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报告

2024-10-29

水浒传读书报告(精选8篇)

1.水浒传读书报告 篇一

《水浒传》读书报告册

作者:帅气的无机盐

目录:1、2、3、4、本书简介 美文鉴赏 最喜欢的人物 我的感受

一、本书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1]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其他现存版本中,起源较早的百回本内无征田虎、王庆部分,简本(文简事繁本)系统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与《水浒全传》不同(一般认为“全传”本是根据简本改编),金圣叹评本(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

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按照现存版120回的《水浒全传》计,全书情节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

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

三、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招降一些好汉上梁山;

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

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受招安;

六、受命征讨对宋朝构成威胁的辽国;

七、征讨田虎、王庆;

八、征讨江南的方腊并死伤23以上,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摘自《百度百科》

二、美文鉴赏

先摘一段金圣叹的书评: “天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出,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便乐此不疲也。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段评论本就是一篇美文?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文字才能得到这样的赞誉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水浒传》第22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节选)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後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後。那大虫背後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刚刚金圣叹老先生的那段点评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大概就是:

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写鬼,而最难的则是写虎。原因无他,鬼谁也没有见过,到写不出来时凭着自己的想象补充就好了。但虎不同,虎有血有肉有性情,是个活物。写得假了,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写虎最难。

我认为这一段中最精彩的就是打虎前作者对武松的心理描写。作者通过对武松心理的描写来衬托出虎的可怕。武松他怕虎又不怕虎。一开始,店家好意告诉他这冈上有虎。不想这武松却是发了脾气:“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到了他来到冈子下时,见到刮了皮的大树上“冈上有虎”的告示,还认为是店家狡诈,“我却怕甚么鸟!”,足显出他对虎的无所畏惧,横拖着哨棒,便上冈子来。

走了没多久,在一个破败的山庙里看见了官府的印信榜文。武松读罢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一句写出了武松也并非不怕虎,十分真实。但接着他又寻思:“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有了这么一个转折才显现出武松的神威。明明并非不怕虎,也深知山上有虎,可只是怕在店家前丢面子,“算不得好汉”,便打定主意上山,活写出武松的率性可爱,真乃真性情也。并且经此以衬托,之后的武松打虎便显得愈发英勇。要不然倒好像是没来得及躲开,别无它的选择似的。

上了冈子走了一阵子之后,没有见到大虫,便又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这阵子却又不怕虎了。再走,久不见虎,再加上酒劲上涌,武松这时是全然不怕虎了,竟要倒在青石板上就睡!直令读者看得胆战心惊。这虎还没打,情节却已完全推到了高潮,读者的心神早已被牢牢攫住,愈发显得接下来的打虎十分精彩。

三、我最喜欢的人物——武松

要说这书中我最喜欢哪一段,自然是武松打虎。要说我最喜欢哪个人物,那必然是武松了。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清河县,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以他为主角的几个事分别是: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伴随着武松一路走来,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这样看来,武松确实是个莽夫:脾气不好,吃醉了酒便要打人,看不出他会有什么大成就。但紧接着作者就搬出了“武松打虎”这一事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武松形象一下加分不少,还因此被赏了个都头做,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吧,按理来说接下来武松的戏份就该没了,事情应该就到此结束了。可是偏不。这时候又引出了个风流的嫂嫂。这嫂嫂可真是一极品。像金圣叹评的那样: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初读水浒,我原以为这嫂嫂勾引小叔反被斥应已令嫂嫂无地自容,从此本分做“嫂嫂”了,但没想到,她居然还向武大告状:“他见前后没人,便把言语来调戏我”又说武松羞愧,故几日不与武大说话。害我真为武大是否会相信这淫妇的话担心了好久。

接着,武松因公出差。临行前特地嘱咐兄弟“每日迟出早归”,想必为的就是看住这妇人。奈何这妇人天性淫荡,叉个帘子也能跟人对上眼,这也不是武松能预料到的了。

到武松回来时,一直担心的武大终于是出了事。我原以为吃醉了酒乱打庄客的武松会怒气冲冲地不问缘由地杀了那奸夫淫妇,没想到他居然老老实实地按照程序走:找证人,寻证据,告到官府。谁想这官人贪图贿赂,一句“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就打发了武松。无奈之下武松只好亲手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再被刺配二千里外。

从他先告官可看出武松实则粗中有细,本是个守法的良民。再从他杀人之后不逃跑(以及后面的大闹飞云浦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以看出,武松也真是个铁铮铮的好汉,武松的侠义,是下层人民要求摆脱剥削、摆脱压迫的反映。他的锄恶扶善、见义勇为,杀富济贫,是贫苦人民要求翻身,摆脱困境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武松的侠义,其实就是对那个年代、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一种反抗,是被压迫人民反抗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的自觉的行为,是官逼民反的反映。封建统治者加紧对劳动人民的搜刮和掠夺。他们设立专门的机构,掠夺农民的土地,迫使大量农民破产。而赋税却是一步一步不断地增加,造成“富者益富,贫者益贫”。而各地的官僚恶霸,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不堪忍受压迫,纷纷起来起义。武松在这个时候现身,正是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一个化身。武松也出身于底层人民。他虽然没有收到封建统治者最残忍地压迫与剥削,但他一路走来,一直都受着地方官员的迫害。西门庆的出现,害得他家破人亡,于是他被迫杀死西门庆以报兄仇。自己的不幸遭遇,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是嫉恶如仇,所以也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被夺了酒店的施恩也有了强烈的同情心。对于以强欺弱的地方恶霸蒋门神,武松毫不留情地给了他以狠狠一击。当蒋门神与官府互相勾结,欲置武松于死地的时候,武松义愤填膺,他杀了很多人,虽然也杀了一些无辜的人,但是,这才充分显示了武松对黑暗的社会的强烈的不满,这是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的反抗。于是最终被迫上了梁山。

武松固然侠义心肠,嫉恶如仇,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血溅鸳鸯楼中他杀了好几个无辜的侍女,有些滥杀无辜。这是我们应当避免的,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不管怎样,这个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的大汉终究是值得我敬佩的。

四、我的感受

其实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不过我开学后会尽快看完的!),因而很多地方的见解可能有不周到之处,还请谅解。我只谈谈对我所看到的这部分的感受。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书中地方官僚的黑暗让我为之咋舌,让我在同情这些英雄的遭遇的同时,也更加感谢我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相对公平的时代。

