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管理的职场励志文章

2024-06-16

关于时间管理的职场励志文章(7篇)

1.关于时间管理的职场励志文章 篇一

情商这块敲门砖

前几天,我的同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想招聘一个实习生,要理科生,要在北京,要每周能实习4——5天;有工资,但工资肯定没有正式员工那么高。于是很多同学纷纷给这位同事发私信。

同事陆续接到一批私信:我明年来行不行?我是文科生行不行?我不在北京行不行?我一周只能来3天行不行?工作压力大吗?工资是多少?看着这些问题,同事有些哭笑不得,明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难道不能读题吗?

紧接着,同事收到一封简历,简历上的期望薪金写着4000——6000元。问题是,这是实习生的标准吗?我们公司实习生的工资不可能有那么高,当然,这个人我们也就没敢要。后来,这名投简历的同学回去又改了改报价,改低了一点,然后说:既然你们公司名气这么大,那我可以少要点钱嘛。

再后来,我的同事收到了一些很让人惊讶和气愤的留言:“我发简历3天了,你收到没有?”“怎么没有回音呢?是招满了吗?”“你看到我的简历了吗?我可以去你们公司实习吗?”新浪微博有一个新功能,凡是没有被关注的网友发来的私信,都会自动转到一个专用留言区,而不是私信区,因此,确实有些私信她没收到。过了几天,同事才发现这个问题,于是跟询问的同学一一作答,结果收到的反馈是:“哦,那你去留言去看一下咯!”“那你去查收一下看有没有收到吧,我发了3遍了。”

总算约了一个同学来面试。我们公司有好几座楼,也有好多层,同事特别提醒她直接到B座10层。结果到了约定时间,始终等不到人。打电话一问才发现,应聘者去了A座。这个同学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查了你们公司前台的位置,就在A座。”同事耐心解释:“可我在B座10层啊,我昨天不是告诉你来B座吗?”沟通之后,同事开始等,又过了半个小时,人还是没来。打电话一问,那位同学跑到了A座10层。

直到现在,我的这位同事还没有招到实习生。可能你要问,到底你们公司要招什么样的人呢?感觉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你们淘汰掉,到底该怎么办呢?说实话,招一个实习生没有那么难,不懂业务没关系,不专业也没关系,但以下几点要引以为戒:

第一,不管是应聘实习生还是未来的正式员工,都要有感恩之心。虽然这都是招聘人员的工作,但你也要知道,这是别人在为你的未来铺路,要有礼貌,凡事自己多做一点,少麻烦别人一点。

第二,要上心,要细心。虽然投简历时会漫天撒网,但一定要对投过的公司心里有数,你不把对方当回事,就没人把你当回事。

第三,时刻记得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机会来的时候才有可能抓住。任何公司、单位招人都不会因为你还没来得及做好就等着你,也没人会因为你撒娇卖萌就给你机会。

第四,了解市场行情,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每个人的职场之路都是从低薪和打杂开始的,没人例外,薪水永远和能力成正比,而不是靠狮子大开口起步。

总之,在你想要找实习机会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以上4点你是否能够做到。虽说找工作看的是能力,但这背后的情商,才是你的第一块敲门砖。

2.“励志保安”的职场启示 篇二

放下身段,先就业再择业

段小磊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拥有计算机和工商管理双学位。他带着IT职业经理人的梦想来到北京,几经碰壁后,决定从事上手很快的保安工作。2011年8月,段小磊成为腾讯的一名保安。

职场启示: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要么退缩,要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肯去做那些基层工作。段小磊则不同,他的做法几乎可以被称作是“手高眼低”。有实力而能屈身于基层,机会来时能牢牢把握,这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好

做了保安以后,段小磊很快成为腾讯北京分公司20层的名人。他不仅熟悉楼层里所有人的名字,每天早上还会告诉每个人是第几个到的,并做一些善意的生活提醒,比如“明天会变天,注意加衣服”、“今天加班这么晚,回去好好休息”。

职场启示:把喜欢的工作做好不算什么,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好才算优秀。90%的成功人士所从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答案就是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赋予了高度的责任感,简单地说,就是他们做好了他们的每一份工作。

成功源于对目标长期的坚持

段小磊的梦想是做一名IT经理人。他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坚持。找工作的时候,他放弃了其它单位更轻松一些的工作,最后选择到腾讯工作——即使做一名保安。工作以后,他利用一切时间向同事们请教专业问题,不断充电。

职场启示:身在职场,第一要紧的事就是树立目标。有了目标,工作就会充满机会;有了目标,自己才有努力的方向。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选取的人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一个有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拓宽思路、扩充知识。这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抓住人生的每一个机会

去年2月,腾讯研究院一名负责人急需一批外聘员工。她知道段小磊在看计算机方面的书,就半开玩笑地问他:“你要不要来帮我们做数据标注的外包工作?”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段小磊找到她说已经正式辞职,可以来帮她做数据标注工作了。

职场启示:职场中许多人看到别人抓住机遇、创业成功时,常常感慨“我怎么遇不到这样的机遇?”但当机遇来到自己身边时,往往前思后想,左顾右盼,最后错失机会。“蘑菇期”是每一位职场新人须经历的一个成长之路。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有可能当过“蘑菇”。但是,经历一段蘑菇期的默默耕耘之后,职场新人就需要抓住機遇,积极主动地展示能力,实现从“蘑菇”到“向日葵”的美丽蜕变。

广结善缘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保安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别人上班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你,我觉得可以做得让大家更满意。”段小磊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腾讯员工渐渐将段小磊当成了朋友。他们发现他在看计算机方面的书,还会耐心为其解答一些专业问题。他平时为人热情,大家也乐于帮助他。因此腾讯研究院负责人招聘外聘员工时会想到他。

职场启示:30岁以前靠专业赚钱,30岁以后靠人脉赚钱。现代职场中,除了专业知识、技能之外,个人绩效的好坏与他在群体中的人缘、关系紧密相连。若是能做到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印象都是正面的、肯定的,自然而然,这个人在职场上就成为高手了。

成功也不能骄傲

现在,段小磊已是团队正式一员。但他仍然对自己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的工位上贴着各种写着工作任务和励志内容的便笺条:“多和同事交流,多向前辈请教”,“每天浏览行业信息不少于30分钟,每个月发一篇有深度的博文”等。

职场启示:得意忘形是职场大忌。面对成功,要培养自己的归零心态;有成功庆祝一下,之后就忘掉它,从头再来。不要让骄傲控制你,低调应对成功,免得别人觉得你过于张扬。否则,自己将会陷入一个相对孤独的境地。

(摘自《金点子生意》)

3.关于职场经验的励志文章 篇三

我们的第一份工作,无论多么荒谬可笑,这份工作都要和我们捆绑在一起,工作会教会我们在其他地方永远都学不会的一些东西,而且我们的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我们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本文的七个重要技能经验可供你从你的第一份工作中学习借鉴。

1、90%的工作是大众技能即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10%的技能才是你在大学中或是在工作中慢慢学到的实战技能。问题在于我们并非活在气泡中,我们要定期处理好人际关系。

知道该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自己还要很有风度,这会是(我们部分人的)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即使你在家当一名个体承包商,也还是要与真实社会的人们有人际交往。

2、你要提前先迈出两步

无论手头这份工作怎样,我们都从这份工作中取得成功,无关乎特定某刻、某天还是某个项目,而关乎于你接下来到底怎样。预期是我们会在很早就学会的东西,不管是在顾客知道如何开口前就预料到他们的需求,还是在老板开口前就预料到他的下一个要求。

如果我们的第一份工作教会了我们任何东西的话,那就是:想要在工作环境中最快地脱颖而出,我们需要积极主动。不要等着周围人告诉你该做什么,自己也不要做任何的假设,但是如果你有机会可以直接开始做下一件事的话,不要等人要求你做你才开始去做,很可能你就会有所回报。

3、别怕犯错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人类从自己犯过的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科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成功中学到更好的东西。

在处理一项工作时,差不多你偶尔就会出差错。这就是“学习曲线”:你和你的老板都会谅解,你还处于适应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是一个终身性的过程。你会犯错误。害怕出差错,为了避免出差错整天如履薄冰,这并不是生活的方式。

4、习惯千篇 一律

多数工作几乎都让人感觉痛苦枯燥乏味,只有极少数的工作例外。可能过程中会有轻微的变化,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重复日常活动和工作任务。

重点在于学会充分利用生活的可预见性,你得时不时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一下,给你的工作时间注入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5、你会和你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这可能会是我们第一份工作要面临的一大最重要的挑战。你接受一份工作后,你会发现自己与志趣相投的人很容易打交道,这样的环境想想就挺吸引人的。其实有时候,你可能还感觉你应该与自己排斥的人一起工作。

