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2024-10-25

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精选15篇)

1.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一

通过庆“六一”文艺节目的排练,为我这个从没指导过幼儿跳舞的老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践、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节日主人,充分展示了孩子们风姿,营造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快来看看幼儿园庆六一儿童节反思吧。

从五份开始,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精心选定节目、节目音乐选择、录制磁带、动作的编排、制作服装及服装的搭配等方面入手,精心策划,认真准备,为活动想点子,克服教学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克服炎热的天气,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排练。有时排了一个多小时,觉得动作不好看。晚上只好坐在电脑前查查资料,有时动作太难的,又得随音乐跟着视频练习,我不怕累,一遍一遍地进行动作练习,把舞蹈动作练好。孩子们在我这个老教师领导下,认认真真地进行排练,他们模仿着老师的样子一遍一遍练习,动作练会了,表情又没有。这时我又结合歌曲《小红帽》,告诉他们小红帽去外婆家高兴吗?大家连连点头。没练几遍小朋友天真可爱的笑脸,活泼欢快的动作,都呈现出来。说实话比我这个老师跳得还更好。

“六一”那天,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服装,脸上都带着笑容。舞台上有“湖村中心学校幼儿园20XX年庆六一家园同乐活动”的大幅标语。操场上人山人海,所有的老师和幼儿,还有家长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整个活动现场就像一片欢乐的海洋。

轮到我班表演了,先是《健康操》表演,孩子们个个动作整齐、干劲有力。《小红帽》音乐响起,小朋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台下的家长看着连连拍手说“不错,不错,这么小的孩子也跳得这么好。”

通过庆“六一”文艺节目的排练,为我这个从没指导过幼儿跳舞的老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践、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节日主人,充分展示了孩子们风姿,营造了欢乐的节日气氛。看来,每年的“六一”还是要多开展一些活动,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快乐的童年。至少多年后他们不会遗憾。

相信,通过这次“六一”活动,让家长重新认识小学老师也同样可以把幼儿教好。

这次活动不仅孩子乐了,家长也乐了。更让家长对湖村中心学校中心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2.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二

一、教学观摩点评要因人而异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如: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的教育活动,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活动中的闪光点,支持她(他)明确应当坚持什么或是可以改善的教育行为,使其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评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育活动时,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她们梳理出突破自身固有教学方式的点,多说缺点,具体到哪个方面上需要下功夫,使其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创新。对于很努力但进步很小的教师,我们点评时先肯定,再直言不讳地把发现的问题说透,并且讨论解决的办法。

二、双方都要调整好心态

评课者的心态决定评课质量的高低。要提高评课的效率,作为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双方都要学会调整心态。执教者要抱着平常的心态去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要把上课的过程看成是师幼互动交往,共同成长的一段生活经历,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完美的效果而弄虚作假,从而为评课者呈现一次真实、生动的活动案例。还要摆正位置,明确大家对事不对人,要把研讨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应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领导要弱化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考察执教者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管理功能,评价时应突出自身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对教师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同伴之间也要摒弃所谓的利害关系和面子问题,应抱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进行交流,不必面面俱到,而应虚心、坦诚地就某个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执教者和评课者都能从研讨的角度,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展开讨论,以开放的情怀接纳别人的建议,就一定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

三、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

评课活动要取得实效,首先要变革评课的方式,不能将评课者和被评者分成两大“对立的阵营”,我们应尽量为教师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评课氛围,如座谈会式、沙龙式等,把上课和评课的教师融到一起,让评课双方在愉快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平等交流。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或是纸条形式开展评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有利于听评课双方反复揣摩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真诚研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评价应注重自评与反思

我们应积极倡导评课者和被评者的动态互动。执教者在接受点评之前,可以先进行自评,把自己授课的思路、采用的方法、授后的反思一一阐述出来,然后再听取同伴、领导的点评,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既是受评者,又是主评者。领导在点评前也要先听听执教者和其他教师的评价,了解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适当调整自己的评价;在评价后,还应与评课教师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以修正自己的评价,使自己既是评课者,同时也是被评者,这样评课者与被评者才能进行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促进各自在反思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达成一致。

五、应多角度进行评价

虽然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很多次教学观摩活动,但每一次的观摩活动的关注的重点都是不同的。如侧重从教学环境方面:场景布置、座位摆放、多媒体运用、教具的设计等进行评价;有时则关注教师语言有效性的分析统计:哪些是开放性问题,哪些是封闭式问题,提问的指向性是否明确,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是否紧密等;要么是围绕幼儿发展的有效性等。

例如,去年我们在观摩和点评中关注的重点是老师对孩子的回应。活动中,不管是执教者还是观摩教师,重点记录对孩子的每一个回应和鼓励,大家评价时一起分析每一个回应的方式和好的回应、合适不合适、该怎么回应等。记得一节观摩活动教师对孩子的回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个孩子回答问题时回答错了,其他孩子就嘲笑他,这时教师是这样回应幼儿的:“感谢你把快乐带给了我们大家,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别的办法的。”简单的一句回应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鼓励了他。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把它作为重点提出,每个教师都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回应孩子的方法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能引起不同的共鸣。

3.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篇三

一、通过“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学习

每学期班级教育总结时,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中有难于把握或有困惑的问题都写在上面,以便在来年用“一课多研”的方法解决,即“一个内容,多人讲或一个内容一人多次讲”。我们把课后的研讨作为重点,使每个教师在讨论中,找到解決的办法和对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

如大班的《认识日历》,在三个平行班由三名老师来上,内容目标相同,但是教育效果各不相同。我们在讨论时,孙悦老师感触最深:“时间概念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尽管我在活动中,把各种日历、月历、年历都用上了,孩子们就是难以配合,但是丁丽老师将年历进行了拟人化——年妈妈有许多日娃娃,住在大小不一的月房子里,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还发现了闰月的问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以前我总是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现在看来完全是我自己的责任,这样的教研活动太有说服力了,不用大家说,我自己脸就红了”。

