹性,并提高产品价值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
小结
安全食品包含四个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作业
一、填空题
1.所谓安全食品主要包
、和
。2.绿色食品根据技术等级可分为
和。
3.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为
;有机食品的管理机构为。
二、判断题
1.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2.安全食品就是指有机食品。()
3.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标准是一样的。()4.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志不同。()
5.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类食品像一个金字塔。()
三、选择题
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的是()的标志。A.有机食品;B.无公害农产品;C.绿色食品;D.出口食品
四、简答题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如何? 2.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3.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4.绿色食品对产地环境质量有什么要求? 5.生产有机食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简述三种安全食品的标志及认证程序。
2、质量体系认证
(1)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ISO族标准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其质量认证原理被世界贸易组织普遍采用接受。ISO9000系列标准是ISO所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系列国际标准。(2)GMP认证
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译为“良好操作(生产)(作业)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当前各国主要制药行业强制实行GMP认证。
(3)HACCP 认证
HACCP是英文“Hazard Analysic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首字母缩写,是用于对某一特定食品生产过程进行鉴别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该方法通过预计哪些环节最可能出现问题,或一旦出了问题对人危害较大,来建立防止这些问题出现的有效措施以保证食品的安全。
三、认证的内容和程序
1、产品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
2、产品认证基本内容和方法
(1)型式检验(例行检验)
(2)质量体系检查评定
(3)监督检验
(4)监督检查
3、质量体系认证基本内容和方法
(1)提出申请
(2)体系审核
(3)审批发证
(4)监督管理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食品质量认证认可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食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的现状和法规。作业 :
问答题:
1.中国认证制度的主要法规有哪些?
2.食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二
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增加,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根据形成风险的原因进行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主要包括养殖、生产、加工、流动、销售和消费等环节,可以从这些环节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科学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科学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降低食品风险,提高食品质量管理水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概述
食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就是食品安全风险。通过食品安全分析可以对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进行分析。食品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污染物、营养素补充剂和食品添加剂等。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影响建立专业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制定科学的方案控制风险,降低食品出现风险的几率。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保证风险各方有最佳交流状态。因此,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3个环节。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风险管理指的是科学考虑各种政策,选择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消费者会吃到更加安全和放心的食品。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公众加强食品安全教育。风险信息交流指的是专业人员对风险的分析,交流风险信息和各种观点,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的危害,引起食品风险的因素等。风险信息交流的对象主要包括各种学术组织、食品消费者和食品管理者等。在分析风险时综合考虑各种成本效益。食品安全分析的基础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生物学基础,可以建立模型,对食品的不安全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保证食品安全风险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消费者在市场上就能买到质量放心的食品。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建议探析
以上主要概述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具体可以提出以下关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建议。
对风险评估加大技术投入和潜在风险的预防
对于食品风险评估来说,最重要的评估方式就是前沿性风险评估。在风险交流过程中要选择科学方式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风险交流的支撑,保证风险评估交流的有效性,采取科学措施向利益方传递事实,这样传递和反馈的信息更准确。专业人员要认真、严谨地研究确认的事实,这样交流的有效性就能得到保证。目前,分险评估的重点研究项目是通过系统建立各级风险评估机构。可以借助相关行业组织、企业和高校的科研力量,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这些研究可以为以后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此外,潜在风险发生率的降低也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可以通过进出口的监督和检查进行预防,然后通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收集和分析食品的潜在风险。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不同潜在风险制定不同的预防方案。
建设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条件
