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2024-06-16

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共8篇)

1.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篇一

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掀起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为了解决高校数据共享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等问题,同时增强师生体验感,建设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尤为重要。以西安石油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对该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统一门户管理平台建设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

DOIDOI:10.11907/rjdk.161142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5-0143-02

0 引言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1]。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其“数字化校园”基础框架已见雏形,但是其现有应用系统由各部门分散建设,操作系统、开发语言、数据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2]。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共享,重复的数据录入也增加了教职工的工作量,严重降低了办公效率。

因此,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服务门户管理平台是学校全面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大平台建设能够推进学校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实现学校优质资源整合和优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

信息化标准建设

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是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建设的前提。

所谓信息化标准,就是在信息产生、传输、交换和处理时采用统一的规则、概念、名词、术语、传输格式、表达格式和代码[3]。其体系是立体的、结构化的,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编码规范、用户规范与信息化管理规程五大方面,其结构如图1所示。

信息化标准建设主要分为数据标准建设和代码标准建设。在建立代码标准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软件设计与开发规范》等,以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的符合学校校情的自定义标准。

信息标准建设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健全、完善的信息标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石,是各应用系统能够有机结合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三大平台建设前期,应落实信息化标准建设。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

在三大平台建设中,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是难点也是重点。数据交换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其成为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主要手段。数据交换能够有效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并且,稳定可靠的数据环境有益于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使得学校领导的决策有据可依。

各应用系统建设时期不同,构建技术不同,采用的数据库也各异,应用系统会因代码、标准不统一而导致数据质量差、数据集成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中心数据库,让各应用系统最新数据经抽取后存入其中[4]。

中心数据库能够与各应用系统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源。

公共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完成数据集成过程,该过程即为ETL,它是数据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清洗(Cleansing)、装载(Load)的过程,能够实现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库转化。ETL工具已较为成熟,西安石油大学数据交换平台选用基于商业中间件的ODI(Oracle Data Integrator)进行构建,平台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学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师生需要记忆的登录信息也随之增多,忘记密码以及输错登录信息的现象频繁发生,不仅对用户造成了不便,也增加了信息中心运维人员的工作量[5]。为有效解决学校各应用系统登录名和密码不统一的问题,着手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尤为重要。

该平台属于门户平台的身份认证模块,是实现多应用系统间单点登录的基础[6],为门户实现一站式登录提供支撑。单点登录指用户使用单一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时,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直接将登录信息与信息库的用户信息作对比,进行身份认证,认证成功后生成认证标志返回给用户,用户持有该标志去访问门户中集成的经统一身份认证过的应用系统,该应用系统同样校验认证标志的有效性,当相互交换认证信息验证成功后,自动登录到要访问的应用系统中。因此,师生使用一套用户信息便可访问多应用系统,这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操作,也减少了用户信息运维管理工作量,提升了系统整体安全性。统一服务门户管理平台建设

服务门户管理平台是三大平台中直接展现给用户的部分,该门户在建设时不同于早期的新闻门户,除具有新闻通知等信息发布功能外,还顺应时代潮流,增加了与服务相关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增强用户使用感,提升用户满意度。

将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如OA、人事、教务、邮件、研究生等模块采用松耦合方式集成到门户网站中,并抽取如校园卡查询充值、OA待办事项、邮件未读提醒等应用服务模块。门户管理平台针对领导、普通教师、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将门户页面展现内容分为3类,按照登录人员的3类身份呈现不同页面,将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直观展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例如,以领导身份登陆的用户门户中会增加报表数据信息,以方便领导层掌握学校真实数据,为正确决策提供保障。此外,服务门户平台提供了图形化工具,用户可对界面进行美化设置,还可以在已经集成的应用服务中挑选常用模块添加到首页,让用户体验这种自由的调整操作功能,提高用户对于门户的服务感知度。

这种基于SOA的服务集成门户平台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办公、教学质量,同时让师生在使用中切实体会到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的跃进。

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各大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西安石油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已较为完善,日益增加的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孤岛”现象如何避免等问题则需要依靠建设三大平台来解决。三大平台集中管理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及数据信息,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以及便捷、全面的信息服务;能够实现现有数据共享,避免系统分散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问题,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能够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西安石油大学的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蕾.数字化校园公共数据交换平台设计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1(3):23-26.[2]李强.关于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3]张应祥.高校数字校园信息标准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22-24.[4]刁宇.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5]焦绪腾.高校信息系统集成中的统一门户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4.[6]任婕.统一认证在校园门户网站上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2):63-67.(责任编辑:孙娟)

