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共8篇)
1.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 篇一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知识要点
一、洪水来临前
1、关注有关雨、水情预报信息。
2、熟悉本地区域防汛预案的各类隐患灾害点和紧急转移路线图、联络方式。
3、地处低洼地带的家庭要自备简易救生器材。
4、保持手机、电话的通讯畅通,以利接收相关信息。
5、做好避险准备,撤离时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
6、撤离时要听从指挥,团结互助,险情未解除,不要擅自返回。
二、洪水来到时
1、洪水来到时,来不及转移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无法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到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联系,报告自己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一是安排家人向安全坚固高处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求救信号。三是利用简易救生器材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的原则进行:先人后物,先老幼残后其他人员;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落实撤离组织人员和责任。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得东西,寻找逃生机会。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流行。
7、溺水自救与救护。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吸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腹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轮胎、塑料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三、灾害期间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注意环境卫生。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家具清洗一遍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加强家畜的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
5、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罩;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6、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
7、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8、接触病人的人应带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粘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9、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于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10、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11、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被水围困的现状下,找些感兴趣的事做,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12、关注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病人尽量营造好一点的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 篇二
2011年年初, 我国东部地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普遍出现了“用工荒”的难题, 东西部地区企业之间也展开了一场劳动力争夺战。东部企业出现“用工荒”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 这反映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对于东部的制造业企业来说, 进行“西迁”利用那里相对廉价的资本及劳动力确实仍然能够保持暂时的竞争优势。但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来看, 当中西部企业也发展到像今天的东部企业一样需要进行产业转移才能生存的情况下, 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可能在世界上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走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呢?我们的企业应该如何做呢?
“用工荒”体现的是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及政府政策方面比较优势的降低。基于这样的背景, 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产业转移, 即实现东部工厂的西迁, 利用中西部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及政府政策方面比较优势, 复制以前在东部的发展模式;二是东部的制造业企业在考虑进行企业转移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现自主转型, 苦练“内功”, 充分发掘自身潜力, 构建核心竞争力, 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由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 在产业调整背景下, 东部企业应该反求诸于自身, 从知识、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自主转型。在这方面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小虎经济”的比较优势 (和实际收入) 模式的显著变化, 证明内部发展起来的资源的重要性 (罗伯特·格兰特, 2005) 。
二、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理论基础
制造业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源泉, 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林善浪, 2005)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 美国经济增长就依赖着制造业的带动, 美国制造业产值比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的产值还要大, 美国制造业保证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因此, 在产业调整的关键时期,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企业生产要素的创造、转移或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为追求廉价资源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开发一味地进行企业转移是不行的, 因为从长远来看, 当中西部地区也发展到像今天的东部一样时, 制造业企业可能因找不到更加廉价的资源而失去竞争力。而且, 企业“西迁”留下的产业空挡如果没有一个新的产业来补充的话就会造成东部地区资源的浪费甚至有出现“泡沫经济”的危险。所以,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转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现自身的转型, 重新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 (张维迎, 2005) 的财富。企业要苦练“内功”, 实现自主转型, 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对自己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 挖掘自身优势。罗福凯将传统的生产要素由过去的人财物或劳动、土地和资本扩展为人力资源、财务货币、物质设备和资源、技术、信息和知识。对于这六种生产要素, 我们认为人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人才如果不能流动不能买来的话就是核心竞争力, 而人才一旦可以买的话人才就不是核心竞争力, 而是成本 (张维迎, 2005) ;财务货币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为对于大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 它们往往缺乏资金;当然物质设备和资源也不一定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即便设备和资源是稀缺的, 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开发能力, 亦不能保证企业有优势。只有企业利用外部环境特别是自身的努力创建属于自己的且不易被模仿的知识、信息、技术资本, 才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因此, 在产业调整背景下, 制造业企业应该注重知识、信息、技术的投入, 从这三个方面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 知识
在一些资料与文献中, 学者们对“知识”的定义不尽相同。徳莱茨基 (D restke, 1981) 认为, “知识可以被认为是产生 (或支撑) 信息的信念。” (1) N onakas对“知识”和“信息”进行了区别, 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与人的信念和行动息息相关。并进一步说明, 知识涉及信念和承诺, 即知识与某一特定的立场、看法和意图有关 (2) 。罗福凯 (2010) 认为, “知识是人们认识和识别社会的信仰、理念和思想意志, 即信念和思想意志。”高汝熹等 (2008) 认为“知识是人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获得的‘确信’, 这种‘确信’可以或者能改善人们的经济行动能力。”
我们认为, 知识是一种能够驱动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信念和思想意志。对于组织中的人来说, 拥有知识并非仅仅取决于他是否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 关键是其处理事情的原则性或在正确的价值观面前的坚定性。例如企业文化及企业的品牌商誉等都属于知识, 好的且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以及创品牌的承诺体现的即是企业的信念和思想意志。企业招不到人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企业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的缺失。
(二) 信息
