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共16篇)
1.《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篇一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题记
《红楼千古梦》是著名少儿科幻作家——陆杨写的。这本书情节曲折,令我百看不厌。
这个故事主要写主人公幻石为了改变贾宝玉和林黛玉生死两茫茫的悲惨结局,幻石成功穿越,来到《红楼梦》的世界里,并与贾宝玉成为了结拜兄弟。他们一起举办新诗大赛、选美大赛、做生意、成立贾氏集团……幻石信心满满的认为,自己真的可以改变《红楼梦》的结局。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林黛玉还是去世了,贾宝玉依然入了佛门。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并不是幻石的力量不足以改变结局,而是女娲的原因。但幻石并不自馁,而是信心满满的接受现实。
幻石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事。
那次,学校举办了一场义卖书籍的活动,我也参加了,之前,我因为胆小不敢卖书,我想起了幻石,便大胆吆喝起来,但没有人搭理我,行人都对我行“注目礼”。我开始灰心丧气,正准备放弃时,我看见了《红楼千古梦》,想起了幻石,又树立信心,接着又叫卖起来,终于,我成功卖出了十六本书。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充满信心地走向明天,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公众号:安庆东方作文
2.《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篇二
一、一僧一道关系全书走向
《红楼梦》整篇小说缘起一块女娲补天时炼制的顽石, 因见众石俱得补天, 唯自己不堪入选弃于青埂峰下, 终日悲号惭愧。某日一僧一道来到此地谈起红尘的荣华富贵。此石听了, 不觉打动凡心, 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遂央求二人携带自己入富贵场、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僧将顽石变作美玉将其携入尘世, 让他“到那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在神秘的一僧一道与顽石的对话中, 僧明显占据了主导地位。施法将大石变为美玉, 又暗示其在人间的生活将有奇遇, 最后也是他将石袖了, 同道人一起飘然而去。僧道二仙作为引出全书的线索, 使全书带有浓郁的佛教和道教气息。
第一回的僧道除了将顽石携入尘世是出现过, 在之后还出现过数次。这几次出现, 都与甄士隐有关, 且形象不尽相同。茫茫大士, 渺渺真人, 经常化为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救苦救难, 超度众生。
第一次出现于甄士隐梦中, 仅是平平常常的僧、道装扮。乡宦甄士隐“禀性恬淡, 不以功名为念, 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 一日在书房中午睡, 梦至一处, 见一僧一道且行且谈。从此二人话中得知西方灵河岸上有绛珠草一株, 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修得女体。神瑛侍者欲入红尘造历幻缘, 绛珠仙子也随其下凡还泪报恩。甄士隐梦中求僧道为之“大开痴顽”, 以“免沉沦之苦”。僧道开导他:“不要忘我二人, 便可跳出火坑矣”。
第二次出现于甄士隐梦醒之后。甄士隐虽然通过梦, 感知到了危机, 但现实中的小康生活使他沉溺, 并没有采取任何防范危机的措施。所以, 僧道见他抱着女儿英莲在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 陶醉于眼前繁华, “便大哭”。又是深情劝告:“施主, 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 舍我罢!”又是大笑讽谕: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在这一处, 僧道的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僧则癞头跣脚, 那道则跛足蓬头, 疯疯颠颠。挥霍谈笑而至”。“生得骨格不凡, 风神迥异”的仙僧仙道一个成了癞头和尚, 一个成了跛足道人。
第三次出现于甄士隐家道中落后, 一日到街前散心, 见一跛足道人唱着《好了歌》而来:“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子孙谁见了?”
这首诗乃道人吟唱, 每段都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 体现了道教求仙长生思想, 然结尾又通过佛教思想告诫世人万法皆空。世人皆向往成仙得道, 却被红尘种种欲望所扰、割舍不下, 殊不知:功名将相, 终归一抔黄土;娇妻恩爱, 也只是在世之时;父母痴心, 但难得孝顺子孙。凡事种种, 一切的一切, 最终都是一场空。此处甄士隐在贫病交加中见到的是跛足道人, “疯颠落脱, 麻屣鹑衣”。
《红楼梦》第一回提及:“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 是提醒阅者眼目, 亦是此书立意本旨。”深入阐述这“立意本旨”的正是跛足道人和即将跟着跛足道人出家的甄士隐。跛足道人那句句离不了神仙、宣扬人生虚无的《好了歌》和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释揭示了全书的人物命运和“万境归空”的主旨。
统观全书, 《红楼梦》中但凡出现有世俗之外的人出现, 必然是一僧一道。两者相互帮持, 但重点还是落在佛教主导上, 即外道内佛。这一点也可以从跛脚道人与甄士隐的唱和中得以证明。上面说到《红楼梦》第一回写甄士隐上街散心, 碰到唱着《好了歌》的跛脚道人。道教注重现世的享乐, 通过修道炼丹既有可能长生不老。而佛教主张现世受苦积福, 等到来世善报再享福, 修的是来生, 看重的是彼岸世界, 此岸世界的本质是虚无的。从这一点上, 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矛盾, 《好了歌》虽然是道人唱来, 以“神仙”起头, 看似是道教的, 但其重点却落在“了”字上, 指向的是虚无的归宿, 即佛教思想的体现。不止如此, 甄士隐关于《好了歌》的阐释, 更是突出了佛教的“空”字。曹雪芹将道人冠以“空空”二字, 并在小说的一开头就点明“到头一梦”、“万境皆空”的主旨。曹雪芹作为大师, 能写出《红楼梦》这样流芳百世的作品, 不可能将佛道两教混淆, 甚至写了个颠倒。可能的情况是, 曹老先生是故意为之, 这是他的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 暗写作家对佛教思想的偏爱, 用来表现外道内佛的宗教思想基调。[2]高鹗则在贾宝玉被僧道携去大荒的结局中完成了“万境皆空”的主旨。由此可以推断, 上文屡次出现的一僧一道, 其实也只是打了一个道教的旗帜而已, 其实质还是佛教的虚无思想。《好了歌》虽然仅仅出现在第一回, 但它所揭示的俗世道理却是贯穿于《红楼梦》故事始终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体现了《红楼梦》的本旨。一僧一道也借此影响了《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走向。
第一百二十回, 写到贾宝玉在历经了所谓的“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之后看破红尘, 选择与那一僧一道归于大荒, 给人留下一个“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回味和富贵如梦、人生如梦的感叹。贾政在船上见到宝玉后, 追寻“光着头, 赤着脚, 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的宝玉时, 转过一小坡, 只见所见的可触可摸、有形有色的“白茫茫一片旷野”。贾政在家书中说:“与其作了官, 偿或命运不好, 犯了事坏家败产, 那时倒不好了。宁可咱们家出一位佛爷, 倒是老爷太太的积德, 所以才投到咱们家来。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 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 也没有成了仙。这佛是更难成的。”一僧一道代表了贾宝玉注定要出家的命运走向。同时, 高鹗借贾政之口明确对佛道进行了排序, 即成佛比成道更难。
二、参禅悟道的红楼梦中人
《红楼梦》中多处涉及佛道思想, 小说中人物也对佛道思想有独特的见解, 其各自的命运也是与佛道有联系的。
1. 参禅
佛教传入中国后, 有一个重要的发展———禅宗。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主导宗派, 始于菩提达摩, 盛于六祖惠能, 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就充分体现了禅宗思想。宝玉在黛玉那里吃了闭门羹后, 心理很委屈。故提笔作偈:
“你证我证, 心证意证。
是无个证, 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 是立足境。”
并且填了《寄生草》:
“无我原非你, 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 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里面既体现佛教思想空无的观点, 也是禅宗顿悟意蕴的明证。主人公宝玉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顿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佛教的禅宗, 借以抒发心性。接下来, 就引出了黛玉的续偈和宝钗的一段话。黛玉对宝玉说:“你道‘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 还未尽善。我还续两句:‘无力足境, 方是干净。’”意谓到万境归空无证验可言时, 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显然黛玉的悟境要高于宝玉。宝钗接着对宝玉说:“五祖欲求法嗣。令众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春米, 听了道:‘美则美矣, 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日:‘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给了他。”宝钗讲的故事见于《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讲的是五祖弘忍选继承人的事。宝钗讲这个故事主要是想比较说明。可见钗黛对佛禅也颇为熟悉。
虚无是佛教思想的核心, 亦即“空”。小说中有几次诗会的描写, 看似是贵族子女的诗文唱和, 实则暗含危机, 预示着宁荣二府的衰亡, 只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宝玉、黛玉等人的诗文唱和中, 很多地方都留露出了空无的消极思想, 尤以黛玉的“柳絮词”最为明显。
“粉堕百花洲, 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 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 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 忍淹留。”
林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 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 预感到薄命的结局, 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 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 都是薄命的女子, 似乎是信手引来, 实际是有意自喻。下阕诗人以草木自喻, 年纪轻轻, 竟愁到了白头。柳絮任东风摆布, 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是对黛玉处境的写照, 也是对悲惨结局的暗示。
在第五十回, 红楼诸人在芦雪庵、暖香坞写诗制谜时, 史湘云作了《点绛唇》谜语, 谜底为耍戏之猴子。
“溪壑分离, 红尘游戏, 真何趣?
