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

2024-08-19

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共9篇)

1.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 篇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10月18日新华社)

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角,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的论断,意在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善于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营养。

应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好的智慧之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能离开历史文化的精神沃土和宝贵财富,而要善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众所周知,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朴素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党在引领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命题,其中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社会和谐。这些执政治国的理念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以和谐理念来推进;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社会需要以和谐理念来指引;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需要以和谐理念来化解;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促进公平正义,需要以和谐理念来化解等。可以说,正是把历史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才能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已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认同、所接受、所传承。在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如环境与生态问题、种族冲突问题、国际恐怖主义、贫穷与战争、疾病与健康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容海涵”、“兼爱非攻”等思想,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促进世界在相互尊重、相互依靠、平等互助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属于自己,而且属于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不断从中吸纳精华、汲取智慧,开拓视野、鉴往察今。

可见,文化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成长轨迹,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节律,影响着世界的文化风范。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古鉴今,经世致用,通过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提高大进步。

2.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 篇二

潞安集团发源于中国共产党亲手培育的“红色矿山”——石圪节煤矿。1963年, 石圪节矿被选树为全国工交战线的五面红旗之一, 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石圪节矿风》, 石圪节精神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系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些年来, 集团在继承发扬石圪节精神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高屋建瓴, 有序推进。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 集团没有搞全面开花, 没有同时铺开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而是结合企业的实际, 以6S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持续推进理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6S管理在基层队组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理念文化的熟知渗透率达到了80%以上, 形象文化覆盖率达到了95%, 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大系统基本实现了全面推行的目标。

二是完善机制, 确保执行。集团先后出台了年度责任书评价机制、评比表彰机制等文化建设十大机制, 把文化建设责任化、流程化、制度化, 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促进了文化理念落地。其中, 年度责任书评价机制力度最大, 集团将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到《资产经营责任书》进行考核, 年初签订《文化建设责任书》, 年底进行检查考核, 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的工资总额、班子成员的年薪及风险抵押进行挂钩考核, 有效激发了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使潞安文化真正深深融入到了企业管理之中, 极大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队伍, 提供保障。为确保文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集团和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组, 设立了专门的文化建设办公室及专项资金, 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各科队也相应成立文化建设领导组, 配备专职文化员, 自上而下形成了职责明确的文化建设队伍, 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形成一个大格局

集团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孤立地、封闭地进行, 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只有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才能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潞安文化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中, 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为此, 在2012年集团出台的《潞安文化建设大纲》中, 特意将矿区周围与员工及其家属关系紧密的社会文化建设活动, 纳入到潞安文化建设的范畴之中, 构建起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携手共建的大格局。

三、总结四点工作体会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潞安集团文化建设在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改变员工行为习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潞安转型跨越发展,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4年, 潞安作为全国煤炭行业和山西省的唯一代表荣获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2006年, 潞安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和中西部地区第一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集团所属单位先后荣获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佳单位”、“改革开放35周年全国企业文化竞争力30强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

如今, 潞安文化建设已经走过了16年时间。总体来说, 16年的实践, 积累了以下四点心得体会。

必须领导带头, 下大决心。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就必须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带头践行, 一体化管理, 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必须定位准确, 落地性强。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与企业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 有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 才能真正发挥出实际作用。

必须齐抓共管, 共建共享。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 单独的一个部门也不可能将企业文化建设搞好, 必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建共享。

必须持续改进, 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用动态的眼光看文化, 用“创+新”的精神抓文化, 不断学习, 持续改进。

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篇三

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文化力量,增强软实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战略。

二、文化建设要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三、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建设和谐文化。要调动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等传媒界人士的积极性,坚持正确导向,制作、生产弘扬社会正气的精品力作。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围绕文化建设积极调查研究,为建设和谐文化建言献策。

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赣南文化发展。赣南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理学文化、堪舆文化等优势,打好共和国摇篮、客家摇篮、宋城博物馆、理学渊源之乡品牌。

