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汇报简案

2024-08-08

安全汇报简案(共10篇)

1.安全汇报简案 篇一

小学生消防安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简案

东明小学二年级组

一、活动背景

对小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如果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火灾数百起,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死亡人数上万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刻不容缓。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及怎么样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消防知识和处理火险的简易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三、活动空间

学校

消防中队

家庭

四、活动准备

1、谈谈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2、实地去消防中队进行参观、访问,观看消防安全演习,上网查资料。

五、主题确定

1、综合上网查资料及同学们知道的消防知识,讨论拟定主题的名称。

2、围绕主题提出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预设问题。

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

火灾发生时怎样逃生

消防器材知多少,家庭失火怎样应急。

4、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4名,拟定小组名称。

六、活动过程

1、乘车到县消防中队参观、访问,观看消防军事演习。

2、拟定消防安全知识知多少调查问卷。

3、上网查资料。

2.简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和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理解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揣摩诗歌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点拨、想像,感受文中的意象,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对意境的感悟赏析,对诗人情怀的深度把握。通过讨论探究,点拨分析,感悟联想情同身受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创设:插入自动播放10张草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2、提问:由题目获得哪些信息?秋风吹破茅屋的事件,并引出“歌”体裁“歌行体”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诗歌 感受诗韵

出示朗读诗歌要求:(1)把握感情基调(2)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听读诗歌 播放胡乐民朗诵表演 朗读挑战赛。

三、译读诗歌 感知诗境 出示译读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翻译 质疑释疑

用四字词语概括

描述眼前展现的几幅画面

四、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1)感知诗人处境心境

(2)思考问题凄风冷雨透心凉,此时诗人的愿望是什么?表现诗人什么精神品质?(3)诗人推己及人的感情抒发为什么如此自然?

五、赏读诗歌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温馨提示 默读品味语言,自主批注好词好句,提高鉴赏能力。如:(1)、“号”、“卷”、“挂罥”、“飘转”等动词的运用;

(2)、对“叹息”的理解;

(3)、最后一段的名句赏析。(表达方式、思想感情)

六、梳理杜诗 构建形象

出示《望岳》《春望》《登岳阳楼》

七、穿越时空 采访诗人

八、当堂练习反馈提高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的呼喊?

(二)、你会填写杜甫诗词名句吗

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读书破万卷,()。

4、朱门酒肉臭,()。

5、窗含西岭千秋雪,()

6、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诗句

九、课堂总结 引领向前

十、推荐作业 巩固提升

A类:默写全诗,自选角度赏析美点。

3.《秋水》简案 篇三

《庄子》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把握庄子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和艺术特征。

3、了解道家学派在人生理想方面的复杂倾向。

二、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庄子如何将抽象哲理化为具体形象的,2、能掌握重点词句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和掌握道家思想的精髓,并汲取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2、理解重点词句段.3、本文的寓言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3课时

1、导入

2、庄子及其思想概述 1)、先秦散文的分类

一是诸子散文: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争论的论说文。(以议论说理为主)二是历史散文:由各朝、各国史官积累了大量档案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以叙事记言为主)2)、诸子散文的形成和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3)、《庄子》的历史影响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也都 十分深远广泛。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关于道的理论;

二、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

三、对生死问题的看法;

四、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

1)生平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心就是“道”。

“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又多种含义,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宇宙万物的总体性和同一性,事物发展变化所依循的规律,哲学领域的一种境界等。《庄子》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生保身,逍遥无为

2、与道合一

3、无为而治 3)后世评价

(一)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

(二)庄子服膺老子学说,继承与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三)庄子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因愤慨之极由积极用世而走向消极应世之心理转变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所使然的。

3、《秋水》授课——重点字词句;解读课文

(一)基础掌握

范读全文

课文翻译(略)需要掌握翻译的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请从课文中找出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3、虚词

4、古今异义

5、成语

6、特殊句式

7、固定格式

1、词类活用

①秋水时至:名状,随时令,按时。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做名 美景 ③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④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⑤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词,以„.)

