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2024-09-01

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精选11篇)

1.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一

班集体建设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做法

【摘 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我们要培养怎么样的人?学校教育又该弘扬怎样的主旋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启迪了我们的思维。以班集体建设为切入点,在班集体建设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品德与能力两个部分,其中品德涵盖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三个方面;能力涵盖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可以“立足班级常规、用好德育阵地、走向人间大爱、引入部落竞争”等措施来加以落实。

【关键词】班集体 建设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人的最普遍、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培养人的任务。“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培养怎么样的人指出了明确方向。综观现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大班化教学的今天,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班集体的力量不容忽视。班集体建设是指教育者通?^各种手段将班级这一学校最基层组织建设好,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过程,它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立足班级常规,提升学生个人修养

(一)学守则,规则入心

《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教育部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教师要用好《守则》和《规范》。每到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守则》和《规范》,真正使规则入心,让学生时时处处以正确的要求规范自我行为,在生活的细微处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助力自己健康成长。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小组学习、全班学习、讨论学习,甚至亲子学习等等。中高年级班主任还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守则》中的一条,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谈认识,谈体会,并撰写心得体会,进行班级交流。

同时,班级还可以利用宣传栏、展板等载体广泛宣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让学生耳熟能详,时刻遵守,使其成为引领学生行为的准则。

(二)定班规,约束自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大的方向引领学生进步,那么落实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细节,就要制定比较细致的班规。班规是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应该遵守的准则,对学生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有的班级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有的班级则将班规制定得十分完美。不管如何,规则总是要有的,建议成文比较合适。当然在制定班规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制定班规时一定要让学生讨论,集体酝酿,充分发扬学生的民主精神。只有学生自己给自己定的规矩,他们才会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要让每个学生既成为自主立法者,又是执行班规的监督者,也是班规的忠实践行者。

其次,班规不是空洞的口号,应有一定的原则和明确的目的,条文通俗易懂,针对日常出现的问题,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再次,制定了班规之后,关键在于落实。班规要长期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可以建立长期的执行小组,实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班内开展轮流班长负责制,使每一项制度都能得到落实。同时要做到及时反馈,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条文与现实矛盾,班主任应召开全班会议,集体研究修改班规,必要时教师要充当仲裁机构,主持公道。

二、用好德育阵地,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一)用好晨间班会,提升爱国正能量

晨会、班会课是学生班集体活动的主阵地,班主任要用好这些德育阵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比如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班会活动,强化学生的“五爱”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有重点地对学生的思想、日常行为规范加以辅导与训练。在晨会、班会活动的组织上应该尽量尝试让学生自己组织,在活动之前,教师要担任指导者;在活动时,教师要充当参与者;到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充当评论者。活动之前总动员,使学生认识到为集体争光才更有意义,人人要为班集体的荣誉积极备战;活动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在平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唱好歌、看优秀影片、讲故事和收集名言警句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组织各类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最好的教育来自实践。每个学校都会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等,作为班主任,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展示班集体的风采。在参加学校的活动之前要认真准备,在班级里先开展活动,尽量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获益。活动中互相帮助,闪现集体的智慧和光芒,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三、走向人间大爱,提升学生社会关爱素养

(一)走进社区,做新时期的小主人

学校、班级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很多的教育任务都在学校里完成。但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习得的本领,最后还要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如何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接轨呢?利用社区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慰问孤寡老人、为社区搞搞卫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等等,既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又增强了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体现了新时期少年的博爱情怀。

(二)走向社会,传播大爱的种子

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爱心的培养,“微爱心”“微力量”“爱心义卖”等活动经常在我们学生中开展。2012年,我们成立了嘉兴市首个未来义工大队,由嘉兴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授旗并指导我们开展活动。其工作任务包括调查贫困人群的基本情况,建立帮扶对象的档案,唤起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心与帮助等,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自成立嘉兴市首个未来义工大队以来,学生有了“小义工”这一光荣的称号,开展许多义工活动,他们为社会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学校通过未来义工大队的各种活动,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播下了爱的种子。

