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

2024-09-15

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精选8篇)

1.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 篇一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题

1、美术分绘画、雕塑、艺术美术、建筑四大主要门类。

2、视觉感知是美术重要的形态特征,所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

3、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 课程标准。

4、现代美术教学评价从静态评价教学转向动态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

5、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6、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7、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8、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9、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在甘肃敦煌开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在天水开凿有麦积山石窟;在山西大同开凿有云岗石窟;在河南洛阳开凿有龙门石窟。

10、绘画的种类名称很多,以绘画的工具、材料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素描等。

11、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12、新课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3、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判断题

1、绘画的种类很多,就中国画技法而言,就可分为: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等。(错误)

2、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正确)

3、美术学科关注美术“技能性”的评价标准,技能有了,学生美术素质也就好了。(错误)

4、要采用相对量化的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真正使美术课程评价公正

合理。(正

确)

5、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错误)

6、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正确)

三、名词解释

1、什么是美术语言?

答: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2、什么是文化情境?

答: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特征。

3、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4、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描述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以生动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5、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县享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美才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

6、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四、简答题

1、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⑴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⑵ 依据学生的特征。⑶ 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⑷ 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2、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3、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

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

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4、《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案例在美术教学中的有什么作用? 用于自省;用于教研;用于教学

6、什么是美术课程评价?

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能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

7、实施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实施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

8、实施美术课程评价的主体由哪几个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实施美术课程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家长四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9、造型性是美术重要的形态特征,所以美术又称什么艺术? 造型性是美术重要的形态特征,所以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10、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有哪些变化?

学生解放了;教材开放了;“过程”开放了;“时空”开放了

五、观点论述

1、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要点:新课程我们强调了美术文化的学习,但不可以忽视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为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美术文化学习的一个部分,美术文化的学习不能脱离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基本的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欣赏、评述和美术文化的学习,才能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热闹了,是不是越活跃越好? 要点:不是的。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过程。而有的课堂活动学生忙这忙那的,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有活动却没有体验,这种为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

3、常常在美术课堂上听到老师表扬:“画得真好!”,“你真能干!”,“你真棒!”„„新课程提倡多鼓励学生,那么教师的表扬是不是越多越好?

要点:不是的。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我们认为,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六、案例分析

1、请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你的感想。

案例1:

像《长江》

在《纸浮雕》一课巡回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我走过去,轻轻推醒他——那是王鹏。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不会。”他看也不看我,回答道。“那你会什么?”

“什么也不会,美、术、课。”他摇了摇头,“跟我就没缘!” 我递给他一张纸:“你会撕纸不?” “那谁不会?”他朝我翻了一眼。“你随便撕给老师看看。”

他抓起纸,三下两下撕起来,然后又把纸从桌上抛到地下。我说:“你随便拾一张你撕的纸块给老师,老师有用。” 他想也不想,弯腰抓起一块丢在桌上。

我把纸块在桌上摊平,问他:“你看这纸块像什么,能看出来吗?” 好一会儿,王鹏说话了:“像什么……像……像长江吧。” “好,太好了。你很有艺术细胞嘛,怎么能说和美术无缘呢?” 同学们都围了上来。我向前面的同学要了块蓝色卡片纸,递给王鹏,“把你撕的纸块贴在这张蓝色卡之上。” 王鹏很快完成。

“你能把长江经过的省、市标出来吗?”

“能。”这次他答得很干脆,随后,他找出地理书,工工整整标上各省、市地方。一张“长江图”完成了。

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大家都赞叹不已: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学校“迎新年第十届美术作品展”,我展示了王鹏的“长江图”。地理老师告诉我,王鹏后来很偏爱地理课。以后又听说,初三毕业王鹏考入了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学校,现在是一名优秀的火车副司机,或许这个倔强的孩子把艺术细胞同他严谨的职业道德融于一体了。——选自赵紫峰《美术教学随笔》见《中国美术教育》2001.2 参考要点:教师对美术学习中的“弱势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实处。该教师对这位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学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用教师的真诚和爱心对学生多几分赞美,少一些批评、指责,为学生的进步、进取,多一分宽容之心,循循善诱地进行个别辅导。教师机智地抓住了这一契机,把个别学生的“美术与我无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⑴ 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粗暴处理,而是及时为该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该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⑵ 该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根据该学生的特长,让他在想象成“长江”的蓝色卡纸上标上各省、市地方的位置,这既符合该学生喜欢地理的需求,又是美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该学生在绘图表现的过程中,在找到了学习自信的同时又进行了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⑶ 该学生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的教育。显然,这样的教育,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案例2: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

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凡.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凡.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凡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凡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凡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的讲述了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

我的课已不在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时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问题:

1、在新的教育情境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方向吗?

