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2024-10-04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共13篇)

1.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成的有效整合》

阶段性小结

我校申报的教育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在以张海林为组长的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各数学教研组长、各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集体。各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信心。一年来,组长身体力行、以身为范,不仅担任了学科教学工作,还能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达30节以上,同时还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在组长的领导和感召下,教科室,教研小组各部门、成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课题

研究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工作。在研究中,我们以“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走“求实、求精、求新”的科研之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使教师教得自信,教得轻松,教得有效。进一步调动了数学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数学教师们的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的氛围。开创了我校数学教学的新局面。

一、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围绕“严”字下功夫。

1、建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集体。课题开题初,经校委会研究建立了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课题组组长,教科室主任、各数学教研组长、各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集体。各成员都有明确 的职责和分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信心。一年来,组长身体力行、以身为范,不仅担任了学科教学工作,还能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达30节以上,同时还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在组长的领导和感召下,教科室,教研小组各部门、成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各项课题研究

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新知的生成教学过程指在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突破后,变成学生的能力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过程,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导入新课,设置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在情境教学法的引入的过程中逐步展开形成。其中的“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新知识的魅力,与生活实际结合,并运用到实际中去。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程标准

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长虹教育立体机的使用也给我们实施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组的成员积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知识生成的有效整合问题,在知识的生成过程方面,着重研究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情境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大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积极配合课题组课题研究,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我们子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

子课题研究计划有我们子课题组长赵勤负责研究制定,共分四大部分:

1、指导思想,2、主要内容,3、主要措施,4、实施步骤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子课题研究的风向标。

二、加强了理论学习。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子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当代数学教育界的名家的著作和网上有关资料,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提高了理论素养,有力地指导着课堂教学。

三、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我们组的成员进行了Word使用培训、qq的运用以及PPT的制作培训、网上资源的下载、修改和使用培训,现在我们组的成员已能够

熟练地使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资料,使用qq接收和发送资料,使用qq群进行交流等。

四、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和促进,实行资源共享。

我们组成员根据分工,多次进行集体备课,每人精心主备了四节课,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说课、教学反思等内容,并且进行集体评议。在集体备课中,组内成员取长补短,每位老师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

五、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研究是为了运用,我们组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精心备课,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设计多样性、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并且围绕数学情境问题进行积极探究和交流,并且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撰写论文,总结提升。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人结合自己的子课题撰写两篇论文,送到区、市教育局进行评选,我们课题组进行结集处理。通过论文撰写,提高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

七、努力方向。

当然,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子课题还不够深入,实施应用信息技术体现得还不够明显,研究时间短暂,下一步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努力,争取更研究的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效,有力的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颍东区向阳中心校数学课题组

2014年4月28日

2.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二

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以随机、灵活、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詹天佑》 一课时,为使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教学内容,直观地看到詹天佑的创新发明,我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看着生动形象的“中间凿进法”“两端凿进法”和 “人字形路线”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开阔视野,解决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同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能使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量,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第四册《恐龙的灭绝》时,我先把相关知识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并利用资料及网络查找恐龙的信息。整堂课,我运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也使学生了解了有关恐龙的其他知识。

协同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确认。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彻底打破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的局面。在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中有了主动参与空间,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例如,在讲授《我是什么》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知识?于是,学生怀着好奇心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烘托气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讲授《一次特殊的葬礼》一课时, 我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可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3.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里程碑式的标志。于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纳入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课题之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而数学教育不管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还是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教育部倡导“提质减负”式教育的今天,我们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恰当、适时、正确、高效地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拙见。

