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

2024-10-20

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精选8篇)

1.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 篇一

龙山县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和《湘西自治州建设教育强州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把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整合成互为条件、良性互动的战略目标,基于学校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并为每个教师提供最恰当的个别化成长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湘西自治州建设教育强州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针,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为基本手段,全面实施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引导广大教师点燃教育激情、树立教育理想、陶冶教育情操、修炼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能力、感悟教育人生、体验教育幸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构建学习共同体,为每一个教师创造无限发展可能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善于人际交往、亲和力强,善于教育管理、业务精通的好教师,为培养更优秀的教师打好基础。

三、参与对象

1、全学区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所有在职在岗专任教师。

2、鼓励和支持超龄教师参与本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短期发展规划。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目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我校成立“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专家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的统筹、协调、管理、指导、评价等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工作。

1、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彭长书

副组长:彭志祥、彭小华

成员:王平、翟杨琴、宿坤

2、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小组

组长:翟杨琴

副组长:王平

成员:姚小伟、彭军、肖敏、宿坤、彭海燕、庹得茂、彭玉梅、刘赐

五、实施策略

1、明确目标,制定方案。由校教科室全面负责,组织教师学习并领会教育局文件精神,以深化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制定好学校的实施工作方案。组织教师开展形象大讨论,提高师德修养。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教师的远大理想,帮助教师制定并完善个人专业成长设计方案。

2、规范学科组、备课组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行组长负责制。明确学科组、备课组的工作重点,实践“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校本教研系列活动,重点关注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注重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加强教学反思,学会给自己照镜子。每学期写好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和教学论文,反思等。重视过程服务与管理,有效地建立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

4、构建学习共同体。师徒结对,努力打造积极向上、同伴互助、骨干引领、勇于创新的学习团队,传承教学文化,促进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

5、完善教学展示与比武制度。深化各项校本教研活动,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教师自主申请上示范课,教科室期初做好统一布置。争取一人一堂公开课。

6、建立学校行政深入教学调研制度。一是班子成员要参与校本教研,保证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二是校领导的常态课调研,坚持每周2节,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学校行政的教学调研,可以及时了解教学动态,便于更好地为教师工作提供服务,便于更好地完善各项校本教研制度,从而逐步实现并形成规范化、合理化的校本教研的制度文化。

7、组织学习观摩,促进交流沟通。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绝不放弃任何一次让教师学习的机会,同时要求每一位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上一堂公开课,并写出学习体会,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带回学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与周边学校的业务交流,坚持为教师的学习、锻炼搭建平台。

8、建立评价体系。积极研讨,精心策划,逐步建立新的评价教师体系。努力改变以他评为主的,少数教师参与的评优现状,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参与的,促进自主发展的评价,给教师以平等和自主,给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给每一位教师成为好教师提供发展的可能。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起步阶段(2011、7)

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宣传动员教师自我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以此提高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师自我诊断,专业发展自我设计阶段(2011、8)

教师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三阶段:立足教学研究活动,探索个性化教学实施阶段(2011.9—2011.12)

第四阶段:议课、评课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常规评课为平台,积极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常规评课以教研组组织本组老师,以本组讨论为形式。利用校本培训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论文等评比,把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老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评比,装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七、机制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校长主抓工作的落实;教科室主任负责学习安排、师德建设、课题指导、校本研修和课程开发;教导主任负责课务、考试、成绩分析、教研教改、常规落实。同时要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专业组织,每个组织要有明确的校本研修活动规范和任务。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并逐步完善《内溪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内溪九年制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规范。

3、经费保障: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和活动,学校在经费上都给予充分保证。

八、实施要求

每位教师要根据学校专业分层发展目标,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同时结合自身现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档案进行自主管理,定期总结并积极展示自我专业发展成果,主动争取学校推广教学个性和特色。每年都必须完成上面规定的72个学分,五年完成360个学分。