参考要点: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高度,这是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这种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

这节课,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训导者、尊贵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服务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们一道寻找真理。

案例3: 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狮身人面像”的神奇再现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 钟 萍

传统的美术课,同学们似乎已经习惯在书桌前写写画画。这次,孩子们听我说这节美术课要由教室搬到学校操场的沙坑里上,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从教室里“飞”了出去。

这节课的课题是“玩泥沙”。备课时,我正为找不到合适的泥土或陶泥而发愁。在一日的课间操上,操场边的沙坑吸引了我的目光,眼前立刻浮现出儿时玩沙的快乐和在金色沙滩上构筑城堡的情境,我相信这个沙坑一定会吸引我的学生。果然,上课铃一响,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冲进沙坑,有几个小男孩甚至在沙坑里打了几个滚儿,看得出他们心中有多高兴。

我问大家:“同学们知道沙子可以干什么用吗?”

同学们有许多的答案:“可以盖房子,可以建城堡,可以……” 我把沙子堆在一起问:“这像什么?” “像大山。”

我在沙堆中间挖个坑,又问:“像什么?” “像火山,像高山湖,像……”

我把沙子堆成长方体。问:“这回又像什么?” “像楼房、像汽车……” 我不时地变换着沙堆的形状,学生的思维也像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他们叫着、嚷着,孩子特有的灿烂笑容展现在孩子们天真的小脸上。

这时,我向大家提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沙子堆出你们喜欢的造型好吗?”

“好!”同学们大声地回应,并欢呼着聚到沙坑上。有的挖、有的堆,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像是在完成一件伟大的工程。渐渐地,一件件作品的形象清晰、完整起来。在小组的汇报中,他们都争着讲自己组的作品,连讲带比划,生怕老师、同学们没有看懂他们的作品,没有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

看着眼前这些出自一年级孩子之手的堆沙作品,我的心情只能用“激动”两个字来形容。你看,孩子们用沙堆砌成迷宫,迂回迷离,墙的高度、厚度基本一致,制作还挺细致,用石子表示的几个小人儿看样子一时半会儿不容易走出来呢;瞧,这边简直就是战场,城堡、桥梁、土堆、坦克,还有用树枝表示的战士,看来,双方打得还很激烈呢。再往这边看,这是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师,这是埃及金字塔,这是狮身人面像。”一时间,我有拥抱每个孩子的冲动,威武的“狮身人面像”卧在“金字塔”前,虽然形象有些稚气,但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想像力。我感叹孩子们对世界历史文明的热爱,感叹孩子们对历史古迹再现的选择,更感叹孩子们心中艺术火花的闪现。

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幻想是儿童最为宝贵的东西。呵护好奇心,可以使之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原始驱动力;引导幻想,可以成为儿童产生无穷创造力的源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们在这节课上创造的城堡、星际大战、火山爆发等作品,在成人看来可能显得优点幼稚可笑,但谁又能不为学生大胆的想像和表现而感叹呢。作为教师,要对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给予积极的鼓励、引导、激发和精心呵护,尽量拓展孩子们自由想像的时间、空间和表现与创造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挥。

玩泥,永远是孩子们最朴素、与自然最贴近的游戏之一,他们在泥土的芳香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并用孩子们所特有的造型语言向世界展现自己眼中、心中的美好生活和美妙世界。艺术课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以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因为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像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特征。

要点:“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给你许多惊讶。一个在室外玩泥沙的游戏活动,却激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老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将课堂摆放在沙坑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也说明在校园这一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中,有着丰厚的教学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联系学生个人成长的环境来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是为学生营造艺术学习环境的重要途径。艺术教师应该勤动脑筋、多想办法,做生活的有心人,将校园的一草一木变成生动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创造性地上好艺术课

2.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 篇二

美术课是中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把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与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使学生有良好的审美观, 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美术教育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 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小学开设美术等艺术课,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 由于云南省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 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 教育发展滞后,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远远不能适应我省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美术课一直处于被轻视, 甚至是忽视的地位。据“儿童艺术教育———公益行动”课题组在云南省开展美术支教时进行的问卷调查, 有的偏远地区90%的农村美术教师是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80%的偏远地区没有开设美术课;90%的教师认为学校、社会及学生家长不重视美术课, 70%的教师在上课时完全照搬教学大纲, 只有20%的教师在上美术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而在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只是单纯着重对学生写生能力的培养, 完全忽视了美术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导致60%的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二、认真处理好美术教育中的几个关系

