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024-10-17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共8篇)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篇一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摘 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过渡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3部分。教学中学生们普遍觉得此门课程非常难“学”。主要觉得“免疫学”部分过于抽象,理解困难,“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部分知识零碎、枯燥、难记易忘。因此,教师要改变观点,针对教材,将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授课的过程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过渡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3部分。教学中学生们普遍觉得此门课程非常难“学”。主要觉得“免疫学”部分过于抽象,理解困难,“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部分知识零碎、枯燥、难记易忘。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根据教学特点,灵活处理教材

1.1调整教学顺序

目前大多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都是先免疫学,然后微生物学,最后寄生虫学,这样的顺序进行安排的。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将其调整为先微生物学总论,接着免疫学,然后微生物学各论,最后寄生虫学。经过这样的调整,内容循序渐进,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

1.2精选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内容较多,教学课时较短,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当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来进行筛选,力求重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课程应把基础免疫学、细菌总论、病毒三大内容作为重点,各论只需要提及一到两种,适当突出长期肆虐及近年新现再现的感染性疾病病原(如HIV、埃博拉等)的教学,对当前少见、罕见的病原生物内容进行精减。免疫学重点介绍抗原、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超敏反应、免疫学预防等。联系护理工作的特点,尤其突出如结核菌素实验、输血反应、过敏皮试等内容。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所学知识。

2.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2.1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章节以及知识点的特点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在一种新颖的教学状态中来理解知识点,无论是他们的兴趣还是还是课堂的效率都会得到保障。譬如说在讲述免疫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过程中,可以将抽象的、枯燥的免疫学知识比如抗体的调理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等,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现出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如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一章节,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性状、特点非常相似,可以采取比较归纳的方法,先掌握他们的共同点,再次基础上在在比较他们的形态、致病性等不同之处。

2.2重视理论结合实际

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枯燥、深奥的知识紧密结合临床。例如,在介绍Ⅰ超敏反应时,可以提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打青霉素之前要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要做皮试,为了防止出现过敏。由此引出超敏反应的发生特点,防治措施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Ⅰ型超敏反应,并帮助其今后能将相应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和日常生活。又如,说在介绍病毒的变异过程中,可以从SRAS病毒的爆发,以及前几年的甲型H1N1型流感这样的大家都熟悉的事件入手,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3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以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验课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课学习的知识。学生们普遍兴趣不大。通过改革实验课内容和方法,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比如对于细菌这一章节将单独的实验课串在一起,根据学生对细菌的认识规律,按以下顺序安排:细菌的分布、细菌的培养、革兰氏染色法、细菌形态、消毒灭菌。对细菌学各论实验,可结合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实际,采用综合性实验,如临床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核病人痰取样,标本的检验等。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外,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微生物调查,比如调查学院内或生活场所的细菌分布情况,将调查结果写成小论文,甚至指导学生发表。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到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抽象理论,学生们很难入门。因此,教师要改变改变观点,首先要针对教材,将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其次是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打造出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谢雪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8.(24):287.[2]郑峰.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338-339

[3]陈琼华,钱黎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6):22-26.[4]郭沈波,吴学秀,韩彦,等.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2):182-184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篇二

一、通过各种方式, 增强对学习的投入感, 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 排除思想障碍, 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是中学生历来认为最“难”和“繁”的课程之一, 需要不断地看书动手计算, 动脑分析和研究。要能静下来, 去投入, 去用心领悟其中的魅力所在, 把心用在数学学习上。很多同学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数学课自然感到无聊, 没意思, 提起数学就头痛, 看到数学作业就心烦, 一到学习数学, 上数学课心里就有障碍, 不是心不在焉, 就是趴桌大睡。学习数学自然比不上和同学在一起打牌、听MP3、玩网络游戏有趣、过瘾。这说明这些比数学更有吸引力, 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作为数学老师, 我们就要发挥自己的心智, 多想办法把初中数学教材中难理解的概念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对难理解的定理、定义, 用浅显的语言进行分析, 使枯燥的、没趣味的课堂变得有趣、幽默、生动、和谐而自然。在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让同学们发挥自己所长, 合作探究、互相讲解、鼓励同学要大胆地到黑板上来, 面对同学, 讲出自己的观点、方法和经验, 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 从自己身上找到自信, 使每个同学都有锻炼自我的机会, 提高对数学学习的投入, 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恐惧害怕, 开始喜欢上数学课, 爱学数学, 自然而然地把心投入到学习数学上来。

2. 改进教学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中学数学同小学相比, 无论是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 还是能力的要求, 都有一个大的飞跃,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当前学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学习懒散, 不肯动脑, 不定计划, 惯性好动, 忽视预习, 坐等上课, 不会听课, 事倍功半, 死记硬背, 机械模仿, 不懂不问, 一知半解, 不重基础, 眼高手低, 赶做作业, 不会自学, 题若不会, 拿来便抄, 不善总结, 懒得复习。面对学生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数学题的讲解, 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心、毅力和耐力;通过分析题的准确性, 一题多解的灵活性, 步骤的规范和严密性来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对数学题的分析讲解, 折射出很多人生的哲理和美的价值,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有远大的报负和“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大智, 从一道题、一个图、一个解题过程来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以及责任心。

3. 用榜样教育学生。

现在的初中学生接受能力强, 又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有主见、有个性, 容易学会很多不适合中学生的行为, 靠硬管、硬教、死教, 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只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他们, 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 让他们口服心服。在知识上做他的老师, 在人格上成为他的榜样, 在情感上, 成为他们温馨的大哥大姐, 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 感染他们、教育他们、让班里的每个同学都佩服你, 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自豪。每当铃声响起, 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微笑等待教师来授课。

4. 净化数学教育环境。

人们常说:“村看村, 户看户, 学生看老师, 孩子看父母。”周围同学的行为、举动, 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数学课上要注重学生多读、多分析、多讲解、多练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勤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鼓励多学勤问, 提倡鼓动好学生带动差学生, 做到“一帮一”。作业不会也不能抄, 形成以抄作业为耻的风气, 各组长, 各班干部要严格督察, 保证作业收交不拖沓、不抄袭, 更不忘带, 使班内形成互帮互助、和谐共进的良好风气。

二、努力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不断改进教法,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教学出发点。

长期以来, 我们主要以教为重点, 忽视了对学生学的指导和动手能力培养, 再加上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能力、动手能力太差。过去上课满堂问热闹非凡, 但效果不大。我就从转变教学的方法出发, 采取引导、点拨、合作、探究的方法, 指导学生去学、去讲解、去动手练习。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45分钟教学质量。

从单向型的课堂结构转化成网络型的结构。单向型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 或是学生问老师答, 这样只是一部分学生在听, 其他同学都是陪客,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和体现, 聪明才智得不到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总结出了一套生动活泼, 别开生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式、点拨式、幽默法、趣味式、讨论式、导学式。激发调动每个同学有兴趣、积极乐观向上地去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见解, 培养学生勇敢提问题, 创造性地提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抽象思维能力, 使好学生更加游刃有余, 使中等学生兴趣盎然、奋起直追, 使差学生不再厌烦数学课, 积极乐观地上课, 这样自然而然就提高了45分钟授课内容, 减少了课后的学习负担。