2.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篇二

1 移动数字校园的基础

移动数字校园将以传统数字校园为基础, 集校园信息门户、数据交换与共享等基础平台建设;为学校各部处建设相关的移动应用系统, 公共通讯平台 (邮件、即时通讯、短信等) 和校园电子商务 (与一卡通结合) 为师生及家长和社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与培训。

移动校园平台在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将学校丰富的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学校教学理念与信息化发展思想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移动式展现。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形成多元化、人文化、智慧化的信息服务环境, 有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2 移动数字校园运行平台分析

移动校园的建设要点是制定应用系统移动数据信息接入技术标准, 通过数据桥接、服务调度和信息订阅等多种方式, 方便不同开发公司、不同技术框架的业务应用系统灵活、方便、适时接入移动校园平台, 实现移动应用与实体应用之间的数据推送与信息交互。传统数字校园广泛的应用服务均需要依赖PC进行访问, 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使得推广效果不佳。因此, 移动数字校园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因特网等先进的信息化移动终端, 整合WAP、短信、GIS定位、办公应用、远程教学等多种手段, 集学校教务与校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网络教学于一体, 同时支持信息查询与收集、信息发布、内外信息交互、多媒体及远程教育, 全面实现校园数字化。

3 移动数字校园服务的群体需求

移动数字校园针对的不只是某一个个体, 而是为教师、学生、家长、公众、学校管理层等角色的实际需求, 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合理规划移动信息提供内容。根据不同移动终端的特点和参数, 定制客户端、WAP和WEB网站, 确保用户获得最佳效果体验。强化移动应用学习功能, 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工作提醒、事务办理、和一卡通管理, 利用碎片时间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课件、完成作业;引入社区概念, 在移动终端用户之间形成以工作、学习、娱乐等为主题的“群”, 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进步发展。

漫游登录:常规的数字校园架构中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用户必须通过PC和网络登陆, 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单点登录, 漫游获取个性化信息。

移动互动:传统的移动校园网站系统, 仅仅依靠功能单一的手机网页模式。通过移动校园平台, 可以处理通知提醒、信息资讯、搜索查询、服务预订、即使通讯、地图导航、移动监控、一卡通服务、社区论坛等众多的交互功能。

教师、学生需求:教学计划、科研审报、工资查询、培训管理、招生、注册、考勤、奖助、离校等项目上, 通过平台处理都会简单、快捷、方便的多。

各级管理人员及领导办公:日常事务烦重、关注面广、会议频繁、数据信息量大, 要求处理反应快, 这类事情通过手机、Pad直接上移动校园平台, 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家长需求: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老师获取学生在家的情况, 增进家长与老师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缓解与避免学校与家长的茅盾。

4 移动数字校园中移动办公和教务

移动数字校园移动办公平台基于传统的协同办公系统构建, 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移动终端和远端的应用系统服务器进行通讯, 实现事务处理、信息搜索、联络沟通、电子邮件同步等多种功能, 包括提供高效、便捷、灵活的办公体验。

移动教务是移动校园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 通过以无线网络为承载, 使用户能在任何有无线信号的地方通过手机、PDA等轻便的手持终端设备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常用功能, 为广大师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

5 移动数字校园中学生综合服务

移动学生综合服务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随身性, 通过开放式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帮助我们实时掌握学生事务的工作进展信息。它将帮助管理人员从复杂、零散的高校学生业务中解脱出来, 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规范业务流程。

移动数字校园可以时时关注学生, 充分整合各类网络基础服务和各部门信息化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与各级管理人员沟通交流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由“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并重的理念转变, 进一步提高学生事务的办理效率和学生的满意度。

6 移动数字校园知识管理与服务

移动数字校园必须支持知识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规划设计, 在学校基础平台的基础上, 实现学校各类数字资源的 (在线学习、数字图书、教学资源库、学术资源库、数字档案、学位论文、教师知识库) 整合, 实现移动终端统一检索, 提供统一的数字资源服务。