一、多媒体教学——数学内容趣味性的有效教学手段

数学作为一门小学主要学科,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及一定范围内,数学的确不如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爱幻想、爱动画,但是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课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的特效,深受学生的喜爱。于是,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的趣味性,便成了数学教师探索的话题。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一只小青蛙跳阶梯的图片,跳一次就加1,我在小青蛙的嘴里放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2000,接着提问:“谁能猜到小青蛙下一步可以拿到一张什么样的卡片呢?”学生回答后,我出示正确答案,配上小青蛙跳跃的音乐,特别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积极性,掌握速度很快。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的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要有全面的感知,然后抽象概括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利用多媒体,不断显示平均分及不平均分的情况,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具体理解。平均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实例中,如分水果、分糖、分气球……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平均分”。这样不仅淡化了重难点,而且学生参与探索属性的意识也随之增强,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再如:在教学“钟表”时,学生很容易对时针、分针的转动认识不清,特别是半点时,时针、分针不重合,学生经常在读时间上出现错误。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钟表的转动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各针的运转情况,加上配合练习,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出错率。

三、多媒体教学——数学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性,发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时,我用多媒体呈现2种衣服,2条裤子的搭配连线,再呈现2种衣服,3条裤子的搭配连线……之后,让学生观察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出衣服搭配裤子的搭配种类=衣服数×裤子数。依此类推,不论是几件衣服与几条裤子的搭配,学生都可以算出来了,也让学生明白了数学主要是方法的数学,是思考的数学,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式。只要善于思考,数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地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更是未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和不可或缺的手段,真正为“提质减负”式的教育提供便利的服务。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应大力提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顾文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功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

[2]王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

4.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四

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乡第二小学 张华伟

电子邮箱:405645230@QQ.com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其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逐渐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对21世纪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1、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些。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比较枯燥的,反复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帮助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我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数学课堂,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将一道道计算题赋予卡通形象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如可把练习设计成“小蚂蚁运粮食”,“小象摘椰果”,“比比谁先跑到终点”等游戏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顺利完成练习。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探索、发现、利用和创新。数学课上,不仅教师要针对内容特点与媒体特性来获取信息,精心设计教案,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而且还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有效值。

3、有助于多变互动、因材施教

运用信息技术将与查找课本内容相关的途径告诉学生,使学生超越时空在网上自主选择,他们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有用的信息资料,进行富有实效的学习,并从中发现自己的特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采用集中、统一的教学与学生自主个别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能达到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及时反馈和适时调控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注重在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以及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

1、要求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2、要求服从于教学目标

如果一节课的教学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形式再完美,结构再精巧,只中看不中用。要解决好“怎么辅才有效”,首先要明确“辅什么?”只有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选择:第一点必须是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或不能很好地解决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观察不到的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宏观、微观现象。第二必须是适用于现代教学手段表现特点,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对突出重点、功克难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有明显帮助的内容。同时也应该从教学内容、设备条件、教师本人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并用生动、丰富的声形语言加以整合,才能发挥其“辅助”功能。

3、要求明确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量的信息与课堂教学融合一体,如果课前教师不明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那么信息技术很有可能就成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课堂的大多数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但如果信息技术辅助对象不清,重难点不突出,过于重视技术形式的外在表现,在配音、动画等效果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可能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违背和偏离了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根本宗旨。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运用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教学实例:《认识人民币》一课,我首先用谈话法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喜欢到超市购买玩具吗?我们现在就去超市购买你喜欢的东西吧!然后出示课件: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观察画面,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然后我又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2、运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教学实例: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计算机技术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时间。

在教学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实物投影,它对于老师讲课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在做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补充问题,我首先利用投影出示条件如下:

菜地里有红萝卜200个、白萝卜180个,? 我事先已经考虑了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1)红萝卜和白萝卜共有多少个?(2)红萝卜比白萝卜多多少个?(3)白萝卜比红萝卜少多少个?(4)白萝卜和红萝卜相差多少个?