分析评价:“一课多研”比以前由指定教师承担的观摩课和示范课更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过去“能力强的教师机会多,能力差的教师远远躲”,现在教师在相互的学习中,激发了潜在的能力,加强自身学习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为,别人的事变成自己的事。后来孙悦老师在《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中,把分针、时针形象化,小白兔与小乌龟赛跑,孩子们学起来饶有兴趣,老师不仅体验到了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在“一课多研”中学会了寻找差距,学会了反思,找到了教师人人学习的动力。

二、通过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研究

如果说:“一课多研”是展开教师互相之间的学习竞赛,那“专题研讨”就是体现了班与班之间进行的竞赛,如五大领域或薄弱学科方面的研讨,充分发挥了各班级教师之间的合作力量。

如我们搞的区域活动研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但是由于孩子们多,需要准备的半成品、材料也多,孩子们精力较分散。所以,幼儿园里常常是有参观的、检查的,才组织孩子们玩,平常就放在玩具柜里或收起来。

案例一:大一班在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孩子们见有客人来,就 “人来疯”,一会玩这,一会玩那,气的老师顾这顾不了那。大二班的孩子们在玩娃娃市场,孩子们细声细语买卖着东西,悄然无声,没有真正投入,有点闷。

“针对区域活动难组织”这一专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分析:大一班乱的原因是不经常玩,孩子们什么都想玩玩。大二班闷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验,像做“秀”。另外还有材料不足孩子多,不容易组织,使得有的活动玩一次就够了,孩子不能长久保持兴趣的问题。

解决对策:

1.针对孩子多,每月少开几个区域,材料让孩子们平时多收集,分梯次分阶段进行。

2.开放的时间长一些,开设的区域从幼儿意愿出发,尊重幼儿选择。

3.多开发适合幼儿的本土资源材料。

对策的实施改变了区域活动质量,大一、大二班在区域活动中有了新举措,收到了好效果。

案例一:大一班,在美术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以美术为基础内容的各种活动,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纸屑粘贴、彩沙拼图等精彩纷呈,孩子们井然有序,活而不乱,津津乐道。

大二班,以编织蜡染为基本材料,进行纸编、草编、线编各种简单有趣的蜡染技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幼儿玩的乐此不疲。

分析评价:这两班的活动,既丰富又突出了特色,引起全体教师的关注。区域活动内容要围绕班级的课题研究或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对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要不断加深难度。以大一班为例面面俱到,华而不实的区域活动不能推进幼儿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教师从幼儿的能力出发,让所有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在区域活动的组织探讨中找到了解决对策。

三、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过去我园是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成立课题小组,然后根据自己的计划完成自己的子课题,也就是说写一篇“心得”或“经验”。现在我们由从教师中征集的问题入手提炼出急需解决的问题,拟定园本教研课题,由全体教师完成。

2004-2005年,我园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的课题研究。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除了在音乐、美术的集体活动中下功夫,还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对孩子情趣的培养。大一班《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大二班《通过文学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大三班《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中班《在形体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分别从这四个子课题开始研究,由于各班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有可操作性,教师研究起来有信心,课题研究较为顺畅。在2005年庆“六一”活动中,孩子们各个上阵,室内外到处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孩子们编织、蜡染、粘贴精彩纷呈,舞蹈、歌声引人入胜,诗歌朗诵、讲故事绘声绘色。一时间,幼儿园里成了歌的海洋、画的世界。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分析评价:这样的课题研究,能够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既减轻了教师的为难情绪。也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价值,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4.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围绕“六一”儿童节话题,谈论在节目里的活动。

2、感受“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和幸福。

活动准备:

1、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六一”活动。

2、布置活动教室,在班级中营造浓烈的欢度“六一”的气氛。

活动过程:

1、教师将幼儿带到组织活动的场景中,感受“六一”儿童节的喜庆氛围,引出谈话话题。

2、教师引导幼儿谈论“六一”儿童节收到的礼物。[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说说幼儿幼儿园的“六一”庆祝活动。

4、幼儿自由结伴谈话,说说家庭里的“六一”活动。

活动延伸:

集体演唱“六一”儿童节的歌曲。

教学反思:

5.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五

一、活动组织有条不紊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庆“六.一”活动的开展状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用心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构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用心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并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墙报、网络等传播媒介,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

二、表彰活动紧张激烈

这天的表彰活动,共表彰了200多个优秀少先队员。受到表彰的队员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接过奖状和奖品,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同时这些成绩,也让在场的家长们重新认识了学校的教学成果。为学校深入民心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文艺表演精彩非凡

全校共有十五个节目,有活力四射的团体操表演,有优雅动人的舞蹈,有气势磅礴的诗歌,有青春荡漾的健美操表演,有激越悠扬的笛子独奏,有意境悠远的古筝,有妙趣横生的相声、小品、话剧等表演。

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都在参与中充实了自己,增强了班级的荣誉感。精彩丰富的节目的吸引了家长们的观看,笑声、掌声此起彼伏,诺大的会场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用心参加六一活动,我们倍感钦佩,孩子们激动、愉快的情绪溢于言表,让我们也像回到了童年,这一天确实令人兴奋。崇相西小学庆“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师生们欢快的乐曲《同一首歌》中圆满结束。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还就此机会认真地交流着育儿的经验,并诚挚地和老师探讨着怎样样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更好。一时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共同目标得以体现,家园共育孩子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得到升华。大家真挚的话语,真诚的微笑把这次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全校上下教师为孩子们能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做了很多工作。总之,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老师和班主任的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校才能高效率运转。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全体老师的默默奉献,精诚团结,我们才有理由相信,我们文东乡小学会越办越好,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受累了,但孩子锻炼了,成长了,我们累的甘心,累得值。