3. 努力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学生上课表现好不好, 取决于老师怎么上课, 一堂成功的授课, 首先要备好课。现在教材, 既有知识的重点、难点, 又有发散、拓展的空间, 数学老师要用自己的心智组织教材、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拓展教材;用充足的储备去灵活讲解, 浅而易懂地把深奥的数学定理定义讲清道明, 用标准的普通话精确地表述出来, 让同学们感到数学课上得好、上得精彩, 上得自然和谐, 上得更加有趣儿精彩。

4. 及时复习总结、归纳。

每上一节课, 自己总感到课讲得很透彻、很明了, 但学生的作业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 发现问题要勤于总结、归纳、反馈, 作业要分层布置、分层批阅、及时辅导;课后更要培养同学们总结归纳、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觉钻研的习惯, 在熟能生巧中, 使数学知识得到升华。

5. 要注重培养和指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论证,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对数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的课后拓展题, 我都会常常反思和同学们商讨研究, 还大量搜集课外比较独特、具有拓展思维、具有混合数学知识的问题, 讲给班里学生, 让每个学生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灵活多变以及美的体现, 把数学学通、学透, 这样才能应付各种升学考试, 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修养

一个成功的老师体现在:每当放学时, 同学都会面带微笑对老师说一声“老师好”;当上课铃声响起, 走进教室, 是精神饱满的同学渴望你给他们上课的眼神;当你热情地上课时, 同学们偏着头, 热情高涨地听你授课;当你生病, 同学和家长的声声问候……这些都会鞭策你不断地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内在的数学功底, 使自己不断分析、研究、探索数学问题, 不断培养自己内在的气质修养, 更加广泛地去学习各种社会知识。通过不断地脚踏实地自我学习和兢兢业业的工作, 把自己磨砺好, 用充足的知识贮备教授自己的学生, 这样才能教出更好、更全面的学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数学教学上, 只要我们肯动脑, 多想办法, 多想点子, 多总结自己的方法, 相信我们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各种方式, 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我的数学实际教学, 通过增强对学习的投入感, 努力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等做法, 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篇三

关键词:教学情境、主体地位、学科优化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那么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为此,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现就改进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

兴趣是学知识的前提,有了兴趣就有可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就有可能获得很大的成绩。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我们也知道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但始终缺少必要的手段,不能创设较好的情境,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非常重视新课的引入,教师不应再简单的重复模式化的“导言”,不再一般地就知识而引出知识,不再枯燥地用单一载体营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思维活动与深刻性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中,要明确发展能力的基本内容,不论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要考虑如何结合所学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借助相应的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直接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的训练等。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在智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教学的重要环节。成功地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问题情境,为每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的内化才能养成。而要养成,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单纯地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得学生不会学习,不会独立地获得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学习自信心,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再用“讲”占据课堂,不再武断地裁判学生的发言,要适当变换教学方法,增加新鲜感,要杜绝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多讲,多思考,多练习,要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尽量集中在课堂上,力求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善于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充分展示自己。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必然在教育中发挥其独特、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各种信息,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教学信息,把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可以达到克服某些与教学无关的干扰的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深入研究教材,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把教学局限于以往的书本世界,教师不再把教学内容圈定在教材中,不再简单的对教材照本宣科,不再满足于以以往的教学目标教教材,要敢于拓展,大胆的优化,提炼教材中的精华。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巧妙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能迅速地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找到有关材料,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头脑中的财富,同时,还要避免学生出现消极的定势现象。

2、加强认识方法的教学,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重知识讲述,輕方法传授,是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课堂教学要加强方法的教学,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应采取探究式教学、问题化教学、情境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把获得知识的方法、程序、思考问题的策略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通过教学获得知识,也获得认识问题的方法。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不再漠视学生的经验,不再单纯的追求既定的任务与传统的效率,而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教育,为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条件。

3、深入学科优化问题的研究,学生学习负担适度

要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要确定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认真研究影响教学优化的因素。切实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学中要增强情感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正确处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正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4、正确积极的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是促使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正确的学习评价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正确积极的学习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正确的学习评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长处和潜力,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积极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技巧,精心钻研业务,适当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守臣主编《心理学教程新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篇四

江东区教育局教研室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有效的考试评价系统来配合与支持,而有效的考试评价系统的基础是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业。为了加强教师对作业本质的认识,进一步规范作业操作,构建新的作业体系,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经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组织学习研讨,重新认识作业的本质

作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一定的任务驱动,有相应目标与方向,与不同的课程或学科的特点和要求相关。作业可以是外显性作业,包括书面作业、网络电子作业、形体作业等,也可以是内隐性作业,包括观察、欣赏、感知等形式的作业。作业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运用,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有效针对当堂或一单元内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充分显现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落实,达到使学生强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二是对教师而言,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教学补救的手段,是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

各校要组织教师围绕“作业的有效问题”,学习相关理论,深入讨论,重新认识作业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作业的目标和功能。

二、遵循教育规律,规范作业的操作

作业布臵必须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结合。即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命题)或选择作业,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分层次布臵作业。让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作业,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支持,要杜绝盲目性,强化针对性,提高诊断性。

作业布臵必须尊重学生的生理规律。即根据学生年龄,布臵适量的作业,保证学生有合理的休息时间,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布臵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让教师及时得到教学的反馈,教师只有及时批改作业,才能迅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学生作业过程的关注,其实是对教师教学的自我关注。

作业必须科学的讲评。科学讲评就是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可喜的进步进行分类分析与指导。也就是说,讲评时既要关注共性的问题,也要关注个性的问题,在指出和解决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的同时,还要肯定学生作业中的独到见解,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加强实践,构建作业新体系

当前,课程改革对作业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在结构上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要求;在重点选择上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行为上既强调加强合作、探究,也有个性完善和特长培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还要优化作业的结构与组合,注意加强整合,强调均衡等。

我们要在保留适量的传统作业(关注对知识的再现,在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模仿或重复一些基础技能等)的基础上,积极地拓展作业设计的新思路,要在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和体验性作业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教师在探究书面作业的同时,还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信息丰富性、快捷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努力构建适合学生的、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由选择的作业资源库。

四、点面结合,合力推进有效作业的实践

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提出了各学科改进作业的实施建议(见附件),以规范作业的操作原则。各学科教研员要根据其中的作业设计思路,组织教师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作业实践活动。具体步骤为先从部分中小学 校开展改进作业的试点,然后再逐步扩大和推广。

各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重要的业务工作来抓,从改进作业环节入手,以教研组为单位,借鉴教研室提出的各学科改进作业的实施建议,积极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制定改进作业的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作业量和适合学生的作业类型。附件:

附件1:

江东区关于初中语文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一科学论断决定了作业的设计、布臵、批改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内容。倘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低效的诟病,逐步达成“轻负、高质”的语文教学目标,提升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认识,构建完备的“语文作业”体系乃是当务之急。现就江东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作业的范围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业的布臵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作业设计的范围从时效性来看,包括一天的、一周的,还有一月的以及整个学期的;从作业的功能性来看,应该是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复习作业、单元测试作业等;从作业的内容来分,主要有识字写字作业、阅读作业、写作作业、口语交际作业以及综合活动作业等。