7 移动校园终端及其操作系统系统兼容性

移动校园建设方案充分考虑了主流移动终端的兼容性, 完全满足市面上主流的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及其操作系统, 目前支持移动操作如:Andriod 1.5, IOS 2.2, Windows Mobile 6.5.1, Windows Phone7.0.0, Mee Go 1.1等只要兼容这些移动终端及其操作系统情况下, 才能真正得到很好的应用。

8 结束语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成功实现移动数字校园, 更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该应用框架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 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 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 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 覆盖全面、应用深入, 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 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 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 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 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 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决策效率, 提高信息利用率, 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体水平达到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到包括学校在内的每一个单位。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 数字化校园已经慢慢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指标。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 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在目前3G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普及的时期, 如果移动终端可以访问数字校园上的资源, 将大大提高师生使用数字化校园资源的效率, 文章将从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于数字校园进行探索。

关键词:网络,信息,数字校园,移动终端

参考文献

[1]张军征.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及相关专业“应用型”教材: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张军征.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及相关专业“应用型”教材: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任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8.[2]任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使用的几点思考[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8.

3.浅析利用云技术建设数字化校园 篇三

关键词:云技术;云平台;数字化校园建设

近年来,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已经进入推广普及阶段。借助云技术建设数字化校园,可以有效建立学科资源库,在很大程度上节省硬件资源开销,提高硬件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利用硬件虚拟化技术构造服务器集群,可以提高空闲硬件的利用率,有效解决硬件资源瓶颈问题;借助云技术来构建相关集群,可以解决校内数字资源的共享问题。

可以说,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我们解决在数字校园建设领域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1.云技术的概念与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价值

从概念上说,云技术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云技术可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为用户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计算资源及对这些计算资源进行安装、配置与维护等服务资源的充分共享。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可以利用云平台,对所有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的教育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管理,以便捷的形式、丰富的资源提供给用户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网络资源体验。云技术下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具有数据存储安全、数据同步迅速、数据共享方便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者构建一个资源丰富、交互协作、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环境及便捷的准入平台,从而为我们在不同校区间搭建学科资源库提供有效路径。

2.云技术下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功能

在利用云技术建设数字化校园时,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云平台的三重功能进行构架。

(1)软件即服务功能(SaaS)

最常见的软件即服务如网上日历、任务调度、消息协作、网上office 或 CRM 客户关系管理、邮件系统等。云技术运维者只需事先部署好不同功能的应用,即可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服务。

(2)构架即服务功能(IaaS)

在管理上,云平台管理员可以预先安装好常用的操作系统并制作成模板,给用户分配并创建虚拟机资源时不需要从头开始安装系统,只需要选择已经安装好的模板以及虚拟机硬件资源,安装容易,费事少。

(3)平台即服务功能(PaaS)

平台即服务功能指在构架即服务功能基础上,添加各种功能服务器软件,为用户提供一个计算平台的一种功能。针对学校的特殊情况,可以设计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校区的云服务,以实现学科资源库共享。

3.利用云技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实施步骤

(1)设计阶段

云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多项工作。通过邀请相关专家与软硬件厂商,结合文光校区和文庙校区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与论证的前提下,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云技术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结合学校的实际环境,我们可以将“教学办公系统”、“课务安排系统”、“教学资源系统”、“教师办公虚拟桌面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宿舍安全门禁系统”、“教室监控系统”、“校园门禁系统”等多个电子系统结合起来。通过统一的管理接口,实现学校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提高管理效率,落实管理效果。在平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手机APP软件。通过手机应用,直观展现学校运行状态,实现移动式的教学管理。

(2)软硬件建设阶段

平台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撑。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硬件进行升级改造。“教师办公虚拟桌面系统”的正常使用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服务器。“门禁系统”与“监控系统”需要高清摄像头的支持。设备与设备之间需要网络连接,楼宇与楼宇之间需要铺设光纤。

其次,需要软件的支撑。有一些学校里运行着很多电子系统,比如图书馆系统,金龙卡系统,教务系统,但它们没有统一的接口,导致很多有用的数据分散在各个服务器中,没有进行数据关联。因此,寻找统一的平台建设商,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非常重要。在统一接口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比如,一个学生在校消费金额突然变少了,是成绩下降,还是有其它原因。云平台通过定期扫描数据,将异常情况通过APP发送给相关人员。

(3)软硬的整合与完善阶段

云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软硬件的协同工作,而学校工作又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沟通。系统的建设常常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学校的具体需求也是逐步发掘的。相信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一定能获得成功,成为区域内的标杆性学校。