1. 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艺术尖子的关系

美术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 并不是说培养美术尖子的本身就是错的。实际上,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搞得好, 美术尖子才容易出现, 而尖子的出现,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的水平。培养美术尖子也应该是普通教育的职责之一, 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前提和基础上的培养尖子应该受到鼓励。培养尖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推动和提高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和培养美术特长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2. 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最本质、最显著的特点是审美功能。美术教育只有使自己真正成为审美教育, 并在实现审美育人功能的前提下, 才能够发挥其辅德、益智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 而非显性的、立竿见影的。如果美术教育刻意、直接、甚至片面追求自己在德育、智育等方面的作用, 不仅美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功能不能实现, 而且它在其他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也不能实现。

3. 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活动的关系

对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 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活动, 尽管有主次之分, 但无论忽视和轻视哪一方面, 都是不对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强调主渠道的作用, 并不是说课外美术活动不重要。同时, 课外美术活动也要注意面向全体的问题, 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参与美术实践活动的平等机会,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美术特长的培养, 以满足他们进一步学习美术并在美术方面获得更大发展的需求。其次, 课外美术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 内容要具有弹性, 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和课堂教学一样, 课外美术活动也不能成为单纯知识技能训练的场所, 而是应该在保护并不断提高学生美术兴趣的前提下, 来进行适当的美术知识技能的训练。总之, 课外美术活动必须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 而不能使各自的影响相互抵消。

4. 强调学生积极参与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针对当前中小学美术课中“听讲”式的教学模式, 我们强调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美术教学就可能是名不副实的。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不是矛盾的, 相反,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成正比。只有教师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导性, 才有可能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之中, 一个不能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而只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教师, 是绝不可能真正使他的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和教学活动之中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实际上是给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并非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从地区实际出发, 积极进行教材教法改革

目前, 云南省所用的教材可以说是发达地区版本, 教材的内容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艺术形式, 但对于身居深山缺乏美术欣赏能力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理解和接受。因此, 在农村进行美术教育改革, 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 再以现有教材内容为根本, 大力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 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 增加一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内容。云南省的民族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多彩:从民族民居建筑艺术到各民族的挑花、刺绣、剪纸、蜡染、木雕、银器、泥塑等等民间艺术, 种类繁多, 各具特色, 色彩斑斓, 给我们进行教材内容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在教学中, 讲到某种建筑形式时, 就可以结合当地民族的民居民宅, 介绍各个民族民居建筑艺术的特点;在讲到服饰艺术的时候, 就可以介绍当地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讲到民间工艺时, 就可以结合当地民族的手工艺术, 介绍挑花、刺绣、剪纸、蜡染、木雕、银器、泥塑等等民间艺术, 挖掘民族民间艺术, 编写适合于本地区学生的校本课程, 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利用民族民间艺术开展美术教育, 既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容易让学生接受, 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唤醒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激发他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关注,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对促进社会对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积极开展美术课改革, 使美术教育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美术教育资源无处不有, 美术教育的空间无处不在。因此, 进行美术教育改革, 不仅要搞好学校的美术教育, 而且要走出校门, 到广阔天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首先, 要在上好美术课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 如:组织美术图画兴趣小组, 开展写生和图画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办墙报及壁报, 设计刊头等等活动。同时在搞好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上, 继承和发扬一些民族民间艺术。深入到群众中, 与有关部门一起对一些民间手工艺人进行培训, 帮助他们提高手工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使美术教育能更好地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美术;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301-1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展现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由此看来,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学,特别是我们山区的小学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应该从哪些地方着力呢?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画的多看的少,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经过反复的观察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手指玩偶》一课,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玩小兔生日快乐的游戏,把学生的思维越牵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过生日氛围中,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先拿出正方形的纸,跟老师学折动物的步骤与方法;再看一看书上的步骤,强调虚线是表示折,箭头是表示折的方向;然后让孩子来做一个,想一想:能不能变成其他的动物?学生通过想、折、剪、画、贴做出形状各异的动物,再根据各自做的来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做的创意,如:给小动物戴上眼镜、系上蝴蝶结等等。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因地制宜,走出课堂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小学美术教学特别需要因地制宜,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因为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山川河流、鸟兽鱼虫、白云蓝天、田间小道、花草树木、大街马路到处都是入画的元素。在孩子眼中的世界更为奇妙,一块普通石头、一片树叶、一根竹子、一堆泥土、一个瓜果、一只小动物,都会使孩子产生奇异的梦想,这是在任何成人眼中都不可能想象的物象。孩子是天真的、好动的,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或非主题活动,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及参与社会活动,多看多练,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让学生自己相互交流、切磋,求同存异,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同时,欣赏家乡的新变化,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变,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的情怀。