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条件,可以在人员配备、组织机构、经费和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在风险分析中体现出风险交流的专业性和重要意义,以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特别是通过各种权威交流平台的专业人士,建立各种有效的风险交流渠道,向消费者和企业准确传递上面的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各种安全风险信息。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就是进行食品安全全民科普知识宣传,这样全民食品安全健康素养会大大提升,避免由于无效交流造成的民众焦虑心理,促使媒体人员和民众掌握食品安全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在购买食品过程中确认食品质量是否达标。
总结
3.食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食品质量 安全现状 管理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42-01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和影响了群众健康与生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食品质量检测机制,对在种养殖、食品加工以及流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对于促进我国食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现状
1.1 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虽然有的食品生产企业按要求建立了可追溯体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标识不全,食品生产中上下道工序记录衔接性差,信息不齐全,尤其是有关工序质量的信息很少,这样就造成在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后,不能查找到原因,因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频繁。
1.2 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频发,比如2013云南企业10年卖3万吨地沟油够150万人吃1年;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大量采用过期肉等,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并且也让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的问题凸显了出来,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却没有对其加以重视,而食品生产企业也忽视了我国对食品添加剂新的国标标准与要求[1]。
1.3 原料生产方式较为粗放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
报告68起,中毒2482人,死亡42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11.5%,中毒人数增加26.1%,死亡人数减少8.7%。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原料,很少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加工生产一般都是粗放型的,这样就难以让我国食品行业原料质量得到保障。
2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
2.1 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不断增加了对化学药品的使用量,这就让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余量严重超标。另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也会让人体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因此引发癌症[2]。因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受到污染的可能,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将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
2.2 有害微生物对食品影响
有害微生物也会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文件显示,平均每年都会发生200次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超过半数都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有害微生物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菌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能够引起人体中毒;猪水疱病毒、口蹄疫病毒以及狂犬病病毒等能够引起人体与牲畜共同发病。
3 完善食品质量检测过程的对策
3.1 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假造假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国家要加强对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要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术和手段,不能只依靠原来落后的设备工具和检测技术上,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及时检测到所遇到的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另外,也要积极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实现我国食品质量检测准确性的提高,这样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更具权威性。
3.2 建立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在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能够有效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因此,要对食品制假造假行为以及添加不法成份的惩罚措施进行明确规定,让食品执法监管部门能够有法可依。只有这样,食品生产企业才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从而让生产的食品质量有所保障。
4 结语
总之,我国在食品质量方面有着严重隐患,形势十分严峻。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填补食品安全检测漏洞,才能够让其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才能保证群众的生命健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心伟.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食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乳业,2013,12:60-62.
4.食堂食品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篇四
食品留样,是预防师生食品中毒的有效措施,是检验是否是食物中毒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食品留样制度。
一、每餐坚持饭菜留样,并在留样容器盒上标明菜名、日期、时间等。
二、饭菜留样应留足数量(不少于200克),储存于专用冰箱,温度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
三、每天坚持饭菜尝试,由管理人员指定专人分别进行尝试,教师陪餐并按《食堂食品食品留尝试情况登记表》进行逐项登记。
四、饭菜留样必须坚持四十八小时。(如当天中午留样到第三天中午)。
5.食堂食品加工和食品实施管理制度 篇五
一、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与肉类、水产品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