四、引入部落竞争,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创新能力

(一)自主协商竞争模式

班集体建设要不断发展,也需要不断有“活水”的注入,给学生以生命的滋养。“活水”有很多,包括新的理念、新的做法,但中心意义不变,就是一个“新”字。“部落竞争”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比较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它注重竞争,更注重共同的发展,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平时的班干部选举,只不过增加了一些民主性和新鲜感。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民主选举产生班级核心干部群:一个班长加8个部长。其次是部长根据自己的要求招募部落成员,其间班主任可以适当调节,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8个部落,每个部长管一个部落,每个部落根据自己成员的特点选择所要负责的项目,取好部落的名字,如纪检部、司法部、卫生部、生活部、体育部、宣传部、文娱部、学习部等。实行部落责任制,每个部落选出自己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常务组长,进行合理分工,采取值周的方式轮流为班级同学服务。同时又在部落里设置餐桌长、早读小老师、值日班长等多个岗位,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又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团队的成长。

(二)合作完成竞争目标

竞争和合作并不矛盾。好的竞争是良性的竞争,是依靠团队的竞争,在竞争的模式下发挥团队的力量,以个体的成长促进团队的发展,以团队的发展引领个体的成?L。要进行团队竞争,必须要有明确的团队目标,以及由团队目标衍生出来的个人具体目标,可以与前文所说的制定班规结合在一起。为了持续达到目标,保持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班级的奖励制度也应该及时跟进,以不断上升一个台阶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不断向前。我们设定每个学生的基础分为50分,然后按照分数升级到相应的级别,得到相应奖励,同时获责任卡1张。如果同一个部落的学生都达到某一个层次,整个部落就有一次相应的奖励。同时把优胜的部落名单和学生合影张贴在班级的墙上,进行表彰。

当前,核心素养模型逐渐渗透到各国教育改革的诸多领域,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核心素养推进课程改革;二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质量评估。可以说,围绕核心素养拉开了中国教育转型升级的大幕。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所以值得广大教育者去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1]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万玮.班主任兵法[M].甘肃: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314050)

2.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二

小学科学教材主要涉及了三大领域,分别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如何在物质科学领域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探索就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对小学科学物质领域中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索作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思考一:研究思路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根据这些理论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希望在物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物质科学的认识过程;学会由结果寻找原因,追求因果律;养成从客观事实出发,通过观察实验得到科学事实的探究习惯;能够对科学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得到科学认识。在实效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探索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能提前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且用逻辑结构构建教学过程,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实验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获得认知。

思考二:研究内容

在物质科学领域里,关注点是在教师的教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认识科学的本质,具备科学的思想,崇尚科学的精神,并具备用一定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牵引下,关于探索小学科学物质领域中核心素养养成的途径,课题组认为有三个内容:一是独特性,即体现小学科学学科物质领域自身的本质特征。二是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这就颠覆了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三是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學科群。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学科自身的独特性不等于僵化学科的边界,不能走向分科主义。而软化学科边界的好处就在于,为诸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新兴学科的创生提供了空间。

思考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调查法、分析法。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一方面教师通过阅读各种教育教学书刊、访问因特网,以及外出学习等方式,了解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的策略、途径和方法,不断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新经验和理论依据。

思考四:研究步骤

课题组采取既实施具体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工作方式。研究分4个阶段来进行探索:(1)研究准备阶段:该阶段为前期研究准备阶段,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分析有关文献资料,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音像和光盘等资料,丰富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分析学校及学生情况,为课题作好理论上的准备。工作内容主要是开题并建立子课题,课题组研讨并制定研究方案,开始实施。(2)研究实施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是研究的全面实施,边研究、边应用、边完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形成各校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新模式。(3)研究总结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是编写论文专著或撰写研究报告、子课题研究报告汇编、课堂教学实录汇总、优质课录像汇总等。(4)成果推广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是把研究的成果在各个子课题的学校进行推广,验证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我们希望通过物质科学领域中核心素养途径的探索,让学生在小学科学的物质领域学习中,在人文、信息综合、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得到培养,让老师在教学中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到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邱伟华