4.热点专题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篇四

热点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2.4.1

2一、知识专题梳理:请将文化的社会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文化创新的措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正确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措施、发展先进文化的措施,总结归纳在笔记本上。

二、热点专题聚焦

(一)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

决定稿起草工作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起草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的汇报和进行讨论,并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

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改革的重要方针:(五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在祖国宝岛台湾合璧首展。(导与练P3)

(三)走基层、转文风、改文风(导与练P4)

(四)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导与练P5)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郭明义是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他先后荣获了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优秀义工、道德模范、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让爱自然地流淌,它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上海这片红色的热土上。” ——— 郭明义

(五)辛亥革命(导与练P5)

(六)雷锋精神

(七)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注: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似的提法略。

三、命题角度解析

(一)走进高考

【2011 安徽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

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2009 安徽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8分)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二)自选热点专题任意一段材料,结合所选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命题。

要求:①命题尽可能规范;②命题知识限定范围不限(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任一角度命题)、题型不限;③整理出规范的答案;④至少命出一道试题。

(三)作业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 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 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 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

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

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2)加入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

履职。(6分)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四、时政术语了解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

义发展方向。

4、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6、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

7、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例题参考答案

【2011 安徽37】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单键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唯心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009 安徽37】(1)①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③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2)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

②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④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2011 浙江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5.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 篇五

历年来,我们湖溪镇农村文化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省文化强镇为抓手,立足我镇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宣传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制订实施了‚文化强镇‛战略,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每季度我们都要召开一次班子会议,专门研究文化工作,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政策、机构、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并制定一系列加强文化工作的文件,一一抓好实施。镇委镇政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作出具体安排,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一把手的态度对于一项工作的开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镇的党委书记楼国民同志对文化工作非常热爱,每次我向他汇报要举办文化活动都能得到他的鼎力支持,并总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今年,我们的综合文化站公开招聘管理员,楼书记也是全程关注参与,尤其是面试环节,他也当了一回考官。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公共事业,在尚未有足够条件形成一个产业的情况下,注定只能是一个输血工程。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也就取决于对文化投入力度。近五年来,在镇财政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我们累计投入了150多万元。去年,镇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30万元以上。今年,我们也计划投入30万元以上。光靠政府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我们还积极动员鼓励企业家赞助大型文艺活动,例如‚庆祝建国60周年‘耐立杯’文艺汇演‛、‚‘大森木业杯’文艺汇演‛,等等。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我们鼓励引导各村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并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这里有一个如何引导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历年形成的氛围当中,我们镇还是有一大批热爱文化事业的书记村长的。但总的来,相当一部分的村对文化的热情还是欠缺的。我们的做法是在安排新农村建设项 目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向文化项目倾斜,同时每年都会对各村的文化工作进行考核并进行奖励,今年三月我们召开了宣传文化工作表彰会,奖励资金达到3万元左右,极大的激发了各村投身文化事业的热情。这样,我镇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必要补充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为社会文化事业提供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障。

二、继续扩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文化阵地建设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只有抓好文化阵地建设,才能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紧跟形势,不断繁荣发展。

1、抓好综合文化站的规范化建设。(1)自综合文化站建成以来,我们不断探索,进一步健全了文化站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服务质量。针对农村群众白天劳作、工作,晚上休闲、休息的特点,我们制定了360天开放,日夜开放的工作制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晚上也能到文化站健身娱乐。(2)2011年,我镇综合文化站新投入资金10余元,新增图书2500多册,书架4个,图书阅览桌20张,椅子40条,电脑8台,摄像机1台,音响1套,并投入资金3万余元对站内建筑粉刷一新,文化站资产达到了50余万元(不含固定资产),文化站的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3)为加强综合文化站的日常管理,我站在原来3个文化工作者的基础上,今年通过笔试、面试、才艺展示等环节公开招聘了2个管理员,经费由镇财政列支,使得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达到了5人,为文化站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进一步抓好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进一步健全了镇村两级文化工作网络,并着力强化各文化活动阵地的功能。去年共新建区域文化活动中心2个,投资30余万元。今年,我们也要建设2个区域文化活动中心。