(一)绘画方面

我们努力挖掘农村现有的教学资源,弘扬地方特色,根据农村特有的资源,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以农村资源特色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性美术课外活动:以家乡名人为主题、诗文为内容的书法活动;以地方人文、自然景观(如南征顶寺庙,美丽的小山村、大裂谷景区等)为内容的水墨画创作。培养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工艺方面

地处山村的我们,在信息、物质、材料等方面没有城区那么多选择,但我们还是有自己农村特色的。如:以家乡的泥土为主的陶艺制作;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用家里的蔬果制成作果雕等等。让学生真正体验艺术的魅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三)欣赏方面

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石拱桥、古寺庙、旅游景点等。家乡的风土人情,都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融汇成对家乡的一份永久的记忆,这份记忆将会注入生命的血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与艺术、历史与艺术、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三、结语

总之,我认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改革应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规律,结合地方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利用一切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和物质资源为立足点、切入点,在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大环境的契机下,开展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主题性和非主题性的活动,探索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和提高农村的美术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作者简介:

4.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 篇四

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吕标初中 江艳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农村的美术教育,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方面的因素,长期处于落后的局面。其实农村学校的艺术课程资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我们对这些资源识别、开发及运用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近几年农村美术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的美术教育虽然受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美术教师完全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探究和尝试。

我对诸城市的部分乡镇中学的美术教学资源做了调查,资源都很丰富。各个乡镇都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中心学校,这样有利于师资和各种资源的整合。各乡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心学校所在的环境优雅,社区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如民风民俗、民间故事、民间美术等。虽然是农村学校,但现代气息与乡土气息水乳交融,可供我们挖掘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有很多。

如:民间艺术的学习(版画、年画;泥狗、布老虎;窗花、挂笺;草编、竹编等);自然材料的运用(树叶拼贴画、蔬菜水果造型、麦秆造型、玉米皮编织、泥塑造型、豆子粘贴画);废旧材料的运用(易拉罐造型、酒瓶画、吹塑纸造型、蛋壳画)等。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进行的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探索:

一.利用民间美术丰富课堂教学。

利用民间美术丰富课堂教学是农村中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的集市上,有各种草编、竹编制品;有泥狗、布老虎、绣花荷包、鞋垫;还有窗花、挂笺、风筝等等。很多初中美术课的内容与民间美术都有关系。九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过大年》专门讲过年的习俗,可以让学生到集市搜集第一手资料,了解过年的习俗,像过年家家户户贴对联、窗花、门神、年画、挂笺等。上课时营造喜庆吉祥的氛围,师生互动,了解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七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门》,里面提到了门神,我就给学生扩充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讲了门神、灶神、财神的传说,让学生观察家里的门神、灶神、财神画的色彩、人物造型、构图等。上课前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分类的方法收集材料,根据学生的条件,自由组合,分头采用不同途径搜集,最后整理汇总。八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清晨》是学习雕塑的造型·表现课,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我让学生到集市上观察泥狗和布老虎的造型,有条件的可以买来带到课堂上,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用泥模仿制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自然材料的运用

.疏菜水果大显身手

蔬菜水果是物美价廉的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也是很容易找到的,我经常用它们来丰富美术课堂。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方寸之间》是一节学习篆刻的课程,让学生准备刻刀和石材是不现实的,我就想到了用土豆或者萝卜来代替,既是唾手可得的材料,又容易操作。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剖开的土豆和萝卜上制作了许多漂亮的印章,变“无米之炊”为“有米之炊 ”。另外,我在蔬菜水果的造型上进行了探索。如:用茄子做成企鹅:菜花、茄子做成绵羊:白菜、茄子做成鸭子;冬瓜做成小猪;地瓜做成肥老鼠;香蕉做成小狗和章鱼;南瓜和橘子做成各种表情的脸。我把自己的探索应用到课堂上,学生们都很喜欢,纷纷争先恐后的模仿。

树叶拼贴画

在农村树叶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主要树种有杨、槐、桐、柳、榆、松、楸、椿等。我们用树叶和花瓣做成美丽的孔雀、大宽帽的女子、可爱的青蛙等,甚至在收集的树叶上画上漂亮的图案做成书签。