当然,尽管我们这次活动取得了成功,但还是有一些欠缺。其一,活动的准备工作还做的不是很到位,显得有些仓促,一些细枝末节还思考的不成熟,以至于在活动过程就会出现些忙乱,多多少少会造成一点负面影响。其二,我们学生的组织纪律需要加强,学生的礼貌意识还有待提高,现场秩序还不够理想,学生参与率偏低;其三,在活动程序上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学生在活动时的行为及习惯也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逐步改善,也期望我们老师查找不足,用心向学校建言献策,争取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齐心协力,取得更大的成功。

6.幼儿园六一儿童节节日反思 篇六

本月我们举办了“六一节”画展,孩子们用蔬果拓印的形式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我们连续一周的时间观看了小舞台的精彩演出,还有小朋友积极参与了表演,这个五月是丰富多彩的五月。

孩子们经历了一个精彩的五月,尝试了各种小实验,用不同的形状先猜测再实验,最后来验证结果;蔬果印画加上了孩子们的想象,创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种种尝试,让孩子们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游园玩闯关游戏,看到了孩子的运动能力,每一关都过的很顺利。

本月的活动,家长们非常配合,例如上课用的吹泡泡材料,圆形和方形的图片,蔬菜水果印画的材料,小舞台活动的节目选拔,游园闯关游戏活动等等,家长们都积极配合,积极参与,为孩子们准备适合的节目,不但是给孩子的一个锻炼,也是给家长一个亲子互动的机会

7.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七

(一) 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

根据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儿童受教育对象要从3~6岁拓展到0~3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0~3岁婴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社会上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也应运而生, 由于大部分机构是一种赢利性质的, 对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师资、硬件等方面都不能得到保证。而作为幼儿园在拓展0~3岁婴幼儿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1.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小

幼儿园的感觉统合训练, 蒙特梭利教育, 奥尔夫音乐等八种能力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

2.具有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

教师队伍稳定,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只需再次培训和提高。

3.有专业的医务人员:

具有医疗保证和咨询

4.对幼儿园的发展大有好处

(1) 扩大了幼儿园的市场和知名度, 储备了生源;

(2) 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 对入幼儿园小班之前进行了入园实践活动;

(3) 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提高了师资水平;

(4) 增进了家园的沟通和交流;

(5) 解决了婴幼儿的入托问题。

(二) 幼儿园开展早教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早教活动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

1.亲子园只有一名专职教师, 师资严重不足。

2.担任教学工作的其他教师全部是兼职教师。

可以这样说这些教师都是双重身份:周一至周五是当班幼儿教师, 周六至周日是亲子园专职教师。

3.绝大部分教师在来亲子园代课之前没有接触过0~3岁婴幼儿的教育, 尤其没有家庭教育的指导经验。

根据上述情况, 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教研计划, 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 又能够将幼儿园早教活动进一步完善、规范, 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早教活动。

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一) 理论专项培训

1.了解亲子园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 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 较好地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 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 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 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配合更加默契。

2.教师角色的转换

(1) 亲子园教师与幼儿教师的区别

第一, 教育对象更复杂, 教育任务更重。

因为它面对的不仅仅是0~3岁婴幼儿, 同时面对他们的家长, 而他们的家长这一群体也是复杂多样的, 除了父母以外, 还有祖辈及其他亲属, 甚至包括保姆或相关养护人。因此, 教师一定要善于应对在亲子教育活动中的复杂局面, 在执教时, 需要带动家长科学地与婴幼儿互动, 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 同时, 必须正确对待每节活动都有家长监督的这一现实, 所以亲子教学堂堂是公开课。

第二, 孩子年龄更幼小, 指导要求更高。

教师要有咨询水平, 教育视野要更宽广, 要多掌握新信息, 了解学习不断变化更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

第三, 互动方式更多样, 人际沟通更频繁。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灵活、随机地进行教育, 实现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

(2) 实现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成功转型

①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首先, 热爱幼教事业, 富有爱心, 喜欢和婴幼儿亲近, 态度谦卑, 亲和力较强, 亲子教师应该是愿意用全部智慧和心血培育婴幼儿, 全面关心每个婴幼儿的成长。

其次,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能够以身作则, 为婴幼儿的未来作导航。

再次, 了解、掌握家长的心理, 善于和家长沟通、配合, 能与其他教师团结、融洽的协作。带好婴幼儿仅凭一个教师是不够的, 必须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做好。

②全面的知识技能

与幼儿园教师相当, 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关键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等略。

③必备的专业素质

观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洞察婴幼儿的认知、言语、表情、行为、情感、爱好、特长及心态变化等, 从而有效地引导、调节、控制活动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唤醒婴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婴幼儿的想象力, 调动婴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等, 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富有幽默感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所有的教具必须熟练操作, 同时能制作相应的教具或玩具。

组织能力。教师要注意把空间转给家长, 尽量让家长和婴幼儿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主要起到衔接、主持、协调活动的作用。

沟通能力。除了要学会和婴幼儿沟通, 还要具备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④充分的心理准备

承受压力。每次课都是公开课, 观摩课, 都要接受家长的质疑和检验。

勇于接受挑战。新型的教育模式, 即根据我园的教育模式在1小时内要完成许多个小的亲子活动。

总之, 亲子授课是重视过程, 不强调结果。相信孩子主动吸收能力, 注重细节教育, 个性差异, 尽量避免婴幼儿等待。强调从婴幼儿兴趣出发, 强调自由, 开放和弹性。必须注重的是在课堂中不用褒贬词说孩子, 不轻易碰触孩子身体。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引起家长讨论和发问。給每个孩子均等的教学时间, 不用选择性的词汇。

3.了解早教课程

通过了解早教课程, 可以使婴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培养初步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技能, 掌握初步的知识, 加强婴幼儿的身体锻炼, 加强婴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特点鲜明的亲子环境