名利犹虚, 后事终难继。”
谜语充满了佛教的虚无意味, 同时暗示贾府的衰落, 尤其是贾宝玉最终弃家为僧的结局。谜语众人不解, 只让贾宝玉猜中, 并非偶然, 也不是因为他天资聪颖, 而是因为谜语句句适用于贾宝玉:大荒山青梗峰的顽石, 幻形入世, 成了怡红公子, 这正是“溪壑分离, 红尘游戏”;“真何趣”的感慨与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说的“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意思一样;“名利犹虚”, 是他蔑视仕途经济的反抗思想;“后事终难继”, 或者说“剁了尾巴去”, 正应了他“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结局。这个谜语就暗示了贾宝玉一生的道路。[3]
不止如此, 小说中还有对人们参禅的直接描写。九十一回宝黛有一段禅语问答:
黛玉说:“我便问你一句话, 你如何回答?”
宝玉盘着腿, 合着手, 闭着眼, 撅着嘴说道:“讲来。”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 你怎么样?宝姐姐和你不好, 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 如今不和你好, 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 后来不和你好, 你怎么样?你和他好, 他偏不和你好, 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 他偏要和你好, 你怎么样?”
宝玉呆了半晌, 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道:“瓢之漂水, 奈何?”
宝玉道:“非瓢漂水, 水自流, 瓢自漂耳。”
黛玉道:“水止珠沉, 奈何?”
宝玉道:“禅心已作泥沾絮, 莫向春风舞鹧鸪。”
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
宝玉道:“有如三宝。”
二人说话充满禅宗的机锋, 简直就像禅宗的公案。
2. 悟道
《红楼梦》中也有一心向道的人物, 但命运也不尽如人意。小说在这一点上的设定颇有意味, 参禅的人命途不济大抵是命运使然, 而悟道者多为自身原因。可以说, 从这一点上, 也能看出作者对佛教思想的偏爱。宁国公贾演的孙子贾敬是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的次子, 是丙辰科进士, 却一味好道, 在都外玄真观修炼, 烧丹炼汞, 别的事一概不管, 放纵家人胡作非为。后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 死时腹中坚硬如铁, 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成了众人心中的笑柄。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老实无能, 懦弱怕事, 有“二木头”的浑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姊妹们, 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 任人欺侮, 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 她不追究, 别人要替她追回, 她说“宁可没有了, 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 她不管, 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此处的《太上感应篇》正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 旨在劝善。抄检大观园时, 司棋被逐, 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 掉了眼泪, 但司棋求她去说情, 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
三、作者偏爱佛教思想的证据
尽管《红楼梦》中又参禅又悟道, 但在寻求悲幻出世的精神归宿方面, 显然更倾向于佛禅一派。道家虽然也讲“无”, 但这种无首先是指面对至高无上的自然之道的“无为”, 因此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否认“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生出来的“万物”[4];庄子虽然也谈“梦”, 但这种梦所强调的主要还是人在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中与夭地万物的并生为一, 是人“乘物以游心”[5]的身与物化;相形之下, 佛学禅宗的空无梦幻观念, 则更有心灵空寂、人世虚幻的色彩, 所谓的“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6]。
纵观全书, 世事无常在《飞鸟各投林》一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官的, 家业凋零;
富贵的, 金银散尽;
有恩的, 死里逃生;
无情的, 分明报应。
欠命的, 命已还;
欠泪的, 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 遁入空门;
痴迷的, 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所有功名富贵, 所有爱恨情痴, 最终都统归于“无”。世间诸法无常, 一切都是短暂虚幻的泡影, 唯有空不空处才是清净真实的, 永恒绝对的。唯有向佛, 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免于人生颠沛流离之苦。
《红楼梦》第五回暗示了人物命运的走向。太虚幻境门口有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九十四回写通灵宝玉丢失, 第一百十六回写和尚送玉来, 第一百十七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又写入太虚幻境。借由这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梦境暗示了佛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占据重要地位, 能够影响俗世的人生, 特别是主人公宝玉的人生抉择。
贾宝玉最后的出家也是符合佛教思想的。从《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发展来看, 贾宝玉的解悟出家是必然的。他的那些具有“叛逆性”的思想和言行, 在当时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历史条件下, 总是碰壁, 给他造成了很多烦恼。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 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在当时封建没落社会的俗世中人看来, 贾宝玉就是一个没有上进心, 整天只知道在女孩堆里玩闹的纨绔子弟。除了黛玉, 没有人理解宝玉。命运弄人, 连唯一知心的林妹妹都不在了, 困顿无路的宝玉因苦恼而求解脱, 因受佛家思想影响而通过参禅达到解脱, 最后干脆出家了。这条路其实走得顺理成章。宝玉看透了红颜枯骨终成灰, 在俗世中没有了牵挂, 这是他出家的心理条件。他的家庭中就有惜春出家, 还有几个小戏子芳官、葵官、药官出家。他家出资建立了几个寺和庵。他还同带发修行的妙玉密切友好。这种浓厚的佛教氛围则是使宝玉易于走上出家之路的环境条件。佛教的禅宗讲顿悟, 一朝开悟, 就可以超脱世俗, 这是宝玉出家的宗教条件。禅宗讲顿悟并非不经过渐修和遇到某机缘就能顿悟的。禅宗史上有相当多的人出家之后, 修习多年, 才在某种机缘的触动下, 自识本性, 顿悟成佛。而在顿悟之后, 还要继续修习, 方能进一步根除旧习, 巩固和提高悟性, 真正进人最高层次的涅架境界。从前八十回的描写中已经显示, 贾宝玉是有悟道根器的。他反对儒家思想, 倾向于佛家思想, 当他感到困惑和寂寞时, 就想到参禅, 写偈子。如《寄生草》就是《参禅偈》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反映了贾宝玉性格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些都暗示他会走上出家的道路, 达到解悟的, 这是宝玉出家的根基条件。
小说所构建呈现出的以佛为尊的佛道世界主要指向小说主角贾宝玉的人生困顿,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人生困顿。贾家经历了由繁荣到树倒猢狲散的过程, 这样的遭际和变故, 极易让人产生幻灭感。而佛教视俗世万物为虚无, 一切皆“空”的哲学观, 符合作品的主题“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由此可见, 在《红楼梦》中, 佛教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佛道思想在《红楼梦》中屡次出现, 对行文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实为外道内佛。
摘要:佛道两种宗教文化在《红楼梦》中呈现对立统一的关系, 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及人物命运的走向, 小说中人物也对佛道思想有独特的见解。其中佛教文化指向小说主旨, 占据主导地位, 道教起协同作用, 形成外道内佛的宗教思想构架。
关键词:对立统一,外道内佛,参禅悟道,命运走向,虚无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李雄燕.《<红楼梦>宗教思想浅探》.文学理论, 2010 (06) .