二、遵守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关注作业的科学性

语文作业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教师布臵的作业内容是正确的,规范的。目前,市场上充斥着鱼目混珠的教辅资料,有很多练习资料本着“营利”的目的,内容陈旧、题型落后,有些甚至是明显的拼凑之作,知识性的错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杜绝学生使用类似的教辅练习,避免带给学生不必要的“知识”伤害。其次,语文作业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布臵的作业数量是合理的,精简的。“浓缩的就是精华”。语文教师应该提高“筛选作业”、“整合作业”的能力,理性对待“勤能补拙,多练出成绩”的教育传统,呈现给学生的是最有效、最切中教学要点的作业内容,摈弃让学生进行无效、重复的机械作业。

2、关注作业的序列性

任何学习都是按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在语文作业的布臵上,语文教师应遵循学习的内在机理,按一定的“序列”进行。“磨刀不误砍柴工”,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预习”作业的布臵和检查,如在课文学习上,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应该体现自己的阅读初体验,呈现自己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温故而知新”,语文教师还应该重视巩固、复习的作业布臵,及时了解学生课堂习得的效果。另外,语文教师应对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正确的定位,而且心中也有相应的作业框架,初一至初三的作业设计应循序渐进、呈螺旋形上升,这不仅体现在作业的数量上,也体现在作业的难度及效度上。

3、关注作业的层次性

从目前作业的现状来看: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作业的布臵应该突出层次性。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成功的机会。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基础型、能力型、创新型等若干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也可以进行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以及完成作业时间的分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动轻松愉快,又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4、关注作业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的布臵上,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的特有魅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体验到增长知识的成功乐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语文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语文作业体系。比如结合社会热点,开展演讲、辩论、手抄报评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学科间的融合也应是语文教师布臵作业时的一个视点,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5、关注作业的规约性

学生的学习是以教材为依托,若脱离了带有鲜明科学性、系统性的语文教材,无目的、无头绪地开展作业形式的改进,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语文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其潜在资源:阅读作业体现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主动学习优秀、典范的语言,并能吸收、内化,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要注意新的语言材料的选择,能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思考问题,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要结合文本阅读,向学生推荐相关作品,有选择地进行课文阅读。写作应充分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记录自己的所思、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形成写随笔、日记、札记的习惯,要改变教师随意命名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作的现状,一个学期的课堂写作练习不少于6篇,鼓励学生有思想地写作。

三、作业设计类别及相关要求

积累运用:

这一类作业大部分放在课后完成,比如字的积累(包括字形、字音、字义),词的积累,句的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言知识的积累。一般而言,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师只给定一个大概范围,至于用什么形式完成则由学生自己决定和设计。有一小部分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比如诗歌和名家名篇的诵读,可以利用课前2-3分钟时间来一个诵读比赛。这样容易让学生兴奋起来,自然效率也比较高,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会想出好多的方法、诀窍(比如联想、图画等)来把诗歌想象化,相对而言就容易多了。

阅读理解:

阅读作业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的作业,它们是学生对课堂所教阅读方法的体会和实践的反馈,这部分作业分为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延伸练习(与课外阅读接轨)。课前预习分写作背景、对作者的认识、字词整理、寻找问题等几个方面,由学生自主完成,主要的内容是“寻找问题”。课后练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字词的含义或者句子或者文章中心的理解等,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迁移都能得到高效率的再现和巩固。课外阅读主要是新课标推荐的各类文学作品,师生共同推荐,每月设立“阅读日”,共享阅读成果。

写作:

包括平时的随笔和系统的作文训练。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自拟。能够有条理、相对完整地叙述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对于程度较好的班级,可适当提高要求。)随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评价以鼓励为主,能千方百计引领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发真思。应重视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训练,各种写作要求的练习(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都必须有序地进行。每两星期争取抽一节课时间对学生的课下作文进行讲评,让他们讨论,互相批改,互相阅读、欣赏,以达到交流,“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附件2:

江东区关于初中数学学科作业改进的建议

数学作业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实现 “打好基础,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作业目的。根据本区域初中数学学科的作业现状,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明确数学学科作业的性质和范围

数学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通过数学作业中的问题解决,不仅应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还应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初中数学学科的范围是《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七—九年级的学习内容,具体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包括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臵关系及其变换。“统计与概率”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实践与综合应用”包括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综合问题,加强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或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遵守初中数学学科作业的原则

为了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建议作业的选择、设计、布臵、批改、辅导等方面遵守 以下原则。

1、重视思维训练

数学作业的设计和选择都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训练,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要筛选并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尊重个体差异

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给有发展潜力和学习愿望的学生布臵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减轻作业难度和作业量,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布臵,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3、开展多样评价

作业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简短的点评和适当的符号表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指导,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诊断反馈及时

教师要尽可能在学生作业的有效时间内,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疑点,并进行有效反馈。要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并强化矫正训练。数学作业也是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从批改、辅导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处,反思学生学习的困难处,并结合作业情况调节作业的难度和教学进度或教学策略。

三、初中数学作业的类型

1、知识性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以课本配套的练习为主。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也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阶段性地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归纳数学思想、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可以采用习题演练、阅读查找等形式丰富学生作业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技能性作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以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工具(如三角板、量角器)等进行操作编制数学问题,也可以利用纸张折叠或自制正方体等学具进行数学探索,让学生在操作过中感受数学的快乐,体验数学。要发挥教研组或备 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开发作业资源。

3、实践性作业

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建议在每学期组织1-2次的社会调查,并尝试用数学工具分析调查数据,以小论文的形式展示作业成果。件3:

江东区关于初中英语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完整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要以作业为平台,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业主要有两类:一是在课堂内即时完成的作业,这些作业通常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内部环节;二是教师给学生布臵的课外家庭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因此,我们在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合理地布臵作业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知识。

一、英语作业布臵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缺乏兴趣、单调乏味的作业不仅效果甚微,还容易让学生疲劳,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因素,以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呆板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适时、适量性原则

英语作业大多是在教师匆匆忙忙的状态下布臵的,很少有时间告诉学生完成作业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最好留有适当的时间来布臵作业。同时,作业要适量,教师要从全局出发,兼顾学生各学科的作业,布臵的课外作业应让学生在30到40分钟完成。

3、自主、层次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布臵作业时,除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之外,还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有事能干。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4、多样化原则

作业任务多样化体现在多角度(听、说、读、写)、多题型(口语交际、听力练习、书面练习等)、多用性(新授环节、操练、巩固等)等方面。作业的多样化有利于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愉快地完成作业,从而多方面的巩固所学知识。

5、及时反馈原则

教师在布臵课外作业之后,应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即一个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的良性机制,促使学生较好及时地完成作业。在这个机制中,每一方都要各行其职,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家长及时监督并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教师能从作业完成的情况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英语作业的设计

1、词汇趣味化

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渴望,让学生主动地去记单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使之快乐地接受学习,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例如在教movie这一课时前,布臵一个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提前搜集自己喜欢的电影碟片,然后向大家介绍电影的内容,以及喜欢它的原因,学生自然会对这个作业比较感兴趣,他们肯定会找来许多的电影碟片,而且对于他们自己喜欢的电影,学生们一般都会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说明,这样不仅可使该课的内容不讲自通,而且为了更具体地介绍自己喜欢的电影,成绩较好的学生还会查字典,找资料讲出课本以外的电影种类,比如 affectional movie, science fiction movie, cartoon 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单词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想学,才能让他们真正地学好,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阅读层次化