3.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三

摘 要: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论实践与社会关系等等。从中可以发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刚正式接触物理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对物理的学习方式和探索方向又比较茫然。因而,在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前期引导和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这样对于学生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物理学习将大有裨益。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一)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物理教师承担了较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和教学设计中,对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逐渐疏忽,这将导致教师逐渐以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讲授,课堂变得死板固化,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翻来覆去就是知识的灌输。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接轨,从新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视野,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了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物理学知识,从新的知识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物理学教师应当为初中的学生打开一扇科学之窗,而教师的科学素养将决定学生核心素养高低。为此,物理学教师应当多学习、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传授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物理学现象和应用,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等旧的知识体系,不断构建新的知识架构,从而奠定物理学知识大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素养。比如,最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着这样的表现:在煮熟鸡蛋之后,人们往往会将鸡蛋捞出,并迅速放入冷水之中几分钟,这样鸡蛋壳会非常容易与蛋白分离。如果不这样做,鸡蛋就很会与蛋白联系起来,十分难剥离。这样的情况就鲜明的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特性,并且告诉大家,不同的物质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其胀缩的速度也不同,这就导致将刚煮熟的鸡蛋捞出之后,放入冷水之中,蛋壳和蛋白的收缩速度不同,这导致二者的分离。当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将对物理学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打下自主探究的学习基础。

(三)关注科学前沿和物理教学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并且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物理教学应当将前沿知识和技术理念引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单一知识和旧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构建往往比较死板,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对物理学产生兴趣。而引入前沿物理学技术案例,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加,满足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为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热爱物理学的人,密切关注前沿物理学进展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二,教师要根据新的技术案例和新的知识理论,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避免知识传授的死板和僵化。三,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知识上不断反问和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深入生活、家庭、工厂等单位的细节之中,从中观察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四)与多门学科相结合

物理学虽然是注重物质的科学,但是由于科学范围很广,不同领域之间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比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等。由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当联合其他学科教师,从多角度对学科进行整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加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教学中,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实验教学方面不外乎是教师演示或者课本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并且使教师产生了浪费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印象,因而更加不注重实验教学,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无疑是抑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学生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则为了学生成绩提升,只追求理论教学的高效,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核心素养难以杨成。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完善,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学校重视

学校领导层作为统领教育方向和贯彻教育方针的主要引导者,只有学校方面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够使实验教学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源分配。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学校的硬件设施应当能够跟上初中阶段的自主探究实验,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二)教师主动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设计探究目标,减少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次数,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放在自主探究实验之中,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经验和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实验方向和研究目标,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为学生提供辅助和引导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

实验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解答疑惑,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物理实验社团,通过设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喜欢的研究。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电子,可以做一些收音机项目,有的学生喜欢力学理论,可以让他们研究各种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的喜欢生活实验,可以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社团,将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奇妙的科学世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使得学生接触到正确的科学探究研究体系,亲身体会到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科在生活和科学界的实际地位,对学生的物理学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好处。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吸收知识,使物理课堂更加有活力,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培养方案设计分析

为了能够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制定培养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等。

(一)概念教学课

概念教学也就是物理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师要明确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对概念的意义和范围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物理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利用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理论而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神器和精彩,教师应当抓住概念教学中的新意,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观察和探索意识等多方面的科学精神素养。

(二)规律教学课

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规律结论传授,而是重视规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讲授规律的发现历史和著名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无不是经过前人努力和漫长的历史逐渐完善的。教师应当融入历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重走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规律的发现和推演过程中,从而领学生感受到知识发现的乐趣,提升核心素养。

(三)习题教学课

初中物理学科的习题课必不可少,是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互联网搜集优秀习题,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发散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主要是从物理学史和科普等两个方面着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中很多几百年前的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在史学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十分有利。而科普知识研究,则包含了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W习自信。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首次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学习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探究精神,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抹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与物理学历史和前沿紧密联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4.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四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指标,十八个基本点如何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全体体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即:创新意识、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当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教师才有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

接下来,我们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注重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本着渗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就能开发出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课程。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抓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词的内涵。二是分析教材,了解到各册教材内容有哪些,甚至每册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中渗透了什么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导。三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探寻一种适应自己、适应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思维含量的,有生长点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三、多元评价,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讲,评价是行为的指挥棒。评价的指向直接会影响行为的改变。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随之我们的义务教育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方式就不可忽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教育形式。那么,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是要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客观、科学、激励性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指向结果,还应该重视其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等。评价的方式必须是多元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家长评、自己评、小组评、老师评,多方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5.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五