总而言之,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了生机,也为我们探索教育平台的构架提供了一条十分良好而有效的途径,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国渠.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2

[2]孙金娟.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解决方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聂瑞华,罗辉琼,林怀恭,李艳,袁伟云.数字校园关键技术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4.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篇四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通委发„2010‟9号)文件要求,全力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现就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构建先进的数字化校园,是我市教育发展占领制高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的高度利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沟通、传播方式的效率最大化,是现代化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化校园是新时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更是学校培养成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地位。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行动举措。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中小学校层面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任务,它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当前,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现代化学校创建范畴。增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二、准确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开放、系统、共享、多元、安全、高效的网络思想为指针,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按照以下原则扎实推进:

1.科学规划,分层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省、市、县、校多个层面的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要坚持从系统化、集约化的角度制订建设方案,既要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要符合学校教育特色。

2.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按照顶层设计、分层建设的工作思路,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推进计划,理顺分步实施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协同发展。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其它建设标准、评估体系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学校和机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有机结合传统教育,从实际出发,有效引进新技术,科学整合新旧应用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具有校本特色、高效实用、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创建完成80所以上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60%以上的学校达到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的标准,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全市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2.建设或使用内容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3.有效利用教育公共信息化系统,采用先进数字化管理

手段,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效率。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科研系统,提高教学网络化、数字化利用率。

5.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搭建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服务平台。

三、认真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实制订并执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中小学要依据新颁布的《南通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行)》(见附件)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管理、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二)加强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建设

各地要继续完善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设备设施,加快接入南通市基础教育专网,在充分满足区域内高速信息交换的前提下,注重在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冗灾备份方面的硬件建设。各中小学要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局域网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电脑机房、校园防盗及安全监控、广播系统等信息化硬件建设。

(三)推进教育系统数字化特色应用

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县(市、区)教育门户网站功能,推进校园网站、教育网站群建设。各中小学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市、县教育资源平台,制作和上传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增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提升各类资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逐步搭建市、县(市、区)、校一体化的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全面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的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切实提高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领导力,加强专业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壮大信息技术专业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质,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全面落实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各地各学校教育技术专门机构,建立专职网络管理员的有效工作机制,着重做好对专职网络管理员的培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分类指导,不断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二)加大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专项经费,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进行。

(三)加强督查

要充分利用各类达标创建工作,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考核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建设评估内容之一,根据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以及建设成效,分别设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两个类别,并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发展的考核机制。

(四)具体安排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分类指导,分批创建。各学校要对照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逐条自查,并按照细则(见附件2),认真准备,踊跃申报。

在评估前,我们将组织有关研讨和现场交流活动,提高感性认识。2013年,我局在各地申报基础上,组织专家评估组,对首批申报的创建学校进行现场评估。

各辖市(区)教育局及市属各学校,必须按照分配的建议指标(见附件3),于5月底前将首批申报南通市数字化校园学校的纸质和电子报表(见附件4)报南通市电化教育馆。联系人:李志丹,电话:85510939。

南通市教育局

5.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篇五

1.2.3.4.5.6.7.您所在部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部门是否使用过用以辅助工作的信息系统:□是□否 您认为将来您的部门是否应该使用或升级信息系统:□是□否 如果有引进系统的必要,您希望其服务器的管理方式是什么:□由学院统一管理□由您所在部门独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您在使用信息系统时是否需要其它部门的数据:□是□否 您是否为其它部门提供过他们所需的数据:□是□否 您部门主要处理的数据类型有哪些:□文字□图片□视频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部门用以存储数据的空间需求:□小[80G以内]□大[超过80G-150G]□海量[不断更新,且需要保留]

其它(具体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您详细填写对系统的具体需求:

硬件(名称、品牌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件(名称、品牌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部门的哪些工作希望移植到数字化校园应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本部门最先启动的应用系统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部门应作哪些必要的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学院新校区硬件、网络等做到哪些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希望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满足本部门所涉工作以下服务:

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部门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篇六

息化建设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和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精神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融合·创新”工作理念,着力培养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深度融合,2012年我校启动了“数字校园”工程,实施了“学习环境数字化建设计划”、“教学管理信息化推进计划”和“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习环境数字化建设计划”——完善信息化教学条件,提供数字资源日趋丰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1、提升校园网络平台,为学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我校校园网已经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接入,出口带宽为6.3G。目前,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教学办公及生活区,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环境。为实现存储集中、数据集成,我校于2012年实施了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提高了数据的统一性、安全性和利用率。

