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024-09-29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用8篇)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一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首先,从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来看,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国家和单位秘密。其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一是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二是讲国家安全,大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深刻!

总之,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而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又相对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有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校园内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有的还混杂家属区、居民区;不仅有教学、科研设施,还有工厂、公司、超市、书店、银行、邮局、医院、宾馆、浴室、饮食店、影剧院、歌舞厅等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一所高校就像一个小县城。这种复杂的格局,客观上也给高校的安全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时常窜入高校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行凶等流氓犯罪活动,有的甚至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二是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形成,大量的外来人员来校务工、经商。由于这部分人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因此,部分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据调查,高校外来人员引发的案件占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40%以上。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余时间东逛西遛,惹是生非,寻衅滋事;有的以打工做掩护,盗窃学校公私财物;也有的聚众赌博、打架斗殴,严重扰乱了校园治安秩序。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高校合并办学,打破了学校独门独院办学格局。由于校区分散,相邻校区间的人流、车流、物流互动,有的院(系)学生每天从甲校区到乙校区上课或去图书馆学习,形成了校区之间人员流动性增大,如果稍有疏忽,易发生交通事故。四是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当前高校周边治安形势仍然严峻,引发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消极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侵害学校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问题,大多数与学生有关。这些案(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身及家庭造成伤害,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涉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伤害不知所措。当前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当代大学生由于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受什么挫折,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不能作理性的认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如缺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易于发生财物被盗;缺乏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拐卖、凌辱、残害的案件就是这方面的活生生的例子。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如人离不锁门、贵重物品不加妥善保管、随意丢放,导致钱物失窃;有的学生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乱接乱拉电线、违章使用电器、吸烟乱扔烟头等,并由此造成各种安全事故。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时期,乘虚而入的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对那些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缺乏社会经验、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有的学生经不起这种诱惑,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腐朽观念,如有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经受不住来自社会金钱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诱惑,从贪小便宜、小偷小摸而发展到大肆行窃,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堕落成为社会的罪人;有些大学生在西方“性解放”及淫秽书刊、录像的影响下,奉行“青春不美,死了后悔”的人生哲学,在这种腐朽思想的支配下,便很快成为淫乱思想的俘虏。针对上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以起到预防犯罪,减少发案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二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概述

我们往往会把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相提并论, 将两者的内容与概念混为一谈, 其实思想与政治的教育是互相不同又相互促进的。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指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其实这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从字面上的分析。如果从语词更深一层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统称。这样的分析既简明又准确, 不会发生众多的歧义, 但是如果把什么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民主教育等等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之中,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周折和歧义, 不但在概念上产生矛盾, 而且会影响被教育者的认知和思考。因此,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的解释当中具有多重意思, 但是它的根本是思想和政治, 其他的内容是对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和丰富。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重要内容。

(二) 思想政治教育应独立成户。

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的课程永远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这是因为现代的年轻人更加需要去巩固这种先进思想。但是, 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会抛离了思想与政治的教育, 反而加大了其他内容的灌输。文章并不是说其他的内容不适合授予给学生, 但是要清楚一点的就是,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复杂化, 把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的后果就是在教育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的理论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划分界限, 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不会混淆概念和产生矛盾, 而且能专科钻研, 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达到最有效的位置。独立成户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现代的政治教育必须改善的一个重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反思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应该把其本质简化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如果把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放在同一个层次上来研究讨论, 这显然是还没有真正去理解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涵所在。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复杂化的弊端。

如果把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与其他内容兼并学习或者研究, 这会导致教育工作手忙脚乱, 抓不住研究重点, 从而引起思想的争斗和矛盾的呈现。其实民主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扩充和内容, 但它们不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站在同一高度上来研讨, 它们更多的是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理论基础。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把侧重点放在了道德教育上, 如果只是片面地去强调道德教育, 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义, 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成功的。我们必须抓紧意识形态的发展情况, 发现弊端和不足就要提出来进而改善, 这样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

(二) 改善本质弊端的有效方法。

要从实际上改善这种误区, 关键是社会和国家的研究部门能否从根本认识到这个问题。因为国家正在宣扬道德主义新风尚, 道德教育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然而这种归纳, 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误会和片面理解。要改正错误必须从研究部门出发, 深入了解和认识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之后, 把群众的视线转移过来, 重新将思想政治教育包装解读, 从而实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简明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反思

