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

2024-07-26

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精选8篇)

1.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 篇一

且从广告看当今国民性

作者:李亚兵

关键词:国民性、定位、丑恶、批评、改变

广告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事物,它总是与其生存的物质血脉紧密相连,广告产生的语境受到人文地理、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告的产生与制作是立于一种文化之上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广告的创作心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国内有的学者则强调广告的文化艺术内涵,把广告称之为第八种文化,排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影视、音乐、绘画之后。因而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深刻的影响着国民的接受心理,它具有诱导国民的消费习惯的作用,同时也诱出了国民人性中潜藏的一些恶的东西和暴露出国人丑陋的面孔。与此同时国民的普遍性格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涵养培育生成的,是一种文化积淀,并非形成与朝夕之间,因此国民性也深深的影响甚至左右着广告人的创作。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同胞和对自己用八个字来言说,“哀其不幸,怒起不争”。这个“其”字包含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当然也包含了先生自己和我们每个人,谁能够将自己置身其外呢?而作为亿万国民之中的一个小群体广告人将国人之劣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广告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而广告人作为第八种文化的策划者更具有代表性,从这群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民之中一个群体的命运,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专制与民主,黑暗与光明,束缚与自由之间以及人性之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之间的艰难选择和奋勇抗挣,从广告人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信仰和爱的国度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反思和先进文化的国度之中。

一、广告人自身定位的失衡

富兰克林.D.罗斯福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这是在一个德治与民主的国度之中,拥有信仰和忏悔意识的个体对自己个人理想抉择的内心独白。一个对于人生和世界没有真正独特感受,没有真正独创思想的平庸灵魂是无法理解其内涵的。如此的一个口号其实在美国并无罪恶与善良的区别,然而在我们的国度里,更多的广告人则用它来装点门面,将此写在文化衫上招摇过市或是不惜重金请个胡子长的写一块牌匾悬于耀眼之处,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广告人所擅长的。此两种做法的目的有二:其一,我与总统相媲美,我是国民之中的精品,可见我之与众不同.其二,因我乃人中之精品,故唯我独尊,“顺我昌,逆我亡”,见我者须三拜九叩,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广告人如此的装点门面其实是一种无用之用,是一种大用。它本身所具有的邪恶的程度和它对邪恶的帮闲帮忙帮凶作用,如此的用心比起那些土匪、流氓、杀人狂虽无过之但并无不及之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语言或符号结构中,能指所指之间搭配的任意性,以及所指因境而定,随境而变的规律性。在语言符号中,某些专有专用或特指概念及构成这些概念的语汇,一旦所指内涵被设定或公认往往会相对确定。而我们的广告人无非就是要将“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普遍层面上的意义脱离,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系统,价值语境中获得新的价值内涵和自身意义的升华。

我们的广告人对于“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想法抛开语言层面上的意义,其本质就是想建立一种群体优越论和话语霸权论。德国法西斯祭奠的法宝就是亚利安种族主义,因此任何群体特权的建立都是违反人文人道精神的。

巴卡京曾今说过“学会适应这个制度而且由这个制度教育出来的人民,他们的心理已经被扭曲了,变的极为不正常了,只有当每个人试图首先弄清自己责任的时候,我们才能摆脱那个制度,摆脱过去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①而我们的广告人就是在如此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迷失了自我。

无知的装点门面在我们泱泱中华官邸可谓是一种传统,流行至今并无衰败之势。在这种现象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国人的等级观念,在所谓人人平等的今天依然浓厚,国民的封建意识还浓的化不开,民主意识还淡的看不见。这一现象同时也说明了国人对人分几等的观念依然持有一种变态的审美立场,它代表的是一种丑陋等级强权而不是美好的心灵,代表的是一种罪恶的专制而不是崇高的平等,代表的是人对人的统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二、透过送礼广告看国人

春节将近,长期游戈在区域市场的中脉远红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广告文案为“你送礼用心了吗?”叶茂中为海王金樽拍摄的《送礼篇》,文案为:“年年送礼,毫无新意”,“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则广告被评为2002年十大恶俗广告,为人诟病已有时日,中脉远红、海王金樽等企业以此依葫芦画瓢,着时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嫌疑。“毒药杀人,不能杀不饮者,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中脉远红、海王金樽和脑白金等企业巨额利润的后面,我们才发现这几则广告的策划者迎合了国民性中丑陋的一面,以此来征服了国民。

这种哲学就是:投其所好,送礼广告充分的挖掘人性中潜在的“丑”,使“丑”被从掩盖到显现出来。而我们的广告人自视自己理论动机崇高,所以便置真理与良知于不顾,而广告人的这种为了“崇高”目标而扭曲真理的做法,同样是源源有自的,文化大革命便是在“崇高”的名义下将我们国家和民族推向了灾难的边缘。而我们的广告人正是在这种崇高的名义下为脑白金、海王金樽和中脉远红等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几则广告的策划者知道自己恶俗,但不可理喻的是既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祸国殃民,为什么还要在“崇高”的名义下进行呢?原来利益可以让广告人不顾一切利益,可以让人不分清黑白东西,在最严厉的谴责之下依然可以面不改色。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如此恶俗的广告竟引无数国民竞折腰,呜呼,悲哉!请客送礼,行贿受贿已渗入骨髓。送礼已成为当今国民生存之手段,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送礼送什么?怎么送?如何才能送到好处我们面对丑恶时有两种方式而且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屈从,一种是毫不妥协。因为人与丑恶一般是狭路相逢,在屈从与毫不妥协之间别无其它选择,即使是沉默,也是有性质和倾向,有的沉默是屈从的沉默,有的沉默是毫不妥协的沉默,没有真正中性的沉默。而中脉远红、海王金樽和脑白金等产品的畅销足以说明国人对请客送礼,行贿受贿从精神上已妥协接受,甚至说是找到了知音,丑恶何以畅通无阻?丑恶何以由逆流演变为主流?这是因为我们国民的内心深出就有这棵丑恶的种子,它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渐的萌芽开花结果。长此以往,我们就把丑恶当作习惯,当做自然,当作生活的本来面貌,如果没有这种丑恶,我们的国民反倒觉得不自在,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似的。

三、过时学志的宣言看国民

2004年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时学志先生在《现代广告》上声称:“2004年是中国广告的‘千亿年’……中国广告市场的营业总额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这是中国广告史上的里程碑,以世纪之最的速度持续发展,中国广告市场在未来10年左右有望突破成为全球三大广告市场之一。” “2004年世界广告大会对中国广告行业的意义非凡深远:它意味着最具潜力和想象空间的中国市场得到全球的关注,意味着中国快速发展起来的本土广告业作为世界广告的中国力量得到了国际的重视和认同。中国广告企业和广告人也将在第一次向世界传达中国广告的强势声音。”②在2004年时学志秘书长如此豪迈的宣言的后面,仅有的只是悲哀。居世界人口1/4的大国在未来10年左右才“有望”成为全球的三大广告市场之一,那有何谈中国本土的广告业和广告人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强势声音呢?中国的广告一直是在一种低位中运行的。据电通广告年鉴1988年扬罗必凯(Yount,rubiwm)广告公司全球营业额为53.9亿美元,合计人民币447.37亿元,而2003年中国广告营业总额为794.8876亿元,1988年的一家美国广告公司占据了相距15年后中国广告营业总额的56%,中国人均广告费62.282元,全国广告经营单位78339户,全国广告从业人员709076人,如此的数字让人惨不忍睹,我不知道尊敬的时学志秘书长中学时代的数学成绩是否及格过。其中,中国广告的年营业额又能占到2004年扬罗必凯广告公司营业额的百分之几呢?