在我11岁的时候,我在当地的租赁公司得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这家公司主营椅子、帐篷、电力设备和许多其他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的租赁业务。几乎其他所有雇员貌似都有过前科。别说没有员工野餐的集体户外活动,如果有的话,我也会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着不参加的。

6、接受有风险性的工作

找到工作,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可谓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并且有着充分的理由可以庆祝一番。长达数月的面试、焦急地等待面试结果,让人倍感煎熬。不幸的是,接下来迎接你的只有不确定。

除非你是首席执行官的女儿,无需担忧就业问题,否则你的继续受聘达不到十拿九稳的地步,你的财务状况也会不稳定。对什么都不要想当然,这是你人生经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

7、找到一份工作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那么,你成功找到了一份工作。真的很棒,但你对自己手头的这份工作仍不全了解,重点在于把自己沉浸在你的新工作场所的文化氛围中。

4.关于职场感悟的励志文章 篇四

我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但我偏就不是很喜欢北方,并无偏见,个性使然,小时候就对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充满神往,大学在华北读了4年金融,即将毕业的一场变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顿悟人生竟如此多的不确定,也曾因此消沉过,也曾沮丧的想回家逃避,但是想到人生苦短,想到自己的那么多梦想还没有开始,还是毅然的一个人来到了江南一城市,这无疑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但对于我来说更是个陌生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人,错过了求职时机的我孤独的身影无数次的出现在各个人才市场和各个公司面试。最终机缘巧合我进了一家国有商业金融理财,而现在回首却是8年前的事情了,唉,时光荏苒。下面进入正题:

1、锐气小挫

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大多对工作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我也不例外,想象着自己终于拥有了一个可以展示才华能力的舞台,想象着自己终于可以真正的依靠自己去生活了,非常兴奋,在想象中来到了某某支行,当时我所工作的支行里正规大学生是少之又少,但我一直警告自己切不可自大,不可年轻气盛,对于初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师父,其实金融理财里的东西很简单,我刚开始在支行学习会计,虽然师父不是很喜欢教,但是经不住我刨根问底,还是学到了金融理财很多入门的知识。但那时的我是典型的北方人性格,内方外更方,不懂妥协,年轻气盛,当时对一领导做事方式很不满意,并且以北方人的方式显露了出来,结果3个月之后行里营业网点增加,我被派往一个储蓄所当上了一个储蓄员,而这一做就是6个月。

这6个月的工作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真的不啻于痛苦的折磨,刚开始还天真的以为很快就可以有人来接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同时参加工作的其他人都开始了非常有利于以后发展的职位,而我,一天又一天的还在储蓄所里一张一张的数着别人的钱,却没有来自上面的任何工作可能调动的消息,却虽说劳动分工不同,但储蓄工作那是现在有自动柜员机都可以完成的工作啊。但是沮丧归沮丧,我知道在没有任何办法没有任何熟人的情况下只能忍气吞声的兢兢业业的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我很清楚当时如果工作上出了差错那对我来说更是致命的,我可是在实习期啊。后来想想一些为人处事的书上讲的夹着尾巴做人还是有些道理的,最起码在你还不具备和别人博弈的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自取其辱。而我,经过了这6个月的煎熬,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没有犯傻顶撞过上级了。

2、那扇门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门,但是那扇门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在我在储蓄所苦苦煎熬的日子里,其实也在苦苦的找寻另外那一扇门。那时我每天除了做好手头的工作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能够让自己脱离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如何能够让上级赏识呢?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决不相信,我相信的就是要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靠自己的努力去展示给上级才能获得以后职场的晋升,当然那不是喜欢炫耀的爱出风头,而是适当的展示自我。

当时我列举了自己的一些可以改善的地方,比如方言,我们北方人到南方来方言真的很要命,开始的差不多一年时间基本听不懂,而我想要融入最最起码的是要能在开会时能够不要让领导为了你一个人而讲普通话。比如业务技能,算盘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点钞也很慢。比如英语,当时本地外资企业迅速增加,对员工外语的需求非常多,以后肯定会用到,这个也是我的一个优势,我可是大二就以优秀的成绩过的6级,告诫自己千万不能丢掉。

明确了这几点后我就迅速的开始行动,每天准时上下班,6个月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到了宿舍后就努力的练习算盘和点钞,学习英语,在单位里练习汉字输入和英文输入,上班时和储户及同事学习请教当地方言。就这样边工作边等待机会。终于一次行里组织一线上的所有员工参加技能测试,鉴于我上岗时间不久,建议我不要参加了,因为通过率要上报分行的,我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强烈要求参加,当时主要也想这样加深会计处的领导对我的印象,于是我每天下班后就到行里机房去刻苦练习,后来参加测试后我顺利的通过了,这以后储蓄会计处的领导经常拿我做例子来批评很多工作很久还不能合格的员工,而语言关也逐步攻克了,开会时的方言渐渐的都可以听懂了。

后来又一个转机是当时人民金融理财组织金融英语认证考试,因为是比较实务的,很多中外资金融理财都很重视并组织员工了参加这次考试,我们行里也很认真重视这次考试,当时我们分行总共十几个人到省里去参加考试,我一听又是一个机会赶紧报了名,接下来准备的日子是枯燥而又充实了,终于在考场上我考出了当年寥寥的几个A级(90分――100分),而分行其他参加考试的人除了两个勉强合格外,其他人大多放弃或者没有通过。这令行里有关领导脸上很有光彩。而接下来的一次金融理财里长跑比赛活动中,我更是在50多人的选手中一路领先,一举夺魁。(我从大学开始就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直到工作之初的几年还一直不间断),从此我的知名度迅速上升。

朋友对我说你要获得别人的尊重最直接的办法是在竞赛中战胜他,其实还是很有些道理的。应该说这些时候我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基本上行里人都知道有个北方小伙子很能干,但这些并不能使我工作有改变,而真正的促使我离开了储蓄的冰冷的柜台的是新的行长上任后要组织的一次大学生谈话,接到通知后我知道这可能是我少有的可以和行里最大的领导直接交流、并且直接表现我的想法的机会了,于是精心构想以至夜不能眠,在下来的十几个人的大学生座谈会上几乎变成了我一个人演讲的讲台(这里表示下抱歉,被我剥夺了机会的同事们),行长对我的想法看法非常赞赏,并且不时提出些问题,我都小心谨慎理好思路做了回答。会后的一个星期,行里下来通知,调我到国际业务部工作。

终于我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工作调动,成功的喜悦让我非常的开心,而这其中还有很多促成的因素我也不再细叙,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成功。其实人生就像走山路,前面会有上坡、会有下坡、会有平路、会有转弯,我们不能被一时的曲折模糊了眼睛,而戏剧性的却是回过头来看我在储蓄的半年痛苦的日子里却恰恰是我感觉非常充实无虑的日子,那时远离酒桌,远离娱乐,不需应酬,不需陪笑,但是作为一个男人,我知道无忧无虑的日子不属于自己,我必须要向前走,即使会摔得遍体鳞伤;还有就是,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3、那些快乐的日子

人生总会有一段日子,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快乐,我在国际业务部的日子就是非常的愉快的,同事们都比较好相处,上班时间正常化了,而我,经过以前的6个月的煎熬,就更珍惜眼前的来之不易的机会,虽然那时业务非常的多,但是我从来就是干起活来拼命三郎的那种,苦活累活重活加班我都抢着做,大家对我也很好,所以非常得心应手,我深知服务就是金融理财的根本,但要服务好光靠微笑是不行的,上了岗位,你就要努力成为那个岗位的专家,要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那样你的被替代成本才会很高。

所以我潜心学习,努力工作,那时国际业务部的大部分人员都还比较冷漠的时候我的态度是最好的,接听咨询电话大多是我来回答,用来锻炼自己。由于判断清晰,加上本身金融专业出身视野广阔一些(不好意思,不谦虚了),客户比较认同我的工作,而那时国际业务正在成为这个外向型经济重镇中各家金融理财日益重视的业务。毫无疑问,你所在的岗位受到了重视,你本身就会受到重视。这8个月我一笑而过。8个月后,我一路顺利的做上了信贷员,后来叫做客户经理,当时金融理财里很热门的岗位。

4、成长与方圆

有人喜欢看别人成功的故事,我却偏偏觉得失败更有借鉴意义。在做上客户经理后的日子应该说是真正接触到了传统金融理财经营的核心即存贷款业务,或者叫资产负债业务,工作对象变成了全部的企业客户,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行长们一起出去应酬吃饭,喝酒唱歌,当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贪婪,基本上我们是营销型的,即我们请客户吃饭的居多。我在对外营销上很卖力,一个人在外地发展真的很不容易,我必须时刻警惕着别人的戒心,你发展好了会有人眼红嫉妒,还要时刻注意必须要努力,努力工作才有价值,我是属于做事非常踏实非常脚踏实地型的人,出去吃饭,喝酒我总是冲到前面,虽然我是北方人,但是我的酒量其实很差的,一开始总是喝到吐,回到宿舍还吐,有时抱着马桶吐的时候真想有个人来关心下,有时扶着楼梯一步步跌跌撞撞的爬上来真想放弃算了,人生短暂,何苦这么糟蹋自己,那时非常非常的羡慕有的人失败了受伤了可以回家,而我却不能。