[2]杨莉, 周丁力.《试论<好了歌>的佛道观念及其文学表达》.作家, 2010.
[3]高国藩.《<红楼梦>中的谜语》.红楼梦学刊, 1984.
[4]卫广来.《老子》四十二章.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5]孙通海译著.《庄子》人间世篇.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一醉梦红楼 篇三
◎酒令如军令
行酒令的目的主要为了活跃酒席上的气氛,使饮酒更富有趣味。行令时一律平等,无论尊卑长幼,“臣不易,君亦不易”,令出必行,违令罚酒。
第四十回:“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盅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王夫人等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说来。”,对“乱令”者罚酒。
第六十二回,探春令官把盏,宝玉建议“雅坐无趣,需要行令才好。”众人赞成,以抓阉决定行哪样酒令,抓出“射覆”后,史湘云嫌“射覆”“没得垂头丧气人”,不合她的脾气,要“我只划拳去了”。这就是“乱令”,那就要“不容分说,便灌湘云一杯。”探春挚到一支“必得贵婿”的签子,不肯饮酒,却被湘云、香菱、李执等三四人强死强活灌了一盅才罢。探春只叫废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尽管探春是大小姐,不肯依酒约行事也不行,几个人便“强死强活”灌她一盅下去,以维护酒令的严肃性。
◎红楼酒味香
《红楼梦》一书中的酒,可分为贡酒(包括御酒)、民俗类酒、药酒和外国酒,绍兴酒是品格最高的酒,也是御酒之一种。
《红楼梦》写的第一宗酒是人间至今未有之酒,那就是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写道:“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几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宝玉见时,“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用说此馔之盛。”宝玉因此酒香洌异常,又不禁相问。
“绍兴酒”一词,出现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话说宝玉回到房中洗手,因与袭人商议:‘晚间吃酒,大家取乐,不可拘泥,如今吃什么……’袭人笑道:‘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里了。’”黄酒数次写到,如“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说的是“黄酒”,贾政说:“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许多回说到喝酒,都要烫热着喝,这是米酒一种吃法,尤其是绍兴黄酒的吃法。
其它酒还有“惠泉酒”(也是一种米酒,产于无锡)。第十六回写着:“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第六十二回写着:芳官对宝玉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屠苏酒是在第五十三回写除夕酒与元宵酒时所用的酒:“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在第九十三回写了果子酒,第三十八回和第七十八回写了合欢浸的烧酒与橘花浸的酒,定是药酒;烧酒也是绍兴酿的一种白酒。还有一种是西洋葡萄酒,第六十回里写着:“芳官拿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亮照看,时面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还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
◎行令助酒兴
饮酒助兴,寻欢作乐的游戏主要有划拳、抓阄、掷骰子、对点、行酒令、射覆、猜谜语、击鼓传花等多种形式。
第四十回写着:“大家坐定,贾母先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天也行一令才有意思。’薛姨妈等笑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们如何会呢,安心要我们醉了。我们都多吃两杯就有了。’薛姨妈点头笑道:‘依令。老太太到底吃一杯令酒才是。’贾母笑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吃了一杯。”——凤姐儿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令好。”令主得先吃一杯令酒,这是一;其二是鸳鸯所以得宠,自有道理。行酒令是有一套程法的,刘姥姥很有自知之明,说到吃酒要行令,便自觉地退了席。——看来行酒令还有文武之分,第一百零八回写着:“鸳鸯道:‘……不知老太太要行什么令儿?’贾母道:‘那文的怪闷得慌,武的又不好。’鸳鸯道:‘……倒不如拿出令盘骰子来,大家掷个曲牌名儿赌输赢酒罢。’”文武酒令各有专长,玩得很有噱头。
击鼓传花至今我们还在沿用,看看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情景:第七十五回写的是:“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这个方法好是好,简单易行,因此还是严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但击鼓传花可以作弊,第五十四回为了让凤姐罚酒,就出了花头。是这样写的:“说着又击起鼓来。小丫头子们只要听凤姐儿笑话,便悄悄的和女先儿说明,以咳嗽为记。须臾传至两遍,刚到了凤姐儿手里,小丫头子们故意咳嗽,女先儿便住了。众人齐道:‘这可拿住他了,快吃了酒说一个好的,别太逗得人笑的肠子疼。’”你看凤姐儿冤不冤。
4.读《红楼梦》有感-繁华如梦作文 篇四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间的纷繁,不都是为了一时的繁华?但是,繁华永远像是一场梦境,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破碎。就像宁、荣二府,从繁荣到衰落,亦真亦幻。上一个秒钟,晴雯还在撕宝玉的折扇,黛玉还在葬花;可是一转眼,似乎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成了“脉脉使人愁”。这难道不是一场梦吗?上一刻,贾府的上上下下还都在热火朝天地修建大观园,但是到了下一刻,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家产已经付诸东流。这不也是一场梦吗?是的,这是一场美丽得让人沉醉的梦,让人沉醉得迷失了自己。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多得像天上的
5.以红楼千载有余梦为题的高一作文 篇五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一梦承载着太多女子的悲伤,那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史,更是黛玉报恩的还泪史。品红楼一梦,感物是人非,谈沧桑巨变,圆古今之梦。红楼千载有余梦,今朝梦醒天涯人!美丽多才的红楼女子为红楼之梦绘出了浓重一笔。
她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谨慎而高傲是她的性格。这个“世姝寂寞林”在大观园中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自身的可贵。大观园中的“游丝软系飘春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她不与世同污,不去阿谀奉承,不去弄权揽财,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与爱情,敢于与封建社会作斗争,她活出了自我!
她曾是选秀入宫的美女,却停在大观园内寻找自己的`平台。她是一个精明的女人,她懂得怎样生存,更懂得如何讨长辈欢心。她是人们心中的乖乖女,她会融洽周围的人,也会利用宝黛之间的误会来成全自己的爱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她的梦想,不能不说,这也令人感叹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美若天仙的她竟是大观园中心机最重的女子。她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计杀尤二姐,效戏彩班衣。她为了自己会想方设法铲除异己。也真应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一代佳丽被夫休弃,哭向金陵事更哀。不能不佩服她的能力。
红楼一梦中有太多的世态炎凉,贫富涯意。园中有风华绝代的美女,有陆海潘江的才女。她们有着纯洁善良的本质,却只能在那被成群男子控制下的凄凉社会中唱出一曲有一曲的悲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孤守青灯古佛的惜春,性情刚烈的尤二姐……那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却因男尊女卑而走向深渊,这样的红楼一梦,这般令人感叹!