2、通假字

不辩牛马——辩同辨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同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虚词的用法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助词,放在句 中表停顿 ②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词, 当“在”讲 ③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介词 引出行为的对 象

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连词 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

4、古今异义

①河: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②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

承接。

③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

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④北海:河: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的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

⑤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 东边。

⑥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⑦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

问的人;今义——1)不吝啬 2)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成语

①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②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③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6、特殊句式

①定语后置——闻道百; ②宾语前置——莫己若,我之谓; ③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固定格式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

归纳修辞句

1、比喻:

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④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⑤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目地自夸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排比:

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④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3、反诘:

①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③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有些既是排比又是反诘)的运用,连贯而下,造成了文章滔滔不绝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雄辩力量。

(二)解读课文

1、文章的主旨及客观意义(见提示)

2、重点段落分析(提问)1)、课文第一节

①这里描写了哪两种景物?

②这两种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④河伯为什么望洋向若而叹?

⑤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答案略

分组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课文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前沿研究

1、研究现状

中国期刊网

1994-2005 2005 检索项: 篇名/关键词/摘要 4193篇 841篇

中文摘要 50931篇 1115篇 检索词: 庄子2、2005年论文自选目录

1、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词看庄子对苏轼的影响

2、试论老庄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3、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

4、论《庄子·天地》篇中“玄珠”与道教的关系

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论庄子的人性素朴论与德行修养观

6、《庄子·逍遥游》疑难词语训诂六则

7、论《庄子》中的杂文及其影响

8、庄子的平等思想对女性学走出现代困境的意义

9、庄子的仁义与海德格尔的原伦理学

10、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探析

11、客观必然与精神自由的对立统一——庄子生死观内在矛盾初探

12、论庄子的蝴蝶梦——人生在梦幻中超越

13、宋代统治者对《庄子》的阐释接受

14、狂欢与逍遥——巴赫金与庄子喜剧精神比较

15、《庄子》内篇到外杂篇的嬗变过程浅论

16、行走的精神——从“逍遥游”到“文化苦旅”

17、忘生死而顺自然——《庄子》的养生之道

18、《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3、论文选读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略)

拓展

1、《庄子》中的成语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2、《庄子》中的名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两则庄子故事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随堂小练习:

①、翻译这则短文。

②、小组讨论:庄子讲这则故事用意是什么? ③、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 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和分析略

六、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道家思想的哲学阐述要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2、拓展学习中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练习

七、主要参考书目

1、《庄子大智慧全集 》 吕叔春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5-1

2、《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2001-8-1

3、《庄子讲读——国学名著讲读系列》 方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9-1

4、《大道与优游:再看庄子的人文情愫》 见君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4-1

八、思考题

1、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2、找出文中援譬设喻处。

4.《劝学》简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3、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4、接触课文,听录音。正音。通假字。

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5、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6、学生练习背诵。(1)第一段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观点

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

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

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

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

最后板书此段文理示意图,帮助学生记诵。

(2)诵读第2段。

诵读的准备。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释词语:

“终日而思”和“***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跃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从“彡”,从“章”,“章”亦声,光彩夺目之意。

“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致”——或以为同“至”,非是。“致”与“绝”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

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绝江河”。)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与此相同。)再追问:结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语句说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揖”“舆马”)它们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舆马”“舟揖”,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二者有层次高低之分。)小结:①喻属起句;②③④⑤喻属结句。

主导问: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学”是前提条件,“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造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请归纳本段大意:能学习才能善假于物(板书)。

(3)诵读第3段。

解释下列词语:

“兴焉”“生焉”“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亦通。虚词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无害。

“无以”——可与“河曲智里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划分层次,然后练习背诵。

第一层(首句、以句号为标志、下同)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

第二层(第2—4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必要性。

第三层(最后两句)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

概括本段主旨: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

7、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义(分论点之二)

学而不已,方能积累,即“锲而不舍”——态度(分论点之三)教师点拨: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设喻的运用。

教师说明: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A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B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C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学生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要点: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附带说说,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上学期已学过,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绝江河”。

(3)对举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5.背影教学简案 篇五

汤原县朝鲜族中学

白宝华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线索、行文思路;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朴实的语言中流露出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理解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着的父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父亲的背影导入,创设情境。

二、检查自读,把握全篇:

1、思考: ①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② 请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父亲在南京车站送儿子北上。)

2、交流: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体会到了文章的哪些情感?