或许有些天分,我不光酒量上涨很快,业务技能和交际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都迅速提升,而之前我一直是个比较呆的人,不大喜欢也不善于与人交际,而英语也帮了我大忙,很多外国客户来只有我才能接待,别人的外资客户如果是外国人来也找我做翻译。当时总行调研行长让我写了一篇关于当地经济情况客户情况及我行宜采取的政策的文章,我一气呵成,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困难,分析形势,提出思路和竞争策略,获得了上下普遍的好评。(又开始不谦虚了,其实就是想把自己历实事求是的写一下,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就更开心了)

在对外营销上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是在对内营销上我却失败的一塌糊涂。应该说国有金融理财这些年的改革尤其在我所在的经济发达地区,机关官僚作风已经好多了,但是仅仅好多了而已,回头来看主要是我当时有一种很天真的想法,就是幼稚的认为我们金融理财是个整体,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把业务搞上去,把其他金融理财打垮,可是忽略了很多东西,比如有些人有些机关部门就是不希望你业务上好,就是看不得别人好,会不时给你提供障碍,有些人鉴于自己的立场和职业,必须要严格遵守条例而不能随便给像我这样一个自以为很能干,其实在他们看来愣头青小子一个的人以融通。

所有的成绩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而其他人不光搭便车还要使坏。结果我给部门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其他部门并没有接受我的愤怒,反而拿出了更大的障碍拦在前面。

挫折面前我开始反思反省,并且和一些同事朋友交流我的困难,逐渐意识到当时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确实是有些太沉不住气,有些浮躁,自己以为只有自己在为金融理财着想,只有自己在为金融理财发展卖力,自以为别的部门都应该为业务部门提供保障支持而不是障碍,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其实金融理财里很多部门设置仔细想来就是为了给业务设置障碍的,客观上可能也算控制风险吧。设若当时自己能够多注意些内部营销,把请客户的预算拿出些来请一下机关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做事时更委婉些,我的工作肯定会顺畅的多。

后来我经过了许多次的刻意的努力才基本抚平了这道裂痕,当然本身这个事情大家都有错的,而且他们故意刁难错在先,但是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来说,我是要让步的。但是现在我反思:我真的抚平了因此而出现的隔阂了吗?所以工作中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做傻事,有些人你得罪了一次就是得罪了一辈子(这个等会我会专门写出来)。人家刁难你那可能是你哪里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的一个信号吧。其实职场中的很多事情很难说是是非非的,我觉得判断的结果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工作展开。(当然这工作中也很难涉及到的伦理道德方面的争执,仅仅工作上的问题而已),套句老话就是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

其实金融理财客户经理就和企业的销售人员一样,就是要把金融理财的服务卖出去,刚刚做客户经理时虽然也工作一年多了,但是社交礼仪及接人待物好多都不懂,而这个东西是没人肯教你的,你也只能自己去察言观色的学习,我创造了很多机会给同事们尤其是我觉得值得我学习的同事们做事的机会,他们打字慢,我打字快,我就给他们打贷款调查报告,他们不大懂财务报表,我就给他们分析,回报就是很多和他们一起出去跑业务的机会,每次出去我总是时刻学习他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具体细到不能再细节了。

社交上的礼仪规矩很多,用心才能进步快一些,我总结的就是人一定要头脑清醒,该你出头冲到前面的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比如喝酒,你冲到前面先牺牲了,领导就会少喝,才能让领导觉得有面子。该你装傻藏拙的时候一定要真装得很像,比如领导借酒装疯和别人打情骂俏,你要借机离开或者转移开视线。该你买单你一定要去买单,不该你买单不要去当冲头。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适当的场合说合适的话做适当的事情。

这个阶段很不谦虚的说我深刻的理解了领悟了外圆内方才是为人处事之道,我在金融理财的几年里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交际能力上的进步,包括最重要的判断能力和谈判本领,这可能是我在金融理财工作的一个最大的收获吧。

判断能力不光指对贷款风险的判断,还指与人谈判时对对方底线和对方想法对方关心的事情的判断,对对方心态的判断和对方情绪的判断。这个非常重要,我一向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觉得没有进步就会坐立不安,或者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吧,而我自己有意识的培养肯定加快了自己的进步。既然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就让我们都养成优秀的习惯吧。

而这期间我同样热心参加所有的活动,在运动会上,演讲比赛中,辩论赛场上我都取得了很多好成绩。这个阶段我的学习曲线是处于典型的快速拉升的阶段,虽然中间有很多痛苦的代价,但是我真的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了。我学会了变换角度看问题,学会尝试着想像如果自己是领导会希望自己的下属如何做,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的行动提供指引方向,并把工作做的尽量比领导要求的好些。

同样我在与客户沟通谈判及客户服务上及业务能力上也成功的展示给领导一种全能型实力型员工的感觉。春风拂面而来,我看到了那个更大的舞台。

5、初挑大梁

有人说职场上是没有神话的,只有讲神话的人。而神话都是骗人的!这话很有些道理,但是职场上的进步确实有快慢之分。

在我做客户经理半年多的一个早上,行里最大的领导找我谈话了,这对我倒是第一次,原来行里一个营业机构成立几年来业务一直无法突破,派了几个人过去都不能改变颓势,行领导经过商量决定让我去挑这个担子,好像都在意料之中似的,我很平静的表达了下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几天之后公示张贴出来,我一个外地大学生用了两年时间在一个国有商业金融理财做到了中层干部的位置。自我工作以后金融理财每年都成批的招收大学毕业生,而我的这个升职记录,至今还是没有人能够打破。

朋友们请牢记在我们的人生中会有很多的起伏跌宕,但是在遭遇困苦时我们所作出的努力和克服的困难是一笔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他让我们能比别人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在面对社会时会更具有信心。走出风雨,就很可能会迎接到彩虹。

朋友们请牢记在我们的人生中会有很多的起伏跌宕,但是在遭遇困苦时我们所作出的努力和克服的困难是一笔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他让我们能比别人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在面对社会时会更具有信心。走出风雨,就很可能会迎接到彩虹。

我去领导的这个新的机构有20多人,因为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业务发展(就是存款贷款和结算)一直很吃力,继续下去只能被关停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领导,可以指使别人去干活,可以让自己的意旨得到执行,觉得很开心。在开了动员会后,那20多双或怀疑或失望或冷漠或期待的眼神让我突然的感觉到了努不努力做不做好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了,那20多人的工资奖金可比我个人得失重要得多了,压力终归是压力,但是我没有悲观的怨天尤人或给自己找做不好的理由,也没有头脑发热的以为会很快就扭转颓势,年轻的我还是喜欢挑战,我开始认真的搜集周边客户资料,认真的分析周边的市场情况,然后主动出击,上门拜访客户和政府招商部门,当时行里车辆紧张,出门可以申请车辆,但我偏不申请,我就是要用实力说话,要用实力让单位里给我单用的车子,我乘公交车、打的,我是一个不喜欢计较的人,这些费用虽都可以去报销,我却一次都没有,我觉得那是一个人做事的气度。

因为很多客户沟通了以后都要考虑很久才能有合作意向,开始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我承受着无比的压力,意向客户虽然很多,可是实质性进展很少,领导几次找我脸色严肃,员工们也是很多把失望挂在了脸上,看着我每天都拎着公文包出去估计他们都在怀疑我出去作甚么。

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8月的大晴天我出去跑业务,南方的夏日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烈日当头当天好像有37度左右,我的衬衫那天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不知有多少次,而这样的事后来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一样的稀松平常。

现在想来自己那时虽然说应该自己承担主要压力,但是也应该和员工们经常沟通一下工作的进展,听听他们的意见想法,这样也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作用,可是我没有,我当时就是带着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去开始工作的,面对严肃的领导(领导也有难处,我失败了就等于他们的判断失败了,当时我也很清楚),我立下军令状,一年时间搞不好给我撤职处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这里的国有金融理财不像一般企业,做到中层以上若非犯错误,基本没有撤下来的。

