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30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肖尚平

周末怀着激动与期盼的心情去合肥参加“第二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激动的是能近距离观摩全国各地名师的精彩课堂。与会的专家名师有:刘延革、蔡宏圣、唐彩斌、张冬梅、强震球、朱德江、徐斌。这些专家名师,我常闻其名、未见其课,所以这次能听到这些课,心中可谓期盼已久。两天的观摩学习活动真是受益匪浅!两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大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8节精彩的课堂,6个观点新颖的报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等,无不让人钦佩。

一、风趣幽默的课堂

大师们的课堂不仅充满知识和智慧,整个课堂风趣幽默。如唐彩斌老师的“不是唯一,只是之一——致力于高层次能力发展的三角形面积拓展课”,唐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一针见血,却又不失幽默风趣,同时还不忘给学生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强震球老师的课前、课中都让学生很愉悦,学生的紧张情绪一扫而空,完全沉浸在强老师的课堂中,正是强老师的幽默和自信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孩子。还有刘延革老师的课堂......让我不知不觉也流连在每节课中,恍惚间觉得自己也是学生中的一员。

二、质朴深刻的课堂

这次课堂盛宴,让我看到大师的课堂是如此深刻,教学设计独到新颖。刘延革老师的“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由一个很有趣的情境入手,重视孩子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能力的成长,让我幡然醒悟:我们平时会过于关注知识本身,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认识不够。还有徐斌老师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课,徐老师循序渐进,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徐老师善于观察学生的思维痕迹,从而以学生的视角去引导。还有强震球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对于单位“1”的认识,强老师并不是直接介绍单位“1”就是把一个事物或一些事物看做一个整体,而是另辟蹊径,单位“1”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的标准,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更透彻。还有强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情境导入非常巧妙自然,在分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分数的强烈需求。每节课所呈现的教学技能和技巧都让我应接不暇,赞叹名师们研究课的深度,更佩服他们巧妙的设计让知识深入浅出,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叹为观止!

三、辛勤付出的课堂

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之机,更重要的是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从而不断指导课堂教学,完善课堂教学理论。由衷地佩服名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如张冬梅老师,研究改编出上百种数学魔术,并且融入自己的教学,这是何种的精神和毅力?这背后又有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相随?她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数学,协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数学书并出版,她的学生怎会不优秀?朱德江老师一直是温柔温和地对待每个学生,他的这种教学特质也感染着很多很多地学生。我想说得感觉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此次培训之旅,虽然行程满满,虽然是在周末,但是我一点也没觉得累,非常值得,受益太多太多!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亲临大师们的课堂,感受他们如沐春风,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我的成长之路任重而道远,感谢大师们给我们指引方向,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

2.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2016年4月15~17日有幸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暨两岸三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的培训学习。活动有观摩课、讲座、互动三种形式。领衔的有全国小语届名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有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老师;有香港教育工作者王炜。这次培训学习,受益颇多。

1.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回答,学生评价(拍手鼓掌),学生板书,学生主持讨论,学生征询意见,学生请求帮助,学生展示学习结果。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老师,带来了台湾国语教学风格:特别注意组织教学,特别注意听说读写的习惯,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说话机会。

2.体现课程性质,切实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福建教育研究院的何捷老师观摩课《读绘本故事,发现爱的奇迹》,设计“啊”字句式练习说话,既学习运用感叹句、比喻句,又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安徽省小语会常务理事,淮北市实验小学陈金龙观摩课《那一年的欢喜》,是一节读后感作文指导课。从“读词语”到“读课文”无不体现有感情;从“怎样把长文说成一句话”的方法(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到“读文章要边读边想,想自己的生活”;无不体现出阅读方法最重要;从出示“当我读到……的时候,我知道……我想起……”到读后感的范文(抑或是下水文),无不体现读后感写作方法提炼。而贯穿在课堂始终的兄弟情、母爱,更突显了教者很好地把握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三月二十六日,我早早地来到了六中礼堂。为的是那个熟悉的声音,那个熟悉的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听王老师讲课了,但是,同课异构却是第一次。同课异构一般是两个老师上同一课,可是王老师却自己跟自己较劲。听了这两节课,亲身感受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艺术,感慨呀!名师就是名师!