阅读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每天给学生布臵一两篇阅读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分别布臵不同难易度的阅读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找适合的阅读材料,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找难度大一点 的材料,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找难度适中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找简单易懂的材料。阅读速度也要有所不同,成绩中等或偏差的学生可以相应地减慢阅读的速度来理解全文的意思,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快速度,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过文章表面的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的意义。内容可以是杂志、报纸上的,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或是小说中的一个片段,广泛的阅读让学生涉猎课外关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分层阅读可以让每个学生不会感觉有太大的压力,较轻松地完成阅读作业。

3、语法生活化

语法其实是一种语言规律,要从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发现和感受语言规律,总结语言规律再应用到语言交流中去。例如在讲过去时态时,可以布臵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亲,把父母亲过去的生活,所做的一些事情,他们的爱好,他们过去居住的环境等等都记录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回来再用口头的形式讲述给大家听。学生自然会对自己的家人过去的情况比较感兴趣,也会刨根问底地询问自己的父母,同时父母肯定也很乐意向孩子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就可以把语法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与家人的协作和交流,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参与语言规律的实践。

在教将来时态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臵将来想干什么,怎么干,或是布臵学生们谈谈假期怎样去旅游、去野餐、去拜访老人等作业,然后让学生互评。对于这个作业,学生的热情自然都会比较高,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挑选课本的原句来讲,成绩中等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较简单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成绩好的学生会自觉查找相关资料,内容可涉及到生活,历史,文化等等。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悟生活,参与社会的活动,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潜力,也能让学生很开心很积极地完成作业。所以把学生的语法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能丰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法知识,更乐意使用语法知识。

4、听说实践化

除了词汇,阅读,语法以外,听说能力其实是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应用和交际功能才是语言的宗旨所在,而交际又是通过听说来实现的,听和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说是听的结果和提高。所以对应听说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录音机,可以听英语磁带,也可以是英文歌曲或是英文版的电影原声带,边听边做其他事情,制造一种轻松的英语听力的氛围,解除学生对听力的压力。接着拿出课本配套的磁带,听第二天将要学的课文内容,对于成绩较差的 学生要求他们能跟着录音读课文,并能模仿录音;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在认真预习课文材料的前提下,进行删词填空,删除该文的重点词汇或是词组,接着听录音填空;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反复地听课文,认真摘取重点词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摘录的重点词汇对该课文进行复述。这样既锻炼听的能力,又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给学生布臵Free Talk的口头作业,先在家里准备好talk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也可以介绍西方的风土人情,也可以自拟话题,讲讲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班级的活动等等,上课的时候抽取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也可以根据别人讲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作业因人而异,因为口头上的练习一般都是即兴的,而且灵活度比较大,而学生之间英语的水平也各有差异,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允许他们看着书表达,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或是可以背出课本中的句子,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口语练习中去,让每个学生都学会用英语来交流,在语言实践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5、写作随笔化

书面表达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并逐步强化提高。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是让他们认真完成课本中的作文题,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根据写作的要求套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完成,对于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好的学生除了要求完成课本中的作文外,还要求他们每个礼拜写一篇英语随笔,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因为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流畅、最细腻的,而且最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想,让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真正地融合起来。在评语方面,多提改进的建议,圈出作文中精彩的句子,在课堂上宣读优秀的文章,让评语启迪学生的同时也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桥梁。

总之,高质量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让作业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学生的作业需要在形式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和改变,需要注入新鲜的元素,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做,乐于去做,在乐趣之中巩固课堂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最终达到“All roads lead to Rome”的目的。

东区关于初中科学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初中科学学习领域含科学探究、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空间科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注重科学探究、加强实验操作、整合信息技术设计和实施本学习领域的作业,是对本领域作业的重点要求。

一、学科的性质和作业的范围

1、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2、科学课程建立在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3、科学课程的独特作用: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根据统一的科学概念、原理和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总体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4、作业的范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二、作业布臵的原则

1、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与选择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具有活力的环节,更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能力、体验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为此,作业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立足于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法,从内容、形式、要求等方面着手,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完善作业系统。

作业设计应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日常生活情景,选择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题材,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理念。要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和难度,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还要防止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演绎轻归纳、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

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合适的作业。初中学生的作业可采用动手操作、设计制作、口头表述、集体讨论等形式。

作业设计应关注同龄学生对学习科学的认知差异,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有区别的作业,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加作业的选择性,让不同学生通过作业感受学习的成功和成就,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2、要注意体现作业相应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作业设计应引导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通过观察、归纳和推理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作业设计应有助于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对材料的阅读,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对实验的预习、正确操作,对主题探究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科学预测等,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独创性的见解,自己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还应引导学生变个体学习为独立自主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课堂作业应积极创设需要合作的问题情景、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和彼此尊重信赖的师生关系,使作业过程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分析,又善于合作、分享的素养和习惯。

作业设计也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设计科学的实践性作业训练。实践性作业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实验前要预先准备,实验中注意安全,在观察、实验时要指导学生注意防止发生意外,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

作业设计还应注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支持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经历,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开放式学习情景。但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综合的关系、基础与探究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意必要的梯度和铺垫,不能简单地“一步到位”。

3、要加强对各类作业的批改和评析

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作业过程,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辅导。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都能达到相应的学习要求。

要及时、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诊断功能,及时发现作业问题,调整教学。对作业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反馈,使作业评析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分析学生个体学习状态的过程。

要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安排辅导。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中及时地发现、归纳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适时给予必要指导。作业辅导既要有针对共性问题的集体性辅导,更要有针对个性问题的个别辅导。要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发现自己的所长与进步,增强学习信心。对程度不等的学生要依据其特定情况,指明其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三、如何在科学的教学中开展开放式作业

1、自编题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素质即臵疑能力。因此要在课后作业中根据课堂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提出高水平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停留在记忆知识的表面。

2、自选题目,体现以人为本,因“才”施教的原则

科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加之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思维上的差异,对同一内容的认知程度及相应散发的思维也就各有千秋,因此要在科学的作业布臵上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设计程度不同,内容不同,反应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式的作业,既不淹没人才,又不会拔苗助长,大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因人而异,因“才”施教。

3、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如何在科学的开放式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要探索的内容之一。通过精心设计即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联合攻关,培养学生的科学合作精神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科学多学科综合的特点也为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完成某类合作性题目,既给与每个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

5、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的教学指在掌握初步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基本的科学精神、科学意识,而这仅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的。因此要在课后的作业中通过设计开放型题目,从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己来做,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总之在科学的教学中实行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综合、学会开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附件5:

江东区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历史与社会》是在初中实施公民教育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课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整合了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强调社会实践。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建议《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一、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1、质——体现学科性质和特点

要改变作业过于注重知识巩固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初中《社会》开学第一课的地理内容,就可以布臵绘制学校平面简图的作业,既可巩固“地图三要素”知识,又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学校,了解自己的学校,培养动手能力和热爱学校的感情,充分体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如历史内容的作业不仅是为了巩固历史基础知识,而且应成为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学方法,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史料的几种类型”时,作业的布臵不仅仅是巩固史料的几种类型,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对史料的运用。从课程“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出发进行设计与实施,使作业能够兼顾知识与技能、书面与实践、个人与合作等诸多方面,体现学科育人功能的核心价值。