2、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促进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创造条件。学校现有入网计算机 6000多台,学术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16个。近两年改、扩建了网络远程中控多媒体教室120多间,座位数达8000多座,教学实施全面改善,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初步建成,为促进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质量提高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3、增设数字资源制作设备,为优秀教学资源开发提供保障。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是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学校现建有具备录播功能的教室25间,配备高清摄像机6

台,有图形工作站、非编系统14台(套)。通过录播制作设备,实现教学、学习过程同步直播和摄制,为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制作提供保障。

4、搭建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构建资源丰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近年来,我校重点建设了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学资源网、微课竞赛网、视频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多个教学资源库。数字资源平台的搭建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和学习在我校渐成主流。

5、做实课程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实时的网络学习空间。教育信息化重点就是教学信息化,我校一直将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作为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自2008年开始构建基于MOODLE的网络学习的平台,目前已在该平台开发网络课程472门,校内外注册用户26800名,日均访问量超5000人次。MOODLE网络学习的平台具有设置灵活、操作简便、功能丰富、系统开放等显著特点。我校坚持以“界面简洁、注重应用、信息化教学”为建设理念,以“多方合作、网络共享、灵活互动”为建设思路,以“上课定时使用,资源及时共享,在线实时学习”为具体建设和应用要求,建成了有受益面广、资源容量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也有服务专业师生教与学、校企共建共享的《ERP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

这些网络课程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课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空间,使用学习的平台这本身就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互动教学、便利教学提供了可靠环境。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推进计划”——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手段

1、建设专业评估平台,为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提供依据。为全面审视专业建设情况,我校根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相关要求,搭建了专业评估平台,建设了39个专业剖析网站,尤其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等专业剖析网站,全景展现了各专业在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是否做到人才培养的定位准确、方案科学、质量合格、就业良好,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专业方向、招生规模等一系列调整提供依据。

2、开发应用信息系统,为教务与学生顶岗实习在线管理提供技术手段。目前我校主要使用教务信息系统、学生实习管理系统、MOODLE平台等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通过教务系统,实现了课程编排、成绩登录、学生评教等方面网络化管理,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教师业务竞赛、精品课程等网络评审,提高了质量工程项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MOODLE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常规检查,实现师生实时互动、管理实时跟进;通过实习管理系统,强化对实习实训过程的综合调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3、搭建网络传输课堂,为教师监控生产性实训和学生直接观摩提供了条件。为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店、校中厂、校中坊)的专业覆盖面,学校在“爱迪尔珠宝”和“红豆居家”无锡商院店、“SMT”工程中心、童装设计中心等实训基地搭建了网络传输课堂,将丰富生动的实时画面用于课程教学,为教师监控生产性实训和学生观摩提供便利,充分发挥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

4、助力学校办学特色,为创业教育和集团化办学搭建网络平台。2009年,学校建立创业实训系统,为学生模拟创业过程搭建平台,有效支撑了“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2013年,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托建设江苏职教集团信息平台,平台成员单位包括商贸、旅游、食品、信息、建筑、机电、数控、化工、地质、农林、交通运输、纺织服装、艺术设计、现代服务业等省级职教集团。“江苏职教集团网”的建设为成员单位提供了产教结合的信息汇集平台、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平台、资源整合的优化配置平台、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平台和教育成果的社会共享平台。

三、“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依托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1、依托教育技术培训基地,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支持服务。2011年,我校成为无锡高职院校首家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承担着提升教

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任务。近三年来,围绕网络课程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微课制作等组织专家讲座和专题培训12场次,1500余人次参培,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提供推力。至2012年,学校组织了九届教师多媒体课件竞赛,共评选出优秀作品120多件,推荐参加省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23项。2013年,开展校首届教师微课大赛并制作“微课竞赛专题网站”,提供在线培训、案例分享、资源下载,着力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3、开展信息技术大赛,为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供实战平台。为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组织了三届“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评选出优秀网站、课件、摄影、DV、动画等数字作品近200件。近两年共获得省“领航杯”、“NOC”等国家、省级信息类比赛一等奖等45项,在获奖数量与级别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为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做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学校成立了 “大学生影视艺术协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蓝速网络协会”等信息技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有效促进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7.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篇七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个性化服务