王老师是朗读的高手,你看他读词、读句,总是那么有魅力,围绕一个”熟视无睹”读句子,让他读来,就颇有”亲密无间”之感;围绕一个”节奏”,在他读来,就有了长短、强弱、快慢的变化;围绕一个”拥”字读文,他就能读出人多、急切、热烈……正因为自身的朗读素质,才能让学生爱听、爱读、爱想,所以,朗读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范读更应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内容。

王老师这两节课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第一节课的价值取向是阅读本位。为了让孩子们借助与象共舞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第二节课的价值取向是写作本位。为了写,他对课文进行了重新处理,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对课文当中所有有写的价值的载体进行了再开发,再重组。

第一节课,从检查预习入手,出示五个写大象的关键词让学生读;由词到句,出示五个含有上面五个词的写大象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连句成篇,这五个句子其实就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这一节课还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人”字,让学生来写“象”字,学生把“象”字写在了“人”字的上下左右,并说出了各自的理由,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老师也藉此检查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这节课还特别突出以读代讲,整节课王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老师引读,角色换位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人象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大教无痕,润物无声,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正像主持人所说的: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达到人课合一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课,他反序而教,从最后一段教起,反推前面四个自然段。教法完全不一样。因为他的目的是在写作本位上,所以对重点语段挖掘更多的是遣词造句,是怎么写,是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是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抠字眼,对比品评。在反复含咏,在比较品评当中感受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秘妙所在。首先,还是从词入手,他出示一个词语”熟视无睹”,让学生从”视”“睹”的意思来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又让学生列举出与”睹”有关的成语,如: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等。接着出示4个句子填空,这4个句子正好用上前面的4个成语,而且这4个句子连起来正好串起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实在太巧妙了。第二,在指导学生阅读大象跳舞的精彩句子时,他抓住了“节奏”“拥”“凑”这些看似很平常的词语,进行对比品评,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感受人与大象的亲密无间。大师的语文功底令人叹服。第三,这节课揭示的涵义是一语双关。“与xx共舞”已经成了一个特殊的词语结构,如:与狼共舞、与蝶共舞、与海共舞、与书共舞、与老师共舞、与上帝共舞、与心灵共舞……写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到生活!纵观两节课,王老师让我们理解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第一节课,王老师显然侧重于朗读的训练,也就是说他把朗读作为训练目标和突破口。因此,在读‘共舞”一段时,王老师把句中的”我”分别换成了“自己、观众、大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朗读,去感悟与象共舞的快乐和和谐,教材在他的手中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不同情境中反反复复地朗读,真可谓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对每个语言文字有了真真切切的感悟。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内容只是王老师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例子。

而第二节课则是侧重于写作的指导,因此,朗读的形式相对少一些,王老师更注重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圈画一些重点词语,并抓住那些有灵性的词语进行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与表达出的情感。然后,开展拓展延伸,由“与象共舞”引出“与墙共舞”“与狼共舞”“与书共舞”“与飞碟共舞”“与沙漠共舞”,甚至“与奥运共舞”,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内心中涌起了“与××”共舞的冲动,写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莫说是学生,就连我这个听课的老师,都产生了写一篇《与××共舞》文章的冲动,然而,请注意,课文五个自然段,王老师只重点处理了“共舞一段”,为什么?因为这一段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看,这就是“用教材”。

三、敢问路在何方。

王老师曾说: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语文教师,如果不是诗人,至少也要具有诗的气质,包含诗的魅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过:“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4.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学习汇报

城关二小:冯仕梅

2014年3月15—16日我们一行四人在教务处刘主任的带领下有幸到西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五力提升培训会。培训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同课同构、名师引领、教学相长、全面提高。两天的活动内容分四个半天进行,共九节观摩课及系列专题报告和深度点评与对话,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俞正强老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即学生学老师说话,生动有趣,诙谐幽默。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并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兴趣,也给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打破课堂常规。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刘伟男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这两节课在巧妙利用学生出错,因势利导更好的完成教学方面,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想这点也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在自己的课堂中是否重视了生成的资源巧妙利用。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徐斌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就出现了学生不按老师的思维走,不按常理回答问题的现象,但是老师却非常镇定,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地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