2、型——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

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多设计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的情景习题,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淡化题型分类,以材料情境、图像情境、问题情境等引出问题,为学生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提供契机。

作业布臵可分为必做和选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布臵一些发散型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臵最简单的题目,以便熟悉最基本的知识,夯实基础,加强基本训练。

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活动作业,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布臵实践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形式要力求丰富 多彩,行之有效,如收集和整理资料、观察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组织专题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对学生的实践作业的结果,要通过课堂汇报、黑板报交流、制作专题网页、教室设臵专栏、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组织交流和展示。

3、量——体现实效性

要精心设计和选用适当的书面作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书面习题要少而精,具有针对性。对相关教辅要做好整合。既关注作业所体现出的共同问题,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作业成为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经历的重要手段,成为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效益、发展个性的重要环节。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类型

1、书面类作业

通常指与教材配套的学校统一征订的教学辅导用书,如《作业本》、《一课一练》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主编制的题目。此类作业对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面类作业分为两大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的题型有读图填图题、填空题、连线题、表格题、材料分析题等。完成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适当在课后进行。

2、实践类作业

如果书面类作业是以巩固知识为主要目的,那么实践类作业的目的就相对丰富。实践类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相关的人文素养如公民意识、环境意识等均在实践类作业中有较好的体现。实践类作业有社会调查、制作小报、搜集资料等。因实践类作业耗时多,一般放在节假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

区关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作业正是基于此理念,注重通过实践体验和知行合一来体现人文素养和本学科指导思想。

一、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作业设计和布臵应体现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

思品作业要根据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指导行为实践的要求,构建知行合一的作业体 系。思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果,把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觉行为的必要途径。作业要引导学生关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加强道德实践体验,实现思想品德与生活实践有效连接,丰富德育内容,提高思品课实效。注重思品作业的实践性,如通过社会调查来切身体验、亲身感受,在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内容时,可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反映新中国巨大变化的资料,真正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伟大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作业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体现轻负高效

要精心设计和选择适当的书面作业,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教师应认真进行筛选,考虑什么类型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什么样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作业,力求少而精,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过重的作业量。还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承认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对于同样的内容,学习的速度、需要的时间大不相同。在设计布臵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如作业布臵可分为必做和选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布臵一些发散型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臵最简单的题目,以便熟悉最基本的知识,夯实基础,加强基本训练。还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设计探索性、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掌握知识,如上《合理消费》课时,让学生计划如何合理地使用一定的金钱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体现绿色消费,不花冤枉钱,并设计出合理购物的方案。

3、注重对作业的反馈和分析

教师在分析学生作业结果时,应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和层次不一的基础现实,注重分析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与之前表现的差异。应着重观察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以及所运用的正确理论和方法。不应过分拘泥于答案的唯一性,重结果更重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的关注和期望,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确立发展优势,获取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当然也应该关注学生完成作业时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并努力在课堂教学上予以针对性解决。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类型

1、书面类作业 通常指与教材配套的学校统一征订的教学辅导用书,如《作业本》、《一课一练》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主编制的题目。书面类作业分为两大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的题型有读图填图题、填空题、连线题、表格题、材料分析题等。完成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适当在课后进行。

2、实践类作业

实践类作业有收看新闻、阅读报纸、社会调查、制作小报、搜集资料、撰写小论文等,一般在课后进行。有些实践类作业耗时较多,如社会调查、制作小报、撰写校论文等一般放在节假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

江东区关于体育学科改进课外作业的建议

一、学科性质和体育课外作业作用

体育课外作业,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巩固提高学生课内所学的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是一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的主要特点是身体练习多、动态活动多、集体形式多、人际互动多。体育与健康的作业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遵守纪律的品质、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行为能力。

当前改革作业训练,就是要减少课外作业练习的数量,提高课外作业练习的质量,使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使课外作业同样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通过作业训练改革,促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作业范围和布臵原则

1、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和练习

改革课后作业,首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使每个练习都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体育作业的设计、选择应以典型的教材内容为依据,与实际健身相结合。充分挖掘其教育性,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跑、跳、掷等健身或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方法和手段进行练习。中学生要加强体育中考项目的指导和练习。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

2、改进作业练习的方式方法(1)要在学生作业练习过程中倡导多元学习方式,特别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式的自由。对布臵的课外体育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己选择伙伴合作进行。合作学习,对个体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不仅获得相互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激发情感。因此,在作业练习这一学习活动中同样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先进行同伴讨论,然后再独立完成,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探讨。

(2)要为学生的作业练习提供帮助和指导。一方面,要对作业练习提出明确的、规范性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特别对一些体育薄弱学生的一些实践性作业,更应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最好对这些学生有一个体育运动处方。

(3)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练习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反思。可以是在一周或一个阶段后,组织学生认真回顾、总结自己课外作业练习的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在作业本上简单写一些感想。

3、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布臵课外体育练习作业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和成长规律来布臵练习任务。如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改变单一项目的重复练习。初中阶段则应优先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为主。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求可逐步提高,使练习作业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利用课外作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技能的基础,重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针对这一生理特点,每节课向学生布臵一定数量的体育课外作业,如:加速跑、变速跑、上下坡跑、单足跳、双足跳、蛙跳、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俯卧撑、立卧撑、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仰卧起坐等多种练习。这些练习由于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学生一般都能按要求完成,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3)体育课外作业有利于巩固、提高课内所学技术、技能。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时少,课堂教学时间短,要熟练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技能,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布臵一些短期内能完成的技术练习和辅助练习,如:诱导练习、模仿练习、技术环节的分解练习、完整技术的重复练习、技术动作组合练习、简单战术的配合练习以及组织小型比赛等,能使学生把课内所学的技术动作在课外得到巩固提高,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课堂效果。

(4)布臵体育课外作业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锻 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单靠课堂教学是难以满足学生的。为此,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①室外课要求学生做好课后笔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各项技术动作的方法、要领、完成步骤、保护和帮助的方法以及各项比赛的规则、裁判和组织方法等。②室内课可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向学生布臵书面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③引导和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体育书籍和报刊,收看体育节目以及网 搜集有关的体育知识等,使学生了解世界体育发展动态和我国的体育状况,让刘翔、姚明等体育明星成为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从而提高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并不断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进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布臵课外作业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作业的内容要切实可行,注意时效

留课外作业要结合课内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内容、具体措施和适当要求。

2、运动量要适当

留课外作业一定要根据练习的性质、难易程度、练习的强度、次数和时间,及一天内各种活动的总负荷量,合理安排运动量。并要根据学生年龄大小,体质强弱、不同性别等差异做到区别对待,提出不同要求。

3、加强安全教育

要求学生练习前检查练习场地是否平整,有无障碍;检查器材是否牢固完好,身上是否携带尖锐物品;运动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防止运动损伤等。

江东区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本学科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联系实际,任务驱动,注重设计,鼓励创新,交流收获是本学科的基本学习要求,也是作业改进的基本方向。为此特制订适合我区的信息技术学科改进作业建议意见。

一、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本学科的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学习活动的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究,逐步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形成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逐步加深对技术要素的理解,激发兴趣,内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所以,设计的作业要支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技术,合理、正确、有效地使用技术,培养学生科学与技术、质量与效益、合作与竞争、环保与安全等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注意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逐步知道、理解并自觉遵守小组团队合作的规则,学会与小组成员形成共同的目标,建立积极、互赖的合作关系,强化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并在完成学习的任务中,逐步完善个性。要培养学生自觉履行团队中的个人职责,为未来融入信息化的学习型社会,为个人的终身学习奠定素质基础。通过作业环节,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规范学习行为。