3、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建设计划的要求,以解决群众读书难、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原则,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将之作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建设任务,现在全镇二十八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4、积极开展文化达标村和文化示范村创建。去年新创东阳市文化达标村3个,金华市文化示范村1个。至此,我镇文化达标村创建达到16个,其中楼店、八里湾、郭

二、后西等村成功创建了金华市级文化示范村。文化达标村创建率达到了57%,是全市文化达标村创建最多的乡镇。今年,我们计划创建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2个金华市级文化示范村,3个东阳市级文化达标村。

5、按照省文化强镇的要求,今年,我们计划建设一个图书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

三、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我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棋类、武术等门类在历史上名人辈出。目前,全镇有镇文联、江南书画院、江南武术协会、婺剧促进分会、文东艺术团、群星艺术团等文艺团体20余个、文体骨干达到3000多人。像今年,我们还成立了摄影分会。这些文艺团体经常性的活跃在农村,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文联、江南书画院经常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如去年组织了元宵书画展、迎新春精品展、‚与法同行‛书画展等6场讲座展览。

2、打造特色文化,培育业余演出团体。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我镇涌现了‚文东艺术团‛、‚湖溪群星演出队‛、‚郭二演出队‛等一批水平高、阵容强的业余演出团体,并着力加强引导,使之经常性的活跃在农村大舞台上。这些文艺团体除了为本镇农民带来文艺享受的同时,还经常跨镇、跨县市开展文化走亲活动,像群星文艺表演队参加过金华市桂花节,武义民间艺术节等。

3、近年来,我镇以特色文化为重点,以文化骨干为主要力量,通过抓创作、抓活动,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通过各种文化阵地和活动载体,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美需要,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丰富的活动,我镇涌现了一大批具备一定艺术水准的民间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金希寿的楹联多次在省、全国作品征集中获奖,张中华、郭军新的多个小品发表在市《新农村文艺》上。

4、经常性的组织文艺活动。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几场大型文艺活动。去年,我镇共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6场,投入经费30余万元,观众达10000多人次,如5月的大型排舞比赛、6月的红歌比赛、7月的‚与法同行‛大型文艺晚会等;开展文化走亲12次,观众也再10000人次以上;镇文化站和江南书画院组织各类讲座展览6次,有书画展、摄影展、根雕作品展等;今年春节,我们组织了4期春节文艺晚会,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

5、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每逢新春佳节,郭宅村民就进行‚擎大蜡烛‛活动,楼店村民就进行‚盘车‛展颜等等。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宣传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知识,而且也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6、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培训,提供农村文化队伍的素质。去年,我们组织了各类培训12次,内容涉及书法、排舞、美术、摄影、器乐、图书管理等多个门类。今年,我们也将组织不少于12次的培训。

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先进乡镇相比,与群众期望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创建省‚文化强镇‛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我镇农村文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看大学教育 篇六

与政治、经济、军事不同,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她的形成、发展、创新需要循序渐进, 任何一种一蹴而就的文化, 都罕有精华。正是这种特性导致了很多人轻视文化的作用, 更不愿在文化建设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但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诫我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 不管是在和平时期抑或动乱的年代, 她都显现出了无比的威力。于是便有了“别人侵略了我却成了我”的中原文化的精彩, 于是便上演了“崖山之后, 再无中国”的悲哀!

谈起文化的改革, 不能不谈教育。文化来源于生活与思考, 来源于人民的劳动和创造。而“有教无类”的教育便为其插上了飞扬的翅膀。要想出现“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波澜壮观, 那么教育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了!