通过广告人的宣言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浮夸风”在我们反省的短短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仍阴魂不散,兴风作浪。中国五六十年代之交的所谓的“赶英超美”,“亩产小麦十万斤”,“中国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六十年代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人祸)活活饿死、病死了3000万——6000万人”,对于这血淋淋的历史伤痕,我们国人却没有作出任何有分量的反思来,“90年代中国农民已进入了小康社会,那有何来媒体整天呼吁救助失学儿童?”这种阿Q的精神我们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们在刚刚跨进世纪门槛的时候企图将这些伤痕抛离在旧的世纪里,企图遗忘我们民族的灾难,但这能做到吗?忘却灾难,对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呢?不管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国民却总是喜欢这种悲剧式的情节。如此的结局只能怨我们国民不长记性,中国人样样落后,惟独忘性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无论多么悲痛的历史,只消风云一过,马上多云转晴,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

道德的约束力终归是有限的,即使是道德上的完人,有人也难免走上歧途。而做为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时学志先生也是难逃此劫的,但是我们绝没有要将中国极为盛行的”浮夸风”这场灾难的持续归置与时学志先生一个人或是某一个偶然的契机,这也是常识,但与此同时当所有的理念在负值的层面上积聚起来足够的势能,平衡就回失去,大祸便会不可避免的降临。因此,我们的语言和行为只能有赖于自我意识的清醒,只有监守着清醒的自我意识,才有可能在时间的急流中站稳脚跟,在真正的灵魂冲突和命运的悲剧中不被辱没。因此,我们的民族要走出这种悲剧性的怪圈个体必须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四、透过宫廷广告看国人

宫廷广告近年来与日俱增,倍受国民之欢喜,刘晓庆的乾隆玉液,陈道明为厦华等离子彩电拍的“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中华牙膏的《皇宫篇》等等,但以张铁林的“海王金樽”最具代表性。《皇帝篇》中皇上大宴群臣,皇后着急万分……还好,有海王金樽,时时刻刻保护着皇上,威仪天下。宫廷广告受到国人如此之宠幸,自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千年的专制与教化使得中国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在荣誉与权利的光环下,国人失去了自我价值的标准。当然,他们在生存与欲望的支配下对社会的上层开始信奉和膜拜,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上层社会已与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活模式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当然这种联系的确存在,但是这种思维模式遗传至今,它预示着一种可怕的征兆:这种征兆就是专制主义阴魂不散,国人对皇权和权威还有着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天然亲近感,这就使得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来在围绕着权威转圈子,造成中国人人性丧失的文革其原因之一难道不是国人对权威的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与崇拜吗? 信仰权威这种模式没有远离我们,信仰权威已经内化到我们每个国民的日常生活中,它象一种病毒肆无忌惮的遗传和变异,信仰权威已经内化到我们民族的深层精神结构中,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抗拒的历史遗症,许多人已不由自主的受它主宰。

五、透过色情广告看国民

随着广告法的颁布和广告市场管理机制的日益完善,色情广告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小,而这一切在广告人的策划之下法规的制约又是显得如此的脆弱和无力,柒牌服饰在央视的广告文案为“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就是男人对西服的要求”,雕牌洗衣粉在各省台的广告文案为“泡泡漂漂晾起来。”惠普打印机的文案为“要来就来真的”,“婷美”内衣倪虹洁版的广告,女主角穿着“婷美”内衣,露出半个丰满胸脯弯着腰,风情万种地冲你笑,再加上摄影师对胸脯的特写镜头,性感十足。“清嘴”口香糖虽然没有什么刺激的画面,但这个品牌名称已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朗琴园开盘的时候,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开盘”的巨幅广告,一条拉链拉开的牛仔裤正好露出一条小花纹的女士内裤,意为开盘,让读者不“瞎想”都不行。更多的则是洗涤用品让美女在荧屏上抛眉眼、送秋波,卖弄风骚,整个画面充满了庸俗的挑逗和下流造作的媚态来吸引无数男人的眼球,而色情广告在网络广告中更为多见,广告人利用男人的欲望来创作,在作品中让男人得到满足与平衡,而自己得到的便是钞票,这种做法其实质是一种妓的行为,是一种变相的钱色交易,而广告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此险恶的招数却在“纯洁”的掩盖下进行变相的交易,妓的行为在今天依然大有作为,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封建残存的历史必然再现,是国民对色情文化的一种向往和认同。对于色情文化如果人人皆怒之,色情广告又何以生存?而柒牌服饰和雕牌洗衣粉的品牌价值的不断积累与上升正好说明了国人对于色情文化的一种淫荡审美的赞同与默认。广告本来是一种商业的促销手段,为的是让顾客能记住这个商品。同时,广告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它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与进步,由平面到多媒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无论怎么发展,也不能走在色情的边缘,因为广告也是一种大众媒体,它对社会风气有间接的引导作用。至于国外的那些艳情广告之所以能成功,除与广告发布环境有关外,就在于能将艳情广告处理得很得当,在画面上讲求一种美感,而不是一种恶俗表现,同时能将广告中的人物形象与品牌的个性进行结合,真正体现了品牌的魅力。