有理论基础必定会有实践机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一般表现在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 还有不同群体的教育教育上。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在不同的群体当中有不同的解释和教育方式, 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没有系统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体不能完好地认识我国的思想政治体系内容, 从而在思想上没有向正规的方向发展。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群体, 将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针对这种实践问题的存在, 我们是否要反思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这种教育对象的差异与我们所追求的共识是否存在了不平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问题所在, 重构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显得突出, 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 争取时间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使在教育的过程中, 能体现出真正的教育意义。

结束语

通过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审视, 我们要明白的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必然独立的要求, 调整教育过程是一个大工程, 我们必须慎重仔细, 跟随社会的前进步伐, 切勿超于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马振清, 论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理论前沿, 2004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三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媒介信息的多样与繁荣,同时也让我们为当代青年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堪忧,这也就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当代青年面对多种信息的选择在信仰缺失、价值观念的不成熟与超快节奏的传媒发展进程的反差之间更为艰难。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在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增添传媒素养教育的部分迫在眉睫。

【关键词】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传媒素养教育

文化与信息的高速发展给全球各个国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一方面努力抓住机遇推进我国的文化与信息发展,一方面同样不可忽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成为了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的重要战略问题。

青年作为我国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而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之下,培养起他们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传媒素养教育也变得至关重要了。

一、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传媒挑战

我国的媒介发展处于蓬勃上升阶段,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陆陆续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媒介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包括传递信息、舆论监督、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等积极方面。但媒介的发展是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说来,媒介为了赢取其自身的效益而常常忽略了对刺激性信息的筛选。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型阶段的青年则容易被感官刺激的信息吸引注意力,不知不觉之中将不良信息加以内化,进一步外化为其日常行为,对其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刺激性信息的存在虽然为媒介增加了关注度,但是对于社会的安定具有不利影响,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媒介的态度对于受众的态度有越来越明显的导向性影响,媒介信息的宣传对于受众的独立判断十分不利。媒介往往代表着某种集团的利益,其对于信息的宣传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为受众营造了拟态环境,宣扬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使受众的判断受到媒介态度的影响,而对媒介的判断一味迎合,失去自身原有的判断。

第三,媒介使得青年的审美水平和鉴赏力受到限制。青年所接触的许多的信息多来源于媒介,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为获得一席之地其对于传播的信息的要求有所下降他们所报道的内容多为反面教材,往往忽略了对社会生活之中正能量的传递。而一部分媒介的信息传播徒有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其内在深刻的文化底蕴。处于这种媒介氛围之中青年往往失去了对高品位文化的追求,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心理不够成熟,青年对于信息的选择性仍有待提高。青年人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具有良好的接收和吸收信息内容的能力,但是判断力与选择性需要有所提升。这就使得传媒素养教育成为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媒素养教育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一)传媒素养教育的具体内涵

传媒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说,所谓传媒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传媒素养提出于1930年,其发展经历了由学者提出到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发展过程。传媒素养教育在英国与美国的发展较早,他们在20、30年代便开始关注媒介传播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在70年开专门开设了相关的传媒素养课程,以提高青年的传媒素养水平。我国媒介的发展属于后起之秀,其起步较晚,在国内的广泛参与度与重视程度的唤起也较为滞后,而青年的传媒素养的发展晚于我国群众的媒介参与唤起。

青年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伴随媒介信息的多样化,对青年人媒介素质的培养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多样化的信息易使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变化,信息所传递的内容往往成为缺乏判断力的青年所崇拜与效仿的对象,而有益的信息是青年发展的榜样,恶劣的信息则是他们发展的反面教材与阻碍。培养青年一定的传媒素养能使其增强对于信息的判断,有益于他们对于有益信息的汲取、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观念成为其思想的一部分,思想进一步外化成为自身的习惯,促进我国青年的健康发展。

(二)當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现状

当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虽有较大程度的进步与创新,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在认知上存在问题。传媒素养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青年对现代传媒手段产生基本正确的认知,但仍存在不少青年教育机构对传媒素养教育这一认知还不够明确,将其简单地划分到传媒专业青年学生所学习内容中去。但事实上,在当今时代,传媒素养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它的价值还应该得到更高层次的关注与重视,甚至可以说业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崭新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理论界以及现实中对于青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这就导致传媒素养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也被十分狭隘的进行了限制。较大一部分青年教育机构仍将传媒素养教育等同于传播媒介与信息网络工具使用能力的教育,甚至等同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而忽视了传媒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发挥的重要功用。