二、用于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砧、板、桶、盒、框、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饭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清洗,保持整洁。
三、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加工后的熟制品、食品原料及半成品应当分开存放。
四、营养室供应的食品必须是符合食品卫生操作要求(烧熟、烧透)并做到色、香、味俱全。
五、供应食品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每日摄入的营养要求。
六、冬季做到五热(热饭、热汤、热菜、热点心、热饮水),夏季做到五凉(凉饭、凉菜、凉汤、凉点心、凉开水)。
七、为体弱儿童、哮喘、以及过敏性体质的患儿提供病号菜。
八、营养员根据制定的一周菜谱进行操作。
九、烹饪后食品及时放入备餐间,烹饪后至供应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十、配餐室根据不同季节,随时调整幼儿的食品温度。
6.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2.餐厅、厨房每餐后要及时擦扫干净,台布、椅罩要经常换洗,各类物品要勤整理、勤擦拭,使之整洁有序,每周要大扫除一次;
3.餐厅、厨房排水应保持畅通,污水应及时倒入污水池,不积存脏水污物,环境应保持清洁、整齐;
4.餐厅厨房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禁止携带有毒化学药剂等进入;
5.盛生食物和熟食物的容器不得混用;
6.切生食物和熟食物的刀具等不能混用并分别保管;
7.笼蓖、菜盆、饭菜勺等小炊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晾干、放置有序;
8.锅、锅盖、笼屉、发面盆缸等较大的炊具用后以热水洗净擦干,每周用碱水刷洗一次;
9.机械用具如压面机等用后热水洗净,擦干保存;
7.浅析食品加工企业进货质量管理 篇七
食品安全存在的原因
食物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
因为许多的食物本身就是含有毒素的。这些东西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食物的中毒和对人体的伤害。而有些东西本身不含有毒素, 但是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因为做法不正规造成食物的毒素生成或者是没有去除干净, 从而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比如说:有些植物, 花生或者是土豆等, 本身没有任何的毒素, 但是在发芽或者是发霉的状态下就会形成像黄曲霉菌这样的毒素, 对人体造成伤害。还有就是植物本身带有毒素, 如扁豆、芸豆等这些豆制品,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将毒素去除。另外一些动物的剧毒, 大家众所周知的河豚, 处理的正确就会是美味, 但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危险事故。这些植物或者动物本身固有的毒素在进行处理的时候, 因为降低成本的问题, 许多的食品加工企业没有对这些方面重视起来, 也没有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监控, 造成许多的食品本身毒素处理不当, 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降低成本进行违规操作
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 许多的商家利用已经变质或者过期的原材料进行后续的加工以后再进行生产销售。其中较为突出的现象都表现在种植和养殖的这些环节中, 因为我国在世界上是使用农药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通过大量的资料可以看出, 我国的食品中农药的残留远远的高于其他国家。因为本身农药就有一定的毒素, 对动植物本身的伤害较大, 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植物或者是动物可以把毒素带到人体中, 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 因为农药本身对土壤造成污染, 这种污染可以残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造成土壤的危害就会使得植物持续性的受到农药残留的污染, 对植物造成不间断的伤害, 这样的动植物原料进入食品加工企业无疑对人体的伤害是存在的。如果不在源头对其进行把控, 进入食品加工业以后会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
食品添加剂没有符合国家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的加工中, 在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 如果适当的进行添加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而且还会使食品的口感有所增加。但是如果使用的过量, 就会带来许多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屡次被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许多和添加剂的使用不当有关系。如前一段时间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 这些事件都是因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造成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一个需要加强监管的方面, 食品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滥用添加剂的行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行为, 毕竟食品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 加强对食品的监管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力度, 严厉的打击各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出现。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对于原材料的加工更加的慎重
因为有些食品的原材料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毒素存在, 如果处理的不当会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伤害。因此, 在进行原材料选择的时候要更加的注意, 尽量的选择那些品质较好的原材料, 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选择那些质量和品质都相对较差的材料。因为一些发霉变质的材料对人体的伤害较大, 有时候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在进行食材选择的时候要更加的注意。
对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更加的重视
在进行农产品的监管和检查的过程中, 因为本事法律法规存在这许多的漏洞, 就造成许多的违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而且在进行对化学残留和添加剂超标的检查过程中, 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准则, 造成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困难。因此, 在以后的管理中, 要及时的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对这些漏洞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完善, 让标准更加的完善, 使得违法行为没有可乘之机。同时, 食品部门要加强监管的力度, 及时的对相关的食品进行抽查, 发现问题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让相关的人员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使得食品安全真正被重视起来, 不再出现像地沟油这些较为恶性的食品事件的发生。
结束语