看一下近几年国内发生的一系列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 食品安全正考验着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慈善事业的各种诈捐, 各类绯闻, 烧灼着每个人的爱心;富二代的自私自利, 无视生命的专横。金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勤劳忠厚的农民工为讨血汗钱而献出宝贵的生命, 赤裸裸的剥削依然存在着;交通方面甘肃校车事件、尤其是高铁问题, 那些人为的失误究竟要用多少鲜活的生命来尝试。社会腐败, 环境污染, 不一而足。当看惯了那些故事已成往事, 我们只能麻木!是的, 是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否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国家培育出的所谓栋梁是否能够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如果她被非法利用, 就会使人朝着反方向走去, 而且我们很难再去改变。这些严峻的社会矛盾困扰着我们, 教育的出路她究竟在哪里?这需要我们共同去反思, 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 便在沉默中灭亡!

莘莘学子十几年寒窗苦读, 经过了层层筛选, 终于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当年, 他们曾满怀憧憬, 一腔热血, 梦想着上了大学后, 能在天高海阔的环境里恣意翱翔。然而现实释放了它的铁锤, 毫不留情, 毫不掩饰的砸向童真的心, 真是耍流氓不要那么明显!大学不是我们的温床, 奈何却揉碎了多少人当年的梦。大学本应是这样的:在物质上, 现代化的大学生、大师是主体;在精神上,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是主流, 真正实现竞争与合作的完美契合, 真正享受大学带给我们的欢乐。

历史上有多少理想主义者被现实毁灭, 已经数不清了, 然而大学竟是这样。我们的学生会原本是学生的自治组织, 奈何却变质到如此田地。毫不客气地讲, 它已经沦为了政治辅导员的傀儡, 是一个臣服于所谓领导而丧失其存在意义的工具。这样学生的权利由谁来维护, 当学生受到侵犯时, 又到何处倾诉。大学的人情味黯淡了太多, 转而以人情代替。对于现行教育制度下的辅导员, 他们的权力太大了, 让我想起了汉代的刺史。他们能够决定学生在大学的发展轨迹, 左右着一个学院的风气, 可以让学生会为之服务, 并成为其炫耀的舞台。团学组织的换届选举, 有多少是凭借实力晋级的, “内定”已经严重挫伤了学生们的尊严与劳动的积极性。任何形式的阿谀逢迎都可以取代辛勤踏实的劳作, 而看辅导员的眼色行事便为那些善于察言观色者伺机投机提供了时机。他们离学生太近了, 一行一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而避免这些“异端”的发生, 主要还得靠辅导员自身的道德修养。

有人说, 大学就是半个社会, 但我从来不这么认为。上大学是来接受良性教育的, 无论是生活上, 学习上还是精神上, 完全可以避免世俗的干扰。而那些有自己“生存方式”的人却硬邦邦地将各式各样的消极堕落的恶习塞进大学———这个人类精神的摇篮。是他们破坏了这个星球圣地的规则, 却还狡辩, 让大学为社会的黑暗腐败买单, 这让人情何以堪!难道在他们眼里大学就是在外吃饭喝酒相互吹捧, 在内聊天游戏不叠被子吗?令人费解!“教育是将人从黑暗引向光明, 从低俗引向高尚, 从虚假引向真实”, 而我们的大学, 其宗旨固好, 但其行为却贴上了相反的标签。各种规定, 各种内幕, 各种领导, 各种令人咋舌, 孰不知“教育是引导, 不是左右;是影响, 不是支配;是感染, 不是教训;是解放, 不是控制”。大学更应如此!在多少人的心中, 大学是孕育人才的摇篮, 这里思想活跃, 人文气息浓厚, 处处是微笑与花香, , 遍地是学子们发奋的足迹!