2.水浒传读书报告 篇二

《耙耧天歌》描述的是发生在耙耧山脉尤家村落的尤四呆子家的事儿。女主人公尤四婆和尤石头结婚后育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生下来就是傻痴。最后生了一个男娃,一开始正常,后来因为一次淋雨发烧,竟也成了傻子。他们赶紧去瞧病,大夫说诊断这是尤石头家的遗传病,治不好。在回去的路上,尤石头跳河自杀了,书中这样描写道“男人就死了,被未来的日子吓死了。”经常在新闻里报刊上看见畸形儿或者先天有疾病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案件,很难想象一个有着四位嗷嗷待哺的痴呆孩子的单身母亲的心境。尤石头将一个男人应扛起的责任、该挑起的大梁狠狠地扔在了这个女人身上。不论尤石头是出于什么想法,是一时没想开还是觉得这种生活看不见希望而选择自杀,这就是一种懦弱脆弱没有担当的表现,这就是逃避责任逃离苦难置媳妇孩子于不顾的行为。尽管这日子这么苦这么难,这个女人还是独自为自己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世人说父爱母爱都一样伟大,我只承认半句,父爱伟大,但是绝对没有母爱伟大,不然为什么只有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而没有《世上只有爸爸好》。母爱是无穷大的,在一定情况和境遇下是无法匹敌与超越的。

小说终归是小说,有虚构的成分,尤石头死了以后他的魂魄还一直陪在四婆身边,陪她说话,给她打气。故事的前半部分的主线是给三妞找对象,三妞虽然傻,可是毕竟姑娘大了,心里有想法了,也想嫁作他人妇。倘若再不把三妞嫁出去,只怕四傻会和三妞乱伦哩。因为大女儿嫁的瘸子,二女儿嫁的独眼龙,过得都不怎么好,所以这次尤四婆立志要给三女儿找个全人。最终给三妞找了一个丧偶的懒鳏夫,不仅要了棉被、布鞋、牛等还将四婆家的粮食拉了个精光。可以说四婆以倾家荡产为代价把三妞嫁了一个全人。这又使得我心头一紧,究竟这个女人的生活要苦到什么地步啊。尤石头看见这个景象,面露愁色,反倒是尤四婆安慰他,说“房子还在就能住,有床有被就能睡,地都还在梁上就别怕饿死人。”这样的形势下,就算一个坚强的男人也未必能说得出口。

此书后半部分的主线就是给孩子们治病。二妞肚里有了娃儿,可是疯病却越来越严重,二女婿梦见一位老中医交代说若是喝了死人骨熬得汤,就可以根治此病,而且越是近亲的越好。于是乎四婆带着他立马去掘了尤石头的坟。书中对挖开的坟墓这样描述“黑漆早已剥落,泡桐木的棺板上,有许许多多虫蛀的洞眼,如蜂窝......棺盖上有两只白亮的蛹虫蠕动着。”此处明着是在描写蛹虫啃侵棺木,实则是在说几个傻痴孩子和女婿对尤四婆财产的啃食。啃活人还不够,现在连尤石头的几根老骨头也保不住了。

二妞的病好了,这是全文的一大转折点。文中花了近500字来描述二妞病好之后无异于常人的种种细节。三十年尤四婆也没见过的整洁的头发、干净的衣裳,已纳好的鞋底。尤四婆痛哭了一场,哭得无遮无拦,长长远远,和田野上望不到尽头的路一样。究竟尤四婆为什么哭,是在哭自己冷酷无情毫不犹豫说挖就挖的掘出了自己老头子的尸骸,还是由于带着四个痴孩儿煎熬挣扎了这么多年终于得到治病的方子喜极而泣?也是这时她意识到光是尤石头的老骨恐怕是不够了,那么就用自己的骨血吧。“她脸上的兴奋又渐渐淡薄了,被一层坚毅的灰白取代了,仿佛脸上结了白铁皮的壳。”她已经下定好决心,开始周密的筹划筹划自己的死亡,就连身体也是分配的清清楚楚,“四傻的病最重,取下我的脑子趁热熬成汁儿给他喝。大妞、三妞的病轻些,把我的骨头从中间分开来,用生白布包上三层放在桌上,待四傻脑子稍有灵醒了,他会给他大姐、三姐送过去的。”在安排生命死亡的过程中,她异常的冷静,没有丝毫犹豫和恐惧,竟然还唱起了30年前出嫁时唱的一首小曲儿,是因为终于可以治好儿女们的傻病了么?交代清楚之后,让尤石头将一个刚死不久的屠夫领到家里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头到尾,尤四婆为孩子们操碎了心,只要她有的、能给的,从来没有过丝毫犹豫。四个孩子病好之时,竟是尤四婆生命之尽。一生为孩子付出一生的尤四婆没有来得及享孩子们的福,便离开了人世,真是一个充满悲剧性的人物。半生的煎熬、苦难还不够,最终真是要了她的命。为了其他三个儿女,用新鲜的血骨来医他们的病。母亲的使命完成了,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也终于,终于得到解脱。

而全文令人惊叹之处在四婆死后,她的魂魄对女儿的叮嘱“这疯病遗传。你们都知道将来咋治你们孩娃的疯病吧?”仿佛预示着,为人父母就是在还债,一代一代,环环相扣,真是一个独特的循环和宿命。它让人类意识到,在命运面前,自己的抗争是多么渺小、无意义。

这个短篇小说,里面运用了大量的虚构,尤石头的魂魄,尤四婆的血骨熬汤,都是虚构。读的时候有一种荒诞的感觉,但是我们确实真实的感受到了这个最为悲壮的母爱图景。在这个荒诞、神奇又惨烈的叙事小说中,产生了一种动人的力量,诉诸给读者强烈的亲情伦理观念。也许四婆并没有死,她的血骨已经溶在了儿女们的血液中,她们带她一起活着。

《耙耧天歌》确实是一篇献给母亲的赞歌,将母亲的这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篇文章能够给许多年轻人上极富教育意义的一课,每个人都终将为人父母,但是首先我们都是儿女。文中末尾写到“他们姐弟四个,则簇拥这黑棺材,哭得死去活来。棺材入墓时,四个人竟都从棺前拉不开,一个一个哭唤着往那棺材盖上撞。尤石头说‘你们还能哭活她吗?’”这个地方真是看得人心碎,大概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实写照吧。什么都可以放一放,等一等,唯独孝顺不可以。

参考文献

[1]蔡宁:《为还债的母亲-读阎连科<耙耧天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月

[2]汤玲:《论阎连科小说语言的民间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8月

3.官员读书报告 篇三

官员们,爱听汇报,还是爱自己读书?《非普通读者》里的英女王如此区分听汇报和自己阅读:“听汇报和自己看书说穿了是两回事……汇报的用意在于浓缩、切割、提纲挈领,阅读则是广博采纳、铺陈扩散,并且持续不断地增长、延展;汇报是一个终结的动作,而阅读,则是开启。”

那阵子,英国女王与书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中国读者的眼球,于是喜欢八卦的人开始猜测,如果把小说中英国女王“你最近在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抛给中国的“非普通读者”群体,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答案呢?在2011年,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主办的中国转型发展高层峰会、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和第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当诸多官员直面这一问题时,他们的表情是轻松、淡定,还是疑惑、尴尬呢?

