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2024-06-29

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共8篇)

1.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篇一

**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年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的方式和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核心,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将我村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镇**村,辖区内9个村民小组,有576户(常年外出户130户)总人口2196人,全村劳动力1300人,有党员64名,其中正式党员61名,预备党员3名。

二、党建工作的开展

按照“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会、村民代表会的职能作用,保证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党务、政务、村务、居务公开等制度,采取公示、述职、听证、评议等形式,组织群众参与和监督社会基层组织的工作和事务。

2011年12月,按规定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村完成了本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公推直选工作,实现了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全覆盖,而且在公推直选中,改进用人观念,在选人用人上大胆选拔使用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的干部。把政治上靠的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村两委班子更有战斗力。

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治理机制。**村级治理机制工作,紧紧围绕“经济上保障农民的利益,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两大主题,进一步完善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导向,村级公共管理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两轮驱动,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合力治村”的村级治理机制,进一步理清了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职能,明确了工作定位。抓好小区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三、我村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员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合理。一是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年龄结构比例失调。二是从男女党员的比例看,女性党员偏少。三是党员文化层次较低,大专学历以上的党员少。

2、农村党员科技素质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差。缺乏技能培训,致富办法少,起步难度大,思想惰性大,观念比较陈旧,发展思路不清晰,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影响力逐渐呈弱化趋势。

3、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有待加强。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农村刚刚起步,民主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能力、有知识的党员流失严重。

4、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经费不足,工作辛苦,条件艰苦,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村没有收入来源,村级财务运转艰难。党员干部工作在第一线,工作最具体、最直接,长期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稍有疏忽,就会遭到群众的非议。而农村工作又是复杂的,每完成一件工作都要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制约,如修路架桥、五保户、残疾人的供养等等,都是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但要干好每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没有资金作保障,再好的设想也是一句空话。加强全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2.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篇二

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显然不能满足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只有将社区教育和培训做实做强, 才能真正做到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推向现实。为了进一步地分析社会教育如何为学习型组织建设服务,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社区教育进行调研, 从而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街道基本现状

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街道总面积14.1平方千米, 辖13个社区居委会, 常住人口6.2万, 外来人口3.5万。它位于南通市主城区东南, 南通市行政中心、政务中心、中央商务区等均驻于此。在文化特征上, 文峰街道更加呈现出江海文化特有的开放多元性和兼容互补性。

近年来, 文峰街道不断加大创新和投入力度, 打造南通市重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集聚基地, GDP连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综合经济实力在南通市110多个乡镇 (街道) 中稳居十强。2014年, 全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42亿元, 工业总产值和服务业营销额均稳居全市前列, 完成财政收入已近7亿元, 文峰街道在南通市主城区转型发展中的辐射功能和驱动功能日益凸显。

二、文峰街道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情况

文峰街道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 制定学习型组织的评估标准、考核指标, 由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广, 指导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家庭等五类学习型组织, 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 吸引了广大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据不完全统计, 全街共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120多个, 覆盖全街, 创建率高。其中社区各类学习型组织近100个, 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70%以上。因此, 文峰街道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中拥有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难点

1. 难以构建富有特色的组织文化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展, 需要有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 从而让组织参与者与组织之间形成高度认同的思想和行为, 形成统一的价值, 激发成员提升自我的人生价值, 形成积极、团结、稳定、和谐的发展整体, 从而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展奠定人员基础。如果组织文化可以奠定, 那它的精髓和根本能够打下充足的基础。组织文化的建立与完善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目标, 而此项目标最好是由相关的由上而下的组织领导制定。

2. 难以实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培训

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有学习效率的组织群体。有关组织中现有的财力和物力在带动组织成员进行学习时是否可以在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意识的同时又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帮助员工培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 使得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后期形成自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 形成个人学习、部门学习、组织上下全体学习的整体学习氛围, 并使之成为习惯并得以延续。管理培训应该可以起到积极效果, 但是在实施中如何做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则应该需要有专门的指导。

3. 形成无边界学习的困境

一个运作高效、服务快捷的组织, 内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了解和熟识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运转情况, 可以帮助有直接关系的各部门之间换位思考、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设方案。但是当前各组织之间与组织内部之间的沟通协调有时存在困境, 原因在于缺少联系部门。