然后,分别把这些问题分别打印成纸条留在上课时使用。果然,学生提出了这几个问题,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我就拿出相应的问题条附在条件后面的直线上,使它和已知条件组合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然后,再让学生解答,解答完之后再提下一个问题再解答。这样比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再板书要节约时间,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4、运用信息技术,师生信息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能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这个时候,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5.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五

应城市东马坊中心小学 邱贵山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学”、“乐学”,使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制作课件是要充分展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情、清、晴、蜻、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图上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字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与“青”字组成了“清”字。以同样的方法教学“请、情、晴、蜻、睛”字。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改变颜色。教学完毕,课件上再出示这些字的整体内容:青(青草)清(清水)晴(晴天)蜻(蜻蜓)请(请客)情(心情)睛(眼睛)。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些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又快有好的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找出这些字的异同,自己总结出记字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深刻,在以后也不会混淆了。学生已逐渐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的越来越有兴趣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虽然详细地描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但我班的学生都没有游览过桂林,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于是,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先通过观赏桂林山水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加上配乐朗读,学生能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对桂林的山水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内容铺路架桥,大大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情感,开阔视野。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感兴趣的化石和活化石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对化石和活化石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6.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六

733399 【摘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主要是由词汇构成的句子和话语实现的。英语的词汇和汉语一样,它有特定的声音,特定的形式,每个词汇都有固定的一个或多个含义,都受一定的语法限定。音、形、义、用法缺一不可。在词汇教学中要考虑到语言交流对词汇要求的这些特点,既教词汇发音,也教拼读书写,还要让学生明确词汇的含义,掌握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词汇。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说:“离开了语法很少能够表达思想,离开词汇就根本无法表达思想。”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由此可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一口流利的英语离不开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直观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英语课堂中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关键词】词汇教学直观性复现性情景性对比性重复性有效性

魏尔金斯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汇量是制约英语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难于集中注意力,容易产生厌倦感,以致影响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课内知识至课外知识,充分发挥人机互动。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表现为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组合综合,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的全面推广使用,为更好的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英语课堂中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使得如何做好英语词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成为了新时期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体现词汇教学的多维性特点

目前我们的词汇教学中,忽视了读音准确性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好动,听觉还未发育完善,很多小学生对单词发音的模仿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错把cake/keik/念成/kek/,而把red/red/错念成/reid/;漏发了单词末尾的辅音;发不准th////的两种发音等等。语法教学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词汇组句表达。高段的词汇教学忽视了直观性

在低段,教师还是重视单词教学的直观性,但到了高段,词汇多了,有些还是词组,教师就忽视了词汇教学的直观性,有时候就直接把单词或词组写在黑板上,并在旁边直接附上汉语意思。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不用英语思维,成了“哑巴英语”。无论是在低段还是高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形象直观的教授词汇,让学生看物见景地学习词汇。词汇缺少复现性

小学课本的编排都是以模块为单位的,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因此单元和单元之间的联系不大,使得学生在前一单元学到的单词很难在下一个单元进行复习巩固,造成单词的遗忘率很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遗忘现象,利用各种手段,增加单词的复现率,科学、合理地组织复习。

不重视词汇教学的层次性

在小学阶段,虽然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大,但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每个新的知识点,都有理解、消化和巩固的过程。但老师们往往在教学中太“心强”,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书上的内容都能掌握,单词要会读写,课文要能背诵,使得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

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一)直观性

小学英语教材大都是生动活泼的口语,有许多形象直观的插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把枯燥的词汇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带领学生置身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学生运用英语把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能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对英语的词汇教学也同样有积极的影响。比如,我在教授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上Module 9Unit 1 Are you feeling sad?中的形容词sad,angry,happy,bored时,我用多媒体制作成色彩鲜艳的笑脸(happy高兴的)、哭脸(sad难过的)、发怒(angry)和无聊(bored)的幻灯图片。再辅助于让学生做这几种表情,自己摸摸自己的各种表情的脸,这都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浓厚和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抽象的形容词变得具体。让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单词,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刺激记忆,效果很好。

