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词

2024-10-23

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词(精选12篇)

1.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词 篇一

1、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2、携手藕花湖上路。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3、阴阴夏木啭黄鹂。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4、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6、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7、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9、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0、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张炎《疏影咏荷叶》

1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12、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13、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14、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5、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6、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17、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18、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19、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20、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21、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2.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词 篇二

关键词:景物描写,点缀,语言表达

如果把语言表达比作文章的外衣, 那么恰当的景物描写就是衣服上别致的点缀, 不仅可以将衣服装点得更美, 也可以表现出主人的品味和气质。行文中的景物描写, 尽管也许只有几句话, 写得好却可能妙笔生辉, 在文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 如何进行行文中的景物描写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就没有了灵魂, 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 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写景首先要赋予人物的情感, 做到情因景生, 景因情美。因此, 写景的时候一定要选取触动内心的典型的景物。如八下语文中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里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 含羞树的花朵在阳光下飞舞, 开满花朵的树枝几乎垂到青草上。那些美丽的花儿, 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掉落。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瓣, 走近大树……”海伦·凯勒的眼睛是看不见的, 她却能描绘出如仙境一般的画面, 含羞树的花朵的美是她是用心感到的, 而这样触动内心的美更能激起读者美丽的联想。可见, 只有你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感动, 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选取景物时还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是和整篇文章密不可分的。成功的景物描写片段, 不仅可以使文章的语言表达锦上添花, 而且对突出中心、推动情节发展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七下语文中鲁迅的《风筝》第二自然段:“故乡的风筝时节, 是春二月, 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 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 没有风轮, 又放得很低, 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 早的山桃也多吐蕾, 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 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在这一段中, 鲁迅选取了风筝、杨柳和山桃来表现故乡的春天。而这篇文章是以风筝为线索的, 由风筝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细写“寂寞的瓦片风筝”, 和下文中弟弟做的风筝相照应。发芽的杨柳和吐蕾的山桃是故乡早春特有的景物, 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 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温和”互相映衬, 增添了往事回忆哀伤动人的力量。

九上语文中鲁迅的《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 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当作者终于回到了二十多年未归的家乡后, 首先描述的是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丝活气, 可以看出故乡二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种悲凉之感隐隐而出。下文作者描绘了他记忆中的温馨瑰丽的故乡风景画, 两幅反差极大的图画更加突出“我”回到故乡时的心情。心理上的故乡是值得缱绻留恋的, 它在作者笔下是那么美丽而温情, 作者尽情徜徉其间, 几乎流连忘返;而他构筑的现实中的故乡则是写满苦难。所以, 从开头对故乡环境的刻画就可以知道, 这篇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悲哀阴灰的。

同时, 行文中的景物描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景衬情。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真挚的情感, 中规中矩地去写一个人一件事, 情感不充分, 自然不能打动人。那么怎样使情感表现得更充沛呢?在关键处以景衬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老舍先生的小说《月牙儿》, 写了女主人公在不同景物的不同感受:“那第一次, 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 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我敢在院中走了, 一个春天的月牙儿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它的美来。天是暗蓝的, 没有一点云。那个月牙清亮而温柔, 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月牙下边, 柳梢上面, 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 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 开满了白花, 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儿白亮, 一半儿略带点灰影, 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 我心里说。”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以景衬情, 其实就是暗示着女主人公的不同境遇下的心境, 既含蓄, 又富有感染力, 这就是借助景物描写去含蓄地表现人物的心情。

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 常常会采用一些写作技巧。

七下语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自然段, 是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便会拍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成仙,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 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 如菜畦、皂荚树, 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 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 如石井栏, 再写动态的, 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 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 围绕一个“乐”字, 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这段文字井然有序地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 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点时, 作者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 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 有声有味。

情因景生, 景因情美;渲染气氛, 推波助澜;既有听觉, 又有视觉, 真是绘声绘色;有远有近, 有高有低, 真是疏密有致;既有动景, 又有静景, 真是动静相生。一个接一个精巧的比喻, 美不胜收;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春意盎然。这就是恰当的景物描写给语言化妆的效果。