4. 无法保持一以贯之的学习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必须破除一阵风式的行为模式, 贵在坚持, 因此, 必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才能赋予学习型组织长久的生命力。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基础必须是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组织参与者的能力、素养、竞争意识和服务水平。组织学习绝不仅仅是办班讲课、读书看报这些简单的模式, 应当是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学习者的个人能力, 通过不断地吸收文化营养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能力。

四、文峰街道通过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组织建设进行的服务

针对新常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针对学习型企业、家庭、组织的建设要求, 文峰街道牢固确立了“全民学习, 终生学习”理念, 大力加强社区教育的各项建设,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学习型街道初步显现,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1.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形成富有特色的组织文化

在文峰街道鲍家桥社区, 存在着部分居民对社区认同度和归属感欠缺, 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比较单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不足等现象。城郊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未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反过来也影响到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和社区的自治、邻里自我服务的实现。

邻里空间的创设和邻里平台的搭建, 为鲍家桥社区探索如何通过社区自治能力的增强, 来带动城郊结合型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提供了支点和杠杆。邻里“一心一会三组九员”组织, 整合了政府、社区、社会组织、邻里志愿者和市场力量等各方资源, 是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合作形式的重要展现, 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社区及社会组织的资源配置, 在邻里组织的架构和运作中实现了最优化, 发挥了优质便捷的服务效果, 使邻里居民能最大程度的获益。很显然, 鲍家桥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目标, 已在邻里建设中逐步变为现实。

2. 通过形成专业化的教学环境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

为确保社区教育人才队伍的稳定化、优质化, 文峰街道建设了四支队伍:一支高层次的智囊团队伍、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一支热心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现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 兼职区级讲师团成员18名;各社区教育站点共有专职管理人员14名, 社区级讲师团成员126名。一批热心社区教育工作, 有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有创新精神的人员, 组成了文峰街道社区教育的智囊团队伍, 定期举行研讨会, 为文峰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同时,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全街拥有一支45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 常年活跃在基层、社区, 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提高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非常重视加强专兼职社区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训, 多次组织社区教育论文写作培训班、档案员培训班、信息员培训班、志愿者代表培训班、街道级讲师团成员培训班, 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

社区教育工作面大、量广, 要确保全区社区教育有序开展, 经费要保证。文峰街道结合实际, 采取了“四个一点”的措施, 即“政府拨一点, 社会筹一点, 单位出一点, 个人拿一点”来解决社区教育的经费。街道按辖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3元予以配套, 街直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十分重视区级社区教育, 经费使用台账资料审核和管理工作, 确保社区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注重导向, 且发挥最大效能, 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通过整合资源, 保证教育设施破解无边界学习的难题

文峰街道本着“教育面向社区、资源来自社区”的原则, 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科技、文化等资源, 横向联合, 纵向沟通, 努力拓宽教育渠道, 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文峰街道十分注重社区学校建设, 构建了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 社区市民学校、企业职工培训学校、教育资源开放的各大中小学为基础的两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目前已有1个街道级社区教育中心、14个社区教育基地, 26所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学校, 28个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独立院落, 设施设备齐全。各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 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阵地, 为社区内居民的教育、学习提供需求服务。

文峰街道通过设立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为爱书者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 即使不能当时找到, 也可以通过预定的方式获得。同时通过建立学习信息超市, “书香文峰读书节”“文峰之声大讲坛”“社区图书漂流互动”等方式, 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各类学习服务, 造就出一批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

4. 通过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组织机构维持学习能力

文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加强社区教育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街”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继颁发了《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发展目标综述》《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 制订实施了《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实施方案》。同时, 为加强对社区教育的领导, 文峰街道建立了全街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级社区教育工作小组两级领导机构。14个社区分别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小组。两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的建立, 对指导全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篇三

新时期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青浦区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责任监督、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收获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选任机制、服务保障、后备队伍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基层党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4-0047-03

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基本结构。第一,年龄以中年为主,年轻人少。全区现有农村党组织184个。目前村党组织书记171人,46岁至60岁的共有120人,占70.2%。现有居民区党组织89个,全区目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89人,46岁至60岁的有59人,占比66.2%。45岁以下的年轻人少。第二,学历偏低,以高中以下居多。村党组织书记学历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有77人,占45%,高中、中专及初中以下共有94人,占55%。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学历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有42人,占47.2%,高中中专及初中以下学历的有47人,占52.8%。第三,在岗任期偏长。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在5-10年的有44人,占25.7%;任期10-20年的有37人,占21.6%;任期20年以上的有12人,占7%。3-5年的有43人,占25.1%。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任期5-10年的有25人,占28.1%;任期10-20年的占24.7%;任期20年以上的有5.6%。任期3-5年的占20.2%。第四,身份构成以事业、集体编制的人占大多数。村党组织书记是集体编制的有147人,占到了86%;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事业编制的有48人,占53.9%,集体编制有36人,占40.4%。第五,地区收入不平衡。青东和青西地区的村党组织书记收入差距较大。