(二)情境性

词汇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设置情景,借助上下文来教授词汇。根据教材的内容,千方百计地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之中,并生动活泼地进行多种语言练习,始终贯彻听、说、做的原则,以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听觉灵敏等特点。在情景中教单词,不但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加强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单词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使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层次感,有愉快感,引导学生记住语言知识。例如,我在教授新标准英语三起第七册Module 9 Unit 2Unit 2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时,利用课件展示一张桂林山水的图片,并和学生互动 T: What is it?Ss: It is Guilin.T: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Ss: Yes, I do./No, I don’t.并依次展示长城图片,香港图片、昆明哈尔滨等图片,让学生熟悉短文中的地点并了解它们的特色。而且在真实语境中进行练习应用并进行对话Do you want to go to...?这样的直观教学优于一般的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形象的电化教育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句型want to go to...的印象。又如:在新授动物类词汇时,我把这些单词所表达的事物制成多媒体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我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 It’s a cat.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动物类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巩固复习了What’s„?It’s„的句型。老师适时地给他们奖励,竖起大拇指,说“Hello!你真棒!”或“Hi!Good!”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说得就更起劲了。也使得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在很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和运用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复性

根据艾宾浩斯(Ebbinghaus,Hermann)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一般在一定时间内对新接触的事物名称通过三到五次的反复就可以熟记在心,而后逐渐变慢。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针对人类识记的规律,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好,但学得快也忘得快的特点,教师在教完识记单词后,要“趁热打铁”、尽早复习。让学生的单词有计划、系统地复现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单词的重复出现率,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例如,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可以把每个单元的单词用多媒体做成powerpoint,每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读。一开始看着英语读,让学生先认识这些单词,然后再译成汉语。再看着汉语说英语。这样交叉读,单词复现率明显提高,达到了通过重复提高记忆单词效率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了多媒体及时并以多样性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单词,这样多种语境下的练习使得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且持久。

(四)对比性

根据神经系统的对称规律,当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材料同时出现时,会促进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强化记忆痕迹,活跃思维活动。而小学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有与其意义相对应的词,如对应词:father-mother,white-black;近义词:much-many,good,well;反义词:big-small,heavy-light;;同音词:sun-son,hour-our等等。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对比教授英语词汇。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来学习大小、方圆等。有效性

词汇教学一方面要与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课文教学、句型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体现出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活动来精讲多练,巩固记忆,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英语单词。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词汇时,必须围绕呈现单词-操练巩固-复习单词的步骤开展。为了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当遵循四原则五方面。四原则:1.多媒体技术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2.运用多媒体要充分钻研教材;3.体现教学目标;4.制作多媒体课件要简洁、易操作,突出直观性、趣味性。五方面:1.兴趣为首,消除词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2.语音为导,为词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3.寓教于乐,全面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4.妙用语境,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5.以旧联新,形成网络式词汇教学。总之,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在渲染气氛,创设美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多样性、内容生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等。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使其从以下四方面辅助英语教学,使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1.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洞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利用多媒体图像刺激与丰富学生的想象;4.利用多媒体展现情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策略》

新思考网《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7.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七

一、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点

应用信息技术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改革中,很多教师为了响应号召,在课堂上滥用信息技术,完全颠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一整节课下来黑板上的板书很少,老师充当了信息课件的放映员,用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眼光。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避免了小学生在传统教学容易走神的现象,但实际上,学生在满堂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并没有学到更多的东西,甚至只记得表面的动画,却不记得教学的本质目的和内容。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面对形象思维较强的小学生,老师很难展开形象教学,这时就要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来展开教学。(1)涉及复杂的计算或者三维空间等问题时,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的思考空间,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比如,在对平行四边形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来源,其中就需要借助图像的挪移来引导学生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黑板上板书比较复杂,而且学生没有更直观的感受,因而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图像挪移,引导学生联系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板书不便利、多媒体更直观有趣时,如,一年级上册在刚开始学习加减法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看图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老师当然可以用手中的粉笔、书本等进行简单演示,但略显枯燥,新课程强调要寓教于乐,因此,通过多媒体中更有趣、形象的卡通画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加减法;(3)节省传统板书时间,比如,在黑板上写应用题题目等,这些属于不必要的课堂展示环节,因而可以在早期的备课中在计算机中录入相关文字,在课堂上直接使用,侧面增加师生互动时间和机会。

课堂上不能从头到尾都应用信息技术,搞形式化教学,也不能忽略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效整合,以学生学好数学为最终目的,寻求两者的有效整合点。