亲子园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 让良好的教育理念自然的融入到环境中, 鲜活、及时地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帮助和资源。具体包括:开放性, 开放幼儿园各种资源和环境, 利用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发挥资源和环境的作用;亲子性, 亲子园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为亲子互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发展性, 让环境与家长对话, 为家长提供了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及亲子教育的内容, 让家长能够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进行研究, 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 创设适合0~3岁婴幼儿活动的教室

包括大运动教室、精细动作教室、休息室等。大运动教室以增强婴幼儿大肌肉机能为内容, 适合各个年龄婴幼儿的活动。精细动作教室以发展婴幼儿小肌肉动作为内容, 可进行集体教学, 提供保证适合每个年龄的婴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休息室供婴幼儿稳定情绪和休息, 内设活动区、益智区、休息区。环境创设应注意为婴幼儿建立充足空间, 为其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玩耍并具有家庭气氛的环境。

(3) 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集体活动。帮助家长解决“什么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 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开发智力以及各种潜能和情感交流。

个别辅导。根据不同的孩子的特点差异进行个别辅导;下班见习:每学期为亲子园的孩子提供2~3次每半天到班上体验生活的机会, 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 为入园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

主题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进行一些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

(4) 科学合理的亲子课程

通过教育实践, 亲子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来园活动、探索实践、轻松时刻、体能训练、音乐活动、集体游戏、教育经验大家谈。这些旨在让婴幼儿熟悉环境、同伴和教师, 让家长通过活动掌握培养指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基本技能知识的手段, 且能让婴幼儿在活动间隙得到休息和调整, 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要求进行安排, 培养婴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初步学习共处、交往、合作等, 并且让家长、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5) 系统规范的亲子教材

不断搜集整理资料, 在教育教学中形成适合婴幼儿特点之本园特色教材, 有计划编写1岁~1.5岁、1.5岁~2岁和2岁~2.5岁三个年龄段上下学期教师用书;制定亲子园各项工作职责, 为亲子园教育管理积累经验。

4.外出参观培训

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社会关注的教育新动向, 通过多渠道, 多形式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观。

利用暑假进行前期的筹划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宣传方案, 教室环境的布置, 示范课的准备, 请家长带孩子参观亲子教育环境和设施, 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咨询活动, 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等。初步掌握了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方法, 掌握了婴幼儿心理特征, 了解婴幼儿营养膳食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 为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二) 实践专项培训

实践专项培训的总原则是“一学习、二实践、三循环”。

“一学习”, 是指理论学习、听课学习和主动学习, 具体是指上述理论方面的学习、听主讲教师课的学习及自身不断汲取知识的学习。每一个学习的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实践”, 是指在有了一定基础后, 给主讲教师配课, 熟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 自己亲自主讲其中一个小环节, 然后一步一步深入直至全部教育活动都能胜任。这是一个包括配课、熟悉教学、部分主讲、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循环”, 是指将所有年龄段的教学活动以上述方式进行, 使每一位教师熟悉每个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并能胜任。

(三) 教研专题探索

在开展亲子教育教学活动中, 经常会发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就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 将大家讨论的话题拟成我们的专题研究课题, 通过多次的实践, 再实践, 再到理论, 形成了我们以下专题研究成果:

第一, 《在亲子教育中转变家长的观念》获西安市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

第二, 《在亲子教育中教孩子学习交往、学习共处、学习合作》获西安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三, 《发挥幼儿园优势, 托幼一体化实践探索》获西安市碑林区教育活动、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四, 《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方案研究》列为西安市基础教育课题, 通过两年的研究, 专家的考察论证已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

第五, 在2006年和2008年陕西省举办的“0~3岁婴幼儿教育研讨观摩大会”上作了《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初探》和《创新0~3岁婴幼儿教育》的大会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还作为现场会交流之一。

三、实践与反思

(一) 教师获益

幼儿园教师通过在亲子园 (早教) 代课, 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 知道家长的想法;与家长的沟通更密切、融合;对孩子熟悉, 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已经是“熟人”了;教师自己在教孩子和家长的同时, 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 锻炼了自己, 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

(二) 孩子、家长获益

孩子、家长从没有像这样全方位的得到指导帮助。孩子与孩子之间得到了互相交流、共处、合作;在每一个关键期都会得到专业指导;帮助孩子从个体交流向集体交流过度, 促进了孩子情感发展。

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 使每个家庭获得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各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三) 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联系, 托幼一体化衔接更紧密自然

“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目标, 处处有教育”, 在亲子活动中, 我们逐步让家长接受了这一理念, 使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 扭转重知识学习, 轻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增进与孩子的亲情, 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 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 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的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 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配合更加默契。

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证明, 一方面, 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学习并掌握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使家长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有效配合幼儿园教育, 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 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开展多种有趣活动, 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交往和独立性的发展。同时, 提供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的机会, 为孩子入幼儿园小班过集体生活在环境适应、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蒙特梭利著.付地红, 张冬梅译.三岁决定一生[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8.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八

关键词 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09-03

可以说,只要存在学习就存在对学习方式的讨论。同时,学习方式也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对不同学习方式进行比较是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经之路,也是研究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思路。尤其是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科学学习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幼儿园实践中对不同学习方式的认识和运用还存在偏差,导致了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了两种极端的倾向:其一是“过分追求”,不管教育内容、教育对象都“一刀切”地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二是“视而不见”,即拒绝进行学习方式转变,在教学中依然直接灌输,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方式。基于目前教育实践中对两种学习方式认识和运用的偏差,我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对某大班幼儿进行分组教学,针对同一数学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我对不同学习方式在幼儿园数学认知部分的运用进行了反思,以期为幼教数学领域学习方式的选用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