(二)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总体评价较好。调查问卷显示:68.6%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能胜任岗位,30.4%的基本胜任。对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能力的评价满意占59.8%,较满意占30.1%,基本满意占9%。认为村(居)书记团结班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分别占67.7%和65.6%。在发挥带头作用方面满意的占51.8%,较满意有34.6%,基本满意占8.6%。70.7%的村(居)党组织书记经常与普通党员、普通群众谈心交心。可见,村(居)书记队伍整体是好的。

(三)后备干部有培养有储备。全区目前村后备干部有167人,男性76人,女性91人;35岁以下有143人,占86%,本科以上有115人,占69%;主要来源是大学生村官,有55人,占33%。居民区后备干部目前全区有61人,其中男性有26人,女性有35人;35岁以下有55人,占90%,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3人,占70%;主要来源集中在三支一扶(23人,占38%)和大学生村官(6人,占10%)。可见,村(居)后备干部大多数人学历较高,女性偏多。调查问卷显示:对大学生村官到村、居民区任职后的评价较满意为41.1%,满意占38.7%,基本满意占18.6%。75.8%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应在带教指导下负责具体条线工作。83.8%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在符合选举、选聘的情况下,希望大学生村官能进村(居)班子工作。

二、村(居)书记队伍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一)选优配强干部班子。结合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村(居)党组织班子。从2005年开始,青浦区在基层党组织换届中试点探索“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两票制”等不同的选举方式。2008年起,全区各村(居)党组织选举全部实行“公推直选”,改变了以往“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脱颖而出,优化了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增添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二)强化教育培训。完善村(居)干部轮训制度,把基层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每年组织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岗位轮训和专业研修,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培育挖掘村(居)党组织书记典型,发挥优秀示范作用,2010年成立了青浦区村(居)党组织书记联谊会,通过课题调研的方式,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普遍、趋势性问题进行研讨和总结,为书记们提供了思考和工作交流的平台。

(三)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保障机制,明确了村(居)干部的岗位报酬和养老保险,落实了村(居)干部的基本保障,调动了村(居)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了干部队伍。拓展发展空间,从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中选拔街镇领导干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居)干部参选“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优秀村(居)干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开展从优秀村(居)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工作。近几年,共有9名村(居)干部通过公开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

(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2006年,实施选聘社会有志青年到村任职、选送机关优秀青年到村挂职、选派结对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三选工程”,有效增强了农村干部力量。2006年以来,按照市委要求,选聘了334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先后有18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居)“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三、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中以经验为主,创新少。据问卷反馈,61.4%的村(居)党组织书记思想比较保守,创新意识不强。46.1%的书记在工作方法上和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33%的书记在工作中不善于发动群众。有的党组织书记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对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村(居)工作缺乏开拓性的研究和思考,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

(二)任务繁重,权责不清。调查显示,97.8%的村(居)党组织书记精力主要用于镇党委、街镇中心和重点工作。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担负的职责繁重,上级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指标都有赖于他们去落实。在动拆迁、三项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矛盾的焦点上。由于权责职能不清,村(居)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手段有限,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很大。

(三)思想上做老好人,顾虑多。一方面,在换届选举时街镇党委在村(居)党组织书记的选配上还是注重平稳,视野不够开阔,基本上聚焦在现任两委班子成员,书记选拔任用渠道比较单一。党支部和居民区委员会都是三年一换届,这三年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干工作,第三年又要准备选举,真正开展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部分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举前一年“做老好人、不得罪人”“不敢做事、不愿做事”现象比较明显。有些书记仍将村(居)民作为管理对象,个别的甚至将村(居)民作为对立面来看待,认为工作不好做是群众思想太复杂、要求太高。另一方面,受身份、年龄、学历等限制,村(居)党组织书记的晋升机会不多,一些优秀的书记存在“干得再好,也列不了编(指机关、事业编制),离任后还是去拿集体干部退休工资”的思想顾虑。此外,村(居)党组织书记任职期间不计工龄,考进公务员队伍后,工龄却从进入公务员队伍之日起算,感觉不合理。