业务发展路上的很多辛酸苦辣真是一言难尽,摔过很多跟头,受过很多冤屈,很多部门公司都要打交道,有些经历的人都知道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感觉,但是真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每次想要退缩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那些双充满内容的眼神,我只好咬紧牙关,中间的艰辛不必细表,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大的外资企业我苦苦联络了一年未果,当然并非我的能力问题,主要因为其他金融理财服务也很好,这里是会计版,大多和金融理财打过交道,很知道这个道理,总换金融理财也是不好的。但是我相信不可能一直没有机会,结果在将近两年的沟通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机会乘虚而入,或者我的锲而不舍也感动了企业,我成功可,这成为当时金融理财里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年末考核我所领导的机构在十几个机构考核中排位第二名,更为可贵的是我所率先创新的营销模式为全行所倡导,体验着靠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功的快乐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工作三年,我成了行里每次招收新人时必提的一个标杆,行领导每次开业务会议都要我先发言,都要号召其他部门像我们部门学习;金融理财人事处要求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向我学习,埋头苦干,塌实工作,不翘尾巴,肯动脑筋,耐得住寂寞,为单位做贡献,那年,也成了这些部门里第二个有专配车有自己驾驶员的中层干部(那时金融理财车辆管的很死,不像现在部门领导基本都有车子的),而我的年薪也从刚开始工作的2万块在那一年达到了6位数,大老板发红包给我时看着清单对我说,你的收入涨幅全行第一,中层干部里进前三位,我好开心,不是为收入,而是那种肯定和期望,这让我更加充满自信。

插播:一生只做一件事

曾经我们都很年少轻狂,以为世界都在我掌握,以为自己可以像超人一样去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很多事情。我也不例外,我曾经对自己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憧憬,经常幻想着自己做成功了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企业,幻想着自己济世安生,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在锻炼长跑时还天方夜谈的想象自己长跑将来也可以在运动场上一展身手。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在逐步改变的,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好像很难做那么多事,很多看似简单的行当里面都包含着很多门道,更何况哪一个行业都有高手,你和他们竞争已经很劣势了,还谈什么去发展呢?后来看到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一句话,他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种草,养牛,挤奶。果然是大道至简啊。这么朴实的一句话却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准确的职业规划方向,一生只做一件事,贪多嚼不烂。后来我慢慢的就把这个作为自己以后的一个方向规划上的准则。

6、第一个臭虫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就象是臭虫。你如果捏死了他,你的手就会被弄脏,就会搞得你自己都臭烘烘。所以,对付这种臭虫类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去理睬他,而是紧盯你的主目标,绕过这些臭虫。在我事业春风得意的时候我就遇到了工作以后第一个这样的臭虫。

臭虫是我的手下,是个老资格的员工,但是喜欢倚老卖老,看人势利眼,经常欺负看起来像打工的人,看到像当官的就谄媚的笑脸相迎。(这样评价自己的下属是否有点不厚道?)并因此被投诉几次,我和他谈了几次话,希望他把火气发到我的身上也不要发到客户身上,他不光屡教不改,还和我说他就那脾气,爱咋咋地,见到自己的权威被如此藐视,我一下火冒三丈,狠狠的臭骂了他一顿,我上班一般比较严肃,人长得也高大,臭虫看我真的火了当时没顶撞我,后来服务态度渐渐好起来了,我想这事就算过去了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可是我错了,后来臭虫让我狠狠的跌了一跤。

当时金融理财里规矩很多,主要负责人要做很多的事情,包括检查啊,传达文件精神啊,组织学习啊等等,但是当时确实因为太忙,但是又一定要给其他部门配合工作,不能不干,所以有时不免有些违规操作,但不是实质性问题,我不是为自己开脱,实在是当时的规定太有悖于业务发展(很多规定后来都作废了,主要当时金融理财案件太多把领导吓得)。我想发展才是硬道理嘛,而且发展了大家才有奖金拿,就把一些工作分给我的助手做了,其实助手是个非常非常认真麻利的女子,一直是金融理财里的业务骨干。

可是一次上级来检查时臭虫竟然当大家的面把我擅自把自己的工作分给助手做的这个事情给检查组汇报了,金融理财里面对这个东西有多看重只有金融理财里的人才知道,而我,因为一直偏重于业务发展,对这个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位,结果接下来上级行不断的谈话,教育,而且提到了很高的高度,搞得我非常之狼狈。而正是这个时候我才更深切的体会到了世态冷暖,当你有难时,落井下石的人有之,隔岸观火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真正欲帮助你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这个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防臭虫,也一定要注意些不能跑得太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跑的太快部门业绩太好肯定让其他部门不舒服了,他们不舒服了我很快也要不舒服了。

臭虫事件后我学了乖,开始认真分析周围的人,认真分析其他人,后来养成了个习惯就是见到一个人后先就想方设法判断他是不是臭虫,哈哈,竟然发现周围居然有很多臭虫。但是我以后基本不会捏死臭虫了,怕弄脏我的大手,我会聪明的绕开,让别人去捏吧,那样也给他们一个醒悟的机会。

或者我心胸太狭窄了,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这样一个人在自己手下工作,我没有那样的修为,我就想团队里有这样一个人害处实在太多了,我想这是个做事的格局,过了段时间我找了个适当理由把他请走了,但是我也真的领教了金融理财规矩条例的重要性,以后再也没敢违反过,不过回过来想我也感谢臭虫,毕竟这个跟头还是可以爬起来让我继续前进的,而且也让我知道了江湖之险恶,感谢臭虫。

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交代工作最好指出思路和重点

所谓抓主要矛盾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人在职场,会遇到很多风格迥异的领导,比如他交代工作给你后,却不和你讲清楚完成这项工作的重点和思路,要你自己去悟去体会,或者说这个事情你看着办吧,其实这些都很难办。这样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判断过错的主动权直接掌握在他的手里了,他可以给你穿小鞋,我也遇到过几个这样的领导,一开始不懂行以为很放权我就放手去做了,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我学聪明了,既然无法判断这个领导的意图,我就想法设法向其请示让他给我说出工作思路和重点,应该如何去完成。有了这个痛苦我在给下属布置工作时从来都是先和他们说清楚工作要点和重点,提供一个借鉴思路,让下属好做些,所以说带着镣铐跳舞比没有镣铐容易,你给他局限的越多,他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小。

工作中体会2——上级交代下来的工作一定要有反馈

任务及时反馈制度非常的重要,不知大家是否有认同,我现在经常变换着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很多任务上级交代下来你很容易的就完成了,会想当然的以为这么简单的事情就不要去汇报了,领导知道的如果完不成我肯定会向他汇报的。这个想法非常不妥,领导一般交代下来的工作都希望有个反馈,成或不成,有没有其他的新的问题,你不反馈,领导会记着,时间长点有的领导会怕下属觉得自己沉不住气而不好去问,而且尽量不要去猜测领导的想法,要学会换位思考。等到领导主动问你结果时,他即使没说也是已经在责怪你了,所以我对自己的下属明确要求,交代下来的事情无论大小一律及时反馈,我觉得这样好些,让他们不要胡乱判断哪些应该反馈,哪些不用反馈,即使其中有些不用反馈,我听一听也不会有错,而且这样慢慢的养成他们的习惯就好了,我觉得这是个好习惯。

工作中体会3——团队中什么人需要改变

一个团队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目标而组建的,那么评价这个团队的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目标的是否完成了。一个团队就是所有有差异的成员的混合体,个人力量再大也不能离开团队其他人的支持,其实我的感觉是一个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一般会形成一个团队的性格,那么伴随而来的就是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协调,毕竟嘛,大家都是需要磨合的,但是有些人就是要总是责怪某某人是害群之马,我反复观察及工作中的不断体验,发现一个团队中真正需要改变的人是你自己,对于那些真正不适合团队的人自会有人去让他离开,留下的人中最需要改变以适应这个团队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改变自己去适应团队的性格,这样才能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当然这是从如何有效完成团队目标的角度说的。

工作体会4——定要宽容

我这个人要一个朋友的评价就是什么都很好,就是有时未免对人对己要求太严格,这个评价太中肯了,对己要求严格不关别人的事,可是对别人要求严格有时到不是好事,我吃过很多亏,慢慢的我懂了,对同事对上级对下级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的人生观的。而且工作中不够宽容会时不时的弄痛人家,那么如果对方是你的上级,他会产生不快并因此埋下隐患,不利于你的发展;如果对方是你的平级,则在以后的相处中会不同程度的产生紧张,而且如果同为部门经理则会制造部门之间的矛盾;如果对方是你的下级,则会在关键时刻给你撂挑子冷场,让你难堪。所以我们一定要宽以待人,而且宽容有利于一个好的工作氛围。

7、悟――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所带领的部门的业绩开始进入正常轨道,持续发展,客户规模不断扩大,我的交际圈子也不断扩大,这些朋友大多是公司老板或者财务总监(总算和这个会计版挂点边了),和这些优秀的人经常接触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能够不断的取得进步,能够不断的开拓眼界,能让我在看问题的时候站的高一些,并且更直接的通过他们认识了很多他们的同行,非常有利于促进我部门业务发展。

这个部门在我的领导下应该说是做到了收放自如,可以控制一下考核时在十几个部门的大概位次,在接下来的年度考核我故意让两个元老级人物领导的部门靠前,我们屈居第三位,给足了他们的面子,并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些为以后自己的继续升迁打基础,因为他们的话很有分量,每次的升迁上级来察访了解的群众看法其实就是他们的看法。终于我以自己的业绩为自己挣来了又一次机会,在一个新的支行设立时,由于我使当时自己的部门的起死回生的经历,在当时业绩就是实力的背景下,片面强调业务发展的背景下,调我去做了行长。

我曾说过修行成功的人一般都不是与生俱有佛性的人,而大多都是顿悟的。金融理财里工作越久,职位越高,看的就越透,也越无奈,无奈的事情多了,困惑也就多了。这可是一个如巨人般庞大的国有企业啊,你能改变他什么呢?不要奢望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适应。那么我到底在这里追求什么呢?我能够把自己磨的没有菱角,磨的外圆内方,老于世故,但是我不能控制住自己的痛苦和困惑,如何才能让短暂的生命更加璀璨?