信息与物质、能量并称为世界三大资源。我国学者马费成指出, 信息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资源和投入要素 (马费成等, 2005) 。的确,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量而准确的信息能够降低企业在经营中的不确定性, 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因此, 信息化是转型中的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现实中, 人们经常将信息与知识的概念混淆, 认为知识等于信息。某一种具体的信息可能是一种知识, 但是其他知识却不一定是信息 (罗福凯, 2010) 。信息是一种能够降低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 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有价值的生产要素。罗福凯 (2010) 从财务学的角度将信息分为网络信息、纸质信息、电子产品信息以及信息组织等。
(三) 技术
技术是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辞海》中对技术的定义为:技术泛指经过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以及相应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 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由以上定义可以得知, 技术不仅指方法、技能、工艺过程或程序、技巧等, 还包括它们的一些载体, 如精密机械设备、人的特殊行为等。
一些文献中, 也有将“技术”等同于“知识”的。我们认为, 知识体现的是一种“确信”, 是一种信念和意志;而技术是指一些列的方法、程序、技艺等。一位文学家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 意志坚定, 我们说他很有知识, 但他不一定有技术;而一个拥有数个技术专利的人也不一定很有知识。
三、案例构建———来自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证据
20世纪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的经济创造了所谓的“东亚奇迹”。林毅夫 (1999) 等认为比较优势战略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它们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产业调整的机会, 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即劳动密集型产业, 实现了经济腾飞。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又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产业调整的机会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经济到资本密集型经济的转变。日本也一样, 将自己的一些夕阳产业转移到海外的同时, 实行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转型, 积极发展信息产业, 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等, 使日本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制造业的技术优势是日本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经济奇迹的“秘诀” (戴晓芙等, 2005) 。
但是, 此时的香港却走上了与其他三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发展道路。原因在于1978年中国大陆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香港的制造业企业未进行自身转型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是借改革开放的机会实行了企业向中国大陆的内迁, 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广东地区。随着制造业企业的内迁, 香港地区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土地及劳动力成本等的上升压力得以缓解, 致使香港的制造业厂家已不再感觉到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卢受采等, 2004) , 造成企业自主转型动力不足, 制造业企业在世界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香港商报》的一篇文章指出, “香港经济裹足不前的要害就是金融、贸易、航运这三个中心服务业缺少强大、有力的服务对象———高增值制造业。”
我国东部地区也是在比较优势的的基础上较中西部地区优先发展起来的, 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正站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一是企业进行西迁, 利用那里的比较优势复制东部发展模式即香港的发展模式;二是企业应苦练“内功”注重自身潜力的挖掘, 在知识、信息、技术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实现自主转型即韩国、日本的产业转型之路。我们认为, 第二条路应该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应选择的道路, 这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四、政策建议与企业对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我国东部地区企业要想成功转型并在转型中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 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 政府方面
“用工荒”体现的是产业结构性的失衡, 制造业企业转型“转”的应该还是制造业, 而不是仅仅进行企业的转移, 也不是“去制造业化”。企业为寻找廉价劳动力进行的转移会导致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为了使企业具有自主转型的动力, 政府应该:
第一, 对有志于进行自主转型的企业进行低息融资贷款和税赋减免, 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就会有动力投资于研发活动, 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 自然也会增加对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需求, 逐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自身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
第二, 建立高科技园区以及办研究院等帮助企业转型, 同时增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 使研究机构的成果能够通过企业实现经济价值, 同时有目的地培养一些具备高知识或技能的人才, 促进企业转型。
第三, 发展配套产业带动制造业的转型。例如, 随着信息技术的的发展, 信息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制造业企业要实现自主转型与信息产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又如一些新兴的产业 (像海洋产业等) 也为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机遇。
第四, 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注重制造业企业的整合, 鼓励企业的兼并重组, 增强企业提供高的研发支出的能力, 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同时培植具有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 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在知识、信息、技术方面为大企业提供支持。
第五, 重视对企业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保证企业的利益, 为企业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二) 企业层面
郎咸平教授认为,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已进入了产业链竞争的时代, 他将制造业的产业链定义为“6+1”模式。“6”指的是六大软性环节, 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而“1”指的是制造环节。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从事的就是最不具附加价值的制造环节。因此, 在产业调整背景下, 我国的制造业企业要构建核心竞争力, 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应加大对知识、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资, 降低传统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在企业运作中的比例。增加研发支出在企业销售额中的比例以及具有创造能力的知识型员工的数量,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其次, 企业应用有限的资金在产业链的上游或下游能够产生更高附加价值的环节投资, 进行SW O T分析及BCG矩阵分析, 找出自身优劣势并剥离赢利能力低的事业部, 进行人才储备, 实行技术领先战略, 这样也能摆脱对大量劳动力的过度依赖。
再次, 企业应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在经营中注重团队合作, 改善员工福利待遇, 增强企业创造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摘要:2011年年初,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普遍出现了“用工荒”的难题, 而导致“用工荒”的直接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传统生产要素 (人、财、物) 及国家政策方面相比已处于劣势。此时, 对于东部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有两种选择:一是企业进行西迁, 利用那里的比较优势复制东部发展模式;二是企业应苦练“内功”注重自身潜力的挖掘, 在知识、信息、技术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实现自主转型。我们认为, 第二种模式是企业发展更为有利的选择。
关键词:产业调整,核心竞争力,知识,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戴晓芙, 郭定平.东亚发展模式与区域合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高汝熹, 周波.知识交易及其定价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3]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4]林毅夫, 周昉, 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 1999.
[5]卢受采, 卢冬青.香港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6] (美) 罗伯特.M.格兰特;罗建萍译, 孙耀君校.现代战略分析———概念、技术和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罗福凯.企业的技术、信息和知识与中国企业的资本选择[A].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跨国经营论文集[C].2010.
