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援助员心得体会

2024-09-10

就业援助员心得体会(共10篇)

1.就业援助员心得体会 篇一

近年来,太平庄乡致力于推进支持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点燃了人们的就业热情,厚植了新优势,培育了新动能。但综合各方面的反馈,在推进残疾人开展新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就此,太平庄乡政府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全乡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现状

近些年,太平庄乡不断优化就业制度和文化环境,有效带动了就业主体,为全乡的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有效帮助,汇聚了新能量。

截止11月底,太平庄乡共有残疾人451个,一级66人,二级97人,三级104人,四级184人。为帮扶残疾人就业,太平庄乡政府组织相关培训11场。目前,太平庄乡残疾人从事的领域主要有种植养殖、三轮车运营、家电维修以及盲人按摩等工作。

近年来,太平庄乡政府经过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努力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舞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日子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从深度分析,残疾人就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目前,在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就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择业工种受限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还是严重。此外,社会认识对残疾人就业重视不够,认为健全人甚至大学生就业尚且困难,何况残疾人。部分企业仍存在卑视残疾人的现象,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企业认为接纳了残疾人,有损企业形象,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情愿安置残疾人。

(二)就业收入普遍偏低

从残疾人就业的收入看,工资普遍偏低。不少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普通在800元以下,基本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各种保险也很难依法详实。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100元补贴,这就从全然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如此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三)就业渠道单一

太平庄乡的残疾人的就业帮扶工作主要是政府组织安排,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就业渠道。解决残疾人就业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日子救助性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仔细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内容外,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究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

(四)创新意识缺乏

太平庄乡远离市中心,第三产业匮乏,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除一些自营工作方式外,主要以养殖种植业为帮扶方式,对于一些餐饮、网络等行业涉及甚少,甚至无法涉足。禁锢了人们思想,致使创新意识缺乏。

(五)思想高度不够

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尤其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

三、关于帮扶残疾人就业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正确树立提高残疾人就业的观念。

做好残疾人工作,既是残联的工作,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同时对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观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残疾人和对待、处理残疾人问题,充分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把关心、关爱、关注残疾人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外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使全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更加支持残疾人事业,更加关注残疾人切身利益

(二)高度重视,完善机制,继续出台残疾人就业的政策。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建议人社局和残联建立培训常态机制,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术,首先以需求为导向,精准为目标,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精准需求和残疾人自身精准的需要,有计划的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其次以创业意识为关键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二是出台扶持政策。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举步维艰,应根据残疾人实际,出台关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行创业,增强自信心。三是争取部门支持。争取财政、地税等相关支持,加大对残保金的收取力度,确保应交,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有资金。

(三)拓宽思路,极大投入,广泛开辟挖掘残疾人就业渠道

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城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为残疾人广开就业渠道,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标准和岗位稳定性,不断增加残疾人收入,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一是完善自身基地建设,培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形成专业化培训特色;二是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三是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培训,提高残疾人在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搞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定向培训残疾人;五是参加培训的残疾人经劳动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技术等级证书;六是在培训中要加强对残疾人择业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将教育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2.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方案 篇二

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服务站: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制定我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预案。现将此预案下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

….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预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制定我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预案。

一、就业援助对象。

我市城镇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并进行失业登记,但无人从事有报酬工作或无任何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及成员。

二、工作目标。

今年年低,使我市城镇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要求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成员,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解决一户,达到动态为零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

1、调查摸底和申报认定。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要求,组织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对所属辖区内零就业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登记造册,申报认定,调查摸底,重点了解掌握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的基本情况,认真填写《城镇零就业家庭情况登记表》,对经援助实现就业的,具体掌握其就业状况,稳定情况并填写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进度情况表。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负责辖区内的零就业家庭的认定工作,对已认定的零就业家庭在社区内进行公示(公示

时间为3天)。

2、加大岗位开发力度。

要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搭建平台。开发岗位是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通过政府组织,购买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清理,腾出一批就业岗位;通过发展多种就业形式,拓展一批就业岗位;通过建立再就业基地,创造一批就业岗位;通过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组织输出派遣一批人员。要积极开发社区“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配送、保健)和“三大管理”(物业、车辆、公共)等就业岗位。同时,结合各自实际,用足用活就业再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就业再就业资金的效益,通过资金扶持、提供场地等方式,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有组织地开办家政服务公司等实体,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促使其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最大限度地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稳定就业。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运用政策推动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开展对零就业家庭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把工作做到零就业家庭,把援助内容落实到人头,把握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活动。对有创业要求的和创业能力的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对有创业要求而缺少资金的给予小额贷款,对没有一技之长的,根据市场要求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定期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同时要制定包保责任制,实行一对一帮扶活动。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层层落实。