三、当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的具体推进路径

我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如火如荼地推广,然而本应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媒素养教育始终是一块短板。我们强调诸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却忽视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问题较为突出的传媒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高校之中的传媒素养教育多存在授课缺乏系统教授方法、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教育保障的问题。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在传媒素养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青年人自身的传媒素养对于其对信息的认知与判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基础的大学青年,这也是主要的培养目标。

(一)原则路径:坚持传媒素养教育的原则导向

高校的传媒素养教育需要坚持几个教育原则。一是方向性,在信息冗杂的当代,方向性就是指传媒素养教育活动应该与社会活动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我国的青年的信息判断指引一条明确的道路。媒介难免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在诸多事件之中其作用的发挥往往受到限制,而其發布的信息则相应的涉及一定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传媒素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树立青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科学地指导学生。其次就是本土化原则,我国的传媒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经验的积累十分有限,从实际国情出发,避免从英美等国家的经验之中“生搬硬套、拿来主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应该汲取有益经验,为我国的青年思想政教育添砖加瓦。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不急功近利,夯实我们在传媒素养教育方面的基础,稳扎稳打,增强其专业性,形成一张系统的国民教育网,使“传媒素养”教育成为一套教育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还应该坚持主体化原则。在媒介教育之中,应当始终以大学生为主体,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大学生传媒素养的自主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者的主动吸收,有益的教育才能才能被吸收进而外化成为良好的行为。

(二)认知路径:引导当代青年充分认知传媒

作为受教育者,青年应该对媒介运行规律有所了解,包括对于影响媒介的社会因素,政治意识与思想观念;媒介的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全面的认识媒介的功能,从功能认知入手使青年对接受信息的发布目的有所了解,进一步清晰明确自身对于信息的态度;除此之外,媒介信息的特点同样在传媒素养教育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之中往往进行了“议程设置”以对受众进行引导,了解“议程设置”的基本原理对青年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信息的目的性,从而加强对信息的筛选接受。

(三)合力路径:多元主体合力推进当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

除了高校和青年本身,政府、家庭和媒介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帮助青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媒介教育。政治制度的保障可以形成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实施的局面,进一步引起学校对传媒素养教育的重视,将传媒素养教育融入青年政治思想教育之中去。就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将媒介教育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对于传媒素养培养的推广具有一定的保障性。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支持对于传媒素养教育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而将传媒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传媒素养教育的地位提供了合法性。营造一个传媒素养发展的环境对于传媒素养教育至关重要。而家庭作为施教的重要单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青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教育在家庭之中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对于青年的传媒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联系。家长对于不良信息的抵制以及与孩子进行媒介知识、媒介批判意识的交流能够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媒介信息接收习惯,从而建立“健康的家庭媒介”。传媒素养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青年对媒介的批判意识,以抵制媒介的负面功能的影响,言传身教,通过对于传媒素养的宣传,例如制作相关的宣传片、制作海报、出版书籍杂志等方式,与利用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提升媒介的从业职业道德水平,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应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监督监管。

四、结语

媒介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为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福祉同时也带来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介发展方面出现了缺位,这就亟需开展传媒素养教育以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将传媒素养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只有从原则路径、认知路径以及合力路径出发,才能促进青年自身觉悟的提高,进而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沧,何双百.关于大学传媒素养教育的若干思考[J].新闻知识,2014(7):85-86.

[2]高立伟.传媒素养教育: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53-55.

作者简介

1.叶子鹏,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高校党建;

4.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四

正 文: 江泽民主席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 中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的思想 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 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 的创新和改进涉及诸多方面,作为基础的是教 育内容的创新和改进。因为教育内容直接体现 着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教育的形式和方 法。教育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都是为落实 教育内容服务的。本文着重就部队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的创新和改进谈几点浅见。

一、紧紧围绕理论武装这个核心,增强邓小平理论教育的渗透力和战斗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装官兵的头脑。整个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紧 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 敌对势力极力宣扬指导思想多元化,各种反马 克思主义思潮不断泛起。我们队伍中有些人动 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些人对马克思主 义的真理性和指导意义产生了怀疑,也有人因 急功近利而降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 趣。面对这种情况,我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装官兵的头脑。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e新时期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 在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上下功夫。同时,必须注 重对江泽民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宣传教育。因为 江泽民主席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他的论述具体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分析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一 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宝库,对我们的思想和实践具有现实 的指导意义。