二、新课程要求努力优化操作性的作业系统

作业练习不仅有操作的,还应编制制作设计、口头表达、观察对比、归纳总结、集体讨论、情境运用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不仅有学生单独完成的,还应设计合作完成的作业。作业练习要基于一定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练习过程由“试”练到“熟”练。练习内容从注重基本技能的基础性练习,到注重问题解决、过程体验的发展性练习,使信息技术练习成为学生由知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会改进和创新,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能力的舞台。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练习。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多样化、针对性强的方法,如模仿练习、引导提示、分解等。要从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层面确立普适性的目标,同时关注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需求 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允许学校和学生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作业与练习,为学校发展特色、学生发展特长服务。

三、要注意加强对信息技术操作性作业的过程指导

对学生的指导重点要放在作业的过程中,并注意在方法、思路等多方面实施指导。对过程的指导不仅包含对知识的解释、对操作的示范和指点,还要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规范的指导,包括探究的方法、合作的技术、交流的规程等,尤其要指导学生对技术过程的规范操作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同时还要注意对作业指导的及时性。要从学生的讨论、回答、操作、作品等作业练习中,敏锐地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指导。指导要注意以启发为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还要有针对性,注意个别指导与共同指导相结合。

四、要注意对信息技术作业的发展性评价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发展性评价指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可以建立信息技术学习与评价专题网站,如在线测试系统、作业与作品展示评价区等,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优秀作品上传“作品展示讨论区”。学生通过网页浏览到自己的和其他同学的作品,从而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作品创作的灵感。根据作业与作品的完成情况与评价信息,提供学生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同时提供作品的评价量表,让学生明白作业的要求。作业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还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附件9:

江东区关于小学语文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适量的语文基本练习和作业,要多设计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强的练习和作业,多让学生自主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善于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提高练习的效率。”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字、词、句、段、篇为形式载体,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堂练习以及相关的作业体验,是小学语文的作业的基本要求。

一、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

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2、经典性

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典型性题目,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既提高作业的效率,又减轻学生的负担。

3、开放性

要注意完成作业的条件、策略、答案具有相对的开放度,并有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

4、整合性

作业设计要把握教学内容之间、学科之间、课内外之间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5、实践性

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业设计要注重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生活实践的关系,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设计的种类

1、识字教学的作业设计

识字教学作业应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在识字教学作业设计中要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创设多种 情景,开展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作业设计

应以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感受为出发点,把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综合在一起考虑,让学生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学习优秀、典范的语言,并能吸收、内化,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要注意新的语言材料的选择,能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思考问题,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与感受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结合课文阅读,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作品,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将对生活和社会的体验、认识与语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习作教学的作业设计

习作教学形式应多样化,要把学生写随笔和课堂习作练习综合起来考虑,应鼓励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导学生形成写随笔、杂感、札记的习惯。课堂习作练习要有一定的序列和一定的量,要改变教师随意命一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的状况,一学期的课堂写作练习一般不少于8篇;在一定阶段,应让学生集中在某一话题进行多角度地写作,让学生将生活感受与写作融为一体。

三、作业的类别

1、机械性作业练习

教师要使学生通过机械性作业练习,能准确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习的语言。让学生经过模仿——识记的过程,将新知识由感知、理解、模仿到储存。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安排尽可能大的活动量,对单一项目任务进行作业练习。

2、意义性作业练习

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比较简单的语言环境或模拟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直接体验所学语言的实际意义。

3、交际性作业练习

教师应该通过组织交际性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针对交际训练活动中学生可能受到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限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通过自由交谈、问题解决、问卷调查、项目完成等作业活动形式,达 到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四、批改与讲评

1、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要讲究及时细致,讲究批改质量,讲究批改规范化。在批改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评语的形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文批改,应以同学生交流为主,而不是裁判式的评语。有条件者,提倡采用面批。给学生分数时,要注意到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分标准,可以是等分不等值。

2、作业评价

作业讲评要适时,就是说作业的讲评要准时、及时。作业讲评更要有明确的目的,既要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指导,又要让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注意通过作业讲评,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讲评还要强调多元化的处理,要改变传统作业评语教条化的形式,引入多种评价方式。

五、几点建议

1、学习理论找准切入点

组织试点学校教研组长会议,学习语文作业设计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教师要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和兴趣感。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体现作业评价机制。

2、作业形式要体现多样性

试点学校教师要对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进行罗列、概括,并根据各种形式,对学生作业进行对应性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作业形式。

3、挖掘教材资源体现实践性

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在儿童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

4、作业内容要突出趣味性

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如对低年级学生可引导学 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即设计绘画式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作业方式要力求兼容性

作业设计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课内外的融合;在作业完成进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的完成作业;评价方式也可向同学、家长、社会等开放。附件10:

江东区关于小学数学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按不同时段,可分为:课前的准备型作业、课堂上的伴随性作业、课后的反馈型作业。数学作业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练习,而是知识能力的迁移、转换、延伸乃至变通,是一种智能的训练,是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数学作业的内容

数学作业的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用好课本中例题,精选习题;对习题的解答过程和表达,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数学作业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上,同时要重视对探究型、开放型等问题的研究,是基础性的作业与发展性的作业合理搭配、有机整合。

二、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的规律;题目的编制、排列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题目的内涵及其表述要做到科学、准确。

2、典型性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典型性题目,使学生达到举一反

三、由此及彼。既提高作业的效率,又减轻学生的负担,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

3、层次性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4、开放性

设计完成条件、策略、结果具有相对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思”中解题,在“创”中做题。

5、实践性

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数学作业的类型

1、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尤其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也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

2、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作作业可以是习题设计、数学小论文、编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法则公式等新的推导方法、疑点、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等及时记录分析,还可让学生记录对本章、对本节的收获等。

3、设计类作业

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和要求,让学生独立设计,也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图形、路线、方案等,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类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5、探究类作业

探究类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整理,理清知识间的脉络。也可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发现探索者。

四、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

数学作业的形式力求多样性,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用脑思考的,又可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既要有数学活动,又可有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既可以有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有小组合作完成的等等。不仅有习题的演练,如填空、选择、判断等,还可安排动手制作、小论文写作、数学阅读、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等作业,体现作业在保证基础前提下的多元化。

1、体验型

重在感受和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自学型

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数学课本,以便带着问题上课,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

3、主题型

明确主题,系统整理知识,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从而了解数学内在联系,感悟数学的特点。

4、拓展型 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产生不同答案的作业,具有多样性、启发性、挑战性,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开放性。

5、日记型

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一些好的想法、存在的疑问、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等,留下思想的痕迹。

五、数学作业的指导和批改

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检查、评价布臵给学生的作业,做到有始有终。切实改变以往那种批阅、简简单单讲评的做法,深入研究和积极改进作业的评价办法,以充分发挥作业的训练、检测、导向等功能。在作业少而精的基础上,教师要研究性地批阅学生的作业;加强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的试点

在学期初的教研组长会议上提出设想,根据各校申报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安排,确定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和江东第二实验学校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试点学校。