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是政府民生八项实事之一,是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各街道(乡镇)保障所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零就业家庭援助预案,层层落实责任。以社区为基本监控点落实到人头。采取分片分户负责的办法,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申报认定后层层启动援助预案,保证在6天内解决再就业问题。如果6天内解决不了要及时上报具体原因及困难,由上一级具体研究解决方法。

2、建立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要按时通报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并逐级汇总上报。对好的做法和经验给与表扬及推广,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解决零就业家庭的通告。对未兑现承诺、帮扶目标未实现、虚报瞒报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查责任。要确保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服务功能。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坚持定期入户调查制度,了解掌握辖区内的居民就业状况,及时掌握新生零就业家庭情况,要求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一对一”帮扶。依托劳动保障平台完善对零就业家庭情况的动态跟踪管理和调查、管理登记、申报管理体系。

4、认真总结,及时上报。

各街道(乡镇)每月上报《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进度情况表》和

简要文字说明,12月末上报全年工作总结并发布。把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及时上报,便于推广,评定和解决。

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延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省、州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全力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促进全州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3.就业援助 篇三

----河东区完善就业援助机制的做法与经验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小分队第二小组

引言: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来到了河东区这一方海河东岸的热土,了解这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河东区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使我们深受鼓舞,河东区委、区政府顺应民意,完善就业援助机制的管理创新举措也增加了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

就业是民生之基,富民之本。充分就业是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倾力确保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还有助于促进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长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包容性经济增长。

一、河东区的基本情况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管辖12个街道办事处、145个社区,人口81万。作为天津市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河东区有过历史的辉煌,也有过心酸的过往,古往今来的商旅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记忆的足迹。由于历史原因,河东区下岗失业职工数量较多,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他们原先掌握的知识技能早已落伍,而下岗失业造成的生活窘困使他们无力为重新就业支付教育、培训、掌握新技能的费用。当下岗失业职工深感无力、无助、无奈之时,区政府伸出了帮扶助困之手,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以解民困、暖民心的实际行动,履行区政府提出的“就业富民、社保利民、解困助民、事业惠民”的诺言,深得群众的拥护。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河东区新增就业3.3万,同比增长34%,稳定就业率保持在83%,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2010年1至5月份,新增就业

17663人,完成全年计划的49%,同比增长27%,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推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创新举措——成立了河东区创业服务中心。扶持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爱心手工编织中心荣获“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桥园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创业促进就业实验区创业园”。

二、就业援助机制的主要内容

“就业援助机制”实际上是河东区政府“十大帮扶助困长效机制”之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出“党内帮扶引领、十大平台联动、个性救助为主、应助尽助到位”的特征。除就业援助之外,还有助困、助医、助学、助老、助残、住房保障机制、社区矫正对象帮扶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全员帮扶助困等十大帮扶助困平台。具体到就业援助机制,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项目适用对象

由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民政局、司法局、教育局、残联以及各有关街道办事处等协作的就业援助计划为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单亲家庭、长期失业者、失去双亲的人员、需赡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劳动者(包括农民工)权益保障人员等。对他们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介绍、辅助自主创业等事宜的信息,资金以及技术支持。

(二)帮扶内容和帮扶标准

河东区政府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困难群众输血不如强化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因此,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困难群众,区里免费培训技能,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补贴,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还为他们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具体做法是:对从事灵活就业的35岁以上女性 45岁以上男性和4050人员提供灵活就业保险补贴,托底安置到商贸型企业等公益性公司工作。例如,家住河东区中山门街道和睦西里社区的下岗女工宋志红,因年龄偏大,多次求职未果。由于没有收入,又要供子女上学,生活压力很大。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服务,采取了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措施,及时为她找到了工作。

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河东区政府特地为困难家庭的大学毕业生设计了帮扶机制。首先,鼓励他们发挥专业特