围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官兵头脑来进 行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改进,必须增强邓小平理 论教育的渗透力。就是要把邓小平理论渗透到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具体内容之中,通过多种 途径向官兵传播和灌输邓小平理论。各级政治 干部,必须提高运用邓小平理论观察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在各项教育中都能用邓小平理论正 确解释和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成为各项教育内容的核心和灵魂,充分 发挥它对各项教育的指导作用,使各项教育都 能发挥传播和灌输邓小平理论的作用。

围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官兵头脑来进 行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改进,必须增强邓小平理 论教育的战斗力。江泽民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 是在与各种谬误的斗争中确立、发展起来和不 断深入人心的。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与马克思主 义、社会主义相违背的思想言论时有出现。对于 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攻击,必须进行积极的 思想斗争,不能听之任之。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 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思想政治 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旗帜鲜明地批判和纠正社 会上流行的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 言论。必须加大批判各种错误思想的力度,增加 帮助官兵辨是非、划界限的教育内容,增强教育 内容的原则性、战斗性。特别是要注意揭露和批 判那些打着宣传和解释邓小平理论的旗号歪曲 邓小平理论、打着宣传解释党中央精神的旗号 歪曲党中央精神的言论。因为这类错误言论具 有很大的欺骗性,其危害极大。对于我军官兵中 出现和流传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点,也要进 行必要的批评。当然,这种批评不应像过去搞 “大批判”那样抓辫子、扣帽子、无限上纲,而应 是充分说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着眼于帮助 官兵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思想,提高辨别能 力。

二、着力回答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和官兵思 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增强教育内容 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多年来,在政治干部中流传着一种观点,认 为“现在群众注重讲实惠,不爱听大道理”。其 实,群众在本质上都是需要听道理的。因为凡事 都有个道理,人们无论认识和处理任何问题都 需要搞清楚事物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犯 错误、走弯路。所以,人们都想成为一个懂道理 的明白人,不愿当不借道理的糊涂人。当前,我 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官兵感到有许多看 不清、想不通、道不明的现象、矛盾和问题,思想 上存在一些困惑和疑问,心理上存有诸多忧虑、顾虑和疑虑。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通 过讲道理来帮助释疑难、解困惑、明是非、晓利 害、辨方向。如果我们能够把道理讲好了,使人 听后茅塞顿开,犹如雪中送炭、旱地降雨,官兵 哪有不爱听之理?现在有些官兵不爱听讲大道 理,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有些摘教育的同志没 有把道理讲好。在讲理论时,只是照本宣科,空 洞无物;在讲实际的时候则是就事论事,浅薄无 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时也只是观点加例子,作 简单的观点和现象罗列。对人们迫切需要解释 和说明的现实问题却避而不讲或讲不清楚;对 人们都听腻了的老生常谈的道理却絮叨过来、絮叨过去,使人们感到枯燥乏味,浪费了时间而 无所得。像这样的道理人们怎么能爱听呢? 江泽民主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敢于和善于分析、回 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c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适 应官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官兵关心和考 虑的现实问题,使人听了感到解渴、管用,才有 吸引力和说服力。当然,这里所说的“需要”是指 客观需要而不是主观需要,“需要”不同于“想 要”;这里所说的“适应”是指积极适应而不是消 极适应,适应不等于“迎合”。我们必须切实摸清 什么道理官兵感到需要搞清而尚未搞清,什么 道理官兵在客观上需要掌握而自己还没有意识 到,什么道理官兵自认为已经懂了而实际上并 末真正搞懂或者似懂非懂,什么思想官兵自认 为正确而实际上并不正确,等等。针对这些问题 去讲解有关道理,注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 析,把抽象的理论、原则讲实在,讲具体,讲得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帮助官兵正确认识和解决现 实问题;把现实具体问题上升到理论层次,讲深 刻、讲透彻,讲得鞭辟人里,能给官兵以理性的 启迪。

新时期我军官兵面临的现实具体问题很 多,其中最突出、最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主要有两 个:一是在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严重挫折的 情况下,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理想信念 问题;二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 何处理实现个人利益与发扬牺牲奉献精神的关 系问题,也就是军人道德问题。这既是当前我军 官兵普遍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又是直接关 系我军能否确保“打得赢”、“不变质”的精神支 柱问题。