内溪九年制学校教科室

2011-06-12

2.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 篇二

行动研究由美国学者柯利尔提出, 此后, 许多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其做了系统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 行动研究用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80年代后逐步引入我国, 直到90年代, 它进入我国外语研究领域。浙江师范大学吴宗杰先生1995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是国内英语教学领域较早关注这一研究方法的文献。北京师范大学的王蔷女士也是运用行动研究这一方法论研究英语教育教学的专家, 她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行动研究这一课程, 为行动研究在英语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 行动研究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法, 是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它的主导思想是引导教师通过观察, 对课堂上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尝试,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现代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台上灌输语言知识, 学生在台下埋头做笔记的模式只要求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大学生可通过网络了解各种英语知识, 故原本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社会文明的进步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他们潜意识里要求老师尊重和重视他们, 传统的师生关系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现代大学生娱乐方式很多, 原本能吸引学生的英语视频、游戏等失去了魅力, 他们对课堂的趣味性要求提高。以上种种使得现代大学英语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成为一名“通学”的学者。其二, 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与学生成为朋友,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 成为学生的一面旗帜。其三,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还须是个优秀的课堂活动设计者和实施者, 课堂教学要充满趣味性、交际性和拓展性。

三、行动研究——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途径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使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问题, 而行动研究正是一种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一) 行动研究是大学英语师资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虽逐年上升, 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问题, 解决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传统的教育研究只注重理论性, 而将教师排斥在研究之外。但教师才是教学的一线工作者, 他们能及时发现问题, 最真实地观察教学实践的种种变化, 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和计划的有效性, 因此, 只有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真正解决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正是一种强调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方法, 因此, 行动研究不失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 行动研究是提高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所大学的学术地位和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科研水平。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但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 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研究方法的培训, 加上传统的教育研究要求高, 过程复杂, 使大学英语教师对科研望而生畏。行动研究“以问题为中心”, 研究的都是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这使处于教学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看到了教学和科研统一的可能。而身临其境的教学能给研究者以灵感, 让他们发现问题, 验证理论。这些科研活动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 行动研究架起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桥梁。

(三) 行动研究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可靠工具

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反思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性。笔者所说的反思并不是简单的回顾, 而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批判性思考。行动研究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反思性”。行动研究提供的系统的反思形式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 使其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 并针对不足之处做出相应的改善, 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四) 行动研究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虽然大学英语教师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现在的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想要与时俱进, 他们必须不断探究新事物, 获取新知识, 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行动研究使教师成为了研究者, 给教师提供了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的机会。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使大学英语教师能够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 与时俱进, 成为终身学习者,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2)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青年教师实施方案;制度建设;工作内容;质量保障

本课题在分析国内外教师发展中心运行的的实际情况,掌握现任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需求、国家政策层面、学校自身、教师和学生社会历史背景层面分析其影响和制约因素。文章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青年教师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组织机构构成、中心使命和教师发展任务、教师发展制度、主要工作内容、质量保障体系构成。由于篇幅有限,部分工作内容和质量保障体系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发出。

一、教师发展组织机构构成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做一个善于从管理层发现机遇、为教师提供支持的服务机构,既满足教师的需求,又符合学校的行动规划。

大学教师发展组织建设要有合理的机构设置,文章中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机构由五部分组成,中心主任、副主任、教学咨询专家、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发展联络员。教师发展中心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咨询专家一般由各个院系的负责人、教学、科研副院长及各专业负责人组成。中心与各教学单位设专门的联络员,联络员熟悉本教学单位的教学整体情况。中心还进行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促进大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视野拓展。

二、教师发展中心定位、使命

1.中心定位。为全校专任教师、实验教师、新进教师服务, 为学校的决策服务,为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更要为学生服务,还要为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政策的制定服务。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必然需要将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纳入机构建设统筹考虑的范畴。

2.中心使命。中心使命要以学校政策和教师发展计划为导向,以组织机构为载体,以与各院系合作联盟为平台,以教学、科研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任务主要有教师发展项目、教育技术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三方面。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和学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大小、教学投入情况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发展制度,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关键作用。