【正文】

【摘 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立足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现代语文教学的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质疑是激活思维的最佳方法。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在教学《迟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总起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在品读了描写小海音和父亲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后,引导学生自行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明确是海音激怒了父亲,才会挨打,之后又引导学生练习多角度提问,深入思考父亲是为什么打我,如果不打会有什么后果?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最后抓住父亲送给我花夹袄和铜板这个细节的描写,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质疑,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了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感受到一个既疼爱孩子,有严格管教孩子的父亲的形象。从学生的表现看,基本达到高学段“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一次次质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我抓住文中优美语段,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后,再让学生通过“读”把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表达出来,这些朗读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情感,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再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教学《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从“阿炳双目失明,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买艺度日……”这一段描写中去想象阿炳的生活,进而体会他坎坷的命运,体会到阿炳通过琴声表达悲愤之情和人生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人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

四、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运用与创造。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好的范例,适时地引导,在一年级学生学完诗歌《我很快乐》后进行写话练习:小朋友想一想,还有谁很快乐?,孩子们说出:“我是小乌龟,我会在水里游,我很快乐.我是小树,我会结果,我很快乐”等等很童真的句子。在学习了《清明上河图》中描写繁华街市的部分,让学生仿写旧街花朝节的热闹场面,在学习了《爷爷的芦笛》一课后,布置学生写一写晚上自己独自一人在家的情景,学生从文中悟得写法,有话可写,往往出现神来之笔。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创造了精妙的语言。

6.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关键词:文化课;职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95-01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适应于所有工作岗位和人员,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文化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认为中职学生主要应以学习技能为主,只要能实践、会操作,动手能力强就够了。因此,职业学校出现了重“技能”“轻文化”,忽视文化课教学的倾向,导致学生知识浅薄,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必然无法有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必须重视文化课教学。

一、中职学生文化课及教学现状

以我校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虽然初中毕业,但是实际文化知识也就是初中一二年级水平,尤其是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由于多数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比较低,出现了教师“教不会”“管不住”,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在文化课课堂上学生“难以忍受”“学不会”,学生在文化课教学中,就像“听天书”一样,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很差,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如果不在文化课设置、教学内容及其标准和教法、学法、考法上加大改革力度,只在文化课课时总量上增减,无法解决目前文化课遇到的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文化课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动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自觉的按照成才的目标努力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而中职德育课承担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任务,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德育课的教学。

文化课是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课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如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前提,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借助语文应用能力继续学习,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如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通过语文的学习,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去为幼儿讲故事;设计专业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能运用创新的理念、流畅的表达去描述作品的内涵;财会、汽驾等专业学生需要借助语文提高理解力与应用能力才能自如地去处理专业业务……任何一个专业都不能游离于语文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之外而独立存在和发展。

三、加强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习趣味性。

随着学生上普高的愿望增强,职教招生的难度加大,导致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大批中职学生因初中文化课基础薄弱,读不了“普高”才选择了职业学校,中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差异性大,有不少学生甚至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标准,而对现行职高教材听不懂、学不会,产生厌学心理,教师抱怨现象突出,面对这种状况,就不能一味地照搬传统教材授课,必须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求的高低、层次的把握上有所调整。我校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增加时代气息,丰富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2.加强情感教育,运用激励性评价、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灵活机智运用激励手段,特别是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就更要如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整个心理过程,适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了,一定不要大声训斥,否则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美的感受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通过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对于难度大、理论性强,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

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战胜困难,才能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对于文化课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如果在学习中没有较高的自觉性,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是不能学好文化课的。很多中职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和毅力,不能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和干扰。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文化课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克服各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4.适当在技能比赛中增加文化课知识。

作为中职学生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需要有综合素质,有科学技术理论知识,更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要有人品,要会做人。就业导向没有错,但是不能把学校定位成简单的一技之长培养,否则,那就不叫学校教育。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文化课教学,而现在许多学校现在是文化课课程太少,课程开得不全。不管什么专业,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靠完整的课程体系,靠好的课程体系。技能大赛,对学生须进行文化课考试,大赛不仅要赛技能还要赛文化基础,对文化教育不能放弃,不能弱化,要强化。让大赛引导教学,以促进文化课的教学。

