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2024-07-06

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共10篇)

1.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一

篇一:一年级下册《数一数》教学设计(2)篇二:201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 教学设计 3.2.1.数一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建立10个十是一百的概念。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皮筋10根、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

1、直观认识几十几

(1)摆一摆

谈话::请拿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是多少?再捆一捆呢?

请学生摆出9捆小棒摆在课桌上。

(2)几十九添一

提问:9捆添上1根呢?添上2根呢?„„

2、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捆是10根,2捆是几个十呢?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二十)

接下去你会说吗?同桌的小棒放在一起,数一数,你们一共捆了几个十,是几十?

老师一共捆了90根,你们知道是多少捆吗?如果再添上1捆,是多少根呢?(板书:10个十是一百)

组织学生交流:10个十是多少?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3、练习

(1)有多少个小方块?数一数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个?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有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

(2)圈一圈,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

第2幅图,让学生交流,说说怎样把零散的小棒变成捆?

2、第2题

3、第3题

4、第4题

5、第5题

四、游戏

篇三: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优秀教案读数写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教学设计

三会小学程 凤

教学内容:

第二册36-37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3、复习数位表: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二、导入:

三、新课: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0?(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拔株并回答)

(1)学生拨珠子:十位2颗,个位7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27全班齐读“十位是2,个位是7,所以读作二十七”

(3)33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各位上的“3表示3个一”

(1)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有多少粒?(100粒)

怎样用计数器表示一百呢?怎样写并读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

4,、引导学生总结怎样读数与写数(2)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数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四、练习巩固:

2、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

六、做39页相关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

七、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 4027 33 100 读作: 四十 二十七 三十三 一百

从右边起,第一位数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100以内数认识——读数与写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教师报数,孩子们摆数),其中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11根小棒并在技术起上表示出来,再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摆出20根小棒,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学习新课是,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先拨珠再写数,或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虽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但是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到位。

在这节课上,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整节课上教师在语言的表达上不是很清楚,出现了写口误。

2.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数与“形”相结合, 建立数感

【片段一】

师 (出示一个小正方体) :假如老师用这样的很多个小正方体去拼, 能拼成什么图形? (师课件展示拼的过程, 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课件展示一个大正方体) , 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生: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一共用了1000个小正方体。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先一个一个数, 数出一行有10个, 再10个10个数, 数出一层有100个, 然后一层一层地数, 数出10个100是一千。 (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出示1到1000的方块模型)

师:老师又用很多个这样的大正方体拼出一个更大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100×100×10的长方体模型)

生:哇, 好多啊!

师:到底有多少个呢?你也能用刚才数1000的方法来有序地数一数吗?把你数的过程与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

师:你认为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横着数的, 先数出一排有几个大正方体, 数出10个一千是一万, 再一万一万地数, 数十次, 数出了10个一万是十万。

生:我是竖着数的, 先数出一列有一万个, 10列就有十万个。 (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万的方块模型)

师:看来数数的时候, 既可以横着数, 也可以竖着数。只要有序地数, 再大的数也难不倒我们。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演示数的过程) 。

生:一千、两千、……一万。

师:10个一千是一万, 接着一万一万地数。

生:一万、两万……十万。

师:通过刚才的数一数, 我们得出了10个一万是十万。

……

【反思】

“十万”这个数到底有多大,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 缺乏感性经验的支撑。就数数而言, 学生在感知数量变化时, 往往对同一类具体事物比较直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设建立具体数感的问题情境, 出示实物模型, 让学生看着实物形体, 有针对性地有序地数数。因为有了可数的实物形体, 在数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用自己的经验方法进行动口、动脑, 而且通过直观类比在数的过程中积累了感性认识并形成表象, 对十万这个数的大小体验也就比较清楚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以数十万个小正方体的方块模型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出物体个数, 体会数是从“形体”中数出来的, 把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在学生对实物的感知上,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 在这样做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数的构成的直观经验。

二、数与“拨”相结合, 发展数感

【片段二】

师:十万都这么大了, 还有比它更大的数吗?