[8]罗福凯.要素资本平衡表:一种新的内部资产负债表[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9]马费成, 靖继鹏.信息经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3.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 篇三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4.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 篇四
国卫办疾控发〔2017〕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教育部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完善。现将修订后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以下简称《工作规范》,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对持续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坚持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对照《工作规范》,强化部门合作和责任落实,做到对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早发现、早处置。
二、落实防控措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加强日常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等工作,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学校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内容。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结核病疫情信息报告和管理工作,主动监测各学校结核病报告发病情况,做到发现一个及时处理一个;要及时做好疫源追踪、流调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三、开展督导检查
各级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定期督导和目标责任考核等方式,切实加强监管,督促相关机构有效落实防控政策和措施。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要将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附件: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17年6月26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
(2017版)
为加强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流行,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指的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托幼机构等。
一、学校结核病常规预防控制措施
学校结核病常规防控工作是预防学校结核病疫情发生 的基础。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相应职责,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每年召开部门间沟通协调会,制定日常防控工作计划,督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一)健康体检。学校按有关规定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结核病检查方案见附件1),由具备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学校师生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学校师生健康体检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对发现的疑似肺结核病例,体检机构要及时反馈给学校,由学校告知学生(或家长)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确诊并跟踪了解诊断结果。
(二)健康教育。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以及校园内传统媒介或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见附件2),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协助学校开展工作。
(三)学校环境卫生。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等涉及学校卫生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均使用面积;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 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
(四)监测与报告。
1.晨检工作。中小学校应当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落实晨检工作,重点了解每名学生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发热、盗汗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卫生(保健)室。
2.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当及时了解因病缺勤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原因。如怀疑为肺结核,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卫生(保健)室或校医院,并由学校卫生(保健)室或校医院追踪了解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3.病例报告。对学校发现的肺结核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由学校疫情报告人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疫情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开展学校肺结核疫情的主动监测、舆情监测和汇总分析。对监测发现的学生(或教职员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例报告信息,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将结果反馈给学校。
二、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的防控措施
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结核病确诊病 例,但尚未构成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共同做好结核病散发疫情的处置工作,协调解决疫情应对和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各相关单位和机构应当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蔓延。
(一)及时确诊并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对就诊的学生及教职员工肺结核疑似患者或已确诊患者必须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尤其是在患者的工作单位栏中要详细、准确地填写患者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按《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将患者转诊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2.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学校师生中因症就诊或转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表现等,按照肺结核的诊疗规范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痰菌实验室检查,按照肺结核诊断标准作出明确诊断。确诊的学校肺结核患者应当及时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登记。
3.同一学校同一学期发现2例及以下患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所在学校反馈;发现3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患者时,应当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上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学校报告、反馈。
(二)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应当及时组织开展病例所在学校师生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见附件3)。
2.学校应当积极配合筛查工作,要密切关注与确诊病例同班级、同宿舍学生及授课教师的健康状况,宣传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就诊。
3.对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在校学生,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随访复查。
(三)治疗管理。
1.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确诊病例提供规范抗结核病治疗。对休学在家的病例,居住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组织落实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在校治疗的病例,学校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与学校共同组织落实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协助医疗卫生机构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导学校做好疑似病例的隔离工作。疑似病例确诊后,学校应当及时登记,掌握后续治疗和转归情况,对不需休学的学生,应当安排好其在校期间的 生活及学习。
(四)休复学管理。
1.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对符合下述病情条件之一的学生病例,应当开具休学诊断证明。根据休学诊断证明,学校对患肺结核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
(1)菌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涂片阳性和/或培养阳性患者);
(2)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范围广泛和/或伴有空洞的菌阴肺结核患者;
(3)具有明显的肺结核症状;