3.例说古诗的景物描写 篇三

静景。这类诗主要通过静谧清幽的景物,来表达闲适恬淡、安详平和的心境。自然界中原本有动有静。一切物态都是静与动的统一:动里有静,静中有动。自然界的这种动静映衬,也鲜活地反映在古诗中。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物。由于太幽静了,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的银晖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壮景。这类诗主要通过雄浑阔大、旷远苍凉的景物,来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有的是以壮景写悲情,反衬出内心的落寞苦闷。以岑参、高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大多描写壮景。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象地再现了塞外奇伟壮丽的风光,创造了异常开阔、雄浑的意境,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莽莽苍苍,无边无垠,只见黄河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纵横千里;沙漠地势平旷,没有起伏的山峦背景,没有茂密的林木作衬托,在苍苍的天底下、茫茫的平沙上,袅袅上升的孤烟更显其“直”,缓缓下落的夕阳倍觉其“圆”。写活了大漠奇特的风光,而且传达了诗人新鲜的感受。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哀景。这类诗主要通过凄清冷寂、萧瑟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孤寂惆怅、悲凉伤感之情。所写多为暮春或深秋景物,在送别诗、羁旅诗中较常见。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洽为一,情调悲怆。

4.描写夏天景物的优美段落 篇四

描写夏天景物的优美段落

1.活泼的小燕子来往穿梭,空中不时传来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叫声。美丽的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在花丛里翩翩起舞。一群群小蜜蜂在辛勤地为人类酿造甜甜的蜂蜜„„,这燕子,这蝴蝶,这蜜蜂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2.田野里,人们正在辛勤地播种。一位农民伯伯坐在拖拉机上,发动机器,一行行新翻的黑土在拖拉机下伸展。倒映着蓝天的水田,有的已经插上了嫩嫩的、绿绿的禾苗,远看像地毡;近看像绿纱。插秧的年轻姑娘擦擦头上的汗水,抬起头,看看变得绿绿的水田,咯咯地笑了,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3.春天不仅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在春季去公园里游玩,是在适合不过了,春天充满着绿色,充满着新鲜的空气,偶尔,累的时候,去公园玩一趟,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看美丽的的景色,这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啊!

4.树上的小鸟也在空中飞来飞去,唧唧喳喳的好像要告诉人们:“春天真美丽,春天真美丽。”大树旁边的小草悄悄的做出了地面,争先恐后地生长着,似乎是怕自己得不了第一吧。花园里的花经过春雨的滋润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些花草树木从远处看就像一张五颜六色的大地毯,为大地增点点新绿。

5.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着钎细的手,把碧绿洒满了大地把百花齐放地插在枝头上,花儿争芳斗艳散出诱人的清香,鸟儿舒畅自由地向蓝天高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万物醒了,在姑娘的呼唤下一株株小草醒了,小树也醒了,小溪流着,激了浪花。河边一排排树发芽了。春风如透明的丝巾,看着滴滴晨露,飘飘然然地沐浴着万物。春天来了,一只只活泼的小鸟飞来了,它带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鸟啊!可爱的小鱼也探出了小脸来了。

6.看见鲜花们如此努力,树木们也当然不甘落后。瞧!那柔柔的春风正亲吻着刚睡醒的大地,蒙蒙的绿雾荡漾在杨柳枝头上„„,柳树长长的枝条上已展开了带黄色的嫩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那高高低低都缀满了红花的红棉树,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真是壮观;桃树上绽满了桃花,粉红粉红的,如同片片朝霞„„真是万木竞春啊!