长,自主创业,免费提供创业培训,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补贴;其次,安置他们到公益岗位就业;再次,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职业介绍。如还不能就业,就介绍他们到创业实训基地和就业见习基地学习深造,按照天津市人保局统一规定的“企业用人、政府埋单”的办法,要求企业提供具有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见习岗位,安排专门的见习指导人员,见习结束后,企业须留用其中30%以上人员。

近年来,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在河东区的劳动大军中也有许多来自各地的农民兄弟,河东区在就业帮扶机制的设计中,不但考虑到城市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也兼顾了农民兄弟的权益保障。具体采取了“五步工作法”:第一,强化劳动合同备案制度;第二,检查工资给付情况;第三,严格控制超时加班,督促加班工资给付;第四,检查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第五,保证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帮扶标准是:对自主创办企业、自谋职业的可提供额度不超过5万元期限为两年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全额贴息。一次性给予不超过3000元的补贴;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按考取的等级和发技能鉴定证书;提供就业岗位,不挑不捡,保证24小时之内安排工作。

三、建立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提出一项好的政策举措并不难,难的是把它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建立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河东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帮扶助困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动态管理、综合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巩固帮扶助困机制,使之长效化,并在实施中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其运行效率。

(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一个社会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展望“十二五”期间“金贸河东”的功能定位,河东区经济发展前景是亮丽而广阔的。河东区首先把区内纳税大户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其次,加大了与大项目对接的力度,以良好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及优惠的政策和周到的服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东。这些大项目同时也成为河东区的“就业之源”。

对于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企业,区政府则推出“四补四降一缓”的帮扶政策。成立了审核认定小组,召开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困难企业提供援助,帮助企业渡过暂时困难。上述举措可谓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实现了帮扶在企业,落实在民生。通过对困难企业的援助,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减少裁员,吸纳社会就业。为未来经济发展与减少失业奠定了基础。

(二)从培育人力资源入手,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经济学基本常识表明,摩擦性失业、临时性失业等均不是由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失业。减少此类失业的办法主要是加强就业岗位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以及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河东区一部分失业者的就业问题也是季节性或临时性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区政府注重从培育人力资源入手,免费举办就业培训班,充分发挥三级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广泛采集岗位信息,针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组织招聘专场。2010年1-5月份共举办失业人员免费培训班23个,培训各类人员1087人。目前已有9个班417人结业,就业率达80%以上。全区共举办专场招聘活动33次,进场单位725家,提供岗位5560余个,822人达成就业意向。全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644人,其中零就业家庭1750人全部得到了安置,实现了全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

(三)建立区财政支出为主,社会募集为辅的资金保障渠道。长效机制的形成离不开资金保障,为此,河东区财政部门积极推进民生支出方面的管理创新,整合资源,形成了以区级财政支出为主,社会募集为辅的资金保障渠道。打破行政区划和区街的界限,加大区内统筹力度。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民政局、司法局、残联、教育局、各街道办事处和劳动保障中心、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等单位参与,促使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财政资金专户存储,募集资金列入慈善专户,编制资金使用预算,实行严格监控,切实提高民生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益。2010年1-5月份,已经为16472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2568.39万元;为425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296.69万元;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放358人,发放金额324.76万元;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610万元;办理小额担保贷款43笔,贷款金额207万元,扶持43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四)实行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帮扶工作细致入微。建立长效机制也离不开

责任制,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河东区按照区、街、社区“三级管理,分级负责,托底安置”的原则,进行岗位援助、政策援助、技能援助、社会援助、生活救助。与用人单位建立创岗联盟;实现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的有效对接;在重大建设项目立项、开工、竣工各时期做好培训和用工服务,着力开发用工岗位。开展一对一的盯人帮扶,每一位劳动保障协官员都分工负责若干名就业困难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和托底安置。各社区街道干部还定期开展入户调查,动态掌握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已认定的困难人员及时了解他们的就、失业动态变化情况,随时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区政府还注意抓好宣传先进,树立典型的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创业成功人士事迹报告会,宣传创业事迹;同时推荐、选举并表彰对社会突出贡献的创业明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战略,包容性增长也可以理解成“亲穷人的增长”、“分享型增长”等,其基本要义之一就是以就业促增长,让普通劳动者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过程并从中受益。河东区推出的就业援助机制在落实包容性增长战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一机制的完善也有待国家总体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与调整。