(4)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议休学的其他情况。2.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好转,根据下列条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可开具复学诊断证明,建议复学,并注明后续治疗管理措施和要求。学校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并督促学生落实后续治疗管理措施。
(1)菌阳肺结核患者以及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包括有空洞/大片干酪状坏死病灶/粟粒性肺结核等)经过规范治疗完成全疗程,初治、复治、耐多药患者分别达到其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
(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光片病灶明显吸收,后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并且至少一次痰培养检查为阴性(每次痰涂片检 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3.对教职员工肺结核患者的休、复课管理,可参照学生休、复学管理要求执行。
三、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所学校在同一学期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或出现结核病死亡病例时,学校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现场调查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判断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规定工作程序直接确定事件。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预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的危害和影响。
(一)事件核实与上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对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与核实,并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如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确定事件级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事件确认后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同级政府报告,并告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根据疫情情况合理确定筛查范围。对密切接触者中初次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非强阳性者,应当在2-3个月后再次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初次筛查时仍处于窗口期的新近感染者。
(三)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学校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协助下,强化开展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
(四)校园环境卫生保障。学校应当加强公共场所通风、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场所的消毒工作。
(五)事件评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各项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应急处置情况组织开展综合评估,包括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
四、监督与管理
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联合组织督导检查,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作为对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等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单位和个人责令改正,对报告不及时、疫情处置不力等原因造成疫情扩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1.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结核病检查方
案
2.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 3.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
附件1
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
结核病检查方案
一、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入园(入学)新生体检应当询问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二、高中和寄宿制初中的入学新生应当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
三、大学入学新生采用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也可同时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四、教职员工健康体检中应包括胸部X光片检查。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或胸部X光片检查异常者需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
附件2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六、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七、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八、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附件3
肺结核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及处理方案
一、筛查范围判定
肺结核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肺结核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师生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病例,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病例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师生;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判定,也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另外,要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
二、筛查方法
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
1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应当先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开展胸部X光片检查。
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胸部X光片异常者应当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三、筛查后处理 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转到属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宣教和随访观察。随访观察期间一旦出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5.核心素养与电子信息教育 篇五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教育从传统方式和内容逐渐向网络方式转变,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目前青少年学生的信息教育和信息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教育;信息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确立了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 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而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重要一环,围绕着核心素养,作为其实施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以及使用信息工具和资源的能力。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1)信息素养。标准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胜任地评价信息;标准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标准四: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评价文献和其他对信息的创造性的表达;标准六:独立的学习者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的产生中做得最好;(3)社会责任。标准七: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践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产生信息。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是为了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信息教育应该说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信息教育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那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教育,其结果是,所培养的人就可能会成为电脑的奴隶,因此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应通过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能力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同传统社会里要求人们具有“读、写、算” 的能力一样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理应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加以培养。从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出发,根据信息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对青少年信息教育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2001年起,我国全面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普通高中以及城市初中开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如今全国中小学全面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及经济较为落后仍然未有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这是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这将会为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