品的是千红一窟,饮的是万艳同杯,何人揭晓这太虚幻境中竟揭示了园中女子的归宿!这千载红楼中,有为那个男尊女卑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也有对这个人情冷暖社会的无情鞭笞,更有对园中女子的赞美与歌颂!
6.《红楼梦》与年画 篇六
一、《红楼梦图咏》
清代改琦几乎与曹雪芹是同时代人, 他对《红楼梦》事件与人物的理解和描绘, 达到了神韵备至, 形象生动逼真的程度, 并富有时代感[1]。他刻绘《红楼梦图咏》, 称得上图、咏皆佳。《红楼梦图咏》共刻绘通绛珠仙草、灵宝玉石、警幻仙子、宝钗、黛玉、探春、元春、史湘云、惜春、宝玉、妙玉、王熙凤、迎春等五十一幅, 共计五十五人。张问陶、吴荣光、徐渭仁等三十四人为之题咏, 计七十五咏。或一题或二题或三题, 或诗或词不一。该作品能够体现原著精神和传达人物特点, 在后世流传的众多《红楼梦》插图绘画中脱颖而出, 是清人所有《红楼梦》绘刻中最好的一种。其中, 《宝钗扑蝶》在改琦绘刻下, 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鲜活少女, 却变得幽怨而惆怅, 显得寂寞凄凉, 毫无生气。可见, 清代《红楼梦》绘刻反映出来的时代面貌和美学气质, 对后世的中国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心理影响,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红楼梦》题材的创作, 把民间木版年画的绘画都调动了起来, 把小说的神韵和绘画的精神融为了一体, 这是清代诸多《红楼梦》绘画的成功之处。
二、《红楼梦》绘画
《庸闲斋笔记》中记载:“淫书以《红楼梦》为最, 盖描摹痴男怨女情性, 其字面绝不露一淫字, 令人目想神游, 而意为之移, 所谓大盗不操戈矛也。”嘉庆时期曾三次“禁坊肆不经小说, 此后不准再行编造。”正如得硕亭《草珠一串》一词中记载:“做阔全凭鸦片烟, 何妨作鬼且神仙。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是枉然。”《清代北京竹枝词》又张子秋《续都门竹枝词》:“《红楼梦》已续全完, 条幅齐纨画蔓延。试看热车窗子上, 湘云犹是醉憨眠。”《红楼梦》之深入市井人心如此, 这就是当时社会的写照。《红楼梦》印行, 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 不仅条幅、扇面画流行绘《红楼梦》故事, 就是车娇窗口镶嵌的玻璃上, 也都绘有“憨湘云醉眠芍药茵”的故事画。因此《红楼梦》一书虽禁而不止, 连后来的慈禧太后也非常喜爱阅读《红楼梦》。据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 庚子年 (1900)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 在民间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红楼梦》抄本, 十分精致和考究, 是由陆润庠等十几个人所抄录的, 该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 其批注者为“孝钦后”。孝钦后即是慈禧皇太后。清代的《红楼梦》绘画是有由民间进入书斋, 由书斋引入宫廷, 由宫廷再至民间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清宫出现的大型《红楼梦》故事壁画, 大约出现在清晚期的光绪年间。现存北京故宫长春宫体元殿廊内的18幅《红楼梦》壁画, 据说是为慈禧五十寿辰修葺长春宫时所绘, 这些反映《红楼梦》故事的大型壁画, 把慈禧居住的长春宫和体元殿合成的那个庭院四周的游廊都占满了。例如《神游太虚》、《魁夺菊花诗》、《芦雪庭联句》、《群芳夜宴》、《晴雯撕扇》、《宝钗扑蝶》等。从这些《红楼梦》壁画的表现内容看, 选取了同汪圻大体相同的故事情节。可见, 清代画家对《红楼梦》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 有着神奇般的共性。只是清宫的《红楼梦》壁画规模浩大, 内容繁缛, 更具皇家气派。其中表现出大观园的琼楼仙阁, 更非民间气象, 它继承了传统壁画对楼阁廊榭的精致手法, 具有院体画的风范。《红楼梦》绘画最大的普及方式, 在清末进入了民间年画的创作视野。
三、《红楼梦》年画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崇祯年间, 已历时三百余载。因产生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在中国众多年画中, 卓而不群, 风范独标。它风格独特, 构图丰满, 线刻精工细腻, 人工染色艳丽, 而且富有装饰趣味, 为大众生活添加了欢乐, 成为一年一度除旧迎新, 履吉纳福的必备艺术品。它的艺术特点非常鲜明, 构图丰满, 笔法匀整, 色彩鲜艳, 成本低廉, 普及性极强。杨柳青年画多受传统绘画和清代院体画的影响, 取材于旧戏曲故事, 美人、胖娃娃等是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天津杨柳青年画艺术也对《红楼梦》的刊版作出积极反应, 以大量《红楼梦》为内容的作品扩充了民间年画艺术创作题材, 在当时京津附近的王府、乡村中盛极一时, 代表着《红楼梦》民间绘制品的最高水平[2]。杨柳青木版年画所表现《红楼梦》题材的故事, 使《红楼梦》绘画在广大乡村和市井之中广泛流布。可见, 《红楼梦》成为年画题材进入百姓家庭也在情理之中。《红楼梦》小说在京都如此广受欢迎, 民间年画作坊里的画师自然不会熟视无睹。距京师仅有百余公里的杨柳青, 首先绘刻印制了《红楼梦》题材的年画, 运销京都各地。现所搜集的便有齐健年间作坊绘刻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三玉栊翠》等。其后有苏州桃花坞画铺印制的《黛玉调琴》、《红楼围棋》、《金玉良缘》等。以西洋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技法制作的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坊印制者最著名, 例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蘅芜院夜拟菊花题》、《憨湘云醉眠芍药茵》、《黄金莺巧结梅花络》、《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玻璃世界白雪红梅》等套。画法都吸取了清初西洋画法, 看去门窗交映, 深邃透奇, 确有一目千里之感。
此后, 山东潍坊有《红楼梦绣鸳鸯》, 上海旧校场老文仪澜记有《兰闺韵事》 (惜春作画) , 武强画社有《怡红院织衣》等年画出现, 其他年画产地却不多见。尤其借助杨柳青木版年画快捷方便的传播方式, 《红楼梦》故事在清末民初的社会下层, 获得极大地普及与发展。代表性人物有杨柳青画家高桐轩、上海钱慧安等。高桐轩的绘刻《四美垂钓》和《潇湘清韵》为《红楼梦》杨柳青年画的传世经典作品。1963年阿英收集清末杨柳青有关《红楼梦》题材的年画51幅, 集结出版了《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 是杨柳青木版年画与《红楼梦》故事最集中的体现。现国内外收藏的以《红楼梦》故事为题材的绘刻品, 共有七十余种不同的画样。此外, 还有至今幸存的21块墨线画板。《红楼梦》题材的年画形式之多, 不亚于《三国演义》之题材, 这已引起“红学”者的注意[3]244。另外, 各地年画作坊中也曾刻印了不少以《红楼梦》故事为内容的“选仙图” (即“升官图”) , 扩大了《红楼梦》小说的影响。《红楼梦》故事共有120回, 年画作坊根据百姓所喜欢的章回、情节绘制、刻印成年画。
《红楼梦》年画大量创作绘刻, 使小说中的主人公林黛玉、贾宝玉之爱情故事家喻户晓, 从而使得民间美术中的剪纸、灯画、刺绣、玩具、风筝等, 皆有《红楼梦》人物故事的题材出现, 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 并为研究“红学”增加了新课题。乾隆年间, 杨柳青年画店在北京已有三家, 分设在崇文门外打磨厂街, 即戴廉增、齐建隆和盛兴画店。每年入冬以后, 三家画店即将新版年画挂满门前店内, 任人参观选购。后来“没至腊月, 繁盛之区, 支搭席棚, 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购之”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 反映了天津杨柳青年画畅销于京都之实况。至于杨柳青年画在百姓心中的水准, 《红楼梦》中刘姥姥游大观园时, 做了正确评价:“说笑之间, 已来至沁芳亭子上。丫鬟们抱了一个大锦褥子来, 铺在栏杆榻板上。贾母倚柱坐下, 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 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 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 大家都说, 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 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 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 我带了家去, 给他们见见, 死了也得好处。’”[4]256刘姥姥年底在城里买的画, 即是年画。可见当时年画刻绘得惟妙惟肖, 令观者有如亲临其境。现存杨柳青《红楼梦》题材的年画, 同样达到如此高水平。柳青年画《红楼梦》题材的作品为广大人民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后人对清代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和美术史全面性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诚然, 清代《红楼梦》年画过多追求故事情节性和人性化, 呈现清代仕女画, 红楼绘画的理想化、装饰化等豪华风气, 都为今天的艺术审美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分为二地看待《红楼梦》年画, 取其精华, 除其糟粕, 理性地确立人们在创作《红楼梦》年画时的美学定位。
参考文献
[1]静轩.艳情人自画红楼[J].红楼梦学刊, 2009 (4) .