两个经济大省的“劝学运动”

一本名叫《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的图书,在这个冬天,卖得很火。2011年12月22日,此书其中一位作者、以色列人索尔•辛格第一次踏上南京这块土地的时候,这本书在中国已经销售了10万册。

在正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江苏省,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员将《创业的国度》和《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起,摆在了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因为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郑重地推荐了这三本书。在会上,罗志军特意讲了推荐这三本书的目的:要求各位干部坚定信念和奋斗目标,坚信江苏“两个率先”一定能实现。

对于《创业的国度》,罗志军还给出了推荐词:江苏的省情“人多地少、资源紧缺”与以色列颇为相似,因此,江苏除了学习新加坡“创优环境吸引投资”做法外,也要学习以色列“自己创业、创新”的做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罗志军推荐这本书的前后,江苏省内至少有3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在公开场合向其手下的干部推荐这本书。但他们的推荐词的侧重点不同于省委书记。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认为,“以色列人不安于现状、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南京人学习。”他还向南京市的官员们推荐了本土作家叶兆言的《南京人》,并评价说,“在作家眼中,‘南京是个非常宽容的城市,南京人好客,不排外,习惯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南京人听天由命的懒惰性格’。作家说的可能有些偏颇,但他确实揭示了一种文化现象。”杨卫泽表示,作为南京人,他从书里读出了怒其不争的良苦用心,也希望干部们能读读《南京人》,反思懒惰的习性。

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则认为,“《创业的国度》揭开了以色列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以色列的崛起是依靠技术创新的经济腾飞,值得苏州学习借鉴。”此外,蒋宏坤还向苏州市的领导干部们推荐了3本书,分别是《“十二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与挑战》、《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和《中国未来30年》。

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则专门在《宿迁日报》上发表了“开启激情创业的新时代——读《创业的国度》有感”一文,他写道:学习以色列人的创新创业精神,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始终保持“我能我行我成功、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宿迁气质……让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创業发家致富,让宿迁的经济社会通过创业加快发展。

在省、市主要领导的带动下,江苏省各级官员中出现了读书热潮,党政机关、单位纷纷团购省委书记推荐的书,不少地方的书店甚至卖到脱销。而这样自上而下的“劝学运动”并非只是江苏省的“专利”。与江苏省一样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的广东省,也活跃着一大批重量级的“非普通读者”。

在今年1月3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透露,前段时间,他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朱小丹到江苏考察,与当地讨论了两地面临的共同问题。他说,按有关部门的测算,按照这几年两省经济的增长速度来算,江苏要超过广东大概在2017年,“当然,我们现在也不打这个仗了,你愿意超就超吧,我们首先要把结构调整好。”

汪洋“不打经济增长速度这个仗”的想法其实早已有之,去年年初,他致信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推荐大家阅读两本阐述幸福的书籍,一本是《幸福的方法》,另一本是《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有评论认为,这两本书均体现了汪洋的施政理念。

在重庆做市委书记的时候,汪洋就要求领导干部“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他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从中央党校带到了重庆,又带到现在主政的广东。他还邀请该书的作者弗里德曼到广东访问,并对弗里徳曼说,“我和我的很多同事通过阅读《世界是平的》,加深了对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对指导工作很有帮助。” 弗里德曼回国后,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称汪洋是“当今中国领导层中最具创新意识的思想者之一”。

而汪洋到广东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省委全会上,则专门推荐了当时正在读的一本书《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当时吴南生看到汕头很穷,向省委请缨去办特区,说,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汪洋现场朗读道。

在汪洋的带动下,广东官员开始集体读书,在“2010图书漂流迎亚运”活动中,广东省的各级官员积极参与并“放漂”了自己的书籍,其中有《经典广东》、《中国机遇:强国之路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官员谈经济学》等。广东还出台规定,要求处级以上干部每年集中读书应不少于五天,而其他干部则不少于三天,以建立“学习型的党组织”。

不学习?也许你就“out”了!

广东、江苏两个经济大省自上而下推动的“劝学运动”,只是中国官员掀起读书、学习热潮的一个缩影。

在《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一项书面调查中,多达87%的受访官员告诉《小康》记者,自己的上级领导向自己推荐过必读书目;75%的受访官员说,自己也向下属推荐过必读书目。而在官员的“荐书录”中,《追逐日光》、《世界是平的》、《曾国藩全集》、《细节决定成败》、《资治通鉴》、《激荡三十年》、《政府新闻学》等书籍被频频提及。

《小康》杂志关于官员读书与写书状况的调查显示,官员喜爱的图书种类覆盖面相当广泛,喜欢“传记”的最多,占受访官员的60.9%;其次是“文学”和“政治”著作,均达到了52.2%的比例;第三“受捧”的是“哲学”类书籍,43.5%的官员表示“喜欢读”;“修养”和“历史”类书籍同样受到青睐,均占到了39.1%的比重;接下来依次是“经济”(30.4%)、“生活”和“社会科学”(均为26.1%),“保健”、“旅游”和“体育”(均为17.4%),“职场”、“沟通”、“法律”、“金融”和“科技”(均为13.0%),“成功”、“军事”和“人力资源”(均为8.7%),“美食”、“收藏”、“心理”和“教育”(均为4.3%)。只有“营销”类书籍的得票数为“0”。

“官员读书的专业性比较强,一般会选择自己专业和工作领域内的书籍读。”谈及官员读书的特点,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总结道。