7.春姑娘来到郊外,吹了一口仙气,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小草从地里探出嫩绿脑袋,它伸个懒腰,揉揉睡意朦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光明的世界。伶俐可爱燕子从南方赶来,穿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带着一把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翩飞在空中,或在屋檐的巢里歌唱着“唧骨,唧骨唧骨——”,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河边几棵垂柳,爆出了鹅黄色的叶芽。长长的枝条垂下来,有的伸入水里,风一吹,水面上就荡起微微的涟漪。几只顽皮的小鸭子从窝里大摇大摆地往河边走,走到河边,它们张开翅膀,一个个扑通扑通地往河里跳。它们游来游去,嘎嘎嘎地叫个不停。

8.姑娘来到了城市,人们也活跃起来,换上了春装,相约去野外踏青,舒展舒展筋骨,尽情享受春天的乐趣。我们孩子一起来到外滩公园里放风筝,五颜六色的风筝时上时下,此起彼伏。风筝的样子也很美:有老鹰,有蜻蜓,有蝴蝶„„把春天的天空装点的绚丽多彩,姿色翩翩。

9.春天到处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到处一派春的气息。远处,小溪里的冰融化了,溪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溪水里欢快的玩耍。成群的小蝌蚪在河里嬉戏着,小草偷偷的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各色的映山红,月季花,玫瑰花争奇斗艳。散在草丛里,像无数的星星眨呀眨。旁边的柳树丛,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翠绿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枝叶摇摆,好像对我们点头微笑,招手示意。

10.春姑娘来到了人间,到处变得一片生机勃勃。树木吐出了嫩芽,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碧绿的辫子,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尖尖的脑袋,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河里的小鱼在水中欢快地玩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蜜,孩子们冲出家门,在野外玩呀、闹呀,开心极了!

11.漫长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慢慢地来了,天渐渐的暖和了,小燕子换了一件新衣裳从南方飞回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蛇、乌龟„„伸着懒腰慢吞吞地从自己的小窝里走了出来去找东西吃。小花小草也慢慢地探出头来,柳树也吐出来新的嫩芽,在风中翩翩起舞着。

12.春天来了,春姐姐为大地带来了五彩的颜色。她送给桃树粉色的背心,桃花的脸蛋儿粉嘟嘟的。她送给草地绿色的裤子,小草嫩绿嫩绿的。她送给迎春花黄色的蝴蝶结,迎春花露出金灿灿的笑脸。她送给杏花一件婚纱裙,满树的杏花羞答答的开了。

13.我打开了窗户,诱人的花香扑面而来,我不得不出去好好地欣赏一下。留在我眼帘的世界是那么美丽!小草从地里害羞地探出半个小脑袋,但还是那么的翠绿;花朵也为大地衬托出不少美丽,有郁金香、油菜花、芍药、迎春、白玉兰、结香、桃花、樱花、含笑、山茶、牡丹等,它们都展现着自己不同风采。就连杨柳也想一展风采,秀出自己绿油油的长发,让它在微风下飘扬,还真是“绝世美人”。小鸟也不忘为春天的来到喝彩,那清脆的歌声在回响,大地活跃了起来,正是宁静之中的美丽。

14.阳春三月,柳树爆青了,吐出带黄色的嫩叶,小草也成茵了。一阵花香把我带到了公园中心,瞧啊,一阵阵花香引来大群蜜蜂嗡嗡地忙碌着。这时,调皮的雨弟弟来做怪,他跑进人们的头上,脸上,钻进人们的脖子里,使人感觉凉嗖嗖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我想,树,草,花儿们一定在贪婪地允吸着来自大自然的油吧。

5.描写夏天景物的优美段落 篇五

2、我背着画夹来到山上,要给夏天画像。看,小草挺着腰,显得那样有生机、有朝气,她把那可爱的样子展现给我们。各色野花都开了,有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就像绿地毯上的绚丽斑点。蝴蝶也加人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当红日照在这树林上之时,一株株小树就像身着新装的小朋友,精神饱满。阳光透过小树照过来,落下参差斑驳的影子。万道霞光映照着这片树林,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光环。

3、田野里小草都争先恐后的露出了绿绿的小脑袋,各种各样的野花都开了,红的、白的、粉的、黄的……好像在对我们点头微笑;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忙碌的吸着花蜜,采着花粉,辛勤的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路边的一棵棵柳枝迎风飘扬,好似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

4、这夏日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上午还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午后,天就暗下来了…天空中,乌云翻滚着,奔腾着,从四面八方漫过来,整垛整垛地堆积,越来越密,像千军万马直先向屋顶压了下来。远处的大山灰蒙蒙的,被天边的乌云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被压得低低的天空,仿佛预示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