六、看过之后的沉思

广告不仅仅只是广告,透过广告我们管中窥豹,看到的只是国人身上的斑点,就是从这些斑斑点点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民的真实面孔和一个真实的民族。柏扬曾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写到:“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许多污秽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沉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长久生活于此的国民因而也渐与之相融,具有了丑陋的一面。”③丑陋的民族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耻辱的是我们身在其中却不以为然,耻辱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罪恶却无罪恶意识有悲剧却无悲剧意识的时代。悲剧在不断的发生,悲剧意识却被无情的吹捧,浅薄的诉苦或者安慰所冲淡的悲剧不能转化为悲剧意识,再多的悲剧也不能净化我们的灵魂,这才是真正的悲哀与耻辱!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鲁迅之后,中国缺少思想大家,亦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国民性的改造噶然而止。因此,在这片乐感文化而不是罪感文化的土壤上,只有国人野草般的自以为是,不以为然的病态在疯长,却不见有痛定思痛有忏悔之后爱的绽放和人性真、善、美的回归。我想国人应该用灵魂的痛苦反思我们民族的苦难和个人的悲剧,要用真诚的忏悔清算我们人性中的罪恶,是清算而不是掩盖,是记忆而不是遗忘,是在痛定思痛中以每一丝的罪恶敲醒我们沉睡的良知。一个民族具有庸人的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那种自卑而有自负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热曾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艺术家的熏陶,百年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具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

一则丑恶广告的出现,会让我们的国民显现各种丑态,这说明“世上没有无辜者,没有沉默的羔羊”,一匹布是我们每个人奉献一根丝线才织成的,一把刀是我们每个人磨一下才如此的锋利,一堵墙是我们每个人添一块砖才筑好的,一个丑陋的民族也是我们每个国民给它加一把火才使“丑恶”在我们的民族中显现出“兴旺发达”了。我们不是一个模糊性的词语。它揭示了“你”“我”“他”之间深刻的联系--每一个人所做的恶不仅加深了他人的苦难,而且也亲手加剧了自身的苦难。因此,“我们”的这种说法不是庇护所,而是忏悔室。对于我们民族的现状,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到:“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无意之中,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④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华民族个体命运的概括也是对我们民族的概括。因此,我们每个人有罪,我们需要的首先是忏悔,其次是反思,所谓忏悔中国人是急需的,忏悔自己的罪过忏悔自己的软弱,忏悔自己为何总是为自己的创伤寻找理由,中国人似乎先天具有回避矛盾的的基因,一种拒绝回避的惰性,一种得过且过的满足。中国的《三字经》讲“人之处,性本善”,而西方的《圣经》则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原罪,同样是经,中国人一生下来就是好人,至于是否变坏,那是后来的事,而西方人则生而有罪,是否变好,能成为好人,那就要看自己的表现--对自己的罪孽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表现较好的可以得到主的宽大处理,中国人之不忏悔,乃文化传统异然所致,并非个人刻意而为,但个体的集合对文化的破坏同样也是致命的。

恢复我们的良知与灵魂,就是恢复我们做人的资格,捍卫我们的自由与权利,就是捍卫我们做人的资格。从当前广告界的几种现象看我们的国民,其面孔原来是如此的丑陋,我们依然在“吃人”与“被吃”的循环中鬼打墙。从长袍马褂变成西装革履仅仅是一次视觉上的“改良”而精神上的革新却尚未真正开始,中国人头顶上的辫子被剪掉了但中国人心灵深出的辫子依然存在。

几千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结构,而国人作为超稳定结构中的一员,其个性已被环境所同化。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在重复上演着一场木偶戏,导演就是我们的万岁,策划和演员就是我们的臣子,而我们的百姓永远是被玩弄在手掌中的木偶道具,戏或喜或悲永远掌握在万岁手中,而导演的更替则不是以先进文化的代表为其标准,经历了无数次暴力革命的一方并不代表先进文化,当中国在盛唐之际走上文明灿烂的颠峰时,欧洲还在教会的统驭之下做着中世纪的噩梦,而当西方迎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晨曦时,中国有坠入了酷政的长夜之中,这种历史的时间差,颇耐人寻味。咎其原因有二:其一:中国缺乏启蒙运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是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叶,始终没有普及理性精神为标准的象样的启蒙运动。虽然早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人的觉醒”,虽然明清之季也出现过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一类具有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但终究不能形成社会潮流,已动荡旧有的思想秩序。其二:中国文化落后。中国落后于世界诸强,首先是文化落后,没有进步的文化自无法产生进步的社会与政治。反过来说,社会与政治的危机,无不因文化而生。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民国政府,而他却说:“革命尚为成功,同志任需努力”。为什么尚为成功,怎样才算成功?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政权的取得,而在于文化的革新,在于人的精神的改观。文化是解决民族的根本之道。辛亥革命推翻了一个封建王朝,但专主主义的思想并为清算,即使是五四运动,仅是打倒孔家店,并为彻底摧毁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阎王殿,专主主义的遗毒被历史带到了新中国,成为闻起丑而吃起来香的“臭豆腐”。胡适在三十年代说:“满清颠覆,当然不是武力之功,也是一种新意志的力量。

七、结语

要改变当代中国广告之现状,要改变我们国民之面貌,转变中国的重革命轻启蒙这一历史痼疾,就得建立起先进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环境之中,我们的生活状态才会有所改变。在当代广告界,我们可以看到美德和邪恶,很明显的不相协调,但确同时并存,我们的广告人和国民则表现为一个混合体,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赞扬,就一定有更多的东西要批评。

参考资料:

①巴卡京 《摆脱克格勃》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7月第二版 P232页 ②时学志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主办 2004年第一期总期第92期 P16页 ③柏 扬 《丑陋的中国人》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87年1月第一版 P22页 ④鲁 迅 《呐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6年10月第一版 P24页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2.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2届至1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体育期刊、网易体育、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以及Google搜索等检索与该研究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了解该文的研究现状,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所得数据运用综合分析的逻辑分析法,对该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分析结果

2.1 第1 2届至1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总数国家的变化

通过查阅相关网站统计数据得到,在第12届世锦赛共有16个国家获得金牌,第13届同样是16个国家获得金牌,14届增加到18个国家获得金牌。然而奖牌总数获得前8名的国家一直集中在美国、俄罗斯、牙买加和肯尼亚。中国成绩平平,还有下滑之势。纵观这三界世锦赛奖牌变化的比较:(1)第12届柏林世锦赛和13届大邱世锦赛美国拥有24块金牌,奖牌总数45块,远超其他国家,稳居第一名的位置。但在14届莫斯科世锦赛,俄罗斯凭借东道主之势一跃排在金牌榜之首,位居世界第一,金牌为7块。美国则屈居第二,金牌为6块。上述分析,我们可得知美国虽然在田径比赛上有着傲视群雄的成绩,但是霸主地位却岌岌可危。(2)肯尼亚运动员在第12届和13届世锦赛以优秀的长跑成绩带领国家一次次排在奖牌榜第3名的好成绩,其金牌分别为4块、7块。(3)牙买加凭借着优秀的短跑项目一直在奖牌榜第2名至第4名之间。(4)中国队仅在在13届大邱世锦赛凭借着1金1银2铜的成绩排在第7位的成绩。在第14届莫斯科世锦赛虽然没有排在前8名,但也有1银和3铜的收获。由此可见,中国田径项目一直落后于世界强国,虽然我们也在不停的培养优秀运动员,可身体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在速度性项目中无法战胜欧美国家。