(四)后备力量不足,基层留人难。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文字工作过多,与群众交流接触的机会太少;非沪籍村官不懂本地方言,难以服务群众;工资待遇较低,平均月薪在2000元,好“苗子”难留。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难留基层工作的原因中,54%的大学生村官来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多呆,只是为了能享受考公务员、落户等优惠政策;52.3%的人认为农村生活枯燥,工作后不受重视,归属感不强,心理落差大,不愿意沉下心扎根农村。招录的334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中,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离职的有198人,期满后真正留在村里工作的很少。个别村(居)党组织书记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够重视,或传帮带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的引导培养带教作用,受换届选举竞争力的影响,怕年轻人抢了位子,直接影响个人利益。

四、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干部选任机制,选配好村(居)党组织书记。一是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首先,要严格选任的标准,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政治标准,选拔党性强,热爱村(居)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坚持能力标准,选拔既有发展经济能力,又有社会管理能力的人;坚持群众标准,选拔宗旨意识强,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其次,增加选举程序的内容。可探索实行述职、演说、答辩等竞争程序,强中选强、优中拔尖,让真正优秀的人做书记。再次,要严肃纪律。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法规政策,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对在选举中买票、贿赂等行为,必须坚决查处,依法办理。此外,建议出台相关规定,使村(居)基层组织与街镇党委的任期相一致,每届任期为5年。二是注重培训教育,提升整体素质。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分级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党组织书记的素质与能力。新一轮换届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新任村(居)党组织书记初任培训,并每年组织开展轮训,采取短班化、专题化,通过案例、研讨、实践等形式,重点加强政治理论、群众工作、区域村域经济、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党务工作知识等培训,突出实效,提高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任期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约束工作机制。村(居)党组织书记要签订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状,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上级党委和党员群众监督。加大考核力度,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依法办事等工作制定具体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不搞平衡照顾,对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全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针对考核结果有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从制度层面促使党组织书记踏踏实实干工作。四是尽快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正常的退岗机制。制定出台具体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退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退出情形和落实具体的操作办法。对工作无成效、群众不认可的党组织书记,上级党委要及时进行撤换调整,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委主任,要对其劝退,对劝而不退的,街镇党委要指导村、居民区党组织提请村、居民区代表会议罢免,从而破除村(居)干部只进不出的“惰性思维”。可针对实际,规定退休年龄,最好年龄限制在55岁以下,最高不超过60岁。

(二)提供服务保障,激励村(居)党组织书记。拓宽成长进步渠道,面向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录公务员;积极推荐提名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提供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工作力度,更多地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街镇中层干部及街镇领导干部,形成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为党组织书记创造政治上的成长空间;加快村(居)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进程,落实职业化待遇保障;探索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结构化岗位补贴、基本养老保险、离岗退位的生活保障机制等制度;建议市委出台统一标准,根据村干部在岗年限和工作考核情况,保证干龄补贴和生活补贴,从而使一些不能解决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长期在村(居)工作的优秀党组织书记没有后顾之忧。

(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做好育苗工程,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接班人。第一,拓宽选拔渠道。一是招录一批。明确选拔标准、程序和培养管理措施,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招录一批热爱基层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后备干部队伍。二是下派一批。从各街镇管理的集体干部中选择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同志到村、居民区任职,担任条线干部、助理等职,通过定向培养,为村、居民区储备一批书记后备人选队伍。三是留住一批。进一步扩大本地生源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居官”中的比例,对经过一定时间培养,考察符合要求的,及时提拔使用或由组织推荐参加民主选举,进入“两委”班子,使之安心扎根。第二,加强教育管理。各街镇要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对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考察考核情况以及工作成绩和奖惩等进行详细记载,并以此建立村(居)后备干部定期考察调整制度,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可以将后备干部纳入民主评议村居干部范围,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推进村级优秀后备干部到镇机关、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放到一线岗位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第三,打通成长通道。村(居)后备干部、条线干部通常多是在村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本村人,党员群众对他们比较熟悉,相对来说,他们更容易被党员群众所接受。因此,要在村(居)切实建立起后备干部、条线干部——中层干部——村(居)主任、书记梯队的良性循环,确保基层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充足稳定。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副教授