指导教师:凌岚 杨书文执笔:宛鹏程 张迪

调查小组组长:宛鹏程

调查小组成员:于海燕 李渊博 丁 妍张 璨

4.就业援助活动方案 篇四

(一)进城求职期间,在我社区将得到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二)在城市就业期间,能够在社区得到职业培训信息和劳动维权帮助;

(三)有培训意愿的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享受培训补贴政策;

二、活动时间

(一)制定工作方案(20xx年2月1日)

(二)宣传发动(20xx年2月1日—2月10日)

(三)组织实施(20xx年2月10日—3月底)

三、针对对象

(一)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失地农民。

(二)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

四、活动内容

(一)免费发放“春风卡”、农民工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和其它相关的宣传资料,方便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就业。

(二)组织免费专场招聘会,帮助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供需直接见面。

(三)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实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培训质量。

五、步骤安排

(一)第一阶段

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春风行动”活动意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劳动者发放宣传资料。

(二)第二阶段

1、开展农村劳动者市场情况调查。社保干事对乡属各企业进行用工信息调查,

2、开展走访入户工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确定就业困难家庭援助对象(有劳动能力及有就业愿望的人员)。

(三)第三阶段

1、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走村入户工作,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活动。

5.就业援助月活动总结 篇五

根据《关于开展2011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和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大就业力度,我县残联在元月11日至2月15日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以援助家庭贫困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残疾人为重点,以宣传到位、登记到位、家访到位、帮扶到位为目标的就业援助活动。本次活动重点突出,服务到位,成效明显。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县残联高度重视就业援助月活动,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活动作出安排部署。一是完善了组织领导,成立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领导小组,由残联理事长徐善顺任组长,副理事长杜家朴任副组长,各乡镇民政办主任任成员,负责对整个活动月活动的监督管理,并与各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共同负责整个活动组织协调。二是大力组织和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信息栏等各种媒体,采用专版、专题宣传、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三是对全县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作了部署安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成效。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援助月活动开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广泛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元月11日举行了“2011年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对全县各乡镇残联提出明确要求,将援助月活动作为近期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三走进”,走进基层、走进残疾人家庭、走进企业事业单位,通过调研、协调,寻找出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确保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在企业中真正落户;在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时要有创新,有突破,把残疾人就业工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好。

根据市残联的统一部署,我县把就业援助活动,与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紧密结合,与 “两节”期间送温暖办实事活动紧密结合,依托各乡镇、街道民政办,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县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家庭,集中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援助月活动期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场,全县共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0余份,走访残疾人特困家庭 110余户,签订服务协议50多份,100余人接受了就业援助,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政策

根据我县实际,总结去年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的经验,今年全县的就业援助活动,把家庭贫困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残疾人为重点对象,全面开展了 “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的援助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各乡镇残疾人联合会和专职委员的作用,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困难的残疾人、贫困家庭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援助措施,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服务,确定重点援助对象,对援助对象的就业需求、享受优惠政策、面临的就业困难等基本情况,做好建档立卡和失业人员登记工作。

二是发挥残疾人按比例安排就业和就业保障金等政策和政府扶持就业资金的作用,动员辖区内用人单位提供一批就业岗位,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协调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扶持开发一些灵活就业的岗位,帮助落实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三是深入用人单位,每个乡镇至少动员一个用人单位,提供不低于28人的就业岗位,帮助110人以上援助对象实现就业;至少组织230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参加市、县的招聘会。

四是组织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元月20日,县残联举办了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工作人员就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法规向残疾人朋友和群众热情解答,散发500多份宣传材料,展出了板报。招聘会上共有9家单位提供了各种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我县230名残疾人参加了应聘。招聘会现场,前来应聘者纷纷观看了安徽佳益制衣公司等多家单位的招聘信息,积极与招聘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认真填写《职位申请及测试表》,有多名下岗、失业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五是春节期间,根据摸底掌握的情况,针对家庭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县残联领导带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深切关怀对一户多残、重度残疾人及残疾人低保户、残疾人零就业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确保这些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过上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

三、分类扶持,注重实效

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再就业问题,今年援助月期间,我县残联和县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县委县政府对生活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一是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二是开展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援助月期间,县残联组织各乡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加强对残疾就业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努力做到促进就业与稳定就业相互依托,素质就业与开发岗位同进并举。

我们将继续对通过就业援助月活动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跟踪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帮助解决就业岗位不匹配、专业技能不适应等问题。