豆子、麦秆、玉米皮这些都是农村特有的丰富的资源。豆子粘贴画

豆子的种类有红豆、绿豆、黄豆、黑豆,并结合大米、小米、燕麦、荞麦等等,颜色应有尽有,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自己种植,因此很容易备齐它们。我们用这些五颜六色的豆子做成奥运福娃、威猛的老虎、可爱的大熊猫、艳丽的花卉等等。

麦秆造型

麦秆更是农村的学生容易取得的材料,在收获的季节,让学生准备一些,洗净晾干。我们主要用它结合彩色的布头做成好玩的稻草娃娃。当然,真正的麦秆画,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等多道工序,工艺相当复杂。对于课堂教学是一种挑战,我仍在探索之中。

玉米皮编织

农村的学生大多心灵手巧,很多从小早就跟家里人学会了简单的编织,在课堂上教给他们如何配色,师生共同交流,创造出了美丽的艺术品,像形状各异的手提包、草鞋、坐垫等。三.废旧材料的运用

运用废旧材料来制作各种实用物品和装饰品,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又可以変废为宝。我们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报刊架、笔筒、花瓶等;用啤酒瓶贴上报纸在上面绘制了许多个性图案;在收集来的鸡蛋壳、鸭蛋壳上画脸谱、各种表情,结合彩色纸做成憨态可掬的小猪等。

用废旧的塑料袋制作风筝

现在的风筝都是用塑料纸做的,我们何不试试用塑料袋来制作风筝呢?于是我们收集了各种颜色的塑料袋,还有竹签,用竹签做好骨架,把黑色的塑料袋绘制上图案,粘在骨架上,用红色的塑料袋做成尾巴粘上去,一个绿色环保风筝诞生了!

四.自己动手绘制文化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的衣着打扮越来越追求时髦、追求个性,并且盲目模仿和崇拜。针对这一点,我决定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

我在课堂上实施了绘制、改造服饰的教学探索。我从集市上买了一些白色的T恤衫,在上面绘制了一些简洁漂亮的图案,比如:花卉、小动物、文字等,平淡的白衫变成了个性文化衫。然后,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制作,学生们都很喜欢。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文化衫,尝试绘制文化衫,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2.关注家乡文化特色,通过对文化衫的设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化衫的设计,了解诸城的文化特色。三.教学方法、用具: 1.师生讨论,主要侧重学生的切身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动手操作,最后进行作品展示。

2.诸城特色文化的相关资料、文化衫、铅笔、水粉笔、丙烯颜料、白纸等。

四.教 学 过 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手绘文化衫的欣赏。

问:今天老师穿的文化衫是自己绘制的,看看主题有什么含义? 答:学生(1)这是超然台

学生(2)是宣传超然台文化的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乡诸城,老师准备了家乡的特色文化的资料和图片。老师绘制的这件文化衫,就是对我们的文化古迹——超然台的宣传描绘。文化衫都反映了时代流行的文化观念,体现了设计者的审美取向,这这节课,同学们就来当一次文化衫的设计专家,设计一件个性鲜明的文化衫作品。2.文化衫主题设计:

主题一:《以宣传我们的家乡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衫》(宣传、表现家乡的文化内涵、内容积极向上)

主题二:《以宣传我们的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衫》(宣传、表现校园文化,内容要有新意)

同学们任选一个主题进行文化衫设计,图案在组织上不能太散,颜色搭配要和谐,注意对比色的运用。3.学生分小组进行制做:

(1)将文化衫平铺在桌子上,注意一定要擦干净,以免弄脏衣服,用铅笔把所要画的图案轻轻画到文化衫上。

(2)用丙烯颜色把用铅笔画好的轮廓填充起来,其中要注意丙烯稀稠的把握,以能够均匀涂在文化衫上为最好。(3)把作品放在通风处使其自然晾干。4.作业交流欣赏讲评

(1)学生代表上台讲述设计图及设计思路(2)师生互评 5.作业拓展

牛仔裤的图案装饰、鞋子的图案绘制。

(1)图案的主题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新意,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2)色彩饱满均匀,色调统一、符合配色规律。通过这种设计课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不再盲目地模仿别人的穿着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五.借助博物馆丰富课程资源

诸城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1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65件,三级文物383件。品类齐全,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藏品以诸城地区文物为主,全面反映了诸城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文化史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

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对博物馆进行参观和考察,并且搜集、整理资料,以便于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激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博物馆参观。通过参观诸城博物馆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各种历史文物和浩瀚的画卷。七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远古的呼唤”,是让学生了解原始艺术的一节课。原始艺术表现了先民的生活理想、情感追求。它质朴、粗犷、奇特的艺术魅力令人们赞叹不已。但是仅凭课本的几张图片是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原始艺术的独特魅力的。诸城博物馆收存的文物,有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存,既有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表达人类文明的原始文字、绘画,还有灿烂多姿的装饰品。这些古老的人类文明,足以让学生领略原始艺术的美。