大学的黑暗影响的不仅是众多的学生们, 还有那些所谓辛勤的园丁。唐敖庆先生曾说过, 教授应该将科研与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 并也是如此的实践着。而在我们的校园里, 你究竟聆听了多少大师的教诲, 还是这样的大师根本就没有!大学生才是大学的主人翁, 每项制度, 每个措施都应考虑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将会改变中国未来的命运, 这里将诞生出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万计的高技术专家以及一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评价一个大学的标准, 如果有一个, 那就是他所培养的学生的归宿。任何表面的浮夸, 形式的繁华都将贻笑大方。大学之大, 不是因为有大楼而为大, 更不是因为有奢华的大门而为大, 而是因为有大学生, 有大师, 有大学的精神而为大, 更是因为有对自由与知识的崇拜和敬仰而为大。只可惜我们当年的精神已淡褪于历史的长河, 冲走了。我想有时候, 复古只是当代人的无奈。文化是传承的, 不能断。

德为先, 学术次之。此言不谬!不管发生什么, 我始终坚信, 高尚的品德能征服所有人的心, 而超群的技术只能带来口角上的欢娱。教育是让人明白自己天赋的权利, 并与之俱来的义务, 是让人懂得以天下为己任, 实现自我与社会的价值。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是全人类的最高目的, 同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个人可以无知识, 可以是文盲, 但他必须要有道德, 这就是人之为人的潜力, 这就是可造之材!

闻一多说,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但我想, 一个人的全部是爱, 爱他的祖国, 爱他的人民, 并且将这份爱无私的奉献到教育中。而我们的大学正是缺少了这一点。人情的冷暖“磨砺”着每个人, 他们都不愿承受, 却由于缺乏彼此的默契而相互沉陷在对方设下的冷漠之中, 最终他们会将这一恶习带向社会, 带向中国的未来, 并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知道这些祖国的花朵生长在乏爱的环境里, 结出的果实会是多么干瘪!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着实不易, 但也绝非很难。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兼容并包应为大学的行为准则。正是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我飞, 蔡校长堪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典型。“物之不齐, 物之性也。”正因为有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我们才会感叹宇宙是那么的壮观。在社会生活中, 不同的精神更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并呈燎原之势。大学精神允许我们发表言论, 允许我们为他人的成功而喝彩, 反对相互倾轧, 依靠贬低别人而不是提升自身来抬高自己;大学的初衷更相信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正所谓, “瞽之子, 可为尧;涂之人, 可为禹;陋室之如愚, 可为圣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纵观我国教育的发展史, 她应该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并为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人才成为第一资源, 文化、教育的软实力作用愈加凸显。大学应该是对知识研究深入的地方, 但看一下我们的大学生, 以不挂科为天职, 到了现在还自以为是学习是为了别人?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不是大学完全决定的,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 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量变引起质变!今天, 我们在小孩子身上花费如此巨大, 又是学特长, 又是上辅导班, 到最后培养出了什么。看来他们学的不是习, 而是寂寞!教育不是工业, 学生不是零件, 因此不适应流水线的生产。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 教育也有其发展的特点, 任何人不能为了迎合大众的潮流而忽视规律的存在, 贻误了孩子的一生。

教育是独立与民主的, 我们反对教育的行政化, 反对教育的功利化, 反对一切形式的投机主义以及一切投机之下的形式主义。中世纪的欧洲, 政治黑暗, 但没有扩展到教育领域。所以, 我们大学的教育, 也不应该感染社会的阴霾, 使当代大学生达到应有的知识的深度, 思想的宽度, 精神的高度。能够承担起责任, 实现古代士大夫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警世恒言。