5、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儿,雨停了,一道彩虹出现在洁净的天空中,湛蓝的天空不再感到寂寞,花儿喝饱了,抬起了艳丽的小脑袋,望着天空中美丽的彩虹;小草畅饮了,挺直了身子,抖抖余下的水珠,不时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树木赶紧把身上的雨珠集中在树枝里,好让自己茁壮成长。

6、夏天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季节,大街道上只有来去匆匆的车辆,人们上班的上班,玩耍的玩耍,空闲的人只会窝在空调房里,哪儿也不想去。哪里还有人会大摇大摆地顶着个“大火球”在陆地上观察夏天的美景呢?

7、夏天,总是有一种泡沫的感觉,很美,很干净的天空,绿得浓郁的树,金灿灿的太阳,尽管真实地存在着,却令人觉得像泡沫那样虚幻。

8、屋旁是一块菜地,地里种了许多蔬菜,每年都能收到很多的蔬菜。夏天的菜地是最美的。有碧绿碧绿的黄瓜,又嫩又长的扁豆,紫得发亮的茄子,青里透红的西红柿,小灯笼似的青椒,还有胖娃娃般的冬瓜……真像个“百菜园”。

9、下午,天空一片青灰色,暴烈的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的,一阵南风吹来,卷起一股热浪。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而缓慢,像在述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老人们坐在树荫下,耐心地摇着扇子,嘴里还一直诅咒炎热,一边高兴地议论天气怎样有利于稻谷抽穗。那些林中小鸟,都懒懒地歇在树上,似乎正在做着“丰收”的梦。

6.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句 篇六

夏天一到,经过烈日的暴晒,骤雨的浇淋,那草木就蹿枝拔节很快地长起来,变得葱茏青绿了。

1.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2.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3.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雨后题》

4.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

5.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王僧儒《侍宴》

7.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9.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10.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11.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韩愈《送刘师服》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17.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18.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9.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0.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1.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22.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白居易《池上早夏》

23.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24.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25.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26.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2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8.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29.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30.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火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气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31.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3.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韩愈《送刘师服》

3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5.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37.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38.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39.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41.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4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4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晚晴》

45.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46.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7.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4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9.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50.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7.谈谈提高小学生景物描写的技巧 篇七

一、要注意观察, 把握景物的特征

一般说来, 我们先要确定观察的对象, 否则会无的放矢。一旦选择了观察的对象, 我们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全面的、仔细的、深入的观察。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的整体 (大致轮廓) , 还要聚焦它的局部 (特写镜头) ;不仅要观察它的动态 (生长过程、四季变化、风吹雨打) , 还要注目它的静态 (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结构) 。我们还要善于将自己观察的对象, 与别的景物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 寻找出与其他景物的区别之处, 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二、要确定位置, 选好观察的角度

要想达到观察的目的, 我们要选择好观察的角度并确立观察的最佳位置——观察点。所谓观察点, 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的角度选好了, 观察点确定了, 才能搞清方位, 清楚的叙述, 正确的描写。有时为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地观察描写对象, 我们不仅需要固定的立足点, 还需要变换立足点, 并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进行观察。从观察的顺序看, 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或从外到内、从内到外, 或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 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观察的角度看, 可以远眺, 可以近瞧, 可以平视, 可以仰视, 可以扫视, 可以环视, 可以透视, 可以腑视。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对景物做出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同的观察角, 看到的景物也不一样。

三、要描写有序, 避免杂乱无章

文无定法, 但也要有序可循。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 其一是空间顺序, 其二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通常是选取一固定的最佳的观察位置, 随着视线的移动顺序, 依次地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 是不选取固定的观察位置, 而是随着观察者位置的移动来描写景物, 如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 (正面) →东→北 (背面) →西”, 这叫瞻仰顺序, 也叫游览顺序。而时间顺序是指同一景物, 在不同的时间里也是有所变化的, 如柳树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里, 是有变化的, 即使在同一个下午的“暴风雨前→暴风雨中→暴风雨后”也会全然不同。我们将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来写, 也能描绘得多姿多彩, 给人以美的感受。实践证明, 按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描写出来的景物, 才会井然有序, 而避免杂乱无章。