由于农村的家长观念不够开放,交通也比较偏远,所以大多学生很少进城,免费的博物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参观过。这一点对于广大的农村学生是急需改变的。

5.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探究》 篇五

清源镇中心校六合小学

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但农村的孩子渴望美术老师!其实喜欢美术的农村孩子很多,但是很多的农村学校连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没有。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这样:

一、我们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山水田园,小桥流水人家,田野绿色蔬菜)开展美术教学。认识到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美术教师做个有“心”人很重要。留心、细心,处处发现资源美;关心、耐心,提供学具助发展;恒心与爱心,教学协作勤指导。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到美术实践,获得一定的美术素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发展。我校就地取材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

1.树叶贴画造型教学。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术课前可引导学生按要求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上美术课时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

2.麦秆造型教学。春天,金黄的小麦丰收了。农村学生总喜欢玩,他们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模仿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这种兴趣。教师可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秆。在美术课上先让他们修剪整齐,然后像树叶贴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连成各种图案。

3.布贴造型教学。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它源于历史悠久、应用极广的民间刺绣的贴补工艺。而作为画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它又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也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居所。

4.刨花贴造型教学。农村家庭制作家具后会有很多的刨花,我们可以收集起来贴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先选长条平整的刨花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擦干、着色并压平,接着构图(想好你要贴一幅什么图画),最后剪刨花并粘贴。若能用精美的画框装裱起来,效果更佳。

此外,黄豆、蔬果、粮食、石子、玉米秸、树皮、树根、吹塑纸、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要当好农村美术老师,就要做到让农村孩子和家长们“走出农村”了解日新月异的当前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的进化也越来越完善,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孩子,对美术没有任何概念、兴趣,首先要激发这些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作为美术老师衣着要比较前沿、整洁,发型美丽、大方,从视觉上冲击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学过美术的就是品位高;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得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有要是我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儿就好了的感叹,并及时予以鼓励),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训练中,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我们正确看待先进的设施设备先进的设备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便利,实物投影仪可以放大所需的图片,多功能设备可以制作视听效果极佳的画面。因此当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完城里教师运用先进设备上的一节节精美的美术课后,误认为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美术教学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此。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会画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不得不承认先进的教学设备促进和改善了我们的教学。但先进的教学设备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没有这些设备是否就会影响教学呢?我想不会。凡高、毕加索、达•芬奇难道是先进的教学设备教育的结果吗?不是。其实要教好学生,无论是农村的学生还是城市的学生,关键在于我们美术教师。我们美术教师要懂得美术教育,要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懂得美,表现美。

任何一个农村美术教师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学校缺乏应有的设施设备而自己忽视美术教学,甚至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合理的借口。我们应该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寻找素材,自制教具教好美术。就像有的学校利用当地黄土,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并组织美术教师进行泥塑教学观摩。现在的农村虽然没有城市发达,但他们也是家家户户有电视,那些精美的画面,学生电视上见得多了。现在的交通如此发达,学生进城领略城市的风光与繁华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教学设备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重要的还是要切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寻找到他们的能力能够承受的教学方法。

6.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篇六

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教学方法是我们正确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我们的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学校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媒体语言形象具体

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

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7.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篇七

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三项内容之一, 它与绘画、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范围包括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各个种类, 古、今、中、外等各个方面。在我国还把书法、篆刻纳入美术范围。此外, 服务于时空艺术的舞台艺术、影视艺术也将其设计成果作为空间艺术, 归入美术门类之中, 绘画雕塑是以欣赏性为主的美术, 其余皆属实用性的美术。美术欣赏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具有一双明亮的、审美的眼睛呢?

一、充分认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1.欣赏是学习美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没有掌握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2.注重随堂欣赏教学。新的美术教材没有安排专题欣赏课, 而是把欣赏贯穿到每一课当中, 每节课的欣赏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 非常宝贵。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单单满足于让学生“看”和“听”, 还要让学生“触”、“说”、“读”、“议”甚至“写”,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和欣赏作品。

3.培养一个好的欣赏者比培养一个好的创作者更为重要。几百名小学毕业生中有几个将来能成为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呢?最多不过几个。其余的大部分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机会能用上上学时所练就的美术创作技能呢?恐怕也不会太多。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对于美术教学, 其主要目的不是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而应该是美术欣赏的能力提高, 也就是说,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好的欣赏者, 使他们具备丰富的审美经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念, 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 能自觉地按美的标准去生活和工作。