7.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 篇七

***立足“四抓四求”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为深入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积极作为,高效谋划,挖掘资源,高位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一是抓谋划,在发展要素破解上求突破。区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多次组织调研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发展旅游经济、打造文化品牌等一系列具体要求,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独秀文化产业园项目,签约金额达12亿元。二是抓整合,在文化资源挖掘上求精深。积极与海内外专家学者联系,加强对我区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成立研究小组,进一步挖掘独秀文化、晚清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有重点、分类型的专题研究。邀请相关学者进行实地考察、座谈和论证,进一步理清大观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和思路。三是抓保护,在弘扬文化遗存上求影响。为加大保护力度,在古谯楼、西段古城墙、杀尽汉奸等处建设了保护界碑,对相关文物进行了修缮。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组织人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建立名录工作。将30多项文化遗产确定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和影音档案资料已基本完善。四是抓体系,在产业体制机制上求创新。成立***文化产业协会,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服务、代表、协调、自律”的作用,使协会真正起到服务企业、服务政府的桥梁作用。重视文化人才体系建设,引进高层人才,培养自主人才,提高现有人才,储备后备人才,引进选拔各类技术人才,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管理水平。

8.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 篇八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实践

最近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召开了一次特殊的民主生活会,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集体学习讨论,我了解到关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些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亮点之一就是突出了文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包括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化改革;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专家的解读分析,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许多感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上学年我们党支部已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讨论。但是,体系只能是理论领域的表述,如果普通大众记不住,如果照着念都容易念乱,怎么可能将理论变成举手投足的自觉行动。理论要想进入实践领域就必须要有实践的形态。我觉得,与其坐而论道,喋喋不休,不如脚踏实地从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做起来,身体力行才是我们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最好的学习与贯彻。这就不仅需要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而且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从身边事情做起,从我做起,重在实际行动建设,贵在持之以恒践行。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人民群众熟悉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人们所接受、所认同。

社区是人民群众的集合地,社区文化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决定》指出:要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繁荣社区文化,促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北省邯郸市开展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群众性文化建设、以文化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邯郸市复兴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多个兴趣协会,“这些兴趣协会成为当地道德建设进社区的一个有效载体。居民兴趣协会是邯郸市复兴区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而创建的一种居民自愿参与,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自娱自乐的社区综合活动形式。由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项目。”该社区剪纸协会会长闫飞说,“居民反映很好,在社区,和谐居民文化活动、邻里沟通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正是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的这种兴趣协会为居民们提供了一种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平台,促进了居民的互助和谐,公民道德建设也正是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步得到了完善,“我们每周举办两次剪纸活动,使大家身心愉悦,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比如,过去邻里之间有不说话的,通过协会活动促进了和谐,由原来的不说话,变成了现在的好邻居。”

9.大发展大讨论调研报告 篇九

一我国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使命和战略部署,深刻阐释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求我们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要求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充分尊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我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我国广播影视发展明确了指导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扎扎实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广播影视发展快速持续,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去年底,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87座,共开办了3760套节目,全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4%和96.6%,比2002年底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5亿户,比2002年底增加了五千多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2600万户,比前年翻了一番。去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超过1314亿元,比2002年底的514亿元翻了一番多,连续五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快速持续发展时期,但是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在2007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中,中央广电收入220亿元,占总收入的17%,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收入分别为628亿元、266亿元、200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8%、20%、15%,中西部收入之和比不上东部的收入,而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广播电视覆盖任务繁重。二是城乡差距较大。在2007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中,中央、省、地市、县广电收入分别为220亿元、578亿元、315亿元、201亿元,分别占17%、44%、24%、15%。县级广电机构主要承担对广大农村的转播覆盖任务,直接面向8亿农民群众提供服务,但其收入仅占15%,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并且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农村广播影视发展较为缓慢,城乡差距较大。我国广播影视全面发展的任务很艰巨。

2.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看不好电影电视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解决了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交通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我国广播影视还存在覆盖“盲点盲区”,还有几十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还有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广播、看不懂电视,广大边远农村地区还存在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看不到电影的问题。我国广播影视协调发展的任务很艰巨。

3.广播影视产业开发得到加强,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总局大力推进影视剧、影视动画、付费电视等内容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02部,电视剧产量超过1.4万集,影视动画产量突破10万分钟,生产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视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业务不断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开办了155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付费电视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应当说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近年来, 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外, 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更加强烈, 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一般地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 还希望能够听到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广播影视节目, 对广播影视的内容形式、数量质量、传播手段、服务方式等, 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开发的任务很艰巨。