《小康》杂志的调查结果印证了王长江的说法,超过半数的受访官员表示自己的购书习惯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买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委书记对《小康》记者说,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他买来了思想家梁漱溟的著作以及《世界大趋势》、《苦难辉煌》、《致加西亚的信》等书籍。“不读书?不学习?怎么可能呢!再不学习可就‘out’(网络用语,落伍了)了!”这位区委书记坦承,“以前对读书、学习重视不够,感觉工作已经很忙、很累了,压力也很大,所以一有空就想自娱自乐一下,后来因为市里出台了干部读书的相关规定,我开始加强阅读,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充了电之后,工作反而轻松了许多。”

nlc202309011550

官员对于读书的重视程度,在用于读书的时间上也体现得颇为明显。官员们每周会花多长时间读书呢?2009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关于党政干部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33.4%的受访者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3年之后,官员们每周读书的时间延长了。《小康》杂志关于官员读书状况的调查显示,每周花10~14个小时读书的官员最多,达到了35.1%的比例,其次是7~9个小时,占受访者的26.0%。

王长江认为,对于官员来说,不读书是有压力的,因为“读了书才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为了促进官员读书,中央党校的学员们有一个内部交流的活动,每个人发言15分钟,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例如最近看了哪本书,这本书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先是小组交流,讲得好就再到全班去交流,“这项活动的推动力挺大,因为还有竞争的因素。”

在给官员们授课的过程中,王长江还发现了一个悄然而又有趣的变化。

中央党校对上课老师提出的要求之一,是在讲课的时候和官员们有互动,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学生们有没有听进去,他们关心并且在思考哪些问题,师生们之间需要一个“有来有往”的交流。

按照王长江的习惯,有时候他会把课堂中间的休息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或者20分钟,如果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他“聊聊”;他还会在两小时课程中留下最后15到20分钟,让大家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上交流互动。

去成都参加第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之前,王长江刚刚给一个“省部班”授过课,上课的时候,王长江照例给最后的互动环节留出了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话音未落,两只手举了起来,王长江感到有些吃惊。他开始回答问题,但没等解答完第二个学生的问题,又有人跃跃欲试地举起手,迫不及待地想要提问题了。当他回答完三个学生的问题后,竟然还有第四个提问的学生。

“他们还真的挺活跃。”王长江有些没想到,因为往常给官员们上课的时候,最难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开口说话,“只要我一让大家提问,座位上就全是摇头的动作,这种现象在‘省部班’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王长江看来,官员们现在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积极参与讨论,说明他们平时在思考问题。“而思考问题的前提是看书。”王长江说。

读书成为既传统又现代的休闲方式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写给外甥的信里有一段关于人生规划的感悟:“尺璧之阴,以三分之一治公事,一以读书,一以为棋酒,则公私皆办。”他觉得人生的光阴有限,应当把时间合理用于事业、读书和下棋喝酒。

按照古人的妙论,读书应该与立业、休闲并重,而在现代社会,有人提出,读书也是一种休闲方式,因为这是一种“美丽的精神休闲”。对于“忙碌背后身不由己”的非普通读者——官员来说,读书可以作为他们的休闲方式吗?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常乘坐高铁往返于南京和北京之间。他说,每次飞机上都放那几部电影,没意思,在来回8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不如看书,“每次出差的时候,我都会带上自己要读的书,也包括一些杂志,闲暇时间里,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运动和摄影。”陈刚认为,对于官员来说,读书显得非常重要,因为通过阅读,自己可以间接获得别人的思考结果,以及别人的休闲状态。

淮安市信访局长邱金义读的大部分书都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但他同样对“读书也算是一种休闲方式”的观点表示认可,他非常喜欢读书,并且把逛类似于北京单向街之类的特色书店当作是一种享受,在机场候机时他一般都会去逛机场书店。

在乘飞机或者坐火车的时候读书,成为很多官员“挤时间”的有效方式,云南红河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曾在微博上展示自己在候机时所读的书,“一本《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一本新版的《苏联的最后一年》。两个特殊的年份,分别折射两个国家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在改革,改革的路径又应怎样?鉴古知今,居安思危。”

从书中获取了思想、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在充满压力、竞争的环境下,读书也不再成为官员的负担。在参与《小康》杂志关于官员读书与写書状况调查的官员中,超过半数的官员表示,读书是他们闲暇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对于“你喜欢读书吗?”这个问题,34.8%的官员表示“非常喜欢”,65.2%的官员表示“喜欢”,没有官员认为自己对读书的兴趣“一般”,或是“不喜欢”,甚至“非常不喜欢”。

曾写下“闭户长思难为句,登高放怀易为联”、“医病医贫医天下,徐徐大爱到人间”这些诗句的陕西省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博览群书、研究问题,他一直保持着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了100多万字记录他的所读、所思、所想、所悟。

在“您对官员读书有何建议”这个问题后面,他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大字:博览。

中国的这些非普通读者们也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享受着读书生活,《小康》调查显示,习惯于去逛综合性书店的官员比例远远超过了在网上购书,或者是逛特色书店和专业性书店的官员。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注重“与时俱进”的官员们也普遍开始倾向于网上阅读。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建设学习型社会,要随时随地学。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是学习,上网浏览信息也是学习。”

国家领导人的读书清单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长达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是毛泽东最喜爱的书之一,《资治通鉴》则是他的床头书之一,他去世之前阅读的最后一部书是《容斋随笔》。

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过《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他是武侠大师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他还喜欢看写鬼的书,特别是《聊斋志异》。

江泽民对美国《时代》周刊谈及自己关于读书的兴趣爱好时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在担任上海市长的时候,他的办公室就有超过3000本书籍。

胡锦涛曾在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4.水浒传读书笔记 篇四

好词:坐立不安 捉摸不定 朱甍碧瓦 壮气凌云 自取罪戾 浓妆艳抹 屁滚尿流 炮龙烹凤 披头盖脑 披头散发 千恩万谢 七横八竖 气急败坏 青面獠牙 相机行事 七上八落 七损八伤 七上八下 弃邪归正 缺一不可 人非草木 如饥如渴 人困马乏 人山人海

谀词 谦卑 良师益友 刻骨铭心 气吞斗牛 凭吊 庸碌 颓废 惊心动魄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相契 垂手 扶掖 日以继夜 自知之明 枘凿赤子心坎萧萧

好句: 1.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无

声谓之号。

2.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3.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4.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5.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避。

6.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5.水浒传读书心得 篇五

水浒传读书心得1

当我看完《水浒传》时,我长长的舒了口气,我被书中的一个个英雄豪杰震撼到了。作者施耐庵将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刻画的个性鲜明。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之后接受招安,各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中国文学中较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它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根源,也歌颂了起义英雄反抗的精神。