7.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七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 胡静秋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公民所必备的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和满足自身发展、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是数学课程的价值所在。数学核心素养也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外在特征,要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要能够从本质看问题,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我要求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画一画图或找一找模型,思考后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后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思路与方法。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自己掌握新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自己自学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它相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快就把这几个性质融汇到了一起,并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里成份,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维过程。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表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程度,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大胆提问。课堂上不会发问,不敢发问的学生,不是思维敏捷的学生。

四、以动助做,发展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独立地探索新的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依据常理,学生在独立操作后,都能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一般情况下,到此为此,圆面积公式就算推到出来了。而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推导,还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经过自主操作探究后,一个学生提出: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结论的提出,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松开了,纷纷寻求其他的方法。很快又有许多学生推出了将圆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圆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以议明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确地检查思维过程,随时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对自己能自我监控,对别人能正确评判。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集体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教学中,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讨论、争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有道是: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当学生逐步学会据理力争,批判自己和他人时,他的思维品质又有了新的飞跃。

8.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八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素质教育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对如今课堂教学有那些改变以及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学生 核心素养 影响 培养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素质教育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对如今课堂教学有那些改变以及影响。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以下从四个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原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数学使人精细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外在表现。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学生不但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7+75、69+47+53、68+32+49…..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3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三组的同学做的题目简单,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三组所做题目前两个数相加得100,算起来简便。”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结合律的内涵。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识是从动手能力开始的。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从中学到新知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内心深入来说我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有意思的学科,数学在小学阶段几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并走进生活的,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例如最近在学习的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我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体验分月饼(把一块月饼,如果给两个人平均分,每人会分到多少?如果给咱们班每人都分呢?)这样设计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大这一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调皮等现象,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教师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善待学生,耐心教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外,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会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这就是一个本质的改变。这就是为何老师却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感兴趣,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在三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猜想、发现、验证等活动去认识、归纳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热爱,个个充满信心。

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例如: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布置会议厅大概需要多少吧椅子?估算给桌布做花边要多少材料?……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小小设计师”是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数学离不开,数学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件大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绝不只是上述所见。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参考文献】 1.陈婷婷:以素养为本 促全面发展——浅谈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年24期

2.高伟成:浅谈提高学生数学语言修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03期

3.杨红萍:国内外数学阅读研究概览[J];数学教育学报;2013年05期

4.王善森:浅谈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期

9.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九

【关键词】汽修专业;实践操作;安全意识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维修车辆的过程中,安全意识非常淡薄。比如有些学生在举升车辆时不注意车辆摆放是否周正。有些学生给蓄电池充电时忘记充电时间。这些缺点会严重威胁学生的安全。

为了了解本校汽修专业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现状,我们对汽修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意识测试,对调查结果和学习安全意识测试结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期望通过调查和测试对学生安全意识问题进行诊断,并探索相应的策略。

一、通过问卷调查和安全意识测试,初步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缺乏的原因类型

根据调查研究,学生安全意识缺乏的基本类型是:

1.无知无畏型

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学生由于上课时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实践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导致在实际操作时根本不知道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

2.耳听为虚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主要是没有见到真实的安全事故,对老师口头所强调的安全事故不屑一顾。甚至还以为是老师杜撰出来,吓唬自己的。

3.与我无关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主要是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该行业,以为自己以后遇不到这样的事情,所以对实践操作的安全意识漠不关心。

4.不相信自己会遇到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主要是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太远了,自己肯定不会遇到。或者认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太低了,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二、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意义

俗语说,安全健康是1,财富是0,只有保证安全健康的1,财富后面的0才会有意义。安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安全时时牵动着教师和家长的心。安全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一天,我们通过新闻,微博,微信都可以看到有关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问题。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家长面前的头等大事,而现在显得更为突出。

特别是在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很多时候需要有实践操作的活动。此时安全是保证实践操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的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时刻,也是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能否尽快适应其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安全保障。因此能否培养出具有专业安全意识的学生是职业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安全教育培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责任感

当今社会,所有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学生责任感不强所导致的。比如说有一个学生给蓄电池充电时忘记充电时间,之后我问了这个学生,为什么没有拔下充电器插头。他说,我以为会有其他同学拔得。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责任感。专业课,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很好的课堂。在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积极地营造某种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意识到将来所从事行业的重要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汽车4S店安全员的角色。安全员角色由所有学生轮流担任。对于所有学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安全方面的问题,都要求安全员认真监督,独立思考,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分析、讨论,找出原因。通过这种方法,笔者发现,学生的责任意识逐渐加强了。安全方面的隐患也少了。