四、教师发展制度建设

1.新教师发展制度。新教师入校后的三年内是教师发展中心密切关注的对象。由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教师发展制度,组织培训项目,主要针对为以后的课程准备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或任务的宏观设计等方面培训。密切结合以老带新制度,发展中心会学期内定期和指导教师联系,结合中心所做的系统工作,确定新教师是否可以独立承担一门课程。

2.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高校教学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教学实践锻炼。青年教师上讲台要从见习、实习、助教到独立教学的教学过程,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3.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政策和教学激励机制也对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影响,教师考核要重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考核,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真正做到教学科研并重。

4.建立健全教师引进及管理制度。学校要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作为聘任考核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加大加强教学研究的力度,吸引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

五、青年教师发展项目

文章由于篇幅限制,教师发展项目只关注新教师入职校内培训,课堂观察项目。

1.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为新进教师准备开设一门新课撰写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培训项目,通过使用有效课程设计的原则评估教学大纲。要求新教师考虑一些实质性的活动,为他们所在领域的本科生指导和进行课题讨论。培训内容包括讨论的话题包括课程设计、有效的演讲、主动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评估。

2.课堂观察。教学咨询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是在任课教师提出课堂观察的要求后,进行的听课程序。教学咨询专家和教师面对面讨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背景并确定讲课的思路和方式,明确是否需要通过课堂观察的形式来改变教学效果。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学咨询专家对该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数据,数据可通过详细的笔记、教学活动流程及课堂录像进行记录。

教师上完课时后,要离开课堂,咨询专家立即召开学生反馈会议,咨询专家把事先拟好的提纲发给在场学生,内容包括:

1)请列出这堂课的主要优点,请简单解释或举出每个优点的例子;

2)请列出这堂课哪方面需要改进或者教师需要改进的具体做法;

3)教师的授课状态,包括授课内容、方式、方法、是否满意,请举例说明;

4)辅导答疑的内容方式方法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再继续完善的地方;

5)作业是否能及时反应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应用性领域强的专业课教师处理作业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更好地方式改进教学;

6)8分钟到10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沟通后,咨询专家记录有效建议信息, 咨询专家利用调查结果短期内为教师写一个总结报告,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三个工作日内咨询专家和教师要有一个见面会,将学生与专家的反馈结果分享给教师,讨论下一步教学总体计划及改革措施。

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新教师,课程的中期要有课堂观察的过程,教师发展中心要派专业相关的教学咨询人员去现场课堂观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声豪.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M].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0.

[2] 库克(美).提升大学教学能力—教学中心的作用[M].2011-05.

[3] Kay J. Gillespie, Douglas L. Robertson, and Associates. A guide to faculty development [M]. Jossey-Bass. San Francisco.2010.27.

作者简介:张海梅(1977-12),女,汉,吉林九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教研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JGJX2015D189)、吉林省教研课题(GH150310)、(GH150320)阶段性研究成果

4.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本着为教师的内涵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的思想,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方案,引导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不同台阶迈进,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和平台。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级目标及发展评定的标准:

(一)四级目标。

1、合格教师。

2、骨干教师(包括校级骨干教师和县级骨干教师)。

3、学科带头人。

4、名教师。

(二)发展内容及评定标准。

1、发展内容概括为三大板块一个特色,即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与能力,教科研能力三个板块和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确定的特色发展项目。

2、评定标准。(1)合格教师 ①师德师风:

A、无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遵守《教师文明公约》与《师德规范》。B、师生关系良好,教职工之间团结合作,关系融洽,有互助精神。C、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②教育教学实绩与能力:

A、能独立认真地完成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命题、质量分析等教学常规工作,且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

B、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有序,能独立组织 班队活动,且有实效,班级考评达到三星级以上。

C、教学成绩稳中有升,考核获认可。③教科研能力:

A、能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完成教研组、备课组交给的任务。B、能完成案例、经验总结和专题论文的撰写。C、能参与课题研究。(2)骨干教师 ①师德师风:

A、能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和《教师文明公约》,认真遵守 各项规章制度。

B、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C、学生、家长对其师德评价良好。

②教育教学能力与实绩:达到合格教师教学能力与实绩的基础上,突出以下几条要求:

A、教学成绩年级组平均之上。

B、班主任工作协调能力强,贯彻素质教育要求比较落实,考核名列前20%。

③教科研能力:

A、有校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研究工作。

B、每年至少有1篇教科研论文发表或在市级及以上发表或获奖。(3)学科带头人

①师德师风:要求基本与骨干教师相同,强调师德师风方面的示范性和先进性。

②教育教学能力与实绩:

A、学科教学专业理论水平较强,学科教学专业知识丰富。B、课堂教学能力强,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 效果、师生合作等方面具有示范性。

C、教学成绩优良。

D、具有较强对同学科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能力,有较好的效果。E、班集体建设成绩显著。③教科研能力:

A、有县级以上(含县级)课题研究工作。

B、每年能在国家、省发表或获奖论文,或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 奖。

(4)名教师

具备学科带头人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以下条件者:

1、具有高尚的师德,校内外有很好的口碑。

2、在学科教学、教研工作或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在市或区一级有较高的知名度。

3、具有很强的业务指导辐射能力。

三、具体行动方案

1、教师个人根据学校行动方案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自主规划方案》,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

2、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学习和专业化发展。任务驱动式,即要求每位教师建立个人继续教育成长档案。包括以下内容:自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例评析,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包括年度自培计划,培训记录表,培训成果登记表,培训总结,听课登记表,“四课”登记表)等。在这些方面对教师进行提出有具体的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教师成长记录袋”是个人作品的系列收集,是个人进步的体现,其内容应真实反映教师本人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过程,涵盖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内容清单:即每一项的具体名称,可使记录袋的内容一目了然。

2、教师个性化自我介绍。

3、知识与技能的鉴定:最后学历文凭,教师资格证书、职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等复印件。

4、荣誉称号及获奖记录(含辅导学生获奖情况)。

5、成果记录:

(1)一份本学期工作计划;

(2)一次最得意的学生作业,加上自己最满意最有激励性的评语;

(3)一个研究小专题;(4)本学期自己一堂公开课课堂实录及说课材料;(5)本学期最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介绍;(6)一份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7)一个自己课例光盘;(8)参加各种培训的情况记录;

(9)其他能展示自己专业发展的相关材料。

(10)自学笔记,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都要记5000字以上的自学笔记,规定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促进教师自学。

(11)自己最满意的教学设计10篇以上。要求按新课程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程序,反映自己研究的课题特点。

(12)45周岁以下,写教学反思20篇,如管理反思、教学反思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坚持开展教学反思,上完每一节课后,及时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作一位教学反思的实践者。

(13)45周岁以下写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4个。

(⒕)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教学论文或非学科论文一篇

“教师成长记录袋”由学校统一设计,并设专柜展示,所收集的内容由教师本人根据清单的要求,不断充实和更新。

(1)定期展示,取长补短。“教师成长记录袋”每学期进行定期展示。期中展示,让教师自己了解在前半学期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对照同事的成长记录袋,明确后半学期努力方向。期末展示是为了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定。

(2)分层展示,各展所长。每学期初在教学计划中制定本学期成长记录袋的展示形式。例如:骨干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课改实验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中老年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等。

(3)活动展示,进行宣传。向来校参观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展示,并把客人的意见和建议转达给老师。在家长开放日或召开家长会时,让家长观看本班任课教师的成长记录袋,让家长了解任课教师的情况,看到教师的成绩,从而使家长对教师满意,对学校放心。

5.“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篇五

户县渭丰初级中学 2016年3月14日

渭丰初中“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户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暨创建美丽校园活动的通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品质西安”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治理,有效解决校园环境管理滞后、死角多、保持差等问题,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文明程度,着力打造美丽校园。