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吕蒙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俞正强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刘万元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郑青老师执教的《混合运算》,真正让学生由对探究知识的必要性,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在学术点评中,徐斌老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1、教学时更多的应该关注数学的本质,核心知识点。

2、“同课同构”是最有效的教研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最缺失的东西,要思考学术已积累的生活经验。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5.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们一行六位老师于3月中旬相约厦门,有幸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暨两岸三地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学习时间为3月18日——3月20日,在这三天,我们见到了国内及香港台湾的名师和专家,领略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真是获益匪浅。现把这次学习的情况和所获向大家汇报与分享。学习过程与内容:

在此期间,除了每天的互动以外,我们观摩了俞振强的三年级的《平均数》、张齐华的五年级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刘延革的五年级的《简单的数据分析》、何凤珠的六年级的《数对密码》等12节名师课堂;听取了俞振强的《经验的改造》、张齐华的《如何把课堂带向远方》、罗明亮的《做一个有道理的数学老师》、刘延革的《统计不等于绘图》、黄爱华的《基于问题本位学习理论下的大问题教学》以及何凤珠的《玩转数学》等9个讲座。对我影响最大的和我感觉印象最深的有:

一、俞振强的三年级《平均数》一课和讲座《经验的改造》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做好三件事:我要什么、怎样得到、有什么用。如果数学课堂能解决这三个问题,课堂效果肯定是很好的。他的讲座强调小学教育的地位特别重要,他是所有教育的奠基,我们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

二、张齐华的五年级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及讲座《如何把课堂带向远方》,让我们明白了数学课堂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让学生愿意学、想学,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我们的课堂才会生动有效。同时,提倡我们教师在完成课堂目标之外,还要适当地把学生学习带到课堂之外,适当地把知识进行延伸升华,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刘延革的《简单数据分析》一课,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关于统计教学的课堂,告诉了我们统计并不等于绘图,教材呈现的都是静态的统计图的素材,而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是围绕怎样去画统计图而教学,统计图只不过是数据整理的一种表现形式,重点应放在数据分析上,从而做出判断、决策和预测。

四、黄爱华的《数的加减法》一课展示了大问题教学法的精彩,以“分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本质是不是一样的?”这个大问题引领着六年级的学

生去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得出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见证了大问题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他的讲座《基于问题本位学习理论下的大问题教学》更是精彩,主张问题让学习发生,坚持“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原则。同时也阐述了怎样设计大问题,怎样进行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实践。翻转课堂和大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结合,可以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有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五、来自宝岛台湾的何风珠老师的《数对密码》一课以及讲座《数学是什么》,充分展示了台湾的教学基本理念是“寓教于乐、寓玩于学”。他们的教学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并不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活动应是有趣的,学习过程应是快乐的。她的名言:用善巧的方法为孩子创造更多成功的惊喜,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六、香港的袁惠玲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时、分、秒》一课,从开始到结束,袁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礼仪,以及孩子们之间的评价与鼓励,从而显示了香港的教育理念跟我们大陆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教学活动直达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就是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更多指向育人。

七、福建省省教研员罗明亮的讲座《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提倡:数学需要讲道理,要做讲道理的教师,追寻讲道理的课堂。提出了“在简约灵动中构建讲道理的课堂”的口号。

八、北京市教科院教研员刘延革以及黄爱华老师在讲座中都提到了如何读懂教材,他们是专家,是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者。一致认为:读懂教材首先要读懂《课程标准》,再去读教材,做到先宏观——后微观地去审视教材,读得越深,才能把孩子带得越远。我的感悟:

时刻以俞老师为榜样,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好:我要什么、怎样得到、有什么用。课堂上就围绕这十二个字进行。