在本教学实验中,研究者主要以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变量,其中接受学习是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在幼儿园教师直接传授已有知识的形式下,幼儿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并为自己所用的学习活动;而探究学习是指探究学习方式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是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直面数学问题或情境,主动地思考、探索,旨在建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研究者发现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同时也都有其局限性。例如,接受学习从学习目标来看一般比较适用于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掌握,从学习内容来看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从幼儿的特点来看比较适宜于已有一定相关知识经验的幼儿;而探究学习对于单纯掌握知识来讲就不是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它主要适合于发展幼儿的探究或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幼儿园数学学习方式的选择并不应该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结果,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的多面性、数学内容的多样性、幼儿的个别差异性等。从这些因素来看,没有一种学习方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目标、全部的数学内容和每一个幼儿。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数学内容和幼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一)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

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幼儿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指南》中数学认知领域主要提出了三个目标:第一个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第二个是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第三个是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目标下面的具体教育建议其实为教师如何选择学习方式提供了指导。如态度和情感相关的目标最好以感悟、体验的方式学习;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相关目标可以用接受方式学习;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目标等则以探究方式学习最为有效等等。

(二)根据数学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幼儿园数学学习是以一定的数学内容为对象的,而数学内容影响着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根据教育部2001年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研究将幼儿园数学认知部分的内容划分为“数、量、形、时间与空间、关系”五个方面,再从每个方面抽取两个知识点,根据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对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使不同的学习小组处于不同的学习方式当中。在此过程中,研究者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及在设计教案时的难易程度,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数学内容适合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如“数”“形”部分比较适合接受学习,“量”“时间与空间”“关系”部分比较适合探究学习,但这种划分方式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例如,知识点中包含数学概念、抽象的数学符号时更适合接受学习,教师设计教案起来也更容易,幼儿接受起来也更轻松;知识点中包含认知冲突、问题情境时更适合探究学习。

(三)根据幼儿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方式

在两个月的教学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不同的幼儿,他们的表现总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幼儿能够很好地积极投入,有的幼儿则表现得毫无兴趣;有的幼儿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有的幼儿却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幼儿的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能动地作用于学习对象的过程,因此每个幼儿的反应必然不同。研究者反思发现,并不是每一种学习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幼儿,也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探究学习就一定是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接受学习就是幼儿排斥的、不适应的。发展适宜性原则告诉我们在选择学习方式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如: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等等,做到因材施教。但要做到这一点是难上加难的,需要教师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去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幼儿,再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学习方式,分组学习或个别学习。所以,要想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教师就必须选择符合幼儿特征的学习方式,不能“一刀切”。

二、不同学习方式的使用

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前提是在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数学内容和幼儿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那么想要活动开展的有意义,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快乐学习,教师在使用不同学习方式时就必须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前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

(一)不同学习方式使用的前提

不管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的使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前提。《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这两句话揭示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并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作了详细解释,即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日本幼教专家本吉圆子也说:“孩子仅仅聆听语言的说明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孩子要通过自身整个身体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才能得到教育,通过手及身体的接触使身心和头脑运作起来。”所以,不管采取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打破幼儿可以通过语言模仿、记忆和习题练习等手段来学习数学的误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接受学习并不等于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知识的强行灌输,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判断幼儿的是否有意义,一是看幼儿能否把新学的数学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自身的知识系统或网络;二是学习以后能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想要使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意义,必须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前提。

(二)不同学习方式相结合

奥苏贝儿的研究表明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二者只是相对而言。从纯接受学习到纯探究学习,其间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在某一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因为学习目标的多样性(如:认知的、情感的、价值取向的、能力培养的、动作技能的目标等等),学习内容之间连续性和学习主体的个别差异性,在使用学习方式时通常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而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及每一种学习方式的特定功能,将多种学习方式组合起来。

三、教师是关键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幼儿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密切相关。已有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通过教学实验发现,教师不仅影响幼儿学习方式的选择,还影响幼儿学习过程中知、情、意的投入。

首先,教师的观念影响着学习方式的选择。传统观念的教师偏向于接受学习的选择,认为这种方式简洁、便利,幼儿可以快速获取数学知识;新潮观念的教师偏向于探究学习的选择,认识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创造力。但是,想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辩证看待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树立正确的观念,既看到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又看到两种学习方式的不足,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数学内容和幼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影响着学习方式的使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教师必须熟悉掌握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

最后,教师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切从“为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一切以幼儿为本,将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置于首要地位,正确理解《指南》关于幼儿学习的主要观点,而不仅仅追求书本知识的识记。每个教师都应该坚信一些同样的基本原则,即学习不依赖于施教,而依赖于学习者自我激励的好奇心和自动开始的行动。

9.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活动,为让全体幼儿在感受节日气氛,体验童年幸福与快乐的同时,培养一份纯真的爱国之心,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

2、排练团体操《火红的旗帜》

3、准备活动奖品和奖状。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7 日(星期五)上午八时。

活动地点: 塑胶广场。

参加活动范围:全班幼儿及家长。

活动反思:“六一”应该是属于孩子的。只要每位教师怀着“把节日还给孩子”的理念,善于倾听孩子心声,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有趣的事物,那么让孩子拥有难忘的“六一”将不再是一句空话。通过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幼儿家长双丰收。

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泼向上的幼儿“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10.托班六一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十

在表演亲子呼拉圈过程中孩子与家长之间充满了愉快的情绪。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充满了整个班级。

二、亲子做操展示风采

今年的六一活动都是围绕着“亲子互动”为主题编排的,家长和孩子们在室外做徒手操时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害羞而畏缩,无论老少个个都是充满了激情,口号响亮,整个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下结束了。

活动后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奖品,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留下的笑声还荡漾在空中,整个幼儿园似乎也变得更加明媚和朝气蓬勃了。