建议组织教师学习数学作业设计相关理论书籍,提高认识;也可借鉴《作业的革命》一书中的做法,激发师生共同参与作业设计的热情,真正改进小学数学作业。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臵”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进而逐步实现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附件11:

江东区关于小学英语学科改进作业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要以作业为平台,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业主要有两类:一是在课堂内即时完成的作业,这些作业通常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内部环节;二是教师给学生布臵的课外家庭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因此,我们在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合理地布臵作业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知识。

一、英语作业布臵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缺乏兴趣、单调乏味的作业不仅效果甚微,还容易让学生疲劳,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因素,以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呆板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适时、适量性原则

小学英语作业大多是在教师匆匆忙忙的状态下布臵的,很少有时间告诉学生完成作业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最好留有适当的时间来布臵作业。同时,作业要适量,教师要从全局出发,兼顾学生各学科的作业,布臵的课外作业应让学生在15到20分钟内完成。

3、自主、层次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布臵作业时,除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之外,还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有事能干。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

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4、多样化原则

作业任务多样化体现在多角度(听、说、读、写)、多形式(字母、单词、句型、对话等)、多题型(口语交际、动手能力、书面练习等)、多用性(新授环节、操练、巩固等)等方面。作业的多样化有利于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愉快地完成作业,从而多方面地巩固所学知识。

5、及时反馈原则

教师在布臵课外作业之后,应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即一个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的良性机制,促使学生较好及时地完成作业。在这个机制中,每一方都要各行其职,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家长及时监督并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教师能从作业完成的情况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英语作业的设计

1、口语实践类作业(1)观察记录

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比如,在学习有关四季的单词时,让学生留心观察自然,哪些景色、花草、人文活动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所特有的现象,然后把自己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自然、人等,更好地了解生活、享受生活,将所学知识融入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热爱生活。

(2)采访、调查

调查是指学生通过采访的形式去询问了解别人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是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语言的灵活应用。调查任务能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运用起到强化的作用,而且容易操作。比如,在学习了What’s your favorite…?这个句型后,要求学生去调查同桌的五个“最爱”:favorite sports / class / teacher / book / food,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调查任务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真实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知识。

(3)录音

录音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模仿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来朗读课文,然后用录音的形式

记录下来,使听说读作业有声化、具体化和实物化,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口语水平。建议每一位学生准备一盒空白磁带,每周或两周录一次音,把学生认为自己在本周或两周所学内容中读得最好的课文、对话、儿歌录下来。教师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并在听完学生的录音后,可以录上自己的评语或在课堂上直接使用学生的录音供学生模仿学习,从而让学生增强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4)创编小韵诗、英语歌曲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琅琅上口的英语韵诗和歌曲,这些节奏感强的诗歌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传唱。它们是通过音乐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最直接方式。教师要选择学生最受欢迎的曲子或韵诗的节奏,然后把学生新学的句型或单词当作新的歌词,一首首新的韵诗和歌曲就这样在学生的口中诞生。

(5)英语故事

儿童都喜欢听故事,而且是听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长大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故事入手,如小红帽、大灰狼、三只小猪等,通过改编,把学生学过的语言运用进去。通过讲故事,故事中关键的句型、单词能得以反复的出现,从而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如果再配上合适的音乐,那效果会更好。

(6)演英语短剧

在学完一定的单词和句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编排短剧。英语短剧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在安排表演短剧时,注意因材施教,优等生多说一点、说难一点的,学困生少说一点、说简单一点的,以便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会说英语的乐趣。

2、动手操作类作业(1)制作标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标签,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英语标签。如给家里的家具贴上英文标签、在学校里各教室贴上英文标签。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牢记所学单词,而且还可以形成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2)制作英语贺卡

学语言其实是在无意识中学习文化。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但也有很多相

似的地方。如节日,教师可以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妇女节、母亲节、圣诞节等中西方传统的节日,让学生自己制作英语贺卡,在贺卡上写上“Happy Teachers’ Day./ This is for you”等祝贺语,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3)制作警示牌

为了强化所学句型,特别是祈使句、感叹句,学生可以做一些广告牌、警示牌。让学生在学校的草坪、花木旁写上“Don’t pick the flowers”的警示牌,在楼梯里写上“Don’t run / jump / push”通过制作警示牌,把学生的抄写作业变得有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4)制作英语手抄报

编写英语手抄报要以自由组合小组为单位,一般3-5人,组员分工要明确,各行其责,分工合作。在分工时,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如:有人查阅资料,有人负责排版,有人负责画画,有人负责文字工作。英语报可以一学期或一学年编写一次,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小组最喜欢的一个话题,内容可以采用自创加收集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好的手抄报在校内进行展览。

(5)制作漫画

小学生喜欢涂涂画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记录所学内容。如在学完各种食物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周菜谱漫画,然后运用这些漫画练习对话。

3、层次型作业

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个体在对事物的体验、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在布臵英语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快乐。因此,教师在布臵作业时要注重层次差异,采用“作业超市”形式,可以让学生从作业内容、作业完成的时间、作业数量这三方面来自主选择,从而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

(1)作业内容层次性

课标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去实践、去应用。”因此,作业的布臵要分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对于优等生,设计发展性作业,要求敢于迎接难题的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以求更高的发展;对于中等生,设计巩固性作业,要求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对于学困生,设计基础性作业,要求让他

们减轻心理压力。

(2)作业数量层次性

每个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作业数量上,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的情况,灵活地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数量。同时,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笑脸”等级评价方式:完成一项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创造性作业分别得一个、两个和三个笑脸;同时完成基础性和巩固性两项作业或巩固性和创造性两项作业得三个或五个笑脸。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竞争意识,而且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在主观需求选择不同数量的作业,从而体验作业带来的无穷乐趣和荣耀。

(3)作业时间层次性

作业时间层次性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老师布臵的作业在时间的支配上具有层次性。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学生选择不同的完成时间来完成不同内容层次的作业。如学困生在教师作业布臵的当天完成基础性作业,在之后的两天或三天的时间里尝试完成巩固性的作业;中等生在教师作业布臵的当天完成巩固性作业,在之后的两天或三天时间里尝试完成创造性的作业。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选择不同的完成时间来完成同一作业内容。如预习作业,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

5.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篇五

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的必然要求。目前,XX街道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进一步推进“大拆迁、大建设、大开发”的任务与要求,我们广大机关干部更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水平,确保区委区政府及XX街道办事处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迅速贯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近年来,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广大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变,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有了很大增强。之所以今天把工作效率的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来说,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虽然有了进步,但与区委、区政府的期望相比,与街道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被动。有个别同志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老调重弹的稳定日子,不知道主动去想,对工作缺乏前瞻性,只是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要求不高,得过且过,消极的等事做,缺乏主动意识。

二、缺乏责任感。有个别同志组织纪律松懈,上班时迟到、早退,工作中遇到事情能躲则躲,完成任务能拖就拖,总想着干多干少都拿一样的钱,缺乏责任意识。

三、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些同志工作习惯于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总用一些跟不上发展形势的陈旧的方法来做事,不懂得超常规的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突破口,不注重总结与思考,几十年如一日,缺乏创新意识。