2.让学生百“闻”不如“一”见

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不重视安全隐患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那么低,不可能凑巧遇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做了三件事。

首先我在网络上收集了很多安全事故的视频,然后放给学生看。当学生看了血淋淋的视频以及死伤者家属的哭天抢地的情形,第一反应是太惨了。然后当学生发现安全事故也可能发生到自己上时,笔者明显觉得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明显谨慎很多。很多拿不准的动作都会跑过来问我。

其次笔者邀请到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位工人,到学校给学生现场讲解他发生事故前所思所想。讲他发生事故一瞬间的情形。以及发生事故后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各种伤痛。

最后,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受到安全事故伤害的工人的情形。比如说,让一个学生把一只眼睛用毛巾遮住,让他保持这种状态,上了一节课。等到下课,请他说出感受。让另一个学生把一只胳膊用毛巾绑住,不能动弹,让他保持这种状态,上一节课。等到下课铃一响,两个学生都飞速把毛巾取下,他们一刻也不想再保持那种状态。

通过方法,学生越来越对安全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意识。

3.平时预防工作在前

俗语说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在进行实践操作项目时,会着重研究这个项目的危险点在哪几个方面。上课时,在教学生实践操作前,一定会强调这个操作中的危险点在哪几个方面。实践操作的要领可以少讲一些。但是实践操作的安全注意则是一点也不能少。在学生操作之前,会反复考察学生对于安全要点的掌握。学生哪怕一个安全要点没有掌握,都不会允许学生实践操作。

另外,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月一个主题。比如防火主题月时,我会召开防火主题班会,模拟火灾情形,训练学生的逃生本领,让学生掌握防火本领。比如说教育学生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实习场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

4.安全工作由个人、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协作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学生在家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平时在家家长应该给学生多灌输一些安全意识方面的内容。

另外社会方面可以定期邀请消防交通方面的专业人士,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0.中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十

兰州市第七十一中 李勤荣

邮编:730080 电子邮箱:liqinrong1972@126.com 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承担起自我教育的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的成长,最终要依赖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形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抓住切入点和关键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的课题,以下就是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粗浅体会。

一、把激发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牵引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心理学家也都把兴趣比作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所以在每一节课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各教学环节之间,学习问题的设置方面,都应该巧妙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作好课前参与。我在每节课开始前五分钟组织课代表、小组长分别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集中归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点,作为课堂教学中分析讨论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问题等走向课堂,能促进课上的学习。对于现代文自读课文,我大胆放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讲课,其他学生积极为讲课的同学提供备课素材,各小组轮流开展讲课竞赛,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这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锻炼机会,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把掌握学习方法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着力点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从而利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也是创新性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如在学习诗歌部分时,我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步骤和方法,即读诗歌、品语言——说意境、析写法——探情感、找意图,并且按照这三步组织教学,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诗歌教学(教师逐句、逐段讲析,最后归纳主题、总结写法)的老路子,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听授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样,在学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及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的课文时,教师也应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学一篇课文,而应传授他们阅读及写作这些文体的方法。另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老师也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写日记的方法、圈点批画的方法„„这样训练久了,学生就不需要只靠着老师这根“拐杖”去走路,而是学着运用方法,放开胆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去闯荡,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自主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三、把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点

作为一个好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应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要体现教师的爱。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导学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后进生为突破口,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每一个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反馈中增强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四、把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落脚点 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探究创新,这一目的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的。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费尔巴哈也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实践证明,有疑才能掀起思维的波澜,有疑才有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寻疑是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其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手段,但关键不是教师拟疑,而是学生生疑,主动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以保护其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要提倡“群言堂”,反对“一言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天堂”。

11.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摘要: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低效无效,我从平时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层次教学,取舍教学,小步子低难度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几个方面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力图改变这种教学现状。

在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小学,初中和普高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效,而我们职业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却面临着低效,无效教学的现状,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我从自己平时教学谈几点心得。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是否真的“有效”