4.广播影视数字化进展明显加快,但离构建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总局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换,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媒体发展。有线电视数字化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加快,地面数字电视、数字高清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经启动,直播卫星已做好技术和产业化准备,电影数字化效果明显,数字声音广播试验取得新进展,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渠道发展迅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科研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已从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研究方向转变,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步伐也明显加快,但是离国际同行和国内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仍有不小差距。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计划2010年左右停播模拟电视。国内相关的电信行业早已实现了数字化,已进入了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领域;新闻出版等行业也加快了数字化步伐,以抢占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如何统筹各种技术手段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最安全的方式实现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数字化转换,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不受影响,是摆在我们这一代广电人肩上的历史责任和艰巨任务。

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迈上新台阶,但仍不能完全适应安全防范和应急保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六大以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保证全系统日常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防范攻击破坏、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广电系统紧急动员、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加强安全播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管理机制,一手抓安全防范,一手抓安全运行,顺利完成了全国的转星调整任务,保证了十七大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安全播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年初,湖南、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广西等省份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各级广电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抗灾,全力抢修,保证了绝大多数台站的安全播出,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的宣传引导、应急指挥等重要作用,为抗灾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安全防范的形势也依然严峻,中央要求广播电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安全播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因此,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总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广播影视的发展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努力开创我国广播影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王太华同志在今年初的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明确要求我们广播影视工作要做到六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大发展大繁荣,四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大发展大繁荣,五是始终坚持以科学依法、综合有效的管理保障大发展大繁荣,六是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支撑大发展大繁荣。这六个“始终坚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做好广播影视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结合王太华同志的讲话精神和多年来的工作实际,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和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下六项具体原则:一是坚持广播影视公益属性,以社会效益第一为最高原则,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这是我国广播影视的喉舌性质和阵地作用决定的,广播影视担负着引导人、武装人、鼓舞人的重任,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很强的社会责任。二是坚持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重点是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的方针。这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三是坚持立足于自主创新、立足于民族工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则。这是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四是坚持节目内容建设与传播载体建设并重并举的原则。这是广播影视的自身规律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实际决定的,也是落实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战略思想的要求。五是坚持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这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六是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这是数字化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五项:

1. 努力构建完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

确保安全播出、安全传输是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构建能够应对非法攻击破坏、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播出和安全传输不出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关系,落实安全播出管理机构,保证组织落实、工作落实。二是技术保障,进一步强化技术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保证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调度灵活、令行禁止。四是队伍保障,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队伍培训、加强规范管理,保证一线值班人员政治可靠、技术过硬,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今年的重点是确保奥运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2. 努力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广播影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我们广电部门的首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当前,基础设施薄弱是广播影视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根本原因,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具体任务有:

●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免费收听收看到奥运节目,力争提前实现“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

●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努力扩大西新工程的实施范围,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着力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千家万户;

●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制定工程实施方案,运用多种方式,推进数字化放映覆盖范围,加快建立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体系;

●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按照中办21号文件要求,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运营体制建设,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3. 努力构建完善现代传播体系,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今年1月,国办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要求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推进构建现代广电传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是我们广电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途径。要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高度出发,以数字化为龙头,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具体任务有:

●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加强数字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建设,加强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以数字节目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台内制播网络体系,满足多种播出平台和传播手段对节目内容的需求;

●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按照24字方针(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市场运作、整体转换)加快大中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大力开发网络业务,推动有线电视向双向交互、大容量、多功能发展,使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为多媒体信息终端,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三网融合”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各地调整有线数字电视资费,必须严格按程序举行价格听证会,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必须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和困难家庭的利益,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收视权益。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规范服务流程,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处理、妥善化解数字化进程中的各类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要按照互惠互利、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推动有线网络整合和联合发展,促进有线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积极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采用数字与模拟电视同步播出的方式,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在奥运会前, 6个奥运城市要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积极推动数字声音广播技术试验推广, 加快我国数字声音广播发展;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要立足自主创新、立足民族工业,充分发挥系统优势,积极加强与电信等行业合作,创新传播手段和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传输覆盖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和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确保奥运会期间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满足手机以及MP3、MP4、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用户随时随地看电视听广播的需求,填补广播电视的服务空白;