[2]张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J].中华文化书报, 2006 (12) .
[3]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7.红楼也大话《大话红楼》 篇七
《大话红楼》虽然是改编自名著《红楼梦》,但以玄幻的游戏设定,让你体验到绝不是言情小说的感觉。依托于红楼梦的故事剧情为任务主线,但在玩法和游戏设定上却时突破了常规回合制的一些陈旧功能。独创或首创了更多的游戏功能。一款颠覆名著,一款打破陈腐回合观念,而进行突破性创造回合制新玩法的优质作品,给您带来具有百分之百诚意的极致娱乐享受。
车轮战斗KOF式的PK角力竞技
KOF的战斗形式和规则大家都早已烂熟于心,在《大话红楼》中全新开创的5v5车轮战玩法里,以每方5人为单位,轮流登场角力,直到一方还有战力。看似简单的规则,在《大话红楼》中却因每个职业都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技能,而需做出正确的安排和出场顺序。职业相克,强弱配比,精彩程度由你把握!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你用得到!
连环副本魂斗罗式的闯关血战
类似儿时的魂斗罗,打通每关的Boss进入下一关。《大话红楼》中的连环副本中,每一关的难度将随着关数递增而加强。这将考验的是队友的选择,战斗的续航能力,你的装备,打法的配合。能在连环副本中打通关,就相当于拥有最强战士的身份,实力的象征,统率能力的肯定,对追求极限挑战的玩家们这里是你的必选之地。
高智商Boss人与兽的智力较量
《大话红楼》里的高智商Boss,或许不一定有变态的攻击力,但一定有最狡猾的AI,它们能猜出你的装备,猜出你的血量,甚至猜出你下个回合会放什么技能,与这样的Boss战斗,再也不会是只靠装备就能取胜的,只有最聪明、最有计谋的玩家才能胜者为王!
重楼演武斗实力与荣誉的象征
人要问谁最了解你,你回答可能会是你自己。但如果在PK时出现与你属性技能长相一样的镜像,分身,复制品,这就会让你重新审视是否了解自己了。在《大话红楼》首创全新玩法“重楼演武斗”中,你可以依次挑战各个等级段、各个职业,以及完全复制你能力自己。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能有实力拿下自己吗?这可关乎你的声誉。
魔兽技能回合战斗技能的突破
《大话红楼》的游戏设定中可以使用职业,宠物,法宝三种不同的技能对敌。同时,这些技能都融合了《魔兽世界》技能的优点,为技能增加攻击,辅助治疗、诅咒减防、被动反击,混乱攻击,蓄力加持等不同的特殊BIFF,让战斗的过程更加惊险,而不再是一技用万年,一职独大的局面。魔兽特殊技能效果的融合,相信不久之后,回合制游戏中也将会在《大话红楼》中首次出现意识流,操作流。充斥战斗乐趣的创新改动,从玩法、策略、体验上为游戏注入了活力。
家仆整蛊三宫六院不再是梦幻
游戏里,你不仅可以抓个Boss来当宠物,你还能真真切切地抓个玩家来给你当家仆!抓女的给你按摩捶背,抓男的给你种菜浇水!三宫六院的奢望,奴隶主的待遇,统统可以在游戏中实现。不过要小心,家仆也是可以起义挑战的,要是一不留神你的家仆起义成功,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谁将是谁的奴隶呢?内测中亲身体验吧。
法宝伴身,战斗中的“大杀器”
“千里之外取人首级,万法不破宝器防身”,玄幻小说中对飞剑,法宝的经典描述是这样的,但这也是《大话红楼》中法宝所具体的功能之一。在战斗中,让你发出超华丽的蓄气瞬时必杀;在任务中,可以御宝飞行提高移动速度,千里之外火线支援同伴,缩短任务时间为游戏进程加速。告诉你,这些基础功能而不是法宝的主要特色。《大话红楼》中的法宝可以通过战斗,融炼,提升品阶,增强战斗杀伤力。只要您细心钻研,它将成为您的“大杀器”。
瞬时出招秒杀墨迹一招定乾坤
8.《红楼梦》读后感:走进红楼梦 篇八
悄然来到青峺峰下,看见那绛珠草的晶莹剔透,蓦然回首,看见大观园中的身影在向我微笑……
我伴着奇香异草的清芬,来到蘅芜院。宝钗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志向掩藏得不留痕迹,只是致中守和他笑脸迎人。她是如此的大气端庄,她假装不见黛玉的冷嘲热讽,不为赵姨娘的地位低下而蔑视,她的礼物送到了每个人的手上,她的好印象也留给了所有的人,她的谋划的不露痕迹使她成为贾府最后的赢家。我看见她大气平和的姿态,果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淡泊。
竹叶潇潇,泪自长流花自媚的潇湘馆中,我感叹你的孤寂与寄人篱下的苦楚,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你的兀自高洁,敏感孤傲使你不屑于那些汲汲名利的人,你和宝玉对新生活的追求被贾府的封建古板压迫着,你的要强与敏锐不容任何人超过你,你一见到任何美好的事物天生的多愁善感又使你对月长泣。青灯照壁,冷雨敲窗,寂寞帘栊空泪痕,风露清愁!而正是这份冷月葬花魂的孤傲,与未来贾府的女主人失之交臂。好一个世外仙妹寂寞林。
回首蘅芜君与潇湘妃子的不同际遇,顿觉感慨万千:一个如温婉的江南丝竹,一个如宫调的变微之音,做人处事的差异与性格决定了它们的命运,走进红楼,宝钗的牡丹般大气,黛玉的芙蓉般清幽,使我迷惘。
可我只是想知道走出红楼迷梦后的现实生活,到底需要的是宝钗还是黛玉?