这次 “就业援助月”活动,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并针对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的特殊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不仅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和支持残疾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也为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帮助更多的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奠定了基础。

固镇县残疾人联合会

6.就业援助工作总结 篇六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级狠抓落实

为了帮助全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市(区县)就业局高度重视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召集市(区县)的就业局领导开会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落实活动的各项事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落实了专人负责,研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将援助工作落到了实处。对辖区内确定的部分援助对象进行走访,了解其就业需求和政策落实情况,并对他们实现个性化帮扶;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扩大影响,动员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活动,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对这次援助月活动有较明确的了解,使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能充分享受到再就业扶持政策。在所属的人力资源市场街道(乡镇)综合服务大厅等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借助宣传版、公告栏、大屏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介绍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援助活动具体内容、专场招聘会时间地点以及各级政府对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的政策措施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困难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政策服务。

三、采取有效措施,务求工作实效

活动月期间,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组织进家入户搞调查,做到基本情况明了。活动期间,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通过进家入户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未就业和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援助对象的底数和一些基本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服务。

二是通过设置专项服务窗口做好审核认定工作,但是由于就业信息系统处于调试阶段,对新产生的就业援助对象录入系统造成一定困难,对帮扶未到位的援助对象,分析原因,将纳入后续日常帮扶工作,确保其尽早实现就业和落实政策。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登记管理工作,完善登记、认定和退出机制,完全实现微机管理,建立动态管理的制度。

三是四送活动讲实效,确保服务满意周到

7.就业援助典型工作案例 篇七

周军,男,35岁,原北镇市长城面粉厂职工,企业转制,本人失业。爱人葛桂香,35岁,原锦州铁路集体职工,因企业减员下岗,由于她精神偶尔失常,一直无法找到就业岗位。女儿正在念小学。夫妻两人下岗了,没有了经济来源,孩子的学费指望何人?生活怎么办?周军沉没了。

,市政府和劳动就业局启动了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活动。就业局的基层工作人员与社区的同志,积极落实政策,全面走访调查,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一对一的帮助。经过调查,了解到周军本人有就业愿望和意向,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解决他的就业难问题,就业局介绍他到沟帮子开发区五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保安工作,月收入500元。此后社区、街道的领导时常到企业了解情况,过问周军本人的生活状况,并把他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就业局。社区给予的关注,让周军感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也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瞧!厂区内着装整齐、神气实足的巡逻队,就有他的身影。

8.就业援助行动的简报 篇八

建立一本台账。该市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动,开展登记失业人员、重点群体与低保家庭、持证残疾人、实名制登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数据比对,摸清重点援助对象底数,建立重点援助对象基础工作台账,并通过村(社区)、网格员、楼栋长、社区干部等开展走访和跟踪服务。8月以来,全市共认定重点援助对象564人、开展失业登记1370人。

募集一批岗位。大力征集一批机关事业单位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招聘(招募),全市征集公务员(含选调生)岗位395个、事业单位招聘(引进)岗位1769个、“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计划岗位1909个、就业见习岗位1249个、城镇公益性岗位230个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招聘(招募),目前各项招聘计划正有序推进中。大力挖掘和收集本地企业和新开工项目建设用工需求,收集储备一批优质岗位信息,通过专场招聘等方式积极引导劳动者到市内外就业。目前,全市收集市内岗位13174个。深入美团、万顺、顺丰等行业企业走访调研,收集1100个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岗位,线上、线下多渠道推送。

开展一系列服务。大力开展有组织输出服务,依托各客车、汽车站点进行外出务工信息登记,由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宣传、组织、跟踪,对赴外省务工务工人员开展“点对点”专车输出,9月1日以来,全市有组织输出4677名劳动力到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份务工。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线下开展铜仁市人才夜市暨就业援助“暖心行动”招聘会,首场招聘会于9月2日晚在中南门古城成功举办,计划开展10场;线上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网络直播专场招聘会2场。截止目前,全市线上线下开展专场招聘活动10场,提供岗位11557个,帮助各类援助对象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大力开展公益培训服务,9月初,组织培训机构在古城开展化妆技能公益培训活动,并加强了就业政策宣传。大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进社区服务,以易地搬迁安置点、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棚户区等为重点,对社区常住人口就失业情况进行了走访排查,积极开展失业登记,提供“1311”服务。“暖心活动”启动以来,累计走访社区、行政村、安置点1197个,开展就业创业服务35061人。

9.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工作目标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线上线下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确保我县就业局势稳中求进,进中向好。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时间

20xx年1月11日-2月14日

(二)活动主题

春风送“岗”,“就”等你来!