生活中的我是一个倾向于完美主义的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之高,天天的山珍海味对我已经味同嚼腊,相反看着这些铺张浪费我却想到了在藏区看到的那些失学的孩子,一年200元的学费已经让他们捉襟见肘,甚至因此而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可是我们一顿饭几千元的胡吃海喝,吃完饭去KTV几千元的花消,虽然不是自己的钱,但是也心疼啊。如果用来支持贫困学生,那会给多少孩子以希望啊。

8、我开始思考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最后我开始考虑离开了

我开始思考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最后我开始考虑离开了,实在觉得自己不是能够走好官路的人,我还是想去实现自己当初的抱负,做成功一个企业,然后去回报社会(不好意思,很多人肯定说我在说大话了),做出这个选择是非常痛苦的,但是选择就是这样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眼看着大好的前程和丰厚的待遇,家里和周围的朋友都再三的表示了反对,而金融理财里的再三挽留让我着实为难,犹豫了很久,偶然的一个意外事故让我更加知道了生命的短促和可贵,于是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人生短暂,我应该去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我能够掂量自己的斤两,我知道虽然自己在金融理财工作了几年,虽然见识过无数站起来和倒下去的企业,但是我还不具备自己创业的道,我做事喜欢做规划,认为最好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虽然有时未免太按部就班,但我还是坚持认为自己还需要磨练(又或者我害怕失败,身上的光环多了有时何尝不是一种负担呢?这个是我后来偶尔发现的,但是是否真的如此也无法讲清楚了)。

但是对自己的出路的考虑呢?去企业还是去读书是当时的两个很现实的选择,我知道虽然自己这几年在金融理财发展比较顺利,但是那时的金融理财基本是重业务不重管理的,这个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的管理能力还是非常非常的需要去提升的,所以当时我就认准应该去走这条读书路,我权衡了再三,最后选择了港大去读MBA.

其实当时对MBA还是不大理解的,这个东西在企业里尤其是外资企业里很盛行,但是金融理财里根本不认,所以不大关注,有了初步了解后,我开始准备考GMAT,当时准备的也非常的辛苦,去试听讲课,可是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好似那些MBA教的都是怎么去做一个好的打工者(各位不要多想,本人没有觉得打工者怎么不好,而且自己也是一直打工,只是人各有志,我打算以后自己创业,所以我觉得那不适合我),上课用英语教学,而且基本都是一些跨国公司和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案例,我知道这里有很多外资企业的人,但是我还是不能掩饰自己对外资企业的不喜欢,那么这些东西拿到中国来适应吗?凭我几年的工作中对几种类型的企业接触的经验,我肯定对民营企业来说这个东西有点太玄了,民营企业尤其是初期的民营企业还是非常需要魄力的老板的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的。

在我去做进一步的咨询后学校里的人就很直接的建议我去读EMBA吧,说那个比较适合我,并且告诉我考到多少分就可以了。可是这种方式去香港每月去两次我很怀疑他的效果,我一直喜欢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当时也非常苦恼,并且咨询了身边的很多朋友,而他们没有人赞同我去读。“读EMBA就是做投资,你现在去做这个投资肯定是个很失败的投资”.一朋友如是说。

思前虑后,还是去民营企业磨砺一下吧,更亲身的接近一下自己未来打算从事的企业形态,了解一下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的心态,了解一下民营企业的难处。

于是我来到了现在的公司,现在的工作很轻松自在,待遇也比金融理财更好,虽然这个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是抱着来学习的心态来的。

现在想来我很感激我金融理财的上级,他们给了我这样一个初涉社会初入职场的愣头小伙子一个宝贵的锻炼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那些舞台上摸爬滚打,去努力,去碰伤,去受挫,去克服,去成功,去获得自信。而很多人进金融理财一辈子都在干一个工种的工作,相对于他们我是多么的幸运啊。

现在我离开金融理财也几年了,民营企业里工作有了更多的讲究,但是遇到的挫折凭自己以前的历练都可以挡住了,而且也发现对很多事情看的好像更透了,或者而立之年的人因为有了更多的生活体会而更容易领悟到些道理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你要找的是属于你的精彩。

以前在金融理财的时候,周围的朋友经常鼓动我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后者我做到了,前者一直拖到今天,得一美女朋友垂青邀请,我也不自量力写了出来,其中基本是实情,但是还是怕被以前的同事看出来,所以稍有改动,我个人来说不大喜欢套用长篇大论的管理理论,那些东西上网搜索一下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把原本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化了(当然也有有用的),于是我就是用叙述的方式把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写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尤其是新工作的人以启示,其中有些太有特征的事件我没有敢写出,望见谅。

这些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我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了,可见印象非常之深刻。经常听到金融理财里的朋友抱怨金融理财如何如何,而我却会终身感激我的金融理财,我在金融理财这几年是真的真的用了心的,而金融理财也真的真的让我学会了太多太多,而我的离开也是因为自己理想使然,并非不喜欢,相反走的时候也有太多的留恋,就像一个要离开家乡,到远方去拜师学艺的人一样。

其实每一种体制都有缺陷,无论民营国有还是外资,但是却没有哪种体制限制了你的选择权,如果不喜欢,就请走出来,尽量不要怨天尤人,那非常不利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吧,而任何一个公司都会提供一个舞台的。现在的我过着比以前更加轻松舒适的日子,但是我会很快就上路的,那条路对我来说不能回头,要更能耐得住寂寞,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但是人生何曾有过退路呢?

现在的我也更感到朋友的珍贵,更能为朋友的开心快乐而开心。朋友们,带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吧,经历都是财富,去感激所有周围所有的人吧。(正文完)

工作体会5——站队

相信有些工作经历的人都知道站队的重要性的,尤其是在像云缕所在的那种国有单位一样,里面有党的领袖,也有行政的领袖,大家明争暗斗,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停的上演着权力争霸战,那一般的就产生一个问题了:大家对你来说都是领导,你听谁的呢?这个就是个站队的问题了。

古时候站错队是性命攸关的事情,现在站错了队是前途攸关的事情,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涉及到站队的问题了。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站错队的友人。当初他被提拔到一个有些权力的部门就是单位里队长的功劳,结果他就一直的站在这个领导的队伍里,另外的队长的话他都是阴奉阳违,暗地里马上和他的队领导打小报告,然后讨得指令,我说过他几次,觉得这样风险较大,万一他的队长调走了或者不得势了呢?后来果然队长调走,其老部下基本均遭受到清洗排挤,友人被弄到某清水衙门看报纸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你拒绝站队呢?你的前途就很难说了,没有人提名你怎么当候选人呢?现在基本金融理财里都是党政一把手的,还很少考虑到站队的问题,但是像云缕那样的单位呢?如果换是我的话我看要看情况了,就是你的单位是业务发展为主还是偏向政府类的为主,如果是前者你还想有前途的话最好是跟着行政走,这种单位迟早要党政一把手,而这个一把手的人选基本是行政一把手来做,因为他懂业务。如果是后者类型的,党无疑更为重要,但是政未必比党前途差,那就要看人了。两虎不容你很难保持中立,如果你也处于风头浪尖的位置被逼着也要站队的。具体怎么站当然要具体分析单位情况了,我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给云缕出出主意。

职场体会6——我为什么没有拿起那个桶?