9.《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篇九
黛玉在贾府中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和贾家的姑娘一样,那些小人没有不多嫌的。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都是因为她多愁善感、小心眼,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对她来说,自己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生活在别人家里,总会有许多的不适,不可以放任自己的小脾气,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穿用,不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会……因为这众多的不可以,使她变得敏感,连下人的脸色都得要看,却也无能为力。
就像我小时候,妈妈很忙,就把我放在叔叔家。
我的饭量本来就挺大,刚去时,并没有想太多,就把它当作自己家一样,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对我冷淡了许多,似乎我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所厌恶。
因此,我变得内向了,不敢再吃那么多,似乎笑都不敢笑了,每晚都在被窝里想妈妈、想爸爸、想我的家人,怀念在家的自己,不自觉的泪水就打湿了我的枕头。
所以,黛玉的那种性格,在贾府中生活时的内心的辛酸,我感同身受。
只想对她说句:“你的辛酸,我明了。”
10.试论《红楼梦》中的“空白” 篇十
关键词:《红楼梦》,空白,审美
两百多年来,《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之所以历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曹雪芹特别注重以中国古典艺术创作中的“空白”实现文本和读者的双向交流。本文从《红楼梦》中的空白种类入手分析考察小说是如何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赋予未定性以确定的含义,从而创造出“说不尽的《红楼梦》”的。
一、叙事空白
《红楼梦》叙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读的《红楼梦》曲词可以看出,贾府最后败落到被抄没家产的地步。如果曹雪芹写的后三十回还在,我们就一定可以读到贾府被抄家和抄家的直接导火线。贾府落到这般田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平日许多事情累积的总爆发。但《红楼梦》描写的四大家族男子们的社会活动的线索并不清晰,直接的详细的描写只有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七十五回贾珍在居丧期间与“各世家弟兄及各富贵亲友”的较射、聚赌,再就是薛蟠与柳湘莲的一些瓜葛。第四回的薛蟠为争英莲打死冯渊、第四十八回贾赦强占石呆子的扇子,都是通过他人之口说出,其余的贾府及四大家族的有官爵之人的社会活动都是以三言两语交代一下。这样,贾府及其他三大家族的男子们的社会活动这一线索就留下了大段空白。
二、事件空白
叙述线索的空白必然会带来事件的空白。如四十八回平儿说贾雨村“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来”,但接着只讲了贾雨村助贾赦强占石呆子扇子一件事。又如五十九回探春理家时,平儿对袭人说:“这三四日工夫,一共大小出来八九件事,你们这是极小的,算不得数儿。”作者只具体描写了这“极小的、算不得数儿”的一件事。其他八九件事并不写,造成事件空白。《红楼梦》里像这类的事件的空白还有很多。
三、情节空白
曹雪芹有一个惯用手法:他叙述一件事时,往往只写周围人的语言、行动,而不写当事人的反应,从而留下情节空白。如二十二回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但她老于世故,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但他了解黛玉的性格,便不敢说。湘云性格耿直,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急得宝玉“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小小的一件事,三个人的性格都表现得很充分。黛玉当时也在场,作者偏不写黛玉的反应。除了这种形式的情节空白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情节空白。如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宝玉又落了第,李纨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取一枝红梅,妙玉性格乖僻,连李纨都讨厌她。宝玉取了一枝红梅回来也说:“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但宝玉如何费尽精神向妙玉“乞红梅”,作者却没有写,这是明显的情节空白。
四、人物空白
曹雪芹在描述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时都留有大量的空白,由于叙事和写人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事件中必须有人参与,人又必然参与事件发生,因此行动空白与叙事空白中的情节空白大致吻合,此处不再赘述。
1. 人物语言空白
《红楼梦》中有不少地方,让人物欲言又止,说半截话,从而造成人物语言上的空白。如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时,“贾蓉连忙跪下,劝道:‘好婶娘!亲婶娘!以后蓉儿要不真心孝顺你老人家,天打雷劈!’凤姐瞅了他一眼啐道:‘谁信你这……’说到这里又咽住了。”类似的情景在第六回中也有,凤姐的出神、脸红和欲言又止,还有贾蓉的抿嘴一笑都让人感到这两人关系的不正常。说半截话的人大都有难言之隐,这样的语言空白往往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除了说半截话造成的空白外,《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如五十二回:“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吧!’宝玉也觉心中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宝、黛想说什么呢?小说接着写道:宝玉“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转回身问道:‘如今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天夜里好了,只咳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这些话绝不是他们前面想要说的话,所以庚辰本脂批:“此皆好笑之极,无味扯淡之极,回思则皆沥血滴髓之至情至神也。”
2. 人物心理空白
作者曹雪芹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时特别注意含蓄,留有空白,让读者揣测,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如二十九回宝玉与黛玉又闹别扭,贾母伤心得哭了,说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这话传入宝黛二人耳内。原来他二人竟从未听过‘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俗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都不觉潸然泣下。”再如三十六回,宝玉正在午睡,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花,“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念念不忘金玉姻缘的薛宝钗此刻心里想了什么却未明说,也留下了空白。
除了叙事空白、事件空白、语言空白、人物空白外,《红楼梦》中还有结构空白、意义空白、诗词及绘画创作上的空白等,给小说带来了言之不尽的艺术效果。
宗白华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笔者认为,艺术空白便是创作者自我活动的空间。“空白”作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意境结构的重要特点,与实境一虚一实,一隐一显,互相作用,互相成就,形成了巨大的艺术张力,从而为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11.《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篇十一
度过了无尽的时光,回头一望,才发现剩下的喧闹早已变为了寂静。如同流星坠入了深海,失去了它往日的日月辉光。曾经的大家庭,也似落了个白茫茫大地,存在在我的存在。
谈笑间,是灵魂的摆渡。
故事的开头一切都显得沧桑,唯有林黛玉进入贾府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显得与众不同。也许,当那小巧玲珑的眼神被宝玉吸引之时,黛玉的生死已经暗暗注定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林黛玉在贾府人的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才气,保全自己搬入贾家的尊严,又在贾宝玉的面前显的一无所知,来获取他的芳心,在贾府里,也许这是她唯一可以放下尊严,坦荡交谈的人了。对于一个身份低微的林黛玉来说,本应在这个家庭里充满了冷漠的目光,但是恰恰相反,所有的人都对她待以真诚,用以真心。尼采说过:至少我们有了追究根底的惯性,有了在乎真假回馈的心灵,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怀疑,也正因此才能透露出它们的温馨,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沉默就如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既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欺骗自己。从此刻,她的灵魂就印在了这个家中,也许所有的故事都如同四月的蔷薇,九月的江水,谈笑间,一切都化为虚无。
等待后,是泪水的陌路。