但是书中却有些情节让我深感痛心,那些人虽个个为好汉,但他们也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即使是我最敬佩的武松也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在他们打进城或庄寨时,都要将那里的首领及家人杀尽;在救宋江时,好汉们英勇劫法场,但此时无论是军官或百姓都难逃一死,只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像这样的场面还有好多,例如:鲁智深放火烧瓦官寺,武松烧了坟庵……许多英雄最终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逼上梁山的。

当然《水浒传》里也有许多令人敬佩的行为,如:宋江不在乎名利,在种种诱惑下仍然对自己的国家忠心耿耿。那些英雄好汉们舍生取义,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他们为了正义可以奋不顾身,他们拥有强烈的正义感,让自己的灵魂不会被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的动向玷污到,而保持着正义。

《水浒传》讲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奸臣的贪赃枉法,有志向的人却报国却无门,令人心寒惋惜,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那一个个英雄好汉行动表现出对世间弱小事物的同情怜悯,讲述了一个真善美,假恶丑的传奇故事。108位英雄好汉用他们的生命告诉我们何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为我展示了北宋末年的国家社会和风俗民情,为我讲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让我感受了他们身上的忠和义。《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教会了我在人生的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它将影响我的一生,我会永远将它铭记于心,珍藏着。

水浒传读书心得2

今天读完了水浒传,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为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叹息。

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后来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虎、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奸臣当道,最后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后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竣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们都快乐的、舒心地生活著。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浒传读书心得3

鲁智深是特别突出的一个。

他救了流落异地的穷女子金翠莲,救了赵员外的女儿,为了朋友林冲妻子受辱,他又要打不可一世的高衙内三百禅杖。全不要报答,也压根儿不想报答,甚至不计较生命的得失,只管“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金圣叹语)。他对待林冲的情义,尤其让人铭怀。野猪林里,从薛霸风声飒飒的水火棍下救起林冲之后,鲁达有一段向林冲叫著说出的话,话中有几个字,催人泪下——“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及至林冲问他今投何处,鲁达又是:“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一个“忧得你苦”,连著三个“放你不下”,其情如瀑,凿石裂空。

水浒传读书心得4

假期里,我读了四大名著里《水浒传》这一书,在这本书了,我结识了许多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黑旋风李逵等,他们各有各的本领,看完书之后让我明白了忠和义。

这本书中的个个人物都有忠,他们忠于朝廷,就像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他们劫富济贫就像我们帮助我们不相识的人一样,他们对于朋友和亲人又是那么尽心尽力,他们为了朋友可以不顾一切,这本书里,几乎个个故事都深深的体现他们对家人对朋友的.忠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都有着这样的精神,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假如我们生活中人人都有这种精神,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还有义,他们每一位好汉都有正义感,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他们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在他们每一位英雄好汉当中人人都有正义感,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学习这本书中的正义。

读了这本书,让我有许多想法,做人要有忠、要有义,不能为了自己的好却伤害自己的朋友。

水浒传读书心得5

《水浒传》讲述了108条好汉为了天下太平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经过,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了那雄壮场应对我的震撼。可是,那108条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及时雨”宋江。

宋江,一位普通官员,却成为了这群好汉的领头,着实让人钦佩。他那挥金如土,对朋友有情有义的豪爽性格,也才是他成为领头的重要因素。

记得宋江和戴宗来到了酒楼碰见李逵,李逵开口就是借钱。宋江一问不问,便拿出十两银子给了李逵。在戴宗看来,这分明就是送钱。十两银子,什么概念按当时情景。吴用拉拢三兄弟当晚,摆了一桌酒席,用一两银子就买了一大坛酒,二十斤牛肉,两只大鸡,还有一些小菜。吴用是来拉拢他们的,应当不会太小气。可也才一两银子,在生活中也差不多要500元,十两银子5000元。

宋江就是这样的疏财,才使李逵等人对他忠心耿耿。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钱再多也是没用的,并不能买来一切。可是一个朋友,才是人生中绝对的财富,使用金钱买不到的。

就像我哥哥,他有了钱就和朋友聚在一齐,也就是这样,他有了好多朋友。

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才是人生最好的财富。

水浒传读书心得6

当我捧着这本《水浒传》时,我便情不自禁的哼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颇有一番梁山好汉豪爽的气势。

“逼上梁山”是民间的一句俚语,是描写一个人走投无路之下选择的无奈之举。水浒传中的英雄个个都是历经了无数的险阻,他们可以说是“仗义疏财归水泊山,报仇雪恨上梁山”。水浒英雄的忠、信、义,让我崇拜的五体投地,还有宋江的领袖才能、吴用的神机妙算、李逵的粗鲁莽撞、鲁智深的侠肝义胆、武松的神威神勇、林冲的骁勇善战、燕青的伶俐机灵……他们每个人都险象环生,他们背后的故事又怎是能用一篇篇文章所可以表述的呢?

梁山好汉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百姓们除暴安良,是人人嘴里的“救世主”。最终,他们在梁山上聚集了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本以为这就是结局了,可没有想到朝廷一声令下,让梁山的好汉前去征辽,当他们正要凯旋而归时却又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弄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隐的隐,稀稀落落,最后仅仅剩下了二十七人。朝廷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想“借刀杀人”,而梁山的好汉只不过是朝廷的一颗棋子,他们在战场上为朝廷杀敌,而朝廷却在背后想着如何斩草除根。梁山好汉已经落到如此下场了,朝廷却还不罢休,那些幸存者还是未能逃脱接?而至的厄运,宋江、卢俊义被毒死,李逵在宋江临死时被拉去一同陪葬,吴用、花荣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悲惨的结束了。

水浒传读书心得7

呼保义宋江、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后面都由后人冠以“忠义”二字,其原因不外乎他们聚焦了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义梁山泊,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在他们身上,我们读到了英雄们的豪放豁达,慷慨重义,敢作敢为,快意恩仇。

林冲,原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因奸臣高俅父子两人的步步紧逼,赶尽杀绝的迫害下,他终走投无路,复仇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粗豪憨直、重情重义的黑旋风李逵江州劫法场,白龙庙小聚义,破大辽、征田虎、讨方腊,一颗忠心只为报答大哥宋公明。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坐化灵隐寺,不图名、不图利,浑身是胆伸正义。将门之后小李广花荣被清风寨正知寨诬告谋反,陷入绝境后幸得梁山好汉救助,终与朝廷军官秦明、黄信等同上梁山,替天行道……

人们常对宋江渴望朝廷招安的做法万分疑惑,甚至有人说宋江不配与梁山一百零七位好汉为伍。但,我认为宋江是明智的。当年,梁山好汉虽在民间享有盛名。但当时的局面注定他们不能完全与朝廷为敌,那时,辽国对大宋虎视眈眈。梁山好汉一旦与宋军交锋,辽国定会乘虚而入,渔翁得利,而梁山好汉也定不愿引狼入室,所以我认为宋江的想法是对的,是出于为国为民的大局观念。《水浒传》中的事迹并非都是真事,梁山好汉亦是后人所编造的人物,而我也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谈谈我的感受罢了。套用一下宋代文人周敦颐的话,试问各位看官“同予者何人?”