人的一生一般都会遇到一些掘金的机会,而你要时刻准备好你的桶,至于你的那桶金多重那就要看那个桶的容量了。我在金融理财的时候正好有些地位的时候就遇到了金矿。

几年前的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程度应该比现在的资本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房地产开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各家金融理财为争夺存贷款市场而对房产公司趋之若骛,那是个真正可以以小博大的机会,有些房产公司就是用仅有的几百万资本做起了上亿元的生意,而这些业务还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通过金融理财内部关系做成的,而是很多金融理财还要去争取,那时的金融理财发疯似的去追捧房地产,就像现在的股民争抢着入市一样,现在想来不可思议。当时就有朋友叫我一起去准备个桶,我却莫名其妙的拒绝了,后来他发达了一直拿此取笑我。

我最近一直想当时为什么不加思索的就拒绝了呢?可能原因:一,怕受牵连,那时的我是官运亨通的,做了怕被人家抓住把柄,毕竟有些位子很多人都在虎视耽耽的。二,思想作怪,觉得房地产市场过于投机性,我作为了解内幕的人,更不应该去涉足这个相对不是很光明正大的市场。就是像上面的一个朋友讲的,理想主义在当时站了明显上风。

我没有拿起那个桶,而房地产的金矿(已发现的)已被开采殆尽,而金融理财政策更让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举步维艰,世事变幻,只是更感觉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和思想束缚的可怕。

若这段可以重来,你说我会如何选择呢?估计还会放弃,但和思想无关了,个性使然吧,看来人的一生注定要有些遗憾的。

感悟——炒股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有些跑题)

如果做个在线调查的话我想这个帖子里会有不少于3成的人都在炒股,每天盯着大盘,大多心情会随着大盘的红绿而上下起伏。

我也勉强算个老股民了,从读大学开始算起有余了。我自封抄底高手,中间我抄过1000点的大底,但是到总计算来还是亏损,后来就彻底清仓了。20以来中国股市迎来了一年多的大牛市,今天已经冲到3800点,而这是一年多前的我们无论多么乐观的股民都无法想像的,老百姓疯了一样的申购基金,冲入股市,购买股票。很多人把房子拿到金融理财去申请贷款然后炒股,股市一片大跃进。

其实炒股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该工作还是要好好工作,该创业还是要好好的拿资金去创业,该读书还是要好好读书,试想股市是买卖未来,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了,企业壮大了,股市才有保障,可是现在老板把资金拿来去炒股而不是扩大再生产,学生把钱拿来去炒股而不是投资自身,上班的不安心工作而每天盯着大盘,未来的中国经济谁来保证会持续发展呢?所以,一个人的心态,一定要好,太过浮躁容易受到诱惑,风险和回报永远是孪生兄弟,而且同比例的大小,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最主要的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股市火爆以来不断有朋友邀请我一起去炒股,也有人来借钱去炒股,对于邀请,我一概拒绝,我不眼红于别人的赚,那是冒险赚来的,我想过踏实的生活;对于借钱,我的钱可以用来满足你的困难时的需要,而不是让你去做冒险的事,也一概拒绝。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只不过大家都不希望达摩之剑落到自己头上罢了。

所以,朋友们,炒股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平静的去享受生活吧,去用双手创造财富吧。

一位博友关于本文的总结:

以下我做些总结与提炼,可以不用每次都重看一遍。

1、刚踏入公司,要抵挡住一切诱惑,从基本的工作踏实做起,在基本的工作中观察学习,看看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领导是如何带领一支团队的等等。处理好同事与上级的关系,对于上级交代的工作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代的工作如果有不明白的要仔细的问清楚,不要自作聪明。较快的做好上级交代的工作是新手核心基础。

2、要善于在漫长的重复工作中,挤出时间提升对于在这个行业中能够晋升所应该具备的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机会永远不会在无谓的等待中出现,也不会诞生在你浪费大量时间于嬉戏玩乐的基础上。

3、在国有企业中作为中层,如何处理好与上级各领导及各部门之间竞争与合作问题。(从这开始没有经历过)

5.关于职场处事方式的励志文章 篇五

“恐归族”的价值宣言

30年前那些逗乐我们的相声段子已经不再好笑;除了在微博上被吐槽,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乏善可陈;大鱼大肉、糖果零食都不太符合现在的健康标准;大扫除是没必要的,日常清洁已经让家里足够干净……过年可以做的那些事情都在逐渐失去意义。

过年必须做的那些事又令人烦恼。春运人数已经超过30亿,每年几十亿人口的大腾挪成为一个基本无解的社会问题。年货送来送去,领导、朋友、长辈,打点各方关系,联络多方感情,过年比上班还累。年前的突击加班常常让人对假期产生幻灭感:焦头烂额地忙完所有的工作,难道就为了过年那几天吃得脑满肠肥,对着电视发呆吗?

我们感慨年味淡薄,其实是人情淡了。但人类社会就是在由熟人社会向契约社会前进。我们有了更多的自我,不再依靠单一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评判别人,我们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再趋同。在不想过年的呼声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理由是: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意愿来过年,我们只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舒心假期。

过年的那点“乡愁”也不过是脑补后的结果。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西周之后,过年加入了农业庆祝的活动。到汉朝形成了新春的礼仪。过年是绵延整个中华文明的传统。1928年,国民政府曾经试图废除春节,折腾了几年后自动放弃。“文革”期间的“革命化春节”也响应寥寥。民间对于风俗习惯,特别是对好吃好喝的节日的眷恋是强大的,过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很难被撼动。但是,从20世纪初开始,个体便已经开始精神上逃离这种传统。

鲁迅在《祝福》描摹了过年的场景,宣告了自己的逃离,《祝福》中的“我”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读了点书、见了外面世界的小知识分子,他不再依靠惯性来生存,开始冷静审视这个“过年”的旧世界,并在其中看到残酷。

《祝福》中鲁镇旧历年底在天空中都能显出即将过年的气象,所有人都在忙着年终大典“祝福”,杀鸡宰鹅,买猪肉。但洗涮是女人们的事情,仪式是四叔这样的家长的事情。“我”这个无关的闲人,回到故乡鲁镇,却急着想要离开。那是一个充满了“寒暄”的世界,总是话不投机,有些你怜悯的可怜人,而你帮不了他们;有些势利心狠的人,你厌恶又不免有些交道。若干年后回顾起来,故乡已经很远了,过年便只是记忆中灰白色的天空,远近的鞭炮声和弥漫于空气中幽微的火药味。

我们会在某一瞬间怀念四世同堂的时代,全家欢天喜地过春节。但在理智层面,我们都明白,那不过是一个幻觉而已。家庭人口越多,关系就越复杂,大家庭内部从不缺勾心斗角,也像一个小江湖。一些据说饱尝了都市孤独症的人怀念记忆中的春节:现在想来跟兄弟抢一块糖都是开心的。他们已全然忘记当初没有吃到那块糖的愤懑与屈辱。在一些充满乡愁的脑海中,过去总是蒙着一块玫瑰色的面纱——那其实是脑补的结果。

现实没有给乡愁留下空间,城市化推平了记忆中的故乡,在“千城一面”之间,我们的家乡都是趋同的,几年之间迅速崛起的市镇只跟地产、政绩相关,与出生或生活于此的人没有多少关系,为了活得好一点,他们甚至都不能留在自己家乡。

对于世界工厂流水线上的90后来说,公益短片中那些千里走单骑,冒着风雪骑摩托回家的情感是陌生的,那是他们父辈的过年经验。对他们来说,过年开心的不一定是回乡,而是拿了工资去买一个新款智能手机。QQ上认识的好友比儿时的玩伴亲密得多。故乡是丑陋的,他们对于中国乡村的凋敝体会至深,那是留守儿童时期的切身经历,在父辈打工赚来的二层小楼中,只有未粉刷的墙壁,祖父母力不从心的照料。

1984年2月2日,北京,农历初一黄土岗公社刘甲村社员张占鳌一家在包饺子。除夕晚上及初一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在中国北方一直沿袭至今。

过年是代际矛盾的爆发期,两代人都深深地被那个无法实现的“成功”所折磨。

虽然这个国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年轻的一代能够与全世界同龄人同步在苹果店排队抢购最新一代的iphone了。但是上一代人还在另外一个时空:依然相信电视上所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网络最大作用就是偷菜以及可以连续看完三十多集的“婆媳大战”连续剧;他们或许是广场舞大妈中的一员,或许是买金大妈中的一个。他们早早就已经放弃自己,而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儿女身上:只要儿女好,他们便一切都好。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也迅速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我搞不懂了。家长权威开始丧失,长辈对于家庭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弱了。

对很多中国家长,特别是中国父亲来说,亲子沟通是一件困难而麻烦的事情。养育孩子的那几年恰好是事业上升的关键阶段,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超过陪孩子的时间,孩子的叛逆期又恰逢中年危机,出轨闹离婚各种焦头烂额。在20,中国的离婚率增幅就已经超过了结婚率增幅,连续8年攀升。