2.2 世界田径项目各洲优势项目分析

从各州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量来看,奖牌数量向北美、欧洲严重倾斜,有着明显地区差异。分析第12届至14届世锦赛奖牌总数得知:(1)欧洲、北美洲在12届至14届世锦赛奖牌数齐驱并驾。奖牌总数只有1块只差,金牌数也不相上下,难分伯仲。雄厚的田径实力使其它各洲只能遥看。欧洲在快速力量项目和跳跃项目上大展身手,超群的实力使其他国家望而却步。而北美洲的优势主要在快速性项目中,调查发现北美洲运动员在速度性项目中有着惊人的天赋,其绝对力量和绝对速度是无法超越的。(2)非洲运动员与其它地区的运动员相比,他们身高与体重的比例更适宜长跑运动,主要是因为他们体重较轻,跑步消耗的氧气更少。运动员的先天优势使其在世界田径赛场上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非洲运动员在耐力项目的强劲实力使他们包揽中长跑和超长跑的前3名,虽然在奖牌数量远落后欧洲和北美洲,但也是所收获(3)亚洲的田径实力一直处于不平稳的状态,在一些项目中偶尔取得前几名,那也只是昙花一现,波动较大,无法形成优势。(4)南美洲和大洋洲在这几届世锦赛上奖牌几乎是“颗粒无收”,没有竞争能力。大洋洲仅在女子速度性项目上与其他地区有所竞争。南美洲更是没有竞争实力,想要在当今世界田径占有一席之地恐怕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亚洲、南美和大洋洲相比欧洲和北美洲的田径实力逊色不少,奖牌榜也只是“昙花一现”,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更不可能对欧洲、北美洲构成威胁,一直处于配角的地位。

2.3 对我国田径在世锦赛上成绩的分析

亚洲在世界取得的成绩不少都应归功与中国,所以中国在亚洲的田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在第12届世锦赛:女子马拉松取得1金、男子20公里竞走1银和女子20公里竞走、女子铅球2铜。第13届世锦赛:女子铁饼1金、女子20公里竞走、男子110米栏2银、女子链球1铜。第14届世锦赛男子20公里竞走1银、女子20公里竞走和女子铅球、女子链球3铜。从中可以看出:(1)中国运动员获奖情况集中在20公里竞走和投掷项目上,与其他参赛项目相比,运动员在耐力性项目和快速性力量项目上稍有优势,速度性项目水平较低。(2)女子所取得的成绩明显高于男子,性别差异显著,发展不均衡。(3)在速度性项目中刘翔110米跨的金牌为亚洲人在短距离速度型项目中注入一针“强心剂”。近几年随着刘翔伤病的不断,竞技能力也越来越弱。虽然如此,我们依旧对他抱有希望。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田径运动水平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优秀运动员稀缺。竞技体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不能继续走“经验主义”的道路,中国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到科学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转变,也带动着田径成绩的不断提高。

3 结语

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员能力的高低体现在诸多方面。如: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只有各方面都有优异表现的选手才有机会获得胜利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誉。短距离项目美国成绩突出,优势明显,中长距离项目非洲选手占绝对优势,田赛项目欧洲选手风光占尽。

(1)美国、俄罗斯、肯尼亚田径实力稳居前三。虽美国的霸主地位依旧,但俄罗斯、肯尼亚紧随其后,大有超越之势。

(2)各洲际的地理环境影响着运动员在各项目成绩优异程度。欧洲在各个项目上都存有实力,北美洲多以快速力量为主,非洲独占超长的耐力性项目。亚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没有自己的优势项目。

(3)中国的田径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突破项目少,必须大幅度提高训练水平。应科学的理解和全方位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提高训练效益。

摘要:世界田径锦标赛作为全球田径运动重要赛事之一,其项目间的竞争变化可以反映出国家田径运动水平变化。一个国家想成为体育强国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项目,优势项目的多少决定了该国家的竞技水平。奖牌的多少可直观的反映出参赛国的田径运动水平,所以奖牌榜的研究就必不可少。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12届至14届世界田径竞标赛奖牌榜为素材进行分析,目的是找出当今世界田径的新格局,了解各个国家的优势项目及突破口,为我国田径运动制定合理运动计划指明新的方向,缩小与优秀田径运动水平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田径格局现状,田径运动

参考文献

[1]黄毅.从第9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看当前世界田径格局[J].体育科学研究,2004(2):14-17.

[2]王川,禾正.中国队200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之行[J].田径,2005(9):30-31.

[3]200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全家福[J].田径,2005(9):32-33.

[4]紫穆.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评述(下)[J].田径,2007(12):34-40.

[5]曹大伟.从14届世界田径锦标奖牌分布看田径新格局[J].怀化学院报,2014(5):66-71.

[6]孙国涛,邱凤霞.比较优势理论下世界田径相对优势集团项群动态特征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 3(2):93-97.

3.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 篇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历史性;民族性;世界性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026--02

《共产党宣言》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文献,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理论武器。今天,我们用《宣言》的基本原理,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性

所谓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是指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的自然历史过程,它包括社会主义的成长性、条件性、必然性、主体性或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社会历史规律性。人类社会结构的社会运动规律的思想,是《宣言》最基本的思想。正如《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又进一步指出,“构成宣言的基本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这也就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述的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形态及其更替规律的基本思想,关于“两个必然”、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等等,都是从这个基本思想派生出来,这是《宣言》最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这一基本思想,《宣言》的其它原理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性。关于“两个必然”原理,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及阶级关系,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资本主义制度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他在自己的生命途程中同时包含着自身否定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有自己对立物同它缠在一起,资本家没有雇佣工人就不能生存。”他还说:“赋予新的生产方式以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基本矛盾(指社会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宣言》正是用马克思刚刚形成的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得出的结论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中阐述的无可辩驳的结论,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令世界无产阶级欢欣鼓舞。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先发制人,掀起了新的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且对资本主义自身从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使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人阶级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劳动雇佣化”,“工人异质化”。不少人被资本主义“繁荣景象”所迷惑,认为《宣言》精神已经过时。但是“两个必然”只是揭示了社会主义历史性,即社会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一个侧面。为了防止人们对“两个必然”的理解陷入“唯意志论”的误区,马克思还及时论证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说明一种生产关系的消灭和另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都是以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为基础的。当今世界,我们只有把“两个必然”同“两个决不会”结合起来思考,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性。

3、无产阶级的能动性。为了防止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理解,陷入机械决定论或宿命论的误区,马克思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和政党的斗争任务,主要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一分钟也不能忽视教育工人尽可能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敌对的对立”;“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段,争得民主”;“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所有制”,等等。以上论述说明,资产阶级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不会自然到来,工人阶级、共产党人,只有按《宣言》要求,为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去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社会主义成为历史的必然,才能做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消灭私有制”。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民族性