二、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实现人机灵活互动

信息技术带入数学课堂,减轻了数学教学难度,是老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的得力助手。但是,老师如果过于依赖这种技术,反而可能会限制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生掌握2、3、5等的倍数特征时,老师通过课件将这些倍数特征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迅速地了解、掌握,而这一切太过顺理成章,缺乏了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学生的思考。

所以滥用信息技术传递数学知识,表面看来很有效,学生掌握也很迅速,但实际上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用多媒体展示代替了学生思考,造成了思考惰性,对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来说是有弊端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呈现前,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在练习本上罗列出2、3、5的倍数,引导小学生罗列出足够多的2和5倍数,观察倍数中的个位,再列出3的倍数,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维,老师结合学生思考结果,逐步地展示课件,实现学生思维先于课件展示,学生写写画画相对零乱,难以抓住规律,逻辑混乱,此时利用课件进行总结性的归纳,使学生清楚倍数规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在教学中要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发散和调整、总结,自主地构建知识系统,再通过课件验证学生的思考结果,用这种自豪感激起学生能真正地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除了学生被动接受课件教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的课程环节无法适应多变的数学课堂,造成了学生的当堂提问打乱了课件展示流程,如何改善这种人机无法良好互动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1)老师尽可能多地预设课堂出现的突发情况,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能当堂根据学生发问设计恰当的课件展示,从而可以大胆地进行师生交流,碰撞思维火花;(2)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环节,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自主练习或者探究,比如,要练习小学生快速运算能力时,可以借助网络上小学生学习网提供的Flash游戏“快速练习加法”,实现人机互动。

8.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八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1]。事实表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方便教师的教学,而且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实物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该方法效果有限,吸引力有待提高。信息技术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信息技术,讨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整合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PPT等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大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2]。诸如,“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掌握一定的数字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大数字。教师从学生关注的事件出发,在网上搜索相关数据,如利用南水北调、人口普查等相关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大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数据,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提高了数学学习热情。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现实中的丰富资源展示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和灵活。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高度概括性,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和乏味。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要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揭示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如“年、月、日”之间关系的学习中,很多内容属于地理专业范畴,具有一定深度。教师要从本质出发,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诸如地球自转、月食、日食等。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年、月、日的形成过程,清楚三者之間的关系。在这一节课中,信息技术不仅让学生拓展了相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要让学生积极进行知识探索。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对各个时空的资源进行整合,开阔了学习视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虚拟现实带来的乐趣。

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过程中,相关数据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很难让学生亲身经历每一个时间和地点。信息技术帮助教师为学生营造虚拟的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相应归纳和总结。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学生面对大量、繁杂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诸如,打勾、画星、画圆圈等。教师在旁边进行正确、及时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记录方法。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帮助,让学生渡过难关。小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探索[3]。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出假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在“圆周率”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预习,并在网上查找到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学生带着“目的”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小组之间的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工具,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因此,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数学教师要敢于探索,注重实效,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晓丽.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2011(5):17-21.

9.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九

(教电馆研064531611号)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的有效整合》

文献研究报告

文献研究者:马怡宁

课题负责人:钱焕玉

所在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雁滩乡第一小学校

课题类型:青年课题

研究时间:2007 年5 月-2009 年 5 月

2007年12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文献研究报告

本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如何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一、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有效性

(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技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达到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绘图等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的解决这一问题,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二、具体实践环节:

(一)做平行班对比实验。

三年级有两个平行班三(1)班与三(2)班。三(2)班采用积极手段,数学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进行,而三(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两个班定期做质量分析。对学习成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做出对比实验报告。让真实的数据说话,总结出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否真正具有有效性。整理出第一手的资料,让事实说话。对实验过程、方法、内容等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深入进行总结,形成相应成果。

(二)课件收集,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性。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做”数学,较好地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

将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刻录成光盘,将教学的资料保存为以后的研究活动提供了研究材料。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考察20世纪末以来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每一点进步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从1996年开始动用5亿美元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其目的是:在国民教育方面保证美国人能够“终身学习”,接受远程教育;使美国中小学全部联网,儿童8岁会使用计算机,12岁会上网。