4.学校建设学习党组织自查报告 篇四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党支部坚持把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当作一项政治任务,重点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有力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升,有效实现了学校的科学发展。经过认真的自查,现将我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为目标,抓好学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的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校作风转变和学校效能提升,加快校区建设,使我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发挥引领表率作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首先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建设。只有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才能有力推动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因此,学校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提高自身领导能力、领导艺术与加强学习的关系,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自觉养成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以积极的进取精神,每天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走在前列。我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每周一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创先进、争优秀,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在党员、教师中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凸显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理论学习。改进与创新学校各支部的活动方式,内容丰富,讲究实效。学校党支部在组织深入开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宗旨教育、纪律教育和典型教育,教育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党支部书记陈斌礼在教职工会上作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通过学习,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发展理念,以理论学习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工作实绩检验理论学习成效。

2、全面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党员提高理论修养。为了提高党员同志的理论修养,同时促进广大教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校党总支在学校显要位置刊出“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专栏”,并专门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工学习会,由书记在会上传达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党总支举行了理论中心组成员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议,由书记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随后又多次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胡锦涛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新《党章》等重要文件,使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在学习形式方面,一是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收看、查阅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相关新闻材料和评论文章、节目;二是以党总支或党支部的形式,围绕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文件进行学习讨论。在学习内容方面,做到指定性内容与自选性内容相结合,政策性内容与热门性内容相结合,主题思想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4、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惠及群众并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学习调研是基础,分析检查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党建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致力建立学习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不断持续推进,促使整改措施分长远缓急到位。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校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精神状态明显改进,党员意识明显增强,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风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风气、努力工作积极争先的风气进一步形成。

5、在学习效果上,力求深化。我校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促进学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来认识,把学习作为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工作要求来落实,按“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的要求推进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加强师德师风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认真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开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活动,不断提高执教能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进行师德教育,利用好每一次教职工大会,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通知》,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不断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师德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

2、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将师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教职工确立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奉献教育事业的道德情操,以人格的力量影响教育学生。规范教师行为,自觉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远离黄、赌、毒,严禁在校工作期间玩游戏、看电视连续剧,严禁搞有偿家教,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各种有违师德的言行。激励广大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保障措施落实,活动成效显著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设学校型党组织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党支部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科学制定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计划,不断充实和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措施和办法,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觉悟、修养、境界和责任,自觉地带头参加各种学习。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认真贯彻落实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党员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小组学习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党总支的学习力、实践力。2.健全机制,创设条件。学校党支部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加强对学习的考核,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绩效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考评机制,并将学习效果作为党员年度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学校党总支及时整合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资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有利条件,同时逐步增加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经费投入和物质支持,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推进。

3.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坚持推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在学校型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党总支还积极探索和实践创建活动中的好载体、好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交流。党总支十分注重引导干部党员紧扣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工作的成果。学校党支部通过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全体党员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不足之处

我校党支部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是虽然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学习培训计划,但在学习内容上还不够全面系统,学用结合不够好; 二是在抓学习方面存在不平衡,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抓得紧、抓得好、抓得及时,而对党的先进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抓得还不够到位,不够及时,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七、改进方向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组织领导,做到领导重视亲自抓,做到观念和思路上有创新,机制和制度上有创新,方式和方法上有创新;二是要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确定学习重点,努力在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渗透、贯穿上进一步下功夫,达到学以致用;三是要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组织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自己讲体会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四是要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将“请进来”辅导讲座与“送出去”集中培训相结合,并依托网络进行自我培训,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要不断完善学习制度,不断完善监督制约、奖惩激励和考核考评机制。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组织学政治、学业务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学习计划任务全面落实,从而有效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综上所述,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党总支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尚须进一步加强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的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内容落实,以夯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

右二坝小学基层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5.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 篇五

一、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党支部班子建设。党支部书记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重点工作分解到支委成员,责任落实到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健全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把落实党的各项工作制度作为抓好党支部建设的主要环节,坚持党支部学习活动制度和*主生活会制度。

二、强化学习,提升素质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积极开展学习xx大、学习新党章和《党和国家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全面把握xx大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党支部组织学习与党员自觉学习相结合。二是强化业务学习。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重实效原则,通过举办理论和业务培训,全面加强《行政许可法》、《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理论上不断扩大新视野,在知识上不断增加新内容,在能力上不断提升新水平,努力使培训学习成为推动工作、研究问题、提出对策的重要手段,成为开创新局面、谋求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三、措施有力,扎实推进