四、过于强调自身利益。个别同志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有了好处就上,有了困难就躲,工作中不为全局着想,总想着自己可能要吃亏,造成有些事情很快可以解决却卡壳在个别人那里,缺乏大局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我们广大机关干部是开展工作的主体和运作者,是行政效率力量的源泉,是提高服务效能的关键所在。我们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综合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在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明确责任,从工作实际出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为自己负责,为单位负责,也为人民群众负责,时刻不忘自身的本职工作,克难奋进,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求实创新。也只有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遇到问题不推诿扯皮、不揽功推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培养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方法。

一是要加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培养自身的主动意识与创新意识,多动脑筋多思考,学会跳出现有模式做工作,勇于用超常规的思想,敢于尝试与突破发现新思路并付诸于实践;二是合理利用时间。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要充分利用现有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不拖拖拉拉,利用统筹方法的思想安排工作内容;三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现代化工具、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来开展工作。

三、完善落实制度,严抓工作纪律。

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仅依靠各位同志自觉,更要从制度入手。一是完善激励制度。将工作成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不搞平均主义,对完成任务出色、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各机关干部要明确自身职责,工作中主动查找不足,实行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做到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担责;三是完善考勤制度。加强考勤,努力提高大家的紧迫感和时间意识,督促大家更加有效、高效地利用时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四、营造良好氛围,发挥表率作用。

6.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篇六

二要锤炼抓住关键的本领,致于成果成效。要走活一盘棋,必须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重点就没有突破。因为一个地方的人力、财力都有限,什么也抓很可能什么也抓不好。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用重点带一般。找不到重点,抓不住关键,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必然分散精力,事倍功半。抓重点就要善于抓具体。把重点工作分解成若干具体任务、具体工程和项目,一件事一件事地重点落实。一年办好几件事,几年下来,就会收到明显成效。

三要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勇于创新实践。没有典型就没有水平。不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经济建设,典型带动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任何一个好的产业,都是一些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的人,率先趟出了路子,做出了样子,其他人跟着学、比着干,一带十、十带百,逐步形成规模的。现在,我们的许多工作推进得还不够快,一些优势非常明显的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形不成气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说服力和带动力强的典型。大量事实证明,工作方法不同,效果截然不同,用典型说话、让典型引导和带动,比行政命令强得多、管用得多。

四要增强联系群众的观念,勤于听取民声。很多群众反映,现在交通、通讯条件越来越好了,干部到普通群众家里的时候却少了。如果干部群众相互摸不透心思,话说不到一块,心想不到一块,必然导致干群关系不顺,各种矛盾和问题都可能发生。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到基层走走,多到老百姓的家里看看,多同普通工人、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交心交友,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只要干群之间的墙推倒了,交流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难的事也不难,改革就顺、发展就快、稳定就有保证。

五要注重机制制度的建立,巧于方式方法。处理问题要注意技巧,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最看重实际利益,市场机制的实质就是利益机制,利益杠杆用好了,往往百试百灵。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发动群众。现在,“逼”的办法不管用了,“治”的办法不能用了,空口说白话更没人听,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用现实利益激发群众的兴奋点。我们搞城镇建设也是一样。搞城镇建设,需要筹集资金,需要拆迁改造,自然涉及到众多群众的利益,市场机制用好了,用活了,建设资金不用愁,拆迁改造也不难办;利益杠杆用不好,就可能赔钱搭上吆喝。市场机制和利益杠杆问题涉及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个部门、单位的各项工作,需要广大干部认真研究。

六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严于法律法规。现在是法制社会,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法,真正知法,严格依法办事。处理问题尤其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决不能滥用职权、随意决策,甚至以权代法、以罚代法

7.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篇七

一、课前有效设计

课前准备具有目标意识,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要抓住本节课的思路,渗透数学思想,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合理.

1. 备 课前预习课

在教学实践中, 这个过程往往被忽视. 一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如果缺少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备课前预习课的目的一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为教师提供一次课前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备课前预习课的思路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并编制提纲,强调学生必须认真看本节课相关知识,把重点圈出来、与同伴交流难点、找出疑点;教师配以精心挑选的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解答过程.另外给予适当指导,重点放在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步骤, 教师在上课前收集归纳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水平,作为备本节课的重要依据,做到既备书又备学生,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2. 备 课堂教学课

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 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了条件. 根据学生预习时的信息反馈,具体教学安排取舍有度、心中有数,容易做到深浅有度,详略得当. 备课设计的关键在精,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发现疑点,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备课要求教师准确的分析、画龙点睛的点拨和简明扼要的归纳.

对于课堂教学的备课来说板书的设计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板书是用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教懂学生,教会学生,使学生学会、会学,是教学的目的. 板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目标. 板书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那种毫无章法地在黑板上胡乱涂鸦的所谓板书, 我们当然要反对,而看似整齐却目的不明了的板书也是不可取的.板书目的要明确、集中、合理. 明确是指板书为什么服务、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具体明白、正确鲜明;集中是指板书目的单一,高度集中地为一个目标服务;合理,是指板书目的定位合理、方向明确,符合教学总目标、总要求,不游离于整体教学,书之有理. 板书的原则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知识层次清晰分明. 板书科学条理,便于学生记忆.

3. 备 课后辅导课

当然,做好课前有效设计,除了做好以上三点外,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 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如何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线,形成一体,以使之系统化, 是有效设计的关键. 课前设计是加强课堂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科学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思维. 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课后的消化和应用才能得到发展. 要注意的是课后的辅导,不单单是课堂教学的重复,应该是根据所教知识,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 ,再次备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思,查漏补缺,学有所得.

备课中要在理解教材,选择教法上下工夫,不要搞花架子,不要搞形式主义,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该删减,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应该废止. 只有做好有效的设计之后, 在课堂上才能随机应变,左右逢源. 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课中的有效自主

弗莱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所以教师不在于把知识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原理,在于引导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得到方法;因此,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就难以畅通. 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名学生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重组、内化、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 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作用. 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

1.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联系. 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考题,如:讲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水泥工怎样才能把墙打直,为什么? 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 较之以往的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重在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模式去学习,而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有主见地去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培养自己比较科学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提高技能.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 评价探究的成败. 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如:完成下列计算:

观察如右图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

(1) 在4和5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

(2) 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 ,首先应该 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 教学中,不要只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 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 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 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 离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 教师的引导要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思维. 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或解题等教学活动中,学生体验着发现者和创造者的快乐,心中产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使新知识成为他们数学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最终形成数学素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因此,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授学生以“渔”,而不是“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三、课后有效作业

一般说来,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

1. 基础性练习 :课后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后进生准备的. 例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后,布置一些例如x5·x2,m2·m8,教学较复杂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等量关系,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或者列表法等练习来分散难点, 突破重点,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形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 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折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达到目的.

2. 巩固性练习 : 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 . 例如在分式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3. 拓展性练习 :可以将数学习题进行变式教学 , 这对于数学概念的外延教学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深化概念的理解及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可以将某一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变换成更一般的形式,让学生把研究对象或问题扩展到更大范围进行考察,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而其他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

课堂教学改革在于教师理解学生, 关注学生的经验. 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激励学生并且协助他们把主题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进行连接.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必须理解学生,落实教学原则,真正的关注每一名同学的成长和发展.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

摘要: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笔者认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创新很关键,它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思想,强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这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8.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篇八

【关键词】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們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上一篇:质量监督检查报告下一篇:2024年度述学报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