谁的眼角触得了谁的眉,谁的笑容抵得了谁的泪。曾几何时,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了林黛玉写下《葬花吟》时的心酸,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谁能怜呢?父亲的离别之苦,宝玉的冷漠之悲集于一身,已经似乎让她有种历经世事沧桑,看透世态炎凉的无奈了。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的你迫切了,你觉得负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可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在贾宝玉的凄凉之下化解了自己所有的埋怨。汪国真说过:世上最美的,莫过于从眼泪中挣脱出来的那个微笑。花开若相惜,花落莫相离,这才是《葬花吟》真正所要吟的。对于林黛玉,一切甜美的羁绊最终都将是沉痛的负担。也许因为失去过,所以在乎过,更加珍惜过。只是,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她要强,有追求,任何人的玩笑对她来说都是侮辱,就像被史湘云嘲笑是戏子的那一回让她难以忘怀,所以她正如同《黑执事》所说的:时间能冲荡痛苦,但是,我并不想用时间来治愈一切。
回过头,一切都不在追溯。
有时候遗忘,是最好的解脱,到了最后一切都悄悄的飘散了,不知黛玉的眼泪灌溉了地下的小草,来年会不会长出一地的记忆和哀愁。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一个梦幻的红楼,不是因为思念红楼,而是因为需要红楼,如同林清玄所说:如果内心的红楼从未苏醒,红楼梦的一生也只是一座缥缈的红楼。望着林黛玉临死前的醉生梦死,那短短对贾宝玉的憎恶后,使所有的年华都老去。也许,梦里的花是不会飞到梦外的,像死去的人是不会回到昨天的。终归回到的还是南柯一梦,也许我们是得不到真正的爱的,真正的爱要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和灵魂的深度,但事实这都将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最美的人就在身边,最爱的人就在对面,就足够了。
12.《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篇十二
泰州市二附中 方靖茹
总喜欢在午夜之后,夜深人静。在幽暗的灯光下,捧一杯香茗,拿一本古典书籍,沉醉这被茶香与书香氤氲了的夜色里。和它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哀叹。灯盏里飘逸出的是风干了的桂花沉香,萦绕在幽蓝昏紫的光边,就这样,呷咂着一本叫做《红楼梦》的书,整晚,整晚……
轻叩红楼之门,逐那桩百年来漫远轻悠的梦。《红楼梦》中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但从来都是重口难调,亦从来都是雅俗共赏。
林黛玉,如月光下的小湖,幽静、明澈。她娇柔清丽,总是忧郁哀婉,孤标傲世,同时她又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只身一人投靠到贾府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她得到了贾宝玉的倾心爱恋。不过,这也促使她悲惨命运的酿成。由于宝玉祖母和母亲为了家族利益和宝玉的前途,便促成了宝玉和宝钗的成亲。这一切的一切,黛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了最后,痴情的黛玉无奈在忧伤中死去。只留下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贾宝玉,如月光下的丛林,他追求随心所欲的率性生活。虽然幼稚,却有很执着的清高脱俗。正因如此,他倾心怜爱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黛玉,他们的思想情趣想通,相互引为知己。但在贾母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宝玉与宝钗成了亲。于是,宝玉和黛玉也从此相断天涯。终于,宝玉也在悲与恨中选择了离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是何等的悲痛啊!
薛宝钗,如月光下的山川,她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在与周围姊妹的相处中体现了长者风度。她能从一片欢声笑语的背后,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在酒令中察觉出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失语,“兰言解疑癖”,让黛玉免受了谤议,那一番“识礼守分”的说教,更是让黛玉以下叹服;面对恶嫂金桂的寻衅滋事,宝钗随其母前往劝解。虽说是丝丝入情,句句在理,可是,她的一腔善意反倒遭来金桂的羞辱讥讽。虽是羞愤难当,却因心痛其母而忍气吞声,大事化小,这般气度,也只有大家闺秀才得如此罢!
身临其境之时,我漫步于贾府之中,思绪随月光一同倾泻:为什么是拆离而不是成全呢?为什么是屈服而不是抗争呢?为什么是残忍而不是博爱呢?……太多太多为什么了,才会酿成如此悲剧,让你心无宁日!正是这不完美的情节和结构安排,才会凸显出它的鲜明个性,让它成为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13.《红楼梦》中的养生法 篇十三
《红楼梦》中, 从主子到丫环, 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 感冒伤风时尤其如此, 大夫不是开药方, 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 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
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所谓饥饿疗法, 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 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 主要是大米汤, 有润五脏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时, 可采取饥饿疗法, 多喝白米粥, 夏天可放点绿豆, 冬天加点糯米, 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对于胃肠型感冒, 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 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 连萝卜一起吃下去, 有助于消化。
红楼养生方法之二:不过量饮茶
妙玉曾说过, 喝茶“一杯为品,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茶不仅要小口地喝, 红楼梦里, 每个人喜欢的茶都不同。贾母吃完油腻的食物后, 就不喝六安茶;宝玉吃了面, 要喝“女儿茶”。
茶叶中含有鞣酸, 大量饮茶会造成体内鞣酸过多, 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种绿茶, 能清热解毒, 不适合老年人;女儿茶其实是普洱茶的一种, 促消化、排毒功能强, 还有一定的通经作用, 适合女性喝。根据体质喝茶很重要。年龄大、寒性体质、胃寒、月经期的女性, 都要少喝绿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浓的绿茶, 最好喝红茶。下午2点以后, 最晚4点以后, 也不要喝浓茶。
红楼养生方法之三:学会捶背
在《红楼梦》里, 丫环给贾母、王夫人捶背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健方法。
背上有三条重要的经络, 沿着脊柱的是督脉, 是人体的阳中之阳, 两边各距离督脉1.5寸, 是膀胱经, 关系到人体的五脏六腑。捶背关键是要“轻”, 正确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微弯曲, 手心为空地拍背, 沿着脊柱从上到下, 从中间到两边。捶背的时间, 最好是下午3点到5点, 这是膀胱经值令的时候, 养生效果最好。
红楼养生方法之四:寿从乐中来
贾母去世时83岁, 刘姥姥85岁依然健在。两人虽然一富一贫, 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 但都是高寿, 她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贾母的最大长寿秘诀是重视享受天伦之乐, 喜欢和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爱热闹, 不孤独。刘姥姥多动, 生性乐观、幽默, 受了戏弄也不生气, 有一颗平常心, 常常自嘲“端多大碗吃多大饭”, 是她长寿的关键。现代人要多学学贾母和刘姥姥的“寿从乐中来”。许多疾病, 如胃病、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 都和心情有很大关系。现代人最缺乏亲情, 子女一般和老人分开住, 导致老人很孤独。对此, 老人首先自己要想开点, 儿女也应多抽时间陪陪父母。老人还要多动, 扫地也能延年益寿。
红楼养生方法之五:豆腐皮包子是“长寿包”
豆腐皮包子是用豆腐皮做皮, 木耳、香菇、青菜等做馅蒸成的包子。在清朝曾长期作为贡品, 给皇上吃。所以《红楼梦》第8回里, 有了宝玉自己舍不得吃, 却要留给晴雯的场景。
豆腐皮包子也叫“长寿包”。其中, 木耳、豆腐都有降血脂的作用, 尤其是豆腐皮, 含有很多植物雌激素, 有延缓衰老、美容的作用。对于“三高”患者来说, 豆腐皮包子是非常好的一道健康菜。
红楼养生方法之六:酷夏养生法
“夏不敞胸热不晾背”, 是《红楼梦》中的酷暑养生法。即使再热, 也不能光着上身睡觉, 至少要穿个肚兜, 保护好胸和肚子;不能睡在太凉的地方, 比如石凳子上, 否则会睡出病来;三伏天也不要吃冰, 顶多是将茶壶浸在井水里, 有点凉意就行了。
人体最怕着凉的几个部位是:咽喉, 太凉的食物刺激黏膜, 会导致咽炎;颈部, 着凉容易导致肌肉痉挛;腹部, 会引发很多妇科疾病;胃部, 造成胃胀、腹泻;肩部和膝部, 着凉易伤害关节。
红楼养生方法之七:春天最适合梳头养生
《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梳头、篦头。古代养生讲究“春三月, 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14.《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篇十四