生:一百万、一千万、十亿、百亿……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 10个一万数10次, 得到了十万, 那么一百万、一千万又是怎样得到的?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计数器, 一边拨一边十万十万或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数? (学生两人一组边拨计数器边数数)

生:我是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得到了一千万。

师:那你试着数一数。

生:一百万、二百万……一千万。

师:九百万再加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又是多少?

师:通过刚才的数数, 你得到了什么?

生: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数法吗?你是怎样数的, 你又得到了什么?

生:我是十万十万地数, 得到了一百万。

师:那你也试着数一数。

生:十万、二十万……一百万。

师:谁也是这样数的?请你试着数一数。

师: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通过刚才的数数, 你又得到了什么?

生:10个十万是一百万。 (板书)

师 (在计数器上验证)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那一千万一千万地数, 又能得到什么?我们用计数器一起来数一数。

生:一千万、二千万……一亿。

师:一亿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板书) , 谁来说说看, 一亿是怎么得到的?

生: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板书)

……

【反思】

如何更好地突破从“十万”到“一亿”的过渡这个教学难点, 显然不仅仅只是通过数数, 更需要借助计数器, 让学生真正经历数感的构建过程。

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边拨边数进行数数的推理活动。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联系起来, 使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加深印象。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活动, 在进位的“关键处”教师进行了追问, 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要进位。如当学生数到“九千万”的时候, 教师追问“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 然后得出“10个一千万就是一亿”。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 直观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因此, 利用计数器上的“拨一拨”“数一数”, 既让学生认识了比十万更大的数, 又突破了大数目“满十进一”的教学难点。这一环节的教学, 把数感培养落实到数数的推理活动过程中, 融入了相邻计数单位“十进”的关系, 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

三、数与“估”相结合, 强化数感

【片段三】

师:我们知道了十万个小正方体有那么多, 那你知道十万张纸叠在一起有多高吗?请你估一估。

学生猜测并用手比画, 有的说有50厘米高, 有的说有1米高。

师:猜测要有方法和依据。十万张纸的高度我们不能一下子想出来, 但可以先感觉一下一张纸的厚度。我们的一本数学书约有50张, 那两本数学书约是100张, 你能估一估100张纸的厚度吗?100张纸约多少厘米?1000张纸约多少厘米?那么10000张纸就有1米高 (出示图片) , 那十万张纸就有10米那么高, 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

师 (出示图片) :十万步的长度呢?在400米的跑道上要走130圈, 按你们的步伐, 一刻不停地走, 大约需要走24小时呢, 相当于要走一天一夜。

师:十万天呢? (出示图片) 274年啊, 到目前为止, 可能海龟才有这么长的寿命呢!

……

【反思】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 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估算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 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把估算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结合, 不仅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更能让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锻炼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感。

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和理解“十万”这个大数的意义, 教学中教师采用两个层面来理解“十万”的意义。第一层面, 呈现“不同的数相同的量”, 教师让学生估一估十万张纸的厚度, 引导学生利用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厚度, 去推导估算出十万张纸的厚度。100张纸厚1厘米、1000张纸厚10厘米、10000张纸厚1米、100000张纸厚10米;第二层面, 呈现“相同的数不同的量”, 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与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相比较, 对100000名学生、100000步、100000天等丰富的素材, 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估计。通过这样的估算辨析, 学生对数的感觉就会慢慢地清晰起来。这样的教学, “十万”不再枯燥机械, 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大数就存在于周围的生活中, 感受到了大数到底有多大,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估计的数学思维模式。而估计方法的掌握和估计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数感的强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三

数一数

涧东小学

党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2.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3.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学习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教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教师:大家数的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①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这里有几面国旗?出示幻灯片。教师:一面国旗,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有哪些呢? 依次类推,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渗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3)认读1-10各数

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巩固拓展,当堂检测

教师:我们把这幅图中的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字来表示的事物呢?(启发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数,自己身上的数,书包里的文具等等。)

教师:同学们,你们数的非常棒。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这些题(出示幻灯片),看你们能很快的解答吗? ①看图圈数字。

②把相同的连起来。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4.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篇四

1、使学生通过数熟活动,初步学会数出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一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使学生场景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

教学难点: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问题或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

5.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因此在这节课里,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教学重点: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轻松的谈话交流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程,会显得比较自然有效。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可能有同学心里纳闷儿:数学有什么用啊?老师给你举一两个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钱买东西,大的如控制宇宙飞船上天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我们的数学书上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呀!同学们,你们愿意学好数学吗?