四、多感官并用, 让文章更加出彩

观察的立足点确定了, 角度选好了, 描写的景物就会条理有序、层次分明, 但不一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它说明了文章的语言, 如果没有文采, 写得不生动形象, 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更谈不上流传很远。小学生在自己的写景作文中, 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感官, 大开“五觉”, 以视觉绘其形, 以听觉摹其声, 以嗅觉闻其息, 以味觉尝其味, 以肤觉体其感。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再辅之以诸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这样流淌在学生笔下的景物就会栩栩如生, 就会使人触手可及, 就会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学生的文章就会更加出彩, 行之远矣!

五、要动静结合, 让画面更具动感

在一篇写景的文章中, 如果一味地写静景, 文章就难免显得呆板;如果一味地写动景, 文章又难免失去稳定, 正确的做法是动和静交织。静态描写擅于表现景物形态特征, 动态描写利于景物生动传神, 两种描写各有所长, 只有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 所写景物才能各具情态。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有时在人们的感觉中常常难以割裂, 如果你的联想和想象足够丰富, 即使静态的景物在你的笔下也会变为动态景物。如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就是把蜿蜒的雪中群山比作了飞舞的银蛇, 将莽莽的雪域高原比作了奔驰的蜡象。“巍峨的高山”和“起伏的丘陵”这些本来静止不动的景物, 在诗人想象的笔下却成了飞舞灵动的景物。所以, 在景物描写中, 坚决不能流于一般化, 一定要体物入微, 给自己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既写静, 也写动,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交织, 以动写静。如此, 方能绘形、绘声、绘色, 使人能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但还应注意不要堆砌词藻。

六、要融情于景, 表达主观感受

纵观古今中外写景之佳作, 没有一篇是纯粹写景的, 或者说为了写景而写景的。我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 没有感情, 可是写景的人对自己笔下的任何景物总是会倾注自己满腔的感情, 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一种主观感受——情感。我们知道, 如果景物失去了感情的色彩, 充其量也只能算一具苍白而美丽的“躯壳”, 是难以感动人的, 写景贵在有情。所以, 在写景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 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倾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间, 做到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 进而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8.景物描写的烘托艺术 篇八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景物描写,严寒、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索等几个词语,让谁的内心不顿感悲凉!“我”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她就是这般模样!“我”又何尝不是?一个挣扎在城市的底层有着觉醒意识却无力改变现实的知识分子;我的故乡又何尝不是?一个在几千年封建思想统治下的旧中国农村的落后贫弱的缩影;闰土和杨二嫂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贫苦百姓中的一两个。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凉,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悲凉。

可见,适当的景物描写对气氛的渲染、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通过恰当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呢?

一、景致不同人物心境不同

情由景生。随着四季早晚阴晴的变化,景物会呈现无穷变化而各具特色。

1.春景常用来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

春天东风吹送,细雨飘飞……“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的景色多用来衬托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展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歌颂了春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与憧憬,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带给人们启示:一年之计在于春,要为一年做好打算,为一生做好谋划。这篇文章可谓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之作,成为语文教材中的必选篇目,成为初中生学习借春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范本。

在学生写作时,如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马路上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时,不妨来一段“明媚”的景物描写:太阳在天空中张开了笑脸,柳树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树上,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样,就从天气的角度把我们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展现出来了。

2.秋景常用来烘托人物悲凉的心情

秋天西风频敲,大雁南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秋天多用来衬托人物悲凉的心情。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就把秋天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起到很好的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望着窗外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景物描写与人物心境相得益彰,烘托了作者生病时的孤独、绝望的心境和重拾生活勇气和信心。

在写作时,如果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来一段“阴暗”的悲凉秋景描写:我走出教室,头顶阳光被大块云遮住,一阵冷风吹起,让我不禁打个寒颤。几片树叶打着旋飘落,唱一曲哀婉之歌。

3.节日景象常用来烘托人物喜悦的心情

如: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一片祥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庆的春联贴上门框,精致的窗花贴上窗棂,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时出场的人物,心情一定是喜悦、幸福的。