8.浅谈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 篇八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法律完善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50-01
食品安全问题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食品监督管理力度的缺乏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食品监督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我国近年来频发的食品问题事件,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诸多漏洞,这为引发食品安全問题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亦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
1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利益的吸引
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竞争性,不法分子自发的不择手段的追求经济利益,并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化学添加剂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材料来降低食品的生产成本,获得更高收益。如黑心商人买来病死猪肉进行猪肉加工,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其次,一些农产品生产者为了使得食品更具卖相,大量使用农药,从而导致食品中的农药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1.2 信息的不对称
消费者对食品的信息了解来源于食品包装或厂家介绍,判断食品安全只能依靠常识和生活积累,缺乏第三方信息来源的参考。而生产者掌握了信息主动权,为了自身利益会隐藏对其食品销售的不利信息,或夸大对其有利的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处于弱势地位。
1.3 食品监督管理的缺乏
1.3.1 法律的不完善
食品问题频发与食品监督管理的缺乏相关,其中关键的表现就是相关法律不完善。执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我国因在食品问题方面缺乏完善有效的相关法律,导致在面对危害食品的人或行为面前无法给与处罚,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从而让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1.3.2 执法不严
有法可依是执法的前提,让法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执法必严。我国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虽不完善,却不是真空,问题出在执法方面不严。一些监管部门“以罚代法”,收钱走人,对食品监管只走形式或对某些重要环节缺乏监管,不出事不上报,出事即推卸责任。此种种行为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萌发提供了温床,埋下了隐患。
1.3.3 部门分工不明确
部门分工不明确是影响执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部门的职能重合,执法范围交叉,使得交叉的范围被遗漏。而出事后责任不明确,导致各部门相互推卸。以农副产品为例,农副产品既与农业部门有关,又牵扯到环保部门及工商管理部门,在生产、加工、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三者都将牵涉其中。
2 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之间的关系
食品监督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充当着守门人的重要角色。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的食品监督管理来保障。严格的监督管理通过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并对其生产材料及采样分析以及对投入市场的成品进行及时有效的抽检。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竞争性,生产者自发的追求利益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以圣人之心来生产商品,也不可能给消费者装上一副火眼金睛。因此,解决食品安全最具操作性的方法即制定严格的食品监督管理政策,发挥食品监督管理的守门人作用,将食品安全问题拒之门外。
3 如何通过食品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问题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人无完人,由人来制定的法律法规亦不可能制定之初就完美,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瘦肉精、毒奶粉等诸多事实和教训证明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漏洞,需要不断的完善。执法需有法可依但不止于有法可依,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要完善更多细节,制定更为明确的标准,并吸取外国经验,借鉴国际标准,使得执法更具可操作性。
3.2 加大监管、打击力度
加大监、打击力度出除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另一个表现即严格执法。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需做到有执法必严。做到不徇私情,不只走形式,认真负责,抱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除了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之外,对食品监督管理人员也应加大监管,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在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时,亦要打击放纵此行为,为食品问题提供温床的公职人员。
3.3 明确分工
部门分工不明确是阻碍执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因此,要想通过食品监督管理来保障食品安全,应充分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杜绝执法遗漏以及出事后“踢皮球”的现象出现。
3.4 借助媒体
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亦能够发挥巨大的监督管理作用。
民众缺乏辨别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知识,有关部门或专家可通过媒体发布简单实用的辨别技巧,普及经验,并及时通过媒体公布出现问题的产品和企业,提醒民众注意。
媒体亦能够监督食品监督管理部门,一旦发现其不能作为或故意不作为,可通过媒体的力量对其施加压力,或引起上级的重视,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利于食品经济的发展,还会引发百姓的恐慌,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而保障食品安全直接有效的方式即加大对食品监督管理力度。食品监督管理是保障食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屏障,我们应对加大食品监督管理予以重视。
【食品质量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08-01
食品厂质量管理规范09-1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个人简历10-12
企业食品的质量保证书11-23
食品类质量保证协议11-24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08-02
食品企业质量月演讲稿11-25
2010版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09-10
2024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