11.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十一

【关 键 词】幼儿美术活动;教师;评价;评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32-02

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做恰当而有效的评价,师幼会产生有效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处于一种鲜活的状态。但当前在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评价行为仍然存在着偏差,导致评价这一环节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忽视幼儿个性和情感的发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偏重幼儿作品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方面,往往从知识技能、画面效果这些显性因素来进行评价,以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兴趣、注意力、个性的发展却不够重视,缺乏引导和肯定。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方面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2. 评价标准和方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每个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对于绘画主题的理解不同,通过自己独特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但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很多教师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如强调画面是否丰富、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范画相像。而且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基本是语言评价,很少采用微笑、眼神、倾听和关注等非言语评价行为。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违背了幼儿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也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1]

3. 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笼统。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比较单一、笼统,不够深入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画得真棒”、“画得真漂亮”、“有进步”,这类评价语言缺乏具体的内容,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如果这是幼儿第一次听到老师这样的表扬和肯定,幼儿可能会十分高兴,如果一直重复着类似于“真棒”的评价,幼儿也会感到乏味无趣。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4. 评价行为缺乏激励性。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画得这么乱”,“你画得不好看”,“你画得这像什么呀?”当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事物时,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采用否定性的评价说:“你怎么画了个绿太阳?你画的房子怎么是这样的?“你画的树叶怎么是蓝色的?类似这样的否定性评价,会挫伤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削弱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5. 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很多教师偏重对幼儿美术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很重视在结束环节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注重对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技能技巧的评价,却忽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持久的注意力等方面的评价和引导,而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引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创造和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没有达成,使得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二、改进策略

如何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恰当合理的评价?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行为进行反思,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步改进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纲要》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包括认知、语言、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发展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个性等。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知识技能方面评价上应包括构思、造型、材料运用、表现、涂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评价上则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持久性等。所以,教师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应把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 评价体现多层次和多样性。每个幼儿基础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不一,都有其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又都有独特的智能,如果用同一“标尺”、用同一“标准”,显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2]

所以,教师要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美术活动的评价中,还要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要考虑幼儿的不同个性,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用拍手、微笑、伸出大拇指、拍拍肩膀来肯定幼儿;也可用抚摸、拥抱、拉手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对一些比较沉静、内向、胆小的幼儿,教师可用热情的语言加以赞赏,或用拍手、贴五角星加以肯定,以增强自信心;对那些性格外向、活泼、表现突出的幼儿,可用积极的语言适度赞扬或点头微笑。只有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变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nlc202309031944

3. 评价语言具体恰当。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具体性、针对性,要明确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地方。如,“这几朵花颜色涂得真漂亮!”“这幅画的线条非常流畅!”“你画得真细心”。这样的评价会让幼儿感到生动有趣,会增强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继续作画的愿望。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恰当、具体的语言评价能对幼儿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如,有的孩子画面颜色单一,教师可以提醒他“颜色有点少,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搭配起来更漂亮,更合适?”引导孩子大胆表现,使画面色彩更丰富。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生动、具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评价体现激励性。幼儿都喜欢教师表扬,表扬有助于幼儿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恰当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因为这一兴趣和愉快体验,将推动他们今后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3]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对于孩子的作品,只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体现他们的创造力,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和体会幼儿美术作品的优点,努力从每个孩子的画中欣赏其独特之处,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保护孩子创作的热情和绘画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树立自信心。教师不仅要赞扬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对于绘画能力弱一些的幼儿,那些画面简单的幼儿,教师也应鼓励与肯定。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为他们鼓劲,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

5. 评价与教学融合,注重过程性。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过程性,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评价应是伴随着教学活动过程而发生,也就是说评价与教学相融合,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4]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评价要从过去仅仅重视结果转变为更重视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通过评价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情感和主动的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精神。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的关注和评价,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反思[J].早期教育,2008,(Z1).

[2]沐文扬.建构生态式教学评价,促进师幼可持续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02).

[3]陆蕴芸.也谈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4]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J].学前教育研究,2003,(09).

12.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十二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有译作“佩特·哈金丝”) 创作的一部经典图画书, 其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 而图画则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这是一本绝对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书。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

阅读目标:

1.在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中, 获得乐趣, 能开心地笑, 能大胆地想。

2.掌握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3.感受画面的美。

阅读重点:

能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充分享受想象与阅读的乐趣。

阅读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一个场景, 用准动词“走、绕、越、穿、钻”等。

阅读准备:幼儿人手一本书、多媒体课件。

阅读过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 重点想象与讲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 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观察扉页, 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 这是一个农场, 哇, 好大好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课件)

“有房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房、手推车……”

“有母鸡, 有山羊。”

“这只母鸡还有一个名字呢, 叫萝丝。我们就叫它母鸡萝丝。”

【反思】巧设情景, 导入活动,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是比较困难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 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靠简单的挂图和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 显然是很不够的。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巧妙地引出新的活动。教师轻点鼠标, 大屏幕呈现给幼儿农场的全貌,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点击画面的同时, 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他们情不自禁地说着农场里的一切。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等颜色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偏黄的夕阳光的暖色调中, 画面色彩更加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 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倾听故事, 享受乐趣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想知道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一看。”

播放课件, 把幼儿带进既紧张又搞笑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天,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它没发现, 一只狐狸在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走过院子, 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 钉耙一个反弹, 狠很地打到了它的脸上。

萝丝绕过池塘,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扑了个空, 栽倒在池塘里。

萝丝越过干草堆, 狐狸扑了上来, 可它一头扎进了干草堆。

萝丝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 狐狸扑了上来, 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浇在狐狸的身上。

萝丝穿过篱笆, 狐狸扑了上来, 可跌倒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钻过蜜蜂房, 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 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 吃晚饭。”

幼儿听得不时发出笑声。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一想, 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它是怎么去的?”