关于上述的第一个问题。当前,容易导致理 想信念动摇的因素很多,官兵思想上的迷悯、困 惑也很多。例如:如何认识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遇 到的挫折7如何认识苏东演变的原因?如何认识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的经济为什么能够稳 定地发展?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 不朽”的现象?如何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优劣对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是促进生产力 发展的好制度?我国如果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能否富强起来?我国学习借鉴西方国家一些管 理经验和企业组织形式是不是与资本主义趋 同?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如何看待我国 当前存在的贫富差别和分配不公现象?如何看 待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等等。这些都是对理想信念具有直接影响的问 题。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科学地回答这 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官兵树立坚定的革命 理想信念。

关于上述第二个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官 兵的牺牲奉献精神遇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革 命军人的职业是牺牲奉献的职业,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惟一宗旨,自觉的牺牲奉献 精神是我军精神支柱的本质特征。军人不仅在 打起仗来的时候要流血牺牲,就是平时卫国戍 边和执行任务,也要比普通社会成员作出更多 的自我牺牲。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 增强了人们的个人利益观念,官兵的个人利益 问题也比计划经济时期明显突出了,市场所固 有的自发性、盲目性、趋利性,又容易诱发拜金 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处理军人个人利益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关 系?要求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不容许 军人关心和考虑个人利益?军人怎样才能做到 既无私奉献又能实现和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是不是必然要吃亏?应不应 当让牺牲奉献精神强的同志吃亏?等等。所有这 些,都是官兵普遍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思想政 治教育只有对这类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才能 真正有效地帮助官兵树立自觉牺牲奉献的精 神。

三、把理与情统一起来,带着对群众的深厚 感情搞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感化力

江泽民主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 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一些单位的思想政 治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些同志对 教育对象缺乏真挚深厚的关爱之情。有的搞教 育只是一味要求教育对象牺牲自己的利益,而 不注意关心和帮助教育对象解决切身利益问 题;有的误把革命道理理解成无情之物,一讲道 理就冷冰冰地板着面孔训人;有的虽然也讲以 情动人,但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艺术、手段和技 巧,而不是把感情视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的基本要素,在教育中往往是“无情也要装有 情,看似有情实无情”。这样表示出来的“情”给 人一种虚假做作之感,当然难以打动人心,也就 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需要明确,感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不 可少的构成要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看,我 们对群众进行教育,就是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 认识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就要求教 育内容必须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理与情的统 一。从思想的内涵看,任何思想都既包含对客观 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又包含着对人的需要 的关心和对事物好恶的态度,都是知与情的统 一。我们常说的思想认识、思想感情、思想动机、思想作风,都属于思想范畴的内容。由于人民群 众利益与社会发展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在社会 科学领域,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就不可能找到 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民群众没有感 情,就不可能讲出真理。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看,不仅要提高官兵的思想认识,也包括培养官 兵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从教育效果看,感情是 沟通思想认识的桥梁,是增强教育吸引力、说服 力的必要条件。通情才能达理,人情才能入理。感情能温暖人心、化解矛盾、消除隔膜、疏通思 想、增强信任。

江泽民主席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 中指出,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 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 问题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群众对党和 政府的信任。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都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有 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所有这一切,都属于 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感情贵在真诚,惟有真情才能感人动人,惟有诚意才能赢得信 赖和尊重。在教育中必须用真情、持诚意、讲实 话、办实事,绝不能搞虚情假意。装模作样的虚 假感情,即使一时哄骗了别人,事后一旦对方醒 悟,就会造成长朗的负面效应。《红楼梦》里有个 曲子:“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 是符合生活辩证法的。教育者一旦给教育对象 造成虚情假意的印象,今后即使再用真情,也易 被对方视为虚情假意。我们许多政治干部都注 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方法和技巧,这是 必要的。但必须明确,任何艺术、方法和技巧,都 必须建立在真诚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发挥 其积极作用。“巧诈不如拙诚”。在思想政治教育 中,建立在虚假感情基础上的方法、艺术和技 巧,还不如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笨办法有效。

四、通盘考虑,全面规划,增强教育内容的 系统性和规范性

多年来,不少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 个突出问题,就是内容多、乱、杂。布置教育内容 随意性大,变动频繁,政出多门,交叉重复,且所 有内容都“一刀切”地要求下面保证时间落实、人员落实,搞得基层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不堪 重负。于是,下面不得不被动地应付凑合,搞形 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使本应搞好的教育也落 实不好。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和 改进,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增强教育内容的系 统性、规范性,避免设置教育内容的随意性。