只要你们爱动脑筋,多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们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时,该是多么愉快呀!

2、层层推进,学习数数。(1)口头数数

你会数数吗?(分三个层次进行)从1数到10,试试看。

伸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或数得不好的同学试着数几次。(2)看图数数 ①激发观察兴趣

看书第2——3页彩图。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接下来全班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这里随时提醒学生:还有什么?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数目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一次教学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数量的人和物。这里仅介绍1的教学。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指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同时在国旗图案旁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在教学数其它数时,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四个同学在小小气象站观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

③认读1——10各数。

10个物体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材第4——5页看一看每一个集合圈里的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数的认读能力,我在这里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10,请学生抢答。④猜数游戏

背对抢答学生出示1——10的卡片。允许学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 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⑤数身边的物体。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设计了这个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物体,并且用数量来加以描述,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内化,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小结。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倡导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做到了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在基于沟通顺畅的前提下,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在清晰的教学环节里,师生共同拉开了小学六年数学学习生涯的序幕。

我相信,有怎样的要求就会有怎样的结果,今天不平凡的开始,明天必然有不平凡的收获。数一数 说课稿二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材设计了“美丽的校园”情境,一方面给出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了10以内个数,是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个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学习、爱校园的思想品德教育,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限定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事物的个数。

教学中主要要用到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向小朋友自我介绍后,我亲切地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是谁呢?谁愿意和大家来说说。这是一个孩子们都愿意谈的话题,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曾经在幼儿园的好朋友,和刚认识的新朋友。趁着孩子们说的高兴,我随即笑着夸奖他们都是乐于交朋友的好孩子!然后神秘地介绍,老师我也有个好朋友,我这个好朋友的本领可大了。它会叫你写字、数数,还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当孩子们都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我的时候,我解开了谜底:就是它------数学书!我托起我的数学书,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有!我也有!”随即课件中呈现的数学书说话了: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孩子们齐声回答:想!课件中的数学书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也想和你们做朋友,以后我们每天都会在一起,让我们做好朋友吧!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了解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今天,我们小学也开学了。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来到了学校。出示校园场景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刚入学的孩子对小学校园的一切都很陌生,呈现校园图能让孩子对校园的环境一目了然。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我提问:在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孩子们分小组交流讨论,我也不失时机的参与到他们中去。“学校里有好多树、又漂亮的小花”、“有教室楼、有一面国旗”“学校里有好多小朋友”“他们很有礼貌,看见老师主动问好”“他们爱运动,有两个女孩在跳绳,有三个男孩在踢球”“两个同学在讨论问题”“天空中飞翔着小鸟”“小朋友们背着书包按时上学”等等,对于孩子们未见过的区域-----气象站,我做了补充,告诉孩子们哥哥姐姐们正在通过实践学习科学知识。学生说的很散,我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并指名学生说出来,对于用数来表述的学生给予特别的表扬。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直观的感知给孩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校园的可亲,课堂的可爱;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数数教学奠定了基础。

“刚才同学们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事物,那么,你能数出各种事物的个数吗?”我要求学生先说说数量是1的事物。前面的观察让孩子能轻易说出“一面国旗、一位老师”,我适时讲解: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都可以数字“1”来表示。在黑板时板书“1”,并领着学生读一读,然后让其自己也读一读。数完了数量是“1”的事物,我们接着数数量是“2“的事物,让同桌之间相互数数,之后指名回答:“2个单杠、2个跳绳的女生、2个向老师问好的小朋友”等等。对学生的回答我一一肯定,在黑板上板书“2”,领着学生读数字“2”,之后要求学生从小到大(3、4、5、6、7、8、9、10)数数其他数量的事物,并且请上孩子们在大屏幕上用教鞭直接示范数出。在孩子们数数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所以没有数出准确的数量来,如:一名学生数出男生的个数是9,把单杠上的男生落掉了;这时我立即引导孩子,数数的过程中应按照(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数数,这样才会不多数不少数,才能又快又好地数出正确的数量来。主题图中1~10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信息资源,从而让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数数的规律,我把孩子们刚才数过的一些事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多媒体课件),并要求学生再数一数,数完后再让他们读一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自始至终都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动脑,主动参与到和他人的合作交流之中,在找、数和说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学会“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数”。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首先,我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要求孩子们正确地数出,并用数字来正确表述。此环节中,课件中所出示的图片与相应的数字一一对应,我让孩子们依次输出后,再指名同学用鼠标拖进正确的数字,孩子们觉得又新奇又好玩,纷纷要求上来试试,参与积极性非常之高。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环节,此环节中即让学生利用了和巩固新课中总结的新知识,又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热情中感受到玩中学的乐趣。