6.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新生代语文名师风采展示暨幸福课堂观摩研讨会的学习体会

李景翠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我有幸参加了由华夏幸福教育研究会与沾化县教育局联合主办、沾化县第一实验小学承办的“新生代语文名师风采展示暨幸福课堂观摩研讨会,闫学老师、贺常芬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到了很多:

一、要突破文本,创新教材。

仔细观察这次的展示活动,我发现了所有的授课内容都来自课本,但又都超越了课本。授课教师不约而同地对文本进行了修改、整合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开始教学设计,使得授课内容更全面,更贴近学生,授课效果更显。

二、要创设情境,让孩子畅所欲言。

闫学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愿望》,让孩子们观看漫画“爱许愿的卤蛋”。卤蛋每次吃饭前都许三个愿:希望今天的饭菜很可口;希望今天的饭菜真的真的很可口;如果不可口,请允许我把饭菜吐掉。卤蛋每次过马路都许三个愿:希望不要在过马路的时候突然跌倒;即使跌倒也不要被汽车碰到;如果不幸被汽车碰到,那就希望有一位美女来救护。卤蛋每次跳水前都许三个愿:希望不要跳到游泳池的岸上;不管姿势如何丑陋,每次都要跳入池中;跳入池中时,希望泳裤不要破了露出小屁屁。卤蛋每次考试前一天都许三个愿:希望老师明天生病请假;临时找不到代课老师;校长也不知道考卷放在哪里。卤蛋的愿望天真、可爱,充满了童趣童真,在他的影响下,孩子们打开话匣子,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愿望。整节课,生生交流对话,师生交流对话。最后闫老师还让孩子们观看了漫画“瓶中信”,引发孩子思考,有愿望的生活和没有愿望的生活一样吗?将课堂境界拓深。

三、和孩子玩学习。

贺老师做了题为《我和孩子玩学习》的专题讲座,更是对在座各位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一次震撼与冲击,原来让人感觉枯燥的语文课堂可以上得如此快活、幸福!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却像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可别小看了玩耍,它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在生理上,它可以促进孩子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情感上,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自尊心。在社交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总之玩是适合孩子身心健全发展的活动。要知道小家伙们都是在快乐的玩耍中开始学习的——倘若他们不能在玩中有所收获,那就说明他们还没有为正式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既能享受到快乐,又能够学到东西。贺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受用。

7.名师培训与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我于2013年7月22-23日在敖汉旗参加海淀教委送教下乡和名师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自身的认识水平,尤其是吴琼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现就自身的一点感悟作如下阐述,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高效课堂与名师的关系。

高效课堂与名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名师在于能比普通教师善于驾驭高效课堂。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并不是空穴来风,随便取的荣誉称号。一般说来,名师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创新,善于刻苦专研,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名师还善于驾驭课堂,组织课堂的能力较强,能随机应变,能灵活机动的把课堂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课堂达到高效水平。但是,名师不是每堂课都是高效的,也有很多失误,只不过名师可以并在失误中总结经验,善于改正,不断大胆创新,从而使课堂更加高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名师是驾驭课堂的真正艺术家。

二、名师应具备的素质。

名师必须具备一些素质才能称之为名师,名师必须具备下列一些基本素质。

第一,名师必须具备“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能力。作为名师,必须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能够引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空,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你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能照顾到个性差异,能在各方面作好表率,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名师必须具备“礼贤下士”的素质。名师必须做学生的朋友,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获得快乐,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获得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

第三,名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还要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学生,这种夹心饼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时不会产生悲观、动摇和畏惧的心理。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要保持一种乐观、自信、坚强、耐心的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洪流中勇往直前,泰然处之。

第四,名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学习上自然如此。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快乐中获得真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般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名师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取水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都有吸水的本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境界。

第五,名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一个不会生活的孩子,他就不可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学生的生活单单理解为学习、吃饭、睡觉,那就大错特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社会的多变和繁杂,就会出现诸如青春期困惑、游戏厅网吧的诱惑及社会其它不良思想影响等。作为优秀教师,应该有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头脑,引导学生;聪慧的双眼,观察学生;灵敏的耳朵,聆听学生。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