二、景致不同展现人物性格不同

写景时就要做到融情于景,把主观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适时的景物描写,既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借暴风雨(雪)等艰苦的环境展示人物坚强的性格

在一篇题为《风雪归途》的作文中,作者细致地进行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西北风打着呼啸猛烈地刮着,雪结成硬实的雪粒被风拧绞在天地之间。马路上已经成了一个混沌的世界。行人无踪。然后出现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爸爸,一个能动的雪人站在街道的十字路口,正在指挥交通,他就是我的爸爸。这样场景中的人物必然拥有坚强的性格,这是任何一个读者不能不承认的。

2.借田地、工厂、矿山等艰辛的环境展现人物勤劳的性格

如一位同学描写了这样的场景:远处,碧蓝的天空下连绵起伏的群山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向远方涌动着。山脚下是一片玉米地,玉米苗已经从土里钻出来,在微风中挺直了身躯。远远地望去,一颗颗玉米苗连缀成一块绿色的地毯。然后抓住时机在场景中自然地把父亲和母亲添加进去,两个人物勤劳的特点自然就展示出来了。

写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比的方法,还可以在写景时运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1]赵志红.例谈阅读教学中“张力”的生成[J].新课程导学,2012(10).

9.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词 篇九

1、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2、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张敬忠《边词》

3、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6、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7、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8、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9、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0、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1、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12、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魏承班《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

13、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4、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1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1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1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8、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9、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20、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21、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23、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24、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25、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三》

2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27、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28、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29、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30、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皇甫松《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31、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3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4、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35、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36、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37、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3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39、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40、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41、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佚名《送别诗》

42、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43、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王夫之《初度口占·辛丑》

4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5、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7、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8、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江南》

4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50、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51、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5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53、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5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袁宏道《满井游记》

55、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56、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57、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58、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杜牧《齐安郡晚秋》

59、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刘基《眼儿媚·秋思》

6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61、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62、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63、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64、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65、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66、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67、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68、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9、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70、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7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72、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73、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杜甫《秋雨叹三首》

74、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顾敻《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75、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7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77、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78、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79、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10.描写景物的古诗 篇十

诗人们面对美景时感触良多,便会写下诗篇,抒发情感。

描写景物的`古诗

《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早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景物的诗句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1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1.作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浅析 篇十一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二、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作文《春天的早晨》,葱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田间的老农,一切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 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四、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例如: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五、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处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此文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12.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词 篇十二

此情此景, 想到自己被贬谪的身世, 不禁更感凄凉无助。接着作者的视线由下往上, 望向山顶, 描写顶部天然奇观。接着, 从外往里, 深入洞中。作者没有直接赞叹洞有多深, 也没有列举数字来体现其深度, 而是用了最直接, 也是大家测深度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投石子。“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说明洞深不可测。这一描写更是突出了本文游记的特征, 贴近生活。接着, 作者的视野又放大到小石城山以外, 总观小山。但作者自身却又是时刻在画中的。他以一个游览者的姿态, 从游山的角度来写山。之前写的是顶部, 接下来作者又描写了山顶, 由面到点。“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写出了小石山的又一奇特之处。“土壤”象征着人才成长的环境, “嘉树美箭”象征象征人才, 这里暗喻虽然朝廷里充斥着各种政权争夺, 但真正的有才之人必将出污泥而不染, 在浑浊之世保持独立清高之姿态。“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竹子疏密不齐, 好像人工布置似的。柳宗元被贬荒地, 本想在大自然中释放自我, 可却走进了这“不自然”的林子中。不知此时作者是在为这山顶奇景感到惊喜呢, 还是为连竹林都显出人为痕迹而显得无奈。