6.《数一数(一)》教学设计 篇六

明德小学 白小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册第19页——第2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那9加1是多少?(学生演示9+1的演变过程)2、99加1是多少?

(学生演示99+1的演变过程)

二、探究新知: 1、999加1是多少?(想一想,然让后小组交流)(1)学生讨论。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999+1的演变过程)(3)师小结:满十进一,九百九十九再添一就是一千。

2、有多少个正方体?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板书:10个 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3、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1)组织同桌数数,记住自己的数数方法。(2)交流数数方法。

(3)师小结:在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

三、巩固练习

1、你能从887数到一千吗?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九十八数到三百零二,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出示课件)

3、数一数,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出示课件)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第20页第2题,21页第6题。板书设计:

数一数

(一)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7.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七

课题: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赵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魏玉珍郭如贤徐攀芳

8.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数学思考:

初步经历运用点与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情感与态度:

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与图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师: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你认识几位小朋友? 2.你想和谁坐?你喜欢坐在第几排?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

二、创设情境,感受位置。

课件出示:(暑假里,小朋友们去儿童乐园玩,有的滑梯,有的荡秋千„„,玩得可高兴啦!)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三、数一数,说一说。

1.儿童乐园里有几个小朋友?谁还想数数其它物体?

2.大家打开书,各自数一数,可以数给老师听,也可以数给小伙伴听。3.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吗?

四、看10幅小图,依次数一数。

1.滑梯旁有个什么?谁知道这个小圆点表示什么意思?

2.按小图的顺序在大图里找一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地数,防止重复数,比一比谁说得好!(多媒体课件同步演示,从主题图中逐个抽取出10幅片段图)3.出示第7幅小图。

问:方框里是一个什么符号?放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有谁能告诉老师,方框里该画什么?

4.小组讨论第8幅小图。

5.比较第9幅图与第7、8幅图,这里的问号表示什么呢?(合作、交流)6.出示第10幅小图。

方框里应该画什么?请你找出10位小朋友站上来,看看是几个男生,几个女生?

五、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门票游戏。

说明: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门票上的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

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4个豌豆、5个蘑菇老师、6个小萝卜、7个小蕃茄、8枝铅笔、9个苹果、10只香蕉。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2)找一找我们学校里藏着多少个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六、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各种东西的个数?通过学生交流,总结这就是学数学。

“看”和“数”是学习的方法,不仅今天使用,而且今后更要主动地运用。

七、布置作业

9.《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内容

第三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 “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在本节课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数熊猫”和“数圆片”、“数方格”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中央电教馆《同步课程资源》栏目内容丰富,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知识扩展等内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圆片、垫板、可移动的图形卡片2张。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远教资源,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数熊猫

师:我们来到了熊猫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图),今天小熊猫们正在军训呢!咱们去看看好不好? 生:好!

师:看,这是二(1)班的小熊猫,他们的队伍站得可整齐了,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个小熊猫?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15个。怎么数呀?

生4:还可以竖着数的,一列有3个。师:哦,一列3个,小朋友来说一遍。生:一列3个。

(老师一边演示远程教育资源课件)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把“问题情境”生活化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情感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活动

二、合作操作,交流学习。

(一)数圆片

1、(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二(2)班的熊猫图)

师:好,二(1)班的队伍站好了,我们到二(2)班看看!

师:二(2)班的小熊猫也要站队了。小朋友们猜猜,他们会怎样排队呢?

2、四人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3、学生上展台汇报。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

生2:我们每排摆6个,有4排。竖着看,每列4个,摆了6列。师:还有别的摆法吗?