(一)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x、行政审批项目调整到位。一是按照《四川省人*政府关于印发和》(川府发[]号)文件要求,全省统一县级行政审批事项不超过x项,由中心党支部牵头,再次组织各行政审批部门与省、市相关部门就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审批对象、办理条件等内容进行对接清理,与县监察局、县委编办、县法制办共同会审,并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最终确定我县行政审批项目为x项,并以犍府法发号文件予以公布。

x、“两集中、两到位”有序推进。按照省、市、县机构改革要求,全县行政审批部门原有xx个县级行政审批部门调整为xx个。中心党支部对窗口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梳理入驻项目,强化入驻人员的到位,目前中心共入驻部门xx个,其中:常设窗口xx个、综合窗口xx个、其他服务窗口x个,设立分中心x个(国税、地税、交通)。入驻行政审批事项x项,行政服务项目xx项,公共服务项目xx项,入驻窗口工作人员xx名对外开展服务。

x、政务公开不断强化。在梳理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将所有入驻政务中心审批项目的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审批程序、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承诺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大厅、政务服务大厅在网上公告,在大厅室内led屏滚动公开,以及统一印制办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书,做到多渠道、多层次公开,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

x、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在行政服务大厅配置两个室内led屏,强化了信息公示和发布;出入境窗口配置排队叫号服务系统,新增港澳自助二次签注机,让群众能有序、快捷办理业务,节省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第二次统一着装,提升了政务服务形象,营造了较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标准化建设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以“作风XX县”为契机,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x、教育管理工作务求实效。为促进窗口工作人员办事能力提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群众服务的宗旨,中心党支部以学习和开展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素质。在每月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基础上,开展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当‘乐山好干部’”为主题的党课教育,号召全体窗口工作人员向身边的“犍为好干部”学习;到同心乡小市村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革命路线”的支部活动;与县政府机关党委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加强窗口工作人员党纪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意识。

x、大厅管理工作严格规范。结合政务中心工作实际,强化窗口管理,全面整治“慵懒散浮拖”。一是严格执行朝九晚五、上下班实行指纹签到考勤制度;二是严格评价制度,设置窗口服务评价仪,办事群众现场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进行实时评价;三是严格视频监控管理,省、市、县三级政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实行全程实时监控,有效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四是严格请销假制度,窗口工作人员请假需向原单位说明请假原由,实行原单位分管领导和政务中心分管领导“双请假”方可离开;五是建立巡查制度,加强大厅巡查力度,每半小时由中心分管领导和中心督查股巡查并及时纠正违规现象;六是开展“窗口和岗位”争创活动,政务中心在大厅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中开展每月一评“窗口和岗位”争创活动,与窗口工作人员年终考核挂钩;七是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今年向窗口工作人员发违纪通知书x份。

6.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篇六

基层党组织活动自查自评报告

县委组织部:

按照《关于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院组织人员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并针对摸底情况进行自我评定。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领导班子情况

2011年以来,我院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和指示精神,坚决服从县委领导,善于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检察工作中。党组书记、检察长徐军作为党组织的带头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并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真分析检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实际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使党组织建设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出党组织在检察工作中应有的作用。徐军检察长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始终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注重自身

良好形象,坚持率先垂范的做人准则,从不搞特殊化,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坚持和维护党组织的团结,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自觉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民主作风和大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批评监督,以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形成了团结意识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大涨的良好氛围,在县委对我院领导班子的多次考核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县委及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党员队伍情况

我院现在有在编干警36人,均为共产党员。几年来,我们秉承“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才能做好检察工作”的工作原则,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党员队伍整体培训、全员提高的建设思路,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讨论、自身查摆、互帮互助、讲党课、主题调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全体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使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先后涌现出孔庆春、张静超、刘艾青、曾鑫等一批

优秀共产党员,组织干警向典型看齐、向典型学习,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大家争先创优,共同进步。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开展各种主题学习活动,用演讲比赛、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等方式,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每名党员都要落实帮助任务,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方式,提高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共同进步。并注意在年轻干警中培养优秀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帮助他们早日迈进党的大门。三年来,共发展新党员4名。每年的党费缴纳由专人负责,按期收取,及时上缴。