向孩子解释成年世界的各种困境实在太困难了,也太耗费时间了。情感上的亏欠很容易用礼物的方式来弥补。一个芭比娃娃、一套乐高玩具、一个包、一辆车、一套房……亲子关系变成了礼物模式。但是,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驯养一个小动物,给它粮食,它就会向你摇尾巴。情感互动是一种经年累月练习的结果,不是你某天突然想修复时,就可以让对方按照指令回到原位。情感上的空洞会一直横亘在彼此之间,过年也无法让大家在一起假扮亲热。

年轻的一代多数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分子,从小便享有家中最好的一切。花着父母的辛苦钱念完了大学,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还不足以支付房租,在一个“拼爹”时代,当他们工作受挫时,还不时会暗暗抱怨:为什么自己不是富二代、官二代。

父母与孩子照例是最亲密的亲人,却有着最无法沟通的价值观,他们都被这个时代的功利主义牵动着,无法自省,也无法以恰当的方式爱人。父母依然还在付出,但是付出得越多,希望在儿女身上得到的回报就越多——不是希望儿女返还自己什么,只是希望在儿女身上兑现自己无法取得的现世成功。但是身为儿女,却并不是个个都能出人头地,那些厌恶过年的大多数无法面对自己现世奋斗的“失败”,败于过年聚会的各种“晒”:晒年终奖、晒过节福利、晒年会上的抽奖……三十而立没能立起来,四十不惑依然困惑,难以担当那些人生的责任;他们没能成为一个好的榜样,提供一个世俗层面的成功样本。

过年是农村包围城市,品味、学识、腔调……都市优越感在过年期间全面沦陷。

人是依靠优越感存活的动物。在北上广深,你可以看伍迪·艾伦的电影、用海淘购买一千美元的鞋子,然后假装生活在纽约。单身无孩,月月月光,除了生病时偶尔会觉得有点寂寞,总体依然觉得自己人生很牛,觉得自己是超越了琐碎生活的那群幸运儿。那样的琐碎生活实在太熟悉了,因为你就是在琐碎中长大的,上有老,下有小,空间局促,没有隐私;从物质匮乏时期过来的父母,小心地计算着每月的开支,为节省了10块钱而雀跃不已。熟人社会有各种人情世故,斤斤计较,你是如此厌恶,大学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地逃往大城市,以为远离了是非与琐碎。

但是年龄渐长,你会发现,自己还是难以逃脱被那些在你看来井底之蛙的眼界评判。春节其实是一个“成功人士表彰大会”,中国式幸福是如此单一而残酷,就是有票子有房子有车子有儿子。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人讪讪退回到亲情环节,长辈发了压岁钱,晚辈送完脑白金,大家开始看春晚包饺子。晚会歌手在唱“常回家看看”.你在心里却暗暗下决心:明年混不出个样子来就不回家过年了。所以,每年春节都会有那么几个缺席者,他们是家人口中隐晦的存在,“没回没回”,最后一声低得几乎听不到。

在家乡不要试图去推销那套雅痞的观念,喝什么红酒、穿什么质地的套头衫。在强大的现实主义逻辑之中,你就是一个不会过日子的废柴。由品味构成的大城市优越感可以瞬间被洞穿:言必称纽约,却一次没有去过纽约,其实只够钱去次泰国;每个月仍在还15万的奔驰smart车贷;过完年,房东就要涨房租,心里一直在挣扎要不要搬离电梯公寓;年终奖很少,过年这一次回家就全花光了;信用卡已经有了三笔分期,难道还要继续第四笔分期付款吗?

6.关于时间管理的职场励志文章 篇六

2016年3月31日,以设计风格大胆前卫著称的扎哈在美国迈阿密因病去世,享年65岁,给世界各地留下数个带有其强烈个人色彩的地标建筑及其事务所里上百个正在进行中的下一个潜在的传世之作。

喜欢扎哈的人认为她“无拘无束”,敢于挑战传统的建筑风格教条;不喜欢扎哈的人则批判她“形式主义至上”,华丽却不接地气。随着她的突然辞世,有关她个人设计风格的争议暂时被搁置到一边,取而代之的是默哀和怀念——在广州大剧院的入口处,扎哈的画像周围摆满了粉丝献上的鲜花。

在建筑行业里,扎哈虽然并不总收获全部的掌声,但却取得了毫无争议的伟大成就:她建立的个人事务所每年净利润超过400万英镑,源源不断的合约让她成为商业领域炙手可热的金字招牌;她获得的普利兹克奖让她成为打破建筑业“男性俱乐部”的垄断,成为获得该项殊荣的首位女性……

“在谈论扎哈毕生成就的时候的确没有办法忽略掉她的身份特质。一个伊拉克出生的女性穆斯林在白人男性主导的建筑行业呼风唤雨,这毫无疑问是最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励志职场故事。”《洛杉矶时报》如此写到。

叱咤伦敦的中东人

“是一种三连环一样的重击”。在回忆初到伦敦创业时的困恼时,扎哈·哈迪德曾经如此对BBC说,“我是个女人,这首先就是个问题;其次我还是个外国人,这又是个不小的障碍;最后我还要设计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东西出来,这对上世纪的英国社会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尽管80年代初期就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但直到2006年苏格兰维多利亚医院玛姬癌症康复中心这一小型建筑竣工之前,扎哈在英国并没有建成过一座属于自己的作品。在此4年之后,扎哈在伦敦的首座建筑伊芙琳·格蕾丝学院才宣告竣工,这座中学建筑为她赢得了2011年的斯特林大奖。

扎哈承认,在对传统文化有着坚守情结的大英帝国想要植入一座“扭扭曲曲”、“光怪陆离”的“扎哈式”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确要面临不小的阻力。而更为崇尚艺术(不管是传统还是后现代)的欧洲大陆以及经济发展带动下城市基建日新月异的亚洲,则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主要战场。

“针对外国设计师的偏见的确存在,但我在亚洲和欧洲大陆遇到的比较少。”扎哈说,反而是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主导的英美两国给了她不少的闭门羹,“或许不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而是个来自中东的穆斯林。”

30岁出道、40岁才有作品落地竣工的扎哈是个“大器晚成”的经典案例。在她短暂却又高产的建筑师生涯中,停留在图纸上没有建成的作品无数,但唯有位于威尔士的卡迪夫大剧院让她无法释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卡迪夫地方政府对外招标,希望建成一座“高水平”的文化地标。扎哈的投稿以黑白两色对撞的“海湾项链”方案在初期脱颖而出,此后还赢得多项国际大奖,这个地标一度被视为扎哈的囊中物。

但在1995年的圣诞节前三天,当地政府的弃标公告震惊了整个建筑界。“这个方案过于具有特色,因此不予采用。”后来《纽约时报》爆料称,是当地的一群极端保守政客和舆论人士在幕后扼杀了“海湾项链”。

卡迪夫大剧院事件后来演变成针对扎哈伊拉克裔身份的种族攻击:一位威尔士当地的议员称这个方案是“麦加大清真寺的翻版”,指控扎哈设计这个方案是为了传教;一些当地人甚至带有挑衅意味地质问她:“你的丈夫去哪儿了?是被关起来了吗?”

扎哈后来接受《纽约客》采访时称,那段时期“人们根本不再关心问题的本质(建筑的风格和设计),而只开始探讨那些吸引眼球、能引起冲突的东西”。

出生在前萨达姆时代的扎哈成长于巴格达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她从小被信仰天主教的修女带大。她认为自己不算“虔诚的穆斯林”,但与生俱来的种族和宗教标签却足以让有心搞偏见的人找到足够的借口。

此后刻意远离英国建筑行业的扎哈逐渐在世界其他角落找到了愿意欣赏她作品的人,而卡迪夫大剧院之后的十年恰好也是她加冕建筑“女魔头”、事业走向黄金期的十年。

建筑界的“扎哈女士”

《纽约客》曾经给这位建筑界唯一的女强人取过一个外号:扎哈女士(Lady Zaha),不仅因为它与流行偶像Lady Gaga的名字押韵,还在于两位女性之于女权运动的某种相似的领袖型影响力。

但比起流行音乐产业,建筑业则更显得对女性不友好——更不要说是像扎哈这样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我从来不使用自己的性别作为谈资,”扎哈2004年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但如果年轻一代能够因为我的成功而获得打破性别天花板的动力的话,那我的确愿意成为模范。”

一份由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部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2015年学习建筑专业的女性占到了42%,但她们只占到建筑行业雇员的28%,而只有17%成功熬到了高级职位或合伙人的阶段。“尽管有像扎哈这样的励志者出现,但这个行业总体上还是被男性、尤其是白人男性所把持的。”《洛杉矶时报》说道。

女建筑师丹妮丝·布朗在2013年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称她不得不面对对她“颐指气使”以及“带有敌意”的工作同僚。“当他们开派对的时候,一般直接忽略我。因为我是家里的‘妻子’。”丹妮丝和他的丈夫以合伙人的方式共同经营着一家事务所,但她通常被置于附庸的地位。