二、总体目标

整体秩序美、风貌协调美、校园绿化美、文明行为美。

三、组织机构

成立“美丽学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

组 长:李洪浪(校长)

副组长:师尊誓(副书记)、赵孝杰(副校长)、李 欣(副校长)成 员:各中层人员和班主任,部室负责老师、课任教师。

四、实施措施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电子屏、校刊、倡议书、专题学习会等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校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美丽学校”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校师生对建设“美丽学校”目的、意义的认识;及时宣传报道“美丽学校”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二)征求意见,查找问题。通过征求“金点子”、召开座谈会、组织家访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存在的不美丽、不和谐因素,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提高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建立 “美丽学校”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将建设活动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建立活动督查问题台账,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四)及时总结,巩固深化。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建设活动小组工作会议,对建设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安排,表彰、奖励在建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宣传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探索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五、工作重点

一、创设人文校园环境、创建美丽校园

校园的美丽在于校园干净整洁、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的美丽在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和谐的生态;校园的美丽在于有生机有活力,讲文明重安全。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园内细节的改造,如宣传窗的改造,文化墙的建设等,使之与学校整体文化布局相匹配。保持校园的美化、绿化、人文化,努力使学校成为整洁优美、花树相间、品位高雅、温暖宜人的工作和学习乐园,融历史和现代为一体,既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师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快乐、体验幸福、实现进步。

学校将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民主管理、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构建干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学校归属感和工作、学习幸福感。

学校将持续深化“大家访活动”活动,高标准推进“家长学校”、“爱心姐姐”等载体建设,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教育事业备受全社会理解、关心和支持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增强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加强和规范校园专职安保人员的管理,校园视频监控、紧急报警等设施做到全方位覆盖。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广泛开展交通、消防、禁毒、防灾教育和演练活动,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存在矛盾,积极创建户县平安校园。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创建美丽班级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文化场,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培育学生气质,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美丽班级应该是干净整洁、蓬勃向上的、团结奋进的、特色鲜明的、具有精气神的精神班级 加强班级环境建设。班级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创设良好班级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又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要从教室的净化、教室的绿化、教室的美化三方面对班级环境进行建设,力求教室和谐、高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开设4节有本班特色的主题班会课。学校要把“美丽班级”建设有机融合在各项主题教育中。让班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 中培养品德、在活动中提升技能、在活动中打造泼活开朗、健康向上的班级团队。

开展“最美班级”评选。从班级的布置、班级制度的建设、班级活动的开展、以及“我最感自豪的班级”演讲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树立美丽班级典型,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筑“美丽课堂”

课堂的美丽在于规范、轻负、高质、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课堂的美丽在于自然、和谐、生态、快乐;课堂的美丽在于面向全体、面向发展、自主探究、因材施教;课堂的美丽更表现在师生能在课堂上闪耀智慧的光芒,碰撞思维的火花,使心灵得到浸润,思想得到提升,成果得以分享,师生得以共同成长。为此目的,我们将构建高效课堂加强校本教研,我校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并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有效模式

三、培养“美丽教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优质的师资是优质教育的核心。我校将继续以“修师德,强师能,做瓶中精湛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培养美丽教师。

强化师德建设,注重内外兼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通过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树立厚德清正、恪尽职守、敬业爱生的师表形象。打造名师工程,对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培养,推动骨干教师的再成长、再突破,力争在增加1-2名名师。实行人性化管理,创设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想方设法为老师解除工作的后顾之忧,通过各种形式的关爱举措,真实地体现对老师的人文关怀,使教师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造就一支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

开展“最美教师”评选。从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及工作业绩、参加社团活动情况、教职工民主评议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树立正面典型,引导教师发展导向。

四、培育美丽学生

要建设“美丽中国”、“品质西安”,就要培育美丽的建设者,就要培育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讲求文明、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身体强健、兴趣广泛、内外和谐的美丽学生。具体措施为:

我们将重点构建以励志、诚信教育为核心的品德教育,以健康人格为中心的心理教育,以良好的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维德育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精彩学生,精彩校园”为目标,通过活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造书香校园,以书本的“书香”烘托出学校优雅的文化气质;发展社团,树立品牌。学校社团部共有14个社团,从中选取1-2两个创建户县明星社团;志愿服务,传递能量。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就是这样一支给人以温暖和正能量的队伍。志愿者队是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曾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是瓶窑中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科技节、艺术节、歌手大赛、运动会、活动精彩纷呈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6.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 篇六

根据《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文件精神,为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加强农村房屋质量安全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各乡镇要按照全面摸底、分类排查、重点整治、压茬推进的原则,根据职责分工,有序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二、排查整治范围

各乡镇要对本区域内行政村范围内所有房屋进行摸底排查,并对排查房屋进行安全性初步判断,对初判认定存在安全风险的农村房屋,及时协调县住建局,由县住建局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评估鉴定工作。要依据《市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试行)》以及各地简易鉴定规则进行鉴定。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鉴定报告必须明确整治措施,并及时告知产权人(或使用人)进行整治。

按照农村自建房和非自建房两种类型全面摸清房屋建造年代、结构类型、建造方式等基本情况,按要求建立农村住房档案,及时录入全国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三、排查方式

各乡镇要建立农村房屋安全定期巡检制度,设立巡检专班,每半年至少巡检一次。及时对巡检过程中发现的疑似危房进行安全鉴定,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由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及时督促产权人(或使用人)进行处理。县乡村三级建立重点整治台账,形成管理闭环,完成一户,销号一户。县直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联合核查,督促各乡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四、工作时限

(一)重点整治。20xx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鉴定为C、D级危房的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各乡镇要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重点、技术路线、力量组织、工作经费、时限要求等,县直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进行指导。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整治到位前,必须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由产权人(或使用人)可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制定“一户一策”的改造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竣工后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全面排查。各乡镇要结合实际于20xx年4月底前完成农村房屋的.全面摸底排查。排查内容主要包括房屋结构安全、使用安全、地质和周边环境安全等。坚持产权人(或使用人)主体责任,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未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和农村非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整治到位前,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防范安全事故。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乡镇要充分认识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进一步落实落细具体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落实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细则,要逐项明确责任人、建立整治台账,明确整治时限,制定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到位。

(二)定期上报。各乡镇政府、县直相关部门要扎实做好排查整治工作。每周三各乡镇政府、县直部门将排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县住建局乡建科)。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行政村要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做实做细群众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要加强舆论监督,及时了解农村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工作,有效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要全面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科普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房屋安全意识,提高排查整治房屋安全隐患的积极性、主动性。

7.《英语教师行动研究》评介 篇七

一、突出特点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具有如下两个突出特点:

(一)理论性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理论源自于实践,但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与传统的讲解教学实践或者课程改革的书籍相比,该书首先夯实了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行动研究既具有价值属性,又具有道德属性。行动研究的目的是理解研究者本人正在做什么,这与传统的研究他人正在做什么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者与研究场域中的其他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者在被他人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他人。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知识具有主观性、前瞻性和协商性。因为知识不仅是个体的,而且可以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讨论和思考中。所以,行动研究者可以和他人一起协商找到问题的答案与意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行动研究是由实践者与他人一起研究自己的活动。该活动可以是一个尝试、失败、再尝试的创造性过程与反思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的改进实践与调查实践,研究者最终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杜威(Dewey)认为,知识(包括反思性知识)与实践中的实用性密不可分。根据实用主义的观点,行动研究得好与不好,就看其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具有意义,是否具有实践性,是否能引发该研究领域的变革。因此,实用主义成为了技术行动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而从批判理论的角度来看,知识可以分为技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解放性知识。在这三者中,只有“解放性知识”具有批判反思的能力,它与行动研究的一个知识创造和转化的动态过程相吻合,因此,也给行动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经历了信仰理性阶段和认知理性阶段后,即将进入一个反思理性的时代。作为第三代行动研究的积极者和反思性练习的倡导者,美国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唐纳德·阿兰(Donald Alan)认为,反思理性所遵循的假设理念正是行动研究的基础。因为,实际问题需要的解决方法只能在具体的环境中被发现,同时,实践者才是找出解决方法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那么,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参与者和执行者,理应找到教育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法。因此,陈向明(2000)指出,反思理性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而反思性所关注的是实践者的“实践理论”。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理论支撑,行动研究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或者无本之木。这些哲学观点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动研究的实践;另一方面,也给行动研究者提供了信心与理论指导。