幼儿回答。每说出一个地方, 课件就出示这个地方,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体态语言展示一下去的方式及动作。

【反思】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天性好动, 对动画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轻点鼠标, 画面出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个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半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母鸡萝丝;一个是紧跟其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贪婪狐狸。喜剧效果来自鲜明的对比, 幼儿笑得前仰后合, 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幼儿年龄特点等决定了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就轻点鼠标, 带领幼儿回到情节中, 幼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 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理解动词, 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 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 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阅读, 沉醉有趣

“这本书, 真有趣, 请你们自己一页一页地轻轻翻, 细细看。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

教师请幼儿拿起事先放在每组桌上的绘本。幼儿各自翻页阅读。教师到幼儿身边倾听、引导幼儿阅读。

“哇!”“哦!”“哈哈!”“好险呀!”幼儿的喜悦与陶醉一阵漫过一阵, 漫出书页, 涌进教室。

“有趣、开心的画面在哪儿, 谁来说说。”

指名个别幼儿讲述他们心中有趣的、开心的画面, 讲到哪里, 教师把课件画面展示到哪里, 并且校正幼儿的语言, 特别注意个别动词表述的准确性。

(幼儿回答略)

“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真有趣。下面再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两人一组说一说, 你说给我听, 我说给你听。”

幼儿互相讲述、交流。

【反思】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轻轻翻, 细细看, 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 所以我倡导“想笑就笑, 放松心情”。播放课件, 让幼儿一起欣赏有趣的画面, 充分理解故事, 展开想象。个别讲述及指导是为各自讲述作示范, 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述、倾听是为落实一个理念:阅读是个人的行为, 人人都要有“被动的能动性”。

●再读扉页, 培养情趣

“这本书的扉页就是母鸡萝丝的一张散步地图。对照地图, 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狐狸在哪里踩到了钉耙, 在哪里栽进了池塘……你能来找找看吗?”

(幼儿回答略)

“这本书太有趣了。不仅故事有趣, 而且画面的色彩是偏黄的暖色调的, 很亮很温馨。我们再从头至尾欣赏一遍。”

慢慢地播放课件, 幼儿边看边听边欣赏。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女画家佩特·哈群斯 (课件出示作者的头像及名字) , 她还创作了《蒂奇》、《金老爷买钟》等作品, 我们还可以去阅读她的其他绘本。”

【反思】互动活动,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通过与多媒体互动, 再次展示的农场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所, 让幼儿找出狐狸受挫的地点, 实际上就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为此, 在教学的结尾部分播放课件并进行整体欣赏。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作品, 拓展了幼儿阅读的空间。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 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 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

13.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十三

剪纸活动反思

是最新发布的《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幼儿园剪纸活动反思》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今天上午是一个手工活动,这也是孩子们开学以来第二次使用剪刀。在第一次剪纸中我总结出了孩子们的几个共性:首先是孩子们拿剪刀的手喜欢手背朝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剪刀剪不到正确的位置,随意性比较大;其次是孩子们喜欢朝手工纸的正中剪,这样的结果导致手工纸周围出现花边似的齿轮状。这

两种现象只能说明孩子们在家缺少使用剪刀的经验,有部分孩子在家甚至与剪刀绝缘。发现这一现象后,我立即与家长沟通(利用来园和离园的机会进行交流、范文写作论坛上呼吁),希望家长能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剪刀。今天在活动前我就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学习正确使用剪刀。活动中我先向孩子们演示了拿剪刀的动作——大拇指爸爸钻山洞,食指妈妈和中指哥哥一起钻山洞,无名指姐姐和小手指宝宝等在山洞外面;然后又向孩子们介绍了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让剪刀立起来,然后结合儿歌学习“张大嘴巴对住线,啊呜一口去咬线”。在直观地演示以后我请孩子们动手自己来尝试,结果今天的活动获得了成功,很多孩子都能自己动手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操作。有两个孩子剪得最慢,因为他们在剪完一个正方形后把图形里面的一个个小图案也剪了下来,刚看到他们的“破坏”行为以后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把一条完整 的“被子”剪坏了,思想汇报专题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虽然破坏了一个完整的作品,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认真练习使用剪刀,而且越来越熟练。想到这里,我就很满足。

14.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回忆儿童节的情境,并把儿童节时的欢乐氛围表现出来。

2、合理安排画面,体现活动情境。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导孩子了解六一节日。

教师: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节日是什么吗?你们还记得吗?是几月几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师小结: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孩子们设立的节日。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回忆六一儿童节的情景。

教师: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为什么喜欢?六一儿童节这天你们都在干嘛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回忆六一儿童节这一天的情节。

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引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教师:在这一天,有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去了游乐园玩耍、爸爸妈妈有的买了有趣的玩具、好看的图书,有的小朋友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今天请你们把你们有趣的事情和最喜欢的活动画出来。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呢?(教师请三四个小朋友讲述自己要画要画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教师小结:我们在绘画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画面的安排,要先画主要的物体,再画次要的物体,靠近的东西要画大些、低些,远的物体要画小些、高些,涂色的时候要大胆有力,六一是快乐的事情,那我们可以把颜色图的鲜艳、丰满。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六一儿童节,说了这么多关于六一的快乐事情,今天我们来把这些快乐的事情画下来。

三、发放绘画材料,画纸、油画棒,交待绘画常规

1、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颜色搭配和画面布置,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先想一想你想把哪些事情用画下来,怎样来安排我们的画面看起来更好看,看看谁最爱动手动脑,把画面装扮的特别漂亮。画好主要后,再给画添上场景。

2、教师对画的好的一些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幼儿更有喜欢画画!教师:今天我们从画的整洁、丰富、颜色搭配来评比,看看谁的画最有创意,很特别,看起来很漂亮、舒服!