日本于1995年开始实施“100所中小学联网”实践研究。他们不仅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文化,而且深入地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才。

我国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源于1994年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以及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

1998年12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提出报告,汇报“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的理念、进展情况。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

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印度等,也都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形势咄咄逼人。

如今,这些研究已基本形成定论,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项研究仍处在继续深化之中。上述研究的成果,都将为我校顺利实施本课题实验,提供有效的借鉴作用。

三、我们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也有收获,也有发展,也有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转化较慢。

2、资金不足。

3、师资缺乏。

4、教法落后。

我们的课堂并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往往是形式大过与内容,在没有小班授课的前提下关注全体学生变成了一句空话,整合不是一句空话

需要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让教师成为先头兵,对教师进行培训站在信息技术的最前沿,将最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四、今后发展的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

2、取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4、改革教学方法。

10.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篇十

教育领域也跟随时代的步伐,引进现代科技辅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使作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学教师已经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整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

就这个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供参考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写作教学;整合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涉及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成为现代教育领域讨论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将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之把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写作教学当中,通过信息技术特有的传播性强的特点,帮助学生收集资料,掌握更多的素材,便于学生写作。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意义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写作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实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处在一个情感等各方面机能不完善的阶段,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情感感受不够全面,表达的欲望不够强烈。

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色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写作情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深刻的情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我们在让学生写关于“妈妈”的作文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妈妈的爱。

老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在同一平面上向学生展示孩子从出生到慢慢长大和妈妈逐渐变老的两个画面,让学生在画面的刺激下,感受妈妈为自己做的一切,之后再向学生展示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妈妈的爱,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通过生动的影片和动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好,自然而然地通过文字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二)扩大学生阅读空间,增加学生写作素材,开阔学生写作视野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阅读的素材也比较有限,导致小学生写作文空洞无味,对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阅读信息,并且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在网络上开展写作园地,促进写作交流

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在校园网站中开设一个写作园地的专栏,让学生将自己写的文章上传到写作园地,以供老师、学生交流。

通过写作园地的设立,学生可以自由地写作,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热情,增加了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并且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

(四)在网络上搭建鉴赏平台,实现写作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自己可以被表扬、被赞赏,当学生被肯定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热情必然会增加,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思想的互相碰撞可以激发新的想法,帮助实现写作创新,所以对于学生作文的鉴赏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通过在校园网络上搭建鉴赏平台,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对文章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新的想法,帮助学生写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的有机整合,使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独特特点,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更形象、直观、生动地进行写作学习,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写作对象,更深刻地理解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因此,老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调整方法,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好地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管秀娣.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论文集[C],20.

11.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十一

一、依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好的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两句诗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事物,在这一环节中,要想让学生更快、更准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就必须设计好电教媒体时机。如《灰椋鸟》一文,教材重点是理解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那么怎样来体会这个场面呢?学习课文介绍后,再来对照投影片,学生就能从“一小群一小群”到“大部队排空而至”,再到“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灰椋鸟归树林的壮观场面历历在目。

二、依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电教媒体,以及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直观形象的事物。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我提出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胡夫金字塔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底是四方形”,“最后成塔尖”等词句对“角锥形”加深感受;通过“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认识。

感悟课文后,教师应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篇寓言故事,说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领悟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眼前的利益”与“身后的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促进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依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教育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问题,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的雪松。为什么雪松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是弯曲,当积雪从树枝上滑落,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因为它有韧性。而其他一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就会被积雪压断。这时,教师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投影片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道理。

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是深刻,情绪就越高昂,其思维也就越活跃。恰当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观后,再放录像,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