(二)可操作性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新锐之处在于其第二个特色———可操作性。作为一本指点英语教师如何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书籍,《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明显。在该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进行行动研究。

一方面,作者从行动研究的自然过程入手,介绍了从选题到撰写报告的具体过程、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各个流程的介绍中,该书不仅涉及怎么做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做什么的问题,对方方面面注意事项的介绍非常详细。与其他科研过程类似的是,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然后针对该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关假设和进行初步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问题,制订研究计划和具体行动方案。在方案选择时,教师必须遵循有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为了让方案如期完成,教师需要制订一个总计划表和具体的行动计划表,并且按照该进度组织实施,随时监控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行动研究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教师理应收集自己教学行动的数据、有关学生学习的数据和个人思考的数据。数据的收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摩、视频录像等,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的,灵活选择数据收集的方式。无论是为了验证假设的问题,还是为了改进或者调整行动方案,或是反思行动方案的效果,都需要用这些数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了监控、调整和检验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评价与反思应该贯穿其中。这种反思,既要考虑主观因素,比如研究者本人;也要考虑客观因素,比如学生、教学环境等。反思之后再撰写行动研究报告,这不仅有利于完善和发展教师的职业实践知识,使其从理论上“储存”下来;而且,对于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其职业责任感,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该书在最后一章附录了四例行动研究报告及其评析。从英语教学的内容来看,四篇实例可谓内涵丰富。这样的实例与点评不仅给有意于行动研究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而且给有志于改革自己课堂教学的教师提供了启示与反思。

二、该书的出版意义

(一)对于课程改革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我国政府也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于2001年启动了一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说,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已将广大教师推向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苛的素质要求,呼唤大批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王蔷、张虹2014)。

实际上,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课程改革的希望所在,而行动研究则是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谋求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泰瑞斯·卡森(Terrance Carson)曾经指出,“行动研究围绕实践中的问题而展开,因此可以很自然地运用行动研究去协助教师解释新课程。行动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并传达给教师这样一个声音:一旦你们确实行动了,改变便会发生。所以行动研究与课程实施有很密切的关系”(转引自高振宇,2001)。

在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在1999年业已启动,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学校,其推广程度却各不相同。发达地区推广得又快又好,欠发达地区则相对滞后。因此,作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在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学者崔允(2001)认为,“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拥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只有当教师真真正正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自我发展与完善,从而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合格标兵。

(二)对于教育理论发展的意义

1. 有助于知识观的转型

行动研究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研究理论在于它持有不同的知识观,而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则会影响他对教育理论的判断和教育行动(王蔷、张虹2014)。对于行动研究者而言,知识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绝对性和科学性,而是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建构性与个体体验性。在行动研究视角下,知识永远是不完整的。随着新体验的产生和新理解的出现,知识一直经历着变化和发展。因此,知识逐渐成为一种存在方式,充满着更多的潜在性和不可预测性。

2. 有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育理论是人们对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属于主观因素,具有主观价值取向;而教育实践是人们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活动,属于客观因素。“教育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与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多变性决定了二者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距离,正是因为有距离才有结合的必要”(郭虹君、朱成科2008)。而行动研究,正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通过行动研究,纯粹的理论研究者可以更加广泛地深入到实际工作中,与一线教师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合作过程中,理论研究者通过深入教育实践,可使自己的理论成果更具客观性和针对性,更容易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同时,由于教育情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理论研究者也可能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发展新的教育理论(施长君、金玉梅,等2001)。