三、高效课堂应具备的要素。

第一,认真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为学生设计,而非供教师孤芳自赏的,因此,建立在对教材深入挖掘、对学情深入把握基础上的设计才是最有价值的。有句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同样,适合学生要求的教学设计才是有价值的,也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就不必再讲,学生掌握难度大的问题就要多讲;课本知识较简单的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拓展和联系实际的探究上;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头到尾循序渐进的讲授,但能不能采取中间开花或者倒嚼甘蔗的教学方式呢?只要教师肯钻研学情,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就会在教学中不断求新,不断创造。当然,在常教常新的教学中,教师会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第二,侧重学习策略的培养。高效的课堂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的入到学习中去的课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比如习以为常的讨论、探究,学生必须在预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讨论探究才有可能得到开展;讨论的方式方法、不同意见的取舍、探讨前的资料搜集和运用等等都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一个好教师,一节好课不在于课堂上引证了多少材料而在于这些材料能否充分说明所要讲的规律性知识。课堂中说东道西旁征博引罗列了许多材料学生尽管听得很感兴趣但所得规律性的知识并不多,这样的课其实并不是好课。衡量好课的标准不在于具体事实和现象列举了多少而在于是否将可能的最大量的科学原理教给学生。

第三,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三个等待时间。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读书、思考,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急着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完,不随便插言,但可以用眼神、提示语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等学生没有发言的了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出下一个问题。没有思考时间课堂教学,反映了教师心中只有标准答案,无视学生的存在,是对学生自主性的不尊重,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表演性质。好用典型的的课堂教学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自主意识,适时把握学生思考的亮点,促成新的知识能力生长点。

8.名师课堂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一、角色的转换。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对于刚刚步入教师工作的我,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工作充满热情,但是在方法上缺少经验,这样形成一个心理矛盾。而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新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要在教师这一行业获得成就,自己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二、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1、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3、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4、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以上是我在此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准备着,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数学教师。

9.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丘北县第一小学校

王凡

2016年10月15日、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文山州实验小学参加文山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培训,听了全国4位名师的教学观摩课。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它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吴正宪、周卫东、牛献礼、仲广群四位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记,然后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培训的目的。通过观摩有以下几点体会:,感受到名师们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几位名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数学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课堂上,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识了“教出数

第一节听的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课堂上,徐老师以“变魔术”导入,他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课堂上,我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这节课让我认

识了“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教出课堂人文性的教师”;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无不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接着就又听了徐老师的专题报告,他提出了数学教学要“崇尚简单,拒绝肤浅,做深刻的教学。”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听了徐老师的课和报告,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令我叹服。徐老师的观摩课和报告,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今后的课堂指引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育全新视觉的思考——做简单的教学,还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第二节是华应龙老师的《阅兵引出的数学问题》,华老师先出示了一段今年阅兵式的视频,问学生:看后有什么感受?随后出示了3个思考题:

1、阅兵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阅兵中的数学问题可以和小学生分享吗?

3、这种分享有什么价值?整节课,华老师都是围绕阅兵展开的,其实也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天上午听的是北京特级教师钱守旺的《平行与垂直》,钱老师嗓音动听,语调轻松,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捎带点北京味,让人一听就上瘾,也愿意去听,以至于我足足听了整整一天也没有丝毫 的厌倦。甚至让我这个不爱听课的教师竟然下午早早地就跑去占位,就怕离得远了看不见。在课前他就提出了他的口号:敢想,敢问,敢辩,敢说,敢错。本节课钱老师以学生动手做和动手画为主,这节课中所涉及的直线都用两根筷子代替,这样做直观形象。在动手做的同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给我们做的讲座题为落实新课标的行动策略。我的二十个课堂主张。由于时间原因,他只把这二十个主张给我们简单描述了一下,并没有做深入的讲解。钱老师用“两根筷子”轻松的进入了课堂,整节课的重难点在“一双筷子”的帮助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突破。我们平时不在乎的素材,在钱老师的课上变成了宝物。从钱老师的课上,我不仅学到了处理教材的一些方法,更觉得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生动、有趣、轻松、高效。尤其是他的“动感课堂”的新理念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都很欢快,不管是开始的“让我们轻松一下”,还是接下来的“木头人游戏”,“从彩笔画一画”,“用筷子玩一玩”等都特别吸引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这场报告的“重头戏”——打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钱老师先提出了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下面摘抄了钱老师几句很有这里的话:

一、育人比育分更重要;

二、学科宣言——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

三、教师行动十字方针:沉默(给空间)、示弱(给胆量)、等待(给时间)、放手(给机会)、激励(给自信); 四、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

五、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 六、一堂好课是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

七、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地学好知识,而且也能让自己轻松起来;

八、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

九、读懂学生是教学的起点;

十、即使教师有了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杯水,也首先要先找到杯口;

十一、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

十二、课堂“五敢”:感想、敢说、敢问、敢辩、干错;

十三、“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

十四、人生五大幸事:出生后遇到一对好父母;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晚年时遇到一个好子女;

十五、教师专业成长的“五条通道”:把别人的智慧接过来、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把困惑的问题摆出来、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把成功的经验传出去。

十六、所谓“真正的教学研究”,就是把教学与研究变成一件事,导读:”“数学课上思考的表情最美,因为数学更美丽,虽是一节朴实无华的数学课,却又同样精彩的课堂,课堂上诸位名师的精彩表现,但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即把教学变成自己的研究,把研究变成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报告的最后,钱老师以一首小诗与所有与会者共享:每天早上醒来,看见第一屡阳光,自己的眼睛还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奇妙的世界,这就是幸福。迈开双腿,能轻快地走起来,飞快地跑起来,自

即把教学变成自己的研究,把研究变成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报告的最后,钱老师以一首小诗与所有与会者共享:

每天早上醒来,看见第一屡阳光,自己的眼睛还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奇妙的世界,这就是幸福。

迈开双腿,能轻快地走起来,飞快地跑起来,自己的双腿还能听话地行走和奔跑,这就是幸福。

和爱人手挽着手,穿过一条小径,闻得见扑鼻的花香,听得见声声呵护,这就是幸福。踏进教室,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轻松学习;走出教室,又和他们一块快乐嬉戏,这就是幸福。

每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还能健康地存在着,这就是幸福!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珍惜幸福,珍惜人生?? 最后是李培芳老师上的五年级《等量关系》,李老师课前的谈话让孩子们很放松,听课的老师也深深陶醉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气氛里,不时会心一笑。李老师和一个女生站着一起,请学生找关系,学生刚开始找不到,在李老师三言两语的点拨下找到了身高、体重关系。出示“鸡的质量2千克,鹅的质量6千克”这样平常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了“相差多少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鹅的质量是鸡质量的几倍?”等问题,李老师借淘气之口抛出“鸭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建立鸡鸭鹅之间的等量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形成一个相等关系,就能算出鸭的质量”。李老师后面

环节内容的处理,给了听课老师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听课老师越听越有精神。教学过程精彩无比,关键在于李老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设计里传递的是知识,更引人入胜的是李老师的语言:李老师暖人心脾语言里不仅渗透着思想方法,而且富含情感、表达真诚善意的态度,许多话都是站在学生立场想问题,极富激励效果。比如评价学生的回答:“真好,一句话就把关系说清楚了。”“她的例子验证了我们刚才的直觉。”为鼓励学生多思考,体会交流的好处:“多想一会儿回答更精彩。”“数学课上思考的表情最美。”“讨论后回答更有质量。”面对一个回答错误的女生: “对不对是次要的,不对也给了我们思考的机会。”当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时:“开始吵架,为真理而辩解。”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直观”是直接观察时:李老师连连赞叹,“我们班有天才!”“你一瓶,我一瓶”这个好玩的广告后李老师说“生活都有趣,因为数学更美丽。”诗化的语言富有哲理,言短意长,语淡理深,虽是一节朴实无华的数学课,但我不由得想替孩子说:学着好玩,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一节节风格不同,却又同样精彩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沉醉其中,感受不一样的精彩。让我明白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课堂上诸位名师的精彩表现,也曾经经过无数次努力的尝试和摸索,我会努力向他们学习,不奢望有一天会成为他们,但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 得 体 会 大关一小 吴琴