而今天我只谈三个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众望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思想性格却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有可贵而不可多得的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林黛玉:两弯似颦非颦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是十二金钗之冠。
薛宝钗:生的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性情温和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也只有她能与黛玉匹敌,有一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只有拣有玉的方可配。正因一块玉,一块金锁,一句“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可惜了三个绝世佳子。
落得:黛玉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了宝钗为妻,但因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加上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真爱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了和尚,留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生。四个大家府也已落魄的妻离子散。
15.梦境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篇十五
梦境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作者:李怀茜合上《红楼梦》,梦自然就结束了,结局,终究是凄美的,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但是,我却不只一次地看见了曹雪芹笔下那活生生的灵魂。我看见,黛玉初进荣国府,那复杂的心情,是多么无助啊!尽管是外祖母家,却依然怕被其他人笑话,所以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倍加小心。我看见,元春封妃,明明是家人,却不能见面太久,那是何等的悲伤啊!我看见,黛玉葬花,悲切为何?葬花又为何?但,我却知道,林黛玉,无人懂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这与黛玉的情形、心境是多么惊人的吻合啊!《红楼梦》,它是什么?它是唯美至极的一卷文字么?它是发生在某个大户人家的`事么?不,红楼梦仿佛梦境里的画面,它是无数透明的灵魂,它是向人诉说的文字!但是,千百年来,又有几个人能懂呢?又有几个人能心领神会呢?但,我不懂,曹雪芹为何要这样写结局?试问曹雪芹难道凄美的结局终究就是最好的么?也许,一人一个红楼梦,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但,我想,终究会有一个人读懂了曹雪芹的心境。《红楼梦》,它的凄美也许就是它得以流传千古,让无数人所为之倾倒的魅力吧。
16.浅析新版《红楼梦》得与失 篇十六
对古典名著的翻拍不仅拓展了创作者的空间, 同时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据悉, 对四大名著的翻拍, 它的利润比一般电视剧都要高, 这也是挣相翻拍的一大理由。通过收看其结果如何呢?有的没能超越原来的老版, 同时还招来一片非议。最为典型的要数新版《红楼梦》了。
一、成败得失
(一) 新版《红楼梦》以现行的一百二十回版本为依据, 原汁原味地采用了大量的小说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 这让观众体会了原文文字的妙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重视心理描写的, 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之笔, 其中人物对白尤其生动传神, 在尊重原著的语言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二) 场景道具、服装饰品, 制作精美。剧中主要演员的服装设计非常注重年代、家庭和人物的个性及风格的统一, 比老版单一素色的服装确实胜出许多。
(三) 对于名著的改编, 总会有争议, 因为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对新版《红楼梦》批评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演员的选取, 因为很多主要演员的外型与原著的描写相差甚远, 这也就埋下了新版《红楼梦》难逃非议的命运。
影视作品的成功经验已经向世人证明, 只有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 才是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根本。遗憾的是, 新版《红楼梦》从一开始的演员挑选就走向了误区。单就饰演王夫人的演员归亚蕾来说已经年近70, 由她来演王夫人显然是太过勉强了。演贾母的周采芹问题就更大了,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一点大家族核心人物的风范, 这些既偏离了原著的描写, 也不符合人们阅读原著获得的印象。
贾母这一角色可以说是《红楼梦》人物结构关系的一个核心。其社会地位, 决定着许多人物现实言行的走向。然而, 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 都没有对贾母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这一角色不需要过多的表演, 戏应该在不动声色之中, 周围的人应该围绕着她来演, 从而构成一个剧中核心人物的地位。这既是家族的需要, 同时还是表演意义上的有的放矢。这就好比绘画上既有点睛之笔, 又要有陪衬笔墨, 两者互补才能张弛有度。而周采芹演的有点过火了, 观众很难看到贾母该有的那种家族核心的亲和力与慈祥。
(四) 影视作品的音乐好比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优秀的影视剧的歌曲它的生命力比它赖以生存的影视剧还要强。纵观新版《红楼梦》的音乐制作可以说是杂乱无章, 单说一段“黛玉葬花”的配唱音乐搞的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导演为了烘托气氛, 创作了一段西洋歌剧的“黛玉葬花”, 它与整部作品的风格不协调。西洋歌剧的“黛玉葬花”好比用京剧来演唱《罗密欧与朱丽叶》, 没有欣赏价值。
(五) 人物造型不被认可, 成书于清朝时期的小说《红楼梦》于1784年完成, 虽然小说描述的时间概念很模糊, 但大体描述的是明清时期, 里面人物的头型样式有很多的插图和舞台剧做参考。艺术创作要高于生活但是也要原于生活吧?演员额头贴片式的发型是那个时期流行的吗?总不能为了造型的需要而胡编乱造吧。
新版《红楼梦》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它缺少的是导演对整个作品风格与灵魂的把握, 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欠缺的是对这部名著的理解和驾驭它的能力, 剧组尽管坐拥上亿的投资, 但它一开始就被拜金主义和社会的裙带关系所影响, 到头来也只能是拍了一部穿着名著外衣的肤浅作品。
二、发展之路
观众对名著翻拍的期望值是很高的, 如何满足中国人的名著情节?通过实践证明对待名著不能像一般的电视剧那样有钱就能随便拍。应该由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划拨专用资金, 集中我们国家最优秀的编剧、导演等。像对待大工程那样专门拍摄文学名著和重大题材, 在中央所倡导的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做大做强对古典文学名著的翻拍。创作者必须怀着对名著的真诚和敬意, 还要把握当下观众的欣赏口味, 用当代的眼光和情感来诠释名著, 实现名著的再延伸和再创造。使人们能够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 能够看到用影视剧的形式再现和还原名著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为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瑰宝。
在政府的参与下我们曾经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至今还能让人记忆犹新的好作品。例如, 大型歌舞剧《东方红》史诗, 里面的经典曲目至今还在演唱。这些由国家投资制作的精品, 它的创作模式仍然适合对名著的翻拍。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模式,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将很快就能出精品, 可以说多一分政府的参与, 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就多一分, 浪费与浮躁也会少一分。
优秀的名著翻拍作品不仅能再现历史、同时也能创造出民族的共同性, 提高民心的凝聚力。可以让我们通过对历史的书写来潜移默化的表现出对现实政治意识形态的支撑和传承, 我们期望着更高水平的名著翻拍能够呈现给观众。
摘要:改革开放使电视剧制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对文学名著的翻拍丰富了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实践证明对文学名著的翻拍不能任由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还应由国家投资、制作, 确实拍出经得住推敲和对得起名著的好作品。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推荐阅读:
品红楼之梦作文800字08-01
红楼梦――读后感06-26
[转]红楼梦读后感08-02
《红楼梦》读后感200字07-04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优秀07-04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欣赏07-10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11-05
读后感红楼梦初中作文11-14
红楼梦读后感之可怜惜09-29
初一写红楼梦的读后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