水浒传读书心得8

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又忍不住涕泪纵横。

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

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

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

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水浒传读书心得9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打虎英雄武松,还有李逵。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

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本文还讲王伦建立,晁盖发展,宋江灭亡。

梁山上有108条好汉等等……里面有武大郎。

最后,卢俊义等人虽受至朝廷封赏,仍遭逼迫,戴宗、阮小七、李应、柴进、杜兴、裴宣、杨林、蒋敬、朱武、樊瑞、穆春等,又相继辞官归隐。不久,宋江、卢俊义等即被奸臣毒害。宋江恐李逵再叛朝廷,坏了他声名,亦将其毒死。吴用、花荣闻讯极悲,在蓼儿洼哭祭宋江等人后,双双自缢而亡。一场轰轰隆隆的水浒英雄事业,仅因宋江一念之错,除李俊等十余人隐逃外,俱遭惨死。

还有一些精彩故事,你们自己去看看吧!

水浒传读书心得10

我国是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施耐庵老先生写的一本文学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了人物对朝廷的不满,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侠肝义胆和英雄气魄,以及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一句正气”,真令人佩服啊!

在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我最喜欢“宋江”这位好汉。书里记载宋江不会武功,但宋江这个人比较谦虚,得人心,所以能让众多好汉臣服于他。他一个人造反并不一定成功,但是却让一些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事实说明,宋江是个谦虚,还很乐于助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宋江这样的人。例如;我们班的小明他学习不算很好,但他人很谦虚,也很乐于助。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忘记带尺子来学校,她怕被老师骂,就坐在座位上哭了。小明了解到情况后,就把自己最喜爱的尺子掰成两段,拿给那位同学。同学见了就对小明说:“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尺子弄烂”小明微笑地说:“为了帮助他人,如果这尺子能让他人快乐起来,那么烂了也没有关系的。”这句话,打动了在场的我们,从此,小明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生活中,还有很多骄傲的人。他们为了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就不惜一切代价的换了。像这样的人,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本《水浒传》让我领悟了:“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不要去学习别人的缺点。我们应该向好的发展,把错的改正。这样,你才会成功!”

水浒传读书心得11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这本书一百零八位好汉都很有英雄气概,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他们有的义气很深、有的文武精通、有的暴躁粗鲁、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反正只要是梁山好汉那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梁山好汉。

《水浒传》中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就数都数不清了!机智勇敢、聪明伶俐、文武精通……

6.水浒传读书心得 篇六

《水浒》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为流传,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部文学作品,影响极大且深。因此,正确评价《水浒》,对于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看,《水浒》这部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就其主流而言,《水浒》不管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水平上,都是成功的。

首先,《水浒》全书贯穿了这样一条线,就是:宋江领导的农民革命军,在以宋江为首的投降叛卖集团的控制下,是如何向他们的敌人━━封建帝王投降的,以及投降以后宋江一伙投降叛卖集团的可耻下场和李逵等农民革命战士的悲惨结局。使投降路线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人民的面前展现,从而增强了人们认识投降路线的能力。其间还穿插了李逵等农民革命战士同以宋江为首的投降叛卖集团的尖锐激烈的斗争。《水浒》的作者,通过这一条主线,阐明了一个真理:投降主义路线是绝对行不通的!革命的人民,绝对不可以对于自己的敌人存有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革命必须进行到底!同时通过对宋江一心想着为宋帝当走狗,而经过千辛万苦地为宋帝效劳卖命,成功之后朝廷却赐御鸠将他毒死的经过的描写,又对宋江一伙投降叛卖集团的自讨苦吃的可耻下场进行了尖锐刻薄的讥讽和嘲笑。

《水浒》的作者,通过对梁山英雄一个一个是怎样被逼迫上山的经过的描写,又揭示了另一个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对于鼓动我国明清农民革命战争,不能说是没有作用的。

作者又通过对宋江等人“被逼”上山的经过和他们上山时的心理的描写,又为后来投降路线的产生和发展埋下了伏笔。两种“被逼”上山,动机全然不同,这就阐明了围绕着造反与投降两条根本不同的路线所进行的激烈的斗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水浒》通过梁山人马攻官府、打恶霸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歌颂了农民革命军的力量伟大。

《水浒》抽象地、表面地肯定宋帝,说他是“有道明君”,而把国家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官府的无能说成是一伙“奸臣”作乱。那么,既然宋帝是一个“有道明君”,那为什么不理朝政,而去钻李师师的暗道?国家政权为什么会被祸国殃民的“奸臣”把持,而忠于皇帝的“良臣勇将”反而被逼上梁山去造反?这些情况,他既是“有道明君”,为什么又没发现,又没制止?通过这些具体内容的描写,却又具体地、实质性地否认了宋帝。

篇二:水浒传读书心得

这个寒假,我看了《水浒传》这本书。下面,我就把我的几点肤浅的读书心得与在座的各位分享。才疏学浅,如有不到之处,请指正。

《水浒传》有简本和繁本,简本叙事简略,文字比较粗糙,而繁本叙事详细,文学性较强。我看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繁本,共一百回。在这本书中,被逼上梁山的108条好汉,每一个人上山,都有自己的一番故事。他们替天行道,是因为曾经遭受了太多的不公和迫害。作者通过每一个好汉的遭遇,把那个时代王朝的贪婪腐败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所以他一直安分守己,不敢反抗。在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一系列的事件中,最终被逼上梁山。而李逵是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他上梁山没有丝毫的勉强。上了梁山之后,他的要求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所以一听说要招安,他便踢翻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甚至把朝廷的圣旨扯个粉碎。

武松是最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有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作者为我们塑造了“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英雄形象。花和尚鲁智深则是一个疾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不仅写出了他的勇,而且写出了他的智。正是这些顶天立地的好汉,构成了这支起义队伍的中坚。