2012年5月12日、13日我和本镇的几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 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贵州鑫源教育培训中心协办的在贵州师范大 学大礼堂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 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 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它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夏青峰、徐长青、刘松三位 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

记然后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的目的。通过观摩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我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感觉他们在教学资源上利用很好。利用 生活中的实物从感官上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心理上博取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从始至终都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是利用好资源来 引导来调控这是非常高明的。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去 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把我们的心多用在备课上。学校有的资源我们拿 来用学校没有的资源能借的借来用能做的就自己做来用。一句话 把有限的教具以及别的对课堂有用的资源都用在课堂上这对我们的 教学工作只会有好处。

二、课堂注重实效性。从本次各位专家的课堂演绎来看新课改发 展到今天从内容到形式都比以前成熟得多。记得新课改刚开始时课 堂教学搞得非常热闹一会搬桌子一会小组讨论一会展示这样一 会展示那样花花绿绿让人眼花缭乱课堂搞得很热闹学生学到东 西没有那还得打一个问号可这次的课堂教学虽然各位专家的风格 迥异有的激情飞扬发人深省有的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但他们 的着眼点都是一样的都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注意调动学生的 思维都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各个学习环节都很注重“双基”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 稳中求和和中求新。

三、再有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是把学生的心能否抓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修养要达 到某种层次。现在的学生有个人崇拜的倾向。对某老师仰慕学习要 专注些不喜欢某位老师上课精力集中就差些。于是我们的工作就 有了很大的挑战性。对于个人魅力来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修炼好 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去不断完善我们自己把学识修养提高

让我们的学生不光对我们的知识感兴趣还要让他学习我们的个人修养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四、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听了三位专家的实战讲座我有 一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感觉。因为他们朴实的语言脚踏实地的实

战讲演为我对新课改的认识指明了方向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使我认识到教学要关注长期性实效性要为孩

子的一生负责教师要从知者变为不知学会缄默学会木讷学会慢 一点学会尊重学会期待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问“谁和他想的不 一样”学会把自己当导演导演好每一个细节每一节课学会“融错” 学会“变态”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努力做到让自己的课堂像呼吸一样自 然。

10.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堂”观摩有感

初冬的阳光和煦地照在大地上,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如期在厦门六中举行,我有幸前往参加学习。在这短短两天时间里,虽不免有些疲累,但名师们用鲜活的课例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他们幽默大气的教学智慧时时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台上老师和学生气定神闲、开心互动,台下的听课者也跟着或会心一笑或、恍然若悟。之中,我嗅到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深厚的知识、经验储备气息,他们的亲和、睿智令我心生敬仰。

一、实实在在地阅读,自自然然地领悟。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以读为本从古至今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印象很深的是陈金龙老师执教的《月之故乡》一课。《月之故乡》是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小诗,语言质朴、真挚而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陈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扣文章主题,围绕“看月亮思故乡”一句展开教学。而后又进行了相关的拓展、延伸。课上,陈老师让学生放声朗读、指名读、配乐读,与学生合作读、引读等,给学生提供大量读的时间、想的空间,使学生读中欣赏,读中悟情。

我想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欣赏课文。多读少讲,以读代讲,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将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这巧妙的设计,源于陈老师对语文知识、语文教材的认知高度,而认知高度奠定了设计的思路。从他的课堂教学来看,不管是从课程的指向,还是教学的技术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之所需,发展学生之发展。

二、轻轻松松地学习,扎扎实实地训练。

戴建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吟诵课。他以小古文《活见鬼》为例,向我们生动展示因变换吟诵节奏,而唤醒了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让所有听课老师在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微笑的同时感受到吟诵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电视新闻采编规范下一篇:望月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