对于直接面对社会职业活动,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来说,英语的教学活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工作就业需求,先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然后才能谈好坏多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误用或滥用一些教学方法往往让教学成了低效或无效教学。

a.低效教学的表现

表演作秀。为追求师生互动,在45分钟内,安排太多的活动环节,学生忙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老师忙着控制课堂教学秩序。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无取舍。中职教材是以全国范围内所有学生的英语现有水平而编写的教材,但因中西部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取舍,教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教学效果不理想。

疏于纠错。很多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保持课堂教学节奏的流畅,对于学生的错误甚至教师自己的错误都不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养成“发音随便发,单词自己造”的不良习惯。

b.无效教学的表现

忌用母语。很多教师上课拒绝用母语,认为用母语就不是英语课了。职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上课不用母语,让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讲什么,稀里糊涂地上完一节课,不明所以。

过于依赖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许多教师上课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却用的太多,太滥,节奏也太快,学生在眼花缭乱一节课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3.怎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的问题是成绩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初中因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白眼”,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什么都不会干好的人。因而,作为任课老师,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的激励尤为重要,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做起。

a.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学习成功的源泉,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中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没自信。那么我会在入学时向学生介绍职业教育的出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职业学生的毕业的前景:入学升造或就业。从而引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顺势我再介绍我们学校因为学好英语,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上大学深造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分层教学分为: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及内容分层和作业分层。学生分层

我将每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英语学习积极主动。B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但在学习上有进取心。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对英语不感兴趣。

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

例如在中职英语基本版第一册第六单元Getting Around,Speaking部分为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以学生的教学实际,工作就业的需要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设置为:

A.掌握问路的基本句型,基本短语。

Excuse me, but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Excuse me , how can I get to„?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How far is „? Sure/Certainly.Follow me, I’m going that way too.Turn left/ right at the „ crossing.Go straight for„before/ past/ across/ from the„ B.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问路的基本句型。C.实际问路表演练习。

A层学生不仅会用问路句型短语,也能在交际中灵活运用。B层学生只要求会运用问路的句型短语。C层学生要求记住不会基本短语。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极大的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作业分层

我以中职英语教材基本版第六单元 Getting Around 为例,A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写作,阅读训练来巩固所学,B层次学生可以通过造句,填空,复述来巩固所学,C层次学生以抄写,朗读为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英语课上有所收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英语的抵触情绪也会随之减弱。我以中职英语基本版一册,第六单元Getting Around 的作业布置为例。

Homework:

A.Write a composition of 60-80 words about how you get around in a strange place.The following patterns and expressions may be useful to you.B.Choose a suitable word to fill in the blank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The students all went straight home after school.2.The polite boy offered to show me around the village.3.He preferred to stay at home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4.The post office is just across the river.5.I don’t believe that the chair is 100 years old.6.The boy led us through the fields to the village.C.Try to remember th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take a map Prefer to ask for directions lose one’s way have a good time learn a new language meet new people go straight down have no idea measure distance give direction follow me lead „ to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c.大胆的取舍

根据中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本班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易于理解掌握,服务于所学专业,实际有用的进行精讲精练。例如中职教材基本版第一册,我把对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七单元作为精讲精练课,把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第九,十课 Success and famous people 进行情感,人格培养的教育素材来讲解,以达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d.小步子,低难度。

中职学生的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弱。因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放慢步子,减慢速度,哪怕一节课学生记住了几个简单的句型或短语,这都是收获。但不能一味讲求速度,忽视学生的主体和实际基础,老师一节课准备的内容充实,活动丰富,但因学生的基础差而无法参与,这样老师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身上是没有一点点的收获的,这样徒劳无获得事情我们最好少干不干。

在我的教学中,我切合我们小学汉语学习时的方法,把每篇文章中的常用短语让学生划出,并摘抄在小本子上随时随地的背以扩大他们的词汇,这样学生坚持了半学期就有了效果,学生在写作时就知道想写的用英语如何表达了,写作得心应手了很多,做选择,改错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而且,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有进步学习兴趣也浓了。

e.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能有效改善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

在第一册Getting Around 这课 Speaking中,我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层次的布置了任务给他们,让他们小组讨论,并明主选举代表,代表各小组在教室前表演我们的情景练习,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还增强其自身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总结

上一篇:电线管预埋作业指导书下一篇: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持慎独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