《宣言》指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无产阶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成民族。”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从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变成有组织、有觉悟、有政党领导的阶级,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要把握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社会主义的民族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普遍性是社会主义原理的普遍性,特殊性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全世界同时进行,也不可能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只能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单独展开。我们不是用《宣言》精神去套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而是从各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中去认识其普遍发展的规律。

2、社会主义民族性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表现。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时间、方式、路径,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其表现又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统一性与多样性。以中国和苏联为例,就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发生的时间上、从道路上、从社会主义改革方面来看,社会主义不可能有统一模式,其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3、社会主义民族性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选择。社会主义实践,要求人们把社会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有機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特色结合起来,不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取舍。也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在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宣言》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我国曾对这个问题进行教条主义的理解,把它只作为目的,没有看成是一个过程,追求纯粹的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总

结经验,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既不搞纯粹的公有制,也不搞西方的私有化,而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对待社会主义民族性上,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即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和方向,防止右的倾向;又要防止人为地超越社会主义的自然历史进程中必要的发展阶段,防“左”的倾向,从实际出发,建设本民族、本国的社会主义。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世界性

所谓社会主义世界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不是地域的世界性,而是历史的世界性;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得失所造成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世界联系具有普遍性。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他们认为共产主义不是地域性的,而是世界历史性的,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各民族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两个普遍发展过程中愈来愈大,交往以及因此自然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亦将消失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会愈来愈大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整体而单独生存和发展。基于上述分析,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是各国人民交往发展的结果。中国也应当走向世界,实现“对外开放”是一项科学的决策。

2、“一球两制”的现实性。“一球”指地球,“两制”指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从《宣言》精神看,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是由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决定的。

首先,它减少了阶级的对立。正像《宣言》中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互相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其次它促成了经济全球化。《宣言》指出:“不断扩大的产品销路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它必将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以致发展成今天的经济全球化。

面对一球两制的现实,社会主义要利用资本主义的高科技、资金和先进管理技术来发展社会主义,反对它们与社会主义为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径。

3、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到一国无产阶级革命同一般的、国际的无产阶级的关系时指出:“如果不看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根据这一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世界走入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结果,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民族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式,而世界性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之間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关系。

4.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 篇四

装备081张大亨010828133

[内容摘要] 国家不可无防,国防不可不强,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是为了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尤显得的特别重要。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呢?本文就我国的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特点,谈谈我对国防建设的看法。

[关键字] 国防建设国际环境国内环境措施

何谓国防,国防即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是国家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界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历史的耻辱证明,国家不可无防,国防不可不强。尤其是在当今的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是为了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尤显得的特别重要。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呢,最根本地就是,我们需要分析当今国内外的形势,研究探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着实我国的国防建设实力,“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我国的国防建设。

一、我国的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当前这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当今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总而言之,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在21世纪的条件下,当今我国的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同时随着历史向前发展,世界上其他各国的力量逐步壮大。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国力不断加强;欧盟一体化进程顺利进行,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日本也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国际政治大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安全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才是对其安全的真正威胁,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国意识到对付国际恐怖

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非一国之力所能奏效,必须进行和加强国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国的共存与合作共赢意识增强。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二)国际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

目前,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各种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世界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威胁尤为突出。世界恐怖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搅乱的国际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反恐成为了一项长期任务。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而中国的迅速崛起让世人为之震惊的同时,种种“中国威胁论”的传言也让世人提高了对中国的警惕。尤其是美国,冷战结束之后,为了维护和延长自己作为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把防止任何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国的出现作为国际战略的主要目标。“中国,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缘的特点,被美国视为最有可能成为这种威胁的国家之一。因此,防止中国的崛起,发动各种力量、以各种方式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和国家统一设置障碍,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2)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中国要取得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自立自强,壮大自己的力量。

二、我国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内环境

搞好国防建设,不仅仅是考虑国际环境,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国内环境,分析国内环境。冷战以来,我国的国防建设的国内环境也呈现出极大特点:

(一)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共产党人为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国际环境非常恶劣,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既要加快发展生产,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国民经济,又要加强国防建设,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面对艰巨的国内经济建设任务和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的“两手抓”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层面,纳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他强调,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才能保障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富国强军”的百年梦想。

(二)国家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为国防的建设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增,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稳定的速度向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创下了13年的新高。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GDP增长9%。总的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经过长期的投入与建设,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支由陆、海、空和第二炮兵等军兵种组成的,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的,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祖国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威武之师,对于一切敌视中国的势力构成了强大的威慑。

(三)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环境的确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的因素,国内还有很多矛盾问题亟需解决。就台湾问题、西藏问题表明了国内分裂主义势力日益猖獗,成为我国进行国防建设的最重大的国内负面因素。例如2008年的“3·14”西藏暴力犯罪事件就是**集团一直图谋的以企图搞“西藏独立”,破坏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有组织的、有预谋的暴力事件。再者,当今台独分子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妄图“以武拒统”,“以武谋独”,声称要对祖国大陆实施“先制打击”,并且大力加强同国际反华势力的勾结,美日“台”非法军事联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中国面临着国家分裂,国内动荡的现实挑战,也使得中国进行国防建设的和平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制止台独势力的分裂企图,维护和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重大的任务之一。”(3)

三、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的措施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为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同国家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体军民共建国防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通过以上分析我国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的,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进步,各国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本身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处在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环境当中,而且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十数年以来,中国的国防实力和武器装备水平获得了巨大的变化,一大批新的作战理论和新型武器装备逐步问世并应用于实战训练,可以说,中国的国防能力获得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意识到,与世界大国相比,我国的国防建设还是与这些大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我国的安全程度。下面就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中互相依存、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如何统筹协调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关系到民族兴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4)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国防建设必须也应该服从这个重中之重、紧密配合这个重中之重。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作保障。只有将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国防建设才能建立在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同时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即使富裕起来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其生存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如果我国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就难以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就难以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安全,就难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军事发展潮流,依靠科技力量加强国防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和动力。我们必须认识到改变我军武器装备落后面貌,归根结底在于把国防科技搞上去。当前,世界各国已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防建设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富国强军之道。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场新的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向了高科技领域,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美、俄、英、法和我周边等国,都把争取技术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加速武器装备高技术化,作为提高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战略选择。“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证明,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国防安全、国际地位和国家尊严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保证。因此必须把握和适应这个大趋势,认识把国防科技搞上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三)培养和早就大批高质量军事人才。人才是建设的力量源泉,也是保国建军的根本。纵观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可能拥有战略优势。江泽民主席曾指出:“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关键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培养高质量军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培养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实现国防科技跨世纪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国防科技队伍还存在不适应的一面。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防科技骨干队伍仍存在不够稳定的现象,尤其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尽快建设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素质,又有较高业务素质的跨世纪人才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要通过调整改革,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急需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国防科研的“核心”和“尖子”人才,确保国防科技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四)建设一个强大的,完整的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战斗力诸因素中的关键因素。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早在1950年9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5)“虽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部采购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国防建设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购买来的武器系统更容易受制于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种武器平台、武器系统的研究和制造,争取以自己的力量为一支世界级的强大军队提供完整的武器装备。”(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军武器装备必须立足国内研制和生产。”“无论是60年代初苏联背信弃义,还是80年代末美国对我实行制裁,都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高新技术,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国外是不会转让给我们的,只能靠自己去攻关,去拼搏,去创造。这样,才能经得起国际风浪的冲击,防止受制于人,立于不败之地。”(7)