(2)在常规的课程和教学中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新的探索 在我国,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方面仍具有主导的作用,这是由中小学教学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应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和建议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游戏软件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接触、熟悉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价值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网络建立一种亲情,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如用电脑写文章、做表 格、进行信息查询等),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信息教育中,除了把它继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外,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教学内容除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外,还应包含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譬如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对个人信息和著作权的保护,对信息发布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等。这些主要结合问题的解决或项目的研究进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通过这些方面的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过程,优化教学信息交流方式,强化儿童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3)通过基于资源的学习实现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促进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提高
基于资源的学习,简言之就是与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作用来开展学习。资源包括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的因素,包括信息、人员、教 材、设备、技术和环境。在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传统教学的附加物。基于资源的学习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实现传统的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问题的设计者和解答者,教师主宰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被动地学习。而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里教师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学习资源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采取负责的行为,主动地探求知识,根据个人的情况设计、安排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及时调整学习进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习资源成为学生主动猎取的认知对象,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学习手段,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通过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逐渐成为自主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者。
(4)建立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新体系,确保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发展
要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技能的做法,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能力等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纳入学生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科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确保青少年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并将信息素养迁移到各类学习活动中去。
(5)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动力。没有教师的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教育。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应对职前和职后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中除了专门的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的信息为教学服务,学会创设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媒体,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鼓励教师在学科领域中实施资源性学习,给他们提供掌握实施技巧的机会和条件。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提高青少年一代的信息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6)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每个公民都成为有信息素养人的良好氛围 通过向公众开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信息资源,以引起媒体的关注,提高公众的信息意识,培育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的氛围。要让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认识到,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从各种资源中搜集信息、综合信息、解释信息、评价信息,能有效地作出决定,提高学习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全力参与社会的变革,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结论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信息教育的普及,使得全民信息素养明显增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加强学生的现代信息化意识,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正确地获取、掌握、分析各类信息,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学习意识,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现代化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随着电子化进程加快和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自觉结合,我国在信息教育方面还有待相关部门和协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才能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体会学习,并立足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提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6.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篇六
近日受第23号台风“菲特”的影响,本区连降暴雨,灾后居民可能会受各种疾病的威胁,为确保洪灾后灾区无疫情,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灾后的防病知识,特提供灾后预防疾病的核心信息:
一、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注意哪些?
答: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尽量不要接触污水;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进行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以下食物不能吃:直接受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剩饭剩菜、生冷食物;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及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
二、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答: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1、灾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
2、保护水源免受污染,特别是生活饮水。
3、灾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5、消灭苍蝇。水灾期间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灾后应创造条件修建防蝇厕所。
三、家庭饮用水如何消毒?