●大力促进电影数字化。加强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数字电影放映体系和发行管理体系,抓紧实施资料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完善数字电影分发管理平台和电影数字节目库;

●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按照“加快发展、主动占领、兴利除弊、加强管理”的要求,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

4. 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

广播影视作为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有文化产业的一般属性。目前我国广播影视的规模庞大,占有的资源庞大,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能。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电台、电视台是承担政治性、公益性服务的宣传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其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广告、传输网络部分,可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具体任务有:

●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面向群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快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等领域企业化转制,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建立富有活力的生产经营体制,推动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和传输网络产业发展;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上市、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努力在影视制作、有线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领域塑造龙头企业,增强我国广电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完善产业政策, 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依法加强监管, 推动我国广电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努力构建完善技术监管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管理和服务水平

发展与管理相互依存、有机统一。要维持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 促进产业发展, 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作为保障。同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新的媒体业态不断出现, 对广播电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要从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保证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保证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出发, 加快技术监管体系建设, 对广播电视实行“全方位、全业务、全频段、全天候”监测, 充分发挥监测服务于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和发展的作用, 切实为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推动广播影视科学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行业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力求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广播影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政治任务,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抗灾救灾应急指挥、维护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等社会责任,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公益属性;同时广播影视又是我国文化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社会教育等服务,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任务,具有很强的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广播影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广播影视具有两个效益,政治属性是我国广播影视的本质属性。无论是电台、电视台等事业单位,还是电影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单位,无论是中央广电单位,还是地方广电单位,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基本原则,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于社会效益,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要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都向下一代转换,向综合提供话音、音视频、网络接入等多种业务方向发展,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催生出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新的媒体形式。由于互联网传播无国界,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各国各媒体竞相争夺互联网的新市场。据统计,2007年全球网络视频分享用户规模达到1.05亿,未来三年用户规模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网民总数达2.1亿,宽带网民数达1.63亿,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5.5亿户。互联网、手机等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服务的新渠道。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拓展发展空间,抢占新阵地,抢占制高点。电台、电视台要成为新兴媒体发展的主力军。发展新兴媒体,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多年来形成的品牌、内容、人才优势,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随着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文化样式和媒体业态不断出现,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提供媒体服务正在成为现实。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调发展,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是要处理好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利益关系,力求做到和谐相处、共赢发展。1983年中央37号文件确定的我国广播电视“四级办”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形成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基本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影视的产业功能越来越凸现,经营创收已成为各级广电机构的重要任务和生存基础,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争夺广告、争夺用户收视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好层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广电机构在节目内容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地、县级广电机构在用户服务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在宽带接入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发挥各级广电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广电系统层级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另外,随着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争夺用户、争夺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妥善处理好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定位分工,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依法严格管理。要牢固树立开放融合、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借鉴电信网在交互业务和用户服务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推动广电部门与有关部门和谐相处、共赢发展,带动文化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是要处理好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输手段的关系, 力求做到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我国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随着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已进入了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的新阶段。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有不同的定位功能:无线方式是广播电视覆盖的最初手段, 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有线电视是城镇居民接收中央和当地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传输转播机构提供节目源的主要手段;卫星直播是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有效手段;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为各种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为计算机等终端提供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 由于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 互联网也是推动广播电视走出去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 明确定位, 适度竞争,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现代化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真正实现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目标, 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志们,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刚刚闭幕的“两会”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的领导人和组成人员。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需要科研生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需要全国广电系统和各位同仁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工作斗志, 扎扎实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班会下一篇:苏教《歌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