3、请画的好小朋友把画贴在外面的墙上。

4、活动结束,整理桌面。

教学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可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选材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给了幼儿无限的发展空间。

15.幼儿园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反思 篇十五

一:整合课程, 让孩子感受艺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艺术教育要注重各个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以往, 我们常常利用美术、语言、音乐等学科, 把它们相对地划分为独立的一个活动或一个单元活动分门别类地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知、理解、表达与创造。在这种活动中, 孩子们所获得的艺术知识和能力彼此分离, 很难提高孩子的整体艺术水平。而在这次的国际化主题活动中, 我们利用活动, 将一个主题中各个方面的艺术因素综合在一起, 对孩子施以全面而细致的艺术影响, 为孩子创设具有真实体验和互动的艺术环境, 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艺术活动程序。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从单一的艺术知识教授转化为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培养幼儿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综合活动《认识向日葵》《日本的樱花》《我和乒乓交朋友》《可爱的熊猫》《爱跳的袋鼠》《我爱京剧》等这些课程充分提高了幼儿审美情趣和培养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在这个主题活动中, 我们充分地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 将各领域的艺术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例如综合活动《认识向日葵》, 我们让孩子知道向日葵是俄罗斯的国花, 她的意思是向往光明之花, 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 它全身是宝, 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表示向往光明, 追求光明, 厌恶黑暗之意。同时又向幼儿灌输向日葵为什么一直向着太阳的科学知识, 又结合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 让孩子知道画家梵高是荷兰人, 了解梵高表现向日葵的手法, 也是别出心裁, 他采用简化的手法描绘物象, 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和装饰的意味。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 绿色与蓝色的细腻笔触, 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 具有醒目的效果。梵高的黄色如此动人, 在明亮、灿烂的底色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色调, 把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 动人心弦。幼儿也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同一颜色深浅不同所表现的魅力, 感受到名画魅力的所在。

又例如综合活动《日本的樱花》是科学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课程。我首先让孩子欣赏《樱花》这首日本民歌, 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歌曲, 歌曲旋律朴实无华, 生动细腻, 旋律优美, 舒缓动人, 民族风味浓郁。这首乐曲不仅带给幼儿繁花盛开的视觉憧憬, 还引导着幼儿初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日本的樱花、富士山、木屋、和服、动漫等等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是一种植物, 蔷薇科, 花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核球形, 初呈红色, 后变紫褐色, 7月成熟。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 共有200多个品种。因此, 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 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樱花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美丽、漂亮和浪漫的象征。樱花之所以作为日本的国花, 是因为樱花的精神, 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樱花情结", 樱花的花期一般只有3-7天, 因为樱花选择了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凋谢。这就是樱花精神。

二:实践活动, 让孩子表现艺术

艺术表现, 不是一个单纯的重复掌握或模仿艺术知识的过程, 而是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来巩固知识,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我们将综合活动作为手段, 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从而提高孩子的艺术表现力。在艺术实践中, 我们注意到了三个方面:

(一) 灵活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的单调重复、千篇一律, 容易使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 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 他们的年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 此时如果没有适宜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兴趣, 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为此, 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应幼儿对多样性、新奇性普遍追求的审美心理, 灵活多样, 不断变化, 及时为孩子提供新鲜的感觉, 让孩子的眼睛为之一亮, 让他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如我们设计的综合活动《我和乒乓交朋友》, 让孩子体验到新鲜的感觉。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 当孩子学会如何发球、如何对打时, 他们就跃跃欲试了, 也想体验当运动员的滋味, 于是在课上、区角活动就经常看到孩子挥球板的身影。同时能力强的孩子会观察打球的孩子的姿势, 把他画下来。教学方法和形式的灵活多样, 使孩子在多种美的感受中保持最佳情感状态, 唤起强烈的寻奥探秘的求知欲望, 让孩子趣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二) 具体性的艺术形象

大千世界在孩子们的眼里是多彩的, 是有生机活力的, 让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活起来, 是真正吸引孩子兴趣的一大动力。蓝天、白云、花朵、绿草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只是没有思想的物体。活动《可爱的熊猫》就体现出孩子可爱的一面: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平时只是在电视里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物会表演杂技, 今天我的熊猫也会表演杂技了。看:我的熊猫在走楼梯、我的熊猫在打羽毛球、我的熊猫在跳绳、我的熊猫在踩球等等。可见在艺术活动中, 孩子都可以让它们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 会说话、有情感、可以和孩子自由自在地交流人物, 一些复杂的艺术形象变得简单而具体, 成为了幼儿艺术能力提高的一条良好途径。

(三) 多样性的表现方式

在“国际化视野中的主题活动”中, 我们克服了单一化的活动方式, 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鼓励幼儿从多方面来表现艺术。墙饰布置充分表现出幼儿的美术能力, 自跳自唱表现出幼儿的音乐能力。在这些活动中, 幼儿可以经历一种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的学习, 从整体上发展艺术能力。

例如综合活动《日本的樱花》有的幼儿观看录像, 感受日本民歌宁静、舒缓的风格。幼儿模仿日本舞的动作, 从中感受乐曲中的节奏。欣赏穿着日本民族服饰的孩子进行表演。自己也模仿者跳, 有的幼儿则听音乐, 用自己的故事来描述了春天人们去看樱花的情景, 还有的幼儿则用红、黄、绿等色块来表达看了樱花后的各种心情……艺术表现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 这是新时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根本体现。

三:创新作品, 让孩子创造艺术

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并不需要过分强调对“技能”的训练, 主要是以培养兴趣、提高修养为主, 只有使孩子具备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鼓励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高, 孩子们自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 是属于孩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简单创新, 这是感知、表现艺术之后的升华, 也是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又如综合活动《我爱京剧》, 在欣赏完脸谱之后, 孩子们发现了脸谱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对称的图案这些特征。然后我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脸谱,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示范, 而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这样一来可以发现幼儿是否对脸谱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二是可以让幼儿大胆动手不受约束, 给幼儿一个开心自由的氛围, 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果然, 设计脸谱的环节就成了整个活动的高潮, 每个人都创作出了大胆而富有新意的脸谱。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颜色, 他告诉我, 因为有的时候我比较调皮, 有的时候我很善良, 还有的时候我也很勇敢, 所以, 我就用了这么多颜色……

上一篇:银行中考送考活动方案下一篇:导医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