(三)工作机制情况

为了抓好党组织建设工作,做好每一名党员的考评工作,我院结合检察工作绩效考核,对党建工作制定出实施计划、完成时限,把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头,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年年初,检察长要与副检察长、副检察长要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科室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党建工作。经过充分的调研,制定了《工作规范》、《处理办法》、《通报制度》,要求全体人员坚决执行,出现问题严肃处理,并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干警出现问题连带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科室负责人出现问题连带追究主管院领导责任。通过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规范,既是避免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

生,也是保护了每名干警、每个党员。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党员会议,及时通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保护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党内重大事项的决定采取集体研究的方式,避免“一言堂”。并利用每周二上午进行固定的学习,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活动。通过实行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开展各项活动,我院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出现了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有序提高的好局面。

(四)工作业绩情况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工作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够按照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工作中,院党组带领全院干警狠抓队伍建设、狠抓业务提高、狠抓案件质量、狠抓工作纪律,全院上下形成了赶、帮、超的工作局面、自动自觉的学习氛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1年,我院在全省检察机关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中,取得了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又一次进入全省先进院行列。被市院授予全市检察机关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党组织在工作成绩的取得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的各项权利得到落实,全体干警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群众反映情况

院党组在工作中坚持从严管理、从优待检,坚持走群众路线,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各项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检察业务实行民主监督,党组织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实效取得了

群众的认可。2011年以来,县委组织的多次测评中,满意票均是100%。对于群众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对于来访群众、案件当事人指定专人接待,对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不等不靠。每名干警都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组织捐资助学、帮扶贫困、驻村等形式,解决好群众的难点问题,让群众真正感觉到党的温暖。

二、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较大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当前我院党组织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争先创优意识不强;个别干警对党组织建设工作还有认识不足,认为这类工作都是务虚,不用过多的牵扯精力;工作开展中的方式方法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以改进。

三、基层党组织自我评价

按照中组部确定的《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参考标准》和省委组织部《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管理办法(试行)》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院自身工作实际,自我评价结果:A类。

7.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篇七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充分发挥

其地位和作用的客观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我们党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基层组织来落实。“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 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根基, 影响到党的工作大局。作为基层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更为突出。因为, 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 数量最多的农民和历史最悠久的的农村。农业丰则基层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 要靠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带头去执行, 因此说, 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 而所有这一切, 归根结底, 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 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 是关键, 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

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在新农村

建设中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 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我们也必须看到, 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不得到很好的解决, 势必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 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问题。一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软化”。一些村党组织松散, 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 存在“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情况, 党组织形同虚设, 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在党员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念宗旨“蜕化”、组织观念“淡化”、致富能力“弱化”、经济状况“贫化”的问题。如群众所言:有些党员是政策理论水平不如“上访户”, 经济发展不如从事种养加工的专业户, 技术技能不如科技示范户, 信息把握不如流动户。三是组织教育管理工作“散化”。一些基层党组织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 很难找到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 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 组织生活不正常。 (2) 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生产、经营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 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原有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工作方法等都已不适应这些。另外,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新要求,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再有就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织转变工作职能, 学会用经济、政策开展工作, 服务群众。 (3) 党员和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全面, 从现实情况看, 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不是几句空洞口号, 而是饱含着具体实在的内容。“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 “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 “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 “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还是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都需

●黄向阳

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 不可能是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而直接组织领导的责任, 必然是由“一线堡垒”和一线党员来承担。但是有的农村党员甚至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不全面, 有的认为, 建设新农村是政府行为, 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新村建设, 盖几栋新房, 修几条油漆路, 种点花草。还有的对此信心不足, 认为是搞花架子, 一阵风。这些消极错误的认识如果不得到及时的纠正, 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 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 围