事实上,和丈夫一起开事务所是很多女建筑师在行业立足的不得已选择。《纽约时报》报道称,即使有时候她们的成就已经明显高过作为其事业伙伴的丈夫,但在借机商讨重要议题的高尔夫聚会上,女建筑师通常不会接到邀请。

nlc202309082227

当扎哈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她选择了迎难而上而不是加以妥协。她自己的事务所只以自己的名字冠名,而不是像其他女建筑师那样“找个夫姓来冠”。实际上,直到她去世为止都一直未婚且无子女,她是真正意义上“嫁给建筑的女人”。

做事雷厉风行、标准高要求严的扎哈视建筑行业为传统家庭生活的禁区,她认为这一行不适合那些想要过朝九晚五生活的人。“你想要过得轻松的话,就不要选择做建筑师。我们的工作是随时随地的,没有上班和下班这种区分。”

“扎哈的离去对女性建筑师群体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在纽约一间大学建筑系任教的斯塔克莱格教授指出,那些有意从事建筑行业的女性就好像“失去了人生导航的灯塔”。上述美国建筑师协会的报告同样指出,有三分之一中途退出这个行业的女性建筑师是因为看不到可见范围内的楷模。

“扎哈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是毫无疑问的,”Quartz网站的叙利亚裔编辑洛巴纳·迈瑞则坦言,自己从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扎哈,她长期以来被视为年轻穆斯林女性的偶像。“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父亲和兄长说,独立和成功的女性是存在的。”

绝不妥协的“女魔头”

通过一座又一座科幻感十足的建筑在世界各地成名的扎哈也在同全球建筑业者合作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一个毁誉参半的的外号:女魔头。有媒体解释说如此称呼她是因为她脾气实在暴躁,稍有不满即刻爆发;有的业内人士则坦言是因为她在决策过程中一向固执己见,听不进去其他人的建议,对自己的设计方案充满自信。

在广为流传的“扎哈十大名言”中,“如果周围环境就是个粪坑,那你还需要让我去跟那些屎妥协不成?”这一句话不仅成为她对自己笔下“丝毫不走寻常路”那种设计稿的最佳辩护,更成为她“女魔头”形象的侧面反映。

在扎哈的设计理念中,钢筋混凝土可以随心所欲,如同捏面团一般。在她的设计中,有着猛然下沉的地板、倾斜的墙面、仿佛要飞升的天花板,内外空间奇特地相互融合,仿佛是天外来客一般,坠落于城市之中。

这种自成一派的建筑虽然为不少城市缔造了新的地标,但也引来不少“破坏传统文化”和“影响整体视觉效果”的批评。此外,对视觉美感的首要保证在很多时候意味着牺牲建筑的经济型,这让拥有决策权的各地政府陷入两难。

扎哈在2012年提交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方案在经历了三年的大讨论后最终于2015年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否决,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本土设计师更低调、更省钱的方案。

在扎哈的方案中,主场馆的外形如同一顶棒球帽,呈现非常分明的肌理感,主体结构连接处则辅以格子形外壳,整体呈流线型。场馆有数个椭圆形和卵形窗子,从内部看,犹如身处宇宙飞船内。

但这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方案却被大量日本民众批评为“花哨”和“不实用”,在一项民意调查中竟然有9成受访者表示不满这一方案。几次易稿后的扎哈方案虽然从外型上看有所变化,但仍然造价不菲。

最终扎哈事务所和日本政府分道扬镳,东京“新国立竞技场”成为“女魔头”扎哈无数疯狂建筑手稿中又一件未能完成的狂想之作。但无论如何,由扎哈领衔的这一波现代主义建筑热潮却并不会就此停止。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表示,扎哈给了人类社会一张通往未来的通行证。他表示:“新世纪以来,由于造型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筑固有的形态也随之改变。扎哈也成为了引领世界建筑界的先锋。扎哈的(国立竞技场)设计案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象征。”

《纽约客》则说:“扎哈引领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7.关于职业生涯的职场励志文章 篇七

文/张晗

导读:本文情真意切。这封新浪娱乐前总监的辞职信不仅让我们看到职场里的奋斗与成长,更让我们看到,何谓坚持,何谓梦想——这便是职场菜鸟到职场大牛的距离。梦想就是你一想就幸福,并一直努力坚持的东西。

hi,各位亲爱的朋友,我已经离开新浪娱乐。人生的下一站:安乐电影公司。

中午回到频道,满屋子的同事给我送行。事先心里默念千万不要哭,但是刚一开口,便已哽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真的很舍不得你们。

还记得十年前踏进新浪万泉庄的小楼,娱乐频道在二楼一拐弯的第一个隔断,规模很小,十个人不到。当时在准备考研之余每个月给新浪写稿贴补家用,直到有一天频道领导传话来说,每个月开给你的稿费比我们编辑工资还高,要不你来新浪上班吧?

想都没怎么想,便一头扎进新浪。对于当时举目无亲想要立足北京的我来说,这个机会弥足珍贵。

于是这一呆便是整整十年。

还记得我第一次被领导训斥,那天被安排盯一个视频聊天,到点了,视频直播的链接还没挂出来,于是我非常焦急地给视频频道的总监徐某打电话。也许是我催得急了点,电话那头的声音很难听,很快便被挂断了。事后我才知道,我被投诉了,原因是我态度不好。当时新浪娱乐总监萧牧领着我给这个领导当面道歉,那时年轻气盛的我,觉得非常委屈。但这件事真的让我长了记性,以后更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7月10日,《十面埋伏》首映庆典,我所在的电影组做图文直播,一个晚上下来,非常辛苦。但是第二天我们依然受到总编辑老沉暴风雨般的批评,因为在直播过程中,漏掉了当时献唱嘉宾凯瑟琳-巴特尔耍大牌迟迟不出场的细节。当时我们只是照本宣科的发了一条快讯:格莱美获奖歌手凯瑟琳-巴特尔登台献唱。我还记得当时负责电影组的姑娘很快辞职,因为觉得这么辛苦还没讨点好,确也委屈。这件事让我明白,做新闻,不应该忽略每一个细节。虽然,这个错误之后一直贯穿着我的编辑生涯,就在今年年初奥斯卡颁奖,因为没有安排好微博及时点评,又遭到总编辑暴风雨般的批评。

当然我干过的2B事还不止这些。也是南都的窦婉茹空降到新浪娱乐频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却也把我们这些小编辑烧得够呛。愚人节那天,作为值班编辑的我被小窦姐逼着改各处新闻,疲于奔命,便点开密友小李的msn抱怨道:

“这傻逼娘们一大早就逼着我改这改那!!!”

许久过去了,msn没反应,心里还想着,怎么密友不回应我一下呢。

于是我又点开来看了一下,赫然发现,原来我把这条消息直接发给了窦婉茹。

你们可以想象我当时的窘态,我想从楼上直接跳下去,我想解释,但是解释管用吗?

小窦姐还是很大度,最后跟我说:谢谢你送我的愚人节礼物。那是我唯一一次下定决心要从新浪辞职,当然最后没有走成。那年年末,我的绩效在频道里最高,但是优秀员工没有我,当然我心里没有怨言,因为我知道我活该。从此再不愿人前说别人坏话。

就这样跌跌撞撞过来十年,在新浪学做人,学做事。很多时候外面会问,为何新浪新闻这么强,真没别的秘密,我们没别的网站有钱,也不比别的编辑记者优秀,也许多的就是一点点责任心和执行力,仅此而已。很感恩能在新浪这个黄埔军校里跟陈彤学习互联网业务。有时候我真的特别希望他懒一点,但是每每看到他半夜两三点还在线上发微博,早上六七点又开始活跃,我就心里默念,老板,怎么可以做到这么精力充沛呢?

我们最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不是么?

承蒙老沉信任,萧牧离职后委以新浪娱乐总监的重任,这三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我心中萦绕的,始终是自己未完成的电影梦想。

从当年考上戏不中,到大学里的文艺骨干,再到入职新浪专职电影组,我爱电影,爱自己做的这份工作。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也不满足仅仅记录这个蓬勃的时代,我始终梦想着有一天我能转行,专心致志做电影,但是谁能够看上我呢?在这个不太靠谱的电影圈里,谁是真正值得跟着去学习的师傅呢?

机会在今年年中悄然而至。

当安乐的江志强老板找到我,问我愿意不愿意来安乐跟他做电影,我明白,我等待十年最好的一次转行机会已经来临。我没有做过发行,我可以么?我对制作一知半解,我可以么?我对怎么卖片毫无头绪,我可以么?

只要你肯学,当然可以。真的要感谢江老板的赏识。

上一篇:滑县城关一中教师节征文活动的下一篇:医保局2021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