(此时学生一般只能说出“父爱”这个词,没有具体的体会。)

二、教师范读,感受基调:

1、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再谈感受。(学生也许感受到了“悲凉”的气氛。)

3、提取背景,感受基调: ① ② ③ 父亲送我北上的时候,我的家境怎样?父亲的遭遇又怎样? 多年后,我忆起这件事,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父亲和我的由此可见,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悲凉)(生意败落,遭人算计)

境况又怎样?(身体大不如前,家境每况日下)

三、精读“流泪”,体验情感: 围绕“背影”,文章写了几次“流泪”?每次有什么不同的思想感情?

1、(第一次流泪)精读父亲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的经典片段: ① 学生齐读这一片段。

② 找出描写父亲爬过铁路时的动作的词语,进行领悟、诵读。

2、(第二次流泪)父亲转身离去,背影消逝时的泪水解读: 引导学生填补文章空白,体会“我”流泪时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用“我想到(又想到)„„”的句式补充出作者流泪时的心情和感受。

要求:联系前文中具体的细节。例句:

我想到父亲走几步又回头看我,他是多么的不舍啊!

我又想到父亲为我买来了橘子后,扑扑衣上的泥土,显得很轻松似的,感动不已。他是在努力尽做父亲的责任啊,能亲自安顿好儿子,他是多么的踏实和满足啊!

我又想到……

(使学生联系到全文中蕴藏着深沉父爱的语句、细节,进行进一步的情感体验,还可使学生通过填充句子的形式进行情感再创造和写作训练,也为随后的情感大碰撞奠定了基础。)

3、(第三次流泪)泪光中再现背影:

① 为什么流泪?(父亲说自己身体每况日下,家境也不见好转)② 父亲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悲观)

四、品读回味,激发共鸣:

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小结,同时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背影》,在屏幕上打出最后一段歌词,让学生们在倾听音乐、阅读歌词的时候,自然地回顾课文,让他们的情感在此时来一个大碰撞。

五、拓展延伸:

6.花婆婆简案 篇六

1、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2、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腊梅、水仙花、白玉兰、向日葵。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凉爽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寒冷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备有: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引出活动:

提问: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追问: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过渡:到底花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花婆婆》。

2、讲述故事

重点提问: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小结:第一件事——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第二件事——老了以后,在海边住下,第三件事——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3、继续讲故事。(……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二、四季开的花

1、说说四季开的花

重点提问:你能说出哪些花的名字呢?告诉这个女孩子。

小结:你们知道的花可真多,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

2、分分说说:四季不同的花。

1)引导语: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

2)幼儿操作后交流

提示:把花儿图片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夏……)

小结:我们一起告诉了这个女孩,一年四季开满了不一样的花,小岛会变得更加美丽。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1)、引导语: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找个好朋友,一人问一人答,唱得唱,另一个伙伴试试用身体敲打节奏,一起合作唱唱看。

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很独特,那会更美好。

小结:身体的很多部位都能有音乐的感觉,很好玩吧,以后我们再慢慢玩。

2)、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

小结:儿歌还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便到后面越来越好听和好玩,越好听越好玩,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三、一件美好的事

1、回归故事。

2、美好的事情。

重点提问: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7.拼音复习教案(简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复习6个单韵母

2、复习23个声母

3、复习9个复韵母

4、复习标调规则

5、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学习过程:

一、背诵三字经

小朋友们,上课前让我们背一段三字经给爸爸妈妈听听,好不好!

那咱们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呀?(不能带小尾巴,要有精神。)

二、导入:下面请小朋友们看看,大屏幕上是谁呀?(喜羊羊)对呀!你们喜欢他吗?可是美羊羊他们被灰太狼抓走了,喜羊羊要去救美羊羊,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美羊羊被灰太狼带到了狼堡,灰太狼为了要阻止大家去救美羊羊,他在狼堡前设置了障碍,要到狼堡必须经过拼音王国,要过拼音王国可不容易,要连闯4关呢,你们准备好闯关了吗?