(五)为了减低中国国防安全的各方面的压力,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我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国防外交,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国防科技和管理经验,增强中国国防自力更生的能力。独立自主不是闭着自守,恰恰相反,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并不排斥对外开放和争取外援。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防建设的内外环境。所以我们应积极与有关国家合作,所以我国应该定不移地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应有的国际作用,坚定不

移地支持各种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和体制的建立,积极参与各种重大国际规则的制订和重大国际事务的处理,增强和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在经济、政治、甚至是安全领域内的共同利益,为中国进行国防建设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六)国防建设必须依靠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全国军民共同建设现代化国防。国防作为全民的国防,只有调动亿万群众关心和参与国防事业的积极性,国家安全才有牢固的根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国防也必须是全民的国防。国防建设不能只靠军队或一两个部门去抓,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深入持久,卓有成效。

四、总结

总而言之,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只有巩固和强大,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居安思危,树立高度的国防观念和战备观念,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我们在与其他国家一起进行军事变革的同时,不搞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我们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关系,我们要立足国情,分析世情,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

注释:

1.2005年06月30日 《时事报告》杂志

2.姚洪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析》

3.洪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析》

4.王开联。《.国外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和做法》。《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5年03月

5.《毛泽东选集》第5卷,战士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1页

6.姚洪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析》

7.《建设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参考文献:

1.喻廷才.《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矛盾及求解》.军事经济研究.1993/12

2.周孝平.《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5.从《楚门的世界》看新型传播模式 篇五

——新媒体传播

杨红 广电1201班 2012111602 摘要:《楚门的世界》是一部黑色喜剧,是对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巨大的暗喻,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人们如何在信息的海洋里醉生梦死。然而在互联网占据着人们生活的每一秒的今天,这种媒介的“黑色恐怖”越来越加深了其影响,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无时不刻被第三只眼所监控。

关键词:新媒体;大数据时代;楚门的世界

一、关于《楚门的世界》

影片的英文名《The Trumen Show》可能更加方便我们去理解电影的内容,是一档24小时播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主人公楚门从出生、成长、甚至死亡,24小时被全球的人监视着。这世界上唯一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就只有他自己。所谓的桃源岛只是个巨大的摄影棚(影片末尾当楚门决心逃出,到了海岸线,也绝望的发现蓝天和大海也是摄影棚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一切都变了,父母是假的、爱人是假的、朋友是假的、邻里是假的。唯一真实的如它的名字,只有他自己。如果说楚门是悲剧性人物,那么更悲剧的是那些离不开楚门的人们。在影片中的演员离开了楚门将无以存活,失去了收入的来源;广告商们离开的楚门也没法推销产品,看看那些衣服,汽车,家具,甚至楚门小时候用的尿布吧;观众离开了楚门更没法活,当你已经习惯几十年如一日的死守在电视前观看一档节目的时候,你已经被它牵住,一秒不见就魂牵梦绕。

娱乐兴奋了你也催眠了你,当真人秀连番上演的时候,你看到被设计过的生活中的你、我、他,而你此时也正被设计着坐于电视前共同完成这档节目。

“在强大的电子媒体面前,人看起来像毫无反击能力,但他们中最孱弱的,也始终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拔掉电插头。”[1] 尼尔 · 波兹曼在上个世纪就对电视媒介产生了预言,也是重新提起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年》中预言的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的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这些预言如今都成真的。《楚门的世界》也是以一种夸张的手法(黑色喜剧的方式)隐喻了媒介对人们造成的巨大影响。信息控制者为了获取种种利益,一场娱乐盛宴拉开帷幕,大众在这场宴会里歌舞升平,不知日上三竿,不知被愚被嘲,不过无所谓,因为每个人都玩的开心着。

显然,尼尔 · 波兹曼的时代还是电视占主导的时代,但他也已对可以预见的电脑时代提出了警告,但如果他见证了电脑和互联网在今天的无可替代,他一定更加悲观,后悔自己的预言不够深刻。

二、新媒体的发展

何为新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不知何时,新媒体已经不再是一个新词,到处充斥着,纸媒消亡论,新媒体崛起论等。简单来说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持,以电子产品为信息载体的传播模式。麦克卢汉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新媒体对人感官的延伸达到了极致,不仅局限于视听了。然而,新媒体并不会取代旧媒体。迄今为止人类传播活动分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所以新的传播方式继承了以往并加以发展,而不是取代旧媒体。[2] 如今,每个人都沦为了电子产品的奴隶,其表现是当你离开手机一秒钟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而过度使用机器的后果就是我们自己成为了机器。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不管是网上的还是纸上的长篇文章,都失去了全神贯注阅读的能力。我们不断的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其实获取的只是醒目的标题而已。收藏夹里收藏了一个又一个的网址,却再也没有打开看过。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学家弗里德曼详细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说自己的思考具有”断断续续“的特诊,其表现形式就是他总是从许多网上资源中匆匆浏览短文。他承认:”我再也读不下了《战争与和平》,我已经丧失了通读长篇文章的能力。甚至连三四段以上的博文,都觉得太多。”[3] 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正在被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取代,这种新模式希望也需要以简短、杂乱而且经常是爆炸性的方式收发信息,其遵循的模式是越快越好。一家网络广告公司主管这样描述自己再不同网页之间匆匆掠过时经历的心智震颤:“在网上游荡了几个小时之后,当我正在东拼西凑地完成任务时,我感觉自己的大脑腾空而起,感觉自己在变得聪明起来”我们大部分人上网的时候都体会过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陶醉,让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殊不知,这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后果——即思维模式的改变。

如麦克卢汉预言“我们似乎已经抵达到人类智能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关头,这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思维模式急剧转型的关键时刻。”

三、第三只眼

此刻,我们已经不需要为楚门感到悲哀,因为在信息化的时代,人人都是楚门,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之下。