答:首先,存水的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灾区搞好饮水卫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喝开水,不喝生水。而且一定要实行饮水消毒。先进行混凝沉淀,方法是:50公斤水加明矾或碱式氯化铝2.5—4克,或每桶水(约25公斤)加花生米大小的明矾一粒,搅拌1—2分钟,静置10分钟左右,使水澄清。然后用漂白粉(清片)消毒(按含有效氯50%计算),每吨水加4—8克;若用漂白精片消毒(按每片含有效氯0.2克计算),则每担水(50公斤)加一片。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四、共用井水如何消毒?
答:必须对被淹水井进行清淘、冲洗和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和井底,淘净污水,直到渗出的井水达到无色透明、无味为止。再加25—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出水到正常水位时,按正常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五、粪便应如何消毒处理?
答:清理被淹厕所、粪池、畜圈、禽舍,将粪便清尽并对周围外溢的粪便、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泥封堆肥;坑穴和周围用有效氯0.1—0.2%的含氯消毒液1—2L/m2或撒布0.5—1kg/m2生石灰,用水浇湿消毒处理后使用。
7.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 篇七
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多发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二)海啸
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三)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①温度高;②海域封闭;③静风、静水的环境。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④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
(四)水体富营养化
危害:①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③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
拓展:
灾害起因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等。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有些还危及沿岸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例如,强风暴潮所导致的海侵(即海水上陆),在我国少则几公里,多则20公里~30公里,甚至达70公里,某次海潮曾淹没多达7个县。上述海洋灾害还会在受灾地区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风暴潮引起海岸侵蚀、土地盐碱化;海洋污染引起生物毒素灾害等。
灾害后果: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自然灾害因受海洋影响都很严重。例如,仅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称为飓风)引发的暴雨洪水、风暴潮、风暴巨浪,以及台风本身的大风灾害,就造成了全球自然灾害生命损失的60%。台风每年造成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为全部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1/3。所以,海洋是全球自然灾害的最主要的源泉。
8.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 篇八
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系列
知识竞答七月份复习题
1、(B)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密切联系群众 B改革开放 C党的领导 D向西方学习
2、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A)A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人民生活富裕了 C我国国力增强了 D人民自信了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D)A全面均衡发展
共同富裕 C人民幸福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C)这是最大实际 A经济总量全世界第二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
5、(A)是全面深化改的的根本方向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C社会主义 D党的领导
6、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B)的关系 A经济和政治
政府和市场 C人和物
D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7、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必须坚持以(A)为主体。A企业 B科研院所 C科研人才 D市场
8、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C)A公有制 B私有制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国有经济
9、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室强调: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A)的生动教材。
理想信念 B忠诚担当 C党性锻炼
D立党为公,执政为名
1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设(C)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A统一开放 B竞争有序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D标准统一
11、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A)的关系” A土地和农民 B农民和农民工 C土地和非农土地 D农业和农民、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是(A)A人民 B全体党员 C领导干部 D企业家
13、转变政府职能必须(B)A党政分开 B深化机构改革 C简化政府审批 D发挥市场作用
14、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A)A自我革命 B解放思想 C打破传统 D接受监督、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公有制经济(B)A活力和影响 B活力和创造力 C控制力和影响力 D品质和创造力
16、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A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关键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7、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要坚持把解决好(a)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A农业、农村、农民 B反腐败 C改革发展稳定
坚定理想信念
18、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D)中得以深化 A不断补充短板 B不断查找问题 C不断重新思路 D不断解决问题
19、(A)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坚持党的领导
20、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B)的问题 A因病返贫 B深度贫困
产业扶贫 D整村搬迁
21、改革开放是决定(B)的关键一招 A中国实现现代化 B当代 C党的命运 D人民福祉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根本特质是(B)A人民当家做主 B党的领导 C依法治国 D人人平等
2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A),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A发展中国
B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4、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B)的办法来解决 A不断创新 B改革开放 C持续发展 D问题倒逼
2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了“建设(B)政府”的方向 A有效政府和法制型 B法制政府和服务型 C创新政府和服务型 D效能政府和创新型
26、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总体方法的论述强调要注意改革的“三性”是指(A)
A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B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稳健性、整体性、协同性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矛盾性、系统性、协同性 D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突破性、整体性、统一性
2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C)A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厂力 D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8、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尤其是要牢固树立(C)A进取意识 B机遇意识
C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 D责任意识
29、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推动社会平稳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 C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平竞争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30、我们的改革开放是(B),有立场,有原则的 A有底线 B有方向 C有计划 D有方法
3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有(C)A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B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以GDP增长的快慢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D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B)
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使企业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B)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科学发展有机统一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执政有机统一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谐社会有机统一