《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性格鲜明、各有特点,且绝不雷同。书的人物大多性格较鲁莽,但作者写人的鲁莽更是使人称奇:如鲁达的鲁莽是性急,不容得半点怠慢、史进的鲁莽是任性、李逵鲁莽是强横、阮小二的鲁莽是悲愤无说处,而焦挺的鲁莽是自己的气质欠好……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跃然纸上,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书中的语言生动、准确、明快、洗练,富于生活气息。人物描写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你看,作者是这样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跳的:“那人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双脚一蹬,那条渔船似一狂风飘败叶箭也似的投向江心里去了。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两个好汉扑通地翻筋斗撞下江里去了。”点“,”蹬“,”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再看那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焦躁起来,便脱下布衫,两只手一驾,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里,一似扭葱般都扭断了。”这“似扭葱般”,让活脱脱一个力大无穷、个性刚烈的好汉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看水浒风云,品英雄气概。一百零八位好汉梁山聚义,一百回传奇精妙绝辟。挥舞枪棒直爽豪气,好汉情义惊天动地。水浒传,精辟!

篇三:水浒传读书心得

《水浒》读书心得本人特别爱看《水浒》,想与大家讨论一下。见解可能不太一样。先说“老大”宋江。

回顾宋江的一生。做押司时怒杀了阎婆惜,朱仝知他是男子汉,放了他。在此之前他私放晁盖,也是为了正义。后至清风山,在将死之际可怜自己,原来都同在江湖。花荣帮他解脱,却一同受害。秦明、黄信,不得不敬重他。被刺配到江州后,许多人为了救他,劫了法场。“孝义黑三郎”也不是徒有虚名的。再说“花和尚”鲁智深。他的一生好杀人,计杀邓龙、吓坏呼延灼,看不惯邪恶势力,使目的得以进行,他的一生好帮人,醉打周通、解救林冲,为的是帮助正义。他信佛,他的暴力其实也是皈依佛法、拯救众生,对人的另一种关爱。他留给我们的,是传奇的一生和虔诚的信仰。卢俊义和燕青,他们行侠正义,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杨雄和石秀,他俩走上梁山的经历更是经典;更有英雄夫妻,他们并肩战斗,谱写出一段段佳话……英雄人物的结局还是令人揪心的。他们的死令人心中嗟叹,为什么他们不明不白的死了呢?说白了也很简单。一山不容二虎。改邪归正,此可谓“善虎”,可谁知以高俅为首的四大奸臣的关系网成了一只虎视眈眈的“恶虎”。“善虎”想效力于国家,而“恶虎”想赚取国家。四大奸臣赢了。而他们赢了的后果是什么?国家衰败,与皇上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皇上的地位却由臣子决定。我们不会想到偌大一个东京会让小人玩弄在手中。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其实,它的深刻内涵还是值得借鉴,虽然是“官逼民反”,但是依旧适用。

7.水浒传读书报告 篇七

“人”的设计心理和“物”的设计心理是贯穿全书的两条重要线索。

前者包括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思维以及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心理、设计心理的微宏观分析、后者是阐述设计心理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

因此,在重视消费者心理研究的同时,更要关注设计师心理、素质和风格,把设计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作为完善设计师心理、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学习方向。

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对于设计师来说,可以更好的跟消费者进行沟通并为其服务。

学习设计心理学不但可以提高和发展设计师的创造力,扩展知识的同时,让设计师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更大程度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以及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相对应的市场效应。“好的设计”是没有固定传统的模板,它与设计心理学有着辩证统一的联系。生产商和设计师都需要了解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心理。该作者在书中主要以: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的经营观念,提出消费者才是重点,从而在满足产品的基本信息的同时,更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动机上。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格局,以消费者心理要素作为市场细分的策略才是竞争致胜的法宝。

一、商品设计心理

设计产品的时候,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市场定位、生产工艺以及成本和实用性。设计师可以从产品的个性特点;企业文化形象的积累和反映;以及相关的地域民族文化三个方面来体现包装设计的内涵。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在包装设计中,除了它的功能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外,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中还存在着情感因素。情感系统和认知系统都可以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情感在日常生活着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甚至能够帮助人们作出决策。

在该书第七章包装设计心理中指出:“消费者的心是营销的终极市场。人们消费心理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商品包装必须有多维的情感诉求才能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行为。销售包装是推销策略的缩影,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是非常逻辑化的促销创意,它不仅要从视觉上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行为,更要从心理上捕捉消费者的兴奋点与购买欲。”

作为一名消费者,首先,我在挑选物品的时候会寻求方便。比如灌装的食品方便存放,透明保鲜膜的盒装水果方便享用等等。包装的方便简洁明了易用给商品增加了吸引力。就好比巴巴纳克提出的3R原则一样,绿色设计同样适用于包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果能在设计时为特定的人群考虑,那是再好不过了。不仅能的消费者的广泛喜爱,还会给生厂商的内涵素养加分。其次,包装在正确充分传达它的功能性的时候,还需要满足消费者最主要的需求,也就是它需要有实在价值。在市场上面售卖的传统节日的食品礼盒,以月饼为代表的系列产品普遍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过度包装。这些产品很难赢得消费者的忠诚,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最后,包装的安全性不可忽视。它不但可以保护易碎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坏,还可以减小购买者在买刀、叉货带有尖叫商品时带来的恐惧心理。

销售的外在包装是保护功能和视觉形式的结合,是将产品的实用性和创意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产品的外置包装只是帮助商品促销的一种有效手段,设计师需要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着想,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商品的销售包装只有把握消费者心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情感,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佼佼者。

目前,产品的包装已经成为现有市场的营销手段。为大众所接受的包装设计能同时兼具既为消费者创造方便价值,又可以为生产者创造促销价值。

作为一名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用户应当具备的知识差别很大,设计师往往熟悉他们所设计的产品,然而用户才是这些产品的专家。因此,设计师并不是典型的用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日常心理学理论,可以理解为“通俗心理学”或是“肤浅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可能会存在谬论。就好比人类可以感知自己的有意识思维和信念,但却无法感知到自己的下意识思维。我们在进行有意识思维时,常常会对某些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亦或是发现造成这类现象的依据。当设计师误把自己当成典型用户的时候,就会将设计师自己的一些解释和信念投射在产品当中。但是专业人士应该意识到,人类的信念和行为有千百万种非常复杂,单靠一个人很难发现所有的相关因素。要想了解用户真正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多跟它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获得他们对设计的看法。