下面一段作者大发感慨。这里的美景让作者确定了上天的存在, 却好奇为何这美景不在中原地区。这里暗示的是像柳宗元这样的人才为什么难以在中原报效朝廷, 却偏偏被贬到如此荒凉之地。这里的奇景即使经过一千年也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简直是白费力气。若作者将自己比作这里的奇景, 那么他也认为自己是白耗气力吗?显然不是, 这只是作者对命运不公的抱怨, 对自己不公遭遇的挖苦。为什么奇景只会在这偏僻之地出现?作者列举了所流传的两种说法。一是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景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 二是这地方不孕伟人, 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但作者对这两种看法都表示了怀疑。那么作者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对作者来说, 奇山异景在哪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是否被人发现。若这石山被天下人所关注, 即使身处荒僻之地, 也必会招来大批爱景惜山之人。缺的并不是好的环境, 而是发现的眼睛。作者并不怨叹自己身处的社会, 而是叹息没有伯乐。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对山水游记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此前南朝的山水游记多用骈文书信体表现, 而且是以表现声色之美为主。初盛唐的亭阁山水记多用于刻石记功, 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 真正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作品并不多。柳宗元山水游记多作于被贬永州时期。他观察细微, 描绘精确, 而且字里行间寄托了他遭贬被弃的悲愤。《永州八记》是其代表作。一方面, 他用准确的语言、细腻的描写, 展示了形神兼备的景物图画;另一方面, 又通过主观感受的强烈介入和鲜明表现, 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把山水散文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而确立了山水散文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 于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 柳母因病去世, 而王叔文又被处死, 他自己也是一再受到统治者及其鹰犬的诽谤和攻击, 心情自然倍感压抑。永州的山水雄伟险峻, 而又幽静, 还有好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柳宗元这戴罪期间, 时间“充足”, 便到处游历, 四处览胜, 以此开阔胸襟, 寻求心灵上的抚慰。《永州八记》就是柳宗元在这种情况下的“有感而发”, 《小石城山记》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写到写作山水游记的目的时说:“余虽不合于俗, 亦颇以文墨自慰, 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 而无所避之。”这就告诉世人, 柳宗元虽因永贞革新遭挫, 但作者仍出淤泥而不染, 在乱世中保持高洁品质与斗争精神。

《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短小精致, 却体现了《永州八记》的总体风格。首先, 在语言上, 词敛语节, 简峭洗练。作者在叙述人物活动、刻画自然景物时, 不用华丽的词汇, 而是用最平实, 最贴近生活的语言组织文章。整段文字全用白描手法, 没有华丽的辞藻, 没有博学的典故, 没有璀璨的比喻, 有的只是作者的所见, 流露的只是作者的心声, 简洁自然, 平中带奇。在选词上, 少用虚词, 多用实词, 尤其是信息量丰富、概括性大、表现力强的名词和动词。在第一段中, “北”、“下”、“西”、“东”、“旁”、“上”等方位名词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了小石城山的布局。在句子方面, 作者在行文中充分发挥短句结构单纯, 短小精悍, 表意明快的长处, 连续运用, 使文章读来抑扬顿挫, 显得活泼生动。第一段里, 两句, 三句, 四句偏多, 最长也不过九字, 简净干脆, 轻松活泼, 字字精峭洗练, 毫不拖泥带水。读来朗朗上口。全文虽只有两百多字, 内容却极其丰富:有路, 有洞, 有水, 有林, 有疑问, 有传言, 可谓景情相宜。

自从我国山水诗人“鼻祖”谢灵运以山消愁、以水解怨以来, 山水景物就一直是所谓失意文人排解心中愁怨和不平之气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体”和介质。柳宗元是山水解愁怨的高手, 其《永州八记》无处不写景, 无处不露情,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文中所描写的所有景物, 皆是作者眼之所触、心之所及, 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予以“过滤”, 创造出“性格化”了的新的艺术形象。而每一种形象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与好恶,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

在《永州八记》中, 山石都是柳宗元信手拈来, 毫不吝啬笔墨, 甚至浓彩重墨, 比如《钴潭西小丘记》:“梁之上有丘焉, 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再譬如《袁家渴记》:“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等等, 不胜枚举。