师:好的,同学们想出了三种排法,我们来看看它们站成了什么队形呢?(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排好队的)

师:哦,原来它们是这样排队的,不过小朋友们想的办法也是可以的哦!

4、引导观察

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前两个的得数是15,后面的全都是24。师:哦,其它小朋友发现了吗?

生2:我发现了,在每一个算式里,相加的数全都是一样的。

师:噢!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呀!这是3个5相加,这个算式是8个3相加,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你发现哪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吗?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好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巧妙地运用发现的手法,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这既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学生说的积极性,在自主发现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去参与、体验、感受数学,懂得去合作、交流、倾听同伴的意见,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设计上注重方法和答案的开放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小练习

1、数方格

(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寝室图)师: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不少哇!)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它们的寝室吧? 生:好。

师:你看,这是小熊猫午休的地方,请同学们先数一数,然后在书上第3页列出算式,看看有多少个床位。

生边数边在书上写着。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1:我可以列出两个算式,一个是10+10+10=30(个),一个是3+3+3+3+3+3+3+3+3+3=30(个)。

用远程教育资源课件出示算式。

2、小结:小朋友,刚才的每一幅图,我们都可以写出两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谁来说说是为什么呀?

生2:因为每一幅图都可以横着看列一个,也可以竖着看再列一个。

【设计意图】:用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将书本上枯燥的方格变成了床位图,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渗透想象力的培养;由于方法是具多样性的,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数学、用数学。

(三)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1)展台出示远程教育资源图片

师:这幅图与我们前面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每一排的个数一样吗?每一列呢?现在能列出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吗? 生:不能。

师:想想办法,怎样移动一个就能让我们写出两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呢?(2)展台出示图片

师:想一想,这儿至少要移动几个,才能写出两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生4上台操作。

师:你能说两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吗? 生5:6+6+6=18(个)3+3+3+3+3+3=18(个)(3)(远程教育资源课件出示梨)*** ** * ** 师:怎样移动,四个盘子里的梨才会同样多? 生6说说移法。(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师:谁能说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生7:2+2+2+2=8(个)

(四)师:原来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能用这样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来表示。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1:我们这栋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3个教室,3+3+3+3=12,我算出一共有12个教室。师:哎呀,说了我们身边的例子,真棒呀!

生2:我来说,你看我们教室里面,一排坐了8人,有5排,8+8+8+8+8=40人。活动

三、联系生活,领悟运用。

1、数苹果

(远程教育资源课件出示图)小熊猫拿出了红红的苹果招待我们这些小客人。师:准备了多少呀? 生1:有5盘。

生2:每盘一样都是3个。师:怎样算一共是多少呢? 生4:是啊!书上都写不下了。生5:老师,我能不能用乘法哦? 师:哦?你会用乘法?你怎么知道的? 生5:以前妈妈教的。

师:哦!你和智慧老人的办法是一样的哦。请小朋友们翻开书第3页,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用乘法就方便了!

3、总结。

师:来,小朋友看,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也可以用什么来计算呀? 生:乘法!

师:对,用乘法就方便了。我们下节课开始学习乘法。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最后通过设疑,质疑让学生产生探究下节课新知的强烈欲望。活动

四、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觉得今天学习得很快乐!(学生们大笑)生2:我会用相同加数连加来计算。生3:我觉得加法很重要。

生4:加法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要写那么一大串,我还是觉得乘法好,更方便。师:听你们的回答真是我的享受!小朋友们还想知道什么呀? 生5:我想知道乘法到底是什么? 生6:我想看看乘法是怎样算的?

六、教学后记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感到数学课枯燥、乏味、难学。而我用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

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通过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观等多方面的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均能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形成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三维目标评价的情境。

10.《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十

科目: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 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 2+2+2+2+2=10 4个4连加等于16。 3个5连加等于15。 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 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八、板书设计: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 5+5+5=15 2+2+2+2+2=10

4、4+4+4=12 4+4+4+4+4+4=24 4+4+4+4+4+4+4=28 4+4+4+4+4+4+4+4=32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上一篇:教师的英语演讲下一篇:结婚十周年纪念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