4.美术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但“创造”不等于“创作”, 欣赏中同样饱含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 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而且创作离开了欣赏, 就会是无源之水, 实现不了创造。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但如上所述, 由于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 而欣赏教学又能极大地培养着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 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关键一环。

二、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往往在美术课欣赏教学中, 教师从开始出示所要欣赏的作品后, 就一个人从开始一直讲到下课, 形成了一个教师一人不停地说, 而学生就像傻子一样在下面听着, 欣赏课成了一个人的讲赏课。而这样的只有教师讲的欣赏课, 对于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的表面有了皮毛的了解而已。因此, 在欣赏课中, 出示欣赏作品以后, 让学生自己认真地、全面地看几分钟, 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用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 可以从颜色、构图、给人的第一感觉上去仔细地体会。对于欣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讨论, 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种形式的欣赏课教学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团队协作, 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图。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编排顺序及特点

1.小学一、二年级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活周围一切美好事物是如何表现的。例如第一册《五彩的烟花》、《童话里的小屋》, 第三册《流动的色彩》、《有趣的彩泥》等, 其主要特点是一、二年级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极强的色彩刺激, 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 符合孩子的审美心理。

2.小学三、四年级欣赏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些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情感的美术作品。例如第五册《家乡的桥和塔》、《金色的浮雕》, 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雕像和陶瓷》等, 三、四年级欣赏作品的特点是以了解民间工艺作品刺绣、竹编手工艺品的特点为主, 一系列的作品不但可以看, 还可以动手操作, 这些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强。

3.小学五、六年级欣赏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艺术底蕴,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保护文物》、《爱护古建筑》等, 五、六年级欣赏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文化, 包括中国山水画、石木雕塑、古建筑、工艺美术作品等各方面的欣赏。

四、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1.在玩中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印象。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而在我们的美术欣赏课中利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美术作品欣赏的目的, 这正是师生都能接受的一种“寓教于乐”好形式。在学习《民间玩具》这一课时, 课前我收集了若干民间玩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学生通过游戏、仔细观察, 而后,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讲一讲玩具的特点, 有的同学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玩具的特点, 逗得同学们都开怀大笑。利用这种形式, 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对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创设问题情境, 寻找解决方法。在美术教学中, 我们利用多媒体创设出有趣的问题情境, 然后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几个步骤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认识, 最终达到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知这一目的。在学习《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时,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幅梵高的《向日葵》, 同学们一看都知道这幅画的名字, 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内涵是什么, 我就提问:向日葵象征着什么?它表达了画家的一种怎样的心情?同学们听了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小组之间马上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并踊跃地进行了发言, 有的说梵高画的向日葵, 像熊熊的火焰, 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说黄色的向日葵像一个个的太阳;最后由我补充:梵高作画时, 怀着极狂热的冲动, 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 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对于梵高而言, 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 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 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称他为向日葵画家, 应该是恰如其分。在这堂美术课上, 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发言, 每个人的思想都是高度地集中。从此不难看出, 有效的提问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一种有效尝试。能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 增强学生上课的专注力, 给课堂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欣赏资料。 (1) 上课之前对所收集的欣赏资料进行分类, 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挑选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题材、内容, 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和思想性。 (2) 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采取学生们乐于接受的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 (3)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要抓住重点, 从作品最精彩的地方入手, 了解画家创作的意图, 激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出疑问, 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进而加强自己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触。

4.进一步开发美术欣赏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多面兴趣。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时, 如果完全看中教材本身, 忽视了讲课的侧重点和针对性, 不引导学生对知识面更深层地了解的话, 就会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感到枯燥无味。事实上, 每个学生对于眼睛直接看到的图像的兴趣和颜色的感染力有较大的差别, 不少学生由于知识和兴趣的差距, 对此不能形象和深入地了解或思考。美术欣赏其实是一种综合的审美实践活动, 在欣赏中人的眼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准确地辅以其他器官, 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等, 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欣赏《千里江山图》等中国画名作时, 只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欣赏, 单一地通过眼睛去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了解中国画中各种各样的手法等知识就显得过于枯燥乏味, 所以在了解中国画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亲自动手感受一下中国的文房四宝, 感受一下画笔接触到画纸的那一瞬间的变化, 倾听一下那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 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感受。

五、改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意见、建议

1.加强领导意识, 钻研新课改, 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领导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 组织美术教师认真研究新课改,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合理地利用现有教材, 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 掌握好教材的特点, 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基础, 科学地选择美术教学题材。