我们为《一九八四》里的集权监视而感到惧怕,然而,2007年,英国的一家报社曾讽刺地报道,在乔治·奥威尔创作《一九八四》的地方,也就是他的伦敦公寓外60米范围内,起码有30多架摄像机在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互联网出现之前,如艾可飞和益百利这样的专业数据收集公司就采集、记录了全球范围内大约几百万人口的数据,而它们提供的每个人的个人数据就多达好几百份。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监视变得更容易、成本更低廉也更有用处。如今,已经不只是政府在暗中监视我们了。亚马逊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Twitter窃听到了我们心中的“TA”,Facebook似乎什么都知道,包括我们的社交关系网。

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已经由互联网时代转化为大数据时代。目前通过互联网所采集的大部分数据都包含有个人信息,而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因,让我们想尽办法去采集更多、存储更久、利用更彻底。进行大数据分析的人可以轻松地看到大数据的价值潜力,这极大地刺激着他们进一步采集、存储、循环利用我们个人数据的野心。随着存储成本继续暴跌而分析工具越来越先进,采集和存储数据的数量和规模将爆发式地增长。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隐私受到了威胁,那么大数据时代必然会加深这种威胁。[4]当你的信息被二次利用的时,你已经成为了受害者,而且你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要被用到什么地方。

四、楚门后传

其实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楚门如果真的离开了摄影棚会发生什么后果?

鲁迅先生所作《娜拉出走之后》来论证过娜拉即使离开了家庭,也依旧无法逃离社会对他的影响。同理,楚门就算离开了摄影棚也无法逃离信息大时代对他的洗脑。接受记者采访,参加各种访谈,自己的事迹将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甚至要出一自传来哭诉自己的悲惨人生或者写成楚门大冒险之类的畅销小说。当适应了被众人关注的人生后,楚门已经不能甘心忍受当一个平庸之辈。说不定,在见识到世道艰难后,楚门毅然决然地要选择重回剧组。

正如在社交网络兴起之后,人们不能忍受不把自己一日三餐曝光在众人目光之下,渴求在朋友圈中寻找稀薄的存在感,以为获得了赞就获得了大家关注的目光。获得关注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需求之一。你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刷一次朋友圈或者微博,仿佛一刻也不能离开周围人的动态,事实上,你不是国家总统,也不需要二十四小时批阅奏折。

不管楚门最后能不能走上“最佳男演员”之路,最大的赢家还是导演。他一点都不希望得知真相之后的楚门留下来,他只是在为他的杰作创造一个完美的故事高潮与结局,主角红与否,楚门被不被炮灰,不是在导演所关心的范畴内,导演只是关注他的节目卖不卖座,盈利多少而已。正如,当今很多媒体放出不实或者炒作新闻都无所顾忌,把新闻道德束之高阁,归根到底为了利益二字而已。

把楚门放到今天——这个新媒体主导的社会,楚门回归真实后,未必会火,因为每一秒钟就有无数的新闻涌出又消亡。这一秒楚门的事迹被微博转载上万条,下一秒娱乐圈的某明星出轨新闻又引起轩然大波。

到了第二天,“楚门事件”已经成为过去式,没有人去关心了。

参考文献:

[1]《娱乐至死》美·尼尔 · 波兹曼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6.从《边城》看湘西世界的真善美 篇六

摘 要: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个透露着真实,隐含着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人人平等,即使妓n也是有尊严的;这个世界淳朴自然,没有现代都市人的钩心斗角;这个世界“一切如诗,一切如画,一切鲜明突出……本身所在既不是天堂,也不像地狱,倒是一个类乎抽象的世界”。[1]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是一群平凡且诗意的人,他们的生活是纯洁的、本源的,具有自然的品质。“湘西世界”是沈从文创造的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对于身处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方心灵的净土。在此本文谨以《边城》为例透视湘西世界的“真”、“善”、“美”。

7.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 篇七

沃勒斯坦以国家机器的实力强弱、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以及文化是否完整性等为衡量标准, 把世界体系分为核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依存。

中国融入“世界体系”, 有学者认为它大概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过程约有150多年。改革开放后, 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 国家实力得到了大步提升, 中国到底属于现行世界体系的何种地位?笔者将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论述。

一、经济领域

沃勒斯坦认为, “核心地区”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农业生产水平高, 社会采用自由雇佣制度, 是科学技术含量高、高工资、资本密集型所在的地区;“半边缘地区”国家经济模式主要是将“边缘地区”国家的产品出口到“核心地区”国家, 同时将“核心地区”国家的产品出口到“边缘地区”国家, 并且这两种活动大致是同时进行的;而“边缘地区”国家具有以一个或几个外向型经济部门为主导的单一出口经济, 主要以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1. 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

20世纪70年代, 为了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 中国认识到其出路是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的发展。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的中国, 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化和现代化, 取得了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多年的持续增长, 年均增长率为9%。2007年8月, 美国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在这样严重的外部冲击之下, 中国经济却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体系越来越能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存在。

2. 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

首先, 中国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上。中国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依赖国外进口, 在产品的研发、采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受制于人。其次, 虽然中国拥有庞大产业规模, 但企业最后真正得到的利润却微乎其微。中国在大宗商品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长期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再次, 高耗能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能源紧张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难题。因此,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才能占领大宗商品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 掌握话语权, 改变原有的依赖收益低、耗能高的传统制造局面。

3. 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但基础依然薄弱。

农业发展关乎农村的稳定, 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要在农村推广先进技术,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此外,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其他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问题日趋恶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的同时, 分配公平问题也日益尖锐。

可以看出, 中国处于沃勒斯坦所说的对“中心化”与“现代性”的追求过程之中。中国今后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发展, 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仍然是中国政府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政治领域

沃勒斯坦认为, “核心地区”的国家机器强大, 能够较好地完成对自身及相对弱小的国际的政治控制、经济干预和社会整合;“半边缘地区”的国家不拥有强大的机器, 在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经济往来时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边缘地区”的国家大多处在政治动乱中, 或根本未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体系, 国家机器软弱。

1. 中国拥有相对强大的国家机器。

在国内方面, 中国政府致力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国家能够根据国内外现状制定科学的有效的政策, 能够在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关系的同时, 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在国际方面,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在定义国际惯例、规定世界议程、参与解决全球事务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顺利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发展;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总体上来说, 中国的国家职能运行良好。

2. 与美国为代表的核心地区国家相比, 中国的国家机器相对软弱。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在农业、工业生产、商业金融方面更有竞争力。美国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 能够在很好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 还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中干预别的国家。与之相比, 中国国家机器在很多地方都稍显不足。以领土完整为例, 中国国家统一的挑战主要来自西藏的“藏独”、“台湾独立”等。中国在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方面, 不断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干预和阻挠。