所谓增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并不是说把 所有教育都搞成系统教育,而是指对包括系统 教育、经常性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在内的整个 教育内容要通盘考虑,长远打算,全面规划,使 之井然有序、密切配合,避免教育内容杂乱无 序、交叉重复、相互冲击干扰。所谓增强教育内 容的规范性,指的是设计规划教育内容必须经 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具有可操作性,教育规划一 旦定下来,就应具有权威性并保持相对稳定,确 保落实,一般不要随意改变。具体地说,思想政 治教育要区分层次,根据各级各类不同教育对 象的不同情况和特定需要,对教育内容分别作 出相对稳定的统筹规划。时事政策教育的具体 内容事先无法确定,需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安排,但必须在各年度预定的占用时间内实施,不能 任意冲击其他教育内容所需时间。经常性教育 的内容,应由上级政治机关提供原则性、服务性 指导,由基层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 确定,灵活掌握。

五、增大教育内容中科学文化知识的含量,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科学文化教育紧密结台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是密切关 联、相互贯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就是在吸 收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创 立的。我军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直接受着 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制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正如江泽民主席所说,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 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 极向上,促进人们牢固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量事实表明,有些人在思 想政治上上当受骗、误入歧途,就是由于科学文 化素质低下导致的。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 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情况下,只 有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才能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具有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为正确认 识和对待思想政治领域的问题奠定科学基础。因此,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改 进,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增大科学知识 的含量。根据具体教盲目的的需要,尽可能地把 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高科技等科学技术知识 和经济学、法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介 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知识,有机地渗 透进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 同科学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意 通过这种渗透和结合,引导官兵增强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5.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五

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个性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人格教育、人生教育、创业教育.

作 者:黄倩 张禧 HUANG Qian ZHANG Xi 作者单位:黄倩,HUANG Qian(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张禧,ZHANG Xi(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625014)

6.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和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要教育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辅导员则是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建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构成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武汉大学沈壮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意欲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观念,就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同主体之间思想政治观念的传递、引导、外化与内化的过程。

2.试论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http:// 【论文摘要】近年来,辅导员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有效实践,其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在加强师生交流、提升工作效率、传承先进经验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载体作用。而要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高校需要在提高博客质量、建设开放性平台、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逐渐普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开通了辅导员博客,以期通过博客加强师生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传播价值理念,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一、辅导员博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辅导员博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辅导员博客可以提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三)辅导员博客可以有效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

二、如何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

(一)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

(二)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

(三)建立完善辅导员博客考核激励机制

另外,要完善辅导员博客激励机制。除对优秀辅导员博客在评价考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外,调动辅导员主动建设维护好博客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很多辅导员因经验不足、技术有限等原因,导致博客质量不高,学生不感兴趣,进而又影响到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博客最后荒废,这是值得引起学校重视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辅导员撰写博文进行指导,成立相关技术部门,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支持,从辅导员开始撰写博客开始便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保证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强辅导员主动维护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积极探索博客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精心打造优秀辅导员博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辅导员博客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从而创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将对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产生重大的意义。

3.当前形势下,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网络辅导员在网络空间要扮演多种角色,采取多种方法,努力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存在的一些明显特点,进一步思考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路.从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的特征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大学生成长的实际看,学校既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又要着力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同时要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队伍过硬、机制长效.5.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两张皮"等问题与不足。打开思路,创新方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朋辈辅导的优势,使朋辈辅导员不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更能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从而促进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打开工作思路,补充队伍,解决师生沟通问题、情感交流问题,以实现结合学生心理活动、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个性发展及职业选择等现实问题,开展更具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6.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辅导员队伍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就我院来讲,在日常管理、党团建设、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辅导员队伍紧紧围绕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目标,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7.推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转向

7.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七

关键词:思想政治,人文关怀,内容体现,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品德行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引导性。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人文关怀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又能让学生吸收更多正面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让学生掌握人生观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内涵, 包括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等多个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建设人本身与探究人存在的意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创造人的精神家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人文关怀的表现。另外,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来说, 无论是受教育还是教育者都是人, 换而言之, 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育德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并相互影响, 因此, 思想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2.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

2.1 关心并满足人的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另外, 马斯洛认为只有低级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想要满足高级的需求,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需关心并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人文关怀关注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方面。