3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C)A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群众文化生活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经济强国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D拓展文化产业链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5、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A)A更好保证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36、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来进行(D)A建设生态中国 B建设富强中国 C建设文明中国 D建设美丽中国 37、35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A)A改革开放 B党的建设 C经济建设 D经济体制改革
38、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C)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国梦 C增进人民福祉 D实现共同富裕
39、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A)上把握和处理好设计改革的重大问题。A人民立场
B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党的立场 D党和人民立场
40、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A)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A经济体制 B社会体制 C政治体制 D文化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B)三个阶段 A初步落实、制度出新、全面推进 B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 C制度创新、纵深推进、国际化 D初步探索、纵深推进、国际化
42、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推动传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C)为导向 A技术 B创新 C市场 D人才
43、国企改革本质上是(C),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A人民与国家的互相关系 B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人民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4、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都需要(B)提供全方位保障 A政策 B法制 C政府 D人民
45、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C)A时代主题 B鲜明指向
C时代命题和鲜明指向 D根本目标
46、全面深化改革(A),实现“上”与“下”的良性互动 A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基层探索 B既要国际化,又要面向国内
既要党的领导,又要人民群众 D既要回顾历史,又要面向未来
47、关于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B),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A、艰苦实干 B、勇于进取 C、解放思想 D、统筹全局
48、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在(B)A“深化” B“改革” C“全面” D”落实”
49、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在(C)A、“改革”
“全面” C“深化” D“落实”
50、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指出了推动创痛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下不属于其中的是(D)A技术改造 B技术进步 C技术创新 D技术升级
51、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A)A“三个进一步解放” B人民生活幸福 C社会和谐 D解放生产力
52、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三个进一步解放,即(B)A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C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社会活力
D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市场活力
53、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C)是提高攻击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出发点。A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产业升级 C科技创新 D国企国资改革
54、(A)是所有制的核心 A产权 B资源 C人才 D物权、科学的宏观调控,(B),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A有力的政府治理 B有效的政府治理 C有效的政府管理 D人民的积极性
56、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D),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A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B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C强化党内政治文化 D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5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B)A税收 B财政 C教育
D国有经济
58、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B)A、总体设计、统筹协调
B、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C、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D、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59、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A)A、党的领导 B、政府的改革 C、党员的思想 D、社会的治理
60、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B)A、思想建设 B、人才支撑 C、党的领导 D、人民的活力
6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A)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坚持党的领导
C、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D、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62、深化社会体制改革(B)
A、必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B、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必须促进社会和谐 D、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3、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B)A、必须坚持反腐败
B、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C、必须从严治党 D、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64、(A)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生态文明改革
65、(C)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A、科学的市场管理 B、健全的税收制度 C、科学的财税体制 D、严格的财税体制
66、(D)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A、贫富差距
B、公平正义 C、人口素质 D、城乡二元结构
67、(A)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协商民主 B、基层民主 C、直接民主 D、社会民主
68、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A)??A、党委负主体责任 B、人民负主体责任 C、法院负主体责任 D、纪委负主体责任
69、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C)A、党委负监督责任 B、检察院负监督责任 C、纪委负监督责任 D、人民负监督责任
70、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B)A、社会稳定
B、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C、党的领导
D、民族统一
71、(D)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A、党支部 B、政府 C、人民 D、各级党委
72、(A)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A、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B、中华传统文化 C、人民的实践 D、外国经验
7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D)为根本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D、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74、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勉励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职工发扬(a),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A、工匠精神 B、创新精神 C、钉钉子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75、(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A、公有制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国有企业
76、(A)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A、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公有制经济和跨国公司
77、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B)的经济 A、商品
B、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C、各种资源自由配置 D、计划经济
78、(A)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A、解放思想 B、四项基本原则
C、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 D、改革开放