通过研究, 中国成为世界体系理论中的“核心地区”国家, 还需继续积蓄其政治力量。

三、文化领域

沃勒斯坦认为, “核心地区”拥有独立的文化模式, 并呈现强劲的外扩、渗透之势;“半边缘地区”文化处于衰落而尚未彻底沦落的过程之中;“边缘地区”的本土文化则保守、落后, 处于被渗透、被改造的过程中。

1. 在文化模式方面, 中国拥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的文化模式是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同时, 又巧妙地将自然、人文和科学融为一体的文化模式。首先, 中国的文化模式是独立自主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 中国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但是中华民族坚持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自主性。中国一直倡导与世界各国文化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一直是国家发展文化的基本原则。我们坚决反对以西方文化为模本, 完全抛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理念来发展中国文化的错误态度。其次, 中国的文化模式是包容开放的。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 其文化模式拥有开放包容和多元一体的特性。中国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体系, 能包容整合各种文化, 能够和谐相处。“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基本方针。

2. 在文化竞争力方面, 面临着着挑战。

根据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估系统, 15个主要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量化评价显示, 中国位居最后, 属于弱势地位。中国文化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只有资本资源和旅游产业, 分别位居第七位和第三位。

一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市场中的地位, 可以通过其图书的进出口情况来反映。1995至2001年, 中国从海外共引进版权累计45 561项, 输出版权4 551项, 约为10∶1。中国图书的版权输出表现得很不平衡。中国内地的大部分图书是输往香港和台湾地区的。2002年, 中国共引进版权10 235项, 输出版权1 297项。从图书出口总额上看, 中国是美国的1/100, 在版权进出口上, 中国也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其他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文化影响力也不太乐观。一直处于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中。

由此可见, 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中, 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模式, 则是通往世界体系理论中“核心地区”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

目前我们基本属于“半边缘区”, 这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

中国进入世界体系论中的“核心地区”必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在经济方面, 要注重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三农”问题, 避免城乡发展脱节;要坚持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 建立分配合理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创造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政治方面, 要坚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和谐共赢”国际大环境。在文化方面, 要在积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大力发展扶持文化事业, 鼓励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田军.“中心”与“边缘”——世界利息论视角的中国世界工厂定位[J].日本问题研究, 2005 (4) .

8.从当今世界看恐怖主义 篇八

关键词:反腐败;三严三实;古代;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思想意识的渗透,我国反腐败工作面临着愈发艰巨的任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大家对反腐倡廉思想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同志行政职务意识浓,党委委员意识淡,讲反腐倡廉的多,执行清廉正义的动作少;对“四风”危害认识不够,警惕性不足,忽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准则,通过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从思想根源上解决腐败问题,创建风清正气的良好氛围[1-2]。

一、古代反腐思想与经验

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历来为老百姓所耻。很多古人也能意识到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行为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的危害性。历史上不乏皇帝或大臣极力反对这种行为。

例如,吴兢《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告诫大臣,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怎样爱财。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才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反被削除,因此做国君的贪财,必丧失国家;做臣子的贪财,必定丢掉性命。

又如,汉朝陆贾在《新语怀虑》中告诫后人,占据国土和臣民,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事业,千万不能以谋取私利为目的。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以后就忙着置办个人的产业,那么,朝廷的教化就不能实现,国家的政策法令人们也就不会服从。

上述例子说明反腐自古就是开明君王首要关注的执政理念,也是开启盛世的必要条件。同时,反腐败是从上到下,全民都要遵从的法则,否则治不到,行不果。

纵观古代反腐的措施在行为上体现为思想、制度、严惩三個方面,当今我们反腐亦学习古代的一些反腐智慧,比如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制度上学习监察制、巡视制、官吏考课制等古代制度设计,在現代法律思想內加大惩治力度。同時我们也应借鉴古代反腐教训,建设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真正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二、“三严三实”提出的背景

从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抓“八项规定”、“反四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央狠抓干部作风的决心,看到了中央重拳反腐的决心。无论是八项规定、反四风还是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各类规章制度,都是中央提出反腐倡廉的新思想、新举措。 在这些新思路中,我认为“三严三实”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廉政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它是对反腐败斗争的延展深化。

通过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出现了一些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的新风气。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抵制“四风”的斗争将是一项长期任务。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就是为了防止不良作风反弹,进一步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在行动上牢记严律守己、实干兴邦,确保作风建设“不歇脚”、“不断线”,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三、从古代反腐看“三严三实”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古代的反腐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包含了中央提出的“三严三实”的精神实质,结合古今反腐实例,本文认为:“三严三实”第一次由人及事及权,把做人做官做事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第一次从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六个角度提出要求,既给为官之道指路,又为行为准则定向;它阐明了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方向、落实的要求、言行的底线,是各级领导干部修身正心的思想基础、为官从政的根本准则,对改进干部队伍作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扼制腐败思想的滋生和加强反腐倡廉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三严三实的内容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其最主要的核心部分及内涵与意义为:

(一)严以用权

习近平总书记讲“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我理解,严以用权对我们而言有三层深刻含义:一是敬畏权力。工作中的任何权力都是公权,对待公权要心有所戒、心有敬畏、心有界限。二是慎重用权。不能滥用权力,不能霸占权力,更不能搞一言堂、一支笔,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各种权力。三是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尤其是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严格规范,显然很难。但这是我们不能避开的关键一步,各单位尤其是一把手要主动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带头遵守程序,服从制度,接受监督。如果不能做到严以用权,最终导致的将是违规违纪违法,甚至是腐败犯罪。

(二)谋事要实

习近平总书记讲“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对我们而言,谋事要实有三点深刻内涵:一是遵照规律行事。不能想当然,不能“拍脑袋”,一定要实事求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注重调查研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问题办事情要“预”要“谋”,用心筹划,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可靠的数据、可行的措施具体实施。三是科学决策。正确的决策才能有好的结果,我们的干部要锻炼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防止闭门造车,防止凭个人好恶做出决策。

(三)做人要实

习近平总书记讲“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是当年铁人王进喜讲的一句话。我觉得做老实人有三条标准:一是对上不瞒,不迎合不恭维而是实事求是;二是对下不欺,不打官腔不摆架子而是真心实意;三是对内不争,不耍小聪明,不搞小动作,不是有了利益就往前冲,见了问题就往后躲。什么是说老实话?就是说反映工作真实情况的话,讲成绩不掺水分,讲工作不忘问题;不能报喜不报忧,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不惟命是从,不掺杂个人目的。什么是干老实事?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哗众取宠,不标新立异,不求轰动效应,真正履行职责,不做虚功。

参考文献:

[1]张蓓蓓.关于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思考[J].学理论,2014 (31):51-53.

上一篇:爱哭的女孩七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物流配送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