2.2 提升精神文明

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人的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地转变, 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 精神需求就会日益增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 人们会存在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 同样是精神方面的需求, 有些人会追求道德情操, 有些则会追求低俗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需求方面, 更多的是注重提升人的精神文明, 帮助人们从物质利益方面上升到塑造理想人格等精神方面。

2.3 创建精神家园

由于社会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 部分人无法适应社会的转型, 从而产生迷茫,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创建精神家园。创造精神家园是人文关怀的最终关怀, 最根本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达到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的境界, 同时也是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3.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的策略

3.1 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无论在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强的针对性, 当出现不同的论点时, 学习的要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 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 教师在讲解三个代表思想时,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针对核心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让学生对三个代表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分析和讨论过后,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看法, 从而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习惯, 对我国的国情有进一步的了解。

3.2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早地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同时, 让人文关怀内容渗透到活动中, 积极开展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例如, 开展下乡支教的活动, 让学生亲自感受贫困山区的教学环境以及山区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3 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所具备的要求更加高, 需要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最需要兴趣, 教师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的发言或判断存在一定误差时, 教师尽量避免正面的批评。高校学生最大的特征是自尊心较强,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才会虚心接受教师所提出的建议与批评, 并主动改正。另外, 教师对于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与肯定,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所讲述地内容,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 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

3.4 不断地完善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但心灵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 甚至有少数人的社会道德观念都令人堪忧, 因此, 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 从而提高道德水平。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促进学生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得到了发展与延续, 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变得极其重要, 其中最核心的是人文关怀。目前,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方面依然存在一部分的缺陷, 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 必须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在人格力量方面需要不断地加强, 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相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殷海燕.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3.

8.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八

关键词:大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收稿日期:2009-12-17

作者简介:武香俊(1983-),女,河南新乡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郑州校区)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俊芳(1982-),女,河南开封人,湖北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基本道德为基础,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有机的系统结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结合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和充实符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实际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根据时代需要,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这必定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内容、新的要求。

一、大爱精神的解读

大爱精神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导方针,根据思想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状况,形成的最新经验总结。“大爱”是人对人的自身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持久的关爱精神和高度负责行为的统一;大爱精神是人们对人类自身的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爱、高度负责与无私奉献精神,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精神的精华,是人们对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精神寄托和永恒愿望。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对祖国和人民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献身精神,这三点的基础还是爱;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对学生的爱,而且是大爱;对人民要有真挚的大爱。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支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爱国主义正是大爱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大爱精神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两者理论基础亦一致,同时,大爱精神融合了更广范围的“爱”。从理论及实践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爱”的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二、大爱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相一致

两者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选择了正确的研究方法。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研究过程中,两者都没有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既客观适应了现实,又积极引导了实践,增强了该项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大爱精神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轨迹,都注重从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精华,对传统文化中没有而又为现实所需要的文化成果进行了创造,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扬弃、革新和历史性超越。三是大爱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同样坚持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不是置于民族的一隅去谈文化、思想建设,而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开放的胆识,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化的先进元素,既传播了民族优秀文化、思想,又促进了多民族先进文化的融合。四是两者都坚持主旋律和多样化相结合。大爱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创造性地开辟了大爱精神、大爱文化、大爱思想建设的新领域,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健康发展,大爱精神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内容新体系。

三、大爱精神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高等教育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作为一个“人”得以全面发展,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者的结合,并具有坚定的政治理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使一个“人”具有坚定的政治理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所在。大爱精神所具有的全部力量就是培养一个“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们对人类自身的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爱、高度负责与无私奉献精神,是人类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中,逐步自觉并世代传承、发扬起来的,它发源于人类的社会的生活实践,表现为人类社会的自我意识,传承于社会的价值文化。作为社会道德精神的精华,大爱精神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大爱精神的本质和特征与社会主义大学育人的根本要求完全一致,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四、大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基本道德为基础,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从大爱精神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仅局限在爱国主义教育,大爱精神的其它方面“爱”的教育涉及较少。大爱精神的核心理念就是人类自身的爱心、责任和奉献,大爱精神理应贯穿于大学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爱人、科研爱人、管理爱人和服务爱人成为大学生活四种主要的爱人活动;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的“大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又促使这种“大爱”能在大学生当前生活、未来职业生活中得到体现,确保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这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因此,大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和创新,大爱精神教育的展开必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少安.论“大爱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2]王少安.试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大爱精神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3]王德军.弘扬大爱精神建设大爱文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下一篇:2021牛年就地过年经典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