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课后题

2024-10-17

画山绣水课后题(精选5篇)

1.画山绣水课后题 篇一

教学目标: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热情和努力,引导学生对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领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先学:

1、搜寻关于桂林山水的散文、诗歌来读。

口语训练:阅读自选的关于桂林山水的散文片段、诗歌

导学读标:

1、阅读课文,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欣赏桂林山水的美。

2、吟哦讽诵,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释疑解难: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讨论、解决。

精读探究:(教师)刚才从同学们朗诵的桂林诗歌上知道了桂林山水真的是“甲天下”的,从古到今,看过桂林山水的人,对桂林山水的观感却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杨朔的《画山绣水》,看看他笔底的桂林山水是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作者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

(桂林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并请阅读反映桂林山水的段落,说说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妙处?

(如第二段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水上的鱼鹰,采用的手法有有比喻、想象,以一当十,虚实结合,细致地描写鱼鹰捕鱼的过程……)

(教师)请大家观赏桂林山水的画面,如九马画山,骆驼峰、苹果山、水月洞七星岩等模仿作者采用的手法写一段描写桂林风景的文字,读给大家听,然后群体评议)

拓展延伸:请大家体会并说明下列句子用词的准确:

1、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2、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特点:清奇峭拔

景色+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热情和努力,引导学生对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评价。

教学过程:

课前先学:1、了解关于刘三姐的故事。体会山水和人物故事结合的意境美。

口语训练:讲解关于刘三姐的故事。体现出山水和人物故事结合的意境美。

导学读标: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如过渡、收尾等。

2、理解作者在介绍桂林山水时引用材料时表达的情感,做出合适的评价。

释疑解难: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讨论、解决。

精读探究:(教师)作者在开头的三节里,写完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后,却用了很多篇幅去写了别的内容,这是什么内容呢?作者是怎么过度的呢?

(作者写的是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关于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过渡: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教师)写了哪些山的传说?欣赏美景本应该是快乐的事,为什么写阴惨惨的传说呢?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见教学参考第49页。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优、劣两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拓展延伸:课后“探究学习”第一题。

2.《画山绣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一、拟定目标,逐层深入

基于本篇写景抒情散文的内容和特点,教学目标拟定为“三美”:欣赏奇异的桂林山水,感受大自然之美;品读清新、绚丽、凝练的语言,体会意境之美;聆听传说故事,感悟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的设计,本人运用了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板块推进式教学模式”。 在“走进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一起听山的歌唱,赏水的灵秀”主题的统领下,主要由“看山看水,话桂林(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聆听高山流水(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山姿水韵(赏读课文,赏析语言)”、“品味山水之魂(品读课文,感悟主旨)”、“写山写水,写感悟(讽诵得之,能力提升)”五个教学环节组成。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解读文本。

二、以生为本,彰显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建构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这种活力体现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引领下的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课前播放贺敬之《桂林山水之歌》配乐朗诵的视频,营造氛围,带领学生走近桂林山水。在此情境下,引导学生思考,与如诗如画的山水零距离,一定有许多美好的感受要一吐为快,要求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学生在聆听桂林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时,勾画出桂林山水异于其他山水的总体特征的语句,说说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情感。优美的情境导入是成功教学的一半,整体感知为赏读文本奠定基础。

(二)赏析语言,激发情感

杨朔这样自我评价:“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以诗为文”是杨朔自觉的艺术追求,作家诗一般的语言使桂林山水更添三分意境。

美文要美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欣赏对桂林“画山绣水”的景物进行描写的画面,给这些画面拟一个诗意的小标题,如“漓江水色图”、“鱼鹰捕鱼图”。学生品读清新绚丽凝练的语言,由此生发对桂林山水的热爱、赞美之情。学生怀着这份热爱、赞美,朗诵所喜欢的画面描写的语句,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在欣赏奇山异水优美画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文章主旨,思考桂林不仅美在诗情画意的山姿水韵,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桂林的山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泛滥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想象。

最美的石头会唱歌!教师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作者介绍了从桂林到阳朔沿途的哪些岩石?这些岩石诉说了哪些美丽的传说?按文章的标题,重点表现的应当是桂林的山和水,而作者大部分篇目都在写传说故事,是否偏离了“山水”这一主题?作者为什么要在“画山绣水”的风景描写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

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文章结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文章的主旨。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本文这种写法带着时代的印记,表现了阶级情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三、实践运用,提升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策略,通过技能训练,最终为学生掌握运用。在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审美性的同时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一)朗读指津,传情达意