3.强化教育资源, 加强合理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小学的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美术教师的配备。这样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

4.加强教学科研, 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寻找正确的理论导向, 提高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 加强学习, 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水平。同时, 在开展美术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中, 美术欣赏是不可被忽视的, 要当作重点去研究。

总之,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 通过欣赏活动让学生感知自然和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育者更应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作用, 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改,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水平。相信,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 农村小学的美术欣赏课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摘要:农村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多数仍然停留在让学生看看图片, 老师介绍图片的内容和表达的意思的层面;好一点的, 也只不过是向学生提几个问题。完全是一种老师讲, 学生听的“灌输”方式。这样的方式已经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了。新课改中要求的美术欣赏教学是要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行, 要求教师把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来做, 利用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技巧。

8.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方案与实施 篇八

关键词:校本课程;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0-01

广大学生进入社区来聆听社区老人讲解相应的民间艺术和农村的美术资源。组织广大的学生走进社区来听取社区老人讲述乡土美术资源的起源、发展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热爱。加强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学生们充分认知乡土美术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社区之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实际认知和理解畅谈感想,实现学生们进行乡土美术“草根之美”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学习讨论小组,实现对乡土美术资源的认知的思想交流,加深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的深刻的认知和把握。在学生们进行充分探讨和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位走进社区聆听社区老人讲“草根之美”的学生就当天的所闻、所见、所感以日记作业的形式来上交给老师,使得老师们对相关的乡土美术教育的社区之行的效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就会使得乡土美术教育的效果及时得到反馈。

邀请家长上台讲解乡土艺术,基于乡土美术资源的本土性这就导致了对于乡土美术资源的教育运用和学习必然需要积极发动广大的家长们,让家长们充分参与进来乡土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来。实现家长与子女们在乡土美术引入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实现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家长们真正参与到乡土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中来,真正实现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式的教育,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的乡土美术资源的认知和体悟。培养学生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深入民间艺人家中学习本土的民间艺术。教师们若想真正获得民间艺术的精髓,必然需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因而进入乡土美术艺术真正发展和起源的乡土社会,进入民间艺人的家中来进行民间艺术的学习是老师们真正掌握艺术精髓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之前,美术教师们必然需要在器物层面和精神内涵层面都掌握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内核,真正地深入到民间艺人的家中,来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就乡土美术资源的工艺和内核对学生进行传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本美术教育的真正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将校本美术教育流于形式,或者造成美术教师们对民间艺术一知半解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教师们对民间艺术形成全面和认知和切实的工艺体验才能真正将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正地传输给学生们并且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真正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教师们深入到乡土美术资源真正发源和成长的地方来进行学习和研究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一系列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是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的必然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开展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当地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因而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必然成为了校本美术课程开展的极为重要的内容。民间艺术是真正能够体现某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其独特的民间艺术价值是值得流传和学习的。其次是当地的乡土美术资源。乡土美术资源是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这样的资源必然必然会成为发展极具特色的校本美术教育的庞大的素材来源。与此同时,必然需要真正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校本化。第三是当地的自热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极大的不同是我们真正实现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入校本课程的关键点所在。桂林地区的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山东泰安的独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湖南安仁县的米塑艺术、根雕艺术等等都是这些地区发展校本美术教育的重要的资源,因而在校本美术教育的课程开展过程中重点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真正将校本美术教育发展成为一门文化教育课程,是“道”层面的教育,而非仅仅只是器物层面和技能层面的教育。

面对我国的纷繁复杂的农村美术资源,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整理与整合并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是广大的我国的美术教育者应当予以认真思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教师们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们的学习特点以及未来的教学预期目标在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资料和资源的遴选与整理,并且在整理遴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素材。那么如何实现我国美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呢?农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继往开来,地方性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

地方性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在面对一些列的体系丰富、内涵充实的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基层的一线教学人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对全部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因而在长期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必然需要需要对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美术资源首先进行开发和利用,将这些地方性的民间艺术融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逐步实现地方性的民间美术资源和美术课堂的融合,实现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价值的全面的开发和整理,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重点的集中的突破和整理,进而可以使学生们管中窥豹,对相应的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导致了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千差万别,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这是各地发掘校本美术课程,真正实现美术课程的校本化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在全国各地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就自然人文景观与学校的美术教育相结合,实现美术教育的就地取材。实现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与传统的美术教育通便教材的整合。这样的美术教育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美术教学的极好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内容。

三、就地取材,合理运用当地特色材料及生活材料

上一篇:开学期校长讲话稿下一篇:提高新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