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心, 农民增收是核心,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没有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必须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集体和农民收,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首先, 以“求实创新”为理念, 调整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则, 积极推进村党组织设置的改革, 按产业分类设置专业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建在党群共同致富组织中, 建在各类协会里;把党支部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村经济组织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结合起来, 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事情, 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推进农民走向市场, 共同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其次, 以“双带双强”为标准, 建设群众信任的好班子。一是明确标准, 选好人用好人。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 市场经济下的农村工作, 必须是“强者”当政, 要让“政治素质强, 发展经济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党员干部进入党政各级班子, 尤其要选准配好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 担负起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重任。二是超前选拔, 重视培养。为了解决农村党员干部老龄化、后备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 要做到超前培养, 从源头抓起, 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后备队伍。三是严格考核, 搞好评议。在带领致富活动中, 致富素质是关键, 政治素质是根本。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农村一些“能人”党员干部致富能力较强, 但对自己政治素质要求不高的现象, 各级党组织要在突出业绩认定的同时, 加大对“能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突出强化其综合素质的测评考核工作, 组织群众和普通党员监督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 通过测评和评议, 评出党员干部的能力、作风、状态, 评出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四是加强管理, 奖惩分明。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树立典型和榜样, 唤起党员同志动力, 使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需要, 从而保持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2. 适应“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 围

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严重不足的问题, 要做到超前培养, 从源头抓起, 建立一支数量充足, 质量过硬的后备队伍。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是农村良好社会风貌的具体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其实质就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项工作中重点要做的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彰显新时期党员的新形象, 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第一, 建立农村党员先进性评价鉴定机制。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行业有着具体的不同的内涵和评价标准。结合新农村的具体要求来量化、细化、具体化党员先进性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先进性标准, 使党员“干有目标、学有榜样”。同时建立党员先进性的评价鉴定机制, 使党员先进性评价鉴定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二, 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机制。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的党员教育机制, 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也是建立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需要。党员教育机制的建构要突出时代性。具有针对性, 增强吸引力, 体现动态性。第三, 建立农村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环节。失去管理监督的党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有逐步丧失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可能。必须注重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吐故纳新、自我纯洁的机制。要实现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农村各级党组织要下力量做好“五清”工作:即党员分布清、流向清、思想状况清、生活情况清、联络方式清。使党员无论走到哪里, 都能得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

3. 适应“管理民主”的要求, 围绕激发活

8.党组织建设自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领导力的基础,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何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成了拥有种种自主权的生产经营主体,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提高,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则失去了对集体经济资源的控制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经济关系淡化,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公共事业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组织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逐渐缩小。而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职能转变没有及时到位,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导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与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增收致富的愿望和要求产生了很大差距。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这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活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自治主体缺乏。由传统的“统治”方式向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治理主体也由政府转向了村民,然而,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主体——农民,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合作精神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公共精神缺乏, 再加上由于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使一些较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流向城市, 农村出现了以“九九、六一、三八”为特征的村庄人口结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影响生产和管理。其次,“两委” 班子不协调,有些党支部书记片面强调“一把手”的地位,并代替村委会决策,干预村委会自治事务。有些村委会成员又片面强调自治,认为村委会是众多村民选出来的,有群众的拥护,比由上级任命或几个党员选出来的村党支部群众基础强,所以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同党支部书记形成对抗,严重影响工作,也使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使村里面的工作陷入瘫痪,争权夺势现象非常明显,有些村甚至出现利用宗族或金钱等的手段干预村务政务等现象,影响了基层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三)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出现了生产大户、农业协会、经济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产生,特别是近年来的城中村开发,新的农村社区不断涌现,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此外,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流动性较大,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的教育体系,通过各级党校、干校以及各种农村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业务培训、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并通过外出考察、锻炼等多种渠道,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努力开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的场景,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农村基层组织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加强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教育农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村民自治的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上。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相关权益和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组织农民讨论协商,制定农民共同遵守的村民公约,规范和约束农民行为。

(三)创新用人理念,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用人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方法拓宽用人的渠道,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打破身份、籍贯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采取公开招考、聘任制等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拔村干部,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作风扎实的人才引进来。要加强建设后备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加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工作,注意从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在乡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中,选拔出经济思路清、带民致富举措多、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并对培养对象定期考核,特别优秀、已具备领导干部条件的,要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政治舞台。

(四)创新村级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从体制上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坚持“两个不动摇”,即坚持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严格界定“两委”职责范围,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在村级组织中,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法照章开展工作。

(五)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应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村村联建党组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党组织合并归一,建立联合支部或党总支或党委,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村企联建党组织。即突破行业界线,将乡镇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由企业党员厂长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三是村居联建党组织。在城郊与城区接壤的地区,将行政村和居委会党组织合并,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统一领导行政村和居民区的工作。 四是建立行业党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党组织。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党员信息一网通,实现城乡对接的党员“无缝”管理,从而增强农村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

上一篇:收费班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市工商局重点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