1概述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目前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园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部门间联机数据信息共享弱;师生的信息服务没有统一的信息入口,不能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教学平台功能单一,系统研发困难,缺乏健全的开发与工作平台等。本文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建立校园数据中心,整合规范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个性化教学服务平台,使得师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设计教学与学习内容,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建立数据标准与教学资源整合2.1建立统一标准,构建的高效数据中心建立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库,使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传输过程中具有统一规范,实现数字化校园中数据共享。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保证了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校园数据中心的构建消除了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冗余,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问题,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和数据不同步的问题。

2.2整合教学资源,建设规范的优质资源库整合学校利用现有优质教学资源,分类形成各种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包括精品课程、教学视频、数字图书、教学课件等,形成可复用优质教学资源组件,师生根据自己需求自由选择,获取自己想要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建设高效共享的优质硬件教学资源体系,包括基于服务器集群、数资源存储体系、数字化自动录播室、教学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语音室等,按需为教学资源的形成提供硬件基础环境。实现了教学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但提高了教学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3搭建综合教学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搭建普适与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学生能够利用优质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提高教与学的性能。具体表现在:①硬件教学资源预约平台实现开放性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和整合硬件教学资源,建立硬件教学资源预约机制,实现硬件教学资源开放式共享与高效应用。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制定统一分类标准,教师能够将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实现统一的教师身份认证,与教学信息数据库共享。③开放式课程教学平台提供完整的在线课程学习或用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④开放式优质教学资源综合检索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快捷的分类信息和全文检索。⑤虚拟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从网上预约、实验安排、实验过程、实验成绩管理构成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

4结束语

面向数字化校园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数字化,对传统校园的环境进行革新。通过采用统一标准、硬件集群、资源整合、应用集成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实现在统一平台下从硬件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探索实践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现代的“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场所多维、方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从而更好的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8.高效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学院数字化建设 篇八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泰州市电教馆的莫教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对我区的电教处、教务处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莫教授辛苦的劳动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下午,学习了“泰州市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同志们学习得都非常地认真,一边听、看,一边作记录,遇到疑问,主动向专家请教。今天培训结束后,你们回校后还要开展校本培训,对学校所有老师进行培训,并指导督促他们借助“市共建共享平台”,运用优质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校管理人员,运用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对教师、学生进行管理。下面,我就这项工作谈2点意见。

一、当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也可以说是新成立的电教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归纳起来就是6个字:建、配、管、用、研、培。建:建设;配:配备;管:管理;用:使用;研:电教科研;培训:信息培训。

1、建设、配备工作

2010年,我区必须全面通过江苏省现代化区域的验收。这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目标,也是必须达成的目标。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当前,以至于今后1、2年,我们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说实话,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2008年,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方案》,计划投入资金1960万元,对学校的网络、机房、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等进行全面建设。今年9月,又通过了《新划入学校装备建设方案》,对新划入的学校计划投入资金1066万元。两项资金累加共计投入3000万,这些还不包括房屋建设的投入。3000万元是个什么数字呢?3000万元等于是高港区3年的教育附加费。

截止今年8月份,我区先后架构了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原有的14所学校都重建了教师备课机房,补充了部分学生用电脑。每所学校的大楼安装了防雷系统,学校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从10月份起,我区将继续推进现代化装备建设,为学校建设12个学生机房,添置680台电脑,购买移动多媒体设备、一定数量的图书,建设一些科学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室,对新划入的学校建设操场、架构校园网,计划投入资金近700万元。这项工作我们将专门召开相关会议,逐项布置落实。

2、管理、应用工作

现代化的设备配下去以后,如何管理,如何应用?能否把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应用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益,这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最重要的工作。区委王书记、张区长、邵区长及局里的主要领导最关心、或者说最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这几年,我区先后进行了“校校通”工程、“四配套”工程等,给学校配备了一大批的设施设备。并制定了各功能室管理制度,省教育厅还专门对各室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总体而言,这些设备的添置极大了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一些问题,如:教学仪器配备不够合理,一些设备使用率低;运行经费短缺,损耗品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图书、实验管理员水平有待提高;常规管理薄弱,甚至于一些设备至今还束之高阁。面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要做到政策上有新举措,认识上有新提高,管理上有新加强,实践上有新发展。11月份,我区将专门召开“设施设备管理”会议,就这项工作作专题布署。我们的初步设想是:一方面,以创建“泰州市数字化校园”为抓手,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