三、复习单韵母(闯第一关 韵母家族)

1、师提示,生分小组读。

2、按顺序连线(单韵母六兄弟)

四、复习23个声母(闯第二关 采蘑菇)

1、男女生猜读蘑菇下的声母,小兔采蘑菇,全班齐读。

2、开火车读声母。

五、学生律动(唱喜羊羊的主题曲,做简单动作)

五、复习9个复韵母(闯第三关 智慧桥)

1、齐读9个复韵母

小er很特别 ,不喜欢跟声母交朋友,喜欢独来独往,所以大家叫它特殊韵母。

六、复习标调规则(闯第四关 火眼金睛)

1、课件出示标调歌,生复习

2、生课件展示灰太狼得意的笑,美羊羊举着气球(美羊羊有危险了,你们看灰太狼笑的多阴险,气球就是炸弹,它要炸死美羊羊,你们可千万要看仔细,别让炸弹爆炸)

七、复习音节(闯第五关 音节大考验)

1、拼读音节词(小组赛读)

2、拼读整体认读音节闯关(一起读)

结束语:恭喜孩子们,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帮喜羊羊走出了拼音迷宫!

一年4班的孩子们果然是名不虚传!

看,这回灰太狼的阴谋又没有得逞,看它现在多生气啊!

8.简案 明暗素描 篇八

授课时间:2011年9月26日(第6节)授课班级:11综合(9)班 授课教师:严海军授课形式: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明暗三大面、五大调子,巩固结构造型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光影效果、理解物体结构和基本透视。

3.通过欣赏优秀明暗素描作品,体会明暗关系塑造的体积感之美。

二、重点:物体光影的表现与五大调子的掌握

三、难点:对画面的整体把握,避免“灰”、“花”、“脏”

四、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

五、教学内容:

1.“欣赏两组素描作品,同学们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吗?”

(1)结构素描(2)明暗素描:

2.物体明暗变化的三大面

(1)亮面(2)暗面(3)灰面

让学生指出实物中的黑、白、灰三大面分布情况。

3.物体明暗变化的五大调子

a.亮调

亮调是物体的主要受光部分,也是物体色调最浅的部分。

b.灰调

灰调是物体的次要受光部分,是由亮调到明暗交界线过渡的部分。

c.明暗交界线

明暗交界线属于背光面,处于三大面中亮面和暗面的交界地方,是物体的最暗部。d.暗调和反光

暗调属物体的背光面,是明暗交界线到反光部分的过渡地带,有较丰富的层次变化;物体表面质地光滑明度较浅,反光就清晰。

e.投影

在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投影和物体本来就密不可分,靠近物体边缘部分投影较清晰坚实,离物体远的投影边缘部分较浅模糊.4.优秀作品赏析

5.训练步骤介绍及随堂训练

6.小结

9.教学简案1 篇九

时 间:2010年5月26日

第5节课 班 级:机电部09电子高专班 课 题:《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科 目:电路基础 授课人:曹平

教学目标:

1、熟悉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组成

2、理解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3、学会分析比较简单的比例运算电路中Uo与Ui的关系 教学重点: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结构

教学难点: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任务

任务一:熟悉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看书、小组讨论比较后,请代表回答,老师点拨,最后作归纳、总结

任务二:分析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Uo与Ui的关系

引导同学们用反相输入比例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Uo与Ui的关系。

任务三:归纳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特点

1.请同学们用自己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特点

2.引导同学们根据Avf的公式,讨论、总结出Avf=1的条件。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10.班会简案 篇十

活动目的:

1、通过看视频、表演小品、诗歌朗诵、制作文明标语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让学生从小知礼仪,懂礼仪,懂得感恩父母,学会与同学友好交往,快乐地与人相处,将班级管理工作和文明行为习惯落实到实处。

2、通过学生的自我剖析,使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朝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3、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班级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学校的和谐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活动准备:课件、文明标语、音乐、视频、诗朗诵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两位学生在行完上课礼仪后发生口角,引发肢体冲突)引出班会主题。

二、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的自我介绍)第一板块:家庭礼仪

1、文明故事《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观看视频)

2、畅谈体会。

第二板块:校园文明礼仪

1.小品表演 《谁做错了》 表演者:陈乾、韩金磊。讨论:谁做错了,错在哪里?

(回访陈乾、韩金磊)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当时,你们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2.学习校园文明礼仪。

3、文明礼仪操(师生共同完成)第三板块:社会文明礼仪

在社会文明礼仪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学生交流

三、诗朗诵

诗歌朗诵《文明礼仪伴我行》。

四、制作文明标语

上一篇:助产专业自我鉴定下一篇:儿童诗教学设计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