(三)有助于教育理论本身的发展

Elliott认为,行动研究不仅是实践者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它还能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王蔷、张虹2014)。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大教师虽然参与了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其研究者的地位很少得到理论界的承认。在实际的教育实验与研究中,一些教师虽然也参与了部分活动,但却是被动的参与者,很少进行积极主动的活动与反思。而行动研究倡导实践者即研究者的理念,要求教师参与研究。教师的实际参与有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理论,而这种理论的探索反过来又有助于他们科学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其实,这种教育理论与教师行动的关系类似于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使潜在的实践理论得以形成,进而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和形成新的教育理论。而这种新的教育理论反过来又会在下一轮的教学实践中得以验证、修订和完善。

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不仅详细介绍了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让读者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了解了教师行动研究,明确了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同时,该书从实践操作上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并且进行了诸多案例分析。因而,该书对于志在进行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师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推荐理由: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修订版)由上篇(理论篇)和下篇(实践篇)两个部分组成,上篇包括四个章节,主要结合国内外学术领域对行动研究的理论创新,重新梳理了行动研究的发展背景(第一章),增加了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和行动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概述(第四章),同时对行动研究的意义(第三章)也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下篇包括六个章节,主要按照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引导读者跟随着每一个章节,从选题开始踏上行动研究之旅。在下篇中主要增加了如何在行动研究中进行文献阅读与综述的内容(第五章第三节),增加了如何开展评价与反思的内容(第八章),还在第七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中补充和更新了大量案例,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可读性。在第十章也是最后一章中,精选了高中、初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撰写的四例行动研究报告,并附上了著者的评析,以期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和参考。

参考文献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崔允.2001.新课程“新”在何处[J].教育发展研究,(9).

高振宇.2011.行动研究与课程改革---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泰瑞斯·卡森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6).

郭虹君,朱成科.2008.走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泥沼”---论行动研究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施长君,金玉梅,刘智英.200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链接-行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5).

8.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八

一、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领域适合于实际工作者开展的应用研究,它强调以工作在学校第一线的基层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教师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使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 研究者——教师。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研究结果的消费者。故教育行动研究又被称为“教师的研究”,是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的一种主要方式。学生要“研究性学习”,教师要“研究性工作”。

2. 研究的起点——来自于教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和想法。同时校外专家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唤醒和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3. 研究的目的——改进和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行为,有助于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专业的敏感性和合作精神,更加有效地工作。

4. 研究者与专家的关系——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专题性和技术性的咨询和指导,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在“信息对等”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增强教师自信、自尊和自立的能力。

5. 研究过程——包含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

三、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1. 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和个人实践知识。个人实践性知识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属于缄默的知识。有关对教师“专家——新手”比较研究发现,专家与一般教师之间存在着差异,专家所知道的大部分知识是缄默性知识,这种缄默性知识是很难通过外在的形式和直接教学来获得的,而只能由实践者本身在实际情境中去“体会”,说明了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在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只重视特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的传授,实践性知识处于被“流放”的地位。行动研究在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上,可谓功不可没。

2. 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方式的基本看法。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增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师教育信念系统改变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达到对教育教学的正确看法,对教师是一种发展和专业自主的解放。

3. 行动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行动研究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研究不再不可企及,而是自身也可以成为研究者,不再只为那些事先准备的假设提供论据,从假设——论证的模式中走出来。教师通过对自身实践情况和经验进行反思,使他们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实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科研相长。

四、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教师开始对某个“行为”进行反思,同时还需明确自己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尝试去做什么以及努力去改变什么。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的过程。应包括所要研究的问题、要达到何种目的、自己能发现什么、怎样对这些过程记录,如何向他人报告以及计划是否有可行性、明晰的操作步骤、一定的灵活性、适应参与者的需要等。

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教育教学行动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过程。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可根据行动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修改计划。

进行观察: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来发展其“看”的能力。通过自我观察,观察他人记录下的信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来源。

上一篇:网络规划方案请教下一篇:改革构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