在上述例子中, 其山其石, 有的突兀坚硬, 有的棱角分明, 有的奇形怪状, 与众不同, 有的与香草杂枝相依。柳宗元, 不愧是模范山水的高手, 奇异的山石在他的笔下, 有了灵魂附体, 有了人格魅力, 有了独特精神, 真的变得“奇异”起来。《小石城山记》外绘小石城山布局、形状, 以及旖旎的风光, 内吐壮志难酬、屡蒙贬谪的无奈与悲愤。《小石城山记》有这样一段:“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益而坚。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 没有一点土壤诉石队山上竟然能够长出密疏相间、俯仰成趣、坚实葱郁的美竹嘉树, 实在是大自然的造化与奇迹, 非人力可为也!生长在那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多么坚韧!多么潇洒!而柳宗元对这竹、这树激情洋溢的赞美与讴歌, 正是体现了作者自己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德与绝世的才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时所遭受的打击, 是常人难以想象, 更是难以接受的。在“百善孝为先”的时代, 他到永州不到半年, 其母就由于不适应南方潮热的生活而辞世, 他内心是怎样的内疚与不安?不过数年时间, 他已经不堪折磨, 正如《寄许京兆孟容书》所说“百病所集, 痞结伏积, 不食自饱。或时寒热, 水火互至, 内消肌骨”;亦如《与杨京兆凭书》所言“每闻人大言, 则蹶气震怖, 抚心按胆, 不能自止。”难行柳宗元坚强信念与意志要被摧毁了吗?难道他要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么?不, 绝不!他在《与韩愈论史官书》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道苟直, 虽死不可回也”。这铮铮誓言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位年轻有为的政治改革家的柳宗元身上所具有的刚正不阿与傲岸不屈。

此文在交代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绚丽景物后, 作者借景抒情, 利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先巧妙地否定天有意志, 后表示不相信两种唯心主义的说法。乍看, 他这样好像是在探究为什么奇山异水为什么总是生在荒凉生僻地带, 其实是以山川之美不在“中原”, 而在“夷狄”, 来比喻自己不受朝廷重用的愤恨。文章跌宕开合, 尺幅千里, 笔笔眼前小景, 笔笔天外奇情。

柳宗元寄情于山水, 是对内心的一种救赎。对于向来主张“入世”的柳宗元来说, 自我拯救最重要的目标是要重回朝廷。他相信, 只有回到了朝堂, 其政治理想才能实现。于是, 他急切地向当权者和身处朝廷中亲友陈情, 不断地写信, 反复申诉:“仕于世, 有劳而见罪, 凡人处事, 鲜不怨慰忿愤, 列于上, 想于下, 此恒状也” (《送薛判官量移序》。其中既有亲朋故旧, 如杨凭、孟容、裴埙、李建、杜佑、李绛等, 也有当权的朝中大臣, 如赵宗儒、李夷简、李吉甫诸人等, 甚至还有一些革新派的反对者的, 如武元衡、严缓之流等。在给这些人的信函里, 呼救之急迫, 言辞之痛切, 令人潸然泪下。然而其所抱的希望越大, 失望民就越大。果然, 失望接踵而来至。当其得知其他被贬官员相继被赦起用、而自己毫无音信时, 这种失望就愈加沉重。现实的不如意, 让他寻觅另一个可以寄养心灵的地方。永州的山水就这样走进了他的世界。可是与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不同, 柳笔下的山水是幽怨的、寂寞的, 处处隐藏着柳宗元的影子。他笔下的景物, 已被他主观情绪所异化。但柳宗元的情景相融绝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在现有景物上略加点染, 是抓住每一个景点之中最与心之所契合处, 以写意的笔法, 勾勒出其独特的最动人心扉的细节, 再寥寥数笔效出周围景致, 这样自然笔到神会, 别有一番境界。

摘要:《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短小精致, 却体现了《永州八记》的总体风格。文章写作于柳宗元被贬于永州之时, 其母病故, 他自己又不锻造受到排挤和抨击, 心情低落, 于是寄情于山水, 寻觅永州隐秘的山水美景, 借以开拓胸襟, 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成就了《永州八记》。作者由小石城山的形状和布局, 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借以批判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不难发现, 柳宗元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景物的描写之中, 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

上一篇:小小班班级工作总结下一篇:物业客服季度具体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