学生如果能有感情地朗读优美的语段,传达那份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其他学生也会深受感染,那么怎样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

例如:阅读“漓江水色图”,感受一下哪些词语能表现漓江水的平静、清澈和作家的赞叹之情。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教师提示学生小声地试读,注意重读、语速舒缓、语气柔和、投入感情。指名一到两名学生展示朗读风采,也可进行男女生朗读比赛,师生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总结朗读美句佳段的方法:感知写了什么(对象),怎么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将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做重读、语调、语速、语气的处理。投入自己的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己的心声。

(二)口语表达,实在管用

赏析传说故事时,要求学生从四个传说故事中选择最为感动的一则,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并说一说感动的理由。从学生感动的诸多理由中,可以归纳出这几个传说的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人性之美。

“今后呢,人民在崭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新的故事。你等着听吧。”那么在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桂林山水会讲述怎样的新神话、新故事。学生从文中所描绘到的岩石或漓水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创作故事。

教师展示桂林漓江和奇石的组合图,播放张也的歌曲《走进新时代》,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抒写感悟,一文一得

景美、人美、情更美,欣赏如此优美的散文,学生不仅有话要说,并且还应有抒写读后感悟的欲望,本课教学设计围绕桂林奇山异水的美景和传说故事中的人性美要求学生抒写感悟。

例如:人类的智慧是多么令人赞叹,他们用丰富的想象赋予世间万物以无限神奇。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江一湖,都因了那些美丽的故事而变得鲜活动人,一代又一代装点着人们多彩的生活。人类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的这些神奇,想表达哪些感情呢?要求学生写一小段话。

写作角度如: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记录艰难苦恨的生活;表达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黑暗社会的不满等。

四、雕琢板书,浓缩精华

新颖美观的板书,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的享受,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板书设计时力求突出三点:(1)体现本文《画山绣水》的描写对象,即桂林的奇山异水。(2)通过“水”和“山”的象形字形象地反映山水的主要特点:山的怪奇、峭拔;水的清澈、碧绿、如诗如画。(3)浓缩课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借助山水泛滥想象,凝结感情,要求人们牢记过去、珍惜现在、畅想未来。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五、反思

教案设计过程中在“教方法”的同时,也给学生适当“留白”。留白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思维、创造等自主活动预留充足的空白和时间。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去观察体验、去发现规律;留足生生对话的时间,多给他们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留足师生对话的时间,不马上给答案;留足自由创造的时间,提升感悟和能力。

教学设计时本人明确了要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近文本,感悟文本,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朗读赏析和品味感悟文本上,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达到与文本和作者深入对话的境界,实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单元目标,践行“美文美教”的教学追求,追求审美与技能并重的“美文美教”的有效课堂。

3.《画山绣水》2 篇三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 作者邮箱: zhuoshxyz@126.com

4.画山绣水教案定稿 篇四

授课教师:周庄中学卞春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词语的含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2)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杨朔的散文很讲究文采,本文写的又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文中诗一般的意境,要靠反复的诵读方能体会。

(2)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于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难点 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了前面的几篇文章,我们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中。其实有一处的风景更美,素有“甲天下”之称。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二)做足准备,整装待发

(出发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行李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1、学生交流自己对作者的简单了解。(对于作者杨朔你了解多少呢?)

老师做补充:作者曾说:“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杨朔散文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看来课前大家已经做了预习,现在大屏幕上有一些生字词,但是有错误,同学们能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将他们纠正过来么?)多媒体显示下列错误生字,请学生纠正错误读音。

褒贬biǎn 醇chún 攒zǎn聚 嶙峋lín xún 迟吨dùn 玲珑剔tì透 精髓suí 恍惚huǎng hū 恬静tián 怠慢dài 两鬓bīn花白 贮chǔ藏 螺蛳shī山 袅袅nǎo 心如刀绞jiǎo 黑黝黝yōu 崭zhǎn新

(既然同学们已经背好行囊,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3、多媒体放出一组桂林山水画,让学生观赏一遍。(这就是桂林山水,世人公认它美,奇峰重叠,山水相依,好似人间仙境。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而作者标新立异说成“画山绣水”。你们看如何?)