79、(B)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A、人民 B、改革开放 C、国际交往 D、党的领导
8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A)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A、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B、社会安定 C、国家安全 D、经济发展
81、(A)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群众路线
8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C)、外部环境“四大考验”。A、商品经济 B、内部环境 C、市场经济 D、执政能力
8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的主线是(D)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8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全面加强党的“五大建设”是(C)
A、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 B、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C、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D、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8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是(C)
A、学习型、服务型、完善型 B、学习型、完善型、创新型 C、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D、学习型、完善型、创新型
85、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C)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A、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 B、科学发展
C、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 D、治国理政
86、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B)、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A、自我监督 B、自我净化 C、自我管理 D、自我要求
87、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A)。A、政治灵魂 B、精神支柱
C、政治底线 D、道德底线
88、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A)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A、执政为民 B、依靠人民 C、加快发展 D、造福于民
89、党内(C)是党的生命。A、监督 B、纪律 C、民主 D、原则
90、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行(A)提案制。A、党代会代表 B、党内选举 C、全委会决策 D、党代会
90、要严格党内(B),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A、民主生活 B、组织生活
C、政治生活 D、学习生活
91、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D),反映了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凝聚党心民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A、正大光明 B、明镜高悬 C、队伍廉洁 D、政治清明
92、党的(B)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障。A、政治 B、组织 C、经济工作 D、群众工作
93、党员受到警告处分后的(B)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94、党员在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后的(C)内,不得让其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推荐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或高于原职务的工作。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95、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A)A、政治纪律 B、组织纪律 C、经济工作纪律 D、群众工作纪律
96、党的(B)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障。A、政治 B、组织 C、经济工作 D、群众工作
97、(B)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最重要的组织纪律。A、多党合作制
B、民主集中制 C、常委会议事制 D、民主生活会
98、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C)A、领导决策 B、常委会决定
C、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D、组织推荐、个别酝酿
99、对因用人方面问题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C)内不得提拔。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100、党的(D)纪律是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A、政治 B、组织 C、经济工作 D、群众工作
101、(C)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A、实事求是
B、改革创新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
10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中国各族人民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先锋队 D、中国全社会的先锋队
10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A)。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世界强国
104、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A)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党的基本路线 D、依法治国
105、党的根本宗旨是(C)。A、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06、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C),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 C、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D、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10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A)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D、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10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A、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B、当代的社会主义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当代的科学发展观
109、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C)。A、科学发展观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
1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A)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A、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改革开放
D、依法治国
11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B)。A、凝聚之源 B、力量之源 C、发展之源 D、强国之源
11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B)。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A、社会主义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1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经验 D、基本原则
11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B),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A、走出去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科技强军战略 D、海洋强国战略
115、党的领导主要是(B)的领导。A、政治、经济和文化 B、政治、思想和组织 C、政治、国防和外交 D、政治、思想和国防
116、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A),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实事求是 B、开拓创新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117、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相结合。它既是党的(C),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A、根本领导原则 B、根本管理原则 C、根本组织原则 D、根本工作原则
118、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A、密切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119、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C)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A、主要问题 B、基本矛盾 C、主要矛盾 D、根本矛盾
120、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A、尊重科技 B、尊重群众
C、尊重创造 D、尊重规矩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推荐阅读:
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08-09
暴雨洪涝灾害应急预案10-27
洪水灾害综述06-20
灾害处理10-22
地震灾害应对措施09-07
滑坡地质灾害报告10-03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11-05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06-29
《面对自然灾害》课件07-08
自然灾害的危害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