12.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十二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接受信息技术整合理论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主要是指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与英语教学相互融合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利用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与对语言进行应用的能力, 更是为了真正地让学生融入英语环境中去听、说、读、写, 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对单词、语法和文章进行学习, 更多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即便是进行一次课堂小游戏也无法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尤其是对处于大脑未被开发的小学生。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后的新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新模式教学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和空间, 通过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让他们真正地融入英语的视、听、说的情境中。新模式教学是灵活多变的, 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实现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音综合能力的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有很多地方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但是新教学模式操作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而无法摆脱传统模式中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体现新模式教学的优越性的。但是采用了新模式, 教学模式翻新了, 却无法掌控好课堂, 达不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反而适得其反。所以,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的整合起来与如何对新教学模式合理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充分把握学生特点, 实践信息技术整合措施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 他们还不足以去完全理解抽象的语法规律、规则。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 所以新模式应该以视听为主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直观印象, 培养他们的语感。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多媒体反复播放一些趣味的电子课件, 利用孩子们喜欢卡通形象和动画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最终让他们理解抽象语法等规则。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来调整课件内容, 注意重点难点要以不同形式多出现几次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也能够锻炼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最好比较自然, 让学生把精力完全投入进课堂, 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合理应用, 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也正是处于爱玩的年纪,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种天性设计一些益智的小游戏, 例如警察抓小偷, 对单词意思的熟识程度和对计算机的运用越好打字越快警察就跑得越快, 还以单双人进行。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 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并且自主地去学习英语。在玩游戏中学习是大部分孩子和家长愿意接受的, 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可以很好地把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 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到人们想要的信息,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对孩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一天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网上搜集一些学习资料, 比如所学内容过的图片英语名称, 例如筷子 (chopsticks) 、勺子 (spoon) 、叉子 (fork) 等吃饭餐具, 此种方法也可以让孩子们自主认识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交际习惯, 还可以提高孩子采集信息等能力, 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果说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或者说是让学校设立专门的教学网站, 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注册, 在这个网站里面可以设立互动游戏促进家长和孩子、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在这网站上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主进行探讨交流, 实现随时随地可以合作学习。孩子们还可以通过网站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 例如“Have you had meals?”“Did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What class tomorrow?”还可以通过网站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 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意见和学习资料便于教师教学。

整合起来的新教学模式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在实施之前教师就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切记不可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设备或盲目地把一些英语教学相关内容罗列在一起进行教学。新模式教学要对计算机应用与英语教学综合兼顾, 把教学落到实处, 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忽略两门课程独立部分的教学内容, 例如英语单词、句子的规范书写、对计算机软件的正确应用, 否则会适得其反。

13.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篇十三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听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 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上《喜乐年华》一课时,我先展示“神六”飞船及“嫦娥一号”发射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带来的骄傲与自豪,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胜利的豪情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喜气洋洋和热烈的氛围中学唱歌曲,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

又如,在学习《说唱脸谱》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段,我为学生创设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京剧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环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跟着视频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京剧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的表演程式,让学生体会到京剧的韵味。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音乐教师自身京剧素养的不足这一难点,也让学生很快感受的到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自觉投入到学唱京剧这一活动中来,课堂也很快的成了学唱京剧、表演京剧的舞台,学生一个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些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美感,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活跃音乐课堂,增强学生体验美的感受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率。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录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上《雪绒花》一课时,我运用信息技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段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我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听影片中的一首歌曲《哆唻咪》,再用图片引出雪绒花,最后学生学会《雪绒花》后,再看电影片段,欣赏其中的《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认识《音乐之声》中三首优美歌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作品的意境,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的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更好地陶冶学生们美的情操。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音乐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我们在上《 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这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经过整理设计成一个“西洋木管乐器王国”,这里有各种木管乐器实物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乐器的外形结构。音色辨别的时候,只要点击任何一种乐器的图片,便可听到对应的这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名家演奏这些乐器及名曲的MTV。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时而有音无画,让学生想象音乐中的情景;时而有画无音,让学生想象画中的气氛;时而音画同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信息技校的巧妙运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于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使学生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美的想象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初中音乐教育,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阻碍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的培养。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例如教学《装扮蓝色地球》这首歌曲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人们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景色的视频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野蜂飞舞,鸟儿歌唱,太阳温暖,山谷葱茏,紫罗兰开放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上一篇:修身道德名言古人修身格言下一篇:保安辞职简短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