(三)服务对象

1.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近两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以及其他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者;

2.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

四、工作举措

(一)活动宣传乡村全覆盖。活动期间,全县共安排38场线上线下招聘会。一是各乡镇、村要及时通过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多渠道发布《20xx年怀远县“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会安排表》(附件1)、《20xx年怀远县重点企业招聘信息汇总表》(附件2)等信息,广泛宣传招聘信息、引导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县人社局组织印制招聘会安排表和企业招聘宣(领取地址:县人社局304办公室),各乡镇安排专人领取、张贴到各村委会(社区)宣传栏,确保招聘信息直达基层,求职者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立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县融媒体中心要提前做好活动预告,活动期间及时跟踪报道,运用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扩大活动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活动期间至少开展3期线上送岗位到家活动;指导、做好2期“直播带岗”活动。(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等)

(二)巡回招聘乡镇全覆盖。本次专项活动做到全县18个乡镇全覆盖,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县行政执法局、各乡镇要做好招聘活动场地的协调与安排、疫情防控、秩序维护、安全生产和应急保障等工作;县经济开发区组织参会企业,每场招聘会不少于10家,各乡镇确保每场参会人数不少于50人;县人社局负责专项活动的调度、协调等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经济开发区、行政执法局、各乡镇等)

(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覆盖。有关部门做好退捕渔民、退役军人、脱贫人口、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城镇大龄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信息统计,1月30日前填报《怀远县就业需求统计表》(附件3),积极引导其参与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县人社局开启“就业直通车”,各乡镇组织有求职意愿的返乡农民工,乘坐就业直通车,到园区重点企业参观并选择匹配的岗位,对参加招聘活动的现场求职者,直接开启就业直通车,确保求职者“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就业之路安全有序。各乡镇根据《怀远县服务企业用工目标任务分配表》(附件4)按时完成任务并于2月25日前报送《xx乡镇推荐就业花名册》(附件5)纸质版并加盖公章。(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县残疾人联合会、各乡镇等)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将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六稳”“六保”决策部署、践行“学党史,办实事”活动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抓细抓实、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压实工作职责,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二)做好风险防控,强化安全保障。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招聘活动现场安全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消除安全隐患。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实时疫情防控实际,落实防疫举措并做好交通等相关安全保障工作。

10.就业援助员心得体会 篇十

将扶持优惠政策惠及就业困难人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加之我区的老企业多、产业发展滞后,使得我区的下岗失业职工人数众多。由于部分年龄大的下岗失业人员文化低、技能单一,再就业机会渺茫,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双职工同时下岗失业的情况,从而造成这部分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生活陷入极大的困境。

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指导下,加强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积极做到及时登记认定,抓紧开展工作,确保短时间内实现就业援助。为切实消除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贫困,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就业局卓有成效的实施了一系列的就业援助工作。

第一,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做好基层性工作。一是社区两保服务站细致的入户调查,准确掌握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人数、零就业家庭户数和他们的生活就业状况,做到社区不漏户,家庭不漏人;二是指导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利用入户走访和开展“三亮四进四服务”活动之际,对就业再就业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他们了解相关政策,感爱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第二,普遍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服务措施。一是我局及各街道办事处会同片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深入到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充分利用我局设臵在各片区内的公共就业信息发布栏,及时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使援助对象就近就便得到就业信息;二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进行分类帮扶,对于年龄偏大、技能较差的,主要通过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实行就业安臵;对于有一定职业技能的,通过落实创业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三是我局针对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举办物业管理、保安员、保洁员、收银员、茶艺、厨师等一批动手性较强,适合于就业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班,对特殊困难援助对象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为他们创造机会尽快实现再就业。

通过我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截止10月底,我区共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38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67户,并对援助对象进行跟踪回访和经常性走访。我局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以让人满意的态度、让人信赖的服务为目标,坚决贯彻执行好党和政府的文件精神,为全面提高特困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为和谐五华、繁荣五华的建设做出新的努力。

上一篇:沉默权的立法思考下一篇: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