二、结论

《设计心理学》以培养设计水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思维训练。要同时达到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关注,使设计心理学能够在培养优秀设计师的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设计师不断发展的学科,“设计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也必然会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摘要: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用户应当具备的知识差别很大,设计师往往熟悉他们所设计的产品,然而用户才是这些产品的专家。因此,设计师并不是典型的用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日常心理学理论,可以理解为“通俗心理学”或是“肤浅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可能会存在谬论。就好比人类可以感知自己的有意识思维和信念,但却无法感知到自己的下意识思维。我们在进行有意识思维时,常常会对某些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亦或是发现造成这类现象的依据。当设计师误把自己当成典型用户的时候,就会将设计师自己的一些解释和信念投射在产品当中。但是专业人士应该意识到,人类的信念和行为有千百万种非常复杂,单靠一个人很难发现所有的相关因素。要想了解用户真正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多跟它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获得他们对设计的看法。

关键词:设计师心理,消费者心理,包装设计心理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心理学.北京:北京理工出版社

[2](美)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刘志峰,刘光复.绿色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李彬彬.设计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史有春.消费心理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6]陆跃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7]王霆,卢爽.心理营销.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8.《蒲寿庚考》读书报告 篇八

关键词:《蒲寿庚考》;桑原骘藏

该书作者桑原骘藏,是日本东洋史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師从日本著名东洋史学家那珂通世。桑原骘藏于1909担任京都帝国大文科大学教授,讲授东洋史,一直留校直到退休。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视野广阔,详略有序。东洋史由那珂通世于1895年提出,他认为“在西洋史之外,另立东洋史学科,讲授以中国历史为主的东亚诸国的历史。”

桑原骘藏对东洋史的看法是,“在地域上,以东亚中国为主,兼涉与东亚历史有关的南亚、中亚的意识沿革涵盖了满蒙、西藏等边疆地区以及印度、西域、朝鲜、蒙古、安南等周边异族民族和国家。在内容上,是以中国历史为主,还宽泛地包含了地理、经济、宗教、艺术、政治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大历史。”他的观点在《蒲寿庚考》一书中都有所体现。全书以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为为中心,讲述各个贸易港的兴衰与管理、居民生活等情况,在相关注释中介绍与中国通商的东南亚各国的位置、风土人情等。这要结合具体章节说明,如第二章藩客侨居中国之状况,讲的是对藩商的管理、藩商在中国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社会习俗,考证了昆仑国的位置,大食到中国的航程时间,介绍南洋贸易船只的构造、与航海有关器械的使用,外国人对国人的称呼,该章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全面的体现了东洋史的研究范围。

其次是作者精于国学,引经据典。一直以来,日本研究中国的学派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东京学派,一是京都学派,按照学术谱系来看,桑原骘藏属于京都学派,该学派精通中国的传统典籍,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在论证问题上经常旁征博引。在第三章蒲寿庚之先世中,涉及很多零散琐碎的描述,桑原骘藏引经据典,一一详解,如[注十六]大食之蔷薇水(第101页),他先截取《太平寰宇记》百七十六中有关蔷薇水的记载:“其(占城国)王释利因得漫遣其臣蒲诃散等,来供方物,中有撒衣蔷薇水一十五瓶。”随后点名《册府元龟》中的使臣萧诃散是蒲诃散的误写。不仅如此,他还再从南宋初蔡绦的《铁围山丛谈》检索出蔷薇水制法的记载。在此注释中既有官修文集,又有个人记述。对个人笔记的运用,更是随处可见,他引用《萍洲可谈》、《岭外代答》、《梦粱录》等笔记中的很多记载,此处不再类举。在有的注释中,他还以历史事实或古人的习惯来解释,如第四章的[注三]蒲寿宬(第124页),列举古人兄弟命名的规律所在,古人名字之间也存在联系;[注五]楚材晋用主义(第125页),运用史实说明“华人素不排斥外人。”随后附举了汉唐引用之实例。在书中对唐宋诗词的运用倒是不多,第一章[注二十八]Zaitun名称之解释(第32页),引用宋赵令衿“偶然游宦刺桐城”和王十朋“刺桐为城石为笋”,别处很少见到诗词的运用。

再次是考证严密,博采众说。同时,他又受到东京学派的影响,他强调“科学的历史”,十分注重文献的收集与考证,以确凿的史料来求证历史事实,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便不会下结论,正如他所说“没有调查的事我绝对不说。”如他在第四章[注二十一]蒲寿庚降元之年(第140页),便采用了各类史料予以考辩,先后采用了清绍远平的私人著作《元史类编》卷十八中的记载;“蒲寿庚……见宋军不可支,以全军来降。”他认为此说不可信;又采用正史《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四年(西一二七七)六月条和《元史·董文炳传》至元十四年四月文炳谒世祖时语的记载推出蒲寿庚之降元在至元十四年四月前;再又结合《宋史·瀛国公本纪》景炎元年(西一二七六)即至元十三年十二月条:“蒲寿庚、知泉州田真子以城降”的记载,又加上宋陈仲微《宋季三朝政要》附录:“景炎元年十三月[元军]至泉州,蒲寿庚降。”的描述,最后他得出结论蒲寿庚之降元“景炎元年十二月说最可信。”在这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原骘藏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他兼采诸说,再详细对比,最后才下结论。桑原骘藏在说明问题时还参照诸说,先列举各家之言,在表明自己的立场,最后详细考证,如第一章[注五]Khanfou之位置(第9页),先后介绍了Khanfou为杭州说、为广州说两种说法,接着他以“新旧《唐书》及当时各记录,”断定Khanfou为广州;[注二十八] Zaitun名称之解释(第32页);第三章[注三十三]外人称中国为唐(第80页)解释Taugas时也是列举诸说,最后考证。

同时,桑原骘藏还十分注重利用西方的资料来研究中国,他不仅精通汉语,还可以熟练的运用英、法、德文。无论是上文列举的外文文献中几处地名的考证,还是南海各国位置、人名的考证,都在使用不同语种外文,如乃劳特《印度中国见闻录》、希尔德与柔克义《中古地理新资料之赵汝适》等。

以上内容就是读了《蒲寿庚考》一书后的感想,此书无论是在论证还是在考据方面,都堪称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日]桑原骘藏(著),陈裕菁(译). 蒲寿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9.

上一篇:补助申请报告下一篇:消防活动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