文章题为《画山绣水》,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明确:“画山绣水”的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指桂林山水蕴涵诗意,令人心醉,使人迷恋。)

(三)小组合作,感知文意

(杨朔的笔尖能否描绘得出这动人的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注意圈点勾画,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

(清奇峭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独立完成以下内容,尽量从文中找依据,有困难的地方和同学交流。(1)作者是如何运用他的巧手来画山绣水的呢?挑选你们组认为最美的的段落放声朗读,试着说说美在哪里。(2)作者不仅引领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介绍了许多关于桂林山水的故事。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3)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4)观赏漓江风景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却听了一些凄惨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不调和?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构思?(可简单介绍创作背景)明确:

(1)挑选你们组认为最美的的段落放声朗读,试着说说美在哪里。

方法指导:可从词的准确生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式、写法、内涵等方面赏析。

(2)老师出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等相关图片,(3)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4)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 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界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作者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四)知识拓展,开放探究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果让你写自己的家乡安徽,你会选择哪个景点以及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作为自己的材料呢?(学生畅谈搜集到的传说或诗句)(五)课堂总结

5.《画山绣水》教学设计 篇五

1、学习本文语言清晰、绚丽、凝练。

2、学习精巧的艺术结构。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赏景中受教育。

2、难点:散文中创造的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1—2)写赞美桂林山水人间少有。

第二段(3---16)写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的想象。

第三段(17)写桂林山水在新生活里将会被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

三、分析并提问:

作者漓江游主要写了什么景象?

讨论并归纳:作者先写绿水怪石奇峰,并提出质疑无数的诗人画师谁又能得那山水的精髓,接着笔锋一转,暂不写桂林山水,而开辟了另外一层意思,写自己漓江游的总感觉: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围绕这个总感觉,作者循循善诱,引导读者神游漓江,当读者沉浸在漓江美景之中,一幅鱼鹰捕鱼图出现在眼前,正当看得有趣,作者提醒不要怠慢了眼前的船家,沿途从船家口里知道了很多迷人的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新娘岩的来历。作者由人之口说出生活变了山也应该改改名字,但马上提出反问,为什么要改呢?

从全文结构看,杨朔很讲究艺术结构,他采用了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于云遮雾障中间峰回路转、层层叠叠,变化多端,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同时他又善于运用虚实、隐现、抑扬、张弛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

四、朗读课文(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五、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全面感受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全文以“我”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为线索,巧妙承转穿插,感情跌宕,层次井然,融画意、诗情、哲理为一体。课后要多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深入挖掘文章深层含义。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语言

杨朔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语言清新、绚丽、凝练,试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1、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 这段文字概括写出了漓江的山水。用“瞧瞧那漓水”和“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句式突出了漓江山水令人怜爱,使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这样写语言简洁生动,又突出了重点。作者还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漓水绿得令人陶醉,用香醇的美酒比喻很有新意。作者用“有的……有的……”的拟人句把静态的山写得动了起来。“像大象在江边饮水”、“像天马腾空欲飞”写出了怪石奇峰令人产生无穷的想象。最后一句是承上启下句,漓江水引无数诗人画师的赞誉,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引发人们思考,但谁又能描绘得那山水之精髓?引出下文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探究。

2、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 这两句话读起来很工整对称,很有诗意。“没见过一座山”对“没见过一条水”,“凝结”对“泛滥”,“生活感情”对“智慧的想象”,这是在口语化的基础上提炼的精通晓畅的语言。特点“泛滥”一词用得特别好,如是改用“表现、洋溢、充满”都没有那么恰当。“泛滥”一词虽然也有“表现、洋溢、充满”的意思,但表现的程度更深。它的意思是多得向四处漫流,这与写水非常贴切,突出劳动人民的充满智慧的想象就像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这也说明了这神奇的漓江水处处都有奇妙的故事。]

3、“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漓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黑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

[ 这两句使4、5段衔接非常自然。漓江美得、静得使人浑浑欲睡。文章于云遮雾障之间突然又峰回路转,梦境被鱼鹰打破,使结构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

4、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

[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夸张句,突出船家心中故事多得一触即发,说明了劳动人民是漓江的主人,漓江确确实实凝结着他们的生活感情。漓江山水全在他们心中,他们也仿佛成了漓江山水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小结

问:全文介绍了有关漓江的四个神话传说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

[ “父子岩”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寡妇桥”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

“望夫石”“新娘岩”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

作者抓住眼前的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卒章显志,寓远于近,表达了对人民崭新生活的向往,坚信新的生活一定会赋予桂林山水以新的想象新的神话新的故事,读者读至此才同作者一起得桂林山水的情趣。]

杨朔散文十分讲究艺术构思,本文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词隐烛幽,见微知著,具有诗的视角和诗的容量,作者借景抒情,创造出诗的象征比附的境界。文中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

三、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作业

授后小记:

1、也可以寻找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给学生展示。

上一篇: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研究生思想品德考核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