平、应用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将设施设备的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到“规范管理考核”、“教育督导考核”中去,并在今后几年内作为对学校各项考核的重点。今天,我们举办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培训,就是为学校创建“泰州市数字化校园”开了一个好头。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每所学校都利用这样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档案管理、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对教师进行档案管理,记录他们的工作点滴,从而为年终的绩效工资考核提供数据。教务处可实行自动排课、智能调课功能。教师、学生、家长利用互动平台,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图书借阅软件,实时了解全区各学校图书借阅的情况;通过仪器管理软件,了解各种仪器的存放、使用、损耗情况。最终实现科学地管理、数字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区每年都举办各种竞赛、活动。例如:今年,2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市电脑制作比赛;3月份,组织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4月份,举办了中小学教师网络软件设计大赛;7月份,举办了初中生英语口语比赛、初中化学实验技能赛。9月份,举办了“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赛课活动,比赛课目包括:小学的音、美、科学,初中的物理、生物、政治6门课目,44名老师参加了比赛。举办了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及小学科学优秀实验课评选活动。从7月份开始,我区开展了“网上读书活动”,有76名学生作品参加了省“我爱我的祖国”读后感比赛。10月份,我们还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比赛”。在这些比赛中,我区的师生都获得了不少的成绩,如:高港实验学校的杨晓霞老师获市化学实验技能比赛一等奖,并将参加省赛。口岸第二初中的李红老师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并于11月初参加省赛。这

些成绩的取得,广大的师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我们今年就举办了这么多的活动,但细细看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加的学校面不广,看来看去,每次都是少数几个学校参加,部分学校一直不参加或者很少参加这类活动。二则:虽然这些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周边市区,除了少数项目外,普遍成绩不算高,亮点不多。这一点,我想借助这次培训活动,请教务处的、电教处的同志们,工作上再努力一些,为学校为全区争创更大的成绩。

应用方面,除了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现在全省实施“减负增效”,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少了,如何做到“提质增效”呢?我认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我想在座的同志都知道,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乐学、爱学,学得好、学得活。从而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平常的课堂教学不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呢?原因有3个:

1、是没有相应的设备:如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设备等。这一点,我想已经不是问题了。今明两年,就能够解决。

2、课件制作比较难。为什么难呢?制作软件现在大家都学了一些,最基本的如powerpoint 用起来很简单。其实,老师们最缺的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我要实现这样一个教学目的,没有合适的优质资源,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好了,市电教馆花了很大的力气,研制了这样一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让全市的老师共同参与,把优质的资源发布到平台上来,供全区的同仁共享。这即是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第3个原因,我想可能是一种惰性心理。

平时用惯了粉笔、课本、黑板,要改变这样一个惯性,是需要时间和勇气的。我想,如果以上2个问题都解决了,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教学,到时他们也会自觉地把旧习惯改变过来,进而养成新的习惯。

3、研究、培训工作

2009年,我们主要抓住“基于教育城域网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及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训创新能力”这两个国家级“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电教科研工作。同时,我们将结合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开展各项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例如:今年3月,我区举办了为期4天的“校园网络管理员培训班”,全区22所中小学的网络管理员都参加了培训。6月,在口岸小学召开了电子拍板教研观摩活动,并组织教师两次参加市局举办的电教教研活动。8月,在实验小学举办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11月份,我们还将举行“实验仪器管理软件培训”等。

二、培训结束后,我们要做的工作

今天的培训结束以后,各学校要立即组织相关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在这里,参加培训的两个人作个分工,电教处的主要负责技术支持、技术指导。教务处的主要负责业务指导、督查。各学校必须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内容还必须包括:教育资源库、教E通备课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电子图书等(此四项内容,暑期我区已组织过培训,各校至少有1名信息技术老师参加了培训)。此培训计划于10月23日前发到电教中心,我局将组织人员及时了解各学校校本培训的情况。本次的校本培训,必须于11月份的第一周前完成。

2、校本培训结束后,教务处应牵头,指导、督促老师在“市共建共享资源平台”上搭建个人网站,发布优质资源。同时应发动全体教师的力量,构建起所有老师、学生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师档案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务管理”等应用。这项工作必须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12月初,我局将组织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进行督查。

上一篇:教育局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